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2024-06-29

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精选16篇)

篇1: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09博士《管理学》:

简答题: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为什么?

2。评价西蒙提出的满意化决策标准相对于最优化决策标准,其理论和实践价值体现在哪里?(此题曾在08年南开硕士研究生考试时考过)

论述题:1。从《》(好像是这本书,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中列举了一些关于理论是什么的观点,请对这些观点做一个评价。有人说管理学中称为理论的太少了,请对此作出分析。核心能力,学习型组织等能否称为理论?

2。结合你已经完成的或即将要开展的课题,描述其研究内容,分析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现象分析题:从下列两个现象中选一个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可以研究的课题。一个是由于经济危机,许多企业主“人间蒸发”,留下员工,厂房不管不问,而且这一现象在多个地区出现;另一个是“山寨”现象。

09博士《管理理论综合》(包含三类题目)

管理学类题目:1。用五力模型分析你所熟悉的某个产业,指出其转换成本,退出障碍,收益水平变化等问题。2。解释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其能带来竞争优势的原因,企业文化是否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市场营销类题目:1。营销管理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2。营销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活动

财务类题目:1。2008年以来央行降息对股价的影响如何 ?根据公司财务理论,降息对股价的影响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与现实的状况有何异同?为什么?2。分析企业运营资本数量与运营收益和经营风险的关系?

篇2: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科目:媒介经营与管理

一、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

1.我国传媒遭遇的竞争,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显激烈。请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影响中国传媒市场竞争有哪些因素,他们各自是如何起作用的?媒体工作者又应该怎样在正确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做出合适的战略决策,或规避竞争,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地投入竞争?

2.有一段时间,媒体界流行“烧钱”一说,却也有不少媒体“烧”了数以千万甚至亿计的钱,但效果很不一样。有的以及百万元创办了发展前景相当好的媒体,而有的“烧”钱过亿,仍无明显起色。请用媒介融资和财务管理理论解释这种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分析题(共1题,50分)

2008年,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的电视荧屏全新改版,缩减2/3娱乐节目,放弃音乐频道和文艺频道,将文艺频道调整为“艺术人文”频道,并开启上海电视史上首个外语频道。据了解,放弃音乐频道和文艺频道,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的年广告收入损失将超过1亿元,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认为,上海要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在电视节目上并不仅仅是高收视率,更应考虑如何打造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原创节目,提出上海文化特色的想法和思考。文化才是上海电视应该永不放弃的品格。

新设的艺术人文频道将开设一系列关注文化、聚焦艺术的节目,把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放在首要位置。频道开设了一系列关注文化、聚焦艺术的节目,比如益智节目《60分60秒》、人物专访节目《名家时间》等,双休日突出文化周末的概念,推出奥运节目,到2010年前还推出迎世博系列节目。原音乐频道已经有了品牌影响、受音乐爱好者欢迎的《怀旧金曲》和《经典纵横》,移到艺术人文频道,并进一步扩展内涵,《怀旧金曲》从原来基本局限在港台流行歌曲范围,扩大到中外名曲、各个时代的历史歌曲,并穿插许多歌与人生、歌与情感的故事;《纵横经典》则重点推介各类经典音乐,是爱乐者了解音乐知识并欣赏到优秀音乐家的代表作品。

上海外语频道将每天连续播出19小时,所有节目都以英语或日语播出,配有中文字幕。分为新闻、资讯、时尚、娱乐、家居休闲、体育、谈话节目和原版影视八大板块。外语频道制定了宣传报道世博会的3年行动计划,以“世博会”为契机,呈现上海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城市精神气质。外语频道服务还将贴近城市生活,推出全国第一档男性时尚栏目《Mr.X》;以及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反映世界大都市的文化与时尚背后的奥秘的《三城记》。外语频道节目拥有覆盖新闻资讯、时尚娱乐、家居休闲、体育、谈话节目和原版影视节目在内的八大板块,为越来越多居住在上海的国际居民了解上海、满足精神生活提供方便;同时,所有外语节目都将配上中文字幕,也为想使用、学习外语的上海市民提供新的途径。

对于这样的改版,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管理层在新闻发布会上,曾这样谈过集团的思考: 估计这两个新频道最初经济效益是原来的音乐频道、文艺频道收益的一半,刚开始可能有点艰难,但是我们有信心能把它办好,就如当初成立纪实频道,头两年是亏损的,但到了2007年却有1.3亿元收入。新开办的两个频道可能汇入纪实频道一样,需要一段培育期。在频道起步的一年里,我们不硬性考核收视率。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收视率不是唯一的标杆。纪实频道收视率虽然只有零点儿,但含金量很高,收看节目的人都是高端人群,我们更注意的是文化品牌价值。将娱乐节目缩减2/3,是因为原来在上海的电视荧屏充斥着娱乐节目,文艺频道、音乐频道、东方卫视,打开电视机看到每个频道都在“蹦蹦跳跳”,电视文化生态不应该发展成泛娱乐化现象,电视媒体应该有些前瞻性的眼光,给观众一些更有思考性、更具高端引领性的节目,提升我们的城市及中国电视文化的品格。新闻娱乐频道更名为“娱乐”频道后,同样进行专业化的改革,在这个频道中的娱乐节目将是全家大人小孩都能未作在一起观看观看的健康娱乐节目,就如美国迪斯尼频道中的那些节目。

篇3: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负责具体承办, 中国地理学会和华南师范大学协办, 是一项面向全国在校博士生 (含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外国留学生) , 围绕地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论坛共收到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 31个科研院所, 以及来自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共105篇参会稿件。经过论文评审专家组筛选评审, 最终选定了66份稿件邀请作者参会, 并分为三个分论坛和一个展板会场进行了口头发表和展板发表。发表期间, 论坛共邀请了20多位中山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进行论坛评议, 对各位博士生的发表成果进行点评。

除博士生的成果发表外, 论坛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的蔡运龙教授、中山大学的保继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周尚意教授、兰州大学的潘保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郑祥民教授等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分别进行了如何研究的主题报告。同时, 邀请了地理学报、地理科学、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学报、地球信息科学等主要地理学期刊编辑部的主编进行如何写作、投稿和如何规范研究成果的主题论坛。会议期间, 还邀请这些专家共同就博士生培养的相关话题与博士生一道进行了主题对话。在学术讨论之余, 论坛还安排了半天的野外考察和一个博士沙龙, 以进一步增进博士生之间及其与专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也加深对广州会议举办地的了解。论坛于12月9日下午5时圆满闭幕。

篇4: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23日下午的讲座主题为“德国的图书产业和图书市场”,主要面向信息管理学院编辑出版学和数字出版专业的本科生。Axel Kuhn博士从出版商、中间商、零售商、书商协会等方面对德国图书产业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并通过一系列商业数据展示了德国图书市场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情况。此外,他还分享了关于德国图书电子商务的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了当前德国图书电子商务的成功之处与不足。讲座结束后,Axel Kuhn博士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24日下午的讲座以“数字环境下的德国国民阅读现状”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信息管理学院的硕、博士研究生前来参加。Axel Kuhn博士从经合组织和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的两个调查项目讲起,展示了德国国民的阅读频率、人均阅读量、家庭藏书量等阅读现状,分析了德国国民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动机。他指出,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伴随着移动阅读器的广泛使用,读者的阅读模式、情境、习惯和体验正进一步分化。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是德国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武汉大学于2007年与其正式签署《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与埃尔朗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图书学专业合作框架协议》和《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与埃尔朗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图书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交换项目协议》,为双方的学术交流和友好交往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几年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与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图书学专业交流紧密,专业合作计划与交换生协议顺利开展,促进了双方的友好往来。本次Axel Kuhn博士来武汉大学做讲座,对开阔出版学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双方的学术交流、激励学生的专业学习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5: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11-15

21-35

31-35

41-45

51-55

61-65

71-75

篇6: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考试人体解剖学真题回忆

(2009-03-14下午)

今天(2009-03-14),小弟参加了2009年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博士入学考试。

在闵行校区的东下院,见到了一帮同门师兄弟,七年制的不少。另外也看见好多中年的考生,觉得他们挺不容易的。

自己是不大想直接再读博的,想先占个职位,先工作了。既然报了名,就过来看看了。

上午9AM---12AM,考的是英语,类型有单选(40题,每题0.5分),阅读理解(6篇文章,30题,每题1分),完形填空(其中常见的完形填空,20题,每题0.5分;另一种是选词填空,15个空格,每题1分),作文(关于合作和竞争的,25分。我那个教室有位仁兄作文写了整整一页多,厉害!)。我那207教室(第55考场)本来可以坐72名考生(每行8个,共9行);不过我粗略算了一下,约有18个空位,出考率为75%左右。

下午2PM--5PM,考的是人体解剖学,肯定是原上二医的解剖学教研室出题了。据一个七年制的说题目比2008年的简单多了;但是我没复习,好多还是没答出来。自己誊抄了一些真题,供大家参考。

2009年的上海交大的人体解剖学真题的构成:

1.单选题(50题,每题1分。据说2008年单选只有20题)

自己未能记住它们,抱歉。不过觉得神经系统考得挺多,约20题。

2.名词解释(10题,每题2分)

1.鼻旁窦 2.翼点 3.眼的折光系统 4.阑尾麦氏点(McBurney点)5.颈动脉窦

6.静脉角 7.纹状体 8.海绵窦 9.小脑扁桃体 10.大脑动脉环

3.问答题(5题,每题6分)

1.脊柱的组成与功能?脊柱的整体性方面有何特点?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正常成人子宫的位置与姿势?固定子宫的韧带的名称与作用?

3.眼球壁的组成?视网膜的分部与分层?眼底的主要结构?

4.中耳的组成?鼓室内侧壁的名称与形态结构?

5.位于大脑半球额叶和顶叶的皮质功能区的名称、位置与特点?其供血的动脉名称与来源?

篇7:美国加州管理大学博士专业表

1、美国加州管理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学位班: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实施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教育,使学员在系统学习国际DBA课程及国际公司运作技巧的同时,取得国际认可的博士学位,推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美国加州管理大学国际PhD医院管理学位班:针对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实施的博士学位教育,使学员在系统学习国际医院管理课程、取得国际认可博士学位的同时,更侧重对当前医院系统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创性的经营管理研究成果,关注从不同的视角、从超越医院机构本身经营管理范畴来探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医院领袖人才,从而增强医院国际综合竞争力。

3、美国加州管理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班: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实施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使学员在系统学习国际MBA课程及国际公司运作技巧的同时,取得国际认可的硕士学位,推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美国加州管理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对接班:专为衔接国内外的EMBA、MBA及相关管理专业研究生结业的学位学历项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战性、国际性,宗旨是为中国企业家及高层管理人员的学位认证提供新的选择。即那些已持有国内外大学EMBA、MBA及相关管理专业研究生结业证书的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学位学分评审后,补修一定外教课程,实现学分转移并参加论文答辩后,取得硕士学位证书。该教育项目将传统方式的严谨与非传统方式的创造性、灵活性结合起来,使学员不必辞去工作、远赴异乡付高昂学费去外国留学,在自己的故乡即可研习标准的美国课程,获得加州美国大学硕士学位。

国际工商管理博士DBA学位项目

1)全球运营管理博士班2)国际金融管理博士班3)国际融资与证券管理博士班

4)国际银行管理博士班5)保险与风险管理博士班6)旅游与酒店管理博士班

7)会议展览管理博士班8)国际商业法学博士班9)物流管理博士班

10)现代农林产业管理博士班11)现代投资管理博士班

篇8: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我们认为, 采取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实践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高等教育选择问题。研究这一问题, 既要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 选择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路径, 又要在相对微观的层面上, 反思我国高校探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既要立足当代中国历史方位, 从自主探索的视角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又要放眼世界, 从比较借鉴的视角来研究西方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历程, 吸取有益经验, 尤其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 以此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参照系。根据这一思路, 我们根据借鉴、反思、重构三个维度, 从西方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经验、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选择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等三个方面对此次博士生论坛的研究论文进行综述。

一、西方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经验

高等教育作为文化的象征因素, 在西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西方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因此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受到了博士生们更多的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曹淼孙对美国高教强国战略进行了历史分析, 认为美国联邦政府长期坚持以“国家危机学说”来指导高等教育发展, 是美国成长为世界强国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姜朝晖认为政府的重视及主导作用、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推动、施行大学治理的分权管理、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重视国际化和学习创新是美国高等教育崛起的重要经验。同样是对美国经验的总结, 北京大学博士生韩萌则认为美国在加强高等教育法制建设、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经验, 对于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借鉴意义。另外, 浙江大学博士生邵明峰对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崛起进行了分析, 认为研究型大学发展需要继续强调基础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发挥好研究的教育性意义和作用, 并平衡好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

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博士生们重点分析了世界高水平大学为何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走在科学技术前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等三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刘军仪认为美国研究型大学要求本科生通过探究和调查进行创新性研究,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州大学博士生李金航分析了培养出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剑桥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认为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培养、浓郁的人文环境和文理并重的通才教育理念、学院制和导师制的管理模式, 是剑桥大学进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法宝。南京大学博士生丁建洋对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大学教授的研究环境进行了分析, 认为崇尚自由的学术氛围、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重视应用课题研究、注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宽容特立独行的个性等是促成重大科学发现的主要因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赵峻岩对威斯康星大学“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进行了解读, 认为应当确立“大学服务社会的学术性原则”, 即强调大学应通过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来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另外, 清华大学博士生常文磊对英国的科研评估制度进行了研究, 认为由于评估制度具有过程公开性、成员广泛性、指标合理性、方法科学性、结果竞争性等特征, 对于提高英国大学的科研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选择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音。从高等教育扩招十年的历史进程来看, “大跨越、大发展”的成绩足以令人兴奋, 但强大的高等教育不但蕴含了数量和规模的扩展, 而且渗透着结构优化和功能藕合的深意。因此, 对高等教育强国内涵和本质特征的认识, 需要我们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不断进行深化。华中师范大学的博士生陈新忠认为, 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比较的概念, 是指一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相比, 基本条件建设良好, 培育人才能力突出,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推动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状态。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杨卫安则提出了一套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体系, 涉及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产出和贡献程度等三个方面。

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宏伟目标,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设计。在宏观层面, 博士生们以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选择为核心, 重点探讨了创新教育理念、推进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布局、科学分类定位、加强质量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等热点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周进对建国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规律进行了总结, 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以史为鉴, 遵循科学发展, 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基于本土性、合乎目的性、富于创造性,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体系。

清华大学博士生柳亮基于高等教育问责制多重三角模型的分析, 对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大学、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认为自治与控制、信任与问责制之间的矛盾是贯穿大学、市场、政府三者关系的两条主线。为协调与平衡三者关系, 大学方面, 需要扩大办学自主权和打破封闭僵化;政府方面, 需要增强财政责任和减少行政干预;社会和市场方面, 需要发挥竞争机制和抑制功利倾向, 并在三者之间重建教育信念和彼此信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祝爱武基于对高等教育“准公共物品”属性的认识, 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应摒弃单一主体的制度设计, 走多元主体供给之路;当前改革的重点在于:选择“体制外增长”的改革路径, 明晰教育产权, 加大公立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力度, 实现高等教育由“政府供给”向“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相结合的“社会共办”的转变。

厦门大学博士生谭诤对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区域布局结构与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数据分析, 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在各区域的布局结构除受区域经济水平的制约外, 人口也逐渐成为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关键性因素。北京大学博士生马莉萍将高校区域布局与大学生的区域流动联系起来, 认为高校的区域布局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产生影响, 提出应充分重视高等院校布局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进行高等院校布局调整尤其是新建高等教育机构时, 应充分考虑由此带来的人才流动方向和趋势。

南京大学博士生潘金林从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角度对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和高校学术定位进行了概念区分, 认为政府可将高等教育分类与高等教育规划相结合, 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 引导高校多元发展;定位则是高校内部的自觉行为, 高等学校自身要合理定位学术使命, 培育多元学术生态。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周湘林通过对高校问责制的内涵、类型及变革趋势的研究, 认为应发挥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在提升教育质量上的作用。清华大学博士生王纾则把关注点放在现有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工具上, 认为现有评价工具的评价指标较多集中于学校资源、量化产出以及学校声誉方面, 容易造成“马太效应”, 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不利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的均衡发展。相比之下, 以学生就读经验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的评价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继而提出我国要加紧建立起全国性的以学生就读经验为主要测量指标的高等教育评价工具, 推动教师改善教学、学生提高学业。

清华大学博士生郭芳芳认为,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从两个层面、一个角度进行:两个层面是国家层面和机构层面, 前者包括国家宏观理念的构建、激励政策的制定、环境建设等;后者包括制度和组织层面的理念和策略构建, 比如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学术研究、经费保障、人员流动、社会服务等。一个角度, 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角度。并强调国际化的真正实施层面通常是在机构层面。

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微观层面上, 博士生们以高校层面的战略选择为核心, 主要研究了高校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系, 重点探讨了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内部治理结构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发展模式转型、扩大交流开放、防治学术腐败等现实问题。

厦门大学博士生吴雪认为,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是坚持以学科为基础、以知识为本位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模式, 这不仅符合知识发展的逻辑, 遵循了学术权力自下而上的运行途径, 而且有利于大学承担更多的学术和社会责任, 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术权力的实施, 避免行政干预对基层学术组织发展的不良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王鹏对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形式进行了探析, 研究采用制度理论和资源依存理论作为分析框架, 还利用规范结构与行为结构这一组织社会学的分析思路, 对公办大学的规范治理结构和行为治理结构之间的偏离关系进行探究, 认为在目前法律制度框架和办学经费来源状况下, 由于外部制度的规范性 (法律对于公办大学组织属性的模糊界定) 和资源获得的单一性 (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及其他支持) , 公办大学内部行为治理结构具有明显的“政治内部人”控制特征, 从而揭示了我国公办大学无法改变受控于政府局面的深层次原因。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博士生们从不同侧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清华大学博士生张天舒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就业制度变迁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认为国家应积极推进就业制度的改革, 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清华大学博士生刘帆从分析知识生产方式转型的特征出发, 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全球视野、专家素养、创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何清将关注点集中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分析了团队学习对个体创新能力的支持作用, 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加强研究生科研团队建设。

目前, 我国高校科研发展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以后, 公共财政难以支撑高校科研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另一方面, 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呼声高涨, 特别是在自主创新战略背景下, 社会对高校发挥科研优势, 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在此背景下, 推动我国科研发展模式转型对于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有着积极意义。浙江大学博士生伍醒通过对创业型大学科研特征和改革意义的分析, 认为我国高校科研发展模式转型可遵循以下路径:提高科研组织的学术整合能力, 构建有效的校企技术转移界面,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建立学术价值、商业价值相结合的成果评价体系。

从20世纪90年代起, 学术腐败逐步蔓延, 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步伐。学术腐败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清华大学博士生胡欣以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学术腐败现象为研究对象,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 以“自律”、“腐败机会”、“制度”三个关键因素构建了分析学术腐败成因的解释框架, 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学术腐败迅速蔓延的原因, 探讨了社会转型、信息技术及制度对于学术腐败蔓延的相互影响机制。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大学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扩大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厦门大学博士生徐魁鸿认为, 大学作为一个与文化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且以发展文化、传承文化为核心的机构, 更应该在国际交往中发挥文化沟通和传媒的作用。在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新形势下, 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应成为现代大学的第四职能。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运用在本届博士生论坛上体现得十分明显。相较于往年的论坛, 本次会议征集的论文更加注重研究方法的选用, 不仅有多篇论文运用了数理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 在定性研究方法上也有新的尝试, 例如北京大学博士生边国英将现象学方法引入到对博士生学术经验的研究上, 把研究纳入到十分具体、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这体现出博士生们已经意识到改进研究方法对于提高研究客观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意义, 也体现出高等教育学博士生的研究方法素养正在不断提升。

篇9: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欧洲学术出版会议是欧洲地区图书馆、信息管理和出版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会议。与会者包括国际学术出版商、信息服务提供商、数据库运营商、信息管理及出版学者、欧洲学术图书馆联盟成员、欧洲学术出版商协会会员等。

该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七届。本届会议由德国联邦科技与教育部主办,在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举行,吸引了164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与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语义网、数据和出版”,为期三天的会议中,来自励德·爱思唯尔、施普林格、欧盟委员会、荷兰皇家图书馆、丹麦国家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洪堡大学的近20位专业人士和学者专家分别从出版商、图书馆、研究机构等不同角度,对数字时代的学术信息交流机制、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进行了主题发言。许洁同学的发言主要从开放存取出版和社交网络两个方面介绍基于互联网的正式和非正式学术交流机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对比中西方学术出版产业的异同。

篇10:吉林大学博士后招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全面落实《吉林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健全学校青年教师选聘机制和人才储备机制,更好地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中的优势和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招收

第二条 博士后的招收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和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优先支持高峰学科、高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对青年人才的需求。

第三条 博士后的招收要注重选才、保证质量,实行分类招收,合约管理,目标考核。

第四条 招收类型

学校根据招聘条件、薪酬待遇和培养目标将博士后的招收类型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一类,二类与三类为全日制计划内博士后;四类为计划外博士后。

(一)一类适用于引进的高水平海外博士后,目的是提升我校博士后国际化程度,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汇聚高水平的青年人才。

(二)二类适用于师资预留博士后,目的是健全学校青 年教师选聘机制和人才储备机制,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使二类博士后队伍成为我校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和优秀师资来源的蓄水池。

(三)三类适用于助力计划博士后,目的是鼓励博士后经费的多元化投入,进一步强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在博士后招收、培养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

(四)四类适用于计划外博士后,目的为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统筹科研工作资源,在重点领域、新兴交叉学科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计划外博士后人员。

第五条 招收计划

(一)一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为每年20名。

(二)二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参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每年下达各中层单位的专业教师补充数确定。

(三)三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为每年150名,其中自然科学类100名,人文社科类50名。

(四)四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不超过总进站人数的20%。

第六条 招聘条件

(一)一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世界知名大学或国际知名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以上。

(二)二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初始学历原则上应为部属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不含独立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且博士毕业于部属高等院校;博士学位获得时间不超过3年;本、硕、博学习阶段原则上应包含一段非吉林大学经历或以联合培养研究生身份出国进修12个月以上。

(三)三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博士学位原则上应从部属高等院校获得,且获得时间不超过3年;申请者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四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博士学位原则上应从部属高等院校获得,且获得时间不超过3年;申请者的身份原则上应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申请者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且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七条 招聘程序

(一)一类博士后

1.各中层单位公布一类博士后的招聘计划及岗位要求,公开招聘。

2.各中层单位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经学院学术委员 会考核,确定拟聘人选后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核并提交至学校人才引进小组会审议,审议通过后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二)二类博士后

学校根据专业教师补充计划,按照相关规定确定拟聘二类博士后的人选,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三)三类博士后

1.各中层单位公布三类博士后的招聘计划及岗位要求,公开招聘。

2.各中层单位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与考核,确定拟聘人选后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四)四类博士后

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制定并下达各中层单位四类博士后招收的计划数。

2.各中层单位确定拟聘人选后上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进站考核通过后,须与学校签订博士后科研工作合同书。四类博士后在进站考核通过后,须与学校签订博士后科研工作协议书。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各流动站所在中层单位成立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及校外专家组成的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负责博士后的进站、中期及出站考核。

第九条 进行各类考核时,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的成员应不少于5人,其中出站考核时校外专家应不少于2人,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成员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第四章 在站时间及管理

第十条 在站时间

(一)一类、三类和四类博士后的正常在站时间为2年,进站后因承担项目需要,可根据项目种类、资助期限和承担的任务延长在站时间,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二)二类博士后的正常在站时间为2-3年,二类博士后为专职科研人员,不承担教学任务。出站考核达到优秀者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出站考核达到合格者自动转为三类博士后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站期间不得无故转为计划外博士后身份,否则须根据进站时与学校签订的工作合同进行相应的违约赔偿。

第五章 薪酬待遇

第十二条 薪酬

(一)一类博士后

学校为每名一类博士后每年投入30万元人民币,共投 入2年。投入经费包括薪酬和待遇两部分,薪酬投入(税前)约为每年18万元;待遇投入(包含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约为每年12万元。各中层单位与合作导师可根据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表现自主匹配补助。

(二)二类博士后

1.二类博士后的薪酬分为基本薪酬、生活补贴与业绩津贴。基本薪酬参照我校讲师的标准制定并根据我校正常的薪酬增长机制进行相应的浮动;生活补贴为每月1500元;业绩津贴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成果参照我校教职工标准发放。

2.基本薪酬与生活补贴均按月发放,基本薪酬发放期限不超过36个月,生活补贴发放期限不超过24个月。

3.博士后合作导师与流动站所在中层单位可根据二类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表现自主匹配补助。

(三)三类博士后

三类博士后的薪酬待遇分为工资、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共发放2年。其中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的单位缴存部分由学校负责缴纳。自然科学类博士后的工资由流动站所在单位或合作导师出资,出资金额每年不得少于7万元人民币;人文社科类博士后的工资由学校和流动站所在单位或合作导师出资,学校出资金额每年不超过6万元人民币,合作导师及流动站所在单位出资金额每年不低于1万元 人民币。

(四)四类博士后

四类博士后的培养经费由申请者本人自行筹集。

第十三条 待遇

(一)一类与三类博士后

一类与三类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申请学校的周转房或自行租住其他房源,在站期间其子女享受与我校在编教职工子女同等的入学与入托待遇。

(二)二类博士后

二类博士后的保障待遇比照我校当年新入职同类教师的标准执行。

(三)四类博士后

四类博士后不享受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的各类保障待遇。

第十四条

各类博士后延期在站期间的薪酬待遇由本人、合作导师或流动站所在中层单位自行筹集。

第六章 科研成果奖励及工作量计算

第十五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奖励范围。

第十六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且合作导师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科研成果,由博士后与合作导师共享科研成果奖励,博 士后所得奖励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科研成果奖励由科学技术处和社会科学处按照我校相关规定发放。

第十七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且合作导师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科研成果,在学校对合作导师进行业绩考核时,可按合作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计算。

第十八条 合作导师指导博士后的工作量按照指导博士生工作量的50%计算。

第七章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第十九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进站后按照吉林大学讲师的任职条件认定助理研究员资格。

第二十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站时间满24个月后,可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委托学校评审其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八章 考核

第二十一条 考核类型及结果

(一)考核类型

各类博士后的考核分为开题考核、中期考核与出站考核;各类博士后进站前进行开题考核,进站第十二个月进行中期考核,期满出站前一个月进行出站考核。

(二)考核结果 1.进站考核与中期考核 各类别博士后进站考核与中期考核结果分为通过与不通过。

2.出站考核

一类、三类和四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二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第二十二条 考核标准

(一)开题考核与中期考核

各类博士后须向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提交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报告,考核合格者方可通过。

(二)出站考核

一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成果须达到其所在中层单位以科研为主型教师申报破格副教授业绩条件方可通过。

二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成果须达到其所在中层单位以科研为主型教师申报副教授业绩条件方达到优秀标准;达到三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条件,方达到合格标准。

三类、四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基础标准如下: 自然科学类博士后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方达到出站考核标准:

1.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2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含通讯作者)。

2.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 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含通讯作者),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3.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人文社科类博士后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方达到出站考核标准:

1.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3篇被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扩展版及集刊)。

2.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被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和一篇被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扩展版及集刊)。

3.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被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扩展版及集刊),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4.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各中层单位及博士后合作导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的考核标准并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备案。第二十三条 各类博士后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限期一个月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者,取消申请者进站资格;中期考核与出站考核未通过者按退站处理。

第二十四条 开题考核通过者方可进站,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通过者方可提交出站申请,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出站手续。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负责修改解释。

篇11: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为进一步建立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有效监督机制,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我校各学科所有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均适用本办法(含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者)。

第二条 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学位办)统一办理。

第三条 学校统一实行“双盲”评审,即送审的学位论文及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均隐去导师和博士生的姓名。

第四条 博士学位论文送审

送审的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2个月送交校学位办,并按有关规定格式打印装订。其程序如下:

(一)博士生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综合考试,成绩合格,已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所有环节;学位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核认可。

(二)博士生提出学位论文送审申请,填写《博士学位论文送审申请表》并按要求填写《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中的相关内容,指导教师签署送审意见,二级培养单位审查通过。

(三)博士生将《博士学位论文送审申请表》1份、《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5份及学位论文5份送交校学位办。

第五条 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专家为相关专业的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原则上为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由校学位办委托外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聘请。

第六条 专家将论文评阅书直接返回校学位办。全部意见返回后,评阅结果由学位办书面通知相关二级培养单位。全部同行专家认为论文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要求,方可申请答辩。

第七条 专家评阅意见的处理。

(一)只要有一位同行专家认为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则不能申请答辩,由博士生在一年内修改或补充论文,半年后再行送审。如期未能作出修改或第二次评审仍未通过的,取消博士生的答辩及学位申请资格。

如确属学术争议,由博士生本人针对不同意见写出书面报告,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学位办将组织专家会审,论证通过后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答辩事宜。

(二)博士学位论文重在创新,凡专家认为创新性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即《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对学位论文的评分”中第三项评分不及格),学位论文一律按未达到博士学位水平处理。

第八条 返回评阅意见的专家姓名,根据需要可对博士生及其指导教师保密。博士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需要保密的研究成果,应在论文撰写时适当处理。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要求专家返回的,应在学位论文封面注明“回收”字样。

第九条 在学校统一双盲评审的同时,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另外自行聘请评阅人进行评阅。原则如下:

(一)需自行聘请评阅人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制定相应的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并报校学位办备案。

(二)正式聘请的学位论文评阅人不超过5人,一般应为相关专业的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原则上为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评阅人的基本情况在向学校申请双盲评审时报学位办备案。

(三)采用与双盲评审一致的《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

(四)在执行本办法第六、七条的基础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双盲评审结果及自行聘请的学位论文评阅人的评阅意见审查博士生答辩资格。

(五)自行聘请的学位论文评阅人的评阅意见必须如实归入博士生学位申请材料。

第十条 学位论文双盲评审费从第三学下发的博士生业务费中扣除。

第十一条 博士生及其他相关人员不得干扰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正常进行,如有违反,将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篇12: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工商管理博士

招生简章

西 海 岸 大 学 简 介

美国西海岸大学(WEST COAST UNIVERSITY)是经加利福尼亚州立法律特许设立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美国西海岸大学(WCU)——工商管理博士。WCU获得英国专业协会认可,同时也是获得中国教育监管网推荐的美国大学。

西海岸大学是一所合法经营的国际性的综合大学,在美国当地政府合法注册。西海岸大学还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学院通过建立附属院校的形势授课。

WCU获得英国专业协会认可,同时也是获得中国教育监管网推荐的美国大学,工作报告《美国西海岸大学(WCU)——工商管理博士》。有四个校区(美国、新加坡、爱尔兰)、三个学院——文理学院、管理学院及工程学院,主校区在洛杉矶市。

美国行政管理办公室地址:Los Angeles, USA、11400 West Olympic Boulevar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90064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资 格 认 证

1.中国教育部涉外教育信息监管网特别推荐的院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

3.欧洲高校信息中心

篇13: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 国家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医院运行监管处副处长钟东波, 海南省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监管中心主任刘庭芳, 北京大学教授周子君、王岳,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肖巍, 张家港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季春郁等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并围绕新医改形势下的医院发展之路, 探讨了社区卫生改革、第三方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监管模式、公立医院改革等热点问题做了精彩演讲。

刘庭芳在题为“卫生部门内独立第三方实施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监管模式探讨”的演讲中向与会者介绍了医院评鉴的国际模式及两岸三地在医院评鉴方面的差异, 同时结合海南省卫生厅的实践, 分享了海南省医院评鉴工作模式、进展及效果。这其中有两个创新点, 一是从以往结构面的评价, 转变为过程面和结果面的评价;二是利用动态管理的原理, 运用追踪方法学进行医院评鉴与评价, 真正起到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与管理理念。

篇14:陈刚 青海大学博士第一人

细雨绵绵,润物无声。8月初的西宁已有凉意,青海大学副校长陈刚准备当天下午的中科院院士三江源项目咨询会,一边对第二天带团队到基层科研调研进行最后布置。忙碌之余,陈刚接受记者的采访,谈及自己,他谦虚的不愿多说;讲起学校发展变化,他却滔滔不绝。

情系母校 不改初衷

陈刚出生在东北,童年跟父母西迁到青海,从此扎下根来,成为一名“青二代”。牧草摇曳的如画风景和苍莽奔放的大漠豪情,在他的成长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至今回想充满感怀:“记得我小时候,国家号召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支援西部建设,我父母都在地质单位工作,两人响应号召来到大西北,我也随着落户这里。”上学时,陈刚学习成绩很好,却无奈与同龄人一样,在时代大潮中上山下乡,失去宝贵的读书机会。光阴一晃许多年,终于盼来恢复高考的喜讯,陈刚考入青海畜牧兽医学院,攻读兽医学。“我很喜欢这个专业,家里人也非常支持。动物不会说话,我却能给它们把病看好,这是我的本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本科期间学习很好,毕业时各科平均达到93分,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留校。我们那一届畜牧班一共留校三名,都是各专业前三名的学生。”

带班上课、钻研业务,年轻的陈刚在三尺讲台上继续自己心爱的事业。然而,不久他就感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匮乏。“从专业发展来讲,个人知识积累不深对未来发展有很大限制,正好1985年学校组织考试,通过的人以委培形式到北京农业大学,也就是现在中国农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我经过努力,顺利考取到北京读了四年硕士研究生。”

看似平常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给陈刚日后带来的影响非同一般,他讲起导师,家畜寄生虫学家孔繁瑶先生饱含深情:“孔先生知识面非常广,对中国古书籍很有研究,上课时随手在黑板上画的家畜例图生动清晰,写的寄生虫拉丁文名称准确无误。他的学识和教学效果,在农大和兽医学界有口皆碑。不仅校内学生爱听他的课,校外也有许多相关专业的学生选修他的课。他过去的学生有的已是教授了,孔先生的课也已听过几遍,但有时间仍去听,一方面重温他的教诲,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教学的启发。我常常一边听他讲课一边琢磨,这些知识如果换成自己该怎么讲。每每有想法就在教材上做眉批。孔先生今年年届九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我很感谢他。”

1988年,陈刚硕士研究生毕业,“北京农业大学想把我留下,但我还是回来了。”1994年,陈刚再到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毕业时,他又一次面临多种选择,“当时南方省份比内地开放,又缺博士,好几家企业邀请我过去,待遇优厚,我既可以南下,也能留京,但父亲是老革命,又叮嘱我说‘青海人民培养了你,你应该回来为青海做点贡献。’于是我最终选择回到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回到青海,一直到现在。”

1997年,刚博士毕业不久的陈刚正赶上全国高校结构调整,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于是陈刚随学校进入青海大学,成为当时青海大学唯一一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那时整个青海省一共有三名博士,在外人看来我们挺吃香,我们三人心里清楚肩上责任有多重。”再登讲台的陈刚发现自己的变化:“我首先努力让自己讲的内容知识点突出,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消化重点,第二要把逻辑性告诉学生,让他们懂得怎样学习。大学老师的任务不光是传授知识,还有培养人才,精心培养的人才一批批走向社会,15年、20年之后,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更大。”此后17年间,陈刚跟青海大学一起经过三次大的院校调整,经历风风雨雨,中间几次出去进修,最终都还回到这里。

培养人才 服务一方

身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畜生态学会理事、中国兽医协会理事,陈刚和同行们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青藏高原上不可或缺的人。在世人眼中湖水碧波潋滟、羊群吃草悠然的大美青海,在强调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今天,有很多工作需要陈刚他们脚踏实地去做。

“我读大学时,牧区牲畜、人口数量都不是太高,因此生态问题尚未突显。改革开放后,农牧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草场、牲畜包产到户,牲畜数量发展非常快。有的牧民会注意保护自己的草场,有的缺乏这些理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制定管理规划。”

陈刚是青海省海北州生态畜牧业建设联点单位负责人,几年来他带领课题组参与各级政府、生产企业和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政策制定和技术咨询等工作。2006年,陈刚和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分析,提出发展“有机畜牧业”,“因为牧民发展养殖,草原超载问题突出,超载对于草原而言是坏事,但是牲畜少了百姓就有意见,因此我们提出减畜不减收,在提高质量上做文章。我们在2006年提出有机畜牧业,牲畜数量下来了,但是产品质量提升,价值提升,农牧民不会减收,相当于草畜平衡,我们先后在海北、海南做了三次现场展示汇报会。课题组的教授把不同牧场和种类的动物都赶来,现场称重给牧民看,展示试点成果。下去开会有时两三天,有的只有一天。第一次在门源县开现场展示会时,时任青海省省长骆惠宁亲临现场。”在海北州召开的三次现场观摩会,让牧民们切实感受到减畜增收、科学放牧的神奇。

野外考察的艰苦,非亲历者难以想象。陈刚讲起刚刚结束的玛多调研:“下面非常艰苦,玛多是黄河源头,平均海拔4200米,高的地方4700米,每次到那里都感到头疼,走路时好像脚踩棉花一样,非常辛苦。我们从样地到住地大概七八十公里,一般早上七点半左右出发,基本天黑才能完成工作回住地。中午每人分几个馒头和一袋榨菜,外加一瓶矿泉水,就已经是非常好的午饭。晚上回来才能吃一顿热饭,不过大家工作起来非常敬业,白天采样后晚上回来还要记录数据和录入分析。我们搞生态移民、草地保护工程时,要到县里进行调研,每次都要十天多,所有县都要走到,我是总负责。我们计划明天去河南县,那里现在有我们的有机畜牧业点和鼠害防治基地,有二十多名学生和十多位老师已经在那里调研十多天了。”

艰苦中也不乏温暖,陈刚记得,有一次他们在黄河源头村庄边取样调研,县长得知后找人为他们买来冰冻的羊肉送去,有的牧民好奇地前来围观,看到他们条件艰苦就把他们叫到家里喝一杯热奶茶,“这都让我们非常感动,后来我们再上去调研时专门带水果糖、茶砖分给他们,大家就交成朋友。”

2012年5月,在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青海省委提出“三区”战略,其中一项便是在未来五年中,青海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根据2014年5月发布的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青海90%国土被列为限制及禁止开发区域。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上大学时研究寄生虫病防治,从当时和现在放牧牛羊的寄生虫病情况对比来看,总体感染比例有所降低,但虫体有所变化,而且肝吸虫病在青海这几年感染率有所上升,程度有所加深,这些年我和我们的团队也在加强对此的研究。目前我们团队中有李英博士专门研究草原蜱虫,青海要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业和服务业比重,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草原旅游,草原上蜱虫非常多,因此我们申报一个蜱虫分子生物学项目,解决蜱虫传染病的问题。康宁教授负责肝吸虫病研究。一名由奥克兰大学留学归来的李希来博士主要组织草原生态方面的研究。”

相比于陈刚博士毕业时,现在青海大学已经有110多名博士,人才数量今非昔比,但他还是觉得不够,“青海大学这几年发展与青海经济发展相结合,定位于‘做强工科、做精医科、做优农科,提升经济管理学科,积极发展新兴管理学科’,人才不只止于书斋讲堂,还要服务社会民生。”不过令陈刚欣慰的是,“现在发展加快速度了。”

“青海大学注重人才建设,这么多年来引进和自身培养人才,聘请‘昆仑学者’。2013年7月,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第四任校长王光谦院士到任,他的务实作风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我们有目共睹。新的班子承前启后,2013年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申报成功,2014年学校在积极申报大学科技园,现在部分西部高校还没有建立科技园,国家对这些院校也给予充分支持,9月24日已正式获得批准。”陈刚满怀欣喜之情。

采访中,他几次提及青海大学的校训“学竞江河,志比昆仑”,三江发源地与冰雪昆仑的气魄风采,不仅是陈刚科研路上相伴的风景,更是心中不懈追求的动力。

篇15:2009博士定向合同书

山西大学(以下简称乙方)接受单位(以下简称甲方)定向培养,招收同志(以下简称丙方)为二〇〇九年院(系、所)专业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

三方协议如下: 甲方:

一、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是参加统一招生考试的甲方在职人员。

二、定向培养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不转工资关系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其户

口、人事档案、公费医疗、工资、书籍费等均由甲方保管、发给。定向培养单位可根据国家教委(88)教研字026号文件精神提供部分生活补贴。定向培养研究生毕业后由甲方负责分配使用。

三、定向培养研究生在学期间,因违纪违法受到处分,不能继续学习者,退回甲

方。乙方:

一、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是参加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德、智、体全面考核合格,由乙方统一录取。

二、在定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乙方必须切实保证教学质量,执行教育部统一

规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学籍管理办法培养合格的人才,完成教学计划,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发给研究生毕业证书。根据毕业论文水平申请博士学位,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并经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博士学位。

三、定向研究生的培养费由乙方承担。

四、学生毕业时,乙方届时应将毕业证(结业证)、学位证、派遣证、其他有关材

料等直接转交甲方。如果甲方单位解散、变更、乙方不负责安排研究生的工作,研究生限期离校。

五、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为3——6年;

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时间最低为4年;

提前攻博的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时间为4年。

六、上学期间出国等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办理。丙方: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考试不违纪、不作弊,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成绩;

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不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科研成果和数据;

个人所发表的科研论文、获取的专利技术等科研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山西大学所有。

三、按时交纳学费、住宿费、书费等应缴费用,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本息,按时

归还所借学校物品。

四、不弄虚作假骗取各类助学金和奖学金;在各类民主评议、选举和评奖中,不以非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

五、不铺张浪费,不进行与自己经济情况不符的消费活动。

六、不浏览、观看、传播反动、淫秽网站、书刊和声像制品;不卖淫嫖娼,不

吸食毒品,不参加各种流氓团伙和反动迷信组织。

七、不隐瞒健康状况,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主动配合学校医院和社会医疗部门

进行的健康检查。

八、不使用违禁电器和危险品,不违规操作,在校内、校外各种活动中能够注

意个人安全。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无论何种原因,不以极端手段自残、自杀。

九、如因个人身心健康原因需要休学、退学或因个人学习不合格受到学校劝退、开除等处分时,必须服从学校有关决定。

十、在学期间如有违犯上述九条之规定,自觉接受学校处理决定,并承担由此

产生的一切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章)乙方(章)负责人负责人 经办人经办人

丙方(签字)

篇16:南开大学2009博士《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博士入学考试、中期考核必读书目(共同书目)

(一)基础理论经典原著 1、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3、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4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5、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6、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7、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8、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入学考试必读)。

9、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0、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二)基础理论前沿论著

1、查尔斯·J·福克斯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中期考核必读)。

2、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3、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

核必读)。

4、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5、O·C·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中期考核必读)。

6、V·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试必读)。

7、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入学考试必读)。

8、C·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本(中期考试必读)。

9、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10、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1、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入学考试必读)。

12、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本(入学考试必读)。

13、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中期考核必读)。

14、Sabtier:《政策过程理论》。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5、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中期考核必读)。

(三)方法论与研究方法

1.艾伦·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出版(中期考核必读)。

3、迈耶和布鲁德尼:《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4、郭志刚主编:《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本(中期考核必读)。

5、应国瑞:《案例学习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期考核必读)。行政管理学博士各个“研究方向”入学考试、中期考核必读书目 研究方向

(一):公共管理与领导

1、费斯勒、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2、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3、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4、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5、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6、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即出)(中期考核必读)。

7、罗伯特·达尔:《多头政体》。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8、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9、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0、M·J·C·维尔:《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1、斯蒂芬·L·埃尔金等:《新宪政论》三联书店,1997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2、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3、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政治理论》,上海三联1999版(入学考试必读)。

14、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5、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6、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8、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9、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中期考核必读)。20、徐湘林、格勒、赵建民(主编):《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中期考核必读)。研究方向

(二):经济法与政府经济管理

1.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译:《经济法》,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2.[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中文版见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3.[日]丹宗昭信、厚谷襄儿:《现代经济法入门》,中文版见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4.[德]罗尔夫·斯特博:《德国经济行政法》,中文版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5.[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文版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6.[法]阿莱克西·雅克曼、居伊·施朗斯:《经济法》,中文版见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7.[法]勒内·罗迪埃:《比较法导论》,中文版见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8.[英]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中文版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9.[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文版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0.[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1.杨紫烜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12.程信和:《经济法之探索》,载《经济法制论坛》2004年第2期(总第5期)(入学考试必读)。

研究方向

(三):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

1、[美] V·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2、[美] 丹尼尔·J·伊拉扎:《联邦主义探索》(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3、[美] V·奥斯特罗姆等:《美国地方政府》(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4、[美] R·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中译本),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5、[美] 詹姆士·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中译本),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6、[美] 约瑟夫·S·奈、约翰·唐纳胡:《全球化世界的治理》(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7、[德] 贝亚特·科勒-科赫等:《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中期考核必读)。

8、[美] 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9、[美] S·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0、[美] S·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1、[美]E·奥斯特罗姆等:《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12、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3、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4、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5、舒庆、周克瑜:《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行政区经济透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16、谢庆奎等:《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研究方向

(四):公共理论与行政伦理

1、[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入学考试必读)。

2、[美]汉娜·阿仑特著,竺乾威译:《人的条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入学考试必读)。

3、汪晖等编:《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入学考试必读)。

4、刘军宁等编:《公共论丛》,三联书店(连续出版物)(入学考试必读)。

5、[美]R.T.诺兰等著,姚新中等译:《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华夏出版社,1988(入学考试必读)。

6、[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入学考试必读)。

7、[美]特里·L·库珀著,张秀琴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入学考试必读)。

8、[美]杰拉尔德·凯登著,[美]马国泉编:《行政道德文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入学考试必读)。

9、许卓云:《从历史看领导》,三联书店,1994(入学考试必读)。

10、[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黄华光译:《欧洲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入学考试必读)。

11、瓦尔特·李普曼著,黄胃译:《公共哲学》,(台湾)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8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2、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中期考核必读)。

13、V·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中期考核必读)。

14、O·C·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中期考核必读)。

15、H.George Frederickson, Ed, Eth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M.E.Sharpe, Inc.1993(中期考核必读).16、Rorert B.Denhardt, In The Shadow of Organizatio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81(中期考核必读).17、Terry L.Cooper, Ed, Handbook of Administration Ethics, Marcel Dekker, Inc, 1994(中期考核必读).18、Peter Madsen, Jay M.Shafritz, Ed, Essentials of Government Ethics, The Penguin Group, 1992(中期考核必读).19、Adams, Guy & Danny Balfour.Unmasking administrative evil.Thousand Oak: Sage Publication, Inc, 1998(中期考核必读).20、The Enterpri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Summary View.Chandler & Sharp Pub., 1980(中期考核必读).研究方向

(五):行政法治

1、【法】 莫里斯·奥里乌著:《行政法与公法精要》上、下册江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1999年6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2、【法】 莱昂·骥著:《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江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1999年6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3、【法】 莱昂· 骥著:《宪法学教程》,江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1999年6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4、【英】威廉·韦德著:《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5、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上、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6、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7、【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8、【日】盐野宏著:《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9、【日】美浓部达吉著:《公法与私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10、【德】弗里德赫尔穆·胡芬著:《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11、【德】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商务印书馆,2002年6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12、【德】 汉斯·J·沃尔夫等著:《行政法》,(第一卷)、(第二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8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13、【英】马丁·洛克林著:《公法与政治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5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14、【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著:《美国行政法的重构》,商务印书馆,2003年5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15、翁岳生编:《行政法》,上、下册,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6、陈新民著:《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17、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18、应松年、袁曙宏主编:《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入学考试必读)。

19、Stephen G.Breyer, Richard B.Stewart, Cass R.Sunstein, Matthew L.Spitzer: Administrative Law and Regulatory Policy, Problems, Text, and Case, Aspen Law & Bussiness,1998, Fourth Edition(中期考核必读).20、【英】亚力克斯·卡雷尔著:《宪法与行政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中期考核必读)。

研究方向

(六):地方治理

1)夏尔.德巴什:《 行政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入学考试书目)。2)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入学考试书目)。3)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入学考试书目)。4)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入学考试书目)。5)戴维.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入学考试书目)。6)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入学考试书目)。7)董礼胜:《欧盟成员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入学考试书目)。

8)刘君德等著:《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入学考试书目)。9)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著:《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入学考试书目)。10)克里斯托弗.波利特等著:《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入学考试书目)。11)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中期考核书目)。12)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著:《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中期考核书目)。13)克里斯托弗.波利特等著:《公共管理改革:比较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中期考核书目)。

14)丹尼尔.伊拉扎:《联邦主义探索》,上海三联书店,2004(中期考核书目)。15)斯科特.戈登著:《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中期考核书目)。

16)青目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中期考核书目)。17)W.Ivor 詹宁斯:《法与宪法》,三联书店,1997(中期考核书目)。18)罗伯特.达尔:《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商务印书馆,2003(中期考核书目)。19)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中期考核书目)。20)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中期考核书目)。

研究方向

(七):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

1、希克:《现代公共支出管理方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2、斯基亚沃-坎波和托马西:《公共支出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3、里德和斯韦恩:《公共财政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4、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5、理查德·马斯格雷夫、佩吉·马斯格雷夫:《财政理论与实践》(第五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6、杨肃昌:《中国国家审计:问题与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7、楼继伟主编:《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管理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8、黄佩华:《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9、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入学考试必读)。

10、费雪:《州和地方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1、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中期考核必读)。

12、戈登·图洛克:《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3、布坎南、布伦南:《宪政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4、尔姆斯、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北京大学200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15.Patashnik, Eric.2001.Putting trust in the US budget: Federal trust funds and the politics of commitment.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中期考核必读).16.Albert C.Hyde.Eds.1991.Government budgeting: Theory, process, and politics.Pacific Grove: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中期考核必读).17.Khan Aman & W.Bartley Hildreth.Eds.2002.Budget theory in the public sector.Westpoint: Quorum Books(中期考核必读).18.Khan Aman.Eds.2004.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ies in the public sector.Westpoint: Quorum Books(中期考核必读).19.John Bartle.2001.Evolving theories of public budgeting.New York: JAI Press(中期考核必读).20.Gerald J.Miller, W.Bartley Hildreth & Jack Rabin.Eds.Performance-based budgeting.Boulder: Westview Press(中期考核必读).研究方向

(八):城市管理与市政学

1.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 1987年版(入学考试必读)。2.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3.B.盖伊.彼得期:《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4.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5.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编:《行政管理学》(第3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6.书章著:《现代公共管理概论》,长春出版社200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7.夏书章著:《市政学引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8.夏书章、徐理明编:《市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9.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10.薜澜等著:《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11.彼得.F.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2.夏书章著:《知识管理导论》,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3.夏书章著:《新加坡行(市)政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4.夏书章著:《香港行政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5.李瑞环:《城市建设随谈》(上),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6.李瑞环:《城市建设随谈》(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7.夏书章主编:《行政效率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8.拉塞尔.M.林登著:《无缝隙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9.夏书章、汪淑钧:《行政奇才——周恩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20.徐晓林、杨兰蓉编著:《电子政府导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期考核必读)。

研究方向(九): 公共管理与制度分析

1、郭小聪主编:《政府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2、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3、[德] 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4、[美] 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惠特克著:《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5、[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6、[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7、[美] 盖瑞·J.米勒著:《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8、[美] 丹尼斯·C.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9、[美] 乔·B.史蒂文斯著:《集体选择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10、[美] 威廉姆·A.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入学考试必读)、(中期考核必读)

11、[美] 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著:《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研究方向

(十):政府组织与管理

1.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摈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2.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3.B•盖伊•彼德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4.雅米尔•吉瑞赛特:《公共组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进》,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5.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入学考试必读)6.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7.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政治理论》,上海三联1999版。(中期考核必读)8.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入学考试必读)9.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中期考核必读)10.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入学考试必读)11.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12.V·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上一篇:婚礼交接仪式主持稿的开场白下一篇:有关于掌声响起来中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