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花钟》 教学设计

2024-07-09

三年级上《花钟》 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篇1:三年级上《花钟》 教学设计

《花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并学习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2、了解不同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及其原因。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的多种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准备:

课件、纸质花钟、鲜花图片。教学过程:

一、美的导入

1、示鲜花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美丽的花,有哪些花呢?

2、猜谜语。

兄弟三人同走路,日夜劳累不停歇。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师:谜底:钟。题目就是“花钟”。看了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师:大家真会思考,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美的发现

(一)初读课文:

1、什么是花钟?

师:默读课文思考花钟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师:读完了吗?找得真准确,他一样的同学举手。

一起读读这句话。

2、夸夸植物学家(泡泡里的话)

师:一起看到课文最后泡泡里的话,读一读。

植物学家做了什么,连作者都夸他做得妙呢?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三段。谁来答?

花钟上有指数字吗?那根据什么知道时间的? 生:根据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多神奇啊,我们也来夸夸这位制造出花钟的植物学家吧!生:

植物学家根据花儿开放这种美好的方式,告诉大家时间。你们想不想也来做做花钟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是介绍了什么? 师:这一段介绍了什么呢?

大家说得都对,那这一段中到底写了哪些花儿呢?大家拿出笔,默读第一段,勾出花的名字。

2、听朗读,圈出花的名字。师:找到了吗?有···

都找到的同学请举手。真厉害。

接下来,老师想让大家和这些花儿交朋友。想象一下花开得美丽的样子,练读写花的句子。练习好了吗

3、想象花开的样子,有感情朗读写花的句子。(自读、抽读、配乐朗读、配乐看花图片读)配乐。

(1)一句一句抽读。

老师请同学来读第一句。下一句。再有感情些,读得再温柔点。多好听啊,请坐。声音大点,就更棒了。嗯,好的,请坐。注意读得有感情些,美一些。(2)齐读

大家读得都很棒,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都来展示一下你们动听的朗读,准备好了吗?开始吧。(3)再齐读

花儿开得可真美啊,能不看书,记住这些写话的句子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花的王国吧!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拟人手法。(1)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除了文中这些写花的句子,老师这里也有几句,看看我们班观察最仔细的是谁,能发现他们的不同,什么颜色的句子更有趣呢?

蓝色字的句子

蓝色的部分把花比作了小喇叭,像人一样会吹起小喇叭,有了人的动作。再来看看下一句,蔷薇花也会像人一样绽开了笑脸,有了人的表情。这就是拟人句,把花儿都写活了。

你们学习文中作者的写法来写一写呢?看看我们班最会思考,最会写的小作家是谁?

(2)扩句训练。

师:大家说得多好啊,一个比一个会动脑筋。

各位小作家说得真好啊,想象力

真丰富,把花儿都写活了,有了人的表情有了人的动作,这就是拟人句。

过度: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很多的花,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合作,制造一下神奇的花钟吧,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合作?

(3)制作花钟

台下的同学看到台上的同学每贴好一种花,你们就要读出写这种花的句子。

师:这么多的花开放的时间都不同,有的在白天,有的在晚上,老师就想问问了,为什么开花时间不同呢?板书:开花时间不同。

(三)学习第二段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为什么开花时间不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师:谁来为我们解开这个谜题?还有哪位小科学家要来说说你的观点。

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

板书:温度、湿度、光照。

从昙花姑娘开放的时间,你知道了什么?如果阳光太强,气温过低会开花吗? 还有补充的吗?告诉老师除了温度、湿度和光照还与什么有关呢?

有的花需要蜜蜂蝴蝶来帮它传播花粉,蜜蜂蝴蝶飞来了,花儿也就开放了,所以与什么有关啊,昆虫活动。

三、美的升华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出示大屏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的花,而且啊,我们还解开了花钟的秘密,那就是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时间,只要时间到了,就开了。只要大家用心观察,一定能知道更多的秘密。

篇2:三年级上《花钟》 教学设计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出示课件,配上轻音乐。)(学生或陶醉或惊叹。)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一下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吗? 生1:鲜花朵朵。生2:争奇斗艳。生3:芬芳迷人。

师:同学们说的词都很美,老师想把你们说的词连成一句很美的话读一读,可以吗?(出示句子: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教师美美地读句子。)同学们能不能也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呢?(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句子。)„„

师:有谁能告诉大家,这个花钟上有哪些美丽的花呢?

生:这个花钟上有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教师依次将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那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和文字相对应。)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反复读读,想象它是怎样开放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学习。)

师: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谁愿意来做花仙子,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开放的?

生1:我喜欢这句:“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师:你知道万寿菊“欣然怒放”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1:就是开得很大。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它是怎样开放的吗?

生1:(两手做花含苞状,由胸前突然向上张开。)

生2:老师,我觉得万寿菊开放的样子就像我们过年时放的烟花一样,突然向外面爆开来,五彩缤纷,十分美丽。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是的,万寿菊开放的样子就像突然绽放的烟花那样,当你看着那绽放的美丽烟花的时候,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生3:(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读这句话。读到“欣然怒放”时声音提高。)师:老师听出来了,这朵万寿菊正努力地绽放着,还有谁能让这朵花开得再大点,再美点?(边说边做手势)

生4:(面带微笑,充满向往地读。)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生5:老师,我觉得他读得很美,但如果配上动作就会更美。

(教师示意该生读,边读边配上动作。可谓声情并茂,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师:让我们这些花仙子一起来“欣然怒放”一次吧,请大家边读边做动作,好吗?(学生齐读。)赏析:教师通过精美的课件,丰富生动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的境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这个片段中,教师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各种花的特点(包括花的外形、颜色、香味等)了如指掌,同时又深深陶醉于文中优美的文字,正因为教师对教材有如此透彻的理解,才会对文本有独到的解读。如:学生欣赏了花的课件之后,他们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由此可见,他们的感受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巧妙地一引:“老师想把你们说的词连成一句很美的话读一读,可以吗?”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一个由词语到句子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头脑中对花的印象更加丰富、完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感受“花钟”的神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拓展点)师:课文为什么以“花钟”为题呢?谁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第3自然段。)师:花钟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1: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生2:这位植物学家太有创意了。

师:那我们就来玩一个小游戏,在卡片上做一个模拟时钟,根据课文内容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儿的名字写在钟面上。(学生制作卡片。)

(师生共同来玩这个游戏,教师说出大约几点钟,学生说出花的名字。)师:同学们,这位植物学家的想法是不是很有创意?那你们根据这些花开放的特点能创造些什么呢?请你们展开自己的想象谈一谈。

生1:我要制作一个植物闹钟,把在我起床时间开放的花儿连成闹钟,这样我不但能准时起床,而且还能在起床时享受花香,多美啊!

生2:我想发明一种花儿音乐钟,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儿都放在一起,当一种花儿开放时会响起一段音乐,下一种花儿开放时会响起另一段音乐,那一定是非常有震撼力的音乐会。

篇3:三年级上《花钟》 教学设计

一、案例描述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拟人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 随风起舞的落叶、令人垂涎欲滴的水果, 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给全文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 我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学生非常感兴趣, 用了很多学过的词语:景色宜人、层林尽染、春华秋实、瓜果飘香、金秋时节、叠翠流金。学生说出了许多描绘秋天的精彩词汇, 让人感觉仿佛秋天真的到了。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感受秋天。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他们借助字典以及以前学过的一些记字方法, 互相指正读错的字音, 不一会儿便把整篇文章读通顺了。

接着, 我来个问句式陈词:“孩子们, 秋天的雨美吗?”所有的学生都说太美了。我接着追问:“美在哪里?”学生们的概括能力都很强, 有的说是颜色美, 有的说是气味香, 有的说是秋的信息美。于是, 我顺着学生的思路, 说:“秋天的雨好美, 带着它那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把颜色都送给了谁呢?”有个学生脱口而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我拿出一片画好的银杏叶, 说:“作者真会观察, 大家看, 这片叶子像什么呀?”学生抢着说:“扇子!”十月深圳的天依然有些热, 我下意识地用银杏叶扇了几下。有个孩子注意到了, 高喊:“老师在扇扇子!”在场听课的老师都乐坏了, 我觉得有点窘。不过, 恰巧为我解释“扇”多音字和“炎热”作了很好的铺垫。于是, 我更用力表演。“是呀, 我用这把扇子用力地扇哪扇哪, 才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生马上说:“老师, 扇是多音字, 扇子是第四声, 扇了扇是动作, 所以是第一声。”我还没有来得及表扬这名学生,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夏天实在太热了, 所以‘炎热’的‘炎’有两个火呢!银杏叶不用力扇, 又怎么能把炎热扇走呢!”于是我改变由我出示生字的做法, 随机调出了“炎热”和“扇子”这两个词语, 让学生由声音回归到生字。很多老师在课后对我这点评价很高。

二、教学随感

1. 联系上下文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 从秋天的到来写起, 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 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语言优美, 画面、音乐的渲染很容易把学生带进美丽的秋天。但是课文里有许多新词, 如果都放在第一课时学完, 可能要占去大量的时间, 老师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 刚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情境中, 就会被这些对学生来说因为陌生而觉得枯燥的文字拉回到现实中来。学生学习的情绪一旦低落, 学习的效率自然会降低。所以, 在词语教学时, 我采用了分课教学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把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几乎流于无形。如一开始学道:“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钥匙”这个词本意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在这里却是一种把秋雨拟人化的写法。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懂得了它深层的意思。如果单独把这个词拿出来, 可能学生只能体会到它的表面意思。

2. 学以致用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欣赏录像,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对秋天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时学习课文中的写法, 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 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刚才学会的词语。“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在学到的知识与真正的需要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学以致用, 把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说话、写作和日常生活中去, 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案例点评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情境入手, 采用动作、实物等手段, 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秋天里, 把一个个生字、一个个词语变成秋天的种种色彩、种种信息, 满足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整堂课上, 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效率高。

2. 意境识字, 生动有趣

篇4:三年级上《花钟》 教学设计

表演《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歌曲的第2~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能即興编舞、编配伴奏,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做律动)。

2.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1)播放课件《草原风光》(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2)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3)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播放歌曲《草原上》。

(1)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唱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轻声地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听辨音的长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4)集体跟伴奏演唱,说说怎样才能唱出草原辽阔的感觉。

(5)再次演唱,用响亮的声音唱好长音,唱出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的豪迈。

三、表现与创造

1.为乐曲伴奏

(出示: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手铃)

(1)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2)如果用碰铃和三角铁为乐曲伴奏,在哪儿开始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用三角铁和碰铃在长音处敲击,为乐曲伴奏。

(3)如果用双响筒和手铃呢?

学生自己创编。

(4)用四种乐器为乐曲伴奏。

2.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加上伴奏的乐曲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蒙古舞蹈。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

(3)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分小组进行。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四、拓展:体验民俗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随豪放的蒙古人疯狂一下吧。

1.播放课件《那达慕大会》(背景音乐:《草原上》)

2.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马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并且在此基础上敢于大胆创编,你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再次唱响《草原上》。

篇5:三年级《花钟》教学设计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幻灯片

2、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大家都知道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可是你们知道吗自然界中的花也能像钟表一样告诉我们时间。有位植物学家还把不同时间开的鲜花栽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花钟”,你们想了解一下吗?(板书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答案也许都在课文里藏着呢,我们一起寻找去吧(播放课文欣赏)

是不是很有趣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初读感知

1、学生读课文

A、(幻灯出示)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A、检查生字、词语(幻灯片出示)

B、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给大家听,读完评价。

大家读的真棒,我们一起来具体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读读品品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先分组交流,再指名说)

(板书 牵牛花 蔷薇 睡莲 午时花 万寿菊 烟草花 月光花 夜来香 昙花)

3、这段用了不同的说法来表达了鲜花的开放,我们一起来填一填(幻灯出示)

4、读一读

5、说一说,你觉得哪些表达鲜花开放的词语用的特别好。你能换种说法吗?

6、朵朵的鲜花,争奇斗艳,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朗读第一自然段,品味花的魅力。(放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

篇6:三年级《花钟》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我巧妙地一引:“老师想把你们说的词连成一句话读一读,好吗?”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一个由词语到句子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头脑中对花的表象更加丰富、完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作为执教老师,要想上好一堂公开课,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精心做好生本预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预设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学;预设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预设学生学习路上生成的个性化体验,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望;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细腻的观察,往往就发现不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现不了教学中出现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出现真正充满生命气息的灵动的课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欣然怒放”一词的意思还是比较困难的,在这堂课中,我看到第一个学生说“欣然怒放”就是开得很大的时候,我对她说“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万寿菊是怎样开放的吗?”学生的动作表演只能说是一般花儿开放都有的样子。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欣然怒放”就像过年时燃放的烟花。

篇7:小学三年级上册花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习生字和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等词语,认识“强”是多音字并能辨别不同读音。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和实际运用。

二、教学重点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词语,认识“强”是多音字并能辨别不同读音。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和实际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讲解

(二)进入新课

1、谈话导入,走近花钟.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为什么喜欢鲜花?其实,鲜花的特点和作用还不止这些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

2、板书课题《花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3、带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撒红点,捡红点。

4、在课文中勾出词语,齐读词语。

5、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打“?”,学会了的词语画笑脸,有难度的不理解的提出来全班一起解决,最后师检测学习效果。齐读词语。

6、齐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为什么?最后师小结出三部分: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多样句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细读课文,品味“花钟”

(一)讲解第一部分(归纳现象0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要求:数清句数,想象每句讲了什么。

2、几句?(3句)

每句写了什么?(1句:鲜花迷人。)

(2句:不同的花开花时间不同。)

(3句:具体介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

3、第三句写到哪些植物开花了?圈出植物名称来,用着重号表示出植物开花的时间。品味“左右”等词。

4、抢答题,老师在画面上出示它的花名和样子,学生看到了迅速找出他的时间。1)出示“午时花”(中午十二点左右开的。)左右(师板书:左右)。

提问:如果不写“左右”可以吗?(不行,因为有可能午时花开放的时间不一定正好在中午十二点,可能早一点可能迟一点,必须要加上“左右”。)

师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来体会“左右“的准确性——(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在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意思跟“左右”很近,是哪个词?——大致(师板书:大致)花儿开放的时间并不是十分准确,但是放了“大致”、“左右”等词语就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了,找出跟它们相近的词语?(大约、应该)

继续来进行抢答。2)出示“蔷薇” 3)牵牛花......用波浪线划出植物开花的样子。

5、感悟写法

师:孩子们,你看,随着一天中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这花呀陆续地开放了。这样,老师把它写成文章啦,你们跟我一起读好吗?来,预备起。

6、比较(齐读)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 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师:读着读着,有什么感受吗?(枯燥、乏味)

师:可是课文中不是这么写的,它有不同的写法。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动的语言来帮老师改一改吗?(生读句子,改句子,比较)师:课文中用了七种写法来写开花。生再自由读句子,这样一改,现在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比喻、拟人、优美、具体、形象、生动)

(二)讲解第二部分(揭示原因)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第二自然段解释了这一有趣的现象。

自读课文,要求:(1)有几句话?

(2)每句写了什么?重点理解“吻合”。

(3)想想这几句话合起来告诉了我们什么?

2、汇报板书:温度、湿度、光照、传粉

3、再读自然段,体会不同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

(三)讲解第三部分

1、根据花的特点,植物学家是怎么样建成花钟的?重点词语“有意”。

(这是人们细心观察,从植物身上得到启示的结果。)

2、联系全文内容,填花钟。

剩下的地方怎么办呢?(自己去观察发现,完成花钟)

四、板书设计

花钟

归纳现象(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

揭示原因(温度、湿度、光照、传粉)

篇8:三年级上《花钟》 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一个“美”字贯穿全文。

(一) 结构美。

纵观全文, 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先从总体上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特点:各种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 就像绿色的海洋”;然后依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 按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从色彩、景物、出产等方面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最后在分述的基础上, 总结性地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色诱人的大花园, 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从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照应美。

本文前后映衬, 有呼有应, 使文章脉络相连, 结构严谨, 浑然一体。

1. 结尾与标题照应。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 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段结尾与标题相照应,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2. 行文与结尾照应。

文中的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写了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春天里嫩绿的树叶、淙淙的流水;夏天里色彩鲜艳的野花、茂密的树枝;秋天五颜六色的树叶、“酸甜可口的山葡萄, 又香又脆的榛子, 鲜嫩的蘑菇和木耳, 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冬天飞舞的白雪, 各种珍贵的动物……这些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 无不照应着结尾中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 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三) 修辞美。

1. 比喻。

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写出了小兴安岭的大而美的基本特征。如:“就像绿色的海洋”、“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园”, “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 排比。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 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园。”文中用的“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组成排比, 写出了花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3. 拟人。

“小鹿在溪边散步, 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散步”写出小鹿在林中悠闲自得的样子;“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 一边看着溪里的流水, 仿佛在欣赏自己的影子。此处采用拟人的写法, 使小鹿的形象更加生动, 使文章充满了感染力。

4. 摹色。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 红的、绿的、白的、黄的、紫的, 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文中根据野花自身表现的颜色特征, 分别用“红的、白的、黄的、紫的”描绘出来, 给人以如观其色的真实感受。

二、教学建议

1.根据结构特点, 指导自学, 掌握方法。

本文紧紧围绕“美丽”这一中心, 采用了“总起—分述—总起”的结构方式, 其中分述为文章的重点部分 (第2~5自然段) 。教学时, 根据这一特点, 可让学生以“美丽”为线索通读全文, 初步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及文章的结构方式和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此基础上, 教师以“春景”部分为例 (第2自然段) , 指导学生学习,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其步骤如下:

(1) 指名读课文, 让学生对全段内容整体感知, 初步读出主要意思。

(2) 逐句自读课文, 找出具有春天特征的景物, 并谈谈各是什么样的景物 (新绿色的树木、淙淙流淌的小溪、玩耍散步的小鹿)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 谈收获 (要通过字、词、句的学习谈谈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感觉怎样?) 。

(3) 引导学生从新绿的颜色、淙淙的声响、玩耍的动物的描写中, 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进而感受祖国大自然之美。

(4) 引导学生从“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中的“抽”、“长”来体会树木的长势、颜色、情感。“抽出”是长出的意思, 但用“抽出”, 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 生动形象。可以用换词 (如发出) 的方法来理解, 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抽出”准确, 之形象。

(5) 引导学生从“有的侧着脑袋, 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侧着脑袋”, 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样子。

(6)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想象“春景”的画面, 获得春景事物的完美印象。

(7) 学生总结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 为自学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2.根据语言特点, 激发情感, 创造升华。

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作者用词准确, 语言优美精炼, 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 更应在读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读中一是要争取多种朗读方式, 如个人读、分组读、自由读、男女生分读、教师引读等等, 激发学生的读文兴趣, 感悟文章中的感情色彩, 以达到“其义自现”的目的;二是要加强朗读的指导, 使学生能读、会读。如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一段:“春天, 树木抽出, 新的枝条, 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中, “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是春天景色的特征, 要读得亲切柔和。“抽出”, 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 要读得干脆有力。要以活泼、愉快的语气读出小鹿的动作神态。朗读“夏天”一段时, 要以欢快有力的语调, 表现树木的旺盛长势和森林的茂密。“封”、“挡”、“遮”、“浸”等词语形象, 感染力强, 要加重语气, 表现大森林的厚茂, 显示遍布山野的勃勃生机以及早雾时的色彩, 读出“夏之美”。三是在读中注重语言积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背诵方式和段落练习背诵。

篇9:《花钟》教学设计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三课——《花钟》(板书课题,并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花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字词教学。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

(1)老师检查一下大家字词的预习情况。(自由读、指名读,注意纠正读音,齐读一遍)

(2)检查词语的理解

①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吗?如果有的话,谁来帮助他解答。

②如果没有,老师指出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在全班交流。

③全班齐读。

(3)我们再看看今天的生字

①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注意纠正读音。

②相机解决生字认读出现的问题。(纠正读音、怎么样记住这个字?)

(4)字词大家掌握得很好,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填空)

①《花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不同的( )在不同 ( )开放及开放的原因。

(5)到底什么是花钟?请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

①读一读文中有关语句。

②花圃指的是什么?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就是花钟。(相机解决“花圃”〈出示图片〉“陆续”)

③请同学们与我一起欣赏世界著名的花钟——瑞士日内瓦“花钟”,(出示图片)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三、精读细读,学习首段

1.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花以及具体开放的时间?

2.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请你把这些花的名字用横线划下来。

(1)学生回答

(2)同学们看一下这种花,(出示“蔷薇”两个字,)读一读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怎么记住呢?(学生说方法),对了,这就是美丽的蔷薇。(出示蔷薇的图片)课文说蔷薇是怎样开放的?

①学生读(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②其他花又是怎样开放的?(学生说,相机出示下面内容)

师:(出示语句)“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午时花开放了;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开花;昙花含笑一现……”我们大家一起齐读好不好?(齐读)

③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句子都是在描写什么?(学生:花的开放),那柏老师想改成这样描写

请你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出示语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开花……”这样改好不好?说一说原因。

(4)同学们,在习作中,我们也应该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同一种说法,作者描写的这些花美吗?你能读出花的美吗?

①配乐指名读

②配乐齐读

(5)这么美的句子,你记在心里了吗?完成填空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七点,( )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 );下午三点,万寿菊( );傍晚六点,烟草花在(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 )的花瓣;( )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 )……

①谁来填空?

②一起再读一读。同学们读一读作者写时间的词语,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那把“左右”去掉可以吗?

师:从“左右”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四、探究秘密,揭示原因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需要我们小组的帮助,这些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时间不同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吧?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内读一读这一段。

(2)用横线画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什么有关系,并且举例说明。

(3)在小组里交流并合作汇报。

五、主题拓展,落实读写

师:通过课前预习小调查,你们还知道有什么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吗?

(1)学生说搜集到的花的名称及开放时间。

(2)你能说出花是怎样开放的就更棒了。

(3)出示句式填空。

(4)学生说一说。

(5)小练笔:根据老师和学生搜集的资料仿写课文第一自然段花开放的句子。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段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七、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花钟,在生活中,只要大家细心观察就会有很多奇妙的发现。

篇10:三年级上册语文花钟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花钟教学反思1

教学《花钟》,我非常用心的做了课件。首先激趣导入,播放鲜花盛开的视频,并让学生把看到的画面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出来。五颜六色盛开的鲜花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他们被这美丽的画面吸引了,不由得发出赞叹:“啊,太美了!”,“真漂亮啊!”这时孩子的热情是高涨的。然后,我让孩子自由读文,以画出“花钟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入手,从而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第三段,在这一段的学习中,主要让孩子知道植物学家是如何做成花钟的,做成的花钟是又如何知道几点的,这段的学习理解“刚刚、陆续、大致”三个词,让学生明白作者用词的准确,更具科学性。

从第三段返回第一段的学习,我让学生默读第一段,分别画出写了哪些花?具体的开花时间?,接着出示9种花的图片让孩子欣赏,随后老师出示9种花开放的时间,以“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为例子让学生读后对照文本去体会两种不同的写法有什么感受?通过朗读对比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发现句子的不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引导学生观察时间的词语时,当学生讲出按照时间的顺序写的时候,马上紧抓文本的词语(凌晨、中午、傍晚、晚上),在关注时间词语的时候,也引导学生去观察时间词语是一个整点、一个大致时间。最后,一个拓展环节,看花写话,训练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讲完本课,很有感触,讲一篇课文,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地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讲完,我在讲第一段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而其他两段基本上是以读带过,课堂上,尽管有的段落我们可以带过,但是那些详讲?哪些略讲,老师必须得心中有数,万不能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忽略了一节课孩子所掌握知识能力的有限性,反思自己的教学,一节课到底让孩子学会什么,作为教师,要心中有数,另外,为了让孩子们的视觉有个美的享受,课堂上我们有效地利用课件,充分地发挥课件的作用,可用、可不用的课件我们尽量不用,把时间留给学生,多读书多感悟。

三年级上册语文花钟教学反思2

《花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的课文。该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一、教学设计的构建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我从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学习入手,通过观看花钟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第一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段,这样安排也可改变按原有的段落顺序教学失重的现象。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很快就会想这些制成花钟的花是什么呢?我顺势问“组成花钟的花有哪些呢?你知道吗?”学生踊跃举手,接下来顺理成章的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以感情朗读为主,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同时引导学生仿照句式表达,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花开时间不同的原因,并扩展想象其他花开的原因。教学结束以欣赏12个月的花的图片结束,以激起学生留心观察的欲望。本节课无论是板书,还是课件图片的运用,还是朗读,都让学生置身于花的海洋中,置身在一个美的旋律下。

二、利用资源优势,发挥网络效应

(1)这篇文章属于科普短文,内容涉及到许多的花,而其中许多的花我们又都没见过,如果能让学生看到这些花的图片,将会利于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句子的学习。课前我查找了大量的文字信息和相关的图片资料,又通过范垂超老师的帮助制成了虚拟的网络环境。学生看到这么多花的图片以及有趣的花钟,都惊呆了。“哇,太美了”学生徜徉于花的世界当中,欣赏着,有感情地朗读着。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更使教学顺利突破难点,学生结合花的图片朗读感悟着每一个花儿开放的句子,感受到句子的美。认知心理告诉我们,人们对知识和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以直观感觉开始的,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明显。他们对生动、具体、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越容易感兴趣。因为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片、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为此,利用计算机的教学就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网络开拓信息通道,充分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没有任何羁绊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由操作,充分利用课件里贮备的课文文字,花的图片等,让学生在网上浏览查阅,自由徜徉,主动学习,学生通过点击自己喜欢的花的图片欣赏朗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朗读,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升华

这是一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但也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课上充分利用网络效应,通过直观、形象、鲜艳明丽的花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之中理解了句子,又积累了词语。课上,一生汇报:“我喜欢月光花,我想把这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另一生说:“我也喜欢这个句子,你看月光花多美呀,我想把她美美的读出来。”有一生说:“我知道‘舒展’就是开放的意思。”接着学生汇报其他的句子,赵佳卓说:“我知道牵牛花是在凌晨四点开放”,颜俊飞说:“牵牛花的样子像紫色的小喇叭,所以作者说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这是个比喻句。”高华阳说:“因为牵牛花像喇叭,所以我认为在朗读时应读得声音清脆响亮。”在学习睡莲这个句子时,唐羽佳说:“睡莲像个小女孩刚从梦中醒来,她一定不喜欢别人吵她,所以读时要小点声,温柔些,我读给大家听听。”……就这样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掌握了不同句式描写的不同。接着,我又通过出示对比句子使学生对书中描写的句子有了独特的体验。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更使他们积累了好词佳句。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总目标中这样写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学之中,我利用语文教育的优势,激发学生身上蕴藏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释放他生命中的能量。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在读完课文之后,我问:“谁愿意猜猜这个花钟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众说纷纭,设想着花钟的样子。学习课文第一段,当学生理解了花开时不同形态的描写后,我设计让学生查看其他花的图片资料,在欣赏之后,让学生用书中那样的句式描写自己看到的花开的样子。一生:“银铃花摇起了它的小铃铛,丁零,丁零,真好听。”一生:“玫瑰花露出了它的笑脸。”生:“暗香舒展自己的花瓣。”……

五、遗憾之处:

1、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教师应该用更高层次的评价语来表扬激励学生。这种评价语言正应与课文的内容相符合。这需要我自己的不断揣摩和不断的打造。

2、在学习第二段课文时,如果能再加上关于花开不同时间的原因及更具体的知识有一个相关链接就会更好。

三年级上册语文花钟教学反思3

《花钟》,最终上完了,心里的大石头最终能够放下了,最终能够忙其他的事情了,手上的事情很多、很多,再加上心境烦躁,所以前阵子根本没有什么心思认真备课。刚听到要上花钟,我的心头一蹬,因为我不大喜欢上说明文,可也没有办法,校要求上同课异构,其实我早就该克服自我的心理,上什么课文都要有信心上好,不能去挑课文。看了教材觉得课文的第二、三很难把握,所以决定上第一课时,所以选择了第一段,选择这一段进行教学,第一段作者介绍了9种不一样的花开花的时间,这段文字作者写得形象、生动,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各种花开放的样貌,而这部分的教学资料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而这个教学点如果教师教好了,就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写好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样貌的语句。

准备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1)无论是上第几课时,教师要有发现教材、捕捉教材的慧眼,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点的基本点,挖掘教材该讲的资料,舍弃不该讲的资料,(包含很多学生已懂的和不重要的资料)并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资料,教学的环节不要过多,一节课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可是却什么都抓不好,不要奢望学生什么都掌握。相反,如果你设计的资料少了,省下的时间把文本挖深了、学深了,学生那才是真正的读懂课文。最好的课堂设计是环节简单,但资料充满,课要贴合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仅有在课堂上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才能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由于新接班,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对学生的上课的情景根本没底,今日的课堂当学生无法回答正确的答案时,我反复地引导孩子从而导致了自我的语言的繁琐、啰嗦,而这点我却没注意,看来修炼课堂语言是当务之急。

3)往后的课堂要继续反思,努力做到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让自我有一课一得,一课一思的思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花钟教学反思4

昨天,我教学了《花钟》一课,课后领导对我的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评课和指导,使我对本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上课伊始,在学生自由读文之后利用小黑板进行了生字方面的教学。主要采用了多种形式读生词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比较明显。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俩接各种花开的样子,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美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对各种花开放的样子的理解,省略号的揣摩以及师生共同合作的读写结合,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三年级上册语文花钟教学反思5

《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3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生动形象、情趣盎然。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希望能帮《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一样,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植物开花时间不一样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趣味的花钟。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学会书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并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忙学习的本事。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学习用不一样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一、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文章特点,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设计了四大环节:

(一)、自读圈点,初步感悟;

(二)、比较句子,品味语言;

(三)、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四)、仿写延伸,发展语言。

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层层内化地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进行句子比较,学生经过听、读、辨,自我发现问题,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趣味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其间,学生对“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与感悟是那么独到又富有想象!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本事。

二、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

语文课姓“语”,有着自我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确,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网络信息知识……构成了一个美仑美奂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创设情境――“花的开放”;将学生在第一课时后查找到的各种花儿的图片用于本节课的“语言再现”;出示花钟图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生趣盎然,并且与教材情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另外,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更重要的是经过课堂反馈、评价、留作业等手段,意在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忙学习的本事,并使学生养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习惯。

、给学生供给“自由的学习空间”。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背一背”、“交流归纳”、“介绍资料并仿写”,能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能够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主角变成小喇叭;能够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能够经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我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个别词语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如“舒展”一词的理解还不到位。

三年级上册语文花钟教学反思6

《花钟》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由于校舍改建,现在的教室没有多媒体设备,课堂上无法给学生展示鲜花的图片以及关于鲜花开放时间不同的资料。在教学《花钟》前,我有意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搜集有关花钟和各种花的信息资料,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从最有趣的段落学起,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首先,我从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学习入手,提出问题:课文中介绍的花钟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很快就会想这些制成花钟的花是什么花呢?我相机提问“组成花钟的花有哪些呢?你知道吗?”学生踊跃举手,接下来顺理成章的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用词十分优美。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词语的优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想象花儿开放时美丽的情景,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并顺势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习这种写法,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描写具体。

最后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花开时间不同的原因,并扩展想象其他花开的原因。鼓励学生课下查阅不同鲜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并模仿植物学家也做一面花钟。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这说明这课比较成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本来我设计了第一自然段学习完成后,模仿作者描写鲜花开放的写法进行小练笔,由于时间关系,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没有落实到位。

三年级上册语文花钟教学反思7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

课文中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用词十分优美。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词语的优美,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想象花儿开放时美丽的情景,让学生再次在想象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然后,我鼓励学生背诵这一段,并进行小练笔,仿照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花园一角,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以“读”为本,结合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花儿美丽的样子时,配合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节课,感觉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我的预设有些出入,表现在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效果不好。也许是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花钟美的环节没处理好,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花钟美,就急于让他们感情朗读课文,没有激发情感,所以学生感情朗读效果不好,下一阶段教学一定要注意改善。

三年级上册语文花钟教学反思8

《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3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全文可用一个字来概括:美。花儿美、花钟美、插图美、语言更美。尤其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不一样的说法描述了一天之内不一样时间不一样种类的鲜花开放的完美姿态,词句表达丰富多样,有序趣味,堪称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段落。品悟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鲜花开放的不一样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一样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资料。今日,主要是讲第一课时,在不一样形式的读中理解课文资料,感悟鲜花开放的不一样表达方式。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作者写法的精妙,陶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

1、先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走入花的世界。

2、围绕“花钟”这个题目,以学生质疑引入文章,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题意,寻找答案。

3、检查学生词语认识情景,经过多种多种读法(自由读、单个领读、齐读)解决字词问题。

4、对课文朗读进行指导,经过多种读书指导(自由读练习、个别读检查、默读、齐读巩固、男女生轮读),到达读通读熟读出感悟。

5、由题目花钟,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不一样的花在不一样的时间开放。让学生自由谈谈,自我对哪种写花开的写法更喜爱,边讨论边以动作理解,在读中感受花的美。

6、师生欣赏图片,接读句子。

篇11:三年级上册语文花钟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一、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文章特点,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设计了四大环节:

(一)、自读圈点,初步感悟;

(二)、比较句子,品味语言;

(三)、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四)、仿写延伸,发展语言。

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层层内化地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进行句子比较,学生经过听、读、辨,自我发现问题,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趣味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其间,学生对“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与感悟是那么独到又富有想象!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本事。

二、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

语文课姓“语”,有着自我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确,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网络信息知识……构成了一个美仑美奂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创设情境――“花的开放”;将学生在第一课时后查找到的各种花儿的图片用于本节课的“语言再现”;出示花钟图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生趣盎然,并且与教材情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另外,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更重要的是经过课堂反馈、评价、留作业等手段,意在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忙学习的本事,并使学生养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习惯。

三、给学生供给“自由的学习空间”。

上一篇:老妈的漫画像四年级作文下一篇:《黄帝内经》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