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2024-08-03

制度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共11篇)

篇1:制度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道路交通事故倒查制度

目的

为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降低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切实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修理条例》、和公司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道路交通事故倒查 3事故责任倒查范围

3.1 凡发生1死亡3人以上较大交通责任事故,或死亡人数不足3人,但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较大的。

3.2 发生较大火灾等工业安全事故,或1次重伤3人以上事故的。3.3 车辆在半年内连续发生2起一次死亡1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3.4 上级机关或领导指示以及有必要进行责任倒查的其他事故。4 事故责任倒查内容

4.1 事故发生经过、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财产损失: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部门)及相关人员、详细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估算、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处置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等。4.2 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包括事故现场的堪查和取证,相关人员的调查取证,相关检验鉴定报告、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论断等。

4.3 事故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认定:包括认定的依据、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领导责任人的确定,责任主次关系划分等。4.4 根据责任认定的情况,提出处罚措施和事故预防建议、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4.5 公司经理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核、批准、落实处罚措施和事故预防、整改措施。

4.6 通报事故情况,进行安全生产教育。5 责任倒查的程序

5.1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认为符合安全生产事先责任倒查条件的,提请公司同意后,下发责任倒查通知。

5.2 根据事故的等级和程度 建立事故调查组,明确事故调查和责任倒查的负责人和成员。

5.3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3日内向公司提交倒查报告。5.4 如公司对责任倒查报告无异议,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下发责任倒查情况通报,上报集团安全监察部处理。

武汉捷运通运输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八日

篇2:制度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师市关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我团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切实做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更好地保护广大职工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现参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302号),建立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交通管理责任倒查制度。

一、倒查的组织和分工

成立以团长、政委为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团领导为副组长,纪委监察科、安全办、工会、政法办、派出所、农机监理站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

凡发生死亡1人以上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即由调查组按属地、属人组织实施倒查,并将倒查结果报团领导,由团党委对责任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及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安全科做好事故备案。

二、倒查的主要内容

(一)交通事故发生地的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是否按《一三三团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建立安全责任制,履行管理职责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二)交通事故发生地段单位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否按规定开展,是否加强对单位(业主)车辆的技术保养和驾驶员的安全教育督促、指导;

(三)交通事故发生地属事故多发点段和危险路段的,是否有警示标志、有无减速带;单位是否向团场提出了书面整改建议;

(四)交通事故发生地段是否有违章占道妨碍交通的活动,单位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制止或向团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书面整改建议;

(五)交通事故发生地的道路如正在翻修改造时,相关单位、部门是否按规定设置了警示标志,采取了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六)交通事故发生地如遇恶劣天气或严重交通堵塞,是否按规定或预案,及时采取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七)肇事驾驶员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严格的考试和审验,是否办理了机动车登记、检验等有关手续;

(八)是否存在其它行政失责行为或管理方面的不足。

三、责任追究的原则和责任承担

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倒查的责任追究,按照责任的性质、程度、后果,追究相应的责任。

(一)属于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落实的,直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属于行业主管部门工作失管、失察,管理不到位的,直接追究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

(三)属于农机监理站、驻所交警中队存在交通管理倒查责任的,由调查组将倒查情况和处理意见提请上级主管部门实施。

四、责任追究的种类

篇3:制度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道路运输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当前, 道路交通事故仍是人类面临的第一杀手, 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更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完全杜绝道路交通事故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么我们就应该研究在发生事故后如何最大限度的给当事人以救济, 如何在制度上、法律上给予最大保障。基于此, 为了道路运输企业和政府缓解安全事故带来的压力、为了有利于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为了较好地保障旅客人身和财产安全、为了让经营者能以较低的成本抵御大风险, 从而实现多赢的目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规定了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的法律制度。但是, 为了使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更加规范, 更加有效地发挥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规避道路运输风险的功能, 我们还是有必要对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我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的发展现状

1. 我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法律制度现状。

(1) 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的法律依据。我国于200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规定了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的法律制度。这主要体现在该条例在颁布实施时对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的三条规定, 2012年修正后的条例只剩两条强制性规定, 分别是:第三十六条:客运经营者、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分别为旅客或者危险货物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 客运经营者、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未按规定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的, 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投保;拒不投保的, 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也就是说, 上述规定是实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的法律依据。

(2) 现行法规存在的问题。一是现有法规对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规定得过于原则、宽泛, 操作性不强。这是因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中只能看出:第三十六条只是设定了道路旅客、危险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第六十八条只是规定了未按规定投保或拒不投保道路旅客、危险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该条例再没有任何关于投保、责任范围、赔偿限额等较为具体的规定, 因此不具有任何可具操作性的价值。这不能不说是现行法规存在的致命性硬伤。二是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执行标准不统一、赔偿额不一致, 难以达到投保的目的。正因为没有具体、统一、可操作性的规定, 导致各省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执行标准不统一、赔偿额不一致, 达不到投保的目的, 违背了立法的初衷。

2. 我国对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进行探索、实践的现状。

(1) 各地在执行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中的实践及存在问题。为了准确反映我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执行标准和最低赔偿限额方面存在的问题, 选取甘肃、青海、江西、安徽、广西、浙江六省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 从执行标准、最低赔偿限额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甘肃省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最低投保标准:2006年规定每座年保险金最低5万元, 根据投保标准, 道路客运承运人责任险每座保险金额设5万、10万、15万、20万、30万/年计5个档次, 农村班线客运车辆, 每座最低保险金额5万元/年;高速、快客班线客运车辆, 每座最低保险金额为15万元/年;其他道路客运车辆, 每座最低保险金额为10万元/年;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货物责任保险按车辆核定吨位, 每吨最低保险金额为2万元 (不含第三者责任保险) 。2011年11月对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最低保险责任金额, 在2009年3月1日省运管局《关于统一实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制度的通知》 (甘运市监[2009]2号) 文件通知的基础上作了相应上调。调整后投保标准为:客运承运人责任保险每座保险金额设25万元、30万元、35万元、40万元/年计4个档次;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按照所承运危险货物的危险程度划分为A、B两类。A级:5吨以下车辆最低保险金额20万元/年;5吨以上车辆最低保险金额30万元/年.B级:5吨以下车辆最低保险金额30万元/年;5吨以上车辆最低保险金额40万元/年。

青海省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最低投保标准:2012年青海省实行全省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统一投保后, 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统保由运输企业统一办理, 对最低投保保额标准作了相应的调整, 改为按公里数制定最低保险金额。道路班线客运车辆的承运人责任险最低保险金额根据其班线营运里程 (指单程最大里程数) 划分为三个档次。营运里程在100公里以下 (含100公里) 的车辆, 每座最低保险金额为每年20万元。营运里程在101至400公里 (含400公里) 的车辆, 每座最低保险金额为每年30万元。营运里程在401公里以上的车辆, 每座最低保险金额为每年40万元。定线旅游客运车辆参照此标准执行。非定线旅游客运车辆, 每座最低保险金额为每年40万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承运人责任险最低保险金额根据货物运输的危险级别划分A、B两类, 按吨位分别确定最低责任保险限额。A类:高危险性货物运输车辆承运人责任保险每次事故每吨最低保险金额不低于3万元, 且每车每次事故总责任限额不得低于15万元。B类:一般危险性货物运输车辆承运人责任保险每次事故每吨最低保险金额为2.5万元, 且每车每次事故总责任限额不得低于15万元。

安徽省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最低投保标准:道路旅客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共设8万、15万、20万、25万、30万、40万元六个档次责任限额, 由投保人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农村班线客车, 每座最低责任保险金额为8万元;普通班线、包车客车 (不含旅游包车) , 每座最低责任保险金额为15万元;高速班线、旅游班线 (旅游包车) 、直达班线客车, 每座最低责任保险金额为20万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险设每吨2万、3万、4万、5万元四个档次责任限额:运输爆炸、剧毒、放射性、强腐蚀性四类危险货物车辆, 按核定吨位每吨最低责任保险金额为5万元, 每车最低责任保险金额为30万元;运输其它类别危险货物车辆, 按核定吨位每吨最低责任保险金额为2万元, 每车最低责任保险金额为10万元。鼓励道路运输经营者投保高档次标准的承运人责任保险, 同时提倡和鼓励旅客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广西省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最低投保标准:道路旅客运输承运人、危险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险, 分别由投保人根据经营的客运线路和车辆吨位及车辆承运的危险货物种类, 按规定设定相应的责任限额进行投保。道路旅客运输承运人责任险, 投保人根据经营的客运线路按规定设8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25万元5档责任险进行投保, 每车保险费为核定座位数乘以每座保险费, 而累计责任限额则为每人责任限额乘以承运人投保车辆座位数之和。道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责任险, 投保人根据车辆吨位及车辆承运的危险货物种类, 按货物损失险、第三者责任保险和驾乘人员意外伤害保险进行投保。

浙江省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最低投保标准:浙江省是全国首个依法落实承运人责任保险制度的省份。承运人责任保险制度将全省的客运座位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 强制将农村班线、普通班线、旅游客运、快客班线在内的所有营业性客车, 包括司乘人员在内的全部座位, 全部纳入保险保障范围。所有营运客车每个座位的保费大致分100元、120元、130元、200元四档, 相应的最低责任保额为20万元、30万元、40万元、50万元。不同类型的营运客车对应不同类型的费率保额, 从而达到按需投保、因车制宜的目的。省道路运输协会委托保险经纪公司进行统一招标后, 最终确定由人保产险和太保产险两家公司实行共保。

江西省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最低投保标准:县内、毗邻县乡至乡 (农村) 班线客车, 每座最低责任保险金额为15万元。其中死亡、残疾赔偿金12万元, 医疗赔偿金3万元。每车最高赔偿限额:核定座位数x15万元。每座保险费:142.5元。省内 (跨市、县) 班线, 每座的最低责任保险金额为20万元。其中死亡、残疾赔偿金16万元, 医疗赔偿金4万元。每车最高赔偿限额:核定座位数x20万元。每座保险费:190元。高速客运、省际班线, 每座的最低责任保险金额为25万元。其中死亡、残疾赔偿金20万元, 医疗赔偿金5万元。每车最高赔偿限额:核定座位数x25万元。每座保险费:237.5元。

通过甘肃、青海、安徽、广西、浙江、江西六省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执行标准、赔偿额的对比、分析, 不难发现我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在执行标准和最低赔偿限额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共同的优点:都分类别、分档次设定了投保标准;都设定了最低赔偿限额;都在全省实行招标统保;都不同程度达到了提高保额、降低费率目标;都鼓励按高于规定限额标准 (从高) 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

共同存在的问题: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执行标准不统一;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最低赔偿限额不一致;分类别、分档次的依据、标准不一致;提高保额、降低费率的幅度不一致;投保座位是否包括司乘人员不一致;实行招标统保的机构和程序不统一。

(2) 交通运输部在执行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中的实践及存在问题。针对全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的现状,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2013年12月23日交通运输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 (交运发[2013]786号) 文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 实行道路旅客运输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统一标准。该通知在保险责任范围、明确保险责任限额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指出, 各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不低于以上责任限额的本地标准。鼓励道路旅客、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按高于规定限额标准 (从高) 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

虽然交通运输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 (交运发[2013]786号) 文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 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实行道路旅客运输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统一标准, 在建立全国统一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迈出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步。但是, 毕竟该通知的层次较低, 就连部门规章也算不上, 只能算红头文件, 因而其法律效力低, 不能起到应有的法律效果。另外, 最低赔偿限额的可操作性与各省以前制定的一样, 还是不够科学合理, 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不能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发展、同步提高, 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最低赔偿额制度、招标投保制度, 说到底还是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合国情的、全国统一有序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

二、对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实践经验的总结及实证分析

1. 对实践经验的总结。

通过对各省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实施情况的对比分析, 可以看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颁布实施后, 各省都很快贯彻实施了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因为该条例中没有具体的投保标准, 因此各省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尝试, 都制定了适合本地的具体投保标准。在现实实践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二十一条之规定, 参照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和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 各省都制定了最低赔偿额制度。例如甘肃省就于2006年规定了每座年投保最低5万元的最低赔偿额, 其主要就是参照国家有关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最低限额4万元的标准制定的。

另外, 各省还总结出了招标统保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对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采取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监督, 省级道路运输协会等行业自律机构具体负责, 面向社会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保费合理、信誉良好、赔付及时、服务周到的承保机构, 再由道路运输经营者根据承运人责任险投保标准选择投保。保险费率水平可以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进行适当浮动。

交通运输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实行道路旅客运输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统一标准, 明确了保险责任范围和保险责任限额。最近, 交通运输部又出台了行业共保的意见。

上述制度的创新, 不仅降低了保费、提高了赔付额, 使运输各方当事人都能受益, 更重要的是使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在实施过程中更具操作性。因此, 实行统一的道路运输承运人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可以降低保险费率, 降低道路运输经营者的经营成本。为证明这一论断, 特做如下实证分析。

2. 实证分析。

我们可以从2005年至2014年江西省设定招标统保制度和最低赔偿额制度, 逐步实行统一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后, 投保费率、保险费的对比情况来具体分析, 实行统一的道路运输承运人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将对降低保险费率, 降低道路运输经营者的经营成本产生多大的影响。

从表1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逐步实施统一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 承运人责任险的费率大幅下降, 同比保险费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 最低赔偿责任限额却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 在道路运输经营者的经营成本降低的同时, 乘客的权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可以说, 这就是实行统一的道路运输承运人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最大优势。

三、结论

基于上述原因, 根据各地对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的实践、尝试过程和经验总结以及交通运输部的最新规定, 我们不难看出, 我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的发展趋势是:通过把招标统保制度、最低赔偿额制度和保险责任范围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达到上述制度有法可依。从而在法律的框架内, 一是建立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监督, 道路运输协会等行业自律机构具体负责, 通过招投标的办法确定保费合理、信誉良好、赔付及时、服务周到的承保机构的招标统保制度;二是建立分类别、分档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联动、最低赔偿额明确有度的最低赔偿额制度;三是实现保险责任范围法定的目标, 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全国统一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

四、完善我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的建议

1. 基本思路。

通过对我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发展趋势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 本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 着力打造“平安运输、和谐交通”, 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合国情的、全国统一有序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 最大程度地保障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们有必要确立以下对已有制度进行完善的基本思路, 即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或另行制定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实施细则中, 增加招标统保制度、最低赔偿额制度和保险责任范围。从而达到对我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的逐步完善, 以期能让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更加有效地发挥规避道路运输风险的功能。

2. 建议的具体内容。

(1) 增加招标统保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对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采取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监督, 道路运输协会等行业自律机构制定具体的招标统保实施办法, 并组织各道路运输经营者参保。具体的做法应该是面向社会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保费合理、信誉良好、赔付及时、服务周到的承保机构, 再由道路运输经营者根据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投保标准选择投保。保险费率水平可以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进行适当浮动。各保险公司应按规定向中国保监会报备保险条款和费率。

(2) 增加最低赔偿额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有关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结合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道路运输业经营的实际状况, 本着既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权益, 提高道路运输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 又要降低道路运输企业承运人责任险的投保成本的原则, 通过实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制度, 有效降低道路运输经营者的经营风险。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以交通运输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交运发[2013]786号) 《关于做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中最低赔偿额标准为基础, 设定合理的调整系数, 对全国营运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承运人责任险最低责任保险限额标准做统一规定, 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或另行制定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详细的内容。

(3) 增加保险责任范围。应将交通运输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交运发[2013]786号) 《关于做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中保险责任范围的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或另行制定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规定。

3. 预期达到的效果。

通过按上述基本思路和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加以完善, 就能增强道路运输企业对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 使旅客、货主等各方当事人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害时在法律上有了根本保障, 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就能切实发挥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促进安全生产、维护公共安全的功能作用;就能体现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规避运输安全风险功能的公益性;就能彰显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以及建设和谐运输、平安运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这是因为, 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统一的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制度不仅有助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步入正轨, 而且还将惠及各方利益, 减轻承运人的经营损失, 维护广大旅客的合法权益。不仅如此, 更为重要的是还能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保障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从而最终实现多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范富兴.2013-2014年江西省道路客运承运人责任险知识讲座.豆丁网<论文<毕业论文<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知识讲座.docin.com, 2013

篇4:制度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关键字: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监控技术;违法行为监控;计分制度

道路交通监控技术适用记分制度是《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发之后重点突出的一项规定,但是由于各级对法律理解的不同,导致在实际执行这项规定的过程中,有许多违反处罚原则的做法,导致道路交通监控技术成为一种摆设,记分制度也没有起到记分处罚的效果。

一、道路安全监控技术及其重要性概述

(一)道路安全监控技术

道路安全监控技术就是利用电子监控设备将一些道路交通违法的行为进行记录备案,是交通部门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这种技术所采用的监控设备主要包括了三种,即“电子警察”、“全球眼”、治安卡口设施和车辆超速监测。

(二)道路安全监控技术之下的违法行为记分制度

记分制度是交通部门针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制度,其处罚依据是通过分值的形式来划分违法行为,根据行为人的违法程度来以及对应的分值对其进行处罚。如果处罚分值累积到规定的限值,那么将予以行为人禁止驾驶的处罚,并需要进行再次相关驾驶考试,直到考试合格之后才重新获得驾驶资格。

(三)道路安全监控技术之下违法行为记分制度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来说,记分制度并不属于行政处罚,只是针对违反交通安全规范条例的违法行为的行政行为,同时也不是任何违反道路安全的行为都要记分,只是记分制度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并且在取证方式上,记分制度并没有规定其采取何种形式,一旦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就可以作记分处理。因此,在道路安全监控技术之下,采用记分制度不仅可以作为违法行为的处理依据,并且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阻碍,提高道路安全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二、我国道路交通监控技术认定违法计分制度的适用过程中的问题

(一)“买分卖分”现象严重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一旦驾照的持有者在记分周期内扣了12分,就需要参加相关培训并重新考试。但是因为道路监控有时并不能清楚地显示当事人的外貌特征,在作记分处罚时就无法明确当事人,导致在实际的生活中有许多人通过“买分”和“卖分”的方法来逃避相关处罚。

(二)“代扣分”屡有发生

“代扣分”就是某个车主违法行为需要作记分处罚,而该车主却利用其他驾照来代其接受扣分处罚。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买分”和“卖分”现象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无法提供清晰的图像资料,比如某辆车停车时占用公交车道,但是监控设备并没有在视频资料上,因此无法知道当时的驾驶者,通知车主到交通部门接受处罚时,就可以用别人的分数来“代扣分”。

(三)对法律适用和解读不一致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114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可以对违法的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依法予以处罚,对能够确定驾驶人的,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三、道路交通监控技术认定违法行为记分制度的适用范围辨析

公安交管局和地方交管部门在适用记分制度的规定上,当不能明确驾驶人的情况下就不适用记分制度,因此就做出了“只罚款,不扣分”的规定。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是“对能够确定驾驶人的,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显然交管部门的规定与法律是不符的,法律主要突出交通监控技术得到的资料。

四、计分制度适用的对策措施

(一)采用先进的道路监控技术

传统监控技术最大的限制就是拍摄图像不清晰,进而无法明确实际驾驶人。因此,为了保证监控系统拍摄图像的清晰度,应利用高清摄像技术,将交通道路监控设备更换为高清摄像头。并构建数字化的监控模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建立视频网络监控中心。这样就可以利用周边的电信网络,将城市道路监控摄像与监控中心即时连接,实现交通道路无死角监控。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就是要明确法律的规定,避免出现歧义,借此保证法律适用的统一。其次,根据车牌唯一的特性,明确处罚主体,并创建设立异议程序,也就是依据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得到的违法资料,推断实际驾驶人是否属于车辆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时后者也有权利证明不是当时驾驶车辆的人,且不必证明谁是驾驶人。

(二)逐渐改善记分制度

目前记分制度中规定了记分周期,周期一过驾驶人的记分记录就会清空,“买分”和“代扣分”现象的情况也正是由于这条规定而不断发生。所以,记分制度中应取消年度清分这项规定,建立年度累计记分的制度,清分情况要与驾驶人的驾驶情况和经济利益相关。换言之,驾驶人在较长时间内一直保持良好的驾驶记录,那么在车险上就可予以一定的减免。

(三)加强制度的解读

道路交通监控技术认定违法行为适用记分制度的重点是道路监控技术,记分制度的适用上应根据监控系统得到的资料。即根据法律的规定是对能确定的驾驶人进行处罚。如果是驾驶人不明确的情况下,交管部分就应明确记分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处罚主体,不能将责任直接指向车辆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时也不能因为无法明确驾驶人,就不适用记分制度,反而罚款。

结束语:

在认定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上,道路交通监控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记分制度的处罚提供了许多证据资料。但还由于交管部门对法律制度认识的差异,以及监控技术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记分制度在适用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取消年度清分的记分制度,并加强对记分制度的理解,保证记分制度适用时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龚鹏飞.非现场执法中违法责任主体若干问题的探讨-兼议累积记分制度[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01).

[2]林如碧,陈忠. 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确定之违法行为适用记分制度探讨[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06).

篇5:制度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一、严格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各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辖区内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领域内的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监督指导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和督促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职责对基层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二、严格制度,促进排查治理。各部门要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追究倒查制度,凡是因安全生产分工职责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督查管理工作不落实、监督整改职责不落实、事故隐患管理与复查工作不落实、事故隐患报告或举报件核实查处不及时、信息报送或管辖移送不及时,甚至酿成事故的,要实行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

三、严格追究,落实“一岗双责”。减少事故必须从防范抓起;坚持预防为主,必须从安全隐患排查抓起。今后凡是安全检查,必须把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作为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全面检查落实。凡是发生事故,都必须倒查其是否因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所造成的人为责任事故。在追究事故责任人时,要一并追究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环节中不作为而酿成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员。

四、严肃查处,坚持“四不放过”。各职能部门对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中不负责的人员(含汽车(船舶)驾驶、危货押运、维修作业、车辆检验、技术检测、工程施工、现场监管等各岗位人员),以及对因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不力以致酿成事故的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员,必须根据责任区分给予严肃处理。在责任倒查中凡是涉及到审批(包括批准、核准、许可、发证、检验及验收)等环节有关责任人员,都应严肃追究。并且按“四不放过”(对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和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排查治理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员的教育处理不到位的不放过、应急预案不落实的不放过)的原则,抓好继续防范,防止发生类似事故,防止因隐患造成人为责任事故。

篇6:制度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切实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及****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责任倒查范围

(一)车辆在辖区内发生1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下同)交通事故,或死亡人数不足3人,但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较大的。

(二)发生较大火灾、交通等死亡事故,或一次重伤2人以上事故的;

(三)半年内发生2起一次死亡2人的道路交通事故,或发生3起一次死亡1人道路交通事故的;

(四)上级机关或领导指示以及有必要进行责任倒查的其他事故。

二、责任倒查内容

(一)是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及签订责任书的情况。

(二)是否按规定设置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办公经费是否保证工作需要;必要的安全监管措施和火灾、交通等事故防范措施,以及安全设施设备是否按规定要求配备,并保持完好状态。

(三)每季度是否按规定至少召开1次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会议。

(四)每年是否按规定开展了4次以上安全生产大检查。

(五)是否按要求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列为本重点监督的重、特大事故隐患是否能按规定要求进行整改。

(六)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是否经过专门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驾驶人员是否经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七)安全生产工作是否依法实施了有效监督管理。

(八)是否按规定时限报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九)是否按规定编制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十)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是否快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十一)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的文件、台帐、制度以及会议记录是否存档,主管或主要领导部署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是否记录、落实。

(十二)与发生事故有关的其他情况。

三、责任倒查的程序

(一)安全生产委员会认为符合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倒查条件的,提请公司同意后,下发责任倒查通知。

(二)根据事故情况,由安全生产委员会提请公司同意,报请并协同各级安监部门进行责任倒查。

(三)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应在30日内向公司提交倒查报告。

(四)如公司对责任倒查报告无异议,上报各级安监部门处理。

篇7:责任倒查制度

一、责任倒查的概念

责任倒查是指对发生的各类责任事件和需要倒查的责任事项做出最终处理处臵后,由下至上逐级调查各责任人的履职情况。责任领导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行深入的调查核实,对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得力、领导不重视而导致事件发生的责任窗口或责任人依据相关规定和党纪、政纪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理和组织措施处臵的责任追究措施。

二、责任倒查的目的通过责任倒查制,有效监督和促进统战部门维护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有效防止和堵塞许可审批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努力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责任倒查的范围

责任倒查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日常管理中未落实本职工作或领导交办工作的;发生群众投诉无重大恶劣影响的;发生严重影响大厅形象和秩序的。

四、责任倒查的意义

实施责任倒查制是落实管理责任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管理责任机制的核心要件。责任倒查之后,便是责任人“买单”,即根据责任性质与大小承担相应的处罚。责任倒查制与“买单制”要求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要层层追究,不管查到什么人,都要坚决处理,轻则轻罚,重则重罚,不搞下不为例,不搞迁就,形成良性的责任导向。

五、决策责任追究的方式:

(一)责令改正;

(二)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三)给予通报批评;

(四)调离工作岗位;

(五)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篇8:制度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关键词:强制保险,救助基金,责任保险

2004年5月1日生效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下称:《道交法》) 确立了“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是我国交通法的重大突破, 实现了与国际通行法律制度的接轨, 体现了立法权对生命权的尊重。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下称:《交强险条例》对该制度作了具体的设计, 为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基础的法律保障。然而, 由于我国是在立法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推行该制度的, 法律冲突, 司法矛盾, 执法混乱, 观念差异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制度的弊端

(一) 保险人确定不合理。在我国, 成为交强险的保险人必须具有保险公司身份。保险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除法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外, 其活动的主旨就是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交强险采取“总体上不盈利不亏损”经营原则, 虽然不排除某个保险公司基于自身的优良管理取得一定的收益, 但这种收益和从事其他业务相比可能微不足道。从理论上分析, 营利的追求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本身是矛盾的, 因而保险公司应该没有开展此种业务的动力。

(二) 合同解除有漏洞。《条例》对合同解除实行“一般禁止、法定例外”的原则, 对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分别规定了解除条件。投保人的解除条件均是以机动车本身的客观状态为基础, 要么无造成交通事故可能、要么投保人无法控制, 投保人行使解除权不会引发问题。保险公司的解除条件的满足是投保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 一旦保险公司行使解除权, 就有可能出现满足投保条件的机动车处于脱保状态, 而一旦该车违规上道行使, 且又造成交通事故, 交强险制度即无法发挥作用。

(三) 赔偿原则有冲突。根据《道交法》第76条的规定,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除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损失, 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 无论是人身伤亡, 还是财产损失, 保险公司均按照无过错责任原则进行赔付。简单地说, 就是“出险即赔”。根据《条例》规定, “出险即赔”适用人身伤亡和大部分财产损失的赔付, 但在特定的三种情况下财产损失, 适用“出险不赔”。不同的法律对同一问题做出了相互冲突的规定, 只能通过法律本身的效力层级判断应适用何种规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 《道交法》由全国人大制定, 位列法律层级;《条例》由国务院制定, 位列行政法规层级。《道交法》相对于《条例》是上位法, 《条例》的规定不得与其相冲突, 否则当然无效。由此, 《条例》有关“出险不赔”的规定属于越权而为的无效规定。

(四) 救助基金缺保障。《条例》第24、第25、第26条对救助基金的使用范围、来源等进行了的规定, 立法供给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1、作为和交强险并行的制度, 两者未能保持立法的同步。

2、初始资金的来源未予规定, 对基金不足时缺乏兜底安排。

3、基金的来源渠道和使用范围过于狭窄。

三、制度的完善

鉴于以上的几点弊端, 笔者认为, 在立法上应作如下的调整:

(一) 设立专营公司经营。从效率的角度思考, 我国现行的有限制的商业保险公司商业化经营模式是一种无奈的非优选择, 要么不可克服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同商业保险公司的价值目标的冲突, 要么无法实现“总体上不盈利不亏损”的经营原则。基于交强险的特殊性质, 在效率追求与平等目标发生冲突的情况下, 应优先考虑实现效力的安排, 即在我国确立专营公司作为交强险的保险人的规定。

(二) 避免赔偿原则冲突。赔偿原则的和谐是事故处理过程中避免、减少“同因不同果”的重要因素。在交强险限额范围内, 《道交法》对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均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 有利于受害人, 不利于投保人和保险公司, 属于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过严要求, 建议对人身伤亡和抢救费用适用为无过错责任, 对财产损失适用过错责任, 保持相关主体的利益平衡。对于现行法律中出现的赔偿原则的冲突, 最有效的方法是修改《道交法》第76条, 使《条例》的规定满足上位法的要求。

(三) 完备救济基金制度。救助基金的制度设计应体现救助及时、保障有效的理念, 对于救助基金的立法, 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1、多方筹措, 首先应该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主要的资金来源应该来自于财政.其次应该广泛募集。可以采取发行彩票的方式募集资金后, 将其归入基金帐户;也可以通过慈善机构, 慈善家直接募捐;还可以由国家通过发行专门债券等方式积累资金, 充实基金。

2、依法追偿。就是追偿的资金按照本条例的规定, 对现行垫付资金的追偿 (存在责任承担人或遭到相应的责任承担人的情况下) , 除追偿已垫付的费用外, 还有权要求支付相应费用的利息。

3、扩大基金的使用范围。通过修改现行法, 将基金的使用范围扩大到与人身损害相关的各个方面, 包括残疾补偿、抚养费、赡养费等。

参考文献

[1]、务院法制办、保监会负责人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答政府法制信息网记者问》, 载2006年3月29日《中法制信息网》

[2]、操道伟:我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法律制度探析[J].科教文化, 2006 (3) :124-125.

[3]、参见汪炜:析我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武汉大学学报2006年12月第六期

篇9:制度1、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

[关键词]交强险;直接求偿权;救助基金;无过失责任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概述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是指,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1]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交强险是第三者责任保险

交强险以被保险人对第三人存在赔付责任为前提,以弥补被保险人因赔偿而蒙受的损失为目的,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第三人是指除被保险人和被保险车辆上人员之外的所有人。

(二)交强险是强制性责任保险

强制性责任保险是指,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必须向保险人投保而成立的责任保险。[2]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投保人(被保险人)有必须投保的义务,保险公司有不得拒保以及非因法定事由不得解除保险合同的义务。具体到交强险上,即机动车所有人必须购买交强险。

(三)交强险是无过失责任保险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的规定,机动车一方对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无论主观上有无过错,均应承担赔偿责任。故交强险也具有无过失责任的特点,这也是交强险与商业第三人保险之间最大的区别。

二、我国交强险制度立法现状评价

(一)未赋予受害人直接求偿权

受害人有权直接请求保险人赔偿其损失,这是国际惯例,也是交强险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规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随后出台的《条例》第28条则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保险金”,可见,我国法律明确否认了受害人对保险人的直接求偿权。

(二)救助基金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条原则性规定了国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但具体办法至今仍未出台,《条例》也只是进行了有限的概括性规定,使救助基金制度在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现行法律对救助基金的运作及管理未作任何具体规定,该制度在实践中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完善交强险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面对上述笔者分析的我国现行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为妥善衡平保险人、被保险人、受害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使交强险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要进行完善。为了“对症下药”,应从赔偿机制及配套制度两方面进行完善:

(一)赔偿机制

受害人的直接求偿权最能体现交强险的特征。赋予受害人直接求偿权有利于简化法律关系,节约诉讼成本,强化受害人的权利,尽快填补受害人的损失,[3]也为大多数国家立法所认可。如德国1965年的《汽车所有人强制责任保险法》明确规定:汽车责任保险具有第三人利益的性质,允许第三人直接向保险公司求偿。[4]日本《机动车损害赔偿保障法》第16条也规定,“交通事故受害人有权在投保人的责任范围内,直接向承保的保险公司主张支付损害赔偿金。如果保险公司向受害人支付了损害赔偿金,那么可以视为保险公司已经向被保险人支付了保险金。” [5]我国在日后修订交强险立法时应首先增加受害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对保险人享有直接求偿权的规定,具体而言:①受害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直接请求保险人给付赔偿金,保险人不得用对被保险人的抗辩事由对抗受害人的请求权。②受害人在向保险公司取得保险金赔偿后,还可以就其没有得到赔偿的损害部分再向加害人求偿。③被保险人在未向受害人支付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的保险金之前无权向保险人求偿。④扩大受害人的解释,增加关于受益人的规定,同时赋予受益人与受害人同等的对保险人的直接求偿权。

(二)配套制度

对交通事故所致损害的补偿决不仅仅依靠某一个法律制度就能解决。一个孤立的制度基本上不可能发挥出该制度的设计目的,相反,一个制度只有在一系列配套制度的支持下才能有效地运作,从而充分地发挥该制度的作用。[6]在交强险制度之外设定救助基金制度作为补充机制,已成为国际立法惯例。如法国的“机动车担保救助基金”,德国的“公众赔付救助基金”,韩国的“机动车辆损失赔偿保障救助基金”等。我国立法机关也应以《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原则和《条例》已经确立的制度为依据,尽快出台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法律制度。以使受害人获得更及时、更充分的救济。

1.救助基金的来源。经费是救助基金的根本,只有经费充足且稳定,救助基金才能发挥其设立时的最初目的,否则救助基金无法为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基本保障。 鉴于我国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和交强险的公益性质,笔者认为不宜从交强险保费收入中提取较高比例,而应

另行增加救助基金来源渠道。除《条例》规定的来源外,[7]有学者建议在燃油零售环节开征适当的救助基金税,由机动车的实际使用人,包括未投保强制保险者,负担救助基金的部分来源。该来源较为可靠且收取便利,同时,缴纳燃油税较多的机动车必然在道路上行驶的时间更长,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更高,要求其承担更多的基金份额是合情合理的。从燃油税中提取还可能使驾驶量比较大的投保人因为增加成本而减少驾驶。这就会降低和驾驶量相关的交通事故。[8]

2.救助基金的管理。救助基金比交强险具有更强的公益性和社会保障性,故不宜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其他国家或地区基本上是由官方或半官方机构负责,根据我国具体国情,笔者建议,可由财政部会同保监会、公安部、卫生部等部门为救助基金的共同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管理办法,设立救助基金财团法人进行运作。

3.救助基金的赔偿范围。鉴于目前救助基金的赔偿范围有限且无责任限额规定,建议为救助基金的垫付义务设定责任限额,救助基金在责任限额内对受害人的全部人身 损害(不包括精神损害)的赔偿费用承担责任。同时应对车辆肇事后逃逸的情形作具体分析,如果找到逃逸车辆并能确定为其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就应由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救助基金先行垫付赔偿费用的,有权向保险公司追偿。

综上所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机关、运营机构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需要法学理论界及实务界的共同探索。唯有在我国真正确立起符合当今世界立法潮流和我国具体国情的交强险法律制度,才能实现保障受害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赔付、减轻事故责任者的经济赔偿压力、促进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立法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新宝,明俊著.<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侵权责任解读.人民法院报,2003-11-7,(3).

[2]邹海林著.责任保险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法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

[3]张新宝,陈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6:244.

[4]周延礼.机动车辆保险理论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407.

[5]张新宝,陈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6:244.

[6]李薇.日本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262.

[7]《条例》第25条规定,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对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救助基金孳息;其他资金。

[8]李理.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立法的若干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3).

篇10:隐患责任倒查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隐患排查治理文件精神,及时排查、有效治理各类安全隐患,防止各类事故发生。栖凤煤业有限公司结合矿井实际,牢固树立“隐患排查零盲区、隐患治理零搁臵”和“制造隐患有代价、排查隐患有奖励、整改隐患有报酬、未改隐患严追究”的安全理念,积极推行班组联保安全管理模式和隐患责任双倒查机制(隐患产生原因倒查和隐患责任倒查),推动我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隐患排查、治理和倒查坚持“全员参与零盲区、全程跟踪促整改、责任倒查严追究”原则。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各科、队。

第二章 组织领导与原则

第四条 成立隐患倒查领导小组,负责矿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组 长:李继明 副组长:王芳林

成 员:刘文正 刘灵全 刘志坚 张旺才 朱建国 曹向成 温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由安全科科长温进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倒查和奖惩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对隐患排查、整改、验收销号工作进行登记建档。

第五条 隐患倒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定期召开隐患排查分析会和隐患治理总结会;组织相关部门制定隐患整改方案、专项措施;对隐患整改过程进行全程管控;对隐患产生的原因和隐患责任进行倒查,追究相关部门及个人的责任。

第三章 隐患排查

第六条 矿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班排查、日排查、旬排查和上级部门检查组成。

1、班排查:由带班领导和值班领导组织人员每班开展一次井上、下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现场“三违”情况等。

2、日排查:入井干部(矿级领导、跟班科长)每人至少查出一条隐患,由安全科汇总,安全科安排落实。重点排查瓦斯、水害防治等措施落实情况等。

3、旬排查:每旬由矿长按照职责分工组织采掘、“一通三防”防治水和机电运输各个专业组织对井上下进行一次专项隐患排查。重点排查采、掘、机、运、通各个系统完好情况等。

4、上级部门检查:上级部门检查包括安全大检查、专项检查、执法检查等,查出隐患由安全科汇总上报隐患倒查领导小组,落实到整改,并进行监督。

第四章 隐患治理与验收

第七条 隐患治理坚持“分级负责、责任落实”原则。

1、对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现场能够解决的立即整改到位,由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验收。

2、对必须处理的隐患,立即停止生产,将隐患排除后方可生产。

3、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方案经矿长审批后实施。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实行分级监控,重大隐患必须指定领导人挂牌督办。明确矿领导、业务部门、班组责任人及其职责,制定专项整改措施,进行跟踪落实。

第八条 隐患验收由安全科牵头组织,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原则,严格验收销号。

第九条 安全科要对收集筛选出的隐患分类登记(“一通三防”方面、采掘工程方面、机电运输方面、地测防治水方面等),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排查一项、治理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形成闭合管理,避免遗漏。

第五章 隐患责任倒查

第十条 隐患倒查范围

1、隐患未按期整改的和整改不到位的责任人。

2、未认真履行职责和未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作业规程作业,人为导致产生、存在的隐患、重大隐患责任人。

3、重大隐患漏查的责任人和原因。、4、上级查出的而下一级没有查出的隐患的责任人和原因。

5、对隐患整改验收不严格导致隐患重复出现的责任人。

6、对危险源辨识不到位,未采取措施致使其转变为隐患的责任人和原因。

7、对一时难以治理的潜在隐患,没有进行论证和制定整改计划、措施及应急预案的责任人。第十一条 责任倒查秩序

1、安全科每天对所查隐患由科长组织对其责任人和原因进行分析追究,并填写隐患整改方案和责任追究处罚通知书,并报安全矿长签批后执行。、2、对矿井自查隐患由安全矿长组织安全科牵头对其隐患责任人和原因进行分析追究并编写隐患整改方案和责任追究处罚通知书,并报矿长签批后执行。

3、对上级检查所查隐患由矿长组织倒查领导组参加,由安全科牵头对其责任人和原因进行分析追究,并填写隐患整改方案和责任追究罚款通知书,由组长签字后执行。

4、对隐患不按期整改的责任人由安全科通报处罚。第十二条 隐患倒查期限

1、对因违章生成的隐患,立即追究。

2、对未按时整改的,永久追究。

3、对自查造成的隐患一般为2个检查周期。

4、对上级检查隐患为1个检查周期。

第十三条 责任倒查追究:在排查、整改、验收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对人为原因的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1、对当班查出隐患,当班带班矿领导负领导责任,带班安全管理人员负现场监管责任,最后追究岗位操作人员责任,层层责任追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2、带班领导查出的安全隐患追究现场作业队(组)长和跟班安全管理人员的现场监管责任,最后追究岗位操作人员责任。

3、现场队(组)长和跟班安全管理人员查出的隐患追究岗位操作人员责任。

4、上级查出的隐患而矿上或下级没有查出的隐患除按第五条执行外追究系统管理负责人和管理科室的责任。

5、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有漏洞,追究其编制和审批者的责任。

第十四条 安全管理人员后者查出前者没有查出的隐患,追究符合第十条的,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罚。

1、发现影响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后,未进行治理的责任人罚款300元。

2、因非自然因数导致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产生的责任人罚款300元。

3、属于第四条范围的责任人罚款200-1000元。

4、在治理期限内未完成治理进度的罚款50-100元。

5、对难以排除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的罚款100元。

6、现场管理不到位,教训不汲取,导致同类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反复出现的罚款200元。

7、按规定入井干部每天少查一条罚50元。

8、对验收不负责任的每次罚验收人50元。

第十五条 排查隐患有奖励。根据每人的查除隐患指标,每月由安全科对隐患进行分类,对能查出重大隐患并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和当场处理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的人员要进行奖励。

1、按规定人井干部每天多查一条隐患奖励50元。

2、主动整改消除隐患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科评估对个人奖励500-5000元。

3、对举报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人员给予100-1000元的奖励。

4、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考核与安全绩效工资挂钩,安全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的30%,其中三分之一作为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工资,安全科每月对各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 整改隐患有报酬。对因整改隐患影响生产的,员工报酬不受影响,对积极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的视其情况给予100-500元奖励。

第十七条 为整改隐患追责。对各级各部门和本矿排查出的隐患,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一律对相关部门和有关责任人采取罚款、停班脱产培训、调离工作岗位等处罚措施。

第六章 其他

篇11:煤矿隐患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锦宏煤业安全隐患责任倒查制度

公司所属各科队: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郑州市煤炭管理局关于开展全市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回头看”活动》的通知(郑煤„2013‟21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的通知》(豫政„2012‟54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市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通知》(郑政文„2012‟33号)、《郑新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报告监控治理及责任倒查追究规定(试行)》(郑新办【2013】228号)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我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推进锦宏煤业安全隐患排查监控治理工作,不断增强安全主体责任,现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责任倒查追究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曾建彬

副组长:周晓东 王建锋 丁发亮 王遂平

成 员:郭伟敏 王建党 孟旭辉 冯阳 张海涛 王唯一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责任倒查追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监科,主任:孟旭辉(兼)。负责日常的隐患排查

治理、跟踪落实,收集整理、通报牵头、信息的上报下传、责任的倒查追究。

二、严格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矿各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各安全生产活动地点存在的各类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和监督指导工作,“五职”矿长、部门负责人是安全隐患排查、报告、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及时研究解决和督促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职责对各施工地点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三、严格制度,促进排查治理。分管各系统的副矿长、各部门要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倒查追究制度规定,坚持每周一全矿安全自查,参加安全办公会议,安全排查治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隐患闭环管理“五定”原则,定隐患整改责任、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定措施,根据职责分工,责任逐项分解到人,对上级来矿检查出的问题,及“三评价、一评定”问题,要纳入安全监控重点,召开安全隐患平衡会进行分解,建立台账,上报郑新公司、新密市煤炭局,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对经平衡筛查出暂时不能解决的隐患,要召开专题会,分析、倒查、剖析隐患产生的根源及深层次管理原因,研究对策,制定专项治理方案,下督办牌,从根源上避免隐患的产生。

四、责任倒查范围

1、凡在上级部门检查时被罚款处理的;

2、矿井应排查而未排查、应完善而未完善、应建立而未建立的缺项部分,经上级部门、郑新公司排查后未及时整改或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被上级机关查处的;

3、有重大隐患或触及安全红线的隐患,矿井无及时治理无采取措施、被上级机关给予停产整顿的;

4、有“三违”行为不采取措施被上级部门直接查出的;

5、上级部门或公司领导指示有必要进行责任倒查的其它隐患。

五、隐患倒查追究调查的程序

安监科经审核认为符合安全隐患责任倒查条件的,报告安全矿长,由安全矿长提出,矿长同意。并授权安监科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成立调查组进行倒查追究。

六、调查小组的主要职责

1、查明当时所查隐患的人员,矿井隐患归口分管副矿长,整改落实隐患的负责人(签字人员),验收落实人员(签字人员),整改隐患的科、队;

2、追查进行隐患整改、验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3、提出对发生隐患所牵连的科室及其负责人的处理建议和整改防范措施;

4、隐患倒查追究时,形成倒查追究纪要。隐患倒查追究纪要由矿长审签后存档;

5、隐患倒查追究工作组在5日内向矿长提交调查报告;

6、各科、队在收到处罚单后5日内,将整改落实结果报安监科,并在下周一安全办公会上向全矿通报。安监科按月将罚款单交财务科,从当月工资中扣除。

七、隐患倒查追究处理根据情节轻重,应对责任人给予以下处理:

1、凡在上级部门检查时被罚款处理的;

(1)被罚款50万元以上给予隐患责任单位全矿通报,给予分管副矿长经济处罚3000元、科室正职经济处罚2000元,分管技术员1000元处理;

(2)被罚款10-50万元给予隐患责任单位,全矿通报,给予分管副矿长经济处罚2000元、科室正职经济处罚1000元,分管技术员500元处理;

(3)被罚款1-9万元给予隐患责任单位,全矿通报,给予分管副矿长经济处罚1000元、科室正职经济处罚500元,分管技术员300元处理;

(4)内第二次被上级部门检查时被罚款处理的给予以上经济处罚加倍和警告处理。

(5)内第三次给予10万元以上罚款的给予分管副矿长降级处理,主管科室科长、分管技术员免职处理;

(6)内第一次被上级部门罚款1万元以下的,给予隐患责任单位相对应的科室和分管副矿长经济处罚500元,(7)内第二次被上级部门罚款1万元以下的,给予煤矿隐患责任单位相关的科室和分管副矿长,经济处罚1000

元和全矿通报批评;

2、各科队应排查而未排查、应完善而未完善、应建立而未建立的缺项部分,经排查后未及时整改或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又被上级机关查处的;第一次给予隐患整改责任人、验收人经济处罚500元,第二次给予分管副矿长、隐患整改责任人、验收人经济处罚1000元和警告;

3、有重大隐患或安全红线的隐患,被上级机关给予停产整顿的;内第一次停产整顿的,给予分管副矿长记大过处分,罚款3000元,给予隐患单位科室正职降级处分,责任单位队长免职处分;第二次给予给予副矿长、主管科室科长免职处分。

4、一个月内有“三违”行为不采取措施被上级部门直接查出的;第一次分管副矿长经济处罚500元、主管科室科长经济处罚300元,单位队长处罚500元;第二次给予分管副矿长处罚1000元,主管科室科长处罚500元,单位队长处罚1000元;第三次给予分管副矿长记过处分,罚款2000元,科室正职降级处理,单位队长免职处理;

5、上级部门或公司领导指示有必要进行责任倒查的其它隐患。第一次给予隐患整改责任人、科室、验收人经济处罚500元,第二次给予分管副矿长、隐患整改责任人、科室、验收人经济处罚1000元和警告,第三次给予隐患整改责任人、验收人降级处理;

6、同条隐患符合两项处罚条款的,按最高罚则处罚。

上一篇:羡慕小学作文350字下一篇:初三第一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