成都市首届未来中国大师赛

2024-06-17

成都市首届未来中国大师赛(共8篇)

篇1:成都市首届未来中国大师赛

成都市首届未来中国大师赛

—暨青苗选拔活动

目的:为了在有金沙文化底蕴的天府之国能层出不穷的涌现出各种大师,不管是像梵高、毕加索、徐悲鸿、齐白石这样的绘画大师,还是像包豪斯、兰堡这样的设计大师,还是如安东尼高迪、阿尔瓦阿尔托、贝聿铭这样的建筑大师,又如迪奥、夏奈尔、圣洛朗这样的服装大师,也如宫崎骏、大河内一楼、谷口悟朗这样的漫画大师;特举办此次首届未来中国大师赛。传播优秀的设计、创新理念,提升美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为今后“美”化成都储备人才资源。

比赛方式:

此次比赛分四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确定书画比赛的主题,首届可以是田园中国以中国元素为作品要素。以中国美院考级中心所属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为报名点,由商报撰写比赛参与方案,考级中心与每个学校沟通宣传,并收集报名者资料,在报名人数突破2千人后启动此活动。

二.比赛阶段,各个学校在充分了解主题的情况下,有所侧重点的辅导学生进行创作,好比是舞蹈、器乐等比赛的排练,然后在中国美院的各个考点进行现场作画,现场封存比赛作品,并交由统一机构进行装裱。

三.展示阶段,所有参赛作品在三环外的大型楼盘进行展示,同时进行关注度指数排名比拼,前800名作品进入竞拍环节,这800名作品在市区人流集中地进行展示,商报同步做媒体的排名报道,借用商家及有实力的家庭竞拍价进行相关报道。

四.评奖阶段,由知名绘画和设计界名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获奖评审,同时参考竞拍排名,设置有吸引力的奖项和对有天分的参赛者签约培养。

对参赛作品的媒体展示可以参考年画宝贝的报道形式。

比赛赢利点:

一.未来中国大师赛画册。

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画册由专业的人像摄影师拍摄参赛者的形象照片及作品,附上指导老师或者名家的点评及推荐学校的名字,根据版面的不同收画册拍摄及制作费390元和1900元。收取费用的目的是筛选出有一点经济基础的家庭,因为要在美术上有所建树,除了必要的学校培训外,还需要游历名山大川,遍访名胜古迹,甚至到欧洲去感受艺术氛围,这都对经济基础有较高的要求。预计参赛人数4千以上,此项收入为200万左右。

二.参赛作品关注度指数排名。

每一元积累一分,专业评委有10000分的评选额度。此环节评选出前800名参赛者。预计每人关注分在500以上,此项收入为200万左右。媒体分两次报道关注度指数排名。

三.竞拍环节。

媒体分三次报道竞拍前100名金额情况,可以安排商家参与,同时采访前三名的竞拍者。预计人均竞拍在2千元以上,此项收入为200-300万。

篇2:成都市首届未来中国大师赛

浪潮将参加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邂逅数字经济未来

北京4月20日电 /美通社/ -- 4月22-24日,“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在福州召开。作为“中国服务器之父”、“数据开放第一人”,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将应邀参加峰会,同与会各界嘉宾共同为数字中国建设建言献策。同时,浪潮还将参加于4月21-25日举行的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全面展示其助推“数字中国”建设的创新产品和实践成果。 峰会期间,孙丕恕不仅将参加峰会开幕式、主论坛,还将应邀参加闽江夜话 -- 未来之舟活动以及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等多个分论坛,与多位行业翘楚、企业领袖进行对话和交流,共话未来数字中国建设与发展。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副总裁高传贵也将受邀在闽江夜话 -- 企业之舟、健康之舟等活动上发言交流。在数字经济馆6号馆6d03浪潮展位,浪潮除了展示其全球领先的云数据中心全线产品和无处不在的浪潮云整体解决方案之外,还将围绕大数据、智慧城市、健康医疗大数据、质量链、智慧企业、人工智能等多个维度展现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果。浪潮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云计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浪潮也十分重视云计算的发展。本次展出的浪潮云,是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的公有云平台,提供IaaS、PaaS、DaaS、SaaS服务,致力于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安全、可信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让计算无处不在。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发布的“浪潮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将在本次展会的浪潮展台上精彩亮相。该平台以物联网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海量异构工业数据集成,推动企业上云,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一张网一幅图 大数据奏出动感旋律如果说浪潮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女子”,那浪潮大数据展区则要热闹动感许多。在大数据展区,浪潮数据工厂将展示互联网数据采集、处理并形成主体数据库的全过程,30多个数据中心、2万节点规模采集集群的实时采集情况。整个工厂化作业流程,让你可以尽收眼底。同时,大家通过已汇聚53PB数据的浪潮大数据平台,可以清晰的看到大数据交易模式、数据资源及交易现状,并通过大数据双创平台,了解浪潮“公司+创客”大数据双创产业模型和成果。此外,浪潮大数据展区还将通过“数据一张网”,展示政府、社会、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全景,以及数据治理、数据探索服务等内容;而“城市一张图”则将为大家展示城市交通、旅游、文化教育等基础数据,以及在这些基础数据上的意见广场、放心餐、爱城市网等创新应用。让生活充满想象 智慧城市可以这样建智慧城市如何搭建?浪潮智慧城市展区来揭秘。该展区集中体现了浪潮新型智慧城市理念,以及“一平七通一中心”建设思路。其中,浪潮打造的一体化、全天候的城市级公众服务平台 -- 爱城市网APP也将亮相。为了让参观者更真切的体会到智慧城市的魅力,浪潮还将展示时空信息云平台、应急联动指挥平台、运营管理中心,使大家切身体验到城市交通、智慧园区、环境监测等应用场景。此外,浪潮还将展示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平台 -- 质量链网,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区块链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应用。走下“神坛”,浪潮人工智能很接地气现场浪潮不仅将展示新一代关键应用主机天梭M13、整机柜服务器SR等多款云数据中心明星产品,还将重点展示当下热门的AI产品与技术,比如AI服务器AGX-2、AI深度学习训练集群管理软件等,视频多维展示,专家现场解读,在这里,人工智能将不再遥远。浪潮是业界最早布局并拥有最丰富AI计算产品的服务器厂商,为BAT提供了90%AI计算力支持。现场就能知晓健康状况?健康医疗大数据帮你测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对于改善卫生服务水平、均衡医疗资源、提高人民生命质量,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此次展览会上,浪潮将集中展示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发展理念和成果,并设立医养结合服务体验区。参观者可以通过使用展台上陈列的手环、血压计等智能设备进行健康体征数据采集,或者通过展台上平板电脑手动输入身高体重等基本指标,利用大屏上的全息数字人图像,现场了解身体健康状况。“明星”产品齐亮相 AI财务机器人来邀约在智慧企业领域有深厚积累的浪潮,还将携带包括企业大脑、财务共享云、电子采购云、智能制造云、PS Cloud以及云会计等面向不同规模企业的全线云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此外,浪潮还将现场发布基于互联网+的投资项目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IPM,敬请期待。4月21-25日,相约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数字经济馆6号馆6d03展位,浪潮展台,共话未来数字中国,让我们不见不散。

篇3:成都市首届未来中国大师赛

比赛分高分子卷材和改性沥青卷材两组分别进行, 每组由预赛成绩前6名的参赛队进入决赛, 分两个批次进行实操比赛。根据比赛规则, 每支参赛队由一名主操手和两名副操手组成, 在一个3 m×4 m大小, 带有两个女儿墙侧边、一个80 cm×80 cm缺口 (以模拟屋面的阴角和阳角细部) 和一个圆形排汽管的木制平台上, 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卷材的大面铺贴、搭接和细部节点处理。每支参赛队配有3名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的考官监考, 分别从安全防护装备、材料和机具准备、基层处理、大面卷材铺贴、女儿墙卷材铺贴、阴阳角处理、排汽管节点处理、施工结束现场整理和火灾隐患检查等方面打分, 满分600分, 作业完成提前与超时各有加分与扣分, 最终以3名考官所打的平均分为每支参赛队的得分, 按得分高低高分子卷材组和改性沥青卷材组分别产生冠军1名、亚军1名和季军2名。

7日举行的全国建筑防水产品质量提升大会上, 公布了首届“联盟杯”全国建筑防水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的结果, 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领导为获胜选手颁发了奖状和奖金。西卡渗耐的李松和北京东方雨虹的钟友良分获高分子卷材组和改性沥青卷材组冠军, 获得20 000元奖金和“防水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并荣获由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颁发的“中国屋面防水大师”称号;北京东方雨虹的于代滨和上海东方雨虹的龙林军分获高分子卷材组和改性沥青卷材组亚军, 并获得10 000元奖金和“防水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江苏凯伦的李伟和潍坊宏源的刘飞荣获高分子卷材组季军, 广东科顺的叶吉和潍坊宏源的李纪星荣获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组季军, 并获得5 000元奖金和“防水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另外, 深圳卓宝的阚洪庆等取得全国初赛前10名的选手, 也获得了“防水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本次“联盟杯”全国建筑防水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由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国家建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040) 站联合举办, 是2013年防水卷材质量提升工作和防水行业“培训年”的重要活动, 旨在落实《建筑防水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人才发展战略, 推进行业职业技能教育和培养, 建立行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和鉴定制度, 最终实现提升防水工程质量的目标。主办方对此次大赛非常重视, 此前已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 包括多次考察欧美屋面施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学习国外先进的培训方法;制订了系统的防水行业“培训年”培训计划和此次技能大赛的赛程规则;专门从国外请来“洋教头”为国内的培训师开课, 面对面传授技术;先后举办了十多期防水工程施工职业技能培训班, 共培训各类人员600余人次。周密的行动方案和扎实的工作, 确保了本次首届“联盟杯”行业技能大赛的顺利开展,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此次大赛也获得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东方雨虹作为行业龙头, 历来重视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操作工人的技能培训, 早在5年前就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工人施工技术比武大赛,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直属产业施工工人, 在建筑防水施工机械化、标准化等方面走在了行业的最前端。今年, 公司又在行业首家应用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业内首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为防水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技能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此次首届全国性的技能大赛, 公司极为重视,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应战, 参赛选手也是在公司系统内部优中选优, 初赛成绩前20名的选手东方雨虹就占了7名。决赛现场, 董事长李卫国更是亲临现场督战、鼓气。公司的重视获得了厚报, 此次大赛东方雨虹斩获了一个冠军和两个亚军。

其他企业也非常重视此次业内首场技能大比武。西卡渗耐派出的吕松, 本来就是业内著名的单层屋面施工培训师, 此次获得高分子卷材组冠军并收获“中国屋面防水大师”称号名至实归。广东科顺则是技术总工叶吉亲自率队上阵, 也取得了季军的好成绩。

篇4:成都市首届未来中国大师赛

1990年他创作的琉璃摆件“鹅中鹅”“鱼中鱼”系列产品,为当时的企业解困做出了重大贡献。2011年11月,徐月柱被授予首届中国琉璃艺术大师荣誉称号,其作品《孝妇颜文姜》获中国玻璃名家作品奖、“百花奖”工艺美术品奖。

徐月柱大师在琉璃艺术创作中不断求索,几次到北京拜访韩美林老师并深受启发,结合自己的美学灵感,创作了色彩高雅、美轮美奂的系列泼墨琉璃作品,他在1400度的高温下用琉璃作画,填补了国内琉璃艺术热成型的窑变空白。2014年11月,韩美林艺术大篷车走进博山,徐月柱大师再次与韩美林老师在车间一起碰创交流,共同创作了多件精美绝伦的琉璃大作。

篇5:成都市首届未来中国大师赛

阜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尹璟友向与会领导及来宾介绍了阜新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皮革加工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阜新皮革产业基地作为中国皮革协会确定的全国首家“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 现已被列入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辽宁省省级开发区;基地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重点生产蓝湿革、鞋面革、汽车革及皮鞋、服装、箱包等产品, 发展以制革为主导集皮革、皮革制品、商贸物流于一体的产业群, 目前已有上海富国、山东德元、韩国长川制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基地, 基地现已竣工投产企业25户, 在建企业24户, 拟开工企业22户, 预计今年销售收入100亿元, 未来两年有望达到500亿元以上;阜新原皮资源丰富, 能源产业基础雄厚, 煤、电、水、气、热供应充足,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产业基地已与多所大学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他代表市政府真诚地欢迎各位企业家到阜新投资兴业, 阜新将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为企业发展创造最良好的环境。

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副主任刘文学介绍基地总体规划

▲阜新副市长尹友参观阜新德裕展台

中国皮革协会副秘书长叶香菊代表中国皮革协会在会上致辞。她说, 中国皮革行业是富民创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阜新市政府、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围绕“合作发展、共赢未来”的主题, 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为契机, 组织举办这次首届中国北方皮革展销会, 宣传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投资环境, 为国内制革、制品及相关配套新产品及新技术成果提供展示平台, 这对推动中国皮革产业在北方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参加展会的企业家朋友以此为契机, 全面展示企业发展形象, 开展积极的贸易洽谈, 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开幕式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各位领导、参展商及群众陆续进入展会现场。北方皮革展的展馆面积为5000平方米, 设置了114个展位, 共有国内100户企业及500名产品经销商、代理商参展, 展出新款皮装、皮革、皮具、皮鞋、手套以及汽车座垫等近千种名优产品。其中在阜新皮革产业基地落户企业的展品格外引人注目, 如聚宝源的裘皮服装、富国皮革的牛皮、斯美汀出口日本的皮鞋、德裕的皮革及自制皮鞋、澳得利的羊剪绒制品等均引得参观的人们驻足选购。

10日下午4时, 首届中国北方皮革展销会圆满落幕。短短三天时间, 共接待愈50000人次;总销售额约1.5亿元, 其中皮革产业开发区企业销售额约2500万元。展会期间, 主办和承办单位还组织客商参观了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 举办了皮革产业专题招商座谈会, 开展了投资洽谈等活动。与会客商纷纷表达了到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寻求商机的愿望, 并预祝明年举办的第二届北方皮革展销会更加精彩。

富国皮革生产车间一角

篇6:成都市首届未来中国大师赛

王怀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今天把大家请过来,主要是听取在座各位对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活动的意见,请大家畅所欲言。首先请张丁先生介绍一下《收藏界》杂志社采访团一行来到景德镇的主要意图和想法。

张丁(收藏界杂志副总编辑):

瓷都景德镇在我们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是一座“圣城”,是艺术之都、陶瓷圣地,来到景德镇我们深感荣幸,也满怀激动。这次我们来到景德镇的主要任务有三点:第一,我们要实地探访中国瓷都,作为媒体人亲身感受瓷都魅力;第二,与在座的各位陶瓷界前辈、艺术家们面对面,听取各位大师、专家对我们活动和杂志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就是我们《收藏界》的第四期,也就是《工艺美术大师》杂志的第二期,要推出“景德镇专号”。要拿出60到80个页码,也就是刊物将近一半的页码做景德镇陶瓷,我们想通过独特的视角,从收藏这个角度,来给读者提供较为系统的景德镇的过去和现在的一些情况。

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去年3月在全国政协礼堂启动,两年一届。宗旨是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本行业内提名中青年工艺美术人才,主要目的是发现中青年人才,传承民族文化。口号是“有伯乐就有千里马!”把大师作为伯乐,让他们发现千里马。这次我们主要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在座的有的是提名大师,有的是参赛艺术家,有些条款不清楚的我们可以在这里做解释,如果解释不了,我们回到北京给组委会领导汇报,再答复。

阎正(收藏界杂志社名誉社长、《工艺美术大师》杂志主编):

工艺美术在民间文化里有着重要的篇章,它是既古老又现代的,既原生又创新的,既是传承的又是发展的,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源远流长。在世俗眼光里,工艺美术始终没有获得自己应有的位置,被人忽略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的一种观念,当今比如说美术家,那就受人追捧,一些所谓的大画家啊,被人戴上很多桂冠,让人推崇备至。但是,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国家体系当中远远达不到应有的位置。比如说齐白石。严格地说是工艺美术大师,但现在说他是美术大师。其实齐白石是木匠出身,他自己印章里面就有“木人”,“鲁班门下”,可是人们常常只知道他是个画画的艺术家,没有一个人说齐白石是工艺美术大师,这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一种观念。

我们现在做这个《工艺美术大师》杂志,就是希望理清工艺和艺术的来龙去脉,为工艺美术正名。严格地说,今天的工艺品就是明天的古董、文物。现在的工艺美术大师可谓群星灿烂,今天就来了这么多,这些大师现在在景德镇非常知名,还没能让更大范围、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想通过这个提名奖的活动,在我们的杂志增设“伯乐与千里马”栏目,就是让大师提携大师,让更多的大师走向市场,走向咱们国家更广阔的天地。工艺美术大师应该受到当代人们的尊重,爱戴,推崇,这是时代的必然。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让人们从狭隘的意识当中解放出来,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拍卖,走向美术,最终到达工艺大一统的艺术殿堂。这也是我们创办《工艺美术大师》杂志的根本意义。这里面的栏目有“走近大师”、“大师赏读”、“收藏风向标”、“五星上将”等等,就是想通过这些栏目反应老中青三个部分的工艺美术大师。

郭文连(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对于推动工艺美术的发展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两年一届,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中青年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你们这个杂志的活动是一种导向性的,对于整个市场的推动会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

现在很多场合,都比较关注“工艺美术大师”这个名词,但是我又不是大师,所以要我出席这种会议、活动,感到很尴尬,因为我是学校的教师,属于教育系统,所以好多情况下都感到很尴尬。比如说这个《工艺美术大师》杂志,我就感觉名字有点尴尬,我能不能参加这个杂志?或者发表点东西,刊登作品?但是我不是大师。所以我们感到参加也不好,不参加也不好。

第二点意见,今天来这里的有百分之八十是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水平,是有水平的,但是这个比例太大了。工艺美术大师好像还不能代表整个工艺美术界,还有好多是属于学院里面的,学院里的教授有没有资格参加这个活动?还有这个活动评委的组成,百分之八十是大师,我感觉这个比例有些不太妥当。提名奖要立足于创新,艺术也贵在于创造,没有创造不叫艺术,这样一大批好的东西,光靠大师绝对提不出来。学院里有很多陶瓷专业的学生或者老师,他们虽然说搞教学,他们一辈子也在从事实践工作,很多人误解教授,一直以为他们就是搞教学搞理论研究,不从事实践。也有人说,大师很少,教授太多了,这些看法都很外行,都是错误的。

第三,被提名的送来的作品,我不晓得其他地方怎么样,因为景德镇有很多陶瓷艺术家的工艺美术作品完完整整是从美术作品搬过来的,那么这种搬过来的作品是否可以提名,抄过来的,完全搬过来的也有,如果这种作品获奖,我觉得就是笑话。因为美术作品应该要有个性和风格的,没有个人风格的算什么美术作品?

第四,关于奖项的分类。比如陶瓷就包括好多门类,有陶瓷绘画、陶瓷艺术、设计陶艺等。“提名奖”这个“奖”一定要提得准确,面要广,比如设计类属于一种产业陶瓷,是陶瓷经济一个很大的部分,创造经济效益主要是产业陶瓷,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很多,真正搞陶瓷艺术的很少。

舒惠娟(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陶院有一大批老师和学生都是从事陶瓷艺术工作,而且是一辈子从事这项工作,从事这项教育,他们站的角度和一般的社会上从事工艺美术的角度不同,他们角度会更高一点,但是现在又把这些人排挤在外。老是觉得自己参加这个会议不伦不类一样,作为教师不会计较,关键是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官员们总是认为大师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说学校这些教师、教授们总是觉得处于这种场合里面很尴尬。

涂金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意义是应该肯定的,它能够把中青年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才能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出来,从而推动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这一点我觉得确确实实应该做。这一点也做得很好。

现在有几个事情商榷,“提名奖”的意思是不是会让人认为被提名的这些人就是准“国大师”了?有没有误导?第二个,评委范围应该扩大。因为现在他们是中青年的人才,我们的要求不是从民间艺人这个角度来评他们,如果多些知识界的,比如说国画界的或者教育界的,他们的水平、认识、观念,可能对这些被提名的人才要求就很高。因为像我们这一辈年纪大了,从知识面

也好,从创新也好,已经有一定的模式(指我个人来讲)。现在提名这些年轻人,要从各个知识面来提。如果从这一点来要求的话,以后不管你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好,叫别的什么也好,他们的水平档次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余仰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收藏界电好,新闻界也好,大家对中国的工艺美术给予很大的关注,都积极地推动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只有在盛世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些年来,我总的感觉就是,我们工艺美术行业目前在社会上的地位还不能够和美术界达到平起平坐的地步。到目前为止,中国美术家协会还没有把工艺美术行业拉到整个大范畴里,说明还是有歧视,那么通过各行各业,包括新闻媒体等大家共同努力,工艺美术在我们国家文化领域里面,应该占有它应有的一席之地了。提名奖这个活动充分肯定工艺美术行业,对于工艺美术界来讲,我们应该感谢《收藏界》杂志社,来关注和推动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

这种提名的方式,我个人认为要做一些调整,比如叫“中国工艺美术新人成就提名奖”也可以,由工艺美术的专家来提名。专家范围就广了,不一定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大师了,包括学院的教授、专家。如果这样的话可能把活动搞得更深入、扎实,对我们整个工艺美术的发展能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也会积极地参加这项活动。如果这个活动能够两年一届持续地办下去,那么对将来的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把我们的这个事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冯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我很赞同刚才几位老先生的意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个称呼本身就不大恰当。说你是大师你就变成了大师?真正能成为大师的有儿个人?所以,用这个名义,讲到底不外乎发现新人、鼓励新人,使工艺美术事业后继有人。其实有点头脑的人都可以推荐新人,更何况哪个工艺美术大师能看得准呢?活动是好活动,让年轻人走出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每个年长者都该做的事情。

现在的很多行当,都面临着很紧张、后继无人的境况。作为这些大师本人,搞艺术,是要学到老的。比如说,我来景德镇是当学生的,因为值得学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这辈子都学不完。甚至很多年轻人搞的东西,他们创新的这些东西,很值得我学习。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说更多的是做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名声呢别拨那么高,低调一些比较好。

在景德镇,当务之急是希望大家(现在是个好时机)将传统的如何继承下来,如何发扬新的东西,每个时代都要有自己特色的东西。现在景德镇这个风气很好,我觉得很多年轻人都在做很好的事情,而且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觉得确实需要把年轻人的优点发现出来,给他们进一步的激励,能够更好地、更多地让世人了解。

宁勤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景德镇从工艺美术角度来讲,应该是一个工艺美术和艺术之都。它不仅仅是工艺美术,陶瓷是介乎于两者之间,当然完全用工艺两个字来肯定它的时候,它也能存在,说它是纯艺术,也完全能站住脚。在中国的主流文化中陶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中国历史这么悠久的,除了陶瓷以外还有什么?它留下了什么?从彩陶来看,一直发展到今天,那么木雕、丝绸几百年之后全部烂掉了。玉也是靠石头本身的价值,它是用本身的材质来说话的东西。青铜从商周发展到今天,铜器已不能作为我们生活的主要艺术,你看不到商周鼎盛时期的青铜文化,现在人们也不崇尚那个,为什么?它消耗资源、会腐烂。那么只有陶瓷,尤其是景德镇陶瓷,发展一千多年,到今天还这么灿烂,可以和书画、油画其他东西媲美。

改革开放之后,很多画家艺术家到景德镇寻找他们的梦,也有很多画家在这里落户,生根,开花,结果。那么我们从伯乐提名这个角度来讲,工艺只是手段,创新才是目标,那么针对这些被提名的人就应该有一定的标准,有一定的贡献。不能一提名就得奖,奖项拿出来要有分量。

陆军(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陶瓷艺术历来都是归工艺美术的,今年的中国美展已经把陶瓷作为一个单独的门类,已经进入了纯艺术殿堂,形式上已经转变过来,但人们的观念还没有改变。

我们拿中国画和陶瓷作比较,因为我们的中华民族首先发明了陶瓷,这是毫无疑问的,从远古时期就产业了陶瓷文化,真正到纸张发明的时候,有人才开始画水墨画。从历史来讲,真正的中国绘画是在陶瓷上面,真正的中国画也就是陶瓷画,而不是水墨画。中国画真正命名的历史是非常短的,最开始在国际上展出的时候不知道以什么命名,那周总理就说叫做“中国画”吧,那么到现在为止也就一百多年的历史,只能代表中国的一部分。

看全世界的各大障物馆,挂中国画的不多,但放陶瓷的很多,其影响力陶瓷足占首位的。陶瓷画是中国画的起源,是一个纯艺术表现范畴的东西,所以说为工艺美术正名是时候了,现在国家已经认识到我们陶瓷的重要性了,而且大中小学都开设陶艺课,重视陶瓷艺术了,真正的国粹被发扬起来了。所以我要说,在座的都是中国画家,不要老是讲工艺工艺的,中国画家就没有工艺么?毛笔、颜料,宣纸,这些能回避工艺么?所以说搞中国画的都来景德镇做陶艺了,画不下去,队伍太大了。

刘远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在工艺美术里是个大行,这个行业从艺术上,从社会发展上,从劳动就业上,从整个经济领域,文化领域,都是很重要的一块,世界的博物馆里都有我们陶瓷。景德镇这么庞大的队伍,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在这各行业的人们水平越来越高,人才济济。特别是我们教授、大师级的艺术家要多参加国际上的艺术品展览,不仅展览,还要去说明。我们缺乏的是一些整体的活动,缺乏一些联合的行动,缺乏一些高层次的活动,特别是缺乏一些理论的宣传,只会做,不会说,只管手艺,不管理论。这就造成景德镇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你看那些景德镇搞理论的都很穷,做作品的经济上都很好。

其实,景德镇有多少世界之最啊!可惜都没有宣传。景德镇的发展确实很快,无论从工艺还是高科技方面,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粗工制滥造的东西,这些不好东西的影响超过那些好的东西。那些好多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工艺品没有申报,这个工作没有去做。手工劳动,景德镇的确是历史上、世界上最伟大的。大家如果都能对手工劳动重视,柑互鼓励,推波助澜,景德镇绝对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好多国礼是景德镇的,但是整体的宣传,整体的展示,我们做得太少,几乎没有。“手工劳动万岁!”我们要把景德镇变成一个世界之都。景德镇有这么多学院,研究所,大家能不能联起手,把景德镇的名气提一个高度。

提名奖活动,希望我们提的名也尽量能够准确,我呢也真正做个“伯乐”,把景德镇那些做了好作品,由于客观原因,没能获奖的人提名。

侯一波(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做这个活动,题目很大,光景德镇这一块就不得了,显然一年一次不可能,我认为4年一次都可以,工作量非常之大。像陶瓷来讲,把陶瓷寄到你们那里,好多人都不敢,因为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都在这件作品上,保管方面就得让我们放心,组织方面要考虑到这种具体情况。我建议能否在景德镇专门搞个点,负责接收作品,那么我们还是会积极配合你们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

胡景文(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非常感谢《收藏界》杂志,你们来到景德镇就是来弘扬、宣传景德镇的。你们是系统地理论性地介绍景德镇,给我们更增添了活力,我们是一利,共荣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最好为景德镇做一个全而的介绍,从景德镇的工艺、历史来了,解,包括很多方面,材料学、力学等等,争取做到区别于其他刊物的介绍,这样有可能把《收藏界》这本刊物做得更好。

杨冰(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我很赞成他们的观点。作为我个人来讲的话,现在主要是两个任务:一个是传承与创新,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二是做好自己的作品,把优秀的作品拿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程永安(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今天听到这些意见我受益很深,这么多的大师、艺术家确确实实在为景德镇,在为陶瓷事业的发展,为了引导年轻人把路子走得更直而呕心沥血。包括你们《收藏界》杂志,也都在为景德镇的发展铺路,非常感谢。

胡光震(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我想谈一下现在的社会现象,现在大师多、评奖多、展览多,铺天盖地,这些展览大都出于商业目的,有的开始宣传得很好,到后面就变了样。因为商业目的制约了它的公平公正。我们的评比真正要做到严谨、公正、公平,真正地把我们这些年轻的艺术精英们推出来,同时发现真正的“伯乐”。

余水贵(高级工艺美术师):

为了我们的工艺美术事业,为推动我们景德镇陶瓷事业的大发展,在这方面做这么多扎实的工作,我个人表示感谢!

篇7:成都市首届未来中国大师赛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表明,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科技创新必须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中国已经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我国的建材行业经过改革开放近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基本结束了“跟随”,在完成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之后,开始进入超越时代。中国的建材行业有更远的目标,不仅要完成“超越”,还要瞄准世界领先的目标,实现由“超越”进入“引领”,增加国际竞争力、话语权,实现建材强国的目标。完成“超越”靠什么,当然还是要靠科技创新驱动。今年的3月,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与支持下,特别是中国建材集团宋志平董事长的提议下,在中国建材总院姚燕院长精心策划之下,经过短短的一个月努力,由中国建材总院发起成立了中国建材科技论坛。中国建材科技论坛发起的目的就是要紧紧把握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期,通过凝聚全行业的科技创新智慧,为行业同仁提供一个创新思想碰撞的平台,创新成果交流展示的平台,创新动力得以升华的平台。不断为谋划建材行业的科技发展蓝图建言献策,让科技创新真正发挥引领推动行业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不断为国民经济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作用和贡献。今后,论坛将根据行业发展的热点、重点及问题,确定论坛主题;邀请国家及行业管理者、优秀企业家、知名学者等发表主旨演讲。举办频率初步定为1-2次/年,时间大致为春秋各举办一次;会期初步定为1天。论坛秘书处设在《中国建材科技》杂志社。

2016年4月28日上午9时,首届中国建材科技论坛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检验测试综合楼报告大厅隆重举行。参加本次论坛的有中国建材联合会有关领导、建材科教委委员、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材总院及所属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及科技骨干等共200余人。论坛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姚燕院长主持。论坛分为两部分,一是举行中国建材科技论坛揭牌仪式;二是邀请三位嘉宾做主题演讲。

姚燕院长首先提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已成为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的一大核心战略思想。可以说科技创新是引领各领域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我国建材行业“十三五”时期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坚定的方向。同时提出了三个“唯有”,即:唯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推进建材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唯有发展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建材行业供给侧的变革与创新,唯有实施科技创新才能推进建材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拓展和发展,全面提升建材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把建材行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姚燕院长在揭牌仪式举行之前,最后明确了中国建材科技论坛的理念、论坛议题内容、演讲嘉宾来源背景、论坛服务领域和目标,即中国建材科技论坛将秉承创新、公平、开放、共享的论坛理念,围绕建材行业的科技管理、政策研究、人才培养、成果推广、产业升级、国际合作等热点议题,邀请高端领导专家、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企业家发表主旨演讲,不断创新论坛管理机制体制,与行业各界同仁共商发展,共同将中国建材科技论坛发展成为全行业,乃至国际化的知名科技创新的交流平台。为建材行业的科技进步持续提供高端智慧。

二、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建材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

中国建材科技论坛揭牌仪式在庄重热烈气氛中举行,姚院长邀请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先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先生、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先生登台为中国建材科技论坛揭牌,在热烈的掌声中,三位德高望重的领导登台分站两侧为中国建材科技论坛揭牌,参加论坛的200余位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在隆重的揭牌仪式之后,论坛进入第二项议程,首届中国建材科技论坛开坛。在开坛之前,姚燕院长再次阐明中国建材科技论坛举办的必要性以及本次论坛的主题,2016年不仅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面对新常态下的大形势,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如何在新常态形势下迎难而上,先人一步,成为整个建材行业寻求出路、思考发展的核心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确定了本届论坛的主题,新常态下建材行业科技创新。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中国建材联合会乔龙德会长。乔会长工商与管理科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曾任国家建材局副局长、中央企工委和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乔会长带领建材行业积极争取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条件,带领大家开展两个二代的科技创新工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和建材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升了建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

乔会长首先指出此次论坛的必要性,可探讨如何解决建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解决短缺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希望论坛能产生启发性,能够坚持搞下去。通过论坛,开拓思想、统一思想、创新技术,能够把创新驱动真正贯彻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贯彻于整个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找到一些突破点,使整个转型升级顺畅进行。乔会长重点讲了三个方面。

(一)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新认识

建材行业现在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处在由中低端发展转向中高端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回首建材行业过去的发展和进步,都是与科技创新的引领、引擎密不可分。今天要解决供给侧结构的主要矛盾,实现新的时期新的发展也必须要靠科技创新。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进一步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乔会长分析了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原因,指出解决“两个严重”的办法、措施虽然很多,但在淘汰落后产能、开发新需求和新产品过程中,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离开科技创新这个支撑,其它措施办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建材行业摆脱目前困难,转向新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实施科技创新的方法学与关键点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乔会长从方法学的角度,详解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含义:1)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靠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2)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停留在发表论文评奖评优等层面。科技创新必须有其立足的基础和前提。特别强调,创新的立足点要有正确的思想支配、要有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世界观、要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感,人的因素第一、科学知识第一。

谈到建材行业,乔会长总结归纳科技创新要有三个结合点,五个目标,重点在五个领域这里展开。

1、三个结合点包括:科技创新紧紧与1)调结构、补短板、去产能,推进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相结合;2)实施2025发展纲要,提升建材制造工业化水平,实现现代化、智能化和推进生态文明,净化美化环境相结合;3)“十三五”规划和“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2030年发展战略相结合。

2、五个目标具体是:1)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绿色建材生产与应用,提高比例,实现结构调整的阶段目标;2)推进“两个二代”技术装备研发,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3)推动建材行业由中低端发展为主转向高端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目标;4)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并举”的发展目标;5)实现由“超越”进入“引领”,增加国际竞争力、话语权的建材强国目标。

3、重点领域与突破点

1)着力于新兴产业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与创新突破,围绕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强建材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着力研发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的复合材料以及海洋工程用的高性能材料等,为提升建材工业制造水平和扩展发展领域打开新的局面。

2)着力创新与提升已有的非金属矿与制品业,塑料异型材、管材等新型化学建材,高性能功能膜材料,高性能特种玻璃纤维制造技术,高性能热塑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及精密陶瓷部件,建材节能环保材料,多功能新型墙体材料,机械制造设备技术等材料和产品,在全面创新提升的基础上,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增加市场占有率,有机地扩展到军工、电子、交通、新能源产业领域。

3)着力创新研发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拓展应用领域。着力研究用途广、应用领域宽、技术含量高的高档、高性能的碳纤维及加工复合材料;着力开发不同用途的石墨烯新材料及制品,用于多个工业领域;开发超大功率海上风机叶片技术;微创医学用激光光纤产业技术;太阳能多晶硅生产用氮化硅陶瓷绝缘复合制备技术;开发碳化硅;研制高频、大功率、耐高温、抗辐照半导体微电子材料技术等具有成长性、辐射功能强、产业链长的新兴产业。

4)着力创新扩展与延伸应用领域,增加替代与市场占有率。发挥已有的技术、产品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延伸与替代其他材料,对于应用在建筑、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包括城市地下管道材料,建筑保温与装饰材料,道路材料,航天航空用器材材料及配件等通过技术提升,增加竞争力,提高产业化;积极创新技术致力拓展超白、超薄的液晶基板玻璃用于电子显示器,玻纤复合材料进入电力与新能源行业,像国外高性能混凝土可以用于建筑装饰一样,靠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扩展应用领域。

5)着力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功能,增加新需求。在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在量的增幅已经开始下跌的形势下,传统产业量的发展到了顶端,但其产业的发展只在半路上,其发展的重点是创新提升技术,在提升中增强传统产业的功能,改变优化其性能,开发新的用途,如水泥向海工、核电、油田、隐蔽工程等特种用途及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平板玻璃向汽车前风挡玻璃、飞机、高铁、高档建筑装饰方向发展。传统建材在提升技术与功能的同时,全面推进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低碳环保化。使传统产业在产量减少的前提下,依靠科技创新得到经济总量更大、质量效益更优的发展。

通过全面创新,在建材行业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技术体系,为全面实现中国创造奠定基础。

(三)科技创新成功的基础:全面创新

乔会长最后强调,虽然科技创新是核心,是调整结构、增加新的需求的补短板、去产能的有力支撑,如果离开了其他方面的创新,则独木难支。

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必须创新思想和创新观念,这样才具有科技创新的前提;必须创新现有的科技研发体制,改变单一的、分割的研发体系为集成组合一盘棋的研发体制,形成合力推进的态势;必须创新和改变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改变为专利而专利,为评奖而评奖的低效率的创新机制;科技创新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必须改变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相脱节的低效机制;必须改变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新的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改变真正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重大贡献者与其得到的利益不对等的问题。只有创造出真正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条件与环境,才能在一系列创新中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

乔会长演讲完毕,姚院长对乔会长的演讲进行了点评,提到:乔会长的演讲非常精彩,深度剖析了我国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以及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创新理论,在新常态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开放性的提出了三个结合点、五个目标以及重点领域和突破点,全面回答了建材行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推动转型升级发展的现实问题。我们坚信在乔会长带领的建材联合会的引导下,科技创新驱动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有代表针对建材行业的一些问题,向乔会长提问,乔会长很高兴的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三、推进绿色制造建设幸福家园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院士。徐德龙院士是我国知名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83年获得南京化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东北大学钢铁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工程博士学位。曾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德龙院士是我国工程领域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在水泥、悬浮预分解技术、粉体工程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曾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一)人类、自然与绿色发展

徐院士首先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制造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里程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史的体现,也是国家经济的主体,当前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徐院士图文并茂详解了不同历史时期以材料和技术制造为标志所展示的人类发展。中国工程院很早已启动的中国制造2025项目以及今年中国工程院启动的中国制造强国战略二期研究,二期研究目标主要聚焦在基础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此,产业必须延伸,由过去单纯的生产材料转变经营模式,向服务型制造迈进。结构性改革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建材行业要三个发展,一是要创新发展、要协调发展,绝对不能单打独斗,要跟其他的行业、跟其他的部门要协调发展,才能创新。要和一切可依靠的力量一起发展。二是要绿色发展,不绿色发展就不可持续,不可持续人类就不能发展了。三是必须要开放发展,不能关起门来干,开放就要共享,共享才有前途。不共享,想要自己做,那就把自己逼到死路上去。今天我主要讲绿色制造。

人类在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归纳起来是两大矛盾。一类矛盾是自身矛盾,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矛盾,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不同文明体制的矛盾,世界上的各种争斗都是不同文明体制的矛盾。第二类矛盾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人类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的适应、认识,对自然的利用、改造和和谐共生,必须要和谐共生,和谐共生就是绿色发展,这一发展理念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式。中国的先人对今天提到的绿色发展早就有很好的研究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绿色发展是基于东方智慧新的文明发展之路,是解决当今世界气候变暖、雾霾肆虐、食品不安全、人类健康受到极大威胁等一系列不可持续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增长期,资源、能源高消耗,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非常重视,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持地毯绿色循环发展,它是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的增长点。循环发展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努力使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方式,是绿色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其实循环发展不是新东西,老祖宗就在干,但干法不一样,现在我们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干。

(三)绿色制造的内涵、目标、实现途径

实体经济非常重要,是财富之源,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制造强国的建设,而绿色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绿色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制造的内涵就是具有环境意识的制造或者重点考虑环境制造的方法。它应是一种综合考虑人们的需求、环境影响、资源效率和企业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是具有良心、社会责任感和处事底线的可持续发展制造模式。有些事情不能干,哪怕挣钱也不能干,底线不能突破。

绿色制造的目标是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少,对自然生态无害或危害极小,使资源利用率最好,能源消耗最低。所以绿色制造是一个闭环系统,是一种低熵的制造和使用模式。因此,必须从整体论和系统工程的角度,综合考虑和解决产品制造的原则,涉及到材料制备—加工制造—使用维修—报废收集—再生回收利用等环节中一系列有关环境的问题。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延长产品的寿命,降低产品制造的物质和能量消耗等,最大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绿色制造的途径,主要三大途径:1)绿色新产品的研发。绿色新产品的出现极具颠覆性和革命性,能引起我们生活方式的整个改变。2)再有是绿色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绿色制造要靠绿色新技术、新工艺来实现,绿色新工艺的特点是单位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大幅度的降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生产的自动化、规模化水平大大提高,环境友好性有效提升。绿色制造的要点包括:(1)原料一定要均匀;(2)制造过程要成倍强化;(3)污染物有效降低;(4)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大幅提升。3)三大途径的最后一个是政府社会法律、金融体系的支撑。

(四)结论和展望

徐院士最后提到制约人类发展不和谐的现象,雾霾肆虐、土地和环境酸化、气候变暖提速、冰川冻土消失、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厄尔尼诺频袭使人类不得不举起绿色大旗,与大自然求得和谐共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和首要任务,循环发展是绿色发展的主要范式和途径。但生态功能的恢复、环境友好质量的提升、人类觉醒和自我约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绿色制造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是非常有前途的发展领域。绿色制造须着力于绿色产品和绿色制造技术与工艺研发。

最后,徐院士希望,建材行业绿色发展能延伸到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工程,产业链能更快的延伸,产品质量能够很快的上去。

建材行业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认真的反思,开放胸怀,实现协调、开放、共同发展,我们才能有大的突破,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和思路。

徐院士演讲完毕,姚院长对徐院士的演讲进行了点评,徐院士的演讲博古论今,案例详实,有高度和深度。特别是在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方面的解读,使我们对建材行业的绿色制造内涵更为明确,徐院士所讲的都是为建设我们的幸福家园应该做的基础准备工作,使我们耳目一新。

随后,来自中国建材总院的科研人员向徐院士提出了几个问题,希望建材行业能跻身更广阔的行业领域施展拓宽,徐院士站在中国工程院的高度,结合亲身深入几个行业的经验,给予了细致的分析和解答。

四、绿色发展:建材行业的创新主题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中国建材集团宋志平董事长。宋志平先生是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家,他从车间技术员、工厂销售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我国大型央企的领军人物。他屡次临危救困,曾经带领北京新型建材总厂走出困境,使之成为全国新型建材的优秀企业。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取得营业收入从20亿到2500亿的历史跨越,连续4年蝉联世界500强。曾荣获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国创新榜样等殊荣。宋志平在与中国建材总院联合重组时确立了总院中央研究院的作用,明确六大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他的领导下,集团先后荣获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在行业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

中国建材科技论坛是宋董事长提议,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教育委员会共同创建的中国建材行业的一个品牌。宋董事长希望每年通过中国建材科技论坛这个平台,在科技创新方面,大家来谈一谈有什么新的思想,相互撞击撞击。宋董事长首先谦虚的讲到,我只是在刚刚乔会长讲到建材行业如何创新,徐院士讲到绿色制造的概念基础上再综合一下,讲一讲我的主要观点。

(一)从成长极限到生存极限

1、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宋董事长首先提到,社会离不开建材,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建材。但同时指出,人类发展现在遇到了两大极限:1)发展极限,即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资源和能源供给不可持续;2)气候变化威胁到人类生存,即生存极限。因此,我们当前主要任务是要去产能,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节能减排,坚持绿色发展。

2、绿色发展关系我国发展全局

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作为关系全局、引领发展的理念首次提出。“十三五”三大战略:第一个战略叫做创新驱动,用创新来驱动企业。第二个战略叫绿色发展。第三个是国际布局。宋董事长强调,过去中国建材集团基本是一个本土化的世界500强,“十三五”我们要走出去。我们要看看哪儿能做,哪儿不能做,而不是盲目的走出去,我们要甄别一下、遴选一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去做。

(二)绿色、循环、低碳是建材行业的创新方向

宋董事长将中国从建材大国到建材强国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之初,中国建材工业基本为零,中国建材总院建立起了建材工业体系;过去十多年是建材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推动了中国从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迈进。目前是第三阶段,中国水泥、玻璃等技术装备世界一流,水泥等大宗建材产能稳居世界第一,新兴建材产业蓬勃发展,工程贸易等服务业迅猛增长。

宋董事长指出中国建材行业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1)绿色循环低碳是推动行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支撑;2)绿色循环低碳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的重要条件;3)绿色循环低碳是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

宋董事长接着指出走绿色循环低碳道路,面临压力和机遇并存的局面。压力有两个方面:1)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建材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恶性竞争不断,导致行业整体效益持续下滑;2)国家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建材行业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任务繁重。

谈到机遇,宋董事长归纳为三点:1)国家推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3)“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三)中国建材集团的企业实践

宋董事长指出,中国建材的战略之一是绿色发展,是集团公司的重大事情,公司的发展要按照三大曲线去做。1)第一条曲线是做好传统产业如水泥、剥离业务的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提高企业效益;要静做精做细水泥业务、做实做优剥离业务;2)第二条曲线是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与新能源的“三新”产业,用集成创新模式打造企业新的利润支撑;3)第三条曲线是强化创新和技术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归纳为五大技术服务:(1)大研发服务;(2)(互联网+服务;(3)检测认证碳交易服务;(4)EPC工程服务;(5)生产制造服务。

宋董事长最后指出,中国建材集团要拓展延伸服务,延长第三条曲线,做综合服务的服务商。中国建材集团这些年发展很快,效益很好,稳坐世界500强前列,在国内连续七年是9类企业。如果说以前的业绩靠的是规模,走上行通道,那么今天,在市场竞争力在下行通道里,我们就得靠创新、靠品种、靠成本,因为通道不一样。集团创新的四大方向:1)高端化;2)智能化;3)绿色化;4)服务化。现在我们很多产品供大于求,都过剩,但是高端的有技术的供不应求,这就是供给侧改革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把低端的过剩的淘汰掉,发展中高端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要解决绿色发展,要解决供给端的改革,唯一的就是靠创新。中国建材依托总院,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应该为这个行业的绿色发展和创新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宋董事长演讲完毕,有人马上提出关于营销渠道的技术创新问题以及中国建材集团是否准备启动建材销售的互联网+模式等问题。宋董事长做了详细的解答,认为确实面临了挑战,号召大家联合起来,引入互联网等现代化销售服务,要建立大型配送网。

三位嘉宾演讲完毕,姚燕院长说到,因为时间关系,提问到此结束。姚院长继续总结到,今天三位开讲嘉宾的精彩演讲结束了,我觉得我们安排的不是太好,时间有点紧。三位嘉宾没有完全展开,听讲的各位来宾有很多问题,特别想跟三位嘉宾互动。所以,下次论坛,半天只能两位嘉宾,可能效果会更好些。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今天的三位开讲嘉宾的精彩演讲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中国建材科技论坛成立,聆听了三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再次感谢三位开讲嘉宾。今天三位行业的顶级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深入分析了形势,明确了今后的发展道路,高瞻远瞩的展望了未来,充分启迪了我们在新常态下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力的新视野、新思路、新方向,为我们吹响了新常态下建材行业科技创新的号角,为我们坚定了科技华丽转身、创新势在必行的发展信心。会场氛围非常好,大家也互动的非常好。各位来宾,此次首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各位嘉宾精心的准备,也得益于中国建材联合会的关怀指导,得益于建材联合会科教委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中国建材集团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行业各界同仁的积极参与,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篇8:听未来学大师讲中国的故事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世界上的名气很大,特别是在中国。1982年,他的《大趋势》一书与威廉·怀特的《组织的人》、阿尔文·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并称“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三大巨著。当时的中国领导人纷纷将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和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作为司局级干部的必读之书。

但从《大趋势》出版至今,原本在西方人眼中并不起眼的中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西方人关于中国历史、中国崛起以及中国未来前景仍是一头雾水:中国在三四十年之间究竞发生了什么?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律?中国有民主吗?如果没有,又为什么能如此日新月异地迅速崛起?

时隔27年,奈斯比特将笔锋指向了中国,著就这本《中国大趋势》。他坚定地相信“中国模式”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并大胆预言,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中心。这个“很中国”的预言,让《中国大趋势》一书再度引起了中国政府官员乃至众多读者的强烈共鸣。

讲述中国崛起的大故事

西方人了解中国,常常是通过故宫、兵马俑、敦煌壁画,或者孔子、老子,以及中餐、中国功夫等等。但那毕竟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古老文化,而如今新鲜的、现在进行时的中国又是怎样的?1996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与约翰·奈斯比特会谈时,邀请他讲一讲中国崛起这个大故事。尽管这一邀请让奈斯比特心动不已,但由于未做好充分准备,他并没有接受。

10年后的2006年,中国巨变带给世界无比的震撼。但是,“作为西方人。我们能看到中国经济上的起飞,但是对中国人精神层面变化的认知是十分有限的。”为此,这位年近80高龄的未来学大师与妻子多丽丝一道,写下了《中国大趋势》这本16万字的书。

看过本书,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讲故事的功力。小岗村包产到户的故事,傻子瓜子的故事,山东诸城“陈卖光”的故事,华西村吴仁宝的创业故事,首都机场的裸体壁画风波……这些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故事,再现了当年基层干部群众“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奈斯比特还在书中提出了“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理论,认为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这种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更重要的一点是,书中指出,与西方人重视个人的自由与价值不同,大多数有良知的中国人对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看得是非常重的,中国人更加重视集体、社会、国家,这就找到了理解中国人行为取向和中国改革路径的关键。

奈斯比特表示:“我发现我的写作和所有西方媒体的报道是相反的,他们报道的是一个糟糕的中国,这不是我所了解的繁荣的崛起的中国,所以我一定要告诉大家,中国是怎样的。希望这也能影响世界对中国的评价和认识。”

“国”字号企业有理由让国人自豪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对国企改革的内容和成就着墨甚多。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远大于农村改革,对于今日面临的改革难题也颇具启发意义。国有企业重新绽放青春、容光焕发的法宝有两条,一条是抓大放小。向优势领域集中,另一条是确保自主经营,突出利润主线。这都抓到了关键。向垄断集中,以利润为主线,这个一退一进,国有资本的活力瞬间被激活。找到垄断这个关键。抓住利润这个根本,国有企业改革走向海阔天空的这两大法宝。如同车之两轮、乌之两翼,助推了中国企业国家队稳步走向世界。

但是,奈斯比特很敏锐地意识到,改革是利益的调整,单纯的处处得益、人人叫好的局面不是常态,更不可能持久。做大蛋糕,皆大欢喜;重分蛋糕,则吃力不讨好,甚至四处招嫌惹骂。与农村改革相比,国有企业改革显得痛苦和惊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企改革已经不是简单的做大增量的问题了,它涉及存量的重新分配。国企改革,不仅牵动着敏感的意识形态神经,对传统的工人阶级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和利益冲击,遇到极大的阻力本是情有可原的、但当时的阵痛换回了后来的繁华和长久的安定,

时至今日,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目标早已实现,成果也在100多家央企不断做大做强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肯定。世界市值最高、最赚钱的企业等等,都是中国的“国”字号企业。这个现实有理由让国人为之自豪。国有企业固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部分垄断性国企工资过高,中国人要以发展和创新的眼光去解决,存在问题绝不能成为变卖国企或削弱国有经济的借口。

尽管《中国大趋势》对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分析透彻精辟,但奈斯比特毕竞是来自西方世界的学者,他的视野和角度难免有局限。不容否认的是,对于中国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而言,这本书提供的信息未免过于家常、过于肤浅,很多语气和内容让人似曾相识。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未为中国问题解决提供太多有创见的建议。对于我们来说,它增进了我们的自豪,却没直接帮助我们深刻。

上一篇:继电保护发展与前景下一篇:高三考点复习——诗歌鉴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