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

2024-07-13

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共9篇)

篇1: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

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试行)(校学通知[2005]10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建设良好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21号令]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管理 制度,结合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的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接受我校学历教育的研究生与本专科生,凡违法、违规、违反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对违法、违规、违纪的学生,学校坚持实行教育与纪律处分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

第二章纪律处分的种类和应用

第四条学校对学生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第五条留校察看处分的察看期限从处分决定之日起计算,期限为一年。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考察:

(一)在察看期,学生有进步表现,可按期终止;

(二)有突出表现,经本人申请,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提前终止,但其察看期原则上不能少于6个月;

(三)经教育不改或在察看期间又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四)毕业时未解除察看,按结业处理,不发给毕业证书;待留校察看期限满后,由个人提出申请,工作单位人事部门或相关单位部门出具实际表现的证明材料,学校可补发毕业证书。

第六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严重违纪,根据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

(一)对有关人员(如检举人、证人等)打击报复、威胁恫吓的;

(二)屡次违纪受到处分不改的;

(三)同时违反本规定两条以上规定的;

(四)伪造、销毁、藏匿证据的;

(五)其他严重违纪行为。

第三章违纪行为和处分

第七条学生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八条学生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九条学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国家法规,性质恶劣,被公安部门依法劳动教养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其他违规行为,视情节后果,给予严重警告以上、留校察看以下的处分。

第十条有下列从事非法的社会政治活动,泄漏国家秘密等行为之一的,视其性质情节后果,给予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参加未经批准的游行、示威活动的;组织、策划或参与扰乱社会秩序或学校的管理秩序的;

(二)利用手机、互联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或张贴、投递、散发等方式,散布违法言论或煽动闹事制造混乱信息的;

(三)组织、成立、加入非法社会团体或组织,从事非法活动的;

(四)参与非法传销、邪教、迷信活动的;

(五)泄漏国家秘密,造成后果的。

第十一条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或学校组织考试的学生,应当遵守考场纪律,有违纪行为的,视学生考试违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的程度,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第十二条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或学校组织考试的学生,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按考试作弊处理。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的程度,给予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携带用于传递考试信息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二)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工具作弊的;

(三)请他人参加考试或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

(四)偷窃尚未启用的试卷的;

(五)组织作弊者;

(六)其它作弊行为严重的。

第十三条在校学习期间,累计两次考试作弊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四条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五条有下列侵害他人身心等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一)殴打他人或互殴,尚未致伤的,给予警告处分;

(二)殴打他人或互殴致他人受到伤害的,视其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给予严重警告以上的处分;

(三)在争执或斗殴中亮出凶器的,给予记过处分;

(四)持械打人的,视其行为的后果,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五)作伪证并给调查造成困难者,给予警告处分;

(六)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较轻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七)对于聚众群殴的,视其行为的后果,给予记过以上处分;为首的给予留校查看或开除学籍处分。打架斗殴造成伤害或损失的,除受到处分外,须赔偿直接经济损失。

第十六条有伪造、变造印章、文件、证件、证明、档案、合同等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留校察看以下处分。

第十七条有下列偷窃、诈骗公私财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或治安处罚的,视情节与后果,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一)以偷窃、诈骗、冒用、挪用、贪污等非法手段侵犯公私财物的,初次作案,且数额较小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数额较大或屡次作案的,视其情节,给予记 过以上处分;

(二)结伙偷窃为首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三)替偷窃者窝赃、销赃、或参与分赃的,视其情节后果,给予记过以下处分。

第十八条有下列组织或参与赌博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一)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二)组织、聚众或多次参与赌博的,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第十九条有下列损害公私财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视其情节后果,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一)故意损害他人财物的,给予警告以上、记过以下处分;

(二)隐匿、毁弃或私拆他人邮件的,给予警告以上、记过以下处分;

(三)故意损坏校园建筑物、设置物、花草树木、家具及公共设施的,给予严重警告以上、留校察看以下处分;

(四)违反试验、实习操作规程,给国家、学校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给予警告以上、留校察看以下处分;

(五)其他故意损害公私财物,视其性质情节后果,给予警告以上、留校察看以下处分。第二十条有下列扰乱校园秩序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后果,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一)在教学科研、办公及休息等场所高声喧哗、嬉戏打闹;或使用扩音设备喊话、播放音乐;或练习、演奏管乐、打击乐器而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不听劝阻的,给予警告以上、记过以下处分;

(二)在建(构)筑物、非公共张贴区域张贴、喷涂启事、广告、传单,不听劝阻的,给予警告以上、记过以下处分;

(三)在校园道路、休闲区域、建筑物内,进行球类、溜旱冰、滑板等体育活动,不听劝阻的,给予警告处分;

(四)在校内饲养、遛放宠物,不听劝阻的,给予警告处分;

(五)未经许可在校园内散发宣传品、促销商品,不听劝阻的,给予警告处分;

(六)违反校园交通管理规定,不听劝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违反计算机使用及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视其性质情节后果,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一)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制作、复制、浏览、传播危害国家安全与稳定,损害身心健康等不良信息的,给予警告以上、留校察看以下处分;

(二)未经申报批准,擅自开设网站;或未经批准,在网站中擅自开设BBS、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形式的服务,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处分;

(三)在互联网中未经允许实施危害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活动,给他人造成较大损害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违反学校学生住宿管理规定行为之一的,视其性质情节后果,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一)在学校安排有住宿床位,而未经批准擅自在校外租房住宿,经批评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二)未经批准,私自占用或调换床位,经批评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处分;

(三)擅自出租床位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四)未经批准,擅自留宿非本寝室成员,经批评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处分;因留宿非本宿舍成员或让其进入宿舍而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五)违反宿舍消防管理规定,引起火灾,尚不够刑事犯罪的,给予留校察看处分;引起火险的或破坏宿舍消防设施,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有违规用电、用火等其他违纪行为的,给予记过以下处分;

(六)从学生宿舍向外抛掷物品,危害他人安全和生活环境秩序的,给予警告以上、留校察看以下处分;

(七)其他违反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的行为,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四章处分程序与执行

第二十三条学校给予学生纪律处分的审批程序:

(一)给予学生警告、严重警告的处分,由学院负责做出处理建议,报学校相关部门批准;

(二)给予学生记过、留校察看处分,由主管校领导主持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参加的会议研究并做出处理决定;

(三)给予学生开除学籍处分,由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四)由学生工作处或研究生管理处依据学校有关规定确定对学生处分决定的公布范围。第二十四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学院、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应当听取学生或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二十五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给受处分学生送交处分决定书时,应当告知其享有的申诉权利。处分决定书由学生所在学院工作人员及时送交受处分学 生本人,由其签字确认;若受处分学生拒绝签字的,由送交工作人员将情况记录在案,其处分决定书送交同样有效;若受处分学生无法及时联系,其处分决定书公告 之日起7日以视为送交。同时学院将此情况上报学生工作处备案。

第二十六条学校对学生的处分,自处分决定之日起生效。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第二十七条对学生的处分材料,学校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所述中有以上、以下者均含本级。

第二十九条继续教育学院、独立学院以及其他接受非学历教育学生的纪律处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本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实施。原《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管理细则》同时废止。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由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和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篇2: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 一 条 为规范学校学生管理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章程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 二 条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 三 条 学生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审美情趣。

第 四 条 实施学生管理,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第 五 条 本规定适用于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管理。

第二章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 六 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文娱体育及科技文化创新等活动,获得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科学、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以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六)对学校给予的处理或者处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七)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 七 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

(三)恪守学术道德,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学籍管理

第 八 条 学籍管理是学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结果的认定。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是学校依法实施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依据,同时又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具体行为的规范和要求。

第 九 条 学籍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学制与学习年限、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与结业、学业证书管理等活动。

第 十 条 普通本科生的学籍管理按照《电子科技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研究生的学籍管理按照《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普通本科生的学位授予按照《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管理及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按照《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

第十四条 学校和学生应当共同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校环境安全、稳定,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第十五条 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依章程参与学校管理。

第十六条 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创造和维护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树立安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法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悖社会公序良俗的活动。

学校发现学生在校内有违法行为或者严重精神疾病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可以依法采取或者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

第十八条 学校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十九条 学校健全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为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支持其在学生管理中发挥作用。

学生可以在校内成立、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并施行登记和年检制度。

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学生团体邀请校外组织、人员到校举办讲座等活动,按照《电子科技大学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学校提倡并支持学生及学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成长成

才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第二十一条 学校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帮助。学校将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纳入学生培养计划。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有关勤工助学的管理规定和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履行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关协议。

第二十二条 学生举行大型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应当按法律程序和学校有关规定获得批准。对未获批准的,学校将依法劝阻或者制止。

第二十三条 学生应当遵守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和传播非法文字、音频、视频资料等,不得编造或者传播虚假、有害信息;不得攻击、侵入他人计算机和移动通讯网络系统。

第二十四条 学校严格学生住宿管理,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制定公约,实施自我管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分

第二十五条 学校对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或者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竞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六条 学校对学生的表彰和奖励,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学校对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以及确定推荐免试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公派出国留学人选等赋予学生利益的行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规定,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选拔、公示等制度。

第二十七条 对有违反法律法规、本规定以及学校纪律行为的学生,学校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按照《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纪律处分。

第二十八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四)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或其他器材作弊、向他人出售考试试题或答案牟取利益,以及其他严重作弊或扰乱考试秩序行为的;

(五)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的,或者代写论文、买卖论文的;

(六)违反本规定和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的;

(七)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八)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二十九条 学校按照《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对学生进行处分时,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与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程序正当、处分适当。

第 三十 条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学生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

第三十一条 处理、处分决定以及处分告知书等,应当直接送达学生本人,学生拒绝签收的,可以以留置方式送达;已离校的,可以采取邮寄方式送达;难于联系的,可以利用学校网站、新闻媒体等以公告方式送达。

第三十二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取消入学资格、取消学籍、退学、开除学籍或者其他涉及学生重大利益的处理或者处分决定的,由校长办公会或者校长授权的专门会议研究决定,并应当事先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三十三条 除开除学籍处分以外,给予学生处分一般设置6到12个月的期限,到期按学校规定程序予以解除。解除处分后,学生获得表彰、奖励及其他权益,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第三十四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离校,档案由学校退回其家庭所在地,户口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迁回原户籍地或者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三十五条 对学生的奖励、处理、处分及解除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

第六章 学生申诉

第三十六条

学生对学校的处理或者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理或者处分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三十七条

学校按照《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对学生的申诉进行处理。

第三十八条 学生对学校的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四川省教育厅提出书面申诉。

第三十九条 自处理、处分或者复查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视为放弃申诉,学校或者四川省教育厅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七章 附 则

第 四十 条 学校对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非学历教育研究生的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7年9月1日施行。原《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篇3: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

1. 独立学院 “学困生” 的由来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4年基本学分制改成了3 ~ 6年弹性学分制, 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成绩优异者可以通过课程“先修”, 提前半年至一年毕业, 学习困难学生则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课程“缓修”, 延长1 ~ 2年学习期限。独立学院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等原因, 出现学习困难的可能性大, 学困生人数、比例较本科同层次学生高。独立学院为帮助和改善学困生学习状态, 提高学业成绩, 相应地采取了一定的管理手段, 制订了相关管理办法。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 该学院2014年以来 ( 课题研究期间) ,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经过补考后不及格课程 ( 体育课除外) 学分累计超过20分而受到黄牌警示的学生约有397人, 累计不及格课程学分超过30分而受到红牌警示的学生约有267人, 因连续受到两次红牌警示而留级的学生约有95人。学业警示学生人数合计约占在校生人数的8% 。学困生的在校表现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发展, 同时也对学院的学风建设产生较大影响。因此, 从各层面对学困生的教育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2.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为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帮助其改善学习状况; 同时为独立学院学困生的教育管理提供对策参考, 笔者针对信息科技学院受红黄牌警示及留级学生开展了典型问卷调查和个别学生谈话调查, 参与调查学生共178人, 分布在各年级。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业警示学生的心理因素如意志力、处理难题能力、情绪紧张度、考试焦虑度、心理适应力和家庭、学校、社会三因素等方面。从心理角度分析可知学习困难学生通常存在着几个共同点, 即自控力差、学习内驱力弱、自信心不足、适应能力差、学习焦虑。

2. 1 自控力差

自控力是个体对外界诱惑及自身行为习惯的一种控制。独立学院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城镇的独生子女, 部分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相对优越。因此, 他们独立性较差, 依赖性较强, 学习自觉性较差,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结果显示, 近67% 的学困生存在课堂上睡觉的情况, 近74. 2% 的学困生在课堂上玩手机, 近90. 13% 的学困生将课余时间作为网络游戏时间。而在导致学业预警的原因”选项中, 自控力差的占56. 3% , 78. 4% 的同学选择了“在受到学业警示后, 已基本意识到自身学业问题, 打算做些改变, 但最终因无法控制自己而任其恶化”。

2. 2 学习内驱力弱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 ( 14 - 19岁) 与成年初期 ( 19 - 25岁) 的过渡阶段, 他们在生理趋于成熟, 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此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逐渐形成, 但因缺乏社会阅历, 他们对于个人的理想抱负、学习的社会意义及将来进入社会后的职业志向等问题, 缺乏完整的思考, 与自身的实际条件相脱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40. 74% 的学困生上大学的驱动因素是老师和家长的迫切期望, 37. 90% 的学困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 在独立学院学困生中, 明确的、主导性的学习目的尚未形成, 也就不可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 这也是造成独立学院学生学业困难最根本的内在原因。

2. 3 学习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 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在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时的谈话得知, 大部分学生因受到学业警示而导致心理上不自信, 产生自卑感, 进而与同学关系疏远, 自闭而产生抑郁心理, 导致成绩更加不理想, 形成恶性循环。另外, 独立学院学生入学分数较低, 学生文化基础总体较差。这间接导致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卑, 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状态, 自我效能感低, 从而造成学业挂科。

2. 4 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给人带来负面的反应, 它是一种暂时性的情绪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又可能持续发展成为焦虑性神经症, 因此, 学习焦虑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 78. 21% 的学困生存在学习焦虑的情况, 其中84.13% 的学困生对考试焦虑显得尤为敏感。究其原因: 一是学习方式方法不适应, 产生的心理负担过重; 二是考试准备不足, 学习过程中未能好好掌握知识; 三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3. 独立学院学困生教育管理对策

为了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自信心, 改善学习状态, 提高学业成绩, 各校的教育对策、思路、做法各有不同。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 该学院建立起了学院、家长、学生三方联动工作机制, 实行辅导员谈话制度、“一帮一”学习导生制、家长的督促教育、“三自模式”学习帮扶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为学困生提供了良好的后续教育机会。

3. 1 建立学院、家长、学生三方联动工作机制

3. 1. 1 建立沟通机制

( 1) 与学生沟通: 经常与红黄牌学生本人和其所在班级的学生干部及同学沟通, 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况, 找准欠学分的真实原因, 做到对症下药, 以便于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 2) 与任课老师沟通: 向任课老师提供红黄牌学生名单, 定期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了解红黄牌学生的学习状况。

( 3) 与家长沟通: 不定期地与红黄牌学生家长进行电话沟通, 告知家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思想情况, 希望家长关心学生在校表现情况, 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

( 4) 与教务部门沟通: 对学生普遍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的老师, 及时与教务部门沟通, 从教务部门的角度向老师提出整改建议。

3. 1. 2 建立帮扶机制

( 1) 学生帮扶: 成立“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学习导生制, 让每个红黄牌学生至少有一名固定的学生对其进行帮扶, 包括传授学习方法、讲解重点难点、分享学习笔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

( 2) 任课老师帮扶: 让任课老师重点对红黄牌学生进行辅导,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重难点, 通过师生交流会对学生学习方法提出建议, 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等。

( 3) 辅导员帮扶: 对红黄牌学生给予更多关注, 从生活、思想上给予更多关心关爱, 通过辅导员谈话、座谈会等使其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学习信心。

( 4) 家长帮扶: 家长经常电话关心红黄牌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其学习提出期望和要求, 或用亲戚中成功的例子教育他,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3. 1. 3 建立督导机制

( 1) 辅导员督导: 对每一个红黄牌学生的挂科情况、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帮扶情况建立详细档案, 定期进行跟踪, 对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等情况及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 并及时通报学生家长。

( 2) 任课教师督导: 加强对红黄牌学生到课、课堂听课、作业完成、课后复习等情况的督导。

( 3) 学生督导: 学习导生经常提醒红黄牌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听课、及时完成作业、自觉做好考前复习以及不迷恋网络游戏等等, 如发现被帮扶的红黄牌学生有异常反应和举动, 及时告知辅导员。

( 4) 家长督导: 学生在校期间, 家长经常电话提醒学生改变不良习惯, 按时上课, 不沉迷网络; 放假期间, 督促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及时补回欠学分。

( 5) 自我督导: 学生自我加压, 要求每一个红黄牌学生针对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并做出相应的承诺, 使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主动按计划、按进度进行学习。

3. 2 基于 “三自模式” 的帮扶教育

3. 2. 1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 是实现学困生脱困的基础。虽然大部分学困生存在专业认同感、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及自控力等问题, 但其思想活跃, 动手能力强, 善于创新, 社会经历丰富。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能正确评价自我, 才能激发学生寻求改变的内驱力。因此, 在学困生帮扶教育时, 教育者及管理者首先要通过谈话, 帮助学生自我分析, 对自身状况及形成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对自己的能力、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及改变的动力, 帮助其提升自我转化的能力。

3. 2. 2 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 是利用“三自模式”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业困境的关键环节。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大部分学困生的成因在于学生的内因, 而非学生智力因素。因此, 在学困生帮扶过程中, 教育管理者应当着力为他们营造有利于成功, 能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学习环境, 通过团体辅导项目, 对学生进行自信心、信任及成功训练等, 让学生体验到受人注意、尊重或欣赏的需要, 让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产生自我效能感; 结合心理讲座,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激励及自控能力, 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2. 3 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无论是大学教育的学分制模式, 还是不同于中学阶段的教学及学习特点, 都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此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大学生自我意识趋于稳定并具有明显的独立性, 他们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能制定计划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自己的计划。因此, 在学困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 我们的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使学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促进自我发展。

独立学院学困生的教育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 需要学院、家长、学生三方联动, 合力攻坚。从辅导员的教育管理角度, 应当从内因方面找到利于学困生发展的方法, 通过“赏识—督促—激励”的教育辅导模式, 排除其不良情绪, 增加学生自我效能感, 让学生形成“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学习行为模式。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任教师, 应当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结合学情, 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 共同提高“学困生”学业成绩。

摘要: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 通过典型问卷调查和谈话调查方式, 对178名受到学院红黄牌学业警示的学困生在心理因素如意志力、处理难题能力、情绪紧张度、考试焦虑度、心理适应力和家庭、学校、社会三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心理上分析认为学困生普遍存在着诸如自控力差、学习内驱力弱、自信心不足、学习焦虑等问题。结合学院所建立的学院、家长、学生三方联动的工作机制, 探讨了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学院的辅导员谈话制度、“一帮一”学习导生制、家长的督促教育、“三自模式”学习帮扶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困生,心理特点,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范叶青.独立学院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与教育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15 (1) :144-146.

[2]张明宇.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教育策略[J].心理.2004 (06) :55-56.

[3]周敏.独立学院学困生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篇4: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

关键词 电子类专业 科技创新活动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青年群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相关部门的引导下,依靠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应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只有通过培育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才能培养出受行业企业欢迎、有竞争力、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我院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现状

自从我校2010年有规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来,电子与信息工程學院以电子类专业参加湖北省及全国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为契机,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广泛参与,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创新氛围也在逐渐形成。3年来共荣获“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比赛、湖北省比赛三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胜奖10多项等;还发表了多篇基于创新项目的论文,如由学生王圣、张吉智及指导教师罗云高完成的《新型低频功率放大器与应用》和由徐程、张聪及指导教师赵新完成的《简易心电图仪的设计制作》等一批科研论文,固化了科研创新的成果及资料。

从我院电子类专业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一定的经验,但相比开展较好的其他学校、其他二级学院来说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①师生均显示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②相关专业教师指导创新力量不足,难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尤其是在中青年教师不仅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同时也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状况;③学生初始参与热情度较高,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从整体上也出现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但是大多数是靠在竞赛期间内突击来完成的,长期坚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非常少;④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进度时间安排造成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不足,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很难找到真正对科研活动感兴趣的学生,难以培养科研氛围。

以检验学生科技实践水平和创造能力的“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例,我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显著的创新成果出现,这种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尚欠缺有效的措施。

2 我院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2.1 受到学制规定,创新时间不够

从我院电子类专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主要精力还是各种类型的专业学习。在校三年间,一年级以职业素质课及职业基础课的学习为主,虽然很有热情,但对科研不知从何下手;二年级才开始学专业课,以基础职业技能课及大量的实践环节课程为主,但这是学习强度最大的一年,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做课程之外的事;三年级则以提高职业技能课及职业拓展课占多数,并且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企业实习,准备顶岗就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精力,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科研创新,而能够参与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学生只能在二、三年级中选拔,并且还要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比赛时间相匹配,因此均显得力不从心,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2.2 由于制度限制,创新氛围不浓

要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这项工作,促进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是基础。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步较晚,且目前有关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逐步加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建设是当务之急,另外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创新氛围很重要,不仅能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发挥的平台,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我院因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举办了多场不同形式的、与开拓创新视野相关的“专业讲座”,但就目前的结果来看,不仅感觉形式单一,而且参加的学生不多,还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个性培养不够,创新能力不强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本应是个个性化的教育,但学校有关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规章、引导制度相对较少,专业教学和工程实践活动中以创新为主题的创新教育较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培养等仍需要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大力加强和改进,同时关于创新、创造的基本原理、方法、技巧、手段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也较少。

2.4专业配置分散,结合程度不紧

我院目前现有2个专业大类,8个不同专业门类,而就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项目来看,大多都是几个专业门类相互结合,紧密协调来完成的。但我院目前开展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包含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还是大部分仅限于1个电子类专业,而学院的信息类专业由于种种限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是没有找到一个能够与创新活动相衔接的平台。

2.5 资金筹措有限,持续发展不足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能出一定的成效,人、资金和场地都是重要的保障因素。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均没有可靠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立项经费对于理工科项目来说也是杯水车薪,资金不能完全保证,还得学院其他专项资助;在创新活动开展中用于学生专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场所、设备数量极其有限。这些因素均很大程度的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层次与质量。

3 我院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

为了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下一步更有效的开展,使我院大学生科研活动真正走上一个新台阶,拟提出以下对策:

3.1 防止培养过程中的同质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大同小异的格式化培养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学生的成长和成材是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完成的非常个性化的一个过程。因此,必须加大高职教育改革的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品质、合作精神;二是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考核制度;三是树立社会化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和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能被社会认可的具有一定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人才。

3.2 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划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和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在学生中激发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开拓创新思维,发现创新能力。为此,必须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各类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各级各类课题,发掘和培养学生骨干,组建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团队,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3.3 拓宽科技创新经费渠道,加大企业与大学生科研的合作力度

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生显著增加,经费问题就成为面临亟待的问题。为此,要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经费来源渠道,除学校拨付给项目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外,还需要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争取企业赞助、与企业共同开发等方式增加經费投入,确保科技创新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同时可以解决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化运作能力。

4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建议

4.1 创新管理制度的建设

一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成功与否,组织管理建设是决定性因素,而要营造学生科技氛围,提高师生参与率,加强制度的创新,提高组织管理队伍的水平是关键。目前在我校,直接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是学生工作部、相关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学生管理办公室、团支部书记和其他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要以一定形式的创新培训、讲座、参观考察与学习交流等方式,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完全符合要求的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阵地管理、大学生科技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相关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关联的规章制度,及早建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早日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4.2 开设基于创新活动的相关课程

根据我院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及全国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的经验及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体会来看,约80%的理工科学生认为应加强基本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而融会了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的创新课程可以由创新思维较活跃或在创新方面有一定成效的专业教师执教,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由学校科研处主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相关人员介绍科研项目申报的申报技巧及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科技项目选题、申报、立项操作的基木流程。

参考文献

[1][5]殷海,洪俊田.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2007(5).

[2] 万战争,郭会丽,李鹏飞.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7(01).

[3][4]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2).

[6] 刘迎春.大学生科技活动工作机制研究 [J].社会科学家.1999 (2).

[7] 张金洲,曹胜波.浅析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02).

篇5:电子科技大学-高考学生必备

学校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首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与哈工大、上海交大并列为“我国最早的七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电子科技大学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专业设置和优势学科: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5个学院(部),另有示范性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以及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36个。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硕士(含13个工程领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等6类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10个;本科专业4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分数线:

北京大学201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11分,文科609分;2009年理科626分,文科603分;2008年理科588分,文科588分。学费及奖学金情况:

学费一年12500-15000不等,住宿统一为1200元每年。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为6000元/人,二等奖学金为4000元/人;校奖学金,特等奖学金2000元人,一等奖学金1200元/人,二等奖学金800元/人,三等奖学金400元/人;国防生奖学金10000元/人/年等奖学金项目。院士、名誉教授和杰出人物:

现任校长是汪劲松。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授343人。拥有一支包括7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1位长江学者,1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技基金获得者,6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在内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成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杰出人物有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张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丁磊:199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微波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网易公司CEO。胡爱民,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6所所长。陈营官,原福建省省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所在地名胜和特产:

篇6: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

2、以上信息均为必填信息。

说明: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填写此表,入学后将此证明材料交至录取学院,将作为助学金等资助的评选证明材料。

3、填写时必须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 ;签字必须为父母(监护人)亲笔签字。

4、姓名等信息必须与身份证一致;家庭住址必须到最小单位:农村到组到户,城镇到街道门牌号栋号单元号。

篇7: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

电子科技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毕业生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努力夯实工作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观念,拓宽市场,强化指导,优化服务,切实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并在多年的积累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

1、以国家需求为引领,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大力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将就业工作与招生、培养、专业建设相挂钩,根据就业部门提供的分析数据、调研反馈信息以及定期组织的专题研讨,及时调整招生规模、学科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模式。相继推出了 “成电英才计划”、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管理-电工复合培养实验班等重要举措,并结合国家需求以及学校办学情况,新开设了物联网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传感网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气信息工程五个专业。还开始将通信与信息工程等4个学院以学院为单位按照大类进行招生,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解决跨学科问题能力提升,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了招生、培养、就业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

2、保持长效的市场调研与反馈机制,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始终坚持不懈开展研究型就业工作,每年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采取“点面结合”、“校院分级”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市场走访与拓展,把握就业市场发展规律与趋势,提前对各专业的就业市场进行预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工作。在将市场需求反馈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同时,学校还将其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讲座、团队辅导、个性约谈等多种渠道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找准自身定位,规划大学学习生涯,为职业生涯的长远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3、把国防建设需要放在重要位置,积极为国防事业输送人才。作为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重点共建高校,学校在全程化的`就业服务与教育中注重引导,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重点推荐,并始终与十大军工集团、军工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等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多种方式积极鼓励毕业生投身国防建设,有效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使“成才报国”成为学生就业的自愿选择。20,学校共有725名毕业生到部队和军工集团等国防领域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16.50%。

篇8: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我们要明白互联网精神是什么, 互联网精神就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

我们不能纯粹以一个官方对非官方、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的姿态去运营新媒体, 如此运营, 必将失去受众的支持。而“移动”的要义在于“随时随地”, 快速传播与分享。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平台, 一定要放低姿态, 要“接地气”, 用市场化的手段去赢得学生的关注, 把学生当成用户, 确保学生的使用体验, 确保新闻、功能、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 强化学生对平台的使用, 以用户数、资讯点击率、数据调取率、交流互动数量作为检验平台成效的重要依据。一旦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 用户对平台形成一定依赖, 我们就可以利用平台达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等诸多教育目的。

一、移动新媒体平台的概念

所谓新媒体, 就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形态与商业模式。互联网诞生之后, 新媒体的概念就一直在不断演进, 最早基于固网的门户网站, 作为当时新媒体的代表。然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高速发展, 新媒体也与时俱进。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诞生和普及, 使移动新媒体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相对于以往在PC端上基于固网的互联网媒体, 移动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在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移动视听设备等终端上进行传播和交互的新型媒体。它打破了时空的局限, 使用户随时随地地接收信息和资讯, 随时随地地调取数据和使用服务功能。

对于手机新媒体而言, 主要包含了以下的特性:

1. 便携性

手机终端与人相伴, 甚至被称为“人体器官的延伸”, 手机终端基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使受众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调取和查询服务。

2. 互动性

手机的通讯基因决定了基于手机开发的移动新媒体平台必然需要具备交流互动的功能。

3. 跨界性

凭借强大的移动网络支持, 手机新媒体可以很方便地与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其他媒体形成紧密的互动。

二、移动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精致化”管理中的运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里,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教育培养的目标。其中, 合格建设者的培养主要依靠教学, 以任课老师为代表。而学工干部, 特别是辅导员的存在在中国高校里的理论根据和基本价值, 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

而如今, 不少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 忙于各类日常工作, 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根本任务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这是本末倒置的。

将新媒体平台投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去, 实现数字化、移动化、精致化的学生管理。将学工干部最大限度的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将更多心思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并且利用新媒体平台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 是移动新媒体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在建设移动新媒体平台时, 首先从微信公众平台入手, 建立了“桂电二院团委学生会”微信公众平台 (以下简称“二院小微”) , 平台一开始就定位成一个为老师、学生服务的全方位、多功能平台, 摆脱大部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简单地新闻推送的功能定位, 不采取行政命令强制学生关注。以其自身的内容、功能、吸引学生自主关注, 逐步在校内形成影响力。

在这个新媒体平台里, 我们将学校能够查询的信息、需要下载的资料都整合在一个后台里, 再通过微信公众账号面向用户 (包括老师、学生等) , 用户通过在微信里输入指令, 调取后台数据, 后台通过微信自回复功能即时将用户需要的信息反馈到用户手机上。现在已经实现成绩查询、课表查询、校园电话查询等一系列查询功能。

同时, 平台将校园周边的外卖、超市、KTV等生活娱乐的商家信息以及天气查询、出行查询等功能都添加进来, 使得平台不仅只是在校园内使用, 走出校园也一样有用。平台正在积极加强与商家合作, 力推“微信打折功能”“微信点菜功能”“大众点评功能”等, 满足商家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为加大对学生的吸引力度, 新媒体平台还定期推出各类活动, 如“早读签到”“感恩母亲节”等, 通过与商家合作, 为活动参与者提供奖品, 使平台成立初期, 关注人数得到提升。之后通过功能的完善留住关注用户。活动情况如下:

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功能完善, 截止2014年5月20日, 二院小微成立2个月, 关注人数突破2000人, 日均调用接口人数137.96人, 日均调用接口次数977.5人/次, 日均推送新闻一版 (每版3-7篇新闻) , 推送新闻日均图文页阅读人数1132.8人, 日均图文页阅读次数1300.9人/次。平均每次活动参与人数:896人, 互动次数1896人/次, 活动期间, 平台日均调用增长806%。

以上数据表明, 二院小微新媒体平台在活跃度, 交互性, 功能性上均达到了较高水准。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新媒体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 所担任的角色也愈发重要。不管人们如何定义新媒体, 有一点是确定的, 那就是相对旧的媒介形态, 新媒介的形态是不断变化和延伸的。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教学管理, 二是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即对学生课程、成绩、学籍等教务选项有关的管理;日常管理即学生在宿舍生活及参加社团活动等非教学管理。

1. 教学管理与新媒体平台

高校工作在移动设备还没发展狂热之前一直依赖着传统互联网处理和管理学生信息。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传统互联网, 尤其是在近几年, 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每天传递着数以亿计的信息。

高校就可以将成千上万的、公共公开的教育信息, 放入新媒体平台, 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获取。高校还可以将传统互联网上管理着的一些功能选项, 比如课程选择、论文提交、借阅图书等加入新媒体平台。教学管理便捷化, 为学生节省了时间, 大大增加了教育效率, 也就提升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品质。

2. 日常管理与新媒体平台

利用新媒体平台, 教学管理可以省下不必要的花费的时间。学生有多余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的日常生活, 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宿舍管理中, 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定位, 来达到查寝的目的;在社团生活中, 学生可以直接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会议、任务布置, 并不用专门寻找或申请一间教室;在社会活动中, 学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寻找校内校外的兼职, 而并不用浪费时间一个个询问。

3. 新媒体平台的交流模块

新媒体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 自然不能少了互联的特性。目前, 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师生交流过少, 老师不能及时准确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 导致师生间关系疏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学习的效果自然不好。新媒体平台不能依赖传统互联网的定点登录, 而是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沟通, 才能及时解决问题。

高校管理的新媒体平台可以建立各个独立的交流模块, 比如习题解答模块、考前答疑模块、心理咨询模块等。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更能最大程度解决学生的难题,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地帮助。而老师通过上传教学视频和课件, 在线解答, 将课堂扩展到线上,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日常校园新闻和校内通知推送

校园新闻和校内通知是高校学生最需要关注的, 然而这些仍然依赖着传统互联网, 需要学生登录校园主页去查看, 导致信息传播在传统门户网站上的时效性严重滞后。如果对新媒体平台加以利用, 学生就可以快速地获取这些消息。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推广, 恰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校园新闻和校内通知, 通过点对点的传送形式, 让每一位学生及时获取信息。而这类功能并不需要建立高校管理特有的新媒体平台, 现存的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等就已经包含。

5. 考研就业等信息的更新

对高校来说, 考研就业是信息更新最繁琐的阶段。高年级学生需要收集相应需要的资讯, 并且需要的信息量庞大, 单凭个人是很难协调处理的了如此庞大的信息。考研就业的阶段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 耗费大量精力, 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学生要求筛选符合的信息进行发送。例如, 给考研的学生发送想要考入的学校资料, 给就业的学生发送想要去的企业信息等将大大保证了学生的精力, 使其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静, 钱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途径探究[J].科教导刊, 2013 (13) .

[2]龚文华.高校学生工作精致化管理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 (高校版) , 2011 (08) .

篇9: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地区:四川

地址:一环路东一段159号

成立时间:2006

区位优势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培育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由成果向企业的转化。因此,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特别是按照现代经济规范运行的商业技术经济环境,是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这也是美国“硅谷”迅速崛起的重要经验和启示。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高度重视这一基础工作,积极与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同创办了“电子科技大学创业中心”。该中心配备了懂经济、法律、财务运作、市场策划的专业人才,主要针对学生、教师和入园企业进行创业培育和孵化服务,从企业工商注册、项目咨询与资产评估、申报各类计划和基金到企业融资、改制、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等等,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和服务。

科技园组建了物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园区的安全保卫、设备设施管理维护、清洁卫生与园区绿化等服务工作,为科技园和入园企业提供安全、舒适、清新的工作与创业环境。

孵化器特色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地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核心主体部分占地面积达2000亩(其中,校外园800亩,校内园1000余亩。另计划新校区3000亩),可结合大学科技园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成果和企业孵化、科技产业化工作的建筑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

联系方式:028-83201114

上一篇:英语求职信写作下一篇:母子公司管控体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