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2024-07-25

《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共15篇)

篇1:《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观察1、2句和3、4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

说说诗句的意思

(7)

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8)

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E、寓情于景美:

〈三〉、朗读古诗,背诵。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

〈五〉、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

〈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

〈八〉、布置作业

篇2:《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2、理解《早发白帝城》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通过预习,你们记得以前学过李白、杜甫什么诗吗?

介绍古诗的特点: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艺术的表达、浓缩的精华。

二、生字

1、字形:鹭、岭、陵、猿

2、字义:朝:

辞:还:鸣:

泊:

千秋雪:

3、读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早发白帝城》

1、释题: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2、读一读诗,填空。

李白这位诗人坐船从()到()去。

3、小组学习:

⑴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⑵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从哪句中感受到的?

⑶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反馈:

⑴体会李白的愉快心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领略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⑵出示背景图,教师讲解。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麟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大赦,惊喜交加,随即放舟东下江陵。此诗书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白帝城因“彩云间”而显出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诗的第三句境界更为神妙。李白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心情是何等的畅快而又兴奋啊!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此时行舟轻如无物,其轻快可想而知,才有“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历尽艰险重屡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诗的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论。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资之骏利,尚不能解其中意。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跃。快船快意,使人深远。后人赞此篇“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5、从哪里看出来诗人的心情的。读一读

看图再读诗体会作者的心情。

6、小组内读一读这首诗,并背下来。

四、作业

1、找找李白的其它诗词。

2、背诗及注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学习杜甫的另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绝句》

1、介绍作者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随笔,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2、默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组学习

⑴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⑵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⑶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录像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诗人身在草堂中,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泊”,停靠,“万里”,虚指遥远。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又将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做到,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看到船只畅行万里,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万里船”是从空间来讲,“千秋雪”是从时间来说的,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5、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课后延伸

1、运用本诗学习方法,阅读杜甫另一首《绝句》,与课文对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闲适、欢悦的心情,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描摹景物清丽细致,与课文中《绝句》异曲同工。

2、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弘扬祖国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业

1、把通过想象把《绝句》中的美好景色写出来。

2、介绍关于古诗文方面的书,找找关于这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

篇3:《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我这次执教选择的内容包括一首“登高”五言绝句, 三首“登高”七言绝句的阅读、赏析, 《登鹳雀楼 》《登飞来峰 》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诗歌背诵篇目, 《登岩孔白云山》 是我现在任教的八 (6) 班学生张敏创作的, 《登兰州皋兰山》则是我2013年岁暮在即将结束兰州学习之旅时即兴写的。

第一首绝句《登鹳雀楼》前面写景, 后面抒情, 诗里激荡着对光明的留恋和追求, 并阐释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第二首绝句《登飞来峰》则是通过虚实结合写景言志, 表达诗人不畏艰难、自信的博大情怀。 第三首绝句《登岩孔白云山》写景兼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诗人热爱家乡的愉悦心情。 第四首绝句《登兰州皋兰山》叙事、写景后直接抒发难舍难分的感伤。这四首“登高”绝句, 登高望远, 思深抒怀, 表现豪迈、自信、愉悦、伤感的情怀。 我依次展示唐宋诗人的千古登高绝句和两首师生的诗作, 使学生从阅读、赏析诗歌中得以情操的熏陶和绝句创作兴趣的激发。 根据格律诗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 我把授课课型定为以学生阅读感悟为主的综合性诗歌学习赏析课。

二、教法及教学过程

我采取的是“一带三”的群诗阅读、赏析方式, 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后, 在幻灯片上展示阅读、赏析诗歌“三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阅读注释;第二步:描述诗句;第三步:品析字词) 。创设情境导入后, 我采取了多形式的读 (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读、起立读等) , 让学生真正积极参与阅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紧接着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和学生共同赏析第一首五言绝句《登鹳雀楼》。 结合我校“学、教、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大胆放手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圈划, 赏析、批注其他三首“登高”绝句, 让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主动积极发言持续了约10分钟, 当学生赏析中遇到阻碍时, 我适时简要点拨启发。 课堂上, 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精美的朗读音频和视频, 从听觉、视觉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作了相应的拓展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以“登高”为话题, 试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的作业。 整堂抑扬顿挫的诗歌阅读、赏析课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 达到了阅读与速读结合、思考与讨论达成、合作探究、赏析提高的预期的良好效果。

三、教后反思

绝句较精短, 诗歌赏析是多方面的、综合的, 如果时间足够, 我还应该关注标题、作者、背景、题材及语言风格等。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 我将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 立足诗歌本身, 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 掌握技巧, 日积月累, 学生的赏析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我在教学中有需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口语表达中有表述不够简洁优美, 有方言音, 板书没有起到画龙点睛、贯穿始终的作用, 教态中手势运用和面部表情的不和谐, 对学生表扬鼓励与评价不及时等。 这都需要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 促进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相联结, 力争更上一层楼,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四、关于群文阅读的一些思考

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 就是把一组文章 (诗歌) , 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指导学生阅读, 并在阅读中提出观点, 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思考力。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师生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 (诗歌) , 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 最终达成共识。 2013年12月9日—10日, 树人教育研究院、教育部西南课程教育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举办“第三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推进群文阅读的发展。 现在的群文阅读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 强调单元整合, 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教材, 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 增加课外阅读, “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 但是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 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 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 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 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最后一个层次的“书香校园”是一种境界, 也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氛围、一种文化。 我们经常说的群文阅读往往是指第四个阶段, 在课堂内围绕某个主题选文后组织学生阅读。

群文阅读确实能够让师生回归“阅读”的本源, 真正走进阅读, 这是对真实阅读状况的模拟, 能够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 从而落实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要求, 但是怎样把群文阅读与平时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使之日常化, 而不是作秀似的表演, 是我们现在应该多思考的问题。

(一) 教师、学生、家长能否适应群文阅读。 教师与学生从小学开始就适应对每篇课文的精讲精读、条分缕析, 任课教师唯恐知识点没有讲深讲透, 家长也认为教师讲得太少是不负责任。

(二) 怎样处理选文与课文的关系。 现行的教材主要是以主旨与文体为线索编排单元课文, 而群文阅读可以以中心、作者、写法、文体甚至语言特色等为线索, 因此现行的教材不适合完成群文阅读教学, 这就需要学校另外印制相应的教材。 但是不是每一所学校都有群文阅读研究的条件, 因为不可能每个学校都能够出配套的群文阅读教材, 既有经费的问题, 又有教师研究水平的问题。

(三) 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编排群文阅读的主题顺序。 现在的群文阅读, 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如何选择并组织阅读材料? 按作品风格、写作对象、写作技巧、突出特点组材等, 这种完全由老师个人确定的分类选择, 科学吗? 是否随意性太强?学生的成长是有连续性的, 我们的教学活动往往也是有连续性的, 怎样才能把这种连续性融会群文阅读中? 还有教师的培训、评价系统的跟进等。 目前, 有一个环节是我们不太容易解决的, 因为没有配套的群文阅读教材, 图书馆书籍分类还不够规范, 不便于学生借阅。 教师可以把需要的篇目收集好, 设计好阅读思考题, 印制成资料发放给学生, 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完成相应的题目。

群文阅读的出现, 赋予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 拥有“选择”的自由, 同时也赋予责任。 因此, “群文阅读”对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巨大的挑战, 我们要充分挖掘群文阅读的长处, 争取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力。

篇4:《绝句》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理解生字“鸣、翠、船”,认识“舟”字旁。

2.能读出诗句表现的美好情境,背诵全诗。

3.找出诗中相对的词语,初步感受诗歌的对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字理识字、结构识字等识字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识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通过动手“摆一摆”活动,了解诗意,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句描绘,感受自然的美好,向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并理解生字“鸣、翠、船”,认识“舟”字旁。

难点:通过诗句描绘,感受自然的美好,向往美好的情境。

【教学准备】

字卡、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生入境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季节吗?看到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怎么样呢?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大诗人,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上,推开窗子,闻到了花草的清香,听到鸟儿的鸣唱,看到了满眼的春景,于是触景生情,提笔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句》(适时板书),传诵至今,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大诗人是谁呢?

二、走近作者,诗题释析

师:其实这位大诗人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先来看看他写的诗(课件出示《江畔独步寻花》,指名读诗,最后揭示作者——杜甫,适时板书。出示杜甫的图片,师生共同回顾作者简介引出写诗背景简单介绍。)

三、共读诗文,初步感知

师:现在就请大家翻开书,大声地读一读。像以前一样,有不认识的字,请书后生字表中的拼音或者请其他同学来帮忙。(生大声读诗一分钟。)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想第一个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诗,生生互评,适时指导朗读),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了,能不能也给老师一个机会,我也想读一读,好吗?(师借课件范读,学生评)

四、感悟诗情,巧配“画”意

师:通过刚才咱们一起读诗,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都已经背下来了,这就是学古诗的最好方法呀,多读成诵,有一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出示第一句诗卡,贴在黑板上。

预设解决:鸣。

出示字卡,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分析“鸣”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口里发出的声音就是鸣,是指小鸟的叫声。

预设解决:翠。

师:谁来猜一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嗯,好像有些难啊,那老师来说几个带“翠”的词,翠玉、翡翠、翠绿,通过这几个词,你能不能知道“翠”是什么意思呢?春天里,柳树的颜色就像翠玉一样的,不仅绿,而且闪光发亮的。一个“翠”字写出了柳树绿得多么鲜亮啊。

真好,两个我们不太懂的词都解决了,相信大家一定能说出这句诗的意思了,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你能到黑板这里摆一摆吗?(请学生到黑板前将准备好的图片贴到黑板的相应位置上。黄鹂、翠柳。让学生边摆边说出诗的意思,并将原诗句说出来。)

师:(出示诗句卡片)谁再来读一读第二句诗呢?(指名读)用刚才的方法,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谁知道白鹭是什么?(出示白鹭图片,并简介)它和黄鹂鸟有什么不一样的吗?(生:白鹭是水鸟)本来在水里的,如果飞到天上,得怎么飞呢?(生:使劲的)是的,使劲,就是用力,向上冲,冲上天空,(师领学生双手交叉,做向上飞的动作,边做边说诗句:上青天。)同学们,我们已经飞到天上了,你们都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蓝天、白云、宽广)。那你一定明白了“上青天”的意思了。谁愿意把白鹭送上青天呢?(让学生到板前摆白鹭上青天的图片)

直接出示第三句诗的诗卡,贴到黑板上,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预设质疑“千秋雪”。

向窗外看一看,你能看到什么?(雪)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冬天)冬天有积雪是很正常的,可是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春天雪应该化了,可是怎么会有雪呢,而且是千秋雪,千秋是指千年,千年不化的雪,现在我们明白了,原来是西岭上的雪,不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山太高了,雪才终年不化的。山脚下河开草绿,花红鸟鸣,可山顶上却是白雪覆盖,终年不化,多么神奇的大自然啊!

预设质疑“含”。

在这句诗中,你还有哪个词不明白呢?通过讲解,学生明白了“含”的意思,进而会自行解决“窗含”的意思,老师这里有一扇窗户,请你把这些景物含在窗里吧。让学生动手到黑板前摆窗户,应该将所有的景物都包含在窗户里面,进而理解“含”的意思,体会到含字的妙用。

回顾旧知“泊”。

“泊”以前我们学过,谁能说一说,它是什么字?是的,多音字,你说在这首诗中的,读什么音呢?知道了音,就知道了它的意思,是停泊的意思,小船停泊在水上(师拿出小船的图片,贴在黑板水面位置,借机讲“船”字及“舟”的偏旁。)

师置疑:谁知道这些船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从东吴来的,解释东吴的意思是一个地方,现在指江苏一带。课件出示地图,显示江苏到成都的路线图,行驶了万里路才来到这里,所以称为万里船)学生说一说整句诗的意思,门外停泊着从万里之外的东吴开来的船。

师: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优美的诗句已经不知不觉地被同学们画成了一幅画了。多漂亮啊。

整首诗已经出示在黑板上,与诗对应的画也已经出示在了黑板上,让学生从直观上体会“诗情画意”。

师:多么美的一幅画啊,作者所居住的地方虽然不是什么著名风景区,却如此美丽,我们的祖国处处是美景,等你们长大了,用你们手中的画笔,用你们的才情去描绘它吧!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这首千古绝句,再一次感受这里的诗情画意吧!

篇5:《绝句.早发白帝城》读写练习题

姓名:

一.默写两首古诗。

二.写出《绝句》中与下列词语“对仗”的词语。

翠柳

西岭

千秋

三.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诗句意思。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四.填空。

《绝句》

一、二句写了动景,三、四句写了

景;、句写了远景,、句写了近景。全诗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早发白帝城》

一、二句写了作者从

乘船一日到达

,三、四句回忆了

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其中的句子: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五.总结一下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六.认真观察秋天景色,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描写秋景。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鹭:一种水鸟名,鹭鸶。2.西岭:指岷山。3.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泊:停靠。[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思考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篇6: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

对,他就是李白。

你们会背他的哪些诗呢?想不想背给同学们听?

二、揭示写作背景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著名诗篇。

2、为了能更好的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

在返回江陵的途中要经过三峡,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峡。

大家猜猜,从江陵到白帝城和从白帝城返回江陵都要经过三峡,为什么诗人去的时候没有写这首诗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感受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古诗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1)请大家自由朗读一遍。(2)指名朗读。

2、生字学习。

红颜色的字是我们要掌握的一类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帝”什么结构什么旁,组词。怎样记住它。

“朝”什么结构什么旁,组词,谁知道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什么?组词。“辞”组词,怎样记住它。“陵”拼一拼,组词。“岸”部首是什么?组词。

“猿”部首是什么?说明和动物有关,指的是什么动物呢? “啼”给谁加什么变成啼,组词。“舟”什么结构?组词。

3、学习多音字。

刚才,我们发现“朝”是一个多音字?那大家仔细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多音字呢? 一起来读一读。

4、读通诗句。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很熟悉这些生字了,现在请大家再次集体朗读全诗,注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读诗句。

注意读诗时不能唱读,脱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再读一读诗歌。

6、理解诗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一下诗句的含义,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早”指的是什么?早晨。

“发”是什么意思?出发。那《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请大家根据我们之前学习的写作背景认真分析一下。

“朝”“辞”“间”分别是什么意思。

“还”是什么意思?“千里”在这里是一千里的意思吗?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形容路途遥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一日还”是夸张的写法。由于当时诗人心情舒畅,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猿”指什么?

“啼”是什么意思?

“啼不住”的意思是什么? “轻舟”是指什么?“万重山”也是虚写,表示山很多,可以解释成重重高山。为什么李白会觉得船行得很快?

7、全诗回顾。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整首诗的大意。

8、再读课文。

现在让我们一起怀着愉快的心情再读这首诗,再次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篇7: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1.认识“辞、陵”等8个生字,会写“帝、朝”等5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重、朝”。

2.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

3.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一生写下过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我们在一、二年级时曾经学过他的好几首诗,他被人们成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么?(生回答)

对,他就是李白。

你们会背他的那首诗呢?想不想背给大家听呢?

(配上古筝的音乐)

【设计意图】从本诗的作者导入新课,不仅对诗人李白作了介绍,而且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和着优雅的古筝,学生吟诵着李白的诗歌,如《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还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早发白帝城》。这些诗歌有的在前三册语文书的“语文天地”中出现过,同学们已经会背诵,有的在学前班学过,所以同学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要求展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背古诗、学习古诗的氛围。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辞、陵、猿、帝、朝、岸、啼、舟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采用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字音。

3.检查。

同桌互相考查。

教师抽查。

4.重点强调多音字“还”。

同学说出两种读音并组词。

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

我把书还给了丁丁。

花园里有红色的花,白色的花,还()有粉色的花。

【设计意图】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以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学词

1.早:早上发:出发

2.朝:早上辞:辞别

(三)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学生用手在空中和老师一起写字。

2.学生描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画顺序。

3.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点拨:啼、舟。

5.教师点评展示优秀作业。

【设计意图】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增强学生规范书写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熟读感知

(一)学生自读

1.学生出声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听,有读得不准确的字句要能指出来。(正确评价他人)

【设计意图】在其他同学读诗时,每个人都要有任务,调动每个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共同交流

1.师:这首诗歌是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接朝廷赦免后写的,大家体会一下李白当时的心情,对学习这首诗歌会很有帮助。

2.生:从诗歌中我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很高兴,他想早点回到亲人的身边。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梳理总结,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由诗句从而体会作者的急于回到亲人身边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三)展示收获

1.生:我发现这首诗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主要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句中,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2.生:从诗歌中我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很高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表现的最明显。

【设计意图】给同学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表达能力很有好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用四步法学习古诗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学习本课的生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老师要听写生字。

2.同桌互相批改,发现有错别字要监督他(她)改正过来,并在写三遍。

3.老师指名读诗歌。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二、专项训练——用四步法学习古诗

(一)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我要交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四步法。

2.什么是“四步法”呢?一是熟读古诗;二是理解诗意;三是想象意境;四是练习背诵。

(二)学生按照“四步法”开始学习诗句

1.老师指名读古诗,检查发音

①强调字音:朝(zhāo)发(fā)间(jiān)还(huán)重(chóng)

2.同桌互相读古诗,相互纠正读音。

3.小组交流,互相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4.老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同学们自学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师点拨

1.指名读,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听画节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交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理念和方法。

(四)拓展应用

1.出示古诗《华山》,结合“四步法”自学。

2.总结、填空。

①今天我们用“四步法”学习古诗,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掌握这种方法来学习更多的古诗。

②填空: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所写,通过从(白帝城)到(江陵)途中行船的(轻快)及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

【设计意图】以往老师总是教会学生很多知识,好像学生也学到了,但他们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总结出来。所以特设计本环节,让孩子们多总结所学,虽说可能现在还谈不上有多好,但相信坚持的力量。

三、展示检测

1.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句子,一种方法。)

篇8:扩写《早发白帝城》

第二天清晨,他带着行李急忙走下石阶,赶赴江陵。此时,正是曙光初露的时候,放眼望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朝霞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景色很壮观!

他来到河边,乘上了一叶小舟。站在船头,看着这船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行驶,好像眨眼间就要到日思夜想的江陵了,心里是多么激动啊!

他一边摸着胡子,一边欣赏着长江两岸的风景:两岸边是形状怪异的高山,山上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树林,山下是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和雪白的梨花。尤其是岸上那些猿猴:有的小猿猴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悠闲地荡着秋千;有的用爪子紧紧地抓住树干,两眼直瞪前方,像在刺探情报;有的坐在石头上,手一摇一摆,好像在和他打招呼……不知不觉,他向往已久的江陵近在眼前。他按捺不住激动,大笔一挥,当即写下了诗一首——《早发白帝城》。

篇9:《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黄梅戏曲调清新婉转的特点,学习用“填词”的方式改编戏曲。并尝试为新词创编带有戏曲特点的动作,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喜爱黄梅戏的情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在课前导人时先清唱了一段黄梅戏《打猪草》里的片段《对花》,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说出我唱的是什么,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但是对于家乡戏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我唱的曲目,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黄梅戏并哼唱一两个片段,学生很活跃、很自信地回答并演唱了一两个黄梅戏的片段。在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我马上问学生对黄梅戏了解多少,因为学生的年龄小,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我就向学生简单介绍了黄梅戏的历史:起源于黄梅县,发展在安徽。然后教导学生,作为一个黄梅人。我们应该热爱家乡戏,会唱黄梅戏,从而引发学生对黄梅戏的学习兴趣。随后我在大屏幕出示黄梅戏《天仙配》的视频片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学生跟着大屏幕学唱黄梅戏,为了加深学生对这段唱腔的了解,我还根据低年级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简单介绍了黄梅戏《天仙配》的剧情。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学生对这段唱腔熟悉以后,我再揭示这堂课的任务是古诗新唱,用我们熟悉的古诗给黄梅戏填词。于是我大屏幕出示古诗《绝句》,并把《绝句》填进《夫妻双双把家还》里演唱了一遍,学生觉得特别有意思,非常开心地跟着演唱了起来。在学生熟唱之后,我和学生进行了对唱,还简单介绍了戏曲中的男女人物——生和旦,再让学生自由组合搭配进行对唱并模仿戏曲演员的动作进行表演。在这一环节里学生开始还有点拘谨,后来在我的启发带动之下,几个舞蹈队的学生尝试着表演,接着大部分学生都跟着大胆地表演起来。

一堂成功的音樂课,不仅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爱好,并能使审美教育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浸润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进行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

篇10: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首诗歌中的生字新词,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

3、积累古诗,拓展延伸,走进李白。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搜集资料、预习生字。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了解诗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5课,齐读课题——25古诗二首

(二),早发白帝城,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李白)教师板书——李白。谁能说一说你对李白的了解。(2——3人回答)教师补充诗人简介:(课件出示)李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一生写了一千多篇诗文,跟杜甫其名,人们称他们为“李杜”。

二、介绍背景,理解诗题:

过渡语:大家对李白了解了这么多,你们知道李白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首诗吗?学生先说一说,教师补充说明,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李白一生经历很曲折,有一次因为得罪了官府从湖北江陵被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只有沿着水流湍急的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才能到达。一路上,当他的小船慢慢地行到白帝城时,李白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他被赦免了,可以重新获得自由了!当时他欣喜若狂,决定清早就从白帝城出发,返回江陵。在途中写了这首“早发白帝城”。谁来说一说什么意思?(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三、初读感知,自学字词:

1、教师范读这首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听准每个字的字音。

师:李白在诗中描述了他从白帝城出发回江陵时,沿途看到的壮丽景色,是一首流传千古非常著名的诗歌。下面我们一起先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

2、3、出示课件:给多音字正音,“辞”的解释,认读生字,反馈。在田格本上把“陵”、“猿”写两遍。

四、精读诗句,想象体验:

过渡语:字词我们都认识了,下面把这些字词放回古诗当中,看谁读得好!注意看清诗句的停顿符号。

1、指名一个学生读古诗。教师点评。

2、出示自学提示:

1.通过看插图、注释、想象等方法了解诗句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2.边读边想象和同学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

师:诗中写了些什么呢? 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哪个同学来跟大家说说你读懂的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

(1)出示第一行诗句。师:第一行是在写什么?(早晨诗人辞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师:你从“彩云间”这个词能体会出什么?(白帝城的高而美。)(抓住“彩云间”来感受白帝城的高和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白帝城的照片(课件展示白帝城图片)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山顶,山的最高处)请你读出城的高来!(指两名读)师:同学们可以想象,红日初升,苍翠的群山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彩色的云霞环绕着这个位于高山之巅的小城,那么迷人又那么壮丽!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指2名同学读)小结:这一行主要告诉我们李白离开白帝城的时间和看到的景象。白帝城是古代诗人聚集的地方,故被称为“诗城”,它虽然高耸入云,壮丽迷人,但是也无法留住李白那重获自由、似箭的归心。李白辞别了彩云缭绕的白帝城要回哪里呢?

(2)课件出示“千里江陵一日还。”齐读一遍,提问:你能说说什么意思吗?(诗人乘着船一天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你能把两行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早晨诗人辞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乘着船一天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问吗?师引导:诗人56岁被流放,从江陵走了一年才到白帝城,为什么只用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结:白帝城在重庆,江陵在湖北,两地相距 1200里,因此诗中说“千里江陵”(板书:千里——一日还)是说——(一天就回来了),千里之遥一日就返回,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船行得很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回江陵的急切心情。)试着把船行之快和诗人的急切心情读出来(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假如你就是诗人李白,把两行连起来读!齐读!

(3)课件出示“两岸猿声啼不住”什么意思?(两岸猿猴的叫声不停。)过渡语:请你把这行诗和下一行联系起来读,想想意思。(4)“轻舟已过万重山”谁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说说?(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有落,小船已经飞快地驶过万重青山。)师:你从这不住的声音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从这两行诗句中能还能体会出什么?(小船行驶很轻快!)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船很快?(点击“轻舟”的“轻”)还能体会出什么?(诗人高兴的心情)怎么才能读出船的轻快和诗人高兴的心情?请大家想象着自己就是李白坐着飞快的小船沿着长江三峡顺流而下,再读一读这两行诗。(练读,指名读,齐读。)你从“万重山”的描写中体会出了什么?(山之多,夸张的手法,李白的诗中经常采用这种手法。)

小结:这里诗人用“万重山”来突出地表现三峡两岸一座山连着一座山,绵

延不断的壮观景象。让我们既感受到了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景,又体会到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板书:轻松愉快)

(4)你能把每行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吗?早晨告别了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耳边回荡着两岸猿猴的啼叫声。轻快的小船已经越过了万重高山。

(5)现在请你细心听老师朗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象,你从诗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从诗中仿佛看到了彩色的云霞。我从诗中仿佛看到了猿猴、大树、小草„„我仿佛听到了猿猴的叫声、水流声、小鸟的叫声„„)(播放三峡景物)看,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两岸重峦叠嶂,危峰兀立;山上林青木秀,郁郁葱葱;林间猿猴攀援长啸,叫声在空谷中回荡,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同学们,想象着你就是一千二百多年前重获自由的诗人李白,正乘一叶扁舟,从这幅美景中飞快地驶过,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轻松、愉快)

再次闭上眼睛,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彩色的云霞如同群山的美丽花衣,眼前的景象是那样的迷人,却留不住诗人那颗似箭的归心。他挥手向云间的白帝城说一声“再见”,任奔腾而下的江水推动着小船朝着千里之外的江陵飞去。三峡两岸青山连绵不断,景色是那么优美,诗人竟无暇顾及。当猿猴的叫声尚在耳边回响时,轻快的小船已越过万重青山。

你感受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放录音。

好心情给诗人带来了灵感,也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让我们伴着优美的乐曲,带着高兴和愉快的心情把这首诗再完整地读一遍!(齐读)

五、小结拓展:

李白回到江陵,心情非常兴奋,与他的朋友夏十二一起登上岳阳楼观望美景抒发情怀,随即又作了一首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读一读。你还知道李白写过哪些诗?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下我们要继续走近李白,多背李白的其它诗歌。

六、布置作业:

1、读《语文读本》105页《北岸无猿》。

2、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背给家长听。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 一日还

篇11:《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小朋友们背得真棒!(得到第一颗“星”)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李白写的诗。

2、(板书课题)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齐读课题)

3、音读得真准!课题中有个地名,能找出来吗?还有个多音字?(给“发”字作个记号,并引导学生组词:出发)

4、那么,课题“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5、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张贴图片)

6、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板书:江陵学习“陵”字:带音、说记法、书空)

7、途中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张贴图片),一路上,他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8、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说一说。(板书:读——讲——读)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下来,可以请教同桌,可以问问拼音朋友,也可以问老师。如果,会读下来了,读给同桌听一听。

2、谁愿意让大伙欣赏一下你美妙的读书声呢?(指名朗读,评议)

3、还有谁想读一读?(全班齐读古诗)

4、都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争第二颗“星”,读准字词。

5、(出示字卡:帝、辞、陵、猿、啼、舟)请位同学当当小老师(一生带读,其余跟读)。咱们来开“大火车”(整排轮流读字卡)。

6、发现了一些比较难记的字了吧!与同桌讨论一下:如何记住它们。

汇报(重点区分:帝——啼)

7、厉害!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那在这首古诗中,你还觉得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来给小朋友们提个醒吧!

(板书:朝、还、重①说说各自不同的读音,②重点给“还”字组词)

8、真棒,这颗“星”归你们了!

四、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1、这第三颗星可不好得,它要求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边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刚才的读诗收获。

3、反馈:①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余的同学可以给他补充或帮助。②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学生互相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很了不起,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送给你们第三颗“星”。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诗人清晨时离开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只用了一天时间;当两岸的猿猴啼叫不停时,轻快的小船早已越过了万重高山。

5、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吗?(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师简介背景: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后来,永王李粲夺皇位,被镇压,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这个地方,突然接到皇帝赦免他无罪的命令,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板书:喜悦)

6、小结: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7、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8、指名读,评议。

9、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五、拓展延伸,背诗比赛。

篇12:《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刚一上课,我就说: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出示李白像,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作,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以配乐讲故事形式,介绍《早发白帝城》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准备。

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备课时,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课堂预设时,我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3.品读古诗,感悟意境。

4.再次朗读,情感升华。

5.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通过这几个环节,生生互学,师生互助,体现了“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先提出学习要求,找出诗中的多音字并组词。学习生字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口头组词,指导记字方法时,教学生用谜语式巧记生字,如“帝”上头是立两头弯,一条长巾挂下边。“岸”是工厂建在山下边,工人干劲大。在教学古诗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读,再配乐听读,为读课文和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立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手法的体现,我顺势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其他夸张的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了解夸张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山势险峻,为理解“万重山”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有关这句诗的视频。更加直接地拉近了学生与三峡的距离,最后让学生齐读诗。

篇13:《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空间范围以白帝城·瞿塘峡景点为中心, 方圆面积155平方公里。

二、资源特色:

中国长江三峡之高峡平湖经典景观, 世界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主要特色:高峡, 瞿塘峡为三峡最雄伟峻险之峡, 其夔门位于长江三峡入口门户, 是中国长江三峡的标志;平湖, 奉节县城至白帝城, 以及草堂湖水域, 是三峡水库中水面最宽 (175米水位平均宽度2公里) 、最深的水域 (175米水位平均深度148米) ;人文, 2000多年的军事要塞, 三国军事文化中刘备托孤、八阵图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朝辞白帝彩云间”等著名诗篇、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诗源之地。

三、建设规划及开发项目

夔州古城历史文化体验区:

从白帝城经宝塔坪西至奉节老县城地块规划为夔州古城历史文化体验区, 开发项目包括夔州古城城门、依斗门、开济门为代表的夔州古遗址文化保护区、鱼复浦风情一条街、大型演出剧场、白帝城博物馆、宝塔坪公园、老县城古城复建、宝塔坪旅游接待综合服务设施等项目。

紫阳城人文景观区:

紫阳岸沿线西侧, 包括现有的村庄。功能定位为民俗体验、节庆活动、度假休闲等。规划项目包括入口广场、民俗街、诗苑茶坊、诗苑餐吧、诗苑酒吧等。

草堂湖休闲度假区:

草堂湖位于奉节县白帝城山麓, 草堂湖原名草堂河, 是长江的一条支流, 三峡大坝二期蓄水后长江水位上升, 江水倒流回灌形成湖, 湖面开阔、四周青山环抱, 风光优美。功能定位为:水上娱乐。开发项目包括印象三峡大型水上演艺中心、水上乐园、脐橙生态园、水上聊吧、水上漂浮旅馆等。

赤甲山雄姿登高望远揽胜区:

赤甲山位于夔门北侧, 因含有氧化铁的水溶液粘附在风化的岩层表面, 此山土石呈红色, 如人袒背, 故名赤甲山, 尚未进行开发建设。功能定位为山顶揽胜、峰巅抒情、日出观赏、山水风情等。开发项目包括古栈道、望龙台、瞿塘峡观景平台、赤甲山步行游道、赤甲山游览索道等建设项目。

八阵生态观光休闲区:

位于草堂镇八阵村, 复建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创军事要塞旱、水八阵图等军事游乐项目。

白盐山高峡平湖自驾游露营基地。

位于白帝城对面长江南岸白盐山区域, 主要建设有白帝城·瞿塘峡南岸休闲度假区、白盐山高峡平湖自驾游露营基地等项目。

五、重点推介项目:

白盐山露营基地、赤甲山索道、步道项目、宝塔坪旅游接待综合开发项目、夔州古城复建项目。

六、联系方式:联系人:

篇14:呼吸白帝城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正是在这兵家争夺的地方,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怀念的历史。白帝城承载了太多的世事沧桑,东流水,西去霞,倚天而落的是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厚重历史的袈裟。走进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为了寻找一种伟大的“悲壮”感,它的败落和颓屺,一次又一次地把凌乱的思绪投射给未来。

走在城市的边缘,历史和未来都扑面而至,挤得我呼吸困难,喘喘的。老天真会造化这个城市,在时空的经纬度里,一面是历史的古迹,一面是在建的新构。

这体现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却从未被历史所折服,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只有这样,文化才更具备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02

每次来重庆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次是受了李白诗句“彩云间”的感召,专程来奉节县只为能想着一心地来饱读这白帝城的古韵。正巧又赶上了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步伐,这儿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焦点。十几个人坐在位子上使劲地摆弄手里的扇子,有些人索性换到窗口,一边擦汗,一边抖动着湿透了的衬衫。

我坐在最后面,旁边是一位老汉,他不大说话。我问他也是来看三峡的吗,他只是摇头,并没有说什么。也是的,脸上刻满了风霜岁月的皱纹,但也透露着一种单纯、实在的力感。庄稼人啊,苦了,一辈子!

终于到了奉节县车站。拖着疲惫的身体下来,完全失去了方向感,只觉得头晕目眩。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失去了印象,毫无兴趣可谈。新式的建筑吞没了我的记忆。也许,应该变了,跟着时代走嘛!正值日落,突然有一种荒凉感袭上心头,脑海中激起了“夕阳西下,局外人在天涯”的思绪,久久不能归来。我控制自己,找了个旅馆,早早的睡了一觉,醒来时,天已微明。起来走一下,峰峦刚才开始露出些轮廓。顶上的白帝城,三面环水,背倚高崖,坐阵夔门,守望三峡,前视长江,千百年来,栉风沐雨,巍然屹立,气势可谓雄壮,然而,殊不知雄壮背后的故事。

03

公元二十五年,王莽之后,群雄并起,王莽部将公孙述乘机割据四川。位于三峡之首的的瞿塘峡口,“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川东地区的军事重镇。于是公孙述带兵在此筑城设防,因城内有井,观白气如龙,公孙述认为:“此乃白龙献瑞,吉祥之兆也。”遂自称白帝,此城因而得名——白帝城,距今约有两千年的历史。

公孙述屯兵白帝城时,为了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曾经在郊外实行军垦,并且引良种于此,使夔州稻米有“蜀中第一”的美称。公元三十六年,公孙述被东汉光武帝刘秀兵部所灭,蜀人为了感怀公孙述的功德,便在山上修建白帝庙,以供后人纪念。三国时,刘备托孤于此,白帝城成了三国蜀汉胜迹。到了明朝时,白帝庙就又增设了昭烈帝刘备的祭位。

白帝城周围山川雄奇,景色壮丽,有瞿塘猿啼、铜江锁柱、古栈道、夔门、八阵图等胜景。李白、杜甫、白居易、黄庭坚、范成大、陆游、刘禹锡、陈子昂、苏东坡、杨升庵等历代诗人墨客先后荟萃于此,纵情于这里的奇山异水,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不朽诗文,因而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其中的草堂寺,杜甫临槛吟诗,知任三年,写下四百多首诗篇,是他诗歌创作中最丰富的时期。李白的一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古绝唱,更令这儿名扬天下。因此形成了循环,吸引了很多的文人雅士前来体验感觉,周而复始,更具盛名。踏上这片土地,随处可见到诗的色彩、诗的形象、诗的韵律。

在白帝城的山腰处有杜甫旧居西阁,在山顶还有为了纪念夔州刺史刘禹锡而建的仿古建筑竹枝院。

白帝城最吸引人的还是托孤堂与明良殿,此处即为刘备于彝陵之战后大败后退守白帝城的永安宫,在公元二百二十三年二月,召诸葛亮至此托孤,临大节而不夺。明良殿为白帝庙主建筑,取明君良臣之意,建于嘉靖十二年,殿内有刘、关、张、诸葛四人坐像。殿西有武侯祠,两边为东西碑林,共有七十余块碑刻,其中年代最早的是隋碑《龙山公墓志》,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两边有观景亭,亭为两层,六角飞檐,相传诸葛亮在此夜观天象。

04

我曾有缘在渐进黄昏的船上仰望白帝城,禁不住抬起头来寻找天上的银袍与彩霞。这次终于能够登临宝地,心感万分欣喜。安静的白帝城,庭院空旷的迎着朝阳,门柱的斜影隐约可见。是的,这才是真正的白帝城,从每一扇旧窗里溢出的,从每一块古砖中溢出的,全是伟大,伟大的白帝城。它虽不如我想象中的完美,但它却是真实的。

古色古香的白帝庙大门雕刻精细,色彩对称合眼。走进去,看历代的诗文碑刻各自显示着自己的特点,文物工艺更是再现了古代蜀人的智慧。巴蜀铜剑,形如柳叶;《凤凰》、《竹叶》,引人注目;明良殿、武侯祠、观景亭、望江楼,各式建筑让人流连忘返;风箱峡悬棺,令人质疑沉思;诸刘关张,更是叫人望之兴叹。

所以我几次想摸出衣袋里的纸笔,而脑子里却总是空空的。它们告诉我,自由。确实也是的,想的人心累,泪中国一页页不可预测的历史。

05

中国文化调来了诗人李白,熔入的是锐眼,诗情,豪迈和对自然美的朝觐;战争又派来了刘备,熔入的是战火,沉郁和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正如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华夏江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福地(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护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这就要看时代了,这些都是时代的历程。

想来想去,乱七八糟的。低头对准哗啦啦的水声,依然是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上无数旋涡。看远处,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一团红像是块红宝石,在闪动着。站在这里,脱离历史。可光天化日之下,矮小的身躯仍拉长着阴影。

此时的我想起了曹子建的诗句:“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

篇15:《早发白帝城》教学实录

24 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教学实录。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早发白帝城》教学实录》(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上一篇:交通道路安全法下一篇:三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