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24-07-14

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共11篇)

篇1: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镇2010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0年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确保了全年各项目标的完成。现将2010年农村经济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0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农业增加值年计划347万元,实际完成392.3万元,完成年计划113.05%。

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计划13259元,实际完成14972元,完成年计划112.91%。

2、农民固定资产投资年计划803万元,实际完成882万元,完成年计划109.84%。

4、劳务收入年计划420万元,实际完成463万元,完成年计划110.23%。

5、粮食播种面积年计划600亩,实际完成681.45亩,完成了年计划113.58%。

6、蔬菜上市年计划1000吨,实际完成1202吨,完成了年计划120.2%。

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2、开展春耕备耕

根据上级的要求和部署及我镇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全镇农业农村工作大局,立即部署摸底当前农业生产开展情况和农民春耕备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全面分析及春耕备耕工作,碳氨17150公斤,尿素5000公斤,种子1980公斤,农膜等。

3、确保粮食增长增收

粮食是温饱之源,物价平稳之基,经济发展之要,社会稳定之本,是安天下的产业。我镇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到重要的工作位置,狠抓各项科技措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工作力度,扩大种植面积,2010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681.45亩,无抛荒现象。

4、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0年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在镇村广大干部和村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有序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2010年的努力,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各项计划均按照预期的目标稳步推进并顺利实施,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突破,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

(2)春防秋防工作,在2010年春防秋防工作中行动早、进度快。春防秋防期间辖区共免疫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辖区免疫密度、免疫耳标佩带率、免疫卡发放和免疫档案填写均达100%。

(3)为促进春秋动物防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在免疫工作中,采取村支两委带队,联村干部和动物防疫员分组负责,上村逐户开展动物防疫注射。2010年防疫工作切实做到了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不漏针”,确保免疫密度都达100%。

(4)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全面树立动物防疫意识,充分利用专栏、标语、大小会议大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目的、意义、开展方式,工作要求及防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广大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认识。

(5)认真开展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成立了动物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治目标,工作重点与要求,强化措施,开展生猪瘦肉精整治力度,通过整治确保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6)春秋重大动物防疫工作达标。

7、认真做好强农惠农工作

2010年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

森林火灾。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森林防火工作的良好氛围,严格控制野外用火,抓好节日期间和重点地域的森林防火工作,加强防火督促检查。清明节、五

一、国庆期间及平时高火险天气,都加强值班,落实专人巡查,确保了2010未发生森林火灾和安全事故。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0、认真做好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

2010年,我镇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围绕全面“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着力解决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出路,按照区农教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全面开展了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10年先后培训4期,培训农民227人次,完成年计划113.5%。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技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

1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按照市、区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在市、区农林局的精心指导下,镇林业站充分发挥主体责任,按照“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发展产业、保护生态”的要求,组织全体村组干部、工作人员如期完成了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此次林改任务,一是操作规范,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二是认真细致做

收,迅速行动、集中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对受淹稻田及低洼田块清沟排水,发动群众尽快抢修农田设施及加强灾后农作物管理,落实各项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做了大量的工作。

14、认真开展第七届村级组织任期财务收支清查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建设,确保XX镇2011年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法律、政策规定,XX镇从2010年10月14日开始至11月24日为期一个月,稳步推进第七届村级组织任期财务清查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5、认真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

(1)及时报送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各种报表、半总结和年终工作总结。

(2)及时做好上级各业务部门交办的各项日常业务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回顾2010年,虽然我们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重视存在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缺少支撑经济发展企业;三是饮水问题仍有待解决。

篇2: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县基层办的具体指导下,在市、县各联谊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县、镇驻村指导员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七项工程为载体,以“四大民生工程”大会战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水利、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加强管理,发挥优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来,为保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顺利推动,我镇进一步完善了指导员管理制度。指导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负责抓落实。完善指导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指导员按时间要求驻村工作,按时汇报驻村工作情况,规范请假制度。充分利用新农村指导员,帮助村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工作指导员的领导,使他们在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联谊单位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帮跑项目,拉赞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整合资金,建设重点,新农村建设凸显成效 1.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是道路项目建设。投资150万元的长平至居木四级路全线开通;涉及“一事一议”的村级道路投资73.73万元,全镇铺硬底村级道15条,共4.7公里;投资420万元扩建马兰至五皇山公路7公里;XX经莲塘至江埠村级公路正在筹建,建成后我镇将实现村 村通水泥路。二是水利项目建设。甘宁、大坡两个村委建设了三面光水渠7公里,陂坝5座,完成人饮工程7处。三是校安建设项目。塘田小学完成投资7万元的改厕工程;投资18万元的高明、平江、王坡、平黄小学围墙已完成建设;投资183万元的中心小学校本部校安项目正在建设中;投资43万元建设的马兰中学360平方米学生食堂,预计明年6月投入使用。四是其他项目建设。投资272万元对170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投资84万元新建6条五保新村;投资26万元完成读埇村委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投资226万元建设村级公共卫生室27个;投资900万元进行道路、水利、文化、农村人饮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48万元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

2.高标准建设新农村示范点。我镇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抓好抓实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打造和谐生态家园。以长平村委瓦鱼埇村作为新农村示范点,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目前,铺设了进村水泥路,建设了新村门楼、环村排水沟、鱼塘、游泳池、灯光篮球场、村民娱乐活动室、凉亭,平整并绿化土地2000多平方米,建造改造装修旧房28间,新建住宅楼24幢,成立了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瓦鱼埇已成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大坡陈村通过整村推进,以编织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3.城乡风貌改造初见成效。镇党委紧紧围绕“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生态家园,提升人居环境”的目标,有力组织,有序推进,有效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投资420多万元的大坡、林垌、中南、塘田4个村委11个村民小组666户310栋35800平方米的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全面完 成。

(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农村经济社会不断进步 一年来,县、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联系村和村干部一起,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185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62万元,深受群众欢迎。

1.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新农村指导员切实配合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做大做强蔗糖产业的号召,全面发动群众种植糖料蔗,在全镇迅速掀起了种植高潮。今年年,全镇新种植糖料蔗面积达1650亩,为增加农民收入和财税收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看,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突出柑桔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大力发展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推广超级稻良种、“三免”、“三避”、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3.指导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不断加强农村干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有关规定,今年上半年我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任期届满需进行换届选举。各村指导员按镇党委、政府的要求深入调查摸底,精心组织,加强指导,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配足配强了村干部队伍。通过对新产生的村“两委”班子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处理农村复杂应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4.积极排查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稳定工作事关全镇大局。一年来,驻村指导员和村干部一起狠抓信访维稳工作,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0件次,对所反映的问题全部办解,办解率100%。通过进行排查,摸清矛 盾情况及不稳定因素,排查矛盾纠纷25起,化解25起,确保了我镇无进京、进区等上访事件和重大治安案件发生。

二、存在问题

1.新农村建设资金缺乏,导致部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必要的基础设施迟迟未建设落实。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部分指导员的农村工作经验和能力有待提高。

篇3: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1 概况

大桥村隶属于四川省安岳县龙台镇, 位于龙台镇镇区东部边缘, 距离镇区仅有2 km, 东与马头村相邻, 西与禾麻村相接, 北与天灯村和黑滩村交界, 南与米筛村毗邻, 幅员面积2.0 km2。大桥村气候温和, 地貌类型属低山浅丘地形, 地势东、北高, 西、南低, 平均海拔高度270 m。该村庄除现状居住用地和道路及水池用地外, 其他用地均为耕地, 且不属于基本农田范围内, 居住环境和用地条件较好, 适宜作建设用地。

2 规划构思

2.1 规划设计理念

2.1.1 体现“以人为本”

以“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培育“新农民、新风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1.2 体现“节约社会、和谐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村庄, 改变村庄布局零散、宅基地过大的状况。

2.2 规划原则

2.2.1 因地制宜, 生态化原则

规划充分结合现有自然生态要素, 加以改造利用。关注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互融与共生, 满足主体人的行为在物化空间中的体验需求。

2.2.2 合理布局, 创造特色村庄原则

注重村庄各功能区空间的形态特征和网络结构。创造出有特色的村庄环境, 使村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村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村庄空间的可生长性, 以适应未来村庄发展的需要。

3 规划布局

3.1 特点

本次规划以节约土地、尊重现状、生活方便和环境整洁为设计理念, 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规划结构为“一心、三横、两纵”空间布局模式。“一心”即村庄内主要休闲活动中心, 充分结合现状的水塘规划布局休闲中心, 既保护了水面又丰富了村民的休闲活动内容;“三横”指的是村庄内3条4 m宽的内部水泥路段;“两纵”指纵向商业服务街和原村级4m水泥路 (图1) 。

3.2 居住用地规划

3.2.1 农房户型选择

结合大桥村产业发展方向及村民的意愿, 选择《资阳市新农村建设户型汇编》中的第20号户型, 该户型能满足养殖业的需要, 做到“人畜分离, 独立建圈, 沼气配套, 循环利用”, 适应该村的产业发展需要。

3.2.2 农房规划布局

由于现状聚居中心的农房布局较散乱, 依据功能分区的要求, 住宅用地整治要因地制宜, 拆除危房、简易房、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及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农村附属用房, 对布局不合理或影响景观及道路畅通的建筑也予以拆除。拆除后重建的住宅结合现状农房的布局特点, 平面排列采用行列式、独院式布局为主, 这样可节约用地, 减少难利用地。规划新建的农房主要考虑建筑层数为2层, 每户占地面积143.17 m2。

3.3 住宅规划

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 对村庄住宅及外部空间采取既保留又更新的规划模式。

3.3.1 保留

对砖混结构, 质量较好, 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 采取保留措施, 维持现状。

3.3.2 整治

对建筑质量尚好, 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 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通过对外立面进行抹灰、粉刷、精洗、贴面加檐、平改坡、加层和削层等方法, 统一协调建筑风格, 尽快改善村庄现状环境质量, 从而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

3.3.3 拆除

拆除简陋的、质量差的建筑, 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 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的建筑。

3.3.4 新建

新建住宅以采用《资阳市新农村建设户型汇编》中的第20号户型为主, 原则控制在2层。

3.4 道路规划

3.4.1 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结合现状4 m宽的村级水泥路并新建2条4 m宽的水泥路作为村庄内部联系主路, 其他村庄内部道路为3 m宽的硬化水泥路。村庄内停车场位于商业街侧, 规划道路用地5000 m2, 人均道路广场面积13.82 m2/人。

3.4.2 道路竖向规划

根据现状地形, 在减少土石方量、满足道路排水要求的前提下, 道路纵坡坡降控制在0.4%~1.5%, 横坡坡降控制在1.5%~2.0%, 道路转弯半径根据不同道路宽度确定。根据地面排水的要求, 各建筑室外地坪标高至少高出宅前道路标高0.2 m, 室内地坪标高至少高出室外地坪标高0.2 m。

3.5 绿地景观规划

结合现状规划形成了“三轴、三心”的绿地景观系统, “三轴”指的是1条村庄商业服务道路绿化景观主轴和2条村庄内部主要道路绿化次轴;“三心”指的是结合现状水池规划布置的集中绿地、幼儿园及养老院之间的小型绿地和商业行政中心入口景观 (图2) 。“三轴、三心”的绿地景观系统为村庄的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村庄绿化应点、线、面相结合, 使村庄绿化与周围山体、农田融为一体。

3.5.1 点式绿化

点式绿化指集中的公共绿地。规划在村中设置3处公共绿地。 (1) 商业行政中心入口处景观以绿化造景为主, 主要功能是突出本村形象, 美化村容面貌, 小游园植物配置以草坪加低矮灌木为景, 立高耸造型景石, 上书“大桥村”3个大红字, 下面写“文明新村建设示范村”等小字。 (2) 村民休闲活动中心绿地, 绿地内置石凳石桌、健身器械及代表本村文化的标志性景观, 以供村民休闲娱乐。植物种植上, 选用安岳乡土树种, 种植模式采用“乔木+灌木+花卉+草坪”, 进一步丰富空间。让村民们在花开花落间聆听大自然的清韵, 感受生活的美感。 (3) 在幼儿园及养老院之间设置小型绿地, 满足老人和幼儿赏花、观叶、游憩的需求。栽植植物以银杏、香樟、桂花为主, 点缀红叶李、紫薇等;以常绿灌木和花卉相间, 保持四季有绿、月月有花, 如种植月季、矮生大叶美人蕉等, 给老人和幼儿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学习环境。

3.5.2 线式绿化

村庄内道路两侧都进行大量绿化, 采用“乔木+灌木”的种植模式。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

3.5.3 面式绿化

居民住宅前后均进行绿化, 以经济植物为主, 兼顾观赏、收获、遮荫等要求。可种树、植竹、栽果, 注重乡村气息, 呼应田园风光。同时结合公共绿地和道路两侧的绿化, 形成有机体系。

4 小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 由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 应该进行分类指导, 做到每个村都有特色, 有品位, 避免千篇一律。本文通过对安岳县龙台镇大桥村的规划实践分析, 认为在打造村庄特色时, 必须注意以下一些要点。

(1) 规划建设工作不仅涉及各行各业及广大公众的利益, 而且技术性与政策性很强, 因此, 规划建设实施要稳中求进, 不能脱离实际而急功近利。

(2) 要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原则, 扩大用地规模与注重环境质量并重, 加快基础建设与提高运行效率并重, 持续稳定地推进农村发展建设。

篇4: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1.指导思想

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整体推进,实施投资拉动、政策驱动、示范带动,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加快形成“百镇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2.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基础,力争取得重大进展。

2.1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从2010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0个示范村,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带动周边村屯发展。同时,按照分层推进、梯次跟进的原则,着眼于构建新型村镇布局体系,再规划一批重点村,进行巩固、完善和提高。

2.2启动实施万村提升全省有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环境整治,着力推进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作,改善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和人居环境。

3.主要任务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的需要,扎实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努力在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完善服务功能、突出环境整治、注重机制创新等5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3.1科学规划布局按照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集中力量建设1000个示范村,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坚持进行分类指导,东部提高、中部突破、西部攻坚,加速形成全省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3.2强化产业支撑2010年启动建设的1000个示范村,要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产业示范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原则,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培育、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产业支撑的主推模式,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宜工则工、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特则特,推进产业兴村、旅游富村、商贸活村。积极发展农村商贸流通、观光旅游、餐饮服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服务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利条件。

3.3完善服务功能把1000个示范村服务功能建设作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桥梁,作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纽带。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按照“微型小城镇”的思路,科学规划生产、生活、商贸、文化、休闲等功能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服务功能,用良好的环境吸引人,用人的集聚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快形成。

3.4突出环境整治 以环境整治作为改变农村面貌的突破口,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深入实施“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改变农民传统生活习惯为重点,规范约束农民陈规陋习,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以建章建制为重点,把农村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和屯务理事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建立起保持农村环境卫生、促进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

3.5注重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向农村转移。创新农村发展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平等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运行方式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

4.保障措施

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关键在强化措施。具体要在以下8个方面加强组织、精心推进。

4.1选定好1000个示范村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0个中心村,进行集中建设。示范村要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鲜明的产业特点,规划科学合理,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大,村两委班子组织工作能力强,农民自我投入、自我建设积极性高,在周边发挥示范引导、带头带动、辐射扩散、吸引聚集的作用。

4.2着力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对于选定的1000个示范村,按照省、市、县三级建设部门合力攻坚的要求,完成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村屯改造方案等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的编制工作任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推动示范村建设健康、有序、扎实进行。

4.3组织好示范村项目建设2010年省继续安排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補助。市(州)和县(市、区)也要设立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示范村项目建设。项目建设重点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广播电视、清洁能源、院墙整治、排水处理、垃圾清理、桥涵建设、小流域治理和村部、卫生所、文化活动室、农民夜校、健身广场、美化社区等。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脏乱差,创建文明、健康、时尚农村新型社区。

4.4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落实省级重点责任部门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实行1000个示范村重点项目包保建设。在此基础上,把各类涉农的发展要素优先向示范村配置,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向示范村摆放,加强对现有国家和省扶持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整合,打捆使用,将泥草房改造、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消防水源、电网改造、商贸网点、批发(集贸)市场、清洁能源、科学普及、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场(小区)、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社区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1000个示范村,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

4.5实行帮扶工作责任制省、市、县三级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按照一对一、一帮三年不变的要求,对10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要切实发挥各驻吉部队建设第二故乡和全省民兵预备役支持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企业家和机关企事业干部到农村或到本人的出生地、生长地、创业地支援新农村建设。

4.6切实加强考核评比完善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要把奖补考核作为表彰和专项资金补助的重要参考依据。按照建设周期,每半年考核一次,在年末考核时增加各市州互评,确保考核公平性。按照省规定新农村建设每3年表彰一次的要求,2010年要做好对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示范村和省直部门以及个人先进表彰工作。

4.7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重点是在总结前两年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会同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和省财政厅、吉林农业大学,共同组织实施好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2010年完成培训2000名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一村一名大学生”任务,共分5期进行,每期10天培训400名。通过集中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村级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增强对中央和省有关“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能力,增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能力。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短信平台、吉林农网、新农村简报等,加大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力度,同时,创新宣传模式,主动策划一些有影响的活动,使宣传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篇5: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二0一0年,我乡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在县新村办、清洁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年初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早动员、早布置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是常规工作,我乡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年初就召开了动员会,安排全乡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制订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由书记担任组长。每村安排一名包村挂点领导和一名蹲村干部。同时,把乡直各有关单位抽调包村和协调工作。乡政府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划拨3万元办公经费,确保了工作正常运转。

二、工作措施得力,奖罚制度分明

首先,从操作上严格遵守“九条原则和八个步骤”,把上级的有关政策等宣传到位,从选点原则、选点方法工作步骤、工作要点等宣传到家喻户晓,从而确保下步工作有条不紊,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其次,明确责任,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由乡新村办统一指导、督查,各村统一安排、布置做好各阶段的工作,从旧房拆迁、改水、改厕到改房、改路,最的整治环境卫生,实行每月一检查,每季一调度,在调度会上,好的作经验介绍,差的作表态发言,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其三,在制订的工作方案中,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各村年终考评,与包村干部和村干部的下乡补助和浮动工资挂钩,有力地推进了全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到目前为止,全乡四个新农村建设点(93户)完成村庄建设规划4个,制定了4个产业发展规划和新社区建设规划,完成改路6.23km,改水完成93户,完成100%,改厕完成93户,完成100%,拆除空心房89间/2126m2,新建房屋158间/4073m2,整修房屋85间/2740 m2,改栏4家,新建活动场所3处、活动室1个,使用太阳能70户,围绕全乡果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参合人数达80人,农民从中获取收入100多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各建设点农民共计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含改房)、使各建设点的面貌焕然一新。

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乡镇相比,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我乡的产业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二是农民培训工作做得不够;三是没有一支新农村建设的相对专业队伍等。这些都有待于在明年的工作中更加改进。

XX乡新村办

篇6: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按照《天门市2010年度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镇政府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樊勇同志任组长,沈骏宇同志任副组长,方时雨(党政办主任)、胡会平(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永军(派出所指导员)、刘昌盛(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等四位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对照责任状的要求,定期不定期的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现场办公和督查,切实让环境保护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落到了实处。

二、营造舆论氛围,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环境保护工作深入人心,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法制意识,形成了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增强了落实环保措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在辖区各集镇和各村醒目位置刷写了一批永久性环境保护标语近六十条。

2、在镇区和辖区集镇分批次主办了两期环境保护专刊。

3、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在集镇悬挂横幅标语,组织各单位和辖区各村负责人开展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

集体活动,并分发相关宣传资料,接受群众环境咨询100多人次。与佛子山中学联合举办了一期环保知识培训,使环境保护知识深入到了全镇各个层面。

三、措施得力

1、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辖区内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环评申报率达到100%;所有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环境保护治污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通过环保部门的竣工验收;招商引资过程中无明令禁止的“十五小”和“新五小”项目落户。

2、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垃圾填埋场严格保证了距水厂地下水取水口2000米以上,距离河流、水库、湖泊、主要干渠1000米以上;饮用水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无直接排污口和其它污染源;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没有发生饮用水源污染投诉案件和主要河流沿岸新增私设排污口和超标排放排污口现象。

3、加大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力度。我们成立了专职环卫清扫队伍,同他们签定了责任状,保证了集镇每天产生的垃圾日产日清,加快了垃圾清运速度,并积极推行垃圾袋装化,确保了对镇区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让整个集镇面貌逐步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4、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示范点的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 的东风,我们在青龙村积极推行生态示范点的建设,指导和帮助他们统一规格修建了下水道,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正常运行,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改善了农村环境,做到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5、加大管理力度。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在本辖区内依法行使职能,确保无阻挠事件发生;及时化解环境方面的矛盾,辖区内无一例环境群体事件发生;没有出现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土政策”。凡向天门河排放污水的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环保部门的审批同意后方可上马。取缔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禁上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饮用水源的项目。排放污水的工商企业、养殖业必须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做到达标排放。对国家明令淘汰和市政府发文应关停、搬迁的污染企业坚决关停、搬迁或淘汰;村镇生活污水做到集中治理,禁止生活污水直接排进天门河;辖区内沟、渠、河的水质都必须符合天门河邻近水域水体的功能要求。天门河辖区段面水质及流入天门河的水体水质监测数据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类水体标准。严禁向天门河两岸倾倒垃圾。垃圾场必须距离天门河1000米以上,垃圾堆放、清运必须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以林权责任制管理为方向,积极建设天门河绿化保护带,确保天门河两岸30米内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天门河沿岸所属村严禁新设排污口。并教育和制止广大人民群众,严禁了采用迷

魂阵、电击等手段捕捞鱼虾和水生物。

篇7: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中共大柘镇委员会大柘镇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8日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同时在各挂点帮扶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县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的工作部署,结合自身特点,做好“服务员”、“宣传员”、和“管理员”,强化责任落实,拓宽帮扶模式,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建设上新台阶和新水平。

一、主要成效

我镇共有25个村委会,其中贫困村8个,共有贫困户343户1194人,其中帮扶对象(即有劳动能力的)有244户992人,救济解困对象有101户211人。非贫困村17个,共有贫困户440户1128人,其中帮扶对象(即有劳动能力的)有62户210人。目前,8个贫困村共投入帮扶资金414.64万元,用于村公益事业、发展集体经济、帮扶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决住房及生活困难等,累计实施帮扶项目300多个,其中完成危房改造19户,投入资金9.2万元,缴纳社保109户412人,投入27.27万元。17个非贫困村共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用于村公益事业、发展集体经济、帮扶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决住房及生活困难等,累计实施帮扶项目50多个。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统筹协调,做好“服务员”。省委、省政府部署“双到”工作以后,我镇树立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扶贫“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还从农业站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加强和充实镇扶贫办的力量,在统筹安排好县城镇所承担的征地拆迁等繁重任务的基础上,把“双到”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建立镇挂村工作组与帮扶单位”一对一”对接制度, 主动帮助帮扶单位做好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调查摸底和核查调整工作,为挂扶单位提供准确、详实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资料。在落实“双到”工作初期,我们还针对个别村群众对“双到”工作不理解,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的情况,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进村入户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迅速化解了群众矛盾,为帮扶工作平稳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还主动为帮扶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帮扶单位每次到村开展帮扶驻村干部进驻后,我们主动服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住房等生活问题,使他们安心工作,推动工作落实。一年来,镇党、政领导下乡调研“双到”工作18次,召开贫困村驻村干部座谈会4次,及时解决了“双到”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营造氛围,做好“宣传员”。在省委、省政府部署扶贫双到工作以后,我镇迅速行动,采取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镇村干部进村入户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双到”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政策规定,积极营造全镇上下了解掌握扶贫双到政策,全镇上下共同参与扶贫双到的良好氛围,努力当好扶贫政策的宣传员。同时,我们在推进“双到”工作过程中,还加强

了与县委办和县广播电视台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总结报道帮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好经验、好做法,大力推动帮扶工作的开展。据统计,一年来,我镇“双到”工作信息在县委办《情况反映》中刊登3篇,在县广播电视台和县人民政府信息网报道8次,向县扶贫办等部门报送工作信息14篇。

篇8: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在我国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尚不完善的今天, 农民的身体素质不高而患病率高, 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有条件下, 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 锻炼身体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 发展新乡镇农村体育、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乡镇体育方面的文献资料, 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设立问卷调查表, 对其乡镇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

1.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2003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衡水市乡镇体育的现状分析

2.1.1、不甚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

调查显示, 衡水市26.3%的乡镇还没有体委、体协或体育指导站, 有的村虽然设有体育组织, 但机构不健全, 多以村委会、团支部代管。79.4%的农村体育管理干部是兼职的。调查还表明:73.8%的乡镇存在领导重视不够, 乡镇体育组织管理工作薄弱, 群众体育投入不足, 活动场地设施简陋。

2.1.2、乡镇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茶余饭后、农闲都可以成为群众锻炼身体的时间, 没有计划性, 由心情和劳动时间决定。再加上农村乡镇的体育锻炼场所基本上都是露天的, 所以天气的影响也很大, 90%以上的人锻炼时间在30min以下, 离体育人口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调查显示, 农村体育参与者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公路街道边 (18.60%) , 自家房前屋后 (23.33%) , 公共活动场所 (32.64%) ;其次是单位拥有的体育设施 (22.81%) 和收费体育场所 (2.62%) , 形成了以自然空间锻炼方式为主的特征, 同时也涉及人造体育活动空间。

2.1.3、衡水市乡镇体育场地设施状况

场地的调查包括乡镇所属学校的体育场地, 但很多学校的场地不对外开放, 仅限于学校自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篮球场、乒乓球台以及棋牌室等, 也仅限于本单位职工及家属使用。由此算来, 欠发达地区真正供农民群众使用的体育场地很少。

2.2、制约衡水乡镇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2.2.1、健身意识因素

大部分人认为农民本身就是体力劳动者, 参加体育锻炼是没有必要的,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参与乡镇体育活动的群众文化层次偏低, 尽管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受到了精神的愉悦, 调节了自我心理状态, 和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还是缺乏在理论上层面能够认识到体育的真正含义。要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好处, 使广大农村居民逐步树立“只有身体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的体育观念。

2.2.2、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政府的体育经费投入、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水平, 还与人们的体育需求与体育消费也息息相关。体育场地设施尤其是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再是要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 就需要消费必要的器材和服装, 这两部分物质的消费构成了体育消费的主体, 因此体育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体育消费, 而收入水平是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2.2.3、管理者、管理体制的因素

大多数县级体育部门由于受人员素质和人数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没有很好地担负起领导、协调和监督职能, 影响了乡镇体育的发展。乡镇体育工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随意性强, 如果乡镇领导不关心、不支持体育, 工作就很难开展。调查中发现, 乡镇领导不重视体育导致体育工作举步维艰的现象在衡水并不少见。

2.2.4、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因素

学校体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 还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一名体育人口。因此可以说, 学校体育的方向和质量, 直接关系到群众体育的质量和水平。而竞技体育不仅能有效的宣传体育精神, 传播体育文化, 丰富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 还可普及体育知识, 传播体育技能, 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 激发人们的体育热情, 动员人们参与锻炼, 从而推进群众体育发展。

3、建议

3.1、规划乡镇体育场地与设施

目前, 衡水市乡镇体育物质条件较差, 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体育发展的需要, 客观上影响乡镇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 乡镇政府在统一规划时, 应把乡镇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乡镇要加强现有体育场地与设施的管理, 加快面向社会开放服务。

3.2、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农民体育意识, 更新体育观念

各级政府以及体育管理部门必须增加人力、物力、财力, 加大力度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 达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的地步;另一方面还必须对体育健身知识、方法和技术进行宣传、指导, 强化农民的体育意识, 更新体育观念。

3.3、挖掘体育资源, 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

通过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充分发挥其功能, 开展乡镇体育社会服务;通过体育资源的开发, 如旅游、度假、休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地域性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 增加体育社会服务效益。通过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发挥体育传播效能。

3.4、抓好学校体育建设, 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校体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学校体育的极端重要性。学校是学习体育锻炼方法最重要的场所, 学生时期掌握的体育技能、养成的体育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因而, 抓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对于体育意识的形成, 体育人口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4、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根据衡水市农村乡镇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和乡镇体育活动的现状及特点, 新形势下的乡镇体育发展应该参照以城市社区为中心, 逐步向小城镇——一般乡镇——自然村落的辐射、扩张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应该是现阶段发展衡水农村乡镇体育的最佳选择。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对象深入调查分析, 从文化、经济、管理体制、学校体育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衡水市乡镇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 并创造性地提出新形式下发展衡水市乡镇农村体育的操作模式以及具体思路, 旨在为衡水市乡镇体育建设的综合发展做出贡献, 并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衡水市,乡镇体育

参考文献

[1]、万义, 湘西地区农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篇9: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山口移民新村,选址原旧宅基地,总体用地面积2.2万平方米,拟建住宅房屋88幢,每幢110平方米,楼高2.8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同时,全村配套有文化室、车库、广场、灯光球场、网球场、人造湖、观光凉亭、长廊、后花园及园林绿景,总投入5000多万元。力争用2-3年时间,把移民新村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集观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美丽新农村”。

车木根村委会四季岭新农村,全村162户,546人,于2014年3月动工兴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4.5万平方米,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屋向、统一面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巷道。全村拟建住宅房屋162幢,每幢120平方米,限高四层半,主路宽8米,横行5米,通风巷1.5米。全村配套有文化广场、文化楼、凉亭及幼儿院等公共设施,总投资8000多万元。目前已建好二层以上有52户,力争2017年底前将建成一个拥有“交通便利、功能齐全、幸福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江湖村委会上村新农村,全村92户,521人,2013年动工兴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拟建住宅房屋106幢,每幢115平方米,楼高五层半,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横直行5-8米,通风巷1.5米。全村配套有文化广场、文化楼、篮球场、凉亭、健身运动室,村四周环境绿化、美化,总投资6000多万元,力争2016年竣工进住。

篇10:XX镇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为切实推动xxx的平安建设,确保地方经济社会稳定,按照上级要求结合xxx实际,制定了xxx2010年度“平安家庭”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制定依据及目的2010年xxx“平安家庭”创建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平安台烈”建设总体部署,从影响家庭平安的主要问题入手,以农村的“平安家庭”创建为重点,以保障家庭平安的工作网络为依托,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宣传和服务,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在基层平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二、具体措施

(一)、宣传教育进家庭,进一步营造“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良好的社会氛围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一项群众性活动,要广泛发动妇女和家庭成员参与,以每个家庭的平安构建整个社会的大平安。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网络、会议、宣传栏等方式,立足农村,深入家庭主阵地,广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

动广大妇女群众参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1、进一步扩大“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宣传面,做好“四个结合”。一是与法制宣传教育和“妇女权

益保障法”宣传相结合,引导家庭成员学习法律法规,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合理有序地反映

诉求和表达利益,促进家庭平安与社会和谐。二是与

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相结合,将“平安家庭”作为“文

明家庭”创建的基础条件,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

想道德建设作为“平安家庭”创建的基础性工作,使

两方面内容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三是与家庭教育工

作相结合,把家庭教育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要

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广泛开展“为国

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

实践活动,指导家庭成员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

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明年要重点抓好“家庭教育

知识讲堂”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努力促进青少

年的健康成长。四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发动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

工作,切实发挥创建活动在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美化、乡风文明、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2、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平安家庭”创建的自

觉性与主动性,广泛开展“三项内容”的宣传教育活

动。一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依法护家。要

针对农村和家庭特点,对妇女和家庭成员开展《妇女

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条例》、反邪教教育相关材料等与家庭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提高他们的遵

守纪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赌博吸毒等案件发生。二是开展道德礼仪宣传教育活

动,促进道德立家。要向广大家庭积极开展以践行社

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各类思想道德宣传实践活动,弘扬先进文化,倡导家庭美德,努力营建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睦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和积极

健康、文明向上的家风民风。三是开展科学知识宣传

教育活动,促进知识进家。要根据家庭平安的实际需

要,在群众中传播普及有关科学知识,特别是重点加

强卫生、安全和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家庭

成员追求健康、文明、安全的生活方式,主动防范事

故发生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二)、维权服务到农村,努力打造“平安家庭”

创建活动的工作基础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家庭平安的基石,是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中心工作。其中婚姻家庭纠

纷较多、家庭暴力救助机制不完善、离婚妇女权益受

损、农村妇女相关财产权益受侵犯等妇女儿童权益保

护问题,直接危及家庭平安、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要注重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今年围绕维权服务到农

村重点突出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健全、规范、完善反

家庭暴力联合救助网络和妇女法律援助联络站,增强

预防和处置能力,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切实维护妇

女儿童合法权益。二是充分发挥农村促进和谐协会与

群众工作室的积极作用,帮助家庭成员理顺情绪,化

解矛盾,促进家庭和谐,确保社会稳定。三是做好归

正人员、吸毒人员的家庭帮教工作,继续开展结对帮

扶活动,健全村、派出所、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教机制,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同时加强对归正人员、吸毒人员

子女教育,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预防和减少犯罪,努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四是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

作,开展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弥补父母长期在外的家庭教育缺失,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感,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五是做好困难家庭的帮扶工

作,开展对困难家庭的就业帮助和生活救助,引导就

业困难妇女实现就业;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

训、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帮助困难家庭脱贫致富,实

现社会和谐发展。

(三)、完善机制抓长效,扎实推进“平安家庭”

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

及内容多、参与面广、工作量大,要不断总结经验,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才能扎实

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化,才能真正发挥好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在打造“平安台烈”和构建和

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今年围绕完善机制抓长效,重

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领导协调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对

“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领导,将专项经费纳入年度

财政预算,确保我镇“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顺利开

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运作机制。“平安家庭”创

建工作纳入我镇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中,与平安村创

建工作紧密结合,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确保“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

地开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评选激励机制。要重视培育先

进,树立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xxx平安建设领导小组

篇11:xx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xx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xx村位于腾冲县西北部,是xx镇的南大门,距镇政府12公里,距腾冲县城41公里,东连马站乡,西接永兴村,南至中和乡,北通上街村。全村总面积12.3万亩,水田1600亩,旱地400亩,山林面积12万亩,人均占有林地54亩,是典型的林业大村。辖9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510户2230人。经济收入以林业为主,2006年末经济总收入8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10万元,人均纯收入1600元,人均产粮350公斤。

近年来,xx村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以林富民、以农稳民、教育兴民、治安乐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子,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和谐发展。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抓产业,走以林富民的发展之路

(一)用活政策,大胆改革。xx村山多田少,根据这个实际,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的调查后,认为山林是本村优势产业,希望在山,潜力在山。于是决定念活“山”字经,走“以林富民”的路子。为此,xx村组建林了集体林场,发展集体经济。在1998年,村“两委”班子大胆改革,完善了12万亩山林的经营机制,将4万亩山林拿归村级所有,8万亩山林分配到全村各户。并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配机制,《村规民约》中规定:每年的集体林业收益,35%用于林业

扩大再生产,20%用于村民分红,45%用于公共设施和公益服务。

(二)走活路子,带动农户。一是走集体拉动农户的林业发展思路。多年来,xx村利用集体资金每年购买300万株树苗无偿提供给村民,到目前为止,共提供树苗1700多万株。通过大量的工作,村民由原来的不理解、不积极,变成自觉、主动造林的良好局面。二是走植管并重的林业机制。建立了28人组成的村级林业骨干队伍,并聘用专门的护林员,对全村的林业做系统管理。并逐年完善保障制度,将林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加强用制度管理的办法,对林业进行严格的管理,树立了村民爱林、管林、护林的思想意识。

(三)林业发展,成效显著。多年来,xx村不断完善林业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林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提高。人工林从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9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89.1%,据业内人士测算,活立木蓄积达771780立方米,林业价值超过亿元。xx村念活“山字经”,逐步走出了集种植、养护、采伐、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的林业经济路子。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林农从林业上真正得到了实惠,农民从林场的分红由人均15元增加到300元以上,2006年林农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000元。

二、林业发展,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林业的发展,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空前高涨。xx村抓住这一

机遇,顺势而上,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

1.积极推广科学种田,大胆引进优良品种,逐年加大对籽种、农药、化肥、农机的补贴投入。2006年购入总价值7.6万元的联合收割机和旋耕机各一台,2007年3月份发放籽种补助1万元。

2.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集体累计投资320万元,治理了30000米的防洪石挡墙、4道拦河闸、10条沟渠。特别是2004年遇到重大洪灾后,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及时完成了17公里的河床疏通工程,恢复了8座石拱桥,300多亩秧田得到了复垦。

3.加强村容村貌及环境整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

一是修建了进村1.2公里的弹石路1条和200米的村集市水泥街道1段,石拱桥23座,改建村组道路10条17.3公里。总投资321.3万元,其中投入集体资金311.3万元,国家补助10万元,群众投工1.5万个。

二是在2004年发生重大洪灾后,投入82.3万元(国有投入76.9万元)将不适合居住原地的村民97户进行异地搬迁,改善了受灾群众的居住环境。

三是着力做好新农村试点建设,目前5个村民小组的村庄道路均已硬化为水泥路面或火山石路面,小灰山村民小组村庄道路正在建设之中,7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已建成,建成3个文化活动室。并积极开展节约能源环保卫生项目建

设,全村共修建沼气池201口,从根本上解决了村里脏、乱、差现象,减少了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并开展治理村容村貌的各项工作,致力解决农村“五乱”的现象,加大对“三整三改”的工作力度,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二)重视科学文化教育,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xx村为推进提高全村人民教育事业,一方面投入300万元,为两所完小和两所单小修建了校舍,购臵了200多套学生课桌、2套现代化远程教育设备,建成xx完小10000多平方米的钢混框架结构三层教学楼1幢;另一方面,对老师和学生实行奖励机制,对90分以上的小学生,统考中在镇前3名的老师进行奖励,对考上大中专的学生实行500至5000元的奖励。再一方面投资安装了有30多套节目的有线电视设备,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的生活。

(三)严抓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村集体投资40万元新建了村卫生所办公大楼,购臵了B超机、三大常规化验设备、显微镜、尿检设备,大力培训在职医师,使卫生所的软硬件环境逐步改善,有力保证了村民的健康。

(四)重视老龄工作,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村两委从集体积累中拿出200万元存入银行,用利息对年老的村民进行补贴,凡年满55周岁的女性,60周岁的男性村民均可得到每月最低30元、最高300元的养老金,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发放116万元的养老金,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全村形

成了老年人自愿参与村“两委”工作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为“两委”工作排忧解难的局面。

(五)严格村级财务管理

在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上,村两委坚持用好钱,办好事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坚持村两委集体讨论,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理财小组审计,村务财务公开的制度,坚持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民主审计工作,使每个干部清白、使每个村民明白。

(六)抓和谐,促进乡风文明。

和谐是发展的前提,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必须要有良好、和谐的环境。近年来,xx村高度重视“和谐社会”“无毒社区”“平安村社”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各种组织作用。并于《村规民约》为载体,以“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理念和“面向全民、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方正,在全村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一是强化村组联动机制,做好村民的来信来访。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不出组,不出村”的原则,依照法律,结合村情,为民排忧解难。每年调处矛盾纠纷9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

二是强化宣传力度,狠抓禁毒、防艾工作,宣传中央各中惠民政策,采用会议、板报、标语、讲座、入户宣传等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目前“十星级文明户”已从开始建时的22户发展到现在的65户,“九

星级”从40户增加到180户,“九星”以上的户数占全村户数的48%以上。有力的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xx村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2006年获“全国敬老模范村”,2000年以来受云南省表彰5次,先后获 “五个好党支部”“全省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全省文明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上一篇:晚霞七年级作文700字下一篇:煤炭企业物资计划采购管理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