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做不听话员工

2024-06-19

职场,做不听话员工(通用4篇)

篇1:职场,做不听话员工

我们忠诚于我们所在的组织、我们的顾客,

 

职场,做不听话员工

 

但是,这是否就是指我们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员工,忠实地、毫无分辨地服从领导命令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好的职业人应该是有主见的,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主张,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他们应该是聪明而忠诚的职业人,而不是听话的或者愚忠的员工。

在现实生活中,把听话或者愚忠当作忠诚的人不少。

首先,他们狭隘地理解忠诚,认为忠诚就是向领导效忠,像一只狗效忠它的主人那样,并且是无条件的效忠。

其次,他们认为忠诚于领导就是绝对听领导的话,不论领导对与错。

在组织里,很多员工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领导说一他也跟着说一,领导说而他也说二,心中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不敢说出来。

有时,明明领导是错的,他们也大呼领导伟大、领导英明。

他们以为,完全和领导的论调保持一致就是忠诚,完全听领导的话就是忠诚,奴性十足就是忠诚。

更有人把忠诚与拍马屁混为一谈,他们对领导阿谀奉承,凡事都只图领导开心,工作中总是报喜不报忧,

真正的忠诚,最后要归结于对职业的忠诚,对我们的价值和信仰的忠诚。

正如前面所说,组织和领导的某些决定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失误,我们的领导也会不止一个,如果只是被动地做一个听话的好员工,很可能成为组织发展或领导之间斗争的牺牲品。

好的职业人应该能够洞察组织存在的不足与组织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应盲目地去服从组织或听从于某一位领导。

在组织和领导作出正确的、对组织发展有利的决策时,我们要积极地支持与贯彻执行。

在组织作出错误的决定时,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采用适当的方式使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如果自己的上司之间存在斗争,我们不应一边倒,只积极地配合一方的工作,而冷落了其他领导者。

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使自己不会卷入他们之间的斗争,这样才有了在组织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前提。

领导者出现决策的失误,我们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劝阻。

我们一切行动的导向是组织的发展,并在组织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换句话说,忠诚于组织、忠诚于顾客从本质上说就是忠诚于我们的职业。

我们的忠诚并不是要做“听话的员工”。

我们要忠诚于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作为自己择业的标准。

一旦选择了正确的职业,便踏踏实实、忠诚地去面对自己的职业。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地实现自身能力和素质的积累、提高,实现自身的价值,进一步地追求卓越。

篇2:职场,做不听话员工

“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无条件服从、不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听话”就是一副精神枷锁,牢牢地套住了孩子!我身边很多按照“听话”标准带养出来的孩子,他们温顺乖巧,让家长省心,但是他们不能自主、盲从、怯懦、谨小慎微。我不为他们的听话而欢喜,相反,我为他们的听话感到惋惜。

我5岁的小侄女晓晓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一次,周周模仿电视节目中穿着裙子跳舞的姐姐,把裤腿挽至膝盖。晓晓也学样把裤腿挽了起来。我看见了笑着说:“晓晓也是学跳舞的姐姐吧?真漂亮,奶奶快来看呀。”晓晓突然脸色一变,慌忙把裤腿放了下来。我想她可能是担心奶奶看了会生气,因为在很多成人看来,大冬天卷起裤腿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我问她:“你是担心奶奶看见了不高兴吗?”她点点头。我说:“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把裤腿卷起来。”但是任凭我怎么说,她再也不肯卷起裤腿来学跳舞的姐姐了。就算奶奶不在场,她仍然不能自主,成人的“规矩”已经控制了她,她已经被大人奴役了,她当不了自己的主人。

还有一件让我最为心痛的事。晓晓拿到了一个玩具,周周看见了也想玩。那时周周还只有两岁多,还未建立“先拿者先玩、后来者等待”的规则意识,她试图去抢晓晓手中的玩具。两人争夺起来,周周夺不过,大哭。晓晓看见周周哭了,连忙把玩具递给周周,怯怯地走开了。我一直在旁边观察,希望她们能自己商量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看到这种情形,我不得不介入。我走过去对周周说:“这个玩具是谁先拿到的?”周周边哭边说:“晓晓先拿到的。”我说:“那你觉得应该谁先玩?”周周哭着说:“我就是要先玩。”我从周周手里拿过玩具,递给晓晓说:“这是你先拿到的,就应该你先玩。”晓晓不敢接,只是怯怯地看着周周,好像是在担心周周不高兴。我把玩具放在桌子上,微笑着对晓晓说:“你玩吧,本来就应该你先玩,不用管周周,这件事是她不对。”说完,我转身带着周周到卧室和她单独谈话,强调规则并安抚其情绪。待到我出来,我发现晓晓仍然坐在沙发上发呆,那个玩具放在桌子上没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心里难受极了,我把晓晓搂在怀里,问:“你怎么不玩呢?”晓晓默不做声。我说:“你是看到周周哭了,怕她不高兴吗?”晓晓点点头。

在强势的大人或不讲理的小孩侵犯自己权益的时候,晓晓的反应是忍气吞声和违心地屈从。晓晓的父母则认为这是孩子听话,他们不觉得孩子有什么不对劲。其实这是多么不正常啊!她怯懦、压抑、谨小慎微,甚至有些战战兢兢,时时刻刻看他人脸色行事。她已经失去自我,完全受制于人。这就是典型的听话标准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周周则是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遇到同样的事情,她的反应跟晓晓截然不同。譬如碰到别人阻止她或者要求她做什么,如果她不愿意,她会勇敢地说“不”;如果别人试图说服她,她会坚决拒绝,并说“请不要强迫我”。有几次,周周吃完一碗饭后,外婆还想让她多吃点,欲再给她盛。周周说不想吃了。外婆劝说:“再吃点吧,吃多点长得高。”周周看着外婆认真地说:“外婆,请不要强迫我。”外婆就不好意思再勉强她了。周周完全不必担心对方不高兴,也不必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她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按自己的意愿说话和行事。

所有听话的孩子都是被成人长期压制而练成的!家长们喜欢利用权威压服孩子,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从家长口中蹦出:“听话,不许……”“看某某多听话,就你这么淘气!”“叫你怎样就怎样!”“你应该这样……”家长们还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比如给孩子买衣服,家长总是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款式,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教孩子学这样、学那样,不顾孩子有没有兴趣;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就是“听话……乖一点”,一定要孩子屈从于自己才是好孩子。有的家长甚至担心,如果从小不管严一点,让孩子听话一点,孩子长大后就管不住了。

学校也喜欢把孩子打造得听话点。现行的传统教育就总是在身体和意志上控制孩子,不给孩子自由。我曾经在一所宣传个性化教育的国际幼儿园参观,看到这样一幕:小朋友刚起床,围坐在桌子边准备吃午点。生活老师端上一盘梨子,小朋友们伸手欲拿,班主任老师严肃地呵斥:“老师请你们吃了没有?”小朋友们见状,伸到半路的手赶紧缩了回来,老老实实坐在桌子边等候。过了一会儿,这位老师可能觉得“时机”成熟了,下了指令,“小朋友请吃!”待老师下令,小朋友方才伸手拿起梨子吃了起来。

类似的情节我不陌生,曾经在别的幼儿园目睹过无数次。在那里,小朋友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老师的允许,否则就会被制止和呵斥。“老师请你们吃了没有”的潜台词就是“老师没请,你们就不能吃”,这句话可以延伸成“老师没允许,你们就不能做”。体现的是老师的教育观,即凡事都要经过老师允许,否则就是不对的。这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这样的老师几乎遍及每一个幼儿园,这样类似的言论随处都可以听到。

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的缺陷。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太过顺从,听话的孩子往往压抑了太多的内心需求。这种压抑会导致两个极端,一是在压抑和沉默中爆发,某一天遇到导火索,就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二是在长期的压抑中丧失了个性,只知道逆来顺受,彻底成为一个没有思想和灵魂、任人摆布的傀儡。

经常有老实听话的孩子杀人的新闻见诸报端。我们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真是一个悲剧,这是失败的教育!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孩子?听话?顺从?不惹事?不少学校和家长评判一个孩子是不是好孩子,标准就是:听话+成绩好。

当然,有人可能会认为,上面的例子是比较极端的,我的孩子绝对不会那样。但是那些极端例子的家长一开始是否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呢?倘若他们一开始就料到是这样的结局,他们还会要求孩子一味地听话吗?

更多的是生活当中的“听话”的成人。我的一个表妹,小时候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是亲戚们交口称赞的好孩子。长大后由父母挑选了一个男朋友,尽管表妹很不愿意,但不敢违抗父母之命,勉强跟这个人结了婚。生了孩子后,老公好赌成性,经常打她。表妹不堪毒打,逃回娘家。可是,婆家不准她看孩子,她经常一年多才见孩子一次。因此,她每日在对孩子的思念中煎熬,痛苦不堪。表妹的婚姻不幸,深层原因就是她没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连婚姻大事都不能自己做主,还有什么能自己做主呢?一个没有独立个性、不能主宰自己的人是可悲的,小时被父母控制,长大被别人控制,无论怎样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有家长可能会感到疑惑,不要孩子听话,那孩子岂不是会无法无天?

我在这里所说的不要孩子听话,指的是家长不要利用自身的权威压制孩子,强迫孩子听话。如果家长理解了孩子,其要求和孩子的内心需求一致的时候,孩子是非常乐意顺从的。曾经有很多朋友羡慕我,问我为什么周周这么听话懂事,讲得清(注:方言,讲道理讲得通)。他们口里的“听话”实际上就是我所说的“讲理”。我说,没什么秘诀,就是我尽量去理解她,倾听她内心的声音。我先听她的话,然后才是她听我的话。实际上,这种“听话”,是孩子听他自己的话。

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的不同。“听话”不等于好孩子,“不听话”也不等于坏孩子。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讲理,而不应该要求孩子一味地听话。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获得身体和意志上的自由的权利。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要求孩子言听计从。过于听话等于盲从,孩子将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独立的思考,今天被父母主宰,明天被别人主宰。

中国文化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奴性。一个没有自由意志、不能独立自主的人是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的,只能被人奴役。一个被奴役的人是不会幸福的,一个被奴役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教育孩子,首要的就是尊重孩子,让孩子独立自主。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中播撒自由、独立的种子。这样做的意义从小处讲,是播种孩子幸福的人生;往大处讲,是种下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

重点提示:

在强势的大人或不讲理的小孩侵犯自己权益的时候,孩子的反应往往是忍气吞声和违心地屈从。所有听话的孩子都是被成人长期压制而练成的!

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的缺陷。教育的核心就是建构健康的人格,而不是学多少知识,考了多少高分。

篇3:老员工职场法宝──年轻心态

有一次在办公室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 一位初级职位的同事告诉她, 她应该换种方式对待自己的客户。听起来不并像是建议, 这让她很意外, 因为她知道这位同事并不是特别熟悉这位客户。

后来她调来一名26岁的同事, 以使她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年轻同事的想法。他跟她说了每位同事的动机以及他们的预期。萨布尼斯说:“我发现我是以自己在他们那个年纪时的想法来猜测他们的情况, 但他们的真实情况似乎大相径庭。我不再总是以为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现在如果需要知道的话, 我会直接问他们。”萨布尼斯说, 她觉得自己现在和年轻同事相处时能更多地理解他们了。

如今的职场有时多达四代人都挤在同一间办公室里。不同群体之间如果缺乏了解和同理心, 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压力, 从而使得同事之间渐渐疏远。因此, 专家们说, 通过参与导师项目和人际关系的培养, 获得年轻的心态, 可以帮助老员工与年轻同事以及必然会出现的年轻老板更好地产生共鸣。年轻思维还会为了解新千年的职场以及客户趋势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力, 从而有助于事业发展。据商界及职业女性基金会估计, 出生于1981年至2000年初之间的千禧代人群将会在明年占美国劳动力人口的36%。有鉴于此, 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以新的姿态重新开始吧。不要让刻板印象影响你对年轻同事的看法。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伦·兰格说, 人们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 比如有的人很自然地认为所有20多岁的年轻人都自恋或者懒惰, 这样就很难建立有效的职场关系。兰格写过有关如何成功步入年老以及决策的书。

“人们认为应该妥协或容忍某些行为, 但相反, 我们应该去理解。了解一个人的动机更重要。搞清楚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兰格说。“在一个开车很慢的人后面开车你可能会生气, 因为他们老了。但实际上, 那个人可能已经尽最大努力开到了最快, 再快的话就有危险。如果你看到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 你可能也会是同样的做法。”

参加逆向导师项目或团队培训, 弥补你觉得自己落下的东西。擅长跨代管理的加州何塞职场顾问丽萨·奥雷尔说, 很多公司都会将老员工和年轻员工配对, 后者可以在科技、沟通方式和社交媒体方面提供新鲜的见解, 帮助老员工洞察年轻员工的需求。她说:“逆向导师项目还可以让老员工了解同样是千禧代的新一代买家和决策者。社交媒体渠道是他们交流、合作和研究购买决策的平台。”

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公司为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将做出的组织调整。千禧代喜欢在协作性和分散管理的环境中工作, 比如不强调礼仪规范和等级的环境。奥雷尔说, 这或许包括建立更开放的职场文化, 鼓励频繁沟通和更多的直言不讳。

南达科他州苏福尔斯人力资源公司Client Staf fing Solutions总裁拉斯·霍芬迪克说, 在办公室不要老沉溺于过去或者谈论过去怎么样, 除非你是用过去的成就来推动当下或今后的目标。他说:“你的年轻同事们还在职业生涯初期, 激励他们的是现在的状况。他们想的不是退休──即使你是在努力让自己的话与当时的情形建立关联, 你也不应该无所顾忌地表达。”

篇4:好员工就是“听话、出活”

所谓“驯化”,就是了解规则、遵守规则、利用规则的过程。我并非被某些人“驯化”,而是被社会与职场的规律所驯化。我曾经鄙视这个过程,但今天看来,作为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你想在这个社会里做成点儿什么,“被驯化”是不可避免的。

我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以下这些心得只适用于愚钝且资质平庸的我,对于才华横溢的天才们并不适用。

7年前,我和北京交通台的潘久阳聊天,他说“什么叫好员工啊,好员工特简单,就四个字:听话、出活”。这话我一直记着,这是至理名言。

什么叫“听话”?有句老话叫“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谁是“东”?你的直属领导就是“东”,大部分时候,听他的话准没错儿。

有朋友说:我有能力,我比领导水平高,我就不听领导的!

咱先不说到底谁水平高——既然他能当领导,肯定有比你强的地方——咱就说水平和能力这事儿,什么叫“有能力”?领导用你,你就有能力。不用你,甭管您有再大的能力,都是白费。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来说,领导都比你水平高,起码在一点上是这样:他比你信息更全面、判断更准确。因为领导更容易接触到更高层,更容易了解到高层意图,他知道的你不知道,你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这么做对”,但领导在更高的层面,并不一定这么看。

还有朋友说我领导就是瞎指挥,明摆着不对,我干嘛要听他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咱们最后一条会谈到,如果你觉得现在的环境无法进步,就可以考虑离职了。

什么叫“出活”?就是领导给你的工作,你得按时完成并且汇报总结。如果这个工作要持续较长时间,那么你需要阶段性地给领导反馈。我们经常犯一个错误,领导安排的工作,他不问你不说,黑不提白不提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过去了?哪儿那么容易啊!领导都记着呢,你等他问你的时候——“诶,小陈,上次安排你做的那事儿怎么样了?”——他就已经在心里给你写上了标签:“不靠谱”。

一个“不靠谱”需要用十个“靠谱”来扭转,两个“不靠谱”就很难转变印象,三个“不靠谱”你就没有机会了。

在公司里上班,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强多少,拼的都是努力和用心程度。你下工夫了,就比别人做得好。哦,本来就不比别人聪明,别人下班你也下班、别人玩儿你也玩儿、别人搞对象你也泡马子,你凭什么比别人干得好?

“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里受罪”,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就是真到受苦的时候就含糊了,有的人会说,我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好好享受生活啊?这种想法很普遍,这本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没什么可说的,一个人想怎么生活都对。但是有一些朋友是在追求理想和享受生活中纠结的,和这些朋友,是可以聊的。

马云曾经说过:我们追求的应是人生的大平衡,而不是一时一日的小平衡(大意如此)。新东方也有一句话说:怕吃苦吃苦一辈子,不怕苦吃苦半辈子。两句话大意相同,值得深思。

一件工作,你用心想了做了,领导一看就知道,你想糊弄,也是一看就知道,这个没侥幸。领导在判断这个问题的时候,标准很简单:我想到的,你都没想到,肯定没用心;我想到的,你想到了一部分,用心不够;我没想到的,你想到了,这是用心——这就是“超预期”。如果你每次都能给你的老板一个超预期的结果,那你无疑就是一个好员工。

在工作上想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除了要有过硬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涵养(抗压力或者回血能力)。能受多大委屈,才能成多大事儿,这是一定的。为了考察你的“抗压力”,领导有时会故意试你,你可一定要经得住考验。

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有一天加班,凌晨2点钟到家,收到老板的一封邮件,批评我工作不到位。我收到邮件后就很崩溃,还很委屈。于是当即奋笔疾书,回邮件!解释我是如何工作的,我做的如何有道理,我做的如何有效果……写了2000多字。

写完了,我好像冷静了一些,我就琢磨一个事儿:如果我是老板,我对一个员工工作不满意,于是我给他写了封邮件批评他,我想看到的是他洋洋洒洒的解释和辩解吗?显然不是啊。然后我就突然明白了,于是我把那2000多字都删了,简单回复了一句话,大意是:我会反思工作的问题,然后尽快整改。

两个月后我晋升了。在我的晋升仪式上,我对老板说起这件事,他说,我知道你很委屈,我就是想看看你在面对委屈和压力时,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成熟程度。

上一篇:2010校本教研之教研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大陆地区劳动法对请病假是怎样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