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作文训练篇

2024-06-24

九年级语文作文训练篇(共6篇)

篇1:九年级语文作文训练篇

九年级下作文总复习训练之四语言通顺篇

如何避免病句?

1、写短句,话一句一句的说。

2、生僻的词或拿不准的词不用。

3、写完后要检查,及时纠正因为丢字漏字造成的病句。

简明

一、删改一下陶渊明的文章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盗偷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东晋陶潜《搜神后记》

二、判断下面三个句子哪个最简明

(1)……在他的旁边,坐着一位阿姨,看样子是他的妈妈了。……“停下!”他妈妈突然暴怒起来,“都教你多少遍了,怎么还拼错?”……

(2)旁边坐着的可能是他的妈妈。……“停下!”他妈妈突然暴怒起来,“都教你多少遍了,怎么还拼错?”

(3)……坐在他旁边的妈妈突然暴怒起来,“都教你多少遍了,怎么还拼错?”

生动

1.叠词:亲切、俏皮 ——《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口语:亲切、真诚 —— 《济南的冬天》

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

3.词语:简明、传神 —— 《我们家的男子汉》

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后悔起来。

4.修辞:生动、形象

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鲁迅《社戏》

例2: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张爱玲《小团圆》 方法实践:

一、比较分析:

(1)儿时的我在不知书为何物的时候,竟会被那纸订成的书所吸引。

儿时的我在呀呀学语尚不知书为何物的时候,竟会被那印满美丽的汉字、用一张张浸满墨香的纸订成的书所吸引。

总结:增加修饰成分,使原本干瘪的句子变得丰满而有韵味。

2)杭州的春天是美丽的,瑞士的夏天也是美妙的,济南的秋天是凉爽的。

上帝把美丽的春天留给杭州,将艺术的夏天赐给瑞士,而把凉爽的秋天送给济南。1

3)夏夜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小溪旁,在轻柔的夜风中纳凉,在炎热中小溪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小溪赐予人们甘霖,家乡人民感谢你,小溪。

古老而年轻的小溪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敞开温柔的胸脯,在炎热中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赐予人们以甘霖,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家乡人民。

总结:讲求句式的变化,可以使句子由呆板变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5.情趣

五味杂陈学英语

我还算比较喜欢英语,可这26个字母却不领情。当天新近账的单词,偷偷地趁我熟

睡之时溜出去,防不胜防。第二天,若是不管它们,就又要跑掉几个,背单词为什么这么难呢?……

例文欣赏《考试的》

读罢全文,便是一乐。读文章岂不比读题有趣的多?若是有幸,读得佳文妙句,心底里还要喊声“好”,再批注一番方才满意。

读题之后,便得二乐。看看出题人如何发难,也实在是有趣的很。若题目刁钻,不难想象其出题过后的洋洋得意,甚至一脸坏笑。接着,自己都免不了坏笑一下,誓把此题拿下,方能称快。

答题的过程,便是这第三乐。细读文章,寻找联系线索,留意蛛丝马迹,而后茅塞顿开,知晓作者用意,达成共鸣。若领会其中妙处,还要叹声“妙哉”,也不知是给作者还是留给自己,实乃人生一大享受。而在享受过后,分数也收入囊中,一举两得,又是一乐。

完成阅读,考试刚刚过半,后面还有作文等待你去享受,此四乐也。先审题,再构思,搜索枯肠找题材,各种往事似电影一般依次闪过,重温旧事,岂不乐哉?而后落笔行文,有时突发奇想,灵感闪现,写出妙句,自己都忍不住要乐一下。亦或文思枯竭,笔风不顺,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境。之后纵览上文,梳理思路,却也来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如此一波三折,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吧。写到顺手处,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心中所想尽数跃然纸上,酣畅淋漓,连自己都想哼段小曲,那才叫享受啊!

《考试的》

谁说考试只能在教室里进行,在操场上也能进行。在前几天的投铅球考试以及补考中我光荣的加入了不及格的行列,只能抱怨我早上为什么没有多吃点,多吃点,再多吃点。更往前的素质训练更加惨无人道,直接导致我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拖着两条腿上厕所,上课起立比平时慢了一分钟,被灌以“娇小姐”的“美称”。可是娇不娇真得试试才知道。更更往前的800米测验,我终于从不及格跑出了3分31秒毕生难忘的成绩,兴奋以及快吐血的在地上趴了30分钟。格外可怜的班主任看到我们的体育成绩后痛心疾首,让我们在放学后跑完4圈。于是我在既有体育课又有冬季跑操还有放学后跑圈的一天中跑出了我人生的新记录——3500米。

大考小考,道出了考生们的艰辛与汗水——努力,考试,失败,再努力,再考试,再失败,再再……直到有成功的一天,哇,恭喜,你毕业了。

最后一句普通却又让大家为之奋斗的话:“祝大家考出好成绩,考出美丽人生!”2

篇2:九年级语文作文训练篇

命题作文

一、请以“有你陪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思路点拨:本文题中的“你”,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个人”,如父亲、母亲、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是一本书、一道风景等。但不管是“人”还是“物”,都应该是让人难忘的,对人的一生有影响和教育意义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幸福。幸福是什么?它不是千金的财富,不是引人注目的地位,而是为别人着想的奉献,是付出。

请以“幸福像花儿一样”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从文体上来看,本文题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散文,还可以写成议论文。考生写成记叙文,可以叙述一件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写成散文,可以写自己对幸福的感悟;写成议论文,要把“幸福”与“花儿”联系起来,以它们的共同点作为切入点来写。

三、请以“我读懂了父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选材必须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某段具体的人生经历或某件事的记叙和描述。二是深刻地写出从中得出的某些重要的人生启示。本文题的关键还是“读懂”,写作时,考生应将读懂父爱的过程写出来。

四、请以“读书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写,要有具体的事例,读了具体的某本书或某则故事,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感受如何,要抒发真情实感,忌泛泛而谈。其实社会也是一本大书,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民生,也可以说是“读书”。

五、请以“保留”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保留”的应该是美好的东西。美的事物、美的性格、美的品质等,都值得保留。比如说,一些人一讲创新,就把传统全部抛弃。其实,传统的并非都是糟粕,其中许多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应该保留。写作本文题,考生应先确定主题,然后围绕着主题来选材。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都会有浓浓的思乡情结。“乡情”历来是作家笔下的钟爱,也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请以“难忘那浓浓的乡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乡情”是抽象的,本文题构思的关键是要把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如一首童年的歌谣、一封珍贵的家书、一个熟悉的画面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乡情”的载体。本文题可以写成散文,通过描写记忆中难忘的家乡风景,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写印象深刻的往事来表达对故土亲人的思念等。作文时,考生要把握好文章重点,即着力表现对家乡的眷恋、向往之情。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旋律,要了解世界,就必须到远方去。旅游可以让我们亲近自然,感受山水的灵性;可以让我们体会一个地方的脉搏和呼吸,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旅游可以释放压力,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让我们用宁静的心灵重新审视自我。

请以“一次难忘的游历”为题,写一篇游记散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要想写好本文题,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中景物所独有的特征。二是要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做到情景交融,这样才能突出“难忘”。三是内容安排要详略得当,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题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他的则应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去不写。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的舞台我自己建造,要让全世界看到;我的剧本我自己写好,相信自己永远是个主角;我的魅力我自己创造,出乎每个人意料;我的未来我自己照耀,每个明天都把我拥抱。

请以“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中的“我”,一般是指作者本人。因此,从这一点出发,考生可以叙写生活中与“我的舞台”有关的各种事,如“我”把床铺当做舞台、把客厅当做舞台、把学校当做舞台、把人生当做舞台等,表达“我”对梦想的不懈追求。这个“舞台”,就是表现的地方,每个在舞台上的人都是主角。因此,舞台上的主角都可以称做“我”。所以,写作时,考生也可以对别人的舞台进行广泛联想。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旅程。随着岁月的推移,对于人生,我们有太多的憧憬,太多的设计,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感慨。

请以“别样人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思路点拨:本文题的中心词是“人生”,“别样”这一修饰语强调了人生经 历的与众不同。考生写作时应抓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与众不同的独特人物。二是挖掘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正反对比切入,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也可以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顺序思考,挖掘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之所在;还可以逆向解读,撇开常规性视角和观点,提出全新看法。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路逢尽处还开径,水到穷时再发源。”《易》有言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陆游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们在探究进步的过程之中,不乏柳暗花明、绝处逢生的惊喜。

请以“山穷水尽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的立意可以作如下解读:人生充满变数,到了山穷水尽之处,有的人悲观失望,裹足不前;有的人满怀信心,跨过这个坎。绝处逢生的奇迹只会发生在坚持不懈的拼搏者身上。为了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立意不妨建立在拓展文题外延的基础上。比如考生可以在题目的前面添加相应的人物:“谁”在山穷水尽处。“谁”?岳飞、辛弃疾、杜甫、李白、李清照、曹操、拿破仑等,古今中外,由失败转为成功者不计其数,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山穷水尽处是伟大人格的完成,这样立意是不是就与众不同了?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老师的关爱,父母的呵护,朋友的帮助;也有书籍的滋养,音乐的熏陶,知识的引导;更有理想的支撑,挫折的磨炼,信念的支持?? 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首先要明确题目中隐含着“我和你”的关系,应主要写“你”对“我”的影响。“你”可以指身边人,比如亲人、同学、老师等,也可以是书籍、音乐、物品等。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写成一篇散文,还可以写成一封书信。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些人,有些事,或许你未曾遇见,不经意间发现他们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有些人,有些事,或许你未曾关注,不经意间才发现他们已走进你的心间?? 请以“不经意间的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选材的难度并不大,但写好却不容易。审题时,考生要特别注意关键词“不经意间”和“发现”。本文题最好写成记叙文。在结构安排上,考生不妨运用倒叙、巧设悬念、妙用插叙、设置误会等手法,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考生还可以尝试分设小标题、镜头剪辑、书写日记等形式来架构文章。

十三、请以“对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若写成记叙文,考生可以写你与对手(个人、群体均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实,对手不一定是别人,你的虚伪、自私、不光彩的念头等何尝不是你的对手?对手也不一定是人,比如你一心想在杂志上发表作品,于是优秀作文便是你的对手;你胆小、口吃,于是参加某项活动并获奖的愿望便是你的对手??换一个角度,动物也有对手,植物也有对手,能否通过一种现象(或一个事例)来表现动植物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是怎样生存的呢?

若写成议论文,考生可以论述竞争对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也可以反向立意,假如没有了对手,这世界将会怎样?

十四、请以“生命之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意要深。要力求透过生命的现象看到其本质,写出对生命的感悟。二是选材要小。生命包罗万象,是个超级万花筒,没有穷尽,又岂能一一道来?倒不如写身边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三是感情要真。考生笔下的“生命”应是在自己内心久经酝酿后的结晶。

半命题作文

一、请以“从此,我不再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审清题意。“从此”指明了叙述的时间范围,“不再”表明了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怎么样”上;二是精心选材。如果考生曾经有过孤独、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生活体验,那么只要从中选择最典型的生活素材,就能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三是合理布局。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

二、请以“________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补题求精。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补出精巧的题目。二是选材求巧。选材要“熟”但要力避“俗”,力求选材的多样性。三是主题求深。确定主题时要深思熟虑,努力拓展,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四是形式求新。写作时,考生不仅可以凭借自己的积累和特长自由选择各类文体,还可以采用日记体、镜头式、问答式、直播式等创新文体,力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三、请以“风雨中,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精选一则独特的材料。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感受最深、最能体现迎战“风雨”的典型素材。二是构思一篇精巧的文章。在行文时,考生最好采用双线结构,明写自然风雨,采用写实的方式简笔勾勒;暗写笑对失败,迎难而上,挑战生活。

四、请以“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确定重点。本文题的重点在“味道”,那就要通过叙事写出生活中的一些感受。这种感受用比喻的手法说即是“味道”。二是最好能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出从生活中感受到的味道,点出这种味道给人的启示,在以后生活中还会有怎样的影响。

五、请以“我想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敲题眼。本文题的题眼是“想”,是“打算、希望”的意思,要抓住“想”字来作文。二是补全题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比如可以补题为“我想得到老师的关爱”“我想与你做朋友”“我想让你了解我 的心”等。三是选定文体。本文题适合写抒情性的文章。写作时要注意把“我”为什么想、如何想等问题叙述清楚。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喜欢上阅读的时候,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走进我们日臻完美的生活。在阅读中,总会有一些文字,让我们有所顿悟,引起我们的共鸣。

请以“读《_______》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读深读透原文。二是选好最佳切入点。在行文前,考生一定要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刻、角度最新颖的一个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去深入挖掘。三是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读”是前提和基础,但“感”是关键,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所以,考生要围绕切身体会或生动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时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

请以“______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思路点拨:本文题很贴近考生的生活。考生要想写好本文题,首先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人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将其中值得反复咀嚼的材料写到文章里来。

本文题材料的来源是考生实实在在的生活。这就决定了考生要从现实中来选材,既可以写凡人小事,也可以写伟人之伟事。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花朵从未因风雨而停止开放,土地也未因丰收而变得懒惰。人生旅途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但决不能在失败的悲痛中把时光消磨,只要生命还有脉搏,就让我们拥抱生活。

请以“与________拥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 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拥抱”的意思是“为表示亲爱而相抱”,在此,考生可以把它理解为“亲密接触”,如“与青春拥抱”;也可以理解为“体验”“参与”,如“与生活拥抱”;还可以理解为“拥有”“占有”,如“与诚信拥抱”“与美好拥抱”;还可以理解为“追求”,如“与崇高拥抱”??只有把握了“拥抱”的含义,才能选材构思。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险峻的山峰,广袤的草原,清澈的小溪,无边的林海,自然风景美不胜收!大自然旖旎的风光会洗去我们身心的疲劳,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也会让我们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窗外,或许还会发生许多感人的故事。

请以“窗外,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如果写成记叙文容易构思,考生可以取其表面义,将“窗”理解成学校、家庭等房屋建筑中具有“采光、透气”等功能的具体实物,如此构思则可以写一个发生在窗外的故事;也可以将“窗”抽象化,取“窗”的引申义,比喻义。写作的重心应偏重于“窗外”的相关事物,防止在内容上挣脱“窗外”的限制,造成偏题。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条退路,让自己拥有一份希望;给自己一个祝福,让自己拥有一份快乐??亲爱的同学们,你愿意给自己一个什么呢?

请以“给自己一个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在结构安排上,考生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和拟定的题目灵活掌握。要想引人入胜,考生可以考虑倒叙的巧妙运用;要想条理清楚,可以考虑片段式、排段式、小标题式的合理安排;要想结构完整,要注意前后照应,过渡自然巧妙。

十一、请以“那一次,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可以写“那一次,我很愧疚”“那一次,我成功了”“那一次,我没有让机会擦肩而过”等。考生还应注意题目中的“那一次”和“我”。“那一次”暗示考生要写成一篇记叙文,而题目中的“我”要求关注自我,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在生命的潮起潮落中,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收获,任何一种收获都是一笔财富。

请以“收获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的选材范围非常广泛。考生可以围绕自然四季来写。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其他季节同样在收获着,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季节来写,也可以将四个季节的收获片段连缀成篇。考生可以围绕生活中的点滴收获来写,比如从陌生人的一个微笑里收获温暖,从母亲的一声叮咛里收获母爱,从老师的批评教育中收获做人的道理,从一次比赛中收获自信等。考生可以围绕收获与付出的关系来写一篇议论文。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美好的期盼。我们期盼学业的成功与进步,彼此的理解与宽容,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请以“期盼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文题贴近心灵,关注个性。写作时,考生不必完全囿于提示语,不仅仅从“人”的角度去期盼,也可以运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围绕一个中心,让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也来期盼一回,以揭示一种社会现象。

话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何谓人生?人生即“脚印”。漫漫的人生,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童年的“脚印”是幼稚的,浅浅的,可爱的;中年的“脚印”是成熟的,深深的,稳重的。人生处处都会留下“脚印”,“脚印”是不可磨灭的。只要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脚印”就会一个个浮现出来。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脚印”喻指人生留下来的痕迹。它可能是人生美好的回忆,也可能是人生遗憾的写照。“脚印”意味着过去。考生可以叙述人生的一段难忘的经历,也可以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还可以议论人生的态度,反思自己的过去,从而留下更坚实的“脚印”。因此,写作时,考生可以在“脚印”前加上适当的修饰语作为题目,如“爸爸的脚印”“妈妈的脚印”“一个难忘的脚印”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校园生活弹指一挥间。在老师的精心呵护和谆谆教导下,在同学真诚无私的帮助下,青春年少的你,在一天天地成长着,正在走向成熟。这其间很多老师和同学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让你心中有无限感慨。

请以“菁菁校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针对本文题,考生首先要明确写作的对象。这里有两个写作对象: 1.老师。考生通过体会师生情,来表达自己的敬仰感恩之情。如拟题为“我心中的那棵树”“心中的航标灯”“蜡烛”等。2.同学。考生通过写一件与同学发生矛盾的事,来表达珍惜友情的情感。如拟题为“我的同桌”“真诚浇开友谊之花”“那一次,我错了”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间存在着一种最真实、最无私、最珍贵,也是最原始的、不掺入任何杂质的情感,这就是亲情。亲情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当你感到寒冷的时候,亲人的一件贴心的棉袄总是来得那么及时;当你失落时,亲人的目光总让你感到前方有一线光明;当你失败的时候,亲人那双温暖的大手总是那么强劲有力??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篇3:九年级语文作文训练篇

但考场作文毕竟有它自身的特点。在农村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不强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包装”、巧妙的“修补”、精心的“策划”, 利用写作的一般规律, 写出比较优秀的考场作文。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

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审准题目、审懂题目、审透题目是写好考场作文的第一步骤。虽然上级要求命题者不要在审题上为难学生, 但这并不表示随随便便地审题就能获得成功。每年倒在“起跑线”上的考生比比皆是。为此, 我们要求学生在审题时遵循“实题虚写, 虚题实写;化大为小, 小中见大”的原则, 极力拓宽写作的范围, 认真筛选出自己熟悉的但又有一定新意的素材, 努力避开考生们选材的高峰, 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例如, 200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作文试题《取暖》, 就要做到实题虚写, “温暖”可以来自于父母、亲人的关爱, 来自于老师、朋友的帮助, 来自于社会、学校的培养, 来自于陌生人、大自然的恩泽……又如, 200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作文试题《你我走过的日子》, 就应该化大为小。“日子”可以是十几年, 也可以是十几天, 甚至是一段心理路程等。去年, 宁波市中考作文试题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表面看来, 这个题目非常简单, 小学生也会写。于是, 很多考生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来写。但事实证明, 这样的文章想要脱颖而出, 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 并不容易。因为越是简单的题目越不容易写好;要写出新意来, 更是难上加难。为此, 我告诫学生:写自己不如写别人, 写活人不如写死人, 写真实不如写想象。简而言之, 写自己的母亲不如写孟母、岳母;写李四、王二不如写李白、王维等。

二、凤头豹尾, 缺一不可

中考阅卷老师因为受时间的限制, 不可能对每篇文章字斟句酌。所以, 好的开头与结尾就显得弥足珍贵。为此, 我们要求学生开头一定要迅速入题, 结尾要简洁有力。每个学生都要牢记并能熟练运用凤头“五法”与豹尾“三术”。

下文以2009年宁波市中考作文试题《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例, 分析凤头“五法”的写作训练方法:

1.开门见山式:

直截了当入题, 不旁逸斜出、无病呻吟。例如:

(1)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XXX。

(2) XXX, 是对我今生影响最大的人。

2.背景渐入式:

或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 或描写背景、环境等。例如:

又是一年春天到。我站在窗前, 望着园中那株在风雨中摇摆的小树, 柔弱而倔强。我不由地想起了XXX——一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3.悬念设疑式:

或先写高潮与结局, 或设置悬念, 或提出问题、谜语。例如:

有一个婴儿即将出生。他问上帝:“离开你我该怎样生活?因为我是那么小和无助。”上帝说:“我已经选中了一个天使给你。她将会等待你和照顾你。这位天使的名字就叫——妈妈。”

4.名言警句式:

引用名言、警句、诗词、俗语或谚语, 吸引读者, 突出中心。例如: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是春雨对大地的感激;“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落花对树根的感激;“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是游子对母亲的感激。

5.比喻排比式:

妙用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 激发兴趣。例如: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 当你软弱无力时, 只消几口就让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一曲古筝, 当你意气消沉时, 优雅的旋律一经飘荡, 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 当你脚步蹒跚时, 帮助你找好重心, 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文章的结尾应该像豹尾那样, 结实、有力, 甚至产生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效果。有三种方法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1.卒章显志法:

运用抒情议论, 揭示文章中心, 深化主题。例如:

我曾屡次发现, 每当我感到前途渺茫而灰心丧气时, 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 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 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 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2.首尾呼应法:

与题目或开头照应, 使文章显得完整、紧凑。例如:

(开头) 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

(结尾)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3.余音绕梁法:

在精彩处、高潮处戛然而止, 给读者以遐思和回味。例如:

可是, 这能全怪我吗?

三、写好小标题, 点石成金

记得课程刚刚改革那几年, 话题作文正处于独领风骚的地位, 再加上受新概念作文的影响, 作文的体裁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如日记体、病历卡、说明书、证明题、相声体、聊天式、实验报告、法庭审判记录等, 可谓五花八门, 琳琅满目, 令人眼花缭乱。而现在,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出现最多的作文形式是:题记式、小标题、排比段、多段式等。而小标题凭借其结构清晰、内容明晰、字数保证、文章完整等特点, 深受学生和老师的青睐, 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文章的结构分为两种, 即横式 (并列式) 和纵式 (递进式) 。横式结构又可分为排比式和对比式, 纵式结构可按照时间、地点或情感变化等来组织。而这一切都可以巧妙运用小标题来构建。

常见的小标题形式有以下几种:

1.借用古诗文作小标题:

可以是同首诗词中的句子, 也可以是不同诗词中的句子。例如, 一篇环保作文的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借用名家作品作小标题。

例如, 江苏徐州市的一篇中考作文《秋风秋雨牵我心》, 全文以鲁迅的三部文集名“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作为小标题。

3.用对称的句式作小标题。

例如, 2004年福建省泉州市的一篇作文《和父母交朋友》, 文中的四个小标题是“懂事之春”“灼热之夏”“硕果之秋”“沉默之冬”。

4.用数学公式作小标题。

例如, 一篇以《我最感动的事》为题的作文, 文中分别以“生日-爸爸=失落”“爸爸-‘我’=代沟”“爸爸+礼物=爱”“爸爸+‘我’=感动”为小标题, 反映了父女之间“代沟”的产生及化解的过程。

5.运用并列词语作小标题。

例如, 以《我最感激的一个人》为题的一篇作文, 文中的三个小标题是“郁闷·伤感”“暴躁·冷静”“悔悟·收获”。

当然, 小标题的创新形式不只上面提到的这几种, 还有人名、地名、数字序号、人物语言、标点符号的变化等形式。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 都是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对于写作者来说, 能够在小标题上创新, 当然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切记, 不能为了创新而走极端, 因为小标题和题记、日记体等一样, 只不过是一种形式, 真正优秀的作文还是内容、立意、选材上的创新。

四、巧变句式, 人人皆诗人

阅卷老师喜欢有文采、有幽默感、知识丰富的学生。如温开水般乏味, 如醉汉般含糊, 如老太太般啰嗦, 只会倒了阅卷老师的胃口。所以, 生动形象的语言, 仍是感染读者、成就文章魅力之所在。

同样的意思, 有时只需换个句式, 就能应得灵动起来, 让人感觉诗意顿生。为此, 我们给学生进行了诗歌点评的语言训练:

(原文) 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点评) 黄梅时节, 雨乱如麻, 蛙声四起。赵师秀伴灯孤坐, 苦等约客。他敲的不是棋子, 是寂寞。

(要求) 让学生从学过的古诗词任选一首, 模仿例句, 进行创作。

这一语言训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激情。他们兴致盎然, 写出了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 如:

弃官还家, 隐居乡中,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遥望南山, 伴鸟神游。他采的不是菊花, 是自由。 (点评陶渊明《饮酒》)

杨花落尽, 子规啼血, 好友离别。李白遥想夜郎, 对月抒怀。他寄的不是愁心, 是友情。 (点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篇4:七—九年级作文阶段训练初探

关键词:教学 作文 训练

阶段(一):让作文内容翔实起来。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中学,思维活跃,对许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思維尚不够成熟。针对学生这样的思维特点,我将作文训练的重点设在了让文章内容详实起来的训练目标上,配合教材的综合活动进行作文训练。这样既可以有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又目标明确。

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少,写出的作文常常是记叙多,描写少,内容空洞。如何让学生的作文 内容翔实起来?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一些训练环节。

1、学会观察 积累素材

结合人教版七、八年级的综合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献给母亲的歌”,以前做这个活动,我都是在活动课上让学生交流有关母亲的名言,母亲的故事等,然后写自己的感受。活动之后,学生写作时还是不能对自己的母亲做详细的描写。这一次活动的准备分为:观察母亲的手,观察母亲的眼神,母亲的爱好,母亲最爱说(最爱做)……,采访母亲等内容分数周做准备,再在课堂上交流,看看谁观察的最细致。这时候每位同学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又如“寻找春天的踪迹”我让学生拿着相机到生活中寻找春天。同时我为他们明确了观察目标: 春花、春草、春雨、春天的小动物, 春风吹拂着的人们的笑脸……交流时,我要求他们从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几方面讲述自己找到的春天。学生的发言与展示令我欣喜。印象最深的是有学生谈野菜的味道是快乐的表情还有学生拍摄的以斑驳古城墙为背景刚发芽的树枝(这应是古城西安特有的春景)。

2、善于抓住生活中动人的细节

细节描写有利于情节的发展,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好的细节描写会使文章生动而真实。为此我在作文课上特地指导学生学会抓住生活中动人的细节。有学生这样说:“昏暗的夜幕下,我隐约看到妈妈轻轻推开门,侧身进入房间。踮着脚尖,挪动到床边。温柔的注视着我,一会儿,又轻柔的,把脚边的小毯子盖在被子上。悄声走出了房门。临走,又回头看了一眼。微微一笑,才小心翼翼的闭上了门。”

3、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对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都有一定的作用。中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有许多精彩的场面。如:课间的教室,体育课是的操场,课堂上,运动会上,元旦汇演……这些都是校园生活的最好素材。我在作文课上专项指导了场面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这些场面。下面是学生习作中“课间十分钟”的场面描写的一段:

只见那两个同学端坐在凳子上,周围满了呐喊助威的同学,他们郑重地把手握在一起,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两位同学猛的发力。背由先前的直立变得弓了起来。指关节也因为用力过大而有些泛白。A同学略比B同学瘦弱一些,面对B同学“强势”的“进攻”,似乎有些招架不住。他的脸憋的通红。空余的另一只手也紧紧攥成了一只拳头。他暗暗加大了手上的力度。渐渐地,局面又扳回了,两位同学僵持不下。围观的同学也攥紧了拳头,紧盯着他们的手。

通过这些指导,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生动再现自己的生活。再不是写作之前才找素材,搜肠刮肚想点内容完成作文状况。

阶段(二):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

七年级一年的指导,学生作文的内容越来越翔实了。可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说明好的思想也需要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准确表达,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八年级我将作文训练的重点放在了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的目标上。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坚持点滴积累

从初一一入学我就要求每个学生有一个积累本,将自己当天阅的内容: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名著,。自主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种语言文字。不拘一格。如:文题、新闻标题、古诗词、对联、成语、名言、文段……摘抄到积累本上,定期开展积累内容交流,背记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库。

二、修辞指导

在一年语言素材的积累的基础上,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与生活体会,我就在表达方式与修辞上,指导学生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特别是对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不断地用造句、连词成句、仿句等形式来训练,效果颇佳。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两段:

1、几朵小花被安放在枝头,嫩绿色的花托托住单薄的花瓣。透亮的粉色轻盈的呼吸着,花瓣的边缘还是微皱的。风一吹,便颤抖着。那么娇小,那么精致,好像一碰就掉落了。

2、世界上的一切的一切,都抵不上小春日和中你明媚的容颜不朽。在记忆的花园中拈花浅笑,却慢慢后退直至消失不见。朋友,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你会离我而去,当我们背道而驰不可回返的时候,才记得当年灿烂的日子。

如若时光是一座高高的塔,永恒且美丽的塔,那么回忆就是通向塔顶的阶梯,不可或缺。并非每一个人都是恋旧的,不过每一个人都是要依靠着回忆的滋养活下去。

时光荏苒,无处溯回。那些风带来的低语呢喃在耳畔,坐在我身边的,草莓色的记忆。

轮渡去了道上,风景美得像童话故事。我们住在一个由老式洋房改装成的、保留了原来的样子的旅馆:巴洛克式的门窗,伊斯兰圆顶,长长的游廊和横柱上倾斜下来的藤蔓植物。窗子是宝蓝色的,木门由红漆涂成,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林子尽头,高大苍绿的树木、湿润的空气,一切都像是梦中的样子。

远处的云层舒舒卷卷,整个世界都在我的脚下,行走着的人们渺小如蝼蚁。这是一种张扬而放肆的快乐。只属于我一个人。纷纷而落的阳光拂过身体感觉到暖意融融,许多不知名的管道在天台上纵横交错,我站上去,伸开双臂保持平衡。那风又起了,穿过衣袖达到指尖,掠过睫毛向前漾去。

这一切都是多么的自然且美好。我早已忘却了方才那些细小的痛苦,在这种宁静而优雅的气氛中像一条舒展的鱼,在清澈安静的清渠里浸润着灵魂。

阶段(三)让文章的结构整齐起来

初中阶段的一些同学在作文过程中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清晰,东拉西扯,一段到底(没有分段的文章读起来就像没有尽头的甬道,令人压抑。),还有些学生总喜欢在开头言不及意的空发议论。恰当地安排段落,会给人一种整齐优美的感觉,是初中阶段应完成的写作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学点有关文章结构的知识,懂得各种文体安排结构的一般规律。如指导学生怎样写个漂亮的开头,有力的结尾、段落间怎样自然过渡、梳理好段落之间的关系等。如围绕一个中心,记叙多件事,在满足中心的前提下选择事件,时间跨度不能大,空间转移不宜多。例如:以三组镜头、三个地点、三次对话、三张照片、三段回忆、三个小标题等来代替“流水账”。

阶段(四)让文章的主旨深刻起来

经过两年的思维训练,九年级的学生看问题已不再是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或时间的发展过程,他们能从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或看到事件背后的原因及事件带来的启示。正是教师引导学生让文章的主旨深刻起来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于平凡、平淡的生活琐事认真思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实践中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1)课堂上引用当前一些热点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2)对于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谈观点。如有些同学以没时间为由,不愿给虚心求教的同学讲题。针对这一现象让大家各抒己见,提高同学们认识事件本质的能力。

(二)提升文章主旨训练

作文主旨力求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初中学生写作,在主旨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因此我要求学生在修改习作时深化现有主旨。

篇5:九年级语文作文训练篇

技法导航iu 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匆匆行文,审题不当,往往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如何才能审清题意呢?明确形式是审题的基础,要先看看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考生尤其是不能混淆了“话题”与“题目”这两个概念。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首先,审清题意是最关键的一步。先要审清题目意思,围绕题意确定主旨,不要偏题。命题作文的题目与作文中心的关系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题目直接点明中心,范围清楚,立意明确,如命题作文“友善”“我拥有,我快乐”等。二是题目只提示作文内容的范围,需要考生发挥想象,自己立意,如命题作文“晨”“记住这一天”等。

其次,要抓住“题眼”,把握主旨。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也是整篇作文的“文眼”。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把握了文章主旨。如“感悟美丽”这一题目,考生一定要重点表达出自己对美丽的“感悟”。

再次,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文章体裁。确定文体是行文的前提,现在的中考作文题虽淡化了文体要求,但不限文体不等于没有文体。如果在写作前不确定文体,那么就容易把文章写成“四不像”。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又一重要命题形式。它在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要求跟命题作文大致相同。此类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填补题目。补题时,考生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所填补的内容要符合作文的命题要求。二是补题时要尽量选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内容,只有熟悉的东西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三是填补内容要力求新颖。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往往只提供写作范围,稍有疏忽就会偏题,所以这类作文的审题尤为重要。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和提示性语句,抓住关键,找准切入点。话题的前面通常有一段材料或提示性文字,考生要巧妙地利用好这些文字透露出来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展开多样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思考。这样一来,考生就可以轻松理解话题,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

其次,要仔细推敲话题,吃准话题的含意。话题作文的范围非常宽泛,如果只是围绕话题泛泛而谈,文章势必空洞。考生要在理解话题含意的基础上学会化大为小,从小处落笔,用心

爱心

专心 1

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主题。

四、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材料作文包括文字材料作文和图画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写作话题需要考生从既定材料中提炼,这就需要考生在行文前先认真分析材料,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主题,然后写作。材料作文在审题时,考生一定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整体把握,不要以偏概全。图画作文给定的材料就是图画,图画是行文的依据,文章主旨也隐含于所给的图画中。要想写好图画材料作文,读图是关键性的第一步。读图时,考生要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画面细节,把握住画面所要表现的关键内容,然后围绕要表现的主题展开行文。

总之,要想写好作文,除审好命题、话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清题目中的具体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等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符合题意的好文章。

考题采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里,跃动着鲜活的生命;这里,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展示着多彩的生活„„ 请以“在这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

写作指津:本文题为带有文字提示的命题作文。审题时,考生首先要深刻理解“这里”一词的含义,“这里”是个指代方位的代词。“这里”可以是个很大的地方,如神州、地球等,也可以是个很小的地方,如家庭、教室等;可以是个具体的地方,也可以是个虚拟的理想之地。考生确定了自己要写的“这里”具体指代什么之后,再进一步思考要写的内容,可以参考文题中的提示,或者写“鲜活的生命”,或者写“动人的故事”,或者写“多彩的生活”等。总之,人、事、物、景等都可以作为文章的写作内容,考生只要能够把所写的这些内容放在“这里”,符合题意即可。

误区提示:本文题无论从文体还是选材来看,都比较宽泛,但在审题行文时,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来写,不要一味地为了“创新”,写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同时,不限文体并不是没有文体,写作时文体特点要突出,记叙文就突出记叙文的要素,散文就突出散文的特点,议论文就突出议论文的要求,不能写成“四不像”。

考场佳作: 在这里

用心

爱心

专心

陕西一考生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玉树地区发生两次地震。顿时,房屋倒塌,群众被埋,道路塌陷,交通瘫痪,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废墟下还压着许许多多鲜活的生命。丧失了家园的人们,基本生活用品极为匮乏„„

温总理,在这里

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温总理就奔赴玉树灾区,亲临救灾一线,不顾危险,不顾疲劳,不顾颠簸,深入救援现场——村庄、医院、学校、寺庙等,关注废墟下的生命,安排伤员的治疗,看望群众和学生,了解人民的生活,部署救灾工作。

这里,有我们敬爱的温总理,玉树不会倒,玉树永常青!子弟兵,在这里

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战士,都是我们最可爱的子弟兵。哪里有灾难,哪有就有亲人子弟兵熟悉的身影。子弟兵第一时间出现在救灾现场,人民的希望又一次燃烧起来。即使环境恶劣,高原反应强烈,身体严重不适,仍然阻挡不了子弟兵搜救被困群众的决心。从子弟兵那疲惫的脸上,从子弟兵那奔忙的身影中,玉树人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生命的意义。

这里,有最可爱的子弟兵,灾难不可怕,精神摧不垮!大爱心,在这里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坚强的民族,历来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玉树地震,又一次深深地震撼和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志愿者亲赴灾区,艺人们抗震义演,企业捐款,全国人民捐钱捐物,连小学生都把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地震无情,人间有情,大爱赤诚,大爱无疆!

这里,全国人民的潺潺爱流汇聚成了大爱的汪洋大海。有这样的大爱,玉树,永远挺立!在玉树,在这里,有温总理始终和我们在一起,有子弟兵和我们心连心,有全国人民无私的关爱和帮助,玉树就不会倒下,玉树就不会放弃,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将会发扬光大。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明天,一个崭新美丽的玉树将会重新站立在世界屋脊之上!

点评:在审题时,作者将“这里”定位在“玉树灾区”,从三个方面来写文章,层层深入。从文章选材来看,作者并不是一个“小书虫”,而是一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民生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小公民。本文撷取了玉树抗震救灾众多感人事迹中的三个镜头,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架构全文,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手足相连的民族精神,读来让人感动。

二、请以“家乡的个性”或“我班的个性”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戏剧

用心

爱心

专心

外,文体不限;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写作指津:本文题是命题作文,二者选一。通过审题,考生不难发现这两个题目的关键词都是“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鲜明特点。无论是写“班级”还是“家乡”,考生都要抓住最出彩的地方来写,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展现“班级”或“家乡”的独特魅力。

误区提示:对于“班级”和“家乡”的作文题,考生并不陌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也多有涉及,但平时的写作大都是从“热爱”的角度去写,没有强调从个人视角去写出独到见解。考生下笔时切忌思维定式,如果文章仍然以表现对班级或家乡的热爱为主而没有抓住要突出其个性,就离题了。

考场佳作: 家乡的个性 江苏常州一考生

暑假里,一位远房的表哥来我家玩。到了东浦,他十分惊讶,一个小镇,竟如此精致。他留恋于温馨可人的镇前广场,赞叹着卓越不凡的明珠园,徜徉在镜湖的湖光山色中。他是那么陶醉!

我有点不知所措,他眼中的美景真的是我的家乡吗?我生于斯,长于斯,为什么我没有他的那种感觉呢?是因为爱已太久,一切归于平淡呢,还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更或许是因为我对家乡太熟悉,熟悉得有点冷漠了,对美视而不见了?

表哥走后,我回过神来,认真地、仔仔细细地去打量我的家乡,用我的眼睛、我的身、我的心去感受,去体会。

早晨,晨练的人们从眼前跑过,那是家乡的健康之美。上学后,走进热诚学校,青砖灰瓦,是徐锡麟忧国忧民之处;绿树红墙,是许钦文割舍不断的思恋,那是家乡的人文之美。走在路上,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机器轰鸣的声响,那是家乡的活力之美。偶尔走过三五成群的学生,灿烂面容,欢声笑语,那是家乡的未来之美„„

渐渐地,我感到这一切的美好,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家乡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智慧,让老镇不仅拥有青石板的古朴,还拥有了前卫的建筑和新时代的精神。小康不再是梦想,和谐更是东浦人合奏出的最强音。

现在我才知道,我爱家乡!每一个角落,每一处地方,都是家乡醉人处。

作为家乡的一分子,我将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自己的目标而拼搏。今天,我拥有美

用心

爱心

专心

丽的家乡;明天,家乡将会因为拥有我而更美丽!

点评:在审题时,作者将“家乡的个性”定位在家乡之独特的健康之美、人文之美、活力之美等上。本文构思巧妙,开篇借表哥眼中的“我的家乡”引出“我”对自己“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一观点的反思,为下文“我”用全新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发现家乡之美作了铺垫。接下来作者运用排比修辞手法,以蒙太奇式的镜头组接方式,对家乡的个性进行了全方位描摹展现,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精彩放映

一、力量 贵州安顺一考生

雄鹰之所以能在高空自由翱翔,是因为它有一双健壮有力的翅膀。大河之所以能激流浩荡,是因为它有惊涛拍岸的神奇力量。

生命之树之所以能成为栋梁之才,是缘于它破土而发那一刻震撼心灵的力量。不同的辉煌背后总有不同的坚强,不同的坚强背后总蕴藏着能够惊天动地的力量。纵然那只是一米阳光,纵然那只是一缕黑暗中独缀夜空的光芒,纵然那只是生命中的一丝曙光,纵然„„然而,它总是能烧起灿烂的梦想和希望。

什么最有力量?

是倒地失败时那一刻的泪光,因为它给了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是它滑出眼眶那一瞬的余热,告诉我们要学会成长;是它昔日洒地时的那份悲壮,造就了今朝的成功与辉煌。不必说那份泪水背后无助的脆弱,我们只需将那份不同寻常的力量珍藏。从此,漫漫人生途中我们不再害怕失败,因为有泪水赠予我们的锦囊,我们的脚步声会更加铿锵,我们的头会更加昂扬,这就是力量。

什么最有力量?

是黑暗中难见黎明的忧伤。是它,点燃了我们追求快乐与幸福的希望;是它,让我们有了不断追寻欢笑的勇气;是它,磨炼出我们那坚强的意志。然而,只有最富有智慧的人,才能寻觅到它与众不同的力量。

什么最有力量?

是平静地面对困难与坎坷的微笑。是那份发自内心的笑容,让我们有了面对困难的坦然;是那笑靥,赶走了忧伤,让快乐为我们导航。这是一份温暖的力量,一份来自春天的力量。当笑靥里开出花朵,当我们从此跳出无助的旋涡,我们开始明白,微笑的力量方能奏响成功的乐章。

用心

爱心

专心

不同的人生,会拥有不一样的力量;拥有不一样的力量,也会拥有不同的人生。没有孟姜女愤慨的力量,哪有八百里长城轰然倒塌的悲壮?没有李清照内心忧伤所积聚的力量,哪去找“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幽怨?没有屈原那投身汨罗的爱国力量,哪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绝唱?没有文天祥正义力量闪烁的光芒,哪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浩气?

无须问什么最有力量,哪怕陪伴它的是泪水、微笑,抑或是忧伤?力量在人心。记住这一点,明天,你也可以架起一座力量的桥梁,你也可以登上成功的殿堂。脚下的路依旧那么长,俯身拾得一份能激发自己前进的力量,我们再也不会畏惧一路上的荆棘,再也不会畏惧那海上的风浪。

点评:作者在审题时,将“力量”定位在能激发人奋进的品质上。本文构思巧妙,开篇用整齐的排比引出了“生命的力量”;然后围绕主题,巧妙地运用三个设问句,把文章主体部分自然地衔接在一起;最后总结提升,深化主题。诗化的语言是本文的一大亮点,除了贯串始终的排比外,文章还讲求押韵,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送他人一朵花 湖南长沙一考生

张嫂推开房门,那个生日蛋糕和一大束康乃馨顿时映入她的眼帘。她惊呆了,今天是谁的生日?自己怎么不知道啊!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生日蛋糕,看看外面的包装便知道它价格不菲。张嫂悄悄地打开,只见三层蛋糕上铺满了巧克力,各种名贵的水果铺了整整两圈。她曾经跟孩子说过,自己过生日时也要买一个大大的蛋糕,说的正是这种。最让她惊讶的,不只是这个蛋糕,还有蛋糕旁边的那一大束康乃馨,它实在太美了!那纤细的花茎,淡红的花瓣,看着便让人喜欢。她轻轻拿起,闻了闻,脸上的笑容比那花还要美。

张嫂揣摩着,老公的生日在年前就过了,女儿小兰的生日不是冬天吗?她不由得将目光转到了墙角的日历上,竟半晌没有缓过神来。“5月19日!”这不正是自己的生日吗?唉,忙得竟然忘记了。蛋糕会是谁买的呢?难道是他?张嫂在心里偷笑了一会儿,片刻后又摇了摇头,不会,这些年他就没有如此浪漫过。是女儿小兰吧,每年买蛋糕给孩子做生日时,女儿总会笑着说:“我长大了,要买个大蛋糕给妈妈!”对,肯定是她!

望着桌上的蛋糕,张嫂突然有个想法,她把冰箱里那些平日舍不得用的好食材,统统搬进厨房。慢慢地,葱爆牛肉、蒸蹄髈、醋熘鱼„„一一围绕着蛋糕铺开了。张嫂乐滋滋地看着这一桌菜,静静地等着父女俩归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叮咚!”经过漫长的等待,门铃终于响起了。张嫂没来得及穿鞋就去开门。原来是邻居家的小孩。“阿姨,不好意思,上午忘拿钥匙了,看小兰在家,便把蛋糕寄放在您家了。”“轰”地一下,这话如巨雷一般打在张嫂头上。她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神情恍惚地随着蛋糕和康乃馨移动,也不知道该说啥了。“阿姨,小兰让我告诉您,她今天参加同学聚会,不回来吃饭了!”说着,小孩还抽出一枝康乃馨递给张嫂,“送您一枝花,祝您快乐!”

拿着那枝康乃馨,张嫂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她一个劲地说着感谢的话。回过头来,看着美味的佳肴,中间本应该放蛋糕的地方,现在却是空荡荡的。

点评:作者在审题时,抓住文题的题眼“花”来写作。这篇中考佳作,真是让人心潮起伏。初读,我们会被文章波澜曲折的情节所吸引,会为文章精妙的细节叫好;再读,我们也许会潸然泪下,会为这位母亲尴尬的经历而感慨万千。

本文下笔设悬,说张嫂意外地发现了桌上的蛋糕与花;接着在一番细腻的描写后,引出张嫂的生日;就在张嫂为孩子的孝顺而感动,甚至准备了一桌子菜时,邻居家小孩的话又让她顿时冷到了极点,蛋糕与花竟然是人家寄放在自己家里的;当张嫂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时,考生笔墨一转,又用一枝康乃馨给她带来丝丝慰藉。

三、勇往直前 黑龙江绥化一考生

人生如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就要像轮船一样乘风破浪;人生如一片深远蓝天,我们就要像雄鹰一样搏击云霄;人生如一座摩天山峦,我们就要像攀登者一样不畏艰难;人生如一重险关,我们则要做一名挑战者,不怕艰险,永不退缩。

生活有苦有甜,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成功也有失败,自然也少不了挫折和磨难。美国著名总统林肯一生都在面对挫折,时时刻刻与失败和困难作斗争,作挑战。他八次竞选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面对这些,他并没有放弃,把一次次的失败当做一块块垫脚石,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要永不退缩,勇往直前。

是呀!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一句话:“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不错,因为有毅力,居里夫妇才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因为有毅力,爱迪生才经历一千多次试验,发明了电灯;因为有毅力,司马迁才历经磨难著成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史记》;因为有毅力,李时珍历时近三十年才有了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的问世;因为有毅力,唐朝高僧玄奘才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到达印度取经。

用心

爱心

专心

我们也一样,要逆流奋进,永不退缩。我们要像雄鹰一样勇敢地搏击蓝天,像海燕一样渴望暴风雨的来临,像小溪一样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地汇入海洋。

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艰难困苦,关键要看你怎样看待它。你若把它背在肩上,那么它就成了你前进的负担;相反,你若把它垫在脚下,那么它就成了你进步的阶梯。

困难不等于成熟,但能催化成熟;困难不等于成就,但能成就辉煌。正确对待困难,勇于与困难作斗争,永不畏惧,永不退缩,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这才是生活的真理!

点评:在审题时,作者将文题“勇往直前”扩充为“扬起风帆,永不退缩,勇往直前”来写作。本文是一篇观点鲜明的议论文,文章开头就摆出了观点。主体部分围绕论点列举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又引用居里夫人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充分论证了“磨难”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在举例论证时作者先用林肯的事例详细论证,又在此基础上连举居里夫妇、爱迪生、司马迁、李时珍、玄奘的事例,层层铺叙,一气呵成,论证严密,说服力强。

用心

爱心

篇6:九年级语文作文训练篇

班级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掌握审题的三种方法 作文训练 教学流程

作文考试,最关键的当然就是审题,审题正确,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在中考中作文题型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话题”作文,有时是“材料”作文,有时是“命题”作文,所以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千万不能偏于一隅,盲目跟风,揣摩试题。“材料作文”也罢,“话题作文”也罢,都不过是提供一个背景,让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关键是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会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引出自己的感悟和观点,这样在考试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天我们学习三种审题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审题眼

作文题:我学会了感恩 新的起点 尝试

请大家看一下,想一下,这组题目要求我们用什么审题方法审清题意?一般来说,可以先审文题的题眼。何谓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请同学们找一下这组文题的题眼,再看一下它有没有规律可循?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文章的题眼是文章写作的重点,所以,写作前我们可以用审题眼的方法审题。审题还有一个关键内容,就是写作前弄清文题对行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题等限制。审限制语 作文题:(1)元旦纪事(2)我家的钟点工(3)成长的足迹

(4)心事(5)我们是初生的太阳

(6)美,在我们身边

大家是否看出了这组文题对行文提出了明确的限制要求?题目中有没有限制语?审文题的限制也是审题方法之一,请同学们找出各题的限制要求。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限制时间、地点、数量、事情、人物和主题等,这是“中考”作文命题的规律之一,所以,限制性的词语往往是文章的写作范围。同学们只有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下笔千言不走题”,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个失误,你能说不是致命的吗?

还有一类文题隐含着深刻含义,遇到这类题目,我们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看其深刻含义。审隐含义

作文题:成长 我心中的太阳 又到中秋月圆时

大家在审这组题目时,可以审文题的隐含义。下面我们一起来挖掘一下这组文题的隐含义。先看第一题《成长》。这类题目比较宽泛性,我们可用填补标题法,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暴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如,在题前加“我在阳光下”等新条件,使题目成为《我在阳光下成长》或在题后加“的足迹”等新条件,使题目成为《成长的足迹》。添加新条件后的题目不仅题意清楚,而且题材也明确。

再看第二题《我心中的太阳》。题中的“太阳”一词蕴含着比喻义,我们可以采用揭示的方法来挖掘“太 阳”的比喻义,或似阳光般的温暖,美丽;或万丈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而这又在我心中深深地铭记着。你们看,抓住了比喻义,是不是思路被打开了,取材领域被拓宽了?立意也被挖深了?所以,当题目中某个词蕴含着比喻义时,我们可以采用揭示比喻义的方法。最后请看第三题《又到中秋月圆时》,从正面思考无非是中秋赏月,家人团圆,毫无新意。然而采用反向思维方法,可以另辟蹊径,立意新颖。如,中秋时一家人不能团圆,为何?因为爸爸公务在身,或妈妈在医院里照顾外婆而家人不能团圆,从而进一步歌颂爸爸的奉献精神,妈妈的孝顺美德。由此看来,蕴藏的题意往往是文章写作的材料。

请大家归纳审文题隐含义的三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在写作前,我们可以运用审文题的题眼,审文题的限制,审文题的隐含义等方法来审清题意,打开写作思路。审题训练

学了审题方法后,我们一起操练一回审题,看看大家学得效果怎样。作文题:(1)她始终微笑着(2)追求(提示:把握题眼)

我的审题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题:(1)窗(2)我的一片天空(提示:把握隐含义)

我的审题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题:(3)我和班集体(4)说说我们这个班集体(提示:把握对象)我的审题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题:(5)感恩(6)送上我的祝福(提示:把握主题)

我的审题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还有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最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请以“最难忘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2)不少于600字。范文:最难忘的声音 一

每天的清晨,为了能早些起来,便在床头摆上闹钟,一到日光初照,我便在刺耳的铃声中惊醒。久而久之,我对闹铃的声音有了本能的恐惧。后来,听说有了音乐闹钟,便买了来,那铃音是和弦音乐,比之先前的刺耳之声美妙百倍。可是,在醒来的时刻,心中仍然满是惊悚,仿佛催命一般。

一次在假期去乡下探亲,夜宿叔叔家,多年未回故土,有一种返本归源的亲切感。在庄稼院所特有的熟悉气息之中,我睡了多年来最安稳的一觉。本以为这一觉既是如此香甜,又无闹钟催促,定可睡到日上三竿。却忽然于睡梦之中,有几声鸡啼入耳,仿佛从梦的深处传来,绝无突如其来之感。渐渐地,鸡鸣之声愈来愈大,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如梵音入耳。我张开眼睛,红日刚刚升起,起身披衣出门,竟是神情气爽,无半点困倦之情。

忽然明白,再美妙的闹铃,也抵不过乡间自然的雄鸡啼唱!二

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之中,有许多突如其来的声音会让我瞬间的慌乱,比如敲门声。我虽是好客之人,但对敲门之声却格外敏感,无论轻到怎样的程度,都会让我猛然一惊,心也随之狂跳几下。

后来安上门铃,叮咚的声音虽美如山泉,可是心底仍是有轻微的悸动。也许,在这老死不相往来各自封闭的住宅中,人都会有一种本能的防范与恐惧。

于是就想起家在农村之时,那时每家的院子都极大,院门至房门之间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家家都有狗,来了客人,只要在院门外一站,狗就汪汪叫起来,于是主人便知道有人来,忙出门去迎。所以去哪一户人家都不必敲打大门,自然有狗为你传音报信。

现在想来,那狗叫的声音,虽远不如音乐门铃优美,可是听在耳中却绝无惊悚之感。是的,柴门闻犬吠,无论外面风霜雨雪,来的都是让我欢喜的客人。三

离我居住小区的远处,有个建筑工地,盛夏之际,他们都是连夜施工。各种机械的轰鸣远远传来,虽然声音变小变淡,却总是扰得我睡不安稳。于是常常翻来覆去地折腾,一次妻子被我惊醒,问我为什么睡不着,我告诉他是工地上的声音让我无法入睡。妻子说:“你以前给我讲过,爷爷当初的呼噜声震天动地响,那你都睡得着,怎么这么小的声音就干扰到你了呢?”

我不语,心却回到了童年。那时我和爷爷睡在小屋里,每个夜里爷爷都是鼾声如雷。一开始的时候,我被搅得睡不好。有一次,爷爷去姑姑家小住,小屋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夜里,没有了爷爷熟悉的鼾声,屋里黑黑的静得吓人,恐惧占据了我幼小的心,竟是一夜没有睡好。后来爷爷回来了,夜里他的鼾声又响起,我有了一种极大的安全感,爷爷就在身边,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害怕的,于是坦然地睡着了。自那以后,爷爷的鼾声再大,我也一样睡得塌实。

上一篇:明朝军队装备表5则范文下一篇:辩论效率比公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