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教案

2024-07-24

新学校教案(精选9篇)

篇1:新学校教案

美丽的新学校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小学,了解小学的整体布局、建筑及其功能。

2、引导幼儿在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行为公约。

3、感受新学校美丽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慾望。

【活动准备】

有关新小学的大照片四张,幼儿用绘画材料;鸟巢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自己对小学的了解

师:再过些日子,我们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到小学去上学。那你了解小学吗?小学里都有些什么?或者你希望小学是怎样的?

幼儿自由讲述,后教师小结,帮助幼儿归纳小学应该有的一些基本设施,如:教学楼,食堂、大门等。

二、观察比较照片,了解小学的基本设施和功能

师:我们很幸运,能够在新造的小学去上学,今天老师带来几张新小学的照片和大家一起来看看。

1、出示综合楼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了解他的功能;

(1)你发现这个建筑有什特点?(可以引导幼儿数数有几层,和幼儿园的建筑比较一下)

幼儿自由讲述后教师小结:有四层,进门的地方有几个大柱子,上面有显示屏,顶上还有钟楼,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并引出它的名称“综合楼”。

(2)为什么叫综合楼呢?

先幼儿讲述,后教师介绍:因为里面有电脑房、语音室、画室、舞蹈房等专用教室,因此叫综合楼。

2、出示教学楼和体育中心的照片,观察讲述,了解其特点和功能;

这两个建筑又有什么特点呢?有什么用?叫什么名称?

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理解其各自的特点,尤其是体育中心,它是钢结构的,更牢固更安全。(出示鸟巢了解)

3、出示新校园的全景照片,观察了解;

(1)告知孩子这张照片是新的实验小学,请孩子找找综合楼、教学楼、体育中心在哪里?教学楼有几幢?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建筑和设施?(操场、食堂,篮球场等)

(2)你喜欢周围的环境吗?为什么?

三、激发幼儿爱护学校的情感

1、你看了我们的新学校,有什么想法吗?喜欢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吗?

2、学校很美丽,有什么办法使它一直保持这样的美丽呢?

引导幼儿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不随便乱丢垃圾,不破坏绿化,要节约用水,不能在校园内吸烟等。

四、活动延伸,设计行为公约

1、出示行为公约的范例,引导幼儿欣赏,了解它的含义。

2、你准备设计怎样的行为公约呢?

先互相交流,后个别设计,并互相交流。

篇2:新学校教案

第一课

第一框

新学校,新同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互相介绍等课堂活动和课下的调查活动,帮助学生对新的学校、班级、老师、同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知识目标: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及友谊的重要性;理解朋友间应和谐相处,共同进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培养主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新的学习环境,认识到这是自己人生的新起点,应加倍珍惜; 积极主动与同学交往,学会珍视新友谊;调整心态,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二、教学重点

融入新环境,珍视新友谊,学会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三、教学难点

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敢于交流,善于交流。

四、教学过程 [学前预习] [新课导入](教师先自我介绍)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找到新的友谊,用自己的双手共同创建新集体,在这里,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是崭新的,老师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首先,老师问同学们几个小问题,希望大家配合老师回答一下,好吗?(PPT展示)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进入初中后,就会有很多新奇的事物,我们自己也会发生变化,不管民一中是不是你当初最心仪的学校,我们说,既然来到这里,和我们这么多的新同学坐在我们实验班的教室里,就是缘分。既来之,则安之。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没有办法改变你的生活环境,那你就要积极主动的适应环境。初中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在这个新天地里,我们其实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从这个起点出发,努力的向前奔跑吧!

(过渡语)在新的班级里,有这么多新的面孔,你们刚刚认识了老师,现在,也让老师认识认识你们,好吗?来,我们一起看看PPT,看谁是被老师抽到的幸运儿。部分同学自我介绍

教师总结:原来大家的名字都有这么独特美丽的意思啊。通过我们刚刚的自我介绍或是在你课下交流的新同学里,有你印象最深的新同学吗? 学生回答

教师请同学介绍自己的新同学、新朋友

教师总结:进入一个新环境,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点拘束,有点害羞,对不对?大家想想,要是我们每个人都因为拘束和害羞不敢说话,不敢交流,那么我们还怎么认识新同学?怎么交新朋友?所以说,老师建议大家,在新环境里,要勇敢的跨出第一步,主动和同学打招呼,主动地结交新朋友,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

第一框

说不定将来你第一个打招呼的人就是你初中三年在班级里最好的朋友。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

活动:做一个个性姓名条,贴在自己的课桌一角上,方便同学间相互认识。

(过渡语)初中三年,我们将认识更多新朋友,新同学和新朋友会见证你的进步和成长,并一起分享你成长中的快乐和喜悦。但是我们说,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或是小学时候的友谊能不能放弃?在这儿,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例子,大家一起来分析看看。(PPT)同学发言

教师总结: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我们在结交新朋友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保持好旧的友谊,新朋友、老朋友都是我们成长中的亲密伙伴,有了他们,将使我们宝贵的初中生活更加精彩,青春的生命充满阳光。

板书设计

新学校

新同学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

二、珍视新友谊

三、与新朋友结伴成长

练习题大题参考答案:

11、(1)新的感受有:高兴、激动、兴奋、好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困惑、担心、孤独、陌生等。

(2)用乐观、积极、主动的心态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而不要用悲观、消极、被动的心态去面对新生活。

(3)要想化解心中的孤独感,就要努力做到:

① 要认识更多的新同学,结交更多的新朋友,珍视与新同学间的友谊; ② 要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学习,与新的朋友结伴成长。

12、(2)我首先说出自己的姓名,再询问对方姓名,表示认识他很高兴,找共同点等。

篇3:新学校教案

事实告诉我们,有课程未必有课程文化。办学校但不一定就能办得出文化。学校里开的课都是课程,而课程文化则包括:外显环境文化和内涵精神文化。内涵文化是核心,外显文化是实现核心文化的途径和有效载体。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师生人心、展示学校形象、体现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东胜小学一直以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东胜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科学育人为目的,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形成体现东胜精神、凝聚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东胜小学以“国家、责任、强者”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的外部形象文化,建立学校文化显性外形,不断彰显“新学校”办学特色,发挥先进校长文化的导向作用,以先进的“全课程”理念为指导,建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文化,立足校本,扎根课堂,构建现代民主的教师文化,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建设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通过“5+X”课程体系实施倡导乐学善思的学习文化、培养自主、合作、创新的学生文化来建设课程,实施课程。

二、如何建设课程文化?

建设课程文化要有这样五个方面的条件。第一需要动因;第二需要策略;第三需要方法;第四需要机制;第五需要坚持。

1. 建设课程文化需要动因

任何事物的进步和发展都需要动因,课程文化的根本动因来自校长以及校长带领下的团队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东胜小学在七十多年办学历史中,一直保有自身发展特色,积淀了厚重的办学精神财富,保持办学规模长盛不衰。我们大力探索、不断丰富、完善学校精神文化体系,把办让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最大动因。

2. 建设课程文化需要策略

校长办学需要智慧,而办学智慧的重要部分就是策略,而策略中最重要的就是能站在学校的实际与发展的结合点上。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把握了教育的本源,才能准确诠释学校创新这个永恒的主题。2010年,我们围绕“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理想的学校”这两个基本问题,深层次剖析,认识到“人是生活的人,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学校是生活的学校,学生是生活的学生,着眼于学校发展,把学校建设成值得依赖和回味的生活家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根基的现代公民”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我们的教育远离了孩子的生活,没有充分考虑孩子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生命状态,那么我们的教育注定是难以高效的。把握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天性的关系,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教育将成为生命诗意的“栖息地”。

3. 建设课程文化需要方法

一般而言,比较普遍有效的方法,就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东胜小学从母语学科入手,由特色学科逐步发展到特色课程,再逐步上升为特色文化。在这个日积月累、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做好了拓展、融合、提升三篇文章。

2010年到现在,我们从微观到宏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主导到科学思考,一步步走向成熟,引进国际化课程,进行本土化教育研究。追求具有“大视野”顶层构建。学校的发展、深化改革更离不开教育和社会的大环境、大背景,进行整体思考和建构,无论是学校课程改革、管理创新,还是集团化、国际化,“大视野”思想始终指导着办学实践,促使新学校教育的形成。

4. 建设课程文化需要机制

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根据“新学校教育”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和德育工作制度,建立起与校风、学风、教风相一致的校规、班规、师生行为常规,使学校管理制度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同时,建设开放性结构系统。通过继续加强与共建学校、家长委员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等校外机构的协作,利用社会资源,监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激励机制;一方面还要优化过程,科学探索。在课程建设中课题引领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逐渐也能起到机制性推进的作用。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建立一支学习的、研究的、合作的、向上的热爱教育、乐于奉献的有创新精神的团队。重点加强“学科团队”“年级团队”“省市区骨干教师团队”等的管理和培养,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对各教研组团队中领军人物的培养,同时注重建立结构合理的教研团队,使其能够成为环境和谐、学术民主、团结公关的集体。

5. 建设课程文化需要坚持

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曲折,都有困难,但也有克服困难后的喜悦与收获。课程与教学最高度地表达了一所学校对教育教学意义的理解,对教育理想、价值和精神的追求。透过课程看学校。当课程的“导入”能担负起目标的“导出”,教育的本质才得以彰显。

三、如何从课程文化走向学校文化?

从课程文化走向学校文化,最为关键的是要找到课程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联结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探寻规律,就是寻找关系,寻找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依我所见,有这样几个关系是不容忽视的。

1. 理顺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将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应该而且必须是一致的,只有两者的一致课程才有了方向,目标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东胜小学的育人目标,是我们要培养出的是什么样的人。如何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等这些特质植入每个师生的心中,成为和他自身血液血脉相融的一分子呢?这就是怎样导入的问题。目标又怎样导入呢?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当我们的课程具备了这样的文化特性,当我们的课堂提升到了关注生命完善的高度,“导入”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当课程作为学校文化的主题存在时,学校文化的灵魂也就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

赵校长说:“我们在做的是6年影响一生的事业。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小学教育仅仅是奠基工程,我们不可能看到每一个学生走出小学校园就成为耀眼的星星,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这六年里的变化与成长的印记。”

2. 理顺课程理念与办学理念的关系,将课程理念与办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现代学校的内涵,其实就是文化引领的内涵,现代学校的呈现方式,更多地是文化呈现的方式。

东胜小学以培养“人”为天职,关心“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学校的本质。学校用行动追求着和谐人生从文化教育开始的理念,追求着人的成长与幸福生活融合的行为。

3. 理顺课程特色与学校特色的关系,将课程特色与学校特色有机结合起来

学校发展其核心应该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特色首先是课程特色。哈佛大学的著名就在于它丰富的、人文的,给学生足够选择的课程。正是基于此,东胜小学借鉴广东松山湖小学书法教学、碧桂园小学的IB国际教育及河南濮阳油田一小的生活化作文教学、北京十一学校新学校理念等,紧紧围绕学校育人五个目标,以“1+1=1”的整合思路,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构建新学校教育5+x目标课程体系,促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

学校在确保国家级课程课时的基础上有效研发校本课程。全校学生写字训练以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校本课程《天天写》每天开展20分钟为保证;学生的阅读积累与写作训练通过主题阅读“一主两翼”实验高效实施(“一主”是指人教版教材为主体,“两翼”则是指依照该教材单元主题扩充的《新语文主题阅读》与《主题式经典诵读》两套读本);外语教学除了依托传统国家英语课程外,学校引进《双语阅读》课程,研发外籍教师任教的《双语生活》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太极功夫扇》也通过大课间习练扎实推进;美术校本课程《纸浮雕》通过兴趣社团开始稳步实施。

为形成学校行为文化特色,东胜小学挖掘教师资源,建设多间学科教室,精心打造魔幻厨房、好莱坞影院、雷雨剧社、红舞鞋街舞团、乐创机器人、弯弯乐、时尚羊角球等近30项特色学科课程,以“走班换课”的形式,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一次次新鲜的体验中去开阔视野,触摸生活,寻求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和兴趣小组进行才艺培养,通过每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和日常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效果表达。让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学会一门艺术技能、擅长一项体育活动、留下一件值得回忆的作品、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收获感悟,体验成功。

办学校,其实就是兴文化。我们对文化理解的深度,决定了办学的高度。在不断的探索与改革过程中,东胜小学最终形成了五个目标:培养学生一手好钢笔字、培养学生一口流利的外语、培养学习一些文雅气质、培养学生一种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一项健身技能,八个标准:课程校本化,发展个性化,育人国际化,文化多元化,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最大化。

篇4:爱上新学校

为工作而举家迁移的例子屡见不鲜。迁移对一个家庭而言,不仅是居住环境的大改变,同时在生活上、心理上也必须重新做一番调适。这种调适对成年人来说,一般不会引起困扰,但对于小孩来说,却不容易适应,如果父母疏于关怀,就容易引发问题。上述事例中的丹丹,便是孩子无法适应新环境的例子。

当孩子面临新环境时,因对周遭人、事、物不熟悉,常会产生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在孩子认识新同学、熟悉学校环境后,就会慢慢消失。但是,如果孩子一直对学校抱着排斥的心理,那么父母就必须仔细探寻原因,进而协助孩子化解这些心理上的障碍。

一般而言,孩子无法接纳新学校,可能和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成绩因素 如果孩子在原来学校的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可是来到了新学校却不如前,或是竞争对手太多,孩子的心理极有可能无法平衡而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情绪低落,进而排斥学校。

同学因素 如果孩子在以前的学校里有一群要好的同学,来到了新班级却发现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是感觉自己一直无法融入身边的同学中,那么人际关系的挫折感,也有可能导致孩子怀念旧友而厌恶新班级。

老师因素 孩子不习惯老师的教学方法,或是孩子在上课时受到老师的责骂,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排斥学校的心理。

父母如果能够彻底了解孩子厌恶学校的原因,那么就能够针对问题,寻找最适合的解决之道。

如果孩子是因为成绩因素而厌恶学校,父母应该多鼓舞,给孩子信心;如果是因为同学因素,父母可以主动帮助孩子创造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如带孩子参加一些全家性的社交活动,鼓励孩子参加社团活动,或邀请孩子的同学来家里玩,鼓励孩子与同学多接近、多相处。

还有,父母应该到学校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学校的情况与孩子在校的状况,并请老师多给予孩子鼓励,孩子受到老师的夸奖,一定会乐于在新学校就读。

篇5:新学校新同学教案

第一框 《新学校、新同学》

一、链接新课标

1、本案例对应的是《思想品德》内容标准“成长中的我”主题中的内容目标1—2和1—6。

2、①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小学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初中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习适应能力。

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③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初中生活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

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授课思路:本框内容分目,首先学习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初中生活新体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中学和小学相比,无论在同学、老师、校园环境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带给七年级新生带来新鲜感,让学生体验初中新生活,珍惜新起点。其次以活动课的形式,学习第二目“珍视新友谊”和第三目“与新朋友结伴同行”。因为在进入中学最初的阶段,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能否适应中学生活的问题。而在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能迅速地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也许历时三年也未能建立起来。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三.特色: 用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在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寓教于乐。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2、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3、认识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积极在同学中建立新的友谊。

(二)能力目标

1、面向新的学习生活 ,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2、培养主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初中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2、通过系列活动感受到积极交往的乐趣,珍惜同学友谊,克服自我封闭的心理,积极培养自己热情开朗的性格,主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初中生活新环境,珍惜新起点

难点:如何通过积极的交往在同学中建立友谊。与同学结伴成长

六.教法及教具

教法:图例、事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 教具:小黑板

七.课时: 一 课 时

八.教学过程

Ⅰ.引入新课:前言(板书)教师在正式组织本单元教学前,先让学生翻翻上册的教科书,让他们与同桌分享看到如此精美、漂亮的教科书的心情。并利用好本书的“前言”,简明扼要地介绍思想品德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本书的特点及学习上要注意的问题。以上处理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严肃的、说教的。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留下美好的印象,憧憬着将来的学习,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Ⅱ.讲授新课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板书)第一框 新学校、新同学(板书)(一)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活动1:校园里的新鲜事

①设计目的:通过寻找“校园里的新鲜事”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领悟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重要性,珍惜初中这个新起点,体验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快乐。

②准备工作:因为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学生又是七年级新生,所以教师可事先为学生提供介绍学校情况的资料,可相应作以下准备:

1、准备本校的校史、校貌、校风等资料,并编成若干竞猜题。

2、了解学生入学后的思想动态。

3、用小黑板写好“我爱学校,爱我学校”的赞美诗词。

3、中小学的学习特点和规章制度的比较可让学生课前准备。

③过程指导 第一步:“校园里的新鲜事”竟猜活动。

第二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给予引导和鼓励同学发言。

第三步:开展竞猜活动,教师主持小组之间的竞猜活动,鼓励同学提问和回答;教师选择问题向同学提问,并引导和补充同学的回答。

第四步:教师小结。

第五步:组织学生围绕“中学与小学的差异”分小组讨论。

第六步:指导学生着重从“开设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第七步:教师总结。

④评价指导

可单独评价,也可采取项目评价,以每一小组答案的正确性、完整性作为评价标准,最后的补充填空可以采取自由抢答的方式。教师应对同学们在竟猜活动中的积极性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肯定同学们在竞猜活动中流露出的喜欢自己学校的心情,并举例说明;指出可能有的同学对自己目前所在的学校并不满意,或并不喜欢学校的同学,这也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同时应引导这部分学生从积极、乐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掘学校的优势所在。通过分组讨论活动考察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作为评价标准。

过渡: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略。教师概括为两种感觉:作为一名中学生既感到很高兴,但又感到孤单。怎么消除孤单呢?就需要我们结交新的同学、新的伙伴。

(二)珍视新友谊(板书)活动2:“认识你,记住我!”

①设计目的

增进同学们相互认识了解,扩大交往面,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交友的乐趣。

②准备工作 每个学生自制5到10张填有自己基本情况的“交友名片”,涉及的内容应是课本上的11个方面,鼓励学生尽量设计得新颖别致些,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③过程指导

第一步:学生下位互赠名片,并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第二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热情的交往,教师一旁观察,对参与性较差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

第三步: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新认识的伙伴。

第四步:请学生谈本次活动的体验及感受,大家分享。

④评价指导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提供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没有思想顾虑的情况下交流。

(三)“与新朋友结伴同行”(板书)(可不选)活动3:表演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促进同学团结;让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常识。

活动准备: ①教师事先了解班级的人际关系情况,并通过座淡、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其原因。

③教师事先针对本班的人际关系实际,编制同学和睦相处和吵架的实例或故事(或组织学生…起编写,要求故事能切合本班实际)。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将学生分成两组,各组自行设计并表演,短剧内容为同学和睦相处或吵架的实例或故事。故事可以由学生自编,也可由师生在课前一起预先编制。第二步:同学表演完毕,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第三步:每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谈谈同学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创建一个团结友爱班集体的重要性,(为下节课做好铺垫)第四步:教师总结。

Ⅲ.课堂小结:

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生活,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让我们珍惜这个新起点,与新同学结下深厚的友谊,一起茁壮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结束。

ⅢI.布置作业: 活动:我的新面貌

篇6:新学校教案

课题:新学校,新同学

课型:新授 执笔:梁潇 审核:崔兴东

教学目标:

1.调整心态,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2.提高交往能力,能够在新的集体中建立新的友谊。3.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

教学重点:热爱新的学习环境,珍视新的个人人际环境。教学难点:了解并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学生自学习1.自主完成“我的积累”“我的搜集” 我的积累

认识新同学后,我们将在这个班级中共同学习和生活,我们都希望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

我的搜集

告诉我们关于友谊的名句:

2.自主完成下列“我的合作探究”(1)讲讲你进入初中遇到的新鲜事。

(2)进入新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完成课本P5页的活动。

二、师生互动

(一)教师检查、纠正、补充“我的积累”“我的搜集”

(二)互动交流“我的合作探究”

三、展示运用

(一)我的展示运用

赵谦刚上初中一年级,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内心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脸上却是一副高傲的表情。他不肯主动与人打招呼,觉得“先与别人打招呼,好像就低人一等”,只想等着别人跟他打招呼。

(1)请问赵谦同学的这种想法和做法能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吗?为什么?

(2)请你给赵谦同学想想办法,使他能更快地融入到同学中去。

(二)巩固与练习1.巩固“我的积累”“我的搜集”“我的合作探究” 2.完成我的“练习提高” 我的练习提高 必做题: 1.“笑迎新生活”,“笑迎”说明我们要用的态度去迎接新生活。

()

①乐观

②积极

③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小铭成为一名初中生了,他来到学校感到非常高兴。你认为他高兴的原因可能是

()

①从此我可以独立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②学校有很多新鲜的事物

③有好多新的知识等着我去学习

④认识了很多新老师、新同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3.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我们可能会不适应,这是正常的现象,于是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来调节。()

①以开放的心态与同学交流

②主动与教师沟通

③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④写日记

⑤读名人传记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 4.当你第一天迈进中学校园看到很多陌生面孔时,你会

()

A.很想与他们打招呼,希望与他们成为好朋友

B.习以为常,无感觉

C.视而不见,任其发展

D.感到很讨厌 5.巴金说:“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这主要告诉我们

()

A.生活离不开朋友,人生离不开友情

B.人人都有闭锁心理

C.交友要慎重

D.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 6.你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主要看

()

A.学习成绩是否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B.是否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

C.是否能友爱合群,与同学友好相处D.学习成绩是否达到自己应有的水平7.“它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是滋润生命的泉水,是生活里的明灯。”这些比喻生动地说明了()

A.名誉的宝贵

B.友情的宝贵 C.爱情的宝贵

D.金钱的宝贵

8.小李性格内向,不爱说笑,不喜欢与人交往,在学校里没有知心的朋友。而她的同桌小白却是一个开朗大方、善于交往的人,深得同学喜爱。你认为小李应该怎样做

()

A.不理睬同桌,因为性格不合

B.以她为学习榜样,学习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C.讨厌她,认为她太爱㈩风头了

D.学习她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

9.带着父母的期盼,踏着憧憬的脚步,怀着少年的梦想,同学们跨进了中学的大门,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你想说的话。

①面对新校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面对新校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面对新校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做题

升入中学,我既兴奋又紧张,对我而言一切都是崭新的,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看到周围一张张陌生的脸,我真想和他们交朋友。但每当看到同学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又感到自己很孤独。我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不敢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和我说话呢?我为什么不能融入到他们之中呢?(摘自一个中学生的日记)(1)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吗?(2)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你是怎么做的?(3)请你帮日记主人想想办法,使他走出困境。

篇7:新学校作文

随着新学期开学,我换了一所新的学校,因为爸爸的工作单位换了,我们家就搬家了,这个新学校就是离我们新家最近的一所学校,于就是在开学的时候我就跟着妈妈一齐去报道了。

到了新的学校以后,周围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就是一种陌生的环境,我要慢慢的去适应,去习惯,但就是令我十分开心的事,我的同学都对我十分到友好,老师也就是对我格外的照顾,让我没有感到一丝的冷淡,在这短暂的几天里,我已经开始慢慢适应了这个新的学校,和新的学习环境。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必须要好好的,努力学习,在这个新的学校里站稳脚跟,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我!

篇8:新学校教案

1. 学校整体布局的创意

(1)体现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未来的有机整合,旨在为师生呈现一幅科技、文化发展、演变的立体画卷。在建筑风格上该校选择了“古代书院式———现代生态式———科技前瞻式”的层次分明的区域布局特点。

(2)在校内功能区的设置上,他们追求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科技与人文、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田园风光模式,打造田园式学校的品牌与特色———营造浓郁的田园式文化氛围,造就田园式育人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理念,拥有师生创新、创造的文化氛围,其内涵是绿色、和谐、人文、创新。旨在把学校建成立体的教科书、良好的生态系统。凸显人文精神,学校成为弥漫文化气息的文化圣园;凸显生态意识,学校成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公园;凸显人本思想,学校成为洋溢浓浓爱意的温馨家园。该校已经建设和拟准备建设的百果园、书香苑、生态园、手工园、科技园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构想。百果园的果香、生态园的花香、书香苑的书香营造出了一个芳香四溢、别有情趣的温馨校园。

(3)投资250余万元创建的新颖别致的书香苑、生态园、手工园体现了实新学校环境文化的品位。拿生态园来说,该校新购进的风尾铁、构骨、金钱树等二十余种名贵花草,鳄嘴鱼、刀鱼、彩脊鱼等十余种观赏鱼类,以小白兔、猴子为代表的小动物,以画眉、百灵、鹦鹉为代表的鸟类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为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该校制作的主题活动灯箱广告长廊、凡人小语长廊、温馨提示栏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该校自主研发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字、图书演变、中外文学人物长廊,大大增加了学校的人文底蕴;该校开发的柱子文化、地面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时他们从物质、制度、精神层面对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梳理、概括、总结、提升,通过确立班级的核心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道德、班级风气、班级宣传口号等,努力构建了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精神,营造了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班级氛围,建立了宽松、清新、充满人文关怀的班级文化,让班里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全体学生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熏陶下快乐学习、生活!

2. 校园人造景观创意与实践

(1)知恩石———感恩珠———报恩行

知恩石:放置不规则的文化石,上面用红色楷书书写“沐恩”,以展现感恩意识,突出学校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感恩珠:感恩珠的形式,将“恩”镌刻其中。

以宣传栏形式设置感恩文化长廊,以孝敬父母、感恩师长和朋友、感恩社会与祖国、感恩自然等为主题,表现内涵丰富的感恩情怀。

报恩行:以扇形图片形状展示“报恩之行我当先”,回报父母、回报社会,记录学生日常所做的感恩行动。

(2)方正石(做人)———正心长廊(做事)———潜心为学提示牌

方正石:在园区一角放置书写“方”“正”红色大字的文化石,以启迪师生做人要方方正正,做事为学要正心诚意,不要懈怠。

正心长廊:铺筑走向自然的鹅卵石小道,小道上方设置正心长廊,选取仿生木形式。旁边放置竹简形式的文化标示牌,上面书写“正心诚意”的出处及解释。

潜心为学:采用不锈钢温馨提示牌,上面书写“全神贯注,潜心为学”,启迪师生为学要正心、潜心、全心。

(3)砚台(源)———提示牌(国学经典)———音符(艺韵)

砚台:园区一角放置假山,假山靠下的位置设计大型的黑色砚台,砚台中间用红色的行楷书写的“源”字,上方有毛笔状的竹筒,能流出涓涓细流,点滴汇聚到下面的砚台上,正契合了“源”的意境。

智慧泉:园区开辟小型的喷泉,中间设置大理石的圆形石珠,上面镌刻绿色行楷“智慧泉”,石珠中间有孔,向上喷水,以此寓意学校教育是智慧增长的源头活水。

国学提示牌:在合适位置放置国学名篇标示牌,以展示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如,神话、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汉乐府民歌、南北朝民歌、唐诗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作品、宋词大家及其相关作品介绍、元曲大家的代表作品列表、明清小说的扛鼎之作简介、现代白话文的著名作家作品相关介绍和评论等。

芭蕾舞者/音符:放置蓝、黄、红、紫色的音乐符号,以展示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由此,通过多种造型的雕塑或园景小品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

3. 校园墙壁文化创意与实践

(1) 国学壁规划设计

主题:传承文化

寓意:根据历史发展脉络,将传统文明浓缩在校园里,展现学校继承发扬国学精粹,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而传承人文精神。使学生在“面壁”时了解国学发展流程和文化精粹。

具体设计:

首先,墙壁的颜色粉刷为黄铜色,墙体边缘采取白描的手法绘出梅花等图案。黄铜色象征古朴与传统,与整个院区的国学氛围一致。梅花象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一脉相承。

其次,按照纸的演变历程,在墙体上从西向东,以展板形式展现源远流长的国学文化:

以甲骨文为背景,将《论语》中关于待人接物与为学精神的言论展现出来,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

以金文为背景,将《三字经》中经典语句展现出来,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

以竹简形式,将蒙学教材《百家姓》展现出来,与《三字经》相配合,使小学生认知姓氏,了解姓名文化。

以帛书为背景,将《千字文》展现出来,使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的意识,提升人文修养,做有道德的现代人。

纸的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自东汉蔡伦造纸以来,一直沿用至今。此处可以以打开的书为背景,将古代为学励志名言展现出来,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

(2)励志文化墙规划设计

主题:砥节砺行、志在千里

寓意:学生在国学滋养、学校精心培育、教师爱心教育下,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生奠基。

具体设计:

首先,将墙壁背景粉刷为黄铜色,正文以白色书卷的形式将古代少年壮志、神童轶事图文并茂地表现出来,在增加文化长廊活泼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敢于创新的精神。

(3)感恩文化墙规划设计

主题:感恩

具体设计:

首先,墙体粉刷为草绿色,墙体边缘雕刻出萌芽形状。绿色代表希望和未来以及坚忍不拔、健康向上的精神,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感恩情怀,从视觉上体现“绿色学校”建设。墙体中间是一棵“感恩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寓意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树中间是一幅图画,一滴水落入广阔大海,寓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树下面是一本打开的厚书,上面用楷书写“倾心教育宏德馨,长路无言厚意真,千帆竞发海天阔,莫忘当年铺路人”,教育学生不要忘记感恩之心。

其次,在墙体上从西向东,以不同形状的图片表现内涵丰富的感恩情怀。

如,展示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可以画卧冰求鲤的故事,图片形状为心形树叶。

第二幅是感恩师长和朋友。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图画内容是学生尊师爱教,学生手捧鲜花送给老师,图片形状为枫叶形状。

第三幅是感恩社会与祖国。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我们自然要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图片形状为扇形。

第四幅是感恩自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只有懂得感恩自然,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爱护家园,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画面内容展示保护环境,图片形状为椭圆形。

第五幅绘一张空白的信纸,顶端用行书写“感恩之心,我在行动”。用于收集学生日常所做的感恩行动。

4. 校园植物景观文化的创意与实践

(1)春景植物景观园区。以春季观叶和开花植物构成景观特色,突出叶、花等观赏要素,以自然式园林布局,强调塑造自然优美的绿色植物空间。基调乔木选择山玉兰、樱花、垂柳等。灌木选用迎春、黄馨、连翘、贴梗海棠、春娟、紫荆、结香等。地被选择韭兰、红花鲊浆草、二月兰等。使该区域在春季中成为全校开花最灿烂、色彩最鲜艳的校园景观。

(2)夏景植物景观园区,以表现夏季浓密清凉的树阴氛围及层层叠叠的花灌木所带来的郁郁芬芳的气息。为展现学校的特点,在此创造幽静安逸的学习环境,种树选择以杨柳、桃花、梨花为主,基调乔木选择合欢、香樟、广玉兰,灌木选用栀子、夏鹃、含笑,地被选择鸢尾、常春藤等。

(3)秋景植物园区,互相穿插种植高大的常绿乔木和观花观叶小乔木,遍植各种香花类灌木,着力营造典雅、祥和植物空间氛围。乔木有垂柳、红枫、合欢,灌木有映山红、满山红、牡丹、丰花、月季等。

“让学校的每个细胞都浸润着文化的意蕴”。该校还实施了七大形象文化建设工程:创办了《实新学校校报》(有校报);开通了《实新学校网站》(有网站);出版了《实新学校校刊》(有校刊);自办了《实新雏鹰电视台》(有校电视台);优化了《实新学校之声》(有校广播站);推出了《实新学校校歌》(有校歌);评选了《实新学校校徽》(有校徽)。

二、校园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与空间的紧密结合,逐步演化出了校园独特景观,而每一个景观都寓意着不同的教育内涵。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被视为知识的载体,并通过精巧、和谐、实用的设计,把人文资源和科学文化知识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提高校园环境的知识含量,增强校园的知识氛围。校园绿化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校园里的生态环境对整个校园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景观的绿化,不仅仅是观赏的对象,重要的在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让师生时刻享受到校园环境的自然、宁静、平和,保持四季华艳叶翠,物景合一,使亲临其境者有着“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构建建筑空间与植被空间的协调,让师生直觉到愉悦、舒畅,也使人的心理空间与建构空间达到和谐。学校校园不是公园,只有绿化是不够的,要在绿化中思考创造,体现育人的功能和效果。如,植物的栽种可选种一些象征奋发向上、坚忍不拔的植物,潜意识地启发和培养学生意志品德;选种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植物,以增添学生的感官兴趣,如,栽种一片石榴,让学生观其形、读诗文,面对石榴细细品味文学巨匠郭沫若高雅的情思、独到的美学思维、超凡细腻的文笔,这将会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追忆。校园点缀若干知识型、趣味型的景观、景物,刻意融入人文意蕴,营造积极向上的气息,那将是一道集美化、陶情、修文、塑身于一体的美不胜收的风景线,也为学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课堂和素材,并可收到与课堂教学殊途同归的效果,使环境的潜教育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1. 校园课程化的核心目的

旨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从学科走向生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校园特意创设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现校园课程化的三个核心环节

校园“教科书”的建设:“编排”这本教科书时,应充分体现综合性、趣味性、探究性、实践性、互动性、生成性、开放性;跨学科整合,从孤立的校园课程经典走向课程景观。

校园“习题集”的设计:观察报告、实验探究、行为彰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探究内容的不同,习题可以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1)告诉学生问题、探究方法但不告诉结果。即给学生提供将要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但不提供预期结果和如何使用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概括,灵活运用所给出的方法发现联系,找出问题的答案。(2)告诉学生问题、结果但不告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方法,要求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形成的结果之间建立合乎逻辑或情理的联系。(3)告诉学生问题但不告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所能得出的结果,有时也提供材料,但是学生必须自己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概括,弄清如何回答所探究的问题。(4)只提供情景场,问题需要学生提出,方法需要学生探究,结论需要学生总结,即属于全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确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行动。

篇9:新学校 新同学

我的新学校叫克洛德. 贝尔纳中学(Lycee Claude Bernard),这是一所有点历史的学校,通过她那扇古老而沉重的大铁门和古典风格的教学楼,就可以看出她有悠久的历史。学校大门前还有一块纪念1942 年从这所学校被抓走、后来死在纳粹集中营的犹太学生的碑。

从校园看,克洛德. 贝尔纳中学并不怎么大,可是校长介绍说这里有全巴黎最好的中学物理化学实验室。在学校对面有一个很大的体育场,是我们学校和旁边的拉封丹中学共同拥有的。每个星期一,我们全班都到体育场去上体育课,棒极了!

我被分在4年级2班,相当于国内的初中二年级。这里分班是根据选修外语来决定的。我们这个班很多人第二外语都选修德语,所以被分在了一起。我当然也选修德语,因为我在瑞士时已经学过一年了。在这里学的课程主要有法语、数学、英语,法国的物理化学是一门课,历史地理也是一门课,我们还要学公民教育。另外还有地球与生命科学,有点像国内的生物课。这里中学二年级开始学第二外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种,我们学校可以选修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巴黎还有很多学校可以选修中文,我们旁边的拉.封丹中学就可以学中文、日文和越南文。除第二外语之外还可以选学拉丁语。妈妈说我现在学这么多语言,已经头发昏了,所以没让我学拉丁语。其他副科也和中国差不多,就是体育、音乐和美术。我们还多学一门技术课,课上老师会教我们安装像钟表之类的东西。

法国的中学和中国、瑞士的很不一样。我们没有固定的教室,整个上午只有15分钟的课间休息,其余每堂课之间有5分钟让我们找下一堂课的教室的时间。法国每堂课是1小时,老师一般55分钟准时结束。我们有时要用宝贵的5分钟,从最顶层的物理实验室奔到一楼去上接下来的一堂法语课。 所以一到下课,每个同学都慌慌张张,到处找教室,有一次我跟在同学后面,差点跟丢了,吓得我直冒冷汗,生怕迟到。

法国中学的课程安排也很有意思。早上最迟可以到10:00才上课,下午最早14:00就放学了。也许国内的同学会惊讶,这么早就没课了?其实我们是没有午休的,吃完午饭就上下一节课。在学校吃饭的学生因为吃饭排队花时间,最后常常只剩下15分钟吃饭。

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是法国人,但也有阿拉伯人、犹太人,以及亚洲人。亚洲人只有三个:我和一个叫蔡琳的同学是中国人,另外一个叫Yumi的女生是日本人。

蔡琳是出生在法国的中国人,可以算是个“小华侨”了,她讲法语就像我讲中文一样。蔡琳比我小一岁,因为她在小学时学习拔尖,就跳了一级,她的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尤其是数学。我的成绩几乎没有一次比过她的,除了德语—— 当然啰!我在瑞士的时候已经学过一年德语了。蔡琳真是一个厉害、难战胜的对手!

听说Yumi初一时并不在这个班,因为成绩好上初二才调到我们这个班来的。有一天,我们两个在食堂一起吃饭,我发现和Yumi聊得很投机,一下子就成了朋友。

我暗自想和Yumi 比试一番,以前我还不太了解Yumi的时候,我并不真的知道她的学习如何。后来认识的时间长了,每门学科都考过一遍后,互相比较了一下分数,我发现我的分数几乎次次都比Yumi的高,可以说我各科都比Yumi强,包括法语。

上个星期又考试了,是法语的虚拟式过去时的动词变位。前几天成绩发下来了,我考了14.5 分,全班第二,第一名是蔡琳15.5 分,而Yumi 只考了6.5 分。数学我考了15.5分,蔡琳18分,Yumi 只考了3 分...... 我们两个中国人简直把日本人“打垮”了!

上一篇:春节感悟作文400字下一篇:cad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