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扶贫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07-12

县扶贫办上半年工作总结(通用6篇)

篇1:县扶贫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为指针,紧紧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赶超发展”的工作主线,坚持以实施村级扶贫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中心,以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创造性开展工作,促进和保证了扶贫开发重点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将2011年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11年工作情况

(一)、认真做好了扶贫项目专项资金自查和迎检工作。根据省、市、县关于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统一布置和要求,3、10月份我们会同县财政局深入到有关乡镇和项目上,对XX年年和2011年的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 5月份,抚州市扶贫办、财政局赴**检查组对崇仁XX至XX年年度扶贫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了认真整改。XX年、XX年年我县共有扶贫开发资金万元。XX年万元,其中发展资金万元(整村推进建设资金50万元,整村推进资金51万元,“雨露计划”培训资金万元,省配套机动项目资金23万元,移民扶贫资金万元,项目管理费万元,统计监测费万元,科技培训费2万元),财政扶贫贴息资金万元。XX年年万元,其中发展资金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50万元,整村推进资金54万元,“雨露计划”培训项目资金万元,省配套机动项目资金29万元,项目管理费万元,统计监测费万元,科技培训费2万元,市配套项目资金万元,县配套项目资金13万元),财政扶贫贴息资金万元。从检查情况看,扶贫资金在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一定成效。

(二)、扎实做好重点村整村推进建设。

整合力量,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从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村容建设、科技培训等方方面面着力,抓好重点村整村推进建设。认真组织好2011年重点村扶贫项目的实施,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抓好了2011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13个项目。已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04万元。

(三)、全力推进 “民生工程”。积极探索“雨露计划”新途径。

1、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 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要以产业为依托,以培训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2、“雨露计划”走进农民走近乡村。在市扶贫办及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关照和支持下,我们在**镇、**乡举办“雨露计划”走进农民走近农民培训班,针对留守农民,特别是留守妇女,拓展培训内容,请本县种养高级农艺师、拔尖人才讲授通俗易懂的果树栽培和麻鸡散课,受到农民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培训人数600人。以县培训基地为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人,本县工业园区培训40人。根据市场和县工业园区的需求,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并稳定转移就业。

(四)、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

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争取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冰冻灾害救援物资26万元。今年1月12日到2月4日,**出现历史罕见冰冻灾害,给农村经济和群众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我们积极向中国扶贫基金会争取冰冻灾害救援物资,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及时援助26万元支持我县抗灾自救,其中**乡救灾粮食6万元、**桥乡**村救灾化肥20万元。二是**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学员来我县六家桥乡结对帮扶。6月4日,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全体学员在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冒着烈日酷暑,来到崇仁县六家桥乡中心小学开展献爱心捐助贫困学生活动。结对帮扶20名贫困学生,并决定将一直帮扶这些贫困学生至中学毕业,并解决学校一些基础设施。三是落实党政部门和企业定点包扶重点村工作。在县直单位机关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

村工作,确保全县“十一五”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县直机关单位或企业定点帮扶。四是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和县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1+1”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全县结成470对帮扶对子。

(五)、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县里的中心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我办和县政协到武汉和上市公司凯迪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恰谈,凯迪股份有限公司准备来我县投资上亿元,下半年将落户工业园区。我们已完成民生电气、宝深达纺织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资工作任务800万元。

(六)、扶贫办自身建设的到提升。进一步组织扶贫办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为贫困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清正廉明、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办事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上级扶贫项目和资金申批到位较慢。

申批到位较慢,影响了扶贫工程进度。在此方面我们望与各部门积极配合好相关工作,使之达到更快的效率。

(二).部分农村人口因灾返贫。

今年我县出现历史罕见冰冻灾害,给农村经济和群众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贫困乡村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存在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现象。

(三).村集体经济差,项目资金缺口大。

我县重点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目前这些村在实施规划中存在办事越多,欠款越多的现象。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足,与重点村建设的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

总之,我们将吸取往年工作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认真做好各项扶贫工作,努力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

篇2:县扶贫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致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了贫困乡镇经济发展进程,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据统计:半年来全县低收入人口中有2870人脱贫;解决饮水困难2200人;扶贫搬迁80户;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300人;完成了整村推进重点村和雨露计划验收工作;45个重点村项目建设进入了刹尾阶段,39个重点村和7个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已全面展开。

一、扶贫开发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上半年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凸显了十大亮点。

(一)和谐实施村庄整治,全力打造文明新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一是科学规划,民谋互动;二是项目覆盖,民众联动;三是监督管理,民权制动;四是整合资金,民营助动,打造了一大批新农村。根据县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出特色、出形象、出亮点”的标准,我们实行“以点连线、以线成片,以片促面”的办法,狠抓了22个重点示范村、4个重点示范乡镇和3个重点示范片区的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新农村的示范效应,做到村庄硬化、净化、美化,亮化,下大力气对新农村实行了全面的环境整治。梅岩村在沿河建小别墅210家。为树文明新风,和谐拆迁沿河住户、商铺、厕所和猪圈69个。硬化路面10公里,砌河岸米,筑蓄水坝三道,铺文化体育场平方米,设农家书屋1个、安装塑钢护栏3000米和太阳能路灯25盏。百丈河村高山移民88户,建小康住宅148个。为净化环境,硬化街道路面米,筑水坝6道,拆除街边厕所、猪圈、危房264个,彻底根除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的“五乱”现象。我们抓点带面,集中连片,构建了百丈河——宋家塝连线18个村的环境整治示范区,涌现了乌云山、河南畈、龙潭河等一大批环境整治示范村,现在的新农村是村在林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车在景中。村庄环境整治引起了省委的高度关注,4月29日全省农房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省委张昌尔对农房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给与了高度评价,号召在全省推广英山经验。

(二)强势打造特色产业,提升质效经济飘红

我们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本县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茶、桑、药、栗、畜牧、水产和食用菌等低碳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现在全县茶、桑、药、栗基地达到60.6万亩,人均1.5亩。其中茶叶面积19.83万亩,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建成了四个万亩“茶叶走廊”,五个重点茶叶乡镇和一百个茶叶重点专业村。蚕桑面积7.5万亩,药材面积20.5万亩,板栗面积14.22万亩,生猪存栏24万头。上半年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2万亩以上,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园0.7万亩,新发展桑药栗等特色产业基地0.5万亩。

县域经济仅有数量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质效的提高转变。为了让优品占领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惠及农户,我们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牵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形成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纺织丝绸和建筑建材五大新型产业集群,经济效益全线飘红。我们积极申报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争取扶贫贷款额度25540万元,申请扶贫贴息额600多万元。全县崛起10多家民营茶叶公司、30多家骨干茶场和20多家清洁化茶叶加工厂,拥有各种制茶机具6500台套,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1家,过万元的2家,过1000万元的6家。绿屏茶叶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突破6300万元,有效提高了茶叶附加值,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户平年特色产业收入由过去的3000元达到5000元,农民64.6%的收入取自特色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也同步增长到3668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9.3%。

(三)抢抓机遇脱贫致富,精心雕塑小康试点

英山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后,扶贫开发地位显现。我们抢抓机遇,迎势而上。一是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编制了“13n15”系列规划,即1个总体规划,3个专项规划,n个部门规划,1年工作方案,5年长远规划。确定168个试点村,分3年进行试点,向上申报11大类91个项目,总投资34.4亿元。二是产业突破,特色支撑。全力发展茶、桑、药、栗、畜牧、水产和食用菌产业,将统筹规划、整村推进与试点示范、片带开发有机结合,培育出百丈河、梅岩、龙潭河、东冲河、河南畈、乌云山为标杆的一大批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村庄整治等特

色示范村和百丈河——宋家塝文明新村示范带。三是整合资金,共同办席。县政府出台了《脱贫奔小康资金整合试行办法》,将文明创建、土地整理、村庄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1.8亿元涉农资金强力整合,捆绑使用,带动群众投入2.6亿元,有力推动了试点基础设施建设。四是项目覆盖,增强后劲。全县共投入重点项目资金11.95亿元,已完成8.34亿元,项目

涵盖了公路、桥梁、水利、沼气、农田、山林、住房、医疗、保险各个方面,惠及“三农”。五是加强领导、对口帮扶。我们请示县委分工,“四大家”26位领导每人直接蹲点帮扶一乡一村,带头示范。同时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对口帮扶项目229个,争取资金1890万元。这些举措让脱贫奔小康试点释放出强大能量,展现了前景的无穷魅力。

(四)强力推动整村推进,良性运行经济血液

整村推进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项目资金分散,工作难度很大。但我们谋定发展,攻坚克难,强力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捆绑使用,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5月份,省扶贫办对我县度整村推进重点村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一致认为整村推进工作规划科学、项目扎实、基础牢固、管理严格,我们的考核达到优秀等次。

我县1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资金共计2171.4万元,村平达到144.76万元,共扶持建设了68个扶贫项目。其中扶持产业开发项目25个,投入项目资金65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个,投入项目资金1080万元;社会发展及贫困户子女培训项目15个,投入项目资金441.4万元。资金是经济运行的血液,血液良性循环,扶贫开发就有了保障。对这些巨额资金的运行,我们实行了“五制”管理。一是财务“三专”制。财政部门对连片扶贫开发的财务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金融部门设立“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确保专款专用。二是项目公示制。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和项目村公示项目计划,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项目责任制。县、乡、村级级签定项目建设责任书,在拨付资金时暂扣工程款总额15%的质量保证金。工程竣工验收后再拨付保证金。四是全程监控制。由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实行全程监督,杜绝扶贫资金的转移、挪用、拖欠和挤占。五是资金报帐制。建立以村为单位,项目为载体,乡镇财政所报帐,县财政审核的管理模式。通过“五制”,确保了整村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扶贫资金监管,锁定绩效环环考量

我县财政扶贫资金有1929万元,其中以工代赈608万元。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监管是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难点工作,为了杜绝跑、冒、滴、漏,确保扶贫资金产生绩效,我们采取五大有效措施进行监管。一是资金一本帐。无论是上级下达的扶贫资金,还是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一律进入财政扶贫资金账户,经县领导签字批准后才能使用,实行县级报账制。二是招标一套法。选择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规进行,做到“三公”。三是合同一把锁。项目落实后,主管部门及时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规定进度和质量标准,用合同锁住双方的权利义务。四是督查一把尺。扶贫项目申报时,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没过关的,财政部门不予报账。扶贫项目实施时,我们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在建项目进行督查,严查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一把尺子量到底。五是验收一道关。项目实施完毕后,及时组织财政、审计、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检查验收,对没有煞尾、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项目必须返工,直到验收合格才拨付款项。我们创建“五个一”的监督管理办法,使财政扶贫资金产生了良好的绩效,3月份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组对我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及管理工作给与了高度评价,综合评分,在黄冈市名列前茅。

(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强互助资金管理

对贫困村实行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是新时期一项全新的扶贫模式,我们一是成立组织。由县政府办、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成立了工作机构。二是制定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办法。三是积极申报。我县大畈河、梅岩、三门河、鸭掌树4个村成功吸纳为全省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5万元。四是规范运行。强化管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避免互助资金被少数人控制而偏离扶贫目标,我们按照参与不干预,服务不包办的原则,建立了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和外部监管制度。扶贫办和财政局定期对互助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互助社内部监督小组也代表全体村民行使职权,对信贷程序、资金账目、用户资金使用情况、贷款的发放回收等定期公示,提高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互助资金健康稳妥地运行,为试点村群众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据初步统计,我县首批启动的4个试点村,吸纳入社农户399户,其中贫困户126户。互助资金总量达13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5万元,农户交纳入社资金55万元,村级配套35万元。累计向213户发放借款106万元。其中种植户179户,养殖户14户,加工业13户,运输业7户,扶持种植茶、桑、药、栗7000亩,建茶叶、药材加工厂7个,养猪130头。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无资金的难题,促进他们由“输血型”向“造血型”扶贫转变,推动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两轮驱动扶贫济困

为实现20xx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4月28日,全省召开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进入了开发与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这是一项重大转变。我们迅速精密部署,积极探索,使我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平稳、快速、健康、有序地铺开。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早。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一结束,6月11日我县在全市率先召开了全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县委、副县长陈李虹作了重要讲话,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二是严。陈李虹在报告中严格规定了“八步两公示”的操作程序,即本人申请、村民小组推荐、村级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公示、乡镇审核、县领导小组审批、审批结果公示、填写《农村扶贫对象档案》。三是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焦点是瞄准贫困,全县乡镇党委书记挂帅,分管领导牵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对贫困人口正在进行拉网式调查摸底,锁定贫困户,分类制定具体的帮困措施。四是舍。扶贫办舍得财力,投入3万余元,将省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宣传资料复印400册,下发全县11个乡镇和309个村,有效促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倾心推进“雨露计划”,安装扶贫智力引擎

针对我县1万多农村富余青壮年,我们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将招生计划分解到乡镇,建立万元激励机制。二是积极宣传,入户促学。三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黄冈电子信息学校、卫东职校和远程科技培训中心为平台授课,将培训课件资源传送到村级站点。先后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9期,培训农民1.5万人次,返乡农民工223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0520人次,向农民发放科技书籍1万余册,使全县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雨露计划”使一大批乡土人才从产业经济中脱颖而出,成为勇闯市场的主体。草盘镇肖胜章参训后,我们帮他创办了中药材种植公司,对11个村的1200个农户进行长期技术指导和产成品回收,上半年基地由770亩扩大到3000亩,药材种植遍及20个村4200个农户,带动药农每亩年增收余元。全县有200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我们以滚雪球方式让他们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高中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100多次“中茶杯”、“陆羽杯”金奖。为解决贫困户产前产中产后的困难,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提升扶贫质量,及时指导全县先富的乡土人才组建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带动农户1.92万户,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形成“百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河南畈村9位农民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后,吸引全村300多农户加入,带动所有田地种茶,上半年茶叶收入达到6000万元,大大超过种粮收入。陶河乡组建宏业药材专业合作社,网络全乡重点药材专业户规模生产销售,药农创效2290万元,比建社前增加15.2%。孔坊乡2600户种桑养蚕,蚕桑专业合作社派出10支贩运队伍奔走全国,蚕茧销量130万公斤,产值近1300万元,带动一大批贫困户增收致富。

(九)大造宣传舆论声势,扶贫《条例》家喻户晓

新的《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是规范农村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建设,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法宝。为了使《条例》家喻户晓,入脑入心,我们迅速反应,周密部署,制定宣传方案,出资3万元,在全县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横幅标语、宣传资料和各种会议广泛宣传,做到电视有形,广播有声,标语有字,照片有景,网络有贴,报刊有文。大型活动主要是“四会”,一是召开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专题学习了新《条例》,提出宣传贯彻意见。二是县政府分管领导作了重要的电视讲话,就新《条例》实施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宣传,使群众了解新《条例》。三是在全县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学习贯彻《条例》,李云中主任就《条例》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讲解,社会影响深远。四是对扶贫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四会”活动,为新《条例》的贯彻实施和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增强了全民依法扶贫的意识,规范了扶贫行为。

(十)扶贫到户注重民生,优质调研引导决策

根据鄂政扶电4号文件的要求,正月初六一上班,我们就在周围一片喜庆春酒的鞭炮声中,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先后召开了乡镇扶贫办主任会、十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支部书记会、县直部门和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广泛听取扶贫到户的政策措施意见。然后机关干部分成3个调研专班,踏着新春的积雪翻山越岭,奔赴全县10个贫困村入户调查,获取了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农民的贫困深刻教育了我们,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撰写出《英山县扶贫到户政策措施调研报告》,报告认为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五大成效: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改善民生的基础、搬迁扶贫破解了高偏远山区扶贫“老大难”、创新扶贫机制整合了各种扶贫资源。但是还存在着五个严峻的问题:当前农村贫困面比较大、贫困户劳动能力和文化素质较差、贫困户收入状况差和农业收入占比大、贫困对象瞄准不够、扶贫政策措施到户的覆盖面小。郑重提出了五条建议:要准确核定贫困对象和建好“两类人口”档案、建立贫困户信息共享机制和统一资源运用操作管理、实行“一户一法”和设立扶贫到户“项目菜单”、实行无偿与有偿扶持相结合和提高扶贫到户资金效益、建立统筹协调的运作机制和做好资金整合文章的。这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全县引起很大反响,广大干部群众从一片繁荣的反面清醒认识了农村的贫困民情,它成为县委、县政府作出下一步扶贫开发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份报告也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在湖北省扶贫网上予以刊载,好评如潮。

此外,我们灵活采取了“四种”移民安置方法。即培植产业,集中安置;“独户”搬迁,插花安置;自发搬迁,协助安置;改造危房,灵活安置。积极推进了老区建设工作,落实7个重点老区村136个规划项目,对3个老区乡镇的集镇道路、水电设施进行了改造。5月25日迎接了市政府考评组对我县党政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的综合考核,考评领导对我县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我们还密切配合省扶贫办搞好结对共建工作。4月20日,省扶贫办副主任杨立宪赴石河冲村结对“认亲”,要求该村争创全省“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先进村。我们同步跟进,围绕省办“建设一个好班子,制定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基地,完善一套好制度”的目标,落实帮扶共建举措,协助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突出三个重点、办好十件实事、实现六化目标。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几个特点

(一)雷厉风行,立足于“早”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一结束,我们就请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县委和县长办公会听取汇报,认真研究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英山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分标准》,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明确了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对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

(二)人少事多,立足于“实”。经县委决定,我办4位领导一起退居二线,留守只剩6人,面对新时期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压力重于泰山。但我们不畏困难,实行“5+2、白+黑”工作法,抓住重点,工作求“实”。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刚组建时缺技改资金,生产无法上线,手持大批销售合同面临赔款。这个茶叶加工企业是拉动全县茶叶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龙头大户,生产上马有利于贫困茶农增产增收,对这个处境我们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及时伸出橄榄枝,帮助申办扶贫贴息贷款300万元,扶上马、送一程、帮到底。现在该公司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成为扶贫开发的火车头,带动7000多户、2万多茶农逐步走出贫困。由于我们诚实做事,在村庄环境整治、产业扶贫、脱贫奔小康试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监管、整村推进验收、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扶贫到户调研和宣传扶贫《条例》各项工作上,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三)转换思路,立足于“新”。我们深入开展“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活动,在新时期以新视角出新思路,拓展扶贫手段,创造了系列新亮点。在产业扶贫上,我们打破狭隘的资源和传统农业模式,大力实施茶、桑、药、栗四大支柱产业扶贫开发战略。在劳务经济引起土地抛荒上,我们积极推行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上,我们致力村庄环境整治。在脱贫奔小康试点上,我们整合资金强势推行整村推进。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上,我们精心制定“八步两公示”操作法。在监管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上,我们创建“五个一”的监督管理模式,针对新形势下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深入研究,破解难题,从容应对,这些新思路为扶贫开发增光添彩,国家《扶贫开发》、《湖北省扶贫网》、《湖北科技信息报》、《黄冈日报》、英山电视台都进行了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扩大了扶贫工作的影响力。

但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县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一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导致扶贫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发展不平衡。二是贫困农户经济基础薄弱,自筹资金、自我发展难度大。三是部分贫困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上级投入资金不足,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一)抓好整村推进项目。重点搞好产业、道路、安全饮水等问题。

(二)办好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确保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三)搞好低保与扶贫“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加大扶贫到户的支持,做到低保与扶贫无缝对接。

(四)实行村级互助金试点,对大畈河、梅岩、三门河、鸭掌树4个纳入全省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的村加强指导,规范运作。

(五)加强老区建设,对7个重点老区村加大建设力度。

(六)实施“雨露计划”,加快贫困村劳动力的转移。

(七)继续扶贫搬迁。帮助高山移民异地脱贫。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科学谋划,扎实工作,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全面加强规划建设,提高建设品位

1、加快规划编制。一是

委托省城规院开展北斗坪控制性详细规划,现已完成中间成果,待县政府组织会议交换意见。二是研究制定了县城后3年规划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景观项目的建设规划,报县会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相关决定。三是组织了桑树拐改造、县城小车修配厂、原古夫农场职工住房还建项目等规划意向分析,报县委、县政府研究决策县城的开发建设。四是组织了原新安市场控制性规划研究,通过专家评审后报县政府予以批复,并向县人大进行了备案。五是完成了全县亮化改造方案设计,部分单位已计划启动实施。六是进一步优化昭君广场和龙珠路街景改造规划方案,现已形成中间成果,全部具备评审条件。

2、加强规划审查。一是严格执行县规划委员会和县住建局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两级审查制度,从优进行项目选址、方案评审,半年共召开2次县规划委员会例会,对县档案馆、联通公司、廉租房等一批项目进行了选址,审查通过了相关建筑设计方案。二是认真开展国有土地出让工作,先后对明妃广场、六号地块等土地提出规划设计条件,使经营城市土地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三是依法办理“一书两证”,半年共办理《选址意见书》6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1份、用地面积12168平方米(其中单位7份,用地面积10777平方米;个人14份,用地面积1391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2份,建筑面积35926平方米(其中单位7份,建筑面积30864平方米;个人15份,建筑面积5062平方米)。四是加强古夫老街改造,搬迁建房10户。

3、加大管理力度。一是本着优质高效的服务精神,认真抓好项目建设规划管理,使兴发集团总部办公大楼、工人文化宫福利中心等房屋建筑全面建成,成为县城新景观。县廉租房建设进展顺利,现已进入外墙装饰阶段。新龙商苑、福德园两处房地产开发项目正在全面施工,下半年可投放市场。二是继续对县城周边居民建房实行严格控制,坚持县住建、国土资源和古夫镇政府三家现场联合办公制度,从严审批相关手续,使随意建设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加强规划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对违背规划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半年共纠正和查处建设违规行为12处,确保了建设按规划实施。

二、精心实施建设项目,全面加强城市管理

(一)抓环卫,保清洁

一是进一步完善环卫监理考核机制,由城建、监察部门组成考核小组,每半月进行一次集中考核,促进环卫质量上水平。二是对环卫工人作息时间和工作质量进行量化管理,凡长期不负责任、不负管理的工人一律进行清退,对环卫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整,将有事业心的人员调整到管理岗位中来。三是扎实做好“门前五包”考核检查工作,与县文明办、爱卫办联合在每月中旬开展一次大检查,发出整改通知,督促整改到位。

(二)抓市政,提功能

一是开工了桑树拐大连路北侧滨河公园河堤工程,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其中挖填方完成工程量的90%,基础混凝土完成工程量的70%),预计8月底可竣工。二是立足早字,认真清理防排沟渠,使县城防汛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完成县城雨污水管网及排污设施的疏通清淤工作,共清理雨污水管2万多米,排洪沟5000余米。三是配备专人上路,全天进行检查,发现破损设施及时更换维修到位,共修复城市道路3000多平方米。四是对市政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排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共更换雨污水井盖8套,维修河堤栏杆13处31米,维修人行道200多平方米。五是确保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行,上半年共处理污水1400多万吨,处理垃圾1.2万吨,处理合格率经环保局检测均达到100%。

(三)抓园林,促环境

一是对县城公共绿地签署合同运行期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并签订了至20xx年的养护管理特许授权经营合同。二是严格按照公共绿地养护管理特许授权经营合同书的规定,实行一周一检查,每月一考核,确保合同的履约。三是为加强单位附属地管理,按春、夏两季的管理技术要求下发通知,对不同季节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采取技术人员上门实地指导、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解决各单位庭园绿地管理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使单位庭园绿地建管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对行人较多地段的街道绿化带防护网共长3000多米进行了维护,引导人们正确行走,降低了苗木遭受人为践踏和人为破坏。五是组织了植物认养园及基地内苗木的移植,确保桑树拐滨河公园河堤迅速开工,共移植了乔木、球形植物1300多株,灌木

4000株,组织搬迁草花10余万盆。六是完成所有道路行道树的补植,共补植树木300多株。七是完成了宜巴高速公路指挥部基地附属绿地及209国道护坡新增绿化工程。八是对所有树体及灌木进行了一次全面打药,以防白蚁继续扩大。

(四)抓监察,强市容

一是加强日常市容管理。严格控制新安市场、汇金超市、桂苑路、众生堂门口

以及桥头等县城占道经营行为严重的区域,清理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56处、清理店外摆摊设点23个、流动商贩130余人(次)。

二是加强对建筑渣土的管理。严格城区建筑渣土准运制度,本月共查处渣土严重溢洒街道行为3起。

三是组织人员对全城公共设施“牛皮癣”、“野广告”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除,共清理乱写乱贴乱画25余(条)处、清理广告条幅13条。

四是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从3月4日开始,大队每天安排2名执法人员定时对校园周边流动摊点进行清理,共暂扣三轮车3辆,罚款60元。

五是开展了2次大型的宣传活动。在3月26日,与县实验中学联合开展“城管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到昭君路、宝丰路、昭君广场等主要地段开展捡垃圾、清“野广告”活动,清理随意张贴的广告200余处,发放“爱我家园、共铸文明”倡议书300份;在4月7日,配合县卫生局在兴源广场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世界卫生日宣传,发放“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150份,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爱护和参与县城管理的氛围。

六是加强规划监察管理。半年来,共下达处罚文书27份,查处违法乱搭乱建17起,拆除违法建筑17处,面积近600平方米,加强了对209国道、后河小区、张家坝、王家岭、万家岭、腰子坪等处的房屋建设巡逻力度,制止城区2处违规施工行为。

七是强化市政管理。在巡逻中发现存在污损、丢失等问题的路牌2块、井盖3处,果皮箱等市政设施2处,均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进行了更换。查处1起垃圾桶被毁案,在执法人员耐心说服和确凿证据面前,当事人承认了错误并赔偿了损失,从而使市政设施发挥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功能。

三、强化建筑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1、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一是对辖区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必须招标的工程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工程招投标率为100%。上半年,招投标工程项目7个(其中市政项目3个),建筑面积18688.00平方米,投资3196.81万元。二是开展了专家评委增补工作,增加评委25人,专家评委库共55人,确保招标评标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为加强对监理企业履行质量责任的监管,我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企业备案管理的通知》,要求监理企业进行单项备案,明确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员必须持证,建立监理履责信用和追究制度,有效遏制了无证上岗、人员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履责不力的现象。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执行建筑节能单项验收制度,局被市住建委评为建筑节能先进单位。加强工程验收备案管理,上半年,办理工程验收备案项目2个。二是开展质量安全联动监管。组织质量安全生产大检查2次,累计检查在建工程16项(次),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7份,停工通知书2份,查出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20多处,发现质量隐患16处,质量整改通知书7份,并对峡口卫生院综合楼项目擅自违规加建房屋一案进行了调查,责令相关责任方拿出科学有效的方案整改。三是草拟了《兴山县村镇农(居)民建房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和《兴山县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待县政府审查。

3、加强专项治理和档案及造价管理。一是根据国家、省、市、县关于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的统一部署,在县工治办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开展住建系统工程质量和建筑市场等方面的自查工作。二是加强城建档案工作。上半年档案馆共接收竣工档案12个项目,立卷180卷。整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资料档案29卷。三是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发布材料价格信息6期。抓好从业人员的培训。5月份,组织了全县10多名造价员参加了全市造价员继续教育培训班的学习,系统学习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和湖北省建筑、装饰、安装、市政等定额的技术交底,提高了业务水平。做好日常业务工作,切实做好定额解释答疑、造价纠纷调解等日常业务工作,服务于基层,接待造价咨询10人(次)。加强施工合同备案,上半年施工合同备案8件,发挥了造价监管的职能作用。

四、强化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

1、精心组织规划设计。一是与经济商务局通力协作,完成了黄粮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工业园控规和黄粮集镇控规,最终成果将出台。二是组织完成了黄粮集镇老街建筑风貌改造规划,为黄粮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提供了规划文本。三是服务省现代烟草农业现场会议,组织完成了黄粮界牌垭至榛子老院子沿线房屋改造、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现全部进入实施阶段。四是配合高桥乡政府开展了统筹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现正在组织方案的修改和完善。五是继续开展全县剩余行政村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全部完成所有村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

2、抓好高阳集镇规划管理。一是从规划管理出发,加强集镇道路、供水、污水、绿化等市政园林工程的技术指导,使中心区相关设施基本配套。二是抓好镇直公建单位的统一方案设计和施工图编制,为工程的迅速开工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益。三是加强小区和耿家河区域的居民房屋建设,今年共开工19户,用地面积1710万平方米。四是加强违规建设行为的查纠,共查处违规行为33起,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

篇3:县扶贫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增强了防涝抗旱能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了村容村貌,丰富了文化生活,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二是移民扶贫成效显著。对居住在库区深山区生存环境恶劣的9个乡镇24个自然村,37个居住点,1245户、5669人,实施了移民搬迁扶贫,彻底解决了行路难、运输难、就学难、求医难、彻底改变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状况。居住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生态得到修复,移民致富门路更加广阔,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高涨。

三是劳动者素质得到提高。充分利用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培训项目,加强劳动力技能素质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根据市场需求,针对性地举办了服装缝纫、五金机械、电子技术等不同种类培训班62期,转移劳动力就业6200余人。通过科技扶贫,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依靠科技、应用科技已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

篇4:广东省乳源县扶贫开发问题研究

关键词:乳源县;扶贫开发;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6-0049-04

乳源县是广东省的贫困县之一,地处粤北山区,研究乳源县的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研究乳源县的扶贫开发问题,总结其改革开放以来的扶贫开发经验和教训,特别是近年来广东省的扶贫“双到”工作,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广东省的扶贫“双到”本身就是典型的精准扶贫,所以,研究乳源县的扶贫开发问题,可以为我国的扶贫开发提供经验借鉴,进而从理论上丰富我国的精准扶贫。从实践上讲,其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实践中,一方面有助于乳源县政府扶贫政策的制定,研究成果能够吸收到政府政策中;另一方面,也可为广东省更好地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提供参考。

一、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问题和成因

(一)广东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乳源县全称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三个民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广东省2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该县辖9个镇、115个村(居)委会、1082个自然村,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在籍人口21.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5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67.2%。

从1986年起,乳源县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负责扶贫开发资金和政策的落实,至今累计投入7.77亿元资金,实施的帮扶项目多达1931个,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多达5176万元的最低生活保障、1027万元的五保救济金、471万元的医疗求助金,帮助33个“两不具备”安置点、117个村2812户10916人完成了搬迁工作,使贫困村人均收入增长到了9300元,31个重点帮扶贫困村集体平均收入达到了8.9万元,累计减少4.5万贫困人口,尤其是近年开展的“双到”扶贫,使得扶贫工作更加深入,取得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在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扶贫工作推进,容易造成一夜返贫。

1.扶贫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精准实施困难重重。主要表现为扶贫资金总量供给仍不能满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一方面,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大幅度增加存在困难,以2014年为例,乳源县争取到了扶贫开发项目83个、资金4800万元,平均每个项目分配资金不到60万元,当年该县仅省级贫困村就有68个,再加上因为各种因素未进入省级贫困村的60余个贫困村,每年村平均分配到的扶贫资金不到40万元。另一方面,由财政所提供的扶贫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而以贫困人口增收为目的的扶贫资金主要源于扶贫贷款,但是现行的信贷机制难以为贫困农户的产业发展提供直接支持,贫困户增收来源不足。

2.产业发展难度大,精准到户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受基础设施落后、商品经济发育程度低的双重制约,乳源县的贫困村普遍存在特色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现象,没有给群众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农民科技培训和扶贫队伍建设精准度不高。2012年以来,乳源县用于农民科技培训和扶贫队伍建设的资金仅为200万元,在三类扶贫资金总量当中仅占0.8%。

3.机制体制不健全,扶贫效果难以保证。主要表现:一是项目后续管理薄弱,资金和项目精准度不高。在乳源县,重点乡镇和贫困村并没有建立已建成项目的管护制度,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护的现象普遍存在。据调查,由于没有落实有效的管护措施,在必背镇、柳坑镇、一六镇等二、三年前刚建好的道路又变得坎坷不平无法通车了,人畜饮水工程也出现了枯竭、污染、跑漏等现象,一些科技扶贫项目也因缺少后续制度安排停止了实施。二是扶贫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从近年来乳源县扶贫“双到”工作的实际情况看,仍存在扶贫政策和项目流向非贫困人口的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却难以得到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三是扶贫系统建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开展扶贫“双到”工作以来,乳源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虽有成效,但并未见轻松,扶贫系统建设步伐缓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出现了弱化的趋势。例如:扶贫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乳源县扶贫办专职工作人员只有7名,人手明显不足;用于扶贫工作的车辆已经严重老化,不少都已经进入了报废期;扶贫开发工作必要的活动经费难以得到保障,实际用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活动经费远未达到要求的3%,以至于扶贫干部下乡调研、指导、检查、验收等给汽车加油的经费都需要掏自己的腰包。

(三)乳源县扶贫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乳源县扶贫开发工作当中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1.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精准脱贫困难。广东省乳源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于典型的山区县,林地分布广,耕地数量少。即使是以“九山”来形容的丰富的山林资源,也多被国家划为生态公益林,受全面封山育林政策的保護,不允许农民上山砍伐,于是那“半分薄田”就成了农民唯一的生产用地。以东坪镇汤盆村为例,该村有林地4万亩,而耕地却只有600亩,人均耕地不足0.3亩。乳源县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是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困难的重要因素。

nlc202309090747

2.物质资本不丰富,后天失调。近年以来,国家和广东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但是由贫困地区分布广、贫困人口多,“僧多粥少”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乳源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历史欠账太多,任务繁重,数百万的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的整村推进当中显得微不足道。与此同时,信贷扶贫资金难以落实,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往往会遇到层层门槛,即使通过了各种审批、考察,农户实际的资本利用时间仅为7-8个月,于是出现了经营项目尚未收益就要还贷款的情况。

3.人力资本条件差,脱贫基础薄弱。通过走访贫困户做典型调查了解到,该县农民当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占到了34.49%,初中文化水平占到了49.46%,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1.64%,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1.05%。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都是勉强混到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由于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创业、创收都容易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再加上劳动的科技含量极低,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较为困难。

二、广东乳源县扶贫开发问题的对策

对于乳源县来说,要进一步扩大精准扶贫的成果,就必须做到明确重点人群,提高扶贫对象的精准度;找准产业和资源优势,增强精准扶贫造血能力;健全工作机制,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坚持引管并重,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一)明确重点人群,提高扶贫对象的精准度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基础。针对乳源县的具体情况,实施精准扶贫应该以低于国家和省定贫困标准的困难户作为重点扶持人群,突出关注深山瑶胞、贫困儿童、失地农民和残疾人,并建立配套的帮扶对象识别认定机制。

1.逐户调查,摸清贫户底细。由县扶贫办牵头,各乡镇政府、党委负责,有关企事业单位参与,通过挨户走访、逐个见面的方式与贫困户进行座谈交流,初步掌握每家每户瑶族同胞的家庭基本情况、收支构成和发展意愿,弄清贫困家庭的真实底子。

2.民主评议,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综合考虑初步纳入扶贫开发对象范围的农户的住房、教育、健康、务工等情况,由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共同进行比选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张榜公示,合理地将收入低有劳动能力的农户确定为贫困户,将收入低且无劳动能力的农户纳入到低保户的范围内,严格保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纳入贫困户的农户要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调整帮扶,做到帮扶有进有退,防止帮扶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确保帮扶效率。

3.重点实施深山贫困户整体搬迁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整体易地搬迁工作,在省道沿线附近重点打造民族特色居住区,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并加大搬迁补助力度,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使少数民族同胞走出深山,走进安居乐业的新家园。针对少数民族同胞受教育水平低、下山缺乏谋生手段的问题,政府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经费用来进行教育培训工作。

(二)找准产业和资源优势,增强精准扶贫造血能力

认真分析乳源县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水电、旅游、特色农业的产业优势,坚持产业驱动,突出瑶乡特色,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造血”功能,形成水电工业与外向型工业“两翼齐飞”的经济格局,让产业扶贫开发萌生持续的内生动力。

1.发展绿色农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脱贫。充分利用好绿鲜冠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瑶乡茶业开发公司等县内企业,政府、企业、农技部门共同参与的帮扶机制,在贫困村发展蔬菜、笋竹、金银花、生猪、西瓜等产业项目,建立覆盖全县农村贫困户的产业网络,形成企业、合作组织、金融机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生产过程中,由政府担保,为红色信贷、小额贷款贴息,解决贫困户融资难的问题;农业技术部门积极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强其先进技术运用和市场竞争力;农业企业与贫困户签订保护收购价,确保贫困户的最低收益,带领贫困村和贫困户兴产业、创家业、闯销路、增收入。

2.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乳源县既有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大峡谷、天景山景区等自然景观,也有必背瑶寨景区、云门寺等特色人文景观丰富,旅游潜在优势得天独厚。因此,该县可以借助这一优势资源,围绕“世界过山瑶之乡”品牌建设,强化整体规划,加大品牌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吸纳更多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参与运输、商贸、特色产品加工等现代服务业。

(三)健全工作机制,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在扶贫“双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形成扶贫措施与扶贫效果的相互衔接机制,切实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1.建檔立卡,精细化管理。扶贫工作要做到“精准”就必须做到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帮扶政策制定精准、扶贫过程管理精准和扶贫效果考核精准。在此过程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申请、复核、公示、抽查和信息化管理措施,有效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档案库和信息卡。

2.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要做到精准帮扶,就要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找出真实的致贫原因,安排干部和技术人员提供“一对一”的帮扶,使帮扶工作责任到人。在扶贫过程中,还应该做到精准管理,全方位监测扶贫过程,通过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动态记录帮扶过程,并对扶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扶贫对象管理机制。

3.精准考核,确保成效。对扶贫工作的考核要兼顾到贫困对象的识别、管理和帮扶,做到扶贫工作过程的量化,建立量化的奖惩制度,竭尽全力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使扶贫干部全身心地抓扶贫,将扶贫政策一一落到实处,力戒形象工程和半吊子工程,形成实打实的扶贫业绩。

(四)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确保扶贫力度不减

乳源县的精准扶贫仍需要加大县级投入,特别是要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设立各类相关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投入,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经济保障充足,后劲不减。

nlc202309090747

1.加大县级投入,确保逐年增加。不断完善贫困村工作经验、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资金、危房改造补助等,建立县级持贫专项资金规模逐年增加的稳定机制,确保2016年县级扶贫专业资金投入比2013年翻两番。

2.整合涉农资金,实现精准利用。依托财政扶贫资金,加大上级涉农资金争取力度,并以此为基础,整合各类涉农財政资金,重点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实现涉农资金的精准利用,确保年整合率达到50%以上,整合金额超过6亿元。

3.设立各类基金,提供贴息资金。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与扶贫工作相配套的信贷基金,主要用于购买贫困户小额信贷保险,为扶贫贷款提供保障;二是与扶贫工作相配套的风险补偿基金,明确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所要承担的扶贫资金风险;三是建立与扶贫工作相配套的贴息贷款基金,主要为用于产业投资、危房改造等用途的扶贫贷款提供全额贴息的资金支持。

4.引导社会投入,推广合作模式。以政府扶贫资金为依托,将社会信贷资金引导到扶贫开发当中,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切实有效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推动开展贫困村旅游产业PPP模式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诗慧,方媛.农发行助力乳源新农村示范片建设[N].韶关日报,2015-11-23.

[2]倪慧群,黄宏,钟耿涛,等.对广东省"双到"扶贫开发模式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1(17):221-224.

[3]赵华,夏建军,赵东伟.我国贫困地区科技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以冀西北坝上地区为例[J].农业经济,2014(03):87-88.

[4]潘经韬.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及其扶贫效果优化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6:64-66+15.

[5]张桦梓.广东省质监局扶贫开发工作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6]朱宏伟,汪雪阳.广东乳源县经济包容性增长探析[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6):21-27.

[7]雕刀石.乳源瑶族自治县[OL/EB].http://baike.baidu.com,2016-08-02/2016-08-07.

[8]郭艳华.广州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南方农村,2012(01):74-78.

[9]李鲁云,田晓霞.广东扶贫"双到"创出建设幸福农村新路子[J].广东经济,2012(04):4-10.

[10]张木明,魏剑波.广东贫困村的现状与分析[J].南方论刊,2012(12):27-29.

(责任编辑:陈爱军)

篇5:县扶贫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工作职责情况汇报

2012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扶贫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相关要求,切实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单位工作职责,抓好具体措施的落实,推动了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向纵深发展。现将扶贫办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县扶贫办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从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年初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县扶贫办组织办公室全体人员对《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进行了学习,并根据工作职责研究相关工作措施;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由扶贫办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工作分工;三是积极参与、配合计划生育宣传活动,为促进营造浓厚宣教氛围奠定了基础。7月11日第23个世界人口日,我办制作展出宣传版面1块。

二、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扶贫开发总体规划

一是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在制定《XX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边境农村扶贫开发规划》、《XX县“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时,对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进行了强调,对农村计划生育户进行优先扶持,明确“对积极响应党和国家计划生育等方针政策的农村贫困户,优先发放各类扶贫资金和贷款,优先安排扶贫项目和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优先享受其他扶贫优惠政策。二是在制定全县《2012年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时,也重点强调了在社会扶贫工作中,也要向领取“两证”的计划生育家庭倾斜。

三、狠抓具体措施的落实,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户

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计划生育家庭,着力改善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为计划生育贫困户优先发放小额贷款。今年上半年,为2011年16个村400户贫困户743.26万元小额贷款发放贴息资金40万元。在小额贷款发放过程中,优先向计划生育贫困户发放贷款。二是入户项目向计划生育贫困户倾斜。投入70万元为70户计划生育贫困户购置奶牛,每户补助1万元。其中XX镇XX村20户,XX村20户,XX村30户;培育30户计划生育示范户,投入60万元购置600只品种羊,每户20只。其中XX村15户,XX村15户;投入136万元帮扶272户计划生育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每户补助5000元,其中XX村100户,XX村92户,XX村80户;XX村25万元葡萄种植项目,为种植葡萄的计划生育贫困户优先发放补

助,每亩地补助800元;XX村特色种植项目25万元,为种植红柳大芸的计划生育贫困户优先发放补助,每亩地补助500元。三是开展贫困大学生资助活动,在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与县慈善会积极配合,资助计划生育贫困大学生136名。

今年以来,县扶贫办充分发挥部门组织协调作用,配合县人口计生委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动了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县扶贫办将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好,推进全县人口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XX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6: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一、脱贫人口任务完成情况

据预测,20-年度可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683元以下)10000人,低收入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944元以下)28000人,占20-年底全县贫困人口127993人的30,完成省下达的脱贫任务,20-年底全县尚有贫困人口89993人。

二、扶贫项目完成情况

20-年度省下达我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949万元,争取省追加220万元,全年合计1169万元。首批下达专项资金用于整村推进村677.23万元,面上扶贫271.8万元。其中投入项目资金743.2万元与通村公路配合修通四级油路(含11.1公里水泥路)107.3公里;投入83万元建排灌站、节水渠、桥梁9处,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投入46万元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5所农民文化学校;投入24.8万元为3所农村小学配套;投入52万元用于劳务输出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转移1000名贫困农村劳动力,使1千户贫困户受益。

省追加资金用于六十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养猪协会15万元,科技扶贫项目十八里铺薯类组培脱毒良种繁育及推广示范50万元,劳动力转移培训45万元,小额贷款贴息60万元,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50万元,可使1万贫困人口受益。

三、整村推进完成情况

20-年全县确定30个贫困村为整村推进村,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及群众自力更生努力,贫困村达到村容整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基本可完成整村推进计划,达到省规定基本目标。

四、积极做好信贷扶贫工作

20-年度信贷扶贫资金规模150万元,用于鸿运轮船有限公司船舶运输及妇女联环脱贫,带动我县船运发展及蚕桑养殖规模发展。

五、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在省人大张主任和省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20-年我县新增了省国资委及交通投资集团路桥公司3个帮扶单位,根据省直帮扶单位帮扶意向,基本可达成1000万元帮扶项目资金。20-年度中国石化集团投入我县项目资金230万元。其中:1、扶贫助学项目12万元,资助了20名特困大学生、10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高中生和300名贫困小学生。2、扶贫劳务输出项目40万元,转移培训920名农村贫困劳动力,为扶贫劳务输出培训基地添置了设备。3、投入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178万元,其中用于润河镇陈楼村、大王庄村两个整村推进村93万元,建石化希望小学一座,修通了2.7公里四级油路和2.5公里硬基路,建起了大王庄村农民文化学校。用于江店孜镇李庙村项目资金25万元,修通了2.7公里四级油路,建起了李庙村村民文化学校。用于红星镇大谢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4.2公里四级油路。

六、加大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审计工作,更加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坚持扶贫项目的公示、招议标、报帐及审计制,继续做好贫困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加大扶贫宣传工作力度,努力创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扶贫工作,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氛围。

七、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作决定,20-年度完成13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县下达50万元分配任务。

20-年扶贫开发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结20-年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扶贫开发工作社会氛围不浓,扶贫宣传力度不够,扶贫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整体素质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待提高,有关扶贫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扶贫项目监管、检查,顾全大局,造福人民,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共同把我县扶贫工作做好。

20-年扶贫开发工作要点: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和___县“十一五”扶贫规划,继续减少贫困人口,力争年度减少贫困人口4万人。

二、集中使用扶贫资金,整合各类资金办大事。20-年度计划新修30公里水泥路,100公里油路,彻底改变贫困村通路难和公路等级差状况,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发生根本变化。

上一篇:公开课教学设计英语下一篇:小学五年级说明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