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2024-07-18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画的苹果树、饮料盒、小棒18根。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即将到来,请同学们想一想,校会上有哪些比赛项目呢?同学们想不想看啊?那好,请你们打开课本第96~97页,这就是校运会的全景图。你从图中你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反思: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观察主题图。

(1)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反思: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

12、13,一共有13盒。(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反思: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

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反思:爱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于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上面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可以及时内化计算方法。]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反思: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二、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做一做第3题。

4、摘苹果游戏。

(说对计算过程才能拿回苹果。)

[反思:练习的设计时,注意联系生活,动手操作活动,让数学回归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主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反思: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学生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

篇2: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教材第88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清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 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凑十法的算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小棒12根,数字卡片2-9。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上节课学习了9加几的加法计算,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简单?——凑十法。这节课我们上一节9加几的练习课(板书课题:9加几的练习),通过练习,要求能准确地计算9加几的算式。

二、计算方法训练

摆摆说说,完成练习十一1

1. 请大家拿出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

请一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摆的,并出示幻灯小棒图。

2.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出示幻灯括线图。

学生回答算式,大屏幕显示9+3=

怎样算9加3呢?请大家移动小棒,使课桌上的小棒一看就知道是多少。 谁能按照刚刚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怎样算9加3?

根据学生的回答幻灯演示,并说明:计算9加几时用凑十法比较简便。

三、填一填

1. 完成第88页第1题

提问:这3道题是什么意思?要求我们做什么?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板演。并回答计算时是怎样想的,突出凑十法的基本思路。

2. 完成88页第2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提示学生把凑十的过程放在脑子里,直接写得数。 ②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结果。

9+2=11 9+9=18

9+4=13 9+7=16

9+6=15 9+5=14

9+8=17 9+3=12 ③组织分析,比较:大家观察一下每组中的几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是怎样依次变化的?

学生们发现:第一组中的是9加双数,得数是单数,而且一个比一个多2;第二组中的是9加单数,得数是双数,而且一个比一个少2。

④引导学生观察所有9加几的算式,计算的结果都是十几,十位上都是1。

⑤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个位上的数比9加的那个数小1。知道小1是因为给9凑了1,所以个位上的数比9加的那个数小1。

四、试一试

刚刚发现的规律能不能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计算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时,9加几直接想十位是1,个位的数比9加的数小1。 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用9加卡片上的数说得数。

同桌互相练一练,比一比谁算的最快。

五、游戏钻山洞

篇3: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说是图片贯穿了全部, 除了采用很多图片外, 在教学案的课前预习中, 学生除了翻译天气词汇外, 还需要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或者生活常识, 画出气象图标, 除了增加乐趣外, 还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准备。

例如:教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题:翻译以下表示天气的词汇, 并画出天气预报时通常用什么样的图标表示以下天气。

阴天___________;雨天___________;

晴好___________;雪天___________;

刮风___________;雾天___________。

二、将英语与歌曲相结合, 在歌声中学习英语

在课前热身阶段, 笔者播放了一首英文小歌曲How’s the weathe r?需要学生根据预习情况, 听出歌曲里提到了几种天气情况, 学生既能训练听力, 还能从课堂中学唱简单的歌曲, 也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和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程度, 有利于教师授课。

三、听说训练后进行简单的写作汇报

以前的教学中, 在听力和口语训练后没有马上进行写作落实, 学生会听、会说, 但是不会写或者不会拼的问题明显阻碍了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因此, 在课本的2a、2b和听力训练与口语操练后进行写作的汇报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也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后面的活动打好基础。英语学习就是通过模仿运用习得的。

听力:2a、2b

Report:This is Lucy’s family.She is talking on the phone.Aunt Sarah is__________________.

Ma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ef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cle Jo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模拟真实情景进行英语教学

在本堂课中, 笔者还采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两个活动, 模拟真实的情景进行天气教学——“招聘气象播报员”和“连线外派记者报道世界各地的天气和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这两个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学生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 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英语的真实性、实用性和交际性, 更加地热爱学习英语, 同时, 学生也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能, 并且体验了新鲜且令人羡慕的电视角色:气象播报员、新闻主持人和记者, 符合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被采访的同学能根据手中的提示进行天气和动作的表演,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以至于下课后学生要求下节课“加演”。例如:

Game:Broadcaster wanted (招聘气象播报员)

展示两张地图:中国地图、厦门地图。

招聘一名气象播报员:Good afternoon!I’m...Now let’s see the weather for tomorrow...The weather in...is.../It’s...in... (预报5座城市或5个地区的天气)

Group work:Acting

至少2个小组合作。一名室内主持人与3名外派记者进行电话连线, 报道当地的天气情况和人们的活动, 人们所进行的活动由其他小组成员表演 (被采访同学事先拿到一张卡片, 上面有天气和活动提示) 。

主持人: (连线外派记者) Hello!...So please tell us the weather in…

记者:Oh, yeah!Hello!This is...I’m in...The weather here is...So you can see...is/are doing...

五、所设计的英语活动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上一个活动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

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能让知识在活动中紧紧相扣, 层层递进。这堂课在学习了如何谈论天气情况和复习了现在进行时之后, 通过一个天气报道的活动训练将二者结合, 让学生体会天气对人们活动的影响。这个活动其实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对前文进行了总结, 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和课后写作练习做了准备, 降低了活动和写作的难度。

例如:请根据图示填写天气情况:CCTV Weather Report (央视天气报道)

Hello, everyone.Here’s CCTV’s weather report.Different weather is in different cities.Look!

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和自我评价

在课堂小结中, 摆脱了以往教师直接给内容的情形,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课堂总结,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一堂课后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发现自己的优点或存在的问题, 进行发扬或改正。

(一) Summary (课堂小结)

1.描述天气的词汇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论某个地区的天气状况如何的句子是:

A:厦门的天气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

B:阳光明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论“正在做某事”的句型 (现在进行时:_____________+动词_____________)

A:乔叔叔正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B:他正在打篮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教学评价设计

同学们, 你这节课表现如何呢?请填写下表评价一下自己吧。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求教师能针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采取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 模拟真实的情景, 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现在进行时, 并能正确地描述天气情况。这节课采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教学———新闻报道、电视台主持人连线外派记者采访报道世界各地的天气和人们的活动。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创新性强, 几乎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提高了口语能力。

篇4: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存在问题;人教版

新课标的实施,使全国各地初中都更换了新的教材。我校也在更换教材的行列之中,初中数学教材改为人教版之后,发现人教版教材与传统教材存在很多差异。为了能够深入研究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开始走访各校的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对他们应用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状况进行摸底,下面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

一、教材编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教学中,与旧版的教材比较之后,发觉人教版教材有许多地方编排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将整式的加减法进行合理安排

在教材中安排的知识结构形式,虽然能够使学生得出结果,却没有将验算结果简洁化。在教材每个章节的练习题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在八年级数学教材中有一道函数求解题,由于沿用繁琐的求解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另外,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出现扇形和圆心角的知识点,但是九年级才安排圆心角概念和计算测量教学,这说明教材在编排上缺乏合理性。

2.必学和选修的内容不合理

将系数关系、一元二次方程、十字相乘法纳入选修内容中,这明显与高中所学的知识矛盾。假若不学,就会与高中的数学知识脱节,导致学生升入高中时,学习高中数学遇到较大的困难。人教版的初中数学中,六年级就已经将计算器列入使用范畴,严重影响了学生动脑和笔算能力。当下孩子都懒于笔算,与计算器使用过早有非常大的关系。

3.负整数指数幂安排的不恰当

旧版的数学教材是将负整数指数幂安排在靠前,而人教版的却安排在八年级来学习。这样在学习物理时,由于牵扯到数学的知识点,而数学课上没有教,只能由物理老师代为讲授,这就不利于学科之间的衔接。

4.例题和习题配比不理想

数学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将例题简单、习题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反映出来,虽然习题看起来花样繁多但实际上知识结构的同化性严重。这样不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也无法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

二、人教版新初中数学教材实施的困难

笔者由于长时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在人教版教材实施之后,数学教学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对基层教学进行考察时,发觉基层教师对教学、教研工作很消极。因为这些学校没有奖罚分明的教师绩效工资制,导致教师缺乏干劲,并不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和新课改工作。特别是部分老师教学工作不积极,对备课敷衍了事,在人教版实施之后,还是按老思路来讲课。特别是有些学校根本没有进修机制,导致教师思维、知识结构老化。不能与时俱进地紧跟教材,也就导致教师无法吃透知识,教授的学生也是一知半解,也就将人教版的新理念给扼杀了。

2.“应试教育”弊端无法使人教版教材得到推广

大部分学校还是将“成绩”看得很重,特别是社会各界、教育部门、家长、老师都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的优秀与否。所以就出现了培养出高分数学生的教师就是好教师的理念,长此以往,中考取得好成绩班级的教师就成为香饽饽。有的家长和老师都会来“取经”,他们则是按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扣到人教版教材中,特别是人教版教材为了给学生“减负”删减掉的公式和定义,都会被“好老师”又搬回到课堂上,这就使减负成为空话,更谈不上与新课改挂钩。

总而言之,本人认为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编排上有一定的问题,还需要进行修正。进行教材的改革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在面临困难时要迎难而上,发现问题就努力去解决,这才能够为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推广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友东.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3(12):15-16.

[2]王璐璐.初中数学教科书函数内容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08):23-26.

篇5: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体育路小学

倪冬英

教学设计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减法的意义,并直观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掌握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教师板书(课件出示):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主题图中活动项目很多,数学信息很零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收集信息和提出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找与对应信息提出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二、经历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究十几减九的算理

(一)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教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15-9=

(二)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组织学生全班汇报

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以下几种方法):

1.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5根,然后一根一根的拿走,拿走9根,还剩6根。

2.想加算减法。我知道“6+9=15,15-9=6。”

3.“平十法连减”。从15(圆片)小棒先去掉5个再去掉4个,还剩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9分成5和4,15-5-4=6。

4.多减再补。把15个(圆片)小棒先去掉10个还剩5个,多去掉1个,再补上1个。教师列出算式15-10+1=6。

5.“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10去掉9个,剩下1个与1合起来是6个。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过程归纳,教师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让学生初步实现对算理的理解。】

(四)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课件直观演示,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摆出15个圆片,分成左边10个,右边5个。插入图片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9个,还剩1个,如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板书,如图:

(五)即时练习(课件出示)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请学生汇报结果,说出操作过程。教师相应写出算式的分解格式,让学生直观看出每个步骤表示的意思。

2.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出示算式:14-9=,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写出结果。

3.直接计算。

教师出示算式:16-9=

11-9=

学生可以在脑中利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破十法”的算理过程,将多种表示方式相互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方法理解。通过几个层次练习,进一步掌握用“破十法”解决十几减9的式题。】

(六)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1.整理算式,发现特点,引入课题。

2.回顾算法的多样化,比较方法,结合自身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多样练习应用算法。(课件出示)

(一)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二)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

13-9=

15-9=

17-9=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全班汇报,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追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式题的分析、整理和归纳能力。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特点来分析,只要孩子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四)看图列算式。(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不同的练习,教师观察巡视,反馈出学生对十几减9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加强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熟练?

目标检测设计:

本节课学生掌握怎样,多数学生会使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式题,对于算理的过程是否理解,本课知识技能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带着这样的思考,设计以下题型对设定的目标进行检测:

(一)圈一圈,填一填。

(二)在□里填数。

9+□=12

□+9=15

12-□=9

15-□=9

(三)计算。

14-9=

17-9=

14-4-5=

17-7-2=

教学问题诊断:

1.放手让学生用学具操作,计算“15-9=”的算式,会算的学生很快写出得数,有的学生不知怎样操作,无从下手。

诊断:会算的学生没有形成真正理解过程,初学的学生实物操作还停留在一个一个数的层面上,因此教师引导示范,学生间互助学习能为这个环节做好铺垫。

2.在圈“破十法”实物时,图中左边分10个,右边分5个,而在写算式时,却把15分成5和10,左边小数右边写大数,学生存在疑惑。

诊断:在书写时,教师可先按照圆片左右两份进行记录,让学生发现在算式中体现减法过程时,数学出现交叉,不利于理解,激起学生想要修改的欲望,把数字进行调整便于理解。

3.“平十法“(连减)算式表示时,在算式15-9=中,为什么把9分成-5-4,9不可以分成-7-2?

诊断:让学生感知15-9不够减时,可以先减一部分再减一部分,可以连减。教师可适当设计两组式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第一步减完之后都等于10,逐步建立“对平十法”的理解和应用。

4.对于“多减再补“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要不要补充?。如:把15个(圆片)小棒先去掉10个还剩5个,多去掉1个,再补上1个。教师列出算式15-10+1=6。

篇6: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乐乐是个粗心的孩子,有一天他的数学书找不到了,他回到家后就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停地找,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房间图片1)问:乐乐的房间怎样?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数学书?

2、出示房间图片2?问:你喜欢哪个房间?为什么?

4、出示超市图片,教师介绍什么是分类?(像这样把同一类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

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学生齐读)

2.生活中你做过或看到哪些“分类和整理”?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分类,向学生介绍。

5、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房间物品分类整理可以让房间更整齐,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出示:气球图片

问:这些气球多漂亮啊,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给气球分一分类,并数一数每一种气球有几个吗?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

2、3、探讨分类标准,结果

①教师出示分类结果图片,让学生说出是按什么分类的?

②将两种不同分类结果放在一起对比,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小结:分类有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学生齐读)

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怎样分?

2、马大哈水果店

3、把每行中不同类的圈起来。

4、你想怎样把这些图片分类?

五、作业布置:

篇7: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ēngrìlǐtoushuǐguǒjǐtiānbúyîngyútïuxīguā

()()()()()()()shàngyīhuílaílaíniánzuǒyîujīntiāngōngzhâng

()()()()()()xiàyǔliǎnggâjīnniánhuíláimáoyīyînglì zhâng mãn

()()()()()()()

二、给下面的字组两个词语

生()()回()()今()()毛()()业()()广()()

三、同音字组词)()()()()()bāyīshēng

()()()()()()

四、读一读,练一练

可爱的灯光红红的雪花

明亮的花朵绿绿的苹果

鲜艳的小猫白白的小草

五、照样子写一写

日夜(日日夜夜)来往()明白()上下()左右()红火()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画()。()颜料()笔,()步就成()幅画。

七、用“业”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的()。

1、我家门口的超市今天()了。

2、每天我一回家就先(),然后再玩。

八、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初夏,石榴花开了。远看,那红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近看,一朵朵石榴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淡黄色的花蕊在风中摇动,就像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

1、这段话共有()句。

2、用横线划出第2、3两句句子。

篇8: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材编排;问题探究;实施分析

自从实施新课标,各地初中陆续开始使用新教材。几年来,我校初中数学教学也在使用新人教版教材。在这套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比较传统的旧教材,我们还是发现了许多不同。为了加深对人教版新教材使用情况的了解,我们利用校研时间和校际交流时间,对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应用情况调查。我们认为,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教材编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照旧版,我们发现人教版新教材部分知识结构的编排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式的加减乘除安排得不合理,应在七年级上安排

因为现在的安排方式,导致后面的学习中,学生虽然能够写出结果,但没有化简。在教材的习题中,也映衬着这一问题。学生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20页的一道函数题时,由于没有学习化简,在求解函数解析式时,就会出问题。还有的地方,内容安排互有冲突。比如,圆心角的概念与计算,人教版新教材安排在九年级才学习圆心角的概念,可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里面却有扇形图与圆心角的度数相关的内容,明显存在编排冲突。

2.选学和必学的内容安排不尽合理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编排成为选学,如果初中学生不学习这部分内容,那么,到了高中学习函数的时候就会出现障碍;十字相乘法安排在八年级观察与猜想的环节,属于选学,而且习题只有四道,如果初中学生不学习这部分内容,那么,到了高中学习学习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时,也会出现障碍。

3.负整数指数幂的内容安排靠后,本来应该安排靠前,八年级上的内容,安排靠后会导致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无法进行有效衔接,造成学习障碍

比如,数学与物理之间,物理在八年级已经涉及负指数,而数学并没有学过,这样物理教师就不得不教学生负整数指数幂方面的内容。

4.过早地使用计算器

现在的教材编排,计算器初一就可以使用,这样不利于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提高。

现在学生比较懒,笔算能力很差,与计算器的过早使用有一定的关系,学生过早地使用计算器导致学生进入投机取巧的学习误区。

5.例题与习题匹配不佳

在例题方面,教学中的反馈是例题普遍偏简单,结题的技巧不足,习题的代表性不够;在习题方面,许多习题重复,虽然列出的习题看起来多样,但实际上解题的思路方法严重趋同,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达不到考试大纲的要求。

二、人教版新教材实施中的困难分析

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在人教版新教材实施中,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亟待克服。

1.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在基层教学中,我们发现,基层教师在教研、教学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由于一些学校对教师奖惩制度不明确,没有严格实行绩效工资,导致教师干劲不足,钻研教改的劲头不足,一些教师安于现状,备课应付,在使用人教版新教材时,还是依循过去的老路,按部就班,不去钻研,加上一部分学校教师的进修的机会不多,无法实现知识更新,即使有相关培训,也是流于形式,使人教版新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参悟不透,学生理解不深,新课标、新理念主导下的新教材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2.新教材推广受到考试评价的制约

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目前的初中數学教育教学还是围绕分数这个指挥棒在转。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学校家长还都没有真正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一切以分数为重。一个教师,只要他的班级分数高,这个老师就是好老师。如此一来,为了中考取得好成绩,一些数学教师还是会依照经验将新课标的新要求与传统教学的老传统合并灌输给学生,本来已经删减的定理、公式又重新回到课堂;本来已经删减的难题技巧也重新回到课堂,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题海战术,体现无余。这极其不利于人教版数学新教材的实施,达不到新课改的目的。

3.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差

数学本来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即使人教版新教材进行了编制创新,但依旧不够。人教版新教材注意对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问题化、生动化、生活化处理,但是,绝大多数内容依然是抽象的数学概念,枯燥无味;加上大量雷同化的习题,数学课难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计算、推理、证明让学生不胜其烦。

总之,笔者在初中数学应用人教版新教材实际教学中,发现这套教材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实施这本教材的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教材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教学改革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正视所要面对的困难,努力去解决,就会带来教学新气象。

参考文献:

[1]刘燕明.初中数学教材中值得商榷的问题[J].江西教育,2010(17).

[2]彭文静.现行“北师版”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旁白的比较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2.

篇9: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

人,从现有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10名左右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从整体上看,学生良好学习心理状态还有待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沅江市政通实验小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知识体系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各单元教材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 位置

《位置》这个单元的编排是在一年级下册用行列来确定位置的基础上和四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两个元素来确定位置的这两个知识基础上的来进行教学,本册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这实际是一个深化和提高。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老教材的主要区别:

沅江市政通实验小学

1、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

2、简化了算理推导的过程和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而是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和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3、连乘的分数应用题不再作为例题出现,而在练习中出现。

4、带分数的乘法被删除。

5、不再出现三步和三步以上的应用题。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和前面学习的很多知识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如分数除法,除了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有联系外,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解方程的技能有关。而比的初步知识,则要用到分数和除法的一些基础知识。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沅江市政通实验小学

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对学生来说是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另外,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理解困难,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这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因此,抓住这两个难点,组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措施。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第四单元:圆

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低年级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认识。本单元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在六年级下学期,我们还将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圆是一种曲线图形,而我们前面学习的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另外,还加强了动手操作,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圆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圆周率的意义,是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这部分知识的关键。学生在学习时,对圆的基本特征,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和操作,比较容易理解。但对圆周率的意义往往不能很好地从特殊推至一般,所以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学生还 4 沅江市政通实验小学

是第一次接触到。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自主探索推导出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一定要重视操作体验。

第五单元:百分数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本单元所选素材,注重从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做到直观有趣、充满时代的气息。如百分数概念教学,教材一开始就出现四幅与百分数有关的生活情境图,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设置数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材重视设置活动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学生设置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问题情境。例如教材的第104页,设置讨论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超过100%,哪些可能超过100%等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百分率实际意义的理解。二是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分数化百分数”的编排,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出其中的分数吗?”目的就是放手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探索分数化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了解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六单元: 统计

从前面介绍的统计的整体编排情况来看,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 5 沅江市政通实验小学

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大约1500多年前的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成书时间大概从东晋、南北朝时代到隋、唐之间。其体例与《九章算术》相同,)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编排特点:

1.注重彰显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这一素材的选用,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数学历史渊源流长,体现了所学数学内容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

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考虑到《孙子算经》中原题的数据较大,教材在例1中从数据较小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体现了学生从猜测到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教材除例1中运用的方法外,在阅读材料中也介绍了一种古人常用的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

3.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沅江市政通实验小学

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各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劣。(教学中这几种方法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点应该放在“假设法”上,因为猜测法、列举法、其局限性,不适合作为一般的方法进行推广运用。具有普遍运用价值的是假设法和代数法,但代数法又是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方法,本节课不必多讲。那么由此看来,学生真正最需要获得的,又能适应解决问题普遍性要求的一种新的方法就是假设法,假设法解答过程比较简洁,但算理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假设法,。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与体会。

第八单元:总复习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七部分,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①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②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教材的编写特点 沅江市政通实验小学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

四、教研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在教学中体现数学学习的运用价值

2、参与集体备课20次,相互听课30节,上公开课1节。

3、虚心接受各级教研内行的教学示导,与同年组教师互帮互学。

4、主要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换。(3)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沅江市政通实验小学

(4)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

(6)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7)新知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知识形成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学生充足探索和思考空间,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8)使用教材不依赖教材,力求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直观感知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师生共同收集社会生活中明显通用的实例,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每个概念的教学都要涵盖充分的实例,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辅优助后措施:

对于数学综合素质较好或某一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因势利导,根据其特点进行培优,使他们的特长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需要更加耐心和细心,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后指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变“我要学”为“我会学”,并进行适时地补习,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课 时 安 排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位置(2课时)

二、分数乘法(12课时)沅江市政通实验小学

1.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分数除法(13课时)

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圆(8课时)

1.圆的认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五、百分数(15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左右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统计(2课时)

合理存款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篇10: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篇11: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杨店中心小学 四年级(1)班教师:代学勤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1)班现有人数为36人,其中男同学22人,女同学14人。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 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10来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对此我将在培优补差计划中作具体的安排。

5、其他因素:

大部分学生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 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 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 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教学内容我将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 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我安排了70课时左右的教学时间。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大数的认识(13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角的度量(6课时)三、三位数乘两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8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7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六、统计(4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 1课时

七、数学广角(5课时)

上一篇:实践活动知识测试题无答案下一篇:寝室安全用电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