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自查报告

2024-07-26

死因监测自查报告(共12篇)

篇1:死因监测自查报告

上街区人民医院死因监测自查总结

为认真做好我院死因监测工作,提高我院死亡病例报告工作质量,根据《上街区疾控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居民死亡病例登记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自查,发现以下问题:1.未及时上报,2011年7月份我院对防保科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调动,新上岗人员各项工作未正确及时掌握到位,导致死因监测工作未保质保量完成;2.上报内容质量待提高,在自查中发现,根本死因和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在上报中有不准确现象,经区疾控中心死因管理老师的指导,才完成工作;3.各项制度欠完善。

通过认真自查和区疾控中心认真经常督导,目前我院防保科人员已经能够规范完成此项工作。经自查督导后,我院立即进行死因报卡、网报工作,并已逐项完善死因报告的各种制度。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死因临测工作;3.加强对各科临床科室死因监测、死亡疾例报告工作的检查,加强对相关资料的审核,多与区疾控中心沟通、请示汇报;4.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死因监测工作质量;5.按照区疾控中心的要求,认真做好补报和自查工作。

上街区人民医院 2011年11月1日

篇2:死因监测自查报告

1.年初工作岗位调整后,制定了专人负责死因监测工作,按要求每日定时审核网络报告的死亡卡,并做好登记。

2.统计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12日,按照现住址、死亡时间统计,报告死亡卡1701张,报告死亡率为5.78‰。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死亡规范登记报告率为90%,死因链完整率、有效证件填写率菊达到了95%以上。审核率100%,迟审率为0,死因不明比例小于2%,伤害意图不明比例、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比例、肿瘤未指明位置比例、呼衰、肝衰比例均为0.3.8月,按照上级单位要求完成了2015年死亡信息查漏补报工作和期望寿命调查工作,2015年婴儿死亡率为12.7‰,全人群的期望寿命为76.87岁。

篇3:招远市2008年死因监测报告

招远市在2008年开展全死因监测工作10镇4办, 报告单位15处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全市人口568789人, 其中男性282958人, 女性285831人, 死因监测卡片报告4045例, 报告率达95%以上。资料全面、可靠、可信。

4045例死因报告中, 男性2291例, 女性1754例。合计粗死亡率为71.12/万, 其中男性80.97/万, 女性61.36/万。标化死亡率49.83/万, 其中男性为31.60/万, 女性18.77/万 (均按全国2000年标准人口构成计算) 。婴儿死亡率为9.35/‰, 其中男性为9.92‰, 女性为8.73‰。

全年前十位死因及死亡率依次是:①脑血管病16.44/万、②心脏病14.93/万、③恶性肿瘤14.57/万、④损伤和中毒9.70/万、⑤呼吸系病6.94/万、⑥其他疾病1.85/万、⑦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1.44/万、⑧消化系病1.41/万、⑨泌尿生殖系疾病1.20/万、⑩精神病0.86/万。前五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8.01%, 前十位死因则占死亡构成的97.51%。心脏病与脑血管病合计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99.44%。

男性死因的顺位是①恶性肿瘤19.40/万、②脑血管病16.33/万、③损伤和中毒15.73/万、④心脏病14.45/万、⑤呼吸系疾病7.17/万、⑥消化系疾病1.84/万、⑦泌尿生殖系疾病1.45/万、⑧其他疾病1.06/万、⑨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0.99/万、⑩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0.60/万。

女性的死因顺位 (1) 脑血管病16.55/万、 (2) 心脏病15.39/万、 (3) 恶性肿瘤9.80/万、 (4) 呼吸系疾病6.72/万、 (5) 损伤和中毒3.74/万、 (6) 其他疾病2.62/万、 (7) 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1.89/万、 (8) 精神病1.22/万、 (9) 消化系统疾病0.98/万、 (10) 泌尿生殖系疾病0.94/万。我市2008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8.61岁, 其中男性75.00岁, 女性82.35岁。

2 讨论

标化死亡率低于全国二○○一年农村地区死亡水平 (5.94‰) 。与以往相比, 死因谱及其顺位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在恶性肿瘤死亡中, 肝癌、胃癌和肺癌仍是我市恶性肿瘤死亡的三大主要死因。肝癌、胃癌、肺癌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构成分别为23.52%、20.63%、26.18%, 三癌合计占恶性肿瘤死亡的70.33%。与以往相比, 胃癌下降明显, 肝癌死亡率上升趋势减缓, 而肺癌上升速度加快, 并且超过胃癌的死亡率。肺癌死亡率上升的这种趋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的探讨研究。

篇4:死因监测自查报告

人口死亡登记和统计分析是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和进行人口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制定我市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为评价我市2012年死因监测状况,进行了如下分析:

1死因构成

3大类疾病死亡模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诸城市人群主要死因:三大类分类为国际通用的死因分类标准,第一大类疾病包括传染病、呼吸道感染、围生期疾病、产科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共5小类疾病;第二大类疾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其它肿瘤、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精神疾患、感觉器官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先天異常共13小类;第三大类为伤害,包括意外伤害、有意伤害和意图不明伤害。

2死因顺位

2012年主要死因的位次、死亡构成和死亡率见附表8。人群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前10位死因死亡占全部死因的99.11%,仅前5位合计就占全部死因的96.47%。

3具体死因分析结果

2012年诸城市居民前十位具体死因依次为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肝癌、胃癌、运输事故、食管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自杀。前10位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89.16%。仅前五位死因即占总死亡的77.70%。

3.1肿瘤恶性肿瘤死因居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男性恶性肿瘤死因居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女性恶性肿瘤死因居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乳腺癌。

3.2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疾病主要为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占循环系统疾病99.71%;6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较高,占总发病人数的83.51%;其中男性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人群,占69.31%;女性主要集中在75岁以上人群,有60.41%的死亡发生在该年龄段。

3.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占呼吸系统疾病97.04%;7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较高,占总发病人数的70.32%;其中男性主要集中在75岁以上人群,占64.81%;女性主要集中在75岁以上人群,有75.83%的死亡发生在该年龄段。

3.4伤害2012年人群因伤害死亡人占全部死因的4.79%,死亡率为34.47/10万,其中男性50.00/10万,女性18.59/10万;男女死亡人数性别比为2.75:1;主要为运输事故,占伤害的60.00%,其次为自杀,占伤害的16.53%;主要为20-74岁年龄组的人群,占总死亡人数的80.00%;其中男性主要集中在15-64岁年龄组的人群,占76.73%;女性主要集中在40-79岁人群,占死亡总人数的72.00%。

4结论

4.1三大类疾病死亡模式可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诸城市人群主要死因。

4.2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为1.26倍

4.315-34岁年龄组主要死因为伤害;35岁以上的年龄段死亡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且年龄越高,慢性病死亡比重越大

4.4恶性肿瘤成我市居民首要致死因素,其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

4.5性别间死因顺位差异明显。男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

4.6恶性肿瘤中肺癌居首位,其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男性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为1.98倍。

篇5:死因报告自查奖惩制度

为加强死因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各医疗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死因报告时限:

1、本院医务人员对所管理的院内死亡病例应于5个工作日内报公卫科;

2、各村卫生站人员对本辖区非住院死亡病例应于15个工作日内上报我院公卫科。

三、填写《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要求:

内容填写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工整。

四、医院社会卫生科每季度1次对村卫生站、每月1次对本院各重点科室给予检查。对瞒报、缓报、谎报及报告质量差者将给予处罚,情节严重者将报送上级相关部门予以处罚。

五、为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同时保障报告质量,特制定以下奖惩措施:

1、对漏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以20元/例罚款。

2、对迟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以10元/例罚款。

3、对报告质量差的直接责任人处以5元/例罚款。

4、所处罚的金额,将给予及时、准确、完整、质优报告者,以资奖励。

篇6:死因监测自查报告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

1、食源性疾病病例是由 或 引起的 或 性的就诊病例。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由食品或者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和 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3、常见食源性疾病分为 性、性、和 性食源性疾病四大类。

4、根本死亡原因ICD-10编码采用 位数编码。

5、《死亡医学证明书》如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以及相关慢性病病史的一系列情况。

二、选择题(每题5分)

1、坠积性肺炎1月、脑出血2年,根本死因是()

A、肺炎 B、脑出血

2、死者男,47岁.《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是()

A、尿毒症 B、糖尿病

3、死者男,41岁,《死亡医学证明书》致死的主要疾病填写肝硬化,调查记录中显示患慢性乙型肝炎多年。()

A、肝硬化 B、慢性乙肝

4、某患者因急病送到医院时已死亡,诊治医生()《死亡医学证明书》。

A、不应出具 B、应给予出具

5、死者患脑血管病是否需要写上时间.A、写上时间 B、不写时间

三、简答(每题9分)

1、我国死亡登记报告的用途? 答:

2、死亡登记报告的对象是? 答:

3、什么是食源性疾病病例? 答:)(《食源性疾病监测》、《死因监测与报告》

培训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3分)

1、食品、怀疑由食品、感染性、中毒

2、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

3、微生物、化学、有毒动植物、寄生虫 4、4

5、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

二、选择题(每题5分)1-5 BBBBA

三、简答(每题9分)

1、是居民死亡的人口管理记录、是死因统计的原始资料记录、法律凭证、火化和注销户口凭证。

2、在辖区内死亡的本地户籍居民。

篇7:传染病及死因报告自查奖惩制度

为加强传染病及死因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各医疗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时限: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纳入甲类管理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我院社会卫生科;对其他乙、丙类和规定报告的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社会卫生科。

(二)、死因报告

1、本院医务人员对所管理的院内死亡病例应于5个工作日内报社会卫生科;

2、各村卫生站人员对本辖区非住院死亡病例应于20个工作日内上报我院社会卫生科。

三、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要求: 内容填写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工整。

四、医院社会卫生科每季度1次对村卫生站、每月1次对本院各重点科室给予检查。对瞒报、缓报、谎报及报告质量差者将给予处罚,情节严重者将报送上级相关部门予以处罚。

五、为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同时保障报告质量,特制定以下奖惩措施:

1、对漏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以20元/例罚款。

2、对迟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以10元/例罚款。

3、对报告质量差的直接责任人处以5元/例罚款。

篇8:死因监测自查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死亡病例资料均来自海南州所辖5个县级疾控中心。按ICD-10编码上报的所有居民死亡资料。经我州疾控中心慢病科专业人员进行审核、整理。

1.2方法

利用国家疾控中心死因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数据统计汇总,采用Excel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总死亡情况及不同性别死亡率

2008年海南州总人口为406 063人,死亡人数1168人,总死亡率为287.64/10万。其中男性总人口数为206 000人,死亡708人,死亡率为343.68/10万;女性总人口数为200 052人,死亡460人,死亡率为229.94/10万。

2.2年龄别死亡率

12月龄以下组死亡率较高,为598.11/10万,1~14岁组死亡率为28.65/10万,15~34岁组死亡率为47.30/10万,以后逐渐升高,35~54岁组死亡率为197.83/10万,而55~74岁组时死亡率为1159.20/10万,此后迅速升高,75岁~组死亡率为6916.47/10万,且55岁以上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63.96%。

12月龄以下组主要死亡原因是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1~14岁组主要死亡原因是损伤中毒;15~34岁是损伤中毒及循环系统疾病;35~74岁组主要死亡原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75岁以上主要死亡原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2.3居民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见表1。2008年海南州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损伤中毒、肿瘤及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105.9/10万,53.69/10万,29.80/10万,25.6l/10万,20.69/10万;前5位死因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1.93%。

2.4主要死因分析

2.4.1循环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居全死因顺位第1位,构成比占全死因的36.82%,其中高血压病死率最高,占循环系统疾病的42.33%,其次为脑血管病,占20.93%,其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见表2。

2.4.2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位居死因顺位第2位,构成比占全死因的18.66%,其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占全死因的72.48%。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见表3。

2.4.3损伤中毒

损伤中毒位居全死因顺位的第3位,构成比占全死因的10.36%。其中以运输事故占主要死因,占损伤中毒原因致死的47.93%,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见表4。

2.4.4恶性肿瘤

海南州居民恶性肿瘤居全死因顺位第4位,构成比占全死因的8.90%。其中胃癌最高,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0.99%;其次是肺癌、肝癌和食管癌,分别占恶性肿瘤死因的14.81%、11.11%和9.88%。男性死亡率依然高于女性,见表5。

3讨论

死亡率是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海南州居民各系统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生活压力大和不良生活行为有关。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和传染病是威胁海南州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主要死因与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其中,除损伤中毒和传染病外,均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且占总死因的64.12%,这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而损伤中毒是造成我州居民死亡的第3类主要原因(尤其是男性),这与我州地势多为农牧山区、交通不便、驾驶技术和安全防护意识差等原因有关。

因此,在我州规范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改变不合理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早期预防控制工作是降低居民死亡率、延长寿命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篇9:死因监测自查报告

[关键词] 死因;死因顺位;监测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127-02

Analysis of the data on death surveillance in Yanzhou city,2010

LI Yufe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Yanzhou in Shandong Province,Yanzhou 27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rtality for residents inYanzhou city by the death surveillance system,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making health strategy. Methods By the death surveillance system,the soft SPSS was be used to analyze the mortality for residents in Yanzhou city in 2010.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of Yanzhou city was 113.33/100 000 from 0:00 on January 1,2010 to December 31 24:00 pm. 75 to 79 years of age group reported the highest mortality. People who were farmer,forestry workers,pastoralists or fishermen were high death risk,and the total mortality rate accounts for 61.23%. The top five causes of death were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s,cancer,external causes of injury and poisoning diseases,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the diagnosis of unknown diseases,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x2=0.241,P>0.05). Conclusion The mortality rate reporting among old people was on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in Yanzhou city. The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were a main reason for causes of death in Yanzhou city.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and control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Key words] Cause of death;Death order;Surveillance

死因监测是公共卫生监测项目之一,死因资料是国家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卫生决策的基础[1-2]。同时,死因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为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为了解兖州市居民死亡报告情况,本研究对2010年兖州市死因分析网络报告情况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监测系统,收集兖州市2010年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该系统报告的本辖区内居民病伤死亡报告卡,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死因逻辑差错,力求资料准确、无误。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死因顺位和死因构成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水平。

2 结果

2.1 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10年1月1日0时~2010年12月31日24时共报告已审核死亡病例717例,2010年兖州市平均人口为632 639人,死亡率为113.33/10万。75~79岁居民报告死亡率(109例)最高,为17.23/10万,其次为80~84岁(105例)年龄段(16.60/10万),死亡率最低的年龄组为10~14岁(1例),死亡率为0.16/10万,各年龄段报告死亡构成比情况见图1。2010年兖州市按职业类别统计居民病死伤死亡率,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61.23%。见表1。

表1  兖州市2010年不同职业人群报告死亡情况

职业分类报告死亡数构成比(%)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439 61.23

无业或待业 73 10.18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53 7.39

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41 5.72

家务 30 4.18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26 3.63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 19 2.65

专业技术人员 16 2.23

商业、服务业人员 12 1.67

学生 4 0.56

军人 3 0.42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 0.14

合计717100.00

表2  不同人群主要疾病死因顺位(1/10万)

疾病名称总人口男女

死亡率顺位死亡率顺位死亡率顺位

循环系统疾病49.79156.07143.321

肿瘤24.50229.59219.252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疾病12.17315.263 8.993

呼吸系统疾病10.75412.4648.994

诊断不明疾病 4.435 2.8056.105

图1  兖州市2010年各年龄段报告死亡构成比情况

2.2 死因顺位

在已审核病例中,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不明疾病,死亡率分别为49.79/10万、24.5/10万、12.17/10万、10.75/10万和4.43/10万,5项合计占总死亡病例数的89.70%。男性和女性的前5位死因顺位与总人群死因顺位一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1,P>0.05)。见表2。

2.3 死于传染病的病例情况

在已审核的病例中,法定传染病死亡病例有9例,占总报告死亡人数的1.26%,分别为乙肝(6例)、肺结核(2例)、流行性感冒(1例)。在已审核的病例中,其他传染病死亡病例有1例。传染性疾病在居民死因顺位中列第9位(死亡率1.42/10万)。2010年兖州市没有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脊髓灰质炎、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死亡病例的报告。

3 讨论

死因监测结果可以直接反应一个地区的卫生和居民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以间接映射出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及其他生物物理因素对这一状况的影响。兖州市位于山东济宁市的东北部,2010年拥有常驻人口632 639人,辖区内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本研究报告兖州市2010年居民病死伤人数中,老年人口占较高比例,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兖州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是兖州市居民的第1位死因,报告死亡率为49.79/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8.11%,该构成比高于我国其他地区相关报道[3-4]。兖州市2010年居民死因列前5位的疾病与全国第3次(2004 ~ 2005年)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和2008年报告死因顺位均不一致[5];按性别分析,本研究报道的死因顺位前5位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居民死因顺位不一致[1]。

报告死亡人口中,法定传染病报告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26%,在居民死因顺位中列第9位,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得到较好控制,但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兖州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需要引起重视,其中,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尘肺是威胁兖州居民死亡的重要因素。兖州市在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进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以提高居民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竺.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4.

[2] 胡建平,王黎君,杨功焕.中国城市居民死因统计资料准确性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2):124-128.

[3] 张银娥,赵建华,谢帆,等.宁夏2004~200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1):4151-4152.

[4] 雷彩云,郐金霞,德钦,等.2008年呼伦贝尔市全人群死因监测[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1):97-98.

[5]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告.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8208/200904/40250 htm.

篇10:死因监测自查报告

死因监测与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了解我镇居民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准确反映居民健康状况,为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项目防治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1、掌握居民死亡和死因构成情况,准确估计主要癌症死亡率地区与人群分布。

2、确保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在我镇顺利实施,推动相关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3、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死亡病例,了解我镇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为上级卫生部门采取干预措施和卫生长远发展战略,提供提供依据。

二、监测目标与指标

(一)目标

全面开展我镇死因监测工作,定期开展村级漏报调查,按时上报死亡监测资料,上报资料准确、完整。

(二)指标

1、《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正确率≥95%;

2、以乡镇为单位网络报告覆盖率达100%;各村级报告单位从填卡至网络报告的及时率≥95%;

3、镇卫生院网络报告人员按时网上填报《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时率应为100%;《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计算机录入符合率≥98%;月、年报表的差错率≤5%。

4、各村卫生室报告率100%,及时率≥95%,完整率≥95%、准确率≥95%。

三、机构与职责

1、镇卫生院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开展全镇死因监测工作。

(2)收集村卫生室上报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审核、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对死因不明或主项填写不全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同时进行质量分析,及时网报给县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针对村级死因报告人员的技术需求,定期组织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4)负责日常技术指导,不定期的对全镇死因监测报告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核实和校正死亡信息的准确性。

(5)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6)做好原始《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等相关资料的保存与管理。

(7)建立健全本单位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漏报。

2、村卫生室工作职责

(1)根据镇卫生院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工作要求,开展好本村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按时参加镇卫生院组织的,医疗机构死因报告与统计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3)负责对本村居民死亡统计报表,及时把本村居民伤、病死亡信息供上报给镇卫生院防保所。

(4)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本村居民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5)配合镇卫生院或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死亡漏报调查。

四、范围与内容

在全镇范围实施,内容如下:

(一)监测对象及责任报告人

1、监测对象:对在医院门(急)诊或住院发生的所有(包括院前诊治/医院救护车上及其他医疗机构死亡的本镇户籍常住

居民)死亡病例。

2、责任报告人:各村级卫生室负责人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内容

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

2、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3、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三)报告程序与时限

1、患者在本院死亡后,由诊治医生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

2、患者在家中死亡或其他医疗机构死亡,由村卫生室人员入户调查并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

3、镇卫生院应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网络直报。

(四)数据审核

镇卫生院死因报告督导人员应对医生填写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进行审核,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

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或村级卫生室人员进行核对。

(五)死亡信息分析与利用

1、数据分析

镇卫生院应按月、年进行动态分析,重点分析内容包括:(1)肿瘤患者死亡在所有死亡病例中比例。(2)心脑血管患者在死亡病例中的比例。(3)慢性病患者在死亡病例中的比例。

(4)其他疾病患者和不明原因死亡在死亡病例中的比例。

2、信息的利用

对在死亡报告数据分析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卫生院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

五、质量控制

(一)健全组织

镇卫生院成立了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防保所长任副组长,防保所相关同志为成员。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由副院长任组长,防保所长任副组长,防保所及临床相关人员为成员。

(二)培训指导

1、镇卫生院死因监测相关人员接受上级卫生部门培训后,应及时对村级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镇卫生院每季度召开全镇村级死因监测人员工作会议,讨论、协调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

(三)疑难个案核查

乡镇卫生院对村医报告情况不清的个案,须亲自查阅有关资料,或上门面访核实,明确诊断。

(四)资料管理及相关档案管理

镇卫生院对历年收集的资料应存档保管,以备分析,原始报表、卡片、计算机数据库均应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存档,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对报告的病例个案按要求进行登记,并录入计算机,定期对医疗机构内部人员的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五)质量控制、漏报调查

卫生院每组织2次对村卫生室死亡报告卡片质量、漏报调查,并于12月底前汇总成专题报告上报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蒋济先

渔沟镇卫生院

附表:

篇11:死因监测领导小组

各科室: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促进全院死因监测、上报工作的开展,更好的做好全院的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濮阳市眼科医院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曾全 副组长:林风 成 员:屈光

附件:

1、死因监测领导小组职责

2、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熙县人民医院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死因监测领导小组职责

1、定期组织召开死因监测工作会议

2、加强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

3、负责死亡病例档案资料的保存管理

4、定期开展死因监测培训

篇12:死因监测方案

一、死因监测目的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死因统计分析的指标可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评价当地居民健康的水平,确定不同时期疾病防治的重点及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二、死因监测网

(一)死因监测行政管理:由孝感市及各县市区卫生局统一领导,协调公安、民政、统计部门组织、管理本辖区内的死因监测工作。

(二)死因监测网构成:死因监测网由孝感市及县(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辖区内各级各类哨点医疗机构组成。

三、死因监测网职责

(一)孝感市疾控中心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湖北省的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督导、考核方案,组织县市区开展死因监测工作。

2、根据死因监测工作进展,针对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协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不定期组织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核实和校正死亡信息。

4、及时收集本市网络直报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定期分析本市的死亡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

(二)县市区疾控中心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根据本县市区实际情况,针对各級各类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审核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死亡病例,并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定期分析本县市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同时及时反馈给各乡镇防保站。

4、参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5、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6、制定考核方案,对辖区内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至少一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配合上级疾控中心做好死亡漏报调查。

7、采集上统计部门人口统计数据供统计使用。

(三)乡镇卫生院、防保站职责

1、负责收集村卫生室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对死因不明或主项填写不全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入户调查。

2、每月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掌握的死亡资料核对,及时补报。

3、对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按质控要求定期检查指导村卫生室死因监测工作。

(四)医疗机构职责

1、负责收集本单位各科室医务人员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编码、登记后进行网上填报。

2、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等相关资料的保存与管理。

3、建立健全本单位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漏报。

(五)妇幼保健部门职责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除按本方案做好死亡登记报告之外,加强孕产妇及婴幼儿的死亡报告,负责掌握核对5岁以下儿童及孕产妇死亡情况,应及时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作,相互提供所需的死亡信息资料。

四、监测的对象及责任报告人

(一)监测对象

1、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2、统计对象为本辖区内户籍人口中的死亡者。

(二)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五、报告凭证及使用

(一)报告凭证

全市统一使用卫生部制定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作为报告的凭证。

(二)报告凭证的使用

1、卫生部门死因报告的依据。

2、户口注销凭证。

3、办理殡葬手续的证明。

六、死因报告

(一)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诊治过程中的死亡者,均由经治医生及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未作出明确诊断的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新生儿死亡,包括活产随即死亡的应由诊治医生或接生员(助产士)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在家中或求医途中以及在其他场所的正常死亡者,经过医生救治的则由负责前来救治的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或体征进行推断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未经过医生救治的则由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的医务人员家访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同时必须填写第二联背面的死亡调查记录。

(三)在外地死亡的当地未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者,由户口所在地的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补填。

(四)凡非正常死亡者,需依照司法部门判定的死因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七、《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一)《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按照全国统一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正确填写。

(二)部分基础项目填写说明

卡片编号:由卫生部门统一编号;死者户口所在地:城镇以街道、农村以乡为单位;死者姓名:指现时用的姓名;如是婴儿,可同时填写婴儿母亲的姓名以备调查;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最长的职业填写,同时填写详细工种,如工人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挡车工、排版工、电镀工等;身份证号:填写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应与出生日期一致;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含再婚、复婚、分居)、丧偶、离婚、不详5种情况划记;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填写,文盲指不识字,半文盲指稍识字,中学含中专,大学含大专;生前工作单位: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单位;出生日期及死亡日期:按公历年、月、日填写;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 当年未过生日者:死亡年龄-出生年龄-1 已过生日者:死亡年龄-出生年龄; 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死亡地点:来院已死的死亡地点应为家中、赴医院途中;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号数,农村填写到行政村的村民组或自然村;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或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亲友;住址或电话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常住地址、联系电话和所在工作单位。

(三)部分特殊项目填写说明:

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1、第Ⅰ部分是用于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主要内容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是必须要填写的部分。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a)由(b)引起,(b)由(c)引起,(c)由(d)引起,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但至少(a)行要填写一个疾病。以上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不要只填写临死情形。

2、第Ⅱ部分是对第Ⅰ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与致死疾病无关但对死亡有影响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第Ⅱ部分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都须报告,如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等.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Ⅰ部分死亡原因顺序无关的疾病,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

3、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指第Ⅰ部分报告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

4、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明书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5、单位盖章:由填写医生所在单位加盖公章;

6、填报日期:指出具死亡证明书的日期,一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四)调查记录:在家死亡、死因不明或来院已死,由该死亡者诊治医生或者负责入户调查的医生填写:

1.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用精简的医学术语,写出病历摘要,如达不到此要求,也可将死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情况如实记录下来,内容应 包括: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和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有否后遗症即晚期效应(指发病后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残留病症)、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 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 酒嗜好等);

2.被调查者姓名:指接受死因调查的对象在此签名;3.与死者的关系:指被调查者与死者的关系,如直系旁系或邻里同事等关系;4.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指被调查者的具体联系地址和所在工作单位;5.电话号码:指被调查者的联系电话号码;6.死因推断:应为明确的疾病名称,不应填写为症状、体征或来院已死等情况;7.调查者签名:由填写调查记录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8.调查日期:对死亡病例的调查时间.死亡证明书在完成上述项目的填写后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五)统计项目的填写要求:

由统计人员按ICD-10填写根本死亡原因编码。

(六)《死亡医学证明书》用途与管理:

1、《死亡医学证明书》四联的用途:第一联为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由出证单位直接寄(送)至所在辖区疾控机构作为死因报告原始依据;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证明。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第一联由乡或乡级以上医院指定专人妥善保存,以备核实、查询;第二联由县市区疾控机构长期保存;第三、四联分别由公安机关和殡仪馆妥善保存。

3、县市区疾控机构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审核后,将非辖区内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转往死者户籍地区县市区疾控机构。

4、《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各级使用单位要做好收发编号登记。

八、死亡信息的报告程序

(一)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或居委会):责任报告人对本村(社区)常住人口中发生的的死亡者应及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报送所在乡镇或街道防保站。

(二)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单位

由本单位预防保健科负责收集各科室经治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好登记并进行第一级审核,对不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应核实重新填写,审核后及时上网填报。定期与门诊和出入院登记核对,及时补报漏报者。

(三)乡镇或街道防保站

负责收集卫生院经治医生及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好登记并按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第一级审核,审核后及时上网填报。定期与本级公安、民政、妇幼、计生部门掌握的死亡资料进行核对,及时补报漏报者。

(四)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对辖区内医疗单位、乡镇防保站网络直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每天上网按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第二级审核,对核实无误的进行根本死因编码,每周查重。

(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对县市区网上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第三级审核。

九、《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告、审核时限

(一)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由病案室或防保科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

(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完成审核和网络报告。

(三)县市区级疾控机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进行审核和根本死因编码。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应于7天内通过网络对报告的死亡信息进行确认。

十、质量控制

(一)《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质量控制: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正确率≥95%,死因诊断符合率≥95%。

(二)根本死因编码的质量控制:编码正确率≥98%,不能归类的其他疾病、其他原因者应≤1%。

(三)死因监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报告和审核及时率均为100%;县市区每全部《死亡医学证明书》中填写老衰和诊断不明者应≤5%;《死亡医学证明书》计算机录入符合率应≥98%;月、年报表的差错率应≤5%。

(四)漏报率:县市区漏报率≤8%。

十一、督导、考核与评价

(一)市疾控中心每年不定期对县市区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督导,作出评价。

上一篇:转身为题的高二作文800字记叙文下一篇:开学第一课2022年个人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