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优秀教案

2024-07-09

定**优秀教案(共8篇)

篇1:定**优秀教案

定**

写作背景:

《定**》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所作。被贬官在黄州的第三年。

苏轼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曾热切期望能继承和发扬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事业,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在他考中进士走上仕途不久,就向朝廷提出了改革政治的主张。由于他对尖锐的社会矛盾的认识没有王安石深刻,所以当王安石提出比他激进的变法主张并雷厉风行加以推行的时候,他就接受不了了。终于站到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变法的旧党中去了。但是苏轼的反对新法与旧党司马光等人是有区别的。对新法,苏轼并没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为此,他遭到了旧党的排斥。激烈的新旧党争,使他遭致了一连串的打击。可贵的是,挫折和不幸,没有使他消沉颓丧,他总是以豪爽乐观的性格和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把自己从苦闷和失意中解救出来。这首《定**》词就表现了他的这种态度。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小序:交代了

时间:3月7日

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 晴

人物:带雨伞的仆人

同行者: 我 写作缘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穿林打叶声”是指风雨穿过树林在叶子上发出的沙沙声响。一般的人在这样的境遇下一定很狼狈,会急于慌慌张张地去寻找个避雨场所。1.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置之不理,表现出无所畏惧 “吟啸”,是指吟诗长啸。“徐行”,是慢慢地走。

面对突如其来的雨,不但没有一点惊慌狼狈之态,而且显示了少有的从容不迫、悠然自在的神态。

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

竹杖/芒鞋/轻胜马

2、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

“竹杖、芒鞋”代指隐居、闲适的江湖生活。“马”隐喻奔波的官场生活。

“轻胜马”表明苏轼向往一种隐居闲适的生活,厌恶官场的险恶的争斗。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怕什么呢,自己的一生就是披着蓑衣在风雨之中过来的,对此我早就习以为常了。” 3.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风雨”,不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更重要的是指政治上的风雨。双关 任:

镇定

洒脱

从容

旷达

确实如此,苏轼一生长期被贬在外,尝尽了人世的艰辛。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已经学会在挫折面前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坦然处之。总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从“吹酒醒”三字中,可以看出,苏轼是在带有醉意的情况下出游的。在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处境艰险、内心苦闷,因此借酒浇愁就成了常事。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是说经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了,这时身上微微地感到有些寒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它写出了自然界天气变化之快,刚刚自己还在风雨中行进,现在迎着他的却是山头的斜阳了。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的内涵和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社会上政局犹如自然界的气候一样,变幻莫测。

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 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里的“萧瑟处”,是指作者刚才遇雨的地方。看看原来下雨的地方,现在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呢。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思是晴天也好,雨天也好,对我说来都是无所谓的。

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心胸、志向以及对人生的态度,从而作者的个性也就表现得更鲜明了。

这首《定**》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途中遇雨,借题发挥,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表明了作者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豁然旷达人生态度。

篇2:定**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2、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3、体会苏轼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提升学 生的人生观。

4、领会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及比喻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

体会苏轼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旷达坦然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教学难点】:

领会词是如何运用以小见大及比喻手法来表现主旨的。【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说出他们对苏轼的了解,教师总结。一个人能在某一个领域做出成就“一枝独秀”已很不易,而苏轼的成就遍地开花,被称为“古今第一全才”。我想原因不仅仅是天资聪明,性格决定命运这肯定和他的思想性格有关。苏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

走进他的《定**》去寻找答案吧。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苏轼生活在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变法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弊端反对变法;变法失败,一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可取之处支持变法,受到了双方的排挤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

“乌台诗案” 因李定等人诬告苏轼诗文“毁谤君相”,苏轼被囚于乌台。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期间未卜生死,一日数惊。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还曾写下绝笔诗。最后苏轼被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历经生死考验被贬黄州三年后苏轼写下了这首《定**》

三、赏析小序

1.阅读小序并思考词的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作缘由。

2.明确此词是“因事感怀”

四、朗读

1.学生自读后指定学生读 2.教师范读 3.师生跟录音共读

五、师生合作探究解读文本

1.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1)思考: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

大,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同行皆狼狈可见应是疾风骤雨。(2)作者在疾风骤雨中“吟啸徐行”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 生态度呢? 明确:泰然从容,视风雨为无物(3)师生重复诵读此句

2.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1)思考:竹杖芒鞋真的轻胜马?为什么作者觉得它轻胜马?

明确:心态好:乐观旷达(举例说明)

(2)思考:这的风雨单只自然界的风雨吗?“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也指人生风雨,喻人生中挫折和磨难困境。要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风雨”的人生态度.(3)师生重复诵读此句

3.赏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思考:刚刚还急风骤雨,现在却斜照相迎给我们什么人生 启示呢?

明确:人生虽然变幻无常,但阴雨之后必有阳光(举例说明)

(2)师生重复诵读此句

4.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思考:“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想表达什么?

明确:“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

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一样 坦然面对,从容接受。

(2)师生重复诵读此句 5.欣赏视频,再次感受

6.揭示苏轼的思想性格生命范式

明确:苏轼思想集儒家的入世、道家老庄的超然物外,还兼有佛家禅宗平常心,为我们创立了一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

六、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你以后准备怎样对待你的人生?

举例说明(刘伟、约翰·库提斯、明杨继盛)教师总结:

小沈阳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是啊,生命因脆弱而宝贵,既然上苍在又一个早晨让我们又一次睁开了眼睛,那么我们就应该像苏轼一样用一

种乐观旷达的心态去坦然接受和面对睁开眼后看到的一切,无论是晴天,还是风雨天。

七、小结

1.明确“因事感怀”诗词的特点和鉴赏要点 特点: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鉴赏要点:

(1)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3)分析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的 2.事:苏轼遇雨

怀:遇事要泰然从容、乐观、旷达

要坦然的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挫折、磨难、逆境

表现手法:比喻 以小见大

八、作业: 1.背诵本词

2.以“我看苏轼”或“我看磨难”为题写一篇文章

《定**》教案

陈庄中学请您 雅正 6

篇3:高炉风机定风压定风量的实现

在风机给高炉送风的过程中, 稳定供风对高炉生产至关重要。然而, 热风炉换炉和工艺波动等都会使高炉入口风量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高炉的稳定生产。采用稳定的高炉供风系统, 可以有效补偿热风炉换炉和工艺波动时的风量、风压变化, 对稳定高炉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风机使用现状

目前, 韶钢使用3台陕鼓AV系列轴流压缩机。3台风机两用一备, 为2 500m3#7高炉和3 200m3#8高炉送风。其中, #1AV80机组为#7高炉送风;#2AV90机组为备用风机, 可向#7高炉或#8高炉送风;#3AV90机组为#8高炉送风。3台风机的静叶调节采用手动控制模式。正常送风期间, 热风炉换炉和工艺波动使高炉入口风量发生变化时, 单纯依靠高炉方通知风机方加/减风量, 导致双方的工作压力、工作量增大, 同时也不能及时补偿快速变化的风量、风压。另外, #2AV90风机为#7高炉送风时有较大的放风运行现象, 产生一定的能源浪费。

2 风量波动对高炉的影响

2.1 稳定供风方面

高炉运行期间, 导致风量、风压扰动的主要因素有早晚空气密度变化、炉顶压力变化 (TRT或减压阀组控制) 、料层厚度和透气性变化、热风炉换炉期间扰动。根据经验, 恒定的入炉风量有利于高炉保持炉料下降速度正常、燃烧均匀、炉缸活跃, 因此采用定风量控制实现稳定供风是提高供风质量的必要措施。

2.2 安全性方面

风机风量、风压调节效果不理想会影响高炉的稳定、高效生产, 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高炉炉况不顺, 产量下降。风机防喘振调节会引起高炉供风波动, 为了尽量减少防喘振调节, 风机采取了放风运行方式, 但又造成了能源浪费。

2.3 节能方面

当#2AV90风机给#7高炉送风时, 因风机和高炉不匹配, 会有一定的放风运行现象。对于该现象, 首先出于安全考虑, 希望工况点距离防喘振调节线远些;其次, 放风调节产生的剧烈波动会使高炉不能正常生产, 希望能够通过优化防喘振调节动作, 使放风过程平稳且安全, 风机运行于最小放风或不放风状态, 实现节能运行。

3 定风压定风量的实施

此次改造以EPU控制软件为基础, 使机组的防喘振控制和逆流保护控制达到精确、精准、迅速响应及调节优化。经过EPU控制软件的优化改造, 工况点贴线运行和机组放风运行有效减少, 这是实现持续稳定供风的先决条件;通过对#1、#2、#3机组进行稳定供风系统 (BASS) 控制软件综合优化改造, 使机组能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避免了供风系统风量波动给高炉带来负面影响, 也显著提高了机组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3.1 控制软件介绍

3.1.1 BASS控制软件

BASS即定风量/定压力调节系统, 是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自行设计研发的新型定风量/定压力调节系统, 应用于国内多座高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在高炉风机控制系统中应用BASS技术, 可实现风机稳定供风, 从而避免了风量波动给高炉带来的负面影响。

BASS控制软件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 高炉生产稳定且机组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允许投入定风量功能。定风量功能投入后, 静叶手动值跟踪静叶测量值, 具备无扰切换功能。

(2) 热风炉换炉、高炉上料、高炉减风 (计划减风) 时, 若在调节范围内, 则可自动调节而不用采取保护措施。

(3) 高炉减风 (快速减风) 、热风炉憋压、机组防喘振动作、拨风系统动作、冷风放散阀操作等, 会造成调节干扰, 必须解除高炉稳定供风状态, 待故障解除后再人工投入。

(4) 出现不可调节且比较严重情况时, 解除定风量/定压力功能, 直到重启机组后才人工投入。

(5) 热风炉换炉开始时自动切换到定压力模式, 切换前压力设定值跟踪测量值;换炉完成后自动切换到定风量模式, 风量设定值是热风炉换炉开始前的数值。

(6) 切换后, 流量、压力设定值可根据工艺情况实时调整。

(7) 当流量SP值与流量PV值偏差过大时, 解除定风量/定压力功能;当压力SP值与压力PV值偏差过大时, 解除定风量/定压力功能。

(8) 根据实际情况对机组流量进行信号处理, 以消除流量毛刺, 减少波动幅度和频率, 降低静叶频繁动作几率。

3.1.2 EPU控制软件

高炉风机节能增效控制软件EPU, 是应用先进的风机性能控制理论开发的先进风机控制工艺软件, 相对于其它控制软件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EPU控制软件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 配合BASS控制软件, 允许工况点贴线运行, 使风机运行在高效区域, 且工艺的正常波动不会使防喘振调节器调节过盈。

(2) 既保障机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又保障持续稳定供风。

(3) 防喘振线随进气温度的变化动态补偿, 最大限度满足高炉对供风参数要求, 并设有温度断线及测温元件故障保护。

(4) 工况点越过防喘线后, 精确调节放空量, 全自动操作, 不需要手动操作防喘阀, 以避免误操作。

(5) 启/停机联锁不仅可确保机组在启动过程中的安全, 而且在危急状况下可保护机组并使其安全停机。

(6) 机组逆流保护是保护机组的最后关口, 可使机组快速脱离逆流状态, 并在严重情况下触发联锁停机。

(7) 防喘振控制功能在优化改造后能够实现工况点快慢调节的完美结合, 达到稳定性、安全性、响应迅速性的多重要求。

(8) 防喘振线动态补偿是根据实际温度和压力对整条防喘振线进行动态补偿, 以达到客观合理反映机组性能变化的目的。

(9) 各信号点的断线保护功能确保不致因热电阻断线等而造成机组意外跳闸。

(10) 当引起停机的信号产生时, 往往会因观察到多个停机条件产生而无法分析是哪个条件引起的停机。事故追忆SOE (首发条件保持) 功能可保持并记录首发停机条件, 屏蔽掉其它停机条件, 以供分析使用, 在复位后还可以显示所有停机条件。

3.2 具体实施步骤

3.2.1 程序编写

首先判读分析原有程序, 再确定修改内容, 最后对程序进行修改。主要修改并编写了防喘振、动态喘振线补偿等功能控制程序, 编写实现BASS功能的控制逻辑。

风机要实现BASS功能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风机正常运行并且闭锁解除。

(2) 风机送风压力测量值和设定值偏差在30kPa以内。

(3) 风机送风流量测量值和设定值偏差在300m3/min以内。

(4) 风机送风压力正常 (大于300kPa, 小于450kPa) 。

(5) 风机送风流量正常 (大于4 000m3/min, 小于7 000m3/min) 。

3.2.2 程序测试

对程序进行逻辑性检查, 确保无逻辑死锁。运行周期正常后, 采用静态仿真测试所有逻辑功能。

3.2.3 完善画面

新增BASS控制画面 (部分) 如图1所示。座标系中横座标为风机喉差, 量程为0~20kPa;纵座标为排气压力, 量程为0~800kPa;“十字”为工况点, 工况点下方的负数是防喘振设定值与排气压力测量值的偏差, 工况点距离防喘线越近时此值越大, 工况点与防喘线重合时此值为零, 工况点超过防喘线时此值为正数。

风机给高炉正常送风时, 经高炉允许可投入BASS功能。BASS功能投入前, 静叶手动操作, 点击画面上的左、右箭头, 可根据高炉需求加、减风, 每次加、减幅度为1%。

3.2.4 现场静态调试

对所有新增测点进行打点调试, 对联锁关系进行静态调试。

3.2.5 现场动态调试

首先, 在机组休风状态下, 为了使此次控制系统改造达到更好的效果, 对机组进行现场防喘振测试及标定, 同时对高炉与风机联络信号进行校对。

(1) 要求高炉送来的流量设定值分别为0%、50%、100%, 整定风机程序量程, 使正常送风时流量设定值与测量值基本一致。

(2) 要求高炉发出热风炉换炉开始信号, 风机程序应能显示“热风炉换炉开始”;要求高炉发出热风炉换炉结束信号, 风机程序应能显示“热风炉换炉结束”。

(3) 风机程序发出申请BASS投入信号到高炉, 高炉侧应能显示相应信号;取消信号, 高炉侧显示信号应能消失。

(4) 高炉侧发出允许BASS投入信号时, 风机侧应有显示;高炉取消投入时, 风机侧也应有相应显示。

其次, 在风机给高炉送风时, 对BASS功能进行测试。

(1) 当风机正常给高炉送风后, 通知高炉准备投入BASS功能, 风机向高炉发出BASS申请投入, 高炉确认无误后允许BASS投入。

(2) 高炉未换炉时BASS应处于“定风量”状态。当高炉出铁、上料等导致流量波动时, 静叶应自动跟踪, 以使SP值与PV值基本一致。

(3) 风机接收到热风炉换炉信号时自动切换到“定风压”, 压力SP值为换炉前压力瞬时值, 由于换炉开始后压力PV值不断降低, 因此静叶会缓慢打开跟踪压力PV值, 直到二者基本趋于一致。风机接收到热风炉换炉完成信号后自动转换到“定风量”, 此时风量SP值为换炉前风量PV值。

(4) 根据换炉时的压力、流量变化幅度, 确定保护值、静叶限幅值、补偿系数。

4 结束语

篇4:定房价不同于定肉价

会扭曲市场价格体系吗

“指导价”是否为压制房价上蹿的好办法?虽然见仁见智,但恐怕多数人并不乐观。房地产又不是猪肉,可以很清楚地切分前腿、后腿、蹄髈、五花肉、里脊肉,然后加以区别定价。

类似的例子太多——一辆郭美美开的玛莎拉蒂得多少钱?一幅毕加索的油画价值几何?不论认定标准为何,不会有人愚蠢地想到去拆解它,细算其真实价格与利润,因为其无形品牌的价值,远大于它本身的明码标价!那么为何性质雷同的房子可以蛮横地加以解剖,然后称斤论两地精算价位,并进而判断其暴利与否?

唯市场有资格指导房价

再举个最近很“夯”的事例——达芬奇的奢华家具之所以贵不可攀,系因原装进口、设计工艺的品牌价值,乃至身份、地位的表征,一旦发现原来是“本土”货物,同样的东西就有了天差地别的身价,可见标识的重要性。房地产不正是如此?找贝聿铭跟找蔡为民设计,那是什么跟什么档次的区别?即便是贝老年事已高,多数设计图其实是由门生操刀!

简而言之,世界上可能有一模一样的猪,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套房子,因此唯市场才有资格指导房价。

需要知道的是,房价中只有地价是“死”的(取得土地后,价格便确定,内有猫腻者另当别论),其他组成部分则都是“活”的,大至建安与设备之档次、环境与产品的塑造,乃至灯光计划,小到各层各户的格局、装修、座向、景观等,是高达百种以上品质各异之软硬件组合,如何能有效地综合、权衡计价?遑论无法明白计入成本的灰色与黑色支出,从而使得区域行情顶多只能参考罢了。

上述道理很多人都能明白,我不相信人才济济的有关部门会不清楚。

走笔到此,我必须申明自己并不认为当前的房价属合理范围,甚至认同其的确存在的人为炒作与哄抬成分。关键是需求从哪里来?高房价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明知暴利,还有一堆人抢着买?显然房地产从土地开发到建成房屋的过程中,必有环节出现问题,而这才是值得探索之处。如果不明就里就十面埋伏,拼了老命围剿房产,无异欲练就《葵花宝典》而“引刀自宫”,接着才发现原来“不自宫也能成功”!

何不“限地价”?

尤其值得思考的是,房屋是流动的,压迫开发商降价出售,购买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仍可以还原其市场价值,以高价转手,这不正是市场充斥投资、投机客导致政策“限购”的原因吗?更何况房价高企与地价及“土地财政”关系密切,政府真有决心稳定房价,首先该限的是“地价”,如此限制房价才师出有名!

篇5:定风波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词作内容。

2.体会本词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诵读,分析字词含义鉴赏词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苏轼旷达、坦荡,无惧困难的胸怀和达观的处世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诵读,分析字词含义鉴赏词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苏轼旷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

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

二、展示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看教材p37注释1、2以及诗的小序,了解〈定**〉的写作背景。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故,交代写作缘由。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招致改革派的不满,当时有人故意曲解他的诗句,大做文章,说他做诗讽刺新法。最终,苏轼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坐牢103天,濒临被杀的境地,史称“乌台诗案”。师:说得简洁准确。这首《定**》就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被贬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就说:“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

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

(二)、诵读、理解课文内容情感

1、提要求,找同学朗读课文

2、点评:同学们在字音和节奏上读的都没有问题了,就是感情方面,还不是很到位,可能是对于课文的内容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先看看课文大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在进行诵读。

3、让学生说说这首词作的大意。

明确: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却可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

4、简单概括诗的内容。

明确:上片描写苏轼面对风雨的心理感受,表现了词人面对苦难的旷达超脱精神。

下片描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表达了词人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5、自读上片并思考:你认为上阕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它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请找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品味,对于这些词我们应该怎样读?

6、自读下片并思考: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怎样一种新的认识呢?抓住哪些字词?如何读?(抓住“斜阳”“迎“)

7、“苏轼这个人真是„„”请你用一两个词概括。

8、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名家的朗诵,看自己的理解与名家是否相符。(欣赏朗诵视频)

(三)拓展延伸; 思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苏轼旷达词的代表作之一。词中哪些诗句体现词人旷达情怀?请加以赏析。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诗借月之圆缺的“物理”排解人之离合的情理,最后以由衷的美好祝愿收结全篇,表达了作者超逸旷达的情怀。

(四)作业:

请利用书籍或网络搜集苏轼其他旷达风格的词作,并把它作为本周的摘抄作业抄于摘抄本上。

四、小结:

篇6:苏轼`定**教案

一、本词导入。

站在这儿,我突然就想到一句话:

人生就是一堂课的工夫;加一个字,人生就是上一堂课的工夫。类推一下:

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场雨的工夫。一场雨,躲一场雨。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板书:雨

前者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

后者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有了动词,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

苏轼会怎么看?请翻开教材 71页,我们一起来看《定**》。

二、整体感知

1、我先读一遍,大家看看,就我刚刚那题,东坡会怎么回答。(注解 10,萧洒、萧瑟,版本不同。标记一下)

——他没躲雨。(小序中,词中。小序作用?“故”:写作缘由,一件小事寄予深刻哲理。)——他说风雨皆无。

——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

2、听这首词,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齐读一遍,然后从词中找一下答案。——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有几分禅意了)„„

三、背景穿插。

1、苏轼出世了吗? ——没。·你怎么知道?

——这位同学用苏轼的生平经历证明了,他一生都在仕途上。被贬到黄州还挂着个团练副使,被贬到惠州儋州也还有个节度副使、别驾什么的。预习很扎实,看得很细。(22岁中进士,先是当判官,然后出任,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被贬黄州,职位团练副使(自卫队副队长),出来之后,又先后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儋州,节度使副使,别驾。)

3、那大家知道他这首词写在什么时候吗?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好多人都记得余秋雨的这句话: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哪位同学来谈谈苏轼去黄州的背景。——他这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和历史还有关,和政治有关。苏轼是在朝廷新旧党之争中倒的霉。(有意思的是新法当政,他发现新法弊端,故反对;旧法当政时,他又觉新法仍有可取之处,所以他不见容于两端。在新法倒霉后者苏目睹新法一些弊端,故很不同意王安石的新法。神宗即位支持变法,旧雨凋零。苏轼自求外放。就是前面说的出知杭扬等。这样持续了大概有十年,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说他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坐牢 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这位同学说东坡获罪?独以名太高。那是他弟弟苏辙说的。你从哪里得知?余《苏东坡突围》。很是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章,他从社会的文化心理角度来阐述东坡怎么倒的霉

四、朗读指导

1、了解这么细,我猜你一定是爱上东坡了。那么,我们请你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词。

——有点苏子行吟的味道了。“何妨„„平生”,还应该读得怎么点?从容点,潇洒点,豁达点。豁达怎么读?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这是节拍。调子呢?不扬不抑。

——不对,有同学说“竹杖芒鞋轻胜马”有点喜悦和豪迈在里面,可以调子略高点。能不能读成“大江东去”那种?语言风格还不一样,这首词更随意、更朴拙点,豪放在骨子里,在不经意间。——有人说“料峭„„微冷,相迎”还有对人生阴晴不定、捉摸不定的复杂情绪。

五、重点探究、拓展

1、太复杂了,不好读。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上片重点:“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板书:任(“徐行”)

——下片关键:“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板书:无(“回首”)

这让我想到五祖的两个弟子的话:“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有一位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无风雨,颇相似,有点空蒙之感,禅意很浓了。

2、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归。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 :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 一心渴望退隐 ,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让你想到谁?

——庄子《逍遥游》御风而行,泠然善者。一死生,齐彭殇,——陶潜《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他和庄子、陶潜能划等号吗?——不能,我特别赞赏这位同学联系背景生平来谈的做法。前面同学也已经说了。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

·苏 360首词中,归字出现 100多次。他要往哪归? 我们来看他另外几首词。

——《定**》:“„„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吾乡何在?在心安处)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像什么?飞鸿踏雪。一切皆为偶然、虚幻,无论功名利禄,还是痛苦灾难,所以还有什么可以悲喜的呢。(故欢乐不必过于欣喜,痛苦可以在内心化解,世事沧桑实属过眼烟云,求得本心清静便是解脱。和悲喜不形于色还不同,不形于色,心里有,他是化了悲与喜。(这就直接导向了对社会共认的价值系统的否定,和对苦难现实漠然处之的态度。)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u2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个笑话,以为他逃跑,派人去追,回头却发现他在呼呼大睡。)他的江海是什么?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1100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参: shē n)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而不恨,心里装着什么,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是何等的跨越或超越!)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篇7:定教案交

江西省丰城二小 王丽琴

1教材分析:

对称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为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蝴蝶、蜻蜓、树叶和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

2教材处理:

为了帮助学生胜利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找准并画对称轴。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原教材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将主题图中的蝴蝶、树叶、脸谱柔和贯穿于每个环节中,将蝴蝶设计成奖品发送给学生,也作为学生认识对称轴的学具。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准、画对称轴。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 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和乐于探索的态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学生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够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地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新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本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法是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4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进行了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一观图激趣

二、自主探究。

三、强化练习。

四、拓展提升。

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最后将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对称的美,掀起本节课的高潮。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五、全课小结。

《对称图形》

一、教学内容: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 培养 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乐于探索的态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尺子及各种对称的实物和图形。

学 具:彩纸、剪刀、尺子、铅笔。

课前准备:很高兴认识小朋友们,作个自我介绍吧!我是王老师,你呢?……老师一来到同学们的学校就深深被吸引了,学校很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引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蝴蝶,也吸引老师来这里上课。进你们教学楼门口,我发现门口是相称的,很规则,很美观!

五、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

1、师: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我想同学们都有过画画的经历,请看(点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这样认为?仔细观察你能找到什么区别? 师:你真善于观察!老师奖你一只美丽的蝴蝶。

师:第三幅图眼睛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耳朵也是一样的,同学们的发现很有价值,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师:那我们在画画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啊?

2.课件:出示几幅半个图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朋友,他们很害羞,只露出了一半,猜猜她是谁(猜出一个,课件显示一个)

师:仔细观察,比比看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的两边是一样的。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师:像这样两边是一样的的现象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二)、自主探知

1、认识对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对称的现象有很多,小朋友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对称现象。生:黑板、课桌桌面、衣服、人„„

师:你真了不起!老师奖你一只美丽的蝴蝶作为奖励。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瑰宝中灿烂的一颗明珠。像用纸剪的“喜”字、窗花、松树、蝴蝶等等。师:这些是老师剪的,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动手剪一剪?

师:那小组合作,先商量要剪什么,再交流说一说怎样剪就能剪出一个两边一样的图形,开始!(巡视指导,学生在商量怎样剪)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的想法都向同桌说了说,也有的小朋友感到困惑,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法。(请看点课件)这就是老师所剪的对称图形,教师讲解过程。师:现在请小朋友动手剪一剪吧!(点音乐)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会剪了,而且剪的还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剪好后汇报、交流、展示、归纳板书

2、认识对称轴

师:同学们,你们剪的对称图形形状可能都不一样,但有一个相同的点,你们发现了吗?(都有一条折痕)对,画出来就是一条直直的虚线。(教师画对称轴)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对称轴)

师:沿着这条对称轴对折,对称图形的两边就能完全重合,可见这条对称轴很重要。请同桌交换作品检查,并用笔和直尺画出对称轴

3、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刚才同学们自己动手创造了美丽的对称图形,现在再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用你们的智慧的双眼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见过的轴对称图形,在小组内大声说一说。生:红领巾……

2、实物出示,辩一辩

3、做一做 师:老师做动作问:这是对称的吗?怎样才能变得对称?请你们摆一个对称的姿势。

(三)、巩固练习。

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现象,请细心的你去留心,去发现,去感受。

1、辨一辨。(说明理由)

2、找一找。(深入研究)

3、猜一猜。(和开始前后呼应)

4、画一画。(同学们课后有兴趣的话,可能去研究一下26个字母,数字或我们学过的文字当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5、认一认。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私家汽车也越来越多,看清楚交通图标很重要啊,找找看,有你认识的吗?我们出行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哦!

(四)、拓展练习。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小朋友既认识了这么多对称图形,又能利用对称的特点来判断,看来对称的知识真有用。有人说是因为美,所以大自然选择了对称,而人类又利用对称的科学去创造美的生活,那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图形的世界去感觉它的奇妙和美丽!

结束语:欣赏巍峨耸立的建筑,经典的戏曲脸谱,巧夺天工的剪纸,他们看起来是那么赏心悦目,美轮美奂,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五彩斑谰,生活的丰富多彩,愿同学们用你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事物,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加美好!

(五)、全课总结

桂林之旅(欣赏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篇8: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作的意境。

(2)、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感知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体味其语言的艺术魅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鉴赏词作,体会苏轼虽身处逆境,但仍能泰然处之、乐观洒脱的胸怀。(2)、从苏轼对待挫折的方式中得到启示,正确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教学重点:

1、此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教学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纵深思考,横向比较。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导入

这是一个人与一座小镇的故事:900多年前的一天,一个文人从死刑牢狱中被押出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带着满心侥幸和满心绝望,来到一个很荒凉的小镇。他在这里完成了一次精神的突围——由失意孤独、困惑烦恼到超脱旷达、从容淡定,他在这里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而这座小镇也因为他而名扬海内外。“苏轼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轼”。

这个文人是——苏轼,这座小镇是——黄州。

苏轼性情爽直、好发议论,因此频遭贬谪,终身漂泊、历尽磨难,走过无数穷山恶水,他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他政治仕途上的第一个重大打击,一个正处在人生事业巅峰的人忽地被打下低谷,他还有出路么?这样的厄运人生,苏东坡如何面对呢?所谓“言为心声”,让我们学习他写在黄州的一首词——《定**》。

二、认读感知鉴赏《定**》

1、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听老师读,解决疑难字句,了解词的大意,听出画面、听出情感。析:本词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踏雨吟啸,怡然自乐。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蓦然回首,云淡风清。

3、学生一起朗诵,争取背诵,进一步体会词作的思想感情。

4、讨论交流,解读全词,畅所欲言,展现个性

(1)、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代表性问题,讨论解决。

(2)、谈谈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请说明理由。你觉得苏轼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讨论重点:品味语言,鉴赏形象,分析手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概括人生哲理: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四、探究、解析苏轼的思想体系

词人写道“归去”,苏轼现存词作中,“归”字出现了一百余次,但词人从未有真正意义上的退隐。支撑他的是什么力量?(1)儒家入世思想

(2)为民请命的道义担当

问题:是不是苏轼的思想里只有儒家的经世济用呢?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人。苏轼的思想体系中,儒道佛兼容并蓄,基本思想还是在儒家的用世观念内。

五、归纳

作品主题: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藐视祸难、旷达超脱的智者襟怀。

苏词题材上的一大特色:用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以小见大,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波澜。

六、拓展阅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提示解读诗词的方法,探讨苏词的多种风格。——既有豪迈雄健、慷慨奔放的豪放词风,又有缠绵哀怨、伤感低沉的婉约词风。

总结:豪放派的苏轼也有缠绵柔婉的一面。品读苏轼一篇篇蕴含着生活气息、生活意义、阳光般透明的诗文,如同畅饮沁人心脾的甘泉,可以使人内心澄清而明亮。用心去读苏轼,我们读出了他的愤懑痛苦,读出了他的无奈失意,更读出了他的超脱达观、坦荡豪迈。让我们学习苏轼,让我们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七、布置作业:

从苏轼的诗词文赋可看其人生思想,让我们走进苏轼与其对话。阅读苏轼其他作品,以《东坡先生,我对您说„„》或《从苏词看人生》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附:

板书设计:

《定**》

苏轼

上片

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镇定心态 藐视祸难 下片

风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清。欣慰心态 超脱旷达

眼前景——

心中事 ——

人生理

上一篇:学雷锋系列活动动启动仪式领导致辞下一篇: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