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四

2024-06-18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四(通用11篇)

篇1: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四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Book 4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听说、认读jacket, sweater, skirt, dress, shirt,T-shirt这六个单词,复习巩固已学的几个颜色单词并加以运用;运用I like„ 这个句型,并能利用单词with 做巧妙搭配。

2、能力目标: 能够简单地描述服饰的颜色以及穿着搭配;培养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4、 策略目标:通过设置小组学习任务,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自主获取信息,主动交际,分享交流。 5、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需要帮助的人献爱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听、说、认读jacket, sweater, skirt, dress, shirt,T-shirt这六个单词,运用I like„和with的搭配表达自己对服饰穿着的爱好。

教学难点:单词with的正确发音和意思;让英语描述服饰;并能描述衣服的搭配。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衣服的图片,练习题,报纸,剪刀,胶水等。

教材分析:

1、PEP教材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本课介绍: 本单元主要教学clothes这块内容,这块内容在PEP教材中也是首次出现,而这一课时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虽然初次接触这些新单词,但服饰穿着是每位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因此这也是一个生活化的话题。同时,此话题又建立在前三册所学的颜色单词以及一些句型的基础上,让学生新旧结合,滚动积累,将所学的语言用于生活,同时也为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做铺垫。让学生学习了不同天气情况的表达后,可以为自己的服装穿着做一定的设计,为今后的运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法设计:

针对小学生爱唱、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们要把课堂教学组织的生动、活泼,突出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因此我采用了TPR、交际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愉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结合愉快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由兴趣发展到要学好英语的志趣。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仿真的生活环境,鼓励学生多开口,多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交际,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达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通过游戏、活动,学习6个有关衣服的新单词和2个描述服装搭配的新句子。

1、老师先播放一段少儿模特表演的短片,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分组比赛得胜主可以参加“TVS6少儿模特总决赛”为主要的比赛线索,在看完短片后,问大家喜欢小模特的什么衣服从而自然地导出新单词,并用直观形象的实物和图片教学。

2、在练习部分,通过游戏、诗歌、调查教学方法,以此来达到听、读、用的能力掌握。

3、在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制作环保衣服,并进行时装表演,作业设计为让学生设计自己所理想的校服。

篇2: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四

日月中心学校 教师:张啟玉

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在教师教授新课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鉴于前置性作业在生本课堂中的重要性,按学校的要求,本学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尝试设计前置性作业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我以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为例,介绍一下课堂教学中设计前置性作业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情况。

前置性作业设计时首先我事先让学生根据本学校的场所位置画一幅平面图(简图),但不标出场所的名称。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单词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art room,music room,multimedia room,library,language lab做成小卡片。做活动时每小组一套。

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下列单词: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 art room,music room,multimedia room,library,language lab。要求学生做到:(1)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2)给出单词也能说出场所名称,只要求学生能认读,不要求拼写。将学生分为4一5人一组(小组成员必须围成一圈)。每组拿出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学校平面图和单词小卡片。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场所的实际位置把单词贴在平面图上。让相邻的两个小组对比他们贴好的平面图。如有不同之处,学生自己讨论为什么出现不同之处,并进行适当的修正。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队)。在黑板上贴三幅平面图。给每个大组再发一套单词卡片。每个大组派两个人到前面,把卡片贴到平面图上。首先完成且贴得正确的大组获胜。小组内学生轮流根据贴好的平面图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学校的场所(如:This is theplayground.)。鼓励学生使用其他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如It is small,but I like it.把学生贴好的平面图贴在班级的墙报上,或者贴在学校的布告栏或校门入口处,当作本校场所位置的英文示意图。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所教学校的平面图,并用英语向他人作介绍。此项活动结合学生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真实的任务(贴卡片),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开展合作学习。

篇3:初中英语教学案例

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采用应用学语言教学模式, 融汇话题, 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 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所以培养学生掌握并应用英语的能力是我们教育者的主要目的。而英语非我们国家的母语, 所以为学生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合适的情境, 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相长, 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教材分析

1、课题:本课选取的是新目标 (八年级上册) Unit 10I am going to be a basktetball palyer展开讨论的。

2、语言点:A.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I’m going to……

3、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领会所要谈论的职业话题, 启发学生的思维。掌握谈论此类话题的基本句式, 词汇, 使学生了解关于一些职业的名称如何用英语表达。

4、教学过程:

Step1.lead-in cocabulary teaching

Show some pictures of famous persons.

设计思路:记忆单词是件令学生头痛的事, 也是让学生感到学英语难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以讨论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明星, 名人为话题,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出本课的新单词。

Step2.Talk about"How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want to be……?"

For example"I want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and I’m going to study English very hard."

Listen to the tape and match the items below.

教学思路:先引导学生学会谈论新的句型结构, 为下一步的话题深入做铺垫。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根据听到的录音材料内容连线, 锻炼和检查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完成任务的能力。

Step3.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Then get some pairs to act their conversations out.

教学思路:培养学习这种语言的应用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个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好奇心, 表现欲, 以培养语言学习的信心。暴露容易出错的问题和错误, 以培养孩子细心做事的习惯, 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缜密。

Step4.First, let students listen and finsih the listening task.Second, ask a student to make a report to check their answers.Finally, listen again and repeat the tape script.

教学思路:做听力的训练, 不仅培养了听的能力, 而且让新的语言在听力材料中再现, 从而交易巩固, 实质上是变换语言输入的形式。

三、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也体会到新课程英语教学应当处理好以下关系:

1、正确处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

2、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学, 而不是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掌握知识, 并且形成技能的过程。教师应当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己去发展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3、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要尽可能考虑学生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

4、要设法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当然也不能单纯的追求快乐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篇4: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四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86-02

在一次讲课当中,我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讲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我的教学现场:

我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我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惨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1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

曾经听过周边的老师讲过这一课,也看过网上很多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综合分析,均是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我们救幼龟反而害幼龟的过程,从而体会违反自然之道最终的道理。

各种课堂实践有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那么针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我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当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就会发现这个切入点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因为首先它是倒装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内心及情感更愿意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会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因此,我舍弃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实际,立足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最终确定了“抓住我和向导心情的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动中,使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共同关注小幼龟的命运。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向导的“极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铺垫。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

篇5:四年级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琴台五小 杨艳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听懂,会说:Is this your skirt? Yes, it is.Is that your T-shirt? No, it isn’t.Whose is it? It’s my T-shirt.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创新。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Is this your…? Yes, it is./No, it isn’t.”的用法。教学难点:名词所有格的正确使用。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卡片,衣服,幻灯片,多个奖励小贴画。学生准备旧衣服,单词卡片。教学步骤:

Step 1: Warm up.(1)师生问候。

(2)分组,教师讲清规则。(3)认读单词。(复习有关单词)(4)Let’s sing: My clothes.(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复习单词,既能为后面的新课做铺垫,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Step 2: Presentation.(1)Let’s learn.师:This is my sweater.Is this your sweater/skirt/dress…? 师: Now, please repeat after Sally.(播放 DVD)师:Can you read this sentence? 学生跟读时出示句子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 Repeat after Sally.并分组读一读,然后用shirt等单词替换。师: Repeat after Sally and Sissy.暂停DVD。让学生跟读,Pair work:运用学生手中的卡片模仿Sally 和Sissy练习一遍。运用chant加深主题句印象。

再用学生手中的卡片或衣服创设情境在练习主题句。了解whose和名词所有格。

用whose is it? It’s my baby brother’s.完善chant。并运用chant练习本节课的主要句子。

(2)Let’s play.师:Do you like playing games? Now, it’s time to play.Guess: Whose is it?(突出重点句型,突破难点whose和名词所有格。分解重难点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类似的对话,初步运用语言知识。)(3)Let’s talk.师:Do you know Mike? Mike is talking with his family.Listen carefully, please.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播放 DVD。看后回答先提的问题。跟录音读两遍后。分组扮演朗读。

四人组成小组学习理解对话。(读前提醒有两个问题)回答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Step 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Listen, number and match.(2)Look at the picture and fill in the blanks.(3)创设失物认领的情景,让学生现场运用主题句进行对话。(检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简评 课堂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教学过程清晰有效; 2.备课充分,设计巧妙;

3.有真实运用语言的意,Task设计比较合理; 4.课件、媒体运用充分;

5.教学活动多样,歌曲导入,拍手,跟唱,chant,小组活动,结对活动,卡片练习能吸引学生兴趣;

6.教学环节梯度把握较好,衔接比较自然; 7.注重情感教育渗透;

8.体现出一些有效的课堂常规;

细节问题

1.限时阅读然后回答问题的环节,屏幕文字字体太小,可能有学生看不清;

2.衣服找失主的task设计新颖,体现学以致用。但考虑成本和日常教学可行性,可能卡片更方便,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剪,涂色,教师提供语言支持,然后学生分组交流,同时也可以复习颜色。

3.Hong Tai Lang& Hui Tutu,和Yao Ming的任务也很有趣,能吸引学生,也有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交流契机。再推进一步,让这个活动更充分,比如让学生分组或pair work形式,指屏幕相互问答,让所有学生参与并有所获。

篇6:四年级《观潮》教学案例

扈鹏申

一、谈话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二、创设情境,分句指导朗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正确解答了我提出的写作顺序的问题后,我问学生:“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部分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绝大部分同学表示喜欢潮来时,并各抒己见,阐述了喜欢的理由——“这部分写出了大潮的雄伟气势!”“这部分语言优美生动!”„„我说:“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潮来时,那咱就先来学习这一部分。”学生一听,眼睛变亮了,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意见得到了老师的尊重。我接着引导:“自读3、4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就努力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学生们立即进入状态,放声朗读,个个读得主动、投入。他们都铆足了劲准备展示自己的风采呢。

开始交流了。学生们把手举得高高的,争着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有声有色的读出来,就连平时怯懦胆小的学生也不例外。

一名学生站起来:“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他读得很努力,但气势还不够。我不动声色,没有直接点评他朗读的优劣,而是引领学生都来用手做做翻滚的动作。学生在我的示范指挥下做得兴致盎然,有的甚至还用嘴给配上了音——“呜——哗——!呜——哗——!”看着学生乐在其中的样子,我问:“浪怎么样?”学生们异口同声:“大!猛!”我又追问:“两丈多高,能有多高?”一个学生回答:“我知道,一丈等于三米,两丈是六米,两丈还多——我想,能比一层楼高吧?”我表扬他的数学学得不错。“不过,告诉你们,两丈多,可不止一层楼高,能有三层楼那么高呢!”听了我的说法,全体学生惊呼起来:“哇,这么高!”“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学生争着起来读,个个读得津津有味。

又一个学生站起来了:“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他读的声音仍然有些平直,感情不够充沛。

我问:“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就开始等啊,盼啊,终于听到了隆隆的响声,看到了潮水的影子。如果你就是观潮的人,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

“我会兴奋地挥舞着手高喊:潮来了!潮来了!”

“我会拿起照相机赶紧拍照。”

“我会高兴的跳起来,向潮来的方向张望。”

„„

我让学生扮演观潮的人,想象模拟当时的情境。我高喊“潮——来——了——”学生有的欢呼雀跃,有的下位张望,有的做拍摄动作„„教室里热闹非凡。我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沸腾”、“人声鼎沸”的含义。再让他们读时,大家都读得兴味盎然,语调富有变化,感情处理得当。

此时,学生的朗读热情越来越高涨。

“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学生们一次次富有感情的朗读,使得教室里掌声不断,激情无限。

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

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四、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7:口风琴教学案例四年级

一、知识与能力

1、能熟练掌握“5——3”十三个音在口风琴键盘上的位置;

2、能熟练掌握好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并能运用;

3、能在实践练习中学会演奏《萤火虫》这首曲目。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的示范吹奏讲清演奏要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这样可以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2、小组合作,促使进步

三、情感与价值

在兴趣的引导下,让孩子在反复地练习当中学会克服困难,体会获得演奏成果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唱谱和弹奏,手法正确,吐气、换气自然。

难点:音符知识的掌握,指法技巧的练习。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口风琴、曲谱学具准备:口风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想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什么曲子吗?先听老师吹一吹好吗?(教师面带笑容吹奏《萤火虫》)。

2、师:好听吗?给老师一点掌声吧!(孩子们开心地鼓掌)。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萤火虫》)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悠扬动听的曲子吧。

二、学习唱谱 教师出示曲谱

③③ ③ ① ③③ ③ ① ④ ⑤ ④ ③ ② ④ ⑤ 3 3 3 1 |3 3 3 1|5 6 5 4 3 4 |5——|

④ ④ ④ ② ④ ④ ④ ② ④ ⑤ ④ ③ ③ ② ① 4 4 4 2 |4 4 4 2 |5 6 5 4 3 2 |1——| ⑤ ④ ⑤ ④ ④ ⑤④ ③ ③ ② ① 6 5 — |6 5 —|5 6 5 4 3 2 |1——‖

1、2、先看着曲子听老师唱。注意老师怎么拍手打节拍。

小朋友听得很认真,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边拍边唱吧。

3、逐句教学拍手唱,注意强调同学们唱准音,打好节拍。并适时鼓励和表扬。(如:第一组的同学拍子打得真好!你们的歌声太动听了,会引来很多可爱的萤火虫哦!„„)

4、接下来请小朋友和小伙伴一起进行练唱吧,看谁唱得好听唱得准确。注意唱准节拍哦。(师巡视指导,给练得认真的同学贴星,纠正错误的唱音和节拍。)

5、小组比赛唱,争夺小红旗。同学们唱得真动听,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吹奏吧!

三、练习吹奏

1、心灵手巧练指法

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法,先不吹响琴,在琴键上进行指法练习,每小节练习三到五遍。(不要乱吹哟,会把小萤火虫吓跑的)⑵也可以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进行逐句指法练习。

2、找准节拍练吹奏

⑴跟着老师一起来。(老师吹一句学生跟一句,注意把握好节拍,吐气方法正确,换气自然,及时表扬出色的小组和个人,发给红旗、贴饰。)

⑵我也来试一试。学生自由练习吹奏5到10分钟。注意先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吹奏然后再连起来。(教师巡视指导,表扬、纠正、鼓励,因材施教)

⑶我为小组争红旗。请优秀小演奏家上台表演并带着大家一起演奏。⑷分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的同学站起来作萤火虫自由飞翔的动作。

⑸老师发现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吹得很动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的进步可真不小,老师要发给每个学生一件小礼物,祝贺你们成为了口风琴小小演奏家。(分发事先准备好的动物卡通图片)

四、拓展延伸

篇8: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四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珍珠泉》吗?那珍珠泉里有珍珠吗?为什么?

生:没有。是因为珍珠里喷出的水珠,像珍珠一样美。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同步阅读》中关于我们安徽的珍珠泉。这里的珍珠泉怎么样呢?

(生读题《寿县的珍珠泉》)

师:请你们自由读文章。读的时候,希望能找出好词、佳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生:边读边画。

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寿县的珍珠泉很美。

生2:这篇文章写得美。

师:现在能说说你们从文中找到了哪些好词、佳句吗?

生:每闻人声,则泉水涌,叫小涌,若咄之,泉弥甚。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沉默不语)

师:前后左右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生交头接耳小声议论后,纷纷举手。)

生1: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听到人说话的声音,泉水就涌出来,人们小声议论,泉水就小涌,大声说话就大涌。

生2:我体会到了这里的泉水很神奇。

生3:这么神奇,我也想去大声呼喊,去感受一下泉水的神奇的美。

师: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呢?能告诉老师吗?

生:读第二自然段中的“走进珍珠泉……让人觉得奇妙无比”。

师:从这些话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

生:“清澈见底、潺潺而下、晶莹剔透……”这些词语说明泉水明亮、清澈,非常美丽。

师:你能读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体会它的美吗?

生:个别朗读,师指名朗读。

师生评议后生再读。

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美?

生:“走进珍珠泉……音乐一样的声音”这句话把水泡比作串串珍珠,很形象,还有音乐一样的声音相伴,真是美丽又神奇!

生1:从“泉水清澈见底……注入东淝河”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泉水清的特点。这么清的泉水,沿着一条水道而下,真像一条水晶丝带。

生2:我真想去喝个痛快。

师:课文除了写珍珠泉神奇和美丽外,你还能读出哪些美?

生:文中的景美。

(生读“珍珠泉所在凤凰山……山涧多奇石泉源”)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因为那里的景色美,所以许多游人来游览。

师:还有呢?

生:诗句美。诵读(1)明代诗句“清清灵脉发……珍珠不断头”;(2)明代名人佳句“山色共清致,泉声雅思”。

师:能不能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生1:诗句写出了泉水晶亮清澈、涌流不绝。

生2:还有游人美。

师:为什么?

生:因为游人热爱大自然,因此写出了这么美的诗句。他们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这不能不使我感受到了诗美、人更美。

师:这篇文章确实写得很美,那就请你们用强烈的赞美之情去放声朗读吧!

……

[点评]

本节课是我校吕薇老师执教的一节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欣赏课。在这个教学片段里,教者思路清晰,抓住《寿县珍珠泉》的美,从以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去欣赏美。

一、引导点拨,注意美

教师的谈话导入,将课内学习的《珍珠泉》与本节课要阅读的《寿县珍珠泉》联系到一起,向学生暗示了这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美。这必然使学生注意到这篇文章哪儿美,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注意到了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的衔接。

二、自读文本,发现美

教师要求学生在自读文本时,边读边画好词佳句,学生在课内学习,已经知道了珍珠泉是如何的美,有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定能找出优美的词句和片段来。所以,课堂上学生认真地读,迅速地找。找出描写景色优美的词、优美的句、精彩的片段等,体现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教学的一体化。

三、语言交流,说美

学生在读、画实践后,教师及时地要求学生读一读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并让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到美的。这些体现了教师快速阅读文本的教学和学生读有所获的良好效果,同时看出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品析词句,体会美

教师注重了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抓住文中优美的词句,去体会文中语句的美,透过文字的阅读进入文本的意境,从而更深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美的情感。学生体会到了《寿县珍珠泉》一文用词美,语句描写美,诗美,那里的人美,八公山豆腐味美与水的神奇美之联系。

五、感情朗读,欣赏美

篇9: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四

【关键词】课内与课外 深度与广度 方法和结果 语文和其它学科

要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应该协调好各种方法和手段以及结果。有些不协调造成了笔者在教学中的困惑。对此,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矛盾是否可以协调?对这些矛盾的协调到底有无实际意义?笔者观察整理一些身边的案例做了一番思考。

一、协调好课内与课外,二者相互促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太纲》(试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指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形式”,“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其基本原则是:课内指导课外,课外发展课内;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法,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课外活动的原则和规范;益,指应用和实践,是课内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要得法于课内,必须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得益于课外,必须作到课外活动的广泛性。课堂教学指导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拓展课堂教学。

案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一老师都信奉:“不管语文怎么改,我就靠作业和书本”。她班学生语文的基础一如既往的扎实,但是近几年,她遇到新问题:学生在阅读写作上翻跟斗,每次期末考试卷面分析,她的班级在阅读和作文上失分最严重,把她辛苦在抓基础中得到的优势丧失殆尽。这让她困惑了。

案例二:我校一位新老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特别重视,每周都带学生到阅览室读书,写阅读笔记,学生非常喜欢他这样上课,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也表现的非常积极主动。这位老师也积极准备着每一节课读的环节,读的同时也注重读写的练习。但是,这个班的学生每次在反馈练习中基础知识失分严重,特别低分每次都最多。该老师为此很是困惑,有放弃这种教学方式的念头。

思考: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特别重视读写能力,中考对读写的考察更为重视。几年的中考反馈告诉我们:忽视语文的读写的教学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初三语文课时相对少,内容又非常紧凑,很多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往往前学后忘,繁忙的课务不容他们对学过的知识迸行归纳和总结。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好像成了打好基础的唯一手段。

殊不知,课本上的知识和课外阅读一个有机统一体,扎实的课本基础知识更加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领会。而阅读又可以将课本的知识化为实践,行动记忆和理解虽掌握慢,但这种知识的掌握更具稳定性。现在语文教学成功的老师往往将课本知识与课外阅读形成有机整体,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巩同。

二、协调好深度和广度,有利于语文的整体提高。

案例三:张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的时候,喜欢挑战有难度的题目,他对其他学校和过去中考中出现的文学作品阅读题特别感兴趣,他的想法:“难度取胜,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到了最后阶段,语文课就是找难题,解难题和破难题。沈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的时候,就死抓基础,到了最后阶段,语文就是背背背和默默默。几年下来,一个奇特的规律出现了:中考语文简单,沈老师的班级强一些;中考语文难点,张老师的班级强一些。

思考:语文复习时,一味挑战阅读难题,虽然满足了优秀的学生,但无形中把中下层次的学生给放弃了。一味的背和默,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一般一个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是呈正态橄榄形分布的,取张老师和沈老师的长处,协调好深度和广度,无疑会兼顾两头,受益中间,赴于临界的学生也会受益良多。

三、协调好方法和结果,有利于统一教师的立足与学生的提高。

案例四:我一位同学刚踏上教师岗位时,踌躇满志。他把精力放在提高课堂的质量上:他除了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还积极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并且对所听的内容在课后作总结,第一次期中考试,由于经验不足与其他老教师存在很大的差距,校长叫他转行去教“副课”,几年后好不容易又回到语文教学前沿,他倍感珍惜,放弃掉自己原有的特点,在成绩上取得巨大“成功”,但是他在与我交流的时候也充满疑惑:难道靠死记硬背和加大学生作业量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是自己想耍的?

思考:还有很多学校把“成绩”当作学校的唯一生命线。积极去尝试和改革在某些学校中很难立足,成绩差就没有机会来完成一个长远的学习,急功近利成了套在教师颈上的枷锁。久而久之,教师也就没有完善自己教学方法的动力了,为了立足,不得不采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最后,学生永远在一个模式中成长,教师也一代一代的重复前人。

好多好的语文老师在坚守成绩这块阵地的时候,反思总结,循序渐进的完善自我。在尝试各种好的有效的方法和理念的时候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他们就是协调好了方法和结果。

四、协调好语文与其他学料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案例五:有个问题一直困扰学生和教师:主课和副课如何分配?语文课上涉及到的其他科目上的知识,学生是一副茫茫然的樣子。很多学生在上其他副科的时候总是感觉浪费时间,上课也不听而是奔波于语数外的书山题海之中,结果写出的作文思路狭窄,内容没有深度,在这一个小坎上栽跟斗,小小的不统一可真的害苦了学生。往往副科老师强势的班级学的认真,往往副课老师不强势的班级那副科就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教学效果了。

篇10: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活动目的:练习学生当众说话,抒发尊师情感。

活动准备:

1、学生按口语表达能力高低分为四个组,各推荐一名组长和两名小裁判。

2、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题内容,各小组按下列要求充分讨论,互教互学。

说两三个打比方的句子;描绘一位老师的外貌;说一件真实感人的小事;摘录或创作一首供集体朗诵的诗歌。

3、明确说话要求,讨论评分标准,培训小主持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教师谈话:今天的语文活动课,我们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题,举行说话竞赛。说话的要求是:能主动发言,当众用普通话讲清自己的意思,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你们准备好了吗?

2、小主持人上场:今天活动的内容有四项:说赞语、拍照片、讲故事、朗诵诗。分组竞赛,每项25分。请总裁判老师和小裁判们就座。

二、活动经过

1、说深情的赞语。小主持人讲明要求:各小组长上台抽签领取一组词卡,听“开始”口令后,和组员讨论,快速组词成句,再仿照比喻句式,围绕主题内容,说一句深情的赞语。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老师像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

老师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

老师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裁判评分)

2、讲感人的故事。

小主持人:在老师的身边,我们多么愉快,多么幸福,因为老师真诚地爱着我们每一个同学。他们敬业爱生的事迹说也说不完。下面请各组派代表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组员可以补充。

(裁判评分)

3、咏祝福的诗歌。

小主持人献上多彩的诗篇,表达我们真诚的祝福吧!请听诗朗诵。

例:《老师,您辛苦了》、《红烛赞歌》、《老师的目光》、《老师来到我们中间》

(裁判评分)

三、活动结束

集体起立向老师敬礼!

篇11: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姓名:杨俊

神池县大严备学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用权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突破方法: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构建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的运行速度,介绍自然界一些动物(鸟类、爬行类)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呢?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速度”概念 ⑴自学课本第53页的内容

⑵学生试写,初步建立“速度”的概念。

像以上“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每分钟行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都是速度,人们为了更辊简明、清楚的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如:

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小林行走的速度是每分钟60米。可以写成60米/分。

人们为了用起来方便,把每小、每分钟或每秒行驶的路程(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每小时、每分钟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秒、每分钟、每小时、每日、每月等。

⑶学会速度的写法

你发现速度的表示法都是怎样写的?

师生交流后发现:“/”线左边表示路程,用的是长度单位,“/”右边表示的是时间,用的是时间单位。

如“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明106千米,可以写成106千米/时。

⑷即时练习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物体在运动,师出示: ①燕子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②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

③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你能分别写出它们的速度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学课文内容,初步理解“速度”的概念,建立“速度”概念,然后结合教师的引导、交流发现,速度的简便写法,并通过练习的形式,进一步巩固速度的写法】

2、教学例5 :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⑴出示例5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4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学生反馈情况,教师说明要求。⑵列式计算

这两道题都已知速度和时间,求所行的路程

求汽车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80千米是多少;求李老师10分钟可行多少米,也就时求10个性225米是多少?因此都用乘法计算。

80×2=160(千米)225×10=2250(米)

⑶讨论:你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两个解题算式,想一想算式的每一个数量表示什么?

如:80 × 2 = 160千米 ﹕ ﹕ ﹕ 速度

时间

路程 225 × 10 = 2250米 ﹕ ﹕ ﹕ 速度

粉时间

路程

现在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吗? 生发现并汇报,师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师:同学真棒!那么,你能根据这一关系式写出两个除法关系式吗?

生思考交流并汇报: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简单的行程问题,探索出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培养学自主探索发现及归纳能力,从而有根据地建立这一数学模型,而不是凭空产生,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同时让学生写出另外两个关系式,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你能写出它们的速度吗?

⑴猎豹奔跑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⑵蝴蝶的速度是每分钟500米,写作(⑶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第6题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奥运第一金作文下一篇:摄影巡回展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