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习汇报

2024-06-16

北京大学学习汇报(精选8篇)

篇1:北京大学学习汇报

金秋硕果累累

――-记北京大兴小学国培之旅

金秋收获的季节,我带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踏上了北京来到了北京小学大兴分校进行为期50天的学习。这次机会对于我这位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年轻教师来说难能可贵,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专家教授们生动精彩的讲座,开阔了我的视野;优秀教师的交流充溢着对教育教学、新课程新课改理念的深刻阐释,我时时接受着新鲜理念的感染,同时我也深感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这次北京之行的所学所得融入到以后的教学中去,下面就我此行收获汇报如下:

一、礼仪教育放在首位。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从古至今教师对学生礼仪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作为首都的孩子,这里的老师把文明礼貌教育放在首位。每天清早孩子入校时学校的中层领导总会仪态端正微笑着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的到来,“同学们早!”一句普通的话语给孩子们内心带来了多少的温暖。校园里,孩子们无论在哪个角落,只要遇见老师不管认识与否总会鞠躬说一声:“老师您好!”孩子们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是多么的亲切,从一些很小的细节表现出大城市孩子的有礼貌和大气。

二、“国学教育”融入到环境创设中去,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能够更好地、静下心地学习知识至关重要。学校会定期的对环境进行创设,根据季节、根据节日、根据教学内容,但是唯独不更改的是国学教育内容的创设。这里的教师认为:“当下的学生,智力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做人的规矩。”每一层的楼道里,随处可见国学经典中的《三字经》、《弟子规》等。教师在组织课间操和户外活动时会组织学生随口背一背、说一说,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三、学校重视教师课标的学习,更加重视课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行的情况。

学校定期会请一些专家对课标的有关知识结合教材进行讲解。重点指导老师在上常态课的过程中怎样能够与课标结合好。我曾经听过北京市教科室教研员张立军对《语文课标的解读》。他说过语文教学不能生硬的钢打造,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要求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让学生不断的实践不要概念记忆,教师听过之后,再将这些经验用到平日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中去,师生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每位教师在自评课时,学校要求教师不能单一评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要谈谈这节课与课标要求怎样结合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知道课标的内容,还要读懂课标的每句话的

含义。

四、课堂教学行为中教师注重情景预设与生成教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主要手段,若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把课堂可能发生的种种情景预设出来,把每个细节,每个环节都要设计的周密,才不至于在课上浪费大量的无效时间。

在这里我听的每一节课,学生们总是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这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概念的强化,习题的布置,作业的检查这几个环节。他们会真正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他们教学的提出两不讲:学生会的,我们不讲;而讲了学生仍不会的,我们也不讲。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注意生成教育,因为即使你预设再好,在课堂上也会有出你意料之外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因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方法、思路及其对问题的认识,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教科书或教师预定的轨道进行,教师要允许并鼓励这种创造性,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鼓励他们要敢于质疑。不会因为与教参或自己的见解不同,就加以否定,甚至训斥。教师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念:把课上的老实一点,朴实一点,结实一点。

五、学校注重人性化管理,充分让教师体验到领导对教

师的关心。

学校每班会安排两个班主任来分担班级的工作,这样不会因为班主任这个职务而没时间和精力做其他的事情。每天学生三点半左右放学,教师会有两个小时备课和批阅作业的时间,而不至于要把备课和批阅作业的工作带回家去占用休息时间。学校每周还会安排全国有名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为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提供及时充电的机会,开阔视野,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走进北京,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这次学习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学习、思考的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篇2:北京大学学习汇报

——关于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汝阳县实验小学 禹艳红

在草树红紫斗芳菲的人间四月天里,洛阳市教育局组织市首届特级名师、优秀名师120人赴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为期10天的研修学习。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们见识了我国知名教育专家的渊博学识,聆听了著名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分享了教学一线教师朴素而又执著的教育思想,参观了北京一流学校的校园文化„„ 短短十天的研修学习,十位专家轮番上阵,引经据典,给我们恶补最新的教育理论,并通过生动的例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不断感叹: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做;原来教育就应该这样做。

因为我校近段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因此专家讲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现结合我校的做法,将这次学习中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点收获汇报如下:

一、课堂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课堂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明显特点是教师台上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中间穿插一问一答式的师生活动。这样的教育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的过程,也就不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一位高三的老师在讲一个知识点时用了12分钟。这期间,学生没有一个抬头的。问:怎么知道学生是否听懂?师:我也不知道是否懂,但不讲不放心,讲完就舒服了。

一位数学老师上午上了两节课,下午批改作业,因为学生错题很多,所以非常生气,于是在活动时间到班里逐一面批、订正,因情绪原因,边讲边训,发泄一通,之后准备第二天的教学。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先讲作业中错题,情绪受到影响,之后因时间问题,匆忙地进行教学,没有做练习便下课了,之后重复前一天的工作„„

满堂灌的课堂,即便学生都将头抬得高高的,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吗?作业出现问题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出现了问题,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应该在什么时间被发现并及时解决才是最科学的?是做作业之后

还是在课堂上? 再如: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做完老师出在黑板上的4道数学题后逐个上台让老师批改。老师手中的笔一直没停,身边等待批改的学生边等边玩儿,已经改过的学生回到位置上继续玩儿。一节课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时间浪费大半。

一位政治老师让学生逐个上台背题,没背的提心吊胆的玩儿,背过的放心大胆的玩儿。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因。

问题一旦出现,只有当即解决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面对七、八十名同学的大班额,有哪位老师能发现每一名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有专家通过大量的调研得出这样的结论: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晚成才五年。满堂灌的结果是讲得越多,差生越多,厌学、流失的学生越多。因此,我们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并能有效解决。

有专家做了一个简易的感觉倾向调查问卷,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知觉倾向性自测调研。结果表明,听觉型的人只占测试人员的3%,简单地说,也就是课堂上学生仅凭听老师讲课来获取知识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要调用多感官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在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采用“示范”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学习金字塔”提出后,美国的教育体系就全面的运用该方法了,但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主要还是通过阅读和听讲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师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

如何进行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目前教育的现状,我校于2011年提出了“七环四段导学课堂”构想的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课堂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线,以培养独立意志、民主思想、合作意识、思维品质为宗旨。教师备课时要进行七个必要环节的工作:确定目标、预设问题、铺设背景、整合教材、引导学习、设计作业、总结课堂;围绕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了四个时段,即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完成作业、巩固拓展。

我校提出的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也是目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如北京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张忠萍校长提出的四段式自主学习模式:任务生成(提出问题,明确目标)、组内活动(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组际交流(分享智慧,思维碰撞)、反思梳理(提高认识,掌握规律);山西省太谷县的24字课堂教学模式: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点拨(激励评价)、拓展训练(达标测评)、总结反思。这些教学模式已通过长期的教学验证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我校提出的课堂模式构想与这些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经过将近半年的实验后,我们的课改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但部分环节还要注意细节方面的工作。

1、确定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先确定目标。只要我们定好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就一定有成功的那一天。确定目标时要做到目标正确,只有方向对了,行动和努力才有意义。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来说,根本目的是学生发展。这个目的要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学生发展目标。要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定位好后,也就是学生的发展目标确定以后,再设计单元目标及相适应的学生的活动。

如:一位高一数学教师在制定整个学期的教学设计前,首先确定了本学期的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制定单元教学设计时,这位老师始终围绕已定目标设计不同形式的学生活动。

当然,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具体到每一节课上,我们还要训练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但我们心中要有本学期学生在该学科发展上的总的目标,不应因训练其他能力而忘了我们的总体目标。

在确定学生发展目标时,要依据据课程标准,同时结合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

年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2)课堂学习目标

如果把学生发展目标比作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元素的话,那么课堂学习目标则可比作含有这些营养元素的苹果、鱼、米饭等具体的食物。

如:我们将“能准确的拼读音节”定为一年级学生语文学科的发展目标之一,那么具体到课时学习目标就可能是“正确拼读zha cha sha,练习看图拼读词句”。

确定课堂学习目标时,要牢记学生发展目标,同时要依据课程标准、单元重点及学生的学情实际。

2、关于学习小组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乔·鲍勒教授对美国700个学生在4年高中期间(14-18岁)的进步进行了跟踪,研究显示,将能力各异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的分组教学模式优于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法的名称叫“合成教学法”。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分别扮演组长、协调员、资源管理员、记录员(汇报员)的角色。每个小组要协作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而且,每个人都要为本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如果组内有人遇到了困难,其他成员要为他提供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七环四段导学课堂”的基本策略之一,甚至可以说是课堂主要组织形式,那么在组建小组、指导小组活动、小组评价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山西省太谷县的做法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借鉴。

(1)从管理入手,分好学习小组

以班主任为中心,结合学校分组意见及其他任课教师进行分组,每个组的人数要适当,同桌2人一小组,前后4人一大组。分组时,先定大组长,几个组就取前几名,再定小组长,然后确定谁和谁坐,可由学生写申请,跟谁坐学习能提高,之后试坐,最后确定座位。需注意的是小组长要坐在小组的后排。

(2)采取捆绑式评价

组内没有互帮互助,质量就提高不了,因此,评价要尽可能地将4人小组捆绑。如:考试时,4个人的平均成绩与个人成绩相加再除以2,才是每位同学的成绩,表彰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因为捆绑,他们的学生会在放学后给小组同学的家长打电话,要求家长晚上监督或辅导孩子进行某项工作。同时,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合作、互助。

(3)对学生做好理论上的培训

一个小组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等生与待优生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特别是部分优等生,会有不想在其他同学身上多下功夫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定期对组长做好理论上的培训,解决其思想问题。如:

学好知识有三个层面,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讲明白才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

错误是镜子,是路标,帮人改错等于帮自己防错;

二人小组的学习是互为资源,不是“一帮一”。优等生帮中、差等生,但中、差等生是培养优等生思维和口才的资源,要在此过程中学会等待,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竞争获胜,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是实现超越自己; 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学会宽容,学会大度;

集体是水,个体是船,水涨船高,在落后的群体中难以出类拔萃;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方法,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倾听、尊重、包容、欣赏。

(4)对小组学习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同学们在讲题时要做到先讲思路,再讲做法(这个问题要怎样想,问什么要这样想)。不要再同一个问题上反复讲,讲时先问组员什么地方不会,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讲。其他同学不能满足于听,要明确自己知识的不足,并及时交流。

交流时说话的音量教师也要作指导:两个人要说悄悄话;四个人说话要一个个说,只有四个人能听到;全班发言声音要洪亮,教室里的每个人都能听清。

交流时还要做到说话完整,有礼貌。

3、关于评价

在评价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捆绑式评价外,还需要注意在表扬学生时要表扬学习品质而不是学习能力。一名学生某方面的能力一直很突出,这有可能不是自身努力的结果,而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如果表扬他的这种能力强的话,有可能造成该生自满、其他同学自卑、气馁等结果。要表扬学生的学习品质,要通过表扬让学生明白“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通过表扬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技巧。如:×××是通过认真思考才回答的问题;×××听讲特别专心;×××能主动承担任务;×××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别人的思考,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在搜集资料时会筛选,只选取对我们有用的,我们能看得明白的„„

四、教师的教研方向。

针对目前全国教改现状,我们的老师必须转变认识,积极进行课改工作,否则,被边缘化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新的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不需要老师再进行细致的讲解,好像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少了,但实际上,她要求老师们思考的问题多了。学生研究的中心问题该怎样确定,小组长如何引导本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思路描述出来等等,都需要我们通过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盘踞在我们头脑中的课改伊始阶段,也请老师们将“课堂上怎样放手,怎样给孩子更多的思考、讨论、学习时间”作为一个教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篇3:学习小组展示汇报策略探索

一、展示汇报的前提

个人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个人学习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内研讨. 反之, 缺少了课内研讨, 学生的主体性就难以充分发挥, 个人学习也难以得到深化. 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并能自由地参与探究时, 学生学得最投入, 也学得最好. 在独立探究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是小组集体展示汇报的基础与前提. 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 他才有“资本”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 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展示汇报的内容

展示汇报是小组讨论学习的核心内容. 展示汇报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把自己学习的整个过程说清楚;二是由一个小组把学习的步骤、方法、过程说清楚. 接下来由其他小组依次分别进行展示汇报. 核心点是:展示汇报的同时, 完成知识的归纳总结.

三、展示汇报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 由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汇报. 一开始往往是小组成员的意见高度统一, 并由小组长全权代表展示. 这就导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 只是形式上的高度统一. 准确地说, 就是没有真正地独立探究, 缺少自己的想法. 真正的讨论, 应该是求同存异的, 应该有不同的意见.

第二步: 台上台下相互质疑. 当一个小组展示汇报完之后, 其他组的同学应踊跃提出质疑, 或者有不同的看法. 生本实验之初, 往往场面冷清, 形成不了期待中的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的境界. 课堂实践中, 一般是这样处理的, 一方面由老师提问引路, 假装不懂, 让展示汇报的小组作出解答与说明;另一方面由老师示范相关的质疑技巧, 如让展示小组自己问:我们的汇报对吗, 谁有补充的? 对于我们的汇报, 谁有不同看法?

第三步:另一小组上台展示汇报, 然后相互质疑, 情形大同小异. 这个阶段的上台展示, 是整堂课的重点与核心.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一定要请上3 个以上的小组上台展示汇报.一个小组会做, 是特例, 二个小组会做, 是偶然, 三个小组会做, 这才是必然. 这个展示汇报, 若能出现些错误, 这样的课堂会更精彩, 更丰富. 因为错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

四、展示汇报的评价

评价的环节很重要. 一是可以对展示汇报的内容进行总结, 二是可对展示的方式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是量化的评价, 也可以是小组整体性的评价, 教师根据具体的合作学习活动决定评价的方式, 具体有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两种.

生生评价, 是一种良好的互动资源. 第一个小组展示汇报后, 问一问与这种方法一样的小组有多少, 赞同这种做法的小组有多少? 明确之后, 另一个小组再开始. 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展示汇报, 也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核对和反省. 若这种方法是对的, 可这样表达:请给汇报的小组和你们自己一点掌声!

师生评价, 是一种激励和纠错的过程. 当学生的展示汇报或质疑, 有不正确或不严谨之处时, 而学生又没有发现, 怎么办? 那就装着不懂的样子提出疑问, 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 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是一种智慧. 请记住:练在讲之前, 讲在关键处. 因为在教师讲的过程中, 学生在心里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教师的想法进行对比、评价. 何况还有小组讨论、组间答辩、师生互疑等多种形式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 “讲在关键处”即我们常说的“点拨”. 一是以学生的学来定教师的教, 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启发, 而不是以教代学;二是确保能腾出时间、 空间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 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五、展示汇报的实质

表面上, 展示汇报的是小组讨论学习的结果. 实质上, 展示的是“说”的过程. 所以“说”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 师本强调做, 生本强调会做还要能说、 会说. 以前只要求学生会做, 现在的生本还要求学生敢说、会说, 思想是越辩越明, 思路是越说越开. 当不同的思维碰撞在一起时, 真理可能就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 学生在亲身参与讨论的过程中, 逐渐明白了对与错.

对于展示汇报的实质是:讲得出就一定做得出, 做得出不一定是真正知道做. 展示汇报的不仅仅是过程、 步骤、答案, 更重要展示的是思想的体操, 是方法的集结, 是探寻真理的心路历程. 只有展示汇报, 才能分享到成功的巅峰, 失败的智慧. 只有展示汇报, 才能将细微的成就放大、张扬, 从而将兴趣激扬、燃烧. 因此, 做是一种过程, “说”是更重要的知识建构过程.

六、展示汇报环节中, 有这样两种状况, 需要面对

第一, 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 小组展示汇报时, 有些学生不会倾听, 会做小动作、讲话. 很容易形成台上与台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 台上忙于展示, 台下忙于做小动作和讲话. 这就要加强小组展示的多样性, 课堂要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和生动化. 汇报展示的多样性, 要体现趣、活、动、全四个字:趣———生动有趣, 学生乐意去做;活———灵活多变, 有灵动性; 动———就是要让学生从肢体到思维都要动起来;全———全员参与, 整体联动.

第二, 如何形成生生互动质疑. 生生互疑的前提就是经过充分的独立自主学习. 只有生生是有备而来, 才有热烈的小组讨论和激烈的生生互动质疑. 如何在展示汇报时, 创造出相互质疑的情境呢? 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示范, 如我们的汇报, 你们觉得对吗? 有什么补充吗? 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等等. 也可借鉴辩论赛的方式, 设正反两方. 在课堂上, 专门设置一个小组为反方, 他们的任务就是质疑. 质问展示汇报的小组, 请说说原因和理由, 并提醒说清解题的步骤.

篇4:研究性学习要关注成果汇报过程

关键词:成果汇报;关注过程;提升共享

在研究成果交流汇报过程中,往往会看到学生萎靡不振,甚至有杂音和小动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内注入的“兴奋剂”不够强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入竞争机制,激起学生积极参与。例如,上课伊始:“前些时间,各小组对自己的问题都进行了积极地研究,人人是满载而归,都有着很大收获,还商量了用什么方式进行成果汇报,并且做了一些准备,下面再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做最后一次商量商量如何汇报吧!”“哪一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比一比谁能首先抓住这次机会?”“小组汇报时,应注意些什么?”“其他组同学应怎么做?”“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是相互之间的尊重,能用敏锐的目光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那是非常棒的。相信只要你能够认真倾听、动脑思考,一定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一比谁的收获大,谁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谁能够把他们的过程或内容简要进行叙述。”“第二个机会看一看哪一组能抓住!这一小组的小手举的最多......”此举,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极强的表现自我的心理,一方面可刺激学生积极进行汇报,另一方面激励学生认真倾听。

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视角进行具体审视,乐意发现他人的闪光点,积极纳入,勤于思考与评价,以引起学生注意与参与。由于学生都有体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要发现亮点就的认真倾听,全面了解,动脑深思。此措势必会引起学生注意,使其积极参与。例如,对“痰中含有哪些病菌和危害”问题的研究,可指导学生从访谈的礼貌用语、行为举止、面部表情、实施方略、实施时机、问话内容、记录内容、记录方式到资料形式的多样性、资料搜集的多元化、资料的储量与实效性、资料的处理,再到展示方式、语言表达、分工合作等方面进行赞扬与建议。即“听了这一小组的汇报,老师从中得到了一些收获,你们得到了一些收获吗?得到了哪些收获?你都知道些什么?你懂得了些什么?你认为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对今后的研究你有哪些建议?老师可要看一看哪些同学能充分使用好自己的权利”等等。这样,可使得每一个人都具有成就感,都能够通过交流而从中获得经验,获得智慧的火花,学会思考,学会调查研究。在赞扬与建议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给以理由,只有谈理由,才能增强思考的力度,才能得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要避免收获、赞扬、建议公式化的评价,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防止枯燥无味。

要善于追求活动过程展示细化,以引起学生注意和协同发展。在汇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将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无关的活动过程情节说得笼统、一带而过的现象。如“我们来到车管所,说了许多好话,才接待了我们。”究竟说了些什么好话,行为举止如何,怎样进行应对与突破的等没有讲清楚。而这些经验恰恰对学生来说在与人交往、自主走入社会、如何取得活动对象的支持、找到与人合作与沟通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人和了解人、寻找突破口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保持冷漠态度,显然没有起到经验共享、强化体验、输理过程、促进习得等作用。此时,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谈出细节,即“能将怎样表达请求的、如何面对的给大家说得具体而详细些吗?”这样,不难会促进学生引起回忆,再现过程,温故体验,强化习得,促进思考。学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的这些活动细节,对于他们来说有的是没有经历过的,有的是存有差异的,自然这就凸显出了它的新颖性,势必要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参与。

要落实做法和资料的交流,以引起学生切实吸纳。关于哪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做法和资料,由于学生在叙述的时候往往是语速比较快或吐字不清或声音较低等,听者往往很难将其内容深深印在脑海里,只能是只言片语知道个表意,资源共享、经验共享的目的不能真正达到落实。面对这一状况,教师应给以重复叙述或者要求该学生“为了使同学们记住你所说的,能给同学们再说一遍吗”或者要求该小组其他成员“谁能将刚才所说的再重复一下”或者引导其他学生“刚才他所说的其他同学有没有没听清楚的!有什么没听清楚的现在你可以直接来进行询问”“听清楚了吗?谁能将刚才他们讲的大意重复一下”。这样,学生将会从交流过程中真正有所得,同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口头语言魅力,以刺激学生积极倾听。在交流活动中,要指导学生“能结合语调、节奏、表情和姿态将叙述的内容表现出来吗?”不难会使听觉形象迅速转化为视觉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使学生富有朝气,注意力集中,共享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加深记忆。逐渐会根据个体性格、气质,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起着穿针引线、激励、诱导、促进参与、引起积极思维、勇于发言、善于接纳的作用,既是主持人,又是“兴奋剂销售”者、机体营养弥补员。要善于从思想教育方面来评价;从培养抗挫折、增毅力、肯吃苦方面来评价;从过程与方法方面来评价;从调查过程技能、技巧方面来评价;从采访艺术、策略与应对方面来评价;从合作与贡献方面来评价;从资料内容、丰富与形式方面来评价;从激励倾听方面来评价;从习得方面来评价;从过程展示与形式方面来评价等等。这样,既是激励性实在评价,又是具体详细的指导。

篇5:去北京亦庄小学学习汇报

这个学校坐落在北京大兴区,是一所全新的学校,走在课程改革前沿——实行全课程包班制。当一整天学下来之后“亦庄”这个名字就这样镌刻在了我的脑海中萦绕不去。这是一所公办小学,在体制内;这却又是一片“体制外的学习天空”,是我眼中的“教育梦幻森林”。“全课程”自身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把我这颗沉睡的心灵唤醒了,随之被震撼了!使我深深折服!

一、“全课程”让人耳目一新

所谓“全课程”,就是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培 养“全人”(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打通学科壁垒、强调综合性学习、覆盖学校全面生活的综合性课程。这些话在很多地方见过,感觉是一些假大空的话。但它在全课程中是真真正正的实现了!

没有中规中矩的学科界限,没有固若金汤的教材内容,连执教教师都无法被准确地称呼为“语文”、“数学”或某某学科教师,教师“包班”跨学科授课,组织学生在基于项目的主题学习中体验、汲取、成长。因为这里实行的是“全课程教育实验”。所谓“全课程”,是以回归教育原生态——人的发展为目的,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面向与教学相关全部要素的综合性课程改革。

我惊讶地发现:学校以主题为引领,构建起一个个独立的项目课程,若干独立的项目课程组成了系统的学习内容。例如,一年级按月分设主题“开学啦”、“我的动物朋友”、“拼音国历险记”等。每个主题下会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单元,像“开学啦”就分四个单元“上学啦”“好朋友”“认识自己”“我们不一样”。单元活动的教材内容由教师自主选择,可以来自教材、可以来自绘本。单元中的学习活动也由几位“包班”老师共同商议设计,学习领域涵盖语言、艺术、科学等。也就是一、二年级学生不再有语数英学科固化的学习,而是进行“主题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融会贯通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教材知识碎片化的弊端被基本克服,学科的边界模糊了,多学科融合支撑同一个主题,学习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给了孩子一个无限广阔的知识世界。

因为整合课程的需要,让教师必须选取内容合适的“教科书”,而不是迁就教科书的章节,一本教到底。这就解放了教师的眼睛,让教师把目光从单一的教科书投向经典,也“逼”着教师不断地自觉地去提升文化素养,炼一双“去粗存精”的“火眼金睛”以适应课程实施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由要求变成了自发。而整合课程带来的更大的意义是整合教育。它让学生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接触到知识就完全成了一个“面”,而不只是单一的“点”或“线。孩子有机会在各个面向的学习领域中间找到知识的脉络,并进而接触、探索、经历、实作,也终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周遭的环境有更多元与深入的了解,这样的学习过程当然也更合乎人性。

就拿我所听的那节《写作赏析课》来说吧,整节课,教师就围绕“写作时表达观点要贯通一致”这个目标,反复进行习作的赏析,并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贯通一致”的,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来还将一些没有按“贯通一致”来写的习作也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不足之处。整节课,孩子们所说出的论点、论据都有理有据,因为孩子们最近在读《射雕英雄传》、《大唐历史》,孩子们的素材就来源于此书。教师在课后的介绍时说,孩子们本月的阅读素材就是《射雕英雄传》、《大唐历史》,读完后就这个素材来写一篇《论爱》的议论文,论点来自于曾读过的纪伯伦的《论爱》,论据就用《射雕英雄传》、《大唐历史》里的爱情故事。孩子们的习作都写的相当好。这跟孩子们的阅读量是分不开的,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在读这么深的书籍,已经可以写议论文,真的是令我相当佩服。

二、全能教师震撼了我的心灵

这里的教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全国各地招募来的特级精英教师,一是刚刚从重点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无论是哪种老师都特别的敬业,他们能为了一节课的一个内容,整个年级级部的老师在一起备课备一整天!这里的老师不光敬业而且还特别爱岗,就拿一位数学老师说,他不仅仅教数学,还教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并且要研究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点,用最具生活气息的方式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学生使人难忘 大家肯定都这么认为,这么好的环境下学生肯定都是高素质的好学生。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里的学生基本都是拆迁户的孩子,面孔上还带着乡土的气息,有些孩子还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就是这样的孩子在一年里能把自己特殊的经历和课程学习的内容相融合,说出令人惊讶的话语!一年级的孩子能用自己真诚的表演感动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家长!二年级的课堂上总结出初中二年级的物理原理知识,能将数学的本质看得清清楚楚!我只能说,孩子你太棒了!

四、学校的素质教育强劲有力

正是有上述几大因素让整个学校显得特别有灵气,到处都是孩子的作品,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围绕主题,孩子们唱儿歌、读绘本、玩游戏、演戏剧、学舞蹈、学唱歌„„孩子们每天都非常快乐。老师们不再是单纯教学科知识,而是陪着孩子度过一天又一天愉快的生活。在师生共度的生活中,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浸润其中。到处都是和谐的画面!

总之,此次学习使我认识了新的课程改革下的“全课程”,以及“全课程”下带给我的一系列心灵震撼,它使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教师的主导,不再是学生的主体,而是教育对学生自身的唤醒和点燃!让孩子真正的认识到“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离开亦庄,坐在回程奔驰的火车上,我的脑海还在与其曼妙的教育打转盘旋。真是惊讶莫名,几乎每一处、每一点全都击中我的心坎。教育的实践并不太难,如同禅宗所言“鱼在水中,鸟在青天”,我们的教学就应该使鱼在天空,鸟在水中。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点燃,再教以方法,使其“如鱼得水”。

灞桥镇小学

2017年4月

篇6:学习北京精神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参加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期间也曾向组织汇报过思想及工作的一些情况。最近,北京市经过一年的提炼和近30万市民投票,向全社会发布了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它既概括了北京深刻厚重的民族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又体现了其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和容载万物的人文精神。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学习“北京精神”的体会向组织汇报一下自己的看法。

“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它体现了北京市民所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展现出北京人民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心系国家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强烈的国家情怀。把爱国情感导入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就是从爱国开始爱大家、爱小家才能更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北京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向世界诠释了一个城市的创新和进取。这种精神要贯穿到我们的工作之中,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更有凝聚力、更有活力。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这是北京海纳百川、大度胸襟和气度的写照,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思维方式,是北京作为首都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质。作为首都的一员,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包容是生存和谐的基础,没有包容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没有博大的胸怀就不会有为人民服务、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这是北京人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注重日常道德修养,拥有博大胸怀,是转型时期特别需要的精神。

学习北京精神要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把北京精神的实质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要立足工作岗位,尽心尽职,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管理人员,我管理着很重要的公共设备、设施,能够经常对要害部位进行检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抽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业务能力,积极主动地完成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篇7:北京大学学习汇报

---------高级中学 韩东戈

2010年12月13日

作为2009年 “国家教育部支援新疆汉语教师”的受益者,我有幸参加新疆首批赴华东师范大学骨干教师进修学习班,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在此非常感谢各级领导和全体同事的信任与支持。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学习期间, 始终不敢忘怀赴华师大大学学习的三大目标:提高和拓展专业知识,学习新课程的体系建设;开阔视野,提高教学水平;寻求新的课题切入点,定位中学化学教学具体领域。

回顾华师大一年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适应和珍惜留念的过程,最大的感觉是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一生活,每天的行程是重复的,但学习的内容却是不断更新的。欣慰的是自我感觉珍惜了每一天的光阴,学习也是按照研修计划的要求和具体实施步骤展开的。并获得华师大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称号。

这次进修学习是我大学毕业多年后重返高校脱产学习专业知识时间最长的一次(整整一年),受益匪浅,感触良多。这既是组织对我的培养,也是我提高专业水平、锻炼个人能力的一次重要机会。在此,对我的学习和进修的情况向各级领导作一个汇报。

第一阶段学校邀请上海的知名的教育专家、教授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讲座,主要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等介绍,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技巧与艺术,上海二期课程改革发展情况。其中给我影响较深的是:

冯大鸣教授有效教师的专业标杆气术道势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洁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成就来说,教师质量这个变量远比其他变量重要的多

黄向阳 博士从全员德育到全方位德育

赵其坤提 高 人 文 素 质唤 醒 教 育 之 魂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中小学新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医生,一个是教师。庸医害一个人,庸师害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 ——李家声

成功的课堂教学(特征)

学生敢置疑、会置疑,课后有问题,学生自己有想法,能表达思想

学生充满自信,敢说话,不怕说错;教师对教材敢于调整、置疑

教师充满活力;师生关系和谐;课堂非常开放,教师不包办代替

课堂能让学生活动起来;在小组合作中,能很好调控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机会;教学内容能与生活结合起来

关注每位学生,不同学生不同要求;学生学得轻松,压力不大

学生敢于对教师说不;学生之间经常有问题争论

学生敢和教师开玩笑;下课了,学生围着教师,不想走开

对新课程相应的课堂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适应全体(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学生营造基于资源(信息资源)的学习氛围

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学习经历(接受、实践等),有效的学习方法

引发学生问题生成与探究意识(启发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体现适应教学实际状态变化的教学机智

引导学习训练方式的改革(联系实际、实践应用、开放性等)

体现过程性、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无—有、少—多、低—高、简单—复合)体现教学民主的课堂环境

研究不同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实际过程的应变意识——教学机智

引导学生朝培养目标主动发展——情感激励

——“把我捏碎了塑成一个你”

课堂观察与分析:听评课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走进他人的课堂,可能会因此而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对于自己来说,既然主动地走进了他人的课堂,当自己走出他人的课堂时,也就得问自己一句话:我在他人的课堂中得到了什么?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观察他人的课堂,鼓励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不仅仅要丰富自己的课堂经验,修正自己的课堂教训,还有必要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王建军副院长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

有效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具有的特点

 采取“大愿景、小步调”的策略: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既不失长远的追

求,又务实地从日常专业实践中的细节改进做起,既不淹没于专业活动的细枝末节之中,又不奢望“一口吃成个胖子”。

 具有参与性和合作性:在专业发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有机会参与相关问

题的界定和解决,也有机会进行反思并尝试运用所学,重塑(reshape)自己的观念和实践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徐阿根

坚持在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 选准选好突破口

——宏观着想微观着手,体现教学价值

 把握研究过程的科学性

——符合认知规律,符合实际,符合研究步骤

 严密思维

——分析、结论具有逻辑性

胡东芳博士

过去的课程,是信息课程(information curriculum),是为了传递这些信息而存在的。未来的课程,是为着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的课程,信息只是一种素材而已。

如果在今天及未来,教师仍然把教学定位于“信息课程”的传递,那么不久的将来,学生就可能不需要我们教师了。

李伟胜提升学生精神生命质量

创造一个互相欣赏并共同开拓精神世界、提高生命质量的民主集体。

个体的发展与班集体的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过程,学生也由此参与创造新型集体和社会;充分地融入集体和社会生活,也就成为个体获得充足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阶段主要化学专业课程学习内容

这些课程都是化学教学重要专业课(共计17位专业教授), 同时也是自己的学习方向,感到需要加强与完善的课程。授课全部在分别在不同教学楼进行, 每一门课40学时。授课方式各异, 总体而言,对于专业课程老师均以讲授为主,多为专题讨论与研究,主要培养学员在掌握知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以《论文答辩》为例,在做个人论文研究专题时,都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论文结题和课堂教学设计课要求每一个学员要把说课稿和答辩稿告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有学员及专家评审团作为评论人对主题发言者的观点、文献或方法、视野进行学术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形成讨论和探究的良好风气,课程结束须提交不少与8000字、学术规范的课程论文。这样的学习是重点掌握主要的学术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经典文献,也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仅培养了严谨的学术规范意识和良好的学术问题意识,也形成了比较开阔的理论视野。

第三阶段:在专业学习的空隙,我们参观考察了上海知名中学,走进课堂听课,中学师生座谈交流,参观他们学校的校园文化等活动,考察团一行深受教育和启发,受益匪浅。并给带回华师大二附中校本教材一套40余本赠予学校。(上海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二附中,上海交大二附中,曹杨二中,上海行知中学)

二、阅览专业书籍

由于华师大在化学专业、教育管理类的图书资料很丰富,更新也快,图书资源对我们进修教师也免费开放,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系统学习、更新知识和查找资料的机会。在华师大期间我系统地阅读了等60余本专业书籍以及相关的论文(含硕博论文)约1000余篇。这些专业书籍和论文主要涉及:化学专业经典理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等)、中学生管理专业最新理论和前沿研究及资料。尽管每本书的阅读精细程度不太一致, 但我对所读书籍都认真阅读 ,重要内容还进行了复印保存(主要化学教育理论与研究)。

三、撰写课题论文

虽然这次在大学进修学习时间非常有限, 但还是坚持一边听课学习, 一边利用大学电子图书馆丰富的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搜寻和下载了大量的专业期刊文献资料,通过详细认真的逐篇研究,较全面的掌握了我主持的校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情况,获得了这一研究项目的大部分资料,在掌握充足的研究项目

资料的基础上,对所选择的课题做深化论证研究。我得到了化学系教育专家在专题研究论文写作提纲和观点上的指导,这使我的研究上了一个档次。

我还结合进修课程及科研方向,通过学习获得的思路与方法,回来后带领课题小组撰写完成了中学小课题的结题工作,这将是我个人在课题改革工作上上的一个新台阶。

四、进修学习的几点感受和建议

作为一名10几年工作经验的教师的我,对业务过于熟悉但知识结构老化,缺乏挑战,容易失去目标。当代知识的更新十分迅速, 这次进修学习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更新知识的机会。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它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电子信息资源提供的手段,确实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要学会并充分的利用这一手段。作为当代教师,应该学会在网上探索、研究,利用电脑进行资源管理等。更为重要的是为今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架设了与外界交流的桥梁,掌握了较先进的更新知识的路径。

篇8:研究性学习要关注成果汇报过程

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视角进行具体审视, 乐意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积极纳入, 勤于思考与评价, 以引起学生注意与参与。由于学生都有体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要发现亮点就的认真倾听, 全面了解, 动脑深思。此措势必会引起学生注意, 使其积极参与。例如, 对“痰中含有哪些病菌和危害”问题的研究, 可指导学生从访谈的礼貌用语、行为举止、面部表情、实施方略、实施时机、问话内容、记录内容、记录方式到资料形式的多样性、资料搜集的多元化、资料的储量与实效性、资料的处理, 再到展示方式、语言表达、分工合作等方面进行赞扬与建议。即“听了这一小组的汇报, 老师从中得到了一些收获, 你们得到了一些收获吗?得到了哪些收获?你都知道些什么?你懂得了些什么?你认为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对今后的研究你有哪些建议?老师可要看一看哪些同学能充分使用好自己的权利”等等。这样, 可使得每一个人都具有成就感, 都能够通过交流而从中获得经验, 获得智慧的火花, 学会思考, 学会调查研究。在赞扬与建议过程中, 还要注重学生给以理由, 只有谈理由, 才能增强思考的力度, 才能得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要避免收获、赞扬、建议公式化的评价, 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防止枯燥无味。

要善于追求活动过程展示细化, 以引起学生注意和协同发展。在汇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将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无关的活动过程情节说得笼统、一带而过的现象。如“我们来到车管所, 说了许多好话, 才接待了我们。”究竟说了些什么好话, 行为举止如何, 怎样进行应对与突破的等没有讲清楚。而这些经验恰恰对学生来说在与人交往、自主走入社会、如何取得活动对象的支持、找到与人合作与沟通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人和了解人、寻找突破口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保持冷漠态度, 显然没有起到经验共享、强化体验、输理过程、促进习得等作用。此时, 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谈出细节, 即“能将怎样表达请求的、如何面对的给大家说得具体而详细些吗?”这样, 不难会促进学生引起回忆, 再现过程, 温故体验, 强化习得, 促进思考。学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的这些活动细节, 对于他们来说有的是没有经历过的, 有的是存有差异的, 自然这就凸显出了它的新颖性, 势必要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参与。

要落实做法和资料的交流, 以引起学生切实吸纳。关于哪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做法和资料, 由于学生在叙述的时候往往是语速比较快或吐字不清或声音较低等, 听者往往很难将其内容深深印在脑海里, 只能是只言片语知道个表意, 资源共享、经验共享的目的不能真正达到落实。面对这一状况, 教师应给以重复叙述或者要求该学生“为了使同学们记住你所说的, 能给同学们再说一遍吗”或者要求该小组其他成员“谁能将刚才所说的再重复一下”或者引导其他学生“刚才他所说的其他同学有没有没听清楚的!有什么没听清楚的现在你可以直接来进行询问”“听清楚了吗?谁能将刚才他们讲的大意重复一下”。这样, 学生将会从交流过程中真正有所得, 同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口头语言魅力, 以刺激学生积极倾听。在交流活动中, 要指导学生“能结合语调、节奏、表情和姿态将叙述的内容表现出来吗?”不难会使听觉形象迅速转化为视觉形象, 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使学生富有朝气, 注意力集中, 共享内容留下深刻印象, 加深记忆。逐渐会根据个体性格、气质, 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 教师应起着穿针引线、激励、诱导、促进参与、引起积极思维、勇于发言、善于接纳的作用, 既是主持人, 又是“兴奋剂销售”者、机体营养弥补员。要善于从思想教育方面来评价;从培养抗挫折、增毅力、肯吃苦方面来评价;从过程与方法方面来评价;从调查过程技能、技巧方面来评价;从采访艺术、策略与应对方面来评价;从合作与贡献方面来评价;从资料内容、丰富与形式方面来评价;从激励倾听方面来评价;从习得方面来评价;从过程展示与形式方面来评价等等。这样, 既是激励性实在评价, 又是具体详细的指导。

摘要:在研究成果交流汇报过程中, 要善于引入竞争机制, 激起学生积极参与;要善于指导学生善于从多方面、多视角进行具体审视, 乐意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积极纳入, 勤于思考;要善于追求活动过程展示细化, 以引起学生注意和协同发展;要善于关注学生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无关的活动过程情节;要善于落实做法和资料的交流, 以引起学生切实吸纳;要善于重视学生的口头语言魅力, 以刺激学生积极倾听。

上一篇:后天英文观后感下一篇:高三半期总结班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