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

2024-07-06

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精选6篇)

篇1: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自从xxxx专业录取后,我就充满激情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去。

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在研一的时候如期转为正式党员,同学们的肯定和鼓励我时刻铭记。这三年,我更加关心时事,让自己的脉搏与祖国与世界共同跳动。08年的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我和承受着苦难的同胞们一起焦急和悲痛,捐款捐物,与四川的学生联系,帮他们坚强。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和全民族一起感受着自豪,和全世界一起为全人类的更高、更快、更强而欢呼。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再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事,而开始关心全人类的和谐发展。

生活上,我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校的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及各种舞会上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丰富的课余活动让我的生活更加多彩,朋友也与日俱增。由于对学校较为熟悉,研一我便成为了宿舍的“室长”,三年中,在室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每年的星级宿舍评比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研一下半学期,父亲被检查出严重的疾病,无亲无故的母亲几近崩溃,我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冷静,我做到了,让所有人都看到我真的长大了。虽然大学以来的生活费用我都是自理的,但买房子加之父亲看病,家里欠了亲戚很多钱,父母节衣缩食,日子过得紧巴巴。我便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为家里分忧。能够用自己的力量为家里做些事,尽些责任,真的让我觉得很开心。

兼职也让我在教学上得以锻炼,得到了多所重点中学的认可,并最终在2009年的春节前顺利确定了工作。

经过三年的学习,我的硕士学位论文也如期顺利完成。

三年过去了,成长了的我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打起今天的行囊,满怀信心,踏上明天的旅程。加油!

篇2: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

研究生预报名说明

【2009-10-10 9:56:05】 【打印】 【关闭】

为了缓解2010年研究生招生网上集中报名工作的压力,教育部规定,于2009年10月10日至14日开通2010年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系统,在此期间,201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进行网上预报名。错过预报名阶段的应届生可以在正式报名阶段报名。在预报名阶段报名的非应届生,其报名信息亦有效。预报名成功后,考生在网上报名系统填报的信息有效,且在网上报名正式开通时段(2009年10月16日—31日每天9:00—22:00)内,可随时修改报名信息。但“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不可再进行更改。

1、请认真阅读北京市及报考学校的全部公告信息。不按公告要求报名,误填、错填报考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导致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考生报考前,请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页网http://;yz.chsi.cn(教育网)

http://(公网)),阅读《2010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阅招生专业目录,了解报考信息。

3、网上预报名起止时间为:2009年10月10日至14日,每天9:00-22:00。请在预报名中成功提交报考信息的考生牢记自己注册的用户名和设置的„密码‟,以及网上报名系统给定的„报名号‟。4、2010年选择北京地区报考点采取„网上支付‟的缴费方式。预报名期间 „网上支付‟(网上交费)功能同时开通,北京报考点考生可以网上支付报考费。预报名期间未支付报考费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正式开通后,再进行网上支付。

5、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三项内容将不得修改。其他已提交的网报信息,考生仍可在网上报名起止时间内,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修改。请考生在提交信息和进行网上支付报考费前,务必认真核准所选择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因错选上述三项信息而误缴的报考费,将不予退还;此时考生若要正确报名,必须重新注册、报名、缴费。

6、所有考生均须到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2009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

(2)确认程序:考生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等部队有效身份证件)、学生证(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学历证书(非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网上报名的报名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查验 → 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 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篇3: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

综观这十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方面的论文, 选题涉及音乐家与作品、重大音乐事件、史学研究、中外音乐交流、少数民族音乐等研究方面。下面就部分有代表性的硕士论文分类展开论述。

一、以音乐家与作品为代表的论文

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首先应针对每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如山东大学李健的《贺绿汀的民族化音乐实践与音乐思想研究》, 这篇文章从贺绿汀音乐作品入手, 对贺绿汀的民族化音乐实践与音乐思想进行论证, 并对他在当代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福建师范大学张莉的《李焕之音乐研究》, 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社会环境等, 对其音乐创作

声是不是就没有字正腔圆的要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就曾经说过, 准确清晰的咬字是美声唱法的首要标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美声唱法进入中国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呢, 为什么很多学习美声的学生在演唱外文歌曲时咬字清晰, 声音洪亮, 但是一唱到中国歌曲的时候嘴里就像塞满东西, 显得不知所措。

其原因就在于“美声唱法是建立在意大利语言基础上, 主要由a、e、i、o、u这5个元音构成,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二元音和三元音的语言形式”[5]。这种语言构成形式使意大利语具有很强的歌唱行腔优势, 而中国的语言是由辅音和元音构成的二拼法和三拼法, 辅音当中又讲求双唇、双齿、舌部 (舌尖、舌面、舌根) 的使用, 元音中又讲求单元音、复元音、后响复元音、中响复元音、前鼻音韵、后鼻音韵的使用。由于汉语发声的多变造就了其特有的行腔韵味, 而这种铿锵有力的行腔韵味是中国歌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也是它的特点所在。正是这种有特点的咬吐使得中国歌曲在歌唱咬字难度上高于意大利歌曲。也正因为两者在咬字行腔上的差异使得很多美声唱法学习者在演唱中国作品的时候, 只注意到美声唱法中元音的行腔而忽略了中国语言中咬字方面的特点, 造成“嘴里就像塞满东西一样”的现象。反之, 中国民族唱法学习者局限于咬字的特色而忽略了元音行腔的重要性, 又使得声音过于单薄, 减少了穿透力。总之, 两种现象都是出于语言方面差异而产生的普遍现象。

民族声乐艺术注重字正腔圆, 美声声乐艺术同样也注重字正腔圆。唯一不同的是民族唱法的字正腔圆是具有汉语特色的吟唱体系的字正腔圆而美声唱法的字正腔圆是具有意大利语言特色的特征进行准确的阐述, 认为音乐创作中的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 始终贯穿与李焕之的创作生涯, 并且以其精湛的作曲技法、深刻的思想内涵, 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特色。福建师范大学杨乐平的《贺绿汀及其抗战救亡歌曲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贺绿汀的生平和他的抗战救亡歌曲创作生涯, 对他的抗战救亡歌曲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并对如何完美诠释他的抗战歌曲提出一些探讨。

还有探讨我国流行音乐的中国音乐学院孙小棉的《花亦犹香曲亦犹芳——陈歌辛及其流行歌曲创作初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岩的《中国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萌芽——黎锦晖对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尝试和贡献》, 前者旨在对陈歌辛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分析, 梳理出他一生音乐活动的过程以及音乐思想的发展脉络, 对陈歌辛时期的流行歌曲进行定位, 进一步对他的歌曲创作做出评价, 并阐述其影响。后者用市场、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等商业的各个要素分析了黎锦晖在20世纪20到40年代音乐创作、演出运作等情况, 较详细地总结了黎锦晖在流行音乐方面的商业化进程及其取得的成绩等, 作者希望我们能用多种途径、方法客观地研究中国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萌芽。

二、以重大音乐事件为代表的论文

20世纪初至40年代, 无论是左翼音乐运动, 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音乐运动, 都是10年来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咏唱体系的字正腔圆。

三、结语

现如今民族声乐艺术事业得到飞速发展, 其重要因素在于传统的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这一创造性的融合在推进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同时也使二者在发声技术上的区别日渐减少, 风格日趋相同。由此, 语言特点的异同就形成了二种唱法的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正因为字正腔圆集中体现了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 因而在借鉴美声科学发声方法的同时, 必须以我国民族特色的字正腔圆为前提。不可只重字腹而忽视字头和归韵, 也不要忽视声调对“字正”的行腔意义。恰如其分地把握“腔圆”, 既要巧妙圆润、细腻, 又不可滑腔滑调。掌握熟练的歌唱发声技巧, 真正认识和了解美声唱法中的科学发声方法, 进而使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与民族声乐的以“字正腔圆”为主要特征的民族风格巧妙结合, 实现民族声乐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朗.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2]马秋华.歌唱中声与字的关系[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1999, 3:76-

[3]曹杨.中国声乐及其演唱中的咬字问题[J].艺术研究, 2011, 4:152-

[4]陈卫红.从“字正腔圆”看我国民族声乐教育[J].黄钟, 2000, S1 (增刊) :46-48

[5]张清华.“以字行腔”的人文价值——与肖黎声先生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8, 4:66-68

重要内容, 如青岛大学王琳的《唐诃歌曲创作研究》从唐诃的创作历程写起, 将唐诃的歌曲作品进行分类分析, 对其歌曲创作特色、价值、贡献加以概括, 客观、准确地对他进行评价。南京师范大学杨榕的《中国少儿歌曲创作百年轨迹》以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背景为依托, 通过对少儿歌曲在不同历史阶段典型作品的分类整理和研究, 总结了其百年来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规律, 填补了我国20世纪歌曲发展史中少儿歌曲研究这一空白, 为新世纪少儿歌曲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参考依据。

而建国以来的军旅歌曲、歌剧的研究也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如山东大学武凯的《建国以来的歌曲发展特点》中指出它的显著特点就是紧密伴随着社会变迁、各个时期的政治及党的具体政策, 全文以六个时期概括出了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的曲折发展脉络。中国音乐学院赵真燕的《军旅歌曲对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影响研究》结合我国军旅歌曲的发展历史和古代战例, 论述了军旅歌曲在激励斗志、鼓舞士气、瓦解敌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我国军旅歌曲的特点和现状, 并提出了繁荣军旅歌曲的几点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吕海霞的《“文革”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上研究了“文革”前格局的发展状况, 通过对歌剧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 分析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中国歌剧的发展特征, 从而使我们进一步对中国的早期歌剧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对象的论文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研究主要是对杨荫浏等著作的研究探讨, 如中国艺术研究院丁璐的《中国音乐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从朱载育到杨荫浏》, 认为从具有近代科学意义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先驱朱载育到20世纪80年代以杨荫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科学范式的初步建立, 这一过程是中国音乐史学逐渐走向科学的过程。天津音乐学院吕薇的《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初探》, 这篇论文详细分析了《史纲》对前人著作的继承和突破, 探讨了《史纲》所存在的局限性, 并对《史纲》中所体现出的杨荫浏的治学精神进行了分析。而山东师范大学孔培培的《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之比较研究》一文, 则是通过“杨荫浏的学术人生”“《史纲》和《史稿》写作背景与框架结构”“两者之比较研究”三部分, 从探索杨荫浏的人生经历、学术道路入手, 对杨荫浏的两部音乐史著作加以比较研究, 客观、清晰地总结出《史纲》和《史稿》各自的特点与价值。还有对“多重证据法”的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彭璐涵的《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史学研究“多重证据法”的成功运用》, 它以20世纪以来具有近代科学意义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为中心, 对“多重证据法”在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中的发展脉络、成功运用和具体方法等, 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深入探讨。

四、以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为代表的论文

不论是在中国古代音乐史还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中国音乐多元化及音乐形态的变化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央音乐学院巩海蒂的《1991—2002中日音乐比较研究综述》是针对1991—2002十一年间发表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等刊物上, 以及在第一、第二、第四届“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近50篇文章所做的梳理和归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毋茜的《中西方五声性音乐语言表现手法和风格的比较研究》指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现代音乐作品不仅不是西方现代音乐作品的复制品, 而且还应视之为中华民族音乐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审美层次上的延续。

五、以民间地方性传统音乐研究为代表的论文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论文中, 06—08年有7篇论文是关于近现代地方性戏曲音乐的, 如南京师范大学陈明的《湖南祁剧传承的考察与研究》通过对祁剧在过去民间语境和当今学校语境中的传承和教学相关问题的探讨, 在当代学校音乐教育背景下, 对中国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形式加以分析研究, 以便为如何发展地方传统音乐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厦门大学周卉的《福建南音传承模式研究》与以往南音的研究不同, 是从南音未来的生存传承模式及互动关系入手来探讨南音的发展。而中国音乐学院秦萌的《“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音乐研究》则是从音乐史学的角度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演出过程、音乐分析、与清唱剧《沙家浜》和同名京剧的比较三方面进行探讨。

除此以外, 中国音乐学院沈洋的《乐声随战鼓—1937年~1945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音乐研究》, 武汉音乐学院李莉的《“三厅”与武汉抗战音乐》、西安音乐学院徐玲娜的《1935-1945年间延安音乐文化结构的生成与发展研究》等, 区域性音乐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华中师范大学张晓瑾的《论丰子恺的音乐教育思想》、首都师范大学王珺的《姚思源音乐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青岛大学郭艳波的《论柯政和在我国近代音乐发展中的贡献》等9篇论文则是针对近现代音乐教育方面进行研究的。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也日趋精细, 如中国音乐学院刘雪英的《赫哲族濒临绝响的口传说唱艺术——“伊玛堪”音乐文化研究》, 提出了将伊玛堪音乐分为“伊玛堪调”“伊玛堪嫁令阔调”和“小唱曲调”三大类的观点, 对其说唱结构、音乐结构及文化功能等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和看法, 对伊玛堪音乐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作了客观性的描述。再如内蒙古师范大学张劲盛的《变迁中的马头琴——内蒙古地区马头琴传承与变迁研究》, 通过研究和探讨变迁的过程, 阐释了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所面临的现状, 力求能有效地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和保护工作。

在这82篇论文中, 有4篇论文选题很新颖, 在史料的发掘研究上做到了小而精。如中国音乐学院丁晓燕的《烽火中的怒吼——围绕<新华日报>窥见重庆抗战音乐》, 是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历史文化及音乐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综合分析, 对这一时期重庆音乐活动作出客观的历史描述, 并结合期间音乐作品和音乐理论的分析研究, 探究其现象背后的缘由及深远影响。天津音乐学院司一鸣的《从<益世报>看抗日战争前后天津的城市音乐生活》、冯雪的《从<大公报>看沦陷时期前后的天津社会音乐生活》, 两篇文章通过两大报纸有关音乐内容报道的搜集与整理, 对抗战前后时期天津城市音乐文化生活的各方面 (如专业性音乐演出、音乐知识的普及与传播等) 进行了客观的概括和分析研究, 同时填补了地方音乐史的一些不足, 提出抗战后与抗战前天津城市音乐文化本土化、新型化、多元化、学术化的差异性论点。

篇4: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

【关键词】免费师范毕业生;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学习动力

【Abstract】Research of education master learning motAbstract: T quality training of free-normal education candidates of masters degree in education if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of teach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improve of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guarantees the premise and is the key of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his paper survey and analysis the education master learning motivation problem of Free Normal Graduates,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Key words】Free Normal Graduates; free-normal education candidates of masters degree in educ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一、背景

從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国家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自2012年起,国家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从中小学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是我国教育实行的重大举措,关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教育问题的根基和关键。只有把教师队伍建设好,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提高免费师范毕业生(以下简称“学生”)攻读教育硕士的学习动力,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在攻读教育硕士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态度不够端正,动力不足的现象。本文以西南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为例,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动力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举措,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调查结果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012级、2013级和2014级三个年级7720人,发放了调查问卷。根据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问卷设计包括: 政策解读、理论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学生疑惑比较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政策解读方面

(1)《实施办法》指出“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符合要求到底是什么标准?是不是说工作一年后就可以来攻读教育硕士?

(2)“任教合格”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算是任教合格?考核方式又是什么?

(3)“双导师制”学业导师怎么样指导学生?具体的指导方案是什么?实践导师怎么样指导学生?具体的指导方案是什么?

(4)“将免费师范毕业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实际表现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成绩考查的重要内容”,考核采取什么方式?由谁来实施?具体标准时什么?

(5)学生的具体培养方案和《实施办法》是否一致?怎么样体现基于实践?

2.理论课程学习方面

(1)课程学习为了什么?课程学好和学坏的区别何在?60分与100分有什么不同?

(2)课程学习中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与本科课程学习内容的有什么不同?

(3)同是教育硕士,同一学院不同专业的教育硕士区别在哪里?比如计算机专业教育硕士和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有什么不同?

(4)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通过课程,得到学分吗?

(5)理论课程学习的内怎么样与实践结合起来?

3.实践能力方面

(1)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学习和提升?

(2)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的标准是什么?

(3)导师在实践能力方面是如何进行指导的?

4.专业发展方面

(1)取得了教育硕士的学位证和毕业证后对以后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

(2)教育硕士学位是否能得到各个中小学的认可?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3)是否可以考博?是否可以出国,十年内出国深造算不算违约?

(4)如果读博士可否读专业性的博士?是否必须读教育博士?

三、调研情况分析

1.政策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实施办法》中提到“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各个学校就很难把握,没有考试的选拔,只是使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就是他们只要拿钱就可以读,学习机会来的太容易就会不珍惜,所以很多同学根本就不去上课学习;当前的政策一再强调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考核,学生认为我天天都在上课,学校领导和学生对我的评价还不错,实践能力的考核肯定没有问题,实践能力的要求和考核标准如果不严格,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就目前政策而言,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出国深造,很多学生认为我也不教外语学了也没用,所以对外语的学习动力也会下降。

2.理论课程引导的力度有待提高

由于学生攻读教育硕士采用在职学习的方式,大部分的课程必须采取网络课程的方式开设。网络课程的课程负责人是各专业学科带头人或者全国知名教师,课程资源很丰富,但是课程建设方式有待改进,现在的网络课程主要是资源的堆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习哪些内容,从而造成很多学生认为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完成了,就算完成了课程的学习。还有很多专业的专业课程,在本科阶段都有开设,在硕士学习阶段又在开设,甚至任课教师都是一样的,很多学生感觉本科都学过了,现在又要学。任课教师,没有提供有力的引导工作,使学生形成课程学习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错误观念。

3.导师指导工作有待加强

学生在攻读教育硕士时,学校确实为其提供了“双导师”。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没有按照要求如实展开,还是让学生感觉处在没人管的状态。甚至有很多学生要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的老师是谁。理论导师一般就是审核下开通报告,帮学生修改下毕业论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实际的指导。在为学生分配实践导师时,虽然本着就近原则,但实践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更是甚少,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还在问,实践导师是指导什么的。当然,学生能主动联系导师最好,对于那些没有主动联系导师的学生,导师应该主动联系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导师管理指导,加强导师的指导工作。

4.考核制度和标准有待完善

考核,即考试,考定核查。学习效果的评定必须有相应的考核方式和标准。要想“以考促学,以考促教”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要有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和具体明确的考核标准。目前,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标准不够具体,学生在学起来也比较迷茫。现在的学生,认为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考60分,拿到该课程的学分就可以了,考的再多也没有意义。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对策和建议

1.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

从学生攻读教育硕士的选拔的考核开始都要有合理、具体科学的考核制度,使学生感觉多得攻读教育硕士的机会是有难度的,必须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并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不能仅仅通过几个作业,就给予通过。实践能力的考核,更应该具体严格,考核在平時的课堂,比如形成专家组到学生所在的课堂进行听课或者在毕业答辩时加一讲课环节,同时应该加上学生所在教班级同学以及家长对其的评价和所在学校领导的评价。最后实践能力的考核必须具体,深入和全面,才能真正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2.构建合理的网络课程模式

现在的网络课程主要采用的是精品课程的方式,主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展示,对于现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并不适用。网络课程应该向慕课和微课方向转变,大的框架可以采用慕课方式,加强教学团队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小的单元可以采用微课的方式,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而不是仅仅是完成作业。

3.制定高效的导师管理制度

为学生安排了“双导师”,同时要对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分别制定具体详细的指导方案和工作。并与他们的工作量联系起来,比如,一个学习要对学生集中开几次会,并指导完成一篇论文或者一节精品课程,只有他们的指导任务完成,才算完成工作量。只有导师的积极性上来了,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4.加强培养方案的建设

各个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详细的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清了解到自己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对国家相关政策不清楚地方,进行详细说明,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总之,现在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的学习动力不够,随着相应制度的完善和资源的建设,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也会逐渐被调动起来。才能保证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从而保证我们教师队伍得到很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EB/OL] (2007-05-09). http://www.gov.cn/zwgk/2007-05/14/content_614039.htm

[2]教育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EB/OL] (2010-05-21). http://www.gov.cn/zwgk/2010-05/27/content_1614565.htm

[3]百度百科. http://www.baidu.com/s?word=kaohe&tn=sitehao123&ie=utf-8

[4]崔世莹.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问题调查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 2009,(10).

篇5:硕士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

在思想上,本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坚定的ZZ信念,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地保持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作为学生党员,我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积极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了《***在厦门》等材料,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和研究项目,获得了**省暑期学校优秀学员的荣誉。还申请到了交换学习的机会,学习了机器学习算法、数据结构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语言,参与了相关项目研究并申请了多篇专利。之后我分别在北京、厦门参加了多次校外实习,提高了工作能力,也开阔了眼界。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乐观坚强、热心待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待人温和友好,我结识了很多不同学院的老乡、同学,我们经常一起聊天和探讨问题。总之一直以来我都与同学、舍友相处融洽。

在工作上,本人担任过学校研究生处助管一年整。在职期间,我踏实做事,认真负责,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我也因为学校尽了一份力而感到荣幸。

篇6:硕士研究生毕业自我鉴定

一、在思想品德上

我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二、在学习方面

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我觉得作为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三、在生活上

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是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心,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目标。我相信:努力一定能赢得精彩!塑造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这几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必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之中,通过学习提高了工作能力。由于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高人一筹。除了工作方面的提高、毅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人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将自己塑造成有用的人才,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房地产营销是什么下一篇:市场推广部员工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