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工作日志

2024-06-21

新农村建设工作日志(精选6篇)

篇1:新农村建设工作日志

新农村建设工作日志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晴

22:00,驻永平县北斗彝族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在永平县城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由驻北斗彝族乡党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王新主持。

一、传达上午在在博南镇召开的会议精神。

二、如何发挥派出单位的作用。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派出单位通过指导员的宣传、介绍,找准切入点,到村上进行调查研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做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二是派出单位是指导员的强有力后盾,是支持指导员开展工作和项目不可缺少的帮手。

三、例会问题。今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八项规定。为了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例会不再一个月开一次,改为二、三个月开一次,以后多用手机、QQ联系和交流。

四、对于县新农办专职副主任马永恒同志的要求,各位指导员的认真落实。一是指导员要做好规定动作,做好台账,挂钩包村领导要管理好指导员;二是新老指导员要结对帮扶。具体情况是这样:胡光明--刘玫秀、唐仕敏--贾四光、杨福然--张正军、王 新--毕群芳、马林海--田文光、张保龙--田文光。三是工作例会两个月一次,考勤由村级负责,要求村级如实上报,一个月不得少于20天。四是尽快上交单位和个人承诺书。五是尽快把指导员的照片和生产实践剪影公示出来。六是黑板报的内容主要体现十八大精神、新农村建设和“四群”教育工作。七是民情日记数量不限,调研报告必需2篇,心得体会、阶段总结等相关材料一定要按时上报。八是担任常务书记的指导员,一定要两手抓,一手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手抓好党建工作。九是要进一步明确指导员自身职责,还能忘记“四群”教育这一块,要随时经得住抽查。十是今年是村两换届选举年,指导员都要参加。目前,要防止部分村两委思想涣散问题。除北斗、新村外,不要参加经济林木权证核发工作。十一是争取资金,建设村民小组议事点。

五、落实好县委副书记、驻永平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长叶东同志的讲话。

叶:指导员派出单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听取指导员汇报、没有支持村上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派出单位还把派出的指导员抽回去。要求:加强指导喘气各项管理,把规定的动作做好,倾力落实好请、销假制度。

六、县新农队办主任张助扬同志的几点要求:一是点亮永平乡村工程,队长争取经费10万元,拿出5万元做好这件事;同时派出单位要大力支持这项工程。二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特别是清明上坟时,大力宣传文明祭扫,不准在山上点火做饭。三是抓好烤烟抗旱保苗工作。

篇2:新农村建设工作日志

7月28日

今天是我们下乡小分队正式活动的第一天,我们连夜乘火车来到了此次下乡的第一站——衡水。在这里我们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在各方大力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此次暑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与他们的亲切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家乡人民对我们这些河北学子的殷切期望和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下午,我们小分队一行人来到了河北省博物馆,在这里参观学习的同时还当起了义工,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解说红色文化,让河北人民也了解河北的红岩革命精神,让燕赵文化能够更好的融合。

7月29日

在衡水休整一晚后,我们来到了此次下乡的最后一站,并当即召开了座谈会,出席座谈会。在热烈的氛围中,我们交流了我们此行的一些计划和方案。会议结束后,我们去革命博物馆和冀州一小进行了踩点。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前期准备。在当地群众和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很快我们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拟定了一些具体的活动方案,对前期筹备不足的地方进行了补充。

7月30日

上午十分,我们小分队一行人顶着似火的骄阳,来到了冀州一小,在这里举行了太原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虽然天气炎热,但大家还是保持着高昂的情绪,气氛热烈而祥和。

挂牌仪式结束后,我们就正式开了在冀州一小为期四天的支教活动。在支教前,我们先于小朋友们进行了沟通与交流,通过交流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说起一个个红色经典故事,他们可都是能手,真不愧是将军的故乡啊,人才辈出。

虽然这里条件并不是很好,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团火焰。

7月31日

今天是我们下乡社会实践的第四天,也是在冀州一小支教的第二天。再根据河北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的思想指引下,我们也在冀州一小开展了一系列的红色文化传承活动。我们教小朋友们唱红色经典歌曲,诵读革命箴言。

教室里又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仿佛炎炎夏日里的一阵清凉的微风。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青春而充满活力的笑容,听着那铿锵有力的字句,让我不禁发出感慨,不愧是将军的故乡,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下午,我们分组对部分学生家进行了走访,并做了调查问卷。各位学生家长都积极的配合,并热情的款待我们,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好客之情和耿直的性格。

8月1日

早饭过后,我们一行人便来到了我们支教的学校——冀州一小。虽然时间尚早,但已经有学生守候在了校园门口。看到我们,小朋友们显得十分亲切,仿佛认识了许久的老朋友,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说明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上课时间开始,我们今天不但有文化课的教授,而且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丰富的文娱课程。我们教他们绘画,在大家的积极讨论后决定画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那鲜红的国旗要比任何东西都要更有意义,那是我们的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牺牲铸造而成的。凝聚了他们的希望。

下午我们对当地的一些农户家庭进行了走访,就革命老区农民生活状况展开调研。工作进展的十分顺利,同学们虽然都很辛苦,但大家都顶着酷热不辞劳苦的奔波着。

8月2日

今天是我们三下乡小分队在冀州一小义务支教的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在与同学们几天的相处中,我们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传递给他们的是知识,而他们给我们的却是那种革命老区孩子们的坚强和开朗。虽然身在山区,却丝毫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外面世界的向往。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他们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一朵朵纯洁的白花在他们手中绽放,仿佛他们纯洁的心灵,那么单纯,那么清透。

告别了冀州一小,我们又开始了我们另一项的工作,对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的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的调研。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着。

8月3日

我们小分队的三下乡活动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顺利的开展着。今天我们带领部分学生对冀州县烈士纪念馆进行了敬献花篮、集体默哀、齐唱国歌、诵读革命箴言等一系列祭祀的活动。同学们的情绪被很好的调动的起来,甚至为之动容。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感受革命前辈的那种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很多同学都已经是馒头大汗却依然坚持,这就是革命精神的体现啊。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冀州县革命博物馆做义工,帮助他们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新鲜的知识,也对这里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得到了博物馆馆长的赞赏和鼓励。

8月4日

我们三下乡小分队的社会实践之行即将结束,今天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也是比较重要的一天。

上午十分,我们在冀州县革命博物馆举行了红色文化角的落成仪式,共青团冀州县委书记乐绪芹和博物馆汪馆长出席了落成仪式,并做了致词。仪式结束后,我们对前来参观文化角的学生和游客们介绍和讲解了河北的红岩革命文化。现场气氛和谐而融洽。

下午,我们在团县委举行了工作总结座谈会,并与当地的团委领导进行了交流和汇报,团委领导对我们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并希望有机会再度合作,将两地的红色文化继续的交流和融合并很好的传递下去。

篇3:新农村建设工作日志

一、组织领导

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 先后制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甘肃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成立省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 召开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 明确提出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作出了“十一五”时期主要是抓好试点示范, 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决策, 全面部署和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 领导小组先后四次召开会议, 对试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省委书记陆浩强调“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搞好试点。开展试点, 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试点要突出代表性, 在生产发展、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 创造出符合不同地区特点的具体模式”。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紧密结合实际,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 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着力推进试点工作, 突出重点, 以点带面, 稳步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上四大家其他领导同志在有关会议讲话和调研考察工作时, 对切实抓好试点, 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 领导小组周密部署和指导, 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保证。

二、基本情况

根据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结合我省实际, 领导小组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 (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意见》) , 明确了试点施。按照抓少、抓精、抓好的原则, 统筹安排了省上重点抓的首批2个市、12个县区、100个村的试点工作, 即嘉峪关、金昌2个市实行整体推进, 其它市州各确定1个县区共12个县区作为试点县区, 全省86个县市区各确定1个行政村、12个试点县区和嘉峪关市、金昌市各增加1个行政村共100个村作为试点村。试点实施期限2006年-2008年底。各地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各自的试点示范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积极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对试点工作给予了各方面的扶持。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 省上每年分别从财政和扶贫资金中专项列支3200万元和3000万元, 连续三年补助扶持试点建设。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农牧厅、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供销社、省地震局等单位先后出台了支持试点工作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村庄建设、民居防震保安、乡村清洁工程、农家店和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消防等意见和办法。省交通厅安排资金9587万元, 专项扶持100个省定试点村的乡村道路建设。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等帮助扶持100个试点村开展村卫生室 (所) 、村小学、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建设。省商务厅、省供销社安排专项补助, 在试点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便利店和“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综合服务社建设。省人口委为100个试点村配备了电脑。省农牧厅、省扶贫办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 各负责督导50个试点村。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责, 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试点单位完善规划, 协调项目资金, 深入试点单位开展工作指导。

各地和各试点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集中精力开展试点工作。根据《试点工作意见》明确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事业、村务管理、精神文明等六个方面的试点预期目标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试点任务, 突出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长期有目标、近期有重点,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理清工作思路, 精心组织实施, 如期

在试点工作动员起步阶段 (2006年10月前) , 各级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动员引导和组织发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委宣传部, 协调组织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 并协调中央新闻媒体深入各地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农牧厅在兰州召开了“学习临泽经验, 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座谈会, 会同中央党校和平凉市委、市政府在泾川县召开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泾川) 研讨会”, 对两县立足实际, 整合资金,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做法进行了总结交流。试点单位确定后, 按照领导小组明确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分三个层次编制的要求, 各试点单位依据省上的《实施意见》、《规划纲要》、《试点工作意见》等,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编制了各自的《试点建设规划》、《试点实施方案》和《村庄建设规划》,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农牧厅、省扶贫办、省建设厅及有关单位进行了审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举办了试点市、县区、村等负责人培训班, 着力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这些前期准备工作, 为试点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试点工作实施推进阶段 (2006年10月―2008年6月) 。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意见》和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试点工作五项原则, 根据《试点建设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 突出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着力实施生产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协调推进各项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在天水、兰州、金昌等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东、中、西三片调研座谈会, 在永靖县和酒泉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东片和西片现场会;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电视电话会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座谈会, 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意见》, 启动了社会帮扶工作。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 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先后举办全省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培训班;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联合举办市州分管领导、试点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试点县区委书记、部分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参加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组织开展工作督导, 分别会同省农牧厅、省扶贫办召开督导座谈会等。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指导服务和沟通交流, 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督促工作开展, 防止和克服走偏。

在试点总结验收阶段 (2008年7月-2008年12月) 。领导小组从真实考核试点工作成效, 切实做好总结验收入手, 确定了考核主要是评价各试点单位在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建立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成绩;验收主要是评价各试点单位 (主要是100个试点村) 按照《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完成年度建设项目任务情况以及按照《试点工作意见》规定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 提出考核验收由试点单位自查、市州核查和省上考核验收三个环节构成, 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办法》 (以下简称《考核验收办法》) 以及市州、试点县区、试点村考核验收量化表和群众满意度测评表, 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动员培训会。在试点单位自查和市州核查的基础上, 把全省 (陇南市、甘南州因灾后重建任务重除外) 分为四个片, 成立四个考核验收小组, 认真开展考核验收工作。考核验收结束后, 召开考核验收汇报会, 全面分析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系统掌握和评价试点成效, 提出了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初步意见, 确定了评比表彰试点单位的原则。

据统计, 三年来全省各级共投入2个试点市、12个试点县区、100个试点村5.57亿元, 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81亿元 (含整合资金) , 农民自筹1.76亿元。投入试点村通村道路专项资金9587万元。社会帮扶资金及物资7200多万元。培训农民17万人次。总体看, 试点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进展顺利、效果良好, 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为下一步深入试点和推进面上工作探索了路子, 积累了经验。

三、做法与成效

按照试点工作“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要求, 各地从实际出发, 突出生产发展、农民增收, 闯出了具有我省特点的做法和路子,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 主要做法

1、坚持以舆论宣传为先导, 把科学制定规划作为关键环节, 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一是开展政策舆论宣传。通过各新闻媒体、简报、网络等形式, 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各地普遍采取召开群众大会、进村入户宣讲、开展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绘制墙画和在广播、电视、报刊开辟专题栏目等措施, 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县的安排部署进行全方位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典型事例宣传。2006年以来, 省直新闻媒体刊发刊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稿件5000多篇 (条) , 共推出和宣传了新农村建设的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00多个, 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总结并宣传推广试点中的突出典型20多个。三是科学制定试点规划 (方案) 。各地坚持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 同区域发展规划相一致,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 并不断完善, 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皋兰、泾川、永靖等县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试点工作任务、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统筹考虑, 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确保试点规划落到实处。金川区、白银区以试点为契机,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 创新工作思路, 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谋划, 充分发挥以城带乡的作用。

2、坚持以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为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 把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作为基本措施, 着力推进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一是省上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和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实际出发, 将全省分为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及城市郊区、东中部旱作农业区、南部山区及林牧区等三大类型,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走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二是从农民收入水平不同的实际出发, 将全省分为收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高于贫困线以及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等四个层次, 分层推进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根据所处层次, 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和抓好扶贫攻坚等不同侧重点出发,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试点工作。三是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 开展市县级试点, 增强辐射带动力。兰州、金昌、嘉峪关市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安排试点, 在财政投入、基础建设项目安排、公共服务等方面向试点倾斜。安宁区按照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劳动保障、生态环境“五个一体化”的思路抓试点。平凉市把全市1761个村分为“实力型”、“成长型”、“待哺型”三种类型开展试点示范。

3、坚持以生产发展为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 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拓宽增收门路, 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是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 推进“一村一品”、“一地一业”。肃州区围绕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劳务经济三大主导产业, 发展城郊型农业、外向型农业, 拓展了农业发展领域。民勤县宋和村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关井压田, 调整结构, 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和养殖业, 为当地发展生产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是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二三产业和劳务输转, 多途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皋兰县阳洼窑村把温室蔬菜和大田蔬菜相结合, 反季节蔬菜和高原夏菜互补, 形成了三茬种植、四季增收的生产格局, 蔬菜种植农户占到了总农户的近90%, 蔬菜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山丹县芦堡村、临夏市后杨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既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又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集体积累。

4、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整治村容村貌, 协调推进各方面建设, 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临泽、民勤等县, 加强渠系改造和土地整治;安定区崖湾村、临洮县阳屲村安排试点补助资金开展梯田建设。二是改善乡村道路。在交通专项资金的支持下, 试点村乡村主干路面全部硬化, 部分试点村硬化了巷道或田间道路。金昌市、武山县、成县等通过资金整合在市县层面加强了乡村道路建设。三是加强沼气和安全饮水建设。通过项目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 农户沼气得到快速发展。永靖县建立了“村物业管理站”, 以农户沼气的维护、使用为主体, 兼顾村内垃圾处理, 较好的处理了“重建轻管”的问题。安全饮水进一步得到加强, 有水源的地方自来水入户率明显提高, 依靠天雨水的地方清洁窖水用户也有显著增加。四是切实整治村容村貌。以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为切入点, 推进“三清三改”, 大力整治村容村貌, 突出解决“脏乱差”问题。省农牧厅在70个开展“乡村清洁工程”试点的村, 健全和规范了乡村清洁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 形成了定期开展和保持乡村清洁的习惯和新风尚。在农宅建设上, 立足实际, 把新建和改造相结合, 经济基础好的地方, 还采取适当补助的方法引导农民新建住宅。酒泉市由政府统一采购水泥, 给试点乡镇、村给予补助, 支持房屋改造和村庄整治。五是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意见》确定的农村教育、医疗、广播电视、电话以及社会保障、人口计生、文化体育等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通过资源整合, 区别轻重缓急, 全面协调推进, 切实让农村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金昌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标准化学校、乡镇卫生院达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及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 农村“无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到100%, 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六是加强村务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各试点村以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为突破口, 注重“一事一议”, 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临泽县开展了以群众说事、集体议事、干部办事、代表评事为主要内容, 以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乡镇职能站所便民服务日、村务公开民主说事日为载体的“民主说事会”活动, 起到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5、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原则, 把政府的引导扶持、农民的主体作用、全社会帮扶参与相结合, 合力建设新农村。一是省、市、县量力而行安排财政资金扶持试点建设, 对试点村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引导推动的作用。兰州市三年来财政投入各级试点建设2.08亿元, 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二是各级各部门把资金项目适度集中并向试点村倾斜, 发挥资金的聚合效益。永靖县、临洮县、成县等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要求, 由县新农村办公室与县财政局牵头, 协调各涉农项目资金, 统筹安排, 在县级层面探索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三是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作为基本出发点, 整合培训资源, 强化培训内容, 增强农民创业致富的能力和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庆阳市在全市开展“百千万”培训工程 (市县百名以上县级干部带头开展培训, 千名以上县乡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 举办培训班上万次, 培训农民数十万人) , 印发《庆阳市农民教育读本》52.2万册, 户均一本。四是开展社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国有企业捐资帮扶和民营企业“万企联村、助建新农村”活动。酒钢公司、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省电力公司、金川公司、省烟草公司等捐资捐物共1300多万元。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分四批下拨到试点村, 扶持试点村“3.14”恢复生产、“5.12”灾后重建、支柱产业发展。省乡企局动员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实体与试点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了对口帮扶。

6、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推进扶贫工作, 为扶贫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 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放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上, 改变条件, 带动发展。宁县高寺村、碌曲县郎木村, 把改善基础和产业培育相结合, 把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相统一, 突出解决行路和饮水的问题, 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二是着力拓宽贫困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发展。岷县山底下村、成县李武村, 从地处山区的实际出发, 因势利导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大力提高贫困农民的基本素质, 增强“造血”功能,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7、坚持把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 探索创新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一是从实际做法中总结提炼典型经验, 把群众的聪明才智、劳动实践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相结合, 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层面。二是把理论研究同实践工作相结合, 通过研究寻思路、探方法, 通过实践去检验、去总结。三是把点上的经验、路子推广运用到面上, 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探索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性。四是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 “嫁接”本地, 取长补短, 促进工作。

(二) 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 经过全省上下三年来的共同努力, 试点工作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 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试点工作带来的新实惠和新变化。试点成效集中体现在“一新两快三稳步, 探索路子有成果”:

一新:思想观念在变新。通过试点建设, 随着生产发展、基础条件改善、各种实惠增多、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以及各类培训带来的新知识、新风尚、新境界的熏陶, 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步变新, 对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认识逐步深化, 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的认识逐步加深, 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逐步增强。同时, 自我发展意识、艰苦创业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主流思想。甘南州加强对农牧民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增强了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意识, 在“3.14”事件中, 处在敏感区域的夏河县吉昂村、玛曲县沃特村、碌曲县郎木村和合作市香拉村等省定试点村, 农牧民群众思想稳定, 没有一人参与。

两快:一是主导产业发展快。试点三年来, 100个省定试点村新建日光温室4908座, 新建养殖暖棚、圈舍7401座 (间) , 发展养殖小区106处,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0个。各试点村基本形成了1-2个主导产业, 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在显现。泾川县李家村按照“养鸡大户带动, 项目资金扶持, 统一规划设计, 分户修建管理”的模式, 建成3个专业养殖小区, 初步实现了人禽分离、规范养殖, 对临近村庄的养鸡业起到了带动作用。

二是基础条件改善快。100个省定试点村新建和改造水利渠系2505.6公里, 新修梯田1.99万亩, 处于山区的试点村人均梯田面积达到1亩以上;新修乡村道路1486公里, 道路硬化率达到87.1%;安全自来水入户率83.6%;农户通电率达到100%;电话用户达到76.7%;沼气用户率达到50.5%;卫生厕所达到59%。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沼气、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推广, 是试点期间变化最明显的方面, 也是群众感受到最实惠的方面, 成为群众欢迎和称道的工作。

三稳步:一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100个省定试点村, 试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242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3元, 2008年预计达到382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44元, 今年增幅预计达到20.9%,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9个百分点, 三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6.1个百分点。尤其是50个属于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试点村, 试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50元,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0元, 2008年预计达到2901元,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2元, 今年增幅预计达到23.8%,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近9个百分点, 三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麦积区曹石村坚持发展林果产业, 林果面积达到了耕地的90%以上, 利用试点补助资金建起了果品销售市场和储藏库, 增收效果凸显, 人均纯收入由试点前的2400元增加到6800元, 三年平均增幅达到44.6%。

二是社会事业稳步发展。100个省定试点村的村小学全部进行了新建或改建, 村卫生室建设达到88%。72%的试点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其余的达到90%以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户供养制度基本覆盖, 医疗救助全面展开, 基本实现了特困户救助。文化室、体育健身场所、“万村千乡连锁店”和“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综合服务社落户试点村, 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升级, “退市还路”工程改善了交易环境,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三是村容村貌稳步变化。100个省定试点村全部进行了村庄规划, 新建住房全部进入新规划区。三年来新建住房9411户, 占全部农户的24%, 改造住房5709户, 占全部农户的14.6%, 农宅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陇南市提出“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关注民生厚德载物”, 在试点建设中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危房改造, 在“5.12”大地震中, 全市10个省定试点村房屋损毁极少, 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实施“三清三改”, 开展绿化、美化和村庄整治, 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临泽县、泾川县等稳步推进村镇绿化,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等四部委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碌曲县制定了“一看居室厨房、二看穿衣戴帽、三看院落厕所”的村规民约, 改变了农牧民生活卫生习惯。这种变化是在突出发展产业基础上的稳步变化, 符合我省欠发达、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实际。

探索路子有成果:试点探索的路子、总结的经验, 实实在在助推、保障了试点工作。一是探索创新了工作机制和建设格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渠道不乱、分工负责, 整体推进、各记其功”的工作机制和“省市领导、部门配合、县乡主抓、实施在村、群众参与”的建设格局, 经过试点的实践, 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二是试点市探索总结了市一级安排部署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领导包点、部门包挂、靠实责任等制度。三是试点县区重点从主抓落实、组织实施、投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皋兰县以“五新一好”为突破口, 破解五大难题, 创新五项机制的做法;泾川县创新六项工作机制, 走好五条路子的做法;永靖、临泽、临洮县整合支农资金的做法等等, 为县级层面组织实施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四是各试点村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 从生产发展、产业培育、农民增收、贷款融资、村务管理、村镇建设、村企联动、乡风文明等方面, 探索创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经验。

四、经验与启示

三年的试点, 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整治村容村貌、推进民主管理、倡导文明乡风等方面, 积累了十分有益的经验;在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 探索了符合我省实际的有效路子, 形成了具有我省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 为面上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 树立了典型, 也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要始终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方法, 按照加快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

2、要始终坚持从省情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按照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各有侧重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条件好、发展较快的地区, 要率先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条件差、发展缓慢的地区要着力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上, 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要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把

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农民就业上, 切实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内外结合、多措并举, 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 更重要的是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以实施“六大增收行动”为抓手, 一手抓特色农业发展,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和产业化经营, 推广农业科技;一手抓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高劳务输出的层次和水平, 把“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文章做足、做实、做出成效。

4、要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相协调, 把新农村建

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着眼于富裕农民、提高农民、减少农民, 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和小城镇, 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增大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要切实把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把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位置, 把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放在农民增收的重要位置。把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作为解放和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的重大举措, 下功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基本素质, 推动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重点乡村的新农村建设。

5、要始终坚持把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作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契机, 着力谋划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 积极研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思路和举措, 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

6、要始终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我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低, 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还很不足, 依靠农民自身积累改变农村面貌的能力还很有限, 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最大程度的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挥各界帮扶和参与支持作用, 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五、主要问题

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 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表现在:

一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很突出。自然条件严酷, 农业基础薄弱,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继续拉大,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且增长缓慢, 始终是制约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因素。

二是科学发展意识不强。有的地方不能坚持规划先行, 或不能依据规划去做。有的不尊重群众意愿, 脱离实际, 住房建设一张图纸管到底, 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个别地方急功近利, 提出一些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等。有的不重视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不够, 存在资源浪费和危害环境等现象。

三是等靠要思想倾向偏重。有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向上级要项目、要资金, 等国家项目, 靠政府拨款, 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不够强, 积极性不够高, 缺乏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试点工作开展还不平衡。

四是工作上还存在偏差。有的地方重村庄建设、轻产业培育, 重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轻新型农民培育和乡风民风改善, 重建设成效、轻总结经验。部分干部习惯于行政命令, 缺乏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有的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单项工作, 没有作为农村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抓。

五是长效机制和制度建设探索不够。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点上的做法和经验有待巩固提高和总结推广。资金资源整合还有很多难度。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亟待加强。

六、几点建议

下一步全省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首批试点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抓好新一轮试点工作。

一是选好试点。二是确定试点的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三是制定新的《试点工作意见》, 做好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方案》制定的指导和审定。

3、稳步推进全省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落实。

围绕实施发展项目加以推进, 切实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农居抗震安居、村庄整治、扶贫开发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4、总结推广首批试点经验。

深入系统总结, 生动活泼宣传, 多种途径推广, 努力做好各地经验和部门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推广交流。

5、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开

篇4:新农村建设工作日志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会计;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2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发展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风貌建设、农民教育建设以及农村管理建设等方面,其中,农业生产等农村经济建设是关键。农村会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算保障,其职能主要为审核并整理本村财务票据、办理生产经费收支业务和结算业务、编报本村一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并分析等方面[1-3]。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必须对农村会计工作进行分析与改革,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会计存在的问题

会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保证农村经济科学、有效发展的重点工作。由于农村经济较城镇落后,并没有太多复杂的经济网络和结构,因此,相对来说农村会计工作难度会有所降低[4-5]。然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许多农村会计方面的问题,给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

首先,由于受经济水平、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建设中缺乏现代化的会计人才,留守农村会计岗位的多数为资历较老的会计人员。这些老工作人员长期服务于农村财务建设,虽然达到了充分了解本村经济结构以及财务流程的水平,但由于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专业培训,业务水平与时代要求不相吻合,对农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不利。其次,农村单位的管理构架不完善,导致会计管理未得到落实,在财务流程上出现许多如虚假报账、票据不全、记账混乱等方面的纰漏,从而导致会计工作效率较低,无法达到真实反映农村经济实况的效果。另外,在农村会计发展中还存在财务民主化程度低、会计人员待遇低等问题。

2 解决农村会计问题的改进策略

从上述论述中可知,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会计仍存在许多包括人员素质不足、财务监管不力,民主化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几点农村会计工作的改进策略,具体如下。

2.1 积极引进会计人才,提高农村会计水平

人才战略是知识经济主题下的关键。要提高农村会计水平,首先要保证农村会计工作人员的先进性。因此,农村相关部门可通过加大政策优惠、提高福利待遇等途径吸引城镇专业水平较高的财务会计人员到村入职或进行指导。其中,应将对新入职的会计人员进行本村经济发展状况的介绍或培训放在会计工作改革的第一步,科学理论只有充分与发展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促进经济水平提高的目标。另外,村委应加强村里资历较老的会计人员与新入职的会计人员的沟通,在促进原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强新会计人员对本村经济状况的深入了解。此外,村委还可通过引进先进的会计处理分析系统等计算机信息平台,从而提高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2.2 加大农村财务监管,促进农村会计科学化

除了充分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业务技术、水平以外,还应对农村财务会计系统采取严格监管策略。首先,可成立一支由财务审计人员以及村委管理人员组成的财务监管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经济业务以及财务相关流程进行审计监察,一旦发现有违反会计准则、损害农民利益、对新农村建设不利的现象,应予以严格处罚。另外,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组织管理体系,避免连带业务间存在“一人多权”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农村财务会计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3 提高农村会计待遇,发展农村理财民主化

为了真正实现“引进先进会计人才”的战略目标,应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待遇政策进行相关改革,以提高其待遇水平,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农村会计发展的目的。另外,为实现全农村的新建设、新发展,可通过建立民主化的理财小组,并定期对村民进行财务理财知识普及,同时观察以及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现况,为新农村建设开创新道路。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对农村会计工作进行全面改革,必须实现农村会计人员的先进性、会计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会计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只有保证农村财务会计水平,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成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相华.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素质[J].新农村(黑龙江),2012,(11):304,327.

[2]胡克训.农村财会人员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2,(01):56-57.

[3]李东晓.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J].经济视野,2013,(20):294.

[4]杨惠侠.农村财务人员现状及其解决办法[J].科学种养,2013,(21):221.

[5]王景.加强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4,(20):201.

篇5:新农村建设工作日志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年初,县上及时印发了《延长县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意见》,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路、任务和具体的工作措施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对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确保工作任务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深入开展。同时,在试点村、重点村建设中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挂、乡镇领导包抓、县级部门包扶、企业单位援建、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书记、政府县长等县级领导都能够深入实际,亲自到所包抓的重点村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成员单位领导也能够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己任,注重研究政策、捕捉信息,加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规划引领的工作思路不动摇,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城建局牵头,配合陕西省金城绿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计划完成了40个重点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使规划既能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又能彰显延长特色。各项目单位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来设计施工,避免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和盲目施工现象发生,力求建设的科学合理。同时,由县新农办牵头,各产业部门和乡镇配合,完成40个村的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确保产业建设的快速稳步发展。目前,各项规划正在编制中。

二、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将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实施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集中力量抓好以水、电、路、农民住宅和村庄公共设施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布点的新农村重点村有“两委会”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商业网点、学校、休闲健身广场等,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继续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工程,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改圈、改厕、改灶配套率达到80%以上。大力开展清除“三堆”、禁止“五乱”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重点村以巷道硬化、水渠修砌、住宅改造和公益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重点村实现了“三清三改三分离,五通六有一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和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明显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市县财政配套的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继续按照“县为平台,明年项目,今年上报,整合资金,集中投放,整村推进”的项目整合运行机制。加大对扶贫、水利、交通、文体、国土、以工代赈等项目的捆绑和资金的整合力度,将项目和资金向重点村倾斜,确保重点村项目的按期实施。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建设原则,在政府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动员农民自筹投入,加大对住宅改造的投入力度。并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今年新启动6个试点村计划投资2400万元。其中新建355孔10间,旧村改造818孔20间;巷道硬化15970平方米,排水渠4490米,公厕8处,路灯39盏,垃圾台19座,广场6个8230平方米,村庄绿化817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县区补助120万元,农民自筹560万元,项目捆绑172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20万元。列入市级考核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10个,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主要以旧村改造为主。目前共实现投资4460.7万元,其中县区补助200万元,项目捆绑3417万元,农民自筹843.7万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67万元。其中新建596孔9间,维修改造1295孔;巷道硬化61683平方米,排水渠10985米,集中供水9处,广场10个18294平方米,公厕6座,路灯60盏,垃圾台32座,村庄绿化1124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

四、加强新型农民培育。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社会需求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能够掌握1-2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转移出去的农民具有较强的务工经商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要深入开展农村政策和法规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今年,我县利用县农广校、职中、各乡镇果业站、畜牧站的技术力量,围绕产业优势和特色农业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全县计划组织培训30期,2000人次以上。目前已完成培训16期1200人次。同时,要在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开展“大培训”活动,不断加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努力培养造就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加强文明新村建设。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年,围绕我县在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的目标基础上,把文明兴县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五种社会新风。即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树立计划生育新风;积极开展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树立家庭文明新风;积极开展尊老爱幼活动,树立慈善奉献新风;积极开展反对邪教,远离毒品的活动,树立崇尚科学、珍爱生命的社会新风;积极开展远离黄、赌、毒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健康卫生的社会新风。其次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百名孝子”、“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坚决杜绝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广播、电视和电影要贴近农村生活,以反映邻里互助、诚实守信、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新鲜题材为主要内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

篇6: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工作

刘田喜

2006年第2期 ——特别策划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当前农村工作实际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我省实际出发,2006年应着重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以促进粮农增收为前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当前,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点是要促进粮农增收,切入点是正确处理好农民、政府、市场三者关系,使“农民愿种、政府愿给、市场愿要”。如果沿用过去由各级政府层层落实指标、依靠牺牲农民利益的方式来实现粮食增产目标,或者在粮食短缺时用价格刺激农民,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粮食收入安全和效益问题,发展粮食生产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将粮农的收入增长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统一起来,以促进粮农增收为前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我省今后粮食策略的正确选择。2006年,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促进粮农增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要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加大良种、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补贴支持力度。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主产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特别是在收购资金、税收政策、配套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对湖北来说,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在许多产品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湖北具有规模优势的农产品,按总产量在全国的排序依次为:第1位是油菜和淡水产品、第3位是水稻、第4位是蔬菜、第5位是生猪、第6位是柑橘。因此,应该集中力量重点培育这些优势产品和优质产品,因地制宜地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二是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和安全性的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要树立做强、做大的思想,建好一个大龙头,带动一个大产业,要整合资源,加大扶持,突出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地培植一批支撑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四是加快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尤其是要鼓励农业技术创新。

——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重点,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

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的战略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起步较早,目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已达560万人。在一些地方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体来看,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快,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务经济发展规模不大,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不高,这也是我省农民收入难以快速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最近,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力争全省“十一五”期间每年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无序向有序、由自发向有组织的方式转变,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加大向省外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扩大劳动力输出规模;要积极探索境外输出领域,促进农村劳动力走出国门就业创业;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二是因地制宜,打造劳务经济品牌,依靠劳务品牌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大力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四是加快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争每年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50万人,组织社会培训50万人。五是营造发展劳务经济的良好环境,落实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有关政策,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依法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继续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2006年,我省应在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同时,继续稳妥地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转变职能为重点,切实把乡镇机关改革全部推进到位。从目前情况看,全省绝大多数乡镇机关机构设置、人员定编、党政领导交叉任职等已基本到位。下一步要在继续把乡镇行政机关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同时,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二是以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要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转制,除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财政所及规定的延伸、派驻机构外,乡镇其他事业单位要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服务组织,成为独立法人;全面建立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以钱养事的新机制。三是以编制实名制试点为重点,不断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改革。我省确定先在京山县等13个县(市、区)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对机构设置、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行公开化管理。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搞好乡村规划和整治,改变村容村貌,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教育建设,继续加大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力度,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三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抓好农村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四是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十一五”时期,全省每年选择500个重点贫困村开

展整村推进工作,力争每年“搬迁扶贫”1万人。五是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六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重点,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农村政治文明进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扎实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安全祥和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上一篇:醉在那一泓温柔散文下一篇:保护环境公益广告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