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说课稿

2024-06-23

《小珊迪》说课稿(精选7篇)

篇1:《小珊迪》说课稿

《小珊迪》说课稿

黄愿

一、说教材

1、这篇课文介绍了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故事: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为了归还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馆给先生还钱,临死前挂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后的生活。那位买火柴的先生被感动了,承诺永远照顾他的弟弟。小珊迪怀着感激死了。

全文语言平实,故事真切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敬意,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篇课文打动我们的不是文章的语言和写法,而是小珊迪贫困的处境、是小珊迪为生计而乞求叫卖的形象、是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是小珊迪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和简要复述的能力;让学生在文中收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守信的品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按6要素进行简要复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描写小珊迪的句子,感受他诚实守信、善良的高尚品质。重难点

重难点:按6要素进行简要复述,在朗读中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二、说学生

半数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班内大多数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课前主动预习,上课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发言。但有个别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薄弱,成绩较差。阅读方面,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老师不要求,平时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不能很好的独立阅读课文,遇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缺少思考讨论,这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复述方面有时候过于啰嗦,不能抓住重点,阅读感悟能力有待加强。

三、说教法、学法

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学生用心去体验,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中体会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文章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

本课的教学以“你认为小珊迪怎么样?”为探究点,直接跟文本进行对话,找到描写小珊迪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进入地探究活动,学生在这探究活动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作者的情感,运用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精神的需要。在《小珊迪》一课中,紧紧抓住情感这条主线,通过动情的朗读,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好像能看到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采用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各种形式,引起认知的共识、情感的共鸣。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想通过扎扎实实的读书,深深切切的感受,让可怜、善良、诚实、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学生心中。

四、说教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是部分“情景导入——整体感知——研读悟情——复述全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渲染冬天寒冷的背景,让孩子在学习的基础上进入到情景中去,把他们带到这个寒冷的环境中,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把握,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体会珊迪的可怜。

读1-10节,划出描写小珊迪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他怎么样?

2、学生交流句子,感悟珊迪的可怜。

在朗读学习过程中,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在体会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对话。

5、于是,我给了他一先令,却没有看到他回来,我想我可能上当了,但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那种人”是指哪种人?

通过理解词语“请、请求、乞求”,感受小珊迪的可怜,通过外貌描写“又薄又破、冻得发青、通红”感受到小珊迪的又冷又饿,在情境中进行对话,更深刻地体会到小珊迪的可怜,为下文他的诚实守信做好铺垫。深读课文,体会珊迪的善良、诚实。

老师说:我的断定对吗?继续学习课文11-16节,他到底是不是那种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们找到句子后,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引导学生从小利比的话语中感受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老师:小珊迪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双腿,当小珊迪被送回家后,小利比看见会怎么说呢?小珊迪是怎样嘱咐小利比把四个便士还给那位先生的呢?让我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引导学生把这感人的对话补充进来。

3、可怜的小珊迪,以他的诚实和善良,深深地把“我”打动了。于是“我”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引导学生理解“我”握住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手,还是一颗诚实守信的心。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从小珊迪和小利比的语句中,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跟前文的可怜形成强烈对比,这么可怜,还能坚持做到诚实守信,更加让学生感受到小珊迪人物形象的光辉。复述课文,抒发感情

1、我们认识到一位诚实守信的小珊迪,我们要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我们一起先来说说看故事的起因。

2、引导学生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板书根据学生所说补充进来)

我们要把一个故事完整的讲下来还需要:(学生答)时间、地点、人物。

小结:可怜而又可敬的小珊迪虽然死了,但是他诚实善良的精神光辉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回去以后,请把小珊迪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朋友听,让小珊迪的故事永远流传,把小珊迪的精神发扬光大!

复述这一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小珊迪的诚实守信”,而且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效果

前前后后试了好几次课,从刚开始发现孩子们没有进入到这几情景中去学习,是老师我的问题,我没有很好的进行情景的渲染,把他们带到这个情景中去。后来尝试着先营造好一个寒冷的冬夜的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气氛,让他们在这氛围里感受小珊迪的可怜;一开始,我讲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读”只能停留在简单的形式上,没有任何实效。其实,我只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在品词读句中自然而然体会到小珊迪的人物品质,后来我有针对性地抓住描写珊迪外貌的句子和珊迪的语言,让学生体验读,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们用心去读,去体会小珊迪饱受饥寒的形象,从而感悟小珊迪在这贫困下还保持着诚实、善良的品质。这样一来,既注重了朗读的层次感,也达到了“读”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内化语言。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没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我说得多了,没有很好的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下次课继续调整。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受感动,在读中和作者有共鸣,在读中认识了小珊迪,并对他肃然起敬。

篇2:《小珊迪》说课稿

“卖火柴!卖火柴!先生,买盒火柴吧!太太您行行好,买盒火柴吧!”在北风呼啸的冬 天,街上走来了一个叫卖火柴的小男孩。他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这就是文章《小珊迪》中的主人公——小珊迪。

文章记叙了小珊迪的悲惨命运,10岁左右的他父母双亡,和弟弟相依为命,靠卖火柴为生。小珊迪在一次为顾客换零钱的路上,被马车撞倒,并轧断了腿。因无钱医治而去世。这是多么悲惨的童年生活啊!

每天早上,当我们离开温馨的家庭,便走进了温暖的校园,和蔼可亲的老师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尽情遨游。课余我们结伴玩耍嬉戏。我们在学校里既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又学会了各种本领。每逢过节,爸爸妈妈还带我们去逛商场,给我们买各种可口美味的食品和漂亮舒适的服装。有时,我们还全家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景。特别是过生日时,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那香甜的生日蛋糕,那摇曳的烛光,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我们的童年与小珊迪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生活在我们中国的儿童永远幸福快乐

读《小珊迪》有感 今天我读了《小珊迪》这篇课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为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的命运感到难过,被主人公的品质所打动了。

小珊迪的父母很早就死了,他靠卖火柴养活弟弟小利比。有一次,小珊迪为了给顾客换钱,不幸被马车轧断了双腿。在医院,他就派弟弟去找给顾客钱,在临死前想到是顾客和弟弟。

想想我自己,长这么大,从没为家里做过什么事,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回到家里,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我还在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对爸爸妈妈发脾气。自从读了<<小珊迪>>我才知道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父母尽最大的努力来照顾我们,满足我们,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去报答父母。

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双腿,还叫弟弟给顾客找钱,他是多么的诚实啊!要是我,我才不会去找呢。可是小珊迪就不同,他临死前首先想到的是弟弟小利比,而没想到自己。小珊迪,你是多么善良啊!想想自己,在家里简直就小霸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相比之下,我真是惭愧。

亲爱的小珊迪,你知道吗,你的诚实你的善良深深地打动了,你的美好的形象永远印在我心中。

读《小珊迪》有感

今天,我又读了《小珊迪》这篇课文,当我沉重的把书合上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小珊迪父母死得很早,他靠卖火柴掐钱养活弟北小利比,兄弟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一次,他为顾客换零钱,不幸被马车撞倒,被轧断了双腿悲惨地死去。读着读着,泪珠像断了线儿似的啪嗒啪嗒掉了下来,同情中带有几分惭愧。

想想我们,从四五岁开始就在宽敝的明亮的教室里吃好的,穿好的只管安心的读书。回到家里,面对香喷喷,热气腾腾的饭菜,还要挑三拣四,横挑鼻子竖挑眼儿的,动不动就怀恨在心。生活水平已经不错了,有时候还觉得自己不幸福,吃的穿的,玩的都比不上人家有钱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没有理由埋怨家庭,埋怨父母。我比小珊迪的命脉运不知要好多少倍。

父母们尽最大可能地照顾我们,满足我们,尽了自己的职责,可是我们还时常埋怨父母,埋怨这个导航有时没有亮起来。

因为我们这一代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从小娇生惯养,宠爱有加几乎个个都是家中的霸王、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本不考虑别人,从来都是直来直去。再看看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断双腿,还派弟弟去还钱,他是多么诚实,善良。临死之前,他没有想到自己,却先想到弟弟下一步如何打算,他就像一个负责任的爸爸。

亲爱的小珊迪,我真佩服你。读《小珊迪》有感

今天我读了《小珊迪》这篇课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为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的命运感到难过,被主人公的品质所打动了。

小珊迪的父母很早就死了,他靠卖火柴养活弟弟小利比。有一次,小珊迪为了给顾客换钱,不幸被马车轧断了双腿。在医院,他就派弟弟去找给顾客钱,在临死前想到是顾客和弟弟。

想想我自己,长这么大,从没为家里做过什么事,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回到家里,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我还在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对爸爸妈妈发脾气。自从读了<<小珊迪>>我才知道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父母尽最大的努力来照顾我们,满足我们,我们应该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去报答父母。

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双腿,还叫弟弟给顾客找钱,他是多么的诚实啊!要是我,我才不会去找呢。可是小珊迪就不同,他临死前首先想到的是弟弟小利比,而没想到自己。小珊迪,你是多么善良啊!想想自己,在家里简直就小霸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相比之下,我真是惭愧。

篇3:《小珊迪》说课稿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以《小珊迪》为载体, 通过多次执教《小珊迪》一课, 运用比较研究的科学方法进行发展性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第一次教学时, 不运用任何多媒体教学手段, 不注重教师语气、语调、神态、动作等非物质化教学手段, 整堂课完全采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授课。课堂气氛沉闷压抑, 学生始终无法与人物脉络产生共鸣, 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如下:课始, 直接引入课题, 指导学生带着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一问题通读课文, 并按照地点变化 (旅馆前—旅馆里—珊迪家) 和事情发展顺序阐述故事脉络, 指导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把握关键词的理解与感悟, 由点及面, 逐层感悟, 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感悟文本意境。但是, 从课始导入到课堂教学结束, 大部分学生都始终不能结合自身情感体验进入课文所叙述的情境中, 无法准确把握文本感情基调, 走入文本、理解文本,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整堂课枯燥乏味, 缺乏情感共鸣,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缺乏深度。虽然通过传统教学方式, 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进行有关知识的学习, 完成学习生字, 掌握并会运用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等知识、能力目标。但是, 由于学生始终无法深入感受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凄惨处境, 导致学生对小珊迪优秀品质的可贵之处无法体会到位, 始终无法完成引导学生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情感目标。

为了以此相对照, 在同行班再次执教《小珊迪》一课, 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材特点, 充分利用物质化与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 适时使用多媒体手段, 运用教师的形体、动作、语言、表情、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等非物质化教学手段, 激发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合作学习,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当时教学设计如下:课始,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师:同学们, 生活在新中国的你们都有着幸福快乐的童年。可是你们知道吗?一百多年前的英国, 有许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却没有那么幸运, 他们的童年是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的。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 就发生在那里。你们看 (运用多媒体方式播放介绍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社会环境的影视资料, 再现历史画面, 并解说) 这些失去父母的孤儿, 不得不拖着瘦小的身子给富人们擦地、擦皮鞋, 换来的却仅仅是一碗难以填饱肚子的稀粥, 经常忍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利用多媒体手段, 配合屏幕上令人辛酸的画面, 利用低沉激动的叙述, 使学生听觉和视觉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 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 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叙述的情境中, 准确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 走入文本, 为进一步理解文本奠定基础。在珊迪家探望小珊迪重点情节处, 指导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并适时播放音乐, 在如泣如诉的乐曲声中, 学生的心顿时被这种人间真情牢牢攫住, 音乐中, 在“我”凝重、凄美的文字中品味真挚深沉的爱, 入情入境, 让学生沉浸在文本创设的意境之中, 深深地打动师生的心弦;在拓展延伸部分, 利用多媒体展现小珊迪形象 (身材瘦弱、衣衫褴褛、真诚善良) 师:此时此刻, 面对着小珊迪, 你想对“天国”里的小珊迪说些什么呢?让孩子们一吐为快, 畅所欲言, 并引导学生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 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完成情感升华的情感目标。

两节对比课上, 采用了较为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 在对比班的选取上, 采用课前测, 保证实验对象的基本状况大致相同, 课后又对两个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共鸣情况进行了测试比较。第一个实验班学习兴趣、情感共鸣分别达到62%和43%, 而第二个实验班学习兴趣、情感共鸣分别达到95%和97%。通过对比实验, 我们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物质化与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 突出教学手段的实效性, 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比研究和深刻反思, 认为第二节教学重视了非物质化教学手段, 以及其与物质化教学手段的结合, 在教学效果上,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使用发展性教学手段的课堂上, 教师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 中肯的鼓励等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非物质化教学手段, 充分地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另一节课, 不运用任何多媒体设备等教学手段, 不充分利用教师的非物质化教学手段授课, 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始终无法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真实地体验和感受文本, 接受认知信息, 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 大大地弱化了课堂效果, 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综合上述反思和分析,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单调, 内容封闭, 枯燥乏味, 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比较起来, 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和计算机等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能利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强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再现文本情境, 烘托渲染课堂人文氛围, 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与此同时, 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发展性的课堂教学更加强化情感的因素, 教师合理运用情感化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态势语等非物质化手段能够使学生充分领略课堂教学的乐趣, 感受教师的澎湃激情和殷殷期望。总之, 发展性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了学习方式由传统的“你讲我听, 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的转变。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依据认知特点和学科规律, 合理运用物质化和非物质化的发展性教学手段, 尤其是注重采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和计算机等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真正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 让学生肯学、乐学、会学,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在这一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下, 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也成为现代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课题之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以《小珊迪》为载体, 通过多次执教《小珊迪》一课, 运用比较研究的科学方法进行发展性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

篇4:《小珊迪》教学实践报告

《小珊迪》一文记叙了主人公小珊迪为了找零钱给顾客不幸被车轧伤,近乎死亡的故事。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催人泪下。教学中,我想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对小珊迪的同情,体会感知小珊迪的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点:指导学生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小珊迪的同情,体会感知小珊迪的纯洁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

2,训练点:训练学生理解字、词、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引出教学内容。

同学们,我们都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可是,你们知道吗?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有许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是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的。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你们看——(出示有关图片,并解说)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拖着瘦小的身子,给富人们擦地、擦皮鞋,而换来的仅仅是一碗难以填饱肚子的稀粥。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到了什么?

3,英国作家迪安斯塔雷笔下的小珊迪,就是千千万万穷苦孩子中的一员。(出示小珊迪的图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小珊迪》。(齐读课题)

(二)初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想知道小珊迪的故事吗?快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尽量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2,学生各自放声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

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4,渲染氛围。

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再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那么“我”眼中的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再读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

2,多媒体出示:“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3,请学生小声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读一遍)现在,再看大屏幕,老师删去其中一些词语,请同学们再读句子。

出示:他身上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4,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你们真是有同情心的孩子。是啊,小珊迪饥寒交迫,的确是太可怜了。(板书:饥寒交迫)

6,谁还想读一读这一句话?(想读的一起读)

(四)三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也就不会死去了。那么,小珊迪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多媒体出示有关句子)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耍钱。

③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④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⑤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述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腿,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轧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小组讨论并写下来)

5,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饱含情感的朗读,读自己所写的话,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地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出示: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读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出示: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 人。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激昂的、坚定的、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叉)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旬。

(六)活读,妙笔直抒胸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同学们,学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小珊迪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插图的上面。

2,学生完成练笔。

3,交流。

4,总结: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大家。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三、教学收获

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我进一步懂得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感悟文章中人物的内在情感,努力做到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来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升华,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我也相信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朗读水平、写作能力、品析文字的能力都将获得提高,学生的内心世界必将得到一次净化。

四、教后反思

篇5:《小珊迪》教学反思

1、积极、主动、参与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主动地走近文本,走入文本,和文本对话,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新课一开始,学生就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感悟“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课中,以读书感悟,运用想象、讨论交流等方法一步一步地酝酿、激发、领悟、抒发对小珊迪的同情和敬佩之情,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2、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想达到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想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

3、听说读写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想象能力。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说话训练,一次想象受伤后的情景,一次选词训练。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习作的能力,达到了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篇6:《小珊迪》教学反思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决定留德发展。他找了第一家公司,没被录取,找到第二家,人家也拒绝了他……他找了25家大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去了一家小公司。他想,凭我这样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

(用基调相同的故事来开启这节课的主题,同时文中要讲述的也是一个“故事”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性,另外像这样有悬念的故事,需要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为后面的猜想环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拒绝?

生:因为德国是个排外的民族,他们不喜欢用中国人。

生:可能那些公司的经理认为他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

生:也许是那个留学生高分低能。

(根据学生生活的环境,肯定想想不到是因为曾经逃票而被拒绝,因为在孩子们所生活的环境里学历就是一切,只要学历高,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免谈,所以在这里只让两三个同学回答,并作简单的点评即可)

师:你们的想法也有道理。(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再说出真正的原因,很好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那个留学生就愤怒地问那个老板:“我一个博士难道在你这个小公司干还不够格吗?你们凭什么这样对待我?”,那个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资料查到你在德国乘公共汽车时曾逃过三次票,一个连蝇头小利也不讲诚信的人,怎么可以让人信任呢?”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老板对这样的小事斤斤计较呢?

生:那个经理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呢?

……

师:那么就让我们去看看小珊迪,去问问小珊迪,从他那里找找答案。

(学生一定会问很多的问题,但是在这里如何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而且要很快的过度到今天课堂上的主题,需要我们不断地锤炼自己的功底)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师:请同学们用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每节课上我们都有这样的环节,但是这个环节,究竟设置什么样的问题,设置这个问题的价值有多大,值得我们不断的深入研究,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问题有时候就是一节课的“钥匙”)

(生自由读课文)

师:看到同学们谈得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看到小珊迪了吗?你看到怎样的小珊迪?(这里的问题设置,回答的面就比较广,可以从外貌上来说,也可以从透过外貌看到的品质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一个有“张力”的问题)

生:我看到的小珊迪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师:哦,你看到了小珊迪的外貌。

生:我看到了小珊迪很可怜,这么冷的天还在卖火柴。

师: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生:我看到了小珊迪很善良,他要死了,还想着弟弟。

师:你是用自己善良的心去看善良的人

(在每个学生回答完以后,老师都能给予相应的评价,而且是及时的,到位的,这就不光要求功底深厚,还有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老师真正做到“深入浅出”)

……

三、再读课文,读中悟情

师:刚才同学说的这么多,与其说是看到的,不如说是感受到的。读课文不能光有感受,还要通过读把感受读出来。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怎么读,才能把你这种感受读出来。(提出读书的要求,尤其是感受通过朗读的表现,这是我自己的课堂上所缺少的,尤其是在朗读方面,应该多学习学习)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倾听)

师:王老师仔细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有一种感动,我知道,这些同学对小珊迪有一种最真切,最直接的感受。读课文,读小珊迪这样的课文就应该有这种感受。谁来读课文?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①一生读课文,读到“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老师打断:请停停,当时的天气非常寒冷,请你感受一下寒冷,再读一句。

②生读到“孩子可怜地请求着:“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师:请求地说,谁来再读读,(另一生读得不错)“请求”前面有一个词是(可怜),试试,把可怜的请求读出来。(一小组开火车读)

(抓住一个词,一个字,一个句子,俯下身去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走进“小珊迪”而不是仅仅从大的理想的角度读指导,更重要的是一个个的指导而不是集体地朗读,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

③生读到“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买给你们两盒。’”

师:你琢磨琢磨,小珊迪为什么要想,要想一会儿,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你感受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④生读到:“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

师:你早饭吃得饱饱的,可没有感受到他的饿的感觉哟!你再感受一下他乞求的语气。生再读——师范读——生读。(在任何时候的阅读,老师的泛读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把握好读,把握好火候,把握好情节,让泛读起到他应该有的作用?)

⑤生读到:“想到他那种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师:你这一句读得特别好,请再读一读。

……

四、文字画像、写中释情

师:小珊迪就那样死了,为了那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小便士,除了“我“,除了他的弟弟,谁也不知道他死了。但是小珊迪的品格却深深感动了作者,他永远也忘不了那双可怜的眼睛,永远忘不了那又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画一张画像,永远地放在桌前。

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眼想像,故事中的“我”,可能为小珊迪画一张怎样的像?用心听,用心感受,等会儿用语言把小珊迪的像画下来

学生动笔把自己感受到的小珊迪的画像写下来。(画一画这个环节,以前没有见过,尤其是用文字画像,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必须真正的走进去,走出来,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状态怎么能不紧张呢?)

师:刚才我们带着一种感动,看到了小珊迪不幸的命运。现在你能不能把你看到读给大家听。

学生交流(略),有的学生看到的是小珊迪的外貌的全身像;有的学生是小珊迪乞求时的神态的半身像;有的学生看到的是珊迪被车撞了的情景;有的学生写的是小珊迪临死前的特写。

师:是啊,多么让人感动的一个孩子啊!我把他的像放在“我”的桌前,我要想想他曾经做过的事,想想他那让人肃然起敬的品格。

篇7:小珊迪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学会自己动手查字典,积累并运用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创新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支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中逐渐丰富小珊迪的形象,从小珊迪神情和言行的描写体会小珊迪关心他人、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创新点:

1、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2.在小珊迪临死时,从他的目光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教学准备:图片

学生课前预习,自己用字典查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师板书课题:小珊迪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对一些字词的读音、字形、意思都基本上掌握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内容。

1、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在学习《小珊迪》这篇课文之前,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真实故事《三次逃票》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难懂的字要多读几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时候注意自己感觉和心情的变化,同时,请你把让自己心情产生变化的地方做上标记,并边思考:

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上来说说)

② 为什么小珊迪没有带着那一先令找回的零钱还给那位先生,没有如约而至么呢?

③课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初步感知小珊迪的可怜)

(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为精读课文,生情明理作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局部分析

师:通过默读课文,大家对小珊迪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朗读课文,并找出在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来描述小珊迪的呢?(全班齐读课文后,请学生读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

生: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冻得通红。

师指导读“瘦瘦的”(瘦到像生病一样,没有力气了。)师:在什么天气,小珊迪穿的又薄又破,还赤着脚呢? 生:天气很冷

指名读,读出你的感觉。

师:那么假如去掉句子中(又薄又破、瘦瘦的、赤脚)这些词,会有什么不同? 生读,师出示句子: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再体会体会,说出你的感受。

生自由练读,指名说。师:了解了小珊迪的外貌,你觉得小珊迪怎么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又冻又饿 卖火柴 可怜(板书)

师;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那么可怜的小珊迪是怎么卖火柴又是怎么被马车轧伤的呢?默读课文并把小珊迪说的话作一下标记。

生读划,师巡视

师;都划好了吗?

师:老师也找出了小珊迪说的话,看看同学们找的跟老师一样么?请同学上来说一说。

1、“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2、“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3、“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4、“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5、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师:现在大家自由练读这几个句子,并想想小珊迪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该怎样朗读才能反映当时小珊迪内心的情感。

师指名读第1句。

生读:“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师引导:

1、在读的时候要注意那种冷的感觉/

2、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的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的通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有力吗?

3、小珊迪在发抖,嘴唇在发抖,他说话的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冷的感觉。

生再一次读:

师:你读的太好了,你再这样读读第2句和第3句

生读:“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师:在珊迪的再三请求下,我答应买一盒,可是发现身上没带零钱,小珊迪又是怎样请求的呢?

指名读第4句

生读;“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师:现在就买多么迫切呀!再读,是:饿极了,实在难以忍受,再读,师;宁愿去换零钱,迫不及待

生读,师范读

师:现在你明白乞求的意思了吗?生:(可怜的请求------)

师:刚才我们联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了乞求的意思,老师再教你一招,通过对比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我们来读读这第1句和第四句,比较一下请求和乞求有什么不同。生读

“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师:有什么不同? 生:-------

师:哪个“求”的程度要深?

生:乞求

师:所以“乞求”就是“像乞丐一样苦苦的哀求。”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用这种对比的方法理解词语。

师:下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分角色读 师:饱受饥寒的小珊迪去换零钱被马车轧断了双腿,奄奄一息地躺在一张破床上,说些什么呢?

师:出示图文

师:一对相依为命的孤儿,此时不得以要生死离别了,看着更加孤独可怜的小弟弟,珊迪的心碎了,他伤心欲绝地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师引读:(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生------师:读到这珊迪又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生:------师引导 板书:可悲 被轧伤 悲惨死去 可敬

四、研读课文,悟文明理

师: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同学们默读思考,互相交流一下,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冻得通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③从“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④从“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⑤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⑥从“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⑦从“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⑧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⑨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师: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预想回答:

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

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

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

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

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组织全班交流,作随机点评。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自己遭遇车祸,生命危在旦夕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把钱尽快还给人家,想到的是自己的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卖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出示句子:

当我想起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生齐

师: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出示:当我想起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_______人。

同桌讨论

汇报

指名说上黑板板书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师:说得很好!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叉)

师:他是什么样的人呢?

师板书:诚实守信 善良

师:现在我们大家齐读最后一节

生读;“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像是表示感激。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珊迪目不转睛的看着“我”,你们觉得此刻他在心里想些什么呢?(指名学生说,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五、拓展思维,呼唤诚信

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直到今天,读了这个故事,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我们的心。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那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叔叔,您好!

(学生练笔预想如下:1.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诚实,缺的是守信。2.您真应该好好地读读《小珊迪》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东西,恰恰是小珊迪身上拥有的东西。3.您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站起来。您在诚信这里跌倒,希望您在诚信这里站起来。4.做人要有骨气,做中国人更要有骨气。您失去了在德国公司的机会,可惜!您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骨气,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学一学小珊迪诚实的品质、守信的道德,学一学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和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国人。),3.组织全班交流。

学完《小珊迪》,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感受,有很多话想跟小珊迪说,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大家回去后以做为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儿童的身份给小珊迪写一封信,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好吗?

4.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珊迪》这篇课文,从小珊迪的故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

老师觉得小珊迪教会我们诚实,教会我们守信,教会我们善良,老师希望大家能以小珊迪为榜样,用一颗真诚守信的心去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好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珊迪》说课稿】相关文章:

上一篇:创业文章范文下一篇:心理疏导与沟通技巧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