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简介

2024-07-09

博弈论简介(共11篇)

篇1: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较早是作为数学的一种方法出现在运筹学(博弈论在运筹学中常称为对策论)中,用以研究在有竞争对手时决策双方的最优选择。但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 完全竞争市场与信息对称的假设与现实的不相吻合,使得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结论受到挑战或被博弈论重新加以解释,这时,博弈论开始入侵经济学。当主流经济学代替新古典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时,博弈论成为主流经济学的基石。特别是当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三位博弈论专家后,博弈论正在得到经济学科的接受和运用,贯穿了几乎整个微观经济学,并且已扩展到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在环境,劳动,福利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大有“吞噬”整个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的趋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课程的内容是按照博弈论中一种将信息与行动顺序相结合的分类来展开的。

第一部分为博弈论概述,主要讲述博弈论与经济学的关系;博弈论的发展;博弈的构成要素及博弈的分类等内容。

第二部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主要讲述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概念、纳什均衡及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应用。

第三部分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主要讲述纳什均衡存在的问题;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概念、精炼纳什均衡;逆推归纳法存在的问题;重复博弈及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应用。

第四部分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主要讲述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概念、贝叶斯纳什均衡及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应用。

第五部分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主要讲述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概念、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委托—代理模型的理论框架及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应用。

第六部分为博弈论中的几个问题,主要讲述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效用与期望效用,博弈论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篇2:博弈论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个创新是,围绕市场、交易这一传统经济学核心概念,将人类合作行为纳入经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用现代博弈语言给出了微观经济行为的全新阐释。

第二个创新是,构造了一种经济交易与政治投票并行的比较理论体系――这既统合了新古典理论中纯粹生产、消费的博弈逻辑,也使得传统社会选择理论与市场行为真正地“政治经济学”起来!如此;像传统教材作为难题提出或者回避的如“市场失效”、“公平分配”、“公共品的供给”、“公共负产品的分摊”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何维・莫林教授的《合作的微观经济学》则作为核心论题,给予了正面回答。

作者简介

何维・莫林(Herve Moulin)教授1950年出生于巴黎,1975年从巴黎大学获数学博士,后来曾在巴黎第九大学(Dauphine)等大学任教,1984年移教到美国,先后任美国弗吉尼亚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杜克大学经济学教授,现为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George A.Peterkin经济学讲座教授。莫林在合作博弈领域中从事研究多年,曾有大量著作和文章发表,是合作博弈论方面的国际著名学者,其专著有《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博弈论》(1982),《社会选择的策略》(1983),《合作决策定理》(1988),《合作的微观经济学――一种博弈论的阐释》(本书,1995),以及《公平分配与集体福利》等。

目录

出版前言

探寻与展示良序市场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莫林的《合作的微观经济学》中译本序

译者前言

致谢

1 三种合作模式:协议合作、市场化合作和正义合作

1.1 经济理论中的合作

1.2 政治理论中的合作

1.3 本书主题

1.4 直接协议:效率假设和核

1.5 正义模式:终极状态正义

1.6 市场化行为

1.7 程序正义

2 核和竞争性均衡:单一物品与货币

2.1 介绍

2.2 局部均衡模型

2.3 鲍姆-巴维尔克马匹市场

2.4 二元需求的寡头垄断

2.5 凸偏好下竞争性均衡的存在性

2.6 边际成本递减:效率

2.7 边际成本递减:核

2.8 非凸偏好与空核集

2.9 鲍姆-巴维尔克市场的交易博弈

附录

A2.1 引理2.1的证明

A2.2 引理2.2的证明

A2.3 引理2.5的证明

练习

3 核和竞争性均衡:多种商品

3.1 介绍

3.2 住房交易

3.3 婚姻市场

3.4 双向配置

3.5 匹配经济

3.6 阿罗-德布鲁经济:可分割物品和凸偏好

3.7 Edgeworth命题

3.8 交易博弈

附录

A3.1 定理3.1的证明

A3.2 定理3.3的证明

A3.3 关于Edgewor巾命题的一个富于启发性的论点

练习

4 公平分配:无嫉妒检验

4.1 介绍

4.2 无嫉妒与独立承担:两个基本例子

4.3 公平匹配问题:无嫉妒等午CEEI

4.4平等收入的竞争性均衡

4.5 CEEI解的三个例子

4.6 等价的平等主义解

4.7 资源单调性

4.8 分配一选择,移刀和拍卖

附录

A4.1 定理4.1陈述(i)的证明

A4.2 Varian命题

A4.3 公平分配中基于货币的等价的平等主义解

练习

5 公平分配:独立承担检验

5.1 合作生产模型

5.2 边际成本递增:CEEI解

5.3 边际成本递增:独立承担检验和平等主义等价性

5.4 边际成本递减:独立承担的核

5.5 边际成本递减:确定性的解

5.6 公共品:独立承担的核

5.7 公共品:比例均衡

5.8 公共品:两个等价的平等主义解

5.9 公共负产品与外部性的其他形式

练习

6 生产外部性博弈

6.1 介绍

6.2 一种公共品的投票:多数规则与一致同意规则

6.3 一种公共品的自愿贡献

6.4平均回报机制:公地悲剧

6.5平均成本机制:一个较小的悲剧

6.6 序贯成本(或者产出)的分摊:投票的改进

6.7 局部排他性公共品的序贯成本分摊

附录

A6.1 单峰偏好组下的策略自明性投票机制

A6.2 Gibbard-Satterthwaite定理

A6.3 策略自明性投票和孔多塞赢家:多种公共品的案例

练习

7 合作博弈

7.1 特征函数形式的博弈

7.2 核:定义

7.3 联盟的广义稳定性族

7.4 凸(超模态)博弈

7.5平衡的博弈

7.6 Shapley值:定义

7.7 Shapley值和核

附录

定理7.2的证明

练习

篇3:浅谈博弈论

应用上来说,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竞赛论, 用于分析竞争的形势。在存在利益冲突的竞争及斗争中, 竞争的结果不仅依赖于某个参与者的抉择、决策和机会, 而且也依赖于竞争对手或其他参与者的抉择。由于竞争结果依赖于所有局中人的抉择, 每个局中人都企图预测其他人的可能抉择, 以确定自己的最佳对策。博弈论是用数学方法来分析斗争形式的学科, 也叫冲突分析。

在博弈论的研究中, 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均衡, 即纳什均衡。所谓均衡就是平衡的意思, 在经济学中, 均衡意即一些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如在一定的供求关系中, 有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 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 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 此时我们就说, 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

其实博弈论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人们也是在经常无意间实践着自己对博弈论的理解。比如我骑车在路上跟人狭路相逢, 怎么办?我靠左还是靠右?我靠左的话另一个人是看到我靠左而靠右还是他也在想着靠左还是靠右?这便是生活中博弈论活生生的例子, 只是在生活中没有人去提炼它。而在作为专业理论来研究和被广泛运用则是在现代经济、管理等方面。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实际应用的经典例子。

经济社会活动中有大量一方委托另一方完成特定工作的情况。有书面合同的如企业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人们聘请律师辩护等, 不具有书面说明的如市民与政府官员, 基金购买者与基金管理者等, 因为这些关系都存在一方利益与另一方有关, 但不能控制另一方且可以利用手段直接或间接的监督另一方的关系, 所以我们都把他们归类到委托人——代理人理论当中进行研究。

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设为不确定的话, 我么就可以得出一个无不确定性的委托人——代理人文关系的模型:

这样, 我们把博弈双方每个阶段的所要发生的事情都这样罗列出来, 然后我们再去按阶段进行分[R (E) -w (E) , w (E) -E[R (S) -w (S) , w (S) -S析, 我们就可以得到每个阶段的一个纳什均衡, 即我们便可以找出我们想要的最好的结果了。当然, 如果是有确定因素的关系, 当然就是另外一个模型了。

篇4:篮球博弈论

Q:你好,伊丹!我现在15岁,现效力于一支球队,但我们之间的相处却出了点问题。这支球队有超过一半的球员是新人,对我来说,他们偶尔犯下一些错误都不是问题,但关键是,他们犯错的时候也太频繁了。我的教练也看到这些,他让我选择,随时都可以离队。如果我还待在这里,这支随时都会掉入B级,我确实不想那样。但如果我离开了球队,我真不知道怎么和这么多年来一直教我的教练,以及我说过要在这个赛季帮助他们的好朋友们交代,怎么去面对他们。到底我是应该不管别人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还是更多地去帮助其他人,您能给我建议吗?

A:在你的世界里充满着忠诚、正直、诚信、同情、自我审视和恪守承诺这样的字眼,让我非常欣赏。当不熟悉的境地出现,例如挑战你价值体系的东西出现时,这些了不起的优异品质将会指导你的人生。

人们都说,取得成功的唯一方法是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有人会把这称之为自私,但我要说这是明智。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把自私和负面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但是自私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坏人。毕竟,如果你都不为自己着想,那还有谁会为你着想?把精力集中到自我提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去故意伤害别人,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我们都在祈祷机遇能够适时出现,所以你要尽可能地跑在别人前面,否则你将永远活在充满遗憾和未知中。做你必须要做的事情,同时诚实地告诉教练和朋友们你的真实意图和想法。换句话说,也就是向他们解释,你现在的状况并不是达到自己目标的最佳状况。刚开始,他们可能会生气,甚至恼怒。但等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会接受并理解你的选择,并且会尊重并钦佩你的坦率和承诺。

Q:上赛季作为一名大学菜鸟,我是球队的第六人。进入新赛季,经过一个夏天的高质量AAU比赛后,我对自己能二年级时得到有更多机会感到由衷的高兴。然而在今年的第二次训练时我却不幸遭遇膝伤,膝盖有三根肌腱撕裂,整个赛季都报销了。我希望自己今后能在NCAA一级联盟打球,但现在我的篮球世界从接近巅峰一直降到谷底,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办?

A:听到你受伤的消息我深感遗憾,我只能想象你的那种痛苦感受。我要说的是,保持信念会让事情变得更好,风雨过后总有彩虹。我能想象你在成为一个伟大球员的过程中的刻苦训练和勤勉,那么我希望你在今后会有同样的态度对待膝伤的治疗并在精神上保持信念。

篇5:博弈论之《斗鸡博弈》读后感

斗鸡博弈的反向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所以斗鸡博弈强调的是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使双方都获益。双方进行换位思考,进行谈判,进的一方给退的一方一定的补偿,如果补偿等于退者的损失,谈判就可以进行下去,使两者的利益最大化。但斗鸡博弈妥协的前提是双方能进行有效的换位思考,而不是妄加蛮干,而且博弈的双方力量很多时候不对等,不知是否达到了均衡!

斗鸡博弈主要用于国家间的策略互动。因为多数情况下,国际交往持为平等互利原则,但具体事件上,大鸡啄小鸡的事情层出不穷,什么国际法、联合国形同虚设。在两国实力差别不大的时候,充分显示自己不甘示弱又有韧性的外交策略是很有必要的。你若处处让步,给人以软弱的姿态,只能被对手牵鼻子;陷入蛛网循环后,你会发现,原来力量悬殊的对手也会向你喷粪。苏美争霸,南海问题,都是一个道理;斗鸡还是懦夫,全在一念之间!

实际生活中,斗鸡博弈也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朋友之间,夫妻之间,遇到了争执,双方各执己见就会出现问题。若通过换位思考,大度者主动认错,问题就会解决。但接受者也得适当承担错误,相当于给认错者一个精神补偿,而不是认为对方认错理所当然,读后感《博弈论之《斗鸡博弈》读后感》。而且大度者不能老是承认错误,不然会给接受者以软弱的形象,不利于双方关系的长期发展。家长和孩子看似力量悬殊,其实也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所以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一味的关心,允许,长了就成了无尽的迁就,溺爱。家长也应适时强硬一番,树立开明正义的家长形象,给孩子指引正确的成长方向,培养孩子应具备的良好心里素质。在当今社会,虽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似乎有了一种平等的环境,但拼爹,官僚作风,地头蛇,依然让你无所适从。抗争虽是一种大损失,但退守会让你瞬间被两极分化掉!

篇6:博弈论论文

选修博弈论之前只是看到博弈论当中含有“弈”这个字,由于对博弈论根本没什么了解,所以以为博弈论就是与下棋有关的,也就兴致勃勃的选修了这门课。谁知道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发现并不是这样,觉得很是失望,可是听了老师的第一堂课,觉得也不是很烦,并且还发现能从老师所讲的当中学到一些很有用的东西。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有不帮助,对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啊,于是对这博弈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了。

什么事博弈论呢?对这很是好奇,于是我就上网查了一些关于博弈论的资料,发现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行动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论,而实际上正深入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等,被各门社会科学所应用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弈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

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摘自百度文库)。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 “出棋” 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实上,第1 页,共4页

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也很喜欢下棋,所以胆敢就下棋稍微分析一下: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这样都得一直考虑很周全才能让自己不占下风,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啊!

话虽这样说,博弈论怎样着手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对作为现实归纳的抽象数学问题求出最优解、从而为在理论上指导实践提供可能性呢?就像我们生活当中处理人际关系一样,你要选怎一个最好的处理办法,把你的人际关系处理得最好才可以交更多的朋友。

博弈论是一个热得烫手的概念。它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频频授予博弈论研究者)(查资料所得),但如果你认为博弈论的应用领域仅限于此的话,那你就大错了。实际上,博弈论甚至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工作中,你在和上司博弈,也在和下属博弈,你也同样会跟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博

第2 页,共4页

弈;而要开展业务,你更是在和你的客户以及竞争对手博弈。在生活中,博弈仍然无处不在。博弈论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和全新的思想。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个有价值的人,你就必须对博弈论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这样说,要相赢得生意,不可不学博弈论;要想赢得生活,同样不可不学博弈论。

在当今,最能震动人类感情的是博弈论,同样,博弈论对未来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不只是应该学博弈论,更应该把博弈论学得更好,让自己在生活中有理可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博弈论去解决,能够把博弈论从理论变为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有助工具。

我所学习的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然而博弈论在这些方面当中的应用都是很广泛的,在学习这些开发技能当中,我们可以运用博弈论的一些道理去衡量到底使用哪一种开发方案能够让顾客更加满意,能让自己的团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个好的开发方案也是衡量自己的开发项目成功与否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因此,博弈论的道理理论对我们的开发有莫大的帮助,有些方案的选择还需要博弈论对的支撑。

第页,共4页

学习博弈论不只是单单学习了博弈论的知识,而是学习了如何将自己从博弈论当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今后的人生当中,要学有所用,要运用博弈论去解决一些可以用博弈论解决的问题。在生活当中要学会用博弈论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同样,在用博弈论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想法通过博弈论为祖国创造一些财富,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学好博弈论,为以后的生活做点准备。

篇7:博弈论论文

“博弈”这个词在没上我们的<<策略性行为与谈判技巧>>这门课之前对我来说很陌生,通过逐步的学习,渐渐的我知道了博弈的含义并发现身边有很多博弈的现象!

比如说一个工薪族要懂得与老板讨价还价,要老板给自己加薪,那么这个工薪族与老板之间所进行的最为惊心动魄的博弈一定是围绕薪水展开的。一方要让收入更适合自己的付出,而另一方则要支出更适合自己的赢利目标。

首先,作为员工,如果想要老板给你加薪,那么就必须主动提出来。你不提,不管用什么博弈招数都没用。在向老板要求加工资时,除了把加工资的理由一条一条摆出来,详细说明你为公司做了什么贡献而应该提高报酬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确定自己提出的加薪数额。你提出的数额,应该超出你自己觉得应该得到的数额。注意,关键是“超过”。鉴于你与老板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这就是需要勇气,事先一定要对着镜子,好好练习一下这个“超过”的数额。这样见了老板就不会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了。一般人向老板提工资,提的数额都不多。但是这种低数额的要求对他们有害无益。提的数额越低,在老板眼里的身价也就越低。这大概是人性的怪诞之处吧。同样的道理,标价过低的东西,比标价过高的东西更容易把买主吓跑。反过来,如果提的数额合理而且略高一些,会促使老板重新考虑你的价值,对你的工作和贡献做更公正的评价。你就是得不到要求的数额,老板也可能对你更好,比如会改变你的工作条件等。他改变了看你的视角,了解的更清楚,所以会对你刮目相看。

你如果不在乎别人小看,就别要求提工资,就是要求也是很小的幅度。那样,你会发现分配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办公条件最差的,工作时间最长的。总之,你要是不重视自己,也别指望老板会看重你。要求的数额低,就是小看自己。其实,在你和老板之间形成的博弈对局中,老板会综合对你的能力和价值的了解,判断出该给你加薪的幅度,并以此作为讨价还加的依据。如果你的理由充分,又有事实根据,可能跟老板对你的看法有出入,发生心理学的所谓“认知不一致”。老板会设法协调一下这种不一致。但是,如果你把这种“认知不一致”暴露出来,在加薪的博弈中你就会处于下风,因为他一直抱着成见。你提供了不同的看法,就迫使他重新评价你,以新的眼光看待你,最后达成有利于你的和解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还有一个现象也很常见,那就是大学里的恋爱现象!其实爱情里也存在着博弈。依据博弈效益原理:最好的结果=我们每个人做对自己和和对朋友最有利的事,那么放到恋人的“二人圈中”,完美的爱情=你和她或他作出对彼此都体贴的事。“体贴”包括:善意、理解、宽容、忠贞。这些是爱情博奕中的主要博奕策略。爱情其实是揣摩对方心理的过程。所有的恋人,恋爱中双方都无法看到对方的心思,他们的爱情结果有三种情况:一方判变;双方判变;双方比翼双飞。很显然,最好的结果是后一种,最坏的结果是一方判变。双方变心,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没有任何一方受到伤害。彼此都能洒脱的放开包袱。假如一方变心,另外一方还傻呼呼的坚守那份已经不属于彼此的幸福,这种结果无疑过于残酷。按照边际效用理论,博弈论的要求是双方得到最好的效果——彼此不变心,要取得边际效益最大化!

要取得边际效益最大化,我们可以这样做|善意而不是恶意地对待恋人。宽容而不是尖刻地对待恋人。幸福的恋人可能并不是忠贞不二的,当然也肯定不是见异思迁的,他们能够生活得愉快,关键是能够彼此宽容,既宽容对方的缺点,甚至也宽容他偶尔的不忠贞。而尖刻地对待恋人的人,对恋人的偶尔不忠贞总是不肯迁就的人,往往也都不会幸福强硬而不是软弱地对待恋人。就是要在我永远爱你的善意的前提下,做到有爱必报,有恨也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其中,当然是要有限度和分寸的。比如对恋人与其他异性的亲热行为,要有极其强烈的敏感与斩钉截铁地回报,当然,每次发脾气都是有限度的,而且还要能宽容对方。简单明了而不是山环水绕地对待恋人。因为不简单明了地对待恋人最终导致误会而分手的爱情悲剧并不少啊。所以,爱情的手段,还是简单一点好,让恋人一看就明白,免去了很多猜谜的时间。

只要我们对爱情现象稍作一些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些事实:一.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愉悦情感,其本质是快乐之美,人们从爱情中能够获得甜蜜与快乐;二.爱情的享受,是人们用约会时间、甜言蜜语等主要投入,辅以花前月下楼台馆所等要素投入而生产出来的,另外同时他们也有可能因为遇到你,而失去了更好的缘分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三.生产爱情的收益,取决于当事人在这方面的天赋和人力资本投资,如语言天赋以及得自文艺作品的爱情观念。在这三个判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爱情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一种对称均衡博奕。

其实我们身边的博弈现象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稍微用心的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事情中都存在博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并,同时也在博弈中学到很多!

身 边的博

院系 | 姓名 | 学号 | 100101218

篇8:主流博弈论

但另一方面,不少日系品牌则将目光着重放在了发动机直喷技术、闭缸技术、启停技术等方面。意图在将燃油经济性提高的前提下依然能保证不错的动力输出。既然涡轮增压发动机“浑身上下都是优点”,那为什么有些汽车厂家却坚持使用自然吸气发动机呢?想必通过我们下面的观点陈述与优劣势分析,每个人心中将自有定论。

涡轮要比自吸更省油?

涡轮发动机到底是费油,还是省油,这个问题困扰过不少消费者,不少厂商宣传它们的涡轮发动机时都提到了经济省油,并且在新车的燃料标识上也标注着一些令人惊叹的超低油耗数据。事实上,涡轮这技术本身是为榨取大马力而诞生的,在有限的排量限制下,获得超过其排量的动力输出,是这项技术诞生的出发点。所以同排量对比,一台1.8T带涡轮的发动机,其油耗肯定高过1.8L自然吸气发动机。不过现在人们转变了思维的角度,以同等动力输出而不是同等排量来比较,涡轮发动机因为排量更小,所以在涡轮不全力工作的状态下,它可能比同等动力水平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更加省油。比方说,一台1.8T发动机动力水平相等于另一台2.4L自然吸气发动机,彼此都全力工作时,大家的油耗可能差不多;但当这两台发动机在90km/h等速巡航这种低负荷工作时,1.8T发动机的涡轮由于未充分介入工作,这时气缸内部实际工作排量只有 1.8L,而另一台自然吸气发动机工作排量始终为2.4L,这时候1.8T带涡轮的比2.4L自然吸气的更省油就不足为奇了。换句话说,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油耗是比较稳定的,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油耗,则非常视乎工作状态(也就是驾驶方式),涡轮增压系统工作得多,油耗就高,反之油耗就低。

急脾气的涡轮更吃香?

说到急脾气,顾名思义,中国人向来做事就很“着急”,购物抢货,上车抢座,甚至连过个马路也要闯红灯,这一点也体现在车辆的提速方面。在中国,低速高扭的涡轮车很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这些车大多采用轻质涡轮增压器,而它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很早的介入工作,让想要的峰值扭矩在初段加速时就得以全面的爆发。因此也就意味着车辆在0-80km/h的加速能力会变得十分出色,涡轮启动的转速也会相当的低,例如大众家族的TSI发动机与PSA集团的THP系列发动机就是典型的代表。

不过出于可靠性和发动机寿命的考虑,目前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都被“削峰”,就是将涡轮中后期的作用都削掉,这就出现了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扭矩平台”,这种情况在改装涡轮增压或者是自然吸气发动机上都是看不到的。因此,如果厂商想进一步加大涡轮的功率,只需要释放涡轮中后期的作用就可以了。例如新蒙迪欧的2.0升Ecoboost发动机就是一款注重中后期的典型代表。

有噱头的宣传成趋势

就像我们本期请来的阿特兹与第九代雅阁两辆自然吸气的车型,创驰蓝天、地球梦科技这样的名词如果不是专业的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或是汽车发烧友,还真一时半会解释不清他们的含义。不过仔细琢磨一下也不难理解,自然吸气的车型往往会在发动机直喷技术、闭缸、启停技术,以及变速器、车身底盘等方面大做文章,最后达到了节油与提升动力双赢的效果。

与之相比,涡轮增压车型也是大同小异,大众的TSI+DSG黄金动力组合,福特新嘉年华也跟风来了一个1.0升GTDi+Powershift 6速双离合变速器的白金动力组合。而东风雪铁龙C4L的百米冲刺王、差你0.1秒算我输等极具挑衅意味的营销宣传,也更为直接的向消费者传达出了他们的意图。最终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我很快,非常快。

自吸适应性强更耐用

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能增加最大输出功率,但缺点是在转速低的时候,排放出的废气还不足以推动排气涡轮,不但没有增压的效果反而造成排气的阻碍,必须在达到一定转速后才会推动涡轮叶片运转进行增压,这成为涡轮延迟。很多驾驶经验不足的人驾驶大马力涡轮车在过弯时经常会发生危险,就是因为涡轮迟滞,马力突然增加让车子甩尾失控。

此外,涡轮增压发动机长时间及高速工作状态下,油温、水温和进气温度会急速攀升,因此长途行车时涡轮车的温度会很高,停车前必须让涡轮继续工作2-3分钟,如果此时断掉行车用电,失去润滑的中轴很容易被烧毁。而且,涡轮增压发动机对油品和路况的要求也较高,尤其是像中国这样油品粗糙、道路拥堵的国家,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行驶,对涡轮的寿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自然吸气的发动机比较容易做得完善。怠速的安静平顺性、冷车发动时的噪音和运转平稳度,自然吸气发动机普遍会做得更好。此外,对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油温水温可以控制在比较适合发动机工作的范围之内,而进气温度则不受发动机工作时间影响。对于家用车来说,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工作方式更为适合,动力输出非常平顺,不会因为转速的变化而出现骤然的猛加速。而且,自然吸气发动机还有另一大好处就是寿命更长,维修更为简便。

其实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之间的竞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能享受不同的驾驶乐趣。现阶段,这两种发动机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但作为新技术,涡轮增压的技术应用前景比自然吸气要好。到底如何选择,也是因人而异。而这种技术与魅力之争,也仍将继续进行下去。

篇9:博弈论论文

摘要: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棋手,每一步都在布子,精明的棋手们互相牵制、相互揣摩,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而博弈论则是研究棋手们出棋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学科。即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帽子颜色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博弈论问题,我将通过这个案例解析给出一个帽子颜色问题的应用。关键词:博弈论帽子颜色问题应用

正文: 有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为了便于分析,假定只有4人(这与人数多少无关,可作同样分析)。每个人头戴一顶帽子,帽子为红色和白色两种,每个人看不到自己帽子的颜色,但能看到别人帽子的颜色。因此此时他不能判定出自己头上的帽子的颜色。

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假定这4个人均戴的是红色的帽子。这时候,一个局外人来到他们的群体当中,对他们说:“你们其中至少一位头戴的是红色的帽子。”当他说了这句话后,他问:“你们知道你们头上的帽子的颜色吗?”4个人都说“不知道”;这个局外人第二次问:“你们知道你们头上的帽子的颜色吗?”4个人又都说“不知道”。局外人第三次问:“你们知道你们头上的帽子的颜色吗?”4个人又说“不知道”。局外人又问第四次:“你们知道你们头上的帽子的颜色吗?”这时4个人均说:“知道了!”

你能知道为什么吗?

当局外人未宣布“至少一个人戴的是红帽子”时,这个事实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了,因为每个人看到其他3个人的帽子都是红色的,但每个人不知道其他人是否知道这个事实,即这个事实没有成为公共知识。而当这个局外人宣布了之后,“至少一个人帽子是红色的”便成了公共知识。此时不仅每个人知道“至少一个人的帽子是红色的”,每个人还知道其他人知道他知道这个事实„„

局外人第一次问时,由于每个人面对的其他3个人都是红色的帽子,每个人当然不能肯定自己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于是均回答“不知道”。此时,如果只有1个人戴红色的帽子,那么这个人因面对3个戴白色的帽子,他肯定知道自己的帽子颜色。因此,当4个人均回答“不知道”时意味着“至少有2人戴的是红色的帽子”,而且这也是公共知识。

当局外人第二次问时,如果只有2人戴的是红色的帽子,这2人就会回答说“知道”——因为他们各自面对的是1个戴红色帽子的人。由于每个人面对的是不止一个戴红色帽子的人,因此当局外人第二次问时,他们只能回答“不知道”。——此时的“不知道”,意味着“至少3个人戴红色的帽子”,并且它成为公共知识。

同样,局外人第三次问时,他们均回答“不知道”,意味着4个人均戴的是红色的帽子。因此,当局外人第四次问时,他们就知道宣布每个人头上均戴的是红色的帽子,于是,他们回答“知道”。

在这个过程中,当局外人首先宣布“其中至少一个人的帽子是红色的”,以及第二、第三、第四次回答的时候,无论是回答“知道”还是“不知道”——它们构成公共知识——构成所有人推理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均在推理。

这就是“帽子的颜色问题”。

知晓了帽子颜色问题,现在我来说一个应用例子。有一个小山村,村里的狗发生了瘟疫。现在村民们需要把患了瘟疫的狗处死,以免瘟疫在整个山村蔓延。村长提出了这样的方法:每个村民每天都到其余村民家里去看狗是否生病,却不能直接看出自己家里的狗是否患病,发现病狗后只能自己打死自己家的狗,而不能打死别人家的狗,每天统一时间杀狗,错过时间第二天才能杀。现假设该村有50头狗,村长在第30天听到杀狗的枪声,村长即知道该村有多少患病的狗。问:你是否知道该村有多少病狗?

其实这和帽子颜色问题解答时一样的。我们把生病的狗当成红帽子,没有生病的狗当成白帽子,杀狗的枪声则相当于对局外人提问的回答,即没有枪声代表着村明不知道有多少病狗,有枪声代表着村民知道有多少只病狗,天数相当于问答次数。于是我们就知道这个题目的答案:有30只病狗。

由此可见博弈论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他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不一样的想法和解法。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学习博弈论,在生活工作中应用博弈论。————————————————

1、《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潘天群/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

2、百度百科———博弈论。

篇10:博弈论论文

外国语学院 09级 英本二班 李菲

091020218

关于博弈论的认识

一年一度的选修课如往常一样的进行着,不同的是今年选了博弈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博弈论有了一些肤浅的理解,诚然,一门学问想在短时间内有所深入理解是不现实的。

这篇论文的产生是由于考试答题的取消(本人并不反对一答题的形式考查,毕竟课上听过了方法,做题更easy些,but写论文似乎对于锻炼更有好处),一开始的笔试考试说是否是个博弈呢?在老师的课上引导及最近的突击博弈论书籍,故此论文新鲜出炉。

闲言少叙,文归正文。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论文中出现错误望批评指正。

生活之中到处充满着博弈,有人说没有,那是因为缺少发现博弈现象的眼睛。人生就是在弈棋,学会博弈。虽说博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博弈现象存在的生活是万万不能的。

现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博弈的重要,就是一个小game,有了theory就是game theory---博弈。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KFC(以后去吃记得要发票哦)中,一个小伙子(是否帅气不计在内)。见到一女生有KFC优惠券,于是乎欲要一张,于是一场2人博弈就此产生,小伙子在无优惠券的情况下要花费40元来购物,而有优惠券后只需32元,其中有8元差价。假设女生的优惠券的是以非耗费方式获得。最终两人会以多少钱成交 本是二人博弈,看起来像是讨价还价博弈,但实质上他不同于讨价还价问题。关键看我们的想法,是否能够以理性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我在校内网上发布了一个关于这个问题的测试。截止到现在,共有69来自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参与投票,其中有46人----0元;1人----1元;0人选择2元;2人选择3元;9人-------4元;1人5元;1人6元;2人7元;7人8元。本人在当时的课上也仅仅是选择了7元。为何这有极少数的人选择了4元,只有13.043%。

所说那只是一道所谓的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当代大学生面对这一问题时,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首先选择4的人是比较少,其次就是选择了4,那么其中的人是否是经过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才得到的结果呢?我不知道这道题目似乎是在测试不同人对待人、事物的看法,测试人的心理,但是我现在要强调的是我现在要对其从博弈的角度去分析,实际上这是一场双人博弈,博弈的参与者双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的话,两人最终的成交结果就是4,达到双赢。分析:男出价0(8,0)女生心地太善良了; 男出价1(7,1);男2(6,2);男 3(5,3);男4(4,4)利润似乎不是太高;男 5(3,5);男 6(2,6);男 7(1,7);男 8(0,8)与其在此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去买。显然理性的双方为了为了最后都能得到利润,说句土话就是使自己不吃亏,只有(4,4)均衡。

(1776年,亚当说过:“我们的晚餐并不是来自屠夫、啤酒酿造者或点心师傅放入善心,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每个人】只关心他自己的安全、他自己的利益。他有一直看不见的手引导着,躯体社工她原本没有想过的另一目标。她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结果提升了社会的利益,„„”)(引自《国富论》,引自《策略思维》page183).本例中参与者不能作出有具体模型的博弈分析,因为M不知道W,W不知道M知不知道自己,M不知道W不知道M不知道自己„„只能通过理性逻辑思维来获得理想的利益得失。显然,每个参与者的战略制定都要体现这种博弈规则的变动、完善与强化。在一些潜在的规则的约束下,各参与者博弈的结果是利益总得益趋向扩大,各方得益多寡虽可能会(本例除外)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向于不为零的正数,所以,这种条件下的博弈本质上是合作的共赢性博弈。这种博弈是对各方都有益处的博弈,是共赢的结局。各博弈方就是要致力于通过优化自己的策略与行动方案,使之趋于合理化,间接造福于各博弈主体。社会生活中,共赢是一种优良的博弈方式。双赢策略其实是一种很高的智慧,帮助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双方最终将获得独自奋战所不能拥有的东西。放弃内心的宁予外贼不予家奴的思想。中国人对竞争的理解大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胜利的含义似乎就是阻止别人成功,可是这“胜利”是那么虚假,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时间考验。拥抱双赢,拥抱明天。双赢强调的是博弈双方的利益都要兼顾,就是所谓的“赢者不全赢,输者不全输”。但是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我们的生存空间不仅仅是960万平方公理,我们是地球村的村民,世界很大,我们可以分的不仅是面前的那一块蛋糕。

唉,不要说的太远了,再说就成了双赢策略专访了,还是在回到博弈论专栏吧。

但是从这一问题中我们是否也应该看到另一个侧面,那就是博弈的应用又是一门学问,如果生活之中死搬硬套博弈思想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女方若从理性的博弈出发,提出4,而男的自认为自己很帅认为只需2元甚至更少来达到目的,那么,好吧,男的最后得花正常价买,女的眼看到手的钱,溜走了。就是说生活中遇到智力功能障碍的人,不要和傻子玩博弈。试想没有司马懿,谁和诸葛亮玩空城计„„

这也不是说博弈伦毫无用途,博弈提供的是一种逻辑思维方式,培养人的一种向前推理,向后验证。”倒后推理”法。博弈论是在力图用最简单的假设下得到最大范围的推理应用。博弈论的这种方法与很多应用广泛的学科都是相似的。

然而,博弈的技术分析有着严格的前提条件,博弈的不同的模型多种多样,什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美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等,都要求博弈参与者逻辑严密,思路清晰。遗憾的是,这种技术分析的应用范围却是非常地狭窄。由此可见,博弈论的思想比任何技术性的分析都要重要。

所以说当代大学生过多的以自己为中心,主观思想占据理性的高地,处理问题思维的火花闪现的太少。但是人类当然包括大学生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由于时间地点资金的限制,不可能掌握和了解所有知识和信息,也就不可能搜集到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再者正真的智者也要意识到信息的采集需要成本和精力,而不是毫不费成本的。

因为我们如果必须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等等。妄想和渴望得到所有的信息,企图能作出收益最优的决策,有时反而是最不理性的行为。赔了夫人又折兵,付出一定要与回报成比例哦。

但是,当我们退而求其次时,博弈论可以得到对现实的客观世界描述的近似。理性思维,呼唤理性思维的回归。逻辑思维,渴望拥有合理缜密的思维。由KFC事例引出双赢问题到现实生活的博弈思维再到博弈的实用性与适用性,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可能会洞察博弈的精彩。

策略与博弈的不可预知性,不可预测的行为可能会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平凡枯燥的人生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篇11:经济博弈论论文

摘要:制度可看作 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参与的博弈规则,规则不同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选择依据就不同,导致的收益和成本也就不同,最终决定了制度是否被遵守。通过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用逆向归纳法来对该动态博弈分析可得出制度遵守的均衡解,继而得到提高制度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字:制度 有效性 违规 博弈

在管理中,制度是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规程,对被管理者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制度是否有效对于管理活动的成败有着重要的意义。制度有效性指的是制度的实施效率,即制度被主体认同、遵循的程度。就目前来看,由于缺乏对制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深入探讨,很多制度存在缺陷,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导致了在制度执行过程 中出现大量违规行为,有的制度存在事实上的虚置,制度如何能被遵循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制度的实施效率展开研究。博弈论作为一种分析工具,主要研究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局中人如何选择自己的策略才能使自身的收益最大化时的均衡问题。将其用在制度的有效性分析中,有利于找出违规行为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到制度设计的启示和建议。

一、制度中的人性假设

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是建立在对人的行为的假设的基础上的,每一个制度研究者,都必须首先研究人性。人性如何定位,是进行制度设计的前提。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制度都是建立在道德人假设的前提下。在假定人是道德人的前提下,对制度的要求是很低的,更大的是对人的品德的期待,主要靠的是人的自律。但是现实中所发生的诸如官员腐败、企业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等大量不良行为使我们不得不看到寄希望于人的品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是不现实的。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制度设计就是要为人性设置一条防范的底线,即当人们想干坏事的时候,因为有制度底线的防范而不能得逞,因此在设计制度时应全面考虑人可能的行为,尤其是人可能的坏的行为。托克维尔在总结美国的民情时就说过,美国的民情之一就是对官员的不信任,因为他们最接近权力,也更有可能是无赖。事实上,英美国家的人性预设是 “人是无赖”,就是说一有机会他便会占便宜,一有权力,他便有可能腐败。

在本文中作者把制度 中的人预设为理性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这里的效用最大化既包括财富最大化例如对金钱物质的追求,也包括非财富最大化例如对名誉、地位等的追求。所谓 “理性”,是指能充分理解自身利益所在,并能采取正确对策使自身效用最大化。

基于以上假设,在管理活动中,由于被管理者是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所以会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甚至不惜损人利己,当被管理者发现违反制度将得到比遵守制度更多的收益时,往往就会选择违反制度。

二、博弈视角下的制度有效性分析

所谓博弈,是指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 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从中各 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在管理活动中,作为被管理者最为关心的是如何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管理者关心的是管理 目标能否实现。在一定制度下,被管理者依据制度规则考虑各方面的收益和成本来决定是违反制度还是遵守制度,而管理者根据被管理者的行为并综合考虑其 自身各方面的利益得失做出是否查处的策略选择,这是一个行为互动和理性决策的过程。因此可以把管理活动看作是在一定制度下,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进行的博弈,制度实质上就是对博弈参与者的行为具有约束功能的博弈规则。

作为博弈参与者进行博弈的规则,制度能够通过对博弈参与者的违规行为施加惩罚和成本的方式达到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目的,制度约束不同,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选择依据就不同,导致的收益和成本也就不同,最终决定了制度是否被遵守。所以制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我们现行的某些制度尚存在着种种缺陷,才导致了被管理者违规行为的层出不穷。

本文将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来详细分析违规行为发生的原因。

一个完整的博弈关系至少应包括三个要素,即局中人、策略与支付。博弈活动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按局中人之间能否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按博弈的时间或行动次序,可以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按照局中人拥有的信息结构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非完全信息博弈。在以管理制度为博弈规则的博弈中,局中人分别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由前面的人性假设可知,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将遵循个人行为理性的原则,在既定的博弈规则——制度下,双方都把个人效用最大化作为自己行为和策略选择的出发点,因此以管理制度为规则的博弈主要是指非合作博弈。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假设被管理者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有“遵守制度”和“违反制度”两种策略选择,管理者也有“查处”和 “不查处”两种策略选择双方在行为前对对方的策略选择、行为信息和收益结果等都有清楚的了解,属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假设被管理者遵守制度的收益为 B ;违反制度的收益为 Bw>(Bw>Bz);违反制度的成本为co,主要指违反制度受到的惩罚,包括经济和名誉的损失。

在管理者采取“查处”策略的情况下,被管理者的违规行为被查处成功的概率为P。

当被管理者遵守制度时,管理者得到的收益为 Mz;当被管理者违反制度时,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收益为 Mw(Mw

管理者在查处违规行为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各种成本计为(主要表现为花费在查处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如果不查处违规行为,对管理者造成的潜在损失为(主要表现为制度威信的下降从而造成日后其他被管理者可能违规行为所带来的损失)。

上述的博弈模型是一个两阶段完美信息博弈。用逆向归纳法来对该动态博弈分析求解:针对被管理者在第一阶段“违反”的策略,在第二阶段管理者有两种策略选择:查处与不查处。其选择的依据就是衡量在“查处”和“不查处”情况下的收益情况,也就是比较 Mw—C 与 Mw—C:的大小。此时,若 Mw—C >Mw—Cz,即 C C:则此时管理者最佳策略选择是“不查处”。当Mw—C-<.Mw—Cz,即管理者选择“不查处”策略时,则被管理者在第一阶段会选择 “违反”策略。因为明显地,Bw>Bz并且被管理者知道,如果自己选择 “违反”策略,在第二阶段管理者会选择“不查处”。这时均衡结果为:违反,不查处。此时,制度不被遵守,是无效的。

当Mw—C。>Mw—C:,即管理者选择 “查处策略时,此时被管理者的策略选择就要取决于Bz与 Bw—Co X P二者大小的比较了。如果 Bw—Co X p>B,则被管理者在第一阶段仍会选择“违反”策略。这时均衡结果为 :违反,查处。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每个参与人都相信,在给定其他参与人战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战略以回应对手的策略,这种出于各 自理性考虑所进行的策略选择最终使制度双方陷人了类似 “囚徒困境的状态,造成资源和财富的浪费。如果 Bw—Co XP<13z则在第一阶段被管理者会选择 “遵守”策略,其均衡结果是被管理者在第一阶段选择遵守制度结束博弈。这个均衡结果正是我们想要的也即制度被遵循,是有效的。

三、对制度设计的启示

上述博弈模型及求解过程为制度设计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笔者认为,在制度设计时,可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制度的有效性:

(一)增大违规行为的成本。通过以上对违规行为的分析,不难发现,被管理者违反制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违反制度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其遵守制度所获得的收益,因此可通过增加违规行为成本的方式来限制违规行为的发生,即加大惩罚强度,一般来说,惩罚强度越大,被管理者越倾向于遵守制度。另外,基于制度中人的行为假设,被管理者不仅有追求物质利益的倾向也有追求荣誉、情感等的倾向,所以在设置奖惩时内容不能过于单一,例如不要仅用金钱物质作为奖惩手段。并且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奖惩的内容也不应相同。

(二)提高违规行为的查处概率。从以上模型可看出,提高查处概率,可降低的值,而要提高违规行为的查处成功的概率,可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加大查处力度,举报,增强对违规行为的侦破能力等。其中通过构建行为测度来提高违规行为的可观测性是提高查处成功概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违规行为的可观测性越好,则查处成功概率就越高。如果处于制度中的人的行为是不可观测的,那么就会加大查处难度,降低查处成功的概率。为了提高某种行为的可观测性,在制度设计时可以为这个行为构造一种测度。例如,在工厂的考勤制度中,“上班迟到”是违规行为,但是在工人很多的情况下,“迟到”往往成为一个难以观察的行为,即使安排专人负责记录每人的上班时间,也往往有人在月底 “不认帐”,造成“讲不清”的现象。由于不能成功查实“迟到”行为,就不能对之进行惩处。为此,管理者采取“早上进厂时由工人自己在挂牌箱挂牌,过时间锁挂牌箱”的办法,这样就使每天迟到者无法把自己的牌子挂上,从而使“上班迟到”行为的可观测性大为提高。在现实中,这种管理者为改善被管理者行为的可观测性而构造的“测度”是很常见的。又如,在商店中实行“开票付款”,就是为了观测售货员在卖货收款时是否有私吞钱款的行为。

(三)增强违规行为查处威胁的可信性。所谓可信性是指动态博弈中先行为的博弈方是否该相信后行为的博弈方会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或不利的行为。根据有利还是不利,可以把 “可信性”分为“可信性许诺”和“可信性威胁”。制度实施过程中,被管理者是否相信管理者会对其违规行为进行查处是决定被管理者是否遵守制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制度都针对违规行为明确提出了惩罚措施,惩罚不可谓不严厉,但是仍有人明知故犯,总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不易规避的的惩罚,有的制度规则过于苛刻,大多数人都无法遵守,如果要查处就得处罚很多人,打击面太宽,常言道:法不责众,作为理性的人,被管理者也都明白这一点,因此这种制度可信性威胁就很低,甚至构不成可信性威胁。②惩罚的措施不具体,制度条文空泛。制度表述含糊会给制度的执行造成困难。例如在公务员制度中有如下规定:杜绝公款大吃大喝,但是,何种行为属于大吃大喝呢,笼统的陈述实际上没有给出任何有用的信息,因此对被管理者也构不成可信性威胁。③不重视制度的执行。有的制度设计得很好,但违规行为发生后,管理者出于人情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做惩处,长此以往制度的可信性威胁就降低了。所以,要想使制度对违规行为具有可信性威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制度应是可行的,人性化的,惩罚措施也应是合理的,是可以规避的。其次,制度中的条文应是具体的,对于哪些违规行为以及要受到什 么样的惩 罚均应详细指出。这样才会对被管理者产生威慑。另外,再好的制度设计也得靠认真执行,特别是对 “特殊人物”违规行为的查处,往往可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制度威胁的可信性。

(四)对被管理者的违规行为进行预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通过对影响违规行为的主客观条件的分析,来预测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这样在制度设计时就有针对性,从而更有效地防范违规行为的发生。被管理者违规行为的发生既有其主观动机,也有其客观条件。作为被管理者其违规的主观动机类似 :都是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客观条件既可以是被管理者本身具备的,例如智力、体力,也可以是管理者赋予的,例如权力。对于官员来说,之所以出现贪污、受贿等违规行为正是由于手中握有权力这个客观条件的存在而造成的。客观条件不同造成了违规行为的千差万别。比如,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可能的违规行为有: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浪费、偷工具与材料;对公司采购人员来说,可能的违规行为有:在采购时吃回扣或报假账;对于财会人员可能的违规行为有:造假(包括造假账、不如实反映情况);对于企业负责人,可能的违规行为有:短期行为、化企业财产为个人的、工程发包时收受贿赂,等等。在设计制度时,针对被管理者所具备的客观条件,结合被管理者主观动机,对被管理者可能的违规行为进行预测,有助于管理者针对不同的违规行为制定惩罚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违规行为查处成功的概率。

(五)建立制度遵循的激励机制。通过对遵守制度者实施奖励来增加被管理者遵守制度的收益,从而促使被管理者不愿违反制度。适时地给予合作方回报是巩固合作的有效途径,仅依靠惩罚使制度得以实施的不是好制度,应建立倡导人们遵守制度的激励机制,使制度被自觉自愿地执行。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博弈的各方都期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 自己的利益函数不仅取决于自己行动方案的选择,而且取决于博弈另一方行动方案的选择。所以,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必须考虑被管理者的利益。当被管理者利益与管理者利益发生冲突时,不是牺牲被管理者的利益,而是通过设计一种激励机制,使被管理者与管理者利益趋于一致。有些制度过于倾向于管理者的利益而忽略了被管理者的利益,导致被管理者只能采取违反制度的方式为 自己谋取利益,这是违规行为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管理者在设计制度时,应坚持“人性化”、“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且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进行交流,了解被管理者的需求,充分的交流可以使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化,也是设计有效制度的必要条件。

(六)通过多次博弈使制度不断完善。从上述分析可知,通过调整博弈规则可使博弈双方的博弈结果达到有效均衡,因此我们可以把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理解为制度双方多次博弈并不断调整博弈规则使博弈达到有效均衡的过程。制度完善的过程也是制度逐渐接近“纳什均衡”的过程。“纳什均衡”是制度的理想状态,即:给定别人遵守制度的情况下,没有人有积极性偏离制度规定的自己的行为规则。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制度不构成纳什均衡,它就不可能自动实施,因为至少有一个参与人会违背这个制度。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次性完善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新的事物不断涌现的现实生活中,想要一劳永逸地制定达到“纳什均衡”状态的制度是不可能的,需经过反复博弈,不断调整制度,使之向纳什均衡逐渐逼近,博弈的次数越多,完善的程度越高。

参考文献:

[1]张运成,玛莎,栽倒的美国政经解读 [J],世界知识,2004(10).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孙绍荣,管理原理探索[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6—105.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博弈论简介】相关文章:

博弈论的应用简介05-08

博弈论06-01

博弈论方法07-14

博弈论规则07-29

博弈论作业08-02

博弈论论文题目05-02

博弈论论文范文05-09

博弈论论文提纲11-15

演化博弈论小结04-26

博弈论相关论文05-21

上一篇:市容监测预警管理平台下一篇:应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