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典型素材

2024-04-28

高考语文作文典型素材(通用10篇)

篇1:高考语文作文典型素材

89、如此“廉洁”

据记载,窃国大盗袁世凯生活上奢侈腐 化,但常常装出一副廉洁的样子。一次,他故意在吃饭时召见内阁成员,当大家来到他的住所时,只见他正端着一碗小米粥,就着一条红烧鲫鱼吃得津津有味,时而 从一个佐料瓶往碗里倒些什么。内阁成员见了,都赞道:“总统生活这么俭朴,我辈值得仿效。”事后,卫士告诉大家,那是仿效不了的。总统吃的是西北上等小 米,且都是一粒粒精心挑选出来的;那鲫鱼是有名的洪河鲫,为了保鲜,是专门放在猪油里从千里之外的河南运到京城的;就是那佐料,也是东北的千年老山参和鹿 茸做成的。此言一出,众人哑然。

分析:欺世盗名者,往往是言行不一的小人。虚假面具总会被揭开的,其丑恶嘴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话题:“面具”“贪婪”“作秀”

篇2:高考语文作文典型素材

●李良旭 1 黎川出生在长沙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从小喜欢唱歌,村子里的人都亲切称她是“百灵鸟”。无论生活多么困难,她都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她是村子里唯一考上音乐学院的大学生。

央视著名记者王志来到黎川家采访时,正赶上她父亲准备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稻谷给卖了,为女儿凑足上大学的费用。

面对黎川家徒四壁,王志心情变得很沉重。在黎川小屋子里,他请黎川现场演唱一首歌。黎川落落大方地拿起她练声的话筒——个伞柄,开始演唱。

那清脆的歌声,在破落的屋子里婉转、悠扬,给这阴暗、潮湿的屋子里,增添了几丝亮色和灵动,让人充满温暖和感动。

演唱完了,黎川告诉王志,她刚刚演唱的歌名叫《永恒的信念》,是她在学习声乐中,遇到困,难时,鼓励自己不要放弃而创作的。

王志认真听完后,连声称赞歌唱得好。王志问黎川的父亲,“您把家里的谷子卖掉了,那以后吃饭怎么办?”

老人沉默了,扭头望着屋外那片贫瘠的山峦,目光无限茫然。

王志瞧了瞧那些已装进筐里的谷子,站起身子,微笑着对黎川说道,这些谷子我买下了,当作欣赏她演唱的门票。今天,我能欣赏到这么美妙的歌声,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2 雅维·李是荷兰一家保险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河北一个山村小学的相关报道,被孩子的艰苦学习环境所震撼。于是,他决定帮助他们。

通过多方联系,终于联系上了这所小学。他将个人的10万元人民币捐献给了这所小学。

电视台对雅维·李进行了采访,并邀请他和他所捐助的那所小学的几个学生一起录制一档节目,以赞扬他的慈善之举,并借助影响,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校和孩子。

雅维·李听了,一口回绝了。制片人很不理解,做了捐资助学这种为公益事业做贡献的事情,谁不渴望媒体给予报道?

雅维·李淡淡地说道:“帮助那些孩子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是我心灵的需要,不需要大 1 张旗鼓地给予报道,更重要的是,不应该让那些孩子出现在镜头上,在电视上曝光会对他们心灵造成伤害,尽管他们是未成年的孩子,但他们依然有尊严。” 3 2010年,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美国纽约州,许多学校都放假了,可是,纽约州立小学却仍然在坚持上课,不放假。

有人指责学校这样做是不尽人情,让小学生受苦。校长回答说,“纽约不仅有富人,也有许多贫穷家庭。后者既开不起暖气,也供应不起午餐,他们孩子的营养全靠学校的免费午餐。若是学校停课,穷人家里的孩子就得在家里受冻挨饿。”有人又指出,那你们可以让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待在家里,只让那些穷孩子去享受学校的暖气和午餐好了。

校长严肃地回答道,“这怎么行?我们不能让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感觉到他们是在接受慈善,因为慈善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保护受助者的尊严。”

篇3:高考语文作文典型素材

一、素材的积累应注重典型性和多用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在对口单招作文写作中取得好成绩,要有“水”写,有“活水”可写。这个“水” 既是学生通过生活掌握的素材。这也是《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要求。针对对口单招班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素材的积累首先应注重典型性和多用性。

素材积累的典型性是建立在对口单招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上的。所谓典型性,即所选素材在某个话题内要有代表性。如同前文论述,江苏省对口单招作文命题在价值取向上倾向学生个体的成长感悟,特别是倾向于个体的追求及成功,并且要求考生要联系生活, 联系社会,抒发真情实感。

多用性是建立在素材的多义性的基础上的。所谓多用性,即所选某个单一素材在多个话题内都可使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座庐山,不同人的眼中风姿却不一样;同样一个素材,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正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把文辞比作品物,在不同人的手里有不同的功用。同样的素材在不同人的手里有不同的用途,可以有不同的指向。如果对素材进行恰当而必要的整合,可以让素材和论点相互对接,融为一体。 这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注意素材的多用性。

对口单招班的学情是素材积累的典型性和多用性的前提。正如上文的分析,在对口单招班这个特殊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学生语文素养差,阅读时间少,阅读层次低,缺乏分析素材的能力,这就更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主动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和分析。但是语文老师面对的却是作文课时少、任务重,且写作素材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并尽可能地提升学生对素材的理解程度, 这需要我们在素材的典型性和多用性上下功夫。

二、案例说明

在对口单招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的指导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的事迹成为笔者首先选择的素材。

第一,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都非常平民化、草根化,并且在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符合高考作文命题作文要贴近生活的要求。 以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为例,入选的有支教教师,有在麻风村助学的台湾媒体人,有卖羊肉串助学的维吾尔小贩,有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等等。央视等媒体进行了充分的宣传,他们的事迹几乎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第二,这些人物的事迹虽小但都震撼人心,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符合对口单招作文命题考查学生真情实感的要求。比如支教的夫妻教师胡忠、谢晓君夫妇,舍弃成都富庶的生活,到川边一所福利学校担任支教老师。学生联想到自己身边无数个老师在购置了私家车的条件下,还想方设法入城任教的现实,不禁有着切身的感受。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决定,真正的完成需要多大的勇气,又有多少个普通人有他们的那种气魄与慈爱之心。

第三,这些人物的事迹都体现了社会对追求、成功、爱、美的评价标准,体现了社会的正能量,符合对口单招作文命题所弘扬的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比如杨善洲,身居高位却不为家人牟利,退休后没有躺在功劳簿里,亦没有安享晚年,而是开荒造林。20年后又把价值8亿元的林场完完整整地交给国家。

第四,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可以多角度解读,符合素材的多用性特征。还是举杨善洲为例,从人生追求的方面,可以提炼出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奉献以及人生的追求在于坚守内心的精神家园, 从成功的角度可以总结出成功需要克服困难、摈弃诱惑、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从为政来说是严于律己等。

按照对口单招作文命题价值取向选取了典型素材后,想让学生真正做到使用自如,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我一般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先把选定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其中一位的事迹油印发给学生预习,然后要求同学朗读颁奖词,以一句话概括人物事迹。

第二步按照对口单招作文命题价值取向这个大的指挥棒,把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讨论可以从这个先进事例中提出哪些论点,然后以组长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即为何可以提出这个论点。

第三步分析同学们提炼出来的论点,进行点评。点评以对口单招作文对立意的要求为标准,即观点要明确新颖深刻,能贴近生活等。通过共同分析,提高学生对论点的认识水平。

第四步要求学生根据大家列出的论点,自己任选一个,然后对素材进行适当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开阔学生想象的空间。比如杨善洲的事迹,我为同学们设计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人,你赞赏杨善洲的行为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杨善洲的亲人,你赞不赞成杨善洲的行为,为什么? 如果你同样也是一个国家干部,你赞不赞成杨善洲的行为,为什么?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加深同学对素材的了解。

篇4:高考语文作文典型素材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考试秘籍”之类的书籍,里面的“写作技法”,可谓是“眼花缭乱,花样百出”,我倒觉得中学生少去研究技法,作文关键在于平时勤于积累,善于积累,因为“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高中生活虽然紧张,但我仍会在紧张之余,抽出时间读报、读书,更喜欢挖掘看似与应试无关的材料。

比如高考前夕,我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一则关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的报道,当时很惊讶也很气愤,就写了一篇《向“拆”说不》的评论性文章。后来,我在湖北高考作文中运用了这则材料,成为文中的一个亮点。其实,诸如此类材料,既是热点,又很大气;既可以丰富文化视野,又可以帮助积累材料。关键是大家平时要做“有心人”。实际上,大家平时都关注热点话题,不妨把它们与写作相联系,运用材料时就不会“捉襟见肘”了。

勤于积累,不善于运用,则如同一个农人耕地而不播种。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善于积累语言材料,还要善于运用语言材料。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好文章一看题目,便有三分妙处。题目可以引用和化用流行歌词,也可以引用和化用广告词,更可以直接化用诗文等。比如我们当年高考高分作文的标题《谁解书中味》《人在风中》《特别的情给特别的你》等,还有历年经典的标题《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怎一个“情”字了得》《既“生”亮,何生“关张”》等。

其实,除了文题可以巧妙点化,行文也可以相机运用。比如往年,湖北省考生周海洋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作文,因用古体诗形式书写,因而被湖北阅卷老师评为当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周海洋也说自己平时很喜欢阅读中外名著,尤其是对中国近现代史颇感兴趣。写作时临场发挥,巧妙地运用革命历史,自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了。

然而有些同学虽然知道积累素材,却不知道怎么运用,针对这一点,我的建议是语言不要求深、求难,要以我手写我心。生活化的语言是最重要的,如果能用平实的语言写出感人的场面,岂不很好?语言方面不宜逞才,但适当嵌入诗词也是一种选擇,亦不可牵强。关于方言入作文的问题,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南方的同学,因为写作是用普通话,平日里充满生活气息的方言词无法写入作文,与真实的自己还有距离,确实遗憾。但若想做有心人,可以想想哪些方言的词富有灵性,且写成汉字可以让人看明白,如果适当使用,甚至作为题目(但在文章中一定要巧妙地解释清楚词义),可能会出奇制胜。

那么我们在今后的素材运用中要注意什么呢?当务之急就是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无米”的问题,我建议除了多读报,还可以必备一个“素材本”,按照高考必考的热点话题,积累素材,每天一则,分类积累(诚信类、人性类、环保类、时尚类、教育类等),并注明材料的适用话题(成功自信、诚实守信、坚韧坚强、理想责任、谦逊豁达、感恩惜物、想象创造等)。积累后,经常翻阅,烂熟于心;以小组为单位,交换成果,一则变多则;交流看法,一材变多用。积累得越多,写作的视野就越开阔,写作时自然就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篇5:高考语文作文典型素材

张志新原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的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她逐渐认识到有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于是愤而严肃地说:“现在毛主席身边那几个人可靠 吗?”“林彪可信赖吗?”“江青不是什么‘文艺旗手’,而是破坏祖国文化艺术的罪魁祸首!”

一起骇人听闻的奇冤大案,由此而起。但无论是在看守所里还是在监狱中,张志新从未低头,从不认“罪”。她知道这样做会遭到更大的灾难,她说:“如果痛苦换 来的是认识真理,坚持真理,我应该自觉地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才能转化为幸福!”“你们(指四人帮)不认错,将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坚持真 理,永不放弃!”

分析:为了心中的真理和信念,多少人付出了血汗乃至生命,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没有抽丝破茧的过程,哪里能有蝴蝶的翩翩起舞呢!

篇6:高考语文作文典型素材

著名作家梁实 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 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 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 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分析:幽默,流于俗套就成了无厘头;而恰到好处的幽默,则是智慧的闪光,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篇7:高考古人典型作文素材

2、张爱玲: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她悲天怜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她的人生,怎一个“传奇”所能诠释?

3、项羽: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昔日霸王,英雄气未敛,本该东山再起,何言无面?

4、司马光:砸碎的水缸走出一个重生的生命,也涌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史学的一股新泉。司马光一生笃诚好学,以俭为德,清直仁厚,死后“家家挂象,饭食必祝”。所著长篇巨制《资治通鉴》,文字优美,格调古雅,2014高考复习全攻略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提前招生 家长专区 报名咨询 自成一体,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5、李白:你,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你轻舟一解,整条长江就诗意奔腾;你亮丽的文字,刺痛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

6、屈原:世人皆醉,惟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惟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

7、司马迁: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颗。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

篇8: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的运用技巧

1.凝缩素材, 取其一点。凝缩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 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 或舍去总体而取其细节。往往只攻其一, 不及其余。写作时要根据文章的需要, 对有关素材进行剪裁、加工, 选取主干, 去粗存精, 进行定向叙述, 并且要深入挖掘;其余部分, 即使很精彩, 也应“忍痛割爱”, 绝不手软。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

汉有昭君, 不赂画工, 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 终得一日, 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 醉了使臣, 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 济苍生的胸怀, 沉着大气的风范, 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 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 惊艳了岁月。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 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2015年高考湖南佳作《修心如莲》

作者引用了王昭君的例子, 却只攫取了人物“自我修行, 成就美德”的一面, 从而论证“人, 只有自我修行, 提升道德, 才能彰显价值”的观点。素材指向集中, 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2.同类叠加, 多人组合。面对作文题, 如果觉得使用单一素材不能有效论证中心, 那么可以将同类的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 同类互补, 形成集团效应。或从相同角度来论证中心, 或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如果能够做到点面结合, 构成有力的群例证明, 则会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同类叠加的素材要有共同之处, 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不能放在一起使用;要有共同的指向性, 都指向并服务于中心;句式尽可能一致, 力求营造铺陈之美;防止杂乱堆砌, “摆事实”的同时还需“讲道理”, 要进行深入剖析。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

于是心诚者文如其人, 由笔尖到人心, 一脉相承, 原汁原味。“夜台无李白, 沽酒与何人”, 如诗仙者, 三分诗七分酒;“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如后主者, 感时伤人。“安然度过生命的秘诀就是与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 如马尔克斯, 孤独哲思。

——2015年高考浙江佳作《文字之上》

为了论述“文如其人”的重要性, 文章列举了多则素材, 即李白的酒后赋诗、李后主的感时伤人、马尔克斯的孤独哲思, 这些经典素材都从“文如其人”的方面进行论证, 使得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正反对比, 对比映衬。在一些人物素材中, 有正面人物, 也有反面人物。写作时, 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正反两面的人物进行对比, 在对比映衬中表明自己的主张。“正反对比”主要分“同质对照”和“异质对照”两种。“同质对照”又叫“纵比”, 就是将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照, 是同中求异;“异质对照”又叫“横比”, 就是将两个存在差异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好坏优劣不言自明。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 互为映衬, 所以, 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鲜明的对比中, 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等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 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更鲜明突出, 更有利于突出主旨。运用此法关键在于精选素材, 不能强作对照, 要有可比性, 要确立对照点。“异质对照”所选人物务必是截然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对比映衬应该有主有次, 一般以正面人物为主, 反面人物为辅。如下面的文段:

回溯古代, 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 有“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 毕竟他们与天地伴, 与日月行。然而, 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 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 世界之本原, 树木之纲属, 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 以造福于人类, 以改造自然。……

再看现代, 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 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 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种种, 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 却哑口无言。那么, 让我们放下手机, 离开电脑, 走进大自然, 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 去感受“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2015年高考广东佳作《远近结合, 感受自然》

在以上文段中, 作者将古代人感受自然和现代人感受自然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从而得出结论, 我们创新科技, 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 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 将二者相结合, 我们才能真正感知自然, 享受自然之美。

4.片段组装, 剪辑组合。这种技法又叫“镜头组合”, 即全文由若干个片段组装而成, 一个片段相当于一个镜头, 使文章结构呈现“块状叠加”的特点。每一个片段一个小标题, 或不设小标题, 仅用序号标明层次。虽是组装, 但必须用一根线贯穿每个片段, 使全文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每个片段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表现主题, 共同支撑文章的观点。素材的剪辑组合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强化功能, 具体组合类别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同向强化组合, 取相似素材组合, 使论述说明的对象更具广度和力度。二是异向强化组合, 异中求同, 异中求新, 取相反或相对素材组合, 形成前后对比, 呈现两种价值取向, 突出强调其中一种, 给读者以极强的震撼力。三是延伸强化组合, 取呈递进关系的素材加以组合, 将情与理一步步引向深入。如有一篇高考满分佳作《英雄兴亡论顾虑》的主体部分就由三个片段组装:

巨鹿

阴风怒号, 旌旗猎猎。身后, 是英勇善战的江东子弟;身前, 是如狼似虎的暴秦之师。刚毅的神情现于面庞, 沉重的铁戟握在手中, 神勇的乌骓跨在身下。项羽, 正面临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渡船, 早已凿沉了;铁锅, 早已砸烂了;粮草, 早已告急了;退路, 早已没有了。他知道, 此时此刻, 只要有一丝的顾虑, 推翻暴秦、解救苍生的大业就会付之东流。

“杀!”一声令下, 江东儿郎们如滚滚江水, 杀向对面的秦军!项羽一马当先, 斩将夺旗, 士气大振!他几进几出, 如入无人之境!终于, 威风八面的秦军土崩瓦解!

残阳如血, 战马哀鸣。流血漂橹, 伏尸无数。项羽威风凛凛, 环视战场, 得意之形, 溢于言表。

乌江

匹夫自有得意日, 英雄终有落魄时。

残破的战袍, 疲惫的身躯, 迟钝的乌骓, 乌江畔, 昔日叱咤风云的英雄项羽, 孑然一身。面对冰冷的江水, 他神情凝重。

“霸王, 小人乃乌江亭长。得知霸王战事不利, 特来接应!请霸王快快上船, 汉军快到了!”

“上船?呵呵。”项羽摇了摇头。

“霸王, 胜败乃兵家常事。对岸就是江东, 以霸王的声望, 携数万之众卷土重来, 又有何难?”

“卷土重来?想当年, 我率八千江东子弟, 推翻暴秦, 是何等的豪气!如今, 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我又有何面目见他们?时不我与, 又何谈卷土重来?”

终于, 他拒绝了亭长的好意。身后, 汉军蜂拥而至。一阵力战, 仅汉军伏尸数百。

可是, 他不想再杀人了。利剑出鞘, 颈项处一道裂口清晰可见。 一个伟岸的身躯, 轰然倒地。

残阳如血, 乌骓长嘶。岸边, 汉军在疯狂瓜分他的身躯。

咸阳

咸阳城里, 刘邦频频举杯, 踌躇满志:“项羽为我所败, 是因为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韩信、英布纷纷倒戈, 项羽有一范增却不用, 焉能不败?”座下文武百官, 无不连连称是。

韩信垂首不语, 心中暗忖:“假如项羽能勇敢地渡过乌江, 昔日落魄的汉王, 又能在此意气风发到几时呢?”

这篇文章很好地运用了片段组装、剪辑组合法。第一组镜头是“巨鹿之战”的画面演绎;第二组镜头是“项羽自刎乌江”的画面剪辑;第三组镜头由“咸阳城庆功”的画面组成。三组镜头, 集合了项羽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刘邦、韩信对他的评论, 共同演绎了项羽的英雄悲剧, 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大跨越, 使文章具有一种历史厚重感。同时, 三个片段的话题全都指向“顾虑”, 分别从“没有顾虑”和“顾虑重重”两个角度来论证。这种结构的好处是, 上下文无须过渡, 且一目了然。

5.点面结合, 拓宽深度。点面结合就是对一些经典的素材, 有的在“点”上铺开进行重点叙述, 有的则在“面”上进行一般性概述。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一二例为主、其他例为辅,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写法。此法适用于考试时见到话题或题目后, 一时想不到那么多可用的事例, 这时, 可从想到的那些与论点相近或相一致的有限的事例论据中, 选择自己认为较典型、较全面的事例论据稍作详细叙述, 并加以挖掘, 与之相关的其他事例论据则可简笔带过作次要叙述, 从厚度与深度方面加强文章的力量。如下面的文段: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绑架的时候, 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 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的无尽的物欲, 逼迫自己选择生命的弯路, 如陈希同、刘志军、周永康等, 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 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 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 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 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 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 也丧失了生活的快乐。为了快速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 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

——2015年高考山东佳作《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文章通过“点”例——陈希同、刘志军、周永康, “面”例——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 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论证了价值观念在选择中的重要性。

6.妙引名句, 画龙点睛。围绕写作话题或中心题旨, 利用比较多的名言名句, 去组织文章结构。搜索一下记忆, 我们会发现, 名言精炼, 歌词新鲜, 俗语流行, 以这些作为写作素材, 在文章中巧妙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箴言、警语或古代诗人的佳词丽句作为内容, 必能使文章意境深邃, 回味无穷。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 也可以间接引用;可以全部引用, 也可以局部引用;可以浓缩引用, 也可以扩充引用;可以点化引用, 也可以组合引用。如:

由此观之, 过分的强硬与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的产生。真正和谐的自我, 应当如稼轩一样, 有“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 亦有“看美人头上, 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应当像龙应台一般, 有与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慈母情怀, 又有愤而质疑“中国人, 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浩然正气。生而为人, 我们既要有对大是大非的恪守, 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 又应有对风花雪月灵敏感知的能力。

梁晓声有言:“以敢憎而与可憎较量, 以敢爱而捍卫可爱。以与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 以爱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的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 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 方可凸显出真正的强硬。柔软与强硬虽泾渭分明, 但并非南辕北辙, 事实上, 他们相傍相依。

——2015年高考上海佳作《刚柔相济》

篇9:高考作文典型失误现象扫描

一、形式上的失误

1.缺标题。

看书先看皮,读文先读题;秧好禾一半,题好一半文。可见,作文标题在文章中的地位。除了命题作文之外,好的标题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暂且不谈文章标题是否有文采。只是缺乏标题就给人以马虎粗心之感。从评卷经历来看,这类文章很难得到高分,更不用说得到满分了。

在评卷中也发现,有的考生对标题举棋不定,写了一个标题再涂掉,以致到交卷时又忘了补写上。此类失误是十分遗憾的。

在此,建议考生在备考时要多花一点时间在这些细节上进行检查。要知道,缺少标题,表面上只是在总分上少了2分。而事实上,这会给读者带来很不好的印象,这种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失绝对不只是减少2分的。

2.书写潦草。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在基础等级中把书写列入表达内容之中来进行评判,分为“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和“字迹潦草难辨”几个等级。可见,书写是直接影响到作文总体成绩的。多年来,高考作文中几乎每年都会发现大量的书写潦草的作文。这类文章,有不少文章在内容、立意等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可是,这类文章极难得到高分。其中的原因皆在字迹。

字如其人。建议考生平时备考要多花工夫把文字写工整。其实,把字写好了,也是“战胜于考场之外”。

3.涂改太多。

涂改太多,一方面反映考生思维不顺畅;另一方面文章给读者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有一篇文章,全文所占篇幅820字左右,可是涂改竟然达到72处之多。要知道,涂改这么多其实是花费很多时间的,更何况,吃力不讨好。

建议考生在下笔之前要谨慎行文,文章不涂改或尽可能减少涂改。

二、篇幅上的失误

篇幅不够或篇幅太长应该都属于失误。前者会给人以结构不完整(尽管说篇幅不达到要求不等于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充实的感觉,后者则是浪费时间。

1.篇幅不够。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考生无话可说,二是考场时间分配不合理从而无法按时完成。在此只讨论后一种情况。在评卷中不难发现,有的文章书写漂亮,立意新颖。可是,篇幅上达不到600字,结构上明显地表现出结构不完整。这样的文章实在令人为之惋惜。很明显,造成这种结局要么是考生在前面答题花的时间太多,要么是在作文构思上花费太多心思。

在此提醒考生:首先,在最后一个小时不论其他试题完成得如何,都必然先放下来完成作文。其次,不要在考场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作文技巧上,技巧训练只能在备考时训练。高考作文宜一气呵成,不宜字斟句酌。第三,平时加快书写速度。

2.篇幅太长。

首先肯定,如果审题立意都不出现问题,篇幅超长自然会比篇幅不够在成绩上较高。一般而论,如果各方面都达到高分要求,能写900字左右,最多1000字。言下之意,成绩与篇幅并不完全成正比。花太多时间做无用功,势必会影响其他试题的答题。进一步而言,如果审题偏差,废话连篇,那么篇幅太长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成绩。

考场上提倡写千字文。

三、内容上的失误

作文内容“写什么”会直接影响到成绩。可是,不少考生对此并不在意。好像能够随便堆砌一堆材料,凑足篇幅就万事大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往往出现许多失误,常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事例陈旧。

这种现象较为普遍。首先肯定的是,有许多典型事例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但如果总是给人以似曾相识甚至是陈旧的感觉,这样的事例运用并不成功。建议考生平时要按“理想”“道德”等五大主题来积累相关的典型素材(参看《求学2012年高考高分作文写法》)。

2.抄录试卷阅读材料。

有的考生全抄或半抄、跳段落抄小阅读或大阅读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抄录准考证上的《考生守则》。这种企图蒙混过关的投机取巧心理,应该是有来自考生个人认识,也有来自指导教师的错误思想。在此提醒考生,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应该认真备考,积极答题。

3.背诵套用历年高考高分作文。

这种现象几乎每年都出现。如今,就有考生背诵套用了去年全国卷关于诚信的高分作文。可想而知,这种侥幸心理是不可能成功的。虽然,历年高分作文的一些写法是可以借鉴的,但不能照搬原文,否则会被判为抄袭。即使只抄录一部分,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四、思想立意的失误

思想健康,这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可是,不少考生在这方面显得很随便,以致出现了本可以避免的失误。

1.把高考作文当作发牢骚的工具。

有的考生把对生活、对学校和对社会的怨言写到作文中,甚至把社会上不健康的语言运用到作文中。这是不可取的。

2.把作文当作表达恋情的工具。

高考是很神圣的选拔考试,可是,有的考生则是把作文变成对同学表达恋情的工具(这与文学虚构不能等同)。如2012年的全国卷作文就有考生通篇都是表达对某位女生(男生)的爱慕之情,文不对题。

3.评价试题(作文题)的优劣。

作文题目(材料)的优劣不是考生评价的分内之事,也没有时间来进行评价。可是,历年来都有学生先花大量的篇幅对此展开评论。如2012年大纲卷就有考生在文章中提出疑问:“雨天时穿着袜子去挑秧苗,你什么时候见过?命题老师也太弱智了吧?”诸如此类的考问,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以上现象,由于都是负面影响,不便举出具体例子,希望后来的考生引以为戒。(大纲卷作文题见本期第22页)

篇10:高考语文 作文时评类素材素材

论变革

1.我们的时代是空前巨大变革的时代,并且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使人感到许多变化来得异常突然。东欧巨变、苏联巨变,异常突然;全球化狂飙猛进,异常突然;各种根本技术的巨大突破,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的巨大突破,异常突然;特别是科学家宣布:“从基因破译的进展可以预期,在2030年之前,人类就能够掌握控制衰老的基因,从而延长人类的寿命,实现长命千岁的愿望”,这更使人感到异常突然。综观我们世界的种种巨变、突变,深感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100倍速、1000倍速、10000倍速的时代,进入“今天的10年超过过去的10万年”的时代。

2.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欲取得成功,必须与时代同步。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天则要说:“识时代者为俊杰”。一个有头脑的人,要在环境欲变未变之时,见微波而知必有暗流,闻弦歌而知其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这方是智者之所为。假若对时代变迁视而不见,混混沌沌,必被时代抛弃。

3.“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适者生存。只有相应地变化快,才能做“适者”。处在这个“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的旋风愈转愈快”的“十倍速”时代,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变化得更快。

4.中国有一句古话:天不变,道亦不变。实际上,天在变,道亦在变。新世纪,新时代,科技、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剧变。

5.五百多年前,明朝有个叫万虎的人,把自己绑在47支火箭上,想飞上天去。他在一声巨响中被炸得粉身碎骨。当年嘲笑万虎“粉身碎骨”的凄惨结局的人,怎能想到今天我们能够飞上蓝天、征服太空?

6.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古代做不到的,并不代表当代做不到;昨天办不到的,明天就会变成现实。人类拿以前的“不可能”作为今天的“不现实”的用心 爱心 专心

就是金钱,智慧就是财富。

13.时代变了,战场也变了,但永恒不变的,是对智力的争夺。

14.智慧,是无穷能量的源泉。无论是平定天下、治理国家,还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取胜的最大关键都在于智慧。15.一个人来到天堂的叉路口,问天使:走哪条路好?天使反问他:你要到那儿去?只有你的目的地定了,才能定你走哪条路,怎么走法。没有目的地,就无所谓路,也无所谓路的好坏,走法的好坏。这是人生最大的智慧。16.“在学校里成功,需要某一型的人,在成年人世界里成功,又需要另一型的人。”这两种类型的人,其实就是两种不同智能类型的人。在学校里成功,需要的是“知识型智能”,而在成年人世界里成功,则需要“计谋型智能”。17.优化思维,要学会既见正面,又见背面的“两面神思维”,既能正思、反思,又能合思的“太极思维”,既作系统分析,又作综合集成的系统思维;要进行横向思维训练、纵向思维训练、立体思维训练、网络思维训练、全息思维训练、跳跃思维训练、变易思维训练等;要培养高超的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灵感思维能力,使人思维不仅正确、全面、深刻,而且达到能出大智、巧智的思维高境界。18.策划大师都是爱思、敢思、多思、善思、灵思的人,我们开发智能也应从“五思”入手,大力培养“五思”素质。

19.凡是那些对信息有着独到的眼光的人,在这份“眼光”的背后,必然靠着独到的思维能力——分析力、鉴别力、判断力等做支撑。思维能力是点“信息”成金的手指头。没有这个手指头,再多的信息也是一堆毫无价值的顽石。20.人的智力与体力不同,体力靠买卖、奴役和控制就行了,而人的智力只有靠鼓励、激励。

21.一辆马车制作得再完美,也跑不过一辆简陋的火车。

22.假如我们利用一切力量,进行“三优”——科技优生、科技优体、科技

用心 爱心 专心

够的时间,一切绝不可能的事情都可以变为现实。

31.“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对于一个没有志向的人来说,任何机遇都不是机遇。

32.成功需要具备“十大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交际能力、说服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自知能力、自治能力。33.“千招会不如一招绝。”任何人,贡献给社会的都是他的专长方面。往往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建筑在最特长的一点上,即建筑在“一招绝”上。34.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一起散步,忽然其中一人首先发现前面躺着一枚闪闪发光的金币,眼神顿时凝固了!其中另一人大叫:“金币!”话音未落,第三个人已经俯身把金币捡到自己手里。可见,在机遇面前,眼快嘴快都不如手快。

35.“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一计不能行,全都等于零。要“敏行”——立即行动,雷厉风行,“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要“稳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浮躁,不冒进。同时,还应勇行、勤行、力行、严行,培养全方位的行动素质。

36.人的智能不是一种,不光是IQ,而是至少有7种,细分有20多种。每个正常人都拥有这些智能,但优劣各异。人人既有自己的劣势智能,又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也就是说人人既是庸才,人人又是天才。

37.“大器早成”与“大器晚成”是两种目标模式。一种可称为“速决战”,一种则是“持久战”。“大器晚成”与“大器早成”都可实现成才的优化,只是优化的程度不同。每一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对两者加以选择。不管“早成”还是“晚成”,最重要的是要“成大器”!

38.大成者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过对古今中外无数大成者的研究,总结出大成者的五种基本类型:全面发展型;杰出特长型;专一持久型;开拓创新型;机遇素质型。

39.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何在?就在于人的两大本质特性——创造性与

用心 爱心 专心

47.教育最宝贵的是生命教育,科学最宝贵的是生命科学,文化最宝贵的是生命文化。

48.人命关天,生命无价,这是常识。最大的真理往往是最平凡的常识,最朴素的道理。许多人、许多民族、许多国家,往往因为这一真理最朴素、最平凡,而不知不觉地忽略它、轻视它。蒙田说:“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中,最为粗鲁的乃是轻视我们的生存。”

49.对一个国家来说,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它储备的大量黄金或外汇;更不是它的土地或资源,而是人民的健康,人民的生命!

50.个人的生命,是个人最根本的利益;人民的生命,是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无限珍爱生命,是绝对应当的。最珍爱生命是最大的善,最不珍爱生命则是最大的恶。

51.对生命的需求,超越时空,超越民族,超越阶级,是人类最普遍的需求,是一切需求中最大的共性需求。君不见,无论凡圣贤愚贫富妍媸,皆归腐骨;叱咤风云不可一世之王侯将相,也难免如此。从古代帝王将相、朝廷大员到诗人墨客、贩夫走卒,均对于长生不老、修道成仙的无比迷恋,足见人对生命的普遍强烈需求。

52.当有人问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一旦成为美国首富,还有什么目标”时,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成为美国最高寿的人!”

52.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生命科学初露曙光,虽然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已经频频向人们展现出逐步实现长生不老的巨大可能性。

54.每个人都拥有生命,每个人都会拥有短暂的青春,而每个人的青春、生命终将被毫无选择地收回——真是半点不由人——这就是人的最大的不自由。生命自由一旦失去,一切自由都会跟着失去。因此,人类在一项又一项自由获得后,追求长生不老这样的“元自由”,乃是追求人类最大、最彻底的自由解放!55.人类将逐渐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失误是忽视自己,忽视自己的生命。21世纪,将是人类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生命,力求真正最大自由——生命无限自由的世纪!

用心 爱心 专心

66.动物的最高本能就是求生本能,而人追求快乐的本性高于求生的本性。人一旦失去快乐,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就会感到生不如死。只有快乐的生活,才能体现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天生趋乐避苦,乃是人之本性。

67.贵智贱愚也是根本人性。人类热爱智慧,有时候追求智慧的冲动比追求快乐的冲动还要强烈,对于有智慧的人有着抑制不住的敬仰、赞美和崇拜。我们对智多星诸葛亮、民间传说里的阿凡提的喜爱,实际上是对他们的智慧的顶礼膜拜。

68.人的本性是喜欢和希望他人善良的。出于人的自利性,也希望他人善良,这使自己更有安全感,所以人的本性乃是亲善仇恶的。古时候中国人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恐智不达,惟恐德不修。在今天社会转型期,人们失落了善良和诚信。根据稀缺原则,越是稀缺越是珍贵,善良和诚信已成为我们市场经济中最为稀缺的资源。

69.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力量,人人倾倒,英雄豪杰,概莫能外。“爱江山更爱美人”,说的就是对美的渴望大到对权力的渴望。爱美是人性的根本需求,也是永恒需求。

70.洞悉人性,尊重人性,利用人性,以人性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奥秘。从人的需求层面看,人性有“好生、好乐、好智、好善、好美”的特性;从人的关系层面透视,根本的人性是自利性与道义性。71.自利性是人的第一本性。自利不同于自私。如果自利性无节制地膨胀,才会导致自私。人一生下来,不用教、不必学就会自利。当然,人又有道义性。人有善根,有亲善仇恶之心。从根本上说,亲善仇恶也源自人的自利性。72.小孩子生下来晓得自己拿东西就吃,这是自利性;后来懂得把食物分给小伙伴吃,让小伙伴先吃自己后吃,这样的道义性是后天教化出来的。可见,人性首要的是自利性,然后才是道义性。

73.人的道义性既源于人的自利性,又源于人的理性。他的理性,使他能够认识到只有讲道义,才能保证所有人的利益;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利益,如果没有道义的约束,当每个人的自利极度膨胀到自私时,必然侵犯他人的利益,用心 爱心 专心

80.常言道,人言可畏,吐沫也能淹死人。可是,有创新精神的人,却是能够在吐沫中畅游的人!

81.陈云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个“只唯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唯试”这12个字,应当成为我们培养创新精神的座右铭。

82.真理在最初发现时常常是与传统水火不容的。文明在于创新,而创新往往就是离经叛道的代名词。思想上的创新,尤其如此。

83.举国上下一致呼唤创新。但是,当思想被死死禁锢在某一个既定的、允许的、不可逾越、不可突破的范围内,还有创新吗?

84.言人心之应言而未言,言人心之应言而不会言,言人心之应言而不敢言。85.今天,“旧式愚民的数量依然庞大,新‘愚民’的群落却已初具规模。”旧式愚民,是那些不读书不识字的文盲,而新愚民就是那些盲从权威、迷信专家胡话的人。

86.一个有独到眼光、独立头脑的人,一个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的人、一个敢于批判、敢于说“不”的人、一个大胆创新、超前思维的人,是最受机遇女神的亲睐、最受上帝亲睐的人。

87.独智,就是脑袋不要长在别人的肩膀上,要有自己的头脑;独行,就是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风骨。独智加独行,方能产生独创。88.很多时候,超越和创新就在最后的坚持中产生的。自己要给自己加压、鼓劲,一定要多想、多想、再多想,要逼着自己想出多个方案来。一开始只能想一个,就让自己想两个、想五个。

89.模仿与创造不是对立的。模仿是创造的开始,是创造的阶梯,是创造的捷径,是创造最快最好的法门。被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创新代表的比尔·盖茨,他正是通过模仿铸造了微软帝国。

90.人才胜于庸才,天才胜于人才。人才进行工作,天才进行创作。衡量天

用心 爱心 专心

98.生命经济是未来经济的代表,是未来经济的领头羊。发展生命经济,才能赢得未来。什么样的经济最能代表未来,那么就应在思想上、精神上、战略上做好准备,未雨绸缪,抢占先机。

99.娱乐经济的风生水起,风起云涌,正说明:我们的时代在发生着空前的革命——过去,实物产品才能增加财富,但是现在“快乐”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100.明星摇曳的娱乐圈,金矿一般的游戏业,梦幻工厂的好莱坞等等的巨大成功和巨额利润,都是因为满足了人的好乐需求,但这些都是低层次的好乐需求的满足。未来经济是高人性经济,满足的是高层次的好乐需求,追求超越常规的快乐享受。

101.一般来说,能够成为暴利行业的产业,往往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市场准入较难的产业;长期潜在需求被忽视的产业;技术进步较快的产业;市场短缺的行业;高智能的行业;拥有垄断产品的行业。论人类

102.19世纪的达尔文使人类明白了自己从何处来,可是人类将向何处去,却依然没有找到答案。一切思想交锋、学术研讨、科学探索,归根到底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尤其当人类经历了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的20世纪,已经步入了21世纪的今天,明白人类向何处去,变得更加重要。

103.人类有两次宣言。第一次是宣告人类从何而来,第二次是宣告人类向何处去。达尔文提出人类从猿进化而来,是人类的第一次宣言。人类向何处去,即人类向何处进化,我苦苦思索,终于找到了——没有比这个更准确鲜明生动的了——那就是仙类!人类必将向仙类进化而去——这就是我的“第二次宣言”。104.仙,在中国文化中是人的发展的尽善尽美的最高最理想的境界。仙类,则是人类利用高科技推动人类自身进化、自身发展的尽善尽美的最高最理想的境界。

105.劳动创造人类,科技创造仙类。

用心 爱心 专心

113.“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不久的将来,义务科技优生,才会使那个早在两个世纪前所宣告的伟大理想——“人人生而平等”,不再只是一种心愿、一种梦想,而成为现实,人人获得真正的“生而平等”——平等地获得最好的先天素质,平等地拥有自我发展的一切最佳基础条件。

114.人类不需要肤浅的乐观,但需要深邃的乐观,不需要非此即彼的愚者思维,但需要杂于利害的智者思维:既要“杂于利”,又要“杂于害”,且“杂于害”,是为了拿出对策,使得“患可解”。

115.过去,亚当·斯密把市场称之为“看不见的一只手”;今天,我们把科技称之为“看不见的一个头”。17世纪培根说:“科学使我们离上帝更近了”;21世纪我们说:“科学就是神!”在科学技术成果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时,科技的大用或小用,善用或恶用,正用或歪用,完全取决于是否有理想的社会。116.冷战结束后,人类盼来的不是天下太平,反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危险的时代。我们在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幸福时光的同时,又面临着人类自己制造的种种毁灭性的灾难。科学家宣称,恐怖组织只需 20克病毒,就可以把全世界60亿人都“解决掉”!„„最大的恐怖与最大的利益,必将推动着人类做出最伟大的抉择。

117.今天的人类,正处在天堂与地狱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危机四伏,另一方面却是希望多多!如果人类按老路继续走下去,不加改变,将“直下地狱”;如果人类奋起改变,改走新路,追求人类飞跃为仙类,将“直登天堂”!此时,我们面临着人类大毁灭与人类大幸福的大抉择。我们对人类悲观,我们更对人类乐观。

118.一旦人类实现空前绝后的大彻大悟,将启动巨大的世界文化再造工程、世界政治再造工程、世界经济再造工程——整个世界再造工程。只有如此,才可能避免人类“直下地狱”,才可能使人类“直登天堂”。

上一篇:镇村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中国糕点产业竞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