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与对策

2024-07-10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与对策(精选8篇)

篇1: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刘艳梅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已成为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尽快解决这一“瓶颈”,走出一条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已成为当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篇2: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与对策

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中小企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渠道,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表现就是贷款难。尤其是在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这一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可以说,资金短缺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已经成为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__年以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情况

止2004年12月末,晋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成214.81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0.99亿元,增长31.13,较2003年多增31.22亿元。但从贷款的投向看,投向晋煤集团、蓝焰股份、沁和煤业等大型企业的项目贷款就达27.11亿元,占到全市贷款增加额的53.17,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又增加了7.23亿元,再扣除个人贷款、住房贷款和大型企业的票据融资,从统计看,中小企业通过担保、抵押、票据贴现方式从银行获得的资金不足8亿元。但由于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相对较短、周转快,实际上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累放要达到15亿元左右。从今年一季度看,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08.89亿元,较年初减少5.91亿元,下降了2.75,其中,投向蓝焰股份等煤炭行业基建贷款达2.78亿元,而对中小企业贷款是减少的。

二、当前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尽管说2004年以来金融系统积极想方设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加快了股份制改革步伐,调整了信贷管理体制,信贷审批权限向上集中,风险管理加强。如工行总行在行业信贷政策方面规定,对煤炭行业低于500万吨的不列入信贷支持范围,按照这个标准,全市也就只有晋煤集团等少数几个大型企业可列入支持范围,地市行以下没有贷款审批和发放权。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特别是县支行一级基本上没有任何贷款发放权,有的甚至不能借新还旧。即使是二级分行有的也没有发放新增贷款权。这样严格的限权,客观上导致了对中小企业贷款投入的减少。

2、城乡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足,难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在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实施信贷退出政策的情况下,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处于劣势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并未因之而抢占到银行退出后留下的信贷市场份额,中小企业也并没有因为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难而转户城乡信用社。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城乡信用社在资信方面难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同时,由于在结算方面没有跨省、市、县的网络,结算渠道不畅,中小企业不愿到城乡信用社开户。加之,近年来城乡信用社不良贷款率较高,风险较大,国家和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其贷款风险的政策限制和管理,如去年以来省银监局对农信社贷款发放制定严格的标准,特别是受存贷比例限制,影响到城乡信用社的贷款投放。

3、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大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实际上,对于效益好、管理好的中小企业,银行还是积极予以支持的,但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存在技术水平差、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选择合适项目的难度大、成本高,重复建设严重、管理混乱、账表虚假、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缺少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同时,一些中小企业正处在改制过程中,对银行的债务处置不当,有的还出现了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

4、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我市已成立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少,担保能力有限。如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仅有3200万元,若按1:5的最高担保比例放款的话,银行最多仅能放款1.6亿元;有的县至今也未能组建起担保公司。同时,中介机构服务功能不到位,存在手续繁琐、收费项目多,重复论证、评估,重复收费等问题,限制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

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建议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事实上反映了社会融资方式少渠道狭窄的现状。因此,解决当前我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开源”,即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提高其资信水平和融资的能力。通过客观、公正、诚实地评估,使那些优质中小企业能够得到广大意愿投资者的认可,并愿意投资。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突出在一个问题就在于中小企业的真实资信状况难以得到客观反映,即资信市场上良莠共存,个别资信状况差的企业的不良行为往往会影响大多数资信状况优良的企业。因此建立我市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就成为必要。这个系统的作用,不仅可以动态反映我市中小企业的资

信状况,而且也是取得银行贷款、开展其它经营活动的基础。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在客观、公正、评估企业之前,首先必须做到自身的公正、客观和诚实,这需要通过制度约束、自觉性和法律严惩等措施来保证。鉴于此,这个系统可以建立在银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之上,即以企业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的履约信用程度作为评判企业资信状况好坏的一个基本标准。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向系统提供真实的财务资料,系统根据所提供财务资料进行分析所得到结果也是评价企业资信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通过评价,把我市中小企业进行资信分级后,一方面,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权威的我市中小企业的资信信息,降低投资者投资的调查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或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为中小企业进行广泛地融资创造基础。这也是中小企业进行各种融资的基础。

2、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直接融资方式。对于资信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可以允许直接发行短期(半年或一年)债券或其他有期限的融资凭证来筹措资金,其中规模较大的则积极鼓励其通过公开发行股票进行筹资。对于资信状况一般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来获得融资,即通过兼并、合并、合作等方式,获得急需的资金,从而减少因资产扩张或经营困难面临的资金需求。另外,建议在我市试行商业承兑汇票方式融通资金,即允许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一方面签发企业可以通过延期付款减少对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持票企业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票据(如背书、向其它企业或银行申请贴现等)以获得资金。

3、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快地方性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增强城市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扩大其负债规模,除通过增加股本的方式增加资本金外,建议凡在城市信用社有贷款的企业都应把其基本账户转至城市信用社,同时以政府协调的方式由城市信用社代理地方国库,以提高其竞争力。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到位后,建议政府出台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投向指导意见,即在继续支持“三农”经济的基础上,鼓励其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向中小企业开展贷款融资。三是探索建立相互担保体系,即由中小企业集资建立互相合作的担保基金,将基金存入参与担保基金的银行,由该银行为基金的企业发放贷款。四是创造条件,建立民间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参股的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可能性。

4、增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保证能力。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在于寻找担保的困难。当前我市已有多家信用担保机构,已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较大贡献。但由于其资金规模较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还非常有限。因此,鉴于当前我市财政状况良好的现实,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应继续向这些担保机构追加资本金,使其规模达到亿元以上,进一步增强对我市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以解决更多中小企业的担保问题。同时,还应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或逐步成立民间中介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平台。另外,对于当前存在的担保公司,应建立分级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由两级财政共同出资,实行分级担保和再担保,担保对象为互助基金的会员企业。或者组建专业的担保投资机构,将担保基金、互助基金集投资和担保于一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结合体,确保基金增值保值。

5、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在维持自身经营重点的同时,树立真正的效益立行观念,即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不分企业规模大小、所有制性质,只要是能够为自身带来利润的企业,就可以予以信贷支持。具体而言就是要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区别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实行不同的信贷管理方法,如对于贷款需求大、企业还贷结息良好的地区或县,可以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对于贷款需求小、企业还贷结息差的地区可以采取收缩信贷的办法,或者把这个地区的基层机构变成以吸存为主的机构;对于市场前景好、还本付息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现金流量合理、财务管理机制健全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应予支持,等等。这样,采取灵活多样的信贷管理方法,就能够使信贷在支持经济发展时做到结构上的优化和总量上的平衡,也可以有效促进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实现。

篇3: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因素分析

盘锦市各家金融机构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都曾遇到过先期信贷扶持后期风险集聚、贷款劣变问题, 这其中固然有市场因素和管理因素, 但更主要的是信誉因素和中小企业本身固有缺欠所致。笔者认为, 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主要受以下五个矛盾制约。

(一) 经济贡献突出与信贷支持不够的矛盾

随着各项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市创业环境初步形成, 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等中小企业已得到迅速发展壮大, 在我市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已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却与其发展速度和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相差甚远。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便是, 存量中小企业信用程度差, 逃废债现象严重, 使得银行对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信心不足, 怕再形成风险。银行由于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超出上级行警戒线, 遭停牌处罚, 一些符合贷款准入条件的中小企业得不到信贷支持, 贷款需求被“拒之门外”。

(二) 银行管理理念更新与企业自身诸多缺陷的矛盾

近几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股份制改造步伐, 在信贷政策上, 纷纷提高信贷门槛和企业信用等级评议标准。虽然各家商业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适合中小企业现状的评级试行办法, 但由于辽宁地区曾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大部分行处未进入试点行列, 一些针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信贷政策无法得到运用。另外, 盘锦市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够规范, 降低了信用等级的评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失真、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等信息不对称现象, 集中表现在企业财务报表记录不全或反映情况不真实, 银行无法准确评价其信用等级、发展前景和进行最高综合授信。再则, 中小企业的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难以界定, 破产不规范, 打法律的“擦边球”, 转移企业资产, 银行案件胜诉后难以拍卖资产, 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 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时效性不适应的矛盾

近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在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以后, 在信贷管理中推广授权授信制度, 强化了总行一级法人地位, 上收了分支机构的信贷审批权限, 逐级上报审批。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及贷款审批权限已上收到了省级行, 甚至是总行, 市级分行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司贷款的考察和推荐, 失去了先前贷款审批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因此, 一方面, 导致部分区域性所谓的“优质客户”, 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效益的企业, 不符合商业银行系统内参照发达地区综合制定的统一准入标准, 难以进入准贷“门槛”。另一方面, 对符合信贷支持条件的中小企业, 由于银行系统内审批环节增多, 延长了审批时间, 难以及时满足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时效性需求, 容易贻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佳时机。

(四) 效益性与安全性孰重谁轻的矛盾

随着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在股改剥离不良贷款后, 全国资金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资金流动性过剩加剧, 上存资金收益与定期存款付息成本倒挂, 为此, 各家银行千方百计挖潜信贷资源, 努力拓宽增效渠道, 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信贷营销激励机制, 旨在通过信贷投放实现效益最大化。但各家银行在追求效益性的同时, 更注重贷款的安全性, 也出台了多种形式的贷款责任追究制。一旦贷款出现风险, 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同时, 追究上级负责人的决策责任、领导责任、用人责任和管理监督责任, 失职责任人要受到经济处罚、警告、免去职务、丢掉工作等相应追究。因而, 银行的各级信贷人员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时慎之又慎, 严把关口, 形成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挤出效应。

(五) 担保机构与银行信贷资金运作上存在的矛盾

为搭建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 盘锦市成立了多家担保机构, 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由于已成立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较少, 银行在选择担保机构方面捉襟见肘, 而且担保机构与银行信贷资金的运作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担保机构提倡“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通常以注册资本的5倍放大系数为担保上限, 这对于银行来讲, 在发放由担保机构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面临着一定隐性风险, 因此, 银行从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出发, 在选择担保机构方面, 慎之又慎, 否则, 将形成新一轮的不良贷款危机。

二、对策及建议

中小企业“贷款难”原因错综复杂。要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企业、银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实行整体联动。

(一) 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 争取成为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黄金客户

1.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打破家族式产权结构方式, 改善企业管理决策层的人员构成, 摒弃“内部人”控制的做法和制度安排, 逐步成为产权明晰、股权结构合理的市场主体;要加强质量管理, 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引进力度, 不断推动技术更新和产品结构升级, 培育名牌产品,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发展实力。只有企业自身做大做强, 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才能增强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信心和决心。

2. 加强企业财务体系管理, 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中小企业要想取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应强化规范管理, 真正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财务运作和经营机制, 在财务报表上要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 以便于银行对其进行客观的信用评价。同时, 企业应积极配合银行, 尽可能提供详尽的经营资料, 银行掌握了真实的情况后, 不仅可以对融资提供方便,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还可以从银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帮助企业进行决策, 更加有效地提供包括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各方面的金融服务。

3. 增强信用观念, 树立诚信品德。

要从根本上解决贷款难问题, 企业经营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 自觉树立诚信品德, 认真落实金融债务, 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本息, 千方百计提高企业对外信誉, 改变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挪用贷款等不守信用行为。只有企业信誉不断增强, 才能得到金融机构更广泛的融资支持。

(二) 商业银行要紧跟地域经济发展步伐, 发挥信贷杠杆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1. 不断强化“六项机制”建设, 为中小企业贷款开辟新通道。

各商业银行要建立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 合理利用利率杠杆手段, 以适当的利差弥补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成本和较高的违约率, 使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要建立独立的考核机制,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核算、考核体系。要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及时与上级行沟通联系, 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以适应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短、频、快”的特点。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责任管理追究制和对称的信贷营销激励机制, 完善不良贷款问责和免责制度, 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 积极发展新客户, 增加新贷款。要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机制, 提高信贷营销和信贷管理人员的风险判断能力和自身的业务水平, 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提供智力保障。要建立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及时掌握恶意违约客户的相关信息, 有效防范违约风险。要加强各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 提高违约信息共享程度, 创造辖内中小企业贷款的良好信用环境。

2. 加强优质信贷市场调研, 储备优质信贷资源。

2006年以来, 盘锦市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快速、健康和强劲的发展态势, 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05年的23.6%提高到25.6%, 2007年上半年又提高到了34.3%。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势发展, 为各商业银行提供了承贷载体。各商业银行要紧跟全市实施的项目牵动战略, 抓住“五点一线”沿海开放的政策优势和园区建设的客户资源优势, 开展信贷市场调研, 收集和分析“五点一线”及相关企业的信息, 掌握园区开发建设和企业经营动态, 对符合行业信贷政策、现金流充足、担保合法有效等准入条件的优质中小信贷客户积极扶持, 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五大接续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 发挥信贷杠杆对经济的引擎作用。

(三) 政府和社会方面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尽快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规范办事程序, 减少审批环节, 降低收费标准, 切实解决抵押贷款收费环节多及收费标准过高的问题, 减轻企业负担。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 确定行业和项目的发展重点, 并在立项审批、社会保障、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重点骨干中小企业, 为银行提供优质的承贷载体。要完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整合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立体的社会化服务。

2.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支持体系。充分发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工商、税务部门年检系统作用, 协调金融、经贸、财政、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公检法等部门通力合作, 加强信息互通, 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二是制定措施, 建立信用监督体系。及早组建社会信用服务机构, 在法律框架内, 逐步建立信息发布、信息共享和网络化的信用监督体系。三是建立信用信息披露制度, 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政府要成为诚信的倡导者、监督者、执行者, 定期公布有不良信用行为的中小企业及其法人代表的个人名单, 建立正常的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同时, 要严格落实失信惩戒制度, 牵头协调人民银行、银监局、银行同业协会以及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联手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增加违约成本, 切实解决好涉及的金融个案, 增强金融机构对辖区内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信心。

3. 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一是扩大现有政府出资组建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的担保基金来源, 提高政府型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二是走担保机构强强联合道路, 不断壮大担保资金规模, 满足银监会规定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下限标准, 提高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加强“银、保、企”三方合作。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主体中处于弱势地位,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植面临较大的风险, 如要银行一方承担其中风险, 难以推动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工作。因此, 一方面, 可由政府运用财政专项基金, 对担保公司所担保的贷款按一定比例进行补偿或按风险损失额度给予补偿;另一方面,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偿补偿机制, 提高担保机构风险防范能力和信用等级, 建立健全“银、保、企”三方良性互动机制, 推动和实现“银、保、企”等多方共赢。

4. 加快配套制度建设步伐, 保障银行贷款权益。

篇4: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吸纳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然而,中小企业却一直深受贷款难问题的困扰。本文基于这一出发点,分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款;成因;对策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政府因素,银行因素和企业自身因素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1.政府因素

(1)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够

政府职能发挥不够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规范管理不够,如对中小企业领导人及职工的教育培训;切实可行的保护中小企业竞争利益的地方立法;中小企业档案及信用制度的建立等等。地方政府几乎都没有进行规范。二是引导不够,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产业投向指南、产品市场信息,信息资源网络等等,地方政府也没有向中小企业提供。三是扶持不够,扶持主要体现在担保扶持、贴息扶持、贷款税收扶持等。

(2)社会中介担保体系不完善

中小企业贷款难,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虽然政府这几年对中小企业贷款关注,但是目前我国已有的担保机构的运作效果并不理想,中介职能存在着较大局限性。一是担保机构的运作机制不完善,既制约了资金的扩充,使民间社会资本无法进入,又使这一市场化产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运行不畅。

2.银行因素

(1)风险性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是“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难以放贷。

(2)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疏远中小企业

在市场搏弈中,处于劣势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避而远之。中小企业贷款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相比较而言,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远高于中小企业,而且信息的真实程度也要高于中小企业。在此情况下,银行自然愿意和大企业贷款而不是向中小企业。

(3)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较低

由于中小企业固有的特性,在信用等级评价时通常得分率很低:一是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未来销售收入及现金流入的稳定性难以确定,还款资金来源可靠性不强。二是企业自有资金投入有限,长期偿债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偏弱,对银行债务的保障程度不强。三是融资能力本来就弱,获得融资现金流小,银行资金注入后回旋余地小。此外,由于中小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的局限性,银行通过建立于会计报表基础上的分析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银行难以在短时间内给出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能力给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3.企业因素

(1)企业所有者(管理者)职业道德不高

某些中小企业经营者,在获得大量、高额投资或银行贷款以后,不潜心经营企业,以使投资者得到红利,银行得到贷款本息,而是采取蚂蚁搬家,或者采取瞒天过海,将资金抽逃,转移到外地,甚至国外,然后逃之夭夭,使投资者血本无归,使银行讨债无门。究其这一社会现实状况的根源,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传统思维模式,二是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见利忘义,违背市场规则。

(2)财务数据不实

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投贷款资金、向投贷款者提供虚假数字,这些虚假数字在财务报表中很难觉查,使投贷款者很难识别,从而增大投贷款风险。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分析

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各方面的原因,需要从政府,银行,企业自身等角度,全面得加以改善,才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改善中小企业的贷款环境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帮助其提高自身素质。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之时,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该说,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必要条件。政府部门应致力于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努力创建“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

2.商业银行要改进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该多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帮助我国经济尽早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商业银行应建立与中小企业特点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如设立中小企业事业部,建立对中小企业灵活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功能;注重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和授信以及贷款审批制度等。

3.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经营素质,增强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诚信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壮大自身经济实力。要建立健全产权清晰、责任分明、管理规范、公开透明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保护企业的资产完整,减少舞弊行为。要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建立良好的财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同时积极建立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互换机制。强化信用观念,提高自觉还贷意识,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

参考文献:

[1]邵 玮: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分析及相关对策[J].中国外资,2008.

[2]罗正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邓韶华: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金融经济.2006.

篇5: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与对策

学号:10902040101姓名:程铭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又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亦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其次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进行客观分析,最后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笔者自己的一点浅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机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其出口占总额的62.3%,吸纳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岗位的80%。但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不断暴露,其核心问题是资金紧张、融资困难,这影响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如何界定中小企业融资难。

要讨论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首先明确中小企业的概念范围,只有在清晰的概念定义柜架下才能更好的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大企业而言的概念。中小企业是一个合成词,是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合称。中小企业融资难、并非所有的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问题。在全国各地,大型企业寥寥无几,因此,中型企业只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商业银业都是抢着支持的;小型企业只要产品有销路,还贷有保证,商业银行也是积极支持的。所以社会上所说的融资难,实际上是指那些企业效益低而筹资难,产品销路差、信用差而借贷难,当然也存在成长性企业风险大而贷款难。因此,成长性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要千方百计解决,但产品无市场、信用差的企业则不宜乱支持,还是由市场优胜劣汰为妙。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应当且须区分哪些企业融资难是正常的,哪些企业融资难是不正常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来源及特点。

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不外乎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等4种途径。由于企业类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需的融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融资的需求具有不同的规律性。在创办阶段,需要产权(自有)资金、或称股金、一般来自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也需要商业银行以举债方式筹借少量资金。在投入经营阶段,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其他渠道获得流动资金贷款;有时仍要从个人投资者、风险资金和小企业投资企业等方面增加资金。在增长发展阶段,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小企业投资公司、社区开发公司获得债务资金;也会从前述渠道筹措产权资金。在步入成熟阶段,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以及从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筹集发展所需产权资金。但实际情况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是源于间接融资——银行借贷。2003年在全省中小企业所有借入资金总发生额中,来自银行的贷款占90%,融资难、渠道单

一、风险大。另银行贷款产品中,中小企业信贷品种运用单一,技改项目贷款和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无法

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以工行为例,工行的固定资产项目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品种都有比较详细的规范要求,从要求客户提供有关项目审批的批文、到项目评估、审查、审批等手续繁多、时间长、要求高,与目前部分企业正处于阶段性扩张,急需投入固定资产较长期的资金占用不尽匹配。以工行为例,在工行金华分行的978户中小企业只运用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银票等少数业务品种,而无法操作技改项目贷款和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等。

(三)中小企业用款一般都具有时间急、频率高、数额小的特点。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比较集中(有的商业银行规定,新增贷款客户必须由省级分行审批),一般基层营业机构没有自主决策权,加之上下管理链长,受理程序刚性,审批流程复杂、管理力量薄弱,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民间融资条件宽松,筹资成本相对降低。且民间融资无需资产担保抵押,手续简便,民间借贷成本与银行相差无多,因此,部分中小企业愿意从民间借贷。民间融资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但因其利率过高、借贷手续不完备、对金融秩序的稳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且江浙地区和内地的区域经济差别甚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内部原因,也有企业外部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原因。

1、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内源融资不足。广义上讲,企业融资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方式。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从企业自身内部取得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等特点;外源融资是企业组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资金并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具有高效、灵活、大量和集中等特点。由于内源融资较外源融资的融资成本低,理论上讲合理的的融资结构应是以内源融资为主。

但是,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差,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困难甚至亏损,导致资金紧张状况的发生,造成内源融资不足,从而转向外源融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单独面临这些自有资本较少的中小企业时,不得不采取较为谨慎的措施和对策,商业银行出现“惜贷”现象也在情理之中。

2、中小企业融资缺乏足够的抵押和担保。对于固定资产少,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厂房设备不足以为贷款抵押的中小企业而言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

3、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较差。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由此导致中小企业不偿还贷款的可能性增大,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不仅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使得企业逃债、废债、财务信息虚假、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不全等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通过“两本账”的手段来欺骗银行,造成信贷资产流失。

4、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不规范。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变动快,财务制度不规范。银行为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讲付出高昂的信息费用,为减少成本的支出,银行便紧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5、中小企业的融资人才缺乏。尽管有关各方已经退出许多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不断涌现,但是由于企业自身融资人才的匮乏,许多中小企业都未能较好的加以利用。中小企业融资人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中小企业甚至将投资者、经营者和融资部经理三种身份集于一身。由此可见,中小企业融资人才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和策略。

6、中小企业担心控制权旁落造成融资方式较为单一。由于担心控制权的丧失,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完全遵循通常的融资秩序,其融资偏好通常表现为负债资金的融资方式。除了留存收益和现有投资者的追加投资外,其他权益资金的融资方式较少采用。同时,融资方式较为单一还表现在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许多新的融资方式未能加以较好的利用。

7、中小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体系及制度。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在管理模式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缺乏先进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制度,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

(二)企业外部的原因

1、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我国政府的政策一直是向国有企业倾斜的,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即使是这些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佳,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这些企业是以“国”字开头的企业,有强大的国家信誉作后盾,所以要借给这些企业。而在信贷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信贷给国有大型企业的多了,则意味着借给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就少了。

2、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仍然粗放,过度竞争大型优质企业客户,而且近几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而对于中小型企业则缺乏耐心,不能有效的和中小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双赢关系。对中小企业总是存在“惜贷”现象。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现行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不利于小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3、缺乏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制度和法律。有关的法律法规根本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所有制构成比较复杂,而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根据所有制的性质来决定。这使得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处在不同的竞争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某些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也不适用。如《贷款通则》、《担保法》等法律规定的有关企业抵押担保要求,是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的。

4、直接融资渠道匮乏。目前中小企业缺乏直接融资渠道,虽然目前一些成长型和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已上市,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上市融资的门槛依然过高。

5、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目前已成立的信用担保机构中,大部分行政色彩浓厚,注册资本到位率低,运转很不规范,同时存在担保基金量小,协作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其次,中介机构服务功能不到位,手续繁琐,收费项目多,重复论证,重复收费等问题。其次,担保公司实力不强,承担过低的风险责任使银行不愿把过高的信贷风险寄托于担保公司,与其发生交易。

6、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质量良莠不齐,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无法充分了解贷款企业的真实情况下,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即要求比大

企业更高的利率或其他较苛刻的条件,甚至拒绝提供贷款。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虽然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现实原因,也非短期内所能解决,但随着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政府应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平台,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业必须对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的信贷导向政策,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下面综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就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角度谈一下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的方法。

(一)进一步提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中小企业在充当经济增长主体、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的独特功能为中国所认可,因此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是商业银行当前扩大资产规模和赢利总量的现实需要,也是商业银行为将来培植金融资源和扩大中型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还是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财税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切实解决中小城市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具有不同的融资特点,一是政府和银行要在政策和实际操作中体现区别对待,其政策扶持的重点是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对于污染环境、能源消耗高、质量低劣的中小企业,政府下决心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关闭。银行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方向对部分经济过热的行业、夕阳产业和国家调控行业实行信贷退出,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必要时予以清收。二是对于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财税部门应给予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增强中小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能力。人民银行应积极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积极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向亲属朋友筹借生产经营资金,以解决中小企业自筹资金困难。

(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构,健全信用制度。

该机构可由人行牵头,汇集商业银行、工商、经贸、司法、税务等部门,对中小企业的合同信用、质量信用、劳动信用、环保信用、纳税信用、司法信用及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信息进行全面评价,以解决在融资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以至产生“逆向风险”和“道德风险”,同时也可减少商业银行贷款审查的难度和监督的成本,减少交易的相关费用。逐步建立民营企业良好的信用环境和秩序。

(四)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加强金融服务。

1、商业银行应实施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拓展金融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对产品有市场有一定资产规模、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可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信额度,对信用等级优良的中小企业可允许发放部分信用贷款。选择资信良好、产品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对符合条件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办理保付代理、包买票据、福费延等业务,以适应国内外统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多层次融资要求。

2、加强金融服务,增加信贷有效投入,建立一套符合当前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级授信体系。严格掌握好中小企业第一还款来源,根据现金流量情况掌握贷款,开发适应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信贷业务品种,并简化审批环节和审批手续。

(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

该担保机构可以是政策性,也可以是盈利性的;可以由政府出资,也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办,也可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该机构应明确服务对象和担保范围,建立评估和决策程序,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对该机构的设立与运行,政府应给予积极支持,减免相关税费,使其能更好的为中小城市企业融资担保。

(六)鼓励建立发展为中小融资服务的中介机构。

美国中小企业找银行贷款并不难,经调查,原来美国有很多的企业融资方式、融资使用的一系列服务,尤其他们会告诉企业怎样才能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现在国内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拿着商业计划书直接找银行,根本不了解银行的有关贷款准则,往往导致大量的无效劳动。因此,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中介,在银企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有助于中小企业更好的从银行融资。

[参考文献]

[1]刘富乾《浅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48-P56页。

[2]李志广《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9,(2)。

[3]黄济外、刘必章,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的路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1)。

[4]孙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 科技资讯,2007,(9)。

篇6: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市西部,辖3镇7乡1个国营农场,118个村居委会1633村民小组。现有国土面积3208平方公里,有耕地542978亩。2008年末总户数80406户,其中农业户数72440户,占总户数的90.1%,总人口336189人,农业人口308518人,占总人口的91.77%。2008年农民人均总收入4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2元。受现有金融体制和相关政策的局限,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制约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难题。当前为我县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而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只对企业、团体提供服务,不为农民个人贷款。为农民个人提供贷款服务的就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2008年底,农行发放惠农卡6411张,发放小额贷款3497万元(其中甘蔗种植3297万元、茶叶种植200万元);有46344户农户在信用社贷款,贷款总额13428万元。

二、农民贷款难的原因

(一)从金融机构本身分析

自从1996年以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全面撤出××,独家经营的农业银行也开始走商业化道路,将营业网点撤并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段,并将农行资金以农业为主转向了工商业并举,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城镇。农村信用社便顺理成章成了农村金融主力军。那么,农民能否从农村信用社取得贷款,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信用社的意愿和行为。

1997年人民银行颁发的《农村信用社管理规定》对农村信用社性质的表述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这一定义体现了国际通行的金融原则,即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再加上一个非盈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就完整了。这一定义同时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主要为社员服务。这是合作制的初衷,也是合作制金融与商业金融的根本区别所在。《规定》还要求农村信用社“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宗旨”。这与主要为社员服务的经营没有冲突。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相对独立运作时间短,积累的成功经验并不多,加之在市场经济环境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受地方意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制约,与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差距较大,地方色彩在一定时间内依然存在,“商业化”倾向也日益明显,离“农民自己的银行”还十分遥远。出现农民贷款难的局面在所难免。主要表现在:

1、资金筹措困难。尽管脱钩以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发展较快,存贷规模有效扩张,2008年存款余额达到42214万元,发放涉农贷款13428万元,发放惠农资金7112户3765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鲜活的力量。但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在信贷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只有申请支农再贷款解决供求矛盾。然而,由于支农再贷款期限短(6个月至1年),逾期罚息过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支付问题。

2、农村信用社服务难以到位。除了前面提到的由于主观上缺乏利益驱动外,服务半径过大,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导致我县农村信用社服务难以到位,也是农民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除县城外,我县平均300平方公里左右才有一家信用社机构,服务半径一般在40公里左右,其中一个乡已没有信用社,最远的村寨距信用社达60多公里,加之信用社业务量大,员工少,办理存款业务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老百姓对信用社的认识理解不多,有的农民总认为与信用社的人不熟就贷不到款,因此不愿主动与信用社打交道。

(二)从农民自身原因分析

1、农户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县,由于广大农户受长期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质量不高的影响,很多农民都不愿意和国家正规的金融机构打交道。使得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贷款问题的思想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根深蒂固。许多村民的中小额借贷款项都不去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而向亲戚朋友借款。

与此同时,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对缓慢,农民渴望致富却找不到好的项目。所需资金仅限于采购农资等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有的惠农贷款名额只被机关干部贷走挪作它用。

2、服务客体的信贷意识低,反弹作用力弱。由于受传统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户信用意识低,重贷轻还现象突出。据统计,2001年以来,全县不良贷款率曾高达23.39%,2008仍有9.12%。一部分信贷资金到农民手中就打了“水上漂”,造成了金融部门难贷款,农民贷款难的现象。

篇7: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与对策

内容摘要: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存在企业本身﹑金融机制﹑政府三个层面的原因,为此要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企业要加快发展,切实提高盈利能力,增强自身信用观念,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和方式;金融机构要解放思想积极创新,逐步消除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抑制,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制度;政府要完善政策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制度支持和金融扶持力度。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信用探析 政府机制

一、认识中小企业融资及其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的界定通常分为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两种方法。定量界定涉及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类,即雇用人数﹑资本规模和年均经营额。在欧美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通常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在这些国家的定性分析一般包括中小企业的三个核心特点:一是企业的独立所有;二是企业的自主经营;三是企业只有较小的市场份额,不具有垄断的嫌疑。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般原因。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

中小企业的融资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即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其中融资方式又涉及融资渠道和融资体制的问题。

1、融资能力

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形成需要具备诸多的条件和因素,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规模﹑风险﹑进行融资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信用程度﹑企业未来成长的期望等。企业资产规模包括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以及人力资本,一般来说企业资产规模与其融资能力正相关,企业资产规摸越大,融资能力越强;企业风险种类较多,诸如创业风险、授权风险、领导风险、持续经营风险等等。风险越大,机会成本也越大,资本收益率随之下降,风险的增加往往导致外部对企业的投资减少,因此企业风险与其融资能力成负相关;后面三项均与企业融资能力正相关,不赘述。讨论以上诸因素与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明确中小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高自身融资能力,从而突破融资困难的约束。

2、融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如发行股票﹑债券,或者接受企业外部的直接投资;间接融资,如从金融机构或政府获得贷款,中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大多采用此方式。融资方式所

1涉及的各个市场主体和政府机构的有机结合便成了融资渠道,畅通的融资渠道是中小企业顺利融资的有力保证,而融资渠道的通畅需要以健全的融资体制作依托。因此,在讨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融资体制。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我国已相当严重,对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组建民生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鼓励和支持国有大型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系统等。目前,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小,期限短

2、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杯水车薪

3、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大门基本对中小企业是关闭的二、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决不是单独哪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有限、金融体制不完善、政府制度供给及金融扶持不足等微观和宏观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企业﹑金融机制﹑政府三个层面来探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企业层面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客观上中小企业有许多弱点,增加了融资难度,主观上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是造成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总体来说分为以下几点:

1、经营风险大。

2、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观念淡薄。

3、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资产,影响间接融资。

(二)金融机制层面

1、金融抑制问题

金融的作用在于促进储蓄者的储蓄向投资者的投资转化,最终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必要条件。而在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经济生活存在着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到压制的金融又反过来阻滞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情况,这就是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不但妨碍了金融体系自身的发展,更严重阻碍了正常的融资活动的开展。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融资困难,可以依赖政府主导的信贷配给;中小企业融资无路,则往往求助于不规范的、非市场化的内源融资,又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金融管制和信贷配给的决心。

结果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寸步难行,而国有企业、大企业则过度依赖银行信贷配给,造成信贷配给比例的严重失调,使两者的竞争一开始就处在不公平的起点上。

2、信用问题

现代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3、信息不对称问题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信息核算和披露机制,财务信息严重失真,造成“信息不对称”。管理水平低下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帐册不全,内控制度不严,财务信息失真严重,信息披露意识极差,使金融机构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三)政府层面

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不可能是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利用国家信用“代而行之”,市场经济里政府对企业主要起引导作用。当然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无疑是极其必要的,首先应该是制度供给,然后还要有一定的金融扶持。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经济制度对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路径往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诺斯)。这篇论文讲的制度供给主要是法律制度供给,包括政府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等。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希望从法律上对中小企业提供保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制度保障。

1、融资问题的法律实质是信用问题

金融,或者说融资问题,其法律本质是一个信用和产权问题。信用,前面已经提到,就是有保障的借贷关系,它包括以回收本息为条件的付出和以归还为义务的收入。信用得以维系的关键条件是法律而非道德或其他。不维系信用,债权人就没有利益保障,他决不愿意发生资金使用权的让渡或转移,也就不会有融资活动。不保护信用,也就消灭了融资活动。要顺利开展融资活动,先决条件就是保护信用。

2、信用的维系主要依靠制度供给

建立信用制度从而确保信用得以维系的立法和法律执行活动绝非是民间的市场行为,只有而且也只能依靠政府的强制力来提供。因为,制度是一种公共产品,理所当然应该有立法机关、政府和司法体系给予提供,而且是强制的提供而非自愿的提供。

和国外相比,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如。根据国外经验,政府对企业的金融扶持一般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

第二,设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专项基金

三、多方努力整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目前的情况是:首先政府付出了不少财力,其次银行左右为难,再次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反而形成恶性竞争。可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比其原因,我们同样需要从企业本身﹑金融机制和政府三方面着手整合解决。

(一)企业层面

1、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中小企业本身

首先,中小企业要想方设法扩大人力资本以克服中小企业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不足。其次,中小企业要想取得银行的支持,一方面固然必须解决好自身的发展问题,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牢固树立借债必还的思想,增强自身的信用观念,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

2、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开辟融资新方式

中小企业在充分利用传统渠道﹑方式的同时,要努力拓展融资视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在融资渠道方面,企业既要依靠银行资金,而且还要利用好非银行资金,甚至大胆采用采取成本相对较高的私募基金和个人闲散资金。在融资方式方面,企业也要大胆开辟新途径,比如可以采用典当和商品融资新方式。其中所谓典当就是将企业暂时不用的物品到有资金的银行机构﹑非银行机构﹑团体和个人进行质押,到期赎回的方式;所谓商品贸易融资就是给基础商品的贸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这种服务向商品生产企业或者消费者融通资金的新型融资方式。

(二)金融机制层面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金融抑制

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要进一步将已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另外还要加快金融创新。

2、尽快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担保制度及机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主要现实障碍在于中小企业在贷款担保方面缺乏制度性保障,而信用担保制度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信誉度的有效方式,也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政府机制层面

1、加强政府的制度支持力度

主要是加强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法力”力度。要加强中小企业经营和融资的法

律法规建设,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2、扩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应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以援助中小企业。其次,政府应适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项基金贷款。此外,政府还应鼓励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多渠道﹑多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

四、结论

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制,政府。核心部分在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提升,基础部分则在于金融机制的改进配合相适应和政府积极且恰当的引导和支持。而信用问题始终贯穿于这三个方面,是它们的交集。解决这一课题,不仅仅是资金量上的支持,更要提高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和信誉度;注重金融体制创新,消除金融抑制;改善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加强制度供给和金融扶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这些都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何雯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商业研究,2003年2月

2、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企业研究,2009年6月

3、李宝鸣,《中小企业融资难隐含利益交叉》,经营管理者,2005第22期

4、李伟,《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

篇8: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及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1.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给中国大批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强力的动荡。很多问题在外界因素的强烈冲击下凸现出来, 在困难的重压下广大中小企业显得举步维艰, 不仅面临着市场需求下滑, 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 而且贷款难度也在与日俱增。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许多中小企业陷入危机之中, 经营效益下滑, 信用等级下降, 甚至出现停产、倒闭的现象, 使得银行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更为严格。另一方面,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金融机构更加注重贷款的安全性, 即使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 贷款仍主要投向大中型企业, 再加之金融机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系统不够健全, 与中小企业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很少, 都在不同程度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

2. 从中小企业特点方面来看

(1) 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 经营规模小、经营能力差。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比较小, 因此整体经济效益不稳定, 自身实力和积累能力较弱。另外, 其体制不顺,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 造成信息不透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技术和人才, 中小企业业务经营能力差, 且一般都缺乏中长远规划目标, 又难以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 造成竞争力弱, 处于勉强活命状态。

(2) 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十分单一。处于成长阶段的大批中小企业非常希望得到股权融资的支持, 然而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已有10多年的历史, 但无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运作机制上都不是针对中小企业的, 目前的主板市场在股权结构、资产规模、经营年限和连续盈利等多方面都不适合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

3. 从银行方面看

(1) 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高, 资金回报率低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盈利能力和资金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 向中小企业贷款恰恰很难和其经营目标相吻合。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涉及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一般来说, 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4-6倍, 而贷款额仅为大中型企业的4%-6%。对于银行来说, 无论给中小企业贷款还是给大中型企业贷款, 发放的每笔贷款的程序、经办环节都大致相同。正是从自身效益考虑, 商业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2) 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

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的存在, 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与规模较大、经营较为成熟的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够标准和透明, 银行在收集和处理中小企业信息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同时贷款后对其进行审查和监督所花费的成本也较高, 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 导致银行谨慎对待中小企业信贷。

(3) 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

贷款审核过程中, 能够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 已经成为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银行一般偏好于房地产等不动产的抵押, 而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 土地、房屋抵押物不足, 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 加之中小企信用度低, 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担保人, 就造成了因为缺乏合适的抵押和担保而难以获取贷款的窘境。

二、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建议

1.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政策建议

(1)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之时, 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软环境建设,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要整顿规范社会信用秩序,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为中小企业贷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要保护中小企业的切身利益, 减少中小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注册变更、土地及房产变更登记时的收费, 从而优化各种税费征收环境;要优化银企交流环境, 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银企沟通与合作, 对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信用需求, 可以采取特事特办、特别授权、特别授信的方式解决。

(2) 商业银行要改进中小企业信贷服务,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 也应该多为社会尽一份责任, 帮助我国经济尽早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 积极创新和推广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 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应摒弃信贷投放“零风险”的管理机制, 对法人信誉好、企业产品有市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贷款需求要大胆予以支持。

(3) 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经营素质, 增强信用观念

解决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首先应从自身做起, 苦练内功,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以改善自身融资条件。中小企业应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制度, 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同时积极建立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互换机制。强化信用观念, 提高自觉还贷意识, 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

(4)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抵押担保机制,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解决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是应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据调查, 目前全国担保机构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500-800亿元的担保支持, 这显然与中小企业的需求相距甚远。而已有的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又较为突出, 如资本规模较小, 担保对象条件要求较高, 收费标准较高, 覆盖面不大等, 使得许多中小企业难以从中获益。因此, 当前急需政府等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 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担保公司股改结构、治理结构的完善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规范发展, 为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搭建起合作的桥梁。

2. 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与防范建议

(1) 我国很多商业银行近年来开始借鉴国外银行普遍将中小企业最常见的资产一一存货和应收账款作为可接受的抵押品的做法, 逐渐开展了以应收账款为抵押品的保理业务, 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 这同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防范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应严格客户的准入, 强化贷后管理, 加强对客户和其交易履约情况的及时跟踪、检查, 注重对回款专用账户的监管, 切实防范业务操作风险。

(2) 依靠逐步建立的个人和中小企业征信系统, 着力确定企业法人的品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 企业法人或企业经理的敬业精神、市场开拓能力和以往的信用记录等都是贷前分析的主要内容, 有效的贷前分析能够很好地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3) 加强对贷款企业经济实力的调查, 认真分析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 合理筛选信贷客户。在实际工作中, 要准确判断客户所处的发展阶段, 结合国家的行业、产业政策, 确定是否实施信贷准入或退出。贷款发放后要加强贷后管理, 对信贷资金的使用进行持续监控, 防止因信贷资金被挪用以及资金使用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4) 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监控手段, 提高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二是建立中小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预警指标, 以更好把握企业的发展动态;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退出机制。商业银行应坚持“有进有退、进退结合、以退促进”的信贷投放原则, 通过动态监控, 定期对存量中小企业客户进行分析评判、分类排队, 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并通过制定分阶段、分步骤、分行业的退出计划, 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小企业客户信贷结构。

参考文献

[1]邵玮: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分析及相关对策[J].中国外资, 2008 (12)

[2]段斌王中华: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8)

[3]王琼:浅谈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 2005 (5)

上一篇:怎么写简讯下一篇:同学的爱小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