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2024-07-29

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共14篇)

篇1: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滨州学院办公室文件

滨院办〔2012〕11号

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各系(院、部)、部门:

为方便广大师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利用假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在保证全年法定假期总天数不变的前提下,对我校2012年假期进行整合,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星期天)正常公休,1月2日(星期一)正常上课。

二、春节:与寒假重合,统一整合到寒假安排。

三、寒假(春节假期):1月16日至2月1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二十七)。假期工作及重要活动安排另行通知。

四、清明节:调整到劳动节休假。

五、劳动节:4月30日至5月6日放假调休,共7天。1

4月28日(星期六)、29日(星期日)上班,分别上星期

四、星期五的课。假期有关安排及要求另行通知。

六、端午节:调整到劳动节休假。

七、暑假:7月9日至8月25日。假期工作及重要活动安排另行通知。

八、中秋节:调整到国庆节休假。

九、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7日放假调休,共9天。假期有关安排及要求另行通知。

节假日期间,各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学生离校和教师外出请假手续,加强在校学生管理,落实假期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做好校园运行、安全、保卫等工作,确保正常学习生活秩序。如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师生平安愉快地度过节日假期。

办公室

2011年12月19日2

篇2: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各镇街中心学校、市直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潍坊市教育局关于2012年清明节、劳动节假期时间安排的通知,现将我市中小学清明节、劳动节假期时间安排调整如下:

一、普通高中

(一)清明节:4月2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5天。3月31日(星期六)、4月1日(星期日)、4月7日(星期六)、4月8日(星期天)上班(课)。

(二)劳动节:4月30日至5月4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8日(星期六)、4月29日(星期日)、5月5日(星期六)、5月6日(星期日)上班(课)。

二、义务教育学校

(一)清明节:4月2日至4日放假调休,共3天。3月31日(星期六)、4月1日(星期日)上班。

(二)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8日(星期六)上班。

请各学校科学指导学生的假期生活,严格规范假期教育行为,任何中小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在假期组织学生集体到校上课、补课或统一组织自习,不得参与、动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面向在校学生的各类辅导培训班。禁止学校在假期联合或将校舍租借给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用于开办补习班、培训班。严禁教师进行有偿家教。

各中小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假期作业,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于自主安排活动。

切实做好假期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注意防火、防盗,安排好值班护校工作,确保学校校舍、财产安全。假期中不得集体组织师生外出旅游考察。学校主要领导要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有事外出,须向局主要领导请假。

潍坊教育局将对假期行为进行随机督查,我市教育局也将加大督查力度。

篇3: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十九日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十一五”前三年,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 2006年下降1.79%, 2007年下降4.04%, 2008年下降4.59%, 三年累计下降10.1%, 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总量不断降低, 2007年分别下降4.66%和3.14%, 2008年分别下降5.95%和4.42%, “十一五”前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

虽然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特别是今年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 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高耗能工业增速较快。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加剧, 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有的地方出现盲目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苗头, 有的地方擅自出台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一些企业效益回落, 影响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工作层面也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激励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从目前进展情况看, “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仍落后于时间进度, 形势严峻, 任务艰巨。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 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与“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度同步。

一、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省级政府2008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考核, 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落实奖惩措施,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组织各地节能主管部门开展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审核汇总考核结果, 向社会公告并做好考核结果的运用。发布2008年全国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 以及2009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抓好军队资源节约统计与考评工作。

二、推动重点工程实施。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外优惠贷款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 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2009年, 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 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大推广力度;推广节能灯1.2亿只;支持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万立方米, 全国36个大城市基本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处理;新增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5000万千瓦以上, 新增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20台 (套) 。

三、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组织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在抓紧组织实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过程中,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核管理规定, 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 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继续推动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力度, 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2009年“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 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造纸50万吨、铁合金70万吨、焦炭600万吨。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推广大型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等有效做法, 落实好差别电价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政策措施。发布节能设备指导目录、落后高耗能设备淘汰目录等, 推动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大力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围绕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 建设和完善若干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高效发电、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建筑节能等方面组织科研攻关, 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编制工业、通信业清洁生产技术指南和重点节能技术推广专项规划。支持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科技专项。加大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的实施力度, 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做好“金太阳”太阳能发电、大型超超临界发电、有机废水循环利用等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制定半导体照明 (LED) 产业发展意见。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风能资源的评估与开发。发布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出台关于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鼓励专业节能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启动污泥处理处置示范工作。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继续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 规范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特许经营, 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发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 (产品) 目录, 编制环保装备示范工程规划。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 切实加强双边、区域和多边在节能、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交流,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继续大力推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发布能源利用状况公告, 开展节能管理师试点, 形成2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制定发布钢铁、建材、电子信息、军工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 深入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制定发布电风扇、微波炉、通风机、工业锅炉等6种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规则。组织开展5万个锅炉房节能管理达标活动。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90%以上;全面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009年改造600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供热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规模, 出台推动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实施意见, 实施好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新农村农房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项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严格执行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实施落后车辆淘汰制度, 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机制;加快发展水路运输, 推进船型标准化;加快电气化铁路建设;优化航线航路, 启动机场节电工程, 研究建立民航业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安排财政资金70亿元, 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推进节约型机关、学校、科技场馆、文化场馆、医院、体育场馆等“六个100示范工程”建设, 研究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制度。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和公示工作。继续安排中央投资支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加大“以奖促治”工作力度, 解决一批村镇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零售业节能降耗。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循环经济促进法贯彻实施工作。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印发省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能力建设等。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 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加快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出台促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意见, 建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制度。组织编制实施再生金属利用规划、重大机电装备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加快脱硫石膏、磷石膏、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重点工程建设。启动第三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第三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制定重点电子信息产品污染物管理目录, 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加快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支持建设一批统一规范的社区回收站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区域集散市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促进灾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限塑”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文件精神, 抓紧制定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相关标准和政策。推动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推进循环农业促进行动, 重点抓好10个循环农业地市建设, 以及农垦制糖业、天然橡胶业的循环产业建设。

七、完善相关经济政策。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实行鼓励余热余压发电的上网和价格政策。继续推进电价改革, 完善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继续实行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制度, 鼓励使用再生水。完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偿制度。出台农村老旧渡船拆解改造补偿制度。研究调整车辆购置税政策。推进环保收费改革, 提高收缴率。研究建立污染物减排激励机制。修订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 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继续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 完善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公示制度和执行政策的奖惩制度。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用于节能减排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研究开展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八、加快法规和标准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建设。落实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研究起草排污许可证条例。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条例。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组织制订、修订电炉钢冶炼和氧化铝、尿素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 以及水源热泵机组、小功率电机、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工业锅炉等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电石、热轧带肋钢筋等高耗能和易造成环境污染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制订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主要指标监管评价标准。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加强对各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 督促各项节能减排优惠政策的落实, 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价、违规乱上高耗能和高排放项目等行为。加强节能减排执法检查, 严肃查处严重浪费能源资源、严重破坏环境、违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私自排污等问题。开展能效标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数据及使用、高耗能特种设备等专项检查。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 重点做好电力、钢铁、建材、造纸等12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强化对义务监督员的培训。发布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情况通报。

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环境、循环经济基础研究, 建立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抓紧组建国家节能中心, 健全省级节能监察机构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结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组织实施第二、三产业用能单位能耗调查和主要耗能行业重点耗能设备普查。继续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统计等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启动建设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监管信息平台。

十一、开展规划编制等重大问题研究。编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前期研究, 研究节能重大问题, 重点做好节能目标预测。对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十二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前期研究, 重点对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及排放指标等开展专题研究。做好“十二五”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前期研究, 重点是目标、技术路线、政策机制等, 特别是对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污泥无害化处理做专题研究, 为制订“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好前期准备。

十二、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以节油节电和全民节能为重点,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普及节能环保知识, 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做好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中国城市无车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六·五”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各地区要对节能减排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汽车节能环保驾驶”活动, 大力宣传节能环保驾驶理念。新闻媒体要加大节能减排报道力度, 宣传先进经验, 曝光反面典型, 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篇4: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12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5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现就我省2012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调整的人员范围和调整时间

我省2011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不含按照赣劳社养f2003]55号文件规定参保的农垦企业)退休人员。调整时间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二、调整办法和标准

按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实行普遍调整,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再对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科技人员、年满70周岁以上的高龄人员实行特殊调整(详见附表)。调整基本养老金中有关问题,按以下规定办理:

1按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时,按各档对应的调整额增加基本养老金。其中,调整后上一档的基本养老金低于下一档基本养老金调整后上限的,按下一档基本养老金调整后的上限确定。

2按缴费年限调整时,缴费年限15年以下(含15年)的每人每月增加45元;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人员。按每满一年增加3元調整,累计缴费年限尾数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3在普遍调整基础上,对符合特殊调整范围的退休人员,再按特殊调整标准调整。

4按高级职称调整基本养老金的范围,是指退休前按规定获得正高和副高(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高级技师)资格,并被单位按规定聘用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其中,对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科技人员再适当增加倾斜力度。

5按高龄调整基本养老金,高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31日(按照办理退休手续时确定的出生年月为准)。

6上述第4、5项特殊调整可合并累加。

三、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赣府厅发[2010]29号、赣府厅发[2011]37号、38号文件有关规定,选择一次性缴费32500元至10000元参保的超过退休年龄人员不参加本通知第二条规定调整,其调整基本养老金标准按全省城镇企业月人均调整水平扣除中央财政月人均调待补助标准后的60%加上中央财政月人均调待补助标准执行,即每人每月138元的标准增加基本养老金。

四、按照本通知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凡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此次调整基本养老金,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予以适当补助,不足部分由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解决,基金支付仍不足的,由当地政府通过加强扩面征缴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解决。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按原资金渠道解决。

五、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审批程序:原则上由单位申报,主管部门汇总,经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可直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养老保险数据库中增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

六、2011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军转干部及1953年底前参军、后在企业退休的军队退役士兵在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同时,每人每月增加35元,所需资金从企业军转干部解困专项资金中列支;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有关政策仍按赣府厅发[2008]11号文件的原则执行。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资格由各级军转办审核确认。

七、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各地、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尽快将调增后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位。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西省财政厅

〇一二年三月二日附表:

篇5: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保密性:■一般 □秘密 □绝密

时效性:■一般 □加急 □特急

宁波乐恩教育

乐恩字[2013]春季第2号

关于2013年清明节假期安排的通知

各校区工作人员:

2013年清明节假期将至,特将放假做如下安排,请各位员工参照执行:

一、放假时间: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原4月5日(周五)调休至4月3日(周三);

根据校区实际情况,校区主管安排4月3日上班的老师,将在4月7日之后予以安排调休一天;

根据校区实际情况,校区主管安排4月4日上班的老师,将在4月7日之后2个月内予以安排调休(例:上班时间半天以内者给予一天调休,上班超过半天的给予两天调休,请各校区前台提前做好备案)。希望各位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校区课程安排,积极完成教学任务。

4月7日(周日)下午2:00上班。

如校区有特殊情况,由各主管协调,报人事部备案后执行。

人事、行政工作人员4月4日放假一天。

二、注意事项:

1、原则上不允许在清明节本周请假或调休,请各位同事安排好假期时间;

2、校区主管、咨询师岗位工作人员在4月4日安排值班,确保假期时间完成任务指标;

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在4月5日根据校区或部门安排在岗上班,否则按旷工处理;

4、节假日期间外出请看好自己的财物,注意安全。意外情况,不予负责.台州乐恩教育文教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三 年 三 月 廿八 日

主题词:清明节放假主送:各分校主管

篇6: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Date:2011-12-27各部门、系(部):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按照学校校历安排,经研究,现将校区2012年元旦及春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一、关于元旦假期

为便于期末考试安排,2011年 12月31日(星期六)至2012年1月2日(星期一)放假公休,共3天,其中1月2日(星期一)补 1月1日(星期日)的双休。

放假期间,校区办公室、学工部、后勤部、保卫部、图书馆、机房 每天安排1人值班。

二、关于春节假期

学生:期末考试结束后即可离校,要求学生于1月8日前全部离校,假期时间为1月9日—2月24日,2月25日、26日两天报到,不能提前到校,2月27日(星期一,农历2月初6日)上课。

教职员工:假期时间为1月9日(农历腊月16日)—2月22日,2月23日报到,2月24日(星期五)上班,2月25日、26日双休日照常上班。

三、有关要求

1、全体教职员工1月7日、8日双休日照常上班,各任课教师于1月8日前将各科试卷分析、学生成绩及成绩分析报告交教务部。

2、假期中,校区办公室、后勤部、保卫部要做好值班护校工作。

篇7: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将我校2012年清明节放假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4月2日至4日放假调休,共3天。将3月31日(星期六)、4月1日(星期日)公休日分别调至4月2日(星期一)、4月3日(星期二),4月4日(星期

三、农历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4月5日(星期四)照常上班。

教学安排的调整由教务处另行通知。

节假日期间,各单位要加强安全保卫和值守应急工作,确保学校稳定安全。

校长办公室

篇8: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十九日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十一五”前三年,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 2006年下降1.79%, 2007年下降4.04%, 2008年下降4.59%, 三年累计下降10.1%, 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总量不断降低, 2007年分别下降4.66%和3.14%, 2008年分别下降5.95%和4.42%, “十一五”前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

虽然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特别是今年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 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高耗能工业增速较快。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加剧, 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有的地方出现盲目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苗头, 有的地方擅自出台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一些企业效益回落, 影响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工作层面也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激励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从目前进展情况看, “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仍落后于时间进度, 形势严峻, 任务艰巨。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 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与“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度同步。

一、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省级政府2008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考核, 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落实奖惩措施,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组织各地节能主管部门开展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审核汇总考核结果, 向社会公告并做好考核结果的运用。发布2008年全国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 以及2009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抓好军队资源节约统计与考评工作。

二、推动重点工程实施。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外优惠贷款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 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2009年, 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 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大推广力度;推广节能灯1.2亿只;支持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万立方米, 全国36个大城市基本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处理;新增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5000万千瓦以上, 新增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20台 (套) 。

三、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组织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在抓紧组织实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过程中,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核管理规定, 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 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继续推动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力度, 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2009年“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 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造纸50万吨、铁合金70万吨、焦炭600万吨。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推广大型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等有效做法, 落实好差别电价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政策措施。发布节能设备指导目录、落后高耗能设备淘汰目录等, 推动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大力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围绕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 建设和完善若干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高效发电、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建筑节能等方面组织科研攻关, 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编制工业、通信业清洁生产技术指南和重点节能技术推广专项规划。支持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科技专项。加大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的实施力度, 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做好“金太阳”太阳能发电、大型超超临界发电、有机废水循环利用等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制定半导体照明 (LED) 产业发展意见。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风能资源的评估与开发。发布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出台关于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鼓励专业节能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启动污泥处理处置示范工作。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继续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 规范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特许经营, 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发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 (产品) 目录, 编制环保装备示范工程规划。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 切实加强双边、区域和多边在节能、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交流,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继续大力推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发布能源利用状况公告, 开展节能管理师试点, 形成2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制定发布钢铁、建材、电子信息、军工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 深入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制定发布电风扇、微波炉、通风机、工业锅炉等6种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规则。组织开展5万个锅炉房节能管理达标活动。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90%以上;全面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009年改造600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供热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规模, 出台推动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实施意见, 实施好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新农村农房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项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严格执行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实施落后车辆淘汰制度, 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机制;加快发展水路运输, 推进船型标准化;加快电气化铁路建设;优化航线航路, 启动机场节电工程, 研究建立民航业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安排财政资金70亿元, 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推进节约型机关、学校、科技场馆、文化场馆、医院、体育场馆等“六个100示范工程”建设, 研究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制度。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和公示工作。继续安排中央投资支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加大“以奖促治”工作力度, 解决一批村镇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零售业节能降耗。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循环经济促进法贯彻实施工作。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印发省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能力建设等。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 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加快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出台促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意见, 建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制度。组织编制实施再生金属利用规划、重大机电装备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加快脱硫石膏、磷石膏、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重点工程建设。启动第三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第三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制定重点电子信息产品污染物管理目录, 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加快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支持建设一批统一规范的社区回收站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区域集散市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促进灾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限塑”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文件精神, 抓紧制定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相关标准和政策。推动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推进循环农业促进行动, 重点抓好10个循环农业地市建设, 以及农垦制糖业、天然橡胶业的循环产业建设。

七、完善相关经济政策。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实行鼓励余热余压发电的上网和价格政策。继续推进电价改革, 完善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继续实行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制度, 鼓励使用再生水。完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偿制度。出台农村老旧渡船拆解改造补偿制度。研究调整车辆购置税政策。推进环保收费改革, 提高收缴率。研究建立污染物减排激励机制。修订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 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继续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 完善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公示制度和执行政策的奖惩制度。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用于节能减排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研究开展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八、加快法规和标准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建设。落实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研究起草排污许可证条例。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条例。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组织制订、修订电炉钢冶炼和氧化铝、尿素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 以及水源热泵机组、小功率电机、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工业锅炉等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电石、热轧带肋钢筋等高耗能和易造成环境污染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制订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主要指标监管评价标准。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加强对各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 督促各项节能减排优惠政策的落实, 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价、违规乱上高耗能和高排放项目等行为。加强节能减排执法检查, 严肃查处严重浪费能源资源、严重破坏环境、违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私自排污等问题。开展能效标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数据及使用、高耗能特种设备等专项检查。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 重点做好电力、钢铁、建材、造纸等12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强化对义务监督员的培训。发布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情况通报。

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环境、循环经济基础研究, 建立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抓紧组建国家节能中心, 健全省级节能监察机构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结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组织实施第二、三产业用能单位能耗调查和主要耗能行业重点耗能设备普查。继续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统计等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启动建设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监管信息平台。

十一、开展规划编制等重大问题研究。编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前期研究, 研究节能重大问题, 重点做好节能目标预测。对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十二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前期研究, 重点对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及排放指标等开展专题研究。做好“十二五”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前期研究, 重点是目标、技术路线、政策机制等, 特别是对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污泥无害化处理做专题研究, 为制订“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好前期准备。

十二、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以节油节电和全民节能为重点,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普及节能环保知识, 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做好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中国城市无车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六·五”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各地区要对节能减排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汽车节能环保驾驶”活动, 大力宣传节能环保驾驶理念。新闻媒体要加大节能减排报道力度, 宣传先进经验, 曝光反面典型, 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篇9: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12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5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调整农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现就我省2012年调整农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调整的人员范围和调整时间

按照原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农垦办、省外事侨务办赣劳社养[2003]55号文件规定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在2011年12月31日前达到法定正常退休年龄且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农垦企业退休人员。调整时间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二、调整办法和标准

按退休人员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实行普遍调整,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再对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科技人员、年满70周岁以上的高龄人员实行特殊调整(详见附表)。调整基本养老金中有关问题,按以下规定办理:

1按高级职称调整基本养老金的范围,是指退休前按规定获得正高和副高(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高级技师)资格,并被单位按规定聘用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其中,对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科技人员再适当增加倾斜力度。

2按高龄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高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31日(按照办理退休手续时确定的出生年月为准)。

3上述第1、2项特殊调整可合并累加。

三、按照本通知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凡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此次调整基本养老金,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予以适当补助,不足部分由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解决,基金支付仍不足的,由当地政府通过加强扩面征缴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解决。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按原资金渠道解决。

四、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审批程序:由单位申报,主管部门汇总。经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可直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养老保险数据库中增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

五、2011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军转干部及1953年底前参军、后在企业退休的军队退役士兵在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同时,每人每月增加35元,所需资金从企业军转干部解困专项资金中列支;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有关政策仍按赣府厅发[2008]11号文件的原则执行。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资格由各级军转办审核确认。

六、调整农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各地、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尽快将调增后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位。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會保障厅

江西省财政厅

篇10: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

2012年寒假即将来临,为确保各项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也为了保障学生有序离校及寒假期间的安全,经研究,现将2012年寒假期间学生工作安排如下:

一、寒假前工作安排

1.今年假期时间为2011年12月30日至2012年2月10日,2012年1月1日前学生必须全部离校(自考生1月9日前全部离校),各二级学院从12月30日晚开始统计学生离校情况,并将统计结果报学工处。寒假期间原则上不允许学生留校,有留校学生的学院要安排教职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2月11日—12日报到,2月13日正式上课,各二级学院从2月11日晚开始统计报到情况,未报到的要查明原因,并将统计结果报学工处。

2.考试结束后,各二级学院组织安排打扫好卫生区、教室、宿舍卫生,并关、锁好门窗、电源,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同时,对学生宿舍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贵重物品统一保管,保证学生财产安全。

3.假期期间各二级学院、各班级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注意人身安全,不要到电子游戏厅、网吧,歌厅等处玩耍;不要到湖泊河流上溜冰;节日期间不要随处燃放爆竹、烟花;注意防火、防盗;不要参加非法组织活动,破除封建迷信、远离凶杀、暴力,树立科学发展观,确保我校学生度过一个安全、文明的寒假。

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安排

1.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团总支、团支部要认真组织,加强领导,结合本专业特点,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各学院以团总支组织为主,个人分散活动为辅,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灵活多样,就近就便进行。

2.开学后各学院团总支、团支部要对本学院、支部的寒假社会实践进行总结,在开学一周内将评审好的社会调查报告和好的心得体会在学院内进行交流、评比、表彰。

各二级学院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寒假工作,在学生离校前认真组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向每一位学生传达寒假工作安排的精神和内容。

学生工作处

篇11: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各学院:

为了规范有序地做好我校2012年上半年学位申请工作,现将主要工作的流程和时间安排如下,请务必通知到学位申请人和指导教师,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

一、确认学位申请资格

(一)学院研究生秘书将各类预毕业研究生名单添加进研究生管理系统。

(二)学位申请人点击学校主页上的“校内信息网”,输入学号和密码。登录“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确认是否具备申请学位的基本条件(课程成绩是否合格,开题报告是否通过,科研成果是否达标),材料不全的,应在系统中补录相关材料或联系学院研究生秘书。

(三)学位申请人下载附件中各类别学位申请系列材料,按要求认真逐项填写。特别提醒:所有学位申请材料以本附件为准,与本附件不一致的表格一律作废。

完成时间:2月24日前

二、核对学位基本信息

学位申请人进入研究生系统查看自己的相关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电子照片等,如有错误应及时向学位办公室提出,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及时修改。如没有电子照片,请自行到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补拍,将补拍后的照片纸质版和电子版交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统一将电子版发送到学位办邮箱:njnu_xwb@163.com。特别提醒:个人补拍照片电子版本的文件名必须以身份证号码命名。电子照片补拍地址:南京市上海路203号,补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8:30—11:30,13:30—17:00。联系电话:025—83335739。

完成时间:2月29日前

三、学位论文预答辩

(一)各学院组织专家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提出修改意见,预答辩结果填写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表”上。

(二)各学院通过适当形式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提出修改意见。完成时间:2月29日前

四、公布学位论文盲审名单

研究生部公布学位论文盲审名单,盲审名单包括本次申请学位的所有博士研究生、所有延期硕士研究生及10%左右的应届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及各类专业学位申请人员。

完成时间:3月5日左右

五、修改完善学位论文

(一)学位申请人根据预答辩专家意见,完成学位论文修改和装订工作,请务必使用附件中的“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声明(2011版)。

(二)学位申请人在学院研究生秘书处领取学位申请书(一式两份),根据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进展情况,完成申请书中的各项内容。

完成时间:3月10日左右

六、提交盲审论文

1、纸质文档提交方式

盲审学位论文一式三份,封面见附件二与附件三,论文一律双面打印、胶装,白色封面,不要使用塑料夹。论文中不得出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姓名。参加盲审的研究生到学院研究生秘书处领取三份盲审评阅书,填好相关内容后(论文编号依次填写“学号-1,学号-2,学号-3)折叠夹入每份论文。

为了确保盲审学位论文评阅意见能够按时返回,不影响后续答辩,请各学院在3月15日(周四)统一将博、硕士学位论文(含评阅书)交研究生部学位办(随园新大楼109室或仙林笃学楼315)。

2、电子文档提交方式

学位申请人点击学校主页上的“校内信息网”,输入学号和密码。登录“研究生系统”,点击“论文在线评阅”栏目,先输入论文题目,再按照规定格式上传盲审论文的电子版(不得出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姓名)。

电子文档上传的截止时间为3月15日下午5:00,之后系统将自动关闭。各学院秘书要及时对系统中提交的电子文档进行审核。

不参加盲审的研究生论文评阅意见表见各类研究生学位材料下载。完成时间:3月15日前

七、博士研究生提交科研成果

博士研究生完成“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简况表”,同时附成果原件、复印件(存档)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经研究生部学位办审核后提交校学位委员会,作为评价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

完成时间:3月30日前

八、学位论文评阅

(一)各学院研究生秘书填写学位申请材料中的“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委员送审表”,并将填写好的表格送研究生部学位办公室审查、盖章。

(二)学位办公室负责聘请校外专家对盲审论文进行评阅,各学院负责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其它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进行评阅,各类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份数均为一式三份,其中校外专家至少两人。

(三)研究生点击“学位申请信息(学生)”、“我的学位信息”、“评阅结果登记”,准确录入论文评阅结果。

完成时间:4月27日前

九、学位论文答辩

(一)学院组织答辩委员会,博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其中校外至少2人;硕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校外至少1人。指导教师不作为答辩小组成员。

(二)学位申请人根据学位论文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和装订。(说明:答辩之前,学位论文一律简装,通过答辩、修改最终定稿后,再正式装订、提交。)

(三)研究生点击“学位申请信息(学生)”、“我的学位信息”、“答辩信息登记”,准确录入论文答辩结果。

(四)研究生秘书对申请人研究生课程成绩和科研成果进行最终审查。

(五)研究生部抽查部分研究生进行公开答辩。完成时间:5月25日前

十、提交学位信息数据表

(一)登录研究生管理系统,学位申请人登录研究生管理系统,点击“学位申请信息(学生)”下的“我的学位信息”,进入后选择“学位信息数据表登记”,准确录入个人基本信息、学业与学位信息(注:学位证书号码、毕业证书号码、毕业时间、获得学位时间不填写)、学位论文信息、前置学位信息(入学前所获得的最高学历和学位等信息)、今后去向信息等。特别提醒:所填报的信息将直接进入国家学位证书查询验证系统,务必准确无误。然后点击“提交”按钮。

(二)在系统中,点击“打印报表”按钮,打印、填写电话号码、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秘书。

(三)因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研究生和留学生无法进入研究生管理系统,请到学院研究生秘书处领取学位信息数据表的电子版填写后打印、签名、上交。

完成时间:5月31日前

十一、院学位分委员会会议

(一)院学位分委员会召开会议,对学位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同意授予硕士学位或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并将决议填写在学位申请书中。

(二)研究生秘书将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结果录入系统。同时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将分委会通过人员提交校委会。

(三)研究生秘书将学院学位授予人员信息分类汇总填写在“学院分委会讨论通过人员名单(研究生秘书填写)”表上,经院分会主席签字后交研究生部学位办。

(四)研究生秘书将学位申请材料按学号顺序整理,待研究生部学位办审核。完成时间:6月1日前

十二、学位申请材料审核

(一)研究生部组织相关人员对研究生课程成绩、科研成果等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二)研究生部对学院上报材料进行审核、汇总,报校学位委员会审议。完成时间:6月6日前

十三、校学位委员会会议

校学位委员会召开会议,对学位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查,形成学位授予决议。完成时间:6月15日左右

十四、学位证书发放

研究生部学位办打印学位证书,由各学院发给研究生。完成时间:6月25日左右

附件:

         01学历教育博士.rar 02学历教育硕士.rar 0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rar 04法律硕士专业学位.rar 05艺术硕士专业学位.rar 06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rar 07高校教师.rar 08同等学力硕士.rar

篇12: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全体研究生:

根据学校暑假放假安排,现将研究生院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周知。

一、放假时间及注册安排

放假时间:2012年7月21日至8月30日

注册时间: 2012年8月31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

注册地点:一教南区114

报到注册时必须本人持研究生证、通过指纹系统且签名注册,如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必须向研究生院请假,否则将按照规定严肃处理。请假同学回校后必须持导师签字的假条销假并补注册。管理科电话:88492623

二、几点要求

1.社会实践作为研究生培养重要环节,暑假大家要认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以“高举团旗跟党走,实践教育长才干”主题”,以迎接全运会、庆祝建校60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重要契机,广泛开展科技支农、校友寻访、支教服务、环境保护、就业见习、礼仪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自己调查或参与服务,形成2000字以上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调研报告,并填写社会实践登记表,开学以班级为单位上交管理科,我们将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以及优秀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详见关于暑期社会实践通知)。

2.严格遵守学校放假时间安排,不得提前离校;

3.假期期间禁止组织任何形式的集体旅游;

4.假期不回家、延缓回家以及提前返校的同学要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请报告,表格在研究生各年级学生干部群共享下载,填写完毕后以班级为单位上交,然后凭底联到宿舍值班室登记;

5.假期留在学校的同学要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坚决禁止在宿舍内使用电饭锅、酒精炉等设备烧水做饭,出入宿舍要关好门窗,宿舍内严禁留宿他人;

6.返乡度假的同学要注意旅途中的人身安全,看护好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回家后要文明守法,展沈农研究生新风采。

祝同学们度过一个愉快、祥和、文明的假期!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篇13: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一、备案范围

凡取得《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的企业, 按照要求分别填写《饲料生产企业年度备案表》、《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年度备案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年度备案表》。

二、时间安排

( (一) 自查核实时间:2011年9月26日至10月20日。

(二) 市级饲料管理部门核查时间:2011年10月21日至2012年2月24日。

(三) 汇总上报时间:2012年2月25日至3月15日。

(四) 省局抽查时间:2012年3月16日至3月25日。

(五) 审定公布时间:2012年3月26日至3月31日。

三、备案程序

饲料生产企业进行自查, 并将年度备案表、型式检验报告上报所在县 (区) 饲料管理部门, 县 (区) 饲料管理部门收到材料后进行现场核实, 并上报所在市饲料管理部门。市饲料管理部门收到材料后按《2012年饲料生产企业年度备案检查表》要求进行现场审查, 结合日常监督检查情况, 提出备案意见, 同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局。

四、相关要求

(一) 各地要高度重视饲料生产企业年度备案工作, 要将饲料生产企业年度备案与日常监管工作紧密结合, 将备案工作作为日常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 精心组织, 统筹安排, 不走过场。要按照《2012年饲料生产企业年度备案检查表》要求认真进行现场核实, 现场核查率达100%。

(二) 在备案过程中发现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第二十一条情形的饲料生产企业或《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情形的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 一律收回、注销其《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或《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坚决淘汰生产、检验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对没有按规定配备三聚氰胺检测设备或没有开展三聚氰胺检测的, 一律不予备案, 并按规定实施处罚。

(三) 对没有按照要求组织生产、检验的饲料企业, 要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到期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报我局注销其《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或《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对备案不及时, 逾期没有进行年度备案的饲料生产企业, 我局将一律按未通过年度备案对待, 并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 各企业要认真填写备案表中的所有数据, 并应与饲料统计年度报表一致, 如有不符或连续二年不按时上报饲料工业统计报表的将取消备案资格。

(五) 每个企业至少有一个产品的型式检验报告 (包括三聚氰胺项目) , 同时生产预混料的企业要求至少有一个预混料产品的型式检验报告。免税检验报告不能代替型式检验报告, 对不能检测的项目可以委托有资质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但应是同一产品同一批次。

每个企业上报3批次三聚氰胺自检报告 (原件) 。

(六) 省局将随机抽取10%的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经核查发现与实际不符或弄虚作假的, 将注销其审查合格证, 全省进行通报;对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将上报农业部, 建议注销其生产许可证。

(七) 年度备案表用word形式打印, 一式3份 (企业、市、省各1份) 并加盖公章。

篇14:关于2012年学校假期安排的通知

一、保证高考安全顺利举行。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要强化高考安全管理,完善国家教育考试环境综合整治部门协作机制,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联防联控,切实履行职责。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把高考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把试题试卷安全和考试安全作为工作重点,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对命题、制卷、试卷运输、保管到施考、评卷、分数合成等各个工作环节,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对可能或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强化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实应急预案,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要继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重点打击利用通讯工具作弊、替考和群体性舞弊等违规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密监控并及时清理通过网络、手机、校园小广告等传播涉嫌试题泄密和作弊信息,打击兜售作弊工具、帮助考生作弊、诈骗考生等违法行为。要确保高考数据信息安全,对工作中需要阶段性保密和涉及考生个人的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或篡改,严禁以信息发布或传递等谋取非法利益。

二、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定位,坚持导向、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积极探索高校自主考核与高考、高中学业成绩及成长记录相结合的人才选拔评价方式。要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坚持标准、严格自律、体现特色,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高职招生评价机制。2011年开始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已实施综合改革的省份要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加快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体系的步伐。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改革的省份,要完善志愿填报及录取系统,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对考生的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考生志愿满意度。

三、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中学,要各尽其责、相互配合,不断加强招生考试诚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公开公示的具体要求,要会同公安、民族、体育、科协等部门,加强对考生资格或身份,特别是对申报高考加分的考生及其项目、艺术或体育等特殊类型考生的联合审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高等学校在招生信息公示和考试录取期间,要向社会公开招生考试违规举报信箱、电话及受理举报的单位和地址,安排专人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核查处理,确保公示、监督工作取得实效。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按照《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0号)的要求,统筹协调,研究制订本省(区、市)清理规范地方性加分项目的方案。高等学校要遵照国家有关招生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招生章程、有关特殊类型招生简章和各项具体招生办法,所有类型的招生均要明確具体要求,加强相互衔接,确保统一、完整、清晰。

四、营造良好的高考社会环境。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要加强对高考宣传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精心策划实施,打好主动仗。要结合重要工作环节和工作时段,广泛宣传高考基本政策、改革举措、程序规则、诚信考试等各项做法、措施和要求。大力宣传高考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加强教育招生考试宣传载体及网络平台建设,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适时进行高考预警或案例宣传,揭露中介欺诈伎俩,提醒考生和家长避免上当受骗。要继续做好肢体残疾、患有疾病以及家庭经济困难考生群体的考试服务和招生录取工作。落实高考体检取消乙肝项目检测,除患有传染性疾病、无法完成学业的疾病及学习不能自理者以外,考生的身体状况只要不影响专业学习和其他学生,高校均不得仅以身体状况为由拒绝录取或加以专业限制。

五、严肃查处招生考试违规行为。要加强招生考试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为考生服务、依法治招、廉洁自律的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纪检监察工作力度,严格执行高校招生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严肃查处各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案件。严禁将录取行为与收费挂钩,严禁将提前交纳学费等任何费用作为是否录取考生或考生确认录取的依据。对未经我部核准计划擅自招收的学生或未经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的学生,一律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对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高校或中学,不仅要取消其相关招生或推荐资格,还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并将违规事实及处理结果予以通报,或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有关报名、考试、录取管理及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等办法,按照《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教学〔2010〕1号文件附件)执行。

请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速将本通知转发至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普通高校。

上一篇:第四章 渔政管理基本知识下一篇:垂直平分线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