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实验上机题答案

2024-07-08

数据库实验上机题答案(通用9篇)

篇1:数据库实验上机题答案

数据库系统上机实验题

一、学生学习系统的基本表

学生:s(sno,sname , sex , age , dept);表中属性分别为: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和

系名。

课程:c(cno , cname , tname);表中属性分别为:课号,课名,教师名。选课:sc(sno , cno , grade);表中属性分别为:学号,课号和成绩。

要求:利用SQL语句创建上面三个基本表,包括:主键,外键定义。

有针对性地输入一些实验数据。

二、利用SQL语句,在上面三个基本表中,完成如下的功能

1.查找学号2至10号学生的学号、姓名和系名。

2.查找女同学的人数。

3.查找学号2至10号学生中,女同学的人数。

4.查找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注:输出性别和人数)。

5.查找‘CS’系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注:输出性别和人数)

6.查找年龄在18至20岁之间的所有男同学的学号、姓名和系名。

7.查找所有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

8.查找学号2至15号学生中,英语成绩超过80分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9.查找没有学习‘物理’课程的学生姓名和系名。

10.查找‘王明’同学所学课程的门数。

11.统计‘王明’同学所学各门课程的平均分数。

12.统计英语成绩高于该课程平均成绩的人数。

13.查找查找至少选修了‘王一’和‘王二’老师所授课程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14.查找‘CS’系比‘MA’系的学生年龄都小的学生姓名和系名。

15.统计每个学生的总分,输出学生的学号和总分,总分按降序排列。

16.查找学号比‘王一’同学大,而年龄比他小的学生学号、姓名和年龄。

17.查找年龄大于女同学的平均年龄的男同学的姓名与年龄。

18.查找只选修了一门课程的同学的学号和姓名。

19.查找‘CS’系学生中,没有选修‘王一’老师课程的学号、姓名和系名。

20.查找至少选修了3门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21.查找每门课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注:输出课号、最高分和最低分)

22.采用查询视图方式完成21题的功能:

利用视图方式的步骤:

建立视图,如:gdf(cno,max,min)属性:课号、最高分和最低分。利用SELECT语句对视图gdf查询显示。

在完成以上题目后,再利用SQL更新语句完成如下操作功能:

1.将所有学生的年龄增加1岁。

2.将‘物理’课程不及格的成绩改为0分。

3.删除‘王五’老师的任课信息。

4.将一门课的成绩大于等于80分学生的学号、姓名和系名插入到一个已存在(要建

立)基本表stu(sno,sname,dept)中。

篇2:数据库实验上机题答案

学生上机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学生姓名侯予南学号05550204

专业班级基地班05级1班

上机日期2008年4月17日

指导教师李明

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熟悉SQL Server 2000应用环境;

熟悉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2、运行课堂示例:建立表Teacher , Course ;

进行数据插入、查询、更新、建立视图、创建触发器等操作;

3、完成作业(P108 第5题,P145第5题);

4、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环境:

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0

实验过程:

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

小结:

教师评语:

篇3:数据库实验上机题答案

下表为近四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卷Ⅰ的考查情况统计,本文将以此为基础,综合近年各地高考命题情况,分析2015年高考物理实验的命题热点和应考措施。

年份 题号、分值 考查范围 实验内容 考查要点

2011 22(5分) 电学 测量微安表头A的内阻 实验原理理解

23(10分) 力学 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原理理解、实验数据处理

2012 22(6分) 力学 螺旋测微器读数 基本仪器读数

23(9分) 磁学 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并判定其方向 实验原理理解、连电路图

2013 22(7分) 力学 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间动摩擦因数 实验原理理解、基本仪器读数、误差分析

23(8分) 电学 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 实验原理理解、基本仪器操作、读数

2014 22(6分) 力学 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理解、误差分析、方案改进

23(9分) 电学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原理理解、实验数据读取与处理

对其他各地高考试卷进行同样的分析,可发现实验部分的分值或略有偏差,但实行新课标高考以来,各地高考卷中物理实验部分的共性还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多采用“一力一电”的考查形式,考查热点相近。热点主要集中在:

1.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2.纸带类问题(相关力学实验4个);3.弹簧、橡皮条类力学问题;4.电学基本实验和创新类实验。

二、2015年高考临考策略

热点一: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基本仪器类问题算得上是实验部分的送分题。有条件的同学可参照高考的要求,在考前两周把这些基本仪器动手操作几次;条件不足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典型的考题检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保证基本分到手。

【例1】(1)(2012新课标)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1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2所示。图1所示读数为             mm,图2所示读数为             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             mm。

图1                       图2

(2)(2014福建)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3、图4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            cm和            mm。

图3                                         图4

(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某电阻,表盘的示数如图5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                 Ω。

(4)图6中电阻箱的读数为                 Ω。

图5                                                      图6

解析:(1)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读数=固定刻度(注意半毫米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要估读到下一位)×0.01mm,图1所示读数为0.010mm,图2所示读数为6.870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6.870mm- 0.010 mm =6.860 mm。

(2)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读数时需要估读,根据图3可知,金属杆的长度为60.10mm。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不需要估读,先看游标尺是10分度、20分度,还是50分度的,确定游标尺的精度,如若为20分度则精度为。读数方法:先从主尺上读出完整的厘米和完整的毫米,再看游标尺除零刻线外第几条刻线与主尺对齐,若是第n条,就用n乘该游标尺的精度。读数=主尺刻度(完整的厘米和毫米)+ n×精度。此游标尺的分度值是0.02mm,所以金属杆的直径为4mm+10×0.02mm=4.20mm。

(3)多用电表测电阻不需要估读。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方法:电阻的测量值=表的示数×倍率。故图5的读数为22×10Ω=220Ω。

(4)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将每个旋钮上指针所指的数值(都为整数)乘以各自的倍率,从最高位依次往下读,即可得到电阻箱的实际阻值。故图6的读数为84580.2Ω。

热点二:纸带类问题(相关力学实验4个)

必考部分的6个力学实验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或验证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均涉及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在最后冲刺阶段,可根据其共性将它们进行整合,提高单位时间的复习效益。

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可进行如下处理:

(1)求解瞬时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所示,。

(3)拓展: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来完成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①求瞬时速度:把遮光条(宽度为d)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内的平均速度看作物体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即。

②求加速度: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则利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求加速度,即。

【例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他将光电门1和2分别固定在长木板的A、B两处,换用不同的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小车质量约为200g),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甲   乙

(1)长木板右端垫一物块,其作用是用来 。

(2)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 cm。

(3)对于所挂重物的质量,以下取值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填选项前字母)

A.1g           B.5g           C.10g           D.40g

(4)现用该装置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关闭光电门2,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应作出   图象。

A.Δt-m     B.Δt2-m       C.      D.

解析:(1)长木板右端垫一物块,调整后可以使小车的下滑分力与受到的摩擦力平衡。

(2)从游标卡尺读出:5mm+2×0.1mm=5.2mm= 0.52cm。

(3)应使拉力远小于小车的重力,这时拉力才接近重物的重力,但如果选A,由于拉力太小,不容易观察,因此不能选A,只能选B、C。

(4)实际验证的是,而,由于做出的图象为直线,因此应该作出图象。

热点三:弹簧、橡皮条类力学问题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多考查刻度尺的读数、利用计算法求劲度系数时逐差法的应用及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等。有时可能以弹簧的串、并联为创新情境设题。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重点考查合力与分力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最小刻度为0.1N要估读),力的图示法作两分力和合力的图示,画平行四边形进行验证,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有时结合平衡状态考查力的平衡的相关知识。

【例3】(2015武汉2月调考)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先按图甲对弹簧甲进行探究,然后把弹簧甲和弹簧乙并联起来按图乙进行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将质量为m=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分别测得图甲、图乙中弹簧的长度L1、L2如下表所示。

甲                            乙

钩码个数 1 2 3 4

L1/cm 30.00 31.04 32.02 33.02

L2/cm 29.33 29.65 29.97 30.30

已知重力加速度g=9.8m/s2,要求尽可能多地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弹簧甲的劲度系数k1= 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表中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乙的劲度系数。

解析:求单根弹簧劲度系数时,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可借助逐差法。k1(L13-L11)=2mg,k1(L14-L12)=2mg,再取平均值,得k1=49N/m。两原长一样的弹簧并联,弹簧的形变量相同,则有k1(L23-L21)+k2(L23-L21)=2mg,可求出弹簧乙的劲度系数。

【例4】(成都七中2015届2014年秋季入学考试)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带有绳套的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中两次拉伸橡皮条,以下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测力计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

(3)在课外活动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实验器材为:三根相同的橡皮条、四个图钉、一把直尺、一支铅笔、三张白纸、平木板。其实验的五个主要步骤如下,请你补充该研究小组的实验步骤:

①将三根橡皮条的一端都拴在一个图钉O上,另一端分别栓上图钉A、B、C,注意此时四个图钉均未固定在木板上。

②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条的自由长度L0,注意从图钉脚之间测起。

③将图钉A、B适当张开角度钉在木板上,拉第三根橡皮条,使三根橡皮条互成角度拉伸,待结点处的图钉O静止时,钉下C图钉,记录图钉O的位置并记录

④       ,分别算出它们的伸长量x1=L1-L0,x2=L2-L0,x3=L3-L0。

⑤将x1、x2、x3按一定比例图示表示出来,以x1、x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其对角线OC′,比较OC′与OC的长度(即x3的长度)及方向,若相等,且在一条直线上,则达到目的;若OC′与OC有一微小夹角θ,则有误差(如图所示)。

答案:(1) BD     (2)BD     (3)图钉A、B、C的位置     (4)测出此时这三根橡皮条的长度L1、L2、L3

热点四:电学基本实验和创新类实验

高中电学基本实验可以归结为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测电阻,第二条线索是描曲线(小电珠或二极管)。常用的测电阻的方法有:伏安法、半偏法、替代法、惠斯通电桥法、多用电表法等。伏安法测电阻在复习时可以这样整合:如果电流表或电压表量程不够,需要将电流计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则可设计电表改装、改装后的校对、误差分析等题目;控制电路要用到滑动变阻器,又涉及滑动变阻器是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的选择问题;伏安法测电阻时用电流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的几种判断方法。

高考中的实验题不一定是课本中的实验原题,但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定来自于课本,往往是对课本上的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考生看到这些“新题”,无从下手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课本中实验的原理。在复习中要认真体会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误差分析方法;要重点思考这些实验有哪些可以拓展延伸的地方,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例5】(2014四川)如图是测量阻值为几十欧的未知电阻Rx的原理图,图中R0是保护电阻(10Ω),R1是电阻箱(0~99.9Ω),R是滑动变阻器,A1和A2是电流表,E是电源(电动势10V,内阻很小)。在保证安全和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使测量范围尽可能大。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R调到最大;

(2)闭合S,从最大值开始调节电阻箱R1,先调R1为适当值,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A1示数I1=0.15 A,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1和A2的示数I2;

(3)重复步骤(2),再测量6组R1和I2的值;

(4)将实验测得的7组数据在如图所示坐标纸上描点。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现有四只供选用的电流表

A.电流表(0~3mA,内阻为2.0Ω)

B.电流表(0~3mA,内阻未知)

C.电流表(0~0.3A,内阻为5.0Ω)

D.电流表(0~0.3A,内阻未知)

A1应选用                  ,A2应选用                    。

②测得一组R1和I2值后,调整电阻箱R1,使其阻值变小,要使A1示数I1=0.15A,应让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③在坐标纸上画出R1与I2的关系图。

④根据以上实验得出Rx=                   Ω。

解析:本实验测电阻的原理不在我们总结的那几种常规方法之列,它的原理是并联电路两支路电压相等,即(Rx+RA2)I2=(R0+R1+RA1)I1,结合图象应该将该函数关系变形为图象所反映的函数关系:。因为I1为定值(I1=0.15A),R1与Rx为线性关系,要求Rx,只需要求出图象的斜率,故RA2内阻应该是精确已知的,RA1内阻不需要知道。又因为Rx的阻值为几十欧,与R0+R1在同一数量级,A1示数为I1=0.15 A,所以电流表A1只能从C、D中选择,A2电流值的数量级与A1相同。故A1选D,A2选C。因A1示数I1=0.15 A不变,R1变小,(R0+R1+RA1)I1变小,滑动变阻器所分电压变大,R应变大。该图线为一条直线,离线较远的一组数据为错误数据,应舍去,其他点应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关系图线如图所示,解得Rx=31Ω。

【例6】(2014天津)现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除Rx外可用的器材有:

多用电表(仅可使用欧姆挡);

一个电池组E(电动势6V)

一个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1A);

两个相同的电流表G(内阻Rg=1000Ω,满偏电流Ig=100μA);

两个标准电阻(R1=29000Ω,R2=0.1Ω);

一个开关S、导线若干。

(1)为了设计电路,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粗测未知电阻,采用“×10”挡,调零后测量该电阻,发现指针偏转非常大,最后几乎紧挨满偏刻线停下来,下列判断和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这个电阻阻值很小,估计只有几欧姆

B.这个电阻阻值很大,估计有几千欧姆

C.如需进一步测量可换“×1”挡,调零后测量

D.如需进一步测量可换“×1k”挡,调零后测量

(2)根据粗测的判断,设计一个测量电路,要求测量尽量准确并使电路能耗较小,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各元件字母代码标在该元件的符号旁。

篇4:数据库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与实验名称:实验九: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

姓名:薛亚妮学号:201000901045

专业班级:信计101实验日期:2012年 12月15日

一、实验目的:理解和体会数据库安全性的内容,加强对DBMS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数据库的用户管理和操作权限管理。

三、程序源代码:

1、对象操作授权

sp_grantdbaccess 201000901035

grant select on 产品1045 to 201000901035

grant create view,create table to 201000901035

grant execute on sp_getgoods to 2010009010352、在授权过程中体会GRANT命令中WITH GRANT OPTION 短语的作用。

--用户201000901045--

grant select on产品1045 to [201000901035] WITH GRANT OPTION

--用户201000901035--

grant select on 产品1045 to [201000901035]

As [201000901035]

3、分情况收回授权,并体会REVOKE命令中GRANT OPTION FOR和CASCADE

--短语的作用

revoke select on 产品1045 from 201000901035

revoke create view,create table to 201000901035

revoke grant option for select on 产品1045 from 201000901035 CASCADE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安全性控制是数据库管理员(或系统管理员)的一个重要任务,他要充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功能,保证数据库和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

授权登录用户为当前数据库用户 :

sp_grantdbaccess [@loginame =] login

[,[@name_in_db =] name_in_db]

使一个登录用户成为数据库用户只是授权的第一步,数据库管理员可以进一步为能够连接到自己所管理数据库的用户在该数据库上授予所需要的权限.收回权限:收回语句授权 :REVOKE { ALL | statement_list } FROM name_list

收回对象授权 :

REVOKE [GRANT OPTION FOR]

{ ALL [ PRIVILEGES ] | permission_list }

{[(column_list)] ON { table | view } | ON { table | view } [(column_list)]

| ON stored_procedure| ON user_defined_function }

FROM name_list

[ CASCADE ]

[ AS { group | role } ]

禁止语句权限: DENY { ALL | statement_list } TO name_list

禁止对象权限: DENY { ALL [ PRIVILEGES ] | permission_list }

{[(column_list)] ON { table | view } | ON { table | view } [(column_list)]

| ON stored_procedure| ON user_defined_function }

TO name_list

篇5:数据库上机实验一思考

思考四个问题:你创建的数据库文件在哪里,找到它,copy到自己U盘上关于主码,你可以在实验中输入两个相同的学号,看可不可以,为什么 3 打开某张表,看看属性和元组的区别创建的这些表是逻辑模型的表现还是概念模型的表现

篇6:职称计算机操作题(上机实验七)

(七)在C盘中新建一个文件夹“考生”。

1、(1)请在163网站上申请一个免费电子邮箱,将用户名和密码保存在“邮箱.txt”里,并保存到“C: 考生”文件夹中。

(2)登录刚刚申请成功的邮箱,给自己发送一封邮件,主题为“邮件”,将“邮箱.txt”添加到附件中。

2、(1)登陆自己的网易免费邮箱,给ITteacher001@163.com发送一封邮件,主题为“试发邮件”,添加信纸(“国粹/传统”类别中的“山色醉人”,内容为:“老师,您好!我能在线发电子邮件了!”,并设置字体为“粗体”,设置邮件优先级为“紧急”。

(2)收取电子邮件。

(3)查看收到的邮件。

(4)阅读邮件地址为“我”的邮件,将附件保存到“C:”根文件夹中。

3、登陆网易免费邮箱,用户名为xtcz_01@163.com,密码为zlz2z3,收取电子邮件。

4、(1)在Outlook Express中添加一个邮件帐户:帐户名和邮箱为第1题中申请的网易免费邮箱,邮件接收服务器为pop3.163.com,邮件发送服务器为smtp.163.com。

(2)设置“发送邮件服务器”的“我的服务器要求身份验证”。

(3)设置“在服务器上保留邮件副本”。

5、(1)请在Outlook Express中导入一个位于“D:职称计算机IT上机实验”中的通讯簿文件“tx.wab”。

(2)请给通讯簿中姓名为“ITteacher001”的联系人(邮件地址为:ITteacher001@163.com)发一封邮件,并抄送“ITteacher002”、“ITteacher003”的联系人,采用信纸“向日葵”,邮件主题为“请教问题”,内容自拟,内容按如下格式设置:楷体、14号、红色,将“D:职称计算机IT上机实验”中的文本文件“question.txt”作为附件。

6、(1)在Outlook Express中接收邮件。

(2)阅读邮件“itteacher001 自动回复”,进行回复,回复内容为:“谢谢!”。

(3)将“收件箱”中的邮件全部删除。

7、在Outlook Express中进行设置:

(1)设置邮件的文本样式,字体设为隶书、五号、浅蓝色。

(2)设置邮件规则:在接收邮件时将主题中含有“开会”文字的邮件拒收。

(3)设置发送邮件时加上签名文本为“祝你快乐!”,并设置在所有待发邮件中添加签名,在回复和转发的邮件中添加签名。

(4)设置单击发送按钮后“立即发送邮件”,并设置回复邮件时不包含原邮件。

8、(1)在通讯簿中添加了一个联系人,姓为“ITteacher”,名为“004”,邮箱地址为“ITteacher004@163.com”,(2)创建一个联系人组“我的老师”,将“ITteacher001”、“ITteacher002”添加入这个组中。

(3)将通讯簿导出到C:考生tx2.wab。

9、(1)在Foxmail中,添加一个新的用户,用户名、邮件地址、密码同第1题。

配置邮箱,使得邮件在接收到本地后不从服务器上删除。

(2)收取邮件:将邮箱中的邮件接收到本地的收信箱里。

(3)新建联系人:

①向地址簿添加一个新联系人,联系人姓名为“江德”,邮件地址为jiang_wang@seu.edu.cn。

②新建联系组:新建一个名“我的同学”联系组。

③设置组成员:将刚添加的联系人“江德”设置为“我的同学”组成员。

(4)使用地址簿与邮件:

①在地址簿中选择“江德”,向他发送邮件。

②填写邮件:邮件的主题为“方案”。

篇7:数据库实验上机题答案

关键词:上机实验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 实验评价 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17-03

一、引言

上机实验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打破了教师规定实验题目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传统模式。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实验内容完全开放;学生在交流和协作中,进行研究性自主学习;实验学习成绩的评定不再单纯根据实验结果或实验报告,实现了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因此,研究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对于提高上机实验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二、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简介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目标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和协作,以及教学双方的有效交流与互动;实现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模块结构划分如图1所示,包括协同上机实验、实验成绩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模块。

采用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过程一般是:(1)学生根据课程的进度预约实验;预约成功后,得到实验的时间、地点、目标要求和可选的实验任务;然后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准备实验。(2)在上机实验时,学生首先登录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协同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或运行结果;遇到问题可到讨论区求助;教师引导、辅助学生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实验任务。(3)在上机实验结束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系统辅助生成实验报告,并结合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成绩得出学生的上机实验成绩。

这种上机实验确定了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并分解出了用于实验考核的基本实验教学目标。另外,根据实验目标设计了多项实验任务,供学生选择和修改;每项实验任务能够达到一项或多项实验目标。

三、上机实验学习评价的目的、功能和特点

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因此,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旨在增强学生对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的了解;激励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学习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人文特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即“人文性”评价。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强化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的知识;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可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改善实验过程,保证上机实验的学习质量。因此,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上机实验结果,而且要注意学生上机实验的整个过程。另外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上机实验的全过程,注重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在不同课程的上机实验中,还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各自权重的探索。

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评价的主客体也应是多元的。[1] 因此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包括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四个部分。

互相评价是指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参考或验证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结果后给出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及促进同学间的交流。

自我评价包括在实验准备阶段和在上机实验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在上机实验结束时提交的自我评分。

小组评价是指组长对于组内成员的评价。协同任务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任务组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一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任务组。

教师评价指辅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任务或学生的评价。对于每个学生和实验任务,教师评价不是必需的,其目的是通过评价引导上机实验的进行。

4.评价手段的数字化

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学生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进行交流与协作。辅导教师可以面对面辅导,也可以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应答提问、删除与实验无关的讨论、删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任务和发布公开消息等辅导任务。因此大部分实验教学活动都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数字化信息是上机实验的重要载体。评价的表达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呈现出数字化特征。

5.评价方式的开放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内容是开放的;不仅可以选择和修改,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实验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具有适当的开放性,而且评价既要适合于课程,又不局限于课程,能够体现学生在上机实验中的能力培养。通过评价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要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6.评价形式和标准的多样化

相对于一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2]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 这决定了上机实验评价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层面能力的考核,因此,评价形式和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可以针对实验任务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运行情况、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各种评价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学习评价改变了单纯用实验数据结果和实验报告来衡量学生的成绩的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差异性。

四、上机实验评价的实施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上机实验的支撑环境,对上机实验的评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实施,一般要经过以下五个环节:

1.确定实验目标和可选的实验任务

实验目标作为实验评价的基础,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为便于评价,实验目标必须详细、明确而具体。在此基础上,从中分解出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指学生通过实验最低限度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或具备的基本能力。

实验教师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多项实验任务,每项任务对应一个或多个实验目标。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或修改实验任务,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但是实验任务与实验目标的对应关系必须合理,否则会影响评价结果,甚至被辅导教师删除。

2.构建实验学习评价的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作为评价的依据和前提,应围绕实验目标的完成和多层次能力的培养来构建,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模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质量等级和评分方法三个部分。评价指标反映达到实验目标和具备能力的各个方面;质量等级描述评价指标在质量上从好到差的档次,一般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评分方法指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的计算方法,包括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值。评价模型由实验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上机实验经验,与学生共同商定。在与学生共同商量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每项指标的含义,以及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法。例如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VB程序设计》上机实验的自我评价表见表1,其中总分S=1.0a+0.8b+0.6c+0.4d(其中a、b、c、d分别是等级A、B、C、D对应指标的标准分值之和)。对于表1的评价结果,系统自动计算总分为:

S=1.0×(30+30+2)+0.8×(6+3+2+4)+0.6×(6+6+2)+0.4×9=86

3.在上机实验中不断进行评价

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参考其他同学的实验内容或查阅问题的回答,系统强制必须在继续其它工作前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自觉对其他同学的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系统仅显示每个同学的网名;为了激励学生的实验,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当前的总评结果。辅导教师也可以对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但不是必需的。学生在实验结束提交时,系统强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信息。

4.系统自动进行公正的评定与分析

在全部学生提交实验后,系统自动根据评价模型计算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提供改进性建议。

5.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

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查阅自己的实验成绩和改进建议,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反思了解自己有哪些不足,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促进实验学习。

五、结论

文章探讨了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指出了评价的目标、应具备的特点和实施过程。这种实验学习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在上机实验中进行创新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协作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实验成绩评定的多元化和智能化,降低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适合进行实验教学的多种改革研究。[4][5][6] 实践证实,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可操作性强,节约了辅导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

参考文献:

[1]赵蓉. 改进课堂学习评价的对策[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6.1:81-83.

[2]任一波. 由多元智能理论引发对高职生学习评价的思考[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5):91-93.

[3]原丕业,杜秀云,王军英.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4.8:52-53.

[4]郑胜林,潘保昌, 徐杜等. 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之研究[J].高教探索,2004.1:80-81.

[5]贾雪枫. 创造性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探索,2004.1:18-21.

篇8:数据库实验上机题答案

Access数据库上机

实验报告

陶瓷公司管理信息

系统项目 实验目的

1.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过程,体会在系统开发中系统实施的主要步骤。2.掌握使用Access的表、查询、窗体、报表等工具开发一个小型信息系统的主要方法。

3.通过此系统开发实践,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软件开发工具的知识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得知识,了解如何将它们融会贯通。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应用系统的能力。实验内容

1、以“陶瓷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名称创建数据库。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2、根据给定的字段信息,创建散件表、套件表、陶瓷组成表、制造商表。

3、录入数据

根据给定的excel文件,利用导入功能将数据导入到相应的表中。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4、建立查询

先建立散件表与制造商表的中相同字段“制造商编号”对应关系。

通过向导完成制造商散件库存量查询。

5、开发报表

使用报表向导设计报表,通过添加散件成本、散件出售价格、散件编号、散件名称、库存、制造商名称完成字段分组。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6、窗体设计

通过窗体设计向导,绘制界面,并定义功能键的操作功能。添加文本框,并定义数据源,完成表的数据关联,定义好查询、添加等按钮的功能。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实验结果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实验总结

在短暂的学习中设计视图,Aceess简单查询向导,交叉表查询向导,引入数据等操作。学习数据库的过程中感觉跟学习其他课程一样,也有丰富的知识。

查询的创建共有五种创建查询的方法,习惯采用的是设计查询和向导的查询。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设置查询方面的知识:添加表/查询,更改表或查询间的关系,删除表/查询。设置查询结果的排序,设置字段的显示属性等等。

篇9:数据库实验上机题答案

西华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上机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指导教师:唐剑梅 上机实践名称:

上机实践编号:1 年级: 2011 姓名:蒋俊 学

***

上机实践成绩:

上机实践日期:2012-11-6

上机实践时间:8:00-9: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性,以及这种特性在计算机内的两种存储结构。

2.重点是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两种存储结构上的实现;其中以链表的操作为侧重点;并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方法。

3.掌握栈这种数据结构特性及其主要存储结构,并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

4.掌握队列这种数据结构特性及其主要存储结构,并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

5.了解和掌握递归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掌握使用 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设计数据结构源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前面的【程序示例2】,按照约瑟夫问题的方法2,试着不设头结点改写原来的程序,上机调试运行。

2.用链表建立通讯录。通讯录内容有: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

要求:(1)通讯录按姓名项的字母顺序排列;

(2)能查找通讯录中某人的信息;

[提示] 用链表来存放这个通讯录,一个人的信息作为一个结点。成链的过程可以这样考虑:先把头结点后面的

西华大学数计学院学生上机实践报告

char name[20];

// 姓名子域

NodeType *next;

// 指针域

};class Jose

//类声明

{ private: NodeType *Head;

public:

Jose(){};

~Jose(){ };

void creat();

void outs();

};void Jose::creat(){ int i=0, n;

NodeType *newp, *pre;

cout<<“n

输入总人数 n=”;cin>>n;

pre=new NodeType;

Head=new NodeType;

pre->num=1;

cout<<“n 编号”<<1<<“的人

姓名=”;

cin>>pre->name;

cout<<“n 密码”<<1<<“的人

密码=”;

cin>>pre->psw;

Head=pre;

Head->next=Head;

for(i=1;i

{ newp=new NodeType;

newp->num=i+1;

cout<<“n 编号”<

姓名=”;cin>>newp->name;

cout<<“n 密码”<

密码=”;

cin>>newp->psw;

newp->next=Head;

pre->next=newp;

pre=newp;

} }

void Jose::outs()

{ int m,i;

NodeType *q=Head, *p;

cout<<“n 输入m值(m>=2)”;cin>>m;

cout<<“n

根据m值,开始报数输出:”<

while(q->next!=q)

西华大学数计学院学生上机实践报告

{ for(i=1;inext;}

cout<<“编号为:”<num<<“ 的人的姓名:”<name<

cout<<“n 编号为:”<num<<“的人的密码:”<psw<

m=q->psw;

p->next=q->next;delete q;

q=p->next;

}

cout<<“编号为:”<num<<“的人的姓名:”<name<

cout<<“n 编号为:”<num<<“的人的密码:”<psw<

delete q;}

int main()

{

Jose h;

h.creat();

h.outs();

return 0;}

西华大学数计学院学生上机实践报告

{ char Add[20];

char name[20];

char tel[20];

};struct NodeType {

ElemType data;

NodeType *next;};class Sqlist

{ private:

NodeType *Head;

public:

Sqlist();

~Sqlist();

void creat();

void Insert(ElemType x);

void Delet(ElemType x);

void PrintOut();

};Sqlist::Sqlist(){

Head=new NodeType;Head->next=NULL;strcpy(Head->data.name,“姓名”);strcpy(Head->data.Add,“地址”);strcpy(Head->data.tel,“电话号码”);} Sqlist::~Sqlist(){

NodeType *p=Head->next;

while(p!=NULL)

{Head->next=p->next;

delete p;

p=Head->next;} } void Sqlist::creat()

//初步建立一个通讯录

{ NodeType*p,*s,*q;ElemType x;

西华大学数计学院学生上机实践报告

int a;q=Head;cout<<“n 输入姓名:”;cin>>x.name;cout<<“n 输入通讯地址:”;cin>>x.Add;cout<<“n 输入电话号码:”;cin>>x.tel;p=new NodeType;p->data=x;Head->next=p;p->next=NULL;cout<<“输入一个数。若为-1,结束输入:”<>a;

while(a!=-1){ cout<<“n 输入姓名:”;cin>>x.name;cout<<“n 输入通讯地址:”;cin>>x.Add;cout<<“n 输入电话号码:=”;cin>>x.tel;s=new NodeType;s->data=x;if(strcmp(s->data.name,p->data.name)>0){ p->next=s;s->next=NULL;

p=s;} else{ s->next=p;q->next=s;} q=q->next;

cout<<“输入一个数。若为-1,结束输入:”<>a;} } void Sqlist::Insert(ElemType x)//插入 { NodeType *p,*q,*s;s=new NodeType;

西华大学数计学院学生上机实践报告

s->data=x;q=Head;p=q->next;while(p!=NULL&&strcmp(p->data.name,x.name)<0){q=p;p=p->next;} s->next=p;q->next=s;} void Sqlist::Delet(ElemType x)//删除 { NodeType *p,*q;q=Head;p=Head->next;while(p!=NULL&&strcmp(p->data.name,x.name)!=0){q=p;p=p->next;} if(p!=NULL){ q->next=p->next;delete p;cout<<“删除结点成功”<

{ NodeType *p;p=Head->next;while(p!=NULL){ cout<

data.name<<“ ”;cout<

data.tel<<“ ”;cout<

data.Add<<“ ”;p=p->next;} cout<

Sqlist as;

cout<<“n

通讯录演示”;

do{

cout<<“nn”;

cout<<“nn

1.初步建立一个通讯录(单链表)

”;

西华大学数计学院学生上机实践报告

cout<<“nn

2.插入新的电话记录 ”;

cout<<“nn

3.删除一个电话记录”;

cout<<“nn

4.结束程序”;

cout<<“n******************************** ”;

cout<<“n

请输入你的选择(1,2,3,4)”;cin>>k;switch(k){ case 1:{ as.creat();as.PrintOut();}break;

case 2:{

cout<<“n 插入的数据 姓名”;cin>>e.name;

cout<<“n 插入的数据 电话号”;cin>>e.tel;

cout<<“n 插入的数据 地址”;cin>>e.Add;

as.Insert(e);as.PrintOut();

}break;

case 3:{

cout<<“n 被删除的姓名= ”;

cin>>e.name;

as.Delet(e);

as.PrintOut();

}break;

default:break;

}

}while(k>=1&&k<4);

cout<<“n

再见!”;

return 0;}

西华大学数计学院学生上机实践报告

西华大学数计学院学生上机实践报告

西华大学数计学院学生上机实践报告

const int MAXSIZE=100;

// 数组的容量 class SqStack

{ private:

ElemType elem[MAXSIZE];

int top;

public:

SqStack();

~SqStack(){};

void SqStack::push(ElemType e);

ElemType SqStack::pop();

void SqStack::PrintOut();

int SqStack::IsEmpty();

void f(ElemType N,ElemType M);};void SqStack::f(ElemType N,ElemType M){ SqStack s;

ElemType e;while(N){

s.push(N%M);

N=N/M;} while(!s.IsEmpty()){

e=s.pop();

if(e>=10)

{

e=e%10;

switch(e)

{

case 1:cout<<“b”<

case 2:cout<<“c”<

case 3:cout<<“d”<

case 4:cout<<“e”<

case 5:cout<<“f”<

default:cout<<“a”<

}

} else

cout<

西华大学数计学院学生上机实践报告

} cout<

{cout<<“栈满溢出”<

return;

}

else{top++;

elem[top]=e;} } ElemType SqStack::pop(){ElemType x;

if(top==0)

{ cout<< “ 栈为空,不能出栈操作”<

else { x=elem[top];

top--;

return x;} } void SqStack::PrintOut()

{int k;

cout<<“n PrintOut Data:n”;

for(k=top;k>=1;k--)cout<

cout<

else return 0;} void main(){ ElemType a,m;cout<<“请输入一个正整数:”<>a;cout<<“请输入要转换的进制:”<>m;SqStack as;as.f(a,m);}

西华大学数计学院学生上机实践报告

五、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熟悉了链表的操作,了解了线性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认识了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这两种结构。本次上机实践基本完成了实验内容,但完成的不是很好,以后需要更加努力地掌握基本的知识。实验内容对于队列的运用没有涉及,希望以后有所涉及。

上一篇:关于《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作文下一篇:大学生电子厂顶岗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