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

2024-08-27

电子政务发展(共6篇)

篇1:电子政务发展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姓名:王慧学号:11142128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准。本文从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发展入手,结合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总结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的道路上的成就及不足,以期得出相关有效的策略为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应用上的作用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正文: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点

电子政务,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就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特点:

第一,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也就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

第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

第三,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第四,电子政务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电子政务实现的载体;二是处理的事务都是与政府有关的公共事务,是政府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手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

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第十九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①,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共建成各类网站843,000个,上网计算机总数5940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13700万人,我国域名总数(包括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和COM,NET,ORG等通用顶级域名)为4,109,020个。虽然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但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目前还很低,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大。

2、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站建设已初步完成。根据《第十九次中国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①,截止到2006年12月31,我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803,393个。与2005年同期调查的1096924个相比增长了164.4%。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CN下注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不同部门局域网已搭建完成。

3、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使办公效率大幅提高。许多地方政府,如上海,深圳、天津等沿海城市都提出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内容的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

4、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加强,双向互动性有所 提高。根据《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④,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大多数的政府网站提供“政府职能”、“业务介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政府新闻”。政府网站提供最多的交互性服务有“政府信箱”、“留言板”、“投诉,举报/信访”、“民意调查,意见征集”等。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及发展皆晚于他国,不仅表现在理论研究的不成熟和短板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

1、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一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把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 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部分政府公务员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政务有抵触、消极情绪。

2、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条块分割较为严 重,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互利用、互操作。一味追求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缺乏统一标准是主要原因。目前,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电子政务标准化已成焦点问题。

3、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未到位

由于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曾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运作,尽管现在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还随处可见,如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严重,审批过多,政府工作缺乏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严重,政府决策科学性差,对政府行为缺乏监督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要杜绝这些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迅速实现电子政务所要求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还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4、公众信息需求了解不够,忽视对公众与企业的满意度调查

尽管“服务型”政府在理论上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但是在实践中,行政组织传统的“只向上级负责”而非“关注效果,向用户负责”的作风仍然十分普遍。这导致的问题包括:①政府信息公开范围较小,在可公开可不公开的灰色地带大都做法保守,以不公开为主;②忽视公众的需求调查,只围绕着上级政府的评价指标转,在网站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但是与公众的真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网站的有效利用率仍然很低;③网站的服务功能仍然不够完善,网上办事项目较少,忽视企业用户的需要,缺乏信息无障碍通道建设,忽略残疾人等信息弱势群体的需要;④笔者的研究显示,政府在网站建成后,基本没有进行过对公众、企业用户的满意度调查,在网站升级投资立项时,仍然存在着很大主观性与盲目性。

5、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建设人才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请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进行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长期请网络公司人员驻守,一旦网络公司人员离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就受到影响,有的地区在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的前提下,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个别部门甚至没有一个人懂得操作电脑,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求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求广大政府公务员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思想,认识到电子政务是贯彻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与方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体现。再次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思考”,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制定发展规划并建立统一技术标准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的提。目前,必须重点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罔际标准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组织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系统,编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修订和制定急需的标准实行方式,构建标准符合性检测机制和实施机制,完善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

3、加大行政改革并创新政府管理

实施电子政务,将使原有的行政方式转换到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它需要业务模式做较大的调整,需要优化和扩展行政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地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企业、团体、民众、社会服务机构等众多的网上客体协调。所以,政府要在未来社会中提升管理的权威和效率,要在国与国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调整行政组织,转变行政方法,进行行政改革。

4、加强电子政务的人性化与动态交互功能使之更贴近公众

我国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加拿大,其政府所有的网上服务,都是在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推出的,以充分满足公民的需求和期望。我们也应该注意进一步加强对群众各方面要求的了解,以此为根据来制定工作流程,重视政务网站的人性化设计,在服务的便利性上下功夫,把方便群众、满足群众多种多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5、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务员队伍

电子政务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阚络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政府应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篇2:电子政务发展

但是电子政务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在我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生产流通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

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信息化 网络技术 电子政务 发展 环境 趋势

首先我们要对电子政务有一个简单了解,电子政务有很多概念,不同的学者看法也不一样,本文给大家解释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电子政务就是将现代计算机技术运用在政府机关日常的管理中,并借此优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和工作组织结构,打破以前政府机构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形成一套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的使用,对我国政府职能的充分的发挥,行政效率的提升和监管能力的增强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并有利于政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运作,是政府部门管理创新进程中的必要手段。

在报告中就曾经明确的提出了政府机构要积极推行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虽然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了已经将近,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上,我国才开始刚刚起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

我国的电子政务在目前的很多地方,只是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是在尝试阶段,这项工程的建设还需要更多的方面来关注。

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环境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1月,由我国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提出来的。

还有更早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作为国家的管理部门,政府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有利于我国发展现代化管理,并有助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政府办公的现代化。

在电子政务的应用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网上了解到政府机构的各种职能以及办事的程序等,这对人们了解政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有很大的帮助。

在政府机关的内部,日常工作中,各个办公室,各个部门之间都通过网络进行联络和资源的共享,不仅能够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还能够减少公务开支,从而减少腐化等情况的发生。

2 电子商务存在问题

2.1 人员素质与电子政务发展不相适应。

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人员的素质对电子政务的发展的制约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在政府文化上,目前充斥的高高在上的官僚的主义文化与电子政务推崇的平等的要求是互相制约的;其次,有些政府人员自身有腐化问题,对于电子政务的公开化和增加透明度功能出现非常抵制的态度,这对电子政务的开展是一个重大的阻碍;第三,有些公务员未经培训上岗,缺乏自主利用电子政务进行工作的能力;第四,有些找政府机关办事的人,由于很多客观的原因,文化素质不高,对网络认识不足,对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并不能享受到。

2.2 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问题。

目前很多电子政务一线建设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这项工作往往是默默无闻,无法直接创造效益,又要花很多钱投入,因此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很难得到更多的培养,很难得到更多的提职机会,正因如此,政府应该拿出专门的资金,为各个部门专门培养信息中心主任,并为他们的进一步科研创造条件。

另外,还可以将电子政务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制度当中,一票否决,如果谁不及格,这个机关就没有完成上级政府规定的指标任务。

由于将电子政务纳入考核当中,各个部门的领导势必要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否则这将影响全单位的达标任务,信息中心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领导的重视。

2.3 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信息建设人才。

篇3:发展电子政务 创新机关文件管理

电子政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如办公自动化、部门间的信息流转、电视会议、公民网上信息公开、电子化社会经济统计等等。很显然, 电子政务不是简单的“上网”, 而是要利用电子手段将政务工作进行重组和再造。电子政务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运行效率, 增强服务功能。

机关文件, 是指党政群团等社会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本。比如,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关于公布2015年度全省水路运输诚信企业名单的通知》《洋浦区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公布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维修鉴定评审人员考核结果的函》等等, 都属于机关文件。

机关文件管理就是指这些文档、电子表格、图形和影像扫描文档的存储、分类和检索。文件管理的关键问题就是解决文件的存储、文件的安全管理、文件的查找、文件的在线查看、文件的协作编写及发布控制等问题。

二、电子政务下的机关文件管理问题

目前, 通过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管理质量和创新效率, 已成为国内各级政府的共识。但实际上, 随着电子政务的推广, 机关文件管理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但是经常会碰到以下的问题:纸质文档保管难, 海量信息无法全部电子化;文件检索系统不科学;归档文件版本不一;网络文件安全问题出现;部门文件无法共享等。

总结来看,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文件管理滞后。电子政务在建设初期的资金投入很大, 业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却有限, 机关文件工作是作为档案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 却由机关档案室来独立承担管理工作不尽合理, 满足公众需求水平的内动力不足。有些机关只强调近期固定资产投资, 马上投资建设文件库, 短时间内采购设备, 却没有专业人员维护, 同时缺乏后期更新的远见卓识, 这都严重影响了电子文件中心的效率和质量。

(二) 文件标准弱化。目前,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滞后, 很多地方只能制定符合本地实情的规范, 各部门做电子政务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分工和预算安排, 文件管理标准不尽相同。特别是长久保存和方便利用这方面, 标准不一, 这些标准的科学性、通用性有限, 使电子文件遭受失真、失存的危险。

(三) 文件安全凸显。文件的管理要创新, 采取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电子化, 但是如果文件安全得不到保障, 网络泄密甚至犯罪就可能出现, 导致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众形象受到损害。很多机关的文件管理系统不具备电子文件自动归档并安全保管与提供利用的功能。突出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即电子文件的集中、规范管理以及加工利用问题尚未解决。如果不能及时与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同步实施运行, 将会造成大量珍贵、重要的电子公文遗失, 给保管、保存、开发利用以及为领导决策、各部门提供利用服务等带来极大隐患。

三、创新机关文件管理体制的对策

时至今日, 电子政务的本质就是及时把政府的决策、服务内容、工作程序和办事方式向社会公布。我们应在国家层面上开展国家级文件管理工作, 积极摸索一个可行的标准, 统一技术上的问题, 在细节上由使用者来把关, 甚至可以修改, 为地方机关文件管理提供示范。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创新机关文件管理, 应该采取下列策略:

(一) 定位明确。当前必须认识到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差别, 档案文件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电子文件长久存储和便于利用。有的机关档案室把电子文件中心功能定位于长久保存和利用, 而有的则暂时存储, 有的定位于信息公开, 有的定位于文件备份。因此, 机关文件管理要遵循一定的系统原则, 首先考虑电子化的目的, 然后再发挥各要素的功能, 综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 使得电子文件管理体制最优化, 文件管理最科学。

(二) 统一规划。我国机关文件管理可用的标准并不多, 地方很少制定出新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对全国政府机关文件管理进行统一规划, 制定统一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 不但可以减少重复劳动, 还可以加快电子文件管理发展的进程, 我们要汲取与电子文件管理有关的国际标准, 合理地引用到政务工作中来。

(三) 建设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 也是机关文件管理工作的突破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相对信息封闭的现状, 重视对机关文件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电子政务的终极目标就是建设数字档案馆, 在文件中心的基础上, 进一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保密化, 通过开发海量信息云, 整个政务体系内的文件资源, 为相关部门或人员提供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冯惠玲, 钱毅.关于电子文件管理顶层设计的若干设想[J].中国档案, 2007 (4) .

[2]李翠绵, 李学英.天津开发区电子文件处理中心的建设[J].办公自动化杂志, 2004 (10) .

[3]王任.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电子文件中心[J].中国档案, 2007 (4) .

[4]董相志.谈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形态的变迁[J].信息化建设, 2003 (7) .

篇4:电子政务发展

电子政务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也涉及到对原有行政管理体制及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如何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探索目标。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成效远低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首席信息专家罗伯特·舒瓦尔就认为“据估算,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项目大约有35%完全失败,而50%的项目部分归于失败”、“只有15%的项目可以看作是完全取得了成功”。即使对成功的项目来讲,其作用也有局限性。印度电子政务专家Subhash Bhatnagar在亚太区公共服务高峰论坛上认为:全球电子政务的应用效果总体有限,大部分国家都只关注于改进为城市公民提供的服务,很少有项目表明电子政务可以推动政府的改革进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尤为严重。如何破解这些不利因素,笔者认为,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要追赶或超越先进地区电子政务,照抄先进地区依靠大量资金投入及采用外包方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做法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也是难以做到的,唯有转变模式,自主创新,自力更生,通过开展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减少对建设资金的依赖,提高项目成功率,才有可能走出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低投入、高速度的电子政务建设续发展之路。

笔者自1998年从事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工作以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广西实际,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培养自己专业技术队伍,施行重大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究开发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电子政务研究开发和运行维护核心队伍,实现了重大和核心应用系统软件的自主研究及快速开发,在快速推进全区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发展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软件建设和系统运行维护经费,初步建立起后发展地区电子政务快速、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回顾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是推进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高效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自主研发能够破解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对资金的依赖。

1.大大减少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投入。

电子政务建设涉及到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应用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也称为办公自动化建设)以来的经验表明,电子政务建设只有硬件系统是不够的,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应用系统软件,没有好的应用系统软件,再好的计算机也只能当打字机使用,因此加强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开展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共识。当前,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硬件系统软件已初具规模,应用系统软件建设逐渐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目标,应用系统软件建设资金投入占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资金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占到整个项目建设资金的60%左右。因此,如果能够实现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节省应用系统软件建设资金投入,那么对于同等规模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来说,就可以大大节约系统建设的经费投入。

2.减少电子政务运行维护资金投入。

应用系统软件的运行管理及维护是电子政务项目运行维护管理的关键内容,也是制约电子政务项目应用及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及管理包含应用系统软件的升级完善、应用系统软件的运行完善、应用系统技术支持、应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及其实时处理等内容,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过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既可以将软件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项目建设单位手中,又可以培养一批既熟悉各类业务,又熟悉相应应用系统的专业型管理和维护人员队伍,提高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效率,减少电子政务项目运行维护资金的投入。

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经费有限,资金难以分配到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中。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官员虽然已经意识到电子政务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却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而不得不放慢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将大大减少对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的投入,解决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二)自主研发是解决业务管理需求与专业技术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从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来看,在建设资金、专业技术人才保障的情况下,决定电子政务建设成功与否的因素,就是业务管理需求与专业技术应用相结合问题,解决好业务管理需求与专业技术应用两张皮的结合,是提高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成功率的关键,结合得越好、越紧密,成功率就越高,反之就越差。

目前国内外采取的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外包方式,普遍存在专业技术应用与业务管理需求结合“两张皮”问题。由于项目建设时间要求和成本控制等因素,每个项目的调研时间一般都在半年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很少会有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摸透业务管理需求,最多只能是了解到一些皮毛,而对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在这种建设模式中的作用一般仅仅局限于基于原有工作模式提出应用需求,少有直接参与研究开发,更不用说通过信息技术推动原有工作模式的变革。采用这种方式提出的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本身就可能存在较大的缺陷,在此基础之上开发的应用系统软件多数是原有工作模式的简单电子化或信息化,这样的结果往往还增加了工作量或工作难度,加大了系统应用及推广普及的困难,多数项目最终因为开发时间长、技术进步、应用普及、管理模式变革等因素,造成应用推广失败。

(三)自主研发有利于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效及持续发展。

规范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一般都需要经过项目立项、可研、初步设计、项目实施、过程控制、工程监理、验收等过程,时间短则1年,多则3到4年,而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往往要比硬件系统建设晚一些。此外由于项目管理和资金等因素,一般的项目建设资金往往只能支撑1代软件产品的开发,而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往往需要申报新的建设项目。多年来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的经验表明,每个应用系统软件一般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和多次完善修改才能稳定、成熟,有的往往要经过2到3代产品的完善。

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其产品研发周期可以短一些,在操作上也可以灵活一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连续开发、连续升级,实现高效持续发展。

(四)自主研发有利于电子政务建设及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是确保电子政务建设优质高效的保障。通过自主研发,有利于自身专业技术队伍取得实战经验,逐步掌握和积累研究开发经验,有利于加强对自身专业队伍的锻炼及培养,有利于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

(五)实践证明自主研发是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最有效的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自2000年机构改革以来,通过建立、培养自己的专业骨干技术队伍,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参与、主持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和应用系统研究开发,施行核心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大大推动了本地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还踏入国内先进行列,如涵盖全区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基础网络、电子公文传输交换、会议通知、信息报送、电子邮件、视频点播等应用,特别是2007年自主研发的《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在自治区本级、14个市、75个县(市)和21个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广应用后,使广西率先成为国内区、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联网、政务服务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效能电子监察及服务行为视频监控双重监督的省区,推动了政府审、管、监分离和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优质高效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的同时,也为自治区节约了大量的软件开发及建设经费。在2008年3月9日自治区科技厅召开的专家鉴定会上,专家们对此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是成功的,该系统是首次在国内实现省(自治区)、市、县三级联网的政务服务信息化管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和审批行为视频监控双重监督的大型电子政务系统,整体居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5月12日又率先研制成功政府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拓展了电子监察的领域,为促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监督检查探索了一条新的现代化监管手段。2009年4月再次将电子监察信息化技术手段拓展到自治区扩大内需重大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监督及管理之中,使我区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再次走在全国的前列,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提高广西政府系统行政效能的同时,也赢得了荣誉。

二、现阶段制约应用软件自主研发的主要因素

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正处于探索阶段,现阶段存在一些制约应用软件自主研发的因素,主要有:

(一)观念有待改变。

后发展地区各级政府各部门还普遍存在应用系统软件开发能力差和水平低的观念,总是认为本地姜不辣的思维,反映到实际当中就是不愿意、也不放心把软件开发交给本单位或本地企业进行开发。实际上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来看,不少外地企业中标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后,大部分的建设工作都是转包给当地企业或高校学生进行。

(二)成功率不高导致过分谨慎。

由于电子政务涉及到高技术和政府传统行政管理业务的结合,长期以来其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功率较低,建设费用又比较大,成效相对难以直接显现,使得各级政府各部门领导在研究开展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时特别谨慎,是对应用系统软件研究开发尤为小心,形成领导不放心不敢上项目、不上项目就没有业绩无法体现工作能力、没有业绩更加让领导不敢轻易上项目的怪圈。

另外改革容易产生新问题,维持原状利于稳定也是导致小心应对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工作职责及经费问题制约。

公务员的职责主要是行政管理,没有义务承担属于科研性质的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工作。公务员参与应用系统软件研究开发,有不务正业之嫌。

根据基本建设项目的有关管理规定,只有按照基本建设管理要求及程序申请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才能获得经费支持。对于自主研发的项目,一般难以获得经费上的支持,也影响了各单位开展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四)缺少相应激励机制。

我国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人员的薪酬主要参照一般的公务员薪酬体制,而从事的工作与IT领域工作基本相同。但是,相对于IT领域来讲,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偏低,职务晋升也没有合理的预期,还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这样就很难调动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深入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难以吸引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自主研究开发应用系统软件。

国家对于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的科技人员有一系列的政策待遇,但从事应用系统软件研究开发的公务员却不能享受这些政策待遇,如参加职称评定、特殊贡献及国家津贴等推荐等,影响了公务员开展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对于自主研发是否有相关的奖励措施,自主研发出来的软件能不能进行成果转化、成果转化所得如何分配等,也是影响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五)缺乏专业技术队伍及机构。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各地方政府、各部门由于历史形成的体制惯性、新建部门的上行下效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有学者将当前我国各地存在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进行了分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临时机构);二是成立专职机构,如信息办、信息产业厅(局)、省市信息中心;三是落实到一个政府部门机构来负责,如科技局、计委;四是由各级办公厅(室)处室管理。其中信息产业厅(局)的主要职责更偏重产业发展而并非是为了发展电子政务所成立的“专职机构”,应把“信息产业厅(局)”归到第三类更为合适。这些管理机构在人员编制上也十分混乱,有的为行政编制,有的则为事业编制,且大多没有专业的人员队伍。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工作,作为主管机构,必须对政府的流程机制以及信息技术的特点两方面都非常熟悉。同时,为了杜绝“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管部门还必须有足够的组织协调权限。而现有的电子政务建设主管机构大都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缺乏足够的行政权限,如“信息办”其本质是一种临时性议事机构,不是政府组成部门,没有行政权力,也没有对其他部门和对社会的有效管理手段,在规划和指导这一层面上缺乏足够的权威性,无法有效地对其他部门相应机构业务改革的指导以及信息产业的指导;二是偏重信息技术,不了解政府的流程机制和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如事业编制的“信息中心”;三是办公厅(室)系统的机构由于行政体制的限制,往往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支持,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现有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的散乱性和随意性,难于形成统一、稳定的应用软件自主研发环境,制约了应用软件自主研发的发展。

三、实施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的可行性

(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发展,不仅是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保障。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既是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都有通过信息化、开发应用系统软件提高管理效率的需求。通过自主研发提高应用系统软件建设质量及效率,已成为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及核心。

(二)现有工作环境能够满足自主研发的基本需求。

计算机软件研究开发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不高,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可以用较小的代价赶超先进地区。一般来说在硬件设备上只需要几台普通电脑,能够联接国际互联网查找资料就可以;在软件工具上要求也不高,一般只需要一套快速开发工具软件即可,如微软公司的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等;在技术人才方面,一般的大学毕业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从一般的应用软件开发做起是不成问题的;人数方面只要2到3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开发小组,水平高的1个人就可以进行开发;从上述条件可以看出,自主研发对资金的投入要求也不高,只要解决电脑、能上网就可以了。

(三)广大电子政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从各级政府各部门从事电子政务建设及管理队伍来看,绝大多数的同志都希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也希望通过项目建设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

四、促进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要实现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一方面要鼓励行政管理人员深度参与、主持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使研究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软件更加贴近政府需求,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是要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第三就是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营造长效持续发展环境。笔者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鼓励公务员参与应用系统软件设计。

鼓励行政管理人员承担应用系统软件总体设计,规划功能需求和用户界面等业务架构,通过深入参与,逐步提出能够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规划设计,确保所设计开发出来的软件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率。

(二)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主要措施有:

1.对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及研究开发的公务员,建议给予享受国家和自治区给予科研人员的待遇,解决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等对公务员限制的问题。

2.给予适当的软件研究开发补助。由于软件研发是一项高智力的工作,必须充分调动专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面对社会软件开发人员高工资、高待遇的实际情况,没有适当的软件开发补助,是很难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自主研发工作,特别是对公务员来讲,从事软件自主研发,也超越了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只能依靠其主动积极性。

3.提倡成果转化,扩大影响。对于研发出来的成果,参照科研成果管理,建议提倡成果转化,一方面可扩大影响,为本单位争取荣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成果转化,为持续发展提供建设资金。

成果转化原则上在本地区范围,以及利益有冲突的部门,应实行免费使用;在其它区域或没有利益冲突的地方,可采取有偿转让,转让所得一部分作为下一步软件研发的经费,另一部分作为软件研发人员的奖励。

电子政务是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是政府行政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政府管理的流程再造,同时,也是一个行政观念改变和政务创新的过程。笔者认为,应用系统软件自主研发的建设模式,在这场革命中,为促进电子与政务的融合提供了一条快速、高效的可行之路,对促进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项目持续、高效发展,提高项目成效、减少资金投入有积极的作用。

篇5:电子政务发展

摘要

近年来,电子政务在我国蓬勃发展,从1999年底的“政府上网工程”开始,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与发展已经历风雨兼程的5年,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同时它也存在不少问题。回顾、总结和展望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吸取电子政务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探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规律,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理性建设、快速推进”大有裨益。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经验网络技术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绝大多数中央、省级、地级市的政府门户网站、各职能部门网站都已基本建成,政府网站建设全面推开,网站数量持续增长。政府专项服务网站(如由政府有关部门举办的大学生就业网)也已基本构建完善,个别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政府也有自己的专门网站。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2.1 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我国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条块分割较为严重,缺乏统一规划,它们都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互利用、互操作。而且它们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一味追求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目前,电子政务标准化已成焦点问题,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

2.2 观念层面的问题 目前,很多政府部门只是把计算机设备当作一种摆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结果造成很多政府部门只把计算机设备成为一种高级工具。同时在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上,也还存在一些误区,他们通常用计算机系统模拟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而不重视业务流程的重组,并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只是把大量资金用在硬件设施的投入上,造成计算机资源的浪费。同时他们也认为电子政务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对计算机的应用并不能做到很恰当。

2.3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有诸多因素,包括:病毒、错误指向、黑客、特洛伊木马、搭线窃听,或数据泄露、盗用、伪造、假冒、故意对数据破坏、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严重误操作等。一旦网络受到攻击,不能正常工作,国家机密难保,致使某些部门不敢使用互联网,甚至全部瘫痪时,整个社会将陷入危机。

2.4 公众的参与问题 硬件和网络设备的缺乏成为了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大障碍。政务电子化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程度并不令人满意。其一是硬件及网络设备的匮乏,我国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电脑还是难以负担的奢侈品。因为绝大多数人民都是农村人口,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计算机在农村人口中难以得到普及;其二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缺乏。电脑对于广大的老百姓尤其是中西部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很陌生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政务信息化工作,当然也就更是无从谈起。3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作为政务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它涉及到政党部门的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因此,国家要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要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来使政府工作更加完善。

3.2 考虑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和智能服务终端,为公众提供方便 为了给公众参与政务提供计算机设备和免费服务,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浏览政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设置这项只能被用于电子政务建设,而不能用于其他事项,这里就需要有技术支持,才能使得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的计算机设备实现这一目的。4 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近年来信息化的发展,促使各国的电子政务也在陆续的建立或建成。不过在呈现一定的共性的同时,相互间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信息环境的不同所以政务也是迥然不同的。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科学决策的依据、联系公众的纽带、宏观调控的手段。那么为了高效、有序地开发政府信息资源。政府部门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开发计划,用以确保政府所需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和经济性。②按照既定的流程程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采用一体化的形式,有组织地收集、处理、传输、发布各种信息,这样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才会显著提高。当下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为各级政府展示和宣传政府形象提供了便捷途径。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是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通过共享信息,实现联合连贯,推动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业务协同配合,提高对公众的服务水平。特别是近年来网络监督的发展成为公众反腐倡廉,监督政府的有效形式。那么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社会里,面对网民的问政,面对网上的监督,政府的执政需要与人们进行互动,这样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因为网络监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策略

5.1 借鉴美国ESD系统

美 国利用专门的电子服务传播系统(ESD)解决了互联网传播的问题,即提供网络接入数据库的途径,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网络商业交易以及提供信息基本构架,使得无论在任何地方,政府都可以顺利接入并向公众提供有效信息,这种

传播系统使美国政府回复公众的询问速度比10年前提高了数倍。公众还可以运用互联网与 政府官员进行交流,下载正式表格以及了解其它重要政府信息等。这既改善了公共服务,又不会提高整体费用。我国可以借鉴电子服务传播系统的做法,尽可能使信 息在公众和政府间有效流通,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

5.2考虑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提供方便

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 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计算机设备和免费服务。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浏览政务信息、与政府对话。不过,要有技术支持,使 得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设置只能被用于电子政务建设,而不能用于其他事项。

5.3 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

在这方 面可以借鉴银行的发展经验,开发出类似于ATM的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公众只需带上自己的服务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台智能终端上开展政务 活动,如查询政府的政策法规,在线报税与纳税,甚至可以与政府部门进行在线的视频交流,省去了许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门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公民的 尊严和政府的形象。

5.4 扩展电话功能至电子政务应用

鉴于我国目前电话普及率比较高而网络发展不足的现状,可以考虑开发集成于电话 之上的电子政务集成终端,利用电话拨号而不必负担昂贵的成本就能轻松方便地实现实时政务活动(如附图)。具体过程:拨号进入政府的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器,连 通服务器和个人终端;语音提示和显示屏提示,进入政务类型受理界面;选择服务类型,显示屏输出处理结果。网络技术本身局限性的矫正方法

6.1 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1)加强对公务员的安全技术教育,树立网络安全观念。网络的开放性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 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一旦其网络遭到恶意攻击,很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加强公务员的网络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之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并掌 握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技能,不仅是对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一大要求,也是应对网络安全的关键。

(2)鼓励民族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好技术的先进 性与自主性的关系。作为一个先进复杂的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以提高政务

运转的效率,并增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 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关键技术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这些国家的技术和产品,而从我国的国家和民族 利益来看,又要尽量避免在关键要害部门受制于人。

鉴于安全问题,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过程必须要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首先,对于核心应 用系统和关键政务环节,必须确保在各类实施方案中的技术自主性。其次,对于核心层外部,但又与其他外部信息系统存在一定可监控隔绝层的层次,可以尽量采用 先进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实际上在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中,位于此层次的应用系统也是承载信息最多,工作模型和处理流程最复杂的。由于此层应用系统 不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接,并能在一定的安全监控体系中运行,因此,不必单纯从技术自主的角度考虑放弃某些先进的技术。最后,对于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联 的部分,也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考虑。对于其中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在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核心加密算法)确保技术自主,对于其余部分,由于所承载的信息基 本都属于非关键信息,可以考虑与其他信息系统接口保持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甚至软件体系的一致性。

6.2关于网络对人的情感及价值忽略问题的应对方法

解 决这一问题,一是改进和普及多用途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MIME),使政府公务员与公众之间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视进行交流与沟通,促其将信息沟通与 情感交流融为一体;二是采用如专题调研、座谈讨论、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促使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消除相互之间的 情感隔阂,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信任机制。

参考文献

篇6:浅谈电子政务发展

电子政务管理处 周明哲 自20世纪90年代起,电子政务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在推动政府行政改革,推进“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行电子治理与电子政府运动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随着电子政务的全球化推行和纵深化发展,各国政府已普遍将电子政务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我国也把推行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希望借此完善政府管理手段,开发政府管理资源,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带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可以说,电子政务的发展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的催化剂和助动器。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西方政府治理理念创新推动以及转型期动员参与推动的共同作用下,电子政务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稳步推进,成果显著。它在政府管理体制层面上转变政府职能,重塑业务流程,简化行政程序,整合信息资源,精简组织结构,并最终形成有相同的权力和责任,分工合理、决策科学、并确保顺利实施和有效监督的政府管理体制。电子政务的推行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策略,其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和效果,对于构建透明、节约、回应性、高效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政府网站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

家相比,总体水平偏低。我国政府部门自成体系现象严重,部门之间互相不沟通或者沟通能力差,从而导致跨部门应用系统变成了部门内部系统,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条块分割成局部网络系统。根据当前的发展要求,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改革和发展,行政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进行结合的基础上,其发展方向为从基础设施向应用一体化的方向。具体表现为:一是实现政府办公网络内部化,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内部资源整合,内部决策支持,二是整合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形成一个综合全面的,只有一个对外服务窗口的政府电子政务系统。

中国电子政务近期的趋势与政府改革和政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子政务在中国建设的逐步深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就。技术环境的演进与发展以及政府治理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共同推进了电子政务形态的变革。在技术环境演进方面,从文字记录到互联网络,再到大规模网络基础设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促进了人们更加便利的交流行为。电子政务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手段,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创新管理,这样下来,电子政务的应用,会使政府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技术进步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没有

理顺,不是应用引导技术,而是技术牵着应用的鼻子走。走入了“重技术,轻应用”的误区,先进技术不断被引进和利用,但是应用系统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当前,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等问题日趋突出。

上一篇:医院全科医生述职报告下一篇:大学生下乡支教个人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