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一些认识

2024-06-24

体育教学的一些认识(通用9篇)

篇1:体育教学的一些认识

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牲是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使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洋思教学模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神,切实做到了启发式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洋思教学活动中,不是被动的受外界“刺激”而进行学生,而是强调留给学生广阔的自学空间,这样,在每一次教学中,学生都能获得对知识新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概念及数学知识有了更多角度的理解,并与老师的讲解联系起来,形成牢固的数学经验。

但是又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的数学知识水平不高,认识能力不强,对数学学习的规律也掌握不够,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而必须通过老师切实有效的引导。因此“后教”就显的尤为重要,“后教”是针对学生在自学时产生的问题进行指正,而且学生在自学后,教师的教法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按预失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进行,这种教法不考虑学生在自学后产生的一些对知识内容的疑问和一些新的认识。第二种教法是依据老师的经验,按照预先准备好的走私案进行,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估计了学生自学后可能产生的问题。第三种即要认真准备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要结合问题进行教学。洋思教学中的后教充分结合了这三种教法的优点,能够因教师,因学生,因内容而异。

但无论怎样,如果无视学生的自学与预习,就等无视教师本人对学生提出的自学,预习要求,如此教师便失去了一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沃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洋思教学”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充分重视了学生的自学,学生通过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这是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同时它还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对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

篇2:体育教学的一些认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

实际上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囿于旧教材的体系,依附于阅读教学,逐渐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这样就使得高中作文教学无法跟上来。现在虽然高中教材在作文教学上有所改进,但要真正扭转作文教学的误区任重而道远。这里,我就自己在作文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

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应不成什么问题。但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作文任务完成的机器,学生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很难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他们找到自己的新起点,激起学生写作的动力。

二、大多数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大多数教师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每次作文剩下“知识——行文——讲评”的简单循环,从认识始,到认识终。既砍去了行文前对生活的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又割断了行文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这样就使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闭门造车的假大空的典范之作。每篇作文都成了单纯的应试之作,行文处于突击状态,讲评成了作文的结束。在这种教学指引下,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只停留在抽象认识上,怎么有实际

能力提高呢?更有甚者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

三、作文批改停留在形式上,且批改方式单一

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教师认真仔细的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正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这一点我认为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应该舍去,毕竟我们应该要对得起学生的心血。相信这样批改的教师心理一定也明白——这样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学生一学年下来作文的收获可能也只有几个分数罢了。

再者大多数教师在批改方式上单一——全批全改。没有采取一些适应实际的批改方式。全批全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

四、作文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任务

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大检查不得不要求学生写作文。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也不得不去写作文。可想而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作文,我想作文训练的要求一定不会落到实处。这样的作文训练只是耽误了学生的大好时光。因为在写作的全程训练中,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之外,还要教师得力得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理解作文的要害,突出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作文训练。

当然以上所指不可能概括作文教学的全部误区,但可以说所反映的问题大体是普遍存在的,那么针对以上误区该如何改进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整体作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的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二、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尽量让学生更形象

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否定那种向文章套用现成的模式,忽视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最高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有利工具就是思维。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打开学生思维的“黑箱”立足于一个“创”字;植根于现实生活,强调一个“新”字,重视积累,看好一个“活”字。从这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像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但要真正改观作文教学方法,靠的是我们这些耕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可喜的是我们当中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探索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比如“三段六步作文教学法”,具体内容是:

1、识别文体

2、初步作文

3、接受指导

4、再次作文

5、参加研讨

6、正式作文。其中1、2步为第一段,属于初孕外观,3、4步为第二段,属于沉思调整,5、6步为第三段属于强化创优。“三段六步”紧密配合,构成中学作文新的教学模式。

三、作文批改应采用多种形式,有重点突出训练能力

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让他们自己学会修改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如此,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注意这些方面。再如抽组批改,将更快更有效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的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

作文批改要有评语,而且要求评语要有重点,因为一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批改,这就要求评语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相符合,再者,应特别强调表扬学生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

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

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

篇3:对休闲体育的一些认识

但是究竟什么才是休闲体育呢?我们经常看到的体育休闲跟休闲体育又有什么区别呢?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大家对于这两个概念的认识不尽相同。关于体育休闲的论述一般为:体育休闲是人们在闲暇的时间内, 以体育为途径或载体, 为达到娱乐、消遣、刺激和宣泄等多种目的, 获取直接的生理或者心理的满足而进行的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休闲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休闲活动。

休闲是人存在的组成部分, 一般意义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消除体力的疲劳, 一是获得精神上的滋养。真正的休闲价值是为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构建的生存状态或生命状态。体育界人士往往以社会学方式对休闲体育进行描述性定义, 即闲暇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身体练习和运动项目, 为达到愉悦身心修身养性, 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健身活动。它是一种以一定的身体活动为手段并获得某种心理体验为目的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这些涉及休闲体育定义的论述中, 主要将休闲体育定位在两个范畴内:

首先, 将休闲体育界定为以身体锻炼为外在表现形式的体育活动。这种体育活动既不受限于体育教学的种种严格规定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运动成绩, 而是追求精神身体的放松、休息、享受和积极的正面情绪体验。

其次, 在时间上将休闲体育界定为人们在除去工作和必要的生活时间以外的时间段里开展的体育活动。闲暇时间的增加为休闲体育提供了契机。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这样认为, “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并把休闲誉为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条件之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 给人们放松的心情, 并提供了精神放松的途径, 工作与休闲之间应保持平衡的状态。Crawford和Godbey在1987年归纳了各类休闲限制研究, 并将制约个体休闲偏好与休闲参与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类:自身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自身限制是指影响个体运动休闲行为限制因素的时候, 个人偏好的、存在于个体内在的心理状态的因素, 如价值观、态度等因素。

休闲体育的终极目的即是获得心灵的愉悦。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体育活动或项目都可能是休闲体育的潜在对象。体育运动的多种多样, 基本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要。球类运动适合几个人集体活动, 跑步、游泳适合一个人行动, 同时有些运动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资金。只要当事人发自内心的想去参与, 即可进行适合自己的休闲体育活动。当然如果参与者以一种追求自身体验的心态为内在因素去参与, 那么即使是激烈的项目对他而言只是一种休闲活动而已。反之, 如果参与者是在外在因素的迫使下参与活动那么即使是最轻松的活动项目对他而言也就不是休闲活动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判断某个活动项目是否是休闲项目时, 是针对参与者当时的心态来说的而不是针对项目本身, 即它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发生性质的变化。就以打高尔夫为例, 当人们是为了寻求一种休闲而去运动的时候, 打球时一种享受一种休闲, 而当这个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来看的时候, 当事人报的就是另外一种心态, 就不仅仅是为了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了, 笔者认为此时的运动不是一种休闲。

休闲体育顺应了这个社会的需求, 在现在日益紧张的社会大环境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 使他们能够有效地缓解高压工作带来负面情绪、调节生活步调, 有助于塑造和谐社会。同时它是一种商机一种趋势, 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休闲体育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10 (1) :55-57.[1]王健.休闲体育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10 (1) :55-57.

[2]朱建国.休闲体育:人类均衡发展的生活哲学[J].体育与科学.2010 (1) :52-55.[2]朱建国.休闲体育:人类均衡发展的生活哲学[J].体育与科学.2010 (1) :52-55.

[3]朱建国.休闲体育:人类均衡发展的生活哲学[J].体育与科学.2010 (1) :52-55.[3]朱建国.休闲体育:人类均衡发展的生活哲学[J].体育与科学.2010 (1) :52-55.

篇4:对类比教学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类比思维;发现方法;猜想;创造性

在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往往会利用过去的经验,参照已解决的相似问题的解法来处理新问题,即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揭示出新知识的本质,这就是类比,它是将未知的现象和过程与已知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或关联之处,然后以此为根据,推测未知的现象和过程,具有已知现象和过程的某些特性或规律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这种方法在模仿的基础上予以创新,进而使思维得以升华,是一种重要的发现方法,具有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的作用。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假说、数学中大量新的发现、生产实践和研究实验中不少创造发明,都是缘于类比的启示:如著名的皇冠问题——阿基米德把自己进入浴缸后水位上升与求皇冠质量问题进行类比,由此受到启迪,不仅解开了王冠之谜,还发现了浮力原理;魏格纳从世界地图的形状引发出大陆漂移学说;牛顿则因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等等。由此可见,对一些事物的突破性认识,往往是通过类比思维来实现的。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类比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思维及合情推理能力。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就曾对如何用类比解决数学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实际上,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是通过类比来学习的,如数与式、平面与空间、一元与多元、低次与高次、相等与不等、有限与无限等等之间,在初中阶段,也有许多章节可以类比学习。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分式是对分数的抽象,两者的本质相同,从前者的角度引申到后者,不仅利于接受新知识,还使学生感悟了由数到式这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发展过程。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需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

但类比法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有着或然性的联系,也就是说,当前提为真时,其结论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用类比法得到猜想后,要加以严格推证,以确定其真假。虽然运用类比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它能促使人们去思考,诱发出需要探讨的问题,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仍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类比思维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初中數学教学中,这里只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些认识,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促使学生养成用类比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仲春,李元中,顾莉蕾,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

[2]赵振威,章士藻.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3]黄加卫.试论类比推理在数学解题中的几个误区.中学数学,2006(1).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长庆中学)

篇5:对电解质教学的一些认识论文

学习电解质,必须注重相关概念的理解。要理解和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说,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导电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它不同于一般导体的导电过程。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其他一些离子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如活泼金属氧化物、氢化物以及一些离子型碳化物等。当然很多共价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对它们的辨析需要严格从概念入手。

非电解质的概念与电解质不同,重点突出“和”字,也就是说,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在学习这些概念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区分几个易混淆知识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只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

(4)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

(5)溶于水之后溶液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2.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高考命题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近年高考命题内容为指导,对一些常见题型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1)概念辨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金属的导电性。

(2)离子共存离子共存问题,是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得分与否取决于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是否充分。①有些要求能共存的,有些要求不能共存的。②有些要求不能共存,但同时提出不能共存的因素,如溶液的颜色、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溶液的酸碱性等。(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①书写。让学生严格按照“写、拆、删、查”的步骤书写,以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书写的难点在于过量问题,采取的策略应抓住少量。②判定正误。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反应原理,然后检查原子、电荷是否守恒,再检查一些必要的符号、条件等。

3.电解质问题解析策略

从高考试卷来分析,电解质考查不外乎两大块:①概念;②离子。对于基本概念考查,只有牢记和深入理解一些最基本概念,各种概念的考查题型都会迎刃而解。对于离子问题考查,题型千变万化,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都是考查离子反应,主要表现为:①离子共存;②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判断;③离子除杂和鉴别;④离子推断和相关计算。

解决离子共存问题,认真审题是关键。如离子共存问题中,外加条件以及隐含条件的挖掘都离不开审题。其次,在解析离子问题时,要注意认清反应实质,在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上,都要紧抓离子反应实质,只要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一定不能共存。在此基础上,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定方法,所有问题都会容易解答。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高考必考题型,对离子方程式进行判定,首先要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符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然后对一些物质的拆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过量物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篇6:体育教学的一些认识

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前是“双基教学”,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来又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在又将“双基”细化、强化为数学素养,特别关注是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次次改革,使目标更进步、更人性化。因为数学是每一个孩子从求学开始都必须要学习的主课,我们教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学知识,也不单是为高考,更重要是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要终生收益。

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通俗的说,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或者说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以及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对于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通过抽象概括,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并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对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表述和论证,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 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从而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发展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提高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思维产物,它是高于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下面对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谈几点认识: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不仅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在数学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时联系。如果能把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根植于情境中,将更有利于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进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适当增加数学史与数学建模的教学。数学教学应当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数学史与数学建模的教学,对老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需要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数学文化与数学建模的教育不可能真正有效。

四、要加强对学生的“会学”指导。“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如:数学阅读理解,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会学”要以思维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篇7:我对足球的一些认识

题目:关于中国足球的一些看法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暴占海

学号:101208201

关于中国足球的一些看法

还记得第一次对足球产生直接认识是2002年,那时候中国队第一次打进世界杯,举国欢腾,电视中好多关于中国足球的报道,中国足球那时候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等到后来上了中学和高中,更是直接接触到了足球课。从那时起,我才开始真正去关注足球。算一算,真正去理解和欣赏足球的魅力也就三四年的时间。但不知何时起,我所听到的关于中国足球特别是男足的评价基本上全是负面的。如果提起中国男足,人们基本上第一反应都是“真臭”。中国足球到底怎么了?中国足球到底有没有希望?中国足球到底能不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作为一个球迷,我想简单谈一下一些对中国足球的认识。也许认识是很浅显的,但这也是一个关注中国足球的最底层的球迷的心声。

中国足球男子国家队

这些年,中国足球的成绩一直不太好,尤其是更受人关注的中国男足。自从2002年韩日世界后,中国男足连续无缘德国世界杯和南非世界杯。而在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预选中,中国男足再次折戟于20强赛,连十强赛都没有打进,已经提前与巴西世界杯说拜拜。所以,当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在为巴西世界杯而努力奋斗时,我们却在准备着更遥远的2018俄罗斯世界杯。除了世界杯,我们在亚洲杯上的表现也不理想。2004年的亚洲杯中国作为东道主占尽天时地利,但最终在决赛中1:3不敌日本队,继1984年后再次获得了亚军,可这似乎是最后的辉煌。在接下来的2007年东南亚四国亚洲杯中,中国队仅在小组赛中一胜一平一负,最后位居小组第三,继1980年的第七届亚洲杯后,中国队27年来首次小组未出线。而这并不是最糟的结果,在2011年的卡塔尔亚洲杯上,中国队在本届赛事中仍未能小组出线,小组赛中第一场中国队2:0胜科威特,第二场对阵卡塔尔,以0:2告负。最后一场2:2平乌兹别克,小组赛1胜1平1负积4分位列小组第三无缘八强。在本届比赛中,中国国家队主教练高洪波的排兵布阵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他在小组赛第二场中大幅度调换队员,更换主力,导致了中国队的失败。也许从本届亚洲杯开始我们的动机就有问题。当时,中国男足国家队教练组居然说此次亚洲杯是为了世界杯预选赛练兵。抱着练兵的心态,去应对目前我们能参加的亚洲最高级别的比赛,不知道中国足协的领导是怎么想的?也许难道他们认为中国男足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在亚洲杯上去锻炼新人,实验阵型?如今2015年澳大利亚亚洲杯预选赛已经马上就要开始了,由于上届亚洲杯,中国未能从小组出线,本次抽签被分在了第二档球队中,同档的球队有巴林、叙利亚、阿联酋和科威特,这也让中国队避开了这几支实力不俗的球队。最终,伊拉克、沙特、印尼和中国分到了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结果一出,我不禁为中国队的前景堪忧,中国队现在对伊拉克和沙特绝对没有战而胜之的把握,而印尼也绝对不是好欺负的,这样想来,中国队想直接获得小组前两名直接获得亚洲杯名额的难度可想而知。现在,中国队已经沦落到了为了参加亚洲杯而必须背水一战的境地。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曾经的辉煌如今已经彻底不在。

说起中国足球如今的溃败,不禁让我们痛心疾首。想当年,我们在对阵西亚队和日本队时是何等威武,可如今他们已经把我们远远的落在了后面。看着我们的近邻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潜心发展足球,20年的时间,他们如今已成为了亚洲霸主,在世界足坛也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再看看我们,到底错在了哪里?曾经,我们的足协领导们为我们中国足球的振兴制定了许多份足球发展的计划,我们请了外教,改变着足球风格。从最开始的学习巴西,到后来的学习荷兰,学习德国,到如今的学习西班牙。中国足球一直走在学习世界先进经验的道路上。可最后的结果又如何?中国队再也没有打进世界杯,中国队也没有称霸亚洲。而那些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的领导们,如今却已身处监牢之中,真是令人可悲可叹。

中国人难道真的踢不好足球吗?我不相信,13亿的中国人就选不出11个踢球的人。也许,只是我们耽误了太多时间,走了太多的弯路。令我们欣慰的是,如今中国足协的掌权者们也已经看到了存在的诸多问题,他们也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去振兴中国足球,重塑人们对足球的信心。也许这个振兴之路有些漫长,但我们不应放弃,坚持下去,一定能看到最终的成果。

中国足球的青训

一个国家成年国家的强大,无不依靠着强大的青少年培养体系。放眼当今足坛,但凡国家队取得好成绩的国家,他们的青年队也一定取得过辉煌的成绩。西班牙国家队,连续称霸世界和欧洲,靠的就是哈维和伊涅斯塔这一批主力,而这批人的成功则可以向前追溯到他们在青年队的成功。早在他们年轻时,就已经征服了同年龄段的世界足坛。一个国家足球持续的强盛靠的就是不断涌现出的杰出新人,从而让国家队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荷兰、巴西、阿根廷、德国为什么能够被称为世界劲旅?他们靠的不是一时的辉煌,而是长盛不衰的足球统治力,靠的是一代代涌现的足球明星。反观中国足球近年来的成绩,与糟糕的青训不无关系。近年来,中国国青和国少连续无缘世界大赛,错失了太多与高手较量的机会,错失了展现自我、推销自我的舞台。这些年青球员的成长历程中就缺失了太多太多了。

提到中国青训,我们不得不提德国人克劳琛,这个带领85国青创造历史走向世界的青训教头。2005年的荷兰世青赛中国队共参加了3场小组赛,分别是2-1胜土耳其、3-2胜乌克兰、4-1胜巴拿马。在世青赛的小组赛上,中国国青刮起了一阵强烈的中国旋风。中青队小组全胜,不仅仅夺得9分,更因为过程的漂亮而获得四方赞誉。在小组赛三场比赛中,中青队的三大经典射门,几乎代表了中青队在小组赛上的出色表现。首战土耳其赵旭日的最后时刻的神来之笔,次站乌克兰朱挺的凌空侧勾,第三场比赛卢琳的桑巴式任意球,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进入淘汰赛后,国青队未能阻挡来势汹汹的德国队,最终以2比3输掉了比赛,被挡在了8强的大门之外。虽然被淘汰出局,但是中国国青的表现受到一致好评,尤其是打进两球的陈涛。开场仅仅3分钟,中青队获得距离球门25米之外的任意球。陈涛在与队友卢琳交流之后,后者虚晃前者主罚,皮球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绕过高大的德国队人墙直落球门近角,德国门将阿德勒毫无反应。在德国队利用中青队门将杨程的失误扳平比分后,陈涛又通过点球帮助中国再次领先。

2005年荷兰世青赛涌现出很多新星,梅西自然不用提,单是淘汰中国国青的那支德国国青队中,就有德国队现任主力门将阿德勒,参加了世界杯的戈麦斯和延森等。而我们的近邻日韩,还有本田圭佑、森本贵幸、朴周永等现在听起来响当当的名字。而被挡在8强的大门之外的中国国青,也并没有告别人们的视线,很多球员同样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世青赛后,以85世青赛主力为班底的中国国青在杜伊的带领下,参加了07年的法国土伦杯。杜伊给这支球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战术打法,中国队5战2胜2平1负,在决赛中惜败法国,取得了亚军。与这支国字号球队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朱广沪的国家队,当时国家队正备战亚洲杯,糟糕的比赛成绩令球迷很是不满。或许正是此原因,已经升级为国奥的很多队员也都收到了中国国家队主教练朱广沪的钦点,冯潇霆、赵铭、陈涛、赵旭日、卢琳、朱挺、郜林和蒿俊闵同时迈进国家队的大门。当时的国家队就已经出现了锋无力的问题,得分手段的单一一直束缚着朱广沪国家队的打法。为此朱广沪选中前锋朱挺、郜林以及前卫线上的陈涛、赵旭日、卢琳和蒿俊闵,使得国青队整条攻击线全部进入考察。

从朱广沪时代开始,经过了杜伊—福拉多时代、殷铁生时代以及高洪波到现在卡马乔的国家队,中国足球发生了很多故事,85国青也成为了中国男足不可或缺的一批队员。回首这段时光,当年惊艳荷兰的黄金一代,除去几个替补,几乎都在不同时期入选过国家队。

85国青有着2005世青赛的辉煌,有着土伦杯的美好回忆,同样也经历了国家队以及08奥运的黑色记忆,作为中国足球目前的中坚力量,他们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期望。而对于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期待他们能给中国足球带来更多的收获。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惊艳四方的85国青,接下来的87、89、91国青均表现贫庸,无法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展现自我,而这些球员也错失了加速成长的机会。

注重青少年的培训和锻炼,扩大足球人口,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去接触足球,只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去踢球,中国足球的未来才有希望。经历了这些年的坎坷和挫折后,中国足球人也在思考中国足球的出路,更多的有识之士站了出来,只为中国足球能够发展的更好。

中国足协从西班牙请来名帅卡马乔,与此同时也从荷兰聘请了阿贾克斯青训主管里克林克出任国青队(国奥队)主教练,世界杯冠亚军的优秀教头被中国足协悉数收入囊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和卡马乔以及里克林克的合同中,中国足协并没有把世界杯出线和奥运会出线的条款列入其中,更没有像以往一样,把某项大赛的结束作为合同的截止日期。

卡马乔和里克林克的合同都是三年,合同到2014年12月,卡马乔的合同不受2014年世界杯预选赛成绩的影响,里克林克的合同也将不受期间亚青赛(世青赛预选赛)、世青赛等赛事战绩的影响。这意味着,只要卡马乔和里克林克带队不出现重大问题,只要他们能够带领国字号球队逐渐体现出进步,无论他们能否取得世界杯和世青赛的出线权,他们都将继续留任。这更意味着,中国足协彻底抛弃了出线足球,开始了一个为期三年的塔基筑造计划。

同时,中国再次把青少年的留洋培训提上日程。万达赞助了中国的青少年留洋计划,他们从全国各地挑选出一批青少年球员,把他们送到西班牙开展为期3年的足球留学活动。而在遥远的巴西,这里也有一批为了学习先进的足球技术和文化而坚守在异国的青少年。同时在葡萄牙,在法国,同样有各个俱乐部排出的留学少年。中国又掀起了新一批的留学高潮。

青训工作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作,要出成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等待。它决定了我们的青训工作需要持之不懈长期的开展下去。百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坚持十年,坚持二十年,只有如此,中国的青训才有希望。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见证“中国梅西”、“中国哈维”的诞生。经历了这些年的失败后,中国足球人开始从新审视中国足球的发展,国家高层也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对中国足球振兴的期望。特别是在经历过足坛的“扫赌打黑”运动之后,中国足球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开始朝好的方向发展。中国足球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好的契机,这一点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火爆中就可以看出。诸如里皮、特鲁西埃、文加达等欧洲著名的教头来到中国,诸如德罗巴、阿内尔卡、巴里奥斯、凯塔等欧洲著名的球星也来到了中国赛场。中超联赛再一次引起国人的关注,这一点从前几天江苏舜天对广州恒大的比赛中就可窥一斑。这场中超天王山之战,吸引了6万5千名球迷到现场观看,导致比赛一票难求,刷新了中超联赛的观战人数。同时,更多的资本也投入到足球的发展之中,万达和EMG的回归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中国足球环境的改善,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去投入,吸引着更多的人去关注中国足球,提升着人们对中国足球的信心,中国足球迎来了另一个发展的机会。

篇8:关于数学阅读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阅读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阅读目录标题。

目录标题是课本的纲目,是每一章节的精华。阅读目录标题就等于了解了全文的框架结构。阅读了课本内容就使目录标题具体化了。我们要使学生逐步养成“标题联想”的习惯。

2. 阅读法则概念。

数学课本中的法则、概念的叙述都非常严谨。学生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表述,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二、数学阅读教学的教学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应当遵循如下的教学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教师从根本上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动地参与到数学阅读活动的全过程中来,将自己进行的阅读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规划阅读进程,但其独自获得必要的信息和资料;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习惯,逐步学会探索地进行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

2. 差异性原则。

学生在个体发展区、学习方式、知识基础、思维品质等多种因素上的差异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对不同层面学生给以不同的关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课堂巡视时间,使教师能够将统一学习变成个别指导,重点对个别阅读能力较差进行指导。

3. 内化性原则。

内化的基本条件是对数学语言的感知水平,不仅包括对数学学科本身的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等的理解,而且包括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的控制和调节。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使学生充分实践各种具体策略和技能,进而逐步内化为自我监控能力,使其能在新的条件下,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和技能进行自我监控。

4. 反馈性原则。

个体的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及时、准确、适当地对学生的自我监控做出评价,指导他们逐步学会对学习方法,策略运用及结果进行摘要:古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蕴反馈和评价。同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自己的阅读监控过程,所用的策略及结果进行调控和改进,不断提高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从而不断发展与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数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数学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都相当于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数学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教材的咨询者和协调者,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1. 加强方法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第一层次, 教师先编拟提纲, 让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阅读教材, 明白教材中的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达到初步认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目的;第二层次, 由于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教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 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地点拔, 使学生真正吃透教材;第三层次, 重点放在设计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 加以探究与应用, 从而使学生可以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还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 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 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 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 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的层次,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2.优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3.拓展阅读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篇9:谈谈教学《认识时间》的一些感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人从“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为主”的基本价值取向,精心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会读几时几分;2、认识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如:4时5分写作:4:05,知道时与分的等量关系;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能准确地读写出整时和几时几分的时刻。

按照新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教学时数为:讲授课2个课时,练习课1个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体验,我安排了5个课时,其中讲授课3个课时(含一节远教课),练习课2个课时(一节课本作业练习,一节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当然,还有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未能根据钟面演示的时刻读写出几时几分,也不懂得再过几分就是几时几分的方法。

回顾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我心里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感受,但想得更多的是课堂上出现的个案现象,这其中固然有学生方面的不足,而从更深的角度思考,自己觉得在上课前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 学情分析,对教材的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对教具的充分准备和适时的展示操作,对科学适时的设问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到底体现得怎样?还需要怎样改进?所有这些都值得思考一番。

下面阐述的就是我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的一些感想。

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我认为这与我们乡村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以及认识水平有关。据调查,属于我校办学育人服务范围内的村坡,就读一年级的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学前班的教育。由于年龄幼,见识少,自制能力差,加上平时又缺乏家庭辅导,所以“时间”这一名词对于他们来说,仍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当然,他们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并且教材对“时间”这一内容也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确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总之,按照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学生对钟表已有所认识,懂得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并知道从1 ~ 12这12个数字能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等有关知识。

正当我在第一节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设问抽查时便发现:

1、学生虽能积极回答问题,但答案不尽人意,说明他们已学的知识得不到巩固。2、家庭中有闹钟的学生不到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说明他们在生活环境中缺少实物体验,致使所学知识遗忘快。3、在全班22个学生中,持有小闹钟的只有3人。4、作为乡村学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主动辅导自己的子女认识时间的,应该很少。

这表明城镇与乡村有差别,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有差别,生活在城镇的学生与生活在乡村的学生有差别。由于乡村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远不及城镇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乡村学校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平日,他们的家长都处在自由支配的工作环境中,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大部分都是那种日出如作,日落如归的家庭式的宽松劳作方式,不如城镇学校学生所熟知的“上班族”有严格的上班时间规定,如几时几分上班、下班,或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度。

正因为我们乡村学校有部分学生对“时间”一词的认识还比较抽象,对所学知识没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充分反馈和体验,并且遗忘快,所以在复习旧知,回答问题时便出现一知半解的个案现象。由此我认为,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后的生活实践中再认识、再理解,从而把感性认识逐步转移并发展到理性认识,是一项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教学工作。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确保深刻的学情分析外,还要对教材进行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力求真正做到关注全体,因材施教。具体实施步骤是: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需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可对教材内容做一些必要的整理和加工,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多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推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讲授《认识时间》时,我尽可能地使用实物钟表、钟面模型、钟面挂图,引导并帮助学生在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努力确保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如在第一节课中,联系实际创设情景,首先出示实物闹钟,让学生先观察钟面的结构,重新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再仔细观察秒针走一圈的运行情景,并要求备有小闹钟的学生与同桌观察、交流,使他们能从直观的角度去感知“钟”,以此激活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中发现并理解“秒针”走一格就是一秒,走完一圈就是60格,而走完60格就是一分;一分的时间表示“分针”走了一小格,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从观察中获得的。再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几时几分”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挂图,正确读出钟面挂图的时间,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钟,自己动手拨出4时15分,再按顺时针方向一格一格地往下拨。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分针拨1格是1分,拨2格是2分,拨3格是3分 …… 一直拨到4时19分,学生便认识了现在的钟面时刻是4时19分,比原来的4时15分增加了4分。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钟面的变化,认真对比并体会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范围。

这些由教师创设情景、直观演示,到学生直接参与、互动交流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了时、分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在学生获取时间知识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时间和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懂得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课中教师所用的教具、课件,学生所需的学具以及某一教学环节必用的展示操作,也是相当重要的。鉴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需要,我早就充分准备了钟面挂图、实物闹钟、钟表模型等教具、课件以及学生所需的学具钟等,并且注意利用学校安排的每周一节远程教育课,就是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中选择了与教学相应的课件。在此基础上,顺水推舟,于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象”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正因为如此,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同时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遗憾的是,我校的电化教学装备还相对落后。全校仅有一台电脑能在教学中发挥使用,且全校15名教师每周每人只能有一节课的机会,借助网络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学校至今未能在学生中开设电脑信息课,故电脑信息课只能让学生在“纸上谈兵”,没能真正学到(掌握)电脑信息技能,导致大多数学生至今对电脑信息知识还是一巧不通。

上一篇:幼儿水痘预防小知识下一篇:煤矿扩巷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