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2013年中考备考总结及2014年中考备考设想

2024-07-18

语文科2013年中考备考总结及2014年中考备考设想(共8篇)

篇1:语文科2013年中考备考总结及2014年中考备考设想

龙川一中初中部语文科2013年中考备考总结及2014年中考备考设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龙川一中初中部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长黄小珍老师。我校2013届毕业生参考人数919人(没有任何生源优势,都是就近或抽签入学的),其中入围高中部265人,入围率达28.8%,进入全县前100名的有38人,进入全县前10名的有6人,其中冯舜、黄忻同学分别摘取全县第一、二名。与此同时,语文科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平均79分,及格率72%,优秀率14%,最高110分。下面,我就2013年的语文备考工作的做法及2014年语文备考工作的设想与大家作个交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们语文科中考备考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认真学习研究《考纲》,掌握信息,把准方向,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考纲》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是我们复习备考的导向。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河源地区都是采用梅州市的考题,2013年改用省题。不管是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考点还是难易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省题在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相对梅州市考题而言,省题的难度较大,整卷难易度系数为0.65左右。我认真研究了近几年的广东省语文中考试题,发现省题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所以我们在复习备考中首先认真学习研究了《考纲》,明确考试方向,熟悉试卷结构,甚至逐题研读,理清每一个板块所考的内容,使复习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有方向可循。在复习时,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我们尽量做到“要考必练,不考不练”,没办法,这就是应试。记得当初我们在学生面前的承诺:大家放心,进入考场,展现在你面前的考题都是你熟知的内容。

二、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照《考纲》要求和试卷结构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一)“积累与运用”板块的备考策略

1、字词积累和古诗词背诵默写方面:对于这两方面的内容,我们是从九年级开学的时候,就开始抓复习,因为这些是讲究平时的积累的。字词积累方面,我们要求学生紧扣每册每课后面的字词积累或是课文下面的相关注释进行定期、定时识记;在古诗词背诵默写方面,一开学,我们就把《考纲》规定必背的48首古诗词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并有计划地安排早晚读的时间或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背诵、默写,通过分散背诵来减轻记忆的压力。为了避免“口是手非”的现象,即能背不能写或写错别字,我们规定每天一页钢笔字的内容必须是课后的字词积累或48首古诗词,对于易错难写的字词反复书写,并采用圈点强记的的方式,逐个击破。甚至每节课前我们都会抽查背诵,以此促进学生去读去记。

2、病句修改和连词成句方面:病句修改,我们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先结合典型的范例加于认真的分析,然后抓住典型,强化训练。如:通过(经过、听了)……使……,是典型的主语残缺;……能否……,关键(在于、是衡量)……,是典型的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等。

连词成句,首先要注意积累和理解常用的字词,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其次要掌握解题的方法:“三清一避一选一润”。

1、读清题目的要求,是选用词组加修辞写句子,还是词组加关联词语写句子;

2、看清是描写一种场景还是写一种性格等要求;

3、看清数字的限制。

4、选词拟写时注意避难就易,避生就熟,用自己能理解、熟悉的词语和关联词语;

5、选好场景、意象及修辞;

6、拟写成后注意给句子润色。

3、综合运用方面:我们主要是分类进行训练,如文字材料类、图表类、图画(徽标)类等,并在答题技巧方面加以指导,答题时提醒学生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题干的要求,紧扣题干所提出的的中心问题来回答,避免就拿单一的材料论事,就表论事的答题现象。

(二)阅读部分的复习备考策略

1、文言文阅读板块:近几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所选篇目均为课内重点篇目(要求必背的24篇),题型、考点相对稳定,且难度不大。这部分的内容是我们完全可以把握住的内容,所以我们要争取拿高分甚

至满分。为了减轻第二学期的复习压力,我们在第一学期就用周周清的形式(每周一篇)让学生分散记忆,以练促读。第二学期复习备考时我们采取分课落实,扎实训练,过好四关:(1)过好背诵默写关。(2)过好文言字词关。要准确掌握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重点掌握文言字词中词类活用、通假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并以课下注释中常出现的字词为主。(3)过好重点语句关。如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难点句等。(4)过好文意把握、领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观点及哲理关。至于附加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是难度系数最高的题目,一般有:断句、词语解释、翻译、简答题。复习时可进行强化训练,并学会以内养外。例如词语解释题中,同一个词语,学生可以根据课内文言文学过的此词语的解释进行回答。断句中可以记住一些句尾词、发语词等帮助断句。简答题一般会考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概括、文章的巧妙之处或人物形象的解析等。建议学生引用原句,再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那样涵盖面会更广。

2、现代文阅读板块:现代文阅读题考点较多,特别是文学作品类阅读,难度较大。为了复习和解答好现代文阅读题,我们认为:首先注意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梳理有关的一些语文知识点(可分文体进行),并尽量对各知识点反复记忆。其次让学生逐步掌握答题方法和规律,尽量做到以文解文。

3、名著阅读板块:名著阅读可以说是复习备考的一大难点,省题是用简答题方式考查,目的是以点带面,通过某个文段的阅读考查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答案一般在文段中是找不到的,必须联系全书作答,但我们有相当部分同学对原书内容不熟悉甚至有些同学根本就没看过)。复习时,我们把12篇必考名著(侧重小说类,其它类考的可能性不大)分篇整理。把各篇的主要内容、精彩片段、主要人物、主题思想等用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去唤起学生阅读的记忆。

同时设置一些重点篇目重点人物、情节的专题讨论课,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写作部分的复习备考策略

作文是语文科的半壁江山,我们的目标是争取让大部分同学能拿到保本分35分左右,优秀生在40分以上,学困生30分以上。为此,进行有效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学期对作文进行强化训练,多写多练(最好能做到每周一篇),并适当进行限时训练(堂练,训练速度)等。在训练时,可以有意地对各种文体或不同的写作手法进行专项训练。我们特别注重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来看都可以写成记叙文。第二学期时间比较紧张,主要在写作应试技巧方面加以指导。

总之,掌握了方法就会事半功倍,掌握了技巧方能精益求精。以上是上一学年备考工作的粗浅做法。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对2014年的中考备考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设想如下:

一、总体规划:计划本学期第一周至下学期第5周为完成新课教学时间;第6周开始至第18周为复习时间,期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第6周至11周,进行横向复习,回归课本,每周一册,侧重字词积累、文言文、古诗词等内容复习,扎实基础。

第二阶段:第12周至15周,进行纵向复习,按照中考语文考查的内容,分成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五大板块进行专题复习,这一阶段,应熟悉中考语文各类典型题型,有目的地稳扎稳打强化训练,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科学的解题方法,并将所掌握的知识系统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第16周至18周,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一些相关的综合冲刺模拟试题,增加考试的实践经验,并做好复习的查漏补缺工作。

二、主要措施与方法

借鉴2013年复习备考的成功做法,同时,根据这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及《考纲》的要求再做具体的安排。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做法及设想,不妥之处请各位多多赐教!谢谢!

龙川一中初中部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2013年12月15日

篇2:语文科2013年中考备考总结及2014年中考备考设想

一、试题特点

1.保持稳定,稳中求变

2013年理科综合试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超出《中考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题型、题量、试卷结构以及各题型所占分数与2012年相比,保持稳定。试卷有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四个题型。物理(含综合)共26道试题,总分70分。今年新增了物理学史内容的考查;凸显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更加关注能力的考查。

2.经典题型赋予新的视角,继承与创新巧妙结合在继承经典试题精华的基础上,注重在知识和方法的交汇处进行有机的迁移、巧妙的整合,推陈出新,关注基础,突出重点。例如:21题考查了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22题考查电路的连接方式,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表的应用,滑动变阻器,欧姆定律等相关内容,综合性强。37题考查了功、功率、滑轮、机械效率及压强等知识。这些试题简约却不简单,难度梯度分布合理,具有较高的区分功能和较好的知识切入点。

3.突出科学探究能力考查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途径。实验探究题中,32题以课本上的实验为题材考查了流本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知识,33题测量工艺品的密度,34题探究灯泡的发光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等,涉及科学探究的不同要素。例如34题第(1)问考查基础知识,题目所给条件“两灯泡并联的电路图”的方式,新颖巧妙,增加了试题的思维含量。第(4)问换用不同器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需要采用特殊方法。设计实验电路图是关键,是对考生创新能力、基本规律的迁移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要求考生有较高的实验操作水平,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该题源于教

材又高于教材,难题中有基础内容,经典题型上有创新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导向性较强。

在其他题型中,也涉及对实验探究要素的考查。如18、23题等。

4.加强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比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图象等数学知识在解决物理问题中常常用到。今年设置的两道计算题,考查的内容在标准中都属于理解层次。第37题考查了力学中的几个重要规律,是全卷难度比较大的试题之一。解题过程中用到了比例、方程组等知识,对考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提升了本题的思维水准,使本题有很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选拔功能。38题是电学计算题,以“变阻器两端电压与其连入电路的电阻关系的图象”给出已知条件,考查考生从图象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图象形象直观,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数学方法之一,对图象分析题的考查,有利于促进考生理解物理规律,提高物理素养。

5.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

物理试题图文并茂,共出现了25幅图片、2个表格及1幅图象,大大地提高了题目的可读性。例如23题、32题考查从图象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源于教材,能够激发考生的答题兴趣,有利于考生发挥最佳水平。第15题考查物理学史,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重视初、高中衔接,有利于学习的延续

2013年物理试题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例如第26题以“地球同步卫星”为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弹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虽然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容易解答,但小题目包含了大思想。

二、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1.树立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教师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方向转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初中物理提倡“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的能力。

2.注重基础,钻研教材并充分挖掘教材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应培养从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出发,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良好习惯。重视基础还表现为正确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学习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载体。要学会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物理内容。

3.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验探究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注重联系实际和知识应用

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将知识延伸到课外、校外,以物理知识为载体,选取结合生活实际的事例,把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

教学的每个环节,注意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014年中考物理备考建议

1.加强审题能力和对问题的表达能力

由于读题粗糙,信息理解不够造成的错误较多,反映出审题、解题习惯的养成不够,注重解题得出结果而不注意过程理解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将审题能力和对问题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培养列入常规环节中去。

2.重视基础知识,加强答题规范性练习

有些同学规范答题的意识比较淡薄,规范答题的能力较弱。因此,加强规范化答题训练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平时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稳扎稳打,通过强化识记、理解记忆、一题多解等形式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并积极进行针对性地类似训练。

3.重视过程学习,激发和训练创新思维

要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更应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学习中,不要为提高“效率”而简简单单记结论、单纯的死记硬背题目和采取题海战术方式,我们应设法唤

醒、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的内在品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重视精选习题,提高练习质量

学习过程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培养能力的习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解答、反思,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要大胆放弃一些偏、繁、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

5.加强物理与社会、生活、环境相结合的习题类型的训练

这是近年来世界上各国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它考查内容广泛,立意新颖,具有起点高,落点低,区分度好的优点。该类题目已成为近几年来中考的热点。所以平时我们关注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物理问题,关心社会,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注重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现象和问题,用物理语言解答问题。

6.注重实验,增加亲身体验

要克服注重只听实验讲解,忽视实际操作;注重实验验证,忽视实验探究分析;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描述的学习误区。

7.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研究,培养综合能力

篇3:2013年中考英语备考对策

2几年中考命题方向的同时, 2013年海南省中考英语试题也必将呈现出0些许的不同。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 1我们该如何把握中考的命题方向并3应对今年的中考呢?

年○一海方向、关注《课程标准》, 把握命题中省南2011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考口遵守以下原海标准》指出, 英语学业考试的命题应则: (1) 要依据课程标准英市第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一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 要着, 避重语中免单纯考查语言知学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识和;身 (3心) 要发充展分水考备林平潇材;, 根据语言实际 (4) 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语使用情况命题言素;考吟 (5) 要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杜绝对繁要、根偏据、旧的试题试题的考, 查要目控的制和题考量;查 (重6) 策免点, 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考查和脱。离语应避

言实际运用的倾向, 以切实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根据以上命题原则, 中考英语科试题必将有以下特点: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试题设计人性化, 贴近学生的生活;3.阅读文章选材贴近社会实际与当今热点话题, 富有时代感;4.强化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 突出语言的交际性;5.增加语音的考察分量。

二、注重三轮复习, 夯实英语基础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线, 进行纵向梳理。本阶段以单元课时为顺序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但切忌把所有内容不分主次地过一遍。我们要对重难点进行精准、透彻的讲解, 以较少时间覆盖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 我们还要对重点单词、短语及重点句型的进行听写;对单元出现的语法进行归纳总结;对单元所涉及的话题作文进行提炼等等。此外, 还需辅以单元过关的练习题或测试题, 讲练结合, 夯实基础。

第二轮:以语法项目为主线, 进行横向联系。本阶段对初中阶段所学到的语法项目进行梳理、对比并归纳, 引导学生将三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纵向的深入和横向的拓展, 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总结出规律, 从而构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此轮复习要注意精讲精练, 选择类似于中考题的习题对知识加以巩固提高。

第三轮:以考点、考纲为主轴, 进行查漏补缺。此阶段的复习应立足我们的考点考纲, 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模拟测试。通过模拟测试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盲点或能力的弱项, 通过讲评试题使得学生扫清盲点并提升能力。

第一轮复习旨在使我们的学生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 保证知识的全面性。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的系统性。第三轮复习必须注意解题能力的提升, 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 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样, 我们的学生就能在中考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关注个体差异, 强化目标意识, 提升竞争能力

1. 实施因材施教, 分层次布置作业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目前我们的班额较大, 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 我们难以用同一尺度去要求他们。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优生, 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 每天多完成一篇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题, 每周写一篇质量较高的作文。对于中等生, 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 强调他们对单词、词组和重点句等基础知识的识记。至于学困生, 难度大的作业可以不做。此外, 不要求学困生一定得背单词, 他们只要认得单词, 就能看懂大部分题目并进行答题。

2. 强化目标意识, 注重心理疏导

我们应该帮助学困生认识自己现有水平与中考要求的差距, 使之明确其中考复习各阶段的目标。该目标可以是题型进步目标, 也可以是总分目标。比如, 某学生以前的考试从未写作文, 他下三次月考的书面表达的目标分值可以确定为:2分、4分和6分。目标确定后,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他达到这些目标。我们要帮助中等生找到他们提升英语成绩的突破口。他们有的缺乏词汇量;有的语法模糊;有的听力薄弱;有的存在阅读困难。我们应该协助他们找出自己的薄弱之处, 并有的放矢地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 在必要时为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上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 简单的题目就有意识地提问他们, 只要他们有一丁点的进步, 我们就给予表扬, 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自信心!

我们还应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共同做好学生毕业前的心理疏导工作。学困生和中等生此时往往有畏难心理, 我们要在生活和学习等诸多方面关心他们, 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精神支撑。这样他们就亲近我们, 进而喜欢英语。古人云: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笃其行。而优等生此时可能存在两方面的问题———有的认为中考题比较简单, 不需要认真备考, 对备考掉以轻心;有的学生则在中考临近时如临大敌, 诚惶诚恐。我们要力求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使其努力做到———在战略上藐视中考, 而在战术上重视中考。这样, 我们的学生才能认真备考, 从容应考, 以平常心面对中考。

3. 学生互帮互助, 提升竞争能力

我们可以将优生和学困生结对组成帮扶学习小组, 让他们互帮互助, 尽可能地减少落后面。鼓励优生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及学习心得与学困生分享, 以便他们少走弯路。优生检查学困生作业完成情况, 为他们讲解习题, 分析错误并更正错误等等。在第一轮复习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帮扶小组的作用, 多数的学困生在单词、短语测试中不能一次性过关, 负责帮扶的优生可以监督他们认真识记, 并要求他们再次测试, 直到他们基本达标。学困生在老师的关心和优生的帮带下, 大部分人会逐渐对英语感兴趣, 逐渐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优生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 也能够内化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提升竞争能力。

四、掌握解题技巧, 应对中考题型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 学生已经将初中英语语言知识梳理了一遍。所以, 在第二、第三轮复习的同时, 我们有必要给学生传授解题技巧, 以提高他们解题的正确率。

1. 听力

纵观近几年我省的中考听力试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情景材料的理解能力, 对语言材料的时间、地点、人物间关系等的判断能力及捕捉主要信息和重要细节的能力。因此, 我们要求学生在听录音之前快速浏览选项, 预测听力材料的方向;听的同时做适当的记录, 捕捉尽可能多的信息, 为筛选、推理、判断及计算等提供依据。

2. 选择填空

2013年中考的选择填空将增添5小题的辨音题, 学生要掌握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和闭音节的发音、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元音字母在非重读音节中的发音等语音知识。

中考单项选择题注重双基, 难易度适中, 力求设计微型语境, 把对语言知识的考查溶于情境之中, 从而淡化语法, 体现语言的实用性, 突出对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如果仅从语法角度考虑, 各选项一般都没有错, 其目的就在于让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辨认词的用法。这就要求考生通过上下文呼应, 凭借基本知识和常识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选出最佳的答案。

3.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是综合性很强的题型, 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语篇层次上把握语言材料,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 综合运用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习惯搭配及惯用法等来解题。

4.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体裁多样化, 它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归纳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拟题者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来命制试题。

(1) 事实细节题:针对文章中的某一点进行测试, 且答案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找到。考生可以先看试题, 忽略与题目关系不大的信息, 根据试题内容在文章中找出相对应的词句, 通过“定位词句”来确定正确答案。

(2) 数据推算题:面对这类试题, 考生不能孤立地看待相关数据, 必须排除文中其他数据的干扰, 带着问题在文章相应的段落中寻找对应信息。

(3) 猜测词义题:所给的短语和单词多半是生词、难词或被赋予了新含义的短语。这类试题在原文中往往都有提示, 考生务必在上文尤其是上句寻找目标, 根据上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测, 便能破解词义。

(4) 综合归纳题:解答这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出主题句。考生应准确区分文中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透过信息进行总结概括, 不能以偏概全。

(5) 逻辑推理题:此类试题在文章中没有现成的答案, 考生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思, 领会文章的潜在含义, 从字里行间去理会作者的意图。

5. 书面表达

在训练学生书面表达时, 备考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总会要把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放在首位, 这是因为学生作文里经常出现句子成分缺失的错误, 最常见的是漏写“主系表”句型中的系动词。这五种基本句型是:S+V

S+V+O;S+V+P;S+V+IO+DO;S+V+O+C。重视五种

基本句型将有助于学生写出句子成分完整的简单句及较复杂的并列句和复合句。

对于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 首先不漏要点, 其次表达正确, 再者就是尽量运用简单句式和常用词汇来进行写作。对于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 鼓励他们大胆尝试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 在写作框架内进行适当的拓展发挥。

考生在写作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认真审题, 确定写作要点。 (2) 时态准确, 语法无误。 (3) 用英语思维, 忌随意发挥。 (4) 用词贴切, 力求变化。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5) 扬长避短, 迂回表达。尽量使用比较熟悉的单词、词组、句型来写每一句话。如果哪个单词想不起来或某一句子不知该如何表达, 最好找一个同义词或句子来表达。确保所写的句子没有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6) 巧用连词, 使得句与句之间通顺连贯。在组织好各单句的基础上, 根据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适当加上一些连词, 就会使文章自然流畅, 条理清晰。

篇4:语文科2013年中考备考总结及2014年中考备考设想

一、试题特点

1.知识点的选择涵盖面广。

知识点分布较为均匀,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基本上平均涵盖。

选择题:中国近代史有第1~7题及第12题,8分;中国现代史有第8~11题,4分;世界近代史有第13~16题,4分;世界现代史有第17~20题,4分。非选择题:中外古代史有第21题,5分;中国近代史有第22题,7分;中国现代史有第23题,7分;世界近现代史有第24~25题,11分。如此布局,符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检测等的考查范围。

2.强化课标,立足基础。

本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都能在课标中找到依据。如课标要求“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和影响”,选择题第3题就通过描述辛亥革命的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判断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其他选择题第9题所示改革开放时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股票”,第11题考查的“863计划”,第13题《权利法案》的意义等均属课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科技革命及德国史、美国史,对这些重点考点的考查都依据课标,命题稳定成熟,符合新课改理念,对我省今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检测和导向作用。

3.注重能力立意。

本套试题侧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旨在让学生学会概括、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第1题、第8题、第21题、第23题、第24题,都考查了学生对图片的认知,需要学生明确图片表达的信息,回归教材知识,作出合理判断。关于对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如第4题,要求学生判断年代尺上的时间,联想发生的相关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并据此判断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国民大革命是反帝反封的重要阶段,全面抗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对照题中选项可以得出,年代尺反映的是民主革命的主题。如第8题,图片反映出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三件大事,它们起到的作用就是巩固新生政权。解答这样的试题,需要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有个整体上的把握,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第24题,要求写一篇短文,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依据要求组织所学知识,虽难度不大,但考查能力的倾向十分明显。

4.突出考查主干知识,且着眼细节。

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基本上都是考查主干知识,但往往在细节处设问,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对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外交、中国人民的抗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拿破仑对外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东问题等这些知识点的考查都属意料中事,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却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中国近代化探索几年来成了考查热点,但戊戌变法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美国史学生掌握得非常熟练,但《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之间有何联系?

本套试卷非选择题每道题均为一个小专题。如第21题是“中外文明的发展与交流”,第22题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原因及影响”,第23题是“新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成就”,第24题是“科技革命与科技人物”,第25题是“美国的崛起与发展”。这些专题知识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以下这些理念:思想解放运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本国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国崛起的历程与启示。这也延续了河南中考的一贯特点。

5.依托周年,考查历史。

试题考查的许多事件属于整5周年或整10周年大事。如2013年是达·伽马开辟新航路515周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325周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230周年、马克思诞辰185周年、美国黑人奴隶获得自由150周年、卡尔·本茨研制成功汽车110周年、苏联工业化开始85周年、罗斯福新政80周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以色列建国65周年、冷战开始65周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75周年、戊戌变法115周年、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改革开放开始35周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55周年等。

二、备考建议

(一)开卷考试闭卷备考,把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1.利用目录复习,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

2.进行专题复习,建立知识的纵向联系。

例: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基本完成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颊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多角度训练,巩固掌握重点知识。

(二)如何回归课本endprint

误区:回归课本就是让学生背书。

回归课本的目的是把课本中的核心知识牢固掌握,理清易混点,突破易错点。围绕这一目的,方法有很多。

1.线索不清楚的,自己动手构建知识框架。

2.概念不清晰的,可以把关键词空出来填空、默写重要知识点等。

3.经常出错的地方,自己要将其整理到一起,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讨论逐个突破。

4.事半功倍的做法,还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题演练。如针对《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2013年各地中考历史试卷出了44道题,如果再加上2012年、2011年中考的相关试题,其中的必考点已全部囊括,把它们有针对性地挑选出来做,留心问题所在,重点复习,这样的效果比单纯背书要好得多。

(三)能力训练在平时

1.平时做练习题尤其是做选择题时,不仅要能做对,还要知道为什么选某一选项,并且弄清楚其他选项为何不对。

2.注重知识小结。可先建立知识框架,然后自己写出关键知识点。

3.平时作业、训练,要有意识地多做主观题,要认真做,按照考试要求做。

(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

“学以致用”是历史教学活的灵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将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内容紧密结合是中考历史一贯的指导思想,近年来的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始终坚持了这一原则。粗略算来,2014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依法治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

◆切入角度:

(1)中国法制化道路: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2)世界法制化道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法典》、《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内容比较和作用归纳。

2.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切入角度:

(1)可从晚清弱国地位是怎样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弱国地位是如何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地位又是怎样逐步提高的这条线索切入。

(2)也可结合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

3.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伟大革命)。

◆切入角度:

(1)三大巨变的代表性事件(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注意与改变社会性质的三大事件区分)。

(2)从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人手,认识其在近现代历史上的变迁表现和原因。

(3)从具体的社会生活变迁角度切入,分析变迁的原因(如深圳城市和衣食住行变化的原因等)。

4.大国发展(政治民主化过程、经济工业化过程、国际交往密切化过程)。

◆英国史切入角度:

(1)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2)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日本史切入角度: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对比、分析、归纳。

◆美国史切入角度:

(1)美国崛起的过程、应对危机的做法、国际地位的变化等。

(2)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再到合作的演变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带来的影响等。

(3)从中美共同应对挑战的角度切入,理解中美合作的历史作用,如共同应对法西斯的侵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等。

5.“三农”问题。

◆切入角度:

(1)历代农业科技发展,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2)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政策的演变和作用。

6.人类交流、合作求生存、求发展。

◆切入角度:

(1)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全球化加速,人类日益成为利益和命运攸关的共同体。

(2)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合作。

7.科技发展、科教兴国。

◆切入角度:

(1)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

(2)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3)科教文化因素在日本两次崛起中的作用

(五)解题技巧平时练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在此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对题干要做到“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是肯定还是否定角度,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答题内涵和外延。

对被选项要做到“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例1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例2 下列史实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罗斯福新政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④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D和B。

2.材料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1)第一步,审题。审清题意是正确作答的前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①审关键词——明确要求答什么。

②审限定词——确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定、答案来源的限定。如“依据材料回答问题”,其答案来源范围自然要依据材料所给信息。

③审分值——量体裁衣,根据分值判断需要答几点(中考一般每点1分)。

材料题审题要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特别是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观点、事件、引文出处等),这样的阅读顺序目标性强,能够提高做题效率。

(2)第二步,打腹稿。根据问题按图索骥,准确对接,化整为零,重新建构,在心中列出答案提纲。

篇5:2014年语文中考备考资料

尚大志

一、2013年语文情况简单介绍

1.试题亮点:紧扣《说明》,重视人文教育,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单纯地跟“热点”,突显了考“语文”,作文命题立足学校家庭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就是做人”。试题着眼于整体考查,涉及到语法、修辞知识,阅读体现整体性,题型开放多样,突出了识记、理解、运用、评价等重点。覆盖面宽。2.2012年和2013年几项数据的比较

参考人数平均分优秀率低分率及格率最高分2012

20***181.172.811.922.53.280.861.1114.51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3年各项指标较2012年有很大差距,试题难度较大,主要是积累与运用部分的选择题难度加大,有少部分题不够严谨,如第二题的“鬼斧神工”,第六题的给新闻拟标题,有些瑕疵,造人诟病,第三题病句修改题,句子太长,加大了试题的难度,第四题既有表述不严谨的问题,也有难度过大的问题,有些文学常识不宜用来考查初中生。

3.试卷没有回避训练过的题目,导致六县市与十堰城区差距较大。十堰城区语文优生三百多人,而六县市优生加起来不足一百人。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是与城区有差异,但差距没有这么大。因为现代文阅读《一双皮鞋的秘密》为本届城区学生八年级期末试题,考过和没考过,就是有差距。

二、2014年中考的几点变化:

1.客观题(选择题)卷面分值在32分左右,文言文阅读中的解释词语由主观题改为客观题。诗词赏析部分除一道客观题外,另一题可能是名句赏析,也可能是填空。

2.文言文和诗词的考查范围均为八下、九上、九下,诗词考查范围包括诵读欣赏和专题中的诗词。

三、语文试题各个板块的说明

1.字音字形题,来源于课下注释和生字词表,一般不涉及生僻字。

2.词语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词语和成语均来源于小学或初中课本。考查形式也有可能是选词填空。

3.病句修改题主要考查常见的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义重复、语序不当、产生歧义)

4.文学常识只考查古今中外的重要的知名的作家作品(包括四大名著),文化品味只考查基本的文化知识。

5.排序题已经成为必考题,形式多样(一段话的排序、段前、段中或段后的句子的排序)。

6.新闻题降低难度,所选新闻力求规范。

7.古诗词填空题的范围是八下、九上、九下的古诗词,包括诵读欣赏和专题中的古诗词。

8.口语交际包含在综合性学习中考,综合性学习题难度要控制,开放适度(复习时参考《导学精练》和近几年中考试题样式)。

9.现代文阅读选文文体特征鲜明,主要从相关文体知识点上设计题目,以理解与运用为主,两部分中各有一道客观题,开放性题目适当控制难度。

10.古诗文阅读考查范围为八上、九上、九下的古诗词,诵读欣赏和专题中的文言文不考;诵读欣赏和专题中的诗词要考,一题文客观题,另一题为简答题或填空题。

11.作文不设审题障碍,命题(命题和半命题)、话题两道作文题目选择一个作文。

四、当前语文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中考说明》的要求,不了解《说明》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哪些是了解,哪些是掌握,哪些是运用,对《说明》中相关语言表述没有深入理解研究。

2.任意增删复习内容。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不执行备考会精神,要考的内容,不讲不练,不考的知识大讲特讲。

3.复习没有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或者有计划但不按计划复习,计划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成为一个摆设。

4.复习方式单一,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应试倾向严重,一味地让学生做题,教师简单的对答案,学生厌倦情绪浓厚,导致复习效率低下。

5.不注重用好《导学精练》,滥订滥用复习资料,加重学生复习负担。

五、复习教学建议

1.立足教材,打好基础,注重课内课外知识的衔接。

2.加强阅读训练,明确考查要点,分析题型,总结答题规律,寻找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3.作文训练,要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审题指导,做到单项训练和整篇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4.科学安排复习内容和复习进度。

二、复习建议

1、钻研《说明》和教材,用好《导引》。《说明》和教材是命题的依据,《课标》是大纲,《说明》是小纲,教材是根本。命题材料虽选自课外,但命题依据都在课内。不考《导引》中的原题,但我们要用好《导引》。《导引》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还是比较全面的。《导引》中涉及不考的内容,要及时告诉学生,做到分册复习、专题复习、测试评讲要有机结合,认真书写、规范答题、字数限制等常规性的东西要经常要求。考试试题由市考试院组织一线优秀教师命题,教研员审题,毕业班教师要能沉下心来,钻研《课标》《说明》和教材,落实好常规,搞好培优补差。要慎选慎用复习资料。

2、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协作,搞好分册复习、专题复习和适应性考试。《导引》为我们初步构建了复习的知识体系,但还不够完善,训练量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补充。

(一)积累与运用,适当补充训练题。汉字读写,重点是课下注释和附录中的字词表,重点词语和成语的意思学生要理解。建议两册教材制一张活页练

习进行巩固。发动学生按小组分册搜集整理。词语运用(选词填空和成语或成语使用正确与否)和病句修改各制一张活页练习。仿句和排序训练补充一张活页练习。名著阅读考查范围为四大名著和教材中的名著推荐阅读,要对作者、朝代、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有大致的了解;文学常识考查范围是教材中出现的古今中外有重要影响、广为人知的作家及作品;文化品味考查范围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及风俗习惯。制两张活页练习进行系统复习。新闻时事主要训练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不能只练在导语部分中能找到主要内容的消息,要培养学生在几段话中筛选主要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融合在一起考查,教材中相关知识复习意义不大。建议以一定的训练(一页活页练习)代替对教材的复习。

(二)现代文阅读训练要讲究方法,指导技巧。可选取一些时文、美文认真研读,由师生共同设计题目逐渐过渡到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设计题目。也可以不设题,师生共同赏析,避免单一的训练形式让学生感到倦怠、松懈。记叙文或小说阅读10篇、说明文和议论文各5篇,要注意选文的篇幅(记叙文或小说1200字左右、说明文和记叙文1000字左右),要注意选文的思想性、时代性、针对性,要文质兼美。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题量在4个左右,记叙文或小说的题量在6个左右,力求考点全都涉及到,不重复。

(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可以有重点,但不遗漏。复习的重点是重要的字词、句、内容、思想情感。指定复习内容,让学生先复习,然后检测。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杜绝当成新课上。近几年没有考到的篇目或片段要引起重视。常见的文言虚词要引起重视。

(四)诗词默写和赏析。默写4分,长诗不考赏析。诗词赏析每首诗不要设计太多的问题,扣住主要内容、情感及名句,教师要研究教师用书和质量监测中的诗词赏析题,按中考要求精心设题。

(五)作文。作文训练要对三种形式都训练到,以前我们过于关注半命题和话题作文,忽视了命题作文,在复习时对命题作文训练也要给予一定的时间。可以多审少写,多找几个同类作文题目让学生甄别其区别和联系,考试说明虽然说不设审题障碍,但不等于说学生可以不审题,只有审好题,才能写好文。告诫学生尽量不仿写、套写,不转述看到的故事或文章,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避免同类作文大面积出现。作文的字数,不超出答题框,750字左右,留下2-3行最合适。要认识到,650字只是对九年级学生的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作文训练,建议继续保持每周一次的自主练笔,以考试作文代替平时作文,要重视评讲,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六)考试和训练。建议每周考试一次。试卷及活页练习的评讲忌对答案,评讲要有侧重点。训练评讲的形式力求多样化。可师生互评、独立作业、演板、交流讨论,力避单一的形式给学生造成的疲倦。要在“精”字上下功夫。滥用资料,不加选择的训练是浪费学生的时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七)关卷面。规范答题、认真书写、标点清晰、卷面整洁。从几次质量监测答题情况看,学生的卷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使用粘胶带、没有标点或标点不清、乱涂乱画、任意改动题目的顺序、不在指定的范围答题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后期的考试训练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力争在4、5月份的质量监测中有大的改观。

(八)培优补差。大多数学校九年级的班容量都比较小,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要认识到优生在中考综合评估中的地位,让优生发挥引

领带动作用。可以利用早晚自习对语文短腿的学生予以面批面改、点播、鼓励,让他们树立能考好语文的信心。要保证优生的稳定,想方设法让优生更优。对后进生要不抛弃、不放弃,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每天掌握一点点、进步一点点,降低低分率,促进整体成绩的提高。

(九)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由于学生人数锐减,班级减少,毕业班教师相应减少,复习教学的任务相对加重,建议几个学校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互通有无,提高备考效率。

附录:

(一)文言文

八下:《马说》《陋室铭》《活板 》《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10年考)

九上:《陈涉世家》(08年考)《桃花源记 》《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09年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07年考、11年考)

九下:《曹刿论战》(13年)《邹忌讽齐王纳谏》《鱼我所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愚公移山》《出师表》(12年考)

(二)古诗词

八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渔家傲》范仲淹 《天净沙 秋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2年考)《无题》(09年考)李商隐《论诗》赵翼

九上:《诗经二首》 《相见欢》李煜《浣溪沙》晏殊《龟虽寿》曹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九下:《饮酒》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 《游山西村》陆游 《观沧海》曹操《密州出猎》苏轼《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三)专题中的诗词:(11首)

八下专题《鸟》

闻 雁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池鹤白居易迎燕葛天民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专题《叶》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题红叶宣宗宫人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山中王勃城东早春杨巨源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九上专题《气象物候》

塞下曲六首李白凉州词王之涣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四首卢纶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蒌蒿满地芦牙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四)作文题

1、(05年中考)----的感觉真好话题感受幸福

2、(06年中考)那一刻,我---话题给

3、(07年中考)--------伴随我成长话题有斑点的苹果

4、(08年中考)和--------做朋友话题结果

5、(09年中考)为---------许愿话题平淡

6、(10年中考)这也是一种美

7、(11年中考)其实我也很------话题快乐生活

8、(12年中考)因为有你(命题)话题愧疚

9、(13年中考)写给逝去的---话题难题

五、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要求:

教师要吃透教材,研究学情,结合单元整体内容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做到分课时备课;导入设计要精练简洁,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写作背景的介绍只注重重要作家和作品即可;要注重字词和朗读教学时间的安排;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有关联和梯度,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难度不宜过大,要让学生能够轻松完成;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难度过高的问题要有提示和引导,拓展延伸的面不宜过多过宽,力争每课时有小结和板书;学案设计既要立足于引导学生准确的解读文本,发挥好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又要有一定的开放度,既要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要给教师留下个性化设计的空间,杜绝从网上直接下载,防止课堂被唯多媒体化。要利用好导学案的边角,引导学生随笔记下所感所悟,丰富学生的阅读与积累。学案中的练习力争在课堂上完成,教师要及时批阅,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并做好反馈。

篇6:2014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总结

黄彩珍

一、指导思想:

认真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八、九年级新课标教材知识和能力要求,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最近几年中考题型为基本依据,抓好每一轮的各环节复习,在想办法激发学生认真复习和学好物理的热情基础上,落实“双基”,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学生物理基础较为薄弱,从两年新课学习中多次检测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历次考试成绩可以说不够理想,多数学生始终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物理的方法,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本次总复习应以激发兴趣为起点,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能力,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三、备考策略:

针对我校九年级物理学科现状,本人准备采用以下策略开展平时的物理教学:

1、夯实基础;主干知识、典型题型重点讲;难点内容分散讲。

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题型趋于稳定,难度下降。因此,平时教学心也要下移,立足基础知识,注重双基,特别对于学困生只要求他们尽力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做到“天天清,周周清”;注重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传授,以物理概念、可逆过程、知识结构、实验、计算、逻辑推理、应用联想等展开巩固和提升。

2、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近两年中考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提供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日常生活情景,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些理念作为物理命题的主线,充分渗透到各种类型题目中。而且大多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情

景,要求学生对这些情景做出合理的判断。从而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3、重视实验能力;注重动手操作实验和科学设计实验

近几年物理中考题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关于七环节的科学探究题在各中考题中所占的分量极重。这些试题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做全课本上的实验,而且要让学生把所做的实验真正地弄懂和掌握,更要考虑如何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将实验能力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的能力;重视实验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过程和方法,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近几年物理中考题更加注重通过各种形式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在各地中考题中,主要通过文字描述、表格数据、数理图象、曲线或统计图、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

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

近几年物理中考题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国内外时政大事等社会热点问题。此类题不仅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极大地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轮复习:(2月20—5月15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1、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的意义。

2、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

3、教材中的实例分析。

4、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

第二轮复习:(5月16日——5月30日)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综合和专题复习,着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主。

第三轮复习:(6月1日——6月15日)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

1、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

2、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3、关注社会热点,如最新科技发展、时事新闻等,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

五、复习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问题

1、不搞填鸭式教学,不搞题海战术,注意分层教学。努力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在复习中体验到收获的愉悦。

2、认真钻研领会《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最近几年的中考题,明确物理中考的内容和要求,把准复习方向。

3、重视教材功能的挖掘。

在复习过程中不轻视课本,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

篇7:语文科2013年中考备考总结及2014年中考备考设想

茂名市第九中学 陈XX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3年,市九中各学科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落实区教育局对初三毕业班教学、复习备考工作的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中对毕业班工作的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校本教研为龙头,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主线,聚焦课堂,决战备考,使得各项工作“接天莲叶无穷碧”,2013年中考市九中“映日荷花别样红”,帮助400多名学子高挂云帆,意气风发的驶向理想的彼岸。2013年中考,将成为市九中的记忆,2013年中考,创造了市九中中考历史新高,有17人上市一中分数线(667分),总分超过600分有50多人。在各学科“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累累硕果中,我执教的政治学科在中考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此,我向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下政治学科中考备考工作情况,希望得到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领导关怀、科学视导,给备考工作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

领导关怀,科学视导,给备考工作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这是2013年中考取得骄人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李金龙校长、黄贤瑜和陈隆华副校长给予初三级老师空前的关怀与支持。开学初就分别找各科任老师谈话,常常亲自推门听初三老师讲课,及时提上宝贵意见.通过“市九中2013年中考备考动员暨誓师大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奋发进取。常鼓舞老师勤教巧教,并多次承诺,如果中考取得突破性成绩,将给予兑现“特别大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领导关怀犹如一场及时雨,给教师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区教研室苏伯勇主任也多次率全体教研员到我校视导初三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方向明确,方法得当,效果有显著提高。

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1、改革课堂教学,立足课堂,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益。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扣中考题型、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每节课尽量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容量适当,材料、例题典型,代表性强。且重视课堂教学小结、题型分析,精讲精练,每节、每课、每单元都对知识点归纳梳理。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社会理论和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判断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解题要领,答题技巧,使学生学会抓规律、抓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

3、加强目标分层辅导,切实做好培优扶差工作。对于好学生(上市一中对象生),严要求、高标准对待,逐个找他们谈话,详细帮他们分析每阶段学习情况,指明知识、能力发展方向,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练习、辅导材料,引导他们自学,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对下层学生,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勤纠正的训练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4、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科学的记忆方法、审题、答题的技巧技能方法等等,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考,以提高学习实效和应考能力。

5、精心组织试卷的评析纠错。试题评讲,避免就知识讲知识、不联系、不拓展、不变式、不注重方法指导的现象。试卷评讲做到详略得当、轻重适宜:少数人错的,点到为止;多数人错的,仔细剖析;典型错误,重点分析;重点题目,变式训练。

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纲、中考试题,把握中考动向

1、研究方向和热点

在复习阶段,加强对中考命题研究和考纲的研讨,研究近中考的命题走向、题型和考试要求的变化,减少初三复习的盲目性。充分重视考纲和中考新动向,明确考什么,怎么考。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考前教研会,关注命题热点。此外,我还非常注意中考典型试题的收集,并细心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客观性题型及各地中考模拟题,保证吃透“中考说明”,揣摩中考最新动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做到紧跟中考步伐。

2、多渠道获取复习资源

重视中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加强各类资源筛选与利用,提高训练效益。经常与教研室及其他学校保持联系,保证信息畅通。加强学科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充分发挥网上教研优势,促进学科间课程资源的共享。

四、关注每个学生,重视全员提升。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做到热爱、关心全体学生,舍得对每位学生进行感情投入,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予足够的温暖、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挖掘每一位学生最大的潜能;尊重学生,虚心诚恳的向学生学习,及时听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尽力贴近学生实际。

2、增强学生“分分”必得的意识。由于今年政治学科考试题型全部改为客观题,政治学科分值计入中考总分值比例下降,部分学生把政治视为“副科”,学生不重视,而总复习要涉及5本政治书内容,量大时间紧,更使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对此,必须加强学生每分必争,“分分”必得的意识,克服麻痹、无所谓、患得患失的思想。所以我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说明政治素养与政治学科成绩也是决定中考胜败的重要砝码之一,甚至是决定下一步学习环境的重要砝码之一,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重新认识政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告诉学生无论任何题型,都有难易题,都有“陷井”,要认真审题,在脑海中产生印象、形成思路。在教学与训练中,常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力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 “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五、团结协作,追求最大集合力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产生凝聚力、战斗力,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一盘棋思想,在整个备考中,我们政治科组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政治学科尽量不争占课余自习、自修时间,所有复习内容力争在课堂内完成,课堂内解决所有疑难问题,充分解放学生,让他们有更大精力投入复习语、数、英、化等中考总分值比例大的学科。追求最大集合力,让更多临界生总分有突破,能考上市一中。

篇8:语文科2013年中考备考总结及2014年中考备考设想

一、试题分析

(一) 短对话。

试题本身的难度不大, 但设问方式灵活, 每道题目都设置了干扰。听力材料都是一问一答, 话题新颖, 内容简短, 信息丰富。

表:短对话试题分析表

第2题是典型的推断题, 选项设计具有很强的干扰性, 有一定的难度。正确选项“A.She is a visitor.”由材料“I’m not familiar with this building.My friend lives here.”推断而来。

(二) 长对话。

在长对话的15个题目中, 有4个推断题比较难:第10、12、13、15题;第6、18、19题属于典型的同义转述;细节题与推断题都有干扰项。

长对话材料的字数比去年减少, 篇幅不长, 但话题新颖, 语言地道, 口语化程度高, 信息量丰富。Text 8是171词, Text 9是176词, Text 10是162词。

其中, Text 7的话题为谈论加拿大华人来中国寻根以及在中国的遭际, 反映了文化差异与冲突。Text 8谈论老同学, 对话涉及多个人, 内容贴近生活。

二、总体特点

(一) 设问灵活。

这套试题有四道题没有按常规设问。比如第1题的常规设问是“Who was hired by the company recently?”而试题用的是“Who joined the company recently?”设问方式灵活, 设问中进行了同义转述。第5、12、20题均属此类, 有一定的难度。

(二) 推断题数量增加。

全套试题共有9个推断题, 分别是第2、5、6、9、10、12、13、15、16题。其中第5、9、10、12、13题的难度都不小。

(三) 选项干扰性增强。

材料虽然词数不多, 但信息丰富, 这就增强了选项的干扰性, 比如第1、3、4、5、7、8、9、14、20题。其中, 第1、5、20题设问新颖, 同义转述和选项干扰同时出现。

本次考试在题目设置、选项干扰、同义转述等方面保持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考试的固有风格, 材料更加情景化、口语化, 很贴近现实生活。整套试题的材料长度适中, 共962词, 信息丰富;语音仍为美音, 语速为二级标准语速155~160WPM, 整体来说语速平稳。20个题目中有14个灵活性考查题目, 没有即听即得的“直白题”, 整套试题难度上升。试题的突出特点是:选项干扰普遍有效, 考查灵活, 推断性的题目增加, 少数题目即使考生听懂了材料, 如果缺乏准确判断, 选对答案也有困难。

三、2014年备考建议

自2010年起, 云南省的高考英语听力考试采用的是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试题。总体而言, 二级听力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听音能力、理解推断能力和英语语言灵活应用能力。学生既要听懂材料, 还要能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听力水平, 掌握听力应试技巧。结合上述的试题情况分析, 对2014年的高考英语听力复习备考教学有如下建议:

(一) 正确认识听力的本质特征。

学习语言都是先通过“听”来实现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 听处于首位。听、说是紧密联系的口头交际行为, 最基本的方式是“说—听—说”, “听”是一种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交际行为, 因此英语听力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以内容为中心的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上。

听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过程, 通过辨别有意义的声音信号来获取语言信息。听的心理活动分为感知、辨认和再现三个阶段。听者对一连串的声音信号做出解码识别, 并将内容切分成语句, 将辨认出的语句片段同正在辨认中的语句片段建立联系, 并暂时记忆起来。听不仅要求信息接受者辨别声音符号, 包括重音、语调、节奏等, 同时还要利用其原有的背景知识、个人经验、情感态度等因素进行辨认和再现。因此, 听的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 而是语音信息解码与语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 涉及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听力教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听力课。听力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听力的培养, 但并非只要开设了听力课, 就一定能提高听力。听力培养活动不是孤立的, 它能为发展说、读、写的能力服务。同时, 说、读、写教学也为培养听力提供机会。

(二) 科学组织听力训练。

1.坚持听、说并举。

听为说服务, 说为听提供帮助。其中, 要注重语音教学, 因为听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辨音解码的过程, 只有过了语音关, 才能顺利解码。

2.坚持朗读。

朗读能提升交流技巧, 能促进语感的形成, 对听力的培养和提升起到无形的促进作用。

3.坚持精听和泛听并重。

精听能准确感知和获取信息, 以解决细节问题;泛听则能够培养语感, 增强语篇意识, 有利于整体理解, 解决推理判断题。

4.要坚持有规律的训练。

(1) 短而勤。坚持每天同一时段进行听力训练, 每次一套题。

(2) 以测代练。每次听力训练都是一次听力测验, 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确保参与过程中的主动性。

(3) 科学讲评。一次听力测试完后, 教师要接着讲评, 以便反馈教学的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听力讲评不是简单地对答案, 也不是逐题讲析, 可以让学生先说自己的答案, 多数学生都答对的题目, 不讲或一言点拨;多数学生答错的题目要精讲, 长、难句及关键句要反复听音, 细细分析, 加深体会。讲评之后, 应该再播放一遍, 让学生在理解听力材料的基础上, 进一步品味、欣赏、模仿和提高。

(三) 科学选择听力材料。

1.标准化, 规范化。

以提高听力水平为目的的听力训练材料可以不拘一格, 答案形式也可花样翻新, 只要适合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即可。进入以提高听力考试分数为目的的综合训练阶段, 所采用的听力训练材料在长度、难度、语速、朗读遍数、风格及题目设计等方面都必须和二级听力试题一致, 以使学生有亲历高考之感, 待到真正进入高考考场时, 学生听到的听力材料与强化训练时所用的听力材料在长度、难度、语速、朗读遍数、风格及题目设计等方面都一致时, 学生会信心倍增, 考出好成绩。

2.多样化, 生活化。

同是一种语言, 却会说出许多不同之处, 包括发音、音质和风格等。因此, 听力训练材料, 力求来源丰富, 有美音、英音、澳音, 甚至含有背景音。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声音, 感触各种各样的音质特点,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3.情景化, 标志化。

标志化词汇, 能使考生快速确定场景, 调动相应的情景知识, 积极预测判断。如:机场情景中的check-in, board, airline, take off;餐馆情景中的recommendation, menu, today’s special;酒店情景中的lobby, standard room, room service, reception;购物情景中的on sale, fitting room, flea market, give sb.a discount等等。这些标志化的表达一定要在听力材料中体现, 以使交际情景化。

(四) 听力技巧点拨。

听力测试与其他测试相比, 其特殊性就在于“即时性”, 要求考生从头到尾按顺序往下听, 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选择。因此, 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 对于在考场上正常发挥, 取得理想的成绩尤为重要。

1.听前。

(1) 提前几分钟进入考场, 集中精力, 使考生冷静下来。如果感到紧张, 则可做几次深呼吸或闭目几分钟, 以使全身放松, 进入最佳应试状态。

(2) 充分利用每道题所给的5秒钟阅读时间, 迅速阅览试卷上的文字信息。这些信息与录音材料有着紧密的联系, 能提供或暗示录音所涉及的内容或主题。试题一般都由特殊疑问词what, who, which, when, why, where, how等引出, 带着这些问题积极主动地预测, 可以使考生处于主动地位, 做到心中有数。

2.听中。

(1) 高度重视首句和首段。首句和首段往往是谈话的中心要点, 捕捉首句和首段, 对稳定情绪, 更好地接受全文信息, 把握整体大意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时有利于第二遍听懂细节。

(2) 注重整体理解。在听力过程中遇到个别句子听不懂或听不好 (有的是由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朗读技巧引起的) ,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要马上转移注意力, 毫不犹豫地跳过去, “舍小保大, 舍前保后”, 立即接着往下听, 等录音材料放完后, 再凭记忆去猜测或推测作答。事实上, 在考试过程中把每一个单词都听得很清楚, 这是难以做到的。

(3) 留意重音。在连贯的句子中, 信息词往往重读, 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留意重音有助于把握要点, 提高听力效果。

(4) 注意犹豫、改口、重复等表达, 这些地方常常是设问之所在。

(5) 边听边记, 手脑并用。当听力材料中涉及数字、时间及位置关系时, 可用简单的符号作记录, 这有利于更加直观地做出选择。

(6) 对话中, 第二个讲话的人所讲的内容常常是重点, 也常常是设问之所在。

(7) 根据提问, 有的放矢地听。听力录音通常由一男声和一女声轮读, 如果题目问的是有关男士的, 如: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film?则重点要听男声, 如果题目问的是有关女士的, 如:What is the woman?则要听的重点是女声。

3.听后。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下一篇:警示教育片《政治掮客苏洪波》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