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夕阳真美》评课稿

2024-06-12

二年级语文《夕阳真美》评课稿(精选4篇)

篇1:二年级语文《夕阳真美》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夕阳真美》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夕阳真美》评课稿

一、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原则。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先复习检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的美景,我感到夕阳真美。)然后逐段品读,欣赏夕阳“西斜”时的壮丽景色、夕阳“慢慢地往下沉”时云朵色彩的变化、夕阳“落山”后天边霞光的灿烂,感受夕阳的美。最后再赏读全文,体验美感。

二、强调自读自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整个一堂课,执教者扮演的是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每个阶段夕阳的变化,教师都要求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再赏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效果较好。

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等能主动质疑。如第二自然段学生主动提出不理解的词“余晖”,通过交流与教师的引导,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这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在理解“深蓝”一词时,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蓝得像什么。理解“连绵起伏”这个词语,则采用伸出小手比划的方法,将“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的形状比划出来。第三自然段“太阳慢慢往西沉”,“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执教者抓住一个省略号,问还有许多绚丽的色彩都躲到哪儿去了?要求学生用四字词语来表示颜色多,二年级的小朋友积累的词语还真不少,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等等。

四、几点商榷的地方:

1.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心设计提问。第二自然段,教师问一共有几句,每句写了什么景物?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说了一大通,还是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其实教师事先只要提醒一下,要求学生说出景物的名称——太阳、天空、西山——就行了。这样指向明晰的提问才是有效的。

2.板书如果采用贴图的方式,将夕阳的颜色从一般的红,到“涨红”,再到“更红了”表现出来,这样可能更直观些,也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3.第三自然段要求学生读后说说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有创造性,但学生说得不太好。原因是: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有些学生想象还没有展开的情况下,就让学生来说一说,显得有些仓促。如果在学生自读后,教师再美美地范读一遍,让学生闭着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展开想象,然后再说一说,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篇2:二年级语文《夕阳真美》评课稿

千岛湖镇三小蒋淑芳

听了程老师的课,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她的课和她的人一样,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既有公开课的细腻、精致与新颖,又有家常课的扎实有效。真正是那种适合我们借鉴,而且也能够借鉴的课。

先来说它的细腻与精致。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严谨细腻,从“课前”的谜语出发,沿途经历“揭题”“赏景”“通读”“字词反馈”,再到“品读”“拓展”,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训练有序,如行云流水般顺溜,让我们这些初次接触这篇文章的人,几乎找不到不舒服的地方。这是一,第二点是它的新颖与可观赏性:借助板画进行“文本甑读”,借助想象进行“随文练笔”等方法都比较新颖。

再来说说它的扎实有效。这堂课的扎实首先表现在字词反馈扎实有效,我们看程老师怎么反馈的,先请“认为最能干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这是示范)二请“平时最不善于发言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这既是鼓励又为其他同学留下空间)三请“刚才笑声最响亮的同学读”(这是把批评藏在朗读中)最后请“大家一起把每个词语读2遍”。这样的词语教学通过几个不同的“请”,有点有面,很有效,我们也很容易借鉴。

2、当堂练习背诵虽然朴实但很有效,这么美的文章不去背它,一味去“读”去“品”去“悟”,那都是“事倍功半”。

篇3:二年级语文《夕阳真美》评课稿

第一、感受课题之美

夕阳的美包括了夕阳本身和天边各种景物的美:深蓝的天空、披着余辉的西山、周围的云彩、灿烂的霞光……夕阳的美是静的——“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夕阳的美是变化着的——“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夕阳的美也是爷爷的赞叹之美:“夕阳真美呀!”

夕阳的美表现在丰富多彩的颜色上:深蓝的天空,涨红的夕阳的脸,被染成黄色、红色、紫色的云,灿烂的霞光,披着夕阳余辉的西山,满面红光的爷爷……夕阳的美也表现在它西下时把“连绵起伏的西山”和“遥远的天边”渲染成天地相融的壮丽。第二、品昧结构之美

本文写了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象,分为太阳西斜、夕阳下沉、夕阳落山后的三种景象。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交代了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干什么呢?“看日落”。这与题目《夕阳真美》相照应。

课文的三至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写了夕阳的美丽。让我感觉夕阳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她的脚步轻盈而飘逸。不信,你看,起初太阳西斜,接着慢慢往下沉,最后是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她是如此的文静。文静之余又有些羞涩,她先是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然后圆圆的脸涨红了,最后离开时,脸变得更红了。而这位美丽的姑娘每走一步,都给周围的“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不信,你瞧,当她西斜时,天空、西山都显得更壮丽,当她慢慢往下沉时,身边的云都变了色,当她走向西山的背后,遥远的天边又泛起了霞光。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又一次扣题,用爷爷的话说明夕阳真美。并且与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文中形容爷爷的一个词是“满面红光”。这个词有三层意思:一是形容爷爷的健康;二是突出当时霞光映在爷爷脸上时,他高兴的样子;三是暗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望着”一词,用得也极其贴切,爷爷看到美丽的夕阳想急于表达出来,所以他就对奶奶说了这句话。同时对奶奶的关爱也溢于言表,这一语双关的话,也表明他们的晚年生活很充实、快乐。第三、品读文字之美

(一)理出层次,读出渐变,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首先瞄一瞄夕阳的行踪:

太阳西斜——下沉——落山,这样的变化过程,孤立地看,不免有些感伤。“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再来关注一下夕阳及周围的景色变化:

天空深蓝,山坡余晖——脸色涨红,赤橙黄紫——脸色更红,霞光灿烂。这个渐变过程,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真的是“奠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于景于人,多么的积极向上,这才是作者写夕阳的本意。

(二)水到渠成,自然领悟,感悟情感之美。

夕阳真美,这是老爷爷对夕阳的由衷赞美。而且发出这种赞叹的时候,是望着奶奶的。这不但是对夕阳下壮丽、绚丽的景色的赞美,也是爷爷、奶奶幸福晚年的生动写照。

二年级的孩子,对此体会有一定的难度。着力点应该落在读出夕阳的壮丽、灿烂上。只有读出夕阳渐变的过程,尤其是读出渐红、更红、越发灿烂的过程,才可以在揭示夕阳就代表老年的时候,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由景及人,才可以在读中使学生有所感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孩子们的体会则会逐渐加深。第四、赏析插图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使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篇4:二年级写夕阳的作文:夕阳真美

太阳变化无穷,一会儿呈淡黄色,一会儿呈朱红色,转眼间又变成黄中带紫的状态。

云彩被太阳染成了淡红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此刻天边的变化,我想到了刚学的成语“残阳如血,落日熔金。”

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绚烂的彩霞之中。

大山把一半的夕阳吞噬了,太阳的光变得柔和起来,也不那么刺眼了。

它像个顽皮的小孩子,趁你不注意时,悄悄地往下滑了一小截。

紧接着,夕阳完全被大山吞没了下去,大地瞬间暗淡了许多,天空一片深蓝,夕阳留下的外衣把云彩染成了深紫色的图案。

太阳跟大山挥一挥手,恋恋不舍地看了看它挂念的蓝天和大地,钻回它温暖的小屋和周公喝茶下棋去了。

站在落日下,我的脸满面通红,映着朝霞,望着大山说:“夕阳真美呀!”

上一篇:中药资源学三(本科)答案-山东大学网络教育下一篇:高三历史最新知识点归纳一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