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2024-07-30

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通用9篇)

篇1: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际情况,现将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下回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着力培育学校教育发展的信息化整体优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我校教育科学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坚实的基础平台。

二、工作目标

增强校园信息化领导力、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成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为普遍,数字化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质量增长方式不断优化;电化教育队伍的技术支持与应用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教育信息化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形成我校基础教育发展的信息化整体优势。

三、主要任务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校园信息网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建设和优化支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信息化环境。我校实现微机室配备达到省定标准要求;我校将于明年下学期配备使用交互电子白板等课堂教学信息化设备;探索信息化运转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筹措机制,为学生发展成长搭建信息化平台。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各环节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

课程的整合,基本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常态化,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学校鼓励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网上集体备课、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100%、电子备课率60%、课时覆盖率不低于30%,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参与学科网络教研,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加强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对3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达标。

加大对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强学科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组织面向全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成果评选竞赛活动,促进广大教师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水平。加强对信息化技术教师服务人员的培训,为学校信息化规划、设备管理与维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技术创新应用、教育技术培训、管理信息化等服务需求提供支持。

4、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尤其对切合教学需求、前瞻性好、成熟度高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项目,通过课题带动与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示范项目、示范教师、示范学校,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

5、网络教研与资源建设

进一步完善新课程网络教研平台,拓展校本教研、学科教研时空,探索教师基于网络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平台的学习模式,提升教师自身与团队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逐步完成覆盖全校主要学科的网络课程视频课堂资源建设。选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共享。鼓励学校创建校本特色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统一规划管理,架构基于网络的学校—家庭—社会互连互动的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全校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活动,拓展教育的时空,使广大学生能利用网络在家庭进行学习、交流。

6、教育管理信息化

建设开发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系统,构建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信息与资源、办公与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包括信息化设备统计、图书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师档案、教师教育、评价管理等数据共享的全校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

四、重点工作

(一)加快我校教育信息网络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网站建设,把我校教育网站建成“实验中学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为教师教育学习提供便捷的网上应用服务。

(二)校园网络建设

加快校园网和网络教室建设。校园网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网,是“校校通”的关键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切实加强对校园网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科学设计网络终端节点布局,使网络终端逐步进入所有教师办公室和所有教室,逐步实现教师网上备课、学习和教学。2012年底以前我校实现“班班通”要达50%以上,2014年底以前所有班级都建有规划合理的校园网。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我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努力形成“天地一体”、城乡互动的学校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使远程教育成为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我校实施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有效平台。

(四)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

本着“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以国家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我校学生现行版本的教科书为基础教材,由我校高级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年骨干教师等广泛参与,共同协作,逐步完成覆盖中小学主要学科的网络课程资源。

围绕丰富的教学案例资源,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反思、课堂教学问题分析、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讨等系列教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

(五)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

信息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教学资源等数字化、网络化,有效拓展师生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现代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开展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有效引领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提升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六)课改信息化建设项目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新课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实施课改信息化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课程管理、学分认定、教学质量监控、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益。

五、保障措施

(一)行政推动

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完善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对于我校信息化建设、校园网建设等重点工作,学校领导加大行政推

进力度,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二)加大投入

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把建设经费和维护经费列入学校教育经费预算。

(三)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做好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教育网络高效运行,提高校园网络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网络运行的技术保障水平。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继续抓好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建设,结合校园网络建设、远程教育应用等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在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现场观摩会、教育论坛、教育技术成果评选等活动,促进有效应用。建立每三年组织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表彰、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技术能手认定工作制度,激励学校、教师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五)课题(项目)带动

要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借助科研机构的力量和专家智慧,以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管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教研科研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的新路径、新模式,增强骨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房县实验中学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篇2: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房县实验中学校园禁毒“六个一”活动

6.26国际禁毒日即将来临。今年是第27个国际禁毒日,为深入推进“珍惜美好青春,远离合成毒品、拒绝毒品,健康人生”主题活动,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决定在6月底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既“六个一”活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集中进行一次禁毒教育标语宣传、举行一次毒品知识主题班会、发放一份禁毒教育倡议书、举行一次禁毒教育签名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一次禁毒教育视频。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毒品的预防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确保“校园无毒品,学生不涉毒”。

篇3: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一、“全国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目前,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共有1640所,由于特殊需求儿童分类比较复杂,所以特殊教育学校亦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独立的聋校、盲校、培智学校,还有聋弱合校、盲聋合校、盲聋弱合校、脑瘫、多动、自闭、孤儿学校等多种办学类型。在校学生41.7万人,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26.4万人,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生的两倍。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分布和教育教学情况上具有办学规模小、地域分散、学生分类复杂、课程设置多样等特点,以上特点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不易监管。对于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和开办随班就读班级的学校,从办学规模、课程设置、教学质量以及教育科研方面更加不易统计和管理。通过建设全国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完成对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就业、办学质量、学生人数、康复设备等的有效监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为国家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更好地服务特殊需求儿童及其家属和社会各界人士。因此,“全国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很有必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全国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总体规划的标准,规范“全国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依据社会需求和实际能力,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务求实效。

2.应用主导,突出重点

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重点发展对教育行政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起关键作用及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支撑平台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3.整合资源,服务社会

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使现有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在特殊教育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4.强化基础,保障安全

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综合平衡安全成本与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健全管理体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及教育培训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和监管体系。

三、“全国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特点

1.准确做到数据信息准确、权威。本系统所有信息为国家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权威的信息。

2.快速做到沟通无时滞,信息的发布、查询和反馈,数据的传输等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

3.全时段通常是全天候作业,例如信息发布与查询。

4.高效能够及时进行业务作业,特别是通过系统平台,可以将原来的串联工作方式改成并联方式,极大提高信息呈现的效率。

5.低成本相对于传统统计方式,本系统减少了现场办公,缩短了工作流程,节约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减少纸张浪费。

6.创新提供服务创新的手段与平台。

四、建设目标

1.建设《全国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标准》

全国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学校、学科、年级、资源种类、文件格式、学生智力水平、残疾类型、康复手段、康复方法、辅助设备等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标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不一致,因而在进行信息资源录入、开发、建设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只有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才能使国家在进行信息统筹、各地区在进行信息交流、社会各界在共享数据时具有可行性,并能与世界接轨,避免走弯路。因此,建设“全国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标准是非常重要和很有必要的。

2.开发统一的数据库和系统管理平台

该平台采用国家、省、市、学校四级逐级向下管理的模式,搭建分级的系统管理平台。及时将各省、市、学校的相关教育教学信息及时准确入库上报。国家级平台可以及时对各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为国家层次的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省级、市级平台可以分级及时对下属教育局、特教学校的各种信息统计汇总,例如学生学籍信息、教师人事信息、学生康复信息、学校康复设备信息等,教育行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可以清楚的查询和了解相关信息;学校级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共享全国各地特教学校的信息,及时准确贯彻和执行国家、省、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和任务。

在本项目建设结束后实现所有独立建制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全部录入到本系统中。所有开办随班就读的学校,关于随班就读学生和教育教学信息全部录入到本系统中。通过以上建设最终实现网络资源和特殊教育基础数据的共建共享。全面实现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信息电子化,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的特殊教育;实现特殊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水平。

五、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1.建立各级组织机构

(1)领导组:负责本系统研发、培训、推广的协调组织工作。

(2)技术开发组:负责制定全国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标准以及对标准进行定期的更新升级;开发建设全国特殊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和相关软件。

(3)培训组:负责对国家、省、市、学校各级各类组织机构人员进行培训,以便具体使用本系统。

(4)咨询维护组:负责向各相关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和日常数据信息填报工作。

2.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包括前期调研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全国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项国家级开发项目,要综合政策法规、硬件配置、人力统筹等来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要处理本系统的各个子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更要正确处理与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只有协调发展,信息数据才能高效利用,这是避免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必要因素。

因此,包括从教育行政部门、特殊教育学校、技术研发、高校学者等多角度的前期调研至为重要,只有详细、客观、准确地调研,才能设计出满足各方面需要的标准。

对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及时评价,是保证系统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组织包括教育行政领导、学者专家、特教学校领导、特教学校教师、统计部门、信息技术专家在内的专家评议组织,通过通讯、现场等形式,定期对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及时反馈信息,以便逐步建设逐步完善。

3.应用先进和可行的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的普及,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特殊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势在必行。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支持政府和学术团体高效率完成数据信息统计、分析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社会要求、推动政府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数据库管理具有传统统计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特殊教育信息数据管理的效率,也是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4.分批培训,逐级实施

采用“国家、省市、学校”三级分批培训、逐级实施的方法普及此套系统的使用。同时,面向社会各界开放本系统,使本系统信息能够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

篇4: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实 施 方 案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关键在教师。为贯彻落实房县教育局关于《县直学校结对帮扶乡镇中小学发展工程方案》,加快农村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拓展、创新县域内学校“协作区”、“联校协作发展”等校际教师交流模式,建立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实验小学与土城镇土城小学、白鸡小学实际,制定结对帮扶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教师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思想有明显的变化;

2、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3、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4、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5、校园文化品位明显提升。

二、活动内容

1、学校管理与内涵式发展。实验小学校长及中层干部定期到土城小学、白鸡小学,帮助他们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传授管理经验,逐步使这两所学校的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帮助他们规划、完善校园文化。

2、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每学期结对帮扶学校的中层干部交流一次以上,使这两所学校的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有大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有大的提升。

3、德育管理。包括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评价和养成教育。

4、教学管理上水平。

5、指导两所学校的课题研究,使这两所学校的教师逐步具备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三、活动形式

1、管理工作交流,实验小学、土城小学、白鸡小学将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学生管理、少先队活动等通过联合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推介交流,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教学工作交流。

①教研组交流:实验小学相应教研组以组长牵头了解两校优劣状况,一方面提出专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另一方面两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开展教学交流、联合教研、集体备课等形式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双方学校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益。通过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的公开课,采用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骨干交流:两校骨干教师结对子,制定三年成长计划(按学年分化目标、程序、形式、效果等)。积极互动,完成两次飞跃:一般层次的教学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互访学习;深层次的跟班学习,课题研究,经验总结(或论文撰写)。

实验小学将定期选派师德好、责任心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到土城小学、白鸡小学上示范课、研讨课和进行听课活动,指导和诊断课堂教学。土城小学、白鸡小学定期组织教师到实验小学听课、观摩学习,上探索实践课。

3、学生交流

两校主要由少先队大队部牵头,通过城乡学生结对子、文艺体育活动、综合素质展示、学科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每个学期大队部都要制定计划,要有延展性)。

四、活动安排

1、第一阶段:2013年3月至4月25日。启动结对帮扶工作,结对学校召开座谈会,讨论结对帮扶的具体方案;

2、第二阶段:4月26日至11月30日。开展各个层次的交流活动 五月份:六年级月考联考;组织六年级教师开展主题为“增强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复习质量”研讨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交流活动,针对课例探讨如何把握教材,落实课标精神;开展中层干部交流活动,实小中层干部到帮扶学校实地交流指导工作。六月份:中层干部交流活动,帮扶学校各派两名中层干部到实小跟岗学习精细化管理;土城小学、白鸡小学选派教师到实验小学跟岗学习;六年级第二次联考;在学生中开展主题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交流活动。

七月份:阶段性小结。

八月份:邀请帮扶学校部分教师到我校参与师德培训。

九月份:土城小学、白鸡小学选派教师到实验小学跟岗学习;开展班级管理交流活动。

十月份:开展主题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开展主题为“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生进生转化”交流活动

十一月份:邀请实小领导与部分骨干教师对帮扶学校进行评估。第三阶段:11月16日至12月30日。结对帮扶工作总结;制定新一年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五、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此项活动涉及两校领导、教师、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意义重大,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特成立领导小组。

长:张清志

副组长:付祖强

高永峰

成员:万力

王德成王厚清

篇5: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执行情况报告

一、项目建设背景

房县位于鄂西北大山区,介于大巴山脉与武当山脉之间,生态环境优越,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境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全国闻名的“黄连之乡”、“党参之乡”之称,是鄂西北药材基地核心地区,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2006年省政府把房县纳入全省药材板块范围给予大力扶持(鄂政办发[2006]77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作为我县主导产业来抓,按照“品种地道,效益优先,示范引导,稳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中药材产业,201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产量2.1万吨,产值实现5400万元。选优、保护优良地道黄连品种,推广GAP规范化种植模式,对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药材研究、种植、开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与一体的高科技中药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位于神农架、武当山两大“天然药库”之间。公司现有职工203人,其中由中药师、农艺师组成的科研团队人员达65人,企业占地总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综合办公楼1500平方米,中药饮片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仓库1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加工及检验仪器设备80多台(套);公司通过了国家GMP达标认证并取

得“GMP”证书及《药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执业资质,目前可生产黄莲、柴胡、白芍、丹参、桔梗、玄参等1200多种常规中药饮片,年生产规模达5000吨,实现产值1.5亿元,创税400多万元,利润350万元。公司先后与湖北中医学院、郧阳医学院确立了产、学、研协作机制,联合研发地道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公司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房县及周边县市区发展地道中药材生产基地7万多亩,订单药材面积6万亩,为药农带来2.16亿元的经济收入,3万户药农户平增收7200元以上,为推动我县中药材发展,提高道地中药材品质,提高产业效益,有力的推进了推进我县及周边县市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带动“三农”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

二、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高标准黄连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其中:

1、种苗体系及基地建设。即:对优良地道黄莲品种进行选优及保护、保存;建原种繁育基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选定的药材品种进行研究,实施GAP药材生产规范,生产无公害、无污染、高质量的药材,从源头上确保中药质量。

2、基地配套体系建设。即:供水设施建设,通过蓄水引水,达到供水有保障,排灌便利;基地道路建设,确保农家肥和产品运送自如。

3、技术服务和品质保障体系建设。即:组织药农及技术人员开展黄莲GAP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药农的种植水平;聘请农科

院所专家教授,对种植进行技术指导,检测黄连品质,为药农提供指导信息。

三、项目执行完成情况

1、在军店下茅坪村县中药材科技示范园,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租赁土地建设黄连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其中:建设优良道地黄莲品种原种选优及保存保护基地50亩;建设黄莲原种繁育基地50亩;建设炼苗钢架大棚5个(日光温室型);建设黄莲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400亩。

2、加强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建设蓄水设施4处,建引水灌溉泵房4间100平方米,埋设供水管道5000米;基地机耕路维修3千米;兴修作业道2千米,以便运送农家肥和产品。

3、加强技术服务和品质保障体系建设,其中: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重点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和黄连品质检测体系建设管理,县农业局、县药材产业办公室负责土壤监测、改良、示范指导;聘请省农科院所专家教授1人,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制定黄莲GAP规范化基地种植技术规程;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建检测中心1个,负责药材品质检测;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结合建设管理各环节,及时开展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培训药农300户,示范推广1500户。

四、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1、项目投资:项目完成实际投资91万元,其中:优良道地黄连品种原种选优基地和良种黄连原种繁育基地建设投资18万元;黄

连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投资36万元;修建蓄水设施、灌溉泵房、机耕路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万元,开展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和黄连品质检测投资20万元。

2、资金筹措渠道:项目完成投资91万元,其中:省级现代农业板块扶持资金40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51万元。

3、省级现代农业板块扶持资金使用情况:种苗体系建设投资8万元,黄连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投资20万元,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投资3万元,技术服务和品质保障体系建设投资9万元。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黄连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负总责,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具体抓,县农业局负责组织协调,督办落实,县药材产业办公室及军店镇抽调得力干部组成专班负责具体实施。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做到目标明确,层层落实。

2、企业带动,大户承包。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县内医药龙头企业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为主体,突出重点地块,实行大户承包,确定300个药材种植大户实施,依托大户带动,连片种植。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把GAP种植规范作为合同要素实施。

3、强化科学管理。种是基础,管是关键,我们按照GAP种植的管理体系要求,科学制定各环节管理预案,落实管理措施,明确

管理责任,加强科学管理。

4、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是加大黄连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力度,与省农科所联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科技运用,为基地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5、实施品牌战略。建设GAP种植示范基地,培植绿色环保中药材产业,是有益人类健康的产业,也是项目强县、产业兴县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家标准和市场要求,精心组织,强化宣传,大力实施品牌兴县战略。

六、项目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篇6: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宋建军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上级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教育信息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一、总体目标

在未来的三年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网络小组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不仅及时的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而且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

学校建有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6个多媒体教室,模式一教室一个,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接入互联网,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我校学生从四年级起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近年来,学校始终重视抓好队伍建设。

1.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校本部与三点一园信息化配套设备,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

2、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每个教室和专用教室配备电视机、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逐步形成“班班通”的良好格局,真正体现信息化进入教室,深入课堂的目的。

(二)、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资源建设目标: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要积极开发、推广、应用各种经过审定的、优秀的音像电子教材。根据课题的进行和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并加以修改,编撰各种电子化、数字化资料。

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2、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3)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三)、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现状

我们学校实现了“校校通”,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关注的重心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一开始的微机装备、局域网建设,到后来的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再到现在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用,信息化的含义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由辅助教学手段逐渐发展成教学资源。

2、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3、通过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他的特点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

(四)、培训方案

1.加强对全体成员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全体成员观念更新,从行为上提高全体成员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

2.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1)定点、定时、定人,安排领导、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

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3)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的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

4)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5)学术沙龙。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形成共识。通过以上方式培训,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员培训,并持证上岗。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投入。落实县局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篇7: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关键词 信息与控制;实验中心;创新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030-02

1 引言

江苏科技大学是华东地区唯一以船舶行业为背景的高等院校,已为我国船舶工业、地方经济和海军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学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对原有的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和自动化专业实验室进行重组和整合,成立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一个较完善的、有层次的,既符合学科发展需要又满足专业建设要求的高水平实验教学体系[1]。

2 实验中心现状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于2008年通过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中心承担全校16个专业的实验教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实习与电子技术综合训练的教学任务,全年教学工作量多达18万人时数。实验室总实用面积3004平方米,实验设备总资产超过3000万元,设备台套数近4000台。

虽然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前期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目前主要是满足日常的常规实验教学,缺乏进一步开设创新研究性实验的条件,无法满足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创新计划等活动的场地和设备需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缺少相关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无法满足教师和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和自动化专业实验室进行重组和整合,建设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为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提供优质的实验和实践环境,提高本科及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2]。

3 建设目标

通过对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的规划建设,形成能够充分满足各专业、各学历层次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支撑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实验内容先进、环境优美、教学体系合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先进实验教学与管理体系[3]。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建成后应能基本满足学院现有专业和新增专业的实验需求,并能更好地为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培养一些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科竞赛,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奖项和荣誉,并且起到示范作用,引导其他学生积极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为学科建设、科研提供支撑。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培育科研成果,锻炼和培养教师队伍。

4 建设内容

新建的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主要负责承担全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电子信息学院本科生基础实验和部分研究生实验,包括三大平台。

1)面向全校各专业的电工电子实验实践平台,主要为全校各专业提供电工学等课程的相关实验、实训教学。

2)面向电子信息学院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平台,主要为电子信息学院各专业的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PLC、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技术、电子线路设计、仿真和测试技术等课程提供实验教学。

3)面向电子信息学院各专业的信息与控制综合和创新实验平台,将进一步增设综合和创新实验课程,拓展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手段和方法,为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提供优质的实验和实践环境,提高本科及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综合实践平台,新建两个实验分室: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室、电子综合与创新实验室。

1)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室建设。目前省内外很多高校先后与国际知名FPGA生产商Xilinx建立了联合实验室。Xilinx公司在国内已完成在“985”和“211”层次学校建立联合实验室的计划,现已开始与普通高校开展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学校与Xilinx公司合作利用外部资源,建立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室,将FPGA相关的教学和实验提高到新的层次和水平。该实验室由Xilinx公司捐赠部分高档实验装置和设备,实验室建成后提供高层次的数字系统的设计实验平台,主要通过该平台进行相关专业算法和电路系统的硬件实现,面向对象为优秀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增设相关的高层次的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现代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理念[4],实现学生在数字系统方面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

2)电子综合与创新实验室建设。开展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工程实践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5]。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亟待建设一个目标明确的电子综合与创新实验室。建成后将增设综合和创新实验课程,拓展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手段和方法,探索并建立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该实验室面向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计划、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竞赛。经过本实验室的项目锻炼,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电子线路设计能力,掌握完整的应用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电子系统的抗干扰设计方法。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调试一个完整电子系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学会查找和收集课外资料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课程知识完成电子系统设计。

5 预期效益

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建成后可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为学院的五个本科专业、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两个工程硕士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课实验、课程设计和研究性实验,预计可以新增80个设计型、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每年可为约1300名本科生、300名研究生提供实验教学。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提供本科毕业设计、课外创新项目、大学生各类竞赛以及硕士生研究题目,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6]。

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新建的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室和电子综合与创新实验室主开展电子线路综合应用和系统级电路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实验教学工作,强调电子技术方面系统级的综合和创新实验,建成后可为电子信息学院的本科专业开设综合和创新实验,将新增实验课程五门以上,新增实验项目20个以上,课外创新项目15个以上,具备容纳20组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和15组科技创新研究项目或竞赛组的规模。每年可为约200名本科生和50名研究生提供实验教学。

6 结语

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紧跟船舶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高质量、专业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船舶设计和制造专门人才;进一步凸现了相关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为本科专业建设、硕士点建设提供实验教学支持,极大地提高这些专业的整体实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鑫,王月荣,冯若兰,等.多层次综合化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3(10):246-249.

[2]黄刚,尹婵娟,郭盛,等.整合实验室资源构建多层次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35-238.

[3]马臣,薛强.规划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科学,2015,18(1):178-180.

[4]廖庆敏.深化示范中心内涵建设 不断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07-109.

[5]武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7):206-209.

篇8: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关键词]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分析

前言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建设工程检测工作虽然也不断的进行完善,但是与日益迅猛发展的建设工程发展的速度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在建设工程检测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用自动化与信息化检测系统完成检测工作意义重大。

一、实现建设工程检测的实验室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建设工程发展速度之快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为体现建设工程的公平、公开、公正,从每个工程开始立项之前都要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整个工程的实施来参与操作,第三方机构在该工作中的公平和公正性的监督是不可或缺的。但过去的建设工程的监管工作在这方面是空缺,并且过去的建设工程的监管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監管工作不全面、不到位。比如说,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由于过去的检测工作的不成熟,对建筑材料质量合格报告造假或所用的检测材料和实际施工时所用的材料不一致等现象屡屡发生,建筑工程的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这些原始的检测方法,所检测的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也较差。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适应现代建设工程发展的水平,亟需有一套系统的、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操作平台来解决上述漏洞。实现建设工程检测的实验室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建设工程检测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不但检测的数据准确性更高,还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一个系统,就能全方位的监测各个环节的工作,包括前面所提到的第三方机构的公平和公正性、施工队伍、监理机构等的各个责任主体都能及时的进行监控,为监督管理者提供各个环节最真实,最及时的监测数据。

二、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所发挥的积极的作用

(一)降低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

传统的检测机构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测时,因建筑工程的环节比较多,而环节之间不能按一个标准进行检测,并且各个环节检测所用到的检测器械也不尽相同。各个环节所检测的数据还要通大量的人力进行计算后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不仅投入检测设备、人力、精力等资源,所检测的数据准确度也难以保证。而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检测系统,将各个环节所应检测的工作通过软件的分析后,检测数据自动生成,而且非常准确。不但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人力、监测设备的投入,还能使各个环节的监测工作能够顺利衔接。

(二)监测流程的操作更加规范,监测数据更加真实

建设工程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各个行业的建筑工程所进行检测时的标准、流程、方法都不同,检测人员所需掌握大量的、多方面的检测知识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即使工作能力强也必须投入较多的检测人员,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而自动化的信息检测系统,轻轻松松就可以把上述问题全部搞定,只需少量的工作人员将各个行业中各自的初始数据录入系统软件,软件处理后自动生成数据,形成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中的所有数据准确无误。自动化的信息检测系统操作简便,流程规范,不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还能节约工作的时间和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增大检测工作的公正性

自动化的检测信息系统只需将原始数据输入软件后,系统内部自动计算和绘制工作。避免了传统检测工作中对各个环节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需到实地检测,检测人员与受托方频繁接触,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有失公正。而自动化的检测信息系统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增大了工程质量检测的公正性。

三、提高建设工程检测的实验室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树立新的管理理念

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的优势非常多,要想真正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发挥作用,首先监测人员要树立新的管理的理念。真正认识到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对建设工程检测工作中的优势,检测工作人员的认识到位了,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才能应用于建设工程中各个环节的检测工作,发挥它的效率高、节约时间、数据真实、准确性高的特点,保障建设工程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培养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方面的人才

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最终是需要质量检测人员进行操作,检测人员的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直接影响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说,培养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方面的人才是提高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工作的关键,对人才的培养要加以重视,只有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足够熟练,再加上过硬的专业知识,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能够更好的在建设工程检测工作中发挥作用。

(三)不断更新充实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工程检测人员熟练掌握自动化的信息检测系统,对于建设工程检测工作的检测人员来说不仅节省了检测工作的劳动强度和精力,最终所得到的检测报告的数据还非常精确,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检测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整个建设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目前,由于我国的建设行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并且每个行业的环节比较复杂,现在所使用的检测系统都各自独立,比如说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检测管理系统等,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将各个环节的自动化信息系统整合到一个自动化信息平台上,实现各个环节独立系统的信息共享,在一个平台上就能独立完成所有环节的检测工作,更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节约工作的时间。

四、结语

篇9: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统一部署。按照“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实施、相互配合”的机制,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部署项目资金的安排、项目组织实施和督导检查等工作。二是细化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项目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具体负责项目申报、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资金管理等工作;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各项目建设单位也分别成立了项目管理具体办事机构,负责辖区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管理。三是落实责任。项目单位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勇于担当、尽心尽力,共同完成现代农业项目建设。

(二)强化管理,规范程序。一是加强项目管理。项目批复后,进一步细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县林业局分别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聘请房县林业规划设计队作为工程监理单位,负责工程监理。严格实行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制约管理模式,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县财政局根据《财政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房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核桃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做到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实行县级报账制,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拨付资金,把监督检查贯穿于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加强现代农业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和跟踪问效,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了资金安全运行。三是接受监督。在项目区设立公示牌,公示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投资及资金筹措、整合资金、工程建设时间、项目监管单位、施工单位、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三)整合资金,发挥效益。一是统筹规划。以现代农业发展、低丘岗地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为平台,把核桃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引导带动涉农资金重点投向核桃产业,加大项目资金的集中投入。二是强化整合力度。为确保整合资金落实到位,支持核桃产业发展,县政府召开核桃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整合专题会议,明确整合资金范围,集中使用,形成合力,整合涉农资金186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小流域综合治理资金700万元,用于红塔镇塘溪村建设1053亩高标准核桃产业示范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财政低丘岗地改造资金1164万元,完成核桃基地建设低丘岗地改造5500亩,促进核桃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四)坚持标准,确保成效。一是把好整地关。组建人工挖窝专班12个,机械作业挖窝专班3个,投入挖机5台,进行整地挖窝,挖窝标准为0.8米见方,并回填杂草、农家肥、腐殖土,对部分土壤条件差的地方采用借土、换土和混合油沙的办法改良土壤。二是把好种苗关。委托湖北建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房县分公司进行项目建设所用种苗公开招投标,采购优质核桃嫁接苗26.4万株。严格执行“三证一签”制度,严把标准质量,使用良种壮苗,杜绝劣质种苗造林。三是把好栽植关。坚持“五先五后”程序,即先规划,后签合同;先签合同,再挖窝;先挖窝,后验收;先验收,再发苗;先回填浆根,再栽植浇水。四是把好管护关。基地采用土地流转的方式,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单位和个人承包经营,切实加强建后管护。

(五)科技引导,推动发展。一是技术引导。项目实施中,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核桃优良品种和科学管理以及生物防治为主的技术应用,聘请湖北省林科院、十堰市农业科技应用技术学校、十堰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和技术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二是科学推进。充分考虑核桃的生长特性,全面推行“大窝整地、重施底肥、灌水覆膜、垒盘整型、树干涂白”等环节的技术应用,实施科学化管理。三是加强服务。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充分发挥项目区乡镇林业部门职能,严格把关,全程服务,指导核桃种植和管理。

(六)营造氛围,发挥效应。项目实施后,核桃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新闻先后在房县电视台、十堰市电视台多次播放。《房县地膜覆盖新造林地,确保树木安全过冬》在十堰林业网、十堰日报、湖北日报刊登。《房县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林业强县》在湖北卫视新闻联播中播放。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对中央财政现代农业项目的宣传报道,反映了项目的做法和成效,充分发挥了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

(作者单位:湖北省房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洪峰

上一篇:病人的清洁护理试题下一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在工程环境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