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24-07-08

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通用6篇)

篇1: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题目: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目的:树立大学生诚信意识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 调查地点:廊坊师范学院

调查对象:廊坊师范学院物电学院2012级学生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诚信状况,我们对本学校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通过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总计发放了50份问卷进行调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50份。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2012级学生的诚信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访同学中仅有13.6%能够完全做到诚信,74.2%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诚信的约占11.1%,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只占1.08%。而在人际交往中,50.9%的同学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诚信,比较看重他人诚信的占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诚信的同学仅占了0.7%。调查结果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点是学业诚信上的问题。、考试作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校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到严厉处分的报道,轻者受到各种处分,重者则被勒令退学。、抄袭作业。根据几次期中教学检查与同学座谈以及任课教师反映,抄袭作业较为普遍,甚至已不被学生认为是失信行为,3.论文的抄袭。在大学中,这种问题广泛存在,以至于有教授发明了所谓的反抄袭机。现在大学本科的体制现在大学的体制都是要求在毕业阶段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虽然这个方式对于检查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有比较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形式看来是不太乐观的。因为现在网络东西很发达,而且对于论文学术性的东西并不适合于每个人,而且有时候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于是乎,就出现了东拼西凑、移花接木的行为。

第二点是学业诚信上的问题。

1.有钱不交学费。有的学生在新年伊始,拿着家长给的学费不交到学校却擅自存入银行进行“增值”,认为反正国家有确保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政策,岂不知他们这样做的同时,剥夺了那些政府和学校给予真正家庭贫困学生的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的机会,对学校、家长、同学都没有做到以“诚”相待。

2.贷款到期不还。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缓解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借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但是,就是有极少数学生恶意逃债,给银行信贷工作蒙上阴影,甚至直接影响了一些银行继续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信心。原因分析: 1.教育原因.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归根到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诚信问题的集中反应.不少在骄纵中长大的大学生,于是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多临时毁约、不信守承诺的做法,他们常常不认为是错误的.目前教育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只管 “教”,不管“育”。.社会原因.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信用危机。北京的舆论界称此为“诚信”危机,而这一危机已经涉及到了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学生诚信在不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下和充满诱惑的价值观下自然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

如何解决现阶段的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一)社会评价机制的健全

没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机制,诚信问题始终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社会上日益泛起的“金钱至上”的思想已经渐渐进入大学校园,“金钱”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社会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这种以金钱为评价体系主体的方式是不健康的。我们的社会评价机制和体系应该多元化,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健全社会评价体系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诚信意识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教育制度的完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约束是必要的,包括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教育制度需要以多元化的建制来适应人才多元化的需要,然而,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每一条新路,都存在着被权、钱、关系网堵住的可能。任何制度都是由人来操作的,这意味着作弊、腐败、以权谋私等等不诚信的现象还是要继续发生,教育领域永远不可能是一片净土,教育界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只是社会问题的一个分支,因此加强和完善教育制度迫在眉睫。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四)用人制度的健全

在录取人才时要坚持两手抓,一是要有业务能力;二是人品要正。业务再好,人品如有问题,我们宁缺勿滥。通过这些办法,让每个大学生从进校门的第一天就意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那他自然就会去注意这些问题。

诚信是通往灵魂高贵的门,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门,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门,是通向美好理想的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门。诚信是你流下悔恨眼泪之后的知错即改;诚信是你写下奋斗目标之后的脚踏实地;是你承诺孝敬父母之后亲手为他们端来的一盆洗脸水;是你承诺勤奋学习之后亲手为自己点燃的一支夜读的蜡烛;是你发誓远离网吧之后,第一个坐在书桌旁安心读书的星期天;是你发誓不再抄袭作业之后第一次苦思冥想皱紧的眉头„„

诚信是大学生的一张身份证,诚信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责任。面对社会给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握诚信着张盖有特殊印迹的身份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诚信的人。

篇2: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学院:理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091 姓名:陆勇 学号:200901190 实践对象:本人大部分同学

实践时间:2010年7月18日至2010年8月20日

一、实践目的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调查大学生诚信现状,了解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正如孔子所说“言必信,行必果”,即“人无信不立”。诚信需要一种自觉,而最应该具有此种自觉诚信观的就应该是校园中的大学生,因为我们是时代最敏感的一分子,同时也是感知时代要求最强烈的精英,我们不但应该树立和形成自身的诚信,也应该成为诚信最有力的宣传者。借此实践,了解和宣传诚信,为更好的继承好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努力。

二、实践内容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⒈统计结果

71.2%的学生对“诚信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的说法持比较认同的观点;30.4%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非常可耻,应当制止,50.2%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但不会参与,19.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有机会会试一试;对于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36.1%的学生认为很不应该,34.5%的学生认为应该给予处罚,29.6%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面对已签约后又有一个更优越的单位可选择的情况,22.9%的学生表示应该严格遵守合同,48.8%的学生则表示视情况而定,28.3%的学生选择违约。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言而无信非君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正面说法的认同程度比较高。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讲诚信的观点,但是有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对诚信的认识存在主观性、片面性,在诚信的道德上缺乏坚持性和毅力。11.9%的学生在考试中经常有作弊行为,49.8%的学生偶尔有过;在做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时,15%的学生自己写,36.2%的学生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内容,29.7%的学生大量引用资料中语段,19.1%的学生用别人的文章拼凑;48.8%的学生有过旷课或迟到的经历;在访谈中了解到,在大学生中作业抄袭、实验数据编造等现象时有发生;在申请建立贫困生档案或困难补助需反映家庭情况时,29.8%的学生会如实说,35.9%的学生基本照实说,34.3%的学生会言过其实;61.4%的学生在毕业求职履历上不会造假,39.6%的学生会有虚假成分;通过访谈发现,部分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是寂寞空虚,还有些大学生没有或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是什么;54.3%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应讲诚信,31.4%的学生认为可以互相欺骗;通过访谈,有近1/3的学生不认为网上聊天撒谎是不道德的。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总体来说是诚实可信的,但也出现许多失信的不和谐音符,在学习上、生活上、精神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

⒉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

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坚守诚信道德,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的第一要义。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考试作弊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②毕业论文抄袭剽窃

论文抄袭普遍。撰写毕业论文时在刊物上摘抄几段或是上网下载几段搞“大拼盘’是家常事,甚至整篇文章“摘抄”也不足为奇。甚至有人说:“离开百度,文科生简直没法生活!”

③虚假求职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高校扩招的推动下,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大众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大学生就业市场正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部分毕业生为了在众多的求职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获得面试机会,伪造就业材料。如伪造学习成绩、各种等级证书,虚编在校期间任职情况和社会经历,以“偷梁换柱”法摇身变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在求职大面试中,有意夸大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甚至无中生有。无视用人单位利益的违约现象频频发生。

④欺瞒师长、家长、同学

有些学生出于惰性、自私、虚荣等原因,以种种假理由欺骗父母、教师和同学。如编造理由迟到、请假、逃课;在发生矛盾、犯了错误时,编织谎话、隐瞒事实;不如实向家长汇报在校期间表现;给学校留假地址、假电话;在同学交往中不诚实,骗取别人,捞取好处等。

四、实践总结

1、出现失信的原因

①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②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入世,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③家庭教育的偏差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其兴趣、意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会对子女产生最直接的、最有效的影响,父母的诚信品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大学生心目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占有相似的比重。许多家长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放松了其他方面的要求,而有些父母受各种因素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以身作则,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形成负面影响。

2、提高大学生诚信的建议

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提高,仅仅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诚信评价制度和相应规范。

首先,要建立道德约束惩罚制度。要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对学习态度、责任、义务都可进行明确而细致的规定。从制度着手进行诚信建设,一方面可以避免道德说教,以制度化后的具体准则为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道德实践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其次,要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要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行为特点,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对其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

再次,要设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诚信系统,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学校将大学生个人诚信信息包括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助学贷款、社会保险、信用简史、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建立档案。个人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记录,它是对在校大学生各方面表现较为真实的描述。作为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个人资源,个人诚信档案可以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会使大学生自觉地去珍惜、维护它,努力地构建诚实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篇二: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动物科学学院 动医136班

20130725424 徐翡翡 *** 20130725425 郭静杰 20130725426 20130725427 20130725428 20130725429 20130725430 20130725431 20130725432 20130725433 20130725434 翟孟华 陈红梅 付丽英 杨园园 张瑾瑾 黄璐 张硕林 王朝变 黄都

本文摘要: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

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1、对大学生诚信度的基本态度问题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1)81.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事十分重要的;(2)95%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诚信;(3)6109%的同学认为在家学校目前诚信状态一边,还有14.9%的同学认为自己学校诚信度差;(4)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坚持“很好,不需要过多的担忧”观点的仅占总数3.3%,认为“一般,只是个别行为”的人数占总数的54.7%,觉得“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实行为”的人占34.3%,觉得“很差,值得担忧”的人占7.7% 从社会调查来看:(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2、关于考试作弊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

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

种行为。

3、作业、论文抄袭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 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

处罚过于严厉。

4、对于求职简历美化的现象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 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5、有钱申贷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

做。

6、请假造假

你身边的同学师傅经常拿别的理由搪塞请假的理由?3.9%的人

没有,48.6%的人很少,47.5%的人经常这么做

7、关于编造假的家庭情况申请学杂费的问题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

待提高。

对于提高诚信度水平的建议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带的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

要家长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二、学校要做好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首先,努力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搞笑诚信教育一定要跟紧时代步伐,在发挥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优势,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力求提高哦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其次,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要切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讲解决思想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中去。最后,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机枪诚信教育。我们在从思想上、理论上加强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他是,应该切实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诚信素养,从而真正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第三、创造良好的社火氛围: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篇三: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分析

实践背景:

(1)诚信是一种美德,干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但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商业中的欺诈行为,各种考试中的舞弊现象,“狼来了”的故事频频发生,假货充斥,谎言盛行,骗人的把戏屡屡得手,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道德水平,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有识之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忧心如焚。党和国家更是重拳出击,整顿经济秩序,规范市场行为,打击假冒伪劣,倡导文明新风,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道德传统,重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而这一道德体系的重中之重是诚实和守信。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一定程度出现了危机,受到倍加关注,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

(2)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高知识群体,他们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但纵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 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方法层出不穷,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枪手”,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尽管各高校在《学生手册》中对考试纪律和违纪处罚作了明确规定,并且安排了众多监考教师和考场督查及巡视人员,但是遗憾的是,无论何时何种考试,都会有人铤而走险,以身试纪。

2: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还贷。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发放的一种贴息贷款,为不让一个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同时,贷款的额度有限,只能解决少数贫困学生的困难,能够得到贷款的同学是非常幸运的,应该珍惜难得的机会,信守诺言,按期还贷。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即人间蒸发,杳无音信。有同学的学杂费、住院医药费都是所在学院为其垫付的,毕业后也一走了之,再无任何消息。还有个别同学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工作不到半个月则欠下借款不辞而别,使得用人单位函告学校请求帮助追讨欠款。

3: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投机取巧,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或者以欺骗的手段制造泡沫自荐书。步入大学校门,进入知识殿堂,度过人生中的黄金阶段,享受阳光的温暖,吮吸知识的琼浆,练就强劲的翅膀,邀游辽阔的天空,成就辉煌的事业,展现灿烂的人生,让自己活得充实、自信、健康、有价值、也使社会充满阳光、健康、有意义。

(3)我们非常担心地看到一部分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同学奉为圣明,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人上人。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平时表现还不错,热情、克已、守纪律,但他们以虚假的一面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一遇关键时刻就原形毕露,使人难以相信、瞠目结舌。有的同学平时贪玩好耍,学习不努力、迟到、早退、旷课、思想上政治上不求上进,到了毕业求职时,才痛感自己干货太少,于是乎造假制假在自荐书上下功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实践目的:

(1)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近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伪造简历、拖欠助学贷款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诚信状况,我们对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

(2)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因此,了解我们大学生的具体诚信状况对于我们解决诚信缺失问题至关重要。(3)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树立包括诚信在内的健康的价值观,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中。所以通过调查,具体的数字和详细的分析,有利于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社会的现象,唤醒人们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关注。研究方式: 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

研究对象: 四十位本科在校生

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报告问卷发放了四十份,实收四十份,其中有效卷四十份,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初步大概了解了大一在校本科生的诚信状况。

大一在校本科生诚信现状分析:

现状一:大一在校本科生总体诚信状况还不错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同学中37.5%对诚信的理解是“言必行,行必果”,30%对诚信的理解是“脚踏实地,老实做事”,20%对诚信的理解是“一种道德的约束”,12.5%对诚信的理解是“答应别人的事,即使力不从心或违反规定也要信守承诺”。并且65%的同学对自己的诚信状况打分都是80—100分。可见,刚刚到大学的大一新生,对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充满了期待,还带着高中时的单纯和稚气,而且 大一学生还带着愤青的那股劲,故而诚信度较高。

现状二:不同性质、不同事物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诚信状况不同

针对考试作弊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12.5%表示偶尔作过弊,45%表示对考试作弊心动过但未行动,42.5%表示从未想过要作弊,而且针对在考试期间如果看到有同学作弊的问题,47.5%的同学希望有人指出这种不良行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考试诚信这个事情上,大多数同学还是可以做到诚信的,而且也希望其他同学也可以做到诚信;但是当问题或事情涉及到他人或自己的隐私时,50%的同学认为很难做到诚信,当事情需要用谎言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时,35%的同学也认为很难做到诚信;而针对不同问题男生和女生诚信状况不同,在问题“当你没有做到履行自己的承诺时您是否会感到惭愧”在“偶尔会作弊”这个选项中,男

生占90%,女生仅仅占了10%。在问题“在考试期间如果看到有同学作弊,您的态度是?”,在“希望有人指出这种不良行为”的选项中,男生占了40%,女生占了60%。可见,在某些问题上,女生要比男生更讲诚信。

现状三:大一在校本科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但是全校学生诚信状况堪忧。65%的同学认为我校学生目前诚信状况差。可见,尽管在校大学生认为诚信在社会中很重要,但认为我们学校的总体诚信状况不太佳。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具体表现在学校,我国的教育体制几乎从学校开始,家长几乎把教育交给学校,而学校用成绩的优劣来衡量一个孩子的优秀与否;初中只注重中考,高中只注重高考,到了大学,大学生基本上自主,学校老是基本上不能面对面教育。

(2)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欲横流,利益熏心,造成道德上的缺失,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不良因素。

(3)进入大学,大多数大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手机,恋爱,开始沉迷于其中的刺激,虚拟世界,造成个人价值观改变,荒废了学业,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便采取虚假的方式,继而出现了考试作弊的现象。(4)学校对诚信宣传的力度不够。

(5)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求真务实的态度,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6)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7)社会信用体系薄弱,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系,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受益的并不是诚实守信的人,而是那些善于投机取巧、欺蒙哄骗、弄虚作假的人。客观上也就造成诚信者吃亏、失信者占便宜的现象。如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弄虚作假,涂改成绩,伪造简历获得好工作;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作弊,还获得好的成绩,并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奖学金等。这些不诚实获益的现象对于诚实者来讲,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态,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诚信观的建立。解决措施:

(1)着力构建诚信社会

加强对全党全民的诚信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诚信素质,要使国民把讲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使“诚信就是金质名片,要信仰诚信、践行诚信”深入人心。

篇3: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 日常心理及行为状况

1.因日常生活引发的情绪的消极反应明显。根据调查表明, 大学生中认为自己的情绪无聊的占28.4%, 认为情绪郁闷的占15%, 认为情绪烦躁的占3.7%, 三者合计为47.1%, 相对而言, 认为自己情绪平静的只占36%, 而认为快乐的则占16.9%。

2.对学习、恋爱与就业压力的挫折感突出。在调查中, 认为自己在上大学后最大的挫折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占比重最大, 为35.8%, 其次是认为恋爱不成功的, 占17.5%, 所占比重为第二位, 居于第三位的是认为就业竞争太激烈的, 占15.1%。

3.在对违反规范的行为态度方面, 反应积极的占多数, 但是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据调查表明, 在如果发现同学有违反校规的情况下, 认为能够上前阻止的占33.8%, 认为能够主动报告的占16.6%, 二者合计为50.4%, 但认为泰然处之的占38.6%, 而认为应该为同学掩饰的占11%。

(二) 对教学方法与教育体制的认识

1.对教学方法的反应突出。

调查表明, 相对于教学水平、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教师的授课态度, 大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更为突出。数据表明, 认为教学方法死板、缺乏互动的所占比重最大, 占48%。

2.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四级考试与学位挂钩持反对意见。

在调查中, 74.5%的大学生认为四级英语考试不应当与学位挂钩。如果将男性与女性大学生加以对比, 男性大学生对英语四级考试与学位挂钩持反对意见的较女性多。

3.在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方面, 多数学生认为应采取教育的方法。

在调查中, 认为对考试作弊应以教育为主的所占比重最大, 为34%, 认为应从严处理的占26.9%, 认为应从宽处理的占15.9%, 认为无所谓的占11.3%, 认为老师应对之控制在萌芽状态的占12%。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 对考试作弊的态度基本一致。

(三) 对学校服务的认识

1.在对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方面, 学生满意程度偏低。调查表明, 认为系有关部门办事效率很高的只占7.3%, 认为较高的占16.8%, 而认为一般的最多, 占47.9%, 认为低的占26.2%, 不知道的占1.9%。相比较而言, 当前多数学生对有关部门办事效率的满意程度不高。

2.在对食堂服务的态度方面, 意见集中于食堂所给的饭菜量和饭菜价格方面。调查中发现, 认为食堂所给的饭菜数量少的所占比重最大, 为35.8%, 其次是认为饭菜价格贵的, 占28%, 而认为服务态度差的居于第三位, 占21.9%, 认为卫生差的占11.9%, 认为没有看法的占2.5%。

3.在对学校网络的认识方面, 突出表现在认为网络速度太慢。调查表明, 在大学生中, 认为网络速度太慢的占54.1%, 为第一位, 其次是认为上网不方便的, 占20.9%, 认为宿舍没有网线的占17.3%, 而认为上网方便的只占6.6%, 对网络无看法的只占1.2%。

(四) 人际交往的心态

在人际交往心态方面, 大多数学生的心态比较平稳, 自我调整能力较强。

1.在与同学关系方面, 基本能表现出和谐相处。调查表明, 在与同宿舍关系方面, 认为亲密无间的所占比重最大, 为46.4%, 认为客客气气的占36.9%, 认为互相不讲话的只占6.9%, 认为势同水火的只占4.6%, 认为时好时坏的只占5.2%。如果将男性与女性大学生比较, 可以发现男性与同学的亲密程度高于女性, 如在认为亲密无间的情形中, 男性高于女性1.3个百分点。

2.在处理人际交往方面, 认为能自己解决偶尔出现矛盾的占46.6%, 认为善于交往的占25.7%, 认为不善于交往的占22.7%, 认为人际和谐、不善于处理矛盾的占5%。通过男性与女性大学生的比较可以发现, 女性较男性在处理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较差, 性格表现的较内向。

(五) 对业余生活的认识

通过对校园恋爱问题的调查表明, 大多数学生对恋爱抱有无所谓态度。调查表明, 认为对恋爱无所谓的占48.4%, 认为学校应加强教育的占23.4%, 认为不赞成的占12.8%, 认为不利于学习的占15.3%。通过比较, 女性大学生认为恋爱不利于学习的多于男性, 而男性认为学校对这种现象应加强教育的多于女性。

(六) 对择业的认识

1.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较敏感。

在调查中, 32%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有清楚的规划, 从没有想的只占10.6%, 偶尔想的占26.7%, 想过但不知道如何做的占28.7%, 无想法的占2%。通过比较, 男性大学生对自己就业的规划意识更强, 如在男性中, 有清楚规划的占32.8%, 较女性高3个百分点。

2.倾向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是大学生的普遍心态。

在调查中, 认为去大城市工作的占25.1%, 认为去沿海开放区工作的占28.8%, 所占比重最大, 认为去经济特区工作的占18.8%, 认为去一般城镇工作的占11.7%, 认为去哪里都可以的占9.7%, 认为去艰苦环境锻炼的占5.9%。在男性与女性大学生中, 女性更倾向于去大城市工作。

3.在对就业难的认识上, 对缺少工作经验的认同程度较高。

调查表明, 认为就业难属于缺少工作经验的占34%, 认为对单位要求高的占18.9%, 认为自己水平低的占19.6%, 认为学校没有知名度的占13.7%, 认为属于社会问题的占13.7%。在男性与女性大学生中, 对就业难的认识不一致, 男性更多的是认为自己水平低, 而女性则在认为缺少工作经验和学校没有知名度方面明显。

4.在择业标准方面, 多数学生以工作条件好并能发挥才干为标准。

调查表明, 在选择工作的标准方面, 认为经济收入高的占27.6%, 认为社会地位高的占10%, 认为有深造机会的占23%, 认为工作条件好并能发挥才干的占36.6%, 属于其他情况的占3.5%。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 女性更看中择业的经济收入和是否发挥才干, 而男性更看中是否有深造机会。

二、对大学生心态和行为方式的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 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基本心态和生活准则。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多数学生经常处于不快乐的日常情绪之中, 上大学后, 挫折感较明显。在人际交往方面, 有部分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 或不善于处理彼此间的矛盾。

2.学生在校园的日常行为表现为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 除看书外, 大多以网上聊天、网络游戏和谈恋爱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3.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 尤其体现在课堂教学、服务人员的办事效率以及食堂服务质量等方面。

4.对于考试作弊等校园违纪行为, 仍旧有部分学生存在无所谓、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态度。

5.对于择业问题, 多数学生缺乏职业生涯的规划, 表现较为茫然, 且受传统择业观念影响较大。

这些问题的形成是当前的社会状况、教育体制与大学生群体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暴露了社会发展中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一面, 也暴露了学校在教育、管理与服务中相对滞后的一面。

三、构建大学生心态与行为的正向引导机制

1.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大学生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改变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避免单一的说教, 通过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要进一步浓郁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让大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 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要丰富和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 不断拓展教育内容, 为大学生参与思想道德实践创造条件。

2.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建立畅通、便捷的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要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熟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掌握心理问题疏导的方法。广泛建立社会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在心理咨询和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利用多种渠道满足学生的诉求需求, 通过互连网、手机短信构建大学生诉求表达平台, 要让学生有地方倾诉, 有机会表达。要在院、系设立“谈心室”, 鼓励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倾诉, 拉进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3.建立健全导学机制,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正向引导。组建优良的导师队伍,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学习正向引导。

4.培养合理的就业的观念, 提高就业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就业观的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引导他们树立创业的理念, 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另一方面要加强就业前培训, 在充分了解就业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技能的基础上,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 要根据就业形势的需要, 及时调整课程和专业的设置。

5.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 提高参与生活的能力。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的同时, 增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资源投入。要让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职业就业相结合、与了解国情社情相结合、与增长才干和锤炼品格相结合的各类社会实践中来。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大学生的心态和行为不仅反映了该群体在学校中的生活状况, 也可以反映校园中的教学、管理和服务问题。所以了解大学生心态与行为状况是调整高校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为了较为客观地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挖掘在大学生和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文章试以对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 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篇4: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道德诚信现状

绝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自己生活在诚实守信的环境里。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你是否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回答“是”的占94%,同时承认“校园的种种不文明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占51%,并且认为他人的诚信度一般的占67%,与人交往看重对方的诚信程度占77%。可见,大学生希望别人对自己能够诚信,而自己不想因为诚信而失去任何利益及荣誉。

学习方面道德失信的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运行实践不诚实;备课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内容不诚实;旷课,公开课作假、学术抄袭。某高校调查所知,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有10次以上旷课经历的占42.3%,有抄袭别人作业的占48.65%,有抄袭别人论文5次经历以上的占21.67%;并且在考试时挖空心思作弊,考场夹带,偷看他人试题答案,找人替考,找老师开后门要分数,为社会上的考试充当“枪手”等等[2]。

生活方面主要表现同学之间的欺骗与利用。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诚信教育正面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种情况:认为是家庭的占47%、社会26%、学校24%、先进个人事迹0.8%,有时因为对先进个人事迹宣传夸张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诚信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73.4%、学校教育的反差占20%、家庭环境占13%。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对一个人诚信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社会上各种虚假广告、推销等各种不诚信现象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助学贷款是国家针对大学生的一项资助政策,目前存在贷款不还的现象。对贷款不还的调查结果是91%的同学认为“我会如约还贷”,0.5%的同学可能不还,9.5%的同学到时再看看;调查显示41%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事实上,学生拖欠学费或贷款也是道德失信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状况使国家资助贷款政策实施相当艰难。

二、影响大学生道德诚信的致因

1.内在因素

首先,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失调,加上经济、利益等各方面的诱惑,导致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迷失,从而只追求个人名利得失,很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捏造假证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比别人高得多的利益,造成了极不公平的竞争,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诚信的缺失一是因为不讲诚信的成本过低;二是因为追求诚信的代价过高[3],这样纵容了不诚信行为。某高校对1000余名学生的一份关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状况问卷中显示,分别有四分之一和四成以上的学生,并不认为偿还贷款和无故拖欠学费现象关乎道德和个人信用[4]。就该校某个学院调查结果表明,41%同学没有缴费,21%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无法缴费,20%的大学生无故拖欠学费,花销过大而超支,大部分学生认为学费能拖就拖,老实人吃亏。

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讲诚信的主要原因:虚荣心占34%,希望能在父母、朋友面前有个好印象,过分追求荣誉、渴望成功而抱着侥幸心理[5];从众随大流占36%;逆反心理,老师不认可越要违反占10%;恐惧心理,害怕诚信会得不到所希望占20%。

2.外在因素

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道德诚信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的赞同率是73%,社会与学校没有健全必要的诚信监督、惩罚机制,少数同学利用欺骗手段获取高待遇、高地位被认为是能力的体现。这样给诚实守信的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使更多的“老实人”去效仿。而对于失信的惩罚,大多停留在道德层面,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对诚信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而忽视实际,63.6%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与道德诚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及人文环境对大学生道德修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的偏差,家长应从早从小培养道德诚信,提高个人素养。

三、 提高大学生道德诚信的途径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为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高校十分重视学校的诚信教育并且建立一套完备的诚信体系:学校——教师——学生,形成一系列诚信教育的政策与措施以及司法原则,利用各种形式、各种途径,以教育为目的在高校中进行诚信教育。比如美国高校非常重视诚信教育,不仅进行诚信教育与培训,并且制定相关的政策(荣誉守则制度、判例法)予以保障,有关资料显示,98.3%的美国大学制定了校内诚信政策。

在我国,大学生道德诚信一直贯穿在学生的自我修养或道德舆论中,而没有在学校课程中得到凸现,这种不容乐观的道德诚信光靠大学生的修养是很难得到很大的改善。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一切有利的契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度。综合本次调查中开放问卷的建设性意见,参照英、美、法、德、日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道德诚信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校有公开透明的行政制度;教师能言传身教,以德服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良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内容,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其道德诚信的自觉性得到培养。

其次,高校诚信立法。调查结果表明77.8%的大学生主张诚信立法,11.2%的学生不主张立法,还有0.3%的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同时有11.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诚信立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校规中引入了“诚信誓言”,每一个学生一进校就必须签订诚信誓言,作出不剽窃、不作弊、不把互联网下载的资料化为己有等等保证,并承诺若不能信守诺言,甘愿承受一系列相关惩罚[6],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7],并伴随终生。大学生考试舞弊取消其助学贷款的资格及评奖评优的资格,建立一系列道德诚信管理、监督机制;在高校建立和完善教育、记录、评价、反馈与再教育为一体的诚信教育机制[5],对道德诚信进行立法;建立评价机制并且记录档案,反馈到各个部门。目前道德诚信的反馈不是很畅通,监控力度不严,道德失信的学生应该得到相应的谴责与惩罚,形成严格的校纪校规,明确道德诚信准则,并加大宣传的力度。当然我国高校进行诚信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却是迫不及待的,高校辅导员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并以此作为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单位政审等等的标准。

最后,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利用班会以及团组织生活会进行民主、爱心和责任感的教育与交流,使学生之间进行真实的感情交流;采取榜样、践行、及时批评与表扬,尤其是课堂上的作业与论文的诚信进行表扬,注意学生道德诚信的培养;诚信教育与基础道德教育相结合,使诚信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尤其在学会做人的过程中融合道德诚信的美德;加强诚信研究、讲座、活动及监督,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苟朝莉.“信用”≠“诚信”———信用与诚信辨析刍议[J].经济师,2005(12).

[2]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3]万清祥.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4).

[4]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J].高教论坛,2004(2).

[5]李春生.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2).

[6]王诺译.美国大学引入“诚信誓言”.世界博览,第六期.

篇5:关于大学生创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毕业生的迅速增加导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可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踏入了创业的行列。在鼓励自主创业的今天,大学生更应该在创业热中进行一次冷思考。本文仅从大学生在创业中的优势和劣势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我们在创业热中应该如何认清自我。

关键词:创业优势劣势

创业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对大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振奋人心又充满风险的字眼。狭义上讲,创业是指具有创业能力的人创设新的职业、创立新的企业。其创业能力是指工资形式之外的“自我就业”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和市场行为相结合。结合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可知,专业技术能力、市场驾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而急需的。当下,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既存在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研究的挑战。那么,针对创业而言,大学生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

一、大学生的创业优势

大学生受到相对较高的文化教育,是一个知识和智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其实现自我价值的自我意识极容易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以下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分析大学生在创业中的优势:

1、内在优势

第一、知识优势。大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是一个知识、智力和活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他们享受了专业领域的分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因此,知识资源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他们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有些东西一点即通,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更多信息。第二、活力优势。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无太重负担,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自信心较强,对自己认准的事物会有激情去体验。第三、创意优势。大学生有强的领悟力,思路活跃,创意新颖,能将所学的知识很快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具有创意就意味着创新,创新能力来源于创造性思维,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一定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想象性、新颖性、灵感性、敏锐性等人格特质。因此,创意能力影响着创业实践的特质,是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在专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意,因此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第四、其他优势。除了以上的明显的优势外,大学生还具有策划、组织、领导、管理、公关等方面潜在特质,经过创业的体验,这些能力都将产生很强的外部性。

2、外在优势

第一、国家政策的优惠。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注册、贷款、税费、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表演在程序的简化和经济的优惠上。首先,登记注册程序更简化。为确保大学生能迅速的进入创业状态,凡高校毕业生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的,可通过工商部门注册大厅的“绿色通道”优先登记注册。在金融贷款方面也优先贷款支持且简化贷款手续。其次,具体经济优惠。包括金融贷款优惠、利率贴息的优惠、税费的减免和企业运营方面的优惠。例如对创业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利率扶持,视贷款风险度不同,在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可适当下浮或上浮,以及人事档案管理免两年费用。第二、学校资源的利用。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拥有雄厚的智力知识资源,拥有很多创业优势项目。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分布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凝聚着一大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学科带头人,拥有学科综合、交叉和渗透的优势,并且每年高校获得的研发经费不少,这些宝贵的科技人力资源和研究项目及成果,是高校科技自主创新的最大优势。其次,高校除了鼓励大学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之外,还容易对自主创业进行必要的实践指导,辅助学生创业,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第三、家庭方面。没有成家的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其创业很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

二、大学生的创业劣势

第一、经验不足。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由于大学生对市尝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第二、眼高手低。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不能仅是纸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无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

第三、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为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

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第四、综合素质较弱。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此外。对于国家优惠政策的不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脚步。

篇6: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随机问卷抽样调查的形式,其中以物理系学生为主,还包括化工院、数学院、计通院等其它院系学生。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比如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等;二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主要消费来源等内容;三是关于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方面的内容;四s是关于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方面的内容。

二、结果与分析:

1、关于大学生消费来源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大学就是“养老院“,认为大学生是被家人所供养,衣食无忧。对此,我们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调查统计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以及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只有少数大学生是通过自己打工、兼职获取生活消费来源。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对于家庭经济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大学学费和生活消费都依赖于家庭。(详见表2)

表2: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注:“三金”:是指贷学金、助学金、奖学金)不过,从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都愿意参加勤工俭学,有83.9%的同学不同程度上希望能够通过打工养活自己,其中有22.4%表示非常愿意、44.6%表示愿意,大学生表示非常不愿意、不愿意、比较不愿意外出打工的比例共占16.1%,持此观点的部分大学生认为大学是用来专心读书的时期,外出打工相当于拿了家里的钱换取在大学打工的机会,得不偿失。(详见表3)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集中在中间阶层,呈现出“橄榄型”分布状况,被调查大学生的家庭月均收入在500-2000元、2001-4000元之间的分别占39.6%和24.8%,共占整个样本的64.4%,而家庭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学生比例不高,仅占12.4%,月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3.2%,相对来说比例有点偏高(具体见表4)。就这样的家庭收入状况,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力是极为有限的,这充分揭示了面对这种经济来源十分窘迫的状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直面的人生课题。

表4:学生家庭月均收入状况

2、关于大学生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情况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消费水平是指大学生年均或月均支出的多少。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的月消费近一半人数在300-500元之间,但两头存在差距悬殊的现象,有少数的贫困生月消费在150元以下,但也有同学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具体见表5)。对照表4,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每月的消费支出占其家庭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为了保证学生的消费,不少家庭必须压缩家庭开支,甚至要拿出原有的积蓄来维持学生每月的消费。表5:学生月均消费情况

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在学生每月消费结构中,较多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最大的消费是用于日常

饮食,其次是交通/通讯和穿着,用于学习消费与娱乐消费差不多持平。(见表6)

表6:学生消费结构情况

注:本调查题“你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什么”,包括上表中“消费结构”的七个选

项,在让学生作选择时,没有限定学生只选一项,学生可作多项选择。

据了解,我校食堂的饭菜均在1-2元之间,女生每餐一般消费在3元左右,男生则一般消费在4-5元左右。按这种方式计算,大学生用在吃饭上面的花费将不超过250-350元。其余的钱大学生们用来做什么了?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存在追求时尚和盲目享受的错误倾向,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比如购买时尚电子产品、过多的移动电话消费、畅游网络、庆祝生日的聚餐、K歌、送礼等等。(详见表

7、表

8、表

9、表

10、表11)

表7:学生目前拥有电子产品的情况

表8:学生每月手机话费情况表9:学生每月上网花费情况表10:自己庆祝生日花费情况表11:为别人庆祝生日花费情况

3、关于大学生消费认知以及消费习惯的调查分析

观念是人们行为的先导。消费也是这样,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念,就会引导人们发生什么样的消费行为。不好的消费观念也许会引导人踏入歧途。

统计表明,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衣食住行方面有49.6%的同学坚持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有

5.9%的同学认为应该追求高标准,43.4%的同学是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当自己月消费有盈余时,27.8%的大学生倾向于将余额用来改善物质生活,奖励自己一个月的“持家有方”,35.1%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将余额存入银行,做长期投资,用于将来购买比较大型的电子产品等,37.1%的学生愿意用来购买书籍、CD等,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消费的计划性方面,有52.6%的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有记录,不过当中有26.7%的学生不是从头至尾,而是断断续续做记录,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对自己的消费从来没有记录,比较随意;在回答是怎么看待“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这一问题时,认为“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的占72.9%、认为“以前曾经有用,现在已经过时|”的占4.9%、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提倡”的占20.3%、回答“没想过”的占1.9%,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完全赞同勤俭节约这一

传统美德的,调查中有49.8%的学生家长总是要求小孩注意勤俭节约,这进一步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在回答“在日常生活中花钱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35.2% 的学生认为“钱来之不易,能省则省”,34.7%的学生认为“人是最重要的,钱该花就花”、但也有4.8%的学生认为“钱是身外之物,不花白不花”,还有7.6%的学生回答“几乎什么都不想”、17.7%的学生回答“心情很矛盾,说不清”;在回答怎样看待“只要我喜欢,价格再贵的东西我都会想办法买下来”这一观点时,有66.7的学生持不同意的看法、25.7%的同学持比较同意的看法,只有7.6%的同学持同意的看法。

由此可见,我校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具有良好的消费习惯和合理的消费观念的,能够摆正自己的消费心态,但也部分同学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和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同时从调查中也发现,学生消费习惯的养成和消费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家庭、朋友/同学、媒体和现实生活的影响,排在第一位的是朋友/同学,第二是现实生活,第三是媒体,第四是父母。可见,我们学校应该要加强对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讨论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总体来看,我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主流还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1)在消费水平上趋于中等,但个体差别在拉大。我校大多数学生的月均消费在400元左右,大多数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基本持平。但从调查的结果看:城镇与农村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等的消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消费水平高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月均消费高居1000元以上,有的却在150元以下;有的花钱大手大脚、挥金如土,有的却节衣缩食仍难以为继。这种上下近十余倍的消费悬殊,在目前情况下,对生活在同一集体的贫困大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同时大学生在获取消费能力方面还不够积极主动,对家庭依赖心理比较严重。有些大学生尽管有勤工俭学的愿望,但在面对寻找打工机会和处理学习与打工的矛盾关系时,仍缺乏勇气、自信和吃苦精神。

(2)在消费结构上基本合理,但娱乐性消费在增长。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包括饮食、交通、通讯和穿着等,其中主要是用于饮食。大学生在月消费有盈余的情况下,倾向于将盈余购买物质品,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相对而言,大学生伙食消费的比例在下降,而在衣着、人情、娱乐、旅游、通讯以及其它方面的消费比例在上升,特别是大学生的娱乐消费,但娱乐的内容却基本都是看电影、录像、玩游戏、上网等等。这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协调,如不加以引导,容易助长大学生群体中形成铺张浪费、追求享受、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智力、才能的开发,而且往往会耽误学习,严重影响学业和成才。

(3)在消费认知上相对理性,但存在盲目消费现象。对于消费的态度、目的具有较明确的认识,多数学生认为在自己没有能力赚钱养活自己的现状下,节约勤俭是应该被提倡的。但是在具体消费行为中,很多学生开支缺乏计划性、理财能力比较差。部分学生不能摆正成才需要在个体诸多需要中的绝对优势,经常受其它需要的冲击而不时改变初衷,淡化了成才这一人生主题。而使一部分学生在消费上“跟着感觉走”,追求“不需要”的需要,导致盲目消费和高消费。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不断增大,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无计划盲目消费的现象。

由此可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正确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素养,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一项重要而必要的任务,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当前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客观要求。作为学校方面,应该努力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做到:

1、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立人”是大学之本,大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而且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而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是大学生做人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高校不能把学生的花钱、消费仅仅视为大学生个人的、“可管可不管最好不管的私事”,而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启发和教育。

(1)倡导节约消费。要大力向当代大学生宣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乃至将来依然具有坚守和弘扬的价值。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责任教育、爱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且也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方面。坚持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起来,倡导学生从自身的点滴做起,比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点、尽量减少生活垃圾等等,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加以适当奖励和宣传。

(2)主张合理消费。从年轻人的特点来说,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追求新颖、时尚,本无可非议,但必须与自身实际情况要相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学生中开展合理消费的教育,要教育学生:一是量入为出,即告诉学生不要随大流、盲目攀比高消费,而要考虑自身及家庭的消费能力做合理安排。二是经济适用,即教育学生不要无原则地赶时髦、追新潮,在选择物品时要讲究实用、注重投资效益。三是统筹计划,即教育学生在花钱学会合理计划、及时调整,尽量做到使自己消费全程基本平衡。四是身份相符,即教育学生在确立消费时,要注意自己是大学生的特殊身份,确立健康的消费心态,不赶时髦、不借债高消费、也不能无限制地追求高档名牌,要坚持“学习消费是主导、生活消费是保障、娱乐消费是补充”的原则。

(3)引导高雅消费。和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大学生群体应该是属于精神食粮丰富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追求一定的物质消费是完全合理的。相对而言,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消费水平,对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学校应该要引导大学生加大精神文化生活的投

入, 提高他们精神消费的比重和质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活动,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注重管理,形成良好的消费示范。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学校要适当加以规范和管理,比如,制止大学生的高消费行为,严令禁止大学生的抽烟和酗酒行为等。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从众心理和追求时尚的特征,学校教师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将对学生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高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将对低年级学生的消费具有直接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消费往往以高年级学生为效仿对象。因此,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管理和引导,建立和完善引导学生正确消费的示范机制。另外,学校在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贷款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要恰当地和学生的消费情况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消费与荣誉、利益挂钩,特别是要制止大学生用所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等去开展请客吃喝玩乐活动,让优秀学生、贫困生在学生中充分形成勤俭节约的示范形象,进一步带动广大学生合理消费。最后,对于那些个别采取偷、抢、骗等违法乱纪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3、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消费指导。

消费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它涉及的内容很广,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等。大学生虽然是文化修养层次较高的群体,但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自己支配自己的日常消费,对于消费知识的了解并不多、不够系统。因此,高校有必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消费指导:一方面可通过开设有关消费知识的课程或讲座、举办消费知识竞赛、成立大学生消费社团、协会、咨询和指导机构等形式,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消费常识,并在掌握一定消费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识辨力、评价力、挑选力,克服消费过程中的盲目因素,增强消费的计划性、合理性,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消费活动,获得良好的消费效益;另一方面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和创造有利的条件,特别是要积极为贫困生开辟出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鼓励学有余力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学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开辟专门岗位、确定管理办法,促使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这不仅能改变学生对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依赖心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真正体谅到父母供自己上大学的艰辛,自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自立精神,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4、优化环境,营造健康的消费文化。

上一篇:PS学习的心得下一篇:资产管理理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