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卷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2024-07-18

2024江苏卷高考英语满分作文(通用6篇)

篇1:2024江苏卷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2014年江苏卷高考英语参考范文第五部分: 书面表达(满分 25 分)

81.请阅读下面短文,并按照要求用英语写一篇 150 词左右的文章。

When we read newspapers, we often come across such English words as “AIDS” and “PK.” When we watch TV, we frequently hear words like “NBA” or “PM2.5.” When we speak, we automatically use words like “OUT” or “Bye-bye.” 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like these are getting popular.They have already become part of our daily language.And 239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latest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The inclusion has started a heated discussion.A group of scholars signed a letter of complaint over the inclusion of these English words, which, they think, goes against Chinese language policies.They not only worry that Chinese is borrow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nglish words but are also concerned that the inclusion may hurt the digni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However, others are in favor of the inclusion because it is hard to say whether it will threaten the Chinese language.They believe the selection is mostly a result of their function and use in daily life.[写作内容]

1.用约 30 个单词写出上文概要;

2.用约 120 个单词发表你的观点,内容包括:

(1)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

(2)用 2-3个理由或论据支撑你的观点。

[写作要求]

1.可以支持文中任一观点,但必须提供理由或论据;

2.阐述观点或提供论据时,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3.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4.不必写标题。

[评分标准]

内容完整,语言规范,语篇连贯,词数适当。

支持:

Today, more and more English words find their way into the Chinese language.Even the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ncludes 239 English words.Some people support it while others do not.Generally, I am in favour of the inclusion.As the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is on the rise, it’s not difficult for them to understand these words in Chinese contexts.Besides, it is, on some occasions, more convenient to use English words.Most people nowadays use “IT” instead of its translation “xinxi jishu.” In our global village, we can see that it’s not uncommon for one language to borrow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In English, there are many words borrowed from Latin,2014年江苏卷高考英语参考范文French, or even Chinese.In fact, Chinese has never stopped taking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 say, “ganbu” or “minzhu” from Japanese.So, it’s safe to conclude that it is reasonable to include English which facilitates daily

communication.反对:

With English words getting popular in both media and daily life, a Chinese dictionary has included 239 of them, leaving the public divided into two opposing groups: “For” and “Against.”

I tend to take the “Against” side for two reasons.Firstly, this inclusion has actually polluted our mother tongue.Sooner or later, many English accents will rise and fall with the four Chinese tones.And, rules don’t tell us how to pronounce such English-turned Chinese words as “wifi” and “Out” in a Chinese way!Secondly, such an inclusion may give rise to prejudices of the educated against those with little knowledge of English.Just for one illustration, while college students take “Bye-bye” for granted when parting from each other, it may unconsciously hurt the feelings of someone who is used to “zaijian.”

In short, not only has the inclusion poisoned Chinese, it may also bring about distance

between the Chinese people.

篇2:2024江苏卷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http:// 2007年10月26日 13:32 新浪考试

美在尽力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

——毕淑敏

人总是那么奇怪:茫茫雪原上,留下坚定笔直道路的人总懊悔错过了沿途烂漫的风景,行色匆匆;一路弯弯曲曲赏尽风景,尝尽生活滋味的人又抱怨自己人生为何走得如此艰难,为何那句“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未渗透人心?奇怪的人们望着身后的那一串或直或曲,或深或浅的脚印而迷茫而思索。其实,无须懊悔,无须抱怨,抑或笔直而辉煌,抑或蜿蜒而惨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与众不同的那份全属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拥了人生的美丽。

还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过他自己走过人生的一句贴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则可以无悔矣。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就会同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一样为人嘲笑。1946年,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当时的海军上将里•科费将军,将军让他随便说几件自认为比较得意的事情。于是,踌躇满志的吉米•卡特得意洋洋地谈起了自己的海军学院毕业的成绩:“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我名列第58名。”他满以为将军听了会夸奖他,孰料,将军没有,反而问道:“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卡特满脸惊愕,继而,羞愧得脸红。后来,吉米•卡特牢牢记住这句话,每走一步,每烙上一个生命脚印,他都问自己:“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正因为这样,他不再在乎脚印的直或弯、深或浅,只要每一个脚印里留着奋斗的力量,只要每一段人生路上都洒满了努力的汗水,只要蓦然回首人生的时候,能摸着自己均匀跳动的脉搏说一句“我努力了”,他就满足了。

有时候觉得人生总是走得很累,迈步之前要选择岔口,立起航向;每走一步,要调整步伐,要追赶前列;走累了歇歇的工夫里,又忍不住回首看看人生路上的那一串自己的脚印,与他人的一比,或许弯得人心颤,浅得人心酸。头脑不免闷热,眼前也甚迷茫,那一句“道路该怎么走”扯得神经发酸,那么想想虽然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拾着破烂却能骄傲地说“劳动了就是美的,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就无悔”的叶辛夫妇,那么想想走过高考落榜阴影,尽全力办起芳香四溢的馨园主的孙长亮,那么静心念念那句“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飞过”的佳句。

用真心演绎生活,尽全力走好每一步人生,那你的道路就是美的极致。

点评

篇3:2024江苏卷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一、阅读理解的词量和读速

2004~2007年, 高考英语江苏卷的阅读理解部分均为5篇文章, 设置20道多项选择题, 分值40分。2008年开始, 阅读理解部分减少为4篇文章, 设置15道多项选择题, 分值减少为30分;同时增设任务型阅读部分, 该部分试题以图表形式呈现, 设有10个空, 分值10分, 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在表格内转述文章内容。表1列出了2004~2011年阅读文本及试题题干所用的字数, 并根据当年的考试说明的时间规定, 计算出每年的阅读速度。

从表1可以看出, 阅读理解的词量和阅读速度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体现出大幅提高的趋势。2004~2007年4年中, 阅读理解采用的是老题型, 词量稳中有升。其中, 2004~2006年间, 每年的词量保持在2200个词左右, 阅读速度为每分钟62个词左右;2007年的词量达到了2371个, 达到每分钟67.7个词, 阅读速度较之以往显著增加, 体现了向新题型的过渡。

2008~2011年阅读理解采用了新题型, 词量明显多于往年, 阅读速度明显提高, 但呈现出两头低 (2008年和2011年) 、中间高 (2009年和2010年) 的变化。2008年是阅读题型改革的第一年, 阅读理解词量达到了2751个词, 但阅读速度与以往差别不大, 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2009年与2010年阅读理解词量激增, 阅读速度提高, 其中2009年词量为3122个, 阅读速度达到了每分钟69个词左右, 为历年最高。2011年阅读理解词量和阅读速度总体回落, 与2008年相当。

江苏卷阅读理解词量的剧增和阅读速度的提高,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后英语教学的变化, 符合新课程实施后的评价要求。江苏省于200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 使用全新的英语教材, 教学内容、方式、评价等均有显著的变化。2008年是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届高考, 当年直至2012年的考试说明均在语言知识部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约3500个英语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法或固定搭配, 而2008年以前的考试说明对于词汇量等的要求远低于此, 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体系下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增长。

二、阅读理解文本的体裁和题材

1. 文本的体裁体现多样性

英语阅读文本体裁是指作者根据表达需要、语言组织、观点陈述、实例列举时所采取的特定写作方式与方法[2], 常见的文学体裁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寓言等。但因受篇幅所限,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文本与普通文学作品有所不同, 国内学者习惯将阅读理解文本的体裁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四种。表2对2004~2011年高考英语江苏卷阅读理解的文章的体裁进行了分类。

从表2可以看出, 高考英语江苏卷阅读理解的文章体裁呈正态分布, 体现了多样性的特点。除2010年外, 每年各种体裁都有涉及。其中说明文的比例略高, 2005年、2009年达到了2篇, 2010年达到3篇。2008~2011年间, 任务型阅读文章体裁主要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 着重考查考生对事物、事理的分析、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

2. 文本的题材引导真善美

阅读文本的题材, 即指文章内容所描写、陈述、说明和议论的话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在八级目标内列出了四类话题: (1) 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类; (2) 风俗习惯、科学文化和文学艺术类; (3) 我国一般社会生活类; (4) 英语国家日常生活习惯类。[3]2004~2011年高考英语江苏卷阅读理解文章的题材归纳见表3。

由表3可见, 8年间江苏卷的选材风格保持一致, 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 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例如, 2006年A篇和2007年E篇, 鼓励学生积极正确地迎对困难和挑战;2008年D篇和2009年B篇让学生体会了师生情、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2004年和2005年的E篇, 引导学生认清某些社会现象, 形成正确的判断。同时, 阅读篇章的题材散发出浓郁的生活和时代气息, 如2010年D篇的高铁话题体现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这也是江苏卷首次提及我国社会生活的话题。这些阅读文本通过丰富的话题, 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陶冶他们的情操, 促进他们价值观的发展,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真善美的人文素养。

三、阅读理解文本的理解要求

江苏卷的阅读理解题按照重视语篇、注重语用和提高能力的命题原则和要求设计和命制。[4]2011年的考试说明具体规定了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 (1) 语篇主旨要义; (2) 文中具体信息; (3) 推测词义; (4) 判断和推理; (5) 文章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 (6) 作者观点、意图和态度; (7) 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内容或词语转换。以上7点具体要求分别以客观题型 (选择题) 和主观题型 (任务型阅读) 来进行考查。

1. 客观题型重视信息的把握和推理

前6点具体要求以单项选择的题型呈现, 考生要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问题, 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和推理, 对设项信息进行正确判断, 排除干扰选项。2004~2011年江苏卷对阅读技能的考查如表4所示。

从历年江苏卷6项技能考查比重上来看, 考查文章具体信息的理解、判断推理和主旨要义排在前3位。首先, 江苏卷考查具体信息的理解比重最大 (52.1%) 。理解具体信息是阅读理解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考生能控制好阅读速度, 仔细阅读并理解文章明确表达的含义, 此类题目的答案相对容易获得。江苏卷对文章具体信息考查比重较大, 表明对具体信息和细节的理解仍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首要阅读技能。其次, 江苏卷重视对考生推理和判断技能的考查, 考查比例达到24.3%。判断和推理属于较高层次的理解阅读技能, 要求考生对文章有深入的了解, 并能针对文章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理, 能更真实客观地反映考生的理解水平和理解能力。[5]此外, 江苏卷对语篇主旨大意的考查也占据一定的比重 (12.1%) 。此项技能主要考查考生对篇章总体理解和概括能力, 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归纳和分析能力。

总的来看, 2004~2011年江苏卷对6项阅读技能的考查不够均衡, 个别技能的考查比重过小。如对文章结构和文脉关系的考查, 仅在2005年出现过, 比重为0.7%。究其原因, 命题者可能将该技能的考查放入了任务型阅读题型中。逐年来看, 考试说明中规定考查的6项技能未能全面覆盖, 如2007年有3项技能未涉及, 2004年、2009年和2011年分别有2项技能未涉及, 这不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阅读技能。

2. 主观题型重视语篇的理解和阐释

任务型阅读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特别是在类似于真实世界的情境中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能力。[6]这一主观题型能有效地考查考试说明对阅读技能的第7点要求, 即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内容或词语转换。

2008~2011年中, 每年的江苏卷任务型阅读的4篇阅读文本体裁为说明文和议论文, 所需完成的表格留有10个空格, 每个空格只能填入1个单词。考生需要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图形结构的基础上, 对文章信息进行归纳和整合, 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要注意填入词的意义和功能。图表中的设空处多为具体信息的理解, 有些能直接从原文中找到原词, 难度不大;有些需要将原词进行词性的变换, 如形容词变为副词;而有些却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概括、转换和生成能力, 难度较高。

任务题型阅读试题比传统的阅读理解试题更能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但在检测学生“以言行事”能力方面仍显欠缺。以2011年的考题为例, 只需理解文中的基本信息就可以拿到大部分的分值, 此外, 该题型的“任务”真实感不强, 还需优化题型设置, 更好地检测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建议与启示

通过对2004~2011年高考英语江苏卷阅读理解的分析, 笔者发现其测试呈现以下特点。首先, 阅读文本的体裁分布合理, 每年阅读理解文本基本都能涉及4种体裁。其次, 阅读文本的总词数增加明显, 这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 阅读文本的话题重视对学生精神的引领, 所透露出来的人文情怀和科学视野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后, 阅读理解测试的维度更为科学, 任务型阅读题型有效地补充了客观题型的单一和不足。

1. 对阅读理解命题的建议

首先, 阅读理解的词量应保持较强的一致性, 2008~2011年江苏卷的阅读理解部分, 总词汇量波动较大。在这4年间, 词量最高的2009年比最低的2008年多出了371个词, 接近一篇文章的词量, 起伏过大。

其次, 阅读理解文章的话题尽量覆盖课程标准提出的4类话题, 可以体现出中国特色、地方特色, 如2010年的高铁话题。命题者不妨结合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选择能正面积极地反映中国发展的英语文章, 这无疑能使学生更加亲近英语, 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再次, 阅读理解重点考查某几种技能的同时, 应能均衡其他技能。这不仅能提高与考试说明的吻合度, 还能更加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 任务型阅读要突出“任务”的概念, 注重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做事能力的考查。2011年的任务型阅读更多的是摘录原文信息, 重视语言知识的考查, 但综合性和真实性较弱, 这是命题者需积极思考的问题。

2. 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阅读能力是尤为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江苏卷阅读理解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 精化课文教学, 重视教材引领。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经过编者精挑细选、合理改编而成, 因此课堂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设计, 突出课文范本的作用。教师应该结合课文的体裁和题材, 采用恰当的方法, 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加工课文信息, 利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这样, 学生发展了阅读技能, 领悟了课文内涵, 激发了积极情感。

第二, 拓宽阅读渠道, 注重词汇积累。江苏卷阅读理解词量的激增, 对学生的课外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英语报刊等资源, 在课外延伸阅读, 在扩大知识面, 丰富阅读经历的同时, 注重英语词汇的积累, 这将有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水平。

第三, 加强阅读训练, 形成阅读策略。在结合精读和泛读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阅读技能训练, 这在高三年级尤为重要。同时, 教师应能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和阅读训练中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 提高阅读的成效。

参考文献

[1][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石锡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文本解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2 (1) .

[4]缪庭.2005年全国高考卷 (一) 与江苏卷阅读理解评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 (9) .

[5]董曼霞.重庆市2004~2009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历时研究[J].考试与招生, 2011 (2) .

篇4: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点评

单项选择

整体点评

相较于2013年的试题,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的单项选择部分呈现出的最大特点是题干变短。由于题干变短导致信息量减少,题目难度反而增加了。据统计,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单选题的题干词数是2011年以来最少的一年,可谓变化很大。

和往年相比,2014年单选部分的考查范围变化不大,考点涉及从句(21、22、26)、非谓语动词(28、29)、时态(23)、代词(34)、名词(27)、介词短语(24)、动词及短语辨析(25、30、31、33)、副词(32)、情景交际(35)等。此外,有些题目选取的话题比往年更贴近生活。

考题特点

1. 考查基本词汇语法

部分题目考查考生对基本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具有较为典型的高考题目特色。例如第24题:

Tom always goes jogging in the morning and he usually does push-ups too to stay .

A. in place B. in order

C. in shape D. in fashion

【解析】从四个选项中可以看出,此题考查的是与介词in相关的四个短语辨析,难度不大。题干句意为:汤姆早晨总是去慢跑,他也经常做俯卧撑,为了保持 。A项意为“在合适的位置;安排有序的”,B项意为“井然有序”,C项意为“良好体形”,D项意为“流行”。很显然C项的意思与题目相符,即汤姆慢跑还有做俯卧撑是为了保持良好体形。这道题也非常符合江苏省历年的出题套路,表意直接,考生只需辨析四个短语的意思即可解答。

2. 题干短小,难度较大

有些题目的题干短小精悍,考生从中可获取的语境信息很少,解题难度较大。例如第26题:

—What a mess! You are always so lazy!

—I'm not to blame, Mum. I am you have made me.

A. howB. what C. thatD. who

【解析】这道题的题干很短,所给的提示有限,考生做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根据题干“I am you have made me”可以判断,本题考查名词性从句。分析该句结构可发现,后半句缺少make的宾语补足语,而前半句I am后缺表语。空格处填入的词既要引导表语从句,又要充当made的宾语补足语,因此选B项what在此表示人的一种品质。

重视课本,积累词汇

总体而言,词汇的考查难度适中,没有难词、偏词,大多都是高中教材里的重点单词、短语,故考生平时应重视课本,夯实词汇基础。

真题为主,加强练习

近几年的江苏卷单选在出题套路与涉及的主流考点上呈现出一定的延续性。因此,考生应充分利用历年真题,熟悉常考考点,掌握相应语法知识。

重点掌握特殊句式

江苏卷在近几年特别注重英语特殊句式的考查,在单选中也有所涉及。因此,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可有意识地积累强调、倒装、省略等特殊句式并熟练掌握。

(熊春草)

完形填空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完形填空延续了2013年“夹叙夹议”的体裁,文章讲述了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童年的成长经历。文章通俗易懂,前后呼应,且篇幅相比往年再次缩短,难度也有所降低。

考题特点

1. 实词考查稳中有变,重点掌握词义辨析

由上表可知,2014年完形填空考查实词的总量跟往年相比变化不大,形容词、副词的考查量减少,介词的考查量略有增加。总体而言,近五年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考查的平均比重超过80%,可见实词在完形填空中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而对实词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词义辨析上,这一点在2014年完形填空中尤为明显。例如第44题:

During this period Dale was slowly 44 an inferiority complex (自卑感), which his mother knew could prevent him from achieving his real potential.

A. gaining B. achieving

C. developing D. obtaining

【解析】动词的辨析一般要考虑其跟名词或副词的搭配,第44题考查四个动词的辨析,这就要求考生既要考虑其跟空格后an inferiority complex的搭配,又要考虑其跟空格前slowly的修饰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developing意为“使(个性等)逐渐展现(或形成)”,与后文搭配意为“慢慢形成了一种自卑感”。其他三个选项的动词gain、achieve、obtain都指“通过努力或计划获得想要的东西(如经验、目标、成功等)”,显然与前后文不符。

2. 因果转折显而易见,抓住逻辑再解题

江苏卷完形填空最常考查的两种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例如:

nlc202309051814

He tried 42 the football team, but the coach turned him down for being too 43 .

42. A. on B. for C. in D. with

43.A. light B. flexible

C. optimistic D. outgoing

【解析】由句中的but可知,前后句为转折关系。后半句说“教练拒绝他是因为……”,我们看到第43题的四个选项都是形容词,且后三个选项flexible (灵活的)、optimistic (乐观的)、outgoing (开朗的)都是褒义词,显然不可能是教练拒绝他的理由,故答案为A项light,在这里意为“(身体)太轻”。至于第42题,有些考生可能会在try for与try in之间纠结。但根据but后的内容,可以推知他并没有加入橄榄球队,而in的意思是“在里面”,for的意思是“为了”,显然for更符合前后文的意思,答案为B。Try for意为“试图获得;争取,谋求”,前半句意为“他想争取加入橄榄球队”。

3. 原词复现依旧登台,近义原则再次上演

考生在解答完形填空题目时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原词复现和近义原则。例如第50题和第46题:

Speaking before groups did help him gain the 50 he needed.

50. A. progress B. experience

C. competence D. confidence

【解析】解答第50题时,考生可根据speaking、needed这些再现的词,很快定位到它们在前文中的句子,即“... in speaking could give him the confidence and recognition that he needed”。由此可知,他所需的有两样东西:confidence和recognition。选项中只有confidence符合语境,因此D项confidence为正确答案。可见此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重复出现了。笔者在此提醒大家,原词复现是解答每年江苏卷时都必须用到的技巧,建议大家牢记在心。

再来看第46题:

She 46 that Dale join the debating team, believing that practice in speaking could give him the confidence and recognition that he needed.

Dale took his mother's advice ...

46. A. suggested B. demanded

C. required D. insisted

【解析】首先,从语法上来看,该句的时态是过去时,唯独join使用了动词原形,可见此处是“should + 动词原形”结构省略should的虚拟句式。但四个选项都可以和虚拟形式连用,所以仅凭这一点无法区分出正确答案。然后,我们从意思上来看, suggest意为“建议”,demand意为“要求”,require意为“要求”,insist意为“坚持”。再结合后文出现的关键词advice,根据近义词原则,可推断此处需要填入与advice意思相近的词,故正确答案为A。

实词突破“两手抓”:记搭配,明辨析。

考生不妨按照实词重要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从动词开始记忆,接着记名词、形容词、副词。记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词的固定搭配,及其常见的形近词、近义词辨析。笔者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将易混淆的搭配或辨析记录下来,每次考试前温习一遍,持之以恒。

真题操练“三板斧”:精做、熟读、背诵。

首先,要精做。对每一篇完形填空真题都要达到三个标准:知道每一个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准确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能快速记起每一个单词的意思。

其次,要熟读。每做完一篇完形填空,就把正确选项代入原文并熟读,培养逻辑感知能力。

最后,勤背诵。对于错题较多的完形填空,建议考生将其通篇背诵,培养语感,这样做对写作和任务型阅读也都有益处。

(吴爱冬)

阅读理解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的阅读理解相比2013年整体难度有所下降,试题结构为:A篇广告类文章2道题、B篇经济学类文章3道题、C篇科普类文章4道题、D篇信件类文章6道题。接下来,笔者将从点(单词)、线(句子)、面(文章)三方面对2014年江苏卷阅读理解部分的考题特点进行解析。

考题特点

1. 点:字数明显增多,词汇难度降低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总词数猛增了592个,这势必对考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短时间信息查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虽然阅读总词数激增,但词汇难度与2013年相比并没有增加。超纲词除entrepreneur、cradle等少数词没有标注中文意思,几乎98%以上都有注释,或是考生在以前的课本和模拟试卷中接触过的,比如tease、conventional等。

2. 线:长难句明显减少,主要由冒号引导

长难句在2014年阅读理解题目中分布的比例及密度远远低于2013年。从表现形式上看,2013年的长难句普遍采用插入语形式,而2014年的长难句则主要通过冒号来连接前后两个成分。也就是说,如果冒号前面的内容读懂了,后面的内容可迅速跳读。

例如A篇文章第三段的第五句:

nlc202309051814

Because in the same way that the anti-conventional architects back then took the freedom to combine elements from different eras, today, you too can break the conventional rules of the style and create something new: your own personal composition of your kitchen.

冒号后的your own personal composition of your kitchen补充说明冒号前面的something new。

在攻破长难句方面,笔者建议同学们把握两点:拨开枝杈(定、状、补和插入成分),直扑主干(主、谓、宾),抓谓语动词,层层理清枝杈(定、状、补和插入成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面:广告、科普类说明文、社会现象类议论文延续往年风格,书信类文体标新立异

如上表所示,自2008年开始,科普说明文每年1篇,2014年也不例外。C篇讲述的是人在生气时左右脑的脑电图显示大脑活动分布不均,且每个人生气时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一样,这属于典型的科普说明文。A篇广告类的文章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自江苏省自主命题11年以来,广告类文章几乎年年必考。B篇谈论了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属于社会现象议论类文章。唯独D篇“妈妈给小明的一封信”这类书信体文章是江苏省自主命题11年的首例。所幸这篇文章由若干个夹叙夹议的小片段组成,可读性较强。

解题思路

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可总结为:秉持“找”字,坚持定位,寻找同义替换。核心是一个字:找。具体来讲,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划定位词。定位词即题干中独特的词,比如独特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第二步:根据定位词找回原文。

第三步:寻找原文和正确答案的同义替换,这种同义替换包括词与词之间的替换、词与句之间的替换、句与句之间的替换。

下面笔者将结合C篇第62题,演示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What changes can be found in an angry brain?

A. Balanced electrical activity can be spotted.

B. Unbalanced patterns are found in prefrontal areas.

C. Electrical activity corresponds to one's behaviour.

D. Electrical activity agrees with one's disposition.

【解析】第一步:划定位词change、angry brain。第二步:根据定位词找到原文第三段第二句“Under most conditions EEG (脑电图) measures of electrical activity show balanced activity between the right and left prefrontal (额叶前部) areas”以及该段倒数第二句“when we are angry the EEG of the right and left prefrontal areas aren't balanced”。也就是说,人生气时大脑活动与通常情况不符,即额前区会有左右不平衡的大脑活动进行。第三步:寻找同义替换。根据第二步分析出来的“人生气时大脑活动不平衡”这一点与B项“Unbalanced patterns are found in prefrontal areas”完全契合。

2014年阅读理解文章的篇幅更长,因此考生解题的时间也更紧。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试图去深层次理解文章的每句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泛读和信息定位能力很重要!笔者建议考生除了广泛阅读牛津版教材模块1~11的课文外,还要尽量多读故事性较强的英文原版小说,诸如Little Women、Pride and Prejudice、Great Expectations等。同时,也可通过阅读英语原版报纸杂志(如Reader's Digest、The Guardian、The Economist等)来训练泛读和定位能力。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需要特别谨记“文题顺序一致原则”,即出题顺序和行文顺序基本一致。

此外,建议考生在考场上灵活调整做题顺序。大家在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下笔,先预览阅读理解文章和题目,感受文章和题目,感受文章的可读性和题目的难度分布,再决定是否先做任务型阅读和写作题。

(龚露)

任务型阅读

整体点评

任务型阅读的题型主要包括原词复现、固定搭配、词性转换、提炼概括四大类,这四类题型的难度指数依次上升。2014年江苏卷任务型阅读呈现出的特点是:难题占主导,中等题比例下降,提炼概括题数量明显增加。

解题思路

通常情况下,任务型阅读的解题顺序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题干,预测所填词的词性。

第二步:根据定位词快速定位到原文。

第三步:理解定位词所在句子的意思。

第四步:填出空格处所需的词。

下面我们分题型来看如何运用上述步骤解题。

1. 原词复现

原词复现类题目是四大题型中最容易得分的。考生要善于迅速定位,锁定答案。例如第73题:

A function of peer pressure to society.

nlc202309051814

【解析】首先观察题干,题干中的function是可数名词。名词前通常跟形容词作定语,所以初步判断此处应填形容词。根据定位词function可对应到原文第二段倒数第一句:There is a practical aspect to this: it helps society to function efficiently, and encourages a general level of self-discipline that simplifies day-to-day interaction.这句话实际是在具体说明冒号前面的论点“There is a practical aspect to this (同龄压力具有实际的功效)”。因此判断空格处需要填入的形容词为“实际的”,答案为practical。

2. 固定搭配

每年高考都会涉及对常见的350~450个固定搭配短语的考查,考生应在平时养成记忆和积累固定搭配的好习惯。如第80题就属于固定搭配题。

To avoid the danger of negative peer pressure kids should learn to be independent when necessary and say

to anything that is wrong or illegal.

【解析】此处考查“say ... to”这一固定搭配。根据定位词wrong、illegal定位至原文最后一段第二句“and encourage them to politely decline to do things that they believe are wrong”,此句中的decline表委婉拒绝,与say no to形成同义替换。所以空格处应填入no。

3. 词性转换

词性转换题在任务型阅读中属于中等难度题,要求学生具有非常扎实的语法基本功,常见的词性转换方式有:

1)名词和动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2)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相互转换(如2014年第72题);

3)动词及其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之间的相互转换(如2013年第74题)。

应对词性转换类题目时,考生应特别注意“忠于原文”这一原则,在可填原词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为了彰显词汇量而冒险填写其同义词。以2014年第72题为例:

It works in nearly every one of us and us in one way or another, good or bad.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此处应填一个及物动词,且根据and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可判断,此处应填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然后根据one way、another、good、bad等定位词定位至第一段第二句:It is a strong influence of a group, especially of children, on members of that group to behave as everybody else does. It can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很明显positive or negative和good or bad是同义替换,然后结合句子的意思“同龄压力是团队赋予其成员(尤其是孩童)的一种强大影响力,这种可消极、可积极的影响力会让每个人都和其他成员保持行为一致”,可知此处应填动词influences (影响)。有些考生填affects被判错,因为这样违背了任务型阅读“忠于原文”的原则。

4. 提炼概括

提炼概括类题型一般属于难度较高的题目,要解决这类题目,考生需具有极强的语感,以及对句子、段落意群等扎实的概括能力。例如第74题:

People around will affect how one lives .

【解析】根据定位词people around、affect、lives可定位到第二段第三句:It is the same instinct that drives people to dress one way at home and another way at work, or to answer "fine" when a stranger asks "how are you?" even if it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这句话表达的是同龄压力能够驱使人们本能地在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或回答一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题干中的lives概括了原文的dress和answer,而原文drive people to do与题干中的affect则属于词汇层面的同义替换。那空格处应填哪个词才可与原文中的instinct (本能)相呼应呢?答案是unconsciously (无意识地),即“周围的人会无意识地(或出于本能地)影响你的生活方式”。

任务型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快速阅读、信息抽取、信息还原以及归纳概括和主动输出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在备战这一题型时,增加课外阅读量,适当背诵一些超出高中3500词汇的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和短语等。另外,考生还应多做练习,注意词性的转化,提高对固定搭配的敏感度。

(龚露)

书面表达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书面表达的出题形式为读写任务式作文,而写作题材“英文表达是否录入中文字典”是2010年的热门话题。写作要求是考生只需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无需深入挖掘。虽说表达观点时难免落入俗套,但是考生仍可凭借语言功底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

解题思路

nlc202309051814

1. 概括大意

考生要在30~40词的范围内概括300~400词的文章,主要方法就是“提炼关键词”。下面分类来看。

1) 故事类文章。此类文章大多讲述主人公的一段或几段经历,文章的要点集中在何人、何事、何感受。考生在略读此类文章时注意标注出上述几个关键词,最后用自己掌握的从句(如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和非谓语结构等将这几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

2) 议论文。议论文的关键词多出现在首尾段和每段第一句。所以,考生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地方有无反复出现的单词,也就是文章的关键词,然后在概括中加以体现。

2. 发表观点

第一步,明确中心句。建议考生将中心句置于段首,而中心句应直接回答题目的要求。比如今年江苏卷书面表达的第二部分题目为“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文词汇”,那么第二段开头最好先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

第二步,阐述“你的看法”。在表明态度后,写两点具体理由,阐明自己为什么支持或反对。

支持或是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摆明自己支持和反对的立场,以及你用何种例证和论据去支持自己的立场。

3. 语言丰富,逻辑连贯

考生有必要在平时积累一些常用词的高级表达以及复杂句式,并多加练习和运用这些“加分神器”,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举个简单的例子,表达“重要的”,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important。其实,考生在高中阶段也学过其他很多表示“重要的”的词,比如significant、essential、vital等,都可以替换使用。

除了单词的使用外,“高级语法结构”也让很多考生不知所措。解决这个问题的窍门很简单,就是在平时多积累、多使用。比如表达“很常见”的意思时,就可以使用“It's not uncommon for us to ...”这样的句式。

此外,考生也有必要学会一些基本的表达各种逻辑关系的词和词组,比如besides、in fact、so、firstly、secondly、in short等,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读上去有一气呵成之感。

写作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建议同学们在备考高考英语写作题时,多从英语课本、杂志和读物中学习和体会深刻的观点和优美的语句,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如。

(张静春)

篇5:2024江苏卷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那就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遵照惯例,我们要去参与升旗仪式“方式”。说它为“形式”,是由于如今的很多中小学生早已不肯在这时唱国歌,乃至不容易唱了。“方式”,仍然依照流程开展着,仅仅今日校园内外多了还怎么组词挖土机的噪杂而已。不知道是人们的萎靡不振情况“感柒”了音响喇叭,或是土方开挖声过度噪杂,总之音响喇叭是那麼地精神不振。“往右45度。”节目主持人乏力地吼着。团队也似风掠过沙做的雕像——一下子全散了。大家懒散地移动了两下小碎步,团队环形般晃动了起來。

“下边开展升旗仪式。”节目主持人讲到。音响喇叭一下子平静下来,但是挖土机的喧闹声却更为变大。“可恶的民工!”我禁不住埋怨起來,“难道说不可以令人耳根清净一点吗?连这一点社会道德都没有,怪不得受人岐视!”

“下边升国旗奏国歌。”突然,挖土机的喧闹声一下子消失了。只看见民工们停住了手上的活,挺直地立在了原地不动,眼光有灵气地盯住五星红旗。

一个大个子民工不知道怎么进入了我眼前。大约是赶不及找一个相对性平整些的地区吧,他的两脚竟立在凹凸不平之处。一脚悬在空中,可他分毫沒有晃动,光凭一只脚紧紧把握住了路面,其费劲水平显而易见。他的脸部写满了“艰辛”,

但是嘴巴却带上微笑。应对这名苍松一样的大个子,我被触动了。

假如说,刚刚一幕仅仅对于我的一次震撼人心,那麼,下面的一幕则是对于我内心的一次清洗。国际歌乐传来,校内仍然是一片沉静,可校园内外却传来了民工们响亮的国歌声。随着着这一声声纯真的国歌声,我内心的污渍在一层层褪掉。我宛如清夜闻钟,又如受了当头一棒。和同学们伸直了自个的人体,唱出了国歌声……

篇6:2024江苏卷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绿色生活

每每烦躁不安时,低头不语,我就能想起那座桥,那桥下的流水,那流水里融进的我儿时的欢笑„„

初春,正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我们便会溜出家门,不理会屋后未化的雪与缸里飘着的块块冰碴子,我们眼里,只有破冻的潺潺流水与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鸭子。嬉笑着,追逐着,疯玩在河边油油的麦田里。有时,牵着心爱的风筝与那顽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会功课的烦恼,更不曾因全球变暖而担忧,心里只漾着笑,如同河面只漾着野鸭子的叫声那般。待春暖花开已成了夜里的梦,我们几个孩子便相伴漫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游泳。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来了。我们从不拘泥于日历表的规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却仍未见有人下河时,我们捺不住了,相约脱了衣服,喊着“一、二、三,跳”,可嘴里喊着,身子却往后缩。谁缩得厉害就把谁扔下河里,那进去的扎一个猛子,再探出头来,“不冷,不冷!”又在不经意间抓把泥巴扔在另几个人身上。无奈,只好咬着牙,学就义的烈士那般,奋勇地钻进水里,进了水,才发现河水真的已经暖了。

我们在水里笑了一茬又一茬,水流了一拨又一拨,于是,夏天的暖就被流走了,随水飘来的是清凉的秋。秋天的河俨然成了亭亭少女,端庄,娴静,偶尔被空中的青鸟亲吻一下,便羞得满脸红晕。可是,她却不会拒绝与我们这群孩子亲密接触,我们也会做些有诗意的事。撑一枝长蒿,向芦苇更深处漫溯;拎一窝鸭蛋,举着鸭蛋放歌„„直到夕阳用余辉与河水吻别,我们才依依不舍上了岸,摸摸口袋,却发现鸭蛋已丢,只剩个破洞,懊悔不已,便想着回家补口袋,可蹦着蹦着就忘了。于是,漏掉的就不只鸭蛋,还有整个秋天。

漏掉了秋,就真的只剩冬了。凛冽的北风狂妄地叫着,企图把我们困在屋里。可我们不怕,我们冲出家门,依然奔向河岸,又跑到冰上飞来飞去,别提有多快活了。只是吓得大人在岸上大叫,却又不敢下去抓,不知是冰太薄还是他们的心太厚„„

是的,我的小河和幼时的我,有段共同的生活,那生活满是欢笑,还有无尽的绿色。可现在呢?只剩下回忆了,桥还是那座桥,河水却变成了黑色,麦田被改成了砖厂,偶尔还能见到野鸭子,却是漂在水上的尸体„„

绿色生活,如今只能回忆了。谁能告诉我,我该去哪儿寻找?

【简评】回到童真岁月,回到小河和我共同的生活,这是当今我们共同的梦想,但是无论我们怎样描摹美好的童年,那“绿色生活”不再的惆怅是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童真回忆,充满温情与欢笑,“绿”意盎然,足以感动读者,为此篇增色良好。(严龙文)

绿色生活

近年来,什么“绿色理念”,什么“低碳生活”,大行其道。A市领导班子决定:顺应时代潮流,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生活„„

由于A市靠山,且境内有一湖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A市市委决定,由环保局牵头,在湖边建设一块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区。

A市领导的工作效率很高,不久“A市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区”就奠基开工了。奠基那天,A市领导基本都来了,场面很壮观。不想壮观的奠基场面惊飞一只在附近栖息的野鸭,结果野鸭慌不择路地撞上正在竖立的标牌,伤了翅膀,扑棱棱地落在湖里,恰巧这一幕被当地最具影响力的一家晚报记者拍到了,并发表在报纸上。

第二天,环保局刘局长看报时,发现了这一幕,立马叫来秘书小王:“那么重大的场合,重要的地区,怎么能出这事呢?快去叫人去拯救那只野鸭!”很快,秘书小王就带着人去了,在湖边他们幸运地找到了那只奄奄一息的野鸭,并迅速组织动物医生进行抢救。很快,野鸭的伤口就包扎好了。经过专家鉴定,这只野鸭,只要调理得当,不要一个月,就能顺利飞翔了。

刘局长很高兴,每天都要向秘书小王询问情况,亲自探望受伤的野鸭。

时间过得很快,野鸭顺利康复了。在放生那天,刘局长亲自来了。大家一致推选刘局长当主放人,并请来几家媒体,特别将当初拍下野鸭受伤的晚报记者请来了。

第二天,刘局长便上了各家报纸的头条,什么“保护动物模范”,什么“爱心领导”的名头,全被记者加在他的头上。市领导也打来电话,夸奖他为全市人民绿色生活上了一节模范课,并且要在年终政绩报告会上进行表扬„„

刘局长很高兴,觉得今年升职有很大希望,决定小庆贺一下。于是,下班回家后,带着家人到市里最好的饭店去吃一顿。

点菜时,刘局长让家人先点,最后,刘局长接过服务员手里的菜单,思考了一会,加了一道特色菜“清蒸野鸭”„„

【简评】一篇精彩的微型小说。故事题材有强烈的现实感,且切合本次作文标题意。野鸭撞伤、被找到医护、放飞等铺垫情节,既有偶然性,又符合情理,主人公的形象也从中顺理成章地成为“爱护动物的模范”。结尾的“清蒸野鸭”,主人公原形毕露,如石破天惊,出乎意料,令人战栗。欧·亨利笔法。(张中原)

绿色生活

光和影交织的空间,尘嚣浮动的世界,一切仿佛是如梦如幻的闪现。于亘古黑夜之中,一枝清绿嫩芽从土壤中悄悄冒出,想要张开双手去触摸,却如水中月影般散去。醒来,还是空白而单调的四壁。窗外,还是拥挤的街道和熙攘的人群,天空,还是烟雾蒙蒙如黑夜;河流,早已不见了鱼戏水莲的悠闲;心情,照旧压抑„„

城市,如同一个钢结构的空间,虽然鲜艳亮丽,却总是感觉缺少运动,一根根巨大如炮管的烟囱,无时无刻不在渲染着蓝天,而那些貌似流动的河水里,再也映不出飞鸟掠过的身影。人们不断蚕食自然,不断浪费资源,街上的名车后面总拖着一条尾巴,社区旁总堆满过多的垃圾,一切的一切,都在摧毁着人的心灵„„

想要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独自回到那个安静的村庄,那么的安详。这一刻,阳光碎了,我的眼前闪现出不断跳动的绿色身影,那是一片麦浪在风中起舞,迎面而来的微风,夹带着一丝清香直透心肺,没有污染,没有喧嚣,眼前只有盛放下的碧绿与青翠而已。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摘下一片叶子,真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放到嘴里品尝,酸涩却微甜,那是回忆里的味道。眼前浮现出一座小山坡,山坡上迎风招展的翠竹全然不会像烟囱那样不讲理,竹子们给世界带来的是充满绿色生机的韵律,远远地听到一阵笛声,跳跃舞动,收不住的喜悦洋溢其中。我的心突然被无限放大,好像要随同这清风一起化去。走回村庄时,突然发现,那幅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夕阳炊烟已然不见了。

祖母的身影,在夕阳照耀下接至我脚下,这个场景熟悉无比,眼眶不禁有些湿热,晚上我问祖父为何不见烟囱,祖父淡淡回答说现在农村都用上了沼气,太阳能,那柴火啊,早就没人用了,这么清洁省事的能源啊,既不污染咱村环境,又方便了大伙生活,原来,竟是这样的,比起那些烧着大煤炭供能的城市,乡村的生活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清夜,月光格外皎洁。我静静聆听祖父吹奏着竹笛,我不禁想起那片绿叶,那片竹林,也许,它们早已将我的心染上了绿色,我相信,只要不放弃那生机勃勃的绿,时光就永远青葱。

我安然入睡。梦中,一片叶子落在心灵柔软的土壤上,蔓延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森林„„

【简评】此文通过鲜明对比,形象地阐释了文章的主旨———绿色生活是人们永远的追求。你看,尘嚣浮动的梦幻现实,促使作者回归自然,追寻绿色生活;乡村的绿叶、翠竹和

亲情之美,让心灵染上了绿色。由此,作者感悟到,只要心中有绿色,生活将永远青葱可爱、生气勃勃。此文文字优美,抒情笔触中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礼赞;篇首的“梦醒”与结尾“入梦”相呼应,意蕴丰厚,耐人寻味。(薛明德)

绿色生活

此刻,在我所坐考场的窗外,正有几树青葱的绿叶,一团一团,茂盛盎然。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错落成或深绿或浅绿的绿湖,在微风下,荡起绿色的涟漪。

瞬间,我因高考而不安的心,莫名地,平静了。

在现在的生活中,绿色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它是和平鸽所衔来的橄榄绿,它是松柏四季不败的生命力,它更是如今大热的低碳环保。可还有多少人记得,属于绿色的,本来的生活?

又有多少人记得绿色本身所有的力量,让心平静的魔力?

苏东坡在看着那赤壁汹涌的碧波,高呼着:“大江东去,浪淘尽”,贬谪的抑郁一扫而光;

竹林七贤徜徉在竹林绿色的海洋中,饮酒赋诗,在浊世中如莲般出淤泥而不染,心灵安谧平和。

自古以来,有多少隐士君子在绿色的浸淫下,过着真正的绿色生活,荣辱皆忘。只是啊,这样的绿色生活,正在离我们远去。

我们越来越忙。学生忙着考试,商人忙着赚钱,政客忙着拉选票。绿色,成了橱窗里的玩具,偶尔获得行人匆匆一瞥。绿色生活———闲适宁静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遗忘在尘埃里的过去。

看着富士康的员工一个又一个决绝地往下一跳;看着丰田的汽车一辆又一辆地灰溜溜地被召回,我不禁问:现在的生活,怎么了?

丰田曾以高质量、优服务著称,却因急着在市场上攻城略地,让所有神话,努力打回原形。

是因为生活缺少绿色了吧!

这份绿色,不是室内的小盆景,城市的小绿化,或植树节偶尔种的几棵树苗所带来的。这份绿色,来自心灵。

这种绿色的生活,不是碳排放逐渐减少,世界摩擦渐渐低调,或在一次次灾难中体现的生命顽强所代表的。这种绿色生活,是不再汲汲于富贵,不再戚戚于无名而带来的。

绿色,是诗意,给人宁静的颜色。绿色生活,也该是让人可以在路上信步走走,慢慢欣赏的生活啊!

我期待着我所向往的绿色生活,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发自内心地对别人笑,世界,真正和平。

窗外,绿叶摇晃,似乎在为我加油,鼓掌。

【简评】此文联系实际,解说“绿色心境”,写得潇洒自如。“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发自内心地对别人笑,世界,真正和平”,多么纯真可爱的祈求啊,难怪窗外的绿叶“似乎在为我加油,鼓掌。”(何永康)

绿色生活

“低碳”、“绿色”,其实就是近年来的舶来品。对于我们这样的穷国家,沾上洋字的词或是有点血缘关系的,除了“洋鬼子”,都是好东西。

然而换一个角度,其实也是奢侈品。很显然,我们不可能强求美洲土著改烧天然气,也不能强迫一个辛苦多年才买上轿车的白领使用清洁的氢能源。这样想,“绿色生活”和我们平头老百姓似乎毫无瓜葛了。

这就牵扯到一个很惹眼的话题———平等。

在西方国家的法律中,“平等”是一个高频率的词条。不管是顶着怎样的冠冕,他们总堂而皇之地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其实真相不是如此,几百年来的教训告诉我们:生是平等的,但是生下来就不平等了。比如你生在美国,家庭优裕,前途光明,你自然有能力烧天然气;氢气用不上,也可乘坐磁悬浮之类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很不幸,投胎的时候你走错了轮回,降生到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也只好提着尚未灭绝的塑料袋,呼吸着工业文明产生的废气,在城市中奔忙喽。更加不幸的是,你还要经常看到或听到西方国家(或洋鬼子)指责你们不环保啊,不绿色啊,于是你愤怒了,义愤填膺,叫嚣着要怎样怎样。但是收回遥远的视线,低头面对真切的生活,“绿色”依然遥远,属于天边外的东西。

西方学者在考虑问题时总是忽略平等问题。当然,这儿的问题是指他国利益问题。无论是怎样的主义,怎样的理论,都不能忽视实际的情况,也就是现在人们常提在嘴边的“特殊国情”。

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以及人们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各地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自然可以作为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但是却不能以此来强迫尚待发展的贫穷国家。“绿色生活”所宣传的理念自然是正确的,值得效法的,但是我们不能硬要骡子去代牛犁地,也不能让羊产牛奶。同样的,也不能让烧煤都有困难的百姓去烧更加昂贵的天然气、氢气吧?

生下来虽然不平等,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消弭一些差异。对于绿色生活,我们不能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量力而为,可以用少污染少浪费来减轻环境的压力,可以告诉朋友邻居少用一个塑料袋。

如果能够用平等的眼光客观地看问题,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又何尝不是绿色生活的一部分?

【简评】此文是一篇反弹琵琶的佳作。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绿色生活”对于贫穷国家是奢侈品,进而提出“绿色生活不能面面俱到,但可量力而为”的论点。议论文贵在观点独到,此文不仅新锐,而且分析在情在理,有内在逻辑力量。(雷雨)

绿色生活

现在,人们终于知道,躺在草地上睡觉远比在公交车上打盹舒服,而烟囱里冒出的黑烟遮挡出的阴影也没有大树下的阴凉凉爽。绿色,才是生活的本色。

人,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人的祖先是猿猴,那是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身边到处都是绿色,吃树叶,住树杈,进化到现在的人时,自然还保留着对绿色原始热爱的基因。在我看来,现在人追求绿色生活,更像是返祖现象,在高楼林立的城里住久了,想到森林里住几天,因此,许多人热衷于野营、野炊便顺理成章了。

人在吃腻了大鱼大肉之后,发现蔬菜竟是那样可口,于是人真的像动物一样,追求各种鲜嫩的蔬果。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生吃食物,由生菜到生肉,就像祖先那样茹毛饮血,生撕活拽。动物的本性在人类身上一览无遗,人似乎又过上了原始生活,叫上群居的哥们,去找鲜果,去觅生肉„„

找个开阔的地方挖个坑,把自己埋进去,吃点水,然后直愣愣站上半天,可能只会腰酸、背疼和脚麻,人不是植物,不知道植物在土中的自在和满足,只知道自己在土中疼痛难忍。所以,人还是应该回到房子里,种几盆花,在院子里或阳台上留一些草。我们不能生活在土里,就让它们替我们生活在土里。人总是聪明的,自己做不到的事总会让别的东西替我们做。人耕不动地就找到了牛,人夜里得休息就找到了狗看门,人不能每天定时起床就找到了鸡打鸣。所以,当人发现自己不能在土中生根发芽时,就出现了盆景。

绿色,是充满活力的颜色。当人看到大片绿色时,心中会有一种压抑许久的冲动,那是老祖先留在我们心中的东西,一直在支配着我们,流露在生活的每个地方,如院墙外的几棵树,阳台上的一盆花,碗里新鲜的青菜,玻璃缸里的水藻和金鱼,等等。

其实,我们一直在追求“绿色生活”,只是现在的污染和机械的工业文明让这种追求更加冲动,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百年来追求经济发展的工业化的趋势,终于放缓,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终于受到阻击。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绿色,意识到工业和科技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护卫好生活中的绿色,才能得自然之理,发展科技和工业!

追求绿色生活,是祖先遗传下来的天然基因的爆发,是一种人与自然“和好”的聪明之举,值得表扬。

天人合一,中国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最美好的生活状态,我们从猿到人,又从“人”到“猿”„„

上一篇:过春节一年级100字优秀作文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教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