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4-05-28

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及前景分析(共8篇)

篇1: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及前景分析

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及前景分析——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形势下的从化地区为视角

发布时间:2009-07-29 10:45:55 阅读数:

[摘要]检察机关是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工作中心下移,设置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是检察机制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事物,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目前乡镇检察室建设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职能定位不清晰、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乡镇检察室的发展,本文拟就从化检察室建设的现状分析,总结目前各地的实践作法,试图对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粗略探讨。

关键词:乡镇检察室 服务 新农村建设

一、乡镇检察室设置的必要性

检察机关担负着为农村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新任务,乡镇检察室作为基层检察院的派出机构,具有贴近农民群众、贴近农村基层的特点,在新形势下更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

当前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是农村建设、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农村流动人口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尚存在相当数量的严重暴力、黑恶势力、破坏农业生产和侵犯农民生命财产的犯罪,有些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拉大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土地政策调整、征占农村土地等引发一些显性的和潜在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这些都是农村社会发展建设中不稳定的因素和不和谐的音符,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法制环境差距甚远。

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决议精神,下发了《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对检察职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检察机关通过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可以为农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通过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可以为农村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通过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关系的调节,可以为农村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可以为农村创造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由此,乡镇检察室的设立是大势所趋、工作所需、群众所盼。

(二)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需要

检察机关具有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目前乡镇基层政权中,已经普遍设立了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司法机构,部分乡镇工商、税务、土地等行政派出机构也一应俱全,各种司法、行政权力已经延伸到农村基层,唯独只有乡镇检察室的建设依然停滞不前。检察机关在乡镇基层信息不通,对“两所一庭”的司法活动,以及行政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活动,难以纳入法律监督的视野,一定程度上造成少数法制观念淡薄的乡镇基层干部无视群众利益,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通过在基层设置乡镇检察室,扩大检察工作在农村的覆盖面,加强与其他政法机关的沟通协调,使检察资源配置落实到农村,形成合力,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司法体系。此外,乡镇检察室与人民法庭、基层派出所、乡镇司法所共同组成完备的基层司法工作机制,能够一起发挥乡镇基层司法机构整体效能,进一步促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三)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维护改革稳定大局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社会稳定是前提。近年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社会问题纷繁复杂,这一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检察机关积极为之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护,使农村经济沿着充满生机活力的方向发展,乡镇检察室通过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能够协助辖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发事件,通过分析辖区的犯罪特点和规律,协助案发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二、乡镇检察室设置的模式及特征

乡镇检察室的建立源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地方的检察机关试点建设了一批乡镇检察室,延续至今的原检察室和各地逐步设立的检察室大概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职务犯罪侦查型检察室。职务犯罪侦查型是上个世纪80年代设立的检察室的基本形态,它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态势,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乡镇检察室为例,设立的初忠在于打击乡镇迅速发展中引起的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这种模式存在的前提是有“案”可办,随着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乡镇企业的转制和乡镇权力的规范运行,这种单一的模式就面临着“无案可办、无所事事”的局面,在结构设置上,该检察室受派出院的直接领导并对其负责,其地位与院内设业务部门并列,职能的针对性决定了检察室在享有对贪污贿赂案件受理、立案、侦查的同时,又要接受院反贪局的业务指导、赃款赃物收缴等统一管理,但是这种犯罪侦查一体化的体制不利于乡镇检察室本身优势的发挥,而且存在职能片面的劣势。

(二)服务型检察室。服务型检察室是近年来各地设立检察室的一种主要模式,如从化的检察服务室、佛山的检察工作办公室,该种模式的职能定位是接待当事人的申诉、进行法律宣传、开展专项预防、息诉等并将阳光检务工作纳入其工作范围,以听取民生、民声、民诉,更多的是为检察机关的职能部门服务,对检察业务工作需要移交职能部门处理,服务型检察室承担“服务、协调”的作用,没有独立的编制,性质上属于“非典型的乡镇检察室”。实践中,乡镇检察室挂靠在乡镇一级政府,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检察院通过每月的座谈走访了解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问题,这种“有案办案、无案服务”的模式很大程度上使检察室处于空置的状态。

(三)全能型检察室。全能型检察室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双重领导,检察室除了接受派出检察院的领导,还需要接受当地乡镇党委的领导,这种模式的优势比较明显,不仅容易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有利于各项检察工作的开展,而且职能比较齐全,更容易融入基层,服务群众,贴近一线。但是全能型检察室不符合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权力架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职能就要立足于检察职能,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并不符合权力层级划分规定。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乡镇检察室在双重领导体制下,非常容易被异化,成为当地乡镇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1[1]。2008年,海南省由省级检察院推动乡镇检察室构建,在规范运行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综上,目前各地试行的县镇检察室虽然职能不一,模式不同,但是这些检察室的设立为检察机关派出机构的设立提供了探索性的模式,在维护农村改革稳定大局、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乡镇检察室设置的可行性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建设乡镇检察室的法理基础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省一级人民检察院和县一级人民检察院,根据上级工作需要,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林区等区域设置人民检察院,作为派出机构。”这是组织法关于人民检察院在特殊区域设立派出机构的规定,其中对“特殊区域”的范围作了不完全列举,从中可以寻得检察机关在农村设立派出机构的法律空间,而所谓“根据工作需要”我们认为应理解为根据党和国家以及本级检察机关所在地区的工作大局需要,当前形势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服务大局,所以重建乡镇检察室,是符合组织法立法本意的。《人民检察 1[1] 《重构乡镇检察室》,邵长生,人民检察,2009年第2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第4条规定:“乡镇检察室根据乡镇地域、人口、经济状况和工作需要设置”,最高检的这一内部规定为乡镇检察室的设立提供了法理依据。

(二)乡镇检察室设置的理论基础

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在新形势下检察体制改革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有其坚实和科学的理论基础:一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践。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实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检察机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乡镇检察室,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认真倾听农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农民群众满意作为对检察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坚持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意识。此外,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举。通过乡镇检察室将法律监督延伸到广大农村,使检察工作内部机构改革能适应可持续发展。二是国家权利制衡理论和救济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在现代被称作是否合宪的一个普适性标准,现代检察制度也是以权利的分立和制衡的宪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检察权应该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或政府所执行的国家权力,是行政权与司法分权制约的产物。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其监督职能应辐射到行政权存在的每一个角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形成,保障社会主义法制在农村地区的实现。

(三)实践中的探索 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体制,法律框架内的探索、创新和发展。从化市院2006年率先在两级院设立了第一个村级法律服务室——太平镇元洲岗村法律服务室。此后,相继在鳌头镇、良口镇、太平镇、吕田镇、温泉镇等5镇3街中都设立了检察室。我们从从化院的做法中或许能够生动地看到目前的实践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践三年来,我们一直依照“六个一”为依托开展工作。即是与各镇街政府达成一份协议后,悬挂一个检察室的牌子,开设一个箱子接受群众建议,组建一套领导班子后,布置一间房子,选定一个日子为群众排忧解难。具体是在每一个检察室都挂“一块检察服务室的牌子”;与当地党委(或政府)签订一份《关于共同建立检察法律服务联系点的协议》,阐明建立检察法律服务联系点的宗旨意义,并对联系点的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作出明确规定;组建“一套班子”,每个检察法律服务室都由检察院和各镇(街)的有关人员联合组成工作领导小组,检察长和镇街党委书记亲任组长,由一名副检察长和一名镇街党委(政府)副职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指定一名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检察法律服务室的日常沟通和联系工作;悬挂“一个意见箱”,在镇(街)主要路口专门设立方便群众反应情况、举报犯罪、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检察长信箱;开设“一间房子”,在镇(街)设置专门的办公室,作为检察法律服务室工作人员办公和专门接待群众来访的工作场所;选定“一个日子”,根据各镇(街)的具体情况,每月固定一个日子(特别是农民群众比较集中的墟日),对一些涉检涉法信访实行开门接待或在集市墟场设置服务点,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举报申诉以及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帮教、社会调查等活动。同时,在检察法律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方面,制定了相关制度,作出了《关于深入开展检察法律服务工作的决定》,制定了《关于本院业务部门轮流到驻镇(街)检察法律服务室开展检察法律服务工作的规定》,列出时间表,规定各个科室开展服务活动的对点镇街和具体时间,并设计了《检察法律服务情况登记表》,要求各个部门开展服务活动后都要填写登记表,建立档案,做到件件有登记,案案有落实。

从以上设置来看,我院的法律服务室尚属于“非典型的乡镇检察室”,但是它为乡镇检察室的设置提供了典型的示范,可供探索的模式。法律服务室建立以后,我院结合各镇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在5镇3街新农村建设试点召开“预防职务犯罪、服务新农村建设”主题座谈会,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自行编印的一千余册法律宣传资料送到农村基层干部手中;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角度对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纠纷案件提出法律意见,深入基层开展送法下乡、法律咨询活动等等。这项工作虽然尚处于试点阶段,工作内容和机制还有待完善,但从各镇街群众的反应来看,可以肯定这一举措是检察工作近距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的对策与路径

(一)当前制约乡镇检察室发展的主要问题 实践中,乡镇检察室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实践中乡镇检察室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法律地位不明确。乡镇检察室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加强检察机关内部改革,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的检察监督职能而确定设立的,其依据是最高检制定的《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相比而言,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和公安机关派出所的法律地位就非常明确,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地区、人口和案件情况可以设立若干人民法庭”。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规定;“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产,保障公民权利,市县公安局可以在辖区内设立公安派出所。”《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作为高检院颁布的内部文件,其效力不及法律,导致了目前的乡镇检察室建设是在探索中进行。

2、工作职能不全面。最高检制定的《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确定的任务是(1)受理辖区内公民的举报、控告和申诉,接受违法犯罪分子的自首;(2)对发生在本辖区内,属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立案前调查、立案后侦查;(3)对发生在辖区内缓刑、假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和监外执行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进行检察;对人民检察院决定免诉的人员进行帮助;(4)结合检察业务工作,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法制宣传。上述任务只是《组织法》所规定的人民检察院任务的一部分。由于乡镇检察室的设置还没有像派出法庭和派出所那样配套,目前,乡镇检察室也只能履行《条例》规定的任务,而不能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人民检察院职责。

3、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法律依据不足,乡镇检察室的设置与否完全取决于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同程度和支持程度,就我院开展乡镇检察室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办公场所、基本建设和购置技术装备等费用基本就依赖于当地镇街政府的支持,经费不足、人员配备不够等问题都影响了乡镇检察室日常工作的开展,不利于乡镇检察室的发展扩大。

(二)明确乡镇检察室建设的原则

目前乡镇检察室建设还不可能做到像派出所一样全线铺开,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重点的设立原则。由于各个乡镇情况各异,人口数量、素质、地理环境、工商交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设立检察院派出机构必须坚持因其所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重点地设立。

2、慎重稳妥的原则。乡镇检察室的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比较强,涉及到单位、人、财、物,因此,要统筹兼顾,慎重稳妥,做到成熟一个,设立一个,搞好一个。

3、目标管理高效原则。乡镇检察室的工作效果效率,直接关系到乡镇的利益,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声誉。因此,要加强对派出机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引入竞争机制,为乡镇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成绩。

(三)乡镇检察室的职能定位 检察事业的基础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发展希望也在基层,加强检察室建设是强化法制监督职能的大势所趋,乡镇检察室的建设要结合农村社会法制现状,依法履行好以下几方面的职责:

一是收集、发现农村职务犯罪线索。乡镇检察室要及时发现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土地征用、批租、征地补偿、政府专项资金拨付等管理环节出现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给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侵犯人权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案件,并积极配合反贪和反渎部门进行查处。

二是促进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乡镇检察室要加强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宣传,引导农民对民事行政诉讼环节中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案件,依法运用检察监督的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涉法信访。

三是协助解决农民信访。乡镇检察室要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大力协助处理农民信访问题,对属于自身管辖的,要耐心做好解释疏通处理工作,对属于公安、法院等部门行使管辖权的,可通过跟踪催办、协助监督等形式解决好信访问题。

四是加强对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派出机构执法活动的法律监督。乡镇检察室要对工作中发现的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执法不公正、不规范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

五是监督并配合社区矫正工作。在农村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由乡镇司法所负责,而对这项工作的监督是基层检察院的薄弱环节,检察机关要参与到各乡镇的社区矫正工作,深入社区矫正组织,通过督促对矫正对象的登记分类,教育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的落实,维护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

六是对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人员进行帮教。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检察院作不起诉处理的轻微刑事案件量有所上升。乡镇检察室要掌握本辖区内被不起诉人员的基本情况,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生活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教,使他们彻底远离犯罪。

七是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犯罪预防。乡镇检察室要拓展职能,提高服务大局的意识,针对可能滋生犯罪的新经济领域,协助有关政府部门提高对法律政策的把握能力,规范干部的行政行为,协助基层组织从制度上遏制腐败,完善先进的农村管理经济模式。

(四)乡镇检察室的组织体制结构

从目前的检察实践来看,乡镇检察室的组织体制比较混乱,有的隶属于基层院的派驻机构,有的实行基层院与乡镇党委双重领导,人员编制、建设经费等都存在困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检察室的组织体制应该是“立体的二级结构”2[2]。横向上,检察室属于基层院的派出机构,受派出院的领导,同时要尊重乡镇党委的领导,争取基本的建设资金支持;纵向上,检察室统一纳入基层院的编制,为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对挂靠人员给与适当的补助与职位任职倾斜,挂靠人员可从控申、民行、预防等职能部门中抽调,明确责任分工与工作目标,使之定期与检察室进行业务联络,保证工作独立开展。

2[2] 《重构乡镇检察室》,邵长生,人民检察,2009年第2期。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桥梁和坚实平台,虽然目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尽管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各级院正开始了乡镇检察室重建的热潮,这契合了当前的时代背景,契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契合了检察机关的本质属性,契合了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需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和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下,在各地的试点经验总结中,乡镇检察室将会循着有序稳妥的目标普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发展乡镇检察室,服务新农村建设》,郑红,人民检察,2008年22期;

2、《重构乡镇检察室》,邵长生,人们检察,2009年第2期;

3、《中国检察体制改革论纲》,童建明、万春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

4、《法律监督向基层农村延伸》,李轩甫,检察日报,2008年11月23日;

5、《建议重建乡镇检察室—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的北京地区为视角》,刘宝君,中国检察官,2008年第4期。

6、《乡镇检察室设置的理论支撑与时代使命》,海南省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正义网,2009年2月17日。

篇2: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及前景分析

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工作重心下移,设置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和完善的新举措,是检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事物,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工作重心下移,设置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和完善的新举措,是检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事物,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乡镇检察室设置的理论支撑

乡镇检察室是基层人民检察院的派出机构,是检察组织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在新形势下检察体制改革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有其坚实和科学的理论基础。具体有以下几点:

理论支撑之一:党的领导集体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论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大国、农民大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人对农村问题的论述,都闪耀着党的农村工作理论思想的光辉,是我们在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检察制度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

理论支撑之二:科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科学定位,它是新时期检察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对乡镇检察室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乡镇检察室的设置是科学发展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通过乡镇检察室着力解决基层检察院如何服务农村发展,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稳定、社会和谐的能力。

二是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实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检察机关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乡镇检察室,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认真倾听农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农民群众满意作为对检察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坚持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意识。

三是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举。通过乡镇检察室将法律监督职能延伸到广大农村,使检察工作内部机构改革能适应形势可持续发展。

四是设置乡镇检察室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实践。

理论支撑之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结构中,主要有立法权、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军事权。我国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与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均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被国家权力机关赋予检察权。因此,它的地位从属于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另一方面,基于独立行使检察权的需要,检察机关是国家机构组织系统中的一个独立机关,它的独立地位体现在它与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不是隶属关系。而这些机关又需要法律监督机关进行控制和制约,使检察权上升为一种国家权力,这就是设置检察机关的必要性和根据所在。

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不仅应覆盖城市,还应该覆盖到广大的农村,尤其是我国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农村。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回归宪法对检察机关定位,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集中体现,是时代对检察机关提出的新要求。毫无疑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设置乡镇检察室的重要理论基础。

理论支撑之四: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

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建立在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之上的。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对我国检察理论的形成和检察制度的建立具有决定性影响,是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确 立的直接思想来源。

列宁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检察权,是实行刑事的、民事的和行政的全面法律监督。乡镇检察室对基层政权依法行政实施全面的法律监督,这对于完善农村检察制度,加强对基层政权依法行政的法律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检察制度是对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乡镇检察室与各级检察院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检察体系,通过依法行使法律监督职能,保障法律监督辐射到广大乡镇基层,形成最高检察院、省级检察院、地市级检察院、县市区检察院和乡镇检察室五个层次,使法律监督的网络在我国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系统,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整体监督结构。

理论支撑之五:国家权利制衡和救济理论

权利制衡理论在现代被称为是否合宪政府的一个普适性标准。现代检察制度也是以权利的分立与制衡的宪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检察权应该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或政府所执行的国家权力,是行政权与司法权分权制约的产物。我国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行政权和审判权在法律框架下有序运行,保障公民尤其是农民的合法权利。

现代国家的权利救济主要是公力救济,司法救济是最早的公力救济形式。权利公力救济需要有一种主动的、积极的 公权力,监视、发现、干涉、追诉损害权利的行为,作为护法和追诉的检察机关应运而生。检察机关设置乡镇检察室是现代农村社会必不可少的,是对困难群众利益的特殊关切和保障。

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行政层级体制是以省—市—县——乡的四级管理模式为主导的,乡镇一级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其监督职能应辐射到行政权存在的每个角落。乡镇检察室作为对基层政权监督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形成,保障社会主义法制在农村地区的实现。这对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乡镇检察室设置的时代使命

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体制、法律框架内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海南省检察院在全省全面推进乡镇检察室建设,已经在琼海、澄迈、临高等市县乡镇设置了十个乡镇检察室,效果显著。它的设置对于优化检察职权配置,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农村公平正义,保障农民平等权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增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完善党的基层政权组织、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农村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一线平台,在整个检察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 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检察机关要发挥农村社会矛盾的“沉淀池”作用,担当起“稳定”的职责,减轻党委政府的压力。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在广大农村的触角和阵地,是党的基层政权组织的维护者和监督者,在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廉政勤政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有利于完善农村检察制度建设,实现农村检察工作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三个统一。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乡镇检察室可以直接在农村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检察事业的基础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发展希望也在基层,乡镇检察室的建设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必然选择。

第三、通过设置乡镇检察室,将检察基层工作重心下移,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检察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告状难的问题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乡镇检察室可以在检察机关与农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检察机关和农民群众的联系,方便农民群众诉讼,提供快捷、方便的法律服务。

篇3: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及前景分析

关键词:乡镇检察室,必要性,可行性

2001年3月24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印发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意见》, 明确要求:“调整乡镇检察室设置。为有利于法律监督, 兼顾工作效率,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调整乡镇检察室布局, 作用不大的, 予以撤销;确需设置的, 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从此, 大部分的检察院设置的乡镇检察室都撤销了。

一、新形势下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必要性

(一) 发展乡镇检察室是检察工作不断适应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乡镇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尤其是浙江省这些沿海发达省市地区, 拥有数十万常住人口、生产总值超百亿、财政收入数十亿的特大镇已经大量涌现。这些高度城市化的新型乡镇,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甚至超过普通中小城市, 因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远非传统意义的农村乡镇可比。一方面, 新型乡镇组织拥有远比普通乡镇强大的经济决策权和行政管理权;另一方面, 它们又拥有与普通乡镇同等的自主管理权力, 在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 很容易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可以预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乡镇的城市化转型将是一个必然和长期的过程, 人民群众对乡镇组织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势下, 为有力监督和支持乡镇基层组织依法行政, 及时倾听乡镇基层的民生诉求, 检察机关必须改变过去以县区为管辖对象的检察机构设置模式, 通过向重点乡镇设置派出机构, 将法律监督的重点领域向乡镇延伸, 填补乡镇一级法律监督的空白。

(二) 发展乡镇检察室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应然举措

乡镇组织处在国家权力结构的最基层, 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薄弱环节, 乡镇基层组织违法行政、执法不公是当前农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目前乡镇基层政权中, 已经普遍设立了人民法庭、司法所、基层派出所等司法机构, 部分乡镇工商、税务、土地等行政派出机构也一应俱全。各种司法、行政权力已经延伸到了农村基层, 唯独只有乡镇检察室的建设依然停滞不前。检察机关在乡镇基层信息不通、耳目不聪, “两所一庭”的司法活动, 以及行政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活动, 难以纳入法律监督的视野, 一定程度上造成少数法制观念淡薄的乡镇基层干部无视群众利益, 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在基层组织设置乡镇检察室, 可以充分延伸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健全乡、镇等基层组织的民主法制建设, 有利于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促进依法治乡、依法治镇工作的开展。乡镇检察室与人民法庭、基层派出所、乡镇司法所共同组成完备的基层司法工作体制, 能够一起发挥乡镇基层司法机构整体效能, 进一步促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三) 发展乡镇检察室是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现实需要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化, 受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增加:部分农村地区刑事犯罪居高不下, 赌博、毒品犯罪蔓延, 黑恶势力活动猖狂;普通民事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故意伤害案件增多, 甚至引起宗族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群体性事件;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苗头增多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耽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乡镇检察室通过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能够协助辖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发事件;通过认真分析辖区刑事犯罪的特点和规律, 能够协助发案单位建章立制, 堵塞漏洞, 落实防范措施, 为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通过经常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提供法律咨询, 能够鼓励农民在法律程序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依法同危害农村经济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可行性

设立乡镇检察室, 需要明确其职能定位和组织体制结构:

(一) 职能定位

一是以职务犯罪侦查为职能主体。职务犯罪侦查是普通群众比较熟知的检察职能, 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职能是检察室工作的“皮”,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一方面, 检察室查办职务犯罪具有先天的优势, 除了有贴近群众、反应敏捷、查案迅速的优势, 还有利于提升检察机关的影响力、公信力和权威性。另一方面, 赋予检察室职务犯罪侦查职能有利于实现“权力运行”的平衡。现行的权力架构体系中, 缺乏职务犯罪侦查的“打击效应”, 检察室的工作很难得到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但乡镇检察室应逐步弱化其侦查职能, 构建以乡 (镇) 检察室为侦查主体的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机制。二是以强化法律监督为职能基础。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在乡镇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触角。但在过去的检察工作中, 没有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地区, 对发生在基层派出所、人民法庭等机构破坏法律统一实施的行为很难进行法律监督, 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地区, 也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不要监督、不依法监督的问题。重新构建的乡镇检察室必须以强化法律监督为职能基础, 赋予乡镇检察室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诉讼监督等监督权能。三是以服务业务部门为职能载体。检察室不是检察院, 在适当延伸和扩展检察室职能的同时, 必须考虑到检察室与派出院内设部门的关系, 特别是检察室与业务部门的业务重叠关系。如乡镇检察室拥有民行检察职能后, 检察室与派出院民行科的关系等。笔者认为, 赋予检察室的民行、侦监、监所等职能, 从性质上看并不需要一种完整的权能, 而是在充分发挥检察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优势的前提下的部分权能。如检察室可以受理民事行政检察申诉, 可以办理辖区内的民事行政“不立案、不提抗、不抗诉”等息诉案件和促进双方当事人和解的案件, 但不承担上级民行检察部门的交办案件和辖区内的抗诉案件, 检察室应更多的配合内设业务部门办理案件。

(二) 组织体制结构

从检察实践来看, 乡镇检察室的组织体制比较混乱, 有的属于基层院派驻机构, 与基层院内设科室相平行, 受分管检察长、检察长直接领导;有的高于派出院内设机构, 业务上受反贪局指导, 受分管检察长、检察长直接领导;有的属于反贪局派出机构, 与反贪局的科室相平行, 受反贪局长领导;有的表面看属于基层院派出机构, 而实际上与检察院的科室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成了科室的派出机构和附属物;有的属于基层检察院和乡镇党委共同的派出机构, 表面上一块牌子, 实际上双重领导;有的名义属于基层检察院的派出机构, 实际上是乡镇党委的派出机构, 仅仅在业务上接受检察院指导, 等等。笔者认为, 检察室的组织体制应该是“立体的二级结构”:一是横向结构。检察室属于基层院的派出机构, 受派出院的领导, 同时又尊重乡镇党委的领导, 其地位应该高于, 至少应该平行于内设科室。从检察实践效果看, 独特的横向结构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版本, 具有“复制”的可能。因为检察室一般来讲, 地理位置比较偏远, 条件相对艰苦, 而检察室配备的人员又要求有较高的检察业务素质, 为了调动检察室干警的积极性, 应该在政治地位上适当倾斜, 才能稳定人心、吸引人才, 发挥乡镇检察室应有作用。二是纵向结构。检察室统一纳入基层院编制, 人员配置原则上不少于3人, 设立主任1名。将侦监、民行、控申、预防等职能部门人员抽调1人挂靠检察室, 挂靠人员接受原科室和检察室的双重领导, 定期与检察室进行业务联络。挂靠人员和检察室并非松散的联络, 也不是兼职人员, 是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的专职人员。

三、重设乡镇检察室存在的问题

篇4: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及前景分析

[关键词]乡镇检察室;必要性;可行性

2001年3月24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印发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意见》,明确要求:“调整乡镇检察室设置。为有利于法律监督,兼顾工作效率,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乡镇检察室布局,作用不大的,予以撤销;确需设置的,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从此,大部分的检察院设置的乡镇检察室都撤销了。

一、新形势下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必要性

(一)发展乡镇检察室是检察工作不断适应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乡镇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浙江省这些沿海发达省市地区,拥有数十万常住人口、生产总值超百亿、财政收入数十亿的特大镇已经大量涌现。这些高度城市化的新型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甚至超过普通中小城市,因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远非传统意义的农村乡镇可比。一方面,新型乡镇组织拥有远比普通乡镇强大的经济决策权和行政管理权;另一方面,它们又拥有与普通乡镇同等的自主管理权力,在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容易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乡镇的城市化转型将是一个必然和长期的过程,人民群众对乡镇组织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势下,为有力监督和支持乡镇基层组织依法行政,及时倾听乡镇基层的民生诉求,检察机关必须改变过去以县区为管辖对象的检察机构设置模式,通过向重点乡镇设置派出机构,将法律监督的重点领域向乡镇延伸,填补乡镇一级法律监督的空白。

(二)发展乡镇检察室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应然举措

乡镇组织处在国家权力结构的最基层,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薄弱环节,乡镇基层组织违法行政、执法不公是当前农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目前乡镇基层政权中,已经普遍设立了人民法庭、司法所、基层派出所等司法机构,部分乡镇工商、税务、土地等行政派出机构也一应俱全。各种司法、行政权力已经延伸到了农村基层,唯独只有乡镇检察室的建设依然停滞不前。检察机关在乡镇基层信息不通、耳目不聪,“两所一庭”的司法活动,以及行政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活动,难以纳入法律监督的视野,一定程度上造成少数法制观念淡薄的乡镇基层干部无视群众利益,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在基层组织设置乡镇检察室,可以充分延伸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健全乡、镇等基层组织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促进依法治乡、依法治镇工作的开展。乡镇检察室与人民法庭、基层派出所、乡镇司法所共同组成完备的基层司法工作体制,能够一起发挥乡镇基层司法机构整体效能,进一步促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三)发展乡镇检察室是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现实需要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化,受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增加:部分农村地区刑事犯罪居高不下,赌博、毒品犯罪蔓延,黑恶势力活动猖狂;普通民事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故意伤害案件增多,甚至引起宗族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群体性事件;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苗头增多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耽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乡镇检察室通过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够协助辖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发事件;通过认真分析辖区刑事犯罪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协助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落实防范措施,为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通过经常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能够鼓励农民在法律程序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同危害农村经济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可行性

设立乡镇检察室,需要明确其职能定位和组织体制结构:

(一)职能定位

一是以职务犯罪侦查为职能主体。职务犯罪侦查是普通群众比较熟知的检察职能,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职能是检察室工作的“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方面,检察室查办职务犯罪具有先天的优势,除了有贴近群众、反应敏捷、查案迅速的优势,还有利于提升检察机关的影响力、公信力和权威性。另一方面,赋予检察室职务犯罪侦查职能有利于实现“权力运行”的平衡。现行的权力架构体系中,缺乏职务犯罪侦查的“打击效应”,检察室的工作很难得到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但乡镇检察室应逐步弱化其侦查职能,构建以乡(镇)检察室为侦查主体的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机制。二是以强化法律监督为职能基础。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在乡镇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触角。但在过去的检察工作中,没有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地区,对发生在基层派出所、人民法庭等机构破坏法律统一实施的行为很难进行法律监督,设立乡镇检察室的地区,也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不要监督、不依法监督的问题。重新构建的乡镇检察室必须以强化法律监督为职能基础,赋予乡镇检察室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诉讼监督等监督权能。三是以服务业务部门为职能载体。检察室不是检察院,在适当延伸和扩展检察室职能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检察室与派出院内设部门的关系,特别是检察室与业务部门的业务重叠关系。如乡镇检察室拥有民行检察职能后,检察室与派出院民行科的关系等。笔者认为,赋予检察室的民行、侦监、监所等职能,从性质上看并不需要一种完整的权能,而是在充分发挥检察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优势的前提下的部分权能。如检察室可以受理民事行政检察申诉,可以办理辖区内的民事行政“不立案、不提抗、不抗诉”等息诉案件和促进双方当事人和解的案件,但不承担上级民行检察部门的交办案件和辖区内的抗诉案件,检察室应更多的配合内设业务部门办理案件。

(二)组织体制结构

从检察实践来看,乡镇检察室的组织体制比较混乱,有的属于基层院派驻机构,与基层院内设科室相平行,受分管检察长、检察长直接领导;有的高于派出院内设机构,业务上受反贪局指导,受分管检察长、检察长直接领导;有的属于反贪局派出机构,与反贪局的科室相平行,受反贪局长领导;有的表面看属于基层院派出机构,而实际上与检察院的科室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成了科室的派出机构和附属物;有的属于基层检察院和乡镇党委共同的派出机构,表面上一块牌子,实际上双重领导;有的名义属于基层检察院的派出机构,实际上是乡镇党委的派出机构,仅仅在业务上接受检察院指导,等等。笔者认为,检察室的组织体制应该是“立体的二级结构”:一是横向结构。检察室属于基层院的派出机构,受派出院的领导,同时又尊重乡镇党委的领导,其地位应该高于,至少应该平行于内设科室。从检察实践效果看,独特的横向结构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版本,具有“复制”的可能。因为检察室一般来讲,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条件相对艰苦,而检察室配备的人员又要求有较高的检察业务素质,为了调动检察室干警的积极性,应该在政治地位上适当倾斜,才能稳定人心、吸引人才,发挥乡镇检察室应有作用。二是纵向结构。检察室统一纳入基层院编制,人员配置原则上不少于3人,设立主任1名。将侦监、民行、控申、预防等职能部门人员抽调1人挂靠检察室,挂靠人员接受原科室和检察室的双重领导,定期与检察室进行业务联络。挂靠人员和检察室并非松散的联络,也不是兼职人员,是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的专职人员。

三、重设乡镇检察室存在的问题

由于设立的法律依据不足,乡镇检察室设置与否完全取决于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同程度和支持程度,其保障机制与得到国家财政普遍支持的基层派出所、乡镇司法所和人民法庭无法相比。另外,在欠发达地区基层院符合检察官资格的人员断层严重,在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抽调骨干人员到乡镇检察室,势必影响基层院日常工作的开展。乡镇检察室在一定意义上是游离于派出院的监督管理。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如何防止队伍出问题,防止不廉洁、执法不公问题的发生也是重构乡镇检察室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篇5: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及前景分析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队伍建设

随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开展,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重点的多项疾控相关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到了乡镇卫生院。2012年,卫生部又出台了《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提出疾控机构及相关专业防治机构等要建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考核制度。因此,明确乡镇卫生院的疾控岗位设置以及疾控队伍建设是对基层疾控系统有效进行管理的前提和关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东、中、西部各选一省,确定广东省、江西省和甘肃省作为研究现场,综合当地区域分布特点、乡镇卫生院种类及运行状况、经济水平、人口特征、研究人员和能力及可操作性等因素,每省各确定2个县。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每县抽取乡镇卫生院6所,共36所乡镇卫生院及全体疾控人员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组织机构、岗位设置、疾控人员基本情况、兼职情况和拥有资质情况。共调查了143名乡镇卫生院人员,其中有效调查了131名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广东省44人,江西34人,甘肃53人,有效调查率为91.6%。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对于三个项目省率或百分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组织机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36所乡镇卫生院共设置32个科室,其中临床类科室14个,公共卫生类科室3个,医技类科室6个,行政后勤类科室9个。所有被调查的乡镇卫生院都设置防保科,其主要职责是开展疾控工作。从三省分布看,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共设置21个科室,江西为19个,广东为30个。以广东省某普通乡镇卫生院为例,其临床科室占据了半数科室,甘肃和江西的乡镇卫生院类型全部由政府举办,定性为公共卫生公益性事业单位,以院防合一为主。而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如珠海和中山等地,部分卫生院年创收过千万,逐渐向医院发展。见图1。

2.2 防保科岗位设置基本情况

被调查乡镇卫生院的防保科共设置了18个岗位。所有机构都设置了预防接种岗和传染病报告岗,以完成较传统的疾控工作。除疾控工作外,防保科还包括了体检、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工作。所有被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员工总数为2 030人,其中防保科人员203人。被调查机构防保科人员中,预防接种岗人员61人,占30.0%,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传染病报告岗人员,为31人,占15.4%。从地区分布看,广东省乡镇卫生院防保科设置了所有的18个岗位,江西省有6个,甘肃省有9个。乡镇卫生院疾控工作主要由防保科负责,其中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等疾控工作岗位比较稳定,其他疾控工作岗位人员变动较大。规模较小的乡镇卫生院需要全院人员共同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尤其是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见图2。

2.3 防保人员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乡镇卫生院共有人员2 030人,服务覆盖人口共1 602 503人,每千服务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为1.3人,三个项目省每千服务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东(1.6人)、甘肃(0.9人)、江西(0.7人)。见表1。

图1 广东省某乡镇卫生院组织机构图

图2 三省乡镇卫生院防保科不同岗位人员分布

表1 乡镇卫生院人员与服务人口配比情况

被调查乡镇卫生院防保人数占机构总人数的10.0%,防保人员在编比例为70.9%。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规模较大,相应配备防保人员较多,如珠海金湾区三灶镇普通乡镇卫生院防保科有8人。而江西省和甘肃省规模相对较小,江西省中心卫生院防保人员平均每机构5人左右,一般卫生院防保人员平均每机构3人左右;甘肃省中心卫生院防保人员2人左右,一般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普遍为1人。见表2。

被调查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被调查对象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占54.2%;其次为本科及以上。仅34.4%的被调查人员专业为预防医学,其他专业背景中以临床为主,占32.1%;其次为护理,占13.0%。广东省、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专业分布相似,江西省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临床专业比例最高,为50.0%。见表3。

表2 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数量情况

表3 三省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基本情况

2.4 兼职情况

44.3%的被调查对象需要兼职承担其他非疾控工作,13.7%的人员需要开展临床工作。见表4。

2.5 资质情况

61.8%的被调查人员没有任何公共卫生医师资格。三个省份都分别有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没有任何公共卫生医师资格。见表5。

表4 三省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兼职分布

表5 三省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资质分布

3 讨论

3.1 岗位设置难以适应疾控工作任务要求

在本次调查中,所有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防保科,甘肃省和江西省的科室中没有急诊抢救室、产房及手术室,乡镇卫生院很少开展手术或不开展任何手术,病人基本都转往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但在经济发达的广东,乡镇卫生院大部分为临床相关科室,一些被调查乡镇卫生院涵盖了所有的临床专业科室,医院化倾向很明显。在乡镇卫生院防保科疾控岗位设置中,完成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等传统疾控工作的岗位和人员较稳定,而健康教育和慢病防控岗位人员较少且变动较大,职业卫生、地方病管理等工作几乎没人具体做,精神病管理、老年病管理等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乡镇卫生院并没有设置相对应的岗位,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乡镇卫生院基本没有能力完成所有规定项目。

3.2 岗位设置不能满足疾控工作负荷要求

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的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卫生机构、村卫生室(所)组成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1]。2011年,全国共有乡镇卫生院37 374个,是除诊所和村卫生室外最多的医疗卫生机构[2]。全国乡镇卫生院人员数116.6万人,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1.32人[3]。本调查中,被调查机构每千服务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1.3人。地区间人员数量和素质存在不平衡现象,服务供需仍存在不平衡。调查中,防保人员占机构总人员数量的10.0%,虽然机构总人数包括后勤等非专业技术人员,但仅一成的数据显示防保人员比例较低。不同地区乡镇卫生院规模、人员和服务范围上有一定差距。广东省乡镇卫生院相对服务半径小,服务人口多,甘肃省服务半径较大,人口相对较少。广东省与江西省和甘肃省相比,虽然防保人员绝对数量较多,但是占乡镇卫生院总人员比例最低,且大量的防保工作依靠了聘用人员。从三个省总体看,防保人员在编比例为70.9%,有将近3成人员是聘用人员,由此看出,编制内的人员难以满足现有的疾控工作量需要。

3.3 疾控人员专业素质制约乡镇卫生院疾控工作水平

乡镇机构专职防保人员和兼职防保人员队伍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1~40岁的年龄段,学历主要以中专为主,占43.8%,大专学历占37.1%[4]。广东省疾控人员相对年轻,学历较江西省和甘肃省高,但只有近一半的疾控人员专业背景为预防医学。甘肃和江西省疾控人员专业主要以临床为主。从三个省看,只有34.4%的基础疾控人员是预防医学背景。临床等其他专业背景人员开展疾控工作前需要取得相应资质,补充相应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否则不利于疾控工作的贯彻执行。

因此,尽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乡镇卫生院设立形式、规模大小等方面略有不同,在设计岗位时,要认真分析服务体系中的各要素,其中第一要素是人,包括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3]。因此,在国家出台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增加防保人员编制,合理配比专业,适应当前疾控工作需要。在此基础上,针对疾控工作职责考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疾控岗位工作职责和人员分工,对从事疾控岗位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准入,确保基础疾控人员的工作胜任力。

参考文献

[1]王轶,李颖琰,魏红霞.我国乡镇卫生院防保现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10):758-760.

[2]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20222_402786440.htm.

[3]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http://www.moh.gov.cn/pub 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7967/201204/54532.htm.

篇6:大麦的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关键词】大麦的利用;现状;前景分析

1.大麦

1.1大麦的简介

大麦属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越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大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世界大麦的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稻、玉米居第四位。主要产于中国、苏联、美国等国家。苏联种植最多,我国产量最高,年总产约650万吨。我国冬大麦主产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和河南等地,春大麦则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山西及肯藏高原和新疆北部地区。

大麦按播种季节可分为冬大麦和春大麦,二者成分相似。一般根据品种分为皮大麦和裸大麦两类:

1.1.1皮大麦

即成熟时籽粒仍带壳的大麦,也就是普通大麦。根据籽粒在穗上的排列方式,又分为二棱大麦和六棱大麦。前者麦粒较大,多产自欧、美、澳洲等地。我国多为六棱大麦,主要供酿酒用,饲用效果也很好。

1.1.2裸大麦

也叫青稞,成熟时皮易脱落,多供食用,营养价值较高,但产量低。主要产自东南亚和我国青藏高原、云南、贵州和四川山地

1.2大麦的用途

大麦一般可以用作食用,他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忽视。而有一部分可以用作饲料。作为饲料其的价值仅次与玉米,猪育肥后期掺和喂大麦,可提高瘦肉率。以幼嫩植株作饲草或制成干草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有的地方也将青稞面作为主食,做成青稞面。而在抗战时期青稞面更是演绎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同时,大麦也可以作为酿酒的原料,是制作啤酒的比不可少的原料之一。而在新时代,在经济与农业的结合时代,大麦的经济价值更是不容忽视。

2.大麦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作为食用

大麦作为北方不产水稻的地区,作为主要的粮食。在以前由于国家的经济不景气,对于大麦只作为主要的种植作物。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麦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少(大多数都将大麦地,改种其他的经济作物)主要还是由于大麦的价格比较便宜,虽然产量高,可同比相同的经济利益来说,种植者更趋向去利益较大的其他作物。如:改种药材、果园、大棚蔬菜等其他能够提供更多的经济利益的作物,另一方面耕地面积的减少,导致大麦的种植面积日趋稀少。对于大麦的产量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

2.2为酿酒提供原料

早期,大麦可作为酿制烧酒的原料之一,由于大麦的产量高价格,导致很多的种植户将大麦酿制烧酒。虽然,相对其作物酿酒来说成本低利润大。可这种传统的方法并没有将大麦的酿酒利润最大化,可大一部分将大麦的含酒量大大的浪费掉了。随着我国啤酒业的蓬勃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啤酒业的蓬勃发展也迎来了啤酒行业的春天。2010年我国啤酒已经排行世界第三,也就意味着作为啤酒的原料之一大麦的需求量也水涨船高。而我国大部分的大麦全靠进口,这一点导致我们的啤酒生产行业受制于人,而这一点也抑制了我国啤酒业得发展。

2.3为饲料行业提供原料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养殖业都靠饲料来进行养殖。而饲料的配置无外乎的配制如:骨头的粉碎,其他农作物的粉碎,或者是大米的米灰(稻谷的壳),玉米、高粱等作物。而我前面也提到,大麦作为饲料的喂猪可以提高猪的熟肉的含量。大麦与玉米的搭配更使得饲料的回报率升高,将利润大大提高,可由于大麦种植的不断减少大麦产量的不断降低,也是对养殖者成本的提高。

2.4综合利用

大麦不管事作为食用、作为工业原料或者是饲料的原料,大麦秸秆更是造纸的主要原料之一,秸秆也可以用作艺术平的编制,随着经济的提高人们对于大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大麦的麦芽、大麦的麦壳、大麦的提取物作为新能源的燃料等,可以说大麦浑身是宝。这更说明了大麦不仅仅是以上所说的用途。

3.发展前景的探讨

3.1对于大麦种植的扶持政策

随着人们对大麦的深入研究也使得大麦的种植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在相关的政策上也有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例如:对于种植的补贴,对于非法占用土地的严格规范,对于大麦收购的补贴等等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使得种植者重新将眼光投向大麦的种植。国家对于在大麦遭受旱灾的补贴和赔偿,也使得大麦的大面积种植前景一片光明。

3.2加强小麦的育种,选择优质的大麦

我国的啤酒和饲料的专用大麦在品质上与国外的对于大麦的工业品质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这也根本上导致我国大麦产量高,可实际工业用的大麦一大部分需要进口。选种优质品种的大麦,在适应的地区推广种植。

3.3科学的种植,完善大麦“产到销”的一体化

在我国种植区域内大面积的种植大麦,同时在种植的时期与工厂建立起合作的关系,每一区域选出一位区域代表,各代表之间相互建立起合作社。当某一区域的大麦不能满足时,可以从其他的区域进行调用,及时的满足工厂与种植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3.4加大大麦副产品的加工

在进行常规的大麦产值之外,可以大力挖掘大麦的副产值,提高努力将大麦的利润最大化大麦的利用最大化。将大麦的化学性质和作为新能源的原料不断的提高化和实际化,作为食用要大力的宣传其的营养价值,显著提高大麦的市场需求和价格的提高。

4.结束语

作为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我们要不断的提升大麦的市场需求和价格的提高。只有这也作为我们的养殖户才愿意去种植。这样才能摆脱我国的工业品大麦全靠进口的局势,全力扭转进口大麦对行业的限制。

【参考文献】

[1]陈明贤,张国平.大麦的利用现状及前景探讨[J].人类与谷类科学.2010,3.

篇7:我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省也是畜牧大省, 自然资源有广袤的大草原、大片的森林和大面积的湿地, 作为种植养殖的关键要素的水资源也非常丰富, 在主水系松花江流域又遍布大大小小的河流, 这些都构成了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 由于我省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 工业属于欠发达的省份, 使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程度都很轻, 这里的农村素有“天然大氧吧”之称, 这里特别适于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我省更是农机大省, 黑龙江北大荒, 建国六十多年来, 我省数千万辛勤耕作的农民, 用他们勤劳的汗水, 将这里由荒芜的大地变成了现在的万亩良田, 曾有人形象地将我省的农业比喻成是“骑在铁牛背上的农业”, 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 农机合作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我省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境内的垦区是我国最大的垦区, 其中, 建三江垦区、黑河、嫩江垦区在我国非常知名, 国家的领导人曾多次来这里视察。我省垦区共有3500多万亩耕地、104个大型国有农场。2006年我省垦区粮食总产已达113.2亿kg, 商品率已达90%以上,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现在我省又在垦区试点“精准农业”, 在原有的粗放式耕种模式向集约式耕种模式发展的同时, 探索借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实行精细化耕种。我省的农业现代化、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都居国内领先, 某些方面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到2009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已经跃升到全国第二位。到2006年底, 农机化率已高达93.3%, 其中旱田95%、水田90%, 现有农机总动力420.8万kW, 各类型拖拉机63877台,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0054台, 有联合收获机13919台, 水稻插秧机49700台, 农用飞机30架, 其中拖拉机最大功率已达500马力、收获机达305马力。许多先进的农机设备还配有“GPS ”卫星定位、卫星导航系统, 能进行田间机械作业的变量施肥、变量喷药和收获作业的即时产量测试等。现代化的农机装备, 为我省垦区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被誉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排头兵”。

近几年, 在党的惠农政策扶持和鼓舞下, 我省农村广大农民和垦区广大农场职工购买农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每年更新农机总量高达五六十亿元。尤其是我省垦区已连续多年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的世界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 我省的农业行业的主管部门也通过农机合作社组织广大农机户学习操作新引进的大型农机装备。这些现代化农机装备的引进, 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促进了我省农业的大发展, 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可以预见, 未来我省的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前途光明、前景辉煌。仅2007年一年, 我省就新增加了250个“农机合作社”。我省垦区在“十一五”期间, 将进一步大力发展农机化, 继续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大型农机装备来实现我省现代化的大农业。

篇8: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江西美术创作基本现状

(一)从入选数量、入选比例来看,江西美术创作整体实力稳中有升,但总体偏弱

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的五年一届的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全国入选作品分别为3522件、4135件(均不含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邀请作品展 ),增长17.40%;江西入选作品分别为69件、88件,增长27.54%;江西两届入选作品占全国总入选比例分别为1.96%、2.13%,增长0.17%,如本页下图所示。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总数为历史最多。两届全国美展中,江西入选作品的增速大于全国,入选占比也有所提高。从这些数据来看,江西美术创作的整体实力在稳步提高。

从与全国其他各省、市入选作品比较来看,江西两届入选作品排名均在全国第18位,在全国居于中后水平。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各省(市、区)入选作品及排名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从各美术种类的入选情况来看,江西入选作品涵盖大部分国展美术种类,但发展不平衡

全国美展在不断包容中发展,从最初只有中国画等少数种类发展到10余个。全国美展涵盖的美术种类也越来越多。两届美展中,除版画、壁画、水粉、动漫4个美术种类入选作品略有减少外,大部分美术种类呈现增长趋势。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将实验艺术纳入,美术种类达13个。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中,江西除实验艺术无作品入选外,其他美术种类都有作品入选,但分布并不均衡,相对集中在陶艺、油画、漆画、中国画、艺术设计等美术种类,如下页图所示。这几个美术种类在两届美展中均占江西入选作品总数的约80%左右,占江西入选作品数的绝大多数。但在全国排名中,除陶艺在全国第2、3位、漆画在全国第8位左右、油画在全国第15位左右,其他美术种类都在全国第20位左右甚至更后的位置。特别是有的美术种类,入选的情况几乎空白,入选为0的,比如说实验艺术、壁画、动画。两届全国美展中,江西各美术种类的具体情况如下:

1.陶艺。在两届全国美展中,陶艺都是江西入选的重点项目,两届入选作品分别为22件、35件,占全省入选作品数的31.88%、 39.77%,排名全国第3位、第2位。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江西陶艺作品共有5件获奖提名,孟福伟的《生死时速 》、张婧婧的《 “弧”系列之一至四》分获金奖和铜奖。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仅有景德镇姜少清的《隐之诉》 1件进京作品获奖,提名作品数大幅减少。所以,虽然陶艺是江西美术创作的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但在全国巅峰对决中仍然缺乏持续的竞争力。

2.油画。从油画入选的情况来看,江西的油画创作不断进步和不断突破。在两届全国美展中,江西油画无论是入选作品数量还是获奖提名作品数量都有增加。两届入选作品分别为13件、15件,全国排名第14位、第18位,两届入选作品在江西入选作品中均排名第2。尤其是在获奖提名方面,从第十一届的1件增加到第十二届的3件,在获奖提名中超过陶艺位列第1。卢杰的《夏布》、罗坚的《都市曲系列之二》、蓝威的《田园杂兴·望秋音》、马志明的《金秋瓦窑堡》为获奖提名作品。

3.漆画。漆画是江西美术的传统强项。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至90年代中叶,江西漆画居于全国前列,与福建不相上下。1999年,刘称奇的漆画《世纪潮》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为江西省首次在全国美展中夺得金奖。而到近两届全国美展中,江西漆画入选作品虽然相对于其他省份还算多一点,但总体处于滑坡状态。两届入选分别为9件、10件,全国排名第8位、第8位,位列江西入选作品的第3。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进京作品(获奖提名)为徐涛的《民生》、张明远的《知足》2件,在各美术种类中排名第2。

4.中国画。中国画是全国美展的传统美术种类,也是大类。江西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也有很深的传统底蕴,在历届全国美展中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如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中,蔡超的《顶梁柱》获得大奖,李遇春的《花瀑图》获优秀奖;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中,杨金星的《佳人有约》获得银奖;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中,杨金星的《甲申小满》获得银奖,等等。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中,江西中国画分别入选7件、6件,全国排名第22位、第25位,仅第十二届进京作品1件,为刘双喜、穆赛的《小背篓》。

5.艺术设计。从第九届开始,全国美展增设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投稿多,作品量大,入选难度大。两届全国美展中,江西入选作品分别为4件、7件,全国排名第20位、第25位。艺术设计虽是江西入选作品较多的美术种类,但在全国排名属于偏后位置。

6.版画。江西各地都有各具艺术特色的版画群体,如宜春的彩拓版画、上饶的吹塑版画和藏书票版画、新余的工业题材版画、赣州等地的黑白木刻等,樟树市、宜春市还被文化部等部门命名为“版画之乡”。1991年,刘荣庭(可谷)获中国美协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奖”;1996年1月,中国版画家协会向谢牛、陈正元颁发“鲁迅版画奖”;1999年10月,陈祖煌、陈一文、苏列熙、龚声、周新如、甘春耕、邹连德、江克安、欧阳荻被中国美协、中国版协评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并被授予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章”等。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中,江西版画入选作品分别为3件、3件,全国排名第29位、第27位。

nlc202309090132

7.水彩、粉画。两届全国美展中,江西水彩、粉画入选作品分别为3件、3件,全国排名第26位、第25位。

8.雕塑。20世纪90年以来,随着江西专业学院培养的青年雕塑家迅速成长,江西雕塑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在全国获奖增多。1992年,刘小可的《井冈茶》获“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铜奖;1994年,吕品昌的《阿福之家》获“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桑任新的《大将风度》被国际奥委会收藏等。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中,江西雕塑入选作品分别为2件、4件,全国排名第21位、第20位。

9.其他美术种类。包括壁画、动漫、综合美术种类、综合材料、实验艺术等,江西入选作品较少。综合美术种类中,年画、插图均有作品入选,其中杜裕琳的插图《罗高壮的童年》为第十二届进京作品。实验艺术是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增设种类,江西入选为0。两届全国美展中,江西的壁画、动漫、综合材料作品在全省几乎空白。

(三)从获奖提名数额与覆盖面来看,江西美术创作获奖面扩大,但竞争力仍然不足

从全国来看,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入选作品总数分别是3522件、4135件,获奖提名数分别为415件、537件,获奖提名作品占入选作品总数的11.78%、12.98%;两届获奖(金、银、铜及优秀奖)分别为153件、160件,占入选作品总数的4.34%、3.87%,获奖难度增加,如本页上图所示。

在美术种类分布上,两届全国美展中,除了第十二届新设置的实验艺术没有设奖项外,其他美术种类共增加7件获奖作品,分别为中国画、壁画、陶艺、综合材料、综合美术种类,其他美术种类则持平或略有下降。

江西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获奖提名作品共6件,仅油画、陶艺2个美术种类,其中陶艺作品取得了1件金奖、1件铜奖、3件获奖提名的成绩,油画有1件获奖提名作品。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江西进京作品共8件,涵盖了中国画、油画、漆画、陶艺、综合美术种类5个美术种类,获奖提名不再局限于一两个美术种类,呈现出从“一枝独秀”向“满园春色”发展的喜人局面,如上页下图所示。

从全国来看,获奖作品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全国总获奖数为153件,金奖18件,江西获1金1铜,金奖全国排名第6位,获奖总排名全国第16位。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江西虽然获奖提名作品增加,但金、银、铜及优秀奖作品均为0,而四川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虽然入选数与江西很接近(入选91件,进京8件),但却仍然获得1银、1铜的优秀成绩,江西获奖作品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二、江西美术创作路径探索

(一)牢牢把握江西美术创作的社会主义文艺方向

1.社会主义的方向

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再次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2015年10月,新华社全文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这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为文艺创作也为江西的美术创作指明了方向。

江西美术创作的“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就是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主旋律。江西的美术工作者要把这些东西融入美术创作之中,通过生动的绘画语言、鲜活的艺术形象、饱满的画面色彩,充分展现高尚的价值追求、积极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

2.人民中心的导向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是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就是要“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繁荣群众文艺”。

江西美术创作的“人民中心导向”,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反映好人民的心声,描绘好人民心中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给了江西美术界一个很好的命题。这个“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江西的美术工作者要描绘好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所盼等。

3.中国精神的风尚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是美术工作者始终需要牢牢把握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也是我们所有美术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必须把握的大主题。

江西美术创作必须体现中国精神,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这是我们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但同时在思想精神层面也出现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一些人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以致精神上变得“失魂落魄”。越是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以更多的精品力作诠释中国精神,为我们的民族凝魂聚气,为我们的时代凝心聚力。

(二)始终坚持江西美术创作的几个基本原则

1.深入基层汲取营养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江西美术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学生,带着诚心面对群众,带着感情挖掘素材,不断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提升思想和艺术境界,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江西省文化厅2015年举办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首届江西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就是期望广大美术工作者能更好地深入基层汲取思想和艺术的营养,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nlc202309090132

2.坚持导向,弘扬正气

全国美展具有导向与示范的意义,它更加关注美术创作的民族集体意识与社会现实,重视创作在题材内容表现方面横向的广度、宏观视角的观照。江西美术工作者要有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意识,要肩负着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责任,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以优秀的作品坚持正确导向、弘扬正气。2015年年初,由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联、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和九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云水谣—李杏水彩写生作品展”,这次画展重点推出著名水彩画家李杏先生从艺50年来自觉坚持深入生活、弘扬主旋律、表现社会主流的优秀作品。

3.敢于创新,勇攀高峰

习近平指出,当前文艺创作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江西美术虽然两届入选作品数量都在增加,但是离“高峰”仍有很大的差距。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广大美术工作者要在体裁、题材、内容、技术、手段、风格、流派等方面创新求精、勇攀高峰,努力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佳作。

(三)努力营造江西美术创作的良好生态环境

1.抓制度规划

一是在研究江西美术创作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今后一个时期江西美术创作和美术事业发展规划。2014年以来,江西省文化厅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省美术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江西省美术事业发展的意见》,启动了江西省美术“三大工程”,以及“江西美术研究”系列课题项目研究,如“江西美术史”(下限至1911年)、“二十世纪江西美术” 等省重点课题和“新世纪江西美术15年”的梳理研究;江西省文联近年来策划、实施了“八一起艺”工程,在美术方面有56米瓷板画长卷《锦绣中华》、62米国画长卷《锦绣赣鄱》、80米国画长卷《万里长征新画卷》等。

二是把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综合、单项美展作为重要项目加倍重视。继续坚持举办综合性的全省美术大展,如“江西省美术作品展”(五年一届)、“江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江西省优秀美术作品展”(三年一届)等。分美术种类参加或举办各类单项美展,如中国画有八大山人山水、花鸟、人物,油画、漆画、版画双年展等。举办江西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展等,并结合有关展览举办“写生活动”“创作班”“提高班”等,使江西优秀作品通过这些平台展示、推送出去。

三是建立“立足本地原创、开放融合发展”的创作机制。一方面,江西美术家要走出江西,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扩大江西优秀美术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如在举办“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大赛”“首届‘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大赛”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一些全国性美术创作活动。更为重要的是,江西美术家要立足本地进行原创,描绘好江西的山、江西的水、江西的村落城镇及生态文明,以及江西独具特色的各种地域文化(如陶瓷文化、客家文化、青铜文化、禅宗文化、名人文化、书院文化、傩文化、茶文化、稻作文化、红色文化等等),要以大视野感受江西文化的特点与魅力,不断开拓美术创作的新视野新境界。

2.抓重大题材

要以重大题材为抓手,抓好一批美术精品创作,这里有几个层面的问题:

一要梳理出一个江西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指南、题材库。要尽快对“万年江西”“千年江西”“百年江西” (三把尺子)系列题材进行归纳梳理,拟出江西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指南,形成题材库,供全省广大美术工作者学习、讨论、创作等。

二要有计划、分阶段组织实施江西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江西省文化厅已经于2015年开始启动“三大工程”,今后还将陆续启动一些与江西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活动。

三要做好江西重大题材美术作品的展览、传播、收藏、出版等工作。对江西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宣传和传播江西特色地域文化;部分作品通过认购等方式,丰富省、市美术馆馆藏作品;同时,为更好地保护和延伸作品价值,通过制作光盘,出版作品集、论文集和创作实录等,使这些作品能够更好地传世。

3.抓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走德艺双馨之路,打造一支有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的“美术赣军”。要按照德艺双馨的标准,引导江西美术工作者处理好义利关系,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前,在义与利面前,首先要有正确而果决的第一选择,同时要有使两者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智慧,这是对道德品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考量。

二是培养造就一批江西美术的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人才。优秀艺术家肩负着领军一方、为提升地方艺术创作整体地位而有所作为的责任与使命。江西美术创作成就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其整体队伍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要有领军人物、代表性艺术家引领江西美术的整体走向,形成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带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流派。同时,两届全国美展中,江西青年画家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的创作也比较活跃,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提高。此外,美术理论与评论对美术创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支没有理论支撑的美术队伍可能就是画工的队伍。目前,江西艺术理论和评论队伍相对落后,要更加关注江西美术理论与评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三是做好美术人才队伍的组织协调保障工作。江西省美术队伍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2014年,省美协有会员约2700余人,其中中国美协会员223人。根据形势发展,江西省文联成立了江西美术院、江西省工笔画家学会,省美协还成立了各种艺委会,这都有力地促进了江西美术专业队伍的建设。近两年,又陆续成立了“八零油画学社”“青年美术家协会”等。要在采风写生、组织创作、举办展览、面向基层、理论研讨、人才培养、扩大交流等方面继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组织方式,做好团结、引导、服务工作。在“文艺创作与繁荣工程”“国家艺术基金”等的基础上,在用好已有的美术创作经费的同时,积极建立江西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保障机制等。

nlc202309090132

三、江西美术创作前景分析

(一)江西美术创作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是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文艺创作又迎来了大繁荣、大发展的一个春天,江西美术创作也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二是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关心,大力支持江西美术创作,尤其是2014年,江西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省美术工作会议,副省长朱虹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对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江西省美术事业发展的意见》、组建江西省美术场馆联盟、创办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全省美术大赛、建立美术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八大山人”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美术品牌、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公益性美术活动、推动美术产业快速发展等工作进行了研讨和部署。

三是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要领导身体力行,进行美术评论和美术创作。省委宣传部长姚亚平不仅多次视察、参观江西美术场馆建设及美术作品展览,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出版近20万字、128幅图的鉴赏笔记《不语禅—八大山人作品鉴赏笔记》,对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职责,以及对江西的美术事业,做了一位身体力行的践行者。省文联党组书记汪天行,在组织全省重大美术创作活动的同时,亲自创作以井冈山为主题的中国山水画,并举办个展。省文联主席叶青,长期从事美术评论、中国美术史研究等工作,著有《应物传神:中国画写实传统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画写实问题研究”等,同时还发表有多篇绘画方面的理论研究论文。

(二)江西美术工作者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一是美术创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大有可为。中国梦的提出,给了美术界一个很好的命题,其本身就是一种形象性和艺术性的想象,可以展示无限的空间和想象力。江西美术工作者要为人民泼墨挥毫,为时代描绘画卷,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谱写江西美术事业新篇章,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光添彩。

二是美术创作在江西“崛起”“实干兴赣”中大有可为。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于建设文化大省作出了重要部署。美术工作是江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引领文化时尚、见证社会进步、展示艺术水准的重要使命。江西的美术工作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创作,生动地描绘赣鄱儿女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伟大实践,广泛地凝聚起“江西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是美术创作在弘扬赣鄱传统优秀文化,繁荣和发展当代先进文化,引领和构建可持续生态文化中大有可为。江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骄人的文化成就,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鄱地域文化,尤其是宋、明两代,江西几乎撑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单就绘画来讲,江西历代画家可谓是翰墨留香、丹青誉世,为中华美术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山水宗师曹仲玄、董源、巨然、徐熙等,一度称雄画坛;明末清初朱耷、牛石慧的绘画成就超群,独树一帜;清代以罗牧为代表的“江西画派”以及“金陵八家”中之江西吴宏、“扬州八怪”中之江西闵贞均为当时中国画坛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等等,不一而足。在近现代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与实践中,江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代先进文化的代表。2014年11月,《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获批,标志着江西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初,江西省通过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决议》,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江西美术创作在传播传统优秀文化,繁荣和发展当代先进文化,引领和构建可持续生态文化中大有可为。

(三)江西美术期待在下届全国美展中再创佳绩。

一是再创整体提高的佳绩。近两届全国美展中江西在入选作品数量上较往届都有所提高,但在全国排名中后,要从江西美术整体和大局的角度出发,关心支持各美术种类的发展提高,推动江西美术创作在整体上有提高、有超越。

二是再创摘金夺银的佳绩。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江西陶艺获得一金一铜的成绩。期待下一届全国美展中江西有更多的精品力作,再创摘金夺银的佳绩。

三是努力填补空白的佳绩。江西各美术种类发展不平衡,两届全国美展中,有的美术种类在江西入选的数量几乎为零,比如实验艺术、壁画、动画。期待在下一届全国美展中,这些美术种类不断有新的突破,填补美术种类入选的空白。

“五年磨一剑”。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全国性艺术赛事中周期最长、美术赛事中水平最高的,被称为中国美术界的“奥林匹克”。对于各省美术事业发展而言,在此展中入选和获奖作品数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其美术创作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对地方美术工作的一次重要检阅。我们期待,通过全省美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下一个五年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江西美术创作一定能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高原又有高峰!

[作者单位:江西省文化厅]

上一篇:放飞童心 小学学生参加市小学生风筝比赛下一篇:初中九年级英语作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