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区规划建设开题报告

2024-07-04

学习型社区规划建设开题报告(共8篇)

篇1:学习型社区规划建设开题报告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作为社区教育的基础环节和前提条件之一,着眼于跨学科的综合实证研究。主要借鉴国内外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成人学习理论及动机评价方法等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实地抽样,开展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调查,重点了解社区成人学习的需求、动机、态度和行为特征,探讨社区成人学习的优势和资源,建立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成人学习模式,为规划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提供依据,并对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积极建议。

课题重点研究的六个专题:

1.社区成人学习心理特点及其理论研究

2.社区成人学习需求及动力的调查与评价

3.成人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取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4.建立社区成人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终身学习的模式

5.以居住小区为单元的学习型社区发展思路与实验研究

6.社区终身学习发展趋势与构建学习型社区

课题确定的四个研究目标:

1.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进行描述,提供一个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和专题研究报告。

2.通过一定规模的社会调查,了解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和动机取向,对规划社区教育,设计课程和培训项目,编写教材研究建议。

3.结合实际,编订成人终身学习评价量表。

4.总结经验,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探讨各种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并具体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建立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模式和激励机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社区成人学习问题研究是一个介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课题,既涉及社区发展和社会学习组织的建构,又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本课题研究设计打破以职业或年龄划分成人群体,概括群体学习一般特征的研究模式,从社区发展、社区文化(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切入,探讨对成人学习理念、态度、需求的影响,旨在促进个人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持续改变,同时对社区发展的精神动力作出深入解释和理解,以期促进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为应用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和比较法进行。在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座谈和个别访谈,进行个案的质的研究,使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在研究方法上,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

调查设计

本课题重点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及江苏省的社区教育实验区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选择典型社区成人教学项目学员为对象,同时兼顾社区成员中的一些边缘、弱势群体(包括流动人群、失业人群、老年和妇女人群),开展调查研究。

(一)调查工具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共编制了三类工具:

1.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居民/学员卷)

内容主要包括:

u个人基本情况

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社区教育的参与与行动

x社区教育的评价

2.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干部/教师卷)

内容主要包括:

u个人基本情况

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社区教育的职业经历与态度

x社区教育的评价

3.社区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三)调查分工

u社区人口状况

社区经济发展状况

w社区文化状况

x社区教育状况

y开展社区教育基本情况

z社区居民家庭学习情况

篇2:学习型社区规划建设开题报告

1.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进行描述,提供一个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和专题研究报告。

2. 通过一定规模的社会调查,了解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和动机取向,对规划社区教育,设计课程和培训项目,编写教材提出研究建议。

3. 结合实际,编订成人终身学习评价量表。

4. 总结经验,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探讨各种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并提出具体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建立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模式和激励机制。

三、 研究方法及思路

社区成人学习问题研究是一个介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课题,既涉及社区发展和社会学习组织的建构,又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本课题研究设计打破以职业或年龄划分成人群体,概括群体学习一般特征的研究模式,从社区发展、社区文化(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切入,探讨对成人学习理念、态度、需求的影响,旨在促进个人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持续改变,同时对社区发展的精神动力作出深入解释和理

这篇“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学习型,课题,成人,动力,报告,研究,学习,社区, 解,以期促进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为应用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和比较法进行。在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座谈和个别访谈,进行个案的质的研究,使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

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

调查设计

本课题重点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及江苏省的社区教育实验区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选择典型社区成人教学项目学员为对象,同时兼顾社区成员中的一些边缘、弱势群体(包括流动人群、失业人群、老年和妇女人群),开展调查研究。

(一)调查工具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共编制了三类工具:

1. 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居民/学员卷)

内容主要包括:

u个人基本情况

v 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 社区教育的参与与行动

x 社区教育的评价

2. 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干部/教师卷)

内容主要包括:

u 个人基本情况

v 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 社区教育的职业经历与态度

x 社区教育的评价

3. 社区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二)调查分工

u 社区人口状况

v 社区经济发展状况

w 社区文化状况

x 社区教育状况

y 开展社区教育基本情况

篇3:学习型社区规划建设开题报告

传统的教育模式发展显然不能满足建立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只有将社区教育和培训做实做强, 才能真正做到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推向现实。为了进一步地分析社会教育如何为学习型组织建设服务,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社区教育进行调研, 从而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

一、江苏省南通市文峰街道基本现状

江苏省南通市文峰街道总面积14.1平方千米, 辖13个社区居委会, 常住人口6.2万, 外来人口3.5万。它位于南通市主城区东南, 南通市行政中心、政务中心、中央商务区等均驻于此。在文化特征上, 文峰街道更加呈现出江海文化特有的开放多元性和兼容互补性。

近年来, 文峰街道不断加大创新和投入力度, 打造南通市重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集聚基地, GDP连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综合经济实力在南通市110多个乡镇 (街道) 中稳居十强。2014年, 全街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42亿元, 工业总产值和服务业营销额均稳居全市前列, 完成财政收入已近7亿元, 文峰街道在南通市主城区转型发展中的辐射功能和驱动功能日益凸显。

二、文峰街道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情况

文峰街道根据社区内不同类型组织的实际情况, 制定学习型组织的评估标准、考核指标, 由个别试点到全面推广, 指导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家庭等五类学习型组织, 以点带面逐步形成规模, 吸引了广大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据不完全统计, 全街共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120多个, 覆盖全街, 创建率高。其中社区各类学习型组织近100个, 学习型社区创建率达70%以上。因此, 文峰街道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中拥有良好的基础。

三、当前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难点

1. 难以构建富有特色的组织文化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发展, 需要有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 从而让组织参与者与组织之间形成高度认同的思想和行为, 形成统一的价值, 激发成员提升自我的人生价值, 形成积极、团结、稳定、和谐的发展整体, 从而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发展奠定人员基础。如果组织文化可以奠定, 那它的精髓和根本能够打下充足的基础。组织文化的建立与完善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目标, 而此项目标最好是由相关的由上而下的组织领导制定。

2. 难以实行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管理培训

学习型组织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有学习效率的组织群体。有关组织中现有的财力和物力在带动组织成员进行学习时是否可以在激发成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意识的同时又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主学习机制?帮助员工培养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互动学习的习惯, 使得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中后期形成自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风气, 形成个人学习、部门学习、组织上下全体学习的整体学习氛围, 并使之成为习惯并得以延续。管理培训应该可以起到积极效果, 但是在实施中如何做到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则应该需要有专门的指导。

3. 形成无边界学习的困境

一个运作高效、服务快捷的组织, 内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了解和熟识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运转情况, 可以帮助有直接关系的各部门之间换位思考、相互了解、相互支持, 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设方案。但是当前各组织之间与组织内部之间的沟通协调有时存在困境, 原因在于缺少联系部门。

4. 无法保持一以贯之的学习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必须破除一阵风式的行为模式, 贵在坚持, 因此, 必须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才能赋予学习型组织长久的生命力。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基础必须是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同时, 更为重要的是提升组织参与者的能力、素养、竞争意识和服务水平。组织学习绝不仅仅是办班讲课、读书看报这些简单的模式, 应当是通过学习培训等手段提高学习者的个人能力, 通过不断地吸收文化营养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能力。

四、文峰街道通过社区教育为学习型组织建设进行的服务

针对新常态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针对学习型企业、家庭、组织的建设要求, 文峰街道牢固确立了“全民学习, 终生学习”理念, 大力加强社区教育的各项建设, 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 学习型街道初步显现, 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1.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形成富有特色的组织文化

在文峰街道鲍家桥社区, 存在着部分居民对社区认同度和归属感欠缺, 对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的积极性不够, 社区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比较单一, 非政府组织参与不足等现象。城郊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未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反过来也影响到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和社区的自治、邻里自我服务的实现。

邻里空间的创设和邻里平台的搭建, 为鲍家桥社区探索如何通过社区自治能力的增强, 来带动城郊结合型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提供了支点和杠杆。邻里“一心一会三组九员”组织, 整合了政府、社区、社会组织、邻里志愿者和市场力量等各方资源, 是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合作形式的重要展现, 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政府、社区及社会组织的资源配置, 在邻里组织的架构和运作中实现了最优化, 发挥了优质便捷的服务效果, 使邻里居民能最大程度的获益。很显然, 鲍家桥社区公共服务社会化目标, 已在邻里建设中逐步变为现实。

2. 通过形成专业化的教学环境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

为确保社区教育人才队伍的稳定化、优质化, 文峰街道建设了四支队伍:一支高层次的智囊团队伍、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教育管理者队伍、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和一支热心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现有专职管理人员2名, 兼职区级讲师团成员18名;各社区教育站点共有专职管理人员14名, 社区级讲师团成员126名。一批热心社区教育工作, 有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有创新精神的人员, 组成了文峰街道社区教育的智囊团队伍, 定期举行研讨会, 为文峰街道的社区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同时, 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全街拥有一支45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 常年活跃在基层、社区, 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提高社区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文峰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非常重视加强专兼职社区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培训, 多次组织社区教育论文写作培训班、档案员培训班、信息员培训班、志愿者代表培训班、街道级讲师团成员培训班, 有效提升了社区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

社区教育工作面大、量广, 要确保全区社区教育有序开展, 经费要保证。文峰街道结合实际, 采取了“四个一点”的措施, 即“政府拨一点, 社会筹一点, 单位出一点, 个人拿一点”来解决社区教育的经费。街道按辖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3元予以配套, 街直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十分重视区级社区教育, 经费使用台账资料审核和管理工作, 确保社区教育经费专款专用, 注重导向, 且发挥最大效能, 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通过整合资源, 保证教育设施破解无边界学习的难题

文峰街道本着“教育面向社区、资源来自社区”的原则, 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科技、文化等资源, 横向联合, 纵向沟通, 努力拓宽教育渠道, 推动社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文峰街道十分注重社区学校建设, 构建了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 社区市民学校、企业职工培训学校、教育资源开放的各大中小学为基础的两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体系。目前已有1个街道级社区教育中心、14个社区教育基地, 26所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学校, 28个青少年课外实践基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独立院落, 设施设备齐全。各社区根据自己的实际, 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阵地, 为社区内居民的教育、学习提供需求服务。

文峰街道通过设立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为爱书者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 即使不能当时找到, 也可以通过预定的方式获得。同时通过建立学习信息超市, “书香文峰读书节”“文峰之声大讲坛”“社区图书漂流互动”等方式, 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各类学习服务, 造就出一批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

4. 通过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健全的组织机构维持学习能力

文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加强社区教育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街”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继颁发了《文峰街道社区教育发展目标综述》《文峰街道社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 制订实施了《文峰街道社区教育实施方案》。同时, 为加强对社区教育的领导, 文峰街道建立了全街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级社区教育工作小组两级领导机构。14个社区分别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小组。两级社区教育管理网络的建立, 对指导全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篇4:学习型社区规划建设开题报告

关键词:社区资源 技工院校 学习型组织 建设

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技工院校作为培育国家人才的教育单位之一,着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广州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课题《结合周边社区的技工院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的引社区资源进院校研究部分,笔者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社区资源,使社区与院校紧密联系,共享资源,共建有效的学习型组织,旨在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建设途径。

一、背景

在建设技工院校与周边社区相结合的学习型组织之前,技工院校与周边社区是相对独立、各谋其事的。技工院校主要利用院校自有的资源培育高级技工,为建设新型城市化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而社区则是要发挥其行政功能,开展各种社区活动。

二、理论依据

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每一个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其中,团队学习是发展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未能整体搭配的团体,看起来可能像是图l所示,许多个人的力量一定会被抵消浪费掉。个人可能格外努力,但是他们的努力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团体的力量。当一个团体更能整体搭配时,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图2),调和个别力量,而使力量的抵消或浪费减至最小,发展出一种共鸣或综含效率,就像凝聚成束的镭射光,而非分散的灯泡光;它具有目的一致性及共同愿景,并且了解如何彼此截长补短。

图1 未能整体搭配的团体 图2 整体搭配的团体

自我超越就是人们能够不断理清个人的真实愿望,培养耐心和实现自我超越。

三、实践

为了实现自我超越,发挥团队力量共同学习,达到技工院校与周边社区之间共享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愿景,技工院校与周边社区共同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逐梦园。在研究期间,为把社区资源引进技工院校,并使它与技工院校的自有资源更好地有机结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1.邀请社区专家进院校,组织各种讲座

结合院校中心工作的开展,在2012年6月和12月及2013年12月组织了三场专题讲座,分别是由社会知名人士容志仁先生作《厚天德,诚于信,敏于行》专题演讲;由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资深专家许光明教授作《创新与成才》报告;由社会自立创业的优秀代表姚江峰先生作题为《阳光心态,灿烂人生》的分享报告,介绍他成长的心路历程。

2.特邀社区专业老师指导院校学生的社团活动

特邀广东省武术协会武当太虚拳教练到院校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在这两位教练的大力支持下,还成立了武当国术社团。自2012年10月以来,陈向平和黄伟旋两位教练已连续支持该社团工作超过三个学期(每周一次)。

3.组织潜专会专家支持院校活动

邀请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的许光明教授和陈锦涛老师担任学院数控系学生创新设计评委,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崇尚科学和大胆进行科技制作。

另外,邀请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吴建华主任、许光明教授、陈锦涛老师、赵宇航老师、刘少廷老师、陈思橦老师、卢建红老师等作为特别嘉宾,到院校参加数控系实践专家访谈会。

四、反思

通过把社区资源引进技工院校,并使它与技工院校的自有资源更好地有机结合,开展上述一系列的活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邀请社区专家进院校,组织各种讲座,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专业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尽早做好中短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促使学生在读期间更好地扮演准职业人的角色,自觉为毕业后顺利成为职业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特邀社区专业教师到院校指导组建武当社团,并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既有效提高了学生热爱国术的热情,对弘扬和传承国术及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力方面都产生一定积极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自信。而且这些参加武当社团的院校学生还回馈社区,积极在社区活动中登台表演,他们的表现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肯定。

三是邀请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到院校参加院校数控系实践专家访谈会,通过让院校学科带头人、一线教师与社区专家座谈交流,可以让院校及时收集到相关的行业信息及当前社会对技工的最新要求,继而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工人才。

五、体会

两年多的研究期间,我们在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建设学习型组织方面做了不少的大胆尝试,同时也收到一些明显的效果,情况比较可喜。经过反思与总结,主要有如下体会:

一是技工院校建设结合周边社区的技工院校组建学习型组织——逐梦园很有必要。通过组建逐梦园,引社区资源进院校,可以借助社区外力,增强院校的师资力量,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二是通过组建学习型组织——逐梦园,可以增强院校在社区中的辐射力,给社区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环境,让社区居民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主动接受继续教育,更好地保持社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得到更好的个人发展,安居乐业,使得社区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三是建设并发展这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社区与院校更好地有机结合,共享资源和优势,最后实现双赢。

四是引进社区资源建设逐梦园的力度还不够大,只在某些方面“初试牛刀”,还不敢在大范围铺开。

五是社区与院校之间的沟通还不够,联系还不够紧密,逐梦园发挥的作用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建议

针对在逐梦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是利用两年多的时间,结合周边社区的技工院校学习型组织——逐梦园逐步组建起来,但是,组织还不够成熟,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结题后,还应该继续不断地发展壮大逐梦园,使之更具影响力,并辐射到更大范围。

二是院校与周边社区应不断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大力引进社区的各类资源,并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在院校更广泛的范围内渗透社区的积极作用。

三是逐梦园除了把当前的院校社团活动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以外,还要让它在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在社区成立俱乐部等。

七、小结

我们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社区资源,使得社区与院校能紧密联系,共享资源,共建有效的学习型组织,旨在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建设途径,使社区和院校达到双赢,增强组织的辐射力。

篇5:社区物业管理开题报告

专业:软件工程学号:13081153班级:130812姓名:孙润宇题目:大型社区物业管理系统收费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该物业管理系统收费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是使用Java EE技术和JSP+Servlet API并使用Struts2、Hibernate和Spring开源框架实现完成社区公共设施、场所的资金管理,为物业管理者提供良好的管理平台,给物业管理工作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为了完成以上的功能,需要熟悉了解Java EE体系结构和编程方法,熟练掌握MVC模式的设计方法,了解web项目开发的工程过程,完成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资金管理功能,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二、调研资料情况

近些年来,随着小区管理的规范化,物业管理系统也越来越成熟,比较知名的主要有美萍、凤凰、雨杰物业管理系统等等。通过对这些系统进行了解,可以知道系统主要的功能,内容,页面展示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通过对这些知名物业管理系统的了解,不仅可以知道其一般的功能,内容,页面展示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发现其一些明显的缺点或潜在的危险,然后在自己的系统中将其修补。

主要参考资料有:

《Java就业培训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孝祥·2003.9

《Struts实用开发指南》·科学出版社,高红岩·2007.7

《Hibernate应用开发完全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明日科技·2007.9

《Struts Hibernate Spring集成开发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陈天河·2007.1 《UML基础与Rose建模案例(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吴建·2007.4

三、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该物业管理系统使用的主要技术是Java EE技术和JSP+Servlet API并使用Struts2、Hibernate和Spring开源框架。完成收费子系统主要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需求分析2.概要设计3.详细设计4.测试

体系架构方面主要采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在B/S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 46

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相对于C/S结构属于“胖”客户端,需要在使用者电脑上安装相应的操作软件来说,B/S结构是属于一种“瘦”客户端,大多数或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存在在服务器端,因此,B/S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它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之上,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当然,与C/S结构相比,B/S结构也存在着系统运行速度较慢,访问系统的用户不可控的弱点。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C/S结构软件(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两层,客户机不是毫无运算能力的输入、输出设备,而是具有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能力,通过把应用软件的计算和数据合理地分配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通信量和服务器运算量。由于服务器连接个数和数据通信量的限制,这种结构的软件适于在用户数目不多的局域网内使用。

B/S架构的软件具有如下优点:

(1)、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2)、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

(3)、C/S架构的劣势是高昂的维护成本且投资大。

基于上述分析,本项目决定采用B/S架构构建,开发工具如下:

开发环境:MyEclipse 8.6+JDK 1.6

应用服务器:TOMCAT6.0

数据库软件:MySql数据库

运行平台:Windows XP

开发工具:JDK、MyEclipse8.6

四、预期结果

基本功能:

对健身房信息进行管理的业务流程;

对棋牌室进行管理的业务流程;

对球馆进行管理的业务流程;

对酒吧进行管理的业务流程;

还应做到安全和规范机制:

实现验证码机制,以防恶意注册和恶意提交信息;

实现对进入系统的信息进行安全校验,防止恶意破坏;

实现URL安全访问机制,以防恶意访问;

实现权限验证功能,以防恶意破坏。

五、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与指导老师充分沟通,理解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要求,查找相关资料,规划毕业设计工作流程。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查找、理解与掌握与Java EE系统的相关资

料和JavaEE开发环境的使用,熟悉敏捷软件工程开发流程,确定毕业设

计的工作任务与实现方案,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开题报告经指导老师审核通过后,进行系统

详细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重要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

第四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系统开发资料整理与系统测试。

篇6:学习型社区规划建设开题报告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确定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城市的基础构成部分。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社区”一词,他认为社区是指那些有着相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现在一般将社区定义为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相互交往的人群形成的具有共同生活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具有.定共同经济利益和心理因素,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1989 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事故和伤害预防会议上,提出了安全社区的概念,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发表了“安全社区”宣言,宣言指出全人类在保持自身健康及安全方面均享有平等权利。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通过安全社区和安全促进活动开展伤害预防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的目标需要个人、组织和社区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展开,包括国际、国家、部门、地方和社区。目前,国际上对安全社区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安全社区可理解为已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程序,社区有关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健康目标的社区。

社区公共安全建设最先在北欧的瑞典及挪威推行,其后扩展至美洲、亚洲及澳洲等地。世界卫生组织设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负责在全球推广这项计划,并在世界各地创建“安全社区支持中心”,以协助和加强计划的推广。国内外安全社区研究和实践表明,一定时期内安全社区建设可使伤害事故发生率降低30%,个别可达60%,对安全社区伤害预防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较少的经济投入可获得可观的效益。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大陆命名的第一个“安全社区”在山东省济南市出现,如今,中国城市的“安全社区”建设开始全面起步,以期让安全文化浸染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中国至今已经在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的三十五个地区和单位开展了“安全社区”的创建,所覆盖的面越来越广,主要为城市安全社区和企业安全社区。2006年5月,中国开始实施首个安全社区标准——《安全社区基本要求》,标志着中国安全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经济、科技文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社区具有楼群集中、人口密集的特点,一旦遭受突发灾害,波及范围之广损失之严重令人不堪设想。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以及两者叠加造成的灾害事故,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功能受到严重的威胁,社区公共安全问题面临空前的挑战。然而社区公共安全应对能力却普遍较弱,大多数社区还不具备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基础设施,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知识,防灾减灾问题也未提上社区日常工作日程。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的社区公共安全问题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而目前并不完善的防灾减灾系统,与日益疏远的人际关系,无不在拷问着我们社区的公共安全防御能力。社区安全是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构建和谐社区,打造平安城市,就必须从解决社区公共安全问题人手。目前,社区公共安全建设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急需有关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科技界、社区建设和管理者广泛参与和交流,共同推进和完善,应加强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社区公共安全建设理论和技术方法。因此,当前在我国开展社区公共安全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毕业论文选题意义

当前在我国开展社区公共安全的研究,有下列几方面的意义:有利于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

社区公共安全建设一般被理解为基于社区管理组织机构、志愿者群体以及社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和努力所建立起的一种社区安全机制,出前文对社区公共安全的分析可知,其涉及所有类别的安全和伤害预防。目前,社区建设规划与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建设还有处于探索阶段,规范社区公共安全建设,有利于完 善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有利于城市管理与稳定。

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管理和功能完善的主要载体。在我国转轨过程中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规范城市社区安全管理,将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对于城市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6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

统理论。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并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城市社区公共安全建设是和谐社会中“安定团结”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反映了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整个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

社区公共安全建设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社区公共安全建设的基本思想是强调针对所有的伤害预防,包括所有年龄的人员、各种环境和条件,强调社区内人人参与全方位的预防工作,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社区公共安全建设的目的是整合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资源,群策群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各类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活动,以提高人民在安全及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应该是安全、稳定和有序的,很少有甚至是没有什么不确定性,更不会发生各种安全事故;生活在和谐社会中的人们应该没有危险、不受威胁,更没有恐惧感,他们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所以,实现社区公共安全对于保障社区的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毕业论文综述

我国多数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的文章都是从有关社区安全的某个角度展开讨论。如对社区消防的讨论,李正武在《城市火灾预防体系的重要环节——社区消防》中提到目前的社区消防工作虽然已经纳入了各级消防部门的工作视线,但整体发展仍不平衡,社区消防综合能力差。文章在讨论了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邱煜,王余鑫在《城市社区安全防范宣传教育与创新》中对社区安全防范进行讨论。文章认为当前城市社区安全防范宣传教育中存在着缺少有力的指导与帮助、社区民警做好社区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工作的能力差,宣传教育方法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公安机关制作安全防范宣传资料的能力差,安全防范宣传教育的经费难以落实等问题。王淑荣在《关于加强社区治安防范的思考》一文中阐述了社区治安防范的重要性。他认为社区安全存在的隐患使加强社区安全防范成为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而社区治安建设是城市规划和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社区建设的基

础和保障。展万程的《人、科技与安全一一系统论视野中城镇社区安全管理与防范》一文也提到社区安全管理与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庄琳、胡建刚的《论社区安全防范体系的整体构建》则从社区警务角度分析如何构建社区安全防范体系,提出社区警务整体营造的推进过程,应由“警察主导型”转为“警察与居民共事型”,逐渐形成“居民直接参与型”或“居民主导型”口。

社区研究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研究,所以在研究方法上,将采用常用的文献分析、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本文在以往社区公共安全研究成果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过国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社区公共安全的一般理论分析。该部分主要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对“社区公共安全”的含义进行解释,然后通过论证社区公共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来阐述社区公共安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我国社区公共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该部分内容将通过对我国社区公共安全的现状分析,讲明我国社区公共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第三部分:我国社区公共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该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社区公共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设和完善社区公共安全体系机制,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安全的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公共安全的宣传教育与培训等等。

四、毕业论文大纲

1社区公共安全的一般理论分析

1.1 社区公共安全的含义

1.2 我国社区公共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论证社区公共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社区公共安全的现状

2.2 社区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

2.2.1 社区安全体系不完善

2.2.2 社区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安全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2.2.3 居民组织化程度低和参与热情不高

2.2.4 宣传教育不到位,社区公共安全知识不普及社区公共安全的对策研究

3.1 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安全体系机制

3.1.1 建立适用于社区的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

3.1.1.1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和响应

3.1.1.2 预防与纠正措施

3.1.2 建设和完善社区公共安全监督检查机制

3.1.2.1 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安全监督机制

3.1.2.2 抓住契机,扩大社会监督参与面

3.2 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安全的服务体系

3.2.1 建立社区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3.2.2 社区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的主体结构及职能

3.2.3 社区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的服务水平如何提高

3.3 加强社区公共安全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3.3.1 社区公共安全知识的普及

篇7:学习型社区规划建设开题报告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强化社区建设,借鉴外地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上的先进经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步伐,社区自治、社区经济、社区建设、居家养老等是我们考察学习的重中之重。我们先后来到3个城市、5个社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通过听取介绍、查阅资料和实地参观,我们由衷感到,他们在管理、服务等软件建设方面起步早、力度大、各有特色,值得我们大力学习和借鉴,通过学习考察,我主要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三个城市在社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一)高度重视,工作理念创新化。

长春市绿园区制定了《绿园区薄弱社区改造实施方案》、《绿园区薄弱社区改造验收标准》等一系列社区建设政策和措施,从全局的角度统筹安排,合力推进。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开发、整合资源、资产置换等方式对薄弱社区实施改造;坚持把服务用房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一次性、高标准、全覆盖”的要求,完成农村社区服务用房的建设任务。

(二)提升功能,社区服务多样化。

长春市绿园区社区功能建设以设置服务民生工作站、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多功能活动室等功能为基础,结合社区自身实际,科学定位社区类型,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功能,打造不同类型社区服务,营造多样性的社区文化氛围,形成独具魅力的社区品牌,并提出了设置文化茶吧、学生接送、水电气缴费、物业服务、养老日托等特色功能的创新服务思路。

临安市社区建设以成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为前提,形成社区党组织中心、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充分打造“66810”(六必到、六必访、八必报、十条为民服务线)工程建设,针对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企业退休工人、下岗失业人员、困难群众、外来人员等不同群体组建服务网络和服务机制,充分体现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服务。

(三)精心打造,社区建设品牌化。

长春市绿园区设立民生网点和民生门诊:一方面,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取得骨干商户的支持与配合,实行挂牌经营。

网点对持有社区配发的购物卡的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下岗职工和贫困党员给予8折优惠。另一方面,采取部门支援一点、街道资助一点、社区自筹一点、社会募捐一点、企业赞助一点、居民捐献一点“六个一点”的方式,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建立了社区民生门诊专项资金,特困群体持卡到民生门诊,就医开药享受优惠服务。对社区空巢老人通过发放“晚情服务代金劵”和建立药店、超市、浴池等联合的“晚情服务联盟”的方式提供贴心的优惠服务,打造品牌化的社区服务。

临安市社区建设各具特色,打造了如残疾人“温馨驿站”、“党员服务一卡通”、“党员小喇叭巡防队”、“红色楼道岗”、“清洁示范一条街”、“老年人健康快车道”等一批党建新品牌,以此提升服务档次和水平,带动各项社区建设。

(四)健全机制,社区管理长效化。

长春市绿园区针对城市发展加快,小区连片开发,城市居民猛增,社区超大以及社区空白等问题,按照“大街道、小社区”原则,并根据地域、人口等特点,对全区行政区域重新进行了规划,及时调整了老镇街和老社区,使街道和社区分布更为合理,行政管理更为规范,社区服务更为便捷。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民生工作局和党组织服务民生局和党组织服务民生指导服务中心。同时还在社区成立了51个民生工作站,形成了立体覆盖、上下联动的党组织服务民生长效机制和工作网络。

二、关于我办在社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受地域因素制约,我办社区建设发展缓慢。

我办地处扎区东部,辖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东风、新华2个社区,辖区总户数4217户、总人数11779人。因我办辖区大部属于老城区,街区办公用房老旧及街巷硬化率较低,社区改造建设难度大,进程相对缓慢。我办现有的文体娱乐广场不能有效满足居民群众的活动需求。因辖区居民多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社区各项活动的参与面受到限制,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二)受城区改造等因素影响,我办常住人口逐年减少。

我办辖区内平房多,部分房屋属于采煤沉陷区改造范围之内,同时我办一些贫困居民通过我区的廉租房惠民举措或者年轻人结婚后选

择在其他街区购买新房而搬出我办辖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办出现居民户数和人口总数逐年递减的情况,提前突出老龄化现象,导致辖区内消费能力的下降,不利于社区经济的发展。

(三)受社区“行政化”掣(chè)肘(zhǒu),社区自治工作开展难度大。

目前,社区工作负担过重,收取卫生费、治安保险费、计生等一些行政职责工作分散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为解决社区工作“行政化”的问题,迫切需要搭建政府实施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规范社区工作,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以消除不利于社区其它服务工作的开展的因素。每年年初,我办机关及社区积极谋划,集思广益,提出许多合理化的创新思路,但由于社区需要处理的各项工作琐碎繁杂,使得社区工作者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工作中,社区自治工作的开展难度很大。

三、我办下一步社区建设的思路

(一)以标准化社区建设为契机,改善社区场地条件,带动社区文化。

紧紧把握标准化社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做好选址、规划等工作,加快社区办公用房和居民文体活动场所的建设速度,力促社区办公用房改造和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尽早完工投付使用,实现社区服务功能完善化,社区文体建设全面化。

(二)以辖区入驻企业为支点,拓宽招商引资思路,盘活社区经济。

目前我办辖区内有满新建材厂、步森百货、扎煤公司露天矿、供应处等企业,辖区个体工商户共521户。我办将以辖区企业为支点,大力拓宽招商引资思路,选择适合我办地域、资源等特色优势的企业项目到我办落户,在带动辖区就业的同时,形成辖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盘活社区经济。目前,炜泰木业、宏泰木业已解决辖区就业400余人,成为我办辖区新型就业创业典型。

(三)以居民需求为载体,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四抓四强”。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区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实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社区服务功能迫

在眉睫。根据社区服务现状及社区居民的需要,我办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着眼于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突出“四抓四强”,不断探索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是抓党组织覆盖,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坚持“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凡是有居民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理念,就有党员、社区干部发挥作用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提供保障。

二是抓服务载体,强化社区服务意识。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点,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活动,有力地宣传并服务于社区。根据社区党员的特长,建立起以党团员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结对帮困”“社区救助”“生活服务”等工作,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真心实意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困难,形成“困有所帮、残有所助、孤有所扶、老有所依”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展“一线两真三服务”活动,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锻炼,作风在一线转变,服务在一线落实;做到每一位街道社区党员干部既要有干事创业的“真本领”,又要有服务群众的“真感情”;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做到真心实意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居民,增加为居民服务的种类、提升为居民服务的档次,为居民提供“多元服务”、“动态服务”、“感动服务”。

三是抓“共驻共建”,强化资源共享意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和激发驻社区单位和居民的积极性,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思路,加强社区党建,拓展服务功能。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工作协调委员会,协调指导开展以政策宣传、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共驻共建”活动。

四是抓典型带动,强化创先争优意识。为准确掌握社区建设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摸索社区建设工作的新经验、新方法,社区干部要深入到居民群众当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注重抓点示范,运用典型指导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以社区现有服务资源为依托,提升服务档次,构建和谐街区。

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改造完善,我办目前已拥有社区图书室、警务室、居民学校、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及残疾人活动室等服务设施,能够较好的为居民提供服务。但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也日益提高,我办的各项服务也亟待提升。同时分析我办人口流出类型,现有辖区居民年纪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贫困老人今后将成为我办为居民提供服务的主体。我办将以“服务孤老”为主线,建立服务孤老机制、成立“服务孤老志愿队”等形式,全面开展服务孤老工作。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辖区内选聘一批细心,耐心的下岗女工或“4050”人员,通过培训使其能够从事照顾辖区贫困孤老工作,成为辖区内专职的家庭养护员,力争通过居家养老模式,实现解决就业问题和解决空巢老人日常起居问题的双赢。

同时,受长春市绿园区建立“建立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的启发,我办将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广泛征求上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争取配套资金;对社区财权、人权、事权逐步放手,充分实行社区居民自治;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匹配各部门专职人员为居民提供服务,力争建立“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试点”,并以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为载体,坚持实行社区自治与服务一体化。即:围绕服务开展自治,通过自治落实服务。具体地说就是,社区居委会依托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在解决居民利益需求的同时,发动居民广泛参与和民主决策,确定为居民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并组织居民对服务的质量、时效、满意度实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在发动社区居民参加民主自治实践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为居民服务的内容展开,目的是实现自治服务一体化。积极探索推动社区建设的全面、优质、快速发展,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为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以服务保稳定,以服务促和谐,全面推进和谐街区的建设。

扎区第二街道办事处党工委 王敬涛

篇8:学习型社区规划建设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

提出本研究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 强化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大趋势;可对于承担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重任的教研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则几乎被忽视。本课题主研人员均为长期从事教研工作的教研员, 他们无不强烈地感受到教研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几乎处于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的状态。我市各区县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的整个现状也不容乐观。 (2) 强化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科研需要。从查新的情况来看, 在世界范围内, 教研员为中国为所特有;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则几乎是一个空白。 (3)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对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离不开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教研员, 更需要加强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将极大地促进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以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二、课题界定

“教研员”是在教研机构中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等职能作用的人员。“策略”是本课题中的核心词,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 后应用于教育等领域。“策略”在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1999年修订版) 中有两个义项: (1)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2) 讲究斗争艺术, 注意方式方法。 (“策”字的一个引申义就是“计谋;办法;谋略”。) “策略”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2004年版) 中有两个义项: (1) 名词, 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2) 形容词, (手段或方式方法) 灵活而正确。“策略”主要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计划、方法和模式;或者指由人们总结提炼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或方案。本课题中的“策略”是指促进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规划, 解决教研员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或方案以及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是: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 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确定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探索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促进全市区县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推动全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 课题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 探索教研员专业化的特征, 探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内容及策略。2、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 调查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探索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大力推进我市区县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三) 预计创新之处

本课题拟在探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内容以及策略, 研究教研员专业的特征和教研员的概念等方面有所突破。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输入关键词“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查阅1995-2008年“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文献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结果如下:1、国外只有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 没有教研员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 因为教研员是中国特有的。2、国内尚未发现有与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研究相关的课题。从2006年重庆市立项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来看, 目前我市还没有立项研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类似课题。国内论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论文多, “仅21世纪初的短短5年间就有2000多篇相关论文出笼” (吴永军:《教师专业化研究可成教育生产力者几何》, 《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30日第10版) , 而论述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论文则寥寥无几, 直接论述有梁芹和蒋丰的《对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思考》[《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0) ], 该文主要探讨了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研员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成长应贯穿终身学习的理念, 蕴涵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继承和创新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存在的问题 (A.教研员专业发展方向不明、定位不准。B.基础教育的不断变革, 使教研员原有的理论水平和教研经验不能支撑和诠释当前的教育现象, 用传统理论来阐释当今的教育形势和教师专业成长必然显得“力不从心”, 鉴于此, 教研员专业发展需要的怎样的方式、需要的怎样的深度和维度上进行, 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C.由于市场和政策的原因, 以及教研员专业发展内外环境因素的复杂多变, 教研员在面对专业发展时需要保持怎样的心态、需要怎样的思考和研究也是值得追问的。) 、教研员专业发展需要明确的目标 (按照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提高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 提高师资培训指导能力。) 影响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A.正确理解教研员的实践工作;B.积极构建教研员的评价制度。) ;有些文章论述了教研员的素质, 如胡进的《新形势下教研员的素质》中提出“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要较高的研究素养与能力;要具有符合先进理念的管理与组织能力”[胡进.新形势下教研员的素质[J].教育科学研究, 2003, (04) .];孔祥发的《教研员的素质构成》提出教研员要有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 (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中小学教学业务、较强的科研能力、卓越的组织能力) , 教研员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孔祥发.教研员的素质构成[J].教育管理, 1997, (01) .];周伯川的《试论县级教研员素质及工作要求》指出教研员要做到“德高一筹”、“学高一筹”、“技高一筹”、“管高一筹”、“写高一筹”[周伯川.试论县级教研员素质及工作要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2) .]。间接论述的论文有于善伟和赵蓉的《促进教研员队伍发展的几点做法》[《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4) ]、付绍红的《引领教师的教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员生活》[《人民教育》, 2003, (21) ]姚灶华的《教研员应在课改中自我“刷新”》[《中小学管理, 2004, (11) 》等, 相关的论文如孔祥发的《教研员的素质构成》[《教育管理》, 1997, (01) ]等。其他众多论文都论述教研员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怎样适应课程改革问题, 如闫舒平的《新课改与教研员角色谈》提出, “教研员要做课程改革的带头者、创新者、合作者、服务者和促进者”[闫舒平.新课改与教研员角色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 (05) .P24]。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和第九章“附则”第四十条“ (二) 其他教育机构, 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之规定, 教研员被划入教师系列。因此, 从总的方面来说,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也适用于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我们认为, 基础教育课改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心理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现代终身教育理论、教师教学反思理论、教师实践智慧理论是支撑教研员专业化发展主要理论依据, 也是支持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改理论。在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必须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因此, 基础教育课改理论是支撑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

2、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 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目标,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研员在本质上是教师, 是一种比一般教师要求和素质更高的的教师, 教研员首先得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因此,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也应当适合教研员专业发展, 成为支撑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之一。

3、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研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教育教学指导和提供教育教学服务。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

4、现代教育心理理论。教育教学作为教研员研究的对象, 支撑教育教学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应是教研员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 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更离不开在深层次上阐释教育教学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理论。

5、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区县教研员的服务对象是一个区域内的基础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要提高服务的质量, 就存在着一个科学管理问题。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更离不开人生规划和科学管理。

6、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的基本生存状态, 终身教育是全球教育改革于发展的必然趋势。显而易见,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是支持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科学理论。

7、教师教学反思理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 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 渴求新知。可以摆脱匠气, 增长悟性。可以增强理性, 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培养教研员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是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因此, 教师教学反思理论是有效支持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科学理论。

8、教师实践智慧理论。智慧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永恒追求, 智慧型教师和教研员是教育智慧的主要承载者和体现者。教师实践智慧, 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实践智慧一方面超越了教学理论的僵硬死板, 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教学经验的单薄肤浅。具有情境性、动态性、内隐性和独特性等基本特征。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积淀更多教师实践智慧。可见, 教师实践智慧理论也是支撑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科学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调查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研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探索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促进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现状研究

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研究

调查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探究区县教研员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二) 对策研究

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需要和教研员应当承担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职责, 确定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 探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三) 相关研究

研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内容和教研员专业的特征和教研员的概念;研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

1、教研员专业的特征和教研员的概念研究

2、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和内容研究

3、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研究

4、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内容研究

5、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实效性评价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重庆市41个区县教研机构的教研员。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一) 研究的基本视角

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主要运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主要思路

了解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进展;调查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开展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研究。

(四) 研究的主要措施

1、开展现状调查。2、分析问题原因。3、精心制定方案。4、开展扎实研究。5、强化过程管理。6、重视行动研究。

(五) 研究的技术路线

1、通过调查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查找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2、运用文献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和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内容和教研员专业的特征和教研员的概念;3、通过行动研究法探讨重庆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十、目前文献的占有情况

1、“教研员”和“教研室”:“教研室, 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机构……教研室, 全称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设置的中小学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的事业机构”[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基[1990]013号) ]“教研室是中国教育的特有机构。教研室‘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的发挥依赖于教研员” (张秋爽:《课程改革背景下区县级教研室职能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2006) , 1990年, 教育部下发《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基[1990]013号) , 对当时条件下教研室的工作职能、教研室的组织机构和经费、教研人员的待遇以及思想政治业务工作要求等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一直以来成为加强教研室建设, 搞好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目前, 绝大部分区县教研室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与挑战:比如经费缺乏问题, 教研室行政化问题, 教研员评聘问题 (聘用“行政化”、教研员“终身制”) , 教研员的角色转换问题[孙瑞雪.新时期教研室的期待与挑战[J].基础教育课程, 2005, (10) .]。2001年, 为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适应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 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2、“教研员”这个特殊的群体诞生于建国初期, 曾“被赋予管理、检查、评价、督导教学的权力和研究指导教学业务的职责。在半个世纪的教育发展中, 教研员这支队伍, 对稳定教学秩序, 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教师报》2007年11月21日第A03版) 3、教研员的发展状况几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教研员要为教师进行继续教育, 但是教研员的继续教育到底该由谁负责?” (黄佳熹:《教研员“充电”夯实基本功》, 《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6年10月16日第007版) 教研员专业化发展被忽视的状况从教育科研研究课题和研究论文数量之少就可窥见一斑了。4、教研员人数相对教师虽然很少, 但是全国教研员绝对人数也不少, 据孙瑞雪2005年的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0万专职教研人员, 这个数字所显示的力量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的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孙瑞雪.新时期教研室的期待与挑战[J].基础教育课程, 2005, (10) .]。教研员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的作用不可小看, 几乎每个教研员都负责一个行政区域内某个甚至几个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工作, 直接关系这门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有关法律, 教研员被划在了教师系统, 然而教研员的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 “教研员, 也称研训教师, 又称基层教育研究者, 一个既非教育实践者, 也非教育理论研究者, 更非教育行政工作者, 却又都沾边的特殊群体。” (冯敏:《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角色咋变?》, 《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31日第7版) 因此, 教研员的专业化是很有必要的。5、课题组组长独立撰写论文《培养反思型中学语文教师的策略研究》获得了市中语会一等奖, 重庆市首届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论文《高中语文课题研究式学习的监控策略》获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优秀论文”并在《科研咨询·教育科研》上公开发表, 《怎样定位新时期教研员的角色》获第四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二等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探究》获重庆市教科院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创新发展经验论文二等奖。

十一、课题研究的工作步骤 (略)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略)

十三、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略)

十四、完成课题的条件保证 (略)

十五、课题研究的经费估算 (略)

上一篇:第一次工地例会汇报材料___2015.04.0下一篇:大学暑期实习心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