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立

2024-07-19

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立(精选6篇)

篇1: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立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36号)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

3、术语与定义

3.1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3.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3.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3.4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

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3.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3.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4.1成立公司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4.2各部门风险分级管控人员:

各部门按本部门实际情况指定对业务流程熟练人员为风险评价人员,小组成员由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组成(不少于2人)。

4.3职责

(1)公司风险评价小组组长:负责批准风险评价清单,督促安全环保部对风险信息的及时更新。

(2)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公司其它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危害辨识,并指导各部门进行风险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情况进行汇总,当公司设备、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及时组织风险评价并重新确定危害因素。

(3)各部门:成立风险评价小组,负责识别所属部门的风险,填写《风险评价清单》,当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按安全环保部的`要求对其重新进行风险识别。

5.危害因素辨识

5.1辨识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Z;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5.2辨识内容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5.3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6.风险评估方法

企业可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HAZOP )进行工艺危害风险分析。本指南主要介绍JHA和SCL两种方法。

6.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某项作业活动的人员、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损害。该方法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等内容。

6.1.1作业活动的划分

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Z、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

(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采样分析、检尺、测温、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脱水排凝、人工加料(剂)、汽车装卸车、包装、库房叉车转运、加热炉点火、机泵机组盘车、清聚合物、清罐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

(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5.1.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1)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1)。

表1 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 单位: №:

(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

(2)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LEC法参照表2-1,风险矩阵法参照表2-2)。

表2-1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记录受控号) 单位: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 №:

表2-2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备注: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可以按下述问题例举提示清单提问:

1)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2)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险有害因素?

3)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滑倒、绊倒、摔落、扭伤?

4)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5)噪声或震动是否过度?

篇2: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立

就企业而言,过去是发现内控和风险并不重要,但风险蝴蝶效应式的破坏性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风险已经超出了我们通常管理和控制的范畴。最近一篇文章说得非常好,房地产商再也不能期待回到过去那种时代,回稳是不可能的,时代的趋势只会越来越不稳定,也因此在21世纪,内控和风险这么一个机制强调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是基于整个时代不确定性的特征。

另外企业竞争的高度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上了。随着国际一体化、信息经济的到来、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企业竞争的高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风险管理时代。

纵观国际大公司的成长历史,绝大多数都经历过数次、甚至数十次的兼并整合。每宗并购交易的背后,实际都隐藏有其重大战略布局和长远举措,对其源头的探求和分析,必然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未来行业态势和企业制胜之道,

一般而言,通常会有如下三种驱动因素:

战略驱动。战略统领一切并购行为,所有并购行为的原始出发点一定是立足于集团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并为战略服务的。在集团中长期发展的全局观上,寻找进一步拓展疆域的机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并购并不是简单的低点买入行为,更重要的是能够为集团创造价值,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兵马未动,‘战略’先行”这也是并购成功的重要标准所在。

规模优势。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在资源占有、市场占有、企业规模上保持足够的资质和优势,这也是超越并始终领先于对手的最直接方式。通过并购,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使得资源充分利用,充分整合,降低成本;市场份额伴随生产力的提高和销售网络的完善而提高,从而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资源获取。并购可以为企业打开实现快速获取相关资源的通道,比如获得市场、廉价劳动力、相关技术、融资资金、品牌提升、原材料供应……目前单靠自身积累已经很难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可以实现资源上的互补,迅速提升战斗力。

跨国投资并购需直面六大风险

篇3: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立

关键词:风险评估,安全,管控体系

1 总体概述

安全健康管控体系新架构, 是借鉴澳大利亚先进的煤矿安全管理理念, 引入风险评估方法和澳大利亚的一些煤矿安全管理办法, 融合冀中能源张矿集团《煤矿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控体系》, 建立一套先进的安全管控体系, 旨在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最大限度地控制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2 引入风险评估, 建立安全健康管控体系

风险评估就是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辨识危险, 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和分析, 寻求最佳的控制与处理危险源的对策, 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风险评估应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 主要侧重在事前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控制, 要求管理人员、员工和施工区队都要积极主动地查找和评估责任范围和工作环境中的隐患、风险, 对风险进行评估, 采取应对措施, 预防和控制隐患的发生, 促进安全生产。

安全健康管控体系新架构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树立“关爱、责任”的安全理念和意识, 把风险评估等先进安全管理理念融入到张矿集团现实行的“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控体系”中, 按照“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管控有效”的原则, 建立一整套以安全责任为纽带, 以事前分析识别为方法, 以超前控制防范为手段, 以现场应急救援为保障的安全健康管控体系。

3 安全健康管控体系的应用

3.1 风险评估

对全矿井、区域及专业线,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采取控制或消除危害的措施;干每一项工作之前都要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出工作环节中的风险级别 (可忽略、低等、中等、高等、灾难性) 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极小可能、不大可能、可能、极其可能、几乎一定) , 判定风险等级 (低、中、较高、高、极高) , 并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具体的处理措施, 对风险要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方可工作, 尤其对高、极高风险等级的作业环节, 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四项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强制措施、治理过程的安全保证措施、治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措施) 进行防控, 并明确应急处置预案, 实行分级的过程控制管理。

3.2 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它能对各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价, 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 而且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的潜在原因。用它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直观、明了, 思路清晰, 逻辑性强, 既可定性分析, 又可定量分析。对重大事故通过事故树进行分析, 查找出造成事故的每个因素, 理清职责和具体措施, 从引发事故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加以控制, 防范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3 完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措施

当井下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特殊生产工艺开工前、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和主要设备安装、设施构建、拆移前都要进行风险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 及时制定和完善《作业规程》、《四项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简化工作流程, 保证“四项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强调措施的针对性、可靠性和可行性, 由现场员工与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制定。

3.4 全员培训

对职工风险管理培训采用多种培训模式, “告诉我, 我很容易忘记;演示给我, 我可能会记住;亲身参与, 我就能够完全理解”。使职工很快能牢记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内容, 不仅明白本岗位可能存在那些风险, 而且还要清楚周围岗位和矿井大环境对自身安全会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同时学到现场的应急救援知识。

3.5 设计制定《班组或岗位排查评估表》

在“煤矿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种表、报的基础上, 结合风险评估结果, 对原表格进行修改完善, 设计制定《班组或岗位排查评估表》。按照隐患排查→风险评估→隐患治理→治理后评价的程序开展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如果现场出现风险等级高或极高的隐患, 或者治理后再评价仍不能保证安全的, 应立即停止工作, 向上一级报告, 由上一级组织处理。从而规范运行程序, 保证隐患排查、评估、治理程序符合现场、符合实际, 控制各种风险。

4 安全健康管控体系的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安全健康管控体系”工作要求与考核标准。从上下级的纵向监督, 引入横向监督管理责任追究机制, 实行相关联岗位隐患排查职责交叉, 相互监督。本岗位工种没排查出的隐患, 被周围其他岗位工种排查出来, 要相应的鼓励排查出隐患的职工, 处罚失职的职工。

建立“安全健康管控体系”运行罚则, 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对不按规定开展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的、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工作开展的不规范的、经排查和风险评估认定出隐患和风险等级后, 未采取相应的治理、控制措施的、以及存在漏查漏报隐患和特殊生产工艺等情况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促进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5 能量隔离和闭锁系统

通过对各类能源 (包括电能、机械能、高压流体等) 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和能量隔离措施, 使员工免于意外能量的伤害。

6 现场应急救援体系

本着“快捷、高效”的原则, 建立现场应急救援体系, 做到防范在先、识别到位、反馈及时、行动快速、措施准确、执行到位。

建立以现场班组长和技术骨干为主要成员的应急救援队伍, 经过专项培训, 掌握识别重大危害预兆, 熟悉预防重大灾害措施, 会应用现场应急救援知识, 具备应急救援能力, 一旦井下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能够第一时间对事故进行应急救援, 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在井下各采掘头面及生产集中区域设置应急救援站, 应急救援站的设计位置、尺寸、装备标准等, 除具备“六大系统”中规定的避灾要求外, 还具备现场抢险救灾的装备、器材、材料, 并具备临时指挥站能力。

当施工作业现场发生灾情时, 现场应急救援队员能够立即组织人员撤离, 并利用附近应急救援站的救护设备及时进行现场救援;当其它区域发生灾情时, 接警后能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也可进行紧急编队) 进行救援, 并积极协助专业救护队员抢险救灾。

7 取得的效果

通过“工作场所风险评估与措施 (WRAC) ”和“工作安全分析法 (JSA) ”, 对工作现场可能出现的风险, 提前采取措施, 有效控制风险, 使工作现场条件、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矿井各专业安全质量明显提升;职工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 每人制作一份工作岗位全过程风险评估, 即:从坐班车→换工作服→坐罐笼下井→井下坐人行车→工作面施工→下班收工→坐罐笼上井→洗澡→坐班车回家等环节进行风险评估, 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采取相应的措施, 避免各种危害的出现, 使职工素质大幅度提高, 自保互保的安全意识增强, “三违”现象明显减少。安全健康管控体系实施以来, 最先推行的宣东煤矿未发生一起重伤以上事故, 轻伤事故明显下降, 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0%。同时矿井未发生二级及以上安全生产非伤亡事故, 减少了事故影响时间, 做到了安全、生产双丰收, 矿井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安全高效现代矿井建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手册》1990-2005.

篇4:水泥行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危机;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4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19-02

一、中国水泥行业现状

1、水泥行业现状及特点

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其产值约占统计口径建材工业产值的40%。水泥行业的上游相关产业包括能源、运输、采矿、设备制造等产业,其下游相关产业包括房地产、建筑业等产业,同时又与环保产业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由于水泥是基础建设的重要材料,在公路、铁路、机场、水利、能源、城市设施等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同家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本建设投资对水泥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近年来,受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我国水泥工业市场需求旺盛,生产能力快速扩张,结构调整加快,效益显著提高,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发展,大型水泥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水泥行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其生产销售也会有表现出一定的特性,比如其产品销售有一定的销售半径的限制,通常不超过200公里,所以水泥行业的营销及发展地域性很强,在生产上,受季节的影响比较大,一季度通常是水泥销售的淡季,所以一季度的产销量很低、成本较高。水泥行业属于传统的重工业制造业,所以在财务结构上也有一定的特点,比如固定资产的比重较大,存货、银行借款较多等等。另外,从水泥行业的相关产业来看,水泥行业与国民经济的诸多基础产业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水泥行业的发展周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水泥行业财务现状

目前,全国水泥企业5000多家,产能16.5亿吨,2009年企业平均规模仅35万吨,规模很小。2009年前十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仅为20%左右,产量大于300万吨的43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不到35%。由于这种低产业集中度导致我国水泥行业局部区域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竞争,因此水泥企业的利润水平偏低,波动性较大,部分水泥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非常大,主要的财务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基具体表现是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0%以上。

(2)项目投资分析不科学,投资决策失误时有发生。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盲目,导致大量投资损失。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于是产生财务风险。

(4)赊销比重较大,应收款缺乏控制。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5)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在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超储积压。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二、水泥行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

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及其损失程度,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资产贬值(或跌价)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本文主要以广义的财务风险为研究基础。

2、财务风险管控的范围及内容

针对我国水泥行业的财务现状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水泥行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建立:

(1)筹资风险管理。由于水泥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周期联系紧密,所以水泥行业的筹资通常会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而受影响巨大,因此水泥行业的筹资风险管理也异常的重要。筹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举债以及资本结构的控制,以及对不同筹融资工具的利用,使得企业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在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同时,又要尽量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这个环节要重点监测企业的负债规模、银行借款的比例及结构、负债率等指标,在企业出现筹资风险问题时,及时进行调整和防范,保证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降低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管理。企业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短期或长期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对未来情况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或由于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致使投入的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投资效益,导致企业盈利、偿债能力下降,甚至于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从微观上讲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宏观上讲会使国家经济遭受损失。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国家鼓励兼并重组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支持下,近几年,中国的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发展,一些大型的水泥集团通过并购重组、投资新建等方式,很快扩大了自身的规模,并尝到了战略重组的规模效益,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对于投资管理较为混乱,很多产权不清、法律关系不畅的项目依然冒险去投资,还有一些新建或者并购项目根本无法通过可行性论证或者对可行性论证只是走形式的通过,并没有充分去调研了解情况而冒然投资,最终造成重大投资损失而影响全局。

结合水泥行业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投资风险:①树立风险意识,进行风险预测;②加强投

资项目的预测、决策分析及管理,提高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③注重投资组合,以分散或降低风险;④要科学地对资金的投向进行预测和决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和效益较好的项目上。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⑤必须加强对投资资金的管理,以提高投资效果要坚持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原则,严防出现战线过长、资金分散的被动局面;⑥企业要提高质量意识,加强投资项目的质量管理;⑦企业要加强投资项目投产前的准备工作。

(3)资金回收风险管理。水泥行业因为其行业性质及产品特点,往往应收款项及存货余额比较高,这样企业在资金被占用的同时又承担着资产发生减值或者坏账的风险,继而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对于水泥行业加强资金回收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个方面实现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①对应收账款按照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事前通过对客户开展信用调查、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对企业销售及客户进行风险防控管理,事中通过对客户建立信用及业务档案,定期对账及时催缴,对销售业务过程进行财务监控,实时掌握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状况;事后通过财务账龄分析,确定不同客户的收款政策,对不同时期的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催收方式,进行催讨工作,防止应收账款帐龄超过两年的时效,并按照销售及财务制度对业务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实现责任到位,奖惩分明;②对存货要结合生产和销售的情况建立科学的供产销计划体系,以合理安排采购、优化库存。一方面,要保证完成生产计划所需的原燃材料供应,避免出现采购与生产脱节导致的材料短缺或者囤积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快从存货结转到产成品变现的效率,也就是企业从生产到销售过程,这要求企业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做好市场调查,及时分析市场行情及走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4)收益分配风险管理。收益分配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围绕利润分配政策展开,通过对影响企业利润分配政策因素的分析。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下,决定企业到底采取怎样的利润分配政策。水泥行业收益分配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四种因素:①法律因素,法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本保全、企业积累、净利润、超额累计利润等四个方面的影响;②股东因素,股东因素对于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稳定的收入与避税和控制权的稀释两个方面;③公司因素,公司影响利润分配政策的因素主要包括盈利的稳定、资产的流动、债务问题、投资机会、资金成本及举债能力六个方面;④其他因素,如股东个人将股利进行其他投资的机会多少和所得报酬率的高低、国家的经济环境、通货膨胀的变动、公司股票价格走势及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平均水平的影响等等。企业应积极面对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一方面应该利用利润分配政策因素对企业有利的影响,使之与企业分配政策相适应;另一方面要限制利润分配政策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其危害降到最小。

3、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对于整个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来说,财务预警体系是一个核心的系统,它是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中识别、监测、评价财务风险的动态信息平台,在整个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预警的模式主要有定量和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又分为单一模式分析以及多变量模式分析,针对水泥行业的特点和现状,可以采用定量分析中的单一模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财务预警体系。结合水泥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于财务预警指标的选取可以按照时效性分为长期和短期的预警指标,长期指标的选取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主,可以继续将指标细分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指标,短期指标的选取主要以现金流量表为主,反应企业的短期现金偿债能力以及收益的质量。另外,企业还需要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建立一套非财务指标。来判断分析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异常状况。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可利用其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总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目标的需要。根据预警的信息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案,从而控制财务风险,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4、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支持

企业因内外部各种原因产生的风险,如企业诚信风险、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企业生产企业技术及产品创新风险等等,最终都会表现为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在确定管控范围、内容以及管控的模式后,还需要很多资源去支持、维护,以保障这套体系持续稳定的运转并发挥其作用,这主要依靠的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所以建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也必须要加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财务的基础是业务,只有在业务的源头上按照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控制了风险,才能最终在财务上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针对目前水泥行业的现状。企业有必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审计,支持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63

[2]李胜,傅太平,论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4,(6)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6

[4]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3):39

[5]陈希业,浅谈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I],山东纺织经济,2003,(5):15-16

篇5:推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推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职业化管理

2006年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目的是给中央企业一个导向和促进的作用。要求中央企业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主要让领导重视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企业内部要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重点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的风险管理。国资委要求大中型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重视全面风险管理。2011年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强调:“举办中央企业董事经理人员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业务管理骨干的风险管理培训班”。

为了提高风险管理,部分金融业,银行业 2011年将对从事风控人员实行持证上岗。2010年农行要求从事风控在职人员三年内必须持证上岗。全国各地企业最近出台从事风控工作人员需要持证上岗的消息。国资委2011年要求央企要对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来促进企业稳健的发展,为了落实国资委的要求,中石油、中海油、航天科工、中核、中广核、东航、沈飞等一些大中型央企都组建了由董事长或总经理直接责任的风险管理部门,从业人员都具备了风险管理资格,并取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推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职业化的管理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因此,由北京金誉恒信管理咨询中心责任培训、考核合格者将获得 “国家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CERM)”职业资格证书。

国际认证机构: 亚洲风险与危机管理协会(AARCM)。

国家批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机构支持: 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全国工商联

国家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的8大技能

1、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能力;

2、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估能力与管理能力;

3、对企业关键性/整体性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估能力;

4、企业危机/应变/预警/预测管理能力;

5、企业风险管理相关问题分析与全面诊断能力,包括对战略、操作、财务等层面风险的分析、诊断、管理能力;

6、为企业风险管理选择合理的方法、技术、手段与工具的能力;

7、企业风险审计能力;

8、具有训练有素的企业决策管理能力。

篇6: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立

从以上的对私营企业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困境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环境下,在私营企业中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必然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与变通。

为更好的论述这一问题,这里首先将正常情况下,完整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进行论述.(一)正常情况下,完整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流程

对于新设立企业来说,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只要在企业成立之初设计好相关制度就可以了。这里我们以已经成立且经营一段时间的企业为例,能更全面的说明这一问题:

1、企业基本情况摸底

1)企业设立资料的审核,通过审核发现问题,便于进一步修改。

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性论证。通过对现有治理结构进行论证,为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机制打好基础。

3)企业主要产品或服务的产品线。通过对企业主要产品及服务的梳理,可以发现企业存在法律风险的各个环节。

4)企业规章制度的梳理。通过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了解现有企业制度的优点与缺点。

5)企业管理流程梳理。通过对现有流程梳理,发现存在法律风险发生可能的环节以及目前流程存在问题。

6)企业人力资源体系梳理。通过企业人力资源体系进行梳理,发现企业人力资源法律风险

7)企业知识产权摸底。对企业知识产权有一个充分认识,是下一步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

8)其他事项摸底

通过摸底,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现状,对下一步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体系打好基础。

2、人员面谈

由体系设计团队同企业各阶层主要代表进行面谈,就企业法律风险体系建立中涉及的各个层面以及体系建立可能改变审核流程及权限的主要岗位进行面谈。了解有关岗位目前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了解主要人员对体系建立的意见。同时通过面谈,宣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减少个环节的抵触情绪。

2、体系模式设计

通过摸底,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进行设计。一般来说,依据摸底情况,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设立一般有三种模式:

1)独立的法律事务部模式

对于大规模的私营企业,由于其法律风险发生频率高,数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来完成这一工作。同时,由于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负责人需要一定的管理职级,这样才便于工作。

对于这种模式,在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时,一般首先成立企业法律事务部。部门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配置人员,通常部门负责人为企业的总法律顾问,为副总职级。对企业法律事务部人员进行分工,分别完成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各个方面的建立工作。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模式建立后,由法律事务部负责日常工作。

2)行政事业部下设的法律事务部模式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独立的法律事务部会给企业管理流程以及现有的企业部门职权划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混乱。因此,可以在现有行政管理流程上进行细化。在行政事业部下设法律事务部,将现有行政审判、审核流程进行修改、细化,从而形成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3)行政事业部设法律风险防范岗

对于更小型的企业来说,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一经建立,日常维护工作量较少,对于这种企业来说,可以外聘律师或组织内部人员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后,设立法律风险防范岗完成日常工作。

3、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内容设计

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外延包含八大方面,那么体系内容完整的也应当包含这八大方面。并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这八大方面设计防范体系及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决策流程。流程应当包含预防、执行以及处置的三大方面。

具体来说,内容设计需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防范体系范围的确定

通过摸底、面谈,结合确定的具体模式,对企业具体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框架进行确定。当然,完整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至少包含前面论述的八大方面。但是,每个企业均有自身的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例如对于纯贸易企业,没有自身商标以及专利等知识产权问题,销售的商品也极少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就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风险审核制度。而对于一些特殊行业需要防范特殊法律风险的,就需要增加新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第二步:防范体系运作流程设计

主要指防范体系运作时,企业各个管理环节中加入法律风险防范流程审核的设计。如合同签订审核流程,对外投资审核流程,劳动关系变动审核流程,知识产权变动审核流程等等流程的设计。每个流程至少应当包括预防、执行以及处置的三大方面。

第三步:风险防范体系的修改及变动程序的设计。

由于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企业的法律风险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一个成功完整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体系,应当在体系建立之初对体系自身的发展机制进行科学的设计。第四步:面谈及修正

在基本确立了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后,再次面谈十分重要。面谈内容主要是针对新的体系征求各相关岗位意见,并结合这些意见,对不完善及不可行部分进行整改。

第五步:形成完整意见后,交企业决策层通过。

(二)中小型私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设计

对于中小型私营企业来说,上述防范体系由于体系庞杂,耗资巨大,往往难以实施。对于中小型私营企业来说,设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通常有以下方式:

1、体系设计及建立依靠外聘律师完成外聘律师通过收取固定的金额,为企业建立合理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从而解决企业资金与人力资源问题。

2、体系设立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防范模块进行取舍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以下三大体系是必须建立的:

1)合同风险防范体系

合同风险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也是日常最常发生的法律风险。

2)财务税收风险防范体系

3)人力资源风险防范体系

对于2)、3)来说,任何一个企业都必然存在。

出上述三大体系外,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特点选择建立其他防范体系。此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对于企业并购风险以及对外投资、股本变化、股权变化、重大项目都需要建立审核制度,通过外聘律师方式进行法律论证,防范法律风险。

(三)家族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尤为重要,而其难点在于企业各主要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前期摸底更加重要,对企业间个主要部门及领导层的关系需要很好的把握。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外聘律师建立是最佳的选择。外聘律师可以避免企业自己设计体系产生的各种权利重新分配带来的嫌疑与疑问。同时外聘律师设计的体系,推行起来认为阻力相对较小。

除外聘律师外,对于家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设立,思想意识的统一也尤为重要。在风险防范体系建立之前以及建立中,采取集中研讨,个别面谈等多种方式,由外聘律师对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优点进行充分说明,统一思想是私营企业建立风险防范体系的关键。

上一篇:线务员职业标准下一篇:市交通局2010年纪检监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