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2024-07-11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精选4篇)

篇1: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最近我们接触了不少对联,快谈谈你对对联的了解吧。(对联,雅称“楹联”是一种对偶句。。)(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师:谈到春联,你家门上新换的春联是什么?谁注意了?(你真是个留心观察生活的孩子)(播放图片)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结婚,祝寿,搬迁,开业等向人表示庆贺而赠送的对联叫贺联。而哀悼死者时专用的对联我们把它叫挽联

可以说,在生活中,对联随处可见,关于对联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李老师就带你们穿越时空,去清代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郑板桥。

二、简介郑板桥

师:关于郑板桥,你们了解多少?(找三名学生)(课件显示)

师:你们预习得很有深度,值得大家学习。今天我们要走进的就是他为官期间题联赠渔民的故事。齐读课题。

学习“题”字:

师:“题”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它有两个意思,谁来说说?

生:(1)它的第一个意思是写作或演讲的名目。师:比如说哪个词?(标题 主题 例题 正题 专题 题目 题材 问题)

生:(2)它的第二个意思是写上或签字

师: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有(题名 题诗 题字 题词 题签 题辞 题壁 题额)题词:为纪念而写的词 题辞 :晚辈对长辈的赞美 题壁:在壁上写字或诗文

题字:为留纪念而写的字 题额:题写匾额 师:孩子们,学贵有疑,我们在预习生字时,不仅要弄清字义,还要弄清词义,不论是预习生字,还是预习课文,都要做到,不懂就问,不懂就查,做一个好学好问的孩子,记住了吗?好,请大声再读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 渔民们看到对联会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

师: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郑板桥的故事。找三名同学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听准字音。2.这三个同学读得字正腔圆,声音响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掌声鼓励。故事中有几个字音值得大家注意,谁有信心读准确?(指名读):一艘傍晚、中堡湖,袅袅、狂风骤起、稻麦果蔬、菱藕、斛

师:你读得很准确,请你领大家大声读一遍。在这些生字中,我们要注意那个字的字音? 艘:它是平舌音,是个量词,专门指什么?(船只)比如说“一艘轮船”它有半部分的笔顺也值得注意。学生书空。

袅:它念“niao”而不念“miao”文中词是 “轻烟袅袅”,袅是什么意思呢?

骤:骤是翘舌音,狂风骤起谁来解释一下? “骤“是什么意思呢?(急突然)天气骤冷,骤然,暴风骤雨。”另外“骤”的第十二笔很重要是什么?(撇)这笔撇不能丢。

堡:它是个多音字。

3.现在我们已经扫除了朗读上的所有障碍,刚才大家就课题提出了很多疑问,现在就请大家放声朗读,思考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本文讲述了郑板桥一次乘船到兴化北乡途中观赏湖光山色触景生情吟一上联后到渔民家中做客,与渔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师:你真是一个概括能力很强的孩子。文章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默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 民交谈后又想出一个绝妙下联的故事。2.都有哪些?“夕阳西下” “湖光山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一弯新月” “映照湖面”“细浪如银”“ 触景生情”“ 脱口吟道”

师:短短的几行文字中竟有如此多的四字词语,真是佩服作者的文采,那位小老师愿意领读一遍?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师:通过这些词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默默的读一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那个词让你想到了这些?

生: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时,渔家在船上静立的身影,就像一幅水墨画。

生:我看到了垂柳边袅袅的炊烟,仿佛在召唤晚归的渔夫。

生:我仿佛看到了月亮缓缓升起来,就像一个晶莹的玉盘

生:夕阳下的湖水漾起粼粼的波纹,看起来格外温柔。生:我听到了那嘹亮又轻快地渔歌,满含着收获的喜悦

师:此时郑板桥心情会怎样呢?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心情?(触景生情)

什么是“触景生情”呢(受到眼前景物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师:是啊,眼前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夜色朦胧,新月如钩,水面如银,微波荡漾,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郑板桥随即脱口吟道:“半湾活水千江月。。。” 师:谁来美美的读一读。我觉得还不够美,声音再柔美一些。声音再拉长一些(指名读)大家齐读 师:这“半湾活水千江月”对应着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呢?谁来美美的读一读?

师:是的,正是观赏如此美景才有感而发,脱口而出齐读。

生:半湾活水指的就是中堡湖

生:千江月指的就是傍晚时分的一弯新月。师:此刻,你想怎样评价一下郑板桥?(有才)师:那个词最能体现他的才华?(脱口吟道)什么意思?

师:这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表示语句未完,意思未尽)

师:是啊正当郑板桥陶醉其中,沉思下联之时,又发生了什么意外的状况呢?

生:狂风骤起,湖水波澜,他落水了。师:有补充的吗?继续说

生:幸亏周围又好心的渔民,他又很快得救了。师:正是因为这样的际遇,才使得他有机会和渔民走得很近,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快乐。他了解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师:郑板桥从渔民的口中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这里盛产鱼虾菱藕,稻麦果蔬。师:菱藕谁来介绍一下?图片

师:这两个词让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里是什么?(美),什么美?山美水美人美物美

师:在这特有的情境里,郑板桥完全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于是又脱口吟道:“一粒沉沙万斛珠。”真是有才啊。

师:这个“斛”字谁来讲一讲。(斛是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师:那这里的万斛珠说明了什么?那“一粒尘沙万斛珠”你怎么理解?(指这里盛产珍珠)正好与文中的哪些语句的描写相对应。(湖中还产一种大蚌,蚌中还有绿豆大的珍珠呢?这里的一滴水,一粒沙都是宝啊)师:这里盛产珍珠,每一粒沙子都有可能变成绿豆大的珍珠。作者在这里要赞美的仅仅是珍珠吗? 生:作者是以珍珠为例,赞美这里丰富的水产资源。师:此时,在郑板桥的眼里,中堡湖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师:是啊,渔民的热情更让郑板桥觉得这里真是人间仙境。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他提笔就写了:“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尘沙万斛珠“后来,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做纪念。师:此刻,我们真的要为郑板桥竖起大拇指了,现在我们来一起朗读这幅对联。要读出你内心中那份情不自禁的赞叹的语气。

三、拓展

1、《郑板桥吟诗送贼》

师:郑板桥的才华真是令人佩服啊,听说过郑板桥吟诗送贼的故事吗?想听吗?

郑板桥吟诗送贼

一个细雨蒙蒙的寒夜,有一个小偷摸进了郑板桥的家门,把郑板桥惊醒了。他想,如果高声呼喊,恐怕不是小偷对手,假装熟睡,任他拿取。心又不甘,思来想去,:他坐在床上轻轻吟了一首打油诗: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后,心想,这么倒霉,偷个穷家,也罢。正想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

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翻墙而出。正欲上墙,又听到: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此刻低头一看,墙头果有一盆兰花,于是小心避开,屋里又传出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

郑板桥就这样客客气气地把小偷打发走了。师:郑板桥真是太有才了

关于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孩子可以上网继续查阅。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设计: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沙万斛珠

篇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4.感受汉语言文化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检查预习

1.郑板桥,名燮(),字(),号(),江苏兴化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和(),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独具风格。有《板桥全集》等 2.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生词

艘艘 轻烟袅袅 鱼虾菱藕 狂风骤起

二、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2.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3.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4.再读课文,思考郑板桥这副对联是在什么情境中产生的。

三、达标检测

1.加点字注音:

傍晚()、袅袅()、斛()菱藕()、沉浸()、狂风骤起()、2.多音字注音组词

乘 兴

四、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二、欣赏“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体会郑板桥的心情。

三、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进一步理解对联所写的内容,体会对联的表达效果。

五、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文中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3.诗词积累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________, _____________。(2)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_____。(3)海纳百川,_____________。

壁立千仞,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创作对联经过(1--2)

如诗如画的美景 触景生情

富足祥和的宝地 有感而发 题联赠渔民,渔民刻联留做纪念(3--5)

提笔写出

石碑留念

教学反思:

篇3:郑板桥赠诗分类研究

关键词:郑板桥,赠诗

郑燮, 字板桥, 清扬州兴化县人。一生工画、诗、书法, 史称“三绝”,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清史列传》称其诗:“言情叙事, 恻恻动人, 不拘体格, 兴至则成, 颇近香山放翁。” (1) 清人法坤宏说:“其诗流露灵府, 荡涤埃壒, 视世间无结轖不可解之事, 即无梗咽不可道之词。空山雨雪, 高人独立。秋林烟散, 石骨自青, 差足肖之。” (2) 郑板桥诗歌现存世近三百首。今试将其中的赠诗进行分类研究, 以展现郑板桥的日常生活和仕宦交游, 进而揭示诗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赠诗的定义

诗歌既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抱负, 又可以作为交流工具, 与他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当诗歌用于后一种目的时, 赠答诗就出现了。赠答诗一般认为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赠言”, 经历了“临场赋诗”的阶段, 在两汉时期出现了较为完整的赠答诗, 在魏晋时期蔚为大观。《昭明文选》中赠答类诗歌数量仅次于排在第一的杂诗, 共有59题72首, 可见这一时期赠答类诗歌之多。

赠答诗可分为赠诗和答诗。赠诗出现得较早, 而答诗随后出现。作为赠诗须具有三大特征: (一) 、赠诗要有明显的题识。在标题中要有明显的“赠”的字样, 或是替代性的字样, 如:与、示、呈、寄、奉、见、贻、赐、献等。 (二) 、在标题中要写出所赠对象, 一般是所赠对象的姓名或称呼。 (三) 、它要表达出一定的所赠内容。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诗歌才可称为赠诗。

二、赠诗的分类

按以上标准来看, 郑板桥现存诗歌中共有赠诗53首。这些诗歌从所赠对象来看, 既可以单指一人, 如《赠胡天游弟》、《赠博也上人》、《赠张蕉衫》、《寄许生雪江三首》、《赠图牧山》、《寄许衡山》、《赠许道士》、《赠巨潭上人三首》、《赠潘桐冈》、《寄青崖和尚》、《范县呈姚太守》、《赠孝廉金兆燕》、《赠钟启明并留别》、《怀潍县二首赠郭伦升》、《焦山赠袁四梅府》等, 又可指多人, 如《寄小徒昆宁、坤豫二孝廉兼呈令师崔云墅先生》。有的赠诗所赠对象不是实指, 而是泛指, 如《村塾示诸徒》、《寄题东村焚诗二十八字》等皆属此类。从所赠内容来看, 郑板桥赠诗又可分为颂美类和抒情类两大类, 以下分类讨论之。

(一) 颂美类赠诗的分类

颂美类赠诗主要是表达诗人对所赠对象的赞美和颂扬。可细分为两类:

1.对所赠对象品性、才学的赞美。有时这种赞美并不直接表达出来, 而是通过对所赠对象居住环境进行细致描绘借以展示人物的品行才学或性情风神。这些环境或是幽静的山林, 或是优美的田园, 如“人迹到稀春草绿, 燕巢营定画梁间” (《赠博也上人》) , “松梢雁影度春秋, 云淡山空古寺幽。蟋蟀乱鸣黄叶径, 瓜棚半倒夕阳楼” (《甕山示无方上人》) , “山中卧佛何时起, 寺里樱桃此日红。骤雨忽添崖下水, 泉声都作晚来风” (《寄青崖和尚》) , “雨晴千嶂碧, 云起万松低” (《赠甕山无方上人二首》其一) 。古寺松林、白云山泉, 在此中居住之人也必然是淡泊名利、清高脱俗、摒弃世俗的高人雅士, 亦具有清静无为、任性洒脱的性情, 如“寄语长安车马道, 观鱼濠上是天游” (《甕山示无方上人》) , “透脱儒书千万轴, 遂令禅事得真空” (《寄青崖和尚》) 。

有的诗歌则是对所赠对象品性、才学进行直接称赞。这些诗歌有的赞其才学出众:“大哉侯生诗, 直达其肺腑。不为古所累, 气与意相辅。洒洒如贯珠, 斩斩入规矩。当今文士场, 如公哪可睹!” (《赠国子学正侯嘉璠弟》) “昨读秋霖赋, 触手生妙理。涂抹古是非, 排挞世欢喜。抽思云影外, 造语石骨里。……山灵爱狂逸, 魑魅识才货。” (《赠胡天游弟》) 有的赞其仙风道骨、不同凡俗:“坐我大树下, 秋风飘白髭。朗朗神仙人, 闭愈敛光仪。……食罢仍闭目, 鼻息细如丝。夕影上树杪, 落叶满身吹, 机心付冰释, 静脉无横驰。” (《赠梁魏金》) “髯公美似晋司空, 识取云间紫气浓。手把干将日磨碎, 匣中抽出玉芙蓉。” (《赠勗宗上人三首》) 有的赞其生性淡泊, 不计名利:“落落漠漠何所营, 萧萧澹澹自为情。十年不肯由科甲, 老去无聊挂姓名。” (《范县呈姚太守》)

2.用于应酬的祝寿庆贺诗。如《赠济宁乌程知县孙扩图二首》其二:“六千三万太湖波, 七十二峰高峨峨。祝君寿嘏晋君酒, 苕霅重添百呕罗。”直截了当地在诗中点明了是祝寿。在诗后记中亦写道:“奉祝乌程使君灵汇老先生寿。板桥弟燮。”但此类诗在赠诗中所占比例极少, 仅存一首。

这些颂美类赠诗所赠对象大多是诗人的朋友、亲戚、门生, 或是仕宦时的同事和上级, 大多只是应景奉承之作, 虽有可取之处, 但艺术成就并不是很高, 而真正能够看出诗人心胸性情的应是那些抒情类赠诗。

(二) 抒情类赠诗的分类

言志抒怀、抒写性情是诗歌的主要功能之一, 而赠诗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沟通人际关系, 交流感情的任务。诗人在赠诗中或抒发豪情壮志, 或宣泄牢骚不平, 或表达思念忧愁。郑板桥赠诗中此类抒情型赠诗较多, 总的说来, 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1.对所赠对象的思念和关怀。离别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当诗人与好友或一别经年, 或相隔千里, 那么对友人的思念就油然而生, 诗歌也就成了抒发离别后的思念和关怀之情的最好载体。从这些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对好友的刻骨思念:“江淮韵士许衡州, 近日萧疏似昔不?” (《寄许衡山》) “一见空尘俗, 相思已十年。” (《赠甕山无方上人二首》其一) “小楼良夜静, 还忆读书声” (《寄许生雪江三首》其一) “岂有千山与万山, 别离何易来何难?” (《寄松风上人》) “扬州老僧文思最念君, 一纸寄之胜千镒” (《又赠牧山》) 又可以看到对朋友殷勤的关怀:“江淮韵士许衡州, 近日萧疏似昔不?” (《寄许衡山》) 思念愈深, 那么渴望与友相见的心情就愈加急切:“筍脯茶油新麦饭, 几时猿鹤来同餐。” (《寄松风上人》)

2.对往事的追忆和留恋。时间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能将往事中那些痛苦和烦恼一一过滤, 遗留下美好和温馨。过去的那些人和事则在诗人的记忆中成为了永恒的亮色。于是在《赠图牧山》一诗中, 诗人追忆拜访友人, 二人品茶论道的快乐往事:“我访图牧山, 步出沙窝门。……青鞵踏晓露, 小阁延朝墩。烹茶亦已熟, 洗盏犹细扪。平生书画意, 绝口不一言。”在《赠陈际青》中回忆与好友同卧扁舟的温馨:“瓜洲江水夜潮平, 月满秋田鹤唳清。记得扁舟同听卧, 金山云板听三更”。在《怀潍县二首赠郭伦升》一诗中诗人充满感情的回忆起潍县风土人物。“相思不尽又相思, 潍水春光处处连。隔岸桃花三十里, 鸳鸯庙接柳郎祠。”“纸花如雪满天飞, 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 好将蝴蝶斗春归。”往事已矣, 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留恋带来的只能是惆怅与无奈, 隐隐映照出的是诗人现时的寂寞与孤独。

3.对所赠对象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勉励。如《赠潘桐冈》初写潘桐冈才华横溢:“吾曹笔阵凌云烟, 扫空氛翳铺青天。……斩龙杀虎提龙泉, 定情温细桃花笺。萧萧落落自千古, 先生信是人中仙。”然而这样一位人物才华却得不到赏识, 抱负得不到施展, 屡遭排挤打压。“天公曲意来缚絷, 困倒扬州如束湿。空将花鸟媚屠沽, 独遣愁魔陷英特。”于是面对好友的意志消沉, 诗人勉励好友:“丈夫得志会有时, 人生意气何终极。”《饮李复堂宅赋赠》一诗描绘好友少年得意:“主人起家最少年, 骅骝初试珊瑚鞭。护跸出入古北口, 橐笔侍直仁皇前。”然而却才高见忌, 遭受排挤:“才雄颇为世所忌, 口虽赞叹心不然。”于是开始纵情声色, 放浪形骸, 以致家产败尽, 穷困潦倒:“剥啄催租恼吏烦, 水田千亩翻为累。途穷卖画画益贱, 傭儿贾竖论非是。”诗人对此抱以深深的同情和愤怒:“此中滋味淡如水, 未忍明良径贱贫。”通过对好友不幸遭遇的描述, 诗人表达了对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的控诉和谴责。《寄许生雪江三首》其二初写好友许雪江怀才不遇, 无人赏识的落魄境遇:“金紫人间事, 缥缃我辈儒。闲吟聊免俗, 极贱到为儒。”接下来又写“时时盼霄汉, 待尔入云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终会飞黄腾达、一展抱负的鼓励和期望。

4.自身生活的写照与审视。这类诗歌有的倾诉自己生活的艰辛和苦闷:“飘蓬几载困青毡, 忽忽村居又一年。……萧骚易惹穷途哭, 放荡深惭学俸钱。” (《村塾示诸徒》) “十年扬州作画师, 长将赭呈代胭脂。写来松柏无颜色, 卖与东风不合时。”有的写自己为官的穷困潦倒:“宦囊萧瑟音书薄。” (《寄招哥》) 有的表现诗人的孤寂、凄清的心境:“画角凄凉铁笛哀, 一江秋色冷霉苔。” (《焦山赠袁四梅府》) “老夫衙署冷于冰。” (《署中无纸书状尾与佛上人》)

而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促使诗人向山水田园里寻求慰藉, 渴望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不舍江干趣, 年来卧孤村。雪揉山欲活, 潮横雨如奔。稻蟹乘秋熟, 豚蹄佐酒浑, 野人欢笑罢, 买棹会相存。” (《寄许生雪江三首》其三) 在这里, 宁静而富足的田园成了诗人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家园, 诗人摆脱了世俗的烦扰与生活中的孤独和痛苦, 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睡足晓窗无一事, 满山晴日未满门。” (《赠巨潭上人三首》) “最爱一窗晴日照。” (《署中无纸书状尾数十与佛上人》) “欲买扁舟从钓叟, 一竿烟雨一竿烟。” (《村塾示诸徒》)

5.对所赠对象的教诲和训导。如《署中赠舍弟墨》中诗人对堂弟谆谆教导, 教其谋生之道:“学诗不成, 去而学写。学写不成, 去而学画。日卖百钱, 以代耕稼。”教其做人道理:“何养何教, 通达性情, 何兴何废, 务实辞名。”为其谋划出路:“速装我砚, 速携我稿;卖画扬州, 与李同老。”教其写诗作画方法:“诗学三人, 老瞒与焉。少陵为后, 姬旦为先。字学汉魏, 崔蔡钟瑶古碑断碣, 刻意搜求。”从做人道理到谋生之道, 从作文方法到筹划未来, 诗人的拳拳之心可鉴。《赠钟启明并留别》中诗人则教友人为官务以民为本, 积德行善:“漫道在官无好处, 须知积德有光辉。”对弟子他也苦心教诲:“板桥头发已苍苍, 尔辈何须学老狂?记取旧延崔录事, 鹧鸪那得及鸳鸯。” (《寄徒昆宁、坤豫二孝廉, 兼呈令师崔云墅先生》) 寥寥几句, 师傅对弟子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通过以上对郑板桥赠诗的分类研究,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郑板桥的日常生活、仕宦交游和情绪心境。那些仕宦生涯的愁苦与寂寞、生活中穷困与悲哀、对朋友的思念和关怀、对往事的追忆和留恋及对悠闲自在田园生活的向往, 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诗人的性情与风骨。

参考文献

[1]郑板桥.郑板桥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62.

[2]胡大雷.文选诗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篇4: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

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上一篇:司法鉴定业务下一篇:英雄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