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工区角规则

2024-04-12

幼儿园美工区角规则(通用12篇)

篇1:幼儿园美工区角规则

草莓书屋活动规则

1、进

区请拿上区卡

2、爱护书本

,轻拿轻放;

3、与同伴轻声交流

,大胆想象讲述故事内容;

4、对

,阅读后

送回。

小小画家活动规则

1、进

区请拿上区卡

2、大胆使用绘画材料

,不要在乱涂乱画;

3、正确使用,注意安全;

4、对

有,活动后能把

送回。

动动小手活动规则

1、进

区请拿上区卡

2、大胆操作玩具构建出有创意的作品;,拼插

3、与同伴协商合作

,共同完成作品;

4、对

有,活动后能送回。

草莓之家活动规则

1、进

区请拿上区卡;

2、大胆、积极参与角色扮演

3、与配合;

4、活动后能把

友好

相处、送回。

篇2:幼儿园美工区角规则

2、爱护书本,轻拿轻放;

3、与同伴轻声交流,大胆想象讲述故事内容;

4、对有,阅读后送回。、进区请戴上区卡;

2、大胆使用绘画材料,合理布局画面;

3、正确使用,注意安全;

4、对有,活动后能把送回。

1、进区请戴上区卡;、大胆操作玩具

意的作品;,拼插构建出有创

3、与同伴协商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对

有,活动后能送回。

1、进区请戴上区卡;

2、大胆、积极参与角色扮演

3、与友好相处、配合;

4、活动后能把

篇3:幼儿园美工区角规则

纲要总则第五条提出“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组织与实施的第八条“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这就需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有利于实施个性化和主体性教育的环境, 而活动区正好满足了幼儿感知体验, 自由探索、发现, 展示个性、才能的需要。

活动区也称为区域活动、区角活动, 是对课堂教学、集体教学的延伸和完善。区域活动的规则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 它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 组织、约束、调整幼儿的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 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需要。

二、研究目的、意义

1.在活动区中, 每个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 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进行活动, 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 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 由“学会”变“会学”, 从而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以及良好的人格。

2.课题研究增强幼儿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有利于帮助幼儿适应社会, 更好地成长。

3.通过课题实施增加教师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机会, 使幼儿能更多感受教师的关注, 增进双方感情交流, 形成积极的教师形象、师幼关系, 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研水平。

三、研究过程

(一) 巧用图示, 进区时呈现规则

所谓图示就是把一个个规则绘画成一幅幅有趣的画面, 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形式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 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萌发, 促使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

1.产生规则。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 以尊重为原则, 以引导为手段, 如在玩娃娃家时, 一涌而上的10余位小朋友, 势必产生容纳不下, 争抢玩具, 角色难以分配等状况, 从而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这时, 教师及时地组织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便是共同商定相应的活动规则, 由于规则是幼儿亲自参与制定的, 幼儿较能接受, 并能在活动中自觉遵守。

2.人数暗示。

教师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不干胶做成的小脚印, 这样脚印就成了娃娃家限制人数最好的办法。这样, 鞋印不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 同时又成了训练儿童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标记图示像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 默默地发挥着它在进区方面的独特作用, 通过标记图的启发, 幼儿可以自主、有序地进区, 还可以避免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

3.图文图示。

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 该怎么做, 教师在活动前就必须告诉幼儿, 让幼儿心中有数。因此, 教师在活动前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的、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各班活动区规则都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文说明, 例如活动区的进区规则;活动前要进行插牌选区;活动时要保持安静, 操作时不随便走动, 请求帮助要说悄悄话, 不能影响别人;活动中要爱护操作材料, 轻拿轻放;在表演区中教师用图文方式提示幼儿表演要穿戴整齐、大方自信、声音洪亮、面带微笑等要求, 让幼儿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利用好我们周围的环境, 让环境开口说话。

(二) 图示流程, 操作中丰富规则

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影响, 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及坚持性都比较差。在活动前, 幼儿虽然明确了要求, 知道该怎么做, 但在活动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因此, 教师应采用图示流程的方法, 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给予幼儿暗示游戏的方法, 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1.方法流程。

流程图示是告诉幼儿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每一步骤如何做, 我们就用流程图示将某一内容的全部过程反映在图示上, 这样便于幼儿知道。例如, 学习折叠衣服, 单凭教师的示范讲解, 幼儿还很难掌握, 我们将折叠衣服的步骤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贴在活动区中, 幼儿每天可边看图示边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折叠衣服的方法, 还养成了及时将衣服折叠整齐的良好习惯。再如, 娃娃家模仿照顾宝宝, 幼儿经常忘记铺被、脱衣的次序, 我们就将这一过程绘成流程图。

2.提示流程。

比如在厨师区, 我们在墙裙处设计了四幅操作顺序图片:挂进区卡→戴帽子→自由取放橡皮泥→把东西整理好, 处在这样的环境中, “小厨师们”往往会做出相应的行为调整, 有的幼儿进入厨师区, 忘记了戴厨师帽, 但只要他一看到标记图, 就会意识到自己不对, 马上去摘下一顶厨师帽戴在小脑袋上……久而久之, 标记图便与幼儿的行为建立了联系。

3.自主流程。

学习剪纸练习, 我们把流程图放在墙上:幼儿可以从随意剪纸———剪粗条纸———剪细条纸———剪曲线条纸;从剪报纸———剪吹塑纸———剪马粪纸———剪布———剪麻布, 等等, 根据流程提示进行操作, 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充分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在生活体验馆教师把包饺子、串珠子、做汉堡的流程图示展现出来, 通过流程图示的提醒, 幼儿做事有条理了, 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增强。一段时间后, 幼儿便自然而然形成了习惯。

(三) 创意图示, 运用后拓展规则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图示标记同样具有教育价值, 情感内容的图示, 同样吸引着幼儿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其中, 这样, 使得标记图的隐性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提高幼儿规则意识,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日常生活创意图示。我们从孩子们最基本的生活———入园、洗手、进餐、午睡等一日环节入手。例如在幼儿洗手、入厕这一环节中, 它既包括了讲卫生的保育内容, 又包含着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我们充分利用图示给予幼儿提示正确的洗手方法, 如何用纸、别忘了抹香皂、怎样漱口等等, 我们抓住教育和保育的最佳时机, 对幼儿进行有机统一的教育, 真正把规则意识带入每一个环节。

我们让图示在自然角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器皿, 不同土壤, 种植的植物、养殖的动物, 用图示来提示幼儿观察、喂养、浇水、测量的方法。图文卡通的记录体现了科学观察, 让每个幼儿有机会照顾它们, 表达了小主人的情感, 为这一片教室的绿洲而快乐!

2.结合实物创意图示。充分运用图示再现生活场景, 利用废旧材料自制“小小书”, 把汉字和实物对应、图示与古诗对应、节日与图片对应。如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 组织幼儿分享月饼, 教师用废旧月饼盒中汉字“月亮”, 让幼儿根据汉字及图示进行活动, 朗诵月亮、团圆、思乡的古诗, 根据古诗自己制作相关内容的图文图示、自制连环画等, 从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自己制作游戏玩法、游戏规则的能力。由于活动规则是幼儿亲自参与制定的, 因而, 幼儿都能较好接受并能在游戏中自觉地遵守。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9

[2].何桂香, 《成长在路上》,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09.9

[3].刘占兰、廖帖, 《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

[4].张春炬, 《幼儿园管理决策与实践》,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10

[5].刘晓东, 《解放儿童》, 新华出版社, 2008.12

篇4:幼儿园区角活动规则的制定与实施

一、区角活动的规则制定

区角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又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指定区角活动规则的主体应是教师和幼儿,所以,在实践中我总结出师幼共同制定活动规则的三种方法。

1.在活动矛盾中自主商议和制定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影响该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幼儿无法解决的,如,在角色游戏“烧烤吧”中,幼儿看到很多逼真的投放材料时,蜂拥而上发生争抢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地组织幼儿就此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幼儿清楚地明白活动正常开展需要共同商定活动规则,如“烧烤吧”中必须有专门的烤串师傅、服务员、收银员、钱币。服务员是专门招呼客人入座、点菜、收拾桌椅的,烤串师傅是负责为客人烤出香喷喷的烤串的,收银员是负责收取客人吃烤串费用的等。由于采用幼儿自己商议的活动规则和要求,而且这些规则和要求都是孩子们切实需要的,因此,幼儿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2.在活动过程中尝试、探索和完善

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准则加以规范,所以,活动规则往往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完善的。而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应急于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而是应该引导幼儿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我们主张让幼儿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中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这不仅会让幼儿深刻地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编织拖鞋区域活动中,幼儿玩得非常尽兴,但却没有像样的作品呈现,为什么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得到的答案多种多样:“只顾着编忘了老师的要求”“编完又拆了”“别人给我拉开了”……那怎样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经过幼儿的反复实践、总结自主得出:活动中要牢记活动要求,做事要有耐心,要爱护其他幼儿劳动成果等,这不仅使幼儿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前,教师参与制定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地提出来。比如,一些社会行为准则,约定俗成的规则。又如,使用学具的卫生常规、安全问题、收拾整理等;进入安静区应保持安静;与同伴合作要友好;投放材料要归类整理等。

二、区角活动规则的实施

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觉遵守,自觉实施游戏规则是保证区域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虽然有了规则但幼儿毕竟是小孩子,他们自控能力较差,需借助一些外在因素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我得出以下几种方法可有效引导幼儿。

1.暗示法

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角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中,让“环境”来告诉幼儿活动规则。如,“编辫区”只创设四个活动位置。为防止拥挤现象,我就在每个活动位置上画一双小脚,提示幼儿,每个活动位置只能有一个幼儿,位置占满就不能强行进入;在班级区角同时开展时,我们可用插牌来提醒幼儿某区角参与人数,使幼儿看插牌就知道能否进入区角活动;我们还可利用“小脚丫”提醒幼儿进入区域要有序地摆放鞋子,在绘画区我们也可创设彩笔宝宝穿衣服,引导幼儿归纳物品等。

2.图示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也可通过图画、文字的方法提示幼儿,如,在“逛超市”“开医院”中我们还可利用箭头图标指示幼儿游戏方向、顺序等;“开医院”中,我们可以用醒目的“安静”(配有图片说明)提醒幼儿走路轻轻、说话轻轻等。图示法还特别适合提醒幼儿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规则。如我们在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不用老师说,幼儿自然明白应按颜色分或形状分,还是按大小分等。通过图示法的引导,不仅提高了幼儿自主参与的意识,同时还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提醒法

幼儿常常在活动中会忘记规则,所以,我们老师采用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提醒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伴,提醒的方法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提醒。比如,在游戏过程中,某一幼儿无意干扰了其他幼儿活动时,老师可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站在这,医生怎么给病人看病啊!你的位置再空着,就被别人占了”“娃娃家的妈妈不见了,如果娃娃被人抢了怎么办?能不能离开啊?”等等。这种“介入”方式既纠正了孩子不当行为,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总之,在不同情况下教师应灵活运用,只有我们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摸索出更有效的区角活动开展方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幼儿园)

篇5:班级图书角借阅管理规则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建设书香班级,确保同学们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则:

1.借阅时需先登记、后取书。凡在图书角借阅图书者,均由图书管理员填写“图书借阅记录本”,借书时,要检查原书,如有污损、缺页等情况应及时说明,否则由借书人负责。

2.借阅时应排队取书,保持教室的安静,如有大声喧哗、插队、拥挤者,当天之内将禁止借书。

3.借阅者应爱护图书,妥善保管,如有损坏或丢失,借阅者需自己照价赔偿。

4.上课时不准看书,如有违反两天内不准借书。

5.借出的书应在一周之内归还;如没有看完可续借,续借时向图书管理员说明续借时间,图书管理员做好续借登记。

6.还书时,要在管理员处登记,不得随便放还,图书管理员要做好相应记录。

7.借阅时间:每天午休时间。

8.严格服从图书管理员的管理,共建班级良好的读书氛围。

9.期末将评选“阅读之星”并给予奖励。

篇6:活动区角游戏规则

活动人数:8人(收银员、糕点师、糖果师、冷饮师各1人、顾客4人)活动规则:

1、顾客进入甜甜屋后可自由挑选食品,收银员应该热情接待。(您好!欢迎光临!)

2、顾客可以选择已经做好的甜品,也可选择等待甜品师傅现场制作。之后到收银台付账。

3、收银员应该根据顾客挑选好的甜品认真核算价钱。

区角活动名称:美食城

活动人数:8人(收银员1人、西餐师傅1人、中餐师傅一人、烧烤涮

师傅一人、服务员2名、顾客2名)

活动规则:

1、顾客进入餐厅后,收银员热情接待。(您好!欢迎光临!)并发放餐具。

2、顾客自由选择食物,注意按量取食物,文明用餐,不得浪费。

3、收银员根据顾客的消费核算计费。(谢谢光临!请您慢走!)

区角活动名称:娃娃家

活动人数:5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娃娃各1人)活动规则:

1、每次进去5个人,自由商讨分配角色。

2、根据商讨的结果进行角色游戏。

3、家庭成员互相关爱,共同爱护家庭财产,有责任帮助、照顾家庭成员。

4、家庭成员之间要用礼貌语言进行交流对话。

区角活动名称:天英书吧

活动人数:7人(图书管理员1人、收银员1人、顾客5人)活动规则:

1、顾客进入书吧之后管理员应该热情接待,并提醒顾客遵守规则。护图书、脱掉鞋子、保持安静)

2、顾客认真挑选图书、在书吧区内认真阅读。

3、管理员根据顾客阅读时间的长短进行收费。

(爱

区角活动名称:小超市

活动人数:7人(收银员1人、导购1人、理货员1人、顾客活动规则:

1、顾客从超市入口进店,然后进入超市自由选择商品。

2、导购员应该热情礼貌的介绍商品详情。

3、顾客选好商品后到收银台付账。

4、理货员在顾客购物后及时整理好各区域的货柜。

4人)区角活动名称:小医院

活动人数:6人(医生1人、护士2人、病人2人、收费取药1人)活动规则:

1、病人先挂号,再到医生处看病。如果医生正在给别的病人看病,病人应该等待。

2、病人经医生诊断之后,持诊断证明缴费取药。

3、护士要细心照顾病人,并帮助病人进行治疗。

区角活动规则:汽车城

活动人数:7人(经理、销售、售后、交警、服务区人员各1人、顾客

2人、)

活动规则:

1、经理热情接待进店的顾客。销售人员耐心给顾客介绍各种车辆。

2、顾客经过经理允许可以试车。但是必须爱护车辆,试车完毕及时归位。

3、售后人员可以给出现故障的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

4、服务区人员给过往需要加油的车辆进行服务。

5、交警指挥交通,维护秩序,保障道路畅通。

篇7:幼儿园美工区观察方案

於静珠小朋友绘画方面的表现是非常的不错的,构图较好,想象力很丰富,於静珠在涂色的时候,尤其是按要求涂色,他总是我行我素的用自己的色彩,如绘画我们家乡的房子,,要求白墙黑瓦。他就要咖啡色的屋顶。脾气很倔的。其他操作中这个孩子学的比较认真的。

分析措施

分析:看似斯文不响的於静珠,脾气很倔,有主见的,有性格的,他不喜欢的老师尽管引导还是不行,除非自己想通,所以老师一直用商量的口气,有耐心的沟通、引导。针对於静珠小朋友的情况,与父母反馈情况,请父母一起配合进行指导。在幼儿园中老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引导。让其他的幼儿邀请他去看作品展。看看人家的作品。鼓励他与同伴进行接触交流,在教学评价中特别留意提醒於静珠,听听大家对作品的评价。在学习方面多指导他,让同伴也能协助,给与一定的帮助与带动

篇8:幼儿园区角活动规则的制定与实施

一、区角活动的规则制定

区角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 又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 指定区角活动规则的主体应是教师和幼儿, 所以, 在实践中我总结出师幼共同制定活动规则的三种方法。

1.在活动矛盾中自主商议和制定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影响该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 而这些 “问题”又是幼儿无法解决的, 如, 在角色游戏“烧烤吧”中, 幼儿看到很多逼真的投放材料时, 蜂拥而上发生争抢现象……这时, 教师可以及时地组织幼儿就此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 让幼儿清楚地明白活动正常开展需要共同商定活动规则, 如“烧烤吧” 中必须有专门的烤串师傅、服务员、收银员、钱币。服务员是专门招呼客人入座、点菜、收拾桌椅的, 烤串师傅是负责为客人烤出香喷喷的烤串的, 收银员是负责收取客人吃烤串费用的等。由于采用幼儿自己商议的活动规则和要求, 而且这些规则和要求都是孩子们切实需要的, 因此, 幼儿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2.在活动过程中尝试、探索和完善

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 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准则加以规范, 所以, 活动规则往往不是一步到位, 而是逐步完善的。而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师不应急于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 而是应该引导幼儿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我们主张让幼儿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中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 这不仅会让幼儿深刻地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 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同时, 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编织拖鞋区域活动中, 幼儿玩得非常尽兴, 但却没有像样的作品呈现, , 为什么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 得到的答案多种多样:“只顾着编忘了老师的要求”“编完又拆了”“别人给我拉开了”……那怎样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经过幼儿的反复实践、总结自主得出:活动中要牢记活动要求, 做事要有耐心, 要爱护其他幼儿劳动成果等, 这不仅使幼儿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前, 教师参与制定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遵守, 对于这类规则, 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地提出来。比如, 一些社会行为准则, 约定俗成的规则。又如, 使用学具的卫生常规、安全问题、收拾整理等;进入安静区应保持安静;与同伴合作要友好;投放材料要归类整理等。

二、区角活动规则的实施

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 自觉遵守, 自觉实施游戏规则是保证区域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 虽然有了规则但幼儿毕竟是小孩子, 他们自控能力较差, 需借助一些外在因素引导他们, 通过实践, 我得出以下几种方法可有效引导幼儿。

1.暗示法

所谓暗示法, 是指将区角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中, 让“环境”来告诉幼儿活动规则。如, “编辫区”只创设四个活动位置。为防止拥挤现象, 我就在每个活动位置上画一双小脚, 提示幼儿, 每个活动位置只能有一个幼儿, 位置占满就不能强行进入;在班级区角同时开展时, 我们可用插牌来提醒幼儿某区角参与人数, 使幼儿看插牌就知道能否进入区角活动;我们还可利用“小脚丫”提醒幼儿进入区域要有序地摆放鞋子, 在绘画区我们也可创设彩笔宝宝穿衣服, 引导幼儿归纳物品等。

2.图示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 有些规则也可通过图画、文字的方法提示幼儿, 如, 在“逛超市”“开医院”中我们还可利用箭头图标指示幼儿游戏方向、顺序等;“开医院”中, 我们可以用醒目的“安静” (配有图片说明) 提醒幼儿走路轻轻、说话轻轻等。 图示法还特别适合提醒幼儿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规则。如我们在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标记, 这样不用老师说, 幼儿自然明白应按颜色分或形状分, 还是按大小分等。通过图示法的引导, 不仅提高了幼儿自主参与的意识, 同时还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提醒法

幼儿常常在活动中会忘记规则, 所以, 我们老师采用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提醒可以是老师, 也可以是同伴, 提醒的方法可以是语言, 也可以是动作提醒。比如, 在游戏过程中, 某一幼儿无意干扰了其他幼儿活动时, 老师可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站在这, 医生怎么给病人看病啊!你的位置再空着, 就被别人占了”“娃娃家的妈妈不见了, 如果娃娃被人抢了怎么办?能不能离开啊?”等等。这种 “介入”方式既纠正了孩子不当行为, 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篇9:幼儿园区角游戏中的自由与规则

在这个案例中,遵守岗位的“服务员”做得对,还是中途离岗的“收银员”做得对呢?服务员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遵守了游戏规则,自然做的是对的;而收银员虽然没有遵守游戏规则,但却在必要的时候帮助了别人,做的也没有错。是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还是让孩子建立规则,又或者是自由和规则可以并存呢?

对于自由与规则,我们了解其意义以及规则建立的过程,然而我们很难自如地运用。我们都知道区角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以及遵守规则的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区角游戏的质量。例如,“乡村人家”、“农家美食”等角色游戏,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了解不同的角色职责,从而遵守规则进行游戏。因此,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区角游戏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很多时候,区角游戏中规则大都是教师制定实施的,所谓幼儿为本,就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同时又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游戏呢?

一、区角游戏中的规则

《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的一生受益。在幼儿园里,区角游戏已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同时为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如果说区角游戏是幼儿的游戏,而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却成了规则的制定者,同时还是规则的执行者,为孩子制定好一系列规则,让他们严格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我想如果这样,教师是可以轻松地掌控整个游戏活动。然而用规则束缚着幼儿的游戏进程,势必会打击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当时送货员在寻求帮助时,没有及时得到回应,教师强行介入,要求服务员或收银员其中一位去帮忙,那么事情虽然得到了解决,孩子们却失去了游戏的自主性,同时也失去了一次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的社会性发展的机会。

又如,在美工区中,游戏前教师针对新提供的纸盘进行介绍,供幼儿装饰制作青花瓷盘,而游戏中,教师却发现幼儿在用剪刀裁剪纸盘,便介入质问缘由,幼儿却说:“我想用纸盘做成一条美人鱼。”在案例中,对于纸盘的规则是教师提出来的,是要求幼儿装饰纸盘,而游戏中幼儿却违反了规则,用纸盘做成了小鱼。这种强调规则,过多干涉幼儿游戏的行为,势必对游戏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见,规则有时也要根据游戏情况适时进行变通才行。

因此,不管是游戏的设置,材料的投放,还是规则的制定,教师应在游戏前后组织孩子进行讨论,经验交流,从而建立规则,执行规则,逐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习惯。只有鼓励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使幼儿成为规则的“小主人”,才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偏废哪一方都是不妥的。作为教师,我们只能在游戏中适当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和空间。为提高幼儿的各项技能,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才能让幼儿成为游戏中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在规则的牵制下进行游戏。

二、区角游戏中的自由

我们知道,规则是人定的,它也可以更改、变通。从小到大我们也一直向往自由,不希望别人约束。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需要自由的空间、自由的游戏。班级开展的区角游戏之所以最受孩子们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们能在里面获得自由。如果总是限制这样或要求那样,孩子们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在上述案例中,遵守规则的服务员坚守了岗位,充分遵守了规则,但中途离岗的收银员也因为自己跳出了既定规则的限制,既帮助了别人,也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再看一例:我班的孩子很乖、很听话,但他们也很活跃,敢说、敢做。由于区角游戏区及人员的限制,一般在区角游戏中,为减少不必要的游戏矛盾,我们教师都会按幼儿的能力特长分配角色,一些有个性的幼儿就不乐意了,便会跑到教师跟前说:“刘老师,我想玩美工区,可是人员满了,我不想当小顾客,我也不想看书。”为了体现对孩子的尊重,给孩子自由,再次区角游戏时,便满足他们的愿望,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区角进行游戏。这下可糟糕了,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立马乱成了一片,三五成群的幼儿都在争抢一个角色,或同一样操作材料,亦或是向老师告状,怎么办?现在是该选择自由,还是用规则约束孩子?可见,过分的自由便是放纵,势必造成混乱。

三、自由和规则的选择

蒙台梭利曾提出:“协助孩子获得自由,避免限制孩子自发性的活动。”蒙台梭利对幼儿的教育虽然较为重视“规则”,但更重视“自由”,而它的自由性并非对孩子的放纵,而是教育方式的自由;并非取消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及作用,而是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主导地位,过分约束孩子的行为,而不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或是给予孩子的自由全是对孩子的放纵,而没有规则的自由,游戏终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想:只有自由和规则并存才是区角活动的最好选择,也是孩子们较为乐意接受的教育方式。

再把目光投向我们的“乡巴佬餐厅”,送货员、服务员和收银员因为突发的小事件正在争论不休,多像成人世界里生活片段的缩影,这是一次不需要模拟的真实社会实践,孩子们用各自认为正确的方式解决矛盾,既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问题在经过长时间的协商后,还没有得到解决,必然会影响顾客前来点餐用餐,这时候教师适当的介入,引导孩子想想最有效的解决办法,问题很快就能迎刃而解。有自由的规则,让孩子们游戏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给予孩子自由的规则有很多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例如,采用区角自选牌制度:每个孩子一张自选牌,每个区角用插卡袋限制进区人数,当插卡袋插满后表示该区已满,不能再进人,提示孩子考虑选择其他区角进行活动。或是在区角游戏时,先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当孩子们同时涌到某一个区域,或选择某一个角色时,教师不急着帮助解决,而是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听听孩子们的看法。其实孩子们还真的会有自己的办法,如“谁先来就谁玩”“轮流玩”等。这样让孩子们不但遵守规则,而且充分获得自由和权利。

又如:在美工区,起初几名幼儿一起挤在同一个区角,而这一区角内同一活动材料数量有限,便出现了争抢同一个游戏材料的现象;活动结束时桌子和地面上都乱七八糟,有纸屑、剪刀、浆糊等东西。根据这些现象老师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观看自己游戏之后的场地,经过讨论,协商解决办法。通过一次次尝试,慢慢地在以后的区角游戏中便处处体现了自由与规则并存的场景,孩子得到的自由便是有规则的自由。

有了各种潜在的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各种规则的制约,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自然变得更加轻松、友好、和谐。区角游戏中定会出现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听到的便是商讨的话语,看到的便是自由与规则并存的美好场景。这一切都将对区角游戏的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幼儿也会对自由与规则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进而促进孩子们在区角游戏中的主动发展。

篇10:幼儿园区域活动教案之美工区

一、材料提供

a.用纱布、棉花等制作的不同大小的“拓”;

b.稀释和调配好的各种水粉颜料(以备蘸拓之用);

c.教师在白纸上绘制各种简单的白色蜡笔画(以供幼儿拓印背景之用);

d.不同大小尺寸的白板纸、铅画纸、或其它吸水性能较好的无画面的纸,白色、金色、银色的蜡笔;

e.其它保持清洁的物品,如抹布、盘子、幼儿工作服等。

二、操作层次建议

第一层次:幼儿随意在白色蜡笔画上拓印背景,对被拓印出来的画面感兴趣。

第二层次:探索用一种颜色较均匀地在白色蜡笔画上拓印背景。

第三层次:会试着自己用蜡笔画简单的画,并拓印背景。

第四层次:尝试用二种或多种颜色较有层次地拓印背景(如:从里到外、从外到里、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等),并感受不同背景的美。

第五层次:根据自己的意愿拓印画面,初步知道空间小,用小“拓”,空间大,用大“拓”。

四、提示

对幼儿而言,“拓”即敲。

首先,提供大“拓”,二、三种颜料及教师绘制的白色蜡笔画,让幼儿随意“拓”,并共同欣赏

“作品”。感受拓印之后白色蜡笔画的轮廓在彩色背景下所叠现出来的美,以吸引更多的幼儿都去试一下。在幼儿随意拓阶段,教师要留意拓得较均匀的作品,将其展现在表现区内,便于幼儿更多地用视觉去感知均匀的美,而不是教师用言语强调出来的“要敲得均匀,不要有空出来的地方”……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对其余操作层次进行处理,要注意多用比较法。视幼儿操作情况,在适当范围内鼓励幼儿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作品。其它材料在幼儿进入第二操作层次之后再逐步投放。

滚车轮(美工)(小班)

一、材料提供

a.各种车轮可以滚动的小车。

b.不同尺寸大小的纸(报纸也可),并可在纸上添上动物、车辆等图案。

c.用水粉、海绵等自制的“印泥”。

二、操作层次建议

a.随意滚车轮,引发兴趣。

b.学习有方向的滚车轮(可在纸上暗示方向)。

c.探索不同得滚印方法(转弯滚、绕圈滚、两轮滚、侧轮滚等)。

d.初步感受不同滚印痕迹得美(美纹、粗细、宽窄、色彩深浅等变化)。

e.按自己的想法及感受意愿滚印,自由创作。

三、提示

刚开始滚印时,会出现前后车轮滚印不吻合、零乱的现象,这时正常的。第二操作层次的材料视班级情况既可以一开始就提供,也可以在玩几天后再提供,因为图上有暗示,对操作过程不要交待过多,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观察。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之间的操作层次的差距会逐渐拉大,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孩子的操作过程,切忌过早地将层次高的幼儿的操作过程经验在集体中推广

小动物找座位(数活动)(中班)

一、材料提供

12个小动物,每个动物配有一个彩色图形片;5x5表格,表格的最左一列涂上4种不同的颜色,红黄蓝绿;最上面的一行的每个格子中分别画上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和梯形。

二、操作层次建议

A.幼儿随意把小动物放在到“座位”(格子)里,但不按照彩色图形的条件。

B.幼儿按照图形的一个特征,如图形或者颜色,把小动物放到相应的“座位”里。

C.幼儿按照图形的两个特征,把小动物放到相应的“座位”里。

三、提示

表格里的图形或者颜色都可以根据需要更换。

嗅觉瓶(感知活动)(中班)

一、材料准备

A.相同的,不透明的小瓶子若干对,分别装有浸渍过各种不同气味的液体的棉花球。例如:酒精、香水、醋、橙汁、柠檬汁等。也可将具有不同气味的固体物装人瓶中,如草药、咖啡、胡椒、生姜、樟脑等。

B.各种具有不同气味的物体的图片,如柠檬、桔子、香水瓶等。

二、操作层次建议

第一层次:让幼儿进行嗅觉瓶的配对游戏。在操作中,与幼儿交谈:“这是什么气味?你喜欢吗?“等。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层次:让幼儿进行嗅觉瓶与物体图片的配对游戏,并让幼儿表述:这是香水的味道;这是咖啡的味道。

三、提示

A.干的固体物质是好用纱布缝住,包在里面,排除视觉提示的线索。

B.在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可鼓励幼儿从家中或大自然中收集各种不同气味的

材料,装人瓶中,参与该活动,从而引导他们能关注周围环境中各种气味, 提高他们的嗅觉能力。

选图讲述(语言)(中班)

一、材料提供

提供有简单情节的图片若干。如小猪脏没人理,洗干净讲卫生,朋友们都欢迎三张一组图片,并配有相应小套偶或小指偶。

二、操作层次

A.幼儿自由选图,可单张讲述,根据自身能力,将图中意思表达清楚。

B.启发幼儿将类似的动物或人物卡片找出。组成一组连续讲述。

C.有兴趣,有能力的幼儿可脱开图片,选套偶或指偶边表演边讲述。两人合作或自己表演都可以。

三、提示

A.选图讲述是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与表达的机会,教师着重在幼儿愿讲的基础上,启发他能按自己的理解初步表达清楚。

B.提供的图片可两张一组,也可三张、四张一组,视幼儿各人能力、水平任其选用。

C.图片须形象生动、可爱,颜色鲜艳,意思明确,便于幼儿理解,表达。

D.及时肯定有进步、有创意的讲述,开展幼儿间的交流,互相学习。

有趣的瓶宝宝(综合活动)(中班)

一、材料提供

a.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空塑料瓶三组:每组瓶宝宝的个数至少6只,组成3对:

b.米、绿豆、花生米等颗粒大小不等的物体;小石子,装有水的盆;天平秤。

二、操作层次建议

a.一组瓶宝宝每对分别装有米、绿豆、花生米,让幼儿摇动,根据声响,尝试差别

进行分类;

b.一组瓶宝宝瓶内装有小石子,每对数量各不相同,让幼儿根据瓶在水中呈现的状态: 沉、浮、悬浮,进行分类。

三、提示

a.教师可以视幼儿水平提供更多的瓶宝宝。让幼儿借助多种方法尝试给瓶宝宝分类。

b.为避免混淆,每组瓶宝宝可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c.为使幼儿的探索留有痕迹,教师可事先在瓶上作好标识,这样能方便教师观

察幼儿的操作过程。

塑料薄粘天贴画(美工)(中班)

一、材料提供

A塑料薄膜挂历纸剪成的各种图形,置于框中。

B一盆清水,三-四块易吸水的抹布。

C各种浅色的瓷砖(白、粉红、淡黄、浅灰等)。忌花瓷砖。

D剪刀、捧冰棍及尚无剪裁的塑料薄膜等用具插人笔筒,以备需要。

E用硬的铁丝弯折成可供画展出的架子。

二、操作层次建议

A对于“塑料薄膜浸水可以粘在瓷砖上”的表现手法感兴趣,并乐意尝试。初步能注意以下操作程序,以保持桌面、地面整洁。

a薄膜浸水。

b取出薄膜在抹布上轻点二下,滤去多余的水。

c将薄膜粘贴在瓷砖上。

B能粘贴出简单的图案。

C尝试粘贴一幅简单的画,并保持整洁。

D粘贴过程中,有意识地考虑色彩、构图、造型等。

三、提示

A由于要用水,所以本活动最好在5--9月份开展。为保持室内整洁,区角安排可在户外阴凉处。

B塑料薄膜要求无折痕,否则不宜粘贴。

C第4组材料是为幼儿意愿剪图形服务,棒冰棍则是方便幼儿移动瓷砖上的小图形或拨弄薄膜角而提供。

D活动初始,教师可用自己的作品引发幼儿兴趣,并感知所用的材料,但无需解释粘贴成画的过程,让幼儿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探索,教师略作引导。材料的操作程序制定可在幼儿玩过后感受到桌湿而不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引发讨论“怎样才能保持整洁”。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粘贴画的过程,也要注意留心材料使用的规则。

E可请幼儿讲讲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让幼儿比较作品,看看美在哪里。

G本活动目标为:

a感受生活中不同的粘贴表现方法,尝试用塑料簿膜、水、瓷砖等材料进行粘贴表现。

b掌握相关材料的操作规则,保持桌面整洁。

趣味画

红、黄、蓝三原色像个魔术师,能演变出许许多多美丽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又能构成风骨多才的画面,怎样引发幼儿地色彩的兴趣,在色彩王国里埋下艺术创作的种子呢?我们不妨为幼儿提供一些颜料,让他们在饶有趣味的游戏中体验色彩。将红、黄、蓝三原色颜料用画笔自由地调配,观察颜色的变化。还可将三色水分别装在小瓶子里,用滴管自由调配,让幼儿将调好的颜色涂在纸上。

取一张方形生宣纸或毛边纸,对边折或对角折数下,把角或边的地方放在水彩颜料中浸染。浸染后形成自然的浓淡过渡,展开纸即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案。

把毛边纸对折数下,用毛笔或棉签蘸上水彩色颜料,随意地点在纸上,或用眼药水瓶吸上颜料,滴在纸上。展开纸即成一幅对成图案。

在清水中滴上不同颜色的油墨颜料,轻轻吹散浮在水面上的油墨,直到形成自己满意的图案,在把宣纸平稳地放在水面上,吸附水面上的油墨,然后轻轻拿起画纸,就是一幅奇妙的图案了。可鼓励幼儿想象画面形象。

将玩具小汽车的车轮蘸上各种颜料,在画纸上横竖滚动,纸上便出现一幅纵横交错的图案画。

将图样放在画纸上,用牙刷蘸些颜料,在铁纱或梳子的齿上刷,颜料溅出形成雾点喷在画纸上,稍干后,拿开图样,出现在空白处即是图形。

将颜料滴在纸上,再用嘴吹颜料,颜料四散吹开后形成一定画面,再用手指点画,添补成一幅完整的画。

在纸上画好物体的轮廓,再用点着的香沿着物体的轮廓点烫,纹出图案(此画宜在大班进行,并注意安全。)

用水彩笔、毛笔或棉签蘸颜料在纸或瓷砖上随意作画。

先用蜡笔在纸上作画,然后再用毛笔蘸上水彩颜料涂盖画面,它能衬出蜡笔线条,其效果胜于单调的蜡笔画,画面富有立体感。

提供各色粉笔让幼儿在水泥地面上作画。阳光下还可互相画别人的影子,还可在地上画上动物或房子等,由幼儿添画篱笆围墙或小树林等。

用笔沿着手掌或脚掌的外形把手掌或脚掌描在纸上,也可利用手掌或脚掌的形状做作画。

利用手指伸屈开合的变换,描下变换后的手形,让幼儿发挥想象,在变换的手形上添补成画。

提供完整的蛋壳和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幼儿在蛋壳上作画,或是根据石块的形状作画也可用橡皮泥与石块粘合作画。

篇11:幼儿园美工区角规则

让幼儿利用各种粗细不同的彩色毛线,尝试在废旧的鞋子、盒子、衣服等物品上进行造型设计,粘贴出简单的物体形象,从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知毛线贴画的特殊风格,享受用废旧物品作画的成功和乐趣。

材料设计:

在美工区的柜子上以及桌子上,提供各种废旧物品,如(鞋子、草帽、纸盒,瓶子、衣服、等)双面胶带、浆糊、抹布、剪刀。各种粗细不同的彩色毛线团放在小箩筐里。

玩法提示: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在废旧物品上先用勾线笔画好图案并按需剪贴好双面胶或涂好浆糊,取自己喜欢的毛线顺着图案一点一点地绕,粘贴成相应的图案。

指导要点:

1、绕贴毛线时,先将毛线的一头固定好,然后顺着图案由里向外一圈一圈地绕,(反之也可)边绕边用手按压,使毛线在物品上贴牢。

篇12:幼儿园美工区角规则

摘要:

在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鲜艳的事物更是能激起他们对于新鲜感与有趣感的探求。但我们在考虑符合孩子喜好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到所投放材料的合适性以及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一个创意设计以达到孩子在美工区舒适、安全的情况下展现他们对美术的最佳表现力。美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工区投放材料的安全性以及材料的创意性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材料投放、幼儿兴趣、创意设计

随着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价值和功能的日益凸显,许多幼儿园打破传统教育方式,为幼儿设置各种美工区,并在美工区域内增添了创意材料,从而给幼儿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因此美工区材料的选择与创意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的选择

幼儿园在培养幼儿们兴趣的同时还应当照顾到幼儿们的健康安全。因此对于我们在美工区投放的材料要有一定的选择,也必须将安全卫生作为前提。这就要求活动材料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性,不能投放对幼儿身体有害的材料。在做手工时,我们无法避免的会接触到剪刀这类对于幼儿来说相对锋利的工具,因此在选择时可以考虑到剪刀的锋利程度而选取塑料的剪刀或是墩头的剪刀。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我们需要对剪刀等这类锋利物品进行一定的管控,交由老师保管,在活动需要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代为处理。材质上我们选择相对环保安全性较高的材料提供给幼儿。例如卡纸、报纸、纸盘、纸盒、一次性物品等些纸质类材料既能更好地展现幼儿的创造力也能向孩子们表达出对于环保理念的提倡,同时还能促进孩子在制作过程中乐趣的增长。同时为了发挥幼儿对大自然探究的欲望,可以选取一些天然的素材,如:树叶、花瓣、各种农作物的果实、种子、石头、泥沙等等。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材料的周期性

根据美工区材料的使用频率产生的损耗程度以及不同年龄段孩子自身动手能力及认知能力两方面去分析材料的更换周期。像中大班相对于小班来说动手及认知能力较强,但因孩子们好动的天性难免会有一些对于材料的磕碰,所以我们在参与活动指导时要善于观察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补充操作材料。同时也要多与幼儿交流,听听幼儿的需要,定期对材料进行一个检查更换,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以保证孩子们对于美工区活动的粘性。对于多次使用的材料可能会出现破损、掉色等现象,为了保证整个美工区的整洁与美观程度,需要对材料进行一个翻新,例如1-2个月进行检查记录,以半年或一年为周期进行更换。

材料的创意性

美工区的材料之所以能被孩子们所期待并大受欢迎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材料的创意性。像平常普通的只有单调色彩的材料,或许没有一个印着卡通人物的橡皮泥来得有共鸣,因为孩子们所向往的就是那些可以天马行空的事物。那么,只要找到幼儿经验和兴趣的结合点,就一定能吸引孩子进入美工区!孩子们是最愿意向同伴学习的,也最善于在同伴的基础上创新,把日常所遇到的东西同小伙伴进行交流并画进美工区的绘本里通过这样的创意制作让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也可以将绘本里的卡通人物进行一个实物制作,例如,生活中各种黑色和白色材料如毛绒球、纽扣等等当作辅料添加到绘本上的纸箱小黑羊,小白羊上并通过这种简单的粘贴、涂鸦装手法即可完成,最后达到装饰效果。我们也可以在材料创意上可以增加颜色的丰富、结构的创意。例如粉红色的塑料剪刀上印有可爱的卡通人物,简简单单的事物却能够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融入到场景当中,提高他们对创新的喜爱。

结语

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努力寻找与幼儿特点契合的内容和形式,将适合的材料与创意融入其中,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也让幼儿也在这样的创作中获得成功感。美工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材料对应分配以及创设来鼓励幼儿的自由选择、便于幼儿操作和大胆探索的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文献参考

上一篇:祝老公生日快乐的句子下一篇:厨房试用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