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24-07-2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选8篇)

篇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

姓名:陶龙 学号:316040303011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的发展实际,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从破解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出发,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它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治国方略上开当今时代,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行动能力的深度角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治国理政总方略,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经多年努力,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对当代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和总书记本人,是一个神圣时刻。历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光明的前途上充满困难和风险。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就能为民族复兴做出历史性的贡献;如果应对失当,也会丧失时机,愧对先人与后代。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十八大刚刚结束,习近平就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古人云,“不谋大局不足以谋一隅”.1

此时,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远见卓识和科学态度从战略高度思考如何实现完成这一任务。

“四个全面”总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到“五位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到“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不断完善中,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兴旺发达,中国以势不可挡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短短30多年,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实现如此逆转,“中国为什么能?”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围绕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适时提出反映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目标任务,把总目标化作总方略,把总方略变为具体的谋篇布局和任务落实,形成战略优势,取得战略成果,不断切近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背景,以探索和回答“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为主线,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必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放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才能正确认识每一项举措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把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总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力。

让我们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总方略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总方略上来,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执政水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接力奋斗实现宏伟目标的历史进程中绽放时代精彩,书写历史荣光。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

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社会的宏图,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对“四个全面”必须全面把握、全面坚持,不可偏离和偏废。要统筹协调“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四个全面”的关联性、耦合性,注重统筹谋划、协同配合,做到同频共振、形成合力。还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只有始终坚持这样的统筹协调推进,才能把“四个全面”贯彻得更加自觉、落实得更加到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

[2]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

[3]习近平.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N].人民日报

篇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XX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XX年12月在XX调研时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提出意义重大。从本质上说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四个全面”有着内在的思维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对于XX机械产业园区来说,该如何落实“四个全面”精神?我认为就是要在新经济常态下坚持谋定而动,做好基础性工作,无规划不建设,不乱铺摊子,不乱摆摊子,本着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高起点搞好园区规划。

为此,园区审势度势,提出了在园区开展内部建设规范年、基本公共工程启动年、招商引资开局年“三个主题年”活动。“谋在20XX”,“动在20XX”。在经济新常态下,充分认识园区发展建设所处的新阶段、新要求。深入实施工业准4。0“田园型智能产业新城”发展战略,以打造“天府产业之窗,XX智工之城”为主题,抓住天府新区建立和南北车合并契机,主动改善园区软件、硬件环境,加快各种平台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细化任务分工,强力促进园区各项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进一步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精神状态一流、凝聚力强、无坚不摧的坚强集体。强化综合办公室作为园区中枢机构的职能职责,充分发挥指挥部、参谋部、督查部、协调部、后勤部、奉献部、宣传部的作用,不断增强执行力,确保园区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以项目为抓手,把完善园区基本公共工程、打造园区优良投资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力求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实现园区基础建设大突破。三是坚持“招商为王”的理念,主动谋划、主动作为,围绕产业链、价值链精准招商,突出招大引强、招强引优。着力强化“项目引进、项目推动、项目服务”三个关键环节,为园区加速崛起提供重要动力支撑。

篇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中央“四个全面”战岵希局和基本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全面全面全面建成H�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基本内涵全面建成z|�康社会标志是:内容是:|2012年,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迸展, 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标志是:内容是:2013年11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 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标志是:内容是:|2014年10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标志是内容是2014年10月8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c落实从严治党责任,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从严管理干部, 持续深入改进作风, 严明党的纪律, 发挥人民监督作用, 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摘自《人民网》02/2015

篇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民本思想

关键词:四个全面;哲学;民本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25-01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为最广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先进政党。“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的重要战略布局。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民本思想做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新形势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价值目标,实现中国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一个概念。价值目标决定着价值取向,同时,价值取向对价值目标也发挥着反作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價值目标首先就是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这一价值目标决定着“四个全面”思想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是民本思想的重要表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把我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所以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就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大成果。“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群众路线,纠正各种脱离群众的错误。他严肃指出:“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3]党的群路路线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怎长得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影响从严治党的因素更加复杂,提出了很多新课题。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研究管党治党实践,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正确把握掩盖在纷繁表面现象后面的事物本质,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八项基本要求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它列于八项基本要求之首,充分体现了对群众路线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在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有强调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中国梦的实现是需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实现造福人民的中国梦,正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生动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核心是全面,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小康,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内涵。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毕生追求的最高价值,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追求的价值目标。在新形势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人民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惠及我国13亿多人的发展目标,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全面改革,是对人民事业有利的改革,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为长远发展谋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要求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的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战略举措。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现阶段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1页

[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3]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篇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习心得

这一次线上学习,我学习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承上启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定性措施,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把现实任务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使民族复兴得到牢固基石。

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释放出这一崭新制度的不尽活力。中国的发展、巨变得益于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改革建立健全各方面都比较完善的体制是长期的过程,改革不能终止,而要全面深化。

健全的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法律是现代国家最高、最根本的规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法治缺失使经济发展战略不能长期保持稳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无法在制度框架下化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加强法治建设,用法律来保障我们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在党,也就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问题。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党的一贯性要求。

篇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

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习近平在开班仪式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他谈到,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篇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中国道路新境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新实践的重要成果。总书记深刻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的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的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蕴含着对中国发展方略的深邃思考,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将开辟中国道路新境界,成为当代中国新航标,书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统一的逻辑体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统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动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引擎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支撑地位;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的核心、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四个全面”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是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进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因此,必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放在“四个全面”总体布局中把握,才能正确认识每一项举措同其他三项的关系,也才能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全面、联系的观点。“四个全面”科学联系、有机统一体,从整体上强调,正如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种很全面的观点,不是单打一”。这深刻体现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的要求,彰显了全局思维、战略思维,是全面系统、辩证平衡观点的实际运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一战略布局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在推进过程中,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统筹兼顾的要求。这一战略布局着眼的是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强调“十个指头弹钢琴”。这就要求把改革的“破”与法治的“立”统一起来,把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统一起来,把总体布局与具体规划统一起来。要通盘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和进展,统筹好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进度,把握平衡、综合施策,从而激发统筹兼顾的优势,达到更好效果。

篇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建设的目标

“小康社会”一词从被邓小平同志称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开始, 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0多年的时间里, 其内涵就被不断的丰富和拓展。邓小平同志曾这样说道: “如果我们人均收入达到1000 美元, 就很不错, 可以吃得好, 穿得好, 用得好”[2], 可见在建设小康社会最初的蓝图上, 达到小康社会的愿景就定格在解决人民生活温饱的问题上。随着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 到2000 年的时候, 全国范围内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党中央也深刻的认识到, 虽然经济数字的统计显示我国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的最初设想, 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量化性的指标是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与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相比,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还远远没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就是要求我们科学全面地把握小康社会的内涵, 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能协同发展, 不可以让其中任何一块短板影响到整体目标的实现。这也就需要努力协调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矛盾, 尤其是要扎实推进新时期我国的社会建设工作。

到2020 年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还有五年的时间, 尽管在社会建设领域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不会一蹴而就, 与经济建设领域的快速发展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在接下来的“十三五”期间里抓住发展机遇, 从多方谋划、扎实推进各项社会建设工作。一是要完善社会建设主体的职能, 党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领导社会建设的重任, 努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营造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的主体气氛。三个建设主体层级间密切配合, 形成一股推动社会建设的合力。二是加快民生事业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有效利用当前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有利条件, 进一步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 培育创新型人才, 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及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加大对重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帮扶力度; 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住房保障与供应体系完善。三是切实提高农村的社会建设水平, 与城市社会建设水平相比, 农村社会建设起步晚、发展慢, 这也严重制约了社会建设工作的整体进程, 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在不断打破二元制结构的基础上, 统筹城乡社区的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使农民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建设的机遇

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的改革事业已经步入深水区, 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也就更加严峻和复杂。习近平总书记说道: “好的肉都吃掉了, 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4], 紧随黄金发展期过后而来的就是社会矛盾突显期, 这段时间内土地征用纠纷、城镇拆迁冲突、医患关系紧张等社会问题集中显现出来。综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 之所以用“黄金”来形容这段时期, 也就是说这段时期留给的我们的发展机遇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取得丰硕的成果的, 当然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长期以来, 我国的社会建设一直是围绕着经济建设开展的, 其主要的任务是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来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也直接导致我们在这段时间里长期缺乏对社会建设领域深层次的思考。现阶段, 当高房价、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开始困扰整个社会发展的时候, 问题与矛盾的解决已经不是仅仅依靠增加经济投入就可以解决的了。只有建立起公平公正的资源配置机制, 积极开展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综合治理, 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现阶段存在的矛盾。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社会领域建设的难度不会小于经济领域, 如果立足于新的时代现实, 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社会建设工作就可以顺利推进。否则, 长期累积甚至激化的社会问题, 势必会造成社会的动荡, 阻碍经济的发展, 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 社会建设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也是调整社会结构, 社会群体的利益的重要手段。在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进一步深化社会体制的改革, 更好的弥补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短板问题。这也就需要充分把握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更好统筹社会力量、释放社会活力、规范社会治理职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社会建设事业提出: 一是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二是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就是要以社会建设为当前改革事业的突破口, 重点放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解决好在教育、就业、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发展要兼顾公平和效率, 在紧紧围绕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促进共同富裕, 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政府社会管理权力下放,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的建设, 更加注重科学化管理模式。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建设的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5]。坚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上的基本方略, 也是调节各方利益和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方式, 还是凝聚改革共识, 创新社会管理的最佳途径。造成当前在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诸多社会领域改革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与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的现象有关。特别是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 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借助政府公共权力、行政手段、“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常规手段, 只是将社会矛盾暂时缓和下来, 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积累, 这也直接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而想要真正化解社会矛盾还是要回到法律规范的层面上来,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性出路, 就需要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 从顶层设计和相关配套措施来着手。社会建设没有办法做到一劳永逸, 但是把处理社会建设中遇到的各项难题规范到法律制度中来, 真正让社会建设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才能建立起规范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在立法层面上, 法律的出台必须经过严密且充分的论证, 听取多方的意见, 畅通人民群众表达诉求机制, 获取民间利益诉求, 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的制定, 更要重点严格审查。这样当我们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时, 才能真正发挥出法律平衡协调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和利益的作用, 将各种冲突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真正做到把“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状态”[6]。二是监督和约束执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就是要遏制包括社会建设等领域在内所存在的腐败现象, 用法律手段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切实改进政府公共服务环境, 做到真正的公开、公平、公正。运用法律手段来保障依法治国的建设的推进, 对我们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高效性的作用。这里不仅要畅通群众的维权通道, 更要解决好行政人员、窗口服务人员的法律规范问题, 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使全体民众都能够得到平等公平的法律保护与对待, 享受便捷的社会公共服务, 也是我们将法律手段付诸实际的重要举措。三是将法治与社会规范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 还有待于社会各方积极探索以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新办法和具体途径, 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用来规范社会行为是我们现阶段弥补法律方式不足的重要方式。涉及社会建设领域的法律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培育社会成员的行为, 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 自觉依法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 就要求我们党能严明党纪, 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站在全局性的高度上谋划和思考我国当前以及未来的社会建设问题。然而少数党内腐败分子将手中权力视为谋私利的手段, 长期脱离群众, 严重威胁到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这些消极因素极易引发社会的不满心理, 在推动社会事业的进程中人为的设置了障碍。如果这些毒瘤没有得到有效的铲除, 极易增加对党执政的不满情绪, 由此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严重阻碍到社会建设的进步与发展。而产生“权力寻租”的背后是我们社会资源的不足, 少部分人手中掌握了这部分社会资源的配置权, 就给这部分人留下腐败的空间, 而以权谋私是当前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与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新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全面从严治党, 就是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 保障人民群众可以同享改革发展成果, 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不断把社会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作为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革新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主动为探索构建新型社会管理体系献计出力。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将执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剔除掉, 为社会建设扫清障碍, 同样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也挤压了“权力寻租”者的空间, 保证了党的纯洁性。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建设中的最为贴近群众, 也是直接面对社会具体问题的一线力量, 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执政方式。不断加强社会建设能力, 是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社会管理创新, 就需要我们基层党组织解决好民声渠道不畅的问题, 将基层的问题在基层范围内解决。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者的权利。每一项关乎社会建设方面政策的出台, 要做到针对中国社会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 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在法律框架范围内, 把这些政策上升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当中, 使它具有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普遍遵守和执行的效力。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使得每一项决策都经过科学的论证, 不给权力寻租者留下可以供其生长的土壤。三是做好社会建设的领导者。社会建设工作是个庞大的公共行政体系, 自然离不开党委的大力支持。党委组织既要协调好各类组织的关系, 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引导, 支持它们自主地开展工作, 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 还要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 包括公共医疗、公立学校、福利院等社会服务机构, 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的总体框架, 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所绘制的路线图。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的关键环节,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建设的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建设的机遇, 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建设的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四个全面”战略的推进和实施, 不仅在理论与实践上指引着新时期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 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建设活动也对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建设,小康社会,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18.

[3]本书编写组.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6.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101.

[5]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组论述[J].党的文献, 2015 (03) :3.

上一篇:浅谈家用门窗防盗报警系统的应用常识下一篇:市审计局2011年信息安全检查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