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2024-07-22

音乐课中多媒体的运用(精选8篇)

篇1:音乐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音乐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声音、影视、图像等于一体,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以其非凡的功能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使课堂辅助教学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媒体指的是用于传递和加工信息的一种中介性方式、手段或工具。应用于教育领域里的媒体,具体是指各种教学传递方式,而把多种教学传递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就属于广义上的多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系统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学习服务。它把教学内容、教学经验和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的各种功能。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变抽象为形象,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精心设制、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微观的限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从而更好地为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

一、多媒体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过去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学生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听不进去。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而情感是不能强迫的,情感体验是不能替代的。缺乏主动参与的音乐欣赏教学必然流于形式,回到教师唱独角戏的老路。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通过图、文、声、像结合,把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最佳状态。首先我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照片收集、扫描,根据欣赏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制作文本,用动画效果旋转或飞入背景画面中,及时引导与提示,吸引学生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路。通过视听结合,学生从思考和回答问题中,找到了各有关学科知识与民族音乐的联系,找回了了解民族音乐的自信心,缩短了学生同民族音乐的距离,进而使他们自觉进入到感受音乐的状态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意境,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寻求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粉笔+黑板+挂图+录音机所达不到的效果,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力,对欣赏的民族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所以,通过聆听可以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在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后,就引导他们动脑思考,这是一首什么情绪的乐曲?什么节拍?什么速度?歌中唱出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准确的内心节奏,音高的组合,即内心听觉。没有正确、敏锐的内心听觉,就不可能理解音乐。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通过欣赏音乐画面,听歌曲或乐曲,一要想曲子的速度是快是慢,二要想曲子的力度是强是弱,三要想曲子的情绪是欢快,优美,还是深沉,悲伤。每首曲子产生的音响效果不一样,反应的情绪也就不一样。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听后要多联想,在头脑中要有故事情节,要有音乐画面。在想中感知音乐美的蕴含;在想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想中引发心灵的火花;在想中充分理解音乐。

通过初步实践,我体会到针对不同音乐欣赏内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辅助手段,能给学习的主体——学生带来新的感受、乐趣,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开拓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在美的境界中净化心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

在唱歌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唱歌,而且要教会他们演唱好歌曲。这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关键所在,而现代教学媒体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则起着重要作用。在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后,还要引导学生处理歌曲情感。但是,如何处理歌曲情感呢?如果单靠老师讲解是非常抽象且枯燥无味的,学生也不易感受得了,这时就可以通过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录像并集视、听、唱于一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把主要精力放在音乐表现上,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从简单的练习起步,初步学会处理歌曲情感。因此,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音画同步”的优势,根据歌曲的内容选取几幅表现大海的美丽、博大、深远等优美画面,把它们与歌曲的录音编辑在一起,并恰当地插入教学所需的歌谱,使歌谱、声音、画面连成一片。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又能欣赏到绚丽的画面,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优美景色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的演唱更入情、更真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唱歌兴趣。又如在教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时,通过放映多媒体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如身临其境,强烈地感受到乐曲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从心灵深处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也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三、多媒体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

在音乐学科中,视唱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培养学生较好的乐感,是学习音乐的必备前提。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对此学科感到陌生又枯燥无味,不知在学习上从何下手。为此教师必须巧妙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对此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视唱教学中,要分析曲目中的每个乐句、每个乐段、每个小节的节奏型;要掌握曲目中的重点与难点。如果是靠教师的讲解、教唱,学生是很难清楚明白的,也很难掌握其中的难点、重点,更谈不上把一曲视唱唱准、唱好。教师若借取电教媒体把要视唱的曲子及其结构、节奏型、速度、表情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曲目、分辨节奏,容易掌握曲目中的难点、重点,还能提高视唱教学的效果。

四、思考与启示

由于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优化教学过程等优点,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乐意学、勇于思索、敢于创造,的确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追求形式。但当今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运用还存有一定的误区:片面地唯多媒体是从,唯多媒体是好,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甚至已到了众“体”皆废,独尊多媒体的地步。多媒体确实拥有强大的功能,于是常见在公开课上纯粹以多媒体取代了黑板、粉笔,有些课例甚至只有多媒体从头到尾唱戏,多媒体成了独媒体,其实多媒体固然有其优越性,但其它传统常规媒体也有其不容忽视的独特功能,其功能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应以“扬弃”的观点来看待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粉笔、黑板、实物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多媒体与传统常规教学媒体有机配合,从而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篇2:音乐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谈谈多媒体在音乐课中的运用

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小学周文佳

伟大导师列宁曾经说过:“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有力工具。”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学校艺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重要学科,它在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音乐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推广,音乐课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唱唱歌而已,而是即将发展成为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综合型的艺术课,音乐课的内容也就变得越来越丰富、全面了。在这样一个类型的学科中,多媒体的运用对于课堂内的教学效果的优化起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

就拿音乐课中的欣赏课来说吧,它强调以容纳声乐、器乐、东方、西方、古典、现代音乐于一身,包含有丰富的音乐知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以及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 。一般说来,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听觉疲劳。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了欣赏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更多的音乐知识。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这时,你便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制作课件,运用录象投影等使声像结合,来创设教学意境。

当欣赏一段乐曲时,在老师将作曲家、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因素讲解之后,初听时学生的理解会很粗浅,很浅薄。但一幅图片,一段文字可以使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加以重点的提示,在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形象,创设音乐情境方面,收效甚佳。如:一年级的`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全曲分为了三个片段,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虽然三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光听是听不懂的。于是,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VCD画面,他们对曲子的内容的认识就会在听与看中完成。就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在理解了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轻而易举了。

多媒体还可以用于歌曲的教学中,如艺术处理四年级的歌曲《金扁担》。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条件比较好,并不能及时的领会歌中由于扁担的使用而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体会农民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多媒体,选取旧社会农村生活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农村生活的画面,以结合解说的方式相对比,学生一下便进入到了歌曲所设的氛围中,这样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于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党的热爱和喜悦之情,马上便从学生的歌声中表达出来。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使学生的感受与音乐意义达到同一,从而又进行了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力、鉴赏力,拓宽视野,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

篇3:小学音乐课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活教材

如何激活音乐教材内容,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把多媒体技术融人音乐课堂教学, 配合多种教学方法, 是音乐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儿童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 也最能集中注意力。而传统的教育技术不具备形声性、再玩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等特点, 引不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也产生不了情感的共鸣, 从而使学生渐渐感到音乐课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变静为动的特点, 这也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课堂中使用欢乐的音乐, 丰富多彩的图像, 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 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 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 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 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 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从而激活了教材内容, 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使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中发挥出它具有的独特魅力。

二、运用多媒体让学习更有趣

“兴趣”源于需要, 多媒体渗透课堂是时代的需要,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 对信息技术的需要是非常 “渴求” 的。作为教师就要让学生能很好的认识到自己 “需要”的东西所存在的价值, 让学生有 “兴趣”。多媒体渗透音乐课堂, 使学生能对知识有更高的需求。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就要想方设法把教学媒体利用到实处,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 要做到音乐认识的实效性。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需求感, 在获得知识时, 学生就会很容易满足。学生对媒体非常的感兴趣, 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 “爱好”这一点, 让学生在媒体辅助下的学习更有成就感, 使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 “成功感”。

媒体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事物”, 在聆听了一位老师的讲课后, 我深有体会: 由于学生对各个国家的音乐特色不是很了解,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各国的音乐特点有较深刻的认识, 包老师运用信息技术视频的优势, 播放各种具有典型的音乐表演以及教师的点拨, 使学生在认识音乐特点以及典型节奏上有深刻的认识, 再加上由于视频的感染和学生自身的表演, 学生很快对亚洲各国的音乐特点有了深刻的记忆与理解, 教师在结合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展示, 效果非常不错。这样, 学生的心理也就有了一种成功的喜悦, 会越学越有兴趣。同时, 更好地唤起学生学习音乐欲望。

三、运用多媒体设置音乐情境

欣赏美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于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开始的。因而, 只有能够感受美和欣赏美, 才能理解美, 进而发展想象美与创造美。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美育。他要求学生要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著名的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 一把是文学, 一把是音符。”因此, 启迪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更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有关知识、作曲家的世界观、作品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动机等, 以求更加准确、完整、深层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音乐、图画、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 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 而多媒体教学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给音乐课创造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 塑造一种美的氛围, 使音乐形象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运用多媒体拓展思维

近几年, 音乐教材随着课改理念的转变, 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 进行发散性思维。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我充分挖掘教材所隐藏与涵盖的内容。发现教材中许多都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自创、自编, 共同深究来完成任务教学, 不再是单一学会歌曲那么简单, 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变静为动, 使单一的变成能动能唱的, 能够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 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与探究的创造能力。

案例: 全班围成一个圈, 通过圆变成了s形的火车, 学生边唱边开着。我提出这样的疑问: 你们想把它开往哪儿去? 还想开怎样的火车? 开火车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呢? 这时, 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让孩子们发挥想象, 各抒己见, 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拓展。从课件中, 火车遇到每一站, 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使学生的大脑接受新的知识, 也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点的培养。

篇4:音乐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多媒体音乐 运用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音乐已不再是专业音乐人的专利, 多媒体音乐已渐渐走近音乐欣赏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音乐系统, 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和感染力尽可能地得到了发挥。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 唱) 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 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 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且音乐欣赏课的传统教学工具比其他课程要多, 除了黑板、钢琴外, 录音机、C D机、录像机、V C D 影碟机、幻灯机、电视机、投影仪几乎一个都不能少, 有的学校还配备功放和大功率音箱。不难想象, 这么多的设备带来的问题是: 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连接、转接、切换各种设备, 而且课堂上的时间会浪费在更换、搜索碟片与录像带等音像资料上, 烦琐的操作给正常的教学造成了障碍。一般来说, 除了在欣赏钢琴作品, 并且由教师弹奏作品时, 其他时间, 钢琴只是一个能发音的键盘, 也就意味着钢琴可以被电子琴和手风琴等替代, 而电脑音乐系统一样能够达到要求。录音、录像磁带的储存方式是模拟记录, 放音、放像效果会随磁带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音乐作品的许多音乐元素在录音、录像磁带中不是很容易辨别出来。录音机自身的磨损老化也影响放音质量, 经常会有人感到同一盘磁带在不同的录音机上播放速度会有出入, 这是因为录音机转轴皮带松紧不同引起转速不同造成的, 这是不可避免的机械问题, 每个录音机使用一段时间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欣赏课中时常要单独或反复聆听某一段, 教师要花时间在倒带、快进、快退等操作上, C D 、V C D 等光盘也只是常用选曲功能, 选某一首从头播放, 至于快进、快退的功能同录音机类似,都有寻找指定点速度慢、选择播放起始点不精确等缺点, 浪费了许多时间。而充满美感的多媒体教学: M I D I 音乐与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结合, 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的美好景致, 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有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 由黑管和大管奏出, 黑管演奏主题音乐, 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 能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 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这与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 效果显然要好得多。电脑音乐系统的 M I D I 和音频功能应用在这些方面的优点十分明显, M I D I 音乐可以选取任意一小节的任意一拍开始, 音频文件可以选取任意某一分钟任意某一秒( 甚至精确到百分之一秒) 开始, 并且每次的速度不会有区别; 计算机还可以根据教师要求快速设置音乐、影像中的某一段反复播放。音乐作品中有些乐器或声部需要强调, 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模唱或用钢琴演奏,但效果不好。在 MIDI 文件中可以随时设置某一个或几个声部独奏, 让学生聆听后, 再全部播放进行比较。音频文件中可以通过 E Q 调节, 放大或缩小某些频段的声音,以便突出某一部分。

音乐欣賞课中, 介绍不同乐器的音色时, 通常使用语言描述和聆听音乐作品为主。往往在一首作品中不能够清楚地听到一种音色, 或只有某一音区的音色。很少有学校能够请到每种乐器的专业演奏者来专门演奏, 那我们就要寻替代者, 计算机是最好的选择。在 MIDI 编辑软件中可以选择音源里的成百上千种音色, 越好的音源发出的传统音色越逼真, 这样我们要找的只是某种乐器的图片, 然后 MIDI 键盘上弹奏不同音区的音, 甚至可以弹奏乐曲的片段。

多媒体音乐系统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节省了板书、换磁带、搜索等时间, 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大增加, 这样教师备课内容相应增加。教师准备资料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设计板书。②将现有的磁带式音像资料存入计算机硬盘或转录为 C D 、V C D 。③寻找其他教学资料。除了到音像店购买以外,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寻找和交流的场所, 在音乐网站中不难找出音乐家的画像、生平、创作风格等内容,更是有数不胜数的音乐作品可以聆听或下载。M I D I 文件体积很小, 一般不会因网速影响下载。网上比较流行 M P 3 是一种压缩的音乐格式, 具有体积小、音质好、不受音源限制等优点。④将现有乐谱而暂无音响的资料输入计算机, 转为 MIDI 文件。这种工作需要有 M I D I 制作能力、钢琴基础较好, 不要求每位教师都能胜任, 可安排专人负责输入工作, 输入工作不会因乐曲的速度和难度而变的复杂, 甚至可以一个一个音弹进去, 最后再按要求合成。⑤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和资料贯穿起来, 这项工作也可由专人负责, 任课教师应自己编写脚本。

学生在欣赏课后的练习和复习中, 可以将教学内容拷贝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随时可以进行练习, 任课教师应注意并告知学生使用有著作权音乐作品的权力和义务。U S B 接口和 U 盘的普及使得大量的音乐文件可以方便地传播、交换, 也为音乐欣赏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总之, 充分发挥多媒体音乐系统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乃至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是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力、鉴赏力, 拓宽视野, 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段晓军.电脑音乐系统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6,6.

篇5:音乐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音乐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把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会使音乐教学模式、手段、过程得到根本的改变,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技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音乐老师必须掌握这项基本功,同时还应尽快地运用并设计多种手段到教学中去开发学生的智慧。但是不能过多依赖媒体,而忽略了教师的作用。众所周知,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适时、适当、适量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如果能“适时、适当、适量”运用多媒体,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来谈谈。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的音乐更形象具体

音乐是听觉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上综合课《难忘今宵》时,用多媒体适时播出春晚现场的画面,马上就把学生带入春节晚会现场,音乐形象马上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能马上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再如欣赏乐曲时,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同时还能欣赏到钢琴家的演奏技巧。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文化,不仅在于它们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方法,音乐本身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吧,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饰、舞蹈、乐器等。许多文化就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首歌,而且了解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如上《天山之春》这个单元时,可以把维吾尔族的一些歌舞形式、服饰、乐器等做成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一民族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及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三、适时运用多媒体,让隐性的知识显性化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以让老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音乐知识更富趣味性。如之前,我们在没有用多媒体上九年级德彪西的《月光》这节课时,我为学生不能理解印象派音乐而苦恼。前不久,在听一节公开课时,有一位老师就适当、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解决了这个问题。她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听《春节序曲》,然后根据乐曲的情绪让学生选颜色,因为情绪欢快、热烈、喜庆,学生一定会选红色,接着听《野蜂飞舞》让学生选择线条,学生根据音乐的起伏大、频率快,一定会选曲线,再接着听《水中倒影》,问学生是否找到线条、色彩或图形,学生就感觉有些朦胧了,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了。老师于是就引出印象派画家凡?高的画,借画引出印象派画,再引向印象派音乐。学生于是很快就能理解了。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让抽象音乐理论变得直观化、形象化

音乐教学不同于绘画教学,可以借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学生对音乐的接受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运用多媒体把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直观化。如在讲述调式音级与键盘各音的关系时,可制作一张标有音名的键盘图,点击鼠标,出现C大调的唱名,又点击C大调消失,出现G大调在键盘上的位置,之后又现F大调等调的音级在键盘中相应的位置。这样,使得学生对这较为难懂、抽象的知识一目了然,从而使教学难点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

五、多媒体与音乐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音乐审美教育体系中,戏曲艺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有其他艺术所不可取代的美育作用。当今初中生普遍对戏曲不甚了解,对戏曲这一艺术形式所采用的夸张、想象、省略以及装饰的虚拟性知之甚少。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效果不言而喻,学生一是觉得乏味,二是茫然厌烦。但是适当、适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丰富的信息量将京剧中不同行当、不同脸谱以及不同戏曲家的演唱风格用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们欣赏,这样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聆听美、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教与学变得更轻松、和谐。

篇6:谈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学音乐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充分的肯定,学校也开始积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也逐渐渗透到了音乐课堂教学中。“一架琴、一本书、一张嘴”的音乐教学模式已远远地适应不了当今教育教学的需要。日益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一、运用多媒体渗透多元文化,体现音乐教学特色

音乐教学在内容、形式上具有丰富性、综合性和渗透性。音乐集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文学艺术、绘画艺术于一体,使用多媒体能更好地丰富音乐课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一课时,学生光听音乐是很难理解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语言、服装、舞蹈。在欣赏彝族歌舞《阿细跳月》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首先从听觉出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鼓励学生用语言或绘画来描绘音乐画面,接着适时地用图片介绍这个歌舞音乐的由来,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讲述这个民族的故事,最后播放作品的视频文件,增强视觉冲击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这样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这个民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加强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在音乐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的出现无疑为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手段。多媒体以生动、形象、容量大、效率高、效果好的强大优势,在音乐教学中增加乐曲的乐感、美感,为音乐教育教学注入生机。以往教学中单纯的说教示范、模唱枯燥乏味,吸引力和感染力差。运用多媒体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接受信息,给学生以新颖、生动、形象、直观、丰富的音乐信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如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中各个乐器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可以运用Flash制作成的(彼德与狼)的动态画面,教师边讲故事,边随着故事的讲述请出里面的角色,每个角色的出场都伴随着不同乐器演奏的旋律。这样能使学生更直观理解这部交响童话,而画面中一个个生动的角色也给学生留下了印象。然后请学生来到Flash画面中的乐器商店,让学生回答“哪种乐器演奏的旋律代表的是童话中的哪位角色”时,学生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因为听辨选择正确,与音乐对应的人物形象就会出现并欢快地走起来。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被新颖的教学课件激发起来,充分融入到了音乐中,能准确听辨选择出与角色相对应的乐器,并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情境

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才能较好地实施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审美教育。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光满足学生的听觉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适当地、充分地运用多媒体,通过画面、视频为学生生动而直观地展示乐曲,使乐曲更富有魅力,更富有感染力,更能体现音乐性,使学生陶醉于美的艺术天地中,从而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如有位老师在上《非洲旷野的回响》一课时,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用Flash制作的关于非洲的影像资料,学生欣赏着非洲旷野的风光,伴随着音响媒体播放欢快、热烈的非洲音乐,学生仿佛置身于非洲旷野,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想了解非洲音乐的愿望。不少学生还跟随着非洲音乐特有的节奏进行律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感受非洲音乐带来的冲击。革命歌曲处处渗透着德育和美育,但是学生不是很喜欢这类歌曲,而以前教师只是拿着录音机去给学生放磁带,歌曲中所表达的意义学生很难理解,难以热爱这类优秀革命歌曲。但是运用了多媒体,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所要欣赏的内容制成图画或播放视频文件。这样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在欣赏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第七首——《保卫黄河》时,通过放映多媒体演唱MTV,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强烈地感受到乐曲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从心灵深处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也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四、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促成师生共同体验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但是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如果一节音乐课,教师既不范唱也不弹琴伴奏,只是操作多媒体课件,从歌曲的演唱到舞蹈的欣赏,包括老师的提问,甚至对学生的夸赞都被电脑代替了,那教师在课堂上还能做些什么呢?电脑上静止的文字怎能与教师的那些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相媲美。教师优美动听的歌声、轻盈的舞姿有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拉近师生的感情。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时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然教师都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长此以往,学生的音准能力、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表现力等势必受到影响,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也会荒废。在引导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注重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相结合。如在《走进民歌新天地》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带领学生走近民歌: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传统民歌与新民歌,酝酿学习兴趣;在课上,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小白菜》,营造学习情境。在《热情奔放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教学中,在创作活动“欢乐嘉年华——跟我恰恰恰”中,都可以在课件中加入跳舞的三维动画,播放奔放的拉美恰恰音乐,把学生带到一个舞会现场。接着老师随着音乐表演拉丁舞,引起了学生的一阵掌声,并且都跃跃欲试,师生共跳拉丁舞,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篇7:音乐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松江区岳阳小学 陈晓燕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已经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为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显得形象生动,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本文主要立足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从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讲解音乐知识、改进唱歌教学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做出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运用研究

一、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音乐教师应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二期课改《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要与课程进行整合。”这些都体现出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音乐的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视听结合,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因此,研究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巧妙运用多媒体,适时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它既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更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技能。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中运用多媒体,努力创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环境,正好可以吸引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的小学生,因为他们认识音乐主要是依赖听觉、视觉的共同感知来完成。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运用多媒体,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达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整堂课的教学有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课堂导入也就成为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

在新课导入时,我常制作适当画面或是运用一些较短视频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提前放一段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旋律优美的音乐或歌曲,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的意境,使学生与音乐能很快融为一体。如: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体验澳大利亚小朋友在劳动时的幸福心情,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我准备了一段视频:天气晴朗,在辽阔的草原上,羊儿成群,人们正在剪羊毛。然后教师伴随着伴奏的音乐范唱,幅幅画面展现眼前,学生观看视频后对歌曲有了兴趣。此刻,歌曲仿佛把大家带到了辽阔的草原境界中,视频揭示了歌的内容,歌又唱出了视频的情境。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在教一首歌曲前,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增强学习歌曲的兴趣。

2.有效运用多媒体,讲解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传统教育就是在课堂上,教师采取讲授式,学生机械学习课本知识,这样的教学过于刻板,不易引起学生兴趣。我在教学中认识到,音乐知识不应该是抽象的理论学习,而首先应该是实践的发展。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将原本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变得鲜活,变得有声有色。采用ppt演示,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根据这一理论,在歌曲显示时,我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移动、闪现、放大等方法,把一些音乐记号V(换气记号)、#(升调记号)等变音记号或装饰音,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记号。比如我在四年级学习学唱歌曲《老爷爷赶鹅》这首歌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识反复记号,课件中从反复记号开始处,一只鹅随着音乐移动,到反复记号结束处,鹅又重回到开始处再随着反复的音乐移动一次,这一动画效果令学生新奇不已,一下就记住了反复记号的作用,而且印象深刻。

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将原本抽象的、难以讲授清楚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理解了音乐知识,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合理运用多媒体,改进唱歌教学

音乐是一门有声艺术,《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和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歌声更加美丽动听,让他们的音乐素养逐步提高。

(1)身临其境,以情感人。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多媒体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乐此不彼地致力于唱歌教学。如五年级第二学期学唱《我怎样长大》一课,这是学生小学阶段音乐课的最后一首学唱歌曲,这首歌选自影片《烛光里的微笑》,我在学生初步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观看了影片中这首歌的片段,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为之感动真正体悟到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抓住这一时机,我让学生回顾自己小学阶段的生活,说说教过他们的老师,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于情境之中,“连贯、优美 ”的声音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2)直观形象,歌舞交融。《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这说明唱歌教学既是技术性的,又是艺术性的。我在唱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歌曲的主要内容或音乐形象通过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如在课前从网上下载各民族音乐舞蹈片段,既直观形象,又开阔视野,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要素和表现音乐情感。学唱《乃呦乃》时,把土家族的舞蹈引入课堂,学唱《新疆是个好地方》时把新疆舞蹈引入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感受这些民族舞的节奏、动作特点,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这样学生的感情自然地宣泄出来,歌唱本身的魅力也就完全发挥出来了。

(3)规范歌唱,提高水平。唱歌教学既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要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唱歌兴趣,能成为学生的终身爱好,就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以往的唱歌教学中,学生对于声音的概念,往往是来源于教师口述的所谓“明亮”、“圆润”等,比较抽象。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现在我在教学中可以用录音录像设备,将学生唱歌的声音及形象录制下来,通过电脑马上可以播放出来,学生经常听赏和观看自己的演唱,对于声音自然就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对正确的声音就会有深刻的印象,歌声规范了,学生和教师都会在这种美妙的歌声中,得到更高的艺术享受,学生歌唱水平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4.充分运用多媒体,提高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救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1)创设音乐情境,引导艺术参与。在欣赏教学中需要创设意境,简单的讲意境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最可利用,也最能创设意境的就是多媒体了,它可以引导学生产生与作品创作意图相一致的意境。听赏时,学生在视听结合中,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比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让学生观看奥运金牌榜或奥运健儿照片、中国健儿奥运中的金牌颁奖仪式(片断);《国歌的由来》;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聂耳的照片„„通过营造氛围,感受国歌雄壮、庄严的情绪,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如在欣赏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天山之春》时,为体现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我制作了一段视频,展现了天山的风景以及新疆少数民族人们载歌载舞的画面,在欣赏时好多学生都投入到音乐之中,如身临其境,一节课后,乐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丰富音乐知识,开拓音乐视野。在欣赏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乐曲演奏乐器的形状、音色以及演奏方式。传统的欣赏教学中,这些内容只能靠教师讲解,抽象空洞,而运用多媒体后,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乐曲的演奏视频,或者相关演奏乐器的演奏视频,这样既让学生欣赏了乐曲,又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了解了乐器的演奏方式,从而认识了不少乐器,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视野。如四年级第一学期欣赏大提琴曲《天鹅》时,我让学生看了大提琴演奏这首乐曲的视频,边听边看边模仿大提琴的演奏姿势。又如五年级第二学期欣赏铜管乐《歌唱祖国》时,我制作的ppt先介绍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外形,然后让学生听一听每一件乐器的音色,接着我让学生观看从网上下载的由学生用铜管乐器吹奏这首乐曲的视频。当学生看到跟他们年纪差不多的学生用铜管乐器演奏的这首《歌唱祖国》,对这首乐曲以及演奏乐器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对欣赏的效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既开阔了音乐视野,增长了音乐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3)加强民族教育,德育潜移默化。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通过音乐实践、体验、探究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重视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具有爱国情感及文化艺术包容态度,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的民族音乐精神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学生通过与民族民间音乐的亲密接触,感受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文化,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都是学生听或唱完音乐作品,听教师讲解这首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结果是学生对民族音乐爱国歌曲缺乏兴趣,甚至排斥教材中所涉及的音乐作品。而运用了多媒体后,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如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紫竹调》,它原系江苏南部民间小调,具有较强的叙述性,含蓄婉转,通俗流畅,常作为地方戏剧中亲人之间情感倾诉与表达的唱腔,是中国南方最流行的民间曲调之一。早在20年前,《紫竹调》就在美国灌成了唱片,与《二泉映月》和《春江花月夜》等一起,成为最早流行美国的中国乐曲。前些年,苏格兰的交响乐团曾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奏过《紫竹调》;2006年春节,上海沪剧院的茅善玉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了“紫竹调”。我在上课时先用ppt介绍了民族乐器二胡、笛子民族乐器,然后让学生观看了南京民族乐团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演奏这首乐曲的视频,并且让学生观看了以紫竹调旋律演唱的沪剧《燕燕做媒》和用方言演唱的江苏民歌《紫竹调》,最后在拓展欣赏部分,我又让学生观看了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另一首同样闻名世界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通过运用多媒体完成的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从形式的美、到内容的美,再到精神的审美教育,特别是当学生观看了《紫竹调》和《茉莉花》在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后,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绚丽多姿,更为它走出国门,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认可,感到自豪和骄傲,真正认识到民族的音乐一旦与普遍的审美标准相融合,就会成为具有世界性的文化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更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感悟。

在欣赏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后,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同时,教给学生很多相关的知识,以使学生逐步达到能鉴赏音乐作品,甚至可以灵活地借鉴。这样,学生经过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的熏陶后,自然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大有提高。

实践证明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普及,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骏修.学校艺术教育的探索与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2】王月萍.清歌流韵皆育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篇8: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中的运用

音乐教学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新世纪需要新型的音乐教师, 不仅反映在教育观念新、教育方法新, 更要体现出教育技术的创新上。新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意义深远。我经常运用PowerPoint、Cakewalk、Authorware等制作教学课件。制作中我特别强调对画面的色彩、效果的设计, 从而唤起高中学生的注意, 引起他们的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想象, 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注重背景色彩的运用, 使听觉向视觉转化

如欣赏非韵律作品《广岛受难者挽歌》时, 背景的设计可以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背景我选择以红、黑、黄为基色, 表现战争的恐怖、血腥、凝重、静穆。

二、注重画面的布局, 突出教学重点

如在运用比较式教学明调性语言是主流性的音乐创作手法时, 画面对称地设计布局:通过人物画像 (巴赫和古诺) 、作品名称 (《C大调前奏曲》和《圣母颂》) 、时间 (1722年和1859年) 及两段音乐主题的对照比较, 突出它们存在的相同与差异:两部作品虽然时差137年, 但巴赫的调性思维依然是古诺创作的基本逻辑, 也说明了稳定的调性原则长期以来一直是主流性的音乐创作手法。

三、注重动画效果的设计, 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

在一堂课的小结中, 我设计了一扇能打开的门, 使学生产生探究门里面的好奇和兴趣。经过师生共同小结后, 门打开了, 预示着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为大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欣赏之门, 并且进入这扇神秘之门后, 眼前由全黑到豁然开朗, 出现了一幅郁郁葱葱, 富有生机的图画, 表现出音乐创作手法的多样性, 任何手法都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突出了整堂课的主题。

四、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

在“想”的同时结合“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联想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用语言表达出来, 从而体现出高中学生的创造能力、表达能力、欣赏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使学生的欣赏过程能在理性的指导下, 步步深入, 达到更高的阶段。

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 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形式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密度, 更以精美的画面吸引学生, 使音乐欣赏有形、有声、有色、有情, 易于让高中学生接受, 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欣赏音乐的兴趣,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上一篇:幼儿的气质及其变化公开课教案下一篇:地铁试验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