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2024-06-19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通用8篇)

篇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做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理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形势的发展,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 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军人,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学习是促进知识更新,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关注时事,洞察天下大事;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三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增强教科研能力;四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以利用学生愿意看小说的优点,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丰富多采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上课时播放 歌曲《阿里山姑娘》,让学生陶醉在欢快美妙的旋律里,对阿里山产生向往之情。这时,教师导入新课《阿里山纪行》的学习就很自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诸如此类的恰当的情境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考,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同时,语文教师适当地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学生一次考试成绩的下降,并不等于失败,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创造再次表现的机会,直到取得成功,学生就会始终保持必胜的“补偿心理”的做法。(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比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学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对照注释,查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只需对学生提出 的较难的字词和句子作讲解。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形式、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思想,做到层次性和差异性。一方面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施教策略,分层要求、分层设问、分层练习,使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观察水平,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教科书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载体。电脑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深入各科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逼真、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地认识电教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神奇美妙的语文世界,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利用媒体教学时,要注意的是:不要仅仅为求新鲜刺激而利用,而要摆正它作为教学手段的地位,让它切实为教学服务 语文教学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一、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

二、推广合作学习的方式;

三、设计读记形式的积累;

四、重视典型习题的回顾;

五、强化提取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六、坚持课文的话题性评写;

七、激发赶超别人的兴趣。初中语文适应课改的几点看法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首先,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 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其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1 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 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1.2 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 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1.3 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2.1 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2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 10 高效率。当然,如何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余映潮不仅对数百节课进行了研究与评析,而且还对所提炼出来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教学实践,所以,他的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他提出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诵读、品析、运用、积累”的四要素,他总结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评点精美、积累丰富”的32字口诀,他推介的“一词经纬式、一线串珠式、选点突破式、多角反复式、板块并列式、美文助读式、读写结合式、一次多篇式”等八种教学设计思路,他提出的教材处理“简化、优化、美化”的三种基本手法,他主张的“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等等。总体风格是线条简单、明晰生动,是大众化的带有一定艺术性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能够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

篇2: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定稿)

题 目:____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指导教师:___ _ 准考证号:___ _ 考生姓名:___ _ _宜 宾__市(地、州)_ _ _县(市、区)工作单位:___ _ 写作时间:_____ 2011年8月18日____________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指导老师:

作者:

准考证号:

内容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成了广大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介绍几种最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此共同探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方法;理解能力

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1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阅读教学是一个开放、运动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开拓、发展的过程。任何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都不可拘囿于某种单一性教学方法的局限之内,而必须超越某种具体方法的局限,进入一种教学的自由境界,把具体的方法作为进入这种教学的自由境界的梯子。如果我们能够在掌握各种阅读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自觉地将它们熔为一炉,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充分地发展,它将摆脱单一性教学方法造成的固定模式。因教学对象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自由地对课文进行诠释、理解和欣赏,这才是一种教学的自由境界。本篇论文即从这个认识出发、对阅读教学改革中的几种方法,作出重点的描述和探究。

一、议论教学法

1、议论教学法的含义

传统的讲述法是单向传递信息,议论法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谈话,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它把独立阅读变成集体阅读。议论法旨在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把问题引向深入。

2、议论教学法的优、缺点

优点:学生在议论中有利于发展智能,训练表达能力,能够发展学生评论和批评的能力。缺点是容易造成论题以偏概全,讨论放任自流。

3.议论教学法的运用

《萨特文集》第七卷 文论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5月1日

第165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15日

第17页

231、欣赏阅读教学法的含义

欣赏阅读教学法是指指导学生记、读、体味和感受文学作品,以陶冶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2、欣赏阅读教学法的优、缺点

优点:使教学富于感情,能够激发学生,引起共鸣、起到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培养审美观念、利于增进对美丑、善恶、真假、优劣的鉴别能力。缺点:如果过多的侧重欣赏,会影响阅读技能的形成。

3、欣赏阅读教学法的运用

运用要点:A、欣赏的内容要有所侧重,如艺术的欣赏、道德的欣赏;B、多用欣赏的方法,少用分析法;C、创造欣赏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感知和欣赏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4”语文学科教材中蕴含有丰富的社会美、科学美、自然美、艺术美。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去欣赏、去品味。如教《中国石拱桥》时,引导学生欣赏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教《济南的冬天》,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讲《斑羚飞渡》时,让学生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淡的一幕,体会斑羚们为了种族生存而献身的勇敢、无畏的精神。教读《春》时,让学生从语言里感受春天的气息,观赏花草和人的活动,欣赏春天的自然之美,启发学生领悟我们现就正处在人生的春天里,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少年。

五、讲授教学法

1、讲授教学法的含义

讲授法是教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叙述说明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

2、讲授教学法优、缺点。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地运用。它的优点是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能简便、有效地传授知识;能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能力和听的能力。缺点在于学生易处于被动状态,得不到说和读的训练,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影 4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 第56页

砂”自然便会被淘成“黄金”,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自然便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参考文献:

1、刘朝纲 《以语文观组织和实施语文教学》1994年

2、露益萍 《阅读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3、曾海芹 《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9月

4、叶圣陶 《写作杂谈》(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1年10月

5、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6、《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15日

7、萨特 《萨特文集》第七卷 文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5月

篇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1.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通过多年的实验, 已如火如荼地推广了, 可多数教师还在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强调机械学习、死记硬背, 教学方法还是老生常谈, 没有改变, 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极为困难。在新课程的要求下, 教师要充分认识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进一步增强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和学生一样学会新思想、新东西,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 贵在引导, 妙在点拨, 巧在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 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 完成各种学习活动。

2.提高道德品质

“立师志, 修师德, 练师功”是教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最佳途径, 是新时期教师应该具有的师德与师能的具体体现。俗话说: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 开展自我批评, 严于解剖自己。其次, 要热爱学生。教师要主动到学生中去, 利用课余时间同他们一起活动, 一起娱乐, 一起谈心, 做到多听、多看、多观察, 从各种渠道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对自己品行的评价。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中, 检查自己、审视自己, 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 并努力加以改进。最后, 要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与同事相处时, 要真心相待, 平常时相敬, 困难时相帮, 才能精诚团结, 共同成长。

3.提高知识水平

教师的学识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否具有深厚宽广的知识背景, 决定了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引经据典,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能否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能否适时地结合世界热点、焦点进行讲解的关键。教师要接受新事物, 了解学生知识新动向, 站在时代的前沿, 大力加强基础文化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充电”, 形成一个严格的、有序的知识系统。

二、注意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以及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语文教材的多样性, 从而使语文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巴班斯基说过:“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 都是相对辩证的, 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必须针对不同对象, 不同特点和要求,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便高效率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方法千变万化, 种类繁多, 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在课堂上精当选择。 (一) 启发式, 它是教学方法中最基本的。通过巧妙启发,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 活跃课堂气氛, 发展学生智能。在这个过程中, 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求知、探索的精神。 (二) 串讲法。即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及时对要点加以概括, 抓住重点, 理清思路, 有助于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学会学习的方法。 (三) 情境教学, 就是引导学生适时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 感受文章的“人情物理”, 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 并获得美的感受, 思维水平也不断提升。 (四) 多媒体教学法。它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直观效果, 使学生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容易理解。当然, 诸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观察法、欣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等, 都要灵活穿插, 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共同提高课堂效率。课后复习不可遗漏, 温故知新。这就是说, 通过一两道重点习题的演练, 使学生对文章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再度概括、归纳和梳理, 使重点更明确, 知识更精要, 印象更深刻, 达到短时间内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积累文化底蕴的目的。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均已明确提出, 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教学重要教学目的之一。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恰恰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美学系统。教材多为“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多篇佳作, 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充分感知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的能力, 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审美因素, 使学生能够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基础上, 深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审美内容。

篇4: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兴趣;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点之一。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师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良好的掌握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掌握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要有所侧重,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要为了教会学生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接收知识。我们所熟知的教学方法可以分成五类:第一类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第二类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第三类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第四类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如陶冶法;第五类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会比较的单一,难以发挥教学方法特有的优势。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最频繁使用的是讲授法,教师将知识直接的传递给学生。如果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这样就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选择适合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例如,实验法、实习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就不是特别适用。很多课程内容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那就要选择最好的几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有所侧重,不能均衡使力,要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为辅。比如在进行鲁迅的《社戏》一文教学中,就可以以讲授法为主,穿插使用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師讲授文体特点、人物描写方法,展示图片,让同学讨论作者的情感,试着仿写。这样将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课堂的效率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学习领悟。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促进作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与选择上要重视培养学生兴趣这一目标,也就是说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因此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是不喜欢学习语文,这样就使得语文成绩得不到提升,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使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不再是单一枯燥的。使用多种教学工具,如图片、音乐、多媒体等,可以丰富课堂的内容,给学生们拓展课外的知识,丰富教学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融汇贯通。将课堂的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学生通过探讨得出的知识往往比教师灌输的知识记得更加牢靠,同时这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最后教师要给学生鼓励。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鼓励,是给予学生信心,促进学生进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式。在课堂、课下,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当然在学生有错误的时候也要指出,让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内、课外知识相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不再是只教授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应该做到课内、课外知识的完美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首先要做到课内知识的正确的传递,接下来就是有意识的教授课外的知识。初中的学生吸取知识的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在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增添课外知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融会贯通已经学到的知识和刚刚学到的知识。当学生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就会发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这能够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学习。将课外知识增加到教学活动中去,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将各种不同种类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同时这也能够很好的使学生的思维、逻辑得到培养,因此,结合课内外知识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能力都是很好的培养方式。在学习毛泽东《长征》一诗时,教师在教授诗的内容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普及长征时的历史事实,讲授长征的故事,让同学们查找长征人物,体会长征精神。这样的一种课外知识的补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的内容并且更加深刻的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加学生的爱国心理。

当然在课外知识的补充上,教师不是唯一的输出者,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相互帮助,做彼此的老师,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只是第一步,我们要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只是单一的讲授知识。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学会自主的预习课文,找出问题,找出学习的重点,真正的达到预习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浏览一遍课文;在课上要给学生讨论、提问、解答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课上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在课下要灵活的布置课后作业,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教师要重视书的重要性,让学生多读有用的课外书籍,从书中找寻另一个美妙的世界。在教学中,教师教授的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篇文章,而是阅读的方法、思维的逻辑、情感的体会,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要通过初中语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面对各样的知识、困难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内、课外知识的传授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人。

篇5: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内容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义,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文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与创新紧密结合,并给出适当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创新教育。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主要科目,自然也要融入创新的要素,如何将创新和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究的。

一.初中?Z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科目,其教学方法的好坏自然备受学生家长们的关注。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很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上,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听和记,并没有什么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教学方法的陋习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果质量不高。老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建议

1.老师应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是课堂指挥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去体味、理解文章,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对文章阅读充满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甚至是创作欲。在老师的不断指引下,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2]。

2.构建和谐宽松的创新环境。曾有专家指出,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自由、宽松、富有创新意味的平等和谐的环境中,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思维更加开阔,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如果生活在充满束缚和条条框框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变得迟钝,创造力受限,甚至被残忍扼杀。有鉴于此,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出发,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丢掉“严师”的面具,转换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有距离感,并对老师产生信任。老师还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上提出的想法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成果,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快乐[3]。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说是一场思想大碰撞,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互换思维,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的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水平。因此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并从多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目的[4]。

另外,想象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老师也要下足功夫,它对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无数著名的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发明新物品进而取得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建立在含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老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布置含“假想创造”主题的作文,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写作平台。另外,老师也要有意无意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他们观察事物时所要掌握的要点,根据观察对象的特性进行想象,合理地想象出和观察对象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深挖教材空白培养创新能力。现在很多语文课文在内容上都会设置一些悬念,也就是所谓的“文章空白”,有可能在结尾,也有可能在文段中间,意图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学会自己思考,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老师应善于挖掘这些教材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主旨的领会[5]。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通过不断学习探究课堂教学新形式、新方法,贯彻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技巧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练习,打开学生的思维枷锁,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具备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6: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武美丽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实验中学

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历史的学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课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成功地上好一堂历史课并不容易,也不是简单地读一读、背一背就能学好的。特别是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而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首先是要具有以下的理念: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业。

1教师应投入激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在渴望的刺激下直接促进学生进行专项活动,最后达到追求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兴趣是智能发展的起点,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刻苦学习的“原动力”,“催化剂”,有了兴趣才能去学、去想、去做。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动、善疑、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日常生活中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有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日常接触反差比较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学生对某门功课产生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强,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学习的创造思维就活跃,这时就要求老师在讲授时一定要主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为此,课余时间我留心积累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故事,教材上教到相关知识时,我及时补充,让历史人物更加丰富,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因为教材上没有,学生就喜欢听,这样就强化了课本上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学生爱听,自然就爱学了。

2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如果仍旧使用老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一支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一节的结尾部分时,笔者提议:我们可以从郑和、戚继光的身上学到什么?(小组讨论、归纳、发言,然后评出三个较好的小组答案,由组长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分享。)然后,笔者声情并茂地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心?”——爱国心!学习他们什么“情?”——爱国情!学习他们什么“行动?”——爱国行动!这样一呼一应,加之笔者激情高亢的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上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

3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历史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4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图片的精心设计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候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比如,笔者在讲俾斯麦发动的三次对外战争时,就利用电脑绘制了一张类似于红十字会标志的示意图。在讲解时,边介绍内容边指示,图表一步一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新奇之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的基本知识,还通过这一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有血有肉、趣味横生。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6善加肯定,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中获得成就感觉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评价。这种激励往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地评价。例如,在每节课的复习环节,教师可将一些简单内容设计成问题提问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使他们能顺利回答出来,这时教师及时表扬,让其他同学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喝彩。让以前听惯批评的后进生觉得自己也有很多值得表扬的优点,从而充满了自信,慢慢消除厌学情绪,同时也就喜欢历史这门功课。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在表扬的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提问他们,让听惯表扬的他们正视自己,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自己还需要努力。这种因人而异的激励方式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向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篇7: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摘要: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釆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活动情境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主动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让生物课堂更加精彩。

一、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或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学生透彻理解教材、心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的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搭桥铺路,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要揭示矛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情境。因此,“导入”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我讲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与吸收“时的导入,我是这样导入的:饭后“我”躺在床上休息,在蒙眬中“我”听到消化道的一些成员争论一些问题:食道尖着桑子说:“没有我的运输,食物就不能被消化,因为我是最先接触食物的。”胃不服气地大声喊道:“我的功劳最大,既能够分泌胃液,又能够消化食物,还能吸收营养物质,缺少我可是不行啊!”小肠小声说:“我想,消化这一项复杂的工作,是我们大家共同完成的。我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消化脂肪、蛋白质、糖类,主要任务除了消化外还有吸收。”大肠接着喊道:“小肠说的对!应该是我们大家共同完成消化工作的。我虽然长得比小肠粗,但是不比小肠多做什么,只是起了点吸收作用而已,嘿嘿„„”它谦虚地笑了。学生质疑:上述小故事中,谁的话是正确的?由此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此外,我们还采用猜谜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名言导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等多种导课形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采用挂图、模型、实物进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采用挂图、模型、实物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神经系统的组成”时,把已准备好的“神经系统结构模式图 ”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作简要的知识介绍之后,便让学生记住图中的结构和名称。或教师事先将已剪好结构图的各结构分发给学生,然后教师分别说出各结构的名称,让拿着该结构图的同学站起来,最后站起来的同学一起将各结构图拼接成一幅完整的插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有关结构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到了知

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三、利用生物实验教学法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培养生物学学习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利用的好,可使学生热爱生物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细心钻研,反之,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勇气。

在“探究种子的成分”这一实验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实验,边思考,既有听的,又有看的,还可以亲自动手,他们既能认真地去实验,又能积极思考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制作临时装片“这一实验,我通过几个关键词来操作:擦、滴、取、展、盖、染、吸。学生成功的制作临时装片,并且绘制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图,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比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因此,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四、利用媒体教学,化难为易。

合理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的综合处理,能达到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寓教于乐。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探究“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我先播放草履虫的生活片段,突出草履虫的运动、呼吸、摄食、消化、排泄过程。学生通过动态的画面对草履虫的形态,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对原本不了解的草履虫有了新的认识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趣味无穷的自然科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丰富生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教学形式,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华,《课堂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篇8: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课堂上成了旁观者、局外人, 他们被动地接受着老师的理论, 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 久而久之, 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淡薄, 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 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 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 效率非常低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 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

随着时代的变迁, 教育形势的发展, 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变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 以“还”为基础, 向上跨了一个台阶, 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 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 高效的课堂目标呼之欲出。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1. 教师转变观念, 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 应该尽快转变角色, 走下神坛, 真诚地关爱自己的学生, 爱他们的优点, 也爱他们的缺点, 亲近他们, 与他们心心相印, 尊重他们的人格, 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 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 注意十分谨慎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使之不受伤害, 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 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 学习的动机, 成才的起点。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兴趣学习的, 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 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丰富多彩的, 而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得到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 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优化导入设计, 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教学材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语文教师要适当地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 学生一次考试成绩的下降并不等于失败, 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创造再次表现的机会, 直到取得成功, 学生就要始终保持必胜的“补偿心理”。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 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 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 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 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 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 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教师不得包办代替, 要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比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学文言文, 首先要让学生对照注释, 查工具书自主学习, 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只需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字词和句子作讲解。

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形式、理解能力各不相同, 教师在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做到层次性和差异性。一方面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采取不同的施教策略, 分层要求、分层设问、分层练习, 使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观察水平, 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教科书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载体。电脑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深入各科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逼真、活泼,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思维。

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电教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能化难为易, 变抽象为具体,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感知作用, 把学生领入神奇美妙的语文世界,

上一篇:敬老爱老作文下一篇:与你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优秀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