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如何计算

2024-04-18

人生的“价值”如何计算(共12篇)

篇1:人生的“价值”如何计算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如何?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家开放大学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80

分)

材料分析一:医务工作者展现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普通人可以通过自我隔离把客观风险与主观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医务工作者则选择了“逆行”。当很多人在家中安全隔离时,大批白衣天使却走出家门,坚守工作岗位,用生命守护生命。疫情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风险更高,工作环节更复杂,工作强度更大。面对这些严峻考验,医务工作者不负人民重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真正内涵。

请回答: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如何?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参考答案: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个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程度。在这里,价值客体与在人生社会价值关系中一样是个体的生

活实践,而价值主体则是个体自身。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在这里,价值客体是个体的人生活动,价值主体是社会和他人。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尺度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其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与人生的社会价值一样,也有质和量的差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任何一个人要生存下去,必须满足自己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满足的方式和满足的程度不同,从而使得社会中的个体成为具有差异的个性存在。人在的自我价值还是个人发展的条件,人不仅有生存的需要,还有发展的需要,个人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力求各方面进步以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社会是人创造并由个体组成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另外,人又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人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社会的物质和精神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社会中的人们创造的,社会对人生的价值,不过是由无数过去和现在的人生对社会创造的价值所构成的。在此意上说,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前提。

人们自己选择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性特征。但是,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却只能够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实现,离开这个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的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有人主张以极端的个人主义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以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个人需要的满足,个体的所有需要都满足了,这样的人生就具有最大的价值口显然,这种主张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和错误的,是把人生价值中的主体和客体关系颠倒了。唱“索取”当作人生价值,也就是把社会对于人生的价值错当作人生自身的价值,这并不是对人生价值的确认,恰恰是对人生

价值的否定。这种主张在实践上不仅行不通,还是十分有害的。在任何社会条件下,如果每个人都只要求社会满足自己的欲望,只考虑“人人为我”,就不会有什么人来“

为我”了;如果每个人都把他人和社会统统看做是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以为只有自己才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无止境地追求享受和占有,那么,作为个人存在的前提和现实条件的社会也就无法和谐地存在下去了。

人的需要构成了人生价值关系中的主导方面,生活实践中的个体“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实践作何评价和怎样评价,受到评价者所处社会关系的制约,也受到其思想和认识水平、道德境界、评价的方式和角度的影响,因而呈现出个性的特点。人生价值观属于认识的范畴,人的任何认识在形式上都是主观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会有很多区别,就是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相同的社会条件下,面对同样类型和性质的生活实践,不同人的价值评价也会存在差异,有时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个性特点和主观色彩是人们在人生问题上进行价值评判的重要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存在客观标准,人们也无法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实践进行客观评价。实际上,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实践,元论是自我评价还是社会评价,客观性都是更为根本的特点。价值表示的是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生活实践及其成果因满足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而具有价值性,而这种价值性产生于人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价值,也是在社会实践中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尺度。人生价值体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人生价值的评价是一个过程,而且与人生价值的创造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事实决定了以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性实践不仅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生具有价值属性的根源和基础,实践活动及其成果具有客观性,决定了对其加以价值评价同样存在着客观的标准和尺度。人的劳动及其成果是人生价值尺度的基本内容,只有以劳动及其成果为标准,才能度量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及其大小。人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人的需要以及通过实践对需要的满足一定会打上历史的、社会的烙印在历史上,关于人生价值,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譬如以一个人的家庭出身即所谓的“血统”贵贱为标准,或者以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等级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或者以一个人所拥有的金钱多少为标准……而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这些不同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又可能同时存在并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标准和尺度,我们则不难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人,人生价值标准的确立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人生价值观是一定

会关系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发生了变化,人生价值标准和人生价值观也就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变化和设展遵循着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在人生问题上的价值标准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以其社会性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是否通过其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并完善自我,则应当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交流和交往日益广泛和形式多样,人们在思想活跃、观念更新的同时,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条件,也为人们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生创造了可能性;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在人生问题上

从此不再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尺度了。应当说,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越是要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多样的价值取向,越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

篇2:人生的“价值”如何计算

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同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价值观,由是,每个人对价值的诠释也会不同。对某些人来说,人生价值即物质价值,物质价值的多少决定了人生价值的多少;而对另一些人来说,人生价值为精神价值,即:某种非物质愿望的达成或某种精神需求的满足,如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宗教人士,等等。

而在我看来,人生价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概念,是由几层价值关系结构而成的。从人生价值的主体需求对象讲,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从人生价值需要主体看,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它们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一种表象,也是对人生目的和行为表现所做出的一种社会评价。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生价值,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杠杆,也是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就好比说一朵花好看与否,并不只是花天生的好看与否,还要看花的人来决定,恰如古语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显而易见,人类的价值并不在于某个个体本身所具备的条件如何优越,重要的因素取决于他对别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多大。

人生的价值实际上也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最终所产生的效果,一句话,人的价值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在群体活动中思想行为的客观反映。

人生价值的体现离不开主客观两种因素,也就是说,人生的价值首先要有主观的意向,再经过个人的努力,尔后在客观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道路曲折,前途茫茫,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首先,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先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结合到我自身来讲,作为21世纪的青年,什么才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正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所以我们人生价值的体现,就是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富强,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接着,是个人的修养。人生价值的实现跟人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要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及人生价值,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备的文化素养。我们只有加强学习文化和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努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和过硬的本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合理的发展方向,才能为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后,要有恒心和毅力,力戒浮躁浅薄,学会控制自己,学会抵御诱惑,随时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欲成大器,必会吃苦。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很有道理的。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要经过各种难关。夫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成大器者,必定是那些更会吃苦的人。

其次,是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善于总结自己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保持一个良好的心

态,凡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目空一切。同时,要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善于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尊重他人,谦虚谨慎,先学会做学生,再去做老师。

最后,是要有坚定的意志,能坚持原则,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篇3:人生的“价值”如何计算

一、微媒体的利与弊

微媒体的传播延伸了大学生的感官认知, 扩大并加深了大学生感知世界、思考世界、探索世界的广度和深度, 加快了他们把握客观世界的步伐;实现了他们表达方式的自由、平等、互动、开放, 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简单;思考方式的前沿化, 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心灵空间与精神自由, 赋予了他们自主地把握文字、声音和视频的话语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法兰克福学派早就提出大众媒体本身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 它们往往通过极力地美化现实, 制造关于现实的幻想等手段, 操纵、控制人的生活和思想意识的魔力, 其威力在于它能渗透人的心理结构, 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首先, 微媒体信息的杂乱无章淡化了大学生的精英意识, 过分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微媒体将人们的文化生存状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将不同观念、不同层次的文化群体互相掺杂并融合成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形态, 快餐性大众文化应运而生, 文字简化为动感表情, 小说简化为微电影, 事件缩短为博文。大学生对这类通俗、廉价、无深度的文化喜闻乐见, 精英意识受到极大的误导。

其次, 微媒体的广泛互动易引发大学生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微媒体具有很明显的虚拟性和互动性, 大学生可以在虚拟平台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进行交流, 法律性无法规范, 真实性无法保证, 容易出现信任危机并影响到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 例如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

最后, 交往角色的虚拟和心理交流的间接性也可能使大学生去除承担责任的心理负担, 享受“零负担”的生活压力。一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大学生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远离现实世界, 性格孤僻, 待人冷漠, 情绪消沉, 不利于其人格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建议

(一) 优化整合微媒体和传统校园媒体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 利用校园网页传播校园信息。校方可以把传统的校园媒体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植到微媒体, 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和互补, 拓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信息来源, 增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同时, 积极建设以思想、文化、娱乐、体育、学术科技等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 充实新媒体, 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 净化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 增强其自身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 提高自身价值观。

(二) 强调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大学生要学会认知信息, 成为信息的主人, 在接受新鲜事物时大脑要时刻保持清醒。增强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 使信息经过加工成为自己的知识, 让自己成为“微时代”真正的主人。

(三) 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微时代”来势汹汹, 作为受众群的大学生, 无论从心智还是社会经验等方面都不太成熟, 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百度搜索栏输入“微信”, 大家不难看到如下描述:“微信:约炮神器”, “微信成抢劫强奸工具”, “微信搭讪变身戒色工具”,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出现这种情况的确有微信社区管理上的问题, 但是在学校, 作为学生人身、心理安全的负责人, 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及心理关怀, 比如经常找学生谈心, 充分利用微媒体与学生交流观点、看法, 用现实生活中真切的关怀填补学生的心理空缺, 使其远离虚拟世界, 避免“微时代”的过多辐射。

三、结语

微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面对如此汹涌的信息网络化浪潮, 我们要将传统教育模式与微媒体相结合, 培养创新意识, 找准切入点, 坚持大力倡导社会主流文化,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喻国明.微内容聚合与开发:未来媒体内容生产的技术关键[J].青年记者, 2006 (21) .

[2]喻国明.中国传媒业:30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走势[J].青年记者, 2008 (2) 下.

[3]沈培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3 (8) .

篇4:如何培养中职生的正确人生价值观

一、目前中职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职生,一般是指初中毕业后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年龄在15一18岁之间。即将成年,是其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过度追求自我扩张

目前,中职生个性化增强,偶像崇拜的现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生要追求自我扩张,实现自我和表现自我,追求自己内心世界中存在的“本我”。一般情况下,中职生是首次比较远距离离家求学,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的倾向,渴望摆脱对家庭的依赖,欲以独立人格出现。在中职生即将走向成年的这个节点上,其内心尚未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精神寄托上具有一定的情感空白。但是,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急切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例如歌星、影星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是中职生的理想自我,也是中职生心目中的未来。但是由于其生理迅速发展,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生活经验有限。缺乏批判思维能力,这种选择大多是随机的,盲目的,肤浅的,对偶像的崇拜也难以把握尺度,以致过度迷恋,形成过度追求自我扩张的结果。

(二)人生态度比较消极

首先,大多数中职生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日常表现欠佳,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内心比较敏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其次。中职生中也不乏中考发挥失常的学生,因为中考失利,又由于家长的决定或者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等其他客观原因,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对于这样的选择,其心中不情愿,以致对日后的发展灰心失望,在学校期间得过且过,而不是振奋精神,重整旗鼓。再次,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尤其是对中职教育,一些中职生也认为自己与升入高中的同龄人比较,未来发展比较渺茫。因此,其人生态度比较消极。

(三)学习缺乏动力

首先,一部分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没有兴趣,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渐渐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和行为。其次,也有部分中职生对就读中职学校并不不情愿,家长的选择让他们有“迫于无奈”的感觉,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知不觉成了专业学习、基础文化课学习都困难的局面。再次,媒体上一些不靠努力学习而迅速成名走红的人物的出现,使得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知识对一个人的发展不一定有重要影响,或根本不重要。这种对知识价值的漠视和对学习的片面认识,也造成了中职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局面。

(四)自我监控能力较低

中职生自我监控能力是其学习独立性的重要表现,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自我检查、自我监管,这些都影响着其学习的质量与效果。而在对中职生的走访调查中可以发现,只有少数中职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大多数的中职生基本不制订学习计划,而只是被动的跟随教师授课的节奏,甚至有的不知道现在所学日后有何用途,敷衍了事,跟不上教师授课的步伐,这表明中职生在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较低。

二、关于中职生奠基人生方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自我

强调个性化的这种自我表现,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职生仍处于青少年时期,其价值观尚未定型,模仿力非常强,批判思维的能力却比较弱,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迷失人生方向。过分追求自我扩张,忽视社会规范的要求和社会秩序的维持,使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难以协调一致。正确认识自我,就要中职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优劣势,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以后“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最合适”等等。要积极促进自我品德结构的完善,具备与主流社会相应的价值观,尤其是在偶像崇拜中,多多发掘偶像的敬业、吃苦耐劳、为社会公益奉献等积极的方面,理性崇拜,而不是以偶像的奢华表象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盲目或者不够理性的去追求纯粹虚无的东西。不仅如此,中职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独立的分析能力、理性的批判能力。

(二)初步自我定位

首先,明确的理想和志向是成才的基本前提,进入中职学校后,中职生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考虑、有所预期,给自己进行初步定位。例如。有的中职生计划毕业后直接就业,在校期间,给自己的合理定位就是要认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借助实习等机会积攒经验,日常注意搜集就业方面的相关信息等。有的中职生计划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平时就要专心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并及时向老师、学长或者其他长辈了解升学途径以及所需的其他相关信息。其次,初步定位也要合理,要实际。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优劣势,按照自己的这些特点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既不高估自己,又不妄自菲薄,从实际出发规划自己的人生,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三)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在校中职生要有危机意识,对未来发展要有前瞻性。在中职学校就读期间,要专心应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进一步强化对综合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学习能力。这是中职生日后人生发展中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

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中职生所学更具针对性与专业性,是比较倾向实际操作方面的,这点就是中职生的优势。但是,不能否认,现在社会更注重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中职生在工作以后竞争能力不够,突出表现为收入和职级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提高不够明显,即使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五年甚至十年,其获得提升空间也是比较小的。因此,中职生在校期间就应该着眼于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要学透学精,又不要仅仅局限在自己专业内的学习,而对专业之外的知识毫无涉猎,同时,还要做到“德才兼备”,学会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不断自我反思

篇5:如何更好地体现人生的价值范文

——读《沈浩日记》有感

前一段时间,分行党委组织部门组织开展了“学习凤阳县小岗村书记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并下发了教育读本《沈浩日记》。

翻开《沈浩日记》,细细品来,沈浩同志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人生感悟以及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做好人、当好官的点滴事迹,一次次触动了自己的灵魂。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他对小岗村人的热爱,渗透了一个新时期有血有肉的基层党的干部良好形象;他对家庭的歉疚,他对女儿的关怀,折射出了爱“大家”而不忘“小家”的情怀。

沈浩同志是一个从省级部门下派到最基层的一名干部。面对许多同学、同事的不理解,他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埋下头、扎下心来坦诚做人,扎实工作,艰苦奋斗,激情创业,用“他的一片真心,换来了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原本下派三年的时间,他一干就是六年,直至最后他把自己奉献给了那片土地,那里的人民。

其实,我们很多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或许不止一次的树立过所谓的远大理想而忽视了自己的行动;总想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而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诚然,这没有错。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许许多多的人一生当中都会处于平凡的岗位工作,我们要更多思考的是“怎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抛弃平庸,显示不凡,脚踏实地地成就一番事业”。沈浩同志的短暂一生,恰恰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不论身处什么岗位,如何更好地体现人生的价值!

篇6: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摘 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又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走向,所以我们大学生要真切的认识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使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价值的反映和判断,并影响自己所采取的的态度和行为等。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指导人们价值活动多的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一般思想原则。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等问题的追问及评价的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因为他们在获得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认可的同时,也懂得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如何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大学生在朝着文明、健康、向上方向发展的同时,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某些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规则别废弃或者搁置,而某些新树立起来的观念和规则也难以很快建立健全,加上封建腐朽观念以及资本主义负面观念的冲突,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甚至产生一下误区:

1、拜金主义。拜金主义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的观念。有的大学生非常崇拜这种观念,把“挣钱”、“升官发财”作为人生的价值标准,认为读书无用。因此他们吧大号的学习时间用到挣钱上,在大学里欣起一番不可忽视的“厌学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会变得唯利是图,把金钱看成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这事非常不可取的。

2、享乐主义。享乐主义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理论。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享受生活,这是正当的需要,也是有利与经济发展的。如果一味的把享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作为一种“主义”的话就是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比如一些大学生在校园里用父母的血汗钱来比阔气,摆排场,在消费上过度追求品牌等。这些都是错误的价值观。

3、个人注意。个人主义就是以个人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和道德原则,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表现的自私自利,不愿意关心他人,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损害集体利益而保证自己的利益。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作为尚未走出大学的我们来说,目前的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我们要:

1、实现人生价值从自身条件出发。我们应当实事求是的根据自己的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人身价值的本领。人在自然天赋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限制,单着并不是说,人的主观能力不起作用。个人的而主观能力具有累积效应,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3、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华年,抱憾终生。只要人生价值符合社会的总目标,即使身自条件有所欠缺,也要尽心尽力,一往无前。只要始终保持这样的精神状态,人生终会有价值。

篇7: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新课导入设计: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或许能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3、教学结构设计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播放录音:播发由学生亲自采访的关于人生价值的录音,让他们思考其中的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通过思考、分组讨论后领悟必须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视频展示:人类通过劳动生产出世界上本不存在的新的价值(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意志和情感。

让学生在情景中懂得人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小组活动:分享苹果。

让学生讲出如何处理苹果以及心情,让学生体验奉献的快乐

比较分析:通过图片将牛玉儒、袁隆平、霍英东、白礼芳的这些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与陈学军、成克杰、邱兴华、赖昌星这些为达到自己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进行对比。

学生比较分析他们的人生价值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生价值的体现在于奉献。

(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角色扮演:“个人”与“社会”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小品:《我是独一无二的》。提醒学生注意个性的发展应如何正确表现。思考讨论: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人生价值需要的主观条件

播放视频:“无腿超人”约翰库缇斯,让学生思考他是如何克服生理障碍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让学生自己得出如何砥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谈一谈:通过让学生自由谈一谈名人的座右铭、教育家的话与故事等等。让学生加深理解实现人生价值所需的主观条件。

4、课堂总结设计 小结: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了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材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主要论述人的价值必须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第二层,阐述了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第三层,讲述了实现人生价值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即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走进生活:播放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 ·2009年人物 ”评选,在这期节目里,那些感动的故事再次让人泪水充盈,那些高尚的精神让人心情激荡。很多观众表示,他们是含着眼泪看完节目的,认为《感动中国》节目“看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弘扬了主旋律”,是媒体成功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感动中国》之所以被观众称之为“是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就在于它体现出了媒体的高度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问题探究: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人物为什么能感动中国?

三、课后系统

教学反思:新的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本教学设计,充分贯彻了这一教学理念,没有拘泥于教材的理论框框,而是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动耳听、动眼看、动手

写、动脑思、动口议、动嘴说,在分析个别材料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普遍性的知识,并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8:人生的“价值”如何计算

作为老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去学习。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还要学会思考。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教育渗透在每一次课里边呢?

首先,我们要以身作则,老师虽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岗位,可他却也是一个很重要,甚至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角色。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发达,主要体现在教育上。如发达国家往往有着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条件,不受其他经济条件的约束,任其自由地朝着先进阶段发展。教育环境、设备都比我们优越。所有这些都使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差异很大。如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里边就有这样一篇课文叫做《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外出旅行的故事,在这里许多中国的学生就不能理解,马上一大堆问题就出来了,诸如她才14岁,哪来的钱?怎么去坐车?怎么出国?怎么面对那么多的问题?她一个人不会害怕吗?面对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孩子,确实是问题。我们的孩子已经习惯生活在父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没有受过任何打击,也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处理,只要把书读好就行,要是孩子自己主张自己的事情,那便成了不听话;要是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人生计划,那便是大逆不道。总之,我们有了太多的控制孩子思想发展的教育观念,导致了我们的孩子虽然循规蹈矩,但是缺乏自主能力、缺乏创造能力。我们的方法都是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经验积累,它的优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的缺点也就暴露无遗。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提高各种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为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能为人类作贡献的人才而努力。

其次,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学生个体,多创造让这些鲜活的个体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学生在无形的教育当中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身体,用健康的思想去面对身边的人。如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里边的第八课《将心比心》,我觉得这篇课文虽然只有很简短的几小段,而且还是略读课文,但是它对孩子的教育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课文里边没有直接说出大家都应该尊敬老人、爱护老人、互相理解的话,却是通过这样两件小事:有一次奶奶去商店,走在她面前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奶奶向她道谢,她却说“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事时,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还有一次“我”陪妈妈去医院输液,正碰上来实习的护士,扎了几次都没扎进血管里,血管都被扎青了,“我”刚要发火,突然看见妈妈却用平静的眼神注视着护士,并且鼓励她再扎一次,直到护士扎进去为止。后来护士向妈妈道谢,这时的妈妈却向护士介绍起“我”的情况来,妈妈也希望读医科大的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也能得到病人的宽容和鼓励。虽然这些事情在平时生活当中经常会有,可人们都没有用心体会,从而也就忽视了它的教育功能,而把它摆到教材上,它的教育功能就更广更大了。学生在看故事的同时也学到了将心比心来面对身边的同学和长辈这样的道理。继而我们再把它延续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来,我在讲此篇课文前刚好碰上一件小事:上课铃一响,学生都往教室跑,根本就没有一点秩序,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个女生就被后面的男生不小心踩了一下,啊!这下可不得了了,一进教室女生趁老师还没来,对踩她的男生可是一顿臭骂,而且这个男生也不甘示弱,竟然对骂起来。我在外面看到此情此景,心头真是思绪万千。难道,我们的孩子除了为自己着想,真的不会再为别人着想?真的这么自私吗?社会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是人们的精神却越来越贫穷了,思想却越来越落后了。所以,我们在努力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请不要忘了提高我们的精神生活,让快乐健康的思想伴随着人们的身心,让孩子能够成为我们社会所真正需要的人。

篇9:人生的“价值”如何计算

什么是人生价值呢?德育中的价值和经济学中的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基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生活追求目标,以及个人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功能和作用。具体讲,所谓人生价值,是人们的实践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作用。有这么一句话:学校5天的教育,不如社会两天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怎样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大气候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分清是非观念,健康成长?

一、通过语文知识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的语文知识丰富多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学习许地山的《落花生》这篇文章,父亲以花生生长的情况与桃子、石榴、苹果作了对比,用来说明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点。接着是以花生喻人,阐明了做人的道理。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还有《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钓鱼的启示》《梦想的力量》等课文,都渗透着育人的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法,教书育人,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二、通过课外阅读延伸,放飞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悠悠中华,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必然会接触到好多优秀的文学篇章。如《从小做时间的主人》这篇课外阅读谈到“斤斤计较时间,努力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从小学时代到如今,我总是不断地给自己规定进取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指标。粗略计算一下,我自定的计划达到2000个了”,我就适时的询问学生:“咱们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你为自己制定过多少目标呢?”在学生的思考、对比中引导学生做时间的主人,珍爱今天。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从《将相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等课文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史记》等古典名著。

三、通过字词的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脊”我们是这样学习的:

教师:大家看,这个字的上半部分中间是什么字?

学生:人。

教师:“人”左右各有两点指向它的上半部分,看看我们的身体上半部分是什么部位?

学生:背部、胸腹部、脊椎。

教师:背部最中间的脊椎简称“脊”,“脊”可以组什么词?

学生:脊梁。

教师:“脊梁”是什么意思?

学生:比喻在团体或国家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教师:大家想一下,在我们中国,有什么人堪称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学生:汉朝的苏武、宋朝的岳飞。

教师:你想不想将来也成为我们中华的脊梁呢?

学生:想。

就这样,在师生的问答声中,学生有了榜样,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四、通过召开辩论会,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今天这个变革的时代里,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成功同在,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影视作品、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都会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阳光的一面,也就会有阴暗的一面,我们究竟向着阳光面成长,还是向着阴暗面走去?对此,我采用召开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教育。例如:针对家长及班干部反馈来的信息,举办了看电视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上网对学习有多少帮助?网络游戏真的可以开发智力吗?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正反方的辩论,认识到看电视、上网、玩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特别是玩网络游戏真的可以开发智力吗?这场辩论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达成共识: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了,不仅影响学习,更影响自己的心理成长。

篇10:如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看看你的周围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北了。电视电影看多了,在生活里就像是在表演;够档次的人见多了,也会在圈子里装装优雅做做秀,把自己扮得很清高;语言技巧学多了,说了一箩筐话却没有一点真实的感觉。很多人现在说话做事是在模仿别人中生活,而不是在做自己。很多年轻人自以为很个性、很叛逆,标榜自我,其实并不是做真实的自己,而是在追逐新潮,抄袭别人的生活。

现在就是一个做秀的时代,不仅名人会做秀,商家会做秀,官员也会做秀,老师也会做秀,据报道,在今年(1997年)儿童节,在广州的一个六一庆典活动,领导、老师、嘉宾一个一个接着在台上长篇大论做报告,学生在台下个个眉头紧皱、酷热难耐,如受酷刑,大人们把儿童节变成了显示领导“重视”、实现宣传最优化、利益最大化的秀场,这哪是为儿童过节日!成人世界的“做秀文化”已经开始从娃娃抓起,不断熏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秀才”。现在一个五岁的儿童上台表演节目,也会打出大人们惯用的手势,煽动台下观众“给我点掌声啦!”,每当看到这类情景,我脑子里就自问:这真是孩子真实的心声,还是大人教好的?在这种迎合心理下成长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他自己吗?现在大学校园里的杀人、自杀、跳楼、卖淫、包养等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其自身根源只有一个:迷失自我。

要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必须做真实的自己!这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步。只有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状态,才能获得生活的幸福、心灵的安宁和内心的丰富。自我实现意味着发现自己、超越自己,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的、活跃的、全神贯注的体验属于自己的生活。自我实现意味着知道自己人生的取舍。正如一首诗:

“上帝在你我心扉轻语,悄悄的却又可闻的,他告诉我们:

什么应该把握,什么应该逃避。”

李嘉诚说:“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属于自己的那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成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最有力量的,还是尼采的那句话:“成为你自己!”。

(二)“我们不模仿,因为我们是他人的榜样”,如果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典范,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那就说明做人做事做到了一定的境界。即使达不到如此境界,“成为我自己”,则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基本体现。

如何成为“我自己”呢?一个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人,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是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尊需求等基本需要之后,追求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者才是完全心理健康的人,自我实现者就是做真正的自己。

自我实现既不是我行我素、孤芳自赏,也不是刻意追求完美、所谓完人。无论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一个追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人,应该具备以下个人品质特点:

一、了解自己并接受自己。自卑的人看不起自己,自恋的人太看重自己,自狂的人不能正视自己,自满的人忽视潜在的自己,惟我独尊的人迷失了自己,自甘堕落的人抛弃了自己,自杀的人接受不了自己,这一切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受自我。

要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首先要开展内心对话,自己向自己敞开心扉,倾听自己内在的冲动的声音,了解真实的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情绪倾向,我要向何处去,我的人生使命和责任是什么,我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等等。把自己看清楚弄明白,发现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无条件的接受属于你自己的一切,你才能够找到你的人生价值,然后再去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二、接受他人和生存环境。一个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人,必然寻求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相协调,既不被外部因素所左右,同时又努力把一切外部因素转化为有利自身成长的因素。

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感到处处碰壁,没有一个风向对他是顺风,因为他把自己放在了环境的对立面。一个处处看着别人不顺眼的人,凡事都是他对别人错,即使满口的正直善良你也不要相信他,因为他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在职场,能够接受他人的人,以同理心处事,心胸开阔,人际关系良好,善于吸纳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很容易被领导赏识和得以提升。在生活中,善于接纳别人的人,能建立更适意的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在生活中获得深刻的幸福感。

马斯洛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儿童是睁大了眼睛,用毫不挑剔和天真无邪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他们只注意和观察事实是什么,对他并无争论或者要求,自我实现者也是以同样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人性的。试想,如果我们能够以儿童毫不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人和世界,我们的生活中会避免多少指责、怨恨、不满、敌视等消极情绪!

三、行为的自然流露。一个虚伪、装腔作势、玩弄花招的人,他已经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又何谈实现自我呢?所以,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在他的行为风格上必然坦率、纯真、自然,毫不做作和伪装。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力量上显示自己时,就决不会在技巧上做文章。”,如果你敢于面对真实的自我,如果你的内心力量够强大,你就没有必要刻意装扮自己。越是小官僚越会摆官架子,真正的领导者都是平和自然的;越是内心自卑的人越伪装得很傲气,越是没钱的人越充阔佬,他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大海不言不语,谁会怀疑它的深沉浩瀚呢,泰山挺拔屹立毫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谁又敢和它叫真呢?做真实的自己,敢于面对自己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坦诚面对人生,才是实现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对现实生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欣赏力和创造力。热爱生命,热爱这个世界,热爱你身边的人,热爱你的工作,并保持欣赏的时时常新,洞察到平凡生活的意义,才能体验到人生蕴涵的价值。人生价值是由一个个阶段性的成果体现的,一个阶段的成果又会成为实现下一个成果的过程,人生价值是结果和过程的综合。每个人都要恋爱,又不免失恋;每个人都要结婚,又不免会离婚;每个人都想活得很精彩,但是没有一个人会逃脱生命的必然结局。你说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呢?如果只重过程不要结果,就像恋爱的人永远不结婚,终究是爱情无花果。如果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就失去了对生命过程的精彩体验,永远不会有幸福感。所以,人生的价值既在于过程的精彩,又在于结果的实现,是对自己原始生命的再创造。

五、明确的目标、责任和使命。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无从谈起。关于人生目标和责任的论述很多,我只想强调一点:人生价值就是人生目标,就是人生责任。每承担一次责任,就是一次人生价值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生命积累实现的。

六、超然独立的特性和离群独处的需要。现代人面临的最大心理问题是越来越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信息充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世界又成为越来越普及的生活方式,现代人很少有时间安静的坐下来想想自己的心事了。有些人的心理已经变得很脆弱,忍受不了一刻独处的时光。很多人迷上了上网,偶尔隔绝了与网络世界的联系便手足无措;有些人的习惯是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期待一生都看不完的连续剧,如果哪天偶尔停了电,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烦躁不安;过去人们出差习惯带几本书或者日记本,现在出差就问旅馆能不能上网、喝咖啡或者聊天。很多人在繁华丰富的生活方式中已经越来越找不到自己了。虽然他们往往也经常呼唤自我,但他们往往是在别人的参照系里寻找自己的定位,而不是内视自己的心灵去发现潜在的自我。一个迷失自我的人就不会思考和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之所在,又如何去实现自我价值?

篇11:人生的“价值”如何计算

教师发展的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它包括知识积累的发展、技能娴熟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态度的转变和情意的升华发展。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 从开始上岗到成长为一名相对成熟优秀的教师都要经历一系列的成长发展变化,这一变化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以下从几个方面分别论述教师发展:

一、专业成长的发展

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快,在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要想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经验型”到“科研型”转变。实际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更新学习理论,以科研带考研,教研促教改,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

二、教育态度和情意的发展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当然也要爱生活。“爱”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

《新教育法》对加强教师师德方面作出明确要求,说明他在社会中的意义非比寻常,一点都不夸张的说,教师为国家培养着接班人,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为国家培养出好的接班人。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一种浓厚的感情。教师的专业态度和情意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的基础,是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和发展成熟的标志。

作为一名人格健全的老师要有进取精神,目标方向要明确,对失败泰然处之,勇往直前,淡泊名利,完善自我;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见微知著,富有预见性,能想象;有独立性,不囿于教学的清规戒律,喜欢大胆尝试和创新;在人际关系中,耿直、坦率、不拘小节、诙谐、幽默等。

篇12: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11110528金鹏

大学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关系时,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并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这些看法对人生产生了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人生观的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幸福观、恋爱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人们对痛苦和快乐及其关系的基本见解就是苦乐观。有些大学生认为大学是享乐的天堂,甚至有些人认为此时不行乐以后就没有行乐的机会了。这是一种极其危险错误的想法。大学生没有不吃苦的权力。相反,面对未来我们现在在大学中更要吃苦,不仅是对个人、对社会也是一种责任和交代。所以我们要要懂得“苦尽甘来”的道理。要有吃苦精神;吃苦之后要能从苦中意会到甜的感觉;要善于总结苦中甜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升华为真正的甜。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受一定社会的风尚、习俗和传统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又受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是最大的光荣;损害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是最大的耻辱。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八荣八耻当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树立正确的正确的荣辱观,将引领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个民族如果分不清荣辱那么无非等同于忘记了民族自身光辉与耻辱的历程。社会是有群体组成的,作为个体,首先是做好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拥有正确的荣辱观,那么社会才会正确的行驶在历史发展的长流里;成为有知识本领的人之后,再去工作,工作就是对社会做出贡献;做任何工作都需要考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并要很好的协调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关于生死观,历史上的每一位名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他们独到的生死观。如孔子的“杀生成人”;毛泽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我们也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生死观。正确的看待死亡与生存的价值。在见义勇为上,或者其他面临很多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都遭受威胁的时候,我们要顾全大局,周到考虑,做有价值的决定。

把幸福的创造和幸福的享受结合起来,并把创造幸福作为前提,然后才谈得上享受幸福。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可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社会劳动才是创造幸福的根本途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这才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我们不能够太自私,自私是资本主义才有的阶级观念。为他人的幸福照相及时对我们自身幸福的着想。要学会关爱,要关注社会上的弱势人群。

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要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具体的来说,第一、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第二、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事业的爱情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爱情同事业的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第三、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还要注意提高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来应付挫折以及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和转移,来减轻痛苦。当代大学生有很多错误的恋爱观,将恋爱当成了匆匆一场的儿戏,这都是不可取的。对恋爱的不尊重即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第一,社会进步肯定离不开个人进步与发展;第二,只顾个人进步发展,不管社会进步发展,最终个人的发展也会受限。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方向,紧紧跟随党的正确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按照上面所说培养自身正确的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幸福观和恋爱观,才能够作为拥有正确人生观的社会成员。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大学生的基础价值取向是谋取学习文化知识量最大化;核心价值取向是提高个人本领,准备投效祖国;根本价值取向是维护社会公正;目标价值取向是培育高尚人格。

当代大学生都有很多种现象:盲目加入各种学生社团或活动、盲目做各种兼职、一味地考证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上都存在着价值观不正确的问题。可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会“独善其身”,不能受外界不良环境及因素的干扰。当代社会,拜金主义已经成为许多人所一味崇拜的价值观念。我们大学生应当浸提这种不良风气的侵袭。不能唯钱看人看事。要有积极的一面,把学习作为生活的重点,以崇尚知识科学为自己的目标。物质消费不能过于铺张,跟不可攀比。同时我们也要讲奉献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别人多想一点,懂的关爱弱势群体。社会也需要温暖的存在。

价值尺度是指价值标准与价值评价标准的统一。所谓价值尺度是指社会发展评价尺度检验社会有机体的发展状况是否满足人类完善和发展自身的价值需求。

我们要有自己衡量价值的尺度。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才是对我们有着长远价值的。知识虽然不能够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的享受,但是知识是无价的,无形的知识财产将会间接的使我们受益终身。所以,我们更应当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合理配置自己的学习。只有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我们才不会盲目的去跟风,也使得我们大学光阴充实的度过。

上一篇:初中数学分析下一篇:陪我到十七岁那个人谢谢网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