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案例

2024-07-30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案例(共9篇)

篇1: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案例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一年级新生入

学教育

在刚入学孩子的眼中,小学生活充满陌生而新奇的色彩。如何把握契机,在孩子心田种下爱学习、爱语文的种子

师:一大早,丁丁背着崭新的书包出门啦。路上,他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摸着长胡须,笑眯眯地说:“小丁丁,我要带你去一个神奇的乐园。在那里,有亮闪闪的金钥匙,快乐的小伙伴,有各种各样的知识树和香甜的知识课……”丁丁刚想说:“快带我去吧广可老爷爷不见了………咦,这神奇的乐园到底在哪呢”

生1 :我知道,在童话书里面!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师:你一定读过许多童话故事吧!能不能告诉伙伴们,你还没上小学,是怎么读童话的呢

生1:我妈妈天天给我讲故事。我看着书上的图,自己也可以编故事!

师:真棒!将来你认识更多字,可以把故事写给全世界小朋友看呢!

生2:神奇乐园是不是在小学

生3:我也觉得是。

师:说说看,为什么

生2:我爸爸妈妈说在小学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知识,很有用!

生4:学校里有很多小伙伴!

师:这么说,现在我们就在这个神奇乐园里啦!那么,小朋友们想在这里学到什么知识呢

生5:做小飞机!

生6:我想认很多很多字,这样就可以看很多很多书啦。

生1:我想学写童话故事!

师:好孩子们,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今后,我们要和丁丁、冬冬一起,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学会听、说、读、写……瞧图上这些伙伴们,已经学到不少本领呢!

【评析】

好的教师应当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其学习潜能的。教师深诸初人学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营造出缤纷的天地,让学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动听的故事将学习伙伴丁丁带到学生中间,更将学生领入美好的学习情境,使之意识到:学校是神奇乐园,学习是快乐有趣的事。这对于满怀憧憬踏入小学门槛的一年级新生尤为重要。

[片段2]

师:瞧,多有礼貌的学习伙伴!可是他俩还不认识咱们呢!

生:我们也来介绍自己!

师:好啊,做个游戏吧这个大纸盒里有许多漂亮的小图标,红苹果呀、小

熊猫呀……请你随便取一个,回到座位。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师:你好,我是xx老师。欢迎你!我很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生7:你好,我叫XX,我在一年级1班。-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师:真好,又清晰又响亮!小朋友们,咱们开始游戏──听到小木琴敲响了,就离开座位,找到和自己有相同图标的小伙伴,握握手,做自我介绍。当小木琴第二次敲响,就结束自我介绍,把图标放回纸盒。听明白了吗

篇2: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案例

对于小学一年级新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走过这个转折点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就算家长工作再忙,也要关注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每天天至少也要抽出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给各位家长提几点建议,仅供各位家长参考。

1、关注学习情绪。

之所以将关注孩子的情绪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觉得,只有孩子在学校开心了,他们才会喜欢学习,渐渐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渐渐的发展为乐于学习。家长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给父母讲讲自己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说出自己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这样让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平等交流的氛围,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有利于对症下药。这样经常交流,养成习惯后,教育孩子的问题也就化难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么事情跟谁都不说,出了什么事情,家长什么都不知道,后悔晚矣。每当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开心吗?因为什么事情开心呢?”。假如他不开心,你要要询问他为何不开心,进而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开导,让他变得快乐起来,假如需要老师帮助的话,可以及时跟老师交流一下。也可以开始是家长主动询问,以后慢慢演化成孩子主动与家长交流。

2、关注学习伙伴。

朋友,是倾诉的对象;朋友,是进步的动力。人是最怕寂寞的动

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个方面比他强的朋友。我没有强调一定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交朋友。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一个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并不是给他带来朋友的唯一因素,还涉及到性格、为人等其他因素。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在新的集体之中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学校有几个玩得好的伙伴,那些伙伴的学习、性格、为人等又是如何。并且可以与这些伙伴的家长联系一下,这样你会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就算孩子偶然撒谎了,你很快就会知道的;你还可以从别的家长那里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假如你的孩子没有伙伴,你更要创造机会让他多交朋友。

3、关注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至少需要21天。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写字等学习方面的好习惯;还要培养他书写整洁、学习专注、用眼卫生、劳动习惯等行为方面的习惯。如:天天保持看书最少半个小时,读书要大声,有感情,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握笔姿势要正确,学习时不开小差,书写尽量做到不用橡皮去擦,每天最好能帮家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抹饭桌、端饭等)。

4、关注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学校的作业就好像家长做工作一样,因此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先喝点水,吃点水果,就要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当然现在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规

定不留家庭作业),但是如果有作业,那么做作业的时候,一个人单独在一个专门的书桌旁学习,不要打搅他。每学习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钟。当孩子碰到不懂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要马上回答他,要等作业做到最后,实在不会的时候,家长才去帮助他。不但要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学习的效率。假如,孩子一会儿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写啊?”一会儿又问:“爸爸,这道题怎样做呢?”以后孩子做作业就会很慢,也不会独立去完成。不过,作业中可能有很多字不认识,家长也可以先把题目都念完,再让孩子做题。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长总认为作业太少了,就给孩子多布置作业,弄得有的孩子想:早点完成作业也没有用,不如慢点做,进而养成慢慢吞吞完成作业的习惯。其实,在作业少的时候,何不让孩子放松一下呢!

篇3: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探究

一、一年级新生现状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午睡课后的情景, 因为是第一天上课, 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 所以觉得特别累, 下课的音乐响了, 也不见几个苏醒。教师提醒大家可以醒来后, 就继续在教室里看新本子上的名字, 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多接触、多了解, 多认识几个新同学。这时围上来两三个胆子大的孩子, 一个大眼睛的女孩问教师:“老师, 你怎么不睡觉?你在写什么呀?”教师说:“老师在看本子上的名字, 没有时间睡觉。”这时又凑上来一个虎头虎脑的男生问:“老师, 大班的老师说, 到了小学里谁要是表现不好老师会骂的, 是真的吗?”我一听忍不住笑了:“哦?真这样说的吗?”孩子一脸认真地点点头。教师暗自想:幸亏开学的第一天没有生气发火, 不然在孩子的眼里会留下可能终身难忘的印象呀!为了及时消除孩子刚入学紧张的心理, 教师就故意问:“那你今天有没有听见老师骂你?”孩子们一边使劲摇头一边说:“没有。”为了更好地维护好一年级老师的形象, 教师解释说:“上了小学, 哪个小朋友表现不好老师会批评指正, 这不叫骂。如果你表现很好, 老师同样会喜欢你, 懂吗?”孩子点点头, 放心地一蹦一跳出去了。望着他的背影, 教师不禁陷入了沉思。

一年级的新生是多么可爱呀!他们习惯了幼儿园轻松、愉快的游戏生活, 进入小学都带着好奇和新鲜感, 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会有部分新生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甚至会像第二个孩子说得那样, 对小学的老师多少充满了畏惧。当孩子心理有了这种压力, 能学好知识吗?教师又怎能顺利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呢?但是作为教师, 往往会对一群杂乱无章、不懂规矩的新生缺乏应有的耐心。如打了上课铃, 一群小不点儿蹦呀跳呀唱呀闹呀, 个个满头大汗, 乐不可支。教师进来一看如此状况, “啪”的一声响, 教鞭重重地敲在讲台上。顿时, 活跃的身影全都定了格, 一张张笑脸全都傻了, 一双双惊恐的眼睛齐刷刷地指向了讲台前的老师。只见教师一脸严肃, “这可不是幼儿园了, 任你们闹任你们吵。现在上一年级了, 就得懂规矩、守纪律、爱学习。上午布置的作业写好了吗?”“没——有———”稚气的话语拖得长长的。“上小学了, 可不能这样嗲声嗲气了, 说话要干脆, 跟老师说一遍, “没有。”“没有。”孩子们的声音挺干脆, 但没有了童稚。

孩子们就在老师的威严下逐渐变乖了, 但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心的距离却拉开了。那如何善待孩子的童真童趣, 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

二、一年级新生的教育策略

1. 从熟悉校园开始

开学第一天, 教师可以牵着学生的小手带领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 认一认教学楼的名字、操场、男厕所、女厕所, 自己的教室在第几层楼, 自己坐在第几排, 在班级里有几个熟悉的小伙伴……让学生熟悉校园、喜欢校园, 减少孤独感, 增强自信心,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亲近学生, 研究学生

教师要善于接近学生, 体贴和关心学生, 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教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 , 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 掌握哪些是乖学生, 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和学生们混熟悉了, 甚至有时还有学生不经意间冒出“妈妈, 我要……”的话。等学生发现叫错了, 会情不不禁地掩起小嘴巴。教师在和学生相视而笑中, 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3. 与家长多沟通

充分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和“家校路路通”, 与家长探讨新生入学该准备些什么, 既有学习用品的准备, 更重要的是心理准备。同时, 让家长重视做好孩子入学的准备, 及时告诉孩子小学和幼儿园学习的要求有所不同。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 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小学的学习是一种义务, 要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家长应告诉孩子:上小学要学很多知识, 有了丰富的知识, 就会长很多的本领, 这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呀!这样, 就能从心理上消除孩子对学习的畏惧、紧张。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因为小学生活比较紧张, 课程多, 休息时间短, 孩子会很难适应, 家长要在家里有意识地增设有一定难度的游戏、绘画、计算等活动, 逐步延长孩子的安静时间, 以适应小学生活。

三、结束语

“细无声, 润心田”, 这是教师的一种工作方法, 一种境界, 更是一种品质。小学一年级教师面对的是六七岁的孩子, 工作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只要教师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 多呵护孩子的童稚, 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就能给他们一个快乐的、属于自己的童年。

摘要:通过从熟悉校园开始;亲近学生, 研究学生;与家长多沟通三方面探究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从而让他们早日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角色转变,沟通,家校联系,生活

参考文献

[1]王余幸, 刘筱蔼.小学新生适应障碍及预防干预措施[J].中国校医, 2007 (03) .

篇4:一年级新生入学“抢跑”利弊谈

当然, 我们不排除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有些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能很快适应小学的教学生活,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来这种现象是在一种拔苗助长。尤其是男孩,他们的心理发育原本就比女孩晚,如果提前上学,影响更大。教育部规定3岁起上幼儿园、6岁起上小学,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定的。5岁和6岁孩子相比,心智发育的差距很大,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都达不到上学的要求,家长不可操之过急。在我也认为这种“抢跑”现象利大于弊。从大脑发育看,6周岁孩子的大脑容量是1200克,是成人的90%,智力发展水平是成人的70%;从心理认知发展程度看,6周岁正是孩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临界点;从社会性成熟角度看,6周岁的孩子基本具备习惯、规则、求知欲望、自制力等方面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些,80%的国家规定小学入学年龄是6周岁。不过,不同的孩子发育早晚不同,若单从学术角度看,对于家长来说,也未必受制于有关理论和定,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了解程度,熟悉他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只要这些达到了,年龄不是问题。

所以不建议家长安排孩子提前上小学,人生就像马拉松,抢跑不占优势。小学环境、授课方式、同伴师生关系构成的“新秩序”,父母的高期望,学习的竞争压力,使得许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面对新同伴、新老师不知如何交往;面对新秩序、新纪律不了解也不遵守;对于“关照密度”较低的新环境,失去安全感和亲密感,从而产生孤独感和挫败感,有过5年小学一年级教学经验的瞿群老师称其为“心理适应性障碍”:“不同孩子在心理适应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适应,而有的则到了小学三年级还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厉害关系。

首先,我们不能违背孩子的生理发展规律,孩子在婴儿时期我们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几乎十天就是一个生长周期,大十天的孩子和小十天的孩子会有一个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会随着孩子长大而变得从表象上看起来不太明显,但是从心智上还是理解能力及各方面看差距其实并没有缩小,年龄相对较小的孩子在自理能力、行为在习习惯、学习惯、理解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较差,他们往往在一、二年级并不能打好基础,以至于到了三年级学习的飞跃阶段,这些孩子学习更加吃力,家长辅导起来也无从下手。 不能否认有个别孩子提前入学能够赶上小学的学习进度。但总体来看,提前入学对于孩子的发展弊大于利。因为年龄相对较小的孩子在心理发展、社会阅历、思维反应能力等方面大多处于劣势,会影响孩子在班级中的活动和学习。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最好遵照科学规律,让孩子按照法定入学年龄入学,以免拔苗助长。

再者,孩子的年龄发展不到时候,他的小肌肉系统尚未发育良好,有些孩子小手稚嫩根本不具备进行写字这样精细运动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十多年里,发现好多孩子的握笔姿势是不正确的,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要矫正过来几乎不可能。有的甚至把指头都写弯了,记得曾今带过的一个小孩,就是由于年龄小,手指不会用力,最后导致手指严重变形,而且写字的速度也受到影响。我想这种情况家长们看到应该很痛心吧?

除了生理上的差距,最明显的还是心智上的差距。一个孩子要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年龄不够的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入学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良,给儿童的入学适应带来问题。有些孩子不会听教师讲课,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要求,直接影响在校学习效果。而这些起点上的差距将被直接放大,这类学生比其他孩子更有可能成为学业中的落后者或问题儿童。因为在我的班级,这样的学生也是大有人在。比方说每年的新生入学头几天,总会出现几个打瞌睡、尿裤子、不会吃饭的孩子。还有,新生第一节课,老师一说拿课本,稀里哗啦,孩子桌子上的东西掉得满地都是。”因此,自己上厕所、提裤子、穿鞋子、吃饭……这些生活自理的技能是孩子入校前一定要掌握的。有的学生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又不好意思向不熟悉的老师求助,就特别容易尿裤子,遭到同伴嘲笑后,孩子则容易产生挫败感,害怕面对同学和老师,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上课了老师要发课堂作业本,这个时候就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可以机动的一点时间,有些孩子就会乘机说话或者玩,为了控制课堂纪律,我一般会要求孩子坐端,认真听自己的名字,如果老师叫过两遍名字到最后还没拿到自己的本子的孩子老师要进行“惩罚”。这时候,大点的孩子就会静下来,而年龄小的孩子往往会控制不了自己,不一会儿就会思想开小差,说话或者去玩或者去找同学玩,全然师的规定,这样不但自己影响自己更影响别人,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秩序。

在我目前所教学的班级里就有一个年龄不够入学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偏小存在的问题比较典型。这个孩子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动这就是动那的,再者就是头弯下在书包里乱翻,自理能力差。有时上课会找借口跑几趟厕所,有时候还会在教师上课期间跑到桌行去玩,甚至影响其他孩子听课。对于正常教学需要完成的作业也是完成不了,每天单独辅导这个孩子做作业也成了我们几个老师最严重的“大事”,也占用了孩子大量的课余时间。而这样是孩子最不喜欢的,看到其他孩都在外面快乐的玩耍,孩子难免心里失落,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讨厌学习,进而开始厌学,和老师家长做对。

我想这也是家长最不愿面对的结果吧?我想以我的经验告诉每一位家长,这种让孩子提前入学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其实,在我教过的孩子中,有一个记忆犹新的例子。有一位家长在儿子5周岁时,听一个朋友说孩子提前上学好,就安排孩子提前上学了。结果害苦了孩子,自己也跟着遭了不少罪。”原来,他的儿子根本适应不了小学的生活,上课坐不到3分钟就管不住自己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记不住。老师批评了他几次后,孩子坚决不上学了,整个人也变得沉默寡言。最后,这位家长只好又将孩子送回幼儿园,“回炉”调整了一年,孩子才重新开朗起来。所以说强扭的瓜不甜。

其实,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即使到了入学年龄,家长也要为孩子做好心理疏导,这样孩子才会很自然的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当个小学生的愿望,让孩子觉得做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入学前聊一聊小学生及小学校园的事情,告诉孩子上学的种种好处,如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等。“在路上看到小学生穿着校服、背着书包上学校,我会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从而自然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中.

篇5: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等学生出现了不良习惯时再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因为,培养正确习惯总比纠正不良习惯容易得多。

养成习惯,就是要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苦的。如果光是让孩子苦练,孩子会感到厌烦。所以,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例如,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可以让孩子比赛,看谁坐得直;也可以通过游戏,谁先弯下背谁给对方敬个礼等方法来训练。总之,不能一味苦练,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一些有趣的训练。训练时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入手,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多看、多动手、多体会,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动作、语言、眼神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产生进一步学好知识的兴趣。

(二)树立榜样,从课前准备开始 首先,让我们看下面一个班主任的案例。

一次上课铃刚响,大家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上课。而此时,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学生却慢吞吞地走进教室,桌上也没摆放好本节课需用的学习用品。我没生气,但也不打算放过这一细节,因为我知道习惯是从小处养成,而且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于是,待大家坐定后,我便说:“聪明的孩子都知道在课前把下节课用到的东西准备好,因为他们希望在课堂上节约点时间多学点知识,真是太懂事了。不过有几个孩子还没准备好,我想他们一定是忘了,但是相信他们会很快改过来的。”果然,话还没说完,她已经开始拿书和文具了。

从那以后我和同学们约定:每一节上课前都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否则本节课后只能在自己座位上玩,以示惩罚。此约定人人遵守,无一例外,大家共同监督执行。这样让“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深入学生之心。并且这几天我每节课前都特地来到教室,告诉学生下一节是什么课,帮他们做好课前准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爱上进,好模仿的一年级学生最容易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言行为模仿对象,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榜样来自何方?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是怎样学习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另外榜样同样来自于学生这个群体的本身。所以,我还在班里树立“课前准备模范”,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更重要的是老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常抓不懈,让学生的好习惯持之以恒

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

案例:王同学,男,7岁,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得任性、冲动,稍不顺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特别充沛。

他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中游,纵上所述,王同学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培这要求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主要方面,都应该有一些基本且严格的行为要求。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老师在学生习字课和作业要求中,提出书写的具体的要求,并长期严格训练而形成的 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儿童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比如,儿童在开始习字的时候,容易把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等弄错,这就要求父母和老师,从一笔一画,手把手地教。

任何一种好的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提出某种要求,这仅是训练的开始,还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实践,一个一个地落实并保持。

(四)、因材施教,善待“特殊”儿童

儿童的个性和天赋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再成功习惯的养成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尤其是要善待那些班级里的“特殊”儿童。”

案例:姜杰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漏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不管事。

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姜杰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又没有常性,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让其独立。

经过帮助和引导后,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间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让学生去碰,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准备,听、说、读、写、行,坐,玩。(九、十月重点)

2、写字姿势:一拳、一尺一寸(3个一)(九、十月训练重点)

3、上课听清老师的要求,发言先举手,培养有序表达及同桌合作学习)(十一、十二、一月重点)

为了规范学生的课堂常规:“我是小学生,上课小手放得好。小脚并并拢,身子坐得正。小眼睛仔细看,小耳朵专心听。发言先举手,才是好学生。”又如“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

培养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

1.要求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反映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教学中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即做作业要独立按时完成,还要字体工整,做到节节清,日日清。

如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再计算。也就是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是要看清题目要求,符号和数字不要看错;心到,是指在看题读题的基础上理解题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手到,是把思考的结果写出来。

2.检查

做完作业后还要学会检查,要求学生,仔细检查所做的每一步题,看是否有错误的地方,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检查的形式也可多样,比如自己检查,和同桌交换检查等。这样不但能及时纠正,而且还可以提高鉴别错误的能力。

3.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好的评价也是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动力。比如在作业的批改上,我们采用等级制度,全对且字体工整的在作业本上分发笑脸章,全对但字体不够工整的作业本上得红星相对少,有错的作业本中红星少,并且要把错题改过来。这样的评价,即鼓励了学习认真的学生,又保护了出错学生的自尊心。

另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发挥榜样的力量,把那些书写工整,做题正确的学生的作业本一一展示出来,让这些孩子介绍自己写的好的经验,让其他孩子分享美,感受美,产生自己也创造美的思想。

培养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

1.要求

孩子上一年级了,有时会有家庭作业要完成,家长要给他们提供固定、整洁、安静的学习的场所。小孩子自制能力弱,容易受外在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家长要要求孩子做到:

放学回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先完成家庭作业,在这之前,可以在短时间内喝水、吃东西、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

桌子上不放与学习有关的玩具和其他物品;做作业前就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不能半途中断作业去找学习用品;

作业少了要一气完成,作业量大了可以中间休息几分钟再接着做;完成作业才可以看电视、玩玩具;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要注意纠正他们的写字姿势,教师在学校已经对此做过要求,家长有必要再进一步强调,即写作业时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子一拳,握笔时手离书本一寸。

2.检查

同样,孩子做完作业后,家长也要进行检查,但并不是发现错误马上指出来,可以暗示孩子哪一行有一个错字或错题,然后让孩子重点检查有错误的位置,这样检查的效率会比较高些;再往后,家长检查后,只告诉孩子作业上有错,但不告诉他错在哪儿,让他自己检查出来;直至到孩子能做完作业自己检查,家长最后把关。

3.评价

评价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面对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做的作业,可以口头表扬,肯定孩子;可以让家庭其他成员欣赏,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可以参照老师的方法在家用盖小红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

总之,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学习习惯的养成越早越有效,要从小事抓起,坚持不懈.习惯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面对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更应该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当一个7岁的儿童踏进学校大门时,他身边的生活环境变了,他的任务变了,他的行为准则也变了,对于这些变化,他只知道他是小学生,要开始学习了,而到底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学校的生活,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他却知之甚少。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工作,来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榜样示范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让学生模仿。榜样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中的佼佼者。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一方面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学生的表率。一方面要大量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树立榜样。可以用设立“声音洪亮小标兵”、“团结协作小奖杯”、“课堂交往小专家”、“书写规范小标兵”等,发现学生的优点,具体细致地指出他们的长处,使这些同学更加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促使其他同学更用心。

二、实际演练

新生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学校的一切常规对他们来讲是一片空白,他们还没有养成常规习惯。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按常规训练内容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去做一做,演练演练,行为习惯就在这演练过程中开始形成,常规教育就在这演练过程中生效了。这时,班主任首先要帮助他们熟悉学校生活,适应新的环境。

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要有实际表演练习,只教给他们行为准则,而不让他们去做,就难以形成言行一致的品质习惯。英国17世纪的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培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用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新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如:要使新生掌握内容繁琐碎杂一日生活常规的具体做法,单凭班主任的讲解绝对不行,必须通过实际演练,新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例如“早上自主学习阶段”的常规教育,这个阶段时间较长,而且是学生一天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开始,在这段时间,如果班主任只泛泛地提出要求“早晨到校要读书”,一年级的新生无法掌握具体做法,更谈不上正确去做。早晨几点到校?怎样走进学校?怎样在楼道内走?怎样进入教室?进教室后怎样做?……一系列问题,新生只好靠自己的悟性去体会,去摸索。这些具体问题,真是繁琐,即使班主任讲清具体做法,没有演练,他们也很难记住。我们就可以把这阶段再细分为几个环节:“进校-进教室-掏书-读书”,然后再进行实际演练。

让学生做一做,演练演练,明确各项内容的具体要求,就在这演练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记在心中,落在行动上,养成习惯了。平时,可紧密结合教学过程随时讲评学生的常规遵守情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训练活动中去。“你的站姿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美”、“你的声音像播音员一样甜”。并对难以形成的习惯进行反复地行为演练。“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反复训练”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

三、“儿歌”辅助 说儿歌,是一年级新生喜欢的活动。利用儿歌来强化新生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说儿歌的过程中,记住要求,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让学生记住听到上课音乐声响了,马上坐好,等待上课的要求,养成习惯,可以说儿歌:“铃声响,快快走到座位去。人坐正,腰板直。”让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可教说儿歌:“上课时,向前看,脑子跟着问题转,想出结果争发言。”

说记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常规要求,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但要注意教、记儿歌的时机,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四、情感体验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让别人感到自己能力超群,出类拔萃。所以当他们取得成绩时,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并产生完美感、荣誉感。为了维护这种光辉形象,他们会坚持不懈地做出种种努力,不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积极的良性循环。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用“肯定”激励学生的自尊、自信,用“赞赏”激发学生的自律、自强,从而培养学生成功的习惯。

楚图南认为,成功的人生就是一系列成功习惯的累积,人生的失败往往是失败习惯的累积。他说:“我们知道人是一束习惯,这种习惯是日积月累养成的。我们又知道我们生在世上,实在有许多大事业,等待我们去做。固然成功与否,是靠我们的聪明才力,但是,我想如果没有成功的习惯,我们的聪明才力将无所施展。

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培养一个习惯就要坚持一个月,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总之,培养新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有长期计划,短期目标,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应遵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简单重复模仿到有意识训练,进而达到习惯成自然的规律。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所以,不能试图“毕其攻于一役”,而应遵循“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

■生活准备:学点简单劳动技能

有的学校会在开学前,或者开学第一天开展入学教育或者新生家长会,届时学校会对作息时间、功课表、各科的学习要求等广而告之。孩子可以在这一天提前认识学校,包括学校都有哪些规定,各项设施都有哪些作用,厕所在什么地方,如何使用等。

现在独生子女的生活,家长包办的比较多,入学前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非常有必要。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书包、文具盒、书籍、书桌),每天晚上睡觉前,将第二天要用的铅笔削好,所用的物品准备好;本子、书角揉皱了,要学会抻直;用过的东西及时归位,保持整洁等。

入学后,孩子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外,还要分担班级和学校里的一些劳动任务,所以平时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学习一点简单的劳动技能,比如扫地、抹桌椅等等

以下是本人在工作中逐步总结的几点方法:

一、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每一个儿童的行为习惯开始都来自于模仿,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充满了崇敬之情,他们最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要时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如果老师教育学生做人要讲诚信,那么老师首先要做到,答应学生的事一定要兑现。又如在全市大力提倡“垃圾不落地”迎接世博会的活动中,教师也要做在前,见到垃圾、纸屑就及时弯腰捡拾,真正体现“带头作用”,从而教育、影响和感化学生,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

二、赞扬肯定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马卡连柯也认为,“教育儿童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们的好行为。”虽然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着内敛……但他们行为习惯的好坏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我以前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天性多动、学习成绩较差,但是她很善良、还乐于助人。当同学有困难时,她总是尽力帮助。有时把自己的笔借给同学;有时送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有时还常常放学留下来,帮当天的值日生打扫卫生。对于她,我抓住她的优点进行了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还夸奖她是班中的“小雷锋”,并推荐她为某月的“文明标兵”。这使她充满了自信,一学年下来,学习进步了,并带动他们小组获得了“校优秀小组”的称号。三、三、物质奖励法 一年级的孩子充满了童真,对于他们小小的物质奖励,也可以成为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催化剂。我时常在课堂内外,给表现较好的学生下发一些表示奖励标志的物品,如小纸花、小三角等,然后和他们定下规则,集满10 朵小花,就可以换一支笔,集满15 朵可以换写字本等学习用品。这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其中的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取一份小奖品,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四、舆论约束法 环境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班级纪律严明,学生自控能力强的班级中,其实早已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班风和集体氛围,这时,如果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来到这种环境中,他也不敢随便破坏纪律,因为全班其他同学都会来指责他、监督他。一个班集体的强大舆论起到了约束他人行为习惯的作用。五、五、集体对比法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求胜心,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情绪多变,争强好胜的性格更为明显。合理利用一年级新生这种好胜的心态,开展年级文明大比拼,“我当文明小使者”“文明示范班”等集体评比活动,既能树立班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能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言行,将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荣誉,从而使他们自觉改进自己的不良行为。

六、争章规范法 一年级新生在第一学期,就要在少先队的争章活动中争取苗苗章,然后加入中国少年儿童团,光荣地戴上绿领巾。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有利契机。因为在争苗苗章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一年级新生要完成许多争章指标,而每一个指标就是一种良好行为的养成。例如:要小朋友们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等。老师通过指导争章,辅导行为,版章奖章,布置争章园地等,有效规范了大家的行为。

七、七、加强辅导法 低年级班级与高年级班级可以结成友谊班。让高年级里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做低年级学生的小辅导员,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因为小辅导员就像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之间更容易交流和沟通。而且得力的小辅导员能代替老师帮助新生开展晨读、午休、卫生打扫等工作,这使班级的整个管理时时有人,处处到位。

八、八、童谣激趣法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小学生一日常规》,但要让一年级新生把一条条复杂的规则熟记于心,恐怕有些难度。因此,我试着编写了不少有关行为规范方面的儿歌和童谣,既生动形象又朗朗上口,能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各项规则。例如:课前预备铃一响,我教他们一起念,“铃声一响快进教室,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小手放好小脚放平,安安静静等待老师。”等。这些有趣的童谣,让孩子们耳目一新,记忆深刻,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一年级学生虽年龄小、意志薄弱,但他们接受能力和可塑性强,因此对于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定要抓紧、抓好。巴甫洛夫说过,“我们的教育教学,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只有在早期,培养好学生的行为习惯,才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要帮助一年级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可以采取下列几种的基本策略。

一、实际演练

新生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这时,班主任首先要帮助他们熟悉学校生活,适应新的环境。要帮助新生熟悉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就要先让新生认识学校的一日生活,对新生进行一日生活常规教育。而实际演练即实际演示练习,是新生尽快掌握一日生活常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这里,“一日生活”是指新生在学校一天的生活。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从早晨到校,到预备铃响,为“早读阶段”;一天中所有上课时间统称为“课堂阶段”;每两个课堂之间称为“课间阶段”;上午第四节课下课以后,到离校,称为“午放学阶段”;中午进校,到预备铃响,为“午间阶段”;第六节课下课,到离校,为“晚放学阶段”。以上六个阶段的各项规则、要求,称为“一日生活常规”。㈠一年级新生需要实际演练

新生—6岁多的儿童,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认识世界,理解事物,主要是直观的,而且很爱模仿,常常是见什么学什么。实际演练,为新生认识、掌握一日生活规则,提供了更直接的实践机会。㈡一日常规教育的内容需要实际演练

一日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繁琐碎杂,要使新生掌握一日生活常规的具体做法,单凭班主任的讲解绝对不行,必须通过实际演练,新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

例如“早读阶段”的常规教育。一日生活中,早读阶段时间较长,在这较长的时间内,如果班主任只泛泛地要求“早晨到校要读书”,新生无法掌握具体做法,更谈不上正确去做。早晨几点到校?怎样走进学校?怎样在楼道内走?怎样进入教室?进教室后怎样做?……一系列问题,新生只好靠自己的悟性去体会,去摸索。这样,悟性好的早读可能做的好一些,而悟性稍差一些的早读时可能就要犯错误了。就以上具体问题而言,真是繁琐,即使班主任讲清具体做法,没有演练,新生也很难记住。

要使新生按早读阶段的常规去做,可把早读阶段再细分为几个环节:“进校-上楼梯-进教室-掏书-读书”。班主任在讲清每个细节的做法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演练。如“进教室”这一环节,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班主任首先讲清“推-关-走-坐-摘-放-掏-读”8个动作。即进教室要轻轻地推开门,轻轻地关上,悄悄地走到座位,悄悄地坐下,慢慢儿地摘下书包,慢慢儿地放下,迅速掏出书,打开书朗读。

2.班主任示范:班主任在讲清要求后,进行示范表演,必要时边说边演。

3.新生演练过关:在班主任示范后,让新生一个一个地表演练习,一个一个地过关,为增加新生演练的兴趣,还可以进行“进教室表演”比赛。

一日生活常规教育的每项内容的每个细节,都应该给学生示范一下,然后让学生做一做,演练演练,各项内容的具体要求,就在这演练的过程中记在心中,落在行动上,养成习惯了。

㈢常规习惯的养成需要演练

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要有实际表演练习,只教给他们行为准则,而不让他们去做,就难以形成言行一致的品质习惯。英国17世纪的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培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用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新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当新生踏进学校大门时,学校的一日生活常规对他们来讲是一片空白,他们还没有养成常规习惯。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按常规训练内容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去做一做,演练演练,行为习惯就在这演练过程中开始形成,常规教育就在这演练过程中生效了。

为上学生记住听到上课铃响了,马上坐好,等待上课的要求,养成习惯,可以说儿歌:“铃声响,把嘴闭。快步走到座位去。腰挺直,手扶膝。两脚平平放在地。何前看,头抬起。看谁坐得最神气。”

为让学生养成爱护教室设备,维护教室环境卫生的习惯,可以说儿歌:“整洁教室是我家,我们大家都爱她。桌椅讲台黑板擦,摆放整齐不能差。你擦地来我浇花,一切脏物远去吧。”

为让学生养成回家先写作业的习惯,可说儿歌:“放学回到家,先把作业查,样样都复习,项项都别差。”

为让学生养成准备第二天学习用品的习惯,可说儿歌:“上床睡觉前,有件事必干,明天上啥课,用品备齐全。”

为让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可说儿歌:“上课时,向前看,脑子跟着问题转,想出结果争发言。听发言,作判断,纠正错误要勇敢,何时都要抒己见。”

说记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常规要求,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但要注意教、记儿歌的时机,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三、检查激励

一年级新生自治力差,违反要求、犯错误是难免的。这时班主任要尽量避开批评,教给学生正确的做法,并指导学生具体地去做,然后检查。当学生做得规范时,及时给予奖励,并声明谁做好了、什么时候做好了都给奖励。一次奖励要比1O次批评的效果好得多,学生对奖励记得清楚,印象深刻。

例如,要让学生站队时达到“快、静、齐”的要求,全班40多人不可能一下子都达到,总有几个做不到的。这时,班主任要奖励好的,对做不好的给以具体指导,再检查,一旦做到了,马上给他奖励,哪怕是一朵小红花,都能使他难忘,他以后再站队时会尽力做好。

又如,培养学生做课前准备的习惯。我们都要求学生上课前要把上课用的书、练习册等码好,放在桌子的里角。要求提出后,就要去检查。谁做到了就给予奖励。每节课前都检查,并及时奖励,久而久之,学生课前谁备用具的习惯就养成了。

篇6: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2012-8-31

入学教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老师,认识校园,感受老师的亲切,共同学习的快乐。

2、初步感受课堂的要求,熟悉餐厅位置。教学流程:

静看视频,等待同学的到来。

一、激发兴趣,认识老师,认识努力卡,苗苗卡,荣誉证书:

1、认识老师:

小朋友们,祝贺你们成为小学生啦!齐读“我是小学生啦!”你知道我们是什么学校的小学生呢?又是几班的小学生呢?认识班级图片,一(1)班,齐读:我是xxx小学一(1)班的小学生啦!

我是x老师。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同时也教你们语文。这是x老师,她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我们都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学习、游戏了!

2、认识努力卡、苗苗卡、荣誉证书:

出示努力卡:这是努力卡,就相当于幼儿园里的大红花。哪个小朋友表现好,老师就奖他一张努力卡,等你集到了20张,就到老师这里来换苗苗卡,苗苗卡集到了10张,再到老师这里换一张荣誉证书,贴到教室荣誉栏中,这样所有的同学、老师、家长都会看到你很棒了!

二、训练上课

1、坐姿,站姿训练

哥哥姐姐在做什么?(上课学习)我们小学里的上课和幼儿园里也有不同,要立如松,坐如钟。

老师喊上课,大家要马上起立,双脚并拢,双手贴放在大腿两侧,昂首挺胸。老师说:小朋友们好,大家要齐喊:老师好!

轻轻坐下,要双手交叉平放于胸前,背挺直,眼睛看黑板。(课堂常规训练:立如松,坐如钟)

教师根据自己班级需要,多训练几次。

2、进课堂训练 听上课的铃声。

是呀,课间休息的时候,听到铃声,我们应该马上停止一切事情,大步走到教室,不能推,不能挤,来到座位上,马上坐好,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静等老师来上课。出示幻灯:铃声响,进课堂,课本铅笔,放放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比哪个坐得好。儿歌训练

老师训练学生上课,下课。

三、祝贺学生,并戴红花。

出示校徽,这是校徽,齐读上面的字,只要戴上校徽,我们就是真正的安阳实小人了,所以以后每天早上我们来学校上课,都需要戴上校徽,校徽应该别在左胸前。两位老师分别给孩子们戴上校徽和红花,并说:祝贺你,小学生!

入学教育

2012-8-31

四、看视频,了解校园

看视频,教师随机提示注意的地方。

我们的校园比你们的幼儿园大多了,也非常的美丽,想去看看吗?

1、各大景点的介绍

童话乐园 奔向未来 桃李芬芳 科学长廊 河滨公园 春华秋实

2、各个办公室的介绍

行政楼 课间不要到那里去喧闹,玩耍。语文办公室 要先敲门,再进去。数学办公室

3、卫生间的介绍

这就是我们的卫生间,每天都有阿姨打扫的,很干净。所以我们小朋友也要爱护它。上厕所的时候要排队,上完厕所要轻轻按冲水的开关,卫生间里没有备纸巾,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要自己带纸巾上厕所,万一忘了,我们班级里有后备的纸巾,可以取用。上完出来,还得洗手,洗完后要关好水龙头,做个爱惜水资源的好孩子哦!

4、小卖部的介绍

小卖部里卖的是各类的文具,没有零食。我们学校规定小学生是不带零食,不带零用钱的。你们尽量自己在家备好文具,真需要,可以在放学的时候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购买。

5、医务室的介绍

这是医务室,如果有小朋友受伤,其他小朋友应该要扶她到医务室去,有专门的医生阿姨给你医治的。

6、工地的介绍

现在的绿茵操场上的主席台正在修建,地上有很多沙砾,钉子,坑坑洼洼,很危险,很容易受伤。小朋友们不能到这里来玩耍。

7、餐厅的介绍

这就是大餐厅,全校的老师同学都在这里用餐。所以要安静地排队,不能叫,不能跑,不能推,不能挤,轮到你,就端好餐盘,走到座位上,安静地用餐。我们的菜肴十分丰盛,一个星期中,每天都不同的。

8、丰富的校园生活

我们的校园生活就更丰富多彩了。校园图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图书,你可以在课间的时候来翻看,看完一定要放回去,不能带回家。

我们会上体育课,做很多的游戏,会过六一儿童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有很多的活动,可精彩了。

以后还会上劳技课,电脑课,英语课,科学实验课等等,可有趣啦!

五、训练排队

想出去看看吗?得排好队。

排队训练,要求静,齐。

不出声,像木头人,一动也不能动,眼睛看前面同学的后脑勺。

六、参观校园。(10:00左右带孩子们前去餐厅)

参观路线:洗手间——一年级语文数学办公室—体育办公室——新广场、工地—一年级教室—小卖部——医务室———餐厅———体育馆——童话乐园—校门广场—乒乓球场

1、说话练习:

我们学校里有()。

入学教育

2012-8-31 你最喜欢校园里的(),因为()。

2、(备用环节)听校歌,看集体舞。

3、小结:希望我们同学在如此美丽的校园里能够快乐的学习、生活。

七、作业

把自己在学校见闻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

上学校

太阳公公起得早,花儿点头对我笑。

篇7: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教案

1.知道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才能保护视力,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2.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小花猫,哭得很伤心,老师把它带来了。你们想知道小花猫为什么哭吗?(出示小花猫,讲故事)

二、听故事明理

小朋友,我以前像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我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小老鼠,美美地饱餐一顿,而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从眼前跑过也看不清,天天饿肚皮。一出汗,热气就沾在镜片上,什么都看不见。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同学们,老师今天就要教给你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读书、写字的姿势正确了,对我们学知识、长身体都大有好处。(出示活动课题:读写字时要正确)

三、演示导行(1)提出读书要求

读书的时候,我们应该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边说边示范)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教师示范分解动作,速度稍慢,边示范边讲解)①身体坐直。②头放正。③肩放平。④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

(注意:眼睛离书本一尺远,可跟学生解释,“尺”相当于你们文具盒的长边那么长,只要把文具盒放在眼睛和书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教师巡视,纠正。请同学上讲台示范。出示儿歌,教师领读:

小朋友,爱读书,读书姿势要做到: 身直、头正、肩要平,眼离书本一尺远。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写字。哪个同学会写字?(请一位平时写字姿势不好的学生上讲台做写字姿势)大家说说他做得对吗。写字姿势很重要,姿势不正确,字就写不好,时间长了,视力就会变差,身体也会长不好。(2)提出写字要求 正确的写字姿势要做到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边说边示范纠正该生动作)

教师示范分解动作,速度稍慢,握笔动作要详讲,做完稍停片刻,让学生看清楚。①人坐正,身体坐直。②把书本放平。

③拿起笔(握笔)手离笔尖一寸。

“一寸”是多少呢?“一寸”相当于老师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同学们来说,差不多三个指头并拢那么宽。(试量一下)

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教师演示)。另外,无名指和小指钩起来,垫在中指下面。(重复两次)④眼离书本一尺。

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与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⑤胸离桌边一拳。

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师生一起边说边做。学生训练,教师巡视,一一纠正,并请姿势较好的学生上讲台示范。出示儿歌,教师领读:

写字姿势要端正,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

四、上课发言

①讨论过渡:我们学会了怎样写字,老师还要教小朋友一个本领,上课想发言应怎么做? 归纳: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②示范举手。

小朋友写字、翻书用右手,举手用左手。左手臂肘抵课桌,左手举起,五指并拢,手放下时不发出声响。

③举手姿势训练,教师巡视,纠正动作。④小试验明理。

教师请坐在前排、发言比较轻的学生讲一句话,请后排同学讲讲是否听清楚。得出结论:上课时老师请你发言,就应当迅速起立,大声回答声音一定要响亮。出示儿歌,请学生跟老师念: 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一句一句讲,要讲普通话。⑤发言训练

老师提简单的问题,请学生回答,进行评议。

五、巩固和延伸

篇8: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案例

一、入学适应存在的问题

1.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教学艰难。上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级新生在课堂上的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总是会出现东张西望、走神发呆的现象。整节课下来,老师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听课状态欠佳直接导致一年级新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内容,在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 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行为规范方面适应不良。调查表明 ,很多一年级新生缺少对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不能自觉遵守,更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即使部分学生对行为规范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也会出现不能很好地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入学之初,班主任会用大量的时间给一年级新生讲述这些行为规范, 但仍会存在回答问题不举手、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

3.自我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相比于幼儿园 ,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随着一年级生活的开启,标志着儿童要摆脱依赖性,逐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部分一年级新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有的小学生不会自己褪裤子上厕所,不好意思求救于教师,就特别容易尿裤子;有的小学生不会管理自己的文具,课桌上总是一团乱。

二、入学适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小学生”这一角色带来的压力。儿童进入小学 ,身份就从“孩子”变成“学生”,这一称谓的转变,寓意着儿童角色内容的深刻转变。儿童进入小学就会束缚于“小学生”这一身份,进入小学后不能再像在幼儿园里那样以“玩”为主,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此外,小学生必须主动遵守新的行为规范,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主体角色的深刻转变在幼儿内心形成巨大的心理冲突,小学一年级新生必然会产生入学适应上的困难。

2.课程内容机械、乏味。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大多以游戏或直接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相比之下,小学课程内容是系统化的知识内容,远离幼儿的生活。在呈现形式上,主要以上课的形式进行,“教师讲,学生听”是主要的授课模式。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发展水平虽较之幼儿园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不健全,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年级新生在学习适应上出现困难。

3.入学准备不充分。入学准备主要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能力上的准备和知识上的准备。 从目前看,绝大部分家长忽略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他们只是以儿童识字数量的多少衡量入学准备的充足与否。其实,这些远远不够,如果过于强调,甚至不利于一年级新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培养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 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这些隐于无形的内在能力储备更能帮助儿童顺利度过入学适应困难期。

三、入学适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教育的依据。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儿童发展相邻阶段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的。每个年龄阶段是逐渐过渡的,事实上,六七岁的儿童还带有很多学前儿童的特征。小学一年级作为起点阶段,身心特征更接近学前儿童,对这些孩子的要求不能超负荷,应接近于幼儿园。

2.实现课堂教学游戏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到了小学 ,游戏让位于学习,课堂教学成为儿童一日生活的中心。由于一年级新生还过多保留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对于这一变化无法适应,产生心理冲突,便萌生出对学习的厌恶。因此,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应努力实现游戏化的课程教学,使游戏服务于教学,让儿童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习得知识与经验。

3.加强家校沟通与协作。家庭和学校是与儿童关系最密切的两大主体,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顺利解决,离不开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沟通与配合。在家校沟通协作的过程中,学校应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家长会等,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加深家长对入学适应的理解,综合锻炼与培养儿童的各种能力以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困难期。

摘要:小学一年级是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转折阶段,作者指出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篇9:一年级新生入学前识字调查

学生识字始终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家长、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从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老师在开学后总是把所有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从“一、二、三”开始教。这样做符合实际情况吗?是高效的吗?究竟什么该教,什么不用教?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调查。

为了了解一年级新生入学前识字量,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识字教学工作,开展了此次“红山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前识字情况调查”。

二、调查方式

此次的调查对象为本校2010届一年级全体新生,共108人。调查时间为开学后的第二周(此时学生还未开始小学阶段识字学习)。调查内容采用国家语委会颁布的2500常用字和1000次常用字字表。

调查方式采用了请家长协助的方式。调查检测前,为了避免家长因为功利心理,造成数据失实,我们给每位家长发了《告家长书》,详细解释调查目的,并向家长承诺,调查数据不作为学生成绩,不排名次,不在班级公布,希望家长配合,保证数据真实有效。测试利用休息日,请家长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认识字检测,家长依次指出检测表上汉字,孩子读出所知汉字的读音,读对即被确定为认识该汉字。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字表的字数多的情况,可分时分段进行,最后统计出该生的识字总量。

三、数据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新生共计108人,无一人不识字。入学前识字总量为67716个,人均识字627个。其中,识字量最大的为3000个字,识字量最少的为7个字。识字量具体分布如下表:

统计分析:入学前识字量在1~500字的有57名学生,占总人数53%;识字量在501~1000字的有24名学生,占总人数22%;识字量在1001~1500字的有12名学生,占总人数11%;识字量在1501~2000字的有7名学生,占总人数的6%;识字量在2001~2500字的有7名学生,占总人数的6%;识字量在2501~3000字的有1名学生,占总人数的1%,

四、跟踪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已经百分之百识字,但在识字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在我们这样城郊结合部的学校,这种情况的出现很自然。为了进一步具体地了解学前儿童识字的方法、途径,我们又开展了一次跟踪调查。我们分别采用个案追踪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识字量在20个以下和1500个以上的孩子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一)孩子识字量在20个以下,识字量较少主要有两个因素:

1没有条件识字:有些孩子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以识字7个的孩子为例,他父母早年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又生了重病,卧床不起,孩子由不识字的奶奶照顾,虽然孩子的智力完全正常,但家长完全不具备引导孩子识字的条件。

2识字意识淡薄:一个家长这样说:“我一直以为,教孩子认字识字完全是小学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要让孩子识字。”调查发现孩子识字量少有不少是因为家长有能力引导孩子识字,但完全没有帮助孩子识字的意识,认为认字识字是学校老师该做的事情,家长根本不需要引导孩子识字。

(二)孩子识字量在1500个以上,主要是因为家长都很重视识字,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部分家长采用的识字方法主要有:

1生活识字:接受调查的每个家长都提到了这种方法。“生活识字”是外出游玩、超市购物时,借助路牌、广告牌、超市商品、包装袋等帮助孩子识字。

2阅读识字:家长购买一些儿童读物,每天读给孩子听,在反复朗读的同时帮助孩子识字,等到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就由孩子读给家长听。有的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一位爸爸已经开始跟一年级的儿子一起读《庄子》了。

3字卡识字:借助识字卡片帮助孩子识字。

4电视识字:收看电视节目时借助字幕引导孩子识字,同时鼓励孩子收看教育频道的识字节目,边看边学。

5字典识字:部分家长已经教会孩子查字典,引导孩子用查字典的方式识字。

6上课识字: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识字培训班。

这次测试的结果也让部分家长大吃一惊。有一名新生的家长是双职工,经常加班,根本没有时间教孩子识字,通过这次调查,父母意外发现孩子已经认识近500个汉字,一问才知道,就是因为孩子经常和奶奶看戏曲节目,通过字幕识字的。

这些识字方法,我们认为对于学龄前儿童都是有效的,是家长在实际生活中顺其自然地进行的。只要不是过分苛求孩子,应该说也都是科学的。

五、初步做法

对于此次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反思。看到学生已有识字量差距这么大,有的教师顿时觉得无所适从,这下课堂教学到底该怎么办?其实,学生在学前识字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部分资源,提高一年级语文课堂的效率。

新生识字率悬殊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实践。

1针对家庭困难没有识字条件的学生,我们发扬“刻苦奉献、团结实干”的红山精神,每天放学后低年级组老师轮流辅导这部分孩子识字,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水平,帮助他们缩小与其他同学在识字量方面的差距。

2针对家长识字意识淡薄的问题,我们及时与这部分家长一对一沟通,帮助家长明确识字的重要性。家长会上,我们邀请识字量大的孩子家长作经验介绍,向其他家长介绍好的识字方法。

3对于识字量大的这部分学生,发挥好他们的带头作用,将他们合理地安排到各学习小组中,合作学习时让他们作为小老师,帮助其他孩子更好地识字,也激发他们自身的识字兴趣。

4最关键的是,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前测”,学习新课前先用几分钟调查一下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情况。对于大家已经认识的生字,教学中不多赘述;有一部分孩子已经认识的生字,教学中请会的孩子来教;大家都不会的生字,才是老师课堂教学要“多费口舌”的重点。

上一篇: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实习报告下一篇:幼儿园重阳节朋友圈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