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2024-07-17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共6篇)

篇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of English Teaching Techniques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针对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所开设。此课程是教育科学与英语教育相结合而产生的,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场面的教学技能,通过训练,使学生自觉地将教学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同时了解课堂教学技能体系的结构、目标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教学技能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2.教学方法:

(1)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由讲授教学理论知识和学生试讲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的讲授与试讲穿插进行,相互结合,相互印证。

(2)平时学生课堂演练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让学生完成板书设计,课件制作等教学内容,并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教学技能进行竞赛。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能够初步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进行英语教学的实践活动。掌握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场面的教学技能,通过训练,使学生自觉地将教学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如学生必须掌握合理的板书技能,包括直观形象书写绘画、结构布局时间掌握。4.课程学时:18学时 5.课程学分:2学分 6.课程类型:选修课 7.考核方式:考试。

8.先修课程:《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A》 9.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

二、课程结构:

第一章

教态及课前准备技能训练(学时数:2)

知识点: 1.课程概述

2.心里准备

3.授课内容准备

4.教具准备

5.良好教态的形成及训练

重点:良好教态的形成及训练 难点:课前心里准备 第二章

语言能力训练(学时数:4)

知识点:1.教师语言的特征

2.影响教师语言素养的几个因素 3.教师语言的分类

4.如何提升教师语言能力

5.教师课堂用语的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 6.如何培养幽默感

重点:如何提升教师语言能力

难点:如何培养幽默感

第三章

板书技能训练

(学时数:4)

知识点:1.板书的功能及重要性

2.板书的原则

3.板书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4.示范和练习板书的基本形式

重点:板书的基本要求和规范。难点:示范和练习板书的基本形式。

第四章

课件制作技能训练(学时数:6)

知识点: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2.电脑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

3.英语课堂课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4.课件制作的常见技巧 5.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

重点:英语课堂课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课件制作的常见技巧。

难点: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

第五章 教学信息检索及资源整合技能训练(学时数:2)

知识点:1.教师教学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分析

2.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及检索方式 3.教学资源的整合原则 4.教学资源的整合的技巧

重点: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及检索方式。难点:教学资源的整合的技巧。

三、课程资料

参考书: 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2003 舒白梅、陈佑林,《外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张庆宗,《英语教学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编制:英语专业教研室

审核人:杜昌忠 编写时间:2011年6月

篇2: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第一部分

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明高等师范学校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点之一,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必须讲普通话,并按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要求通过测试。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都要求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并且提出较高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应当逐步扭转对口语重视不够的偏向。讲普通话的技能是口语表达技能的基础,讲普通话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无法进行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在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讲普通话的水平。讲普通话达到要求的,可重点进行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这两项技能训练应当安排在一年级。

考核办法:按《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普遍进行测试,合格者发给证书。口语表达的考核由任课教师或校内专门机构负责,主要考核朗读和讲演(或讲课)两项,但不得用教育实习替代。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一、讲普通话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对高等师范学生的普通话训练,一般应当达到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二级,即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讲课和交谈。对中文专业学生的要求:北方方言区一般应达到一级,南方方言区达到二级中等。

(二)训练内容1.树立或加强推普意识:了解普通话的形成,了解推普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推普的方针、政策和任务。2.了解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好《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掌握变调、轻声、儿化等。3.熟练掌握现代汉语3500常用字所组词语的标准读音,学习《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能直呼音节,正确拼写汉语词语。4.用普通话朗读、对话。5.了解本地方盲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主要差别和对应规律,能进行方音辨正。6.了解本地方言的词汇、语法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能进行本地方言词汇、语法辨正。

(三)训练建议1.要给学生准备学习普通话的材料,准备学习普通话的音像资料,供学生上课或自学使用。建立普通话学习中心,学生在这里可以看到资料,得到指导。2.创造条件开设国家教委要求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程。3.按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对新生普遍进行测试,达到二级者发给证书,不达标者参加学习班学习和训练。学校主要是办“普通话二级达标班”,也可办提高班。4.“普通话二级达标班”每个系根据需要开设若干班。每班学生人数以十几个为宣,以便教师指导练习。5.“普通话二级达标班”的教师(专职或兼职)如人手不够,可由中文系高年级学生经过培训后承担。

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一)训练目的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目的是:有较强的朗读、讲演和讲话能力,口语表达做到清晰、正确、得体,掌握教学、教育、交谈的口语特点,力求做到科学、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

(二)训练内容

1.朗读(l)朗读是口语训练的重要途径。(2)朗读的要求:正确、清楚、流畅;恰当面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3)朗读的准备:熟悉内容,明确目的,了解对象。(4)朗读的技能:吐字归音、重音、停连、语调、节奏等,朗读与朗诵的区别与联系。(5)要求熟读诗2-3篇,基本达到朗读的各项要求。

2.讲演(l)讲演的特点和作用。(2)讲演的要求。(3)讲演的准备;选好讲演内容——自己熟悉,听者关注;了解听众,加强针对性。写好讲稿——观点明确,材料丰富,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生动;进行充分的练习、准备,增强自信心。(4)讲演的技能;开头与结尾,突出重点,显示条理,临场应变,适当的手势、表情、姿态。(5)做讲演2-3次,基本达到讲演的

各项要求。

3.交谈(l)交谈的特点与要求。(2)交谈的种类(偶然性的或约会性的,拜访性的或采访性的,电话或其他)及其技能。

4.教学口(l)教学口语的特点与要求。(2)教学口语的种类(复述、描述、概述、评述、解说等)及其技能。

5.教育口语(l)教育白语的特点与要求。(2)教育口语的种类(说服、评论,指导等)及其技能。

(三)训练建议1.创造条件,开设国家教委要求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程。2.购置或制作朗读、讲演、交谈、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等的音像资料,供教学使用。3.由学生会、共青团或其他社团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讲演比赛,各班级也要经常组织。对朗诵和讲演好的优秀学生要给予奖励。还可以组织讲演团、朗诵团、话剧团等,学校要给予支持。4。各专业的教学法课要讲授教学、教育语言的运用问题。5.教育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注意培养和考查实习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

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的训练

明汉字是记录汉语、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国家对现行汉字已经确定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教师应当掌握这个规范和标准。是否能写一笔规范的好字(或比较好的字),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威信,因此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应进行书写规范汉字的训练,提高书写规范汉字的水平。文科各系需要阅读繁体字书籍的,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表或字典自行掌握,不必也不宜为此进行教学和训练。为了胜任教师工作,还应当教育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注意书面语言的表达.进行有关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进一步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技能和书面表达这三项技能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些任务相当困难而且容易被忽略。这三项技能在原有基础上能不能提高,关键在于学习的态度是否认真,思想上重视了才谈得上技能的提高。因此训练中要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训练并举。这三项技能的训练应当从一年级开始。

考核办法:与其他课程一样,按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文进行。评定成绩分为优良、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也可组织全校语言文字基中功考核。

一、掌握规范汉字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教育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树立用字要规范的意识,训练他们写字规范正确,笔画清楚,要掌握好3500常用字,自觉纠正错别字。

(二)训练内容

1.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汉字的规范标准。(l)巩固汉字简化成果,坚持汉字简化方向。(2)汉字规范的重要意义。什么是规范汉字,什么是不规范汉字。(3)教师把汉字写得规范正确的重要意义。

2.掌握好现代汉语常用字(l)掌握常用字的笔画、笔顺和字形结构。(2)掌握《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3)会读、会写、会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所收的3500字。(4)自觉纠正错别字.掌握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写别的字、多音多义字。

(三)训练建议1.给学生提供规范汉字的学习、练习资料,有关的音像资料。2.学校内要创造使用规范汉字的环境和氛围,学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各科教师要齐抓共管,如各科教师对学生作业、论文、实习教案中的错别字和不规范字都要给予纠正。

二、书写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对高师学生加强书写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这是一个相当繁难的任务。考虑到现实情况,训练目的定为;以提高硬笔楷书的书写技能为主,兼顾行书;提倡写好毛笔字。这里所指写技能,不是书法艺术。

(二)训练内容1.教师掌握书写技能的重要性。2.对教师书写技能的要求:笔画清楚,正确规范,熟练有力,匀称美观。3.掌握执笔、运笔的方法,纠正不正确动作和姿势。4.汉字笔画的书写,间架结构的安排。纠正有关的书写毛病。5.掌握书写款式:卷面干净,留有天地,布局恰当,行款整齐。6.掌握选帖、读帖和临摹的基本知识和要领,培养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训练建议1.给学生提供书法学习的练习资料和有关音像资料。2.举办多种多样的有关书法的课外活动,如观摩、展览、比赛等等,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三、常用文体写作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训练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掌握教师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所写文章内容符合文体要求,语言得体,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无误。

(二)训练内容1.掌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申请报告、调查报告、各类信函等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包括行款格式)和技能。2.学习范文,并习作若干篇。4.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用法,纠正容易出现的错误。

(三)训练建议1.给学生提供有关常用文体写作技能的学习、练习资料(包括范文和误例)。2.各科教师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要齐抓共管,对学生作业、论文、实习教案等都严格要求,发现问题要给予指正,要讲评,要作为评分的标准之一。

第三部分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

明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系指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所必备的技能训练。教学工作技能是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提高从师任教素质的必修内容。进行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师范教育改革的重方面。

教学工作技能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编制教学软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设计和批改作业的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及教学研究的技能。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利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实践、讨论、评论等活动,使其掌握教学基本技能。为了便于学生对各项教学技能的感知和理解,要提供必要的录像示范或直接示范。在实践过程中应使用声像设备对其实践过程进行记录和反圈,使学生的教学技能不断改善和趋于稳定。各校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可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指出优缺点以便改进,定量评价是给出量化结果以记入成绩。为此,首先要制定每项教学技能的评价标准,训练时由学生自己根据标准进行评价,作为平时训练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40%。单项教学技能训练结束后进行教学技能综合训练,由指导教师评价,占总考核成绩的60%。

一、教学设计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通过训练掌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能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和批改学生作业,课后能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教学。

(二)训练内容

1.概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做出整体计划,建立一个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对预期的结果进行分析。

2.制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目标的类别,掌握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重点掌握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

3.分析和处理教材:通过训练初步学会分折教材的方法,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处理教材。

4.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分析学生学习的方法。

5.制定教学策略: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媒体,其中包括:教学内容与媒体选择;学生特点与媒体选择;媒体的教学特性与选择,媒体的价值与选择。将各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6.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了解教学计划和教案的结构和要求,掌握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通过训练能写出合乎要求的教学计划和教案。

7.作业的类型和设计:了解本学科学生作业的类型及设计的方法,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和设计作业的内容。

8.学习评价:了解学习评价的依据和标准,通过训练掌握学习评价的方法。(三)训练建议

1.如果在教树教法等课程中已有此内容,可结合教材教法课进行训练。2、3、5、7的内容可作为训练的重点。

2.可选择中学某节教材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制订教学目标、分析处理教材和编写教案,并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3.设计和批改作业的训练,可选择中学教材的某节内容让学生设计练习题,边可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上的习题,搜集其它练习题,通过讨论和研究建立小题库。

二、使用教学媒体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软件编制的方法。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设计制作教学所需的教学软件及简易教具。

(二)训练内容

1.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选择、使用教学媒体的行为方式。

2.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

(l)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图书、实物、标本、模型、图画、挂图。(2)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投影、幻灯、录音、电视与录像、计算机。3.简易教具的制作方法。

4.教学软件的编制与使用;投影片的种类和制作,录音教材制作;幻灯、电视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

5.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三)训练建议

l.在训练内容中常规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并重。2.教学软件的编制以投影片的制作为主。

3.在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制作训练中可请电教教师协助教学。

三、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通过训练能根据教学任务和中学生的特点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训练内容 1.导入技能

(1)概念:导入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2)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旧知识导入;生动实例导入;直观教具导入;故事导入;问

题导入;实验导入等。

(3)导入的程序: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

(4)导入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导人目的明确;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启发性;导入与新知识联系紧密,进入课题自然合理

2.板书板画技能

(l)概念: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2)板书板画的类型:提纲式;语词式,表格式;线索式;图示式,示意图,简笔画等。(3)板书板画的要求;书写规范迅速,示范性强;条理清晰,布局合理;形式多样,启发思维;文字、图表科学准确;板画简单明了,形象生动.3.演示技能

(l)概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把事物的形态、结构或变化过程等内容展示出来,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

(2)演示的类型: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挂图的演示,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的演示和课堂实验的演示。

(3)演示的程序:心理准备„出示演示物„对演示物说明„讲解„总结„核查学生理解。(4)演示的要求:对演示物精心选择;演示前提出问题和观察重点;演示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充分感知;多种媒体相互配台,综合利用;演示后及时总结,明确观察结果.4.讲解技能

(l)概念: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行为方式。

(2)讲解的类型: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抽象性知识的讲解。

(3)讲解的程序: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提出问题叙述事实。„提示要点核查理解。抽象性知识的讲解: 归纳法:提供感性材料„„指导分析„„综合概括巩固深化。

演绎法:提出概念„„阐明术语„„举出实例(正、反例)„巩固深化。

(4)讲解的要求:明确目标、重点突出;运用丰富的实例(正、反例),联系已学过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培养学习方法;及时巩固、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5.提问技能

(l)概念: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2)提问的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3)提问的程序:引入阶段„„陈述阶段介入阶段„评价阶段。

(4)提问的要求: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问题重点突出,简明易懂,把握提问时机,给予启发和引导;给予分析和评价。

6.反馈和强化技能

(l)概念:反馈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强化则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某一行为变化朝更好方向发展的行为方式。

(2)反馈的类型: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考查;实践操作.(3)强化的类型:语言强化,符号(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4)反馈和强化的要求:反馈及时准确,强化恰到好处;反馈形式灵活多样,强化方式适合学生特点,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强化以表扬为主。

7.结束技能

(l)概念: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

(2)结束的类型;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3)结束的程序:简单回忆提示要点„„巩固练习或拓展延伸。

(4)结束的要求:明确教学重点,提示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系统,使学生理解升华;及时巩固,强化学习.结束形式多样,增强学生兴趣。

8.组织教学技能

(l)概念: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的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2)组织的类型:管理性组织;指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

(3)组织的要求:明确目的,教书育人;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重视集体,形成风气;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9.变化技能

(l)概念:是教师利用表情、动作等身态语,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

(2)变化的类型:动作变化;表情变化;眼神变化;声调变化。

(3)变化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变化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应用要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和传递教学信息;变化技能的应用要合理适度。

10.教学技能综合训练;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技能进行训练。

(三)训练建议1.训练的方法主要采用微型教学的方法。注意提供必要的示范,有条件的学校要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供声像反馈,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2.根据学生情况,训练要有重点,技能的分别训练与综合实践相结合。

四、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使学生了解学科课外活动的特点、方法、组织形式及活动方案的设计,能组织和指导与本学科教学有关曲课外活动。

(二)训练内容

1.概念: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有关学科课外活动的教学行为方式。

2.学科课外活动的类型: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知识竞赛,读书报告拿;小论文和小制作比赛;参观;调查等。

3.学科课外活动常用的方法:观察和调查;实验和实践;讨论和评议;制作和创作。4.学科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了解活动方案的构成和活动方案设计的方法。

5.学科课外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活动目的明确,有利于人才培养;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青少年的特点: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具有辅导能力。

(三)训练建议

组织学生开展学科课外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执行方案,从而得到训练。训练活动也可结合教育实习进行。

五、教学研究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教学研究的方法、能初步运用本专业知识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训练内容

1.概念:是初步运用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研究设计、资料搜集与统计处理、撰写论文的行为方式。

2.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了解教学研究课题;课题选择的方法及如何制定研究计划。3.教学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

4.研究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掌握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了解统计检验的适用范围。5.研究论文撰写的方法:了解科研论文的结构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要求。(三)训练建议

1.此项教学技能训练可结合教学提出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方

案、搜集资料、统计分析、写出研究报告。

2.结合教育实习中的教育调查或毕业论文进行训练。

第四部分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是师范生成为合格的中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加强师范生曲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高等师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系指“中学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它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曲基本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技能主要包括:集体教育的技能、个体教育的技能、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技能。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又要注意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训练达到预期效果。此项训练应有考核。考核可采取定性评价与综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定性评价是指出学生在某项训练中的优缺点,以利于提高,综合考试则是根据训练的内容,对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全面测试,以检验训练的效果。为此,各校应将班主任工作技能进行分类,逐类加以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所应达到的要求,制订出考核标准。在训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将其成绩记入学习档案。

一、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绩

(一)训练目的了解建设班集体的的几个重环节,掌握组建班集体的主要方法;了解在中学开展各种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能实际组织各种活动;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掌握对其训练的一般方法。

(二)训练内容

1.组建班集体的技能(l)制定班级工作计划(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3)选拔、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4)协调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5)培养优良班风(6)组织与指导班会和团队活动:2.组织各种活动的技能(l)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2)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3)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参加校内外其它集体活动3.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技能(l)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要求

(三)训练建议1.组织师范生观看班主任工作的录像片,使他们对如何组建班集体和怎样开展集体教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2.向师范生推荐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读物,并开展阅读、书评、演讲等教育活动。3.根据师范生的需要,开设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4.就班集体建设中的某些问题走访、信访优秀班主任,或请他们来校讲课、座谈。5.在见习或实习期间,观摩l-2项中学班主任组织的活动,并且提出自己的活动设想,在实习中,将“组织活动”列入计划,并且评定成绩。6.根据目前中学生的思想热点,设计并模拟一次主题班会。7.在实习中,师范生参与班级行为规范训练计划的制定,并根据中学生存在的某些问题、制定教育实施方案。

二、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了解学生个体思想和心理变化的特点,掌握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几种主要方式方法。

(二)训练内容1.了解学生的技能(1)观察学生(2)与学生谈话:谈话的形式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谈话两种;谈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各;掌握谈话的方法(3)分析书面材料(4)调查访问: 2.心理咨询的技能(l)了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2)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术。(3)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与其它教育方法相结台3.操行评定的技能(l)操行评定的时间:一般可分为期末评定和毕业鉴定。(2)操行评定的内容:期末评定和毕业鉴定力求全面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状况做出公正的评价,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以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3)操行评定的方法:学生

自评、互评、小组鉴定、班主任评定。

4.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l)了解偶发事件的特点。(2)掌握处理偶发事件的一股方法。(三)训练建议1.开设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讲座,为师范生从教打好理论基础。2.模拟训练:假设某学生的情况、特点,组织师范生对其进行模拟谈话、心理咨询和操行评定;假设一个偶发事件,请师范生对此提出处理方法。3.在实习中,选择几个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为谈话对象,实施谈话的准备、谈话的过程和谈话后的工作等环节。4.针对目前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变化趋势,设计一份调查问眷,或实地调查,将收集到的信息作一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5.在班级中,开展“一句话评语”的活动,即学生之间以一句格言或谚语的形式,互相评价、提醒、激励。通过这种活动,使师范生掌握这种评语的特点,并学会组织这种活动。

三、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了解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关系的基本特点和相互配合的教育意义;掌握与其沟通的几种主要方法,努力获得任课教师和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

(二)训练内容

1.与任课教师的沟通(l)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中班学生的基本状况,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2)定期邀请任课教师座谈,交流学生的听课及学习情况,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听取教师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邀请任课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加深感情。

2.与学生家长的沟通(l)家访:明确家访的目的,订好家访的计划,了解家长的个性特点,做好与家长谈话的各项准备工作;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家访后应做的工作。

(2)信访:第一,信访内容的设计。第二,信访的要求:用调准确诚恳;字迹认真工整;要体现出对家长的尊重和希望家长配合的态度。(3)家长会:第一,规模:全体学生的家长会和部分学生的家长会。第二,形式:座谈会、汇报会、家长委员会。第三,时间:开学初、期中考试后,学期结束前。第四,家长会的准备工作;确定会议的主题、收集各种资料、预先通知家长、构思发言等等。第五,家长会后的工作: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激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

篇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一、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主体特点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主体即当代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生, 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共性, 同时又处于为特定的教师角色做准备的职前培养时期, 因而具有独特的师范特质, 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构成了当代小学教师教育师范生的独特特点。这些独特性为其实现自主训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依据。

(一) 身体健康, 精力充沛。

当代小教专业师范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22岁左右, 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一代。其精力充沛, 朝气蓬勃, 富有活力, 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及耐受性强, 这一特点奠定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自主训练的生理基础。

(二) 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发展。

在现代大学生活自由、开放的环境中,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作为小教专业的师范生由于其所处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及所将从事的教师职业与担当的使命, 更能认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前途和责任, 自我沉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增多, 自主自立意识强烈, 渴望独立地走自己的路, 为将来的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这一心理基础之上, 传统的以外在强加的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已不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 只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使学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 由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训练向以准教师的身份置于训练情境之中转变, 把职业意识转化成自主参与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三) 兴趣广泛, 求新求变。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 思维敏捷, 兴趣爱好广泛, 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 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生活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互联网及各种媒体的利用, 他们的知识面、视野较过去更加开阔, 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更加丰富。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变, 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特点为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以有效提高小教专业学生技能的自主训练质量, 达到目标, 提供依据。

(四) 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当前社会影响下,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但是, 在这种多元格局中, 在我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客观环境条件下, 其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如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等仍居主导地位。一方面多元的价值观取向,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在把握教育教学理念时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另一方面其主流价值的主导, 有利于增强其开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奉献意识, 为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内在趋动力。

二、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原则

(一) 序列化。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习得与熟练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具有长周期性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因此, 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中必须贯彻序列化原则, 在职前教育的整个阶段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据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科学合理安排, 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 由易及难、由单一至综合的逐步深化过程。如, 一年级, 主要进行听说技能、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的训练;二年级, 抓好教学工作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反思技能的训练;三年级, 以课程研发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为主;四年级, 强化教育研究技能的训练及各项技能的综合、提高训练。这一序列化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开始大学学习生活时成竹于胸, 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进行有条不紊的持续开展的自主训练, 逐步提高自身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另外, 序列化原则还意味着通过训练在技能水平要求上的层次性、递进性。学生在自主训练过程中, 首先要达到基本要求, 即全面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要达到发展要求, 即技能掌握运用熟练, 为终身发展、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二) 开放性。

开放性是当今时代的精神特征。开放性教学是当前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要坚持开放性原则, 即在训练内容、途径、方法上做到开放、多元, 拓展自主训练的时间和空间, 不断寻求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途径与方法。

此外, 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 其职业技能的职前培训只是其中一个阶段, 它与入职培训和职后培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 开放性原则还要求做好职前训练与入职及职后培训的接轨, 即职前训练不能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风景, 而应当走向小学“实战场”, 走向社会, 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 整体性。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在传统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中, 学生的训练是被动、有限的, 不同技能的训练缺乏联系, 重点在“三字一话一画”等基本功, 智力技能等训练被弱化, 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不高, 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因此, 在小教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中必须确立整体意识, 从全局角度来考虑, 既要熟悉每项职业技能的特点, 又要把握各项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注重自主训练在内容、途径、方法上的系统性, 实现技能水平的平衡发展。

三、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 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及其他各学科课堂教学来实现技能训练的自觉性、自主性。如, 在口语课程与写作课程中强化听说表达技能的训练;通过艺术课程和书法课程来实现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的训练;教学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等, 则在教育教学专业课程中加强。当然, 每项技能的训练并不能因课程的不同只机械地进行分类训练, 还要把握课程与教师职业技能的多方面联系, 善于思考、多做总结。比如, 在每位教师授课过程中, 仔细观察、体会教师是如何导课、设计、讲解、小结的, 又采用了什么样教学方法, 这样的教学有什么优点, 如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等等, 并做好总结笔记。课堂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就会在这种不断的思考、分析中得到潜在的提升。此外, 还应抓住课堂训练的机会, 多实践、多反思, 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加以改进, 提高自主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外训练则是指在课堂以外通过多种途径, 拓展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来加强自主训练。比如, 很多学校都建有包括有艺体教室、书法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在内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 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专门的场所, 加强单项技能的训练;建立一个专门的QQ群, 搭建网络平台, 学生在这里展示技能学习、训练的成果 (如书画作品、演讲视频、上课录像、教学课件、研究论文、教案设计等) , 获取或传递相关信息, 相互交流技能训练中的心得或经验,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收集教育名言, 多做课外阅读, 写读书笔记, 积累教育教学知识, 提升研究能力;每学期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讲座, 汲取新思想、新观念, 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新动态;通过到小学的“观摩”、“见习”、“评课”、“实习”等活动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教育教学的领域, 突出师范性的培养;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与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相关联系的各类竞赛, 以赛促训, 以赛强训……

总之, 将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相结合, 使自主训练的内容与范围得到延伸和拓展, 实现与教学内容和相应教师职业技能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 构建起自主训练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 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长足的保质保量的训练与发展。

(二) 个人分散训练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

个人分散训练是学生训练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学生可以根据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 查漏补缺, 促进技能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 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比如, 通过临摹字帖, 利用小黑板练习“三字”;晨起在校园一角朗读练“一话”;做家教练教学工作及管理技能;写教育教学实践的心得、总结教学反思技能;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撰写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调查报告, 强化教学科研能力等。

个人分散训练的同时还应当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因为, 学生之间通过交往, 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活动对其成员的智力、能力等发展有着积极的重大的影响。群体的感召力将为学生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心理能量。譬如,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积极参加到诸如书法协会、教育协会等各类社团中去,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按一定人数组成若干自主训练小组, 定期在组内进行演讲、说课、上课、集体备课等演练;推行班团干部轮换制、辅导员助理制, 锻炼组织管理能力;成立如舞蹈、器乐、写作等不同类别的兴趣小组……在群体活动中相互激励, 交流经验, 切磋技艺, 共同进步。

(三) 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其内容丰富, 复杂多样, 各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因此, 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单项的、个别的技能训练, 根据其性质、特征, 依循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规律, 由易及难、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在夯实好这一基础之上, 贯彻整体性原则, 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能训练, 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 以形成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 掌握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如, 教学工作技能可先将其细化为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总结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专项逐项训练, 反复练习, 在此基础上, 把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 就可望有效地达到小学教师各项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优化。

(四) 定期自检与考核评价相结合。

目前, 许多学校都已建立起一套从教育者角度出发制定的考核评价机制, 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在校期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外在趋动力。然而, 学生是职业技能训练的主体, 如果没有学生内在的发展要求, 这种外在的驱动力就无法发挥最佳效果。因此, 在学生职业技能自主训练中, 应当建立自主评价机制, 通过定期自检, 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总结, 加强自我监督, 激发内在潜能。具体操作方法是, 建立学生技能水平自测记录卡, 按每个月、每学期、每年的周期, 对各项技能按总目标要求进行自测, 将每一阶段技能训练所达到的状态及训练的反思等在记录卡上作相应的记载。学生技能水平自测记录卡, 不仅让学生在自主训练中感知自己动态的发展过程, 积极进取, 而且为教育者的总体评价提供参考, 使评价机制多元开放, 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总之,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也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的始终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研究, 以继承、改革和创新的精神, 在教育者的科学、规范的指导下推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自主训练, 就能更好地发挥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培训对实现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摘要: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是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要求, 是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 走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 探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原则和途径、方法, 以期为拓展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 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培养,自主训练

参考文献

[1]司成勇.当代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与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 2009, (9) :26-31.

篇4: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教师;教学技能训练;视频案例

视频案例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训练工具,其“不加修饰”的课堂情境,能让教师在观看的同时受到启发。

一、教学技能训练的特殊性

(一)教学技能训练是教师长期自我反思的实践过程

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它贯穿于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自我反思的实践过程。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其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问题意识得以培养,并且通过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并不囿于对具体教学实践的改进,重在分析实践背后的理论问题。其训练过程是基于教学实践,由实践需要探求相应理论,并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技能训练要求能够随时应对课堂情境的复杂性

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有别于一般技能训练的特殊性还表现在所面对环境的复杂性,即课堂情境的复杂性。课堂是由情境构成的一个序列,既有教师教的情境,又有学生学的情境,还有师生互动的情境,应该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封闭的系统。教学也不再是一个经过严格设计的由不同技能与技巧组合而成的程序化过程,而是一个依据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并做出相应修正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教学技能,更要掌握调控过程的技能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技能,如倾听技能、指导小组讨论技能、合作学习技能等。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都将可能成为课堂的精彩之处。教学技能训练就是要使教师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善于抓住“意外”和处理“意外”,进而呈现出“无法预约的精彩”。

(三)教学技能训练需要兼顾各个层次教师的需求

虽然说教学技能训练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而言,就不能用统一规格训练,而要分层研究,根据各个层次教师的特点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青年教师接受新事物和掌握新技能快且容易,但他们教学经验少,在学习和掌握教学技能时,容易流于浅层次的模仿,并不能把这些技能内化,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的接受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在教学技能训练时需要注意的。

二、视频案例在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大多是通过现场观摩、录像带分析和(文本)案例研究等方式展开的,而这三种方式都存在不足:现场观摩难以抓住课堂上的细节,容易受观察者本身水平和经验的制约;录像带分析则不易把握研究训练的焦点,难以解释录像带上一些细节的深层因素;(文本)案例的真实性常常受到怀疑,不能“感受”课堂训练的实际气氛。于是,视频案例便应运而生。

(一)视频案例的优势

视频案例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训练工具。根据视频案例的基本特征,可知视频案例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

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想在学校这个环境里得到提高,那么,其训练的环境就必须是真实的,提供的案例也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否则教师难以产生共鸣,从而阻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视频案例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可以捕获课堂的大量细节,真实再现当时情境,并且具有反复观看定格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不加修饰”的课堂情境寻求自己的观察点进行反思。

2.有利于“默会知识”的学习

在复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更多的是需要具备灵活的教学智慧和自我调控技能,这些技能通常表现在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上,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而变化,因此具有内隐性,是属于教师的“默会知识”。“默会知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情境性和个体性。它是不可言传的,是嵌入具体的实际情境中的,并且这类知识难以用格式化的明确知识呈现出来。视频案例通过视频回放和定格把默会知识与其背景一起呈现出来,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当时情境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案例视频通过“专家访谈”“同行点评”“学生反馈”等形式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

3.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专家的真知灼见与自身的实践融为一体,继而形成能适应教学变化的个性化操作体系。而视频案例的真实可信性为发展教师教学技能提供了机会,因为它将教学行为与反思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使教学理论很好地嵌入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二)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过程模型

鲍建生教授等人编著的《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一书系统介绍了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这里就借鉴鲍建生教授的观点阐述一下视频案例的结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大致由五部分组成:案例片段、案例问题、案例评价、案例讨论作业单和案例教学视频库。案例片段包括背景介绍、课堂片段和课后反思;案例问题则是从学科知识、教学法、认知水平等方面提炼;案例评价多是专家访谈、同行点评和学生反馈等;案例讨论作业单要提前设计好,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案例的说明和注意事项,并提出建议谈论的问题;案例教学视频库则是与本案例主题相关的网站、理论、研究和课件。

借鉴已有研究,结合实践,笔者构建了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要想使视频案例对教学技能的提高达到最大功效,首先就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如果熟悉案例的课题内容和查阅相关知识,就有助于对视频中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分析,对案例讨论作业单的关注,也有助于后面的案例讨论。

第二阶段: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此训练模型的中心环节,后面的交流讨论、反思评价和实战演练都是围绕课堂观察展开的。在课堂观察之前教师就已经了解了案例聚焦点并获取了观察任务,使随后的案例讨论也相对比较集中。

第三阶段:交流讨论。教师围绕真实的事件和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唤起个人的实践经验或者寻找理论的支持,并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对策。教师通过对视频中的案例讨论,交流想法,一方面可以加深教师对视频案例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对教学技能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第四阶段:反思评价。反思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上升阶段,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可以比较当前的案例与自身的教学实践,或者是根据案例讨论中产生的多种观点去反思自己的经验。同时专家、同行对视频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及其他资源进行评价。

第五阶段:实践演练。该阶段是帮助教师将其习得的教学技能内化的阶段。教师在视频案例学习过程结束之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并制作成视频案例,以供大家分析讨论,分析自身技能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改进教学。

视频案例在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受到欢迎,其优势不言而喻,将成为我国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工具。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案例探究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互相学习,在学校里形成教研共同体。然而,我国目前视频案例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可供教师利用的优秀视频案例还比较缺乏,现有的视频案例资源也并非都能满足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要求。因此,在积极创建视频案例资源库的同时,也要保障资源的质量,最终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房超平.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口:教学技能的自我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

[2]鲍建生,王洁,顾泠沅.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荀渊.教师教学技能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8).

篇5:学生技能训练大纲

1994年3月 国家教委师范司

各高等师范学校:

为了加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我委师范司于1993年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在《基本要求》试行过程中,许多学校提出希望国家教委组织制定一个大纲,提出详细的规范化要求。为此,我们委托首都师范大学起草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并请有关专家进行审定,现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发给你们,请结合各校实际,贯彻执行。

附件: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

本大纲适用于高等师范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的依据。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它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对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大纲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各部分内容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训练目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建议和考核要求。在实施训练中可根据各部分训练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地安排,以形成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的训练链。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在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要在精讲有关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不断趋于整体协调和完善,以获得稳定的教师职业技能。

大纲提出了训练中的讲授与实践的学时比例为1:2。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要制作和充分利用声像等多种媒体,对学生进行各种教师职业技能的示范定向,及时反馈训练效果。重视调动学生参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

本大纲是根据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发的《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制定的。

第一部分 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说 明

高等师范学校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点之一,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必须讲普通话,并按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要求通过测试。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都要求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并且提出较高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应当逐步扭转对口语重视不够的偏向。讲普通话的技能是口语表达技能的基础,讲普通话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无法进行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在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讲普通话的水平。讲普通话达到要求的,可重点进行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这两项技能训练应当安排在一年级。

考核办法:按《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普遍进行测试,台格者发给证书。口语表达的考核由任课教师或校内专门机构负责,主要考核朗读和讲演(或讲课)两项,但不得用教育实习替代。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一、讲普通话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对高等师范学生的普通话训练,一般应当达到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二级,即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讲课和交谈。对中文专业学生的要求:北方方言区一般应达到一级,南方方言区达到二级中等。(二)训练内容

1.树立或加强推普意识:了解普通话的形成,了解推普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推普的方针、政策和任务。

2.了解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好《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掌握变调、轻声、儿化等。

3.熟练掌握现代汉语3500个常用字所组词语的标准读音,学习《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能直呼音节,正确拼写汉语词语。4.用普通话朗读、对话。

5.了解本地方盲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主要差别和对应规律,能进行方音辨正。6.了解本地方言的词汇、语法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能进行本地方言词汇、语法辨正。(三)训练建议

1.要给学生准备学习普通话的材料,准备学习普通话的音像资料,供学生上课或自学使用。建立普通话学习中心,学生在这里可以看到资料,得到指导。2.创造条件开设国家教委要求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程。

3.按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对新生普遍进行测试,达到二级者发给证书,不达标者参加学习班学习和训练。学校主要是办“普通话二级达标班”,也可办提高班。

4.“普通话二级达标班”每个系根据需要开设若干班。每班学生人数以十几个为宜,以便教师指导练习。

5.“普通话二级达标班”的教师(专职或兼职)如人手不够,可由中文系高年级学生经过培训后承担。

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一)训练目的

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目的是:有较强的朗读、讲演和讲话能力,口语表达做到清晰、正确、得体,掌握教学、教育、交谈的口语特点,力求做到科学、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二)训练内容 1.朗读

(l)朗读是口语训练的重要途径。

(2)朗读的要求:正确、清楚、流畅;恰当而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3)朗读的准备:熟悉内容,明确目的,了解对象。

(4)朗读的技能:吐字归音、重音、停连、语调、节奏等,朗读与朗诵的区别与联系。(5)要求熟读诗2——3篇,基本达到朗读的各项要求。2.讲演

(l)讲演的特点和作用。(2)讲演的要求。

(3)讲演的准备;选好讲演内容——自己熟悉,听者关注;了解听众,加强针对性。写好讲稿——观点明确,材料丰富,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生动;进行充分的练习、准备,增强自信心。

(4)讲演的技能;开头与结尾,突出重点,显示条理,临场应变,适当的手势、表情、姿态。

(5)做讲演2——3次,基本达到讲演的各项要求。3.交谈

(l)交谈的特点与要求。

(2)交谈的种类(偶然性的或约会性的,拜访性的或采访性的,电话或其他)及其技能。4.教学口语

(l)教学口语的特点与要求。

(2)教学口语的种类(复述、描述、概述、评述、解说等)及其技能。5.教育口语

(l)教育口语的特点与要求。

(2)教育口语的种类(说服、评论、指导等)及其技能。(三)训练建议

1.创造条件,开设国家教委要求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程。

2.购置或制作朗读、讲演、交谈、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等的音像资料,供教学使用。3.由学生会、共青团或其他社团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讲演比赛,各班级也要经常组织。对朗诵和讲演好的优秀学生要给予奖励。还可以组织讲演团、朗诵团、话剧团等,学校要给予支持。

4。各专业的教学法课要讲授教学、教育语言的运用问题。

5.教育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注意培养和考查实习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 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的训练

说 明

汉字是记录汉语、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国家对现行汉字已经确定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教师应当掌握这个规范和标准。是否能写一笔规范的好字(或比较好的字),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威信,因此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应进行书写规范汉字的训练,提高书写规范汉字的水平。文科各系需要阅读繁体字书籍的,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表或字典自行掌握,不必也不宜为此进行教学和训练。

为了胜任教师工作,还应当教育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注意书面语言的表达,进行有关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进一步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技能和书面表达这三项技能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些任务相当困难而且容易被忽略。这三项技能在原有基础上能不能提高,关键在于学习的态度是否认真,思想上重视了才谈得上技能的提高。因此训练中要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训练并举。这三项技能的训练应当从一年级开始。

考核办法:与其他课程一样,按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文进行。评定成绩分为优良、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也可组织全校语言文字基本功考核。

一、掌握规范汉字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教育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树立用宇要规范的意识,训练他们写字规范正确,笔画清楚,要掌握好3500常用宇,自觉纠正错别字。(二)训练内容

1.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汉字的规范标准。

(l)巩固汉字简化成果,坚持汉字简化方向。

(2)汉字规范的重要意义。什么是规范汉字,什么是不规范汉字。(3)教师把汉字写得规范正确的重要意义。2.掌握好现代汉语常用字

(l)掌握常用字的笔画、笔顺和字形结构。(2)掌握《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

(3)会读、会写、会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所收的3500个字。(4)自觉纠正错别字,掌握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写别的字、多音多义字。(三)训练建议

1.给学生提供规范汉字的学习、练习资料,有关的音像资料。

2.学校内要创造使用规范汉字的环境和氛围,学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各科教师要齐抓共管,如各科教师对学生作业、论文、实习教案中的错别字和不规范字都要给予纠正。

二、书写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对高师学生加强书写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这是一个相当繁难的任务。考虑到现实情况,训练目的定为;以提高硬笔楷书的书写技能为主,兼顾行书;提倡写好毛笔字。这里所指书写技能,不是书法艺术。(二)训练内容

1.教师掌握书写技能的重要性。

2.对教师书写技能的要求:笔画清楚,正确规范,熟练有力,匀称美观。3.掌握执笔、运笔的方法,纠正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4.汉字笔画的书写,间架结构的安排。纠正有关的书写毛病。5.掌握书写款式:卷面干净,留有天地,布局恰当,行款整齐。

6.掌握选帖、读帖和临摹的基本知识和要领,培养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三)训练建议

1.给学生提供书法学习的练习资料和有关音像资料。

2.举办多种多样的有关书法的课外活动,如观摩、展览、比赛等等,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三、常用文体写作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训练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掌握教师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所写文章内容符合文体要求,语言得体,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无误。(二)训练内容 1.掌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申请报告、调查报告、各类信函等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包括行款格式)和技能。

2.学习范文,并习作若干篇。

3.掌握常见语病的类型和改正方法。

4.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用法,纠正容易出现的错误。(三)训练建议

1.给学生提供有关常用文体写作技能的学习、练习资料(包括范文和误例)。2.各科教师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要齐抓共管,对学生作业、论文、实习教案等都严格要求,发现问题要给予指正,要讲评,要作为评分的标准之一。

第三部分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

说 明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指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所必备的技能训练。教学工作技能是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提高从师任教素质的必修内容。进行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师范教育改革的重方面。

教学工作技能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编制教学软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设计和批改作业的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及教学研究的技能。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利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实践、讨论、评论等活动,使其掌握教学基本技能。为了便于学生对各项教学技能的感知和理解,要提供必要的录像示范或直接示范。在实践过程中应使用声像设备对其实践过程进行记录和反馈,使学生的教学技能不断改善和趋于稳定。各校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可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指出优缺点以便改进,定量评价是给出量化结果以记入成绩。为此,首先要制定每项教学技能的评价标准,训练时由学生自己根据标准进行评价,作为平时训练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40%。单项教学技能训练结束后进行教学技能综合训练,由指导教师评价,占总考核成绩的60%。

一、教学设计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通过训练掌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能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和批改学生作业,课后能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二)训练内容

1.概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做出整体计划,建立一个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对预期的结果进行分析。

2.制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目标的类别,掌握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重点掌握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

3.分析和处理教材:通过训练初步学会分折教材的方法,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处理教材。

4.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分析学生学习的方法。

5.制定教学策略: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媒体,其中包括:教学内容与媒体选择;学生特点与媒体选择;媒体的教学特性与选择,媒体的价值与选择。将各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6.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了解教学计划和教案的结构和要求,掌握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通过训练能写出合乎要求的教学计划和教案。

7.作业的类型和设计:了解本学科学生作业的类型及设计的方法,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和设计作业的内容。

8.学习评价:了解学习评价的依据和标准,通过训练掌握学习评价的方法。(三)训练建议

1.如果在教材教法等课程中已有此内容,可结合教材教法课进行训练。2、3、5、7的内容可作为训练的重点。

2.可选择中学某节教材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制订教学目标、分析处理教材和编写教案,并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3.设计和批改作业的训练,可选择中学教材的某节内容让学生设计练习题,也可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上的习题,搜集其它练习题,通过讨论和研究建立小题库。

二、使用教学媒体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软件编制的方法。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设计制作教学所需的教学软件及简易教具。

(二)训练内容 1.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选择、使用教学媒体的行为方式。2.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l)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图书、实物、标本、模型、图画、挂图。(2)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投影、幻灯、录音、电视与录像、计算机。3.简易教具的制作方法。

4.教学软件的编制与使用;投影片的种类和制作,录音教材制作;幻灯、电视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5.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三)训练建议

l.在训练内容中常规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并重。2.教学软件的编制以投影片的制作为主。„„

3.在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制作训练中可请电教教师协助教学。

三、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通过训练能根据教学任务和中学生的特点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训练内容 1.导入技能

(1)概念:导入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2)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旧知识导入;生动实例导入;直观教具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等。

(3)导入的程序: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4)导入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导人目的明确;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启发性;导入与新知识联系紧密,进入课题自然合理。2.板书板画技能

(l)概念: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2)板书板画的类型:提纲式;语词式,表格式;线索式;图示式,示意图,简笔画等。(3)板书板画的要求;书写规范迅速,示范性强;条理清晰,布局合理;形式多样,启发思维;文字、图表科学准确;板书简单明了,形象生动。3.演示技能(l)概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把事物的形态、结构或变化过程等内容展示出来,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

(2)演示的类型: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挂图的演示,电灯、投影的演示;电视的演示和课堂实验的演示。

(3)演示的程序:心理准备、出示演示物、对演示物说明、讲解、总结、核查学生理解。(4)演示的要求:对演示物精心选择;演示前提出问题和观察重点;演示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充分感知;多种媒体相互配台,综合利用;演示后及时总结,明确观察结果。4.讲解技能

(l)概念: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行为方式。

(2)讲解的类型: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抽象性知识的讲解。

(3)讲解的程序: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提出问题叙述事实。„提示要点核查理解。抽象性知识的讲解:归纳法:提供感性材料„„指导分析„„综合概括巩固深化。演绎法:提出概念„„阐明术语„„举出实例(正、反例)„巩固深化。(4)讲解的要求:明确目标、重点突出;运用丰富的实例(正、反例),联系已学过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培养学习方法;及时巩固、应用,理论联系实际。5.提问技能

(l)概念: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2)提问的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3)提问的程序:引入阶段„„陈述阶段介入阶段„评价阶段。

(4)提问的要求: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问题重点突出,简明易懂,把握提问时机,给予启发和引导;给予分析和评价。6.反馈和强化技能

(l)概念:反馈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强化则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某一行为变化朝更好方向发展的行为方式。(2)反馈的类型: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考查;实践操作。

(3)强化的类型:语言强化,符号(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

(4)反馈和强化的要求:反馈及时准确,强化恰到好处;反馈形式灵活多样,强化方式适合学生特点,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强化以表扬为主。7.结束技能

(l)概念: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积极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

(2)结束的类型;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3)结束的程序:简单回忆,提示要点„„巩固练习或拓展延伸。

(4)结束的要求:明确教学重点,提示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系统,使学生理解升华;及时巩固,强化学习。结束形式多样,增强学生兴趣。8.组织教学技能

(l)概念: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的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2)组织的类型:管理性组织;指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

(3)组织的要求:明确目的,教书育人;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重视集体,形成风气;灵活应变,因势利导。9.变化技能(l)概念:是教师利用表情、动作等身态语,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

(2)变化的类型:动作变化;表情变化;眼神变化;声调变化。(3)变化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变化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应用要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和传递教学信息;变化技能的应用要合理适度。10.教学技能综合训练;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技能进行训练。(三)训练建议

1.训练的方法主要采用微型教学的方法。注意提供必要的示范,有条件的学校要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供声像反馈,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2.根据学生情况,训练要有重点,技能的分别训练与综台实践相结合。

四、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学科课外活动的特点、方法、组织形式及活动方案的设计,能组织和指导与本学科教学有关的课外活动。(二)训练内容

1.概念: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有关学科课外活动的教学行为方式。

2.学科课外活动的类型: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小论文和小制作比赛;参观;调查等。

3.学科课外活动常用的方法:观察和调查;实验和实践;讨论和评议;制作和创作。4.学科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了解活动方案的构成和活动方案设计的方法。

5.学科课外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活动目的明确,有利于人才培养;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青少年的特点: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具有辅导能力。(三)训练建议

组织学生开展学科课外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执行方案,从而得到训练。训练活动也可结合教育实习进行。

五、教学研究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教学研究的方法、能初步运用本专业知识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二)训练内容

1.概念:是初步运用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研究设计、资料搜集与统计处理、撰写论文的行为方式。

2.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了解教学研究课题;课题选择的方法及如何制定研究计划。3.教学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

4.研究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掌握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了解统计检验的适用范围。5.研究论文撰写的方法:了解科研论文的结构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要求。(三)训练建议

1.此项教学技能训练可结合教学提出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资料、统计分析、写出研究报告。

2.结合教育实习中的教育调查或毕业论文进行训练。

第四部分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

说 明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是师范生成为合格的中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加强师范生曲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高等师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指“中学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它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本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

班主任工作技能主要包括:集体教育的技能、个体教育的技能、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技能。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又要注意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训练达到预期效果。

此项训练应有考核。考核可采取定性评价与综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定性评价是指出学生在某项训练中的优缺点,以利于提高,综合考试则是根据训练的内容,对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全面测试,以检验训练的效果。为此,各校应将班主任工作技能进行分类,逐类加以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所应达到的要求,制订出考核标准。在训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将其成绩记入学习档案。

一、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绩

(一)训练目的

了解建设班集体的的几个重要环节,掌握组建班集体的主要方法;了解在中学开展各种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能实际组织各种活动;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掌握对其训练的一般方法。(二)训练内容

1.组建班集体的技能

(l)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包括学期计划、阶段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每项计划包括: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方案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3)选拔、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学生干部选拔的基本方式是民主选举;培养的方法是在实际工作中指导;使用的方法是支持、鼓励、发挥特长。(4)协调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5)培养优良班风:正确运用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等教育手段,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活动形成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

(6)组织与指导班会和团队活动:第一,了解班会的类型:日常班会和主题班会;掌握组织与指导班会的基本步骤。第二,帮助团支部或少先队制定工作计划,指导他们开展好各项活动,协助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正确地进行组织发展工作。2.组织各种活动的技能

(l)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第一,课外活动的种类,主要有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第二,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分为全班性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第三,课外活动的要求:坚持自愿的原则,鼓励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班主任应具有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等某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对音乐、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识谱,合唱指挥和简单绘画(包括会写美术中、能够设计和画黑板报、墙报),某种体育项目比赛的裁判方法,队列训练的方法,科技小制作等等。(2)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第一,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到工矿、农村、部队、学校进行社会考察,体验生活、参加劳动、军事训练,也包括走访各类典型人物。第二,组织和指导社会实践的要求: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掌握组织社会实践的方法:选择实践场所,联系有关单位。做好实践活动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在偶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够妥善地进行处理。

(3)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参加校内外其它集体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指日常思想教育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组织这类活动,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热点或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来确定活动的主题,并根据内容选好活动的形式,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活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

3.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技能

(l)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要求:既要有共性教育,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因人施教;上述几种训练方法既可单独使用,又可综合使用。(三)训练建议

1.组织师范生观看班主任工作的录像片,使他们对如何组建班集体和怎样开展集体教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向师范生推荐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读物,并开展阅读、书评、演讲等教育活动。3.根据师范生的需要,开设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4.就班集体建设中的某些问题走访、信访优秀班主任,或请他们来校讲课、座谈。5.在见习或实习期间,观摩 l—— 2项中学班主任组织的活动 ,并且提出自己的活动设想,在实习中,将“组织活动”列入计划,并且评定成绩。6.根据目前中学生的思想热点,设计并模拟一次主题班会。

7.在实习中,师范生参与班级行为规范训练计划的制定,并根据中学生存在的某些问题、制定教育实施方案。

二、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了解学生个体思想和心理变化的特点,掌握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几种主要方式方法。(二)训练内容

1.了解学生的技能

(1)观察学生:观察的形式可分为自然状态下观察和特定条件下观察两种;要根据观察的内容确定观察的形式;班主任对观察到的第一手资料,要随时记录下来,并将有价值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建立学生情况卡片,定期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使对学生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2)与学生谈话:谈话的形式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谈话两种;谈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各;掌握谈话的方法;谈话后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检验谈话的效果;运用谈话法还可以与其它教育方法相结合。

(3)分析书面材料:包括学生填写的各种表格,学籍卡片、日记、周记、入团申请书,班主任的操行评定、班级日志、班级荣誉册等等。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

(4)调查访问:具体形式有个别交谈、座谈会、书信往来、家访、请访问对象来校参加活动、问卷调查等。调查访问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全面深入,对所了解到的情况要进行认真、客观地分析和研究,排除人为的因素,以便对学生个体或群体做出公正、准确的判断与评价。2.心理咨询的技能

(1)了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2)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术。(3)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与其它教育方法相结台。3.操行评定的技能

(l)操行评定的时间:一般可分为期末评定和毕业鉴定。(2)操行评定的内容:期末评定和毕业鉴定力求全面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状况做出公正的评价,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以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3)操行评定的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小组鉴定、班主任评定。4.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l)了解偶发事件的特点。

(2)掌握处理偶发事件的一般方法。(三)训练建议

1.开设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讲座,为师范生从教打好理论基础。

2.模拟训练:假设某学生的情况、特点,组织师范生对其进行模拟谈话、心理咨询和操行评定;假设一个偶发事件,请师范生对此提出处理方法。

3.在实习中,选择几个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为谈话对象,实施谈话的准备、谈话的过程和谈话后的工作等环节。4.针对目前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变化趋势,设计一份调查问眷,或实地调查,将收集到的信息作一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5.在班级中,开展“一句话评语”的活动,即学生之间以一句格言或谚语的形式,互相评价、提醒、激励。通过这种活动,使师范生掌握这种评语的特点,并学会组织这种活动。

三、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一)训练目的

了解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关系的基本特点和相互配合的教育意义;掌握与其沟通的几种主要方法,努力获得任课教师和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二)训练内容

1.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1)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中班学生的基本状况,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

(2)定期邀请任课教师座谈,交流学生的听课及学习情况,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听取教师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邀请任课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加深感情。2.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l)家访:明确家访的目的,订好家访的计划,了解家长的个性特点,做好与家长谈话的各项准备工作;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家访后应做的工作。

(2)信访:第一,信访内容的设计。第二,信访的要求:用调准确诚恳;字迹认真工整;要体现出对家长的尊重和希望家长配合的态度。(3)家长会:

第一,规模:全体学生的家长会和部分学生的家长会。

第二,形式:座谈会、汇报会、家长委员会。

第三,时间:开学初、期中考试后,学期结束前。

第四,家长会的准备工作;确定会议的主题、收集各种资料、预先通知家长、构思发言等等。

第五,家长会后的工作: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激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

篇6: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2013年5月 编写)

为了促进我院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JSP语言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大纲适合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三个专业的全体学生。通过JSP语言程序设计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JSP运行环境的搭建、JSP页面元素、JSP内置对象、JSP数据库操作、文件操作、Web基础知识、JSP与JavaBean、Servlet编程技术等知识点。

由于《JSP程序设计》职业技能训练是在学习《JSP程序设计》课程时开展,故训练内容可参考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为了促进职业技能的训练效果,将设置3个评测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要求、训练实施安排及考核、参考资料等部分,学生根据要求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最后考核则选择其中某个项目,并参考其要求实施。

项目一:JSP学生成绩管理程序

一、训练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JSP语言编写一个小型学生成绩程序的方法。该程序包括成绩录入、修改成绩、查询成绩、删除程序功能。通过该技能的训练,除了熟悉JSP语言语法外,为今后的动态网站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训练内容

1.JSP开发环境的搭建 2.数据表的创建 3.数据查询的方法 4.数据添加的方法 5.数据更新的方法

三、训练方法要求

使用MyEclipse工具编制实现训练目标及内容要求的JSP代码程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程序代码的编制与调试。

四、训练实施安排及考核

1.时间安排: 与课程《JSP程序设计》同一学期开设,课余时间,短学期。2.训练方式: 除课堂上必要的训练外,课余对学生开放相关实验室进行操作训练。

3.考核形式: 开卷考核。学生使用MyEclipse编写JSP程序,实现训练目标及内容所要求功能,并对代码增加详细注释。最后提交可访问的成绩管理动态网站,并随机选取部分学生参与答辩,据此给出成绩评定。

五、说明

1.需要安装有MyEclipse的计算机,可使用学院机房的计算机,也可以使用学生自己的个人电脑完成实验项目。

2.参考资料

[1] 范芸,范慧霞.JSP动态网站开发基础与上机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2] 王小军,田中雨,刘跃军.JSP动态网站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3] 刘俊亮,王清华.JSP Web开发学习实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4] 王永茂.JSP程序设计——用JSP开发Web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5] 向学哲.JSP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6]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Servlet和JSP编程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项目二:简单的购物程序

一、训练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JSP语言编写一个网上购物程序。该程序包括用户注册、登陆、购物车、商品列表分页显示功能。通过该技能的训练,除了熟悉JSP语言语法外,为今后的动态网站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训练内容

1.JSP页面的创建 2.JavaBean类的创建

3.JavaBean组建对数据库的访问

三、训练方法要求

使用MyEclipse工具编制实现训练目标及内容要求的JSP代码程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程序代码的编制与调试。

四、训练实施安排及考核

1.时间安排: 与课程《JSP程序设计》同一学期开设,课余时间,短学期。2.训练方式: 除课堂上必要的训练外,课余对学生开放相关实验室进行操作训练。

3.考核形式: 开卷考核。学生使用MyEclipse编写JSP程序,实现训练目标及内容所要求功能,并对代码增加详细注释。最后提交可访问的简单购物动态网站,并随机选取部分学生参与答辩,据此给出成绩

评定。

五、说明

1.需要安装有MyEclipse的计算机,可使用学院机房的计算机,也可以使用学生自己的个人电脑完成实验项目。

2.参考资料

[1] 范芸,范慧霞.JSP动态网站开发基础与上机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2] 王小军,田中雨,刘跃军.JSP动态网站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3] 刘俊亮,王清华.JSP Web开发学习实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4] 王永茂.JSP程序设计——用JSP开发Web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5] 向学哲.JSP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6]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Servlet和JSP编程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项目三:JSP留言板程序设计

一、训练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JSP语言编写一个综合实训程序的方法。要求单击“提交留言”按钮后,要将输入留言人输入的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通过该技能的训练,除了熟悉JSP语言语法外,为今后的动态网站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训练内容

1.JSP页面的创建

2.JavaBean类、Servlet类的创建 3.Servlet程序Web.xml文件的配置 4.JSP+JavaBean+Servlet程序的运行

三、训练方法要求

使用JSP+JavaBean+Servlet开发模式编制实现训练目标及内容要求的JSP代码程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程序代码的编制与调试。

四、训练实施安排及考核

1.时间安排: 与课程《JSP程序设计》同一学期开设,课余时间,短学期。2.训练方式: 除课堂上必要的训练外,课余对学生开放相关实验室进行操作训练。

3.考核形式: 开卷考核。学生使用MyEclipse编写JSP程序,实现训练目标及内容所要求功能,并对代码增加详细注释。最后提交可访问的留言板动态网站,并随机选取部分学生参与答辩,据此给出成绩评定。

五、说明

1.需要安装有MyEclipse的计算机,可使用学院机房的计算机,也可以使用学生自己的个人电脑完成实验项目。

2.参考资料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细则下一篇:恋爱与爱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