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热爱生命

2024-08-23

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共8篇)

篇1:关注生命,热爱生命

长岗一中班会教案

班级:八年三班

班会时间:2008

班会地点:八年三班

班会主题:《关注生命热爱生命》

组织单位:班委会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

指导教师:张进

班会目的:

1、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2、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让它充实,焕发光彩。

3、增强应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笑对困难、挑战挫折的乐观精神。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增加生命的分量。

班会准备:

1、查阅报刑杂志,收看电视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获取全世界及我国一些人(特别是孩子)由于轻视生命、忽略生命而舍弃生命的资料(较详细的),他们的轻生给周围的亲人与社会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影响。

2、做二项调查。①调查一个婴儿从形成受精卵到生产的过程(可以找父母或医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父母、亲朋都做了些什么?②调查自己身边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他们是怎样度过一生或准备怎样度过一生的。他们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有意义的?

学生思想行为现状分析:

1、当代的中学生因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很优越,因而养成了一种安逸享乐的习惯,解决困难的能力,心理承受力都较差。因此,当困难(在成人眼里算不上困难)突然降临时,往往不知所措,采取逃避的态度,有的甚至“轻生”。

2、由于学生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的影响,再加上社会上一些“读书无用论”、“不读书也能跟着走进二十一世纪的殿堂”等消极处世观念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同学缺乏理想,缺乏积极进取精神。教育活动内容:(班会内容和议程)

1、师导入:世界是美好的,她的美好在于有生命的存在。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无数的生命,而且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生命。那么,我们关注过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生命吗?(现场调查)今天,让我们来关注自我,关注我们的生命。

2、师: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

课件展示:

a 小孩分娩的部分画面;b 公园里孩子们自由欢乐的画面;一家人团聚时的欢乐场景。

3、师:请同学们根据调查,结合提示的问题,自由发言。

课件展示问题:

a 小孩出生前,要在母亲肚子里呆多长时间,这段时间里,妈妈应注意些什么?妈妈的身体状况与情绪有怎样的变化?爸爸应注意些什么?b当得知妈妈怀了小孩后,周围的亲人有怎样的表现?c 小孩出生后,爸爸妈妈表现怎样,亲朋好友表现怎样?

4、生:学生朗诵抒情诗《热爱生命》。

5、师:生命是美好的。但有很多人却无视它的存在,轻易的舍弃它。①课件展示部分学生的调查资料(放音乐)。

资料⑴一个初中生,他的父母因为对他希望很大,所以要求很严格。而这个学生成绩也不错,但似乎不能让父母满意,为此,常与父母闹矛盾。终于有一天,这个学生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卧轨自杀寻求解脱。

资料⑵一个高中生名王哲,品学兼优,被评为三好生。但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与一个本校同级的同学发生了误会。而这名同学比较刁蛮,为此,屡次找王哲的麻烦,导致王哲的成绩不断下降,并要挟王哲:“如果不当众向他道歉,他就永远不会放过他”。王哲一想到自己是三好生,要当众道歉,而且现在成绩也一落千丈,就对那位同学一肚子气,因此,暗下决心要除掉他。于是王哲寻找了一个机会,除掉了他,然后自杀了。

资料⑶全球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而中国就占了25万。在这些自杀的人中,青少年占很大的比例。据世界太平洋保险组织专家分析,这些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素质差,承受困难的能力差。

②讨论(学生公开发表自己意见)

a以上那两位同学的做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b 他们的这些行为给周围的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c 他们的这种表现是热爱生命的体现吗?

5、师小结:生命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当困难降临时,我们应当笑对困难,迎难而上,采取有效的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它,战胜它。

6、学生齐唱《明天会更好》。

7、师:生命是可贵的!那么,怎样才算热爱自己的生命呢?难道说仅仅让生命存在就是热爱生命吗?

①课件展示几幅画面:

a 一些吸毒者吸毒的画面。

b 未成年人在家闲居的画面。

c “乞丐”在街上行乞的画面。

d 各种身份职业不同的人兴高采烈劳动的画面。

②学生讨论:怎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才算真正的热爱生命?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热爱生命应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自己的调查及自己的感受发言)班会总结

关注生命,热爱生命,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关注人类自身,关注自我更是不容忽视。因为这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增强生命的份量,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但“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并不仅仅只是热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在热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去热爱他人的生命。我们在关注自己生命的时候,还要去关注别人的生命。这样,我们这个世界才会是美好的。而现在美伊战争已打响,战争已带来了无数人的伤亡。那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认识这场战争的呢?这种做法是热爱生命的表现吗?大家下去后思考这个问题,并互相交流。

篇2:关注生命,热爱生命

诗人曰:是生存,还是死亡。哲人说:艰难和困惑是生命的本身。我即思而言:是安全!是安全扞卫着我们的生命,是安全在维护着我们生存的权力,是安全在为我们注入无限的力量和勇气。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爱护和保护人民的生命不受伤害。安全是一种尊严,安全是一种文明,是时代发展的进步,社会发展和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安全更是人生幸福的湾港。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创造了一切。几十年前,曾经有过数不清的人在这片土地上,洒进了鲜血,播种希望。如今过上安逸生活的人们却淡忘了历史,淡漠了生命。有些人对处在危险边缘的人们视而不见;有些人,看着别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毫无知觉。看着电视画面里的弱小的孩子,我哽咽了;看着事故现场,那沾满灰尘需要援助的手,我流泪了!是的,正是因为这些惨痛的事故,让千万的家庭失去了欢笑的权力,让无数个母亲和孩子在哭啼号啕。在事故中知道安全可贵,从事故中总结安全的教训,是事故留给我们的唯一利益。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有时候,把握好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收获一笔财富;相反,在一个小事一个细节上的疏忽,足以让人葬送一生的幸福,甚至会失去宝贵的生命。20xx年2月,吉林市中的一座百货大楼发生大火,造成53人死亡,71人受伤。后来查明,火灾是因为一位人员吸烟不慎,把烟头仍在了仓库里所引发的。一个平日毫不起眼的烟头,带给人们的是沉痛的,是深刻的,53条鲜活的生命,因为一个小小的烟头,就这样悄无声息了。也许财产可以弥补,但是人们的生命是无价的。如果能意识到不能在那里吸烟,或保管好烟头,就不会发生这样事情。

篇3:关注生命发挥德育效能

一、关注生命需要是效能产生的根本

德育肩负着铸造学生崇高灵魂的重大使命。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我们关注学生的需要了吗?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一般化教育,很多时候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只是笼统地讲“大道理”,学生是不易接受的。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需求是人的情感的基础。德育工作强调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注意满足学生的需求:受尊重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要,将有可能创造出瞩目的奇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爱学生就需要了解他们,关注他们的需要。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一旦需要得以满足,人就会有力量,就会前进,就能发展。所以,要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对学生有一颗挚爱之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否则,教育只能是一厢情愿,忽视了学生需求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

所有学生,无论是内向的还是调皮的,无论是家境优越的还是贫穷的,无论是聪明的还是笨的,都需要教师的关爱。关爱学生,关注生命的需要,教师的角色才会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学生的“参谋”。一次小小的喝彩会消融自卑者心灵的障碍,使他信心百倍勇气陡增,看到生活的美丽和希望的灿烂,甚至能改变他的一生。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这样的教育才能更贴近学生主体的生命需要。当学生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只要看到学生前进的步伐,聆听学生顿悟的心声,面对学生感激的眼神,我们的心中便会荡起幸福的涟漪。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注生命的需要,是德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的主要前提。

二、关注生命个性是效能大小的关键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人的思想结构具有多维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德育工作具有综合性。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学生的性格、习惯、品德是有个别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和个体差异,他们的表现也就各不相同。可能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是很突出,但他在其他方面可能很出色。以教育的目光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对象,你会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个性是丰富的,潜能也是无限的。

班里有一位学生性格孤僻,整日郁郁寡欢,不思上进。我发现后组织班里的学生“想方设法”帮助他——在生活上给予他必要的照顾,鼓励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创造机会让他主动地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让他体验快乐……经过一个学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该同学有了明显的进步,他变得开朗起来,和师生关系融洽了。生活用事实教育了我:什么是生命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教育,为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关注生命的个性,要拨动学生的心弦。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才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所营造的氛围,是学生个性自由翱翔的天空。提高德育工作效率的“绝招”应是在这种氛围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沐春风地接受道德和思想教育。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容忍学生的缺点,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抛弃说教和训话方式,从学生的情感入手,赢得学生信赖。通过自由交心,师生之间就会产生共鸣,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的勃然大怒、冷嘲热讽,只会使学生丧失表现的信心和勇气,产生自卑和恐惧心理,使个性发展陷入封闭的尴尬境界。另外,个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沟通,包括语言沟通、思想沟通和感情沟通,学生的个性在沟通中得以协调。关心学生,在与学生交往中融入热爱、尊重的感情,可使学生敞开心扉,促使其思想转变,引领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个性。

三、关注生命发展是增强效能的重要途径

十七八岁的年龄正是自我意识膨胀的时候,其特征是过分自负和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表现出来的非社会性行为诸如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从教师教导,打架斗殴等等都是自我意识膨胀的结果。关注生命的发展就要遏止学生自我意识膨胀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语、行为、心态等细节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和训练。通过细致的累积式的教育,积日常行为习惯的涓涓细流,汇成良好品德的大海,让学生一生受益。这是关注生命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独特的、复杂的、最富于变化、最具有可塑性的,甚至同一个学生每天也都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有更多的渴望和对自我的肯定、自我发展的需求。一些学生受到鼓励,可能会越来越好;另一些学生遇到挫折,可能会越来越差。所以,关注生命的发展,更重要的就是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这种生命的和谐发展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关注学生学习、做事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注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素质全面提升。一些学生不具备心理耐挫能力,走上社会后,就难以和谐、良性发展。

篇4:关注生命教育,提高生命质量

生命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有人说,教师就是一轮太阳,在哺育生命的同时,也辉煌了自己。身为人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生命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让每朵花都享受阳光的温暖,都享有美好的未来。

一、关注生命的需要

关注生命是教育的必然选择。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是沁人心脾、润物无声的。只有真正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响生命的琴弦。

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很多孩子的礼物,无比惬意的打开一张贺卡,清秀的字迹顿时进入我的视线:尊敬的老班,您是不是认为自己很成功?在您的教导下,课间我们静静读书,轻轻说话,悄悄做事。可是您知道吗?我并不喜欢在课间还去读书,因为我天生爱唱歌跳舞。我需要的是自由宣泄,大声说笑。我冒昧问一句:“您知道我的需要吗?我真的感到青春无聊,生活枯燥。老班,您的学生时代也是这样的感受吗?”

天哪,我的教育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是无聊、苦闷、烦琐、疲劳……而我,却还在为自己的教育“创新”而沾沾自喜:班级纪律“好”了,对话交流“多”了,学生的成绩也“高”了。然而,面对学生的质问,此时此刻的我不禁一怔。是的,我真的关注学生的需要了吗?

每个人都有这样与生俱来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我们的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要,必将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奇迹;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纸上谈兵,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呢?是的,我的善意教育并没有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关注生命的需要,是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的前提;关注生命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二、沟通生命的个体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现。关注生命的个性,还要促进多元沟通,学生的个性必须在沟通中才能得以协调。

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出自良好的愿望,但并不是每个老师的好意都能被学生愉悦接受。所以,经常有老师抱怨说“好心没好报”,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学生对老师的真诚有所怀疑,无法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行为自然也得不到積极回应。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必须是真诚的,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绝对的真诚,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对待班中一个惯说谎话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做,悄悄把他拉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很神秘害羞地告诉他:老师小的时候也说过谎,偷吃了四块饼干,任凭妈妈怎么追问,就是不承认。以后老师心中内疚,终于跟妈妈承认了错误,没想到妈妈泪水盈盈地说:“家里太穷,想吃块饼干的愿望都达不到。”然后对这个学生真诚地说:“你瞧,我说了谎,妈妈却以这样的态度来宽容我,我很感激。我相信,你说谎一定也有苦衷的,说出来让老师听听吧。”我们只有用心灵去碰撞心灵,用心灵感化心灵,这样既保住了孩子强烈的自尊心又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何乐而不为?

三、着眼生命的未来

关注生命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在内容上应该是“合格+特长”的特色发展,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和技能方面的全面;在时间上应该是“现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只盯着学生的今天,而应该更多的思考:学生的明天会怎样?是的,生命固然美丽,却非常脆弱,我们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的露珠”一样,要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

班级举行了班委会改选,一向担任班长的霖×落选了。霖×的母亲——我的同事前来说情,说实话,霖×确有当班长的才干,但我思量再三,还是没有答应。我耐心地跟霖×谈话,告诉他人生就是这样,处处充满了竞争,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赢家。生活中总会有失败,有挫折,重要的是从失败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从挫折中发现新的曙光。

在“平等、和谐、共进”教育理论倡导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作为鲜活生动的生命体,盼望的是生命地位得到承认,生命价值得到尊重,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我们一定要真正关注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存在,注意他们强烈的生命欲,促进生命体的质量不断提高、充实。

篇5:关注生命成长 激扬生命本色

激扬生命

----2011年元旦致辞

回首凝望,校园遍地弥漫深情; 迈步前行,灵魂深处氤氲渴望。

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代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教学教研、学校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广大家长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流金岁月,铭刻发展历程;似水年华,传承奋进薪火。2010年,我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在政府及社会各界朋友和广大家长的关怀支持下,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和谐发展”,紧紧依靠全校教职员工,各项工作成绩斐然。今年中考实现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建校最好成绩;2010年6和12月两次被旗局授予“全旗初中常态课教学竞赛优胜单位”;2010年6月举行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获小学“农村牧区第一名”;11月全旗中小学合唱比赛我校初中、小学分获一、二等奖;2010年10月被教育局评为“书香校园”;2010年12月被市局评为“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被旗局评为“宿舍管理示范校”。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管理体制上下了大力气,催活了机制,盘活了动力,增长了灵气,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注重了

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双向培训,每天学习、每日公开课、每周研讨逐渐形成了常规;常规秩序井然有序,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安全工作保障有力。各层面教职员工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责;中小学生学习、娱乐、运动、实践积极踊跃,守纪守则守礼。我们基本实现了“师生和睦,校园和谐”。英姿健硕豪气满天,活力充沛特色彰显。一个积极健康和谐幸福的校园正在诞生;一个生命蓬勃气质轩雅的学校正在成熟。这就是我们过去一年留下的生命痕迹,也是我们为2010勾画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符号。

站在现实的土地聆听历史的回音,我们仍要前行。2011,昨天还在我们的心中描绘,今天就在我们的脚下践行了。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认真领会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脚踏实地,抓住核心突破重点,谋求学校的更大发展。基本思路是:内涵发展,提升素质,优化常规,升华课改。主要策略是:建设五个工程——即:平安校园工程、书香校园工程、和谐校园工程、特色校园工程、开放校园工程。让教育逐步回归生本,把“生本教育”引入校园,引导教师不断地理性地偏离自我,向学生的心灵靠近,尽力保全、培育学生的天性。

在学校中对人生命的激扬,应当贯注在教学之中。因为,教学是教育的核心部分。过去的教学长期得不到真正的改革,所以与整个教育分列开来,而今天,我们将紧紧扣住对学生生命的激扬,使教学的核心地位“重新归位”,就是把教学和课堂的改革作为重点,决不回

避,决不苟且,使教学回到教育至善和大道至简的境地,让学习者的生命得以最大限度地激扬,而我们也于此享受着生命的精彩和神奇。

能让学生释放出天性并能对之培育的教育,也正是我们渴求的。把学习还给学生吧!把学习还给学生就是把智慧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精彩的人生还给学生;把激扬的生命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原始的学习动力,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的感悟无异于天籁之音;而我们则用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静待花开,那美丽的绽放就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挣脱传统羁绊,也敲碎孩子们身体的、心灵的枷锁吧,让他们想学、乐学,第一需要我们换脑,第二需要我们行动。2011我们在继续换脑也在继续行动,基于对生命的充分认识和信任,使教育走向充满卓越的简单,我们每一分子皆需用心用力,让我们与学生一起享受成长,享受自由,享受创造,享受生活的美好。

篇6:关注生命,热爱生命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3月21日,是我们的第三个安全教育日,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关注安全,珍惜生命》。

一个和谐温馨、安定有序的校园,不只是传播知识的殿堂,还应该成为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乐园。校园安全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关系到老师能否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关系到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它是学校管理的底线,是学校发展中的支点,忽视学生生命安全无异于犯罪,必须采取有效得力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把保障校园安全放在首位,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构建和谐校园成为现实。

校园安全问题涉及面广,交通安全、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饮食饮水卫生安全、消防安全、校舍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危险品管理安全、内部保卫安全、师生各类活动安全、校园施工安全等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学校以学生为本,尽一切努力作好学校安全工作的同时,全社会都有责任,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下一代,校园安全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和社会的责任,无论是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校门外的安全,还是媒体宣传方面等都应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学生安全保护工作。

谁都知道,教育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是,不论是劳动对象,还是手段直到劳动产品,都是“人”,因此,离开了“人”的生命和生存来讲校园安全只能是一句空话,校园安全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关系到学校的正常秩序。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44万,每天有近40名学生死于非命,一个时期以来,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资料显示,安全事故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的最大杀手。从层出不穷的车祸事故和踩踏事件,从锅炉爆炸事件到饮食饮水中毒时间,无一不是死伤无数,看到这触目惊心的案例与数据怎能不叫人心痛震惊,想象那些如流星般陨落的鲜活的生命和天真的容颜,有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这些雪的教训对我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反映了我们学校的安全防范意识还不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薄弱,暴露出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这一些明显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李岚清同志曾讲过一段话:“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一阵阵心痛,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在交通、治安、食品和卫生等许多方面的社会管理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速度的今天,作为人群比较集中又都是未成年人的中小学及幼儿园,为学生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就是政府、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和崇高的使命。

安全是师生幸福生活的保证,安全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不仅关系师生本人、关系学校、关系家庭,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这个民族。

我们学校之所以经常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重视安全,经常强调上下楼梯靠右走,要求同学们校内不骑车,课间不追逐打闹,就是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就是要使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安全重于泰山。只要我们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警钟长鸣,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我们的学校就一定能够永保平安!俗话说:“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同学们,播下一个行动,我们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播下一个品格,便收获一份成功。我们要把安全和文明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安全意识,时时刻刻不可忘;文明之道,刻刻铭记你我心。时时刻刻与安全文明交谈,千万不能把安全文明行为看作小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习惯,树立文明形象,谱写安全新歌。

篇7:关注生命

[摘要]: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语文课堂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开始,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爱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课堂上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生命 自主性 独特性 生成性 整体性 创造性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一振聋发馈的论断,给语文教学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由此,我们开始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长期以来,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然而可喜的是,在课程改革与实施过程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理念,犹如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发散出激人奋进的魅力;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语文课堂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开始,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爱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课堂上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善待生命的自主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眼睛、空间、时间”就是解放学生的生命束缚,张扬学生生命的自主性。语文课堂也应该让学生在生命活动中大胆主动探索,从而自发的拓展生命、提升生命、完善生命。善待生命的自主性不能让学生成为接受的容器,吸取的海绵,而应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自主互动活动中寻找创生点,在不断的发现、获得中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1、激发兴趣,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思维活跃,学习主动。

如:一位教师教学《詹天佑》时,采用导语激趣的方法,他说;“1950年,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极力阻挠、要挟、嘲笑,而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外宾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一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为什么会赞叹不已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詹天佑》。”教师采用从矛盾处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积极参与、全心投入,阅读文本、品词析句、理解感悟。

又如在学习“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采用了绘画的方法,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自主选择,自由阅读。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获得语文素养,这个过程是教师无法代替的,也不是教师通过讲授就能达到的。所以生命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潜力为教学目标。如:我在教学《林海》一文时,针对课文描写大兴安岭“岭”、“林”、“花”三方面内容,适当开放时空,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选择学习伙伴,开展自我阅读体悟。同学们通过画画、说说、读读、议议,了解了兴安岭的“岭”多而温柔,“林”多似海,“花”多而美;深切地体会到兴安岭的亲切舒服。

二、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的生命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自己独有的个性化世界,尊重生命就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作为教师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1、尊重个人体验。

语文的基础是语言,语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而由语言组成的文章,就更是一人一种理解,一人一种评判了。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人体验,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创造心理安全场和自由度,要让学生无功利地接近文本,自由地接近作者心灵,触摸作者思想感情世界。

在教学《火烧云》引导学生品味“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中的“极”时,我让学生用另外的词代替“极”。当学生回答用“很、十分、非常”等词时,我首先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要求学生用换上的词,再读读句子,体会一下。经过一会的自主阅读与思考,学生纷纷举手。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说:“我觉得还是‘极’字用得妙,因为,我从‘极’字想到了地球上的‘南极’与‘北极’。‘南极’与‘北极’它们分别表示南半球、北半球的顶点,那‘极多’我认为可以理解为顶点的多,多得不能最多了。”当然尊重学生个人体验并不等于无原则地迁就学生,教师必要精当的点拨,“深度的参与”还是必不可少的。

2、倡导多元理解。

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启发性。人们的个性、经验等的不同使得对语言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材料完全可能有不同的见解。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其阅读中的理解、感情、体验、想象必然会有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如教学《赶花》,老师问:“从养蜂工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的从教材的原意出发,认为养蜂工是(„„,)有的则从现实出发,认为养蜂工为了多采蜜,四处赶花的精神很佩服,但常年在外,无暇顾家不欣赏。

3、培养批判意识。

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才能显示他的个性,课堂也才能彰显活力。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向教材挑战,向教师质疑。如在学习《21世纪的能源》时,当学生读到“当今,我们使用的能源主要石油、天然气。”和“到了21世纪„„”时,就有学生说,当今难道不是21世纪吗?为什么教材也犯这样低级的错误?等问题。

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教师就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就能理解学生幼稚的言行,珍惜学生的奇思妙想,宽容学生在学习中的失误,耐心对待学生千万次的发问,细心呵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三、理解生命的生成性

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课堂动态生成的沃土,这些“生成”演绎着课堂的精彩,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当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1、调整预设,激活文本。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没有预见到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

如一位教师在上《赤壁之战》,当学生读到“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时,老师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体会到了什么?一男生说:“我觉得士兵很无辜。”关于士兵无辜不无辜可不是语文课上的教学内容,但上课教师抓住这一男生的感受,巧妙地将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同学们,你们说说这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教室里开始议论纷纷,最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曹军虽是战争的发动者,但士兵是执行军令而已,他们的死是因为战争造成的,值得同情,只要人人热爱和平,天下才能太平。

2、搜集信息,激活课堂。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有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改变以往封闭的、僵化的、孤立的语文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我们注重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大课堂,让语文教学为生命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时空。

在学习《数鸡》一文时,有学生说:这外婆太小气了,养了那么多鸡,只让吃鸡蛋,不吃鸡,还说是“鸡的天下”。于是,我要求学生回家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了解70年代末期,农村生活的状况和当时鸡蛋在饭桌上的份量。通过交流,不仅为社会阅历尚浅的小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及增加知识积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还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架起了桥梁。由于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3、合作学习,激活思维。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和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赵州桥》一文,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设计”一词时陷入了僵局,不管怎样引导,学生就是不能准确理解“设计”的含义,只认定“设计”就是“建设、画图”的意思。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有关段落,然后思考:李春要建造这样的桥,事先需要做哪些工作?经过一番合作学习后,小组学生纷纷谈到,要考虑桥的样子,用的材料以及画图纸、搭模型等。老师说:“对,这就是设计。现在知道设计的意思了吧?”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设计”一词的含义理解了。

可见,因为课堂有了学生的生命活动,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便不能在备课时全都预测得到,教师应按课堂的具体行进状态来设计教学,根据课堂随时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学安排,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

四、关爱生命的整体性

语文课堂教学除了知识、能力的目标之外还包括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和过程、方法、习惯的目标,它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就是生命呈现与发展的理念,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顾及到生命整体的各个层次和方面,应该充盈着人文关爱,充满生活的情趣,使课堂成为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丰富世界、完善人格的生命绿洲。

1、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催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而且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觉得师生是朋友、伙伴。同时,教师作为平等的对话者,在课堂上要维护学生的说话权,并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以宽松的心态、自主的思维、亲历认知过程,让学生因能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而对学习充满自信。

2、走进五彩生活。

生命是整体的、完整的。完整生命的发展本质是通过活动、体验和表现进行的。人通过活动发展能力与认知,通过体验丰富情感世界,通过表现获得前进的动力。因此,生命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是语文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为此,我努力创造机会,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关怀生命。

如:在习作教学《记一次XXX》时,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开展放风筝、转陀螺„„帮助学生获得更真切的感受和体验。由于亲历了整个活动过程,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阔,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得到了激活,整堂课闪现出了生命的光环。

又如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我让学生试着将课文改写成剧本,再以小组为单位表现这个故事。学生自由分工,有的当导演,有的当编剧,有的做演员,有的准备道具„„生活是动态的,书面却是静态的,在角色扮演中,学生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丰富了生活经验,激发了生命活力。

3、诱发真情实感。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法宝。在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依然是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能忽略师生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情意领域教学目标的达成。

如在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时,为帮助学生体会钱学森的拳拳爱国之心,紧紧抓住钱学森说的话“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通过改编,激情朗读,“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金钱,„„ 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地位,„„ 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名誉,„„ ” 正是由于老师的全情投入,用自己的情感来激发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流淌的情感交汇、碰撞、升华,激活了学生的心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真正构建生命的课堂。

五、发掘生命的创造性

吕淑湘先生说过:“文学最能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因为它本身就是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进行创作思维的产物。”由情感入手,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使学生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情感美体验活动中尽情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1、巧用评价。

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剌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我时常运用巧妙的评价,来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

如《夏明翰英勇就义》一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为了真理夏明翰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找出能反映夏明翰宁死不屈、英勇无畏斗争精神的句子并练习朗读。但第一位学生在读时并没有读出那种感觉,于是我说:“听了你的朗读,老师首先要肯定你读得很流畅,但缺少点刚毅、英勇的感觉。谁能读得更坚强、勇敢点?”“这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我知道大家是不会轻易错过的。”“谁最棒,能敢跟刚才的同学挑战?”如此鼓励人心的言语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信和潜能,点燃起学生朗读的热情。在一次次反复品读后,学生渐渐读出韵味来了。就这样,孩子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到了极至,课堂中勃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风采。

2、建构场景。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每一课文都是作者的生活体验、见识、感悟,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可能还是生活的典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文本建构一个基于真实的生活场景。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采用“导游解说”的方法,通过学生客串导游来促进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研读课文。在教学《家乡的秋白梨》时,通过“广告策划”,引导学生写写、画画、说说„„„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的目的。

在学习《惊弓之鸟》时,我采用“人物访谈”的形式,通过老师问,学生演不同的角色答或一生问、同学扮文中人物答。这样的人物访谈,增加了生活的真实性。

这样把课文转化为一个生活的场景,语文就能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更主要的是,语文不再枯燥,学生不再面无表情,麻木冷淡,他们在情感流淌的课堂中感受着、心动着、也享受着!

3、展开想象。

“语文教学不仅要给学生生理上的空间,更要给思维上的空间,因为有‘空间’才能有想象力,才可以进行创造。”在实际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

如:《嘱咐》一文,母亲的嘱咐是无声的,她是通过眼睛来传递的。于是,我就抓住文中写母亲眼睛的三句话,通过“母亲那双XX的眼睛,好像在说„„”这一句式的训练,让学生根据文中故事展开想象,然而真切感受妈妈对孩子的嘱咐、对孩子深深的爱。

总之,让课堂充满活力,要从关注学生生命意义开始。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内化与生成,更要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价值的提升。要遵循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关注学生生命存在的意义,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要用语文丰富生命内涵,让学生接触各种体验,启迪心智,形成健全人格和拥有丰富情感的内心世界。

篇8:关注生命发展,构建生态课堂

如何创设一种课堂, 能引导学生主动融入教育生态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构建生态课堂, 核心部分是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获得充分的发展, 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重塑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 并以此为基点构建的新型课堂。本文将重点探讨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课堂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保障生态课堂的教学实效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讲授”的一种行为准备, “生成”是相对“接受”的一个思考活动过程,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 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 如果不重视生成, 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因此, 在生态课堂中,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 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 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学生的发展, 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达到度的同时, 更加关注过程性目标, 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过程中, 增强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学生成与预设出现矛盾时, 应充分尊重学生, 给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其次, 预设再充分, 也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 能机智、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 引领学生的思维。

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 是教学的起点。所以, 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 要确定学习内容的目标、学生的学情, 以及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在的逻辑归纳和引申, 学生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情感体验, 把握学生这些学习起点资源, 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 应“着眼于整体, 立足于个体, 致力于主体”。在“粗”和“精”上下工夫, “粗”的目的是各环节不宜过细过密, 课上得“大气”一点, “精”是指材料的选择要有目的, 选取的材料要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生成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 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 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 就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 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 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 学生的主体性被重视;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基础上, 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 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在主动思考, 这样能让我们的教学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 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

生态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科书”之间传递信息的场所, 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平台。教师胸中要时刻装着学生, 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 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 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 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课堂活动的评价与调控:彰显生态课堂教学机智

课堂评价具有调控性, 是一种信息反馈。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反馈, 学生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过去之所以不能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评价和反馈信息的处理相脱离。课堂教学评价要有激励性, 就评价过程而言, 它是对教师和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促进和强化, 具有激励功能。课堂评价要根据教科书和学生特点, 一方面通过评价实现对课堂有效调控, 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积极的评价作用, 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 以三维目标为依据, 实现课堂评价的有效调控。

课堂评价要依据三维目标, 即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进行评价, 对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 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展开, 通过及时评价有效调控教学行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 适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 特别是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调控, 或是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 或是提供相应的点拨和指导, 或是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保证教学行为的最优化。

2. 注意评价语言艺术, 凸显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最直接的工具, 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最有效手段。新课程理念倡导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尽量从正面引导。但是, 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 不切实际的“廉价”表扬, 不分对象、情况, 随意滥用评价语, 往往会适得其反。评价贵在亲切真诚, 重在客观合理。教师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具体的, 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 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 更要让学生知道好的程度与努力的方向。如学生在处理信息过程中出现错误时, 教师不能简单地做出对与错的评价, 而要具体地指出出现错误的原因。课堂的即时评价要追求实效性, 要以交流的形式, 让学生通过你的语言、语气、语意得到启发, 要让学生知道此语对谁而言、为何而言;要做到言之有理。积极的评价语言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鼓励, 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树立自信心, 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 关注学生状态, 实现调控性和激励性的统一。

良好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交往、交流、对话的理想场所, 课堂关注的是学生、教师的生命的延续和生长发展, 课堂应该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自由的发挥, 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生命的活力和人生的价值。课堂上学生的状态是教师关注的重点, 课堂评价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 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去观察了解学生并随机做出适当的评价。哪些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 哪些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 哪些学生参与不够充分, 对此教师要了然于心。关注学生状态的本意是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心中要有全体学生, 要避免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表演的平台。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问题、发表看法、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分层次训练时, 根据训练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主要用肯定、激励、赞赏的语言, 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也要及时指出, 合理评价。如对班中那些发言踊跃但不注意细节的学生, 在肯定其思维活跃、课堂参与积极的同时, 还要真诚地指出其不注意细节、粗枝大叶的不良习惯。这样具体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与积极地鼓励并不矛盾, 反而学生会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会从教师的评价语中感悟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他的真诚关怀。这样的评价语言既凸显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又能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

三、课堂情景的创设与运用体现生态课堂教学活力

课堂教学情景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 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教学的弊病。在课堂教学中, 情景创设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生态课堂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求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景,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进行情景创设, 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新课程在教科书的使用上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 即打破原来把教科书当“圣旨”, 严格按照教科书的顺序、内容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 提倡“用教科书教”, 而不仅限于“教教科书”。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有选择地安排教学内容, 对教科书进行筛选、补充、整合, 对教科书进行再度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学生是课堂情景教学的主要对象, 但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1) 学生经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资源包括学生拥有的间接经验、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的直接经验。学生经验资源构成学生课程资源的主体, 是课堂情景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经验资源。 (2) 学生情感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课堂情景教学中,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加以恰当的引导, 将学生的好奇心、兴趣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或组织社会实践,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情感上的认同和求知欲;还可以利用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分享成功的乐趣, 减轻学习压力、减轻紧张和焦虑。 (3) 学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以往以传授方式为主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是唯一的知识源和信息源。而在现今的信息网络时代, 学生拥有的信息是丰富而多样的, 一个学生团体拥有的信息总量往往会超过教师拥有的信息量, 教师应利用这些学生信息, 优化课堂情景教学活动。

上一篇:浅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下一篇:等待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