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工教案

2024-07-14

泥工教案(精选7篇)

篇1:泥工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食物,知道它们的来源。

2、养成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的好习惯。

3、大胆表现各种形状的食物,掌握搓,压,拉的技能,并学会用一些材料装饰“食物”体验制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食物――米饭,面包,馒头;彩泥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出示食物实物(面包,馒头)请幼儿说说是什么食物。

2、组织幼儿进行讲述活动:我知道的食物,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食物种类。

(1)你见过哪些食物?它是从哪里来的?

(2)你喜欢哪些食物?它们是什么味道的?你为什么喜欢它们?

3、对幼儿的发言进行总结,告诉幼儿这些食物都是经过叔叔阿姨辛勤劳动才能做出来的,小朋友应该爱惜粮食,不能浪费。

4、出示教学图片。向幼儿介绍几种奇特的食物---如云南的竹筒饭,西藏上午手抓饭等,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幼儿明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种类,式样日渐丰富。在生活当中人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各种食物都吃的人才能健康和聪明,所以小朋友不能挑食。

5、教师出示彩泥,同时利用彩泥示范制作食物,引发幼儿自己制作食物。

6、制作活动:我喜欢的食物。

(1)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让幼儿讨论:自己喜欢的食物的形象设计。

(2)给幼儿发下彩泥,教师讲解大体的制作方法。让幼儿掌握搓、压、拉的技能。

(3)指导幼儿学习用彩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食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各种性质的食物。

7、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互相交流,同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篇2:泥工教案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橡皮泥大设计并制作出乌龟。

2、学习运用工具大胆装饰出各种花纹的乌龟。

3、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想象、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小乌龟图片一张、范例一个、橡皮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小乌龟,欣赏各种不同姿势的乌龟,让幼儿了解小乌龟主要的外形特征。

2、提问:乌龟有几条腿?头上有什么?(有一对眼睛)乌龟的身体下面有什么?(四条腿)乌龟的身体上面有什么?(硬硬的壳)身体后面有什么?(一条小尾巴)

3、幼儿讨论小乌龟的做法,教师示范。

4、与小朋友一起讨论怎样制作装饰乌龟的壳。

幼儿讨论,教师示范(搓一个圆球贴上花纹,然后压扁些,再将下部凹进去。)

5、教师讲述乌龟壳和四条腿的连接。(把壳和头、尾巴、腿稍微用力地按上去。)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指导要点:鼓励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把头、尾巴、腿和乌龟壳连接起来。

8、评价,并展示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篇3:泥工教学活动指导策略

一、层层递进, 点滴积累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泥工教学活动要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让孩子尽情地玩泥, 不要对其加以任何的限制和示范。泥柔软的质地以及各种颜色的彩泥很快会引起幼儿的兴趣, 尤其是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 玩泥, 是一种很好的寄托情绪的方式。

2. 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出发

泥工教学活动不但要选择幼儿熟悉的, 感兴趣的物体形象, 而且要考虑到泥工表现的特点, 因为泥工表现具有立体性, 因而选择的物体形象要便于进行立体的表现, 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物体入手, 掌握单个形体的基本捏法。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之后, 幼儿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 比如, 搓、压、团、捏等, 在掌握这些简单的技能后, 他们开始不满足于之前的“游戏阶段”。随着经验和技能的不断积累, 他们希望老师能够给予他们新的内容、新的技法, 他们不会像过去那样拿着一个圆对着老师说:“这是个西瓜。”取而代之他们会问:“老师, 小雪人怎么做?”这个阶段是教师选择指导方式的转折点, 为了让幼儿能够获得很好的具象效果, 有的教师就采用了模仿示范法。孩子想做小雪人, 就先亲手做一个“小雪人”放在桌子中间, “好了, 这就是个小雪人, 像不像, 你会不会做”。之后就让孩子模仿, 作品和老师的如出一辙, 孩子的具象思维是得到了发展, 但是创造的过程却被磨灭了。聪明的老师不会一味地按照幼儿的要求去做, 他会灵活运用教育技巧、技法, 拓展幼儿的思维。其做法是教师首先帮助幼儿储备各种感性知识, 从启发幼儿积极主动地观察到把握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结构特点, 再到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物体的不同侧面, 不同特点, 并加以表现, 操作的主体应当是幼儿, 而不是教师的示范。教师主要是对幼儿的思维进行适当、适时的启发和引导, 并提供一定技巧上的帮助。泥工活动的对象可以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物体, 如, 水果、牙杯等;也可以围绕本班的主题设置, 选择最近主题活动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幼儿较为熟悉的物体, 比如, 在开展“海底世界”的主题活动时, 活动中经常讲到的章鱼、小鱼等都可以成为泥工活动的对象。由于幼儿已经对这些物体有所了解, 并且已经初步掌握其基本特征, 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操作起来不会显得无从下手。

3. 从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 由单个造型到组合创造场景

首先我们要让幼儿把单个造型有机地组合起来, 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这时的泥工活动不是简单地将过程停留在塑形上, 而是可以随意地创造场景, 对单个造型进行简单的组合, 这种操作给予幼儿更大的创造空间。比如, 塑造小人, 幼儿自己捏了一个小朋友之后, 鼓励他们将这个单独的小朋友放入一个场景或是自己编织的故事中, 有的孩子做了一条绳子, 把绳子放在小朋友的手上, 他会说:“小朋友在玩跳绳。”有的幼儿会做一个小操场, 把小朋友放到操场上, 旁边又捏了一个大人, 他又会说:“爸爸和宝宝在操场上跑步。”……同样的, 一个小朋友的单个造型经过幼儿的巧妙组合, 会呈现出不同的场景, 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释放。通过这样的练习, 在不断提高幼儿动手制作能力的同时, 也锻炼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泥工活动可以满足幼儿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在这样的泥工活动中幼儿的个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现,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自由地、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通过双手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具体成果, 体验成果的喜悦, 对自己加以肯定。

4. 把多种材料融入泥工活动中

将泥工活动所塑造的造型与辅助材料相结合。在选择材料进行辅助塑形的时候, 幼儿可以大胆自由地选择。比如“奥运场上的健儿”, 幼儿完全可以选择各种辅助物当运动器械, 可以用一块板来做一个运动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各式各样的“运动健儿”, 这样, 一个栩栩如生、热闹非凡的“运动场上的健儿”就马上呈现出来。如此选择材料来辅助塑形的方法会给予幼儿更为直观的体验, 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在进行这一阶段的操作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能够收集各种废弃的东西, 比如, 盒子、彩纸、绳子、瓶盖、吸管等, 还可以收集大自然的废旧物, 如, 叶子、贝壳、石头、树枝……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 释放他们无穷无尽的创造能力。

二、多肯定, 多展示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 这种渴望得到赞赏的心理比成人更强烈。而幼儿泥工的潜力各有不同, 应优先考虑对他们创造性的培养, 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与不行”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要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 我们作为教师, 不应束缚幼儿的思维, 要积极鼓励幼儿放飞想象的翅膀, 诱导幼儿自发地表现, 从而提高泥工兴趣, 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家雄, 林琳, 吕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04.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1版.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9.

篇4:泥工活动带给孩子的……

泥工活动可以强化幼儿双手的灵活性,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要让幼儿愿意动手,首先就要让他们产生兴趣,其次学会制作方法、启迪思维、再加以创新,最后在展览评论中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

泥工活动兴趣创新

泥工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使幼儿对物体观察更细腻。泥工活动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是手工活动的类型之一,它主要是发展幼儿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这种发展性——强化幼儿双手的灵活性,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启迪思维,学会创造。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个性化发挥,愿望变为现实,从而诱导孩子积极创造、勇于求异。

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在泥工活动中,学习泥工的技能主要是搓条、团圆、压扁、粘合等。活动中一小块泥虽能让孩子爱不释手,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思维。根据这一情况,利用在教学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孩子们喜爱的泥巴入手,加强泥工教学,并同时使之与绘画相结合,但如何将泥工活动应用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来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呢?

一、看看、摸摸、玩玩,产生对泥的兴趣

在开展泥工活动前让幼儿对泥产生兴趣。先给幼儿看泥塑过程的视频,让幼儿了解怎样让一块泥变成一件件美丽的作品,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来认识这些不同的泥塑作品的名称和形状。除了观看还不够,我还收集了一些泥塑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分析这些泥塑作品的特征和制作方法,再让幼儿通过摸一摸来感知泥塑作品的质地,了解这些泥塑作品的性能。通过猜一猜让幼儿知道这些作品都是由随处可见的泥涂上漆制作而成的。再给幼儿每人准备一团泥,他们会反复捏弄着玩,一会儿揉捏,一会儿敲打,一会儿又拉长、分块,就在这不间断的反复的玩泥中,体验到泥通过自己手的作用会发生变形。从而引起幼儿玩泥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感兴趣时注意力最集中,感知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最快,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他们较少受各种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话,随意“张冠李戴”也不觉得怪异。孩子在玩泥巴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创新性的精神。

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享受玩泥的乐趣

1. 塑造简单的单个形体,从最简单的物体入手,让孩子掌握单个形体的基本捏法。我们先后开展了《团子》的活动,让幼儿了解球体的制作方法和练习揉圆的技能。对于揉圆的技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们又开展了《棒棒糖》的活动,让幼儿了解条状制作方法和练习搓成条状的技能。之后开展了《饼干》的活动,在揉圆后再练习压扁。除了从简单的物体入手,我们还从幼儿生活中最熟悉的物体入手,请幼儿创作。

孩子们对周围的动植物都充满了兴趣,他们会在晨间活动时去观察花坛里的蜗牛,我就会提出问题,泥工中蜗牛是怎么创作的?再加以引导,请幼儿说出一步步制作蜗牛的过程,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把蜗牛的特征表现出来。我们还会在饭后散步时观察毛毛虫,孩子们对毛毛虫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于是在我们的课题活动中,我开设了泥工活动《毛毛虫》。活动一开始我就先让孩子们欣赏毛毛虫动画,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当我拿出事先制作好的毛毛虫让孩子们观察时,他们立刻就发现了毛毛虫的特征,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说长长的,有的说是圆圆的。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毛毛虫特征的认识,我采用了形象的说法:毛毛虫吃了东西以后,肚子圆鼓鼓的,而且长得越来越长了。 接下来我们就讨论如何制作,很多孩子们都想到的是做很多个圆连起来,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些细节,如触角怎么做、小脚怎么做。于是在示范过程中分泥、团圆,我请个别幼儿来操作,最后的组合作为我教学的重点。通过示范组合接下来孩子们自己操作的更是热火朝天,而且都非常具有自己的创意。

2. 由简到繁,多个组合。等到孩子们对泥塑的简单手法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形体就没有困难了,我们要求幼儿会塑造出比较复杂的物体形象了,尝试能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体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物体,能表现出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并配上一个动听的故事。

当我们在制作毛毛虫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便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毛毛虫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这是一个科学话题,让幼儿了解自然规律,毛毛虫长大后会变成蝴蝶。再和幼儿一起讨论塑造蝴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重点突出蝴蝶的主要特征,就这样,蝴蝶是怎样来的,一个动听的故事从泥工中就能完整地展现出来。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幼儿还请他们在蝴蝶和毛毛虫的旁边添加了一些花花草草,使得内容更加丰富。我还引导他们不断地创新。在组合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按下列步骤去想去做:谁?在哪里?干什么?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按这个顺序去制作安排,大部分孩子都能一边做一边随口念出故事来。如在一次泥工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了“郊游”“蛋糕”“公园”等主题。蛋糕做得很精致,又非常有特色,故事内容是一个小朋友过生日了,他的好朋友做了蛋糕帮他庆祝生日。

我让每个幼儿对着自己的作品,编出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有的作品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讲起来,故事却很长很动听,说明他们制作时,都是动了脑去做的。通过这样的练习,在不断提高动手制作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泥工活动可以满足孩子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这种在创作中对自由精神的肯定,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

3. 借助辅助材料,表现情节内容。让幼儿把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对泥工塑造进行表象,如学做太阳,他们把橡皮泥搓成圆饼后,用火柴棒做太阳的光芒。在观察过刺猬图片后,刺猬身上的刺那么多,用橡皮泥捏又慢又难尖、搓细,怎么办呢?我引导说:“大家动脑筋想想,用哪些东西做刺猬身上的刺又快又好看呢?”孩子们根据各自的认识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的幼儿用上牙签,有的用火柴棒,还高兴地说火柴棒的红头是红果子,黑头是黑果子,有的用到把泥刻成细尖条,整齐地插在刺猬身上,又像又好看,一种刺猬的刺就可用多种方法做出来,大家看着自己的作品,都笑着说:“我做好了。”“刺猬身上刺着这么多果子……”全体幼儿沉浸在自己胜利的喜悦之中。

三、多讲评、多办展览、多参观,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于自己创作出来的成果,幼儿很乐意展示,因为这些活动成果是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

通过组织幼儿自评自己的作品,相互评评同伴的作品还能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交给孩子,真正体现幼儿的自主意识。同时在自评和相互评论中也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扬,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培养创新能力。

做好的泥工作品,有些我们都会保存下来,放在柜子上,每日可见,会使孩子感到劳动的愉快,精神振奋。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同伴看,拿给爸爸妈妈看,跟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方法与心得,这样不仅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得到家长的指点。有些不需要保留的作品要等活动结束后捏掉,不要当着幼儿的面损毁。家庭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境,幼儿泥工活动在家庭中进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幼儿在家长面前露一手,家长也会以赞扬为主,给予一点小小的建议或意见,得到夸奖和建议后,学习和创作的欲望也就更加高涨了。

一团团泥在孩子们手中变换着、游戏着,孩子们用泥这种媒介,记录对周围生活经验的感受,同时幼儿的动手、思维创新、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篇5:大班泥工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幼儿学会用橡皮泥捏小猪。

二、让幼儿在玩中学会念儿歌。教学准备:

一、橡皮泥,人手一份。

二、小猪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魔术变变变:教师出示面泥,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变魔术,一起来念口决: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变出小猪,激发幼儿一试身手的兴趣。

二、幼儿学习做小猪

1、师请幼儿说一说小猪有哪些特点:大耳朵、小尾巴、爱睡觉、打呼噜

2、师教幼儿做小猪

A、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白色)边唱歌谣边做:123,321,小手搓,搓汤圆,汤圆搓得圆又圆。(留时间给幼儿,可以问:手心转呀转,团团团汤圆,我团的汤圆圆又圆,你团的汤圆圆不圆?

B、搓出汤圆以后,接着唱歌谣:123,321,变变变,变变变,汤圆变成圆鸡蛋。做出小猪的身子。

C、换面泥颜色继续边念歌边做两个小圆球,做出以后念:123,321,小蝌蚪,尾巴长,游啊游,找妈妈。做出一头尖的面泥,再接着唱:123,321,小青蛙,跳啊跳,扑通一下跳下水。把面泥按平,做出小猪的腿。

D、同上,做出小猪耳朵、嘴巴,眼睛。唱:123,321,小手搓,搓长条,搓出长条象薯条。搓出著条以后,接着唱:123,321,123,321,小青蛙,跳啊跳,扑通一下跳下水。把面泥按平做出。

三、幼儿展示作品,师和幼儿一起评价总结。

篇6:泥工教案-美味的汉堡

活动目标:

1、利用泥塑表现汉堡包的外形。

2、运用揉、搓、捏、按压等技能制作汉堡包,并进行组合造型。

3、感受玩泥的乐趣。

目标重点:幼儿创作汉堡皮的形状(空心压)。目标难点:学习进行泥塑组合。活动准备:纸粘土、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你们吃过汉堡包吗?” 师:哪位小朋友说一说,汉堡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师:“你们知道汉堡包是怎么做出来的?

二、开始部分:

三、探索制作方法,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1、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制作汉堡皮,讲述制作的方法。教师出示汉堡,大家想想汉堡包有几层呢?都有哪些东西包在里面?

2、幼儿再次感受制作汉堡皮的方法。

3、教师重点演示双手团泥----汉堡皮。

(1)先将泥揉圆,在手心空心按压做汉堡皮。(重点演示空心)

(2)制作自己喜欢的口味汉堡,自选颜色做相对应的汉堡(生菜、奶酪、鸡块),一层一层叠起来(小朋友要从下到上一层一层的制作哦)。(4)最后将汉堡皮放在顶部,制作芝麻,汉堡完成。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讲述自己制作汉堡的味道。

五、活动延伸:

篇7:泥工活动(搓圆球)教案

教学对象:小班

授课老师:XX 协助老师:XXX、XX 日期:2013.12.17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胶泥搓出各种圆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2.发展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加深上节课《圆》的认识。

3.激发孩子们对泥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孩子们搓、拧、揉、团泥的技能提升小肌肉的锻炼。

活动准备:各种球、胶泥、盘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老师出示各类球: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

问:小朋友们你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2、传递球,学生感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胶泥来搓圆球。

二、活动过程:

1、孩子们自主搓圆球。老师分发胶泥:我们一人拿一块胶泥,自己搓一搓,看谁能把胶泥搓成圆球,我们比一比谁的手最巧,最能干!(老师语言表扬:“你真棒:”“你搓的小球真漂亮!”)

2、老师教幼儿搓圆球

老师展示自己搓好的小球:“看,老师搓的小球圆不圆?(圆)对,搓圆球可是有秘诀的,现在大家一起跟我做,相信小朋友们呆一会儿会比老师搓得更好”。

(1)、从胶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2)、边唱歌谣边搓:“手心转呀转,搓搓搓圆球,我搓的圆球圆又圆,你搓的圆球圆不圆呢?让我来看一看”,老师反复引导孩子们边唱儿歌,边搓圆方法。

(3)孩子们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搓圆带来的成功体验。老师给予表扬鼓励!“你真棒:”“你搓的小球真漂亮(真圆)!

(4)提醒孩子们搓好一个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搓得多,搓得圆

三、分享成果:

让孩子们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说说自己搓的是什么?看一看盘里的哪个小球最漂亮,一共有几个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活动延绅:这一个个的小球像什么呢?(乒乓球、葡萄牙、汤圆),把做好的小球可以做多种游戏,如:“分果果”“请客”也可以让孩子们把搓好的小球送去娃娃家扮一起扮家家。

以 下 是 精 减 型 教 案

泥工活动(搓圆球)教案

教学对象:小班

授课老师:XX 协助老师:XXXXXXX 日期:2013.12.17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胶泥搓出各种圆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发展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加深上节课《圆》的认识。

3.激发孩子们对泥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孩子们搓、拧、揉、团泥的技能提升小肌肉的锻

活动准备:各种球、彩色胶泥、盘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老师出示各类球: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

问:小朋友们你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2、传递球,学生感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胶泥来搓圆球。

二、活动过程:

1、孩子们自主搓圆球。老师分发胶泥,观察孩子们怎么样玩胶泥

2、老师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搓圆球的方法

3、分享成果:让孩子们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说说自己搓的是什么?看一看盘里的哪个小球最漂亮,一共有几个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自由选择活动:

1、可以把做好的小球做多种游戏,如:“分果果”“请客”也可以让孩子们把搓好的小球送去娃娃家一起扮家家。

上一篇:道路工程土方施工方案下一篇:申报一级职称述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