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探讨

2024-07-25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探讨(精选8篇)

篇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会计失真现象。纵观现如今,会计失真的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我国,而是一个世界企业都面对的难题之一。因此,研究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了业界人士认真思考的之一。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概述

现如今,我们对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会计信息客观的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活动。第二,会计信息准确的反映了企业在经营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第三,会计信息必须与会计的实际准则相协调。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很多企业的会计活动与实际的经济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而企业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会计原则,让企业相应的会计活动更加合理和有效。一般情况下,会计信息失真有以下几种分类。第一是规则性失真。这里所指的规则性失真具体指的是由于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缺陷而导致的信息失真。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就算是完全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也不能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规则性失真会随着企业会计活动的不断加强而得到完善。第二是违规性失真。与规则性失真相比,违规性失真是一种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而一般情况下,会计违规性失真又可以被分为无意的违规和有意的违规。无意违规一般是由于会计人员个人素质所限造成的,同时,无意的违规也有可能由于企业自身硬件原因造成的。有意的违规指的是有的企业为了达到相应的目的,而且自己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有意违反会计准则。有意的违规行为是企业应该避免和杜绝的信息会计失真行为之一。

二、企业会计失真原因的分析

(一)利益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我国原先的经济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这种新格局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效率,但是也给企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其中,很多的企业为了短期的利益,要求自己的会计人员对一些会计信息进行擅自的修改。例如,私设小金库、隐瞒自己的真实利润率,以减少自己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收金额。很显然,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利欲熏心,要求自己的会计人员作假账、做虚账,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上逐渐走上歪路。

(二)会计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大偏差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还有一大原因是很多企业的会计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以单位管理为主。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企业都对于财务机构的设置很是随意,对于会计人员的招聘和解聘也显得很随意。同时,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中,会计人员直接对最高领导者负责。这就使得会计信息存在着很大的人为性,进而导致会计失真。在以个人权威为重的企业中,很多会计人员抱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领导的要求唯命是从,跟随领导的意思进行随意的会计设置。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大主要原因。

(三)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督力度欠缺

目前,我国很多部门都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有着监督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实际上而言,很多部门对于企业的监管其实是不尽如人意的。由于不健全的监督管理,造成了企业很多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真空”。有的政府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一些监督管理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都是企业会计失真的一大原因。

三、治理企业会计失真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其更加具有可行性

要想解决企业会计失真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基本前提。首先,应该从国家的.大层面上严格制定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会计法》就是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让法律更加具有可行性。其次,还应该从宏观层面上不断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对于一些发生的违法行为给予严格的惩罚。对于情节严重者,还应该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根据企业实际实行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委派制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一大重要措施。在这种制度下,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利益与企业不存在相互的关联关系。会计人员的人事变动、业绩考核等都不由企业负责。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更加能够放开手脚,对于一些财务会计管理更加敢于发言,敢于放手去做。很显然,保证企业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是尽量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大利器。

(三)强化对于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要想企业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也至关重要。第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于企业会计人员的在岗培训。通过各种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第二,还必须严格会计人员的上岗准入制度。保证企业的会计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进而保证企业会计人员的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质。

四、结束语

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会计业务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杜绝或避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存在。

参考文献:

[1]李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与治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0,22:146-147.

[2]郑先兵.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J].时代金融,2008,12:141-143.

[3]李玲.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J].企业研究,2014,12:28-29+33.

篇2: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探讨

摘要:

本文首先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概述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分析了企业会计失真原因,最后针对于此,提出了解决企业会计失真的主要措施。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篇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

(一) 会计自身的局限性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加工处理数据而形成的。由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性, 政策运用的选择性以及数据处理、运用和技术差异性的存在, 会计信息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影响经济组织的外部因素不断变化, 会计的前提假设受到严峻挑战, 而会计相对固定的运行模式未能及时与之适应, 进行调整, 因此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例如:现行的财务报告中, 人力资源的价值就没有得到明确的评估和定价, 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全面评价的功能。

(二) 管理体制的弊端

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两权分离, 即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经营权分离。资本所有者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利润, 而资本经营者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用于扩大再生产, 甚至用于自身的回报, 由于各自利益的驱动产生会计舞弊现象。同时, 包括政府部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审计监督机构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变化对其职能的需要, 无法应对逐年增长的审计业务量, 致使会计舞弊有机可乘, 虚假的会计信息屡有发生。

(三) 追逐利益推动会计信息失真

现行的企业绩效考核, 除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外, 更重要的是政治因素, 由此造成一部份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和政治利益, 企业负责人无视《会计法》, 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调整会计账目, 人为操作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或虚假作账, 夸大企业经营业绩, 虚增企业竞争力;或编制报表, 减少纳税金额等, 致使会计数据不真实, 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

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首先, 由于业务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会计人员对部份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估和判定后, 会得到差距较大或截然不同的结论;其次, 有的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差, 缺乏专业操守, 人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使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日趋严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虚假失实的会计信息带给企业、社会甚至国家的危害影响是深远的。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错误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果, 给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造成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 扰乱了企业的生产秩序, 从而使企业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失去正确导向, 使投资者和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相反地, 虚假的会计信息会暂时为一部份人带来经济和政治上的利益, 助长社会和企业不良风气的蔓延。从宏观的角度看, 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不良企业偷逃税款提供了账面依据, 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 国家宏观调控失真, 社会资源无法合理配置, 造成国家经济秩序混乱, 严重影响国家的宏观发展。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

(一)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依法会计,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

第一,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会计法》的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其法制观念, 做到依法会计。第二, 修订完善不适用的法规制度, 建立惩处机制, 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要求和法律化的刚性约束;增加对会计信息故意性违法失真行为的惩治条款。第三, 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 对会计工作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违法违纪行为, 加大惩治力度,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第四, 从制度上, 鼓励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并对实施效果予以表彰奖励, 以此扩大社会效应, 形成良好的会计信息报告体制。

(二)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和社会监督机制

一是在单位内部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为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在会计信息披露程序上, 追加具有独立权威的会计审计, 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 从结构上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三是对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 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 建立会计委派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 使会计岗位进一步专业化, 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 使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与单位脱钩, 减少会计人员对本单位领导人的人身依附, 让会计人员与经营者或直接管理者在工作上处于平等地位, 只有这样, 才能排除财务工作中的人为干扰, 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 使会计活动真正按照财务制度要求来运作, 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四)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既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诚实守信”原则, 又突出了会计“不做假账”的职业要求, 是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行业的细化和延伸。会计人员有了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就会在实际工作中爱岗敬业, 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地记录每一笔会计事项, 不弄虚作假, 从基础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

总之, 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信息失真, 其原因是多种多样且极为复杂的, 不能单纯依靠一种措施, 而需运用相关政策和制度以及会计本身的规范特性来综合予以治理, 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减少, 直至彻底根除。

参考文献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1年

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

许建梅《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浅谈》《财务通讯》2007年第5期

篇4:基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会计信息是指按会计特有的处理方法对交易和事项的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后产生的,为满足会计管理及经济管理需要的经济信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不仅会给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预测、决策产生误导,而且还会造成国家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相当普遍,比如不合法的凭证、虚假的报表、虚假的账簿等虚假会计信息层出不穷,不仅严重干扰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而且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弱化了会计管理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建立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机制,以切实解决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复杂的、综合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益驱动

利益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驱使企业经营者为此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使得部分企业弄虚作假。企业为了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就有可能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包装、粉饰;向上级管理部门表功时,就有可能虚增利润;向税务部门报税时,为了偷漏税就有可能虚增费用;一些财务状况不健全甚至是亏损的企业、为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对会计报表难免会粉饰一番;帮助做假的中介机构可以因为“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的“效益好”而多拿报酬等等。他们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见利忘“义”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二)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财务会计法规和相关制度,但这些法规还不是很完善,会计法规与其他法规之间以及会计法规之间还存在一定冲突和局限性。在《会计法》中关于会计信息失真责任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内容也不一致、不具体,法律责任规定的可操作性差,尤其是执行惩罚主体的规定形同虚设。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怎样承担会计法律责任,如何处分、处罚,在法律与法规的规定上都很模糊,而且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于那些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违法行为,惩处的力度也不够。

(三)监督部门监管不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监督体系还不健全,监管部门往往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以及其事后监督的局限,不可能查出所有的违法违纪行为。同时,国家赋予执法机关的权力相对较弱,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制裁手段,企业内部监督在触及到部门或单位利益时,常常难于落到实处,形成内部监督流于形式现象,外部监督又软弱乏力,处罚较轻,造假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造假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非法所得,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四)经济活动的复杂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经济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复杂,而且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会计要素进行正确确认、计量的困难,加大了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五)会计人员素质及专业技能不高

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新的业务模式也不断涌现,从而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现有财会人员中,有些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又不注重会计继续教育的學习,对于国家新颁布的有关会计法规、制度他们不了解,即使了解也知道的甚少,部分人员学历水平、业务技能不高,不能正确、透彻的理解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从而导致对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另外,一些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多元化利益的驱动下,其职业行为也难免受到利益的驱动。这都是导致会计人员在实际会计工作中造成不真实会计信息的主要原因。

二、防止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构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者结合的完整会计监督体系,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企业不仅要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将执行流于形式。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进行监督,相互协调,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督促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在强化国家监督的同时,还要逐步规范社会监督机制,一方面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从形式和实质上增强其独立性,使注册会计师能完全置于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之外,充分发挥社会会计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机制,让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参与到监督里来,鼓励单位和个人揭露违法者,对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通过新闻媒体暴光,这样不仅会对造假的单位和个人起到名誉处罚的作用,同时对潜在的造假者也起到警示作用,从而促使企业自觉地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健全会计法规体系

健全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不健全企业的内部核算制度,逐步将一些现代会计分支纳入会计规范体系,增强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由于各法规之间有些条款、有关规定存在重复甚至相互冲突、矛盾的现象,因此要协调好不同法规之间的关系,避免相互之间产生法律规范上的冲突。同时,不断完善虚假会计信息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修正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以适应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之具有国际性、稳定性,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三)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应始终坚持依法狠抓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检查处理,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在《会计法》、《公司法》和《刑法》之间,建立必要的内在联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整个社会经济在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坚决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建立和深化会计人员在职继续教育机制,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建立会计人员执业资格考试、聘任、业绩能力考核等相关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支持和督促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

总之,要治理虚假的会计信息,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措施,而且还需要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只有这样,我国的会计工作才能步入正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双曹.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J].价值工程,2011(4).

2.张广维.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

3.张俊梅.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市场,2010(26).

4.曹淑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解决对策初探[J].商业经济,2005(2).

5.何一波.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2(3).

6.田惠兰.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1(4).

篇5: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一、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真实性概述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它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政府对微观企业的监控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会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效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影响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因此,会计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等质量特征,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核心

真实性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之一,它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数据可靠。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因此,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应有的质量特征被动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演愈烈,其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超出常人想象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特征与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核算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与会计核算主体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不符,会计信息资料缺乏应有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相关性,对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方造成误导及损失,影响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两方面。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依据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 3

求、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而产生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情况。而之所以会出现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因为会计受本身特点和制度的制约,在会计政策、规范和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可选择性及缺陷,并且在实务工作中,会计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了不同的目的,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及方法,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制度性失真。非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出于各种目的,违背会计法律、法规、政策、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会计造假和舞弊,使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相背离。

会计信息失真的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有:

(一)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虚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二)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管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三)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四)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五)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不直接进的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三、中国企业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上级考察下级在经济活动管理中的成绩,主要是以利润和产值来衡量的,只要有利润产值,下级就有了政绩,有了政绩就可以提升,从而带来更多的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同时,作为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经济状况的主要途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及其他使用会计资料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正是由于这种影响,会计主体会因偷税或者促进股市融资等不同的目的,对会计信息进行一些有违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处理。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工作、报酬、职务等私人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屈从于管理者的意图,从而丧失职业道德,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政府行为不规范,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政府的行为规则远未达到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要求,有的地方政府直接管企业,对企业领导实行指标考核,责任审计,奖优罚劣,而企业领导为了过关,效益好时将利润“打埋伏”,完不成任务就假造利润,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约束。

(三)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国家审计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是监督不到位,表现在国家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仍停留在以国有单位为对象,对大量非国有单位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制度化监督,同时监督主体是多元化趋势,多个部门对同一单位会计工作进行交叉检查的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监督和再监督不力,少数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其监督职能难以施展,监督效力偏弱;外部审计独立性虽强,但也存在会计师事务所为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避重就轻。

(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虽然近些年已相继制订和修订了《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是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新的经济业务时,常常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五)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指标,只强调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而忽视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通过哪些程序来达到这种结果的,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六)会计人员素质及专业技能低下

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整体素

质还不高,在一线从事财务工作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一些会计人员实际业务操作技能较低,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的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整体职业道德素质也不高,敢于同违法违纪作斗争的少。

四、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观念、完善会计法规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单位领导人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使之能带头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创使监督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同时,还应完善会计法规建设。《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收支不予办理。但在实施《会计法》的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普遍、处罚难办”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的可操作性。比如将虚假信息提供给国家、社会和投资者,并造成损失的人员在《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应给予重罚,但缺乏处罚的具体标准和细则,操作起来很难掌握。所以,应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使会计法规体系更加规范,更加科学。会计人员只有遵循《会计法》的规定工作才能防范和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对敢于坚持制度、坚持原则和秉公办事的财会人员,要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

(二)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加强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建立检查和处罚的联动机制,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和监控作用,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要逐步实现企业会计报表必须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对注册会计师业务加强监督、管理,以利于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

(三)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四)加强监督力度

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对查出的问题必须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处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五)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强化对从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具体承担者,是会计信息的发源地,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业务水平,对从源头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培训,重点是增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在会计人员中树立诚信会计观念,使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维护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的严肃性,促进会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快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步伐,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其具体原因多种多样,而且极为复杂,要防范则必须注重结合多种措施综合利用。为此,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加强执法力度惩治腐败,完善各种治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开展各种形式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转。总之,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篇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关系到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合法利益,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采取相应的防范与管理措施。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2-000-02

前言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频出现,降低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并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市场、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群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当前上市公司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概述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指上市公司通过伪造、编造或变造等手法进行会计报表编制,使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为企业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一般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在会计资料的虚假与混乱。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通过中国学者对会计失真的研究,它的主要类型可分为规则性、违规性、行为性等方面的失真。其中规则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自身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失真是会计规则执行者有意识的违背会计原则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而行为性失真类型中,会计规则执行者无意识的违背会计原则,导致会计失真行为的出现。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1.经济交易失真

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仍处于从高度管制向市场调节方向过度的阶段,很多企业为进入资本市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便开始采用资产重组、资产评估、信息资本化或交易时间差等各种手段进行经济业务的虚构,从事不等价交换,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上市公司在经济交易中虚构操作利润有六种表现:第一,以关联交易手段获取非公允的收益;第二,夸大企业的经营业绩;第三,以资产处置收益的方式达到获取一次性或偶然性损益的目的;第四,销售情况、收支情况、以及资产利润情况的造假;第五,经营费用与管理费用被列入其他待摊费用或应收款中;第六,虚增支出与利润。对于经济交易失真,银广夏事件是最典型的案例。

2.会计核算失真

会计核算失真具体表现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薄失真、成本费用核算失真、收入项目虚假三个方面。其中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失真主要由于原始凭证不合法、会计处理程序不合法以及记账凭证不真实,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成本费用核算方面,体现在上市公司改变费用的确认原则、不区分成本核算对象、不区分会计期间等方面,并且在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成本的虚假与失真;而收入项目虚假方面,尽管国家已制定严格的标准,但基于估计与判断的领域仍有很大的操纵空间,很多上市公司会以提前或推迟收入的手段进行收入确认,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外部信息的使用者。

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等,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下降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为市场经济信息,而经济信息来源于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对国家衡量经济指标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能保证国民收入、生产总值以及税收收入等资料的真实可靠,最终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出现偏差,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下降

会计信息是帮助实现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的基础。从目前资本市场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失真直接误导市场,造成资源不能合理配置等结果,使很多市场资源无法流入到急需资源的企业,最终破产、倒闭。而社会交易成本不断升高,也削弱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3.投资者与债权人利益受损

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大多会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制定与目标的确立。而会计信息失真直接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最终未获得经济效益,甚至血本无归。上市公司的债权人一般为银行,因不能及时回本息,造成债权居高不下的情况。

4.国有资产的流失

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存在着由大变小、由小变私有的普遍现象,资产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从过去财政部门的财税检查报告中可以发现,大中型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每年可达100多亿;而中小型企业或地方政府大多存在偷税漏税现象,从检查报告中发现税款流失每年可达560亿。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信息的虚假成分过多,为政府有效地控制国有资产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国家利益无法得到保证。

5.影响国家政治及社会安定

上市公司中的会计信息是反应经济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企业控制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许多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是为某些领导服务的,经常制作假账,将不合法的收支情况合法化,滋生腐败现象的发生,对社会安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

1.股权结构不合理

上市公司中的股权结构通常具有“一股独大”的特点,很多中小股东因为所持股份较少,对企业经营管理漠不关心,造成股权机制失衡、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等情况。尤其在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中,决策权基本在于大股东,为提高自身利益,经常以关联方交易或资产重组等手段进行上市公司利润的操纵,忽视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当企业业绩下滑时,大股东会通过关联交易或资产重组进行利润输送;当企业业绩上升时,大股东便会凭借自身控股优势,进行资产的挪用与侵占。因此,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2.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尽管上市公司以逐渐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许多机构,但一些上市公司如国有企业,其所有者为国家,在行使企业所有权的人选方面多为政府机关委派,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董事会中的由政府委任的股东代表不必在担心自身的经营管理权,对会计信息管理方面可以肆意妄为,严重损害国家与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另外,还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会兼任总经理一职,整个经营管理层由一人控制,使管理结构不合理,监督效果不明显。

3.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

当前,大多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一些企业管理中存在激励不足、激励水平低下、劳动报酬不合理的情况,如经营者为企业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却没得到相应的回报,很容易促使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进行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因此,没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直接将绝对的权利转化为绝对的腐败。

4.监事会的监督力度不足

从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董事会与监视会同为股东大会下的执行机构,具有平行的地位,而且监事会有监督董事会的作用。然而目前上市公司中,董事会具有完全的决策权利,监事会已成为董事会下属机构。主要原因在于,监事会的成员基本由公司员工或其他股东代表构成,从行政关系上受董事会的制约,而且监事会的监督多集中于事后监督,缺乏实际的任免董事与提名董事的权利。因此监事会在内部结构中已完全成为董事会的附属机构,很难发挥其自身的功能。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一定程度上受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一个健全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保证会计业务活动按照规定进行。但是当前很多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岗位或人员配置方面、企业干部业绩考核以及外部监督方面都不够完善,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的失真行为。

(三)会计法规不完善,外部监管不力

1.会计法规不健全

会计法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会计法规不能有效的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上市公司中的会计核算程序与核算方法大多为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多样性。公司的经营者为满足自身的私欲,便可通过不同的核算程序与方法制造不同的会计信息结果,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当会计法规无法规范会计行为时,就会出现很多的违法行为;第二,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判定标准,在会计法规中并没有具体的体现,这就为会计信息的造假提供了条件。同时,因为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很多会计法规并不能完全应用与上市公司中,所以企业本身会对会计工作作出很多标准与规范,为会计信息作假留有很大的余地;第三,会计法规的滞后性。随着当前新行业、新领域、新情况的不断涌现,会计法规的制定往往落后于经济行为。因此会计工作很容易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形;第四,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现阶段,上市公司中存在很多会计违法行为,会计信息的失真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很多人员,使会计信息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而且,即使发现会计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多以行政手段代替刑罚手段。例如,琼民源事件中,对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与海南正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只进行职业资格吊销、证券吊销以及会计师职业资格证的吊销,并未有过多的惩罚措施。

2.外部监管不力

针对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工作,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组织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都存在很多问题。各个监管主体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很难有效的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职业道德水平。近年来,会计行业的发展使会计培训班数量日益增多,但大多培训班多以培养业务技能为主,忽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导致很多会计人员将财务工作的内容局限在报账、算账以及记账方面,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完全以领导意图进行会计工作。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过程中,应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减轻国有股;实现国有股的逐步流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与约束机制。其中,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首先应做到培育机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代替个体股东持股,有效的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其次,要提倡企业法人持股,将持股公司与被投资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另外,要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提高监督力度;最后,应发展并购市场,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竞争压力,以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减轻国有股与显现国有股逐步流通方面,应将国有股转化为个人股或流通股,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得到完善。同时要提高国有股流通比例,处理国有股的存量与增量,防止出现股市震荡的现象。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激励制度与约束机制方面,具体应做到优化董事会结构、发挥监事会监督作用,并且在管理人员聘任制度方面也应不断完善。同时,应以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经营者的行为,明确经营者的权利与责任,设定弹性化的激励与约束条款,避免出现经营者违法、欺诈等行为,从而减少会计信息是真的可能。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坚持明确的职责分工、业务活动的适当授权、凭证与记录的完整无缺、资产与记录的控制以及完善的检查机制等原则。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管理记录的可靠性。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强化检查与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外部监督以及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等方面。完善过程中必须注意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主体必须为企业管理当局,而且能够有效的分析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要加强内部监督工作,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三)加强会计法律建设,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国家对会计法律建设必须做到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加快地方会计法规的建设、明确权责关系、保证会计政策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只有不断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才能为会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也避免因法律不健全出现违规行为。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具体包括对信息披露制度中的信息给予明确的界定,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其中的缺点对信息使用者进行误导;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也应进一步规范,细化信息披露中的要求。例如对关联交易行为的披露等。

(四)完善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机制

在会计人员培训中,各个培训机构必须将职业技能知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结合起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诚信观念,将诚信作为会计工作的准则与基本要求,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会计人才。

四、结论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治理工作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必须树立起正确诚信价值观,加强政府监督职能,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维护经济市场的秩序,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治理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在:

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3: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4: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是给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二是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三是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四是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差、专业素质不高以及企业内部为追求自身利益,个别领导不懂《会计法》等诸多因素。

1:会计法规系统不健全。虽然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相继颁布实施,但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出现以及建立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日益迫切,我国在会计立法上仍需加快步伐,

2:社会监督不力。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能洞察事务本质的高素质人员较少,需要加大对这一机构人员的迅速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企业内部监督不力。一些企业的领导由于不懂《会计法》,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弄虚作假,逃避国家有关法规和纪律的监督,而会计人员又受单位负责人的聘任和管理,在工作中很难坚持原则,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非专业化现象普遍存在,会计工作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浅层次上,难以做到合理、合法;二是财务基础管理薄弱。如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资料不完整等。

三是会计业务处理手段落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在用手工做账,财务数据处理仍处在低效率阶段,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三、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和执行新《会计法》。首先企业法人和单位领导要懂法和守法,只要他们能遵纪守法并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力度。必须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再监督工作。通过建立和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办法,逐步理顺委托关系,由企业直接委托改变为由信息使用人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委托并支付费用,增强事务所具体工作的透明度。

3:加大处罚力度。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行政,改变以往工作中“重查轻罚”的作法,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4:实施会计核算委任制,加强企业内部的异体监督力度。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在委任财务总监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委任制核算制度。成立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机构,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养,负责提供派出会计的应有待遇,使会计与用人单位不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会计服务机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又能向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对失职的会计人员,会计服务机构视其具体情况进行处罚,这既能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又能切实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5: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业务*作技能的熟练程度高、专业知识丰富扎实,就能为企业的所有者、主管经营者和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反之,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就难以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二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会计人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不谋私利,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时刻坚持“以德治企”的原则,就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反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差,可能因图谋个人私欲,编造、篡改会计数据,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篇8: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探讨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具有以下特点:

1.分级核算。

施工企业的生产具有施工生产分散、生产资料流动性大、经营地点不固定等特点, 为了能够使会计核算和企业的生产施工结合起来,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采用分级管理、分级进行会计核算的办法。

2.工程成本和工程价款的核算具有分段性。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周期一般都较长,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只能按照已经完工的分期来计算预算成本及实际成本, 与建设单位工程价款的结算也要按照已经完工的工程分期计算。所以,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可能存在收入和成本的确认的不合理性。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开工和完工时间通常不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 所以使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配比就显得十分重要。

3.订单成本的计算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的每项工程都分别进行成本核算, 也就是采用订单成本计算的方法, 这样能够使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计算口径一致, 方便进行分析考核。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建筑施工企业的收入不能真实的反映项目的实际收益, 项目收入和费用不相配比。

建筑施工企业收入的确认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 经建设单位签字确认可以可靠计量的进度按照完工百分比完成的。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由于建设单位确认计量时间的滞后性以及工程变更等原因使得收入的确认有一定的复杂性, 客观上给企业收入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并且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的成本费用也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建筑施工企业可能会利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会计科目对利润进行调节,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执法不严格, 处罚力度不够。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繁多, 项目的施工地点有些比较偏远, 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范围较小, 审计工作不能深入进行。即使发现了舞弊行为, 但是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不具有独立性, 处于企业领导的管理和干预下, 也无法对舞弊行为进行彻底的审查。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在工作中坚持原则, 内部审计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监管部门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使得会计造假的成本过低, 当前, 我国相关法律中对违反会计法规单位的最高处罚是10万元, 对责任人的最高处罚只有5万元, 使得会计造假的风险收益大于风险成本, 某些个人和单位仍然会为了风险收益铤而走险。

3.建筑施工企业过度重视工程进度与质量, 忽视了财务工作。

企业的财务部门得不到领导的重视, 也没有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方面,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建设工期少则半年一年, 长则好几年。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工程项目的领导和项目的技术人员只是重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没有给予财务管理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 企业业务部门的配合不够协调, 工程项目的原始凭证无法及时的送往企业的财务部门, 使得实际成本没有得到及时的核算, 特别是分包工程的结算更是严重的滞后。

4.施工企业的会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阶段,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有不完善的地方, 这就给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生存土壤。例如: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固定资产折旧、相关资产的减值以及或有事项等会计科目的处理, 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经营特点和财务管理环境, 利用自己的职业经验对相关的会计事项进行判断, 使用哪一种会计处理方法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会计事项的本质, 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 只能由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5.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

企业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形象, 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有直接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作业和工作环境相对来说较为艰苦, 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长期到第一线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专业知识水平较低, 没有掌握建筑工程的施工背景知识, 也没有准确的把握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原则。

三、防治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建议

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从根本上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必须结合行业特点采取积极措施,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完工百分比法, 使项目的收入成本配比。

完工百分比法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确认收入成本方法。只有在实际操作中, 趋利去弊, 发挥完工百分比的优势, 完善企业的各项成本制度。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改进, 是这种方法在计量项目收入成本方面更加准确、更加科学, 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的损益, 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明确企业负责人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方面的责任。

一方面, 完善会计法律法规, 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守法意识, 使会计人员牢记各种法律法规, 防范于未然。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 要严格执法, 改变“查重罚轻”的做法, 发现建筑施工企业存在会计失真现象后, 要及时的进行处罚, 对由于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严重影响的建筑施工企业, 应该从重处罚, 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严肃追究。提高对会计造假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经济处罚金额, 提高企业的会计造假成本,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另一方面, 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管理, 完善对其的离任审计, 建立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再次, 明确企业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的第一责任人, “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明确企业负责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会计责任。另外, 一旦出现会计信息失真, 要重点追究会计造假直接责任人和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尤其要追究强令会计人员作假帐领导人的责任, 使会计造假者的各个方面都有损失, 让他们感到会计造假得不偿失。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着手, 加强企业领导的内控意识, 增大对内部控制的投入, 发挥内部控制的制约机制。维护建筑施工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 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 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对发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 严格防范财务造假, 通过堵塞漏洞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4.落实建筑施工项目承包的审计监督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承包审计应该以签订的承包合同作为依据, 对相关项目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支出等进行审计并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首先, 做好事前主动的承包合同审计, 重点对承包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全面性进行审计。其次, 做好事中的审计工作, 对项目费用划分的合理性和结算收入的真实性进行审计, 明确是否有隐瞒不报和虚列收入的现象;对承包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 明确是否存在扩大开支范围、潜亏以及乱摊成本费用等现象;查明是否对工程项目的债权债务进行及时清理, 是否存在长期挂账的现象;查明项目人工费用的核算是否正确, 施工项目的内部分配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再次, 做好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 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体系, 理顺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等监管的关系。

5.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最直接和最基础的环节就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 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不断的更新并充实其会计知识, 更新其知识结构,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使其能对各种经济业务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另一方面, 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建设, 帮助会计人员树立职业责任感, 使其做到坚持原则, 诚信做账, 以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之, 会计信息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关键因素, 也是保证决策正确性的前提和条件, 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进行讨论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会计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会计资料的造假手法也“日新月异”, 对会计信息的监督管理也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 提高应变能力, 创新监管手段, 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 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参考文献

[1]倪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 2007, (6) .

[2]陈海云.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J].现代商业, 2008, (6) .

[3]尹勤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2) .

上一篇:回家纪事优秀初中作文下一篇:初中教师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