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课理论作业

2024-08-29

武术课理论作业(通用8篇)

篇1:武术课理论作业

武术课理论试题

1、本学期武术课里学了一套叫五步拳的拳术,请完整回答该套路中包括哪些手型和步型?(10分)

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拳、掌、勾三种手型。

2、本学期武术课中学了好几种腿法,请写出两种屈伸性腿法和两种直摆性腿法?(10分)侧踹、弹腿

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

3、请简写出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题写“尚武精神”四个大字的匾额时的活动背景?(10分)

1919年,精武体育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孙中山先生亲自题赠匾额,书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并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还为该会特刊《精武本纪》撰写了序文。孙中山一直是武术爱好者和提倡者,在从事民主革命的岁月里,他曾特地聘师学武术。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4、填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运动项目。(20分)

5、本学期的武术课即将结束,作为武术课堂里的一员,你有何感想或心得体会?注:不能少于300字。(50分)

篇2:武术课理论作业

一、武术概述部分

1.武术的称谓:春秋时期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2.武术的概念: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称为武术运动。广义上讲,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的。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交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与体育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的属性:从武术概念中可看到内涵的三个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4.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 5.武术的四击:踢、打、摔、拿

6.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涵摄了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学、古典美学、民俗、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有集中反映。

7.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追求外在形键和内在神韵,达到形神兼备;强调内练外练;要求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高度协调和统一;追求德艺双修。武术所谓的“内”指心、神、意、气。所谓“外”指手、眼、身、步的活动。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

8.武术的分类方法:地域分类法、名山大川分类法、姓氏分类法、技术特点分类法、形式与类别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9.形式与类别分类: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内含五个类别(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攻防技术),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纳。

10.功能分类法:根据武术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

11.套路运动: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12.搏斗运动:两人或多人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攻防性练习形式。现在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动,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等等。13武术的特点: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具有练习的广适性。14武术的作用: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生养性,观赏娱乐 15,器械分为:长、短、双、软四类

16.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动作程序进行的功防格斗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7.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8.集体演练: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套路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19.搏斗运动: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包括散打、太极推手和短兵三项。

20.散打: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1.太极推手: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搭手对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将对方推出,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22.短兵:两人按一定的规则,手持一种特制的类似于刀剑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使用武术短器械中的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23.学校武术:侧重体现武术教育功能,其目的使学生通过武术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并使之了解祖国传统文化,达到振奋民族精神、培养优良品质的教育目的。24竞技武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

25.健身武术:流行与广大民间的“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

26.武术挖整:1983至1986年练习三年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查明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种。

27:武术六合包括内三合和外三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28.武术呼吸方法有提、托、聚、沉四法。

29.天人合一观: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反映了总体上观察事物的思想。在武术中的体现就是要求练武实践必须顺应、遵循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达到完善和提高。

30.知行合一观: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切身体悟,进而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它是武术认识论的基础。这一理论在武术中的表述是“学以致用,直觉体悟”。31.反者道之动:指对立事物向其反面转化的规律。对武术而言表现在刚能克柔,柔也能克刚,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技击要符合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的原则。32.中国传统哲学与武术:中国传统哲学对武术影响极为深远,如基于周易哲学的武术阴阳观、以阴阳八卦化生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八卦掌、以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形意拳、以太极哲理为精髓的太极拳以及以孙子兵法为指导思想的武术技击战术观等。33.武术与宗教:道教以武当武术为代表,佛教以少林武术为代表 34.武术与传统医学:武术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和阴阳辩证观,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等理论完整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逐渐形成内外兼修、形神合一、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身思想和养身之道。

35.武术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同源之水,同本之木。这是由二者有着最本质的共同特征攻防技击性所决定,他们相互渗透与促进。

36.武术与传统美学思想: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进而达到形神兼备

37.武术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缓如鹰

二、武术发展简史部分

1.武术的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 2.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军事战争

3.商周 时期出现“武舞”.周代设有庠、序等学校。把射、御、习舞干戈列为教育内容。4.唐代长安二年始行武举制,用考试方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5.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6.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武术流派林立。7.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精武“体操学校”,1910年改为“精武体育会”。8.国民政府于1928年在南京建立“中央国术馆”,对当时武术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9.1936年8月,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由11人组成的中国武术队表演引起轰动,展示了武术。

10.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京成立。

11.1986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立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1995年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12,1982年12月,在京召开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13,1957年第一次把武术列为国家体育竞赛项目

14.武术运动员等级标准分为武英级、一级武士、二级武士、三级武士、武童。15.散打1979年3月国家体委决定将散手列为实验项目。

16.1994年,国家体委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武术在这两项计划中均肩负特殊使命。、17,1999年10月15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发表20周年和庆祝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万人太极拳表演。

18.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1994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被世界体育联合会正式接纳入会。

19.1987年在日本横滨成立了“亚洲武术联合会”。

20.2001年3月5日在三亚海滨举行的迎朝阳,申奥运“万人太极拳晨练”作为规模最大的晨练活动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21,1992年开始,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开展评选“武术之乡”活动,更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武术活动的开展。

22.1991年10月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中国北京举行。23.武术于1990年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三、武德修养部分

1.武德概念: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应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的练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武术社会活动之中。2.传统武德的伦理精神是由儒家的德性、道家的道心和释家的佛性构成。武德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精神表现,实质上是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在武术领域内的体现。3.武德的内涵为:仁、义、理、智、信

4.仁: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品德最求和德行的最高境界。其基本涵义就是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

5.义:义为行善之本。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在武德中“义”可以理解为秩序、等级,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等。

6.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代人接物的礼节仪容。7智:习武者有了武德情操和礼仪规范后的自觉的道德意识。它根源于人们的是非判断心,其功用在于体人生,知人伦,明是非,辨善恶,只有如此才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8.信:“信,诚也”,做人要诚实,守信用。

9.勇:武德的“勇”既是道德标准又是行为实践。

10现代武德的内涵: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正。

11.抱拳礼:有中国传统“作揖礼盒少林拳的抱拳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新义。行礼方法为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并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颌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掌拳与胸相距20-3-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

12.抱拳礼的含义: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有权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武勇的意思。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弯曲成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13.鞠躬礼方法:并步站立,两手垂置于体侧,手心向内贴于大腿外侧,上体向前倾斜15度。14抱刀礼:并步站立,左手抱刀,屈臂抬起使刀横于胸前,刀刃向上;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心附于左手拇指第一指节上,高于胸齐,两手与胸距离为20-30厘米,目视受礼者。

14.持剑礼“并步站立,左手持剑,屈臂抬起使剑身贴铅前臂外侧斜横于胸前;右手成掌以掌外沿附于左手食指根节,高于胸齐,两手与胸间距离为20-30厘米,目视受礼者。15.武礼的运用:在教学训练中运用,在理论课堂的运用,在竞赛和表演中运用。

16,递接武术器械的方法:递接器械是武术外在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向对方递交器械时刀、剑尖向下,切忌刀尖、剑尖指向对方。枪、棍垂直离地约20公分递给对方,切忌枪尖朝向对方。

四、拳械套路理论

1.长拳:中国重要拳种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将在群众中流传广泛的查、华、洪炮、弹腿、少林等拳术,综合整理创编而成,是近五十年多年发展起来的新拳种。长拳内容包括基本功、单练、对练套路。单练套路又分为规定长拳和自选长拳。“高、难、新、美是其技术发展的方向。长拳的运动特点可概括为: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在技击上强调长击速达、以快制慢,劲力以刚为主。

2.长拳技术的八大要素: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强调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等八法的运用配合。

3长拳定势身体基本姿势要求: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敛臀等。4.练习长拳要做到身法多变需要做到:腰如蛇形行。长拳眼法有:注视和随视两种。

5.长拳的一般冲拳、击掌时发力顺序要求:发于腰、传于肩、催于肘、达于手。6.长拳弹腿、蹬腿的发力顺序要求:起于胯、挺于膝、达于脚。

7.长拳的呼吸方法有:提、托、聚、沉四法。在跳跃动作和由低式动作进入高式动作时,应运用“提法“;在做高式或低式的静止性动作时,则应运用”托法“;在做刚脆的活动性动作时,应换用“聚法”;由高式动作进入低式动作时,又该用“沉法”。这些呼吸方法随动组进行变化时,都始终保持“气宜沉”的基本要求。

8太极拳介绍:中国武术重要拳种之一,其名称由来是因其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太极拳据考于明末清初逐渐形成,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首传人为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庭。太极拳的内涵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结合古代导引、吐纳之术,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太极拳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流派,流传较广,特点显著的有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太极拳总的来讲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9.太极拳主要运动特点: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

10.太极拳锻炼要领:用意识引导动作;注意放松,不用拙力;上下相随,周身协调;虚实分明,重心稳定;呼吸自然。

11.剑术技术要求:轻快敏捷、刚柔兼备、腕把灵活、气韵生动。运动特点是轻快洒脱、身法矫捷、刚柔相兼、富于韵律。

12.主要剑法有:劈、斩、挂、刺、撩、点、崩。

13.刀法的技术要求:刀术尚猛、刀手配合、身械协调、刚柔兼用。运动特点:紧密缠身、刚劲有力、雄健彪悍、勇猛快速。

14.主要刀法有:劈、扎、斩、撩、缠头、裹脑、云、崩、挑、点、抹

15比赛场地:比赛在地毯上进行。单练和对练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四周内沿标明5厘米宽的边线,在场地的两长边中间各做一条长30厘米、宽5厘米的中线标记。场地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四周内沿标明5厘米宽的边线,其周围至少有1米的安全区。比赛场地上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8米的无障碍区。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在6米以上。

16.完成套路比赛的时间规定:长拳、南拳和刀、剑、枪、棍的自选套路,不得少于1分20秒;太极拳自选套路为3-4分,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太极剑、集体项目3-4分;其他项目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对练不得少于50秒。

17.武术图解:用文字叙述武术动作名称、讲解武术动作的详细过程、方法和要领;用图来显示武术动作姿势、动作方向和身体各部位(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两者结合称为武术图解 18武术图解文字叙述的过程,一般先叙述下肢动作“步型、步法、腿法”,继之叙述运动方向,再叙述上肢动作,最后叙述眼注视的部位或方向。在特俗情况下,则以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先后程序来写。

19.武术图解的运动方向:以图中人的躯干为准,并且随着躯干姿势及其所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途中的胸前为前,背后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

20.运动方位:在文字说明中,以东西南北来表示运动方位的,是以图中人预备姿势的假设来确定的,通常面对方向为难,右手为西,左手为东,背对方向为北。运动方位不受身体姿势变化的影响,全套动作方位固定不变。正确掌握套路的往返路线和动作布局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21.身体各部位动作之间的运行路线:武术插图一般用虚线或实线表示该部位的下一个动作将要进行的路线。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一般用虚线表示左上肢和左下肢的运行路线,用实线表示右上肢和右下肢的运行路线。有的也有右上肢和左下肢用实线表示,左上肢和右下肢用虚线表示。

22.整套往返路线:武术套路有段构成,各段往返路线,一般是单数向左,双数段向右转回原来的位置。武术套路的收势一般与起势在同一方向,并且位置接近。23.马步两脚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3倍。24.虚步中心重心应落在后脚

25.歇步时,左脚在前为左歇步,右脚在前为右歇步

26.冲拳力达拳面,弹腿力达脚尖,蹬脚力达脚跟,推掌力达掌外沿 27.拳谚有“练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之说。28.长拳运动中呼吸总的要求是“气要沉”

29.24简化太极拳是以杨氏太极拳为基础编制的。30.1989年国家体委办不了《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并开始正式举办全国性的武术散打擂台赛。31.八卦掌的特点是沿圈走转,式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以阴阳八卦化生观念为理论基础。

32.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为基本拳法,并以十二中动物的动作与形象组成。以五行说为理论基础。33.砸拳力达拳背。

34.劈拳是拳自上而下快速劈击,臂伸直,力达拳轮 35按掌是自上向下按,手心向下,力达掌心。

36撩掌是手心向前上,直臂向前撩出,速度要快,力达掌心。37弓步约为本人脚长的4-5倍。

38刀手配合的作用:有助于身躯四指在运动中的和谐;有助于刀法力量的发挥;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

39.自学武术注意事项:认识所学套路的风格特点;技术动作的用意与用法;掌握必备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40.套路类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41.腿部练习方法有:压、搬、劈、踢。

42.压腿主要包括: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43.搬腿主要包括:正搬腿、侧搬腿、后搬腿。44.踢腿包括直摆性腿法和屈伸性腿法。

45直摆性腿法包括:正踢腿、斜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和外摆腿。46.屈伸性腿法主要包括:弹腿、蹬腿、踹腿。47.腰部练习方法:前俯腰、甩腰、涮腰、下腰。

48.三节以上肢而言,肩为梢节、肘为中节,手是根结。49.武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是特设项目。

50太极拳技法要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为腰,形于手指”。

篇3:武术课理论作业

学校准备推广武术健身操。而只要听到“操”字, 教师就感到难教, 学生觉得难学, 其枯燥性令人望而却步。为防止出现被动局面, 上课前, 笔者先让七班的学生观看武术健美操的视频, 接着介绍武术操的特点与运动风格, 但学生的热情仍然没有调动起来。学习抱拳礼时, 学生东倒西歪的动作, 让人哭笑不得, 就连过年时向亲友作揖的动作也出现了, 嘴上还说着:“恭喜发财, 红包拿来。”嬉闹的场面, 自然没有武术的精气神所在, 更谈不上对武术文化的宣传。看到这样情况, 笔者很着急, 但不得不赶紧转入下面的学习环节。

放学的时候, 笔者依然烦躁, 偶然想起, 曾在《中国学校体育》看过一篇布置体育作业的文章, 是不是我也采用理论作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这时, 虽然学生已经回家, 但说干就干。笔者打开家校e通的网页, 给七班的家长发短信:“家长您好!请告知孩子查阅‘抱拳礼’的内涵与攻防含义, 并抄写下来, 明天早晨交这份作业。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 合作愉快!”接着, 也给其他班级的学生布置了相同的作业。对于这样的体育理论作业, 只是希望部分学生能借机了解一点武术的知识。令笔者意想不到的是, 第二天, 办公桌上就放着厚厚的一堆作业, 仔细一看, 是七班学生将书面作业交来了。看到学生认认真真写满了一整页的作业, 心里真的是又激动, 又开心。借着这个契机, 笔者在体育课上, 针对性地表扬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并让学生说说“抱拳礼”的内涵与攻防含义。虽然都是“百度”搜索过来的知识, 但是学生个个说得头头是道。笔者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进入武术健身操的学习,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 认真练习动作, 很顺畅地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其他班级以及后续的学习, 笔者都采用了布置作业的方式, 让学生提前去了解一些武术动作的内涵……因此, 武术健身操很快被学生掌握。

体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或是学生不能认真对待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作业的方式, 引导学生自己去了解其中的奥妙, 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 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篇4:武术课理论作业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开放性作业关系

一、新课标下开放性历史作业的内涵

所谓开放性作业其实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的问题而言的。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切、一般没有现成的确定的答案,要求做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开放性是指历史作业的布置与评价应该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一是表現在学生心里的开放性,即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心态是开放的,不受压抑的;二是表现在作业内容的开放性,恰到好处的设计一些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讲授的知识视野的开放性习题,让学生根据作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重组、整合、拓展等妥善处理,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三是表现在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想象和发表意见的余地。国内外许多试验研究都证明,当教师在一些课堂上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标准答案的问题时,比较容易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具有创新的回答;四是表现在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探索。要保护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充分的想象、充分的质疑、充分求异的时空。学生勇于超越课本、超越教师、超越自我、超越权威。

二、新课标下开放性历史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新课程标准为历史教学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层次的目标,这并非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刻板地、孤立地理解和套用这些目标。因为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形成让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有情感、善于分析并积极投身社会生活,亲身体验实践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而作业作为教学的常规部分,这一用来巩固知识、形成努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我们的做法是:以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为切入口,通过大量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移情”“神入”于历史环境之中,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情操。变过去的单一、被动、封闭的学习为多样、主动、开放的学习,凸现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作业往往是为了强化、巩固所学知识,一般是就知识学知识,就技能练技能,比较注重学生的认知,设置是统一规格、统一要求、统一数量、统一答案,设置的问题都是“理想”型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埋没了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作业只是成为教师教学流水线中不可缺少的“工序”,学生机械应付,收效甚微,这显然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在新课程环境下,作业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新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每个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学生作业不能一刀切,齐步走,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作业才能真正体现其重要价值。而开放性作业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空间的开放、形式的多样、层次的多元,它不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不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能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而新的课程观已将课程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与技能以及注重学习结果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而历史教学中必须加强历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注重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学生是人,是需要发展的人,教师心中要有人,以人为本,正视人的知识基础、情感个性的特点与差异,尊重人、信任人,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要多一些弹性,少一点灵动,使我们的教学既要放得开,让学生各抒已见,又要收得拢,顺势诱导,从而拓宽教学进程中的人本空间,重视挖掘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充分放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活动的开放搞活,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以人为本,让思想开放。

总之,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师要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作业,“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求知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开放性探究式作业中学知识、用知识、长才干、学做人,充分放飞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周鑫荣化学教育体验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模块中开放性作业2006,(11),24

[3]张华新华文摘 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 2001,(8)

篇5:武术课理论作业

一、专项题(50分)

1.列出你所学专项的4种基本技术,并简述之。

2.简述你所学专项活动的锻炼价值。

3.列举出你所学专项运动中的六种以上裁判规则。

4.请创编一个你所从事专项活动的比赛(或练习)的形式和方法(例如:三人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等)。

二、体育常识(30分)

1.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志是什么?

2.简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几种方法。

3.简述足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4.在体育运动中,出现昏厥的原因是什么?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5.请列出5种以上你所喜欢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三、论述题(20分)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体育课的认识和体会,并且设计出你认为适宜于大学生的体育课形式。

一.1.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详细内容请自行补充。

2.(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

(二)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 太极拳练习对人体骨骼、肌肉及关节的影响是突出的。

(三)练习太极拳不仅全身肌肉、关节参与活动,更强调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膈肌运动。因此,全身各部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

(四)打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它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

(五)打太极拳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由于练拳对不同的内分泌轴和不同层次的内分泌腺体都有作用,因此推测太极拳是通过对垂体或更高的内分泌中枢的调节而改善了靶腺功能,继而对机体代谢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相互调节、相互联系的密切关系,既矛盾又统一,调节着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当其中关系失常时临床上则出现内分泌疾病。

(六)打太极拳对骨骼代谢方面的影响

(七)打太极拳对老年人血液流变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对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对象16人,年龄在55至65岁,随机分为运动组10 人,对照组6人。

(九)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近年,国外有不少人从物质代谢的角度研究太极拳运动的防老作用。

3.(一)动作规格的分值为6分

凡手型(剑指)、剑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腿法、跳跃、平衡与规格要求不符者,每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0.05分;每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0.l分;每出现一次严重错误扣0.2分。剑以定式为准,一次总扣,不得超过0.2分;一个动作同时出现多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2分;多次出现同一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3分。

(二)劲力、协调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运劲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者,给予满分。

(三)精神、意识、速度、风格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的要求者,给予满分。

三、器械、服饰影响动作:剑穗缠住身体任何部位影响动作,或出现剑穗、服饰掉地、服装开纽,以及器械触地、碰身等失误现象时,每出现一次,扣0.l-0.2分。

四、器械变形、折断、掉地:器械弯曲变形,根据不同程度,扣0.1-0.3分;器械折断扣0.4分;器械掉地,每出现一次扣0.4分。

五、失去平衡:每出现一次摇晃扣0.l分,每出现一次附加支撑扣0.2分,连续出现附加支撑扣0.3分,每出现一次倒地扣0.3分。以上五种错误扣分,均由裁判员执行。

六、起势、收势:起势与收势不符合要求扣0.1分。

二、体育常识(30分)

1、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志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10条健康标准:

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与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 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应变能力强,能较快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4)善于休息,睡眠良好。(5)能抵抗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7)头发有光泽,头屑少。

(8)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睛不易发炎。(9)牙齿清洁,无疼痛,牙龈无血而颜色正常。(10)肌肉丰富,皮肤富于弹性。

2、简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几种方法。充足睡眠

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运动者每天应保证8一9个小时的睡眠,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按摩

通过按摩不但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消除疲劳。按摩时以揉担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扣折等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后或晚上睡觉前进行。整理运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使血压降低,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运动后应做整理运动,动作缓慢、放松,使身体恢复。温水浴

有刺激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的作用。温水浴的温度宜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钟。药物疗法

使用维生素或天然药物,能有效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耗氧量,改善血液循环,补充肌肉营养。目前,常用药物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E、黄芪、刺五加:人参、冬虫夏草和花粉等。合理安排膳食

疲劳时应注意补充能量和维生素,尤其是糖,维生素C及B1,应选吃富有营养 和易于消化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若写简单一点即为: 合理补充营养

活动性手段:活动性休息,整理活动如,慢跑,肌群的伸展等。良好的睡眠与安静休息 运动后的按摩和沐浴。

消除肌肉迟发性酸痛的持续静力牵张练习。针灸疗法 音乐疗法

自我暗示及放松训练。理疗等。

3、简述足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处置:受伤后,应立即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24小时后对伤部热敷或按摩,重度损伤乃致韧带撕裂时,可用绷带固定伤肢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4、在体育运动中,出现昏厥的原因是什么?预防措施包括哪些? 造成运动性昏厥的原因有两个:(1)重力性体克

(2)强力刺激后引起昏厥。由于平常缺乏锻炼,或测验、比赛时心情激动而过分紧张,可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紧张性降低,周围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昏厥 预防:见持经常性锻炼,以增强体质;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来或坐下,而应继续慢跑,并做深呼吸;在饥饿情况下不要参加剧烈运动。

5、请列出5种以上你所喜欢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跑步、游泳、打羽毛球、打篮球、打排球、跳健美操、踢足球、打棒球等

三、论述题(20分)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体育课的认识和体会,并且设计出你认为适宜于大学生的体育课形式。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体育课有以下特点: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适宜于大学生的体育课形式

首先,在练习中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同学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且使练习密度加大,可以打好几个来回,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技术必须要提高,在练习时对方给的球或左或右、或高或低,而自己回球要到位,这样给自己也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她们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其次,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学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

本学期武术课上主要学习了太极拳,在学习的过程,渐渐对它产生了兴趣,关注之后发现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认识。

我们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思想认识称为太极思想。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处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武式太极拳的训练注重整体身法和气势,要求举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实清楚、上下贯穿、八面支撑。它对身法的要求极严、极细、极微、极妙,无一不符合人体的科学要求和规范,正如名家乔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学地集拳术、力学、导引、传统哲学为一体”。凡学者只有严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体现出这一风格和特点来,由学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顺架子;由走顺架子到技击的运用;由技击的运用到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节节升高、逐步完成和长功的过程,它须在老师的正确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它势势均与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练功走架的感觉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篇6:武术课理论作业

——大学体育羽毛球课理论作业

一、重点规则

赛前,采用挑边的方法(抛硬币)来决定发球方和场区。挑边赢者将优先选择是发球或接发球,还是在一个半场区或另一个半场区比赛。输者在余下的一项中选择。

21分制实行每球得分,每场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先到21分的一方赢得该局比赛。如果双方比分为20:20时,获胜一方需超过对手2分才算取胜;直至双方比分打成29:29时,那么先到30分的一方获胜。首局获胜一方在接下来的一局比赛中先发球。

发球时,在击球的瞬间,发球员的拍杆应指向下方。过腰违例:发球时,在击球的瞬间,整个球应低于发球员的腰部。球应落在规定的接发球区内。当发球员得分数为0或偶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在各自的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发球员的分数为单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在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不得在对方场区上空击球。挥拍动作应连贯。球不得从网下或网孔穿过或触及天花板或触及运动员的身体或衣服。

二、技术心得

1.技术运用

由于我身高不高,因此我在实战中偏爱平高球与放小球。

通过高质量的平高球,我可以迅速回位,看着对方徒劳跳起望球兴叹。即便对手勉强回球,就以我喜欢的网前小球终结掉这个回合。或者轻吊对方网前两边后,以一个直线或斜线的平高,把正在调整回位中的对方的重心打乱,让对方无法启动到位。

线路、速度和落点的变化要多端,节奏、手法和意识的瞬变相对较难。在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基础上,“抬起眼睛打球”,斗智斗勇,以变化取胜。2.心理因素

在比赛中,我遗憾的输掉了第一场比赛,技术固然是一方面,而心理素质才是输球的重要原因。一开始因紧张落后较多,好不容易追上比分,却在比赛进行到7比8时,心理上产生思想包袱,反而使技术施展不出,之后一分未得。这是鲜活的教训,任何优秀的运动员都离不开一颗“冷酷”的心,NBA费舍尔屡次绝杀、网坛纳达尔决胜盘几乎不败„„是的,出色的心理素质是一份心理保障;是临危不乱的气质;是跃过胜利之门的昂首阔步。

三、课余锻炼

在体育课上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对于羽毛球技术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课余时间的练习必不可少。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需要利用球场下的时间,有针对性的锻炼手腕力量,锻炼腰部力量,锻炼步法的频率等。依靠身边的简易工具和少量的空闲时间,就可以全面的锻炼自己各项身体素质,不但球技上能有所突破,更加增强了自己的体能。

篇7:武术课理论作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结课作业

学生姓名 邹祺 学号 201209341560

专 业 工商管理

学习中心

年级层次1209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期末试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提交截止时间:2012年12月9日23:59;

2)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

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 4)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内;

5)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本门课程大作业由10道论述题组成,每道试题10分,共100分。请仔细阅读题目内容,认真回答。

一、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个代表”三句话,党的十六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第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一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客观事物。二是做到科学的创新精神与求真务实精神的统一。解放思想是为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勇于探索、大胆试验的敢闯敢干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敢闯是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闯”就会到处碰壁。三是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也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不断的实践达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只有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倾听群众的呼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防止思想僵化,才能发现新的规律,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使思想和实际、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现这一根本要求,达到主客观相统一,是做到与时俱进的前提与基础。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顺应时势,开拓创新,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如果不能从时代变化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审时度势,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发展规律,就会把握不到“时”。因为“时”在本质上是客观事物发展中的状态。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科学认识变化中的事物。因此,坚持实事求是是把握“时”的基本方法和基础条件。

由于“时”是发展的、动态的。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跟上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充分看到时代、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才敢于在新的变化面前创造新的适合时代发展的理论,才会主动地和积极地应对变化,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使解放思想成为与时俱进的基础。

其次,与时俱进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和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1.与时俱进反映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在走向新世纪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从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与时俱进的理念,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当今世界的变化剧烈而深刻,“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与时俱进就是着眼于发展了的社会实际、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其根本用意就在于必须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只有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前头,用不断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新局面,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思想方法上提出与时俱进,赋予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鲜明的时代特性。

2.与时俱进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品质

与时俱进突出了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强调了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深刻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品格和科学精神。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这就决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要始终如一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也就是说,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不可缺少的品质。与时俱进的思想实际上已经逻辑地蕴涵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精神之中,但我们党把它明确的提出来,就更加完整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对思想路线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3.与时俱进突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新精神

与时俱进思想的提出,其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这是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在目的相一致的。与时俱进则进一步突出了创新在思想路线中的地位。一方面,它强调通过创新来应对时代变化和新的实践的发展要求,通过创新来解决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凸显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它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揭示了以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的创新规律,使思想路线的创新精神和内容更加鲜明,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在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时,邓小平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深刻地道出了这些科学理论的真谛。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新认识。它反映了思想方法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邓小平理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也从方法论的高度来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毛泽东认为,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四、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择其要者: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五、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党的基本路线中包括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所谓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这两者是互相区别的,又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一,两者互相区别、各有侧重。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第二,两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如果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来谈改革开放,会失去正确的方向,造成社会**,改革开放就搞不下去;离开改革开放来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可能使我们陷入空洞僵化的教条主义,不能真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今天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破除旧体制和旧观念,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而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不断深入地健康发展,又在于它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它们两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六、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邓小平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发展首先是经济,但不仅仅是经济,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改革是动力,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前提,是发展和改革必备的政治社会条件。

七、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这是由我国现阶的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决定的。

包括按劳分配这个在公有或集体或混合经济体中的分配制度,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每个人付出的劳动价值不同,收入也就会不同。

多种方式即包含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管理要素,信息要素等等,每个人占有的这些要素量的不同,也会造成每个人的收入的不同。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必然会出现收入差距。

八、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规定表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赋予依法治国方略以宪法地位,将加速推进法治,使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获得宪法性的根本保障。(2)意义: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九、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迫切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正确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整体上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我们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社会风尚是指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重要标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是非善恶界限混淆、美丑荣辱不分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阐明了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肯定和褒奖,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否定和贬斥,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精神境界,进而形成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尚。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造就时代新人,事关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培养千百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江泽民同志也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并结合发展了的实际,进一步丰富了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思想。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公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引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

十、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答: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一,和谐是人类始终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共同理想。

第二,实现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

第四,构建和谐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是我们党决定用二十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党制定2020年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的重要论据。《决定》明确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从国际上看,一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在新世纪,尽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军事干涉主义仍然存在,诱发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各种动因没有消除,世界仍然不太平,但是,各国人民要和平、求稳定、谋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和平力量继续增长,特别是大国关系进入新的一轮相对缓和期,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实践规律的基础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为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篇8:武术散手课教学新探

散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动作技术,还要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实战搏击的需要,否则就失去了学习散手的实际意义。散手搏击水平的高低,是动作技术、身体素质、战略战术、心理意识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是以实战能力来比较,以实战对抗效果来评价的。散手搏击的学练过程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过程。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需要大量的教学时间,怎样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使学生掌握散手搏击技法,提高身体素质,并使运动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就成了教学的难点,恐怕也是每位武术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要教师把握好教材的重点,掌握好学生的兴趣特征,运用好教学方法,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自愿地进行练习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是学习散手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散手搏击就成了一句空话。这些基本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以及抗击打能力等方面。我们都知道速度、力量、耐力是基础中的基础,俗话说“以快打慢”、“一力破十巧”,这都强调了速度、力量在武术搏击中的重要性;耐力自不必说,在激烈多变的搏击实战中,双方如实力悬殊,胜负易见分晓,如双方实力相当,则需要有相应的耐力作后盾,几十次、几百次的击打,要始终保持相当的威力,没有耐力根本无法进行。而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则在搏击实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柔韧性,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动作产生;没有良好的协调性,就不可能有完整的力量发挥;没有良好的灵敏性,就不可能有灵活的技、战术水平的运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它运动项目所不具有的一项身体素质———抗击打能力,在散手搏击的实战过程中,攻击对方的同时,都有可能会遭到对方的打击,没有任何拳手只击打对方而不被对手击打。但是良好的抗击打能力首先从心理上给对手产生了压力,使对手有了怯意,“要学打人,先学挨打”是对练好抗击打能力的最好解释。

但是,众所周知,身体素质的练习又最枯燥无味而且要花费大量时间。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充分有效地体现出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考虑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需要,同时又要考虑教学时间对我们的限制。所以,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一些速度、力量以及抗击打性的强制性练习外,更多的则是将一些最基本的散打搏击动作以及对身体素质有较大提高的基本功串接起来,组成一套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健身操,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了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了课内课外学习的动机,又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受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一方面是因为健身操的练习时间可长可短,动作幅度可大可小,运动节奏可快可慢,针对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都可以进行练习;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练习时间可以得到保证,从而使得学生的基本技术动作以及各项身体素质在不断重复的刺激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对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及耐力的提高尤为明显。特别是由于考虑到了性别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使得女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效果更为突出。

2 基本技术训练

基本技术动作是散手教学的重点。就技术动作而言,散手搏击的基本技术动作并不复杂,只要将招式细心琢磨,认真体验,基本上能够达到技术要求,也不会花很多的时间。但是,初学始练,一定要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否则,天长日久,形成错误动作,就“学拳容易改拳难”了。所以,教学应从最基本的动作技术开始,强化动作规范,如基本姿势、基本步伐、基本拳法、基本腿法等,更是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甚至更多次的巩固练习,才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这就为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示范大家都力所能及且经济实效的动作,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再做一些需要一定身体素质条件才能完成的动作,使同学们明白学好这些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加强练习并提高身体素质。然后从单一的动作技术开始教学,上肢要先学练直拳,下肢则要先学练前弹腿。因为,直拳是所有拳法的基础,学会了直拳则基本掌握了拳法的协调用力,也学会了在击打过程中的保护技术;而掌握了前弹腿后经稍加引导就很容易掌握正蹬腿及侧弹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延伸,学会其它的招法就比较容易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进行组合动作技术的练习;这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既可以进行两个动作组合,也可以进行多个动作的组合练习,并由原地练习过渡到行进间的练习。同时,逐步加快动作的速度和加大动作的力度,但要注意的是:加快动作的速度和加大动作的力度必须以动作正确为前提。随着动作技术的逐步掌握,要逐渐加强一些抗击能力和击打实物的练习,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实战过程,主要是力量、速度和抗击打能力的抗衡。这些练习能较快的提高击打的力量、速度,最能使动作较快的趋向于成熟,这样就能更快掌握并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但是,无论是基本技术的学习还是抗击能力和击打实物的练习,都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因人而异地进行。在进行抗击打能力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呼吸的调节,击打实物时,手上需裹上护手布条或戴上散打手套进行练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至于一些动作一时做不到位,则需要随着身体素质及基本功的不断进步而提高动作的难度,切不可急于求成;如腿部的柔韧性是学好基本腿法的前提,腿部的柔韧性差,腿踢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可能做出具有一定高度尤其是专门攻击对方头面部的腿法,只有随着柔韧性的改善而逐步提高动作的难度,如果急功近利使自己受伤或改变了动作技术,那就事倍而功半了。

因此,散手搏击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必须将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结合起来进行练习,要循序渐进地将动作技术融入身体素质之中,而这却是一项长期任务,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将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动作结合起来采用进行练习的原因之一。

此外,教师在进行技术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和自身动作的正确性。由于散手搏击中摔法、拿法是贴身近战常用技术,较拳法、腿法复杂,因此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示范并从运动生物力学及生理解剖结构入手,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如在学练技击中的摔法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基本跌法,以消除和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学练拿法,则需要让学生了解用力的顺序及技巧,熟知人体的薄弱环节,掌握各种拿法要领;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会用力、用巧力,而不是用蛮力、用死力。这样才能在实战中灵活应用,得心应手,充分发挥其攻击力。

3 实战练习教学

实战练习的本身是战术、技术、心理、身体素质的统一训练过程,它能培养临场经验和心理素质,是检查散手学习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散手教学的难点。

由于散手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实战性,因此,招法的学练必须讲求实用。当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以后,便可以进行喂招与实战运用方面的练习,所谓喂招也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学生所学的招法进行有的放矢地训练和运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程度进行配对练习,创设出各种特定环境,让学生用好招法。喂招时,一定要让学生快攻快防,敢打敢拼,树立必胜的信心;多动脑筋,采取切实有效,有的放矢的战术技术,并注意体会以下几个方面:(1)进攻与防守时机;(2)对方位置移动的规律;(3)进攻节奏;(4)攻击的力度、速度、发力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喂招,学生的临场经验和心理素质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再进行实战对抗时,就能够沉着应战,在千变万化的实战对抗中收获到很多单独练习时所无法体会到的东西。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女生由于身体素质较男生差,又有怕羞、胆怯的心理作怪,实战练习就不那么认真,更谈不上激烈,有的怕受伤,干脆就不练。这时教师就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先利用手靶、脚靶等辅助器械进行喂招练习,再进行防守交替进行的双人练习,直到女生完全适应,解除心理障碍,进入到实战练习为止。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女生的身体特点,要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散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能分割的。但为了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本文将教学内容分为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和实战练习三部分进行教学,由此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各项目标来看,我们所进行的散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熟练掌握了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运动能力,达到了良好的锻炼身体的效果;通过练习还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克服了心理障碍,让学生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并使学生在激烈的对抗中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摸索和总结,一定会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方法。

摘要:文章从武术散手教学的现状入手,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对武术散手课身体素质的训练、基本技术的学练及实战练习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武术散手,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实战练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彭定春.搏击与训练[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上一篇:20230新泰市汶城中学申报市德育示范学校总结汇报下一篇:《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