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报告

2024-06-24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报告(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报告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就是以计算机为手段,运用先进教育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探索基础教育改革途径,将小学的语文教学和计算机教学以及汉字输入编码学习融为一体,做到“识字、查字、编码、打字”四结合。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为了确保实验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调控,我们先后组建了实验课题组、设备管理站、教学研究室三级管理网络。课题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吸收骨干教师及部分学生家长代表组成课题领导小组,加强对实验的宏观调控、科学管理和具体指导,解决实验中的重大问题和有关事宜。设备管理站由分管后勤的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解决教改实验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学软件等所需设施,保证实验的所需资金和优良环境。教学研究室由分管教学的主要领导挂帅,吸收能力强、决心大、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学法、质量测查等教学研究工作。基本上做到各级机构职责明确,协调合作,加强了对实验的宏观调控、过程管理和科学指导。

二、多法并用,上好“三课”。

一是指法课。指法的规范操作,对于打字的准确性和速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一开始让学生上机就严格要求,强化训练。首先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各键的功能和作用,接着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严格进行指法训练,强调学生规范操作,从准到快,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是编码课。在上编码课时,各类字的编码方法、拆分规则等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再用这些方法规则来指导编码。在编码时,还要把识字与编码紧密结合起来,一边学生字一边学编码。三是输入课。汉字输入要求学生把小学语文的基本知识和电脑打字的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眼、耳、手、脑并用。这对小学生来说是高难度的技能,因此,在上汉字输入课时,首先要过好编码关,教师把本节内容中的难记部件或难打字进行口头编码或拆分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输入练习,要求学生以难为主,从慢到快,循序渐进,先看打、后听打、再想打,逐步提高。教师既要有要求,有指导,又要随时进行检测,使学生整体提高。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语文“四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打破了过去识字教学单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使学生对汉字“会读、会认、会写、会理解”的四会和单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呆板教学模式,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识字、查字、编码、打字”四结合的新型课堂结构,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促进学习汉字效率的提高。它改造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运用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优化了教学过程。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识字、查字、编码、打字”四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获得必须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能获得操作计算机所需的汉字编码方法和打字技能,这种图、文、声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积极动脑,自我检查、自觉提高。

3.提高了教学质量。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试验,实验班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和操作技能等都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学生的识字率大大提高。二年级实验班学生今年暑假通过检测,人均识字2304个,最多的达到2810个。二是学生对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正确读音的掌握程度都有明显提高。三是学生掌握了汉字编码与计算机的打字技能。基本上做到了看、听、写、打、想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2: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报告

一是指法课。指法的规范操作,对于打字的准确性和速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一开始让学生上机就严格要求,强化训练。首先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各键的功能和作用,接着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严格进行指法训练,强调学生规范操作,从准到快,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是编码课。在上编码课时,各类字的编码方法、拆分规则等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再用这些方法规则来指导编码。在编码时,还要把识字与编码紧密结合起来,一边学生字一边学编码。三是输入课。汉字输入要求学生把小学语文的基本知识和电脑打字的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眼、耳、手、脑并用。这对小学生来说是高难度的技能,因此,在上汉字输入课时,首先要过好编码关,教师把本节内容中的难记部件或难打字进行口头编码或拆分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输入练习,要求学生以难为主,从慢到快,循序渐进,先看打、后听打、再想打,逐步提高。教师既要有要求,有指导,又要随时进行检测,使学生整体提高。

篇3: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报告

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对于他们的后期学习以及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需要教师特别重视。那么怎样才能科学的、有效的积累,达到如古诗所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看张”的境界,是我们每个当老师、当家长最关注的问题。经过差不多一年时间的探究、实践,我校确定了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四结合的积累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生自主积累

为了科学积累,真正实现积累目的,我们要求中高年级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积累本,并且对学生进行了培训,让其明白哪些知识需要积累,常用的积累方法有哪些,及如何分类积累。

(一)小学阶段需要积累的语文知识

(1)词语积累。包括词语、成语。

(2)古诗词积累。

(3)常用语积累。如俗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对联、广告语,及名人名言。

(4)语文常识积累。主要积累文学常识。

(5)作文素材积累。主要积累精美语段和生活素材。

(二)常用的积累方法

(1)读背法。要求每位学生每日背一句(或每周背诵一首诗),可以是格言、歇后语、警句、名人名言等,也可以是优美的课内外语句、诗句。

(2)摘记法。要求每个学生把课堂学习中、课外阅读中、生活中遇到的好的词语、优美句子、精美语段等随时分类记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二、教师帮助积累

有人说“一个习惯养成只需要三天”。为了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考虑到学生都有惰性,积累过程中不能缺失教师的指导。所以,我校决定教师从以下三方面帮助学生。

(一)每周定量积累

为了实现有效积累,我校所有语文老师,每周都会填写一张本周的“课外知识拓展学习记录表”,既要有学习内容、又要有学习时间,并要求其在每天的早操后或者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学习。主要以集体读背的方法进行,等到本周周五学习完毕,会统一交回教务处。

(二)课堂上指导积累

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堂和文本学习是积累的主要阵地。为此,我校要求所有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在课堂中要尽可能体现“积累三步走”。即课前复习导入有积累,课中学习有积累,课后拓展有积累。

(三)国学经典积累

学校每学期指认一名专任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在每天的两饭站队时间进行国学诵读,基本上是每周几句,背会为止。为了学生加深记忆,在诵读经典的时候,学校的电子屏幕会打出当天所学的内容。同时要求各语文教师给学生讲解本周所学内容的意思。

三、家长巩固积累

积累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任务,甚至贯穿人的一生。为保证积累的有效性,开学初,各班开家长会的时候,就要求各位家长:学生周末回去后,各位家长要对照孩子自己的积累本,一一考查其对本周所积累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其考查情况及时反馈给科任老师。如果掌握情况不好,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利用周末时间及时补救,使其尽快掌握。

四、学校检测积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作为主要评价方式的考试,既可以为学生提供短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提供有关学习进步的信息,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兴趣;考试还可以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努力,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和语文能力及有关素养的养成;考试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可,帮助学生制定最佳的学习决策或学习计划等。所以,我校每学期都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对其一学期所积累的知识进行测试,以激发学生积累的动力和兴趣

“四结合”积累法中,学生自主积累是根本,教师帮助积累是重点,家长帮助巩固积累是关键,学校检测积累是动力。通过“四结合”积累法的实践,我们的学生掌握了大量语文知识,养成了积累的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等语文素养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贵盘.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魅力[J].神州,2014(5).

[2]赵连在.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J].神州,2014(5).

篇4: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报告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对小语教学的反思》一文中大声疾呼:“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吧!”兴趣是学习之母,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积极参与,否则会避而远之。为使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我们勾勒设计了小学语文“41-61”教改实验方案,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

一、“四个一”——开辟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大预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我们构想的大预习,旨在引导学生本着“句——段——篇”的层次初步地圈、点、标、划……凭个人感觉自由确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和致力解决的知识点。虽然学生各自选择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收获却很大程度地明确化、具体化和实效化了。

2、大质疑——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我们常见的“质疑”,往往是教师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刻意展现的形式,以致成了少数“尖子”学生的专利,严重忽略了“全体”的探索欲望。可是,几十人的班级,平均三位同学提一个问题,也远非40分钟的课堂容量所承受得了的。我们的构想正是基于这点设计的。

质疑这一学习过程,有学生个体自我的探索,有伙伴间的共同合作,还有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坚持下去,学生便会逐渐懂得每当读书该如何去发现问题和确定学习目标、应该从读中汲取什么、怎样获得那些知识,以期使他们最终学会读书的方法,掌握读书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大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从形式上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最广泛地给予学生独立阅读和小组交流讨论的时空;从实质上讲,则是凭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在交流中发生碰撞,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4、大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当前我们竭力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的真谛所在。而真正解读之则必须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去合作、探究,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筹划增设相关于听、说、读、写、书等一应语文实践训练的时间和空间。

二、“六个一”,拓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广泛空间

1、每天练好一个字

字,大多是写给别人看的,必须工整、规范,让人看了舒服。写一手好字,不论就业于什么工作岗位,其社会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构想的写字除了“每天”练好“一个”的界定外,别无其它要求。这就把练字的“自主性”尽可能地交给了学生自己。当然,老师施以科学的指导仍是必要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耐力、毅力、自制力的相应不足,与欢快的音乐、柔美的舞蹈相比,练字的确有些枯燥。所以,在练字过程中,对个别学生适度地施加一点压力也是必要的。

2、每天练说(写)一句(段)话

说、写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是生活的必须。说、写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大千世界中美好的东西。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光彩夺目,学生有所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现才能有所说、写。只要我们针对一些有教育意义而又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回味、细心体察,就能帮他们尽快地提高说、写水平,同时学会审美,明辨是非,确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每两天背会一首(段)古诗文

调查显示,近年来组织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大多是只重数量,一味地要求背、背、背,据说是留待将来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再去慢慢地咀嚼、内化。这点我们不敢苟同。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机械诵读和理解基础上的诵读,其效果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我们的设计原则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宁可少背一点,背则背出质量、诵出效果。

4、每两天向别人请教一个问题

这个项目的设计,意图清晰,操作简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世风民俗,课内课外,家长里短……只要是学生由不知而知之、由不懂而懂之,就是收获,就是成功,关键是学生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关键是活动效果的监测和活动过程的调控。

5、每周欣赏一篇佳作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的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我们所要培养的全面发展的知识型人才,必须博览群书,掌握知识动向。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多么巨大的作用。

6、每学期推荐一本优秀图书

这个项目的设计既是上一项的延伸,又是上一项的保障。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一个学期就这么一次的图书推荐,平时势必刻意留心身边的书目,真的遇到了好书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而且非认真读上一番不可。为了推荐,阅读的时候要思考、要领悟;既然推荐,就需要评介、需要述说。如此,无形之中就实现了整个阅读过程的整合和升华。

三、“41-61”教改方案,语文教学的可行之路

随着小学语文“41-61”教改实验的告一段落,我们这一构想的可行性基本上凸现出来了。

首先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了。相比非实验班级的学生,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学习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有了明显提高。据同学们反映,语文学习的负担非但没有加重,反而似乎减轻了许多。

实验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优势领域,或者喜博览,或者爱摘录,或者善感悟……分别显现出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潜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这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

课堂上,学生与过去相比,参与积极性更高了,参与面更广了,讨论发言时,明显表现为有的可说,说得条理,能说出见地;反映在课外,读书习惯好多了,读书氛围浓烈,不少同学屡次被评为“小书迷”,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95%的学生能坚持每天看书报,阅读到的优秀片段、有趣情节摘录或剪贴下来收藏或与伙伴共享。对书中人物、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分析评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课余到图书馆阅读的学生多了(我们的实验活动对全校同学产生的最明显的影响之一),多读书、读好书开始成为许多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需求。

篇5: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报告

京溪小学 陈 静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在课程改革是这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一方面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课程改革也带给我们许多茫然与困惑。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第一学段的识字要求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一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的识字效率提高,从而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2003年秋季在白云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下,我校有条不紊地开始实施新课程。老师们怀抱着极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了课改的实验中。在研究中,我们依据低年级教材编排的以识字写字为重,兼顾阅读与口语交际为原则的特点,把识字实验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点,在全校五个实验班中开展了全面的实验研究。

3、“认读写结合,提高识字效率”实验的宗旨是通过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提高学生识字效率,提前读写的目的,解决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重识记,轻积累;重理解,轻运用”的弊端,这无疑是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

(二)意义、认读写三结合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做中学”。他的“活动论、经验论、儿童发展论”归结到教学就是“做中学”,通过做,让儿童充分主动活动,通过主动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经验促进发展。可以说儿童的智慧全赖于活动。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光让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光学不练,那学生会学得多忘得多,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没兴趣,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学,在学中不断地运用,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成果。

2、读写三结合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是一种实践,语文课堂上和课外的“阅读和写话活动”其实质是学生实践性的学习,是一种尝试性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和写话,能让低年段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体验主动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识字中认读写的三结合,既顺应学生天性好动的年龄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新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

二 实验的基本情况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小学低年段认读写结合,提高识字效率”这个实验课题,本实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创新性原则,正确对待实验中的每一个问题。

(二)实验时间:2003年9月到2004年7月

(三)实施步骤:

2003年7月到2003年8月 制定方案 2003年9月到2004年1月 第一轮实验 2004年1月到2004年2月 第一轮实验小结 2004年2月到2004年6月 第二轮实验 2004年7月到2004年8月 总结、撰写论文

(四)实验对象:京溪小学一年5个班,三、实验的措施

(一)切实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我们认为进行“认读写结合,提高识字效率”实验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参与实验的教师,从这项实验开始削,我们便有意识地把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坚持科研兴校,扎扎实实地进行课改实验

我校5个一年级教学班,200多名学生,依照我校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的道路的宗旨,一直以来都坚定不移地抓教研,抓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进行课改实验。上期期末,学校一年级全体教师参加了白云区教研室举办的实验教材培训,老师们感受很深,一年来积极参加白云区组织的各科研讨活动,向同行学习之余,一年级语文教师大胆上研讨课,本学期每人上了一节公开研究课。这些课紧扣新课标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形成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在选课上,她们大胆选择了一些新课文和难教的课文进行研讨。将研讨课的目标定位为教学研究,改变了以往那种害怕失败的观念,大胆地推陈出新。在课堂上,老师们尝试着将新课标所体现的语文改革的基本理念贯彻始终:在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们都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可以说他们设计的教学环节都体现了他们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她们上的代表本年级组水平的全校观摩课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也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每一节研究课后,科组都采用现场评价法,这种方法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课改教师、任课教师和其他听课教师坐在一起一块研究新的教法与学法,对照课改精神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评课堂上哪些方面体现了教师在关注学生;评知识是教师直接给的,还是真正的“引导”;评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还是走过场;评教师是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等等。

2、进行培训、学习、研讨,激发教师的潜能

一年级的各科教师参加了培训和多项学习外,同时,我校组织了尚未课改的其他年级的教师进行培训,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用新课程理念去施教老教材和指导教学实践,并为以后的其他年级课改奠定基础。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深入学习新课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切实运用,上学期,我校取消了托管课,将每天下午放学后一小时定位为老师业务学习时间。9月,学校组织全体语文老师们进行了为期一月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老师们在学习新课标及解读之余,听取王红校长有关新课标的科研讲座,阅读了各种有关新课标的文章,并以此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让老师们受益菲浅。老师们纷纷主动写出了高质量的新课标读后感,在“新课标学习交流大会”上,肖燕清老师和陈静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及自身学习新课标的感受做了精彩的发言。

从十月开始,语文科以新课标为指导,大力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实践。从第九周到十六周,分别以作文教学、优秀教学设计学习、以读为本研究、谈天说地研讨、案例分析、教改文章学习、课例研究、复习指导等为中心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坚持周周有主题,周周出效果。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些学习的机会,从未无故缺席。并主动以理论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十五周,每位教师上交了一份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

在备课的要求上,本期我们变抄教案为要求执教教师写出课后反思:1.记成功的经验;2.记失败的原因;3.记教学的应变;4.记学生的创新;5.记学生的问题;6.记教案的修改。我们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使课程改革少走弯路。

(二)加强课内外认、读、写的联系,提高识字效率

1、识字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新课标提出,在识字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由“识”到“会识”,从而达到自主识字,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在实验中,我们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识字。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识字:

《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段识字量为1600-1800,写字量为800-1000。如何在两年的时间让学生实现多认的目标,是全体一年级实验教材使用者所关注的问题。如果单是关注课堂识字,那么这个目标是无法达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识字时,除关注课堂教学资源外,还要更多地关注课外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记字、用字。从同学的姓名,到商品、招牌、广告、布告栏,以及电视、报刊、杂志和读物等,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的好资源,只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识字,记字方能事半功倍。(2)自主选择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上提醒老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且要多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感受体验是各不相同的。实验中教师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选择识字方法时,在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或创造性地使用。在师生共同学习中,我们发现,根据汉字构字特点的不同,识字的方法也随之变化。我们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识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想象法

教学实践证明。因为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儿童识字往往依赖于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汉字在成人眼里不外乎是由横、竖、撇、点堆砌而成,而小学生的思维中汉字一会儿是奇怪的图形,一会儿是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他们喜欢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识字,在成人看来枯燥的认字过程他们往往记得有滋有有味。

请看在孩子们眼里汉字是如何变得妙趣横生的:

生:“甜”字真有意思。舌头舔到甘蔗感到很甜就是“甜”。

生:“眨”是眨眼睛,所以是目字旁,右边一撇是眉毛,下面是眼睛和下眼皮。

生:我有好方法记住“澡”,左边是洗澡的水,右边是许多肥皂泡,下面的木是小朋友坐在木盆里洗澡呢。

想象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识记方法,在充分想像中,他们尝到了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字型上有特点的难点字最适宜用想象识记法。会意法

汉字大多因义而构形,大量的“会意字”在构字时储存了很明显的意义信息。根据儿童观察事物的习惯,可以引导学生将汉字作一番新的“说文解字”,使汉字 具有了生动活泼的释义,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符号。这样,识记汉字成了有理解性的活动,音、形、义统一起来的汉字就会在儿童心理上得到认同和接受,并在其思维中建立起牢固的联系。当他忘记该字时,他的生活常识会给他提示该字的构字线索。

例如教学生字“休”、“看”:

师:(出示简笔画,一个人靠着一棵大树)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靠着大树。

师:他们组成了一个有趣的字“休”,你能想象一下他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了,是一个人在休息的“休”字。

(学生开心地笑起来。)

师:(出示生字“看”)谁能表演一下孙悟空向远处看的样子吗?再看看这个字,想想有什么意义。

生:我知道什么叫“看”了,手搭在眼睛上往远处看。

古老汉字的奥妙吸引着孩子们,在对汉字形义联系的探索中,兴趣和热爱一点点增加。当他忘记“看”字时,他的识字记忆会提示他孙悟空的独特的姿势,而使字形再现。

加减法(包含熟字加减偏旁或笔划)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有其独特的构字规律。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和合体字。一个合体字中的某一个部件往往不单为这个字所有,而是许多字共有。因此大量生字有联系,形状非常接近。如以“青”为基础部件合成的“清、晴、睛、蜻”等。用加减识字法去识记,能举一返三,由识一个字延伸到识一类字。

又例如教学生字“日”时可触类旁通,让学生想一想,加一笔或减一笔,可变成什么字,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鼓励了学生课外识字。

汉字识记的方法很多很多。在教学中,只要注意发掘和保护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究,他们就会理解并创设出不拘泥于一的识字方法,使识字教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3)通过多种实践性的活动提高识字效率:

实践证明,当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当然,参与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学习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因此,在实验中我们把以下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入到语文课堂: 猜、编、赛

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日常喜爱的猜谜活动引入课堂。我们设计了趣味猜字,编字,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如:“太阳升上地面”(谜底:旦)学生展开联想,努力寻找相关联的字,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教师问:“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激发了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可以让学生自主编谜语,如“三个太阳”(晶);一个女子很不错(好);在太阳底下过生日(星);天鹅飞了鸟不归(我)等,学生在编字谜中积极开动脑筋,又进行语言组合,说出了有趣的字谜。他们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得生动而高效。同时学生大都有好胜的心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字谜竞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思维。画、演、唱

把艺术活动寓于课堂教学,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画面感特别强。教学时,不妨让学生读读画画,透过对语言文字的领会感悟,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文字边在头脑里浮现画面,再描绘出来。在构思图画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许多童话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学生喜闻乐见。与其把时间耗在讲、问、答上,倒不如把学生引进故事之门,让他们担当故事角色,在“身临其境”的表演中,使语言文字内化,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夏夜多美》一课,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蚂蚁碰到了荷花、蜻蜓、萤火虫而发生了一些对话之后,教师鼓励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指导他们读课文、想动作、练语气扮角色。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自始自终积极参与,完全忘我地走进了童话故事中。在自己设计的,自己组织的,自己表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一遍遍地练习读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和情感。教师根据课文特点,还可有针对性地选择,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感悟语言文字,感受社会生活。

有时在课文的某个教学环节,可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唱唱,跳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

2、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读是写的基础,是认的延伸与巩固。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认读写三结合”实验的宗旨。我们从一年级起把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上。由刚开始家长读、学生听到学生与家长同读到最后的学生独立阅读。同时在课堂上针对低年级的年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循序渐进地指导,把每一篇课文作为一个读书的范例,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在书海中遨游。

首先,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导读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课文。如,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调动学生的思维,课中,让学生读课文后圈画出 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间寻求解答,再在班上汇报。让学生在大量阅读提问解疑中发现和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在师生关系上,注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做到学生会的就不讲,不会的就引导他去学,注意使学生经常获得自己学会的愉悦体验。这样,学生慢慢地学会了提问,解答。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其次,我们规定每位学生在阅读中用好一个本:词语积累本,用来积累学到的新词新句,要求学生每天至少保证20分钟的课外阅读,读后进行摘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可过高,只要求其每天摘抄两个词并能真正理解,词语摘抄的好坏也要视个人而定)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又促进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在第二学期的实验中,由摘抄词语变为摘抄后写句训练。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地由积累过渡到运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定期开展读书交流和知识竞赛,通过这样的激励手段,使学生以读书为乐,以多读书为荣。

3、识字阅读与写话训练相结合

除了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写话的训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在读写结合上下功夫,灵活地进行小练笔,特别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低年级以写话训练为主,教材中并没有规定习作练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增加写话练习,注重让学生有感而发,学写心里话。如学完《胖乎乎的小手》一课,可让学生说说你的小手能做什么,并让学生写写,这样每课安排一次写话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写作。

督促学生写好周记。一年级要求每周写一篇日记,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即可,每周都要检查并举行优秀日记展览。

四、实验的结果

一年来,我校围绕实验主题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能力上,学生能初步具备自觉性、独立性。如:已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自学生字、生词及简单的课后题。大部分的学生能自觉读课外读物,能做自己整理书包等。且实验班的学生由于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动手、动脑机会多,创新思维被激发,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篇6: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报告

主研单位:崇州市三郎镇中心小学校

一、课题提出缘由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而阅读教学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对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目前的小语阅读教学,还不同度地存在着串讲串问、一牵到底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成了一句空话,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走进了高耗低效的怪圈。学生不但阅读能力提高甚微,而且对阅读课失去兴趣。本来富有人文精神的阅读教学的课堂,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被真正确立。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备课时,只重视教法设计而忽略了学法指导的研究,即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不够。小语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重视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国小语学会秘书长崔峦在《全面认识和体现语文学科性质——对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一文中曾大声疾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活动,受到语言训练,培养语文能力。”因此,重视和设计好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迫在眉睫,而且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本课题的实施就是依据新课标、现代课堂教学理论,要改变应试教育下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阅读教学结构,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进行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基本的自学能力等。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关于阅读

所谓“阅读”,指的是运用视觉,看别人用文字(书面语言)写出来的东西。阅读是人类复杂的行为之一,是一个用多种技巧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关于阅读教学

所谓“阅读教学”,是指教师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阅读有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对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大多是在教师严格控制下学生被动地完成一个又一个指令的学习过程。课堂是由教师设计并负责组织施教的,教师课上的自主权要比学生大得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构建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新模式。自主学习的含义是要把教学过程尽量安排成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指要切实由教师的“教”(包括不必要的讲、满堂问、过多的控制和限制等)出发,转到由学生的“学”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练,是辅导员,学生是主角,是主人,“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其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从面来说,是全员,每个学生。从时间来说,是全程,体现在阅读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形式上说,读、思、议、写、画、演等多种多样。要在教学中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

(四)其他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的最大特点是能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能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量。

(1)能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思想。

(2)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从“教”出发为从“学”出发,使课堂上教师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3)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参与的心理,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4)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疑问,让学生质疑问难,自己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关于学习的心理问题

1、学习首先是一个心理过程,其次才是一种活动变化过程。据心理学家的统计,人用于实际生活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有三分之二是靠自主学习获得的。

2、学习是一种愉悦的活动,造成学生学习不愉快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管得太死,导得太多,包办太多,个体的自主性太少,“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只停留在口头和书面上,还没有从教师的观念中得到充分的认可并付诸于实践。

3、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自主学习,不少教师还显得办法不多,尤其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有效阅读的过程中怎样具体操作等,这些问题都迫在眉睫,急需解决。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定了这个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设想。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讨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算是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这些活动设计方式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方法)等有没有帮助,效果大与否。

2、以班为单位,对小语阅读教学中课内课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具体方法和操作环节、步骤进行探讨。

3、设计卓有成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读书方法去进行有效的阅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

4、以探索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模块)或方法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根本目的。

(二)构建该题的主要理论和实践基础: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一些现代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和实践,如自主学习、有关阅读教学改革理论、创新教育理论、情商理论、其他现代课堂教育教学理论。

(三)课题的总目标:

1、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

(1)创设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消除心理障碍。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程序、步骤,摒弃串讲串问,巧妙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设立集体授课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学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保证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活动。使全体学生在目前大班额形式下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3、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读、思、议、写等实践活动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技能和自学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阅读课外书、作摘录笔记或写读书笔记等。)和阅读能力。

5、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在训练语言的同时训练思维,培养提问的能力,培养语感,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给学习方法,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良好基础。

6、通过实验,探索出有一定指导性和具体可操作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方式方法(模式、模块)。

(四)子课题简介:

1、《童话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主研教师:

宋光明

小学一级教师

大专

教龄13年

小学二级教师

中师

教龄 2 年

2、《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主研教师:

宋光明

小学一级教师

大专

教龄13年

王亚碧

小学二级教师

中师

教龄 5 年

小学二级教师

中师

教龄 2 年

3、《写景状物记叙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主研教师:

罗丽群

小学一级教师

中师

教龄13年

小学二级教师

中师

教龄 2 年

羊德友

小学二级教师

中师

教龄2年

4、《写人记事记叙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活动设计》

主研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中师

教龄11年

小学一级教师

大专

教龄 8 年

羊德友

小学二级教师

中师

教龄 2 年

(五)课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

2、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性原则。

即以素质教育理论、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和当代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1)自主学习原则。

(2)主体性参与原则。

(3)以人为本、民主合作原则。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经验总结法。

(1)实验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自觉地将自己的实践与相关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在理论指导下,不断地修订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

(2)收集别人已成功的经验做法,加以利用、改进再实践。

2、自然实验法。

3、调查研究法。

主要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其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是否有变化,其中变化是向着实验者所希望的变化还是事与愿违,在任何情况下又如何调控。

4、对比实验法。

(七)对课题研究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和度量问题。

具体如何对课题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和度量,由各子课题拟定,但都必须坚持唯物和科学的态度,以规范的检测手段和方法进行检测评价,量化标准的制定应科学,合符学生身心发展和年段特点及教育规律、教材、新课标要求。所定检测方法、标准,不管是定性还是定量的,都要求能尽量恰当、真实地描述或反映出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实验周期及测评办法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个阶段,时间为三年。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初步研究

一、实验时间:

2000年9月——2001年12月

二、实验内容:

1、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分析教育现状,确定研究课题,确定实验方案,成立实验课题组,明确分工。

2、学习有关教学科研理论、阅读教学和活动设计的有关理论;

3、对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语文能力、学习兴趣等进行测试,了解目前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和技能等方面的现状。

4、初步研究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5、初步研究具体活动形式的活动设计。

三、实验方法:自然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实验法。

四、实验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克服当前语文教学中串讲串问、讲多读少的弊端。

2、初步探索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经验材料。

3、初步探索各种活动形式下具体活动过程的设计,形成经验文章。

4、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使参研教师由“学习型“教师向“思考型”教师转变。

五、实验措施:

1、边实验边修改课题实验方案,调整充实实验研究人员,明确分工。

2、加强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有关阅读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阅读教学中活动的设计的理论文章,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文章。

3、搞好专题研究:每周一次小组学习交流(小组成员轮流组织);每学期一至二次研究成果展示(公开课的形式);撰写一至二篇经验文章。

4、开展校内教师论文交流,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扩大实验成果的影响。

5、请教研室领导指导课题组工作。

六、具体安排: 1、2000年9月——2001年2月,修改课题实验方案,调整研究人员,制定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2、2001年3月——2001年7月,继续学习有关教学理论,收集实验前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兴趣等资料。初步按照分工,展开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活动设计形式,并形成文章。3、2001年9月——2001年12月,继续按照分工,展开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活动设计形式,并形成文章。4、2001年10月,出版第三期教师论文集暨课题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集。5、2001年10——11月,课题阶段汇报活动,邀请教研室领导到我校指导课题管理工作。6、2002年1月,组织对学生进行测试,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总结。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阶段

一、实验时间:

2002年2月——2003年2月

二、实验内容:

1、实施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方案,并定期学习修改实验方案,使原课题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修改课题的子课题使其提法更准确和符合当前教学的需要;

2、继续学习有关教学科研理论、阅读教学和活动设计的有关理论,让学习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的始终;

3、对学生进行第一实验期的语文能力、学习兴趣等进行测试,此信息既为第一阶段的研究成绩,又是第二阶段的研究基础;

4、继续研究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童话教学以“读、演、编”为主;诗歌教学以“读、背、画”为主;记叙文教学以“读、议、练、演”为主设计活动;

5、继续研究具体活动形式的活动设计——“读“的活动设计;“议“的活动设计;“练”的活动设计;“演”的活动设计;“编”的活动设计。

三、实验方法:自然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实验法。

四、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克服当前语文教学中串讲串问、讲多读少的弊端,为适应新的语文课程打下基础。

2、探索各类课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模式。

3、继续探索各种活动形式下具体活动过程的设计,形成经验文章。

4、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使参研教师由“思考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五、实验措施:

1、按修改后的课题实验方案,调整充实实验研究人员,重新进行人员分工,调整研究力量。

2、加强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有关阅读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和阅读教学中有关活动设计的理论文章,以及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文章。

3、继续搞好专题研究:每周一次小组学习交流(小组成员轮流组织);每学期一至二次研究成果展示(公开课的形式);撰写一至二篇经验文章。

4、开展校内教师论文交流,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扩大实验成果的影响。

5、请教研室领导指导课题组工作。

六、具体安排: 1、2002年2月——2002年4月,继续实施并修改课题实验方案,调整研究人员和研究力量,学习第二阶段实施计划;收集第二阶段实验前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兴趣等资料。

2、2002年4月——2003年2月,继续学习有关教学理论。

3、2002年4月——2003年2月,继续按照分工,展开对各子课题的研究,形成经验文章。4、2002年12月,出版第四期教师论文集暨课题组第二阶段研究成果集。5、2002年10——11月,课题阶段汇报活动,邀请教研室领导到我校指导课题管理工作。6、2003年1月,组织对学生进行测试,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课题第二阶段研究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补充研究阶段

一、总结第一二阶段实验情况,形成经验论文。(1、分析本班学生在实验1、2阶段阅读综合素质的变化分析并就实验中心得形成经验文章。)

二、加强理论学习,交流实验心得体会,改进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案。(1、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经验文章和本班实验情况。

2、相互交流探讨改进备课。)

三、综合测评实验结果,形成文字材料。(通过测试〈口试和笔试〉及调查卷和备课等资料分析结果。)

四、开展示范课活动,总结出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中的优点,研讨并力求确定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式。(1、总结设计出自己在实验中探索出的方法或模块、模式。

2、备课好、上课效果好。)

五、整理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总课题拟用三年时间为一轮实验,各子课题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在一至二年内结束实验,然后向总课题组汇报情况并提交所有实验过程、结果的详细材料。1、2000年9月至此2001年1月底为课题可行性论证实验阶段。2、2001年2月(即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起课题实验正式启动。

(九)课题研究过程的基本操作简单描述。(具体的描述由各子课题阐述)

各子课题应在总课题的指导下,结合本课题(子课题)和本班实际,首先制定子课题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在实验目标的指导下,借鉴别人已取得的成功有效的方法手段,结合自己的新方法新手段,把这些方法有机地融合在具体的教学各环节中,在设计课时计划时,就应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法、学法精心设计,多种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等,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实验之初要注意:

1、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2、保护和鼓励学生已有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方法。

3、大力鼓励和倡导学生萌芽状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特别是那些与教师或教材不同的观点,哪怕是看似离经叛道的想法,教师要尊重而且应鼓励表扬。

(十)课题组其他成员。

课题总负责人:杨德全

课题组长:王世伦

课题副组长:杨维富

特请指导教师:李银辉

方孟琦

周英等

课题组主研人员:杨军、宋光明、罗丽群、刘林、王亚碧、罗丽、羊德友、冷静

课题组其他研究成员:三郎小学其他语文教师

三、效果预测

1、收集实验资料和相关论文,装订成册。

2、撰写实验报告。

3、提炼成果、形成阅读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新模式。

4、形成阅读教学新的特色。

5、实验起止时间:2000.9——2003.7

三郎镇小学语文课题组

篇7:物理教改实验报告

五华县河东中学刘奕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课题确立于2010年9月,同年11月被县教研室批准为课改研究课题。两年来在县教研室的关心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及同级同科老师的帮助下,本实验课题得以顺利进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两年来有针对性的实践,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所试验班级初三(2)、初三(13)班的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兴趣也变得更浓了,其中初三(2)班的及格率从原来的38.5%提高到59.2%,优良率从原来的21.3%提高到41.5%,平均分从原来的47.1分提高到60.1分;初三(13)班的及格率从期初的40.5%提高到68.2%,优良率从原来的25.3%提高到48.5%,平均分从原来的49.1分提高到63.1分。作为山区学校,面对的往往是:学生基础差、两极分化严重,学校硬件上不去等问题。如何从实际出发,有效的实施实验教学,我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

无论从教材的安排还是《课程标准》的纲要都可见实验教学非常重要。首先,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实验)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实验教学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方式之一。自然科学的特点告诉我们,仅凭教师抽象地讲解是不行的,必须要观察和实验才能准确的领会科学道理,实验教学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再者,实验技能是近年中考的必考内容,所占比重也较大,是检验实验开展情况的有力措施。

有好些物理知识,光凭嘴说,可能你一两节课你都说不清楚,学生也听不明白,但是你只要通过几分钟的实验表演,再加上你对实验现象的成功解释,并加以适当的总结,学生可能就会茅塞顿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学,争取堂堂有实验,人人有实验,切忌怕麻烦如“以讲代做”、“学生实验老师做”。

(二)调动学生因素,积极完成实验教学

山区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受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待学习往往兴趣不浓厚,基础又较差,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努力争取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从开学初的第一堂起,便可通过小实验,提出身边的生产常识问题,来激发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经常

开展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如:研究楼道开关,开展制作竞赛,组建兴趣小组等,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可大大调动他们完成实验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

1.合理安排时间,弥补硬件不足。

山区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和具体困难,有些设备、器材严重不足,且由于班级多、班额较大,进行分组实验时,现有的实验器材往往能够开出的组数远远不足,这样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时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保证学生实验质量,我们就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以弥补实验室和分组实验器材的不足。

2.提倡教师学生自制教具,积极开展小制作。

自制教具学具如用木条制作杠杆、用牙膏皮演示浮力实验等不仅充实了实验器材,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是对实验的改进,使学生有新鲜感和成功感。开展小制作如废塑料瓶制作小鸡自动喂水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潜望镜、袖珍针孔照相机等让学生无形中运用了所学所记。

3.让实验回归学生的生活

山区学校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但山区的学生有着他们自身特殊的优势:劳动实践多,对大自然认识全面,独立生活能力强,生活经验丰富。这些都是宝贵的实验财富,也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只需我们积极主动帮他们点拔、分析,便可成为较好的课程资源。其次,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诸如一本书、一个板擦、一枝铅笔,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实验工具,只要我们去发掘,就会弥补山区实验资源的不足,就能利用它们去做实验。如扁担中的杠杆、压强知识,深山里喊人时的回声知识,自行车上的摩擦、惯性知识等。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新课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投影片、挂图、光碟、各类课件等)。虽然山区学校中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并不丰富,但不是没有,国家在各地均有投入,我们应尽量去利用,使之成为实验教学的好帮手。这些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创设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对学生在实验技能、情感、价值教育方面都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光碟中的实验演示和一些生动形象的课件非常好,能帮助学生观察不能实地演示的实验,让学生愉悦中掌握技能、领悟知识。

注重实验教学,推行素质教育,使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变革。这些课的特点是:(1)结构新颖 内容丰富。如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后的“复习课”变成了“应用课”。课上教师“组织”“引导”着,学生不断地展示自己实践研究的成果,从中不仅复习、巩固、拓展了所学知识,而且也

篇8: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报告

关键词:指导,自主学习,教改

这学期我接任的班级进行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指导———自主学习”实验。现将实验情况简介于下:

一、实验实施方案

(一)准备工作。

1.转变学生学习观:传统教学中采取强制式、灌输式的“要我学”,现在要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的新的学习观,学生能主动配合吗?我充分利用学生对新老师的好奇心和师生互相适应的转折契机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说明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学会学习,充分开发自我潜能,比单纯的掌握知识重要。通过宣传发动,学生都表示要主动配合,新的学习观开始萌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2.合理分组,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学中我们既要考虑整体的进步,又要考虑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合理分组,并对不同对象作不同要求。

(1)合理分组,搭配座位。

(1)分类:先把全班学生按高一下成绩及平时表现分为:A为担任小组长的优生、B为中等生、C为需要帮助的学生三类,人数比例为1∶2∶1。

(2)分组:全班共56人分为14个组,每组4人,其中A类一人,B类2人,C类1人,由组长自愿挑选组合而成。

搭配座位:课桌排放,把全班课桌都按左右两张连接一起供每组四人并排而坐,成一字型,即“BACB”型。

(2)对不同类的学生分别作不同要求:

(1)整体要求:要求全班同学按老师布置的导学案,至少提前自学一节课,并把课前基础学习交流提前一天完成,由组长检查,并把完成情况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提前就掌握学生的一些自学情况。并要求全班同学做好学习笔记,带着问题进课堂。

(2)对A、B、C类学生作适合他们特点的不同学习要求。

注意:应做好C类学生思想工作,上面的分类及要求不是对差生的另眼看待,而是要让周围更多的人来关心帮助他们。

(二)课堂操作方式(检、议、导、练、结)。

1.检:目的是老师能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老师能更好地导。

2.议: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讨论导学案中的问题或相关问题。

3.导:教师根据教学设计,以及上面检、议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精讲内容。做到提纲挈领,有启发性,对教材重难点在广度难度上有突破性,对疑点允许学生争辩。

4.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智能达标检测题,既可巩固本节知识,又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表现。可让程度不同的学生上台解答并讲解,让学生当一次老师;也可由学生对课本例题进行改造做变式练习,也可由学生上台发表本人对课本或导学案中相关问题的独特解决方法……

5.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对本节主要内容、重难点、注意点等给予概括小结,以便把点滴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对各小组或个人表现进行评价。

(注:上面各环节没有严格界限,而是互相交织的。上面的操作形式也不是唯一固定的形式,有时根据需要可灵活变动并予以实施)。

二、体会及建议

(一)此项教改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一定要坚持课前自学和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这就要求课前必须有“导学案”的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及重点、基础学习交流、合作探究的问题、智能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及学法指导等环节。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要简单明了,切忌学习目标过多,别让学生在自学的开始就产生消极情绪。

2.导学问题的设计:导学问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是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不能简单地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的罗列。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及探究方法的指导及抽象疑难问题分层次提示等。每堂课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如何,学法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学法指导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掌握学习方法。

4.基础智能达标检测的设计。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掌握和运用,一定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检测题,此环节要注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二)建议。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时刻保护好学生的良好心态和学习积极性。

2.一定要设立学生个人进步奖、小组集体奖,引进竞争机制———否则要长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就是一句空话。

3.经常召开各层次学生座谈会或进行个别交谈,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异常情况要及时了解并调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否则也会影响课堂合作互动。

4.一定要有检查机制。若不检查,个别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就不一定到位,这会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5“.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是否每节课都要进行,有待探讨。

上一篇:对“饥饿疗法”故事的感悟下一篇:建筑学设计院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