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2024-07-24

近代传递信息的故事(共10篇)

篇1:近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代近代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缺点

古代:书信 较语言传播更为准确 受众要识字,传播速度慢,容易中断,传递信息速度缓慢,受限制,不方便,但是消耗资金较少。

近代:电报 快速 篇幅限制,不宜传播大量信息,需要

专业设备,不易普及

现代:电话 准确快速,普及性强 只有语言,不能同时传播图像与文字

当代:互联网 快、准、全 不适用于文化程度低的人,传递信息速度很快,很自由,比较方便,但是要什么电费啊,邮费啊,办起来比较麻烦资金较多。

篇2:近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烽火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了。

马拉松长跑是为了报信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传递信息只能靠两条腿或骑马。马拉松长跑项目,就是为了纪念一位多年前为传送捷报而牺牲的英雄设立的。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军队肌碃冠度攉道圭权氦护的入侵。传令兵菲迪皮茨一口气从马拉松镇跑到首都雅典报告喜讯,当他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赶到雅典广场说完捷报之后,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为了纪念这位战士的英雄事迹,18,在世界第一届奥运会上,他跑过的距离被作为一个长跑比赛项目列入运动会。

信鸽和信猴

为了传递信息,古时候的人们还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等。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瑞士军队训练培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信鸽甚至有可能成为特种通信兵。

邮局的出现

一般认为,邮局是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创立的。居鲁士统治着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帝国,由使者传递书信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的需要。为此,他建立了一个由许多驿站组成的邮递行政部门,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些驿站间隔一定的距离,负责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驿马。

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邮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还整顿了连接东西方的驿站传递制度。

公元前31年,罗马人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仿照这样的机构,建立了公共驿站。站里备有喂足草料的驿马和供过往官员住宿的客房。

篇3:基因信息的传递

基因信息的传递除包括中心法则外, 还包括了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两个重要内容。基因表达指通过转录和翻译, 降DNA分子上A, G, C, T, 四种符号所包含的序列信息, 转变蛋白质分子上20中氨基酸的序列信息。

1961年Weiss和Hurwitz等各自在大肠杆菌的抽提液中发现了DNA依赖的RNA聚合酶, 揭示了RNA转录机制。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意思是把DNA的碱基序列转抄成RNA。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是决定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原始模板, m 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版。通过RNA的生物合成, 遗传信息从染色体的贮存状态转送至胞质, 从功能上衔接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生物大分子。

在生物界, RNA合成有两种方式:一是DNA指导的RNA合成, 也叫转录, 此为生物体内的主要合成方式;另一种是RNA指导的RNA合成, 也叫RNA复制, 由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 常见于病毒, 是逆转录病毒以外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以病毒的单链RNA为模板合成RNA的方式。

蛋白质生物合成也称为翻译, 是细胞内以mRNA为模板, 按照mRNA分子中由核苷酸组成的密码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其本质是将mRNA分子中4种核苷酸序列编码的遗传信息, 解读为蛋白质一级结构中20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 以HER-2/neu原癌基因为例来讨论其基因信息的传递

HER-2/neu原癌基因编码的P185—是“孤儿受体”, 其配体至今尚未确定。HER-2引起生物机制的关键是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调节, HER-2原癌基因通过点突变、扩增及过量表达而活化, 其活性由过表达时组成性的同源二聚体化调节, 也可由与erbB1、或与erbB3及erbB4异源二聚体化为异源配体EGF、NDF、HRG等调节, 通过促进降解调节等等。其下游信息传递途径由Shc Grb2-Ras-Raf-MAPK及Shc-Grb2-Ras Raf-PI-3-K组成, 前者传递有丝分裂信号, 后者传递转化或致癌信号, 信息传递途径的每一部份均可作为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的分子靶。

近年来, 在明确具有TPK活性的受体信息传递方式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受体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化Tyr磷酸化在欲配体 (I) 结合后, 成为含磷酸化-Tyr (P) 结合区蛋白质的停靠 (docking) 部位。SH-2 (Src homology 2) 区及磷酸化酪氨酸结合区 (phosphotyrosin bind[ng domain, PTB) 也叫Tyr (p) 的相互作用区, 是两个已确定区域。包括GAP、Shc、STAT-1a、STAT-3以及Tyr (p) 磷酸酶SHPTP2在内的许多与EGFR、erbB2相互作用的蛋白都具有SH-2区。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ound protein 2, Grb2) 是一种可把受体TPK与下游的信号分子相连的连接蛋白。Grb2有一个SH-2区, Grb2通过它与EGFR或erbB2中的Tyr (p) 结合;同时, Grb2还有两个SH-3区, 通过其SH-3区可以与富有脯氨酸motif的蛋白结合。Sos (Son of sevenless) 作为富有脯氨酸motif的蛋白, 是一个鸟苷酸交换因子, 同时也是Ras的激活剂。Grb2在EGFR或erbB2活化后用来把Sos补充到膜上去活化Ras, 这将导致Ras/Raf/MAPK (有丝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 或称为ERK (细胞外信号调节的激酶) 活化。活化的MAPK可以诱导基因的转录及细胞的增殖。EGFR和erb—B2活化也增加其他蛋白的Tyr磷酸化。She 239/240及313 (人类为317) 位Tyr是两个高亲和力的Grb2结合部位, 已表明She及Grb2对把Ras补充到活化的受体上是非常重要的。磷酸化的Shc也可用于结合Grb2/Sos, 活化Ras/Raf/MAPK途径[1]。

2 中介体复合物在生物基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在生物的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中介体复合物如RNA聚合酶Ⅱ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相当于生物转录装置中信息的传递者, 生物化学研究显示, 中介体复合物有3种功能活性:能够活化转录, 能够刺激本底转录水平, 使其提高10倍, 并通过TFⅡH激酶的催化作用, 促进RNA聚合酶ⅡCTD磷酸化, 达到原有水平的30~50倍。

中介体复合物在核抽提物中对本底转录的影响可能与Srb2、Srb5有关。纯化的中介体复合物能够与RNA聚合酶Ⅱ的CTD结合, 同时, 其与RNA聚合酶Ⅱ的其它作用形式也可能存在[2]。中介体复合物与RNA聚合酶Ⅱ形成的复合物被称为全酶 (holoenzyme) , 因为其中并不包括完整的GTFs, 所以这个意义上的“全酶”与微生物中定义的“全酶”有所不同, 它并不代表能够正常进行转录起始的复合物。随着制备批次的不同, 从酵母中分离游离的中介体复合物与中介体复合物-RNA聚合酶Ⅱ复合物的相对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 但多数的中介体复合物和RNA聚合酶Ⅱ都是作为全酶的形式分离出来的。最近有人证实:虽然经常与RNA聚合酶Ⅱ一起被分离, 但在体内或体外中介体复合物发挥激活作用的时候并不依赖与RNA聚合酶Ⅱ之间的相互作用[3]。根据一些实验结果发现了中介体复合物循环:RNA聚合酶Ⅰ加入起始前复合物, 经过TFⅡH的磷酸化, 释放中介体复合物, 中介体复合物再结合游离的RNA聚合酶Ⅱ组成全酶重复这个循环[4]。在不同的无细胞体系的转录实验条件下, 中介体复合物如DRIP、ARC和CRSP似乎只能激活转录, PC-2抑制转录, 而TRAP/SMCC既能够激活也能够抑制转录。最近, TFⅡH被鉴定为中介体复合物NAT抑制作用的直接靶点[5]。TFⅡH的亚基即周期蛋白H上的两个Ser残基能够被NAT中的CDK8所磷酸化。利用抗Med6抗体免疫沉淀获得的中介体复合物类似物, 因其缺少CDK8, 所以能够在体外起到激活的作用, 但当加入重组的CDK8以后就能够恢复其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在周期蛋白H上产生突变或者在CDK8催化域中发生突变而得以消除[6]。

3 生物基因信息传递的传承—糖组学

四川理工学院的王川教授认为, 新兴的糖组学也是一种研究生物基因信息的方法。糖组学是随着糖生物学而兴起的以研究糖链的表达、调控和生理功能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并通过研究糖链的排布, 来确定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与其所发挥的功能之间的关系。自从1988年牛津大学Dwek教授提出糖生物学的概念以来, 随着人们对第三种生命信息分子—“糖链”的重视程度的提高, 糖生物学在研究糖链结构、生物合成、生理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因此糖组学的产生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必然结果, 对糖组学的研究将会极大地促进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 可以说, 糖组学正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传承[7]。

摘要:基因信息的传递主要包括DNA的生物合成, RNA的生物合成,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即平时所说的复制、转录、翻译三个过程, 以及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等方面。本文基于HER-2/neu原癌基因的基因信息传递, 中介复合物RNA聚合酶Ⅱ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综述了生物基因信息传递研究的相关发现与发展。

关键词:基因信息传递,HER-2/neu原癌基因,中介复合物RNA聚合酶Ⅱ,糖组学

参考文献

[1]王志杰.HER-2/neu癌基因信息传递途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医学分册, 2002, 25 (2) :14-18.

[2]Asturias FJ.Imaging of Yeast and Mammalian Mediator of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nd RNA Polymerase II Holoenzyme[J].Science, 1999, 283 (5404) :985.

[3]Bhoit LT.The Swi5 activator recruits the Mediator complex to theHO promoter without RNA polymerase II[J].Genes Dev, 2001, 15 (18) :2457.

[4]Myers LC, Gustafsson CM, Hayashibara KC, et al.Mediator proteinmutations that selectively abolish activated transcription[J].ProcNatl Acad Sci USA, 1999, 96 (1) :67-72.

[5]Akoulitchev S.Pilus retraction powers bacterial twitching motility[J].Nature, 2000, 407 (6800) :102.

[6]张勇.中介体复合物---RNA聚合酶lI转录装置的信息传递者[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2002, 24 (6) :16-20.

篇4:刘翔传递奥运圣火背后的故事

传递,不仅仅是责任

3月31日11∶49,随着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宣布“请火炬手刘翔上场”,身着红白双色火炬手服装的刘翔,利索地跑上了主席台。之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从刘淇手中接过祥云,引燃了圣火盆。刘翔庄重地站在胡主席的面前,微微鞠了个躬,并向主席问好,胡主席郑重地将祥云火炬交给了刘翔。刘翔接过火炬,高举展示后,退后两步,胡主席正式宣布:北京2008奥运火炬接力正式开始!

在《好日子》的喜庆旋律中,气球、和平鸽争相飞向天空,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200名威风鼓手擂响了威风鼓,刘翔从主席台上慢慢跑下来,沿着红地毯、在天安门广场上经过国旗、穿过长安街、跨过金水桥,跑向天安门城楼。沿路的群众摇着手中的国旗喊着刘翔的名字,刘翔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他通过天安门跑进故宫后,整个欢迎暨启动仪式也正式结束了。

刘翔在仪式中的表现,也一直受到家人的关注。刘翔父亲说:“我就一直盯着电视看,看完了我也很高兴,因为他在这样重要的仪式中,表现得很有礼貌,很得体。胡主席宣布仪式开始前,他退后两步,都是非常必需的,这是代表一个国家的重要典礼啊!”

独特,代表所有的开始

之前一直有消息说刘翔是“境内火炬手第一棒”,当日,奥组委的相关人士表示这不仅仅是第一棒,“刘翔是所有火炬手代表。胡主席代表中国启动这个仪式,而刘翔则是代表火炬手开始接力。他跑这段路,完全是象征性的,表示奥运火炬抵达了举办地北京。

罗雪娟是中国火炬手的第一棒,在三亚开始的境内传递第一棒也另有人选,所以作为中国运动员的代表,刘翔既然不能参与最后一棒,北京奥组委也充分将他的重要性进行了凸显。确实,3月31日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他的独特性。

首先是仪式本身特殊。圣火抵达后,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地北京举行欢迎暨启动仪式,而刘翔是当日惟一的火炬手。其次是路程特殊。正常的火炬接力,境外每名火炬手是跑250米,而境内是跑200米,刘翔从主席台跑到天安门城楼这段代表北京、代表中国的路线,已经远远不止200米了。第三,护跑手也很特殊。每名火炬手在传递圣火时,都需要有两名护跑手进行护跑,但给刘翔护跑的,却有三名,而且,他们是圣火护卫队的成员,是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均是从特警中选拔出来的,护卫能力不容置疑。第四,刘翔作为火炬手的选拔主体一直保密。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说,他也不知道刘翔最终是哪方面选拔出来的。最后得知,刘翔是奥组委选拔的特别火炬手。

千丝修理,只为这一刻

很多人也都留意到,跟平时在镜头前相比,刘翔似乎有一点变化。确实,他这次来北京之前,特意修剪了头发。

知道自己要去北京参加这个重要仪式后,刘翔上周六从莘庄基地回家时,就跟家人说要去理发,“不能头发乱糟糟地就跑过去。”于是,刘学根陪着他来到了楼下的小区理发店。自从开始了紧张的奥运备战,刘翔的理发任务,就交给了老邻居、小区理发店的张师傅。

张师傅并不知道刘翔理发是为了迎接圣火,他只是像往常一样,认真地给刘翔理发。可这次,刘翔不再随便,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偶尔还提提意见。张师傅对刘翔的发型早已烂熟于心:不夸张、清爽自然。

刘翔对这次仪式的重视,并不仅仅体现在妆容上。孙海平说,虽然刘翔经常参加一些重要仪式,但在一大早前往天安门广场的路上,刘翔有点担心,“路线和程序,在昨晚的彩排中都演练过了,但今天来的时候,刘翔还一直在嘴里念着,跟我说,到时候可别出一点小差错。”幸好,最后的形象和举止,刘翔都表现得很成功,这也让他自己松了一大口气。

结束,只剩下了激动

在参加完仪式后一刻钟,刘翔就给家里打了电话,简短的电话中,他只是说:“很开心很紧张。”弄得他家人想问他一些现场的问题,都没能插上嘴。“我在电视直播中看到他和胡主席说了一句什么,我很想问他,到底说的是什么,最后还是没问成。”他父亲笑着说。

刘翔确实很兴奋,仪式结束后,他还有点语无伦次:“这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我感到很兴奋,很激动,我从胡主席手中接过了火炬,开始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传递,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是北京奥运会的一次重要的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成功,昨天晚上我们还去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彩排。”其实,刘翔和胡主席已经见过几次面,以前胡主席在香港出席活动时,还曾特别关照刘翔要保重好身体,但3月31日活动的重要性,还是让刘翔激动得不行。

篇5: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务必的长度,再破为务必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篇6: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信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

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大军分路出击,以举放烟火作为进军的信号,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一信号就从河西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由于烽燧报警的迅速及时,知道明、清时代仍然沿用不衰。山东省的烟台市就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篇7: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代的时候,科技不兴,交通落后,通信非常困难。官方传递文书还可以用驿站,而民间或驿路不畅的地方就得另想办法。如“鸿雁传书”。

汉武帝是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不幸遭到扣留。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毫不屈服,便被发配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去放羊,一去就是十九年。汉武帝死后,昭帝即位,匈奴与汉朝和亲,汉朝要求匈奴放回苏武等人,匈奴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汉朝的官员机警地说:“前几天,我们皇上打猎是,射下一只鸿雁,鸿雁的腿上绑着一封帛书,正是苏武写来的,这证明他还活着。”匈奴无奈,只得放人。鸿雁是候鸟,夏天北上,冬季南飞,人们就用它捎书带信,这与后来的信鸽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8:北宋灾害信息的传递及其弊病

灾害发生时, 地方官员首先要检视灾情, 确定灾害程度及应减免分数, 然后将初步调查情况呈报上级。宋代制度规定, “其应损免者, 皆主司合言。主司谓里正以上, 里正须言于县, 县申州, 州申省, 多者奏闻。”[2]208从中可以见到灾害信息传递的一个途径:乡里——县——府州军——中央。首先是县以下的乡里行政系统。北宋时期, 最大规模的县有人户四千户, 最少的是五百户以下。众多的人户, 即使是县政府也很难对每一户的情况都了若指掌, 所以往往需要县以下各级乡里都保的协助才能了解灾害情况。“ (绍圣) 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臣僚言民田披诉河泺积水灾伤, 虽十分收成, 亦妄有破放, 并遇非泛旱劳, 亦多夹带丰熟地段在内, 县不体究其实, 一概受状申州, 州下依条委通判司録, 同县令检覆, 而差曹掾、簿尉前去。”[3]4804散布于乡村间、对乡村日常事务异常了解的胥吏更能获取第一手的灾害信息。而县令获得灾害信息后要立即上报州一级政府, 否则在未经上级同意前无权启动仓储体系对百姓进行有效赈恤。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罗列了县令救荒所当行的二十项措施, 其中“二曰已旱则一面申州……五曰申上司乞常平以赈粜, 六曰申上司发义仓以赈济……十有三曰请提督……”[4]87可见县级政府的救恤作为难免会受到上报制度的制约。府州军监“凡属县之事皆统焉”, 他们在将县所呈报的信息汇总后就可以向中央上报了。除此以外, 路级机构在信息传递中也发挥着作用。治平三年, “去秋以来, 雨潦为沴”, 中央下达诏令, “转运使、提点刑狱分行省察而矜恤之, 利病大者悉以闻”[5]5044。有学者经研究指出, “转运使在地方的一个重要使命, 是将各地的灾情及时上报”[6]152。但是, 北宋的路处于由地方监察区向行政区过渡之中, 与府州军监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而府州军监仍直属朝廷, 因此可以直接向中央奏报灾情。据此而言, 灾害信息在从地方上传至中央的过程中, 路级机构的作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由地方上呈的信息首先被送到中央的进奏院。“凡章奏至, 则具事门下省, 若案牍及申廪文书, 则分纳诸司。”[7]3740进奏院将各地情报登记后转交通进银台司, “今后通进银台司投下文字, 常程送中书者, 并依通进司例, 次日不以有无假故, 送中书施行, 所责各无住滞去处”[3]2386。从宋初到元丰官制改革之前, 宋代实际的官僚机制的运作是自唐中后期发展而来的中书门下体制, 三省官员大多有名无实, 而一切政务归中书门下 (即政事堂) , 军事归枢密院, 因此通进银台司直接避开尚书六曹而将文书送达中书门下或枢密院。元丰官制改革以后, 北宋恢复了三省六部的职能, 这意味着进奏院在将地方文书抄录登记, 紧接着就要将其转达至尚书省各曹。

尚书省“受付六曹文书”, “凡天下之务, 六曹所不能与夺者, 总而决之, 应取裁者, 随所隶送中书省枢密院, 事有成法则六曹准式具钞, 令、仆射、丞检察签书送门下省画闻”[8]469。尚书六曹中负责接纳灾荒相关文书的是户部左、右曹。“左曹分案三……曰农田, 掌农田及田讼, 务限奏丰稔, 验水旱虫蝗, 劝课农桑, 请佃地土, 令佐任满赏罚, 缴奏诸州雨雪, 检按灾伤逃绝人户”, “右曹分案六:曰常平, 掌常平、农田水利及义仓振济, 户绝田产, 居养鳏、寡、孤、独之事”[7]。

通进银台司在将文书分送中书或户部的同时, 要“具事目进呈”皇帝。而中央所作的最终决策, 仍由进奏院向地方颁布。进奏院“掌受诏敕及诸司符牒, 辨其州府军监以颁下之”。把中央对于灾情的决策反馈回地方, 这一过程在元丰官制改革前后的差异在于, 此前的进奏院和通进银台司只是纯粹的一个地方与中央之间的信息收发中转站, 而此后它们都隶属于门下省, “掌受天下之成事, 审命令, 校正违失, 受发通进奏状, 进请宝印, 凡中书省画黄录黄、枢密院录白画旨则留为底, 及尚书省六曹所上有法式事, 皆奏覆审校之……凡文书自内降者, 著之籍;章奏至则受而通进, 俟颁降分送所隶官司”[8]455。伴随着门下省旧有职能的恢复, 它们也具有了勾校稽违和封驳的权力, 即中央对地方灾荒所作出的决策, 最后是经过门下省的检校、按上报的路径反馈回地方的。

遵循灾情的上报与反馈制度, “信息传递及政令批转之层次过多, 造成的信息时效性减弱、政事处理积滞等问题”[9]265, 随之而来的一个后果是“郡县赈济多后时”。对于救灾工作来说, 这种危害更加突显出来, 因为“救灾恤患, 尤当在早”, “若行下有司, 反覆注滞, 必不及事”[10]911, “若一一取候朝廷指挥, 往复数月, 当此艰食之际, 恐无所及”[11]19。一旦拖延过久, 就可能会使灾害的波及面扩大, 丧失控制灾情、减小损失的时机, 如大中祥符九年的蝗灾, “或申报稽延, 致孳虫之纷积”[5]2058。而政府的“无作为”会更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产生诸如流民、盗匪、叛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若流民至颍, 而官无以济之, 则横尸布路, 盗贼群起, 必然之势也。”[12]948“熙宁八年三月, 上批:沂州淮阳军灾伤特甚, 百姓不唯缺食, 农乏谷种, 田事殆废, 粒食绝望, 纠集为盗者多。实可矜悯。若不优加赈恤, 恐转至连结群党, 难以擒捕。”[4]45在中央救灾措施下达前, 地方官员也有许多救恤措施可实施, 如“劝巨室之发廪”, “宽征催”, “申明遏籴之禁”, “存恤流民”, “散药饵以救民疾”等等, 然而在实际救灾工作中, 对于一些关键事项如开仓赈济、减免赋税, 他们并没有决定权, 而是需要上级部门甚至中央的批准。“缘逐州除军粮常平仓外, 别无大段斛斗准备。窃知王琪见起请义仓, 所在见管米数稍多, 州县未必敢专取支用。”[5]2058元祐年间, 江、淮遭遇灾荒, 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上书表示:“本司已具上项事件, 关牒本路转运、提刑司, 照会相度施行去讫。深虑转运司官吏职在供馈, 所有宽减额斛, 难于自言, 伏望圣明以一方生灵为心, 非苟宽官吏之责, 特赐过虑, 及早施行。”[13]893

我们能从史籍中看到许多地方官员未获上级或中央批准便先行发放仓廪粮食救济百姓。“ (咸平三年) 初, 供备库副使李允则知潭州……会岁饥, 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 转运使以为不可, 允则曰:‘须报必逾月, 则饥者无及矣。’不听。明年又饥, 复欲先赈, 转运使固执不可, 允则请以家资为质, 乃得发廪贱粜。”[5]1012“ (天禧元年) 时虢州蝗灾, (李) 道既至, 不俟报, 出官廪米设糜粥赈捄饥者, 发州麦四千斛给种, 农民赖以济, 所全活万余人。”[5]2055“ (庆历七年) 是岁江东大饥, 运使杨紘发义仓以赈之。吏欲取旨, 紘谓吏曰:‘国家置义仓, 本虑凶岁。今须旨而发, 人将殍死。’上闻, 乃褒之。”[4]43“虽然他们大多数在事后得到了朝廷的褒奖, 但他们违反了制度规定并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 而且这样的官员在全国无数同僚中也是十分有限。由此可见, 当灾荒发生时,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位置。

从灾害发生, 到灾情上报, 再到中央作出决策, 最后反馈回地方采取措施, 这是一个耗时的过程, 导致政府的救恤政策难免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有官员为应对这种情况, 提出要尽量在灾情恶化前就将相关信息上报。“臣欲乞朝廷及今未至阙绝之际, 速行取问本路提转发运司, 令具诸州灾伤轻重次第, 见今逐州各有多少粮食, 可以赈济得多少月日, 如将来乏绝合如何搫划施行, 立限供报。所贵朝廷得以预先处置, 小民不至失所。”[14]817皇帝也意识到这种弊端, 有时会赋予地方一定的主动权, 以提高行政效率。“ (乾德二年) 诏诸州长吏视民田旱甚则蠲其租, 不俟报。”[5]125“ (开宝元年) 是月, 令诸州察民有饥者, 即发廪贷之。”[5]206“ (景德三年) 诏陕西转运司视察管内乏食处, 即赈给之。”[5]1385“然所以能使流民不移者, 全在本县令佐得人。欲乞更令提点刑狱司指挥逐县令佐, 专切体量乡村人户, 有阙食者, 一面申知上司及本州, 更不候回报, 即将本县义仓及常平仓米谷直行赈济。”[15]404这样使得地方官员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赈恤百姓。但基于北宋强干弱枝和“事为之防, 曲为之制”的建制原则, 授权给地方基层政府的做法只是偶尔为之的权宜之计。

除了这种制度所造成的信息滞后而导致的救恤迟缓外, 一些人为因素也阻碍了信息的顺畅流通, 常见的情况是地方官员会故意隐瞒灾情。“ (开宝四年) 河决澶州。东汇于郓、濮, 坏民田。上怒官吏不时上言, 遣使按鞠。是日, 通判、司封郎中姚恕坐弃市, 知州、左骁卫大将军杜审肇免, 归私第。”[5]273“ (大中祥符九年) 博州蝗旱, 民有诉而州县抑输常赋, 运司不为之理。庚申, 诏遣官按视, 即蠲之。”[5]2019“除此以外, 还有地方官员不如实上报灾情信息的情况。“自入境, 见民以蒿蔓裹蝗虫而痤之道左, 累累相望者二百余里。捕杀之数, 闻于官者几三万斛。然吏皆言‘蝗不成灾’, 甚或言‘为民除草’。”[4]59元祐六年淮、浙灾荒, 流民聚集, “苏州积水未退尚土城门, 而知州黄屡已奏秋种有望。似此蒙蔽, 习以成风”[12]950。“ (宣和) 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诏诸路州县灾伤多是官司检放不实, 使民户虚认税额无所从出, 必致流移不能归业。今后人户经所属诉灾伤而检放不实, 州郡监司不为申理, 许赴本路廉访所及尚书省、御史台越诉。”[3]4804类似的记载可谓不在少数。

篇9:东莞故事传递的是正能量

“来到东莞/就会让我感觉到/传统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传承的魅力/友情的温暖/人心的汇聚/安详的氛围/所有的一切都令这里与众不同/不经意间我已经爱上这里/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

“在这里自在惬意/在这里心醉神往/在这里机会无限/在这里心手相连/在这里智慧迸发/这是一个梦想成真的城市/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

这两段充满激情的话语,近日随着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播放,出现在电视、网络上,乃至地铁站、高铁站里。宣传片通过普通人的平民视角讲述“东莞故事”,可园讲解员叶韦彤、东莞台商协会会长谢庆源、广东唯美陶瓷董事长黄建平等纷纷亮相,为“东莞名片”增色添彩。“宣传片向外界传递了正能量。”2013年两会期间,在接受《小康》采访时,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多次表示,他非常喜欢这部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片。

“包容开放 厚德务实”才是东莞形象

《小康》:最近我们在很多地方看到了东莞新拍出来的城市宣传片,您有注意到这部片子吗?

袁宝成:刚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后来(东莞市委宣传部)潘部长告诉我,他们拍了很好的宣传片,知道后我就看了,觉得拍得很美,也是非常好的一部宣传片。

《小康》:对于这部宣传片,网上有些观点,把它和东莞市的城市形象联系在了一起。

袁宝成:我看到一篇报道,“东莞发布形象宣传片欲为自己正名非性都”。坦率地讲,当时我们拍这部宣传片的时候并没有这样想过,东莞不是性都,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每天早上中央电视台都会播放很多城市的宣传片,这是一个正常的城市形象宣传的过程。东莞拍摄城市宣传片也如此。这几年,东莞在加大社会管理的力度。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根本目的,是要展现一个包容、开放、厚德、务实的城市形象。

得知网络上的炒作后,我又重新看了一遍这部宣传片,看得非常认真。我真的是很喜欢这部宣传片。

感谢主角们“为东莞说话”

《小康》:我们看到,宣传片中的主角,既有可园讲解员叶韦彤这样的普通人物,又有韩国三星电机(东莞)、丹麦马士基集装箱(东莞)、广东唯美陶瓷公司等企业的掌门人;既有本土人,也有港台人,甚至还有国外人。这样的选择说明了什么?

袁宝成:宣传片中拍摄的可园博物馆的女讲解员是东北人,被可园聘用后,她的讲解越来越好。有一次我还和她说,以后不能只讲解,除了讲解外,还要多学习,她说可园经常组织学习。我听了之后也挺高兴的,就对她说,作为讲解员,不仅仅要能讲可园的故事,更要能讲整个东莞这座城市的故事。

宣传片中还拍摄了台商协会(东莞)会长谢庆源,选择这个人物,则是要展现东莞是全国台资企业最多的城市。

我们还选择了本土企业的代表人物,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广东唯美陶瓷董事长黄建平,他也是全国人大代表,3月份和我一起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

总之,东莞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对自己也开放。宣传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通过自己的经历,向大家展示了东莞真正的城市形象,向外界传递了正能量。

《小康》:您希望宣传片达到怎样的效果?

袁宝成: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形象宣传片,我们和其他城市的宣传是一样的,目的就是要让社会更加了解、理解东莞,让更多的群众和更多的企业家喜欢东莞。我们也盼望更多的游客能来东莞旅游,这对产业带动也是有好处的。

从多种角度看,我很欣赏这部宣传片,也非常感谢东莞经济界的代表人物,不仅作为东莞发展的主要力量,还在宣传上为东莞说话。

篇10:关于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信鸽,信猴传信)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瑞士军队训练培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信鸽甚至有可能成为特种通信兵。

第二个小故事(鸿雁传书)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 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关于通信,古代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和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鸿雁传书”的典故。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拘留,关押在北海(今贝加尔湖)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却谎称苏武已死。与苏武一同出使匈奴的常惠秘密地见到了汉使者,告诉苏武并没有死,并让他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到一只鸿雁,雁足上系着一块帛书,上面说苏武在一大泽中。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诡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归汉朝。民间还流传一个故事是: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由于这些故事的流传并成为千古佳话,因此,鸿雁也就成了邮使的美称。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青鸟传书”的神话。据说西方女神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写信,而传书的使者是一只青鸟。它把信一直送到汉宫承华殿前。从此,青鸟也成为通信使者的另一代称。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后两句就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希望与亲人通信和见面的心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还有一个“鲤鱼传书”的故事,也发生在汉朝。有一首汉乐府诗是这样写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意思是说,有远方来客,送给诗人一对鲤鱼,叫儿子剖开鲤鱼烹食,却发现鱼腹中有一尺长的帛书。书信上讲的是劝对方多加餐饭,同时作者也表达了长久思念之情。这就是“鲤鱼传书”的典故。其实,这故事的源流还更久远。早在商朝末年,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的时候,他就曾捕获一条鲤鱼,鱼肚里有一封信,信中预告他以后将被封在某地。后来他辅助周武王打天下成功,果真被封在那里。

此外,古代还有过家犬传递书信的记载,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黄耳传书”。

据《晋书·陆机传》载: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放它出门。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

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 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号旗】

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速远离我船”;悬挂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悬挂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医疗援助”等等。

【旗语】

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书的人。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语字母。1805年,纳尔逊勋爵指挥特拉法加之役时,在阵亡前发出的最后信号是波帕姆旗语第16号:“驶近敌人,近距离作战。” 1817年,英国海军马利埃特上校编出第一本国际承认的信号码。舫海信号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旗的形状各异:有燕尾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旗的颜色和图案也各不相同。

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1.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

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2.竹简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 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

3.旗报

旗报、牌报、揭帖旗报源于我国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鼓舞士气。牌报则是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而揭帖则是类似传单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处散发。

4.报房

报房起于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内就有以私人名义从事抄报活动的人,多为低层文吏,以刊刻抄邸报为自己的副业,到清代中、晚期演变成私营报纸。

5.快马传书

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

6.竹信

上一篇:1500字村干部入党申请书下一篇:井冈山参观学习感想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