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

2024-09-05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精选8篇)

篇1: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

韩璐瑶 河北经贸大学 2008公共管理学院 农村区域发展1班 摘要:旅游企业是以提供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为手段,向消费者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和美学品位的游览、观赏产品,并提供专门的设施与服务,使旅游者达到旅行、游览、娱乐、美食、休闲等目的。而旅游企业特有的文化,则是拉动旅游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杠杆。用战略的眼光看,建设具有旅游企业特色的文化,是旅游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因为通过形成企业的特色文化,可以在广大干群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企业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把众多的员工与部门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人人都以主人翁的精神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地工作,就能为顾客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并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字:旅游企业;旅游企业文化;管理;建设;组织

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产物,它体现着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渗透着人类文明的共同意识。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其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如无形性和有形性的统一,概括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整体性和代表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超期性和滞后性的统一,非强制性和强制性的统一等等。但是,由于企业与企业相互之间的客观环境、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过程、顾客群等基本条件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各自在价值观上必然有所不同,也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企业文化。

旅游企业是以提供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为手段,向消费者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和美学品位的游览、观赏产品,并提供专门的设施与服务,使旅游者达到旅行、游览、娱乐、美食、休闲等目的。简单地说,旅游企业文化就是旅游企业家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各层管理者不断向下传递,形成了公司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终汇成的企业文化。而旅游企业特有的文化,则是拉动旅游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杠杆。用战略的眼光看,建设具有旅游企业特色的文化,是旅游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因为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在广大干群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企业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人人都以主

人翁的精神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地工作,就能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完善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是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为核心,并以此使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它涉及多种行业群体,构成复杂。因此,旅游企业是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并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导游、咨询、交通、住宿等服务的经营性组织。旅游企业有与其他企业明显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根据旅游企业所特有的的特点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

(一)建设独特的旅游企业文化

1、服务意识是旅游企业文化的基本特点

旅游企业与工业不同,它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生产活动;与普通商业也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商品,或者说它的商品是以无形的服务为主而不是以物质产品为主;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中心的活动,因此,服务意识是旅游企业文化的基本特点。

由于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不能转移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提前购买性和不可储存性等特点,使得旅游产品的质量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对服务质量的解释、定义、检查和控制等具体环节的统一一致却比较困难。比如,饭店总台人员的服务质量,不仅体现在其为客人办理入住或离店手续时的服务是否按程序并及时有效,还体现在其仪表、谈吐、举止、热情与否等等,前者的标准容易量化,后者的标准则难以量化。因此,饭店服务质量的提高,既要重视服务设施设备的完好无损,更要重视员工的服务技能的培养,提高优质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简言之就是“顾客之上”的观念。目前在旅游界流行的一些口号,如“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等等,虽然在字面逻辑性上不一定成立,但为顾客、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则是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之一。

2、文化意识是旅游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消费,旅游者虽然也有着物质方面的需求,但以精神方面的需求为主,通过对文化的寻求等,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旅游企业的有形产品(包括设施设备)以及对旅游者的服务活动,必须强化能较好地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美、求知的文化功能的意识。旅游企业的文化意识越强,它所提供的综合服务的文化品位也就越高,就越能够在较高服务水平上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也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从而扩大旅游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3、个性化是旅游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

这里所说的个性化是指同类旅游企业之间企业文化的差异性。因为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旅游供给日益丰富,竞争也日趋激烈,旅游者的消费感性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旅游企业的营销,必须适应人们为了在旅游活动中除了有

物质享受外,还希望获得更多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旅游企业就必须适应旅游者的感性消费,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创造出适合多类别人群的多样化的感性设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新、奇、特”制胜,尤其是要在同类产品共性(即标准化)的基础上,丰富和突出自己独特的旅游产品和企业的整体形象。

4、以人为本是旅游企文化的重中之重

第一,旅游企业在倡导“顾客至上”的同时,必须在企业内部提倡和贯彻“员工第一”的思想,强调管理的人性化。因为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大都是所谓的“面对面”服务,面对面的双方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如果一线员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真正的关心与帮助,就很难要求他们做到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第二,要在旅游企业内部倡导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实践证明,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仅靠物质刺激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高素质的员工,报酬多少并不是决定他们去留的主要因素,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才是决定这些人是否为企业长期效力的重要因素,而这就必须在管理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三,旅游企业的劳动密集性、内部分工复杂性及服务产品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企业应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上下左右的沟通,以及企业干部职工在职务晋升、岗位转换等各环节上的公开、公平、公正等。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沟通渠道和手段,增加政务的透明度,创造一个人际关系比较和谐的工作氛围,才能把众多的员工与部门有效地组织在一起,以保证广大员工工作时心情舒畅,士气高昂,为顾客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

(二)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原则

美国人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热衷于撰写企业文化宣言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国内旅游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是一个耐心和持久的工作。现在很多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是落地,而是落在了墙上,到处是口号、标语和宣传招贴等,贴上去了,讲一通,有的还要搞些活动来扩大影响,没有考核,没有评估,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不过是徒费唇舌,没有任何效果。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就是要抓住思想,要抓住价值观方面的东西,然后是通过行为来体现。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并不是要抛弃掉企业原来的基础去嫁接一个优秀的文化,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要提炼出企业的优秀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属于企业自身的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我们只有真正将企业文化弄懂了,按照正确的路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的企业才可能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才可能有基业长青的希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五项原则:

1、目的性

这里的目的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定位;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2.开放性

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客户,那么企业就必须与外界接触,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需要具有开放性。

3、创新性

旅游市场是不断进步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那么企业文化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就必须不断发展创新。

4、参与性

参与性或者说是人性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的参与者也是“人”,企业文化的建设始终围绕着“人”来展开,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必须人性化!

5、独特性

不同的行业拥有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应结合旅游行业的特征及自身的特点建立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旅游企业文化管理与营销

所谓“文化管理”,就是把企业管理的软要素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文化管理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价值和企业员工的共同情感,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从组织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角度,去研究和吸收各种管理方法,形成统一的管理风格;通过公司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的说,旅游企业文化管理就是要注意到:

(一)文化普同性

文化普同性对于那些从事旅游出入境接待招徕的旅游公司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旅游业者克服文化障碍,还能创造文化的协同。

(二)文化的敏锐性

文化的敏锐性可以使我们旅游营销人认识和发现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以改变我们在国内外市场的经营战略,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三)企业奖励游

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管理,注重员工工作之外的物质精神生活,企业奖励游也逐渐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青睐,同时也为旅游业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蓝海市场——奖励旅游。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旅游企业家对内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创造性。旅游企业的效益虽然重要,但要靠人去创造。下个阶段旅游业竞争的焦点是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人,因此“人才是知识经济之本”正逐渐成为共识,人才的竞争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将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五)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家对外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关心消费者,时时处处为消费者着想,树立起“消费者就是上帝”的价值观,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甚至是潜在需求的旅游产品——因为,消费者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了解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愿望应该成为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现在都已经有了游客学这样的学科,足见业界的重视程度。

(六)育才型领导

如果说导游的一个职责是领着“玩”,那么领导的一个职责就是领着“学”了。旅游企业的领导方式分为三类:师傅型,指挥型和育才型。前两种类型又统称为英雄型,其特点是权力和责任高度集中,任何重要决策只由一人做出;不尊重下级的创造性的智慧;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不关心下级的成长。育才型领导则尊重下级的创造性和智慧;既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又关心下级积极性的发挥和思想能力的培养。显然,文化管理型企业需要育才型领导。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专家阿伦·肯尼迪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特伦斯·迪尔,由于在长期的企业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深感企业管理中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在合著的《西方公司文化》中提出了“文化管理”的概念。他们说:“本书的目的是为企业领导人提供有关文化管理的入门知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我们的读者灌输一种新的企业生活规则:文化就是力量!”。

美国著名学者沙因在《公司文化与领导》中也说:“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如果有必要把领导理论与文化区别开来,我们必须认识在领导理论中文化管理职能居中心地位。”他认为文化管理就是创造和影响文化的管理,这在领导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

大多数旅游企业在起步期依靠权威管理,在成长期借助制度管理,在成熟期才考虑导入文化管理,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事实上旅游企业家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应导入文化管理,未雨绸缪,方可有备无患。

参考文献:

[1] 杨文琪:国内旅游企业管理创新研究述评

[2]周怡.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盛大生.如何进行创新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卢云亭王云才等:旅游学刊,2006年第4期

[5]周朝琦.企业创新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6]魏小安.旅游热点问题实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7]黄玲.知识经济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J].商业研究,2002.9.

篇2: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

1.文化的定义。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一系列规范和准则,以及在这种规范和准则约束下的人们的态度行为,是人们一代代传下来的对于存在 价值和行动的共识。文化就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2文化的比喻。

洋葱比喻:分为三层:1表层文化,是指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东西。给人们强烈的冲击,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和力量,比如异域风情。

2中层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

3核心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的关于人为什么存在的假设,它触及该社会中最根深蒂固、最不容易质疑的东西。比如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人存在的价值,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设计一个社会文化理念的东西。

3.文化的特征: 功能性规范行为产生,阐释预见行为。

习得性人们通过一代一代的后天的学习、模仿以及经验总结来获得。承继性世世代代不断积淀而累积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遗传因子。共享性象征性结构性适应性变迁性

4.管理的文化属性。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由于管理学家对管理影响的角度不同,大致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

一 普遍适用论。认为文化差异不重要,管理活动及其限制因素在世界各地都一样,管理就是管理。

二 经济论管理点。不大考虑文化因素,认为一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品才是决定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影响整个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最大力量。

三 文化论观点。国际企业经理人员应该把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带到他们的企业活动中,并据以行事,力求适应当地的习惯和做法。强调概念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时甚至夸张到超出实际差异的地步,有两个极端:我行我素力求一致。

5.管理与文化的关系。

管理是一种文化,管理文化是指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哲学和管理风貌,它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具有强烈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文化也是一种管理。之一种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表现在:企业文化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员工形成企业意识;企业文化师培训员工,增加凝聚力的良好手段;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创新,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提高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

6.文化模式。文化模式与管理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模式形成发展演化的方式及规律影响着管理模式的发展。文化模式是指文化的内聚和整合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理想、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模式。

文化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管理模式的多样性。美国文化模式鼓励个人主义和个性自由发展,管理上强调个人能力和作用,突出个人权利和责任,保证个人能力发展。日本管理模式:年功序列工资制、终身雇佣制、票议决策制、企业工会管理模式——四大支柱。

7.跨文化维度分析。1克拉克洪与斯特罗贝尔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不同文化中的人面对这六大问题的观念、价值取向和解决方法就能体现这些群体的文化特征。帮助我们理解品是观察到的文化差异现象。对人性的看法 人们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与其他人的关系行动取向空间观念时间观念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四大因素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

又发现的一个维度:长远导向和短期导向。冯斯 川普涅尔七大维度与之前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长远短期

另外五个: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中性-情绪化关系特定-关系散漫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关系特定和关系散漫中涉及到论文的圆圈拓扑理论:u类和g类方式。U 私人空间小,不可进入g 私人空间大,可进入。

8.跨文化内部管理理论。

莫朗的跨文化组织管理理论:跨文化协同管理中的文化一体化功效指标:动态过程

包含两种相反的观点具有敏感性一体化意味着对发自他人的资讯的解释具有适应性学习性协同行动共同工作群体移植的行为大与各部门独立行动之和创造共同成果的目标协同效应 2+2》5,也可能小于4,只要不是负数就获得了成果。对不同文化组织透彻的理解飞非单方面的妥协文化一体化是多文化组织为获得共同目标而联合努力的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阿德勒的文化协调理论。处理文化差异的办法,包括经理根据个别组织成员和当事人的文化模式形成组织方针和办法的过程。企业跨文化管理成功的四个要素:共同的长期战略互利相互信任共同管理

保罗毕密斯的合资企业论。对于发展中国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深入分析:标志企业

好坏的各种因素与企业成就没有绝对的联系双方分管合资企业才是最好的办法双方需要充分尊重对方的需要和履行承诺合资企业在建立运筹和经营阶段有一些基本准则:使用当地管理人员,愿意出售股份给当地高级管理人员,决策共享,愿意在维持双方关系上做投资等。

跨文化管理的整合同化理论。提出将企业多元化价值观转变为一个大多数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及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使全体员工接受。

第二章 旅游企业国际化经营

1.旅游企业国际化的动因。以国际酒店集团为例

进行战略增长和获取利润。

为了进行多元化,以避免仅仅在某一个市场中经营的高风险性

出于地位声誉考虑,影响力越大就可以不依赖于任何一个或多个国家的环境变化

从一些国家的投资激励中得到获益的机会,而这些国家的政府希望以此推进旅游设施的投资

2.旅游企业国际化模式。

客源依托型成长模式。利用本国较大规模的出境客源,跟随他们的空间移动轨迹做产业链条的延伸,进而在多个地区获得旅游产业价值链上更多的收益点。前提是所属国家必须是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出境旅游人口的,也就是大多数的旅游经济发达国家。

资源获取型成长模式。那些国土资源狭隘或者客源规模有限,本国竞争激烈的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通过直接设立、购买、并购等方式在国际临床有产业链上来获取利润增长点的方式。

资源外溢型成长模式。多元化成长过程中利用其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宽阔的营销网络、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经侦有事的外溢来快速进入国际化范畴的成长模式。

3.中国旅游企业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挑战:国际旅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培训教育

和服务观念,对于中国旅游企业管理效率、经营效益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意义,加快了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国际知名旅游品牌进入中国以后凭借去国际品牌优势、集中采购优势和网络营销优势,牢牢占据了高端市场,抢走了旅游利润。同时,国际旅游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细分化的经营模式,使其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对于国内很多单体经营和大众化经营的企业而言,意味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民族品牌留下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已经不多。

机遇: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宏观环境更加完善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章 文化差异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1.文化差异的概念。文化差异即文化的差异性,从根本上看,文化差异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个特定人群遵循不同的价值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从而使人们对于特定的事务具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由于文化传统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沟通方式不同导致的。

2.文化差异在旅游企业中的表现。文化差异对于旅游企业跨国经营及其管理有着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影响。

价值文化的差异:文化与价值观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管理实践,包括旅游企业组织中的评价选择奖惩上下级关系、群体的行为、经营者与游客的关系。

制度文化差异:西方在法律比较完善的条件下开展经营管理,习惯于自主地开展旅游营销等,而中国企业更习惯与按照职能部门的指令行事。

劳动人事政策差异:工资政策上中方看重学历经历和资历,把工资增长一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西方则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能力来确定工资。人事安排和晋升上,中方看重政治历史人际关系,西方把能力放在第一位。

3文化差异对于跨国旅游企业的消极影响:

管理更加复杂。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和文化传统的员工有着不同的需要和期望,及与此相一致的为满足需要和期望而具有的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

经营活动更加困难:a影响企业经营目标,母子公司经营目标存在差异的情况b影响经营观念。西方注重需求,产品开发,更注重产品的营销;亚洲忽视市场营销。

影响企业的协调管理。照顾不同国家员工的情绪,协调各方,对管理者的领导艺术的要求非常之高。

影响决策模式。东方文化偏重于保守求安,群体家庭为主;西方以人为本,直言不讳地表达。文化差异对于跨国旅游企业的积极影响:

利用多元化是企业产生新观点、新主意;多元化文化使其具有更多选择;

更易于在国际市场获得发展;最终是跨国旅游企业文化优势叠加

第四章 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

1.沟通的定义:沟通就是信息的发送方(可以是个人或群体)借助语言、文字、动作及表情等载体(也称媒介),将知识、思想、情感等信息送达信息接收方(可以是个人或群体)的过程。

2.沟通的意义:管理中计划职能的催化剂组织职能的粘合剂领导职能的润滑剂控制职能的糅合剂

3.跨文化沟通的影响因素:感知价值观成见组织 种族中心主义缺乏共感

4.沟通的基本原则: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 求同存异 共同发展

5.基本方法: 完善组织架构设计,有效匹配人力资源;明确文化层次,找出主导文化元;掌握不同的沟通风格;强化文化敏感性;消除文化成见

6.有效的跨文化协调:建立相互信任的协调机制选择合适的跨文化管理人员;加强跨文化协调能力的培训;通过一定路径实现跨文化协调。正式:协调会议,提交意见报告,内部问卷;非正式的有设立意见建议箱,EMAIL,举办一些活动。

第五章 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中的激励

1.激励的特点: 复杂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共存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跨文化激励的基本前提: 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识别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内部的文化整合;根据企业特点,采取合适的激励方法

3爱德华 赫尔 将文化分为三个范畴:正式规范是人的基本价值观、判别是非的标准,产生的冲突往往不易消除;非正式规范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习俗,一起的冲突可以通过长时间的交流克服;技术规范是指人们的知识技术经验

4激励模式。

母国中心模式是指跨国经营旅游企业倾向于从公司总部所在国外派管理人员填补国外分公司的空缺,东道国员工不多切职位较低。优点:便于统一控制管理,有利于提高满意度忠诚度,提升公司形象。缺点:成本高,不利于吸引当地优秀人才。海外分公司初期一般采取此种模式。

东道国中心模式倾向于使用本土化的人力资源,人员配备上尽量用当地的优秀人才,以当地激励机制为模板,再根据企业战略适当调整。优点:成本低,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吸引当地人才。缺点:增加管理难度,增加母公司控制和协调难度,导致一个棘手问题——如何激励本地高级管理人员。

全球中心模式建立在全球中心主义的人力资源战略基础上的。通过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将文化冲突降低到最低,超越文化的界线设计一套基准的激励机制模板,然后在不同的国家稍加调整就能实施。

5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跨国战略导向,公司所在国际化阶段,管理水平

第六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方式的跨文化比较

1.跨文化领导的内涵: 领导就是通过选择某种方式影响下属的思维、态度与行为,并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所谓跨文化领导乃是在经济交流和市场扩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领导现象。

2.跨文化领导的独特性:跨文化领导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活动;跨文化领导是一种在强化自我意识和尊重差异间获得平衡的活动;跨文化领导是一种高反馈活动

第七章 旅游企业中多文化群体的管理

1.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群体的主体是这个企业的成员,包括工作群体的每一成员。

客体是多文化背景。管理文化、历史文化和制度文化。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的客体包括地方民族文化,也包括来自异域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

媒介包括语言文字、行为方式、沟通手段等。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群体的媒介主要是群体内部统一的工作语言和文字,工作方式和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和沟通平台。

2.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群体的类型:权利导向型制度导向型族本型

价值观导向型人本导向型 文化导向型任务导向型

3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群体管理的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 可行适宜系统整体平等协调

4.旅游企业多文化工作群体管理的探索:了解文化根基,正事文化差异识别文化差异,发展文化认同制定规划,开展多文化培训设置战略目标,增进信任团结注重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实施管理本土化战略,优化人才配置文化差异最小化处理以及文化融合创新以人为本,提高成员积极性注重文化沟通,有意识的培养沟通能力借助第三方策略以及文化渗透策略

第八章 旅游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管理

1.跨文化旅游企业的文化特征:多样性和冲突性,包括价值观念、制度体系行为习惯;积极性和消极性,融合共赢;冲突摩擦,不利于企业发展。渐进性和逆向性

2.文化冲突的含义、特征、表现:

含义: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特质的文化或其他文化因素之间在接触和交流时所产生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竞争及相互否定。

特征:非线性间接性持续性渐次性全面性内在性

客观性自发性交融性

表现:a 显性的文化冲突:表达方式所含的意义不同而引起的冲突。

b 制度文化冲突西方理性管理和东方群体至上

第九章 旅游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竞争优势

1跨国公司跨文化培训的方法:A 不同文化背景的经理人员体验工作和相互学习。

B 设立全球服务项目c 设立企业学院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1.中外管理文化的差异与整合。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主要包括管理层国际文化胜任力、组织文化培养与兼并收购后企业在人力资源制度系统的有效性。

整合: A树立文化整合的长期观和双赢观。

B 实现企业理念、企业形象和企业制度的三位一体。

C 以学习型组织作为跨文化管理的目标模式。

D 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文化整合中的促进作用

2.中国特色的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的探讨。

战略联盟: 品牌联盟,特许经营,经济联合体,战略伙伴关系,渠道联盟

慎重选择联盟伙伴,建立联盟协调机制,注重跨文化管理,不断赋予联盟新使命

集团化经营:优势: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有效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实施: 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培养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

明确集团发展战略,确定主业,兼并重组。

建立健全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有效运转

强化集团核心企业的主导地位,理顺核心企业和一般企业的关系

篇3:加强旅游企业安全管理和文化建设

一、旅游企业实施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安全文化就是企业在安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模式、安全价值观念、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考核机制等等。安全文化是企业长期安全工作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一种提升企业品位的力量, 是企业兴旺的源泉, 成功的土壤, 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

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 需要企业全员从理念到行动参与, 最终目的是让游客满意, 并在此过程中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符合旅游企业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 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验, 旅游企业将安全成为一种文化, 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一种标志, 安全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安全意识、安全思想和安全素质的结合, 它来源于企业安全经营实践, 又高于详细的安全治理制度和安全治理措施。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既是旅游企业预防经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有利于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旅游安全管理经历了一个人管人、制度管人的过程,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用文化的软约束来管人是旅游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它以“为了人”和“人的治理”为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促使企业所有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安全文化建设是旅游企业安全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 它的水平高低是衡量企业素质的重要标志。

3. 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 旅游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为了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各旅游企业更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近几年来, 旅游企业尤其是旅游汽车营运行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驾驶员的违章行为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 重大隐患依然存在, 企业一边经营一边疲于应付对事故的处理。因此,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造成浓厚的安全氛围, 旅游企业良好的安全经营环境才能形成, 企业才能专心经营, 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构建旅游企业安全文化, 提升旅游企业安全力, 说到底就是全面提高旅游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 这是从源头上保障旅游企业安全经营的根本因素, 也是旅游企业安全经营的灵魂。

二、旅游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 制定详规, 建立机制。

文化建设是需要规划的, 各旅游企业应从自身经营特点出发, 把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本土文化”提炼出来作为本企业的安全理念, 围绕提升全员安全文化素养,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规划。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考评机制, 围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和发展方向, 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循序渐进并分阶段完成目标和任务。

2. 要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要位置,

坚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岗位安全培训工作相结合。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安全素质, 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各旅游企业要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要位置上, 通过对员工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使企业形成浓厚的安全经营的舆论氛围, 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 既要通过安全培训等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 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等多种途径的作用, 把安全文化与宣传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强化宣传效果。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力求丰富多彩, 推陈出新, 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 寓教于乐, 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对全员进行企业安全文化知识的渗透和阐释, 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 从根本上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为企业的安全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梳理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脊梁”。旅游企业应建立完善以企业一把手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建立完善适应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各部门齐抓与联动、人人有监督的网络体系, 建立完善安全监督机制和应急预案机制等。通过认真梳理各项工作标准与程序, 做到员工行为有规范, 把安全文化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当中,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安全管理, 使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4. 安全排查日常化, 常抓安全隐患的整治。

隐患查纠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制度性的定期安全检查, 狠抓薄弱环节, 有效地整治隐患, 是搞好安全经营的重要措施。需要旅游企业认真制定全年安全检查工作计划, 结合各自实际, 有针对性地加强关键部位、主要危险点、重要时段的监控监管力度, 及时发现隐患, 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认真整改, 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企业应建立实行日常性检查的工作机制和自查自改的长效机制。

5. 提升安全基础设施状况。

安全资金的投入, 是做好安全工作的物质保障。企业应从全局和长远利益考虑, 落实安全措施经费, 解决安全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多花一些“未雨绸缪”的钱, 少浪费一些“后悔性”的钱, 真正把并不太多的投入用在安全经营工作的“刀刃”上, 加强安全技术措施的投入, 如旅游客运车辆加装GPS定位监控指挥系统、旅游景区完善安全设施等。不断改善安全管理装备水平, 改善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使安全管理人员心情舒畅, 安全管理装备精良, 安全管理手段高效有力, 构建物质与文化双重安全警戒线。

6. 建立学习型组织与信息管理机制。

企业应建立不同层面、不同岗位的学习型组织, 倡导学习的良好氛围, 汲取全员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企业信息反馈机构, 使其能够快速、客观地反馈到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档案, 记录重要节点, 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篇4: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模式

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原则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渗透融合活动中,校园文化意味着学校由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共同创设而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企业文化则代表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

11 校企融合坚持高等院校文化的主体作用

旅游类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要坚持高等院校的主导作用,在继承和发扬高等院校校园积淀下来的原有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将相关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融合于校园文化之中、遵循国家关于高等院校教育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以校园各具特色的本体文化为主体,创造出独具特色、个性突出、内涵彰显的创新型、素质型、技能型校园文化。

12 发挥企业文化的主导优势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要发挥企业文化的主导优势,让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旅游类企业的经验和能动性,让企业在高等院校的人才需求、队伍建设、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

二、融合模式

在旅游类校园文化教育中,对于学生的知识面和交流沟通水平应该予以特别的培养,所以针对旅游类人才的特殊需求,学校与企业应当使用适当的融合模式,并在学生的四年学习中自始至终贯穿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注重双师教师的培养。

21 学校教育

大学是学生正确树立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因此对于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及素质养成三个方面的培养极为重要。

容。高职教育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点渗透企业文化教育内容。

(一)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创造企业真实氛围

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能让学校的教育具有特色。把企业的文化制度、规范等融入学校教育,使高职学生们能感受企业的氛围。学生们在学校学习中了解到企业的内涵,明白企业的竞争意识,通过学校模拟企业的教育教学活动,感受创造的企业生产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培养质量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二)合理设置课程与变革教学方法,形成企业文化教育

高职教育需要开设一些职业责任与职业素质的课程。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社会礼仪》、《就业指导》、《政治与经济》、《企业与员工》等课程展现企业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企业文化内容,让高职学生能感受到企业、社会的需求,让企业文化成为学生基本知识的一部分。

变革教学方法,高职教学需要引进多媒体化教学、实训教学、案例教学等,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习惯,让高职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教育,体会到企业的严格管理和文化内涵。

(三)重视人际关系教学,培养企业人才的沟通能力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师生们小组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提问、积极研讨。在专业教学课堂的人际关系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沟通协作能力,也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优良学习氛围。这也是现代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而在高职学生教育实训锻炼中,学校与企业给高职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将学生分为若干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小组之间还可以开展竞赛,教师应鼓励小组成员们团结努力。在这种人际关系教学环境中,小组同学关系已经慢慢变为同事关系,培养他们日后踏上工作岗位与同事的沟通能力。

(四)改变学习方式,培养企业中积极主动意识

高职学生由于深受中小学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影响,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时难与胜任企业岗位的要求或者毕业生积极主动意识不强。这就需要高职教育教学中给高职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空间。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帮助学生,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课堂,在教学实训中,教师除了一些必备的示范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让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让高职学生能在体会企业文化中积极主动意识。

(五)校企结合,零距离感受企业文化

高职学校一般都有一些实训企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领导(或者专家、业务骨干)和优秀毕业生等,让他们为在校高职學生作讲座,使学生接受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内容可以是行业的发展、企业精神、行为规范、企业管理理念、道德准则等,让在校高职学生能零距离了解到企业文化。另外,学校还可以学生去实训企业。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意识的培养企业的人才。

四、总结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需具备健全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由于当前高职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使得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存在因企业文化认识不够造成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实际问题,高职教育应该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不应该忽视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的教育。高职教育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教学模式仍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陈德峰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3]李建明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关系研究职教论坛,2003,(14

[4]车承军,苏群应用型人才培养: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责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5]杨林,马顺彬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5

篇5: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方针,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具有未来发展能力,能在茶文化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与研究机构及院校等从事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与设计、行政管理、休闲旅游服务及教学培训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旅游学概论、休闲学、管理学、茶学概论、茶文化通论、茶艺理论与表演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茶文化及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休闲产业策划设计、茶文化经营与管理以及市场营销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茶文化和休闲旅游开发、利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三、学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熟知管理学、休闲学与文化学知识。

2.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休闲产业策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掌握茶制作与品评技术;具备以茶艺为核心的茶文化综合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茶品牌策划与茶文化国际交流等能力。

4.了解旅游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具有较强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操作和应用以及创新的基本能力。

篇6: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

第一章:概述

旅游业: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业的构成:各种不同大小、地点、性质、组织类型、服务范围和方式的旅游消费组合。

旅游企业的构成:旅行社、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交通企业、游览娱乐企业、旅游纪念品销售企业。

投资的经济学含义: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及实物的投入来扩大生产和增加收益。

投资活动要素:投资主体、客体、目的和方式。

旅游企业投资特点:投资主体多样性;客体复杂性;目的特殊性;收益不确定性。

旅游企业投资作用: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动力、保证、手段);对经济增长作用(拉动)

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践意义: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为正确评价投资效益提供依据;有利于加速资金循环与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含义:为了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而对投资活动进行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遵循原则:准确理解,正确决策;科学分析捕捉机会;进行可行性分析;保证资金供应;控制风险提高收益。

第二章:旅游企业投资环境

旅游企业投资环境内容: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与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生态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对投资的影响:社会文化差异往往成为决定旅游项目投资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文化背景决定了当地普遍的社会态度。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影响投资者。

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冷热国”对比法;登记尺度法;多因素评估法;抽样统计法。

我国旅游企业投资环境现状:稳定的政治环境;不断完善的法律环境;有活力经济环境;广阔市场潜力;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和有竞争实力的人文和生态资源。问题:行政效率低;政策连贯性差;基础设施待加强;劳动力素质低;市场体系未真正建立市场监督乏力。

第三章:旅游企业筹资与管理

旅游企业筹资的原则: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成本节约;自愿互利;时机得当(选择收益高成本低的时机)

旅游企业资金来源:内部筹集资金、外部筹集资金;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外部筹资意义:使筹资规模突破限制促进发展;有利于企业优化组合;增强竞争力。资金筹集方式:短期融资方式;长期。。;上市

旅游企业上市机遇和挑战:提高知名度,解决资金短缺,利于开拓新业务;内部结构改变,会计制度标准化,股东参与利润分配,提高效益迫切性。

资金成本(为筹措和使用资金付出的代价)构成:各种筹资费用和应付的占用费用或资金使用费。

资金时间价值:指一定量的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价值增额的一部分。

衡量筹资风险的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倍数

项目风险定量分析方法:CAPM资产定价模型,确定项目贴现率的方法

第四章:旅游企业投资决策

旅游企业投资决策的特点:超前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旅游企业投资决策的一般程序:明确投资目标;拟定投资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定投资方案;实施投资决策;评价决策效果

旅游企业投资约束表现:控制权约束;用途约束

旅游投资者理性限制表现:知识有限,预见能力有限,设计能力有限。如何克服:决策权下放,组织民主决策,用群体智慧弥补个人理性不足

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的差别:实物投资只能获得利润,金融投资还能得到资本即金融工具的卖价与买价之差;金融风险大得多但相对收益也大;金融投资有

更高的流动性。

如何确定旅游企业经济投资规模:现有企业分析比较法;量——本——利分析法;编辑投资规模效益法。

投资组合目的: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收益增长;流动性增强;分散风险(风险吸纳效应指个别投资与其他投资结合一起风险会稀释或吸收从而降低风险&收益释放效应指结合一起时导致效益联动推动收益增加)

衡量最佳投资组合的标准:投资总额风险水平不变,投资收益最高or风险最低

投资组合的方式:投资风险等级组合;投资时间组合;tz不同受

益形式 组合;tz不同性质对象组合;tz不同性质权益组合;tz可变性组合

投资结构调整的方式:计量调整;存量;减量

第五章:旅游企业项目投资与管理

旅游工程项目和其他工程项目根本区别:是否兼有发展旅游的目标。从建设内容分:景区;饭店旅馆;旅游教育;游乐;旅游商品开发和旅游交通项目。

旅游工程项目程序:提出建议书;可行性分析;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建设计划;申办开工报告;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是工程建设中投资前阶段重要内容;是旅游基本建设程序重要一环;为建设项目筹措资金提供便利条件。

第六章:旅游企业证券投资与管理

证券:指具有一定票面金额、代表一定权利的书面证明或凭证。类别:物权证券;债券证券和股权证券。特性: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价格波动性;相关性;虚拟性。目的:获取收益;参与经营决策;分散风险

证券投资的程序:收集资料;研究分析;做出决策;购买证券;证券管理。优先股特点:一般是预先固定,股东不具投票权,股息领取优先权,剩余资产优先分配权。

股票风险:财务风险,有时也称拖欠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购买力风险;国际政治风险和外汇风险。

债券:发行者为筹集资金,向债权人发行的,在约定时间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社会发行的,表明持有人享有一定股东权益的凭证。

债券风险:违约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变现力风险和再投资风险。

第七章:旅游企业并购与反并购

并购(合并于收购):特征是活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合并是收购的彻底形式,即对目标企业全部股权或资产的购买,收购是对目标企业部分股权或资产的购买。

并购也是投资:因为可以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最终带来企业实际生产要素的扩大和外来收益的增加,因此并购也是一种投资。

我国企业并购模式:华侨城模式-以景观带动房地产;青旅模式-网络专业化;首旅模式-接待服务一条龙。

企业并购的动因:谋求管理协同效应;谋求经营协同效应;谋求财务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开展多元化经营;获得特殊资产;降低代理成本;开拓海外市场。

程序:前期准备;方案设计;谈判签约;接管整合。并购目标企业特征:营业亏损;协同作用大;盈利潜力。

衡量目标企业的规模:支付成本;销售毛利;资产负债状况;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职工人数、市场的分散化程度和经营的多样化程度。

目标企业风险评估:营运风险;信息风险;融资风险;反收购风险;法律风险;体制风险。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与其他不同特点:是对目标企业整体价值评估;获利能力评估;企业未来价值评估。

篇7: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

写一篇旅游管理实用教程的论文

论文对象:学生可自由选择旅游产业中某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任何一家旅游企业做背景来完成自己的论文。选择企业背景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也可以到某实体企业中实地调查,有了第一手资料后完成论文。

一、内容:

(1)企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名称、地址、经营内容(项目)、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企业性质

(2)企业文化内涵

经营理念、服务对象、服务宗旨、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状况

(3)市场定位、推广营销、产品设计、主要产品、特色产品、主营市场

(4)企业内部优势分析

A、人力资源优势;财务、实物、营运、组织人力资源及能力、知识等资源

B、核心竞争力及竞争优势

C、产品优势 :产品策划设计、特色化、个性化、产品市场接受度

(5)外部环境分析

A、区位优势

B、经济影响

C、产业发展前景

(6)企业发展目标分析

二、战略目标管路与规划

学生通过对某旅游企业的现状调查分析后,针对企业的优势条件与不足,为企业做战略发展目标的规划与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产品设计管理、服务质量战略选择与战略目标管理

三、要求

篇8: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

1 旅游企业文化发展趋势

尽管“做起来难上加难”, 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是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旅游企业更是如此。当前旅游企

其中U={u1, u2, …, us, }是度量 (权) , Yj={y1j, y2j, …, ysj}第j个决策单元的效益评价指数是:

为了比较, 可以通过适当地选取V和U, 让各决策单元的Ej满足Ej≤1, 1≤j≤n。现在对第j0个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 以权U和V为变量, 以第j0个决策单元的Ej0为目标, 以所有的决策单元, 也包括第j0个决策单元的Ej≤1, 1≤j≤n为约束条件, 构成以下的最优化模型 (即C2R模型) :

式中将下标j0用0代替, Y0就是Yj0, X0就是Xj0等。另外, 有1≤j0≤n0。上式是一个分式规划, 将它化为等价的线性规划问题如下:

用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来定义决策单元j0的有效性。由此, 可以得到每一位合作伙伴在每一个模糊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 (是介于0~1之间的小数) , 从而构造出隶属度集G= (G1, G2, …, Gm) 。

2.5 计算精确值百分率集合

如果可精确评价的评价指标有d项, 则精确值百分率集合为:g= (g1, g2, …, gd) 。本文精确值评价指标为X4-X6, 可以通过准确计算得到, 也是介于0~1之间的小数。在本文中, 精确指标百分率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指标体系中的精确值百分率大部分由导游人员带团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到。

2.6 计算综合隶属度集合

精确值百分率集合转置后与隶属度集合合并, 得到综合隶属度集合D。即:

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趋势: (1) 注重提高学习能力。学习不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均至关重要, 学习能力在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中必将进一步受到关注, 这也是由旅游的文化属性和旅游市场的多变特性决定的。 (2) 紧密联结生态文化。生态文化融入旅游企业文化使旅游企业文化的外延得以扩充, 旅游企业“生态化”是其以后不可避免要走的一条发展之路, 这样才能适应旅游消费者对绿色旅游及产品的青睐。 (3) 强化企业良好形象。只有具备良好的企业形象, 才能招揽更多优秀人才、招徕更多消费群体、吸引更多投资, 才能得到社会愈加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4) 突出体现“人本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培育员工的归属感与使命感, 放弃以“物的管理”为中心, 大力加强“人”的建设。 (5) 重视企业价值观人格化。注重旅游企业精神与旅游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培育员工“荣辱与共”的价值观, 增

D=[G, gT]gT表示g的转置。

2.7 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计算过程为, 首先建立问题的层次分析结构, 再进行Fuzzy判断矩阵的构造和一致性检查;对Fuzzy判断矩阵排序;最后计算同一层次所有指标相对于最高层 (目标层) 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由此可以计算出指标权重集A= (a1, a2, …, an) 。其中, 模糊评价指标权重集Af= (a1, a2, …, af) ;精确值评价指标权重集Ad= (a1, a2, …, ad) 显然有:

2.8 计算评价指标的总得分

将集合W中各元素数字相加即可以得到该合作伙伴各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之和, 包括精确值评价指标和模糊评价指标。旅行社可以把所要挑选的所有同类的合作伙伴的评价结果之和都计算出来, 通过相互比较就可以判断哪些合作伙伴比较理想, 哪些合作伙伴应该考虑排除。

总之, 本文所建立的合作伙伴评价与选择模型, 不仅为旅行社提供了选择合作伙伴的方法, 而且使旅行社和产品提供商都发现了自己所要改进的方面, 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 实现核心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崔秀梅, 张茂忠.分销渠道中间商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

究, 2006, (6) .

[2]刘恒飞.旅游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9.强其主人翁意识, 以实现“人企合一”, 让他们时常保持对工作的新鲜度, 可无形中加强其责任感, 真正做到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

2特色旅游企业文化的特征

通过对近年来发展较好的一些旅游企业的调查考评, 笔者认为旅游企业要加快发展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必须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条件的特色企业文化, 其文化应具备下列特征:

(1) 特色旅游企业文化是和谐性文化。旅游企业文化的和谐性是指旅游企业通过企业文化运营, 能更有效地发挥企业各子系统及其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力, 并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周围市场环境, 使内外协调。

(2) 特色旅游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做到“以员工为本”, 旅游企业管理者要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化关怀, 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使员工感受到自身对企业的价值。顾客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以顾客为本指旅游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应紧密围绕顾客这个中心, 时时处处把握顾客需求、关注顾客利益, 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 不断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3) 特色旅游企业文化是个性化的文化。鉴于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消费者的感觉和评价, 旅游企业必须更好地适应旅游者的个性需求, 创造出适应多类别人群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同时着力丰富和突出自身独特的旅游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 以吸引更多客源, 获取更多好评和更好效益。

(4) 特色旅游企业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 它与企业管理实践相伴相随, 需要不断完善和升级。良性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适时地升级与革新企业文化, 保持其时代性和有效性。

3 旅游企业营造特色文化攻略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可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 产生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人们也认识到建设有特色的旅游企业文化, 已成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对于如何更好地打造特色旅游企业文化, 笔者认为可从下列方面着手:

(1) 构建合理培训体系, 打牢企业文化基础。善于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 对所属员工进行系统化教育培训, 这成为旅游企业营建特色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旅游企业必须重视培训体系构建, 首先是明确培训方向和重点。通过整合以核心价值观体系为主的企业文化理念确立企业文化培训基本标准与方向, 通过对文化现状与未来的差距性分析并结合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培训的重点内容。其次要系统规划企业文化培训内容与方式方法。根据企业战略要求, 将企业文化理论知识和企业个性文化理念两个部分均纳入培训, 分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培训方法, 采用既有狂风暴雨式的强势推行, 更具润物细无声式的有力渗透的培训方式, 使人们对企业文化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并积极主动支持与跟从, 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最后还需注重制度的落实。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设计文化制度, 使核心价值观有措施、能规范、可考核, 真正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当中, 使之制度化、具体化、行为化。

(2) 坚持以人为本, 将企业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企业文化理论本身就倡导以人为本, 反对“见物不见人”, 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只有切实坚持“以人为本”, 经营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人的因素, 最大限度地关心人、培养人、依靠人和造就人, 尊重员工, 保护其合法权益, 扩充其应得利益, 才能使员工真正产生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把自己与企业紧密联系到一起。

(3) 注重文化载体建设, 确保企业文化营建取得实效。企业文化建设只有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才能在经营中表现出来。旅游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载体的建设以改变企业成员的心智模式, 通过多种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 让员工深刻理解企业的文化是什么, 怎么做才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 使企业文化转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为此应加大企业文化设施投入, 通过塑造展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物质文化, 打造体现特色企业文化的工作环境, 创造鲜明而个性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促进旅游企业文化持续、稳步发展。

(4)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能不断适应环境变化, 具有持续变革能力的自适性的一种文化。它通过营造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 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培育和发挥员工的创造性能力, 使企业成为具有高度柔性、符合人性并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通过自觉的和整体的学习, 各种知识与技能冲破了个体限制, 迅速在企业中传播, 并创造出新知识, 形成自我强化作用, 从而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竞争力。通过这样的学习与实践, 旅游企业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发展的源头活水, 真正地培育出企业持久的竞争能力。

(5) 加强绿色经营管理, 倡导绿色生态企业文化。绿色经营管理避免各种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的破坏, 要求旅游经营及管理全过程均达到绿色环保要求, 做到安全性、有序性、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统一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并重。其实, 现代旅游实践中的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参与、科普科考等, 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崇尚绿色、天然、环保的原生态理念, 为旅游企业采用新战略、开发新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目标导向。那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非绿色经营管理模式只能是饮鸩止渴而不能持续发展的, 只有旅游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具备绿色意识, 切实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自然生态及人文生态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与提高本企业效益、提升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结合起来, 才能推动企业的进步和旅游地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企业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旅游企业的形象要靠文化来塑造, 旅游经营管理的发展要靠文化来促进, 它可延伸至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文化本身的异质性和难以模仿, 使得没有一种文化是适合所有企业的, 各企业只有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 创造出符合企业自身的特色文化, 进而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才有可能做大、做强、做得久远。

参考文献

[1]曹诗图, 查俊峰.试论旅游企业文化的特征、发展趋势与建设[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8, (4) .

[2]华益梅, 陈跃.构建“以人为本”的旅游企业文化[J].太原城市学院学报, 2008, (6) .

[3]王蕾.构建和谐的旅游企业文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 .

上一篇:学习孔繁森弘扬时代精神思想汇报下一篇:2024卫生院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