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文化景观方案

2024-06-23

部队文化景观方案(精选6篇)

篇1:部队文化景观方案

武夷山“天梯”部队营地主题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文化景观主题说明:

文化景观的设计、改造和管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表现,同时也是队伍建设风貌的展示。本次文化景观的建设主旨,紧紧围绕习近平主席的最高指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我们力图通过对营地的文化景观改造,表现出“天梯”部队与“双世遗”所在地武夷山自然、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共建,以独特的景观,弘扬“天梯”部队的内涵文化特色。

主题提炼思路:

机务部队营地位于“双世遗”武夷山市武夷大道富有丹霞地貌特征的旗山脚下,此次文化景观建设的设计概念应将武夷山自然风光和文化与富有特色的“天梯”部队文化结合起来。因此,营地文化景观主题总概念为:“旗山砺剑,攻克必胜”。

“天梯”部队的任务是为“天鹰”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后盾,主攻“机修”等战备工作。战士们坚守在旗山脚下,以守为攻,不断地加强自我机务技术与文化知识建设,严格执行“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三负责精神”,迎难而上攻克机修难题,为航天战 1 士宝贵的生命以及为航天战斗的胜利,默默无闻却兢兢业业地献出自己的智慧与青春。

因此,部队营地的文化景观主题“旗山砺剑,攻克必胜”的提炼,重点抓住旗山自然风貌刚硬的特征,展示出“天梯”部队如旗山一般固若金汤的顽强意志的同时,在机务工作中有着“砺剑”那样甘于寂寞、无名的忍耐精神。但这样的忍耐是厚积薄发,是航天战斗必胜的坚强后盾。在景观造型创意上,我们将借鉴“旗山”、“砺剑”、“航空”等主题文化元素来设计,打造武夷山地方特色的“天梯”部队营地文化景观。

主题文化设计方案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 指导思想

(1)“天梯”部队所在营地既是航天战斗防卫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战士机务技术、遵守命令和交流思想的场所,所以营地的环境设计应注重立意、着力体现部队的内涵精神。在长期的规划发展目标指导下,依托基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以户外广告牌、文化长廊以及雕塑造景的建设为主,在丰富景观的同时,为广大军官战士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2)风格简洁明快,突出时代性和部队工种特性。环境的色彩明快、2 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

(3)尊重规划、因地制宜,部队的文化导入、突出特色。

二、规划布局特征

总的思路:根据“旗山砺剑。攻克必胜”的主题对营地的建筑格局来做功能区域划分,建设功能型文化景观群落。

建设目标:建设出具有能体现出功能区分的富有地方特色以及兵种特色的文化景观,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给予士兵们寓教于乐的功能。

1.营造一个景观化功能化环境

在部队营地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立足于当前的强军改革基调,实现营地环境、功能、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现代化的部队人文环境。

通过营地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部队成员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又可成为部队历史、荣誉、技术、精神的重点展示区域。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让部队军官和战士平时走在营地里也能以赏心悦目的手段受到教育,提升军官和战士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景观文化是一种文化潜力,丰富士兵的知识,又能反映出营地所特有的“场所精神”。

2.塑造营地文化气氛

“天梯”部队属于独特的兵种,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新的奋斗目标,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彰显这些个性特色,突出“天梯”部队的精神,为战士们营造多层次的交流、学习、游憩空间

设计方案: “天梯”部队与“天鹰”部队仅一路之隔,二者联手配合,才能锻造“攻防一体、智勇无敌”的长空铁拳。在主题设计上,将确定“天梯”营地为“守”方,再根据营地内部的格局,按功能区域划分,在总的“旗山砺剑,攻克必胜”的大主题下,设置不同主题的文化景观群落,既满足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的文化需求,在总体风格上又具有相辅相成的连续性。

营地分为“内场”和“外场”两大部分,内场根据功能分为:办公区、礼堂、运动场;外场根据功能分为:宿舍、食堂、机修场。内场的文化景观改造点涉及到礼堂、机务小广场、标兵路、办公楼围墙、大道等;外场的文化景观改造涉及到网吧内、食堂对面围墙、冲向外场的四座桥、桥边空地等。

旗山砺剑,百炼成钢

内场:旗开得胜星辉璀璨志在千里百炼成钢

外场:忠诚卫士,强空卫国熟读兵法,智勇无敌金戈铁马,勇往直前战天斗地,凯旋而归

文化群落小主题

内场:

1、旗开得胜:从营地大道进来,涉及到的文化景观有大道灯箱和广告牌、标兵路灯箱、小广场。这一部分的景观群落位于内场入口的位置,一入营门马上能看到旗山。基于我们的大主题“旗山砺剑、攻克必胜”,所以此处宜以“旗开得胜”为主题打造景观群落,以开门即胜的好彩头鼓舞士气。

(1)机务广场:位于“天鹰”部队与“天梯”部队的三角地带,景观设计应在设计风格和内容上展示出“旗开得胜”的主题。建议此处设置彩钢(蓝白色调)材质和的机务工具现代风格艺术雕塑群,外加上金色的“天梯”奖杯艺术造型的雕塑,展现了“天梯”部队的兵种特色以及最高胜利荣誉。

(2)标兵路灯箱:位于“天鹰”部队与“天梯”部队的分割处,延续到营地入口大道。灯箱设计风格应与对面的“天鹰”部队已有的灯箱风格接近但又不雷同,体现出“天梯”的特色。同时,围绕“旗开得胜”的主题,在设计上应以红旗+天梯的艺术造型,在内容上展现“天梯”部队士兵的战功,增强官兵们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的同时,以赏心悦目的造型赋予寓教于乐的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砥砺斗志的教育型文化景观群落。

2、星辉璀璨:此主题主要针对大礼堂而打造。大礼堂是部队的精神家园,体现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党在部队的绝对领导地位,形成良好的部队文化氛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星辉璀璨”的主题设想来源于国旗、“八一”军旗上的星星,星星代表的是党,而礼堂则是党的精神形象重要标志。既是对大主题“旗山砺剑,攻克必胜”的主题的拓展,又是对入口处“旗开得胜”主题的延伸。

基于礼堂装修不久,此处的文化景观只是做微调整,重点是改造内部的大厅吊灯、正墙上毛泽东大幅宣传图,以及礼堂外两侧的橱窗宣传栏,展现的是党的“光辉”。例如,礼堂大厅的大吊灯和光芒预示着党的光辉绵远流长,可以考虑采用星星造型的大吊灯,天花板上做一个红旗飘扬的浮雕,富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又符合主题。正墙大幅宣传图建议运用星空下战机飞翔为背景,配上习近平主席的形象与指示标语。橱窗宣传栏的设计风格也可以星星做装饰,内展示部队的大项活动和领导的指示精神。

3、志在千里:此主题针对办公区旁围墙而设。创意来源于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机务兵虽然没有像天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但是盾守于此却志在千里高空,为战机能飞上高空打胜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与精心的努力。

办公区旁的大约100米的围墙目前只是红色的标语,风格老旧,不容易引起士兵的共鸣。建议将此处改造为文化长廊,以紧急备战的机务工作 6 内容为题材,可以用浮雕墙或者墙绘的艺术造型,讲述机务士兵们的工作,可命名为“千里画卷”文化长廊。

4、百炼成钢:此主题针对运动场而设。创意来源于锻炼成刚强战士,做好机务工作必须有强健的体魄,而强健的体魄来源于日常的体育锻炼,“炼成钢”最符合部队运动场的精神。

运动场的主席台位置空旷,建议可以采用蓝白流动运动竞技的抽象艺术造型,点缀运动场避免单调,另外也能激起士兵们锻炼的志气,为锻炼成钢铁战士而努力。另外跑道旁可设置一个宣传栏,粘贴士兵们日常运动比赛的图片,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丰富娱乐生活。

在文化内容上,既可以选用官兵日常体育竞技时的精彩一刻的图片,也可以选择体育竞技获奖的个人或集体的图片。

外场:

1、忠诚卫士,强空卫国:此主题针对食堂正对面的文化景观而设。此处景观位于外场入口到食堂的位置,是重要的宣传场地,宜展示机务工作的重要性,树立部队庄严顽强、遵守职责的形象。

食堂正对面,建议以“忠诚卫士”(杜凤瑞等英雄人物)的雕塑,为广大官兵树立学习的形象。从外场入口到食堂的围墙附近可以改造为“强空卫国”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展示士兵们为强空卫国所作出的贡献。忠诚卫士和强空卫国主题放在一起,关系紧密协调,起到互相映衬的作用。

二楼的网吧,作为战士们的休闲与求知场所,可融入具有武夷山特色的茶文化和朱熹文化,主题为“静怡真和”,在安静祥和的环境中,追求真理以及提高自我的涵养。

2、熟读兵法,智勇无敌: 此主题针对外场的挡风墙而设。由于挡风墙很长,将近400米,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挡风墙上可以摘抄《孙子兵法》的内容,融知识和艺术于一体,在战斗中为士兵们鼓舞士气的同时,打造一个机智果敢、英勇善战的强军队伍。

3、金戈铁马,勇往直前:此主题针对的是冲向战场的四座桥。外场如战场,过了桥则是进入战斗状态。可根据金戈铁马过桥准备迎战的主题,对桥体栏杆部分进行改造,以三颗金星起飞后喷射三条流线型气体为造型,金星既可比喻党的领导,金星飞驰喻示着战斗状态,鼓舞斗志。

4、战天斗地,凯旋而归:此主题针对第一桥旁的草坪。这里可以建一个“凯旋”主题小广场,以机务的战斗硕果和凯旋门为艺术造型,例如雕塑的艺术形式,建设战斗文化,营造战斗氛围。

综上所述,我们的文化景观的主题设计,围绕着“旗山砺剑,攻克必胜”的大主题,以旗开得胜的小主题为始,以“凯旋而归”的小主题为终,始终围绕着机务部队的兵种特色、地方特色、战斗文化特色,以恰到好处的艺术呈现富有内涵的文化,为“天梯”部队的士兵们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 8 景观环境,从而提升营地的精神文明,以现代化强军改革精神建设营地文化。

篇2:部队文化景观方案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市消防支队司令部(通 知)关于印发《全市消防部队“安全文化建设月”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消防大队、特勤、警勤中队:

现将《全市消防部队“安全文化建设月”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联系工作实际,将“安全文化建设月”活动作为“治三松、创五无”活动的重要内容,抓好贯彻落实。各单位一些好的做法及时上报支队司令部。

**市消防支队司令部

二〇一〇年六月九日

全市消防部队安全文化建设月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消防部队的安全工作水平,杜绝各类事故案件的发生,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在推进部队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经支队研究决定于6月10日至7月10日在全市消防部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安全文化建设月”主题活动。为充分调动官兵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部消防局、省消防总队关于安全工作的要求为依据,以创建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消防部队为目标,贴近形势发展、贴近基层实际、贴近官兵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原则,用“安全为基,管理为本,文化为魂”的主题思路抓安全、保稳定,探索建立涵盖价值理念、管理约束、行为规范、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安全文化体系,采取重点建设、面上推广、持续跟进的步骤,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安全理论创新,改变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培育官兵安全行为,提高全体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种灾害事故发生。

二、基本目的以创建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消防部队为目标,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把安全以文化的形式融入到部队

管理之中,力求达到安全管理工作“五个标准”,即安全管理制度化、责任目标精细化、技防措施信息化、宣传教育可视化、行为养成人性化,使官兵对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目标深层认同,把安全当作一种行为习惯、一种工作精神、一种人生态度,把“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我能安全”,形成人人想安全、处处保安全、时时抓安全的安全管理工作新局面,预防和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最终实现消防部队安全稳定、和谐发展。

三、基本原则

(一)确保全面性。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统一,面向全市消防部队,面向广大官兵,将安全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壮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力量,拓展安全文化教育的覆盖面,使官兵乐于、便于、善于参加安全文化各项活动,不断增添安全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积极营造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二)注重实效性。坚持贴近形势发展,贴近基层实际,贴近官兵思想,因地制宜,抓落实,求实效,结合各业务岗位和官兵思想特点,着力在提高安全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以安全氛围熏陶人,以安全风尚影响人,以安全文化感染人,使安全文化真正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三)突出特色性。本着“吸纳传统精髓、融通文化内涵、全员参与互动、彰显消防特色”的原则,既注重挖掘和吸取优秀的历史文化、军队文化、企业文化的精华,又要在能够体现消防部队特点的内容、载体、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大力倡导体现消

防部队安全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做法、新观念、新道德、新风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四)把握适度性。紧密结合消防部队各单位、各部门业务特点和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灵活掌握,合理制定具体的目标、职责、方式、步骤和相应措施,把安全文化建设与部队正规化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适度把握安全文化“无处不在”的方式、方法,实事求是,避免形式主义,力戒华而不实,力戒偏重安全文化建设而忽略部队正规化的做法。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读安全书、唱安全歌”活动。组织全体官兵系统学习安全文化建设系列丛书,掌握消防部队安全文化理论体系,使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目标在支队官兵中形成共识,自觉引导大家的思想和行动,达到官兵会唱安全之歌、会背安全格言、会讲安全故事的目的,努力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

(二)深入开展《安全条例》的学习教育。通过深入教育学习,使官兵认识到《安全条例》是新形势下部队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保持部队安全稳定和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在对《安全条例》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贯彻《安全条例》黑板报评比、“安全管理大家谈”征文比赛和安全题材文艺作品创演活动,使班设安全员、大、中队安全分析会、安全检查制度落到实处。切实在增强官兵业务能力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强化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切实把关注安全的思想观

念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努力创造“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安全训练,增强安全意识。各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结合业务实际开展安全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安全训练,以安全演示的形式,促进训练安全工作,提高官兵防范事故的能力和素质。各类岗位针对安全职责,明确标准要求,固化各类人员安全作业程序,切实做到细化措施不留漏洞、细分责任不留空档、细致执行不打折扣,实现管理精细化。

(四)强化安全文化硬件建设。开展对营房、训练塔、训练器材、车辆、营区、通讯室电源隐患排查和综合检修、整治工作。在档案室、指挥中心、库房等重要的处室场所配备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设备,督促检查各大、中队严格按照器材配备标准配齐个人防护装备。同时,对全市行政车辆建立GPS定位系统。

(五)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各单位积极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熏陶、育人环境。结合实际在营门、办公室、器材装备库、通讯室、财务室、办公室、消防车库等位臵通过设臵安全文化石、安全文化长廊(展板)、宣传栏、安全文化口号(警句)、警示牌等形式宣传安全文化理念;张贴可视化标牌,开展“床头安全文化”、“橱柜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宣传栏,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安全提示语,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文化理念的熏陶。支队将利用短信平台,每周向干部和家属发送安全小常识和安全提示语。各单位在训练场内设臵安全警示牌,训练塔设臵安全警示标语,训前有

安全训练口号;车库内悬挂驾驶员安全工作职责,战斗服架醒目位臵张贴个人防护提示语句;训练器材及灭火救援器材适当位臵张贴安全使用提示语;车辆器材箱内适当位臵根据器材用途分别放臵安全使用警示卡片;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驾驶员操作台张贴驾驶员驾车安全规定,驾驶员、副驾驶座靠背印有安全温馨警示语,营造业务训练和灭火救援中的安全氛围。

五、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月是“治三松、创五无”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单位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小组,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安全文化的创建工作,确保建设活动扎实展开。

(二)加强协作。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新课题,在创建过程中,要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和协调,密切关注安全文化的发展动向,切实按照安全文化的发展趋势搞好建设,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既体现时代特色,又符合部队实际,形成安全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篇3:部队文化景观方案

关键词:民俗文化,地域景观,规划设计

1 引言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或者地区的民众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共享和传承下来的具有本土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现象,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方面。民俗文化将影响每一个民族和地区,本文将以西昌邛海缸窑湾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具有民俗文化的地域景观。

2 民俗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特征

2.1 典型的地域性

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充分融合,所产生的景观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即地域性。由于各个民族地域、环境、气候等因素上的不同,造成了千姿百态且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一些特定地区内的民俗景观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在表现相似性的同时,由于形成的背景、时间等因素,会形成民俗景观上的差异,如江苏无锡梅里古都滨水景观,在体现江南水乡的当地民俗民风的同时,也演绎出吴越文化所涵盖的整个江南人文底蕴和形态,使得居者易适,行者能亲,观者为欣的地域性得以认可(图1);如位于干哈尼法,沙特利雅得湿地景观,则鲜明地体现出阿拉伯半岛地域风情和独特的民族谐趣(图2)。这些景观都显示了典型的地域性。民俗文化所表现出的共生性原则,形成了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个性。同时民俗文化在与自然融合的表现上也可显现出更大范围的适应性,扩大典型的意义。

2.2 时代性的烙印

民俗文化是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征。每个具体民俗文化景观又都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民俗文化基本要素相互融合所形成的,具有对应时代的文化特征,反映了一定时期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与审美观念的发展。这种时代性在有些地方表现为渐进式渗透,有些地方则显露出历史形态的断层。由于灾害(自然和战争)、迁徙和同化等原因,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人文环境也有风格迥异的现象。前一种情况多出现在大陆地区的各个民族民俗文化景观中,如我国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新建部分建筑和景观,在整体风格上同唐代古寺保持了“形神兼备”有机联系,使景观群既具备唐风遗韵又彰显时代气息,获得了广泛的认知度(图3)。后一种情况则多见于西方殖民主义扩张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的人文遗存,如上海外滩,是英法列强在殖民时期的租借地,是旧上海时期的金融中心和外贸机构集中地,其建筑形式是由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迥异的西方建筑所组成,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图4)。

无论偏于理性还是偏于表象,重于渐进或是突变,时代的烙印都将是民俗文化景观建构不可忽视的成因,对应现实需求是民俗文化景观得以实现的前提。

2.3 广泛的传播性

民俗景观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众多的民俗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仍然被广泛流传和继承,说明民俗文化的精神牢牢的扎根于民众的心里。民俗文化景观能够吸引当地民众及外地游客,充分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并影响他们去传播当地民俗文化精神。但也必须看到,民俗景观构建不能过度依赖原始素材,效能发挥还取决于它“本底”质素的进化与兼容外来文化的能力。从历史上看,地域性的民俗文化一旦过于另类或纯粹,便易招致其他强势文化的排斥或者同化,这也是地域文化或主流文化的博弈之处。民俗文化的景观再造是兼容并蓄的重构,并保持适度比例的渗透与糅合,从而使得传播更为柔情和亲和。事实上,广泛地传播性正是建立在包容而又独特文化个性之上的再生,求同存异也是民俗景观广泛传播的自然法则,例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及其景观体系,十分巧妙地把传统元素转换成现代建筑语汇,从而使建筑景观获得了既对传统文脉的良好继承,又满足了现代社会广泛传播的现实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民俗文化在环境建构中的现代演绎(图5)。

4上海外滩

2.4 多样的功能性

民俗景观具有多样的功能性,能够为民众提供其从事多样民俗活动或生产生活的空间场所和设施,也能满足民众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某种目的,展现其文化层面上的景观内涵。民俗景观构建不能也不可能仅仅成为盆景式的观赏对象,视觉形态只是其赋予的功能之一。除了审美的愉悦,重要的是作为“场”的存在,必须满足“在场”人的行为需求和身心的全维体验,充分发挥民俗景观的综合功效。例如贝聿铭设计的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在景观的艺术观赏性得到最大程度保障的前提下,强化了作为博物馆景区的全面体验功能(教育、研究、传播、休闲、祈祷、集会等)。

保护、还原与重构是对民俗文化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态度,也是尊重和学习历史,以原生业态为基础,以现实需要为参照的创造性活动。

3 民俗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

结合西昌邛海缸窑湾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如何构建具有民俗文化特征的地域景观?项目位于四川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西昌市邛海湖畔,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及生态环境良好。由于地处彝族聚居地,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人文风光为本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素材。对该区域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鲜明的自然生态环保责任,是构筑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现代民俗景观的前提。民俗文化作为地域民族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核心诉求,必然反映在一切与人的行为习性相关的环境构筑上来;同时,作为文明生态的特殊样本,民俗文化还起到调节和消融现代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同质化弊端,以满足人们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需求。因此,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特殊地域的人文景观规划和设计势必承载“与时俱进”这一命题,并科学合理地实现传统元素的承接和转换,促成民俗文化在地域景观中的时代性呈现,为现实和未来构建美好的环境和家园。

要通过该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展现其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必须提炼出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图形、符号和空间等要素,将其转化为景观设计手法。我们从民俗文化中的人物、植物、动物、图腾、绘画和服饰等汲取图形元素,从语言、文字、生产生活、宗教活动中提取符号元素,从民居建筑、空间场所和地域生态环境演绎空间元素,然后运用景观重构的手法将这些元素进行重组、变形、创新,展现出具有地域民族精神和民俗文化内涵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景观规划设计。

3.1 民俗文化转换的元素

正如前面所述,地域性景观规划设计的起点在民俗文化,落点在形象和空间的重构,合理转换是民俗文化景观再造的必要过程,也是自我更新和时代价值的具体实现。

项目所在区域属彝族聚居区,经过长期的时代交替与历史演变,古老的彝族村落多数已被历史所湮没,仅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彝族民居。该设计方案通过对本土民俗景观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整合,以及对彝族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民俗文化进行消解,然后根据当前的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进行重构,选择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并能体现鲜明地域风貌景观的空间节点进行重建,同时运用现代景观处理手法,创造出既能体现历史文脉又能适应现代生活的景观空间环境(表1)。

从彝族古老的民俗文化和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我们不难领略到民间艺术的永恒魅力,从而激发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想要将她的魅力传承下去,于是有了我们“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的设计理念,在邛海风光与彝族风情中提取元素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当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运用艺术设计手法将无形的精神文化注入到有形的景观中。故事结构由“人物”、“时间”、“地点”组成,以三要素同时存在作为整个故事支撑,设计以此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原始基点来展开(图6)。

3.2 设计元素的确定

根据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理念,结合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基地的具体环境,以“人物”、“时间”、“地点”三个元素为切入点,将元素打散并重新整合在项目的设计中,便形成了项目自己的“脉”——彝族彝情的时脉、生态系统的地脉、文化传承的人脉(表2)。

4 民俗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将其与地域景观结合,可提升景观的文化内涵。该项目规划设计以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改善和优化自然环境为原则,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其融入到景观规划设计中,打造具有生命力和富有情感的民俗文化度假村。整个项目规划主要由民俗水岸、民俗风貌街区、民俗度假酒店、生态滨河带、生态绿道五大主题区域组成(图7)。本项目设计从彝族民俗文化入手,根据具体现状环境和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人物”、“时间”、“地点”将项目进行串联,并从图形、符号和空间上对彝族民俗文化进行了景观重构。设计结合原场地地形关系和环境条件,融入大量本土民俗元素,并从地理、生态上协调处理了项目地块与邛海之间形成的水岸景观关系,让整个设计既具有地域文化的内涵,又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图8)。

4.1“人物”元素

广义上的人物元素是指大众,就是说只要在某一方面有特色,与众不同的人就可以称之为人物。而在本设计中“人物”是指彝族人民和项目地居民的人文特色,设计时将其具体人物形象、传说故事和人文活动提炼成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民俗符号和图形,运用到景观细部设计之中。

渔家文化再现:

邛海的渔业史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渔家文化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沿邛海仍保留着很多大大小小的渔村,无数的渔船在这里形成了水上船文化和渔家文化。在这里,渔民们以捕鱼为生,至今还保沿袭了数百年来的渔家风俗及水上祭祀的民风民俗。该项目设计针对这一显著地民俗特点,在整个度假村入口景观部分对邛海的渔家文化进行了追忆和重塑,利用地形营造出具有渔家特色的人工水场景,并在水中再现了渔船捕鱼等渔家民俗活动,让人们在进入度假村时能够很真切大感受到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氛围(图9)。

构筑景观纪念性标志物:

项目地处具有一定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区域内,在当地遗留下了一定数量的历史遗存,但由于不具备进行实物遗存展示的条件,故在进行景观创建时,根据史料和文献记载,以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形式形成具有纪念性的景观,作为典型的标识来传达当地的历史人文及民俗信息。在彝族民谣里常常将男人和女人分别比作太阳与月亮,反映出彝族人民对月亮的崇拜,并折射出彝族人民对爱情的态度。在该项目设计中,根据当地民俗风情,修建了一座富有典型彝族建筑风格的礼堂,象征月亮与太阳的约会——海滨礼堂,把礼堂的功能定位为婚庆及集会等风俗活动的场所空间。建筑屋顶的木构架装饰呈月牙形,用红色麻线缠绕至礼堂前的平台,以营造喜庆、神圣的民俗氛围(图10)。

4.2“时间”元素

时间是宇宙事件顺序的度量和描计,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时间,是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在该方案设计中可以体现时间概念的元素包括历史、季节和节庆等,由此形成由彝族历史贯穿的时间轴线,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挖掘彝族不同时期的民俗、民风、民情,并结合各个阶段的建筑形式、自然环境和人文场所的空间结构关系,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图11)。

民俗精神的片段再现

该项目设计基于对消失的民俗文化的情景再现,采用了局部复原或仿造的方式来表现特定历史阶段的民俗文化氛围。虽然这种新建的历史景观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但此类景观的形成能够重现历史场所空间,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变迁的沧桑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西昌又名“月城”,所以月亮的元素自然成为西昌的一大特色,月儿弯码头的设计在邻水区域体现了强烈彝族风情。月牙形的码头,定位为休闲与娱乐功能,除设计餐饮服务外,可供帆船、游船等娱乐项目使用,为人们提供亲水平台(图12)。

意向的环境再现:

该地区的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局部表现了原有的环境空间,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任何现代景观不能替代的。在该项目设计中,在不破坏原有历史遗迹及环境的前提下,选择性的对历史遗迹进行恢复和重建,再现历史文化场景,以满足观赏展示的需求,也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存。

传说邛海下有古城,但因为地震造成古城被湖水所淹没。《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记载:“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无已地陷为淤泽,因名为邛池,南人为邛河。”这座神秘的古城在邛海的碧波下沉睡了几百上千年,消失已久的古邛人文明,给了许多人无限的遐想,我们对这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进行了重现,设计了“水上古城”景观(图13)。

4.3“地点”元素

地点指的是所在空间或区域,而地既可理解为土也为地,藏元气,地养万物,刚柔并济,又可理解为地域特色。在设计中特指项目用地、西昌、邛海以及周边的地域特征及生态环境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空间场所等地点元素,让民俗文化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现。

意向景观重构:

该区域内的某些历史空间是结合独特的自然环境共同产生的。设计结合流传下来的传统民族习俗,并加入意象的环境再现,形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环境景观。为了突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选择性的恢复,以再现历史场景的意象。现在的西昌仍然还有身着传统彝族服饰的当地人在湖边牧马,彝族原本是远古游牧民族氏羌人得后裔,历史上过着“迁徙无常处”的游牧生活,千百年来,不断的迁徙辗转,形成了其居住地的“大分散,小聚集”的局面。

在项目设计中,星级酒店东边的海滨区域,选择一块幽静的地方,在溪流、湖边和湖岸草甸上设计“过河的马群,吃草的牛羊”等动物剪影及雕塑等,形成“湖边牧马”的景观,重现历史上的游牧迁徙景象,从而讲述彝族的由来,让历史景观的精彩片段融入到新的景观中(图14)。

5 结语

在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历史的沧桑留下了许多痕迹,而这些历史的印迹对这座城市来说弥足珍贵,它是这座城市走向未来的精神。地域性是民族性空间的显现,民俗文化能赋予城市景观精神价值和情感内涵,从而使景观具有了独特的性格和鲜活的形象。在中国这片民俗文化十分丰富的土地上,每一种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展现形式和表现取向。运用民俗文化在地域景观设计中的可视化表达,是提高地域景观内涵的必要且有效的途径。我们应从中吸取文化的精髓,领悟民俗的精神,把景观规划设计与保护及传承民俗文化进行融合,并进一步对民俗文化的元素符号进行推敲、研究,从中提炼和概括出设计元素,并在现代地域景观环境设计中再将这些元素进行还原和重构。让地域文化景观成为城市、地区和民族的生态绿色空间,从而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民俗文化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发展。

图表来源

本文图表均为作者拍摄或绘制。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533.

[2]吴其.还原还是重构—以苏州二馆为例试论地域文化在建筑景观环境中的构建[J].南方建筑,2012(5):56-60.

[3][英]西蒙·贝尔.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M].王文彤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日]河川治理中心.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M].刘云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法]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王葵译.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6]王进.城市文化与身份研究[A].东莞理工学院.城市文化评论[C].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43-47.

[7]朱钧珍.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篇4:边防部队文化建设探析

关键词:边防 部队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21-01

1 边防部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与其他部队不同,在艰苦偏远、信息闭塞的环境中,文化对边防军人的重要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1)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坚定官兵卫国戍边的理想信念。边防部队生活条件艰苦,有的地方甚至缺水缺电、天气寒冷、空气稀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官兵容易产生“吃亏了”、“不愿呆”的思想。这就要求边防官兵必须具有卫国戍边的坚定信念。通过长期的建设,边防部队所形成的戍边精神,往往会对边防官兵的思想产生较大的触动。

(2)越是闭塞的环境越要满足官兵娱乐生活的休闲需求。文化是引领官兵的旗帜,是官兵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娱乐生活需求。通过对文化知识、文化活动的学习、欣赏、参与、创造,能够使人们精神充实、情趣高雅、乐观向上。人们常把边防看作是艰苦枯燥的代名词,“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这句话就是以前部队娱乐生活匮乏的形象写照。在这种闭塞而枯燥的环境中,边防官兵的娱乐生活需求更需要得到满足。

(3)越是鲜明的地域越能激发官兵励志进取的精神动力。边防文化不仅能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情励志、催人奋进。相比内地环境而言,边防环境要么是深林、戈壁,要么是沙漠、江湖,鲜明的地域文化赋予边防文化浓厚的地域色彩,能够增加边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 边防部队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新世纪新阶段,积极推进边防部队文化建设是我军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下,广大官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自觉追求和行动,部队文化设施和条件显著改善,军营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多彩,有影响力的产品和作品不断涌现,边防部队的文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军履行使命任务的变化,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军营和社会联系的紧密,我军边防部队文化建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外,官兵的综合素质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关键性因素,边防官兵是边防文化的建设者,是边防文化建设的主体,官兵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边防文化的发展繁荣。要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特点,要重视信息化战争对官兵素质潜移默化的深厚影响。新世纪以来,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大幅提升,大量高技术武器得到使用,心理战等作战样式广泛运用,战争的突然性、残酷性更加明显,战争环境异常复杂,敌我抗争异常激烈。

人才力量薄弱对边防文化人才队伍的冲击。文化人才队伍是边防文化建设和繁荣发展的第一宝贵资源。边防文化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可以为发展边防文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中央军委历来重视部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颁布的《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队人才建设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军人才建设描绘出清晰路线图和壮丽前景。《中央军委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提出,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战略工程,这是基于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新认识而做出的重要决定。边防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力量,是边防文化工作的直接实践者和组织者,是边防文化工作的“领头羊”。面对新的形势,我军边防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总体上比较适应,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高层次的文化人才不够多,文化人才队伍结构还不合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官兵的作风和综合素质的考验更为严峻,官兵成分结构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特征更为明显,求知求美、成长成才的愿望更为强烈。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边防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

3 加强边防部队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时代发展的多元化导致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边防部队必须着眼时代特征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才能达到促进中心工作的目的。

一要提高认识,更新文化理念。边防部队要将文化建设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从机关到基层都要切实重视起来。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其次,要高扬激昂奋进的主旋律,以催人奋进、勇往直前为基调,激励边防官兵顾全大局、开拓进取,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第三,要注重情趣健康的高格调。把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与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一致起来。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文化思维定势,致力创新与时俱进的军营文化理念。

二要加大培養,储备骨干力量。文化骨干队伍不健全,整体素质不高,是影响和制约部队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抓好骨干培养,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文化骨干队伍是文化建设最基本的要求。

三是要创新手段,提高活动质量。科技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促进着军营文化的发展。因此,边防部队文化建设,要创新手段、拓展领域,为军营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要用好网络载体。边防部队网络建设已趋于完善,利用政工网可以开设士兵博客、常委信箱、军事游戏、军营DV等特色栏目和“网上学习”、“网上建言”、“网上论坛”、“网上联欢”等新颖的文化活动。其次,要丰富时尚形式。针对青年官兵追求时尚、富于表现的特点,可借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百家讲坛”等形式,积极搭建各种文化平台,在边防团队或者连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军营文化对官兵的吸引力。第三,要拓宽文化渠道。打破“发提纲、上大课”的传统教育模式,积极拓宽社会实践渠道,组织官兵到部队军史馆、荣誉室,驻地纪念馆、博物馆,大中型企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地参观见学,让广大官兵在亲身参与中受到教育启迪。

参考文献

[1]李益荣.用边疆文化为边防部队注入活力[J].解放军生活,2008(12).

篇5:部队组织文化建设

今年以来,我单位从打牢基础、健全组织、整顿作风、提高素质入手,凝心聚力,狠抓组织文化建设,有力的推动了部队全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就目前而言,我部组织文化建设工作与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合适的地方,成为制约我部全面建设跨越发展的瓶颈。因此,组织文化工作仍需继续加强。

一、当前制约我部组织文化建设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年初以来,我单位党委始终把组织工作放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抓党建工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够到位。认为“部队建设是硬任务,党建工作是软指标”,致使抓党建工作的力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二是精力不够到位。对提高飞行保障能力、加强部队管理教育、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抓得比较紧,但在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创新发展和机制建设方面思考不多,用力不足,效果不明显。三是考评不够到位。在总结和评估工作时,谈业务工作多,谈党建工作少。年终考评行政、业务工作的多,考核党建工作方面的少,指出问题的多,狠抓落实的少。

流于形式,调动不起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激励机制不够到位,造成支部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三是组织方法简单。基层连队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时,方法不合理,搞一刀切,活动内容与方法干部说了算,完全不考虑官兵的想法,致使部分官兵对此失去了活动的兴趣,疲于应付。

三、抓好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几点措施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我部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紧紧抓住高举旗帜、听党指挥这个核心,围绕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在完成各项工作和遂行重大任务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领导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和推动部队科学发展的能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坚强、团结和谐、作风过硬、制度落实、开拓创新的战斗堡垒。

(一)着力提高认识,突出党建工作。政法委书记***指出:“在全部政法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在队伍建设中,党的建设是根本。”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部队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党的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保证中心,中心工作反过来又深化和推动党的建设,为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提供广阔的舞台。因此,要做好新时期部队组织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彻底摒弃以往“重业务、轻党务”的思

专题集训、以会代训、难题会诊、示范观摩等形式,搞好经常性的培训,帮助基层党支部书记强化“四会”基本功,不断丰富基层实践经验。上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检查指导工作,采取面对面地帮,手把手地教,通过经常性、随机性传、帮、带,帮助他们提高做好党务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四是党务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实践组织文化建设工作新方法、新途径。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代替纯粹的理论教育,丰富运用党建工作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工作手段,将文化的理念引入党的建设,通过文化搭台、党建唱戏,逐步形成部队自身独特的党建文化,努力实现组织文化建设工作创新发展。

篇6:部队基层文化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全州公安消防部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文化育警的正确方向,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内容,落实基层文化建设标准,进一步推动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不断适应和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圆满完成各项中心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保证,根据《公安消防部队基层俱乐部》,结合部队基层文化建设的实际,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公安边防精神为目的,突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突出服务公安边防中心工作,促进部队执勤执法能力的提高;突出大众化、群众化,动员和组织官兵广泛参与;突出创新发展,建设公安边防特色文化,不断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全面提升公安边防部队的软实力。

二、基本目标

公安消防部队各基层单位按照文体活动经常、骨干队伍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场地设施齐全、官兵素质提高的总要求,不断丰富和改进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积极开展有特色、有品位、符合官兵需求、贴近时代发展的警营文化活动,使基层文化建设适应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公安边防部队建设同步,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协调,促进公安边防部队全面建设。利用三年的时间,集中一定的财力9+

(一)配套设施齐全。文化设施包括室内外文化场所、文化装备、文体器材和营区文化环境,是开展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应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勤俭办事,合理配置,综合利用,逐步完善和配套。要坚持新建与改造结合,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新建文体活动设施应列入营房建设总体规划,现有营区没有按照规定建设的,要结合营房改造逐步加以解决。

1、营区内外文化氛围浓厚。

营院醒目处应设立党的领导人关于军队建设题词标语牌,设置体现革命军人理想信念和团队精神的标语牌或灯箱;按照有关规定升挂国旗;办好宣传橱窗、墙报、黑板报;条件许可的可配合部队中心工作设置灯箱、电子屏幕标语;开展营区小广播;按要求在会议室、图书室或文化活动室分别悬挂党的领导人题词和英模画像。重大节日搞好营区环境布置。

2、史馆(荣誉室)内容丰富。

要不断完善总队、支队级单位的史馆、陈列室和基层所、站、队的荣誉室建设,丰富内容,及时更新、补充。总队、支队级史馆要介绍部队概况、历史沿革、优良传统、经历的重大任务、取得的主要成绩、获得的荣誉、涌现的英模人物和历任领导等。基层所、站、队荣誉室要介绍建制沿革、历史荣誉、英模人物、历任主官等。史馆(荣誉室)设计要形式新颖,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和多媒体等表现形式多样,有一定文化品位。总队、支队级单位的史馆、荣誉室有专门的场所,基层所、站、队的荣誉室可与其他活动场所合用。支队、大队荣誉室按以上要求建设,突出部队特点。

3、文化活动中心和俱乐部设施齐全。

总队、支队级单位机关文化活动中心和基层俱乐部建设要本着实用、方便、美观、和谐的原则,重在实用,防止华而不实。健身器材、球类、棋牌、电视机、影碟机、音响设备和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等应齐全配套,状况良好,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等室外场地可合并使用。电视机能收到中央电视台和当地主要电视台节目。影碟库存影视节目500个以上,卡拉OK歌曲2000首以上。有条件的机关还应视情建设视听设备较好的多功能厅、灯光球场、网球场、足球场、游泳池等。

驻地远离机关的基层单位要设立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篮球场、排球(羽毛球)场、军体器械场,配备电视机、影碟机、流动影库、音响娱乐设备和健身器材等,电视机能收到中央电视台和当地主要电视台节目,影视节目影碟100个以上,卡拉OK歌曲200首以上。

4、提高基层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量和更新速度。

加强图书室(阅览室)建设,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藏书量和图书更新速度。支队级单位图书室藏书不少于5000册(不含复本和上级下发的政治、军事、后勤等方面的教材,文艺类图书应占60%以上),并订阅《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公安报》、《边防警察报》和驻地主要报纸,可视情增加订阅战士入伍地的报纸,并订阅党建、青年、时事、军事、政法类杂志和《中国边防警察》。海警船艇配备的流动图书箱和基层图书阅览室图书不少于人均30册(不含复本和上级下发的政治、军事、后勤等方面的教材,文艺类图书应占60%以上)。

图书室要有专门用于浏览电子图书的电脑,支队级单位图书室至少应有10台供官兵阅读的电脑,基层单位的电子图书室至少应有5台电脑,内存电子图书不少于2000册,电影不少于200部,歌曲不少于500首。

各单位要积极与地方图书馆协调,争取建立公共图书馆边防部队分馆,进一步扩大藏书量。分馆藏书可视为本单位藏书数量。

5、配置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基层单位驻地分散的支队级单位配备数字电影放映机,定期组织到基层单位巡回放映;内陆总队和驻地集中的支队级单位可视情配备。要充分发挥传统电影放映设备和流动影库的作用,把现有资源管理好,利用好。

6、建设警营绿色网吧。

建设连接互联网的警营绿色网吧,采取有效的教育和技术措施加强管理和引导,组织开展网上培训、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等,拓宽官兵视野,丰富警营文化内容。基层所、站、队的警营网吧至少应有5台电脑以及配套的设施,可与电子图书馆配套建设、使用,共享硬件。

(二)组织管理规范。

1、各级管理部门履行职能好。基层文化建设是各级党委、领导和机关的共同责任,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军政主官亲自抓,机关全力指导和服务。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由政治部门负责协调,会同司令部、后勤部等相关业务部门组织实施。在继承和发扬军队、公安机关基层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新要求,认真研究基层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和特点,积极吸收社会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发展,拓宽活动领域,完善管理制度,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2、骨干队伍发挥作用好。总队、支队级单位有专职或兼职文化工作干部。基层所、站、队、艇文化工作骨干数量充足,热爱本职,有技能、能组织、会管理,队伍稳定。要培养和壮大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部队文化活动层次。基层文化工作骨干的选拔培养要从战士入伍、大学生入警等“入口处”抓起,各级要按职责分工认真做好文化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组织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能力。支持、鼓励有特长的同志参加部队或地方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有目的的整合人才资源,组织成立业余小乐队、演出队、创作小组、兴趣小组等,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一、二类总队要培养一支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平时分散在基层单位发挥骨干作用,必要时候集中形成合力,组成演出队或小分队深入部队慰问演出,鼓舞士气。

3、管理有序、落实制度好。文化工作组织、管理、保障制度健全,并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和部队发展,及时进行修改、完善,从制度上保证官兵最大限度地参与各种文体活动,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能够围绕教育、训练、管理、执勤等环节和重大节日、纪念日、双休日,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各级政治机关要组织基层文化工作的检查评比,并根据检查结果奖优罚劣。检查评比的主要内容及标准是:组织领导有力、活动开展经常、文化设施齐全、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服务保障到位。各总队级单位可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检查评比细则,每1至2年组织一次检查评比;支队级单位每年组织一次。

(三)活动开展经常。

1、文化活动坚持群众性和经常性,突出特点、因地制宜,做到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每月体育有比赛,落实好每天“三个半小时”,并在坚持经常、提高质量上下工夫。

2、广泛开展有益于官兵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陶冶情操,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各项活动要做到计划、时间、人员、经费落实,切实收到实效。

一是读书活动。着眼于建设学习型部队,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引导官兵通过读书求知成才。政治机关要定期推荐优秀书目,适时举行读书演讲、阅读欣赏、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评、文学沙龙等活动,可邀请地方学者、老师到部队培训官兵,举办名著赏析、艺术评论讲座,培养读书兴趣,提高知识层次,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是文娱活动。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组织教歌活动,重点唱好军旅、警察歌曲和爱国歌曲,人人会唱《国歌》、《军人道德组歌》和《人民警察之歌》等。通过组织歌咏比赛、文艺晚会、联欢会等活动,活跃业余文化生活。支队级单位每年组织1-2次歌咏活动,战士服役期间至少学会唱30首优秀歌曲。配合部队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积极创作具有边防特点、反映基层生活的文艺节目,开展官兵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组织好节假日的文艺晚会或联欢会。

三是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和健身活动,每月适时安排各类小型体育项目比赛,人员相对集中的单位,每年可组织有关军体项目或球类比赛。积极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组织军事体能训练考评,官兵达标率不低于单位人数的80%。

四是影视活动。充分利用流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服务基层单位,定期放映电影。基层单位要组织收看优秀影视节目,并注意引导。群众性影评活动开展经常,适情组织优秀影视评论活动成果展览,发挥好影视作品的教育、娱乐作用。

五是警营网络文化活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官兵视野,开展网上学习、论坛、游戏对抗、动漫制作比赛等健康向上的网络活动。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教育引导官兵文明上网,遵守互联网行为规范,严防发生失泄密等问题。

六是参观游览活动。发挥好文化娱乐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搞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驻地环境条件和文化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参观游览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七是警地文化共建活动。要开门搞文化,做到既保持部队的文化特色,又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吸收地方文化建设经验。积极参与地方党委政府组织的文艺晚会和广场文化活动等,开展文化共建活动。经常与地方共建单位开展联谊活动,积极利用地方的文化活动资源培训骨干、组织活动,提高文化活动层次,扩大对外影响,展示公安边防部队形象。

八是其他小型文化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书法、美术、摄影、集邮、手抄报比赛等小型展览活动,丰富墙报、宣传橱窗的内容,及时更新版面。也可以结合工作任务,开展征文、演讲和多种小型文艺竞赛等活动。要尊重官兵的首创精神,坚持集体娱乐与自娱自乐相结合,结合驻地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3、充分发挥公安边防文联的作用。要积极组织协调文艺力量,以多样化的文艺形式反映公安边防部队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人民群众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取得的辉煌业绩。通过文艺形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群众,共同维护沿边沿海地区的社会稳定。要充分发挥公安边防文联的文化桥梁作用,把公安边防部队的良好形象介绍给社会各界,请地方艺术家到部队采风创作,提高边防部队影响力。

4、注重发挥专业文艺团体作用。要加强对广东、海南、新疆边防总队的3个专业文艺团体的领导,既要深入到基层一线、群众中去慰问演出,鼓舞部队士气,密切警民关系;又要积极创作优秀作品,培养出领军人物,拿出在部队内外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四、基本步骤

从2010年起到2012年,利用三年时间大力加强和改善部队基层文化建设现状。2010年、2011年、2012年,各支队级以下单位要达到基层文化建设标准和本规划基本要求的50%、80%、100%。

(一)完成基层单位的文化设施建设。配合边防派出所建设规划,从边远艰苦地区单位入手,重点给予倾斜,逐步完成基本设施的配套和更新,三年内全部完成基层派出所、工作站、中队和船艇的文化设施建设和改善更新,不留死角,确保基层单位的电视机、影碟机、音响、棋牌和球类等器材处于完好状态,场地和配套设施齐全,图书、报刊补充及时。对于营房、营区条件不具备的基层单位,室内活动室和室外场地可适当合并,但要保证活动功能。

(二)建设警营绿色网吧,配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基层单位的警营绿色网吧软硬件建设达到标准并运行良好。驻地分散的支队级单位配备流动数字电影放映机不少于1台。

(三)加强现有设施和装备的管理保障。逐步完善、配套文化活动场所和装备、器材等文化设施,不断改善条件,充分提高利用率。及时更新电视、影碟机、音响等设施,对可以利用的器材要做好维修和维护,调剂余缺,对不堪使用的器材应及时申请报废,电视机逐步更新为大屏幕平板数字电视,有条件的单位要接入数字电视信号。新建单位要将文化设施按建设标准同步规划、同期建设。

五、基本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坚持党委统筹,各部门齐抓共管,认真研究基层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真谋划基层文化建设。要建立健全各级文化活动组织,进一步加大文化工作骨干队伍的培养、激励力度,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发展。基层文化工作情况列入各单位领导班子年度量化考核内容。

(二)统一规划部署。各级党委要依据本规划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结合部队实际制定具体年度工作计划和考评细则,确保分阶段按步骤完成规划建设目标。要着眼于促进边防中心工作,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部队建设整体规划,与营房改扩建、边防派出所建设规划同步,确保协调发展。

(三)加大经费投入。部局每年争取立项基层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各单位也要拿出专项经费投入到基层文化建设中,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支持,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切实加大投入,确保文化建设经费落实。要广开门路,充分利用警民共建等有效形式,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地方图书馆、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和文化团体的合作,积极争取智力支持。

(四)加强检查督促。要紧密结合实际,抓好本单位基层文化建设,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各级政治机关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积极总结推广经验,促进部队基层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本规划是公安边防部队2010年至2012年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和标准,各单位要结合《公安边防支队、边防检查站基层文化建设基本标准》、《公安边防部队海警基层文化建设基本标准和要求》从高要求、从严落实好。学校、医院、基地、农场、教导队以及各类船艇等单位均应按照本规划,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消防部队文化建设新举措“八闽特色文化”教育在宁德试行

为深化和丰富“两项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官兵认识驻地、了解驻地、热爱驻地、奉献驻地,弘扬和践行公安消防精神,省消防总队党委遵循驻地特色文化背景的特点和规律,把握新时期消防部队文化建设方向,以宁德市消防支队为试点单位,以点带面部署开展以“领悟八闽特色文化、争当海西忠诚卫士”为主题的“八闽特色文化”教育试点工作。

省消防总队在屏南县召开“八闽特色文化”教育试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部署开展“八闽特色文化”教育试点工作。根据《关于开展“八闽特色文化”教育活动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市消防支队在省消防总队的指导下,成立八闽特色文化教育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消防部队开展特色文化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方案》明确指出,试点教育要围绕魅力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绝版闽东、福建消防与闽东消防四个内容重点开展。

按照《方案》要求,市消防支队结合实际,部署开展了“十个一”活动,全力推进八闽特色文化教育试点工作。

编印一套教材资料。根据宁德地域特点和部队实际,组织人员编印一本集教育试点方案、教案、课件、领导讲话、优秀征文于一体的特色文化资料汇编、一本反映宁德文化特色的教育读本《绝版闽东》以及授课光盘、课件等一整套教材资料。

组织一次授课比赛。以各单位编写的授课教案和教育课件为基础,组织开展一次特色文化教育授课比赛活动。

开展一次巡回授课。在授课比赛的基础上,从中挑选3名课件制作精美、有较强授课艺术和水准的政工干部,深入全市消防部队开展巡回授课活动。

举办一次专家视频讲座。邀请省社科院专家教授就《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专题进行视频辅导讲座,帮助官兵进一步了解认识八闽特色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底蕴。

开展一次征文评比。举办一次以“领悟八闽特色文化、争当海西忠诚卫士”为主题的优秀征文评比活动,征集消防官兵对人物、山水、风土人情的所思、所悟、所想等,进一步深化官兵对八闽特色文化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举行一次主题教育暨特色文化教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活动,抒发对驻地的热爱之情和投身消防事业的壮志豪情。

开展一次板报制作评比。各单位在悬挂有关特色文化教育标语横幅的基础上,由组织人员精心制作一块融主题教育和特色文化教育于一体、集中反映各地文化特点的板报专栏。同时,开展现场制作板报评比活动。

组织一次参观见学。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当地的民俗专家、文化学者、党史研究专家、地方志编撰人以及老红军、老革命到消防部队开展专题授课,进一步强化效果。采取“走出去”的形式,组织官兵到革命历史遗迹、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文化旅游景点、民间工艺馆、畲族村寨、名人故居、遗址等开展外出参观活动,零距离体验地方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切实增强八闽特色文化教育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

举办一个民俗文化展。广泛发动官兵利用业余时间,创作集警营文化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色于一体的诸如书法、绘画、摄影、剪纸、动漫等文艺作品,邀请地方有关专家(学者)协助收集整理,举办一个民俗文化展览,提升特色文化教育水平与层次。

举行一次文艺汇演。立足警营文艺小分队,筹备编排融主题教育与特色文化教育于一体反映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文艺节目,举行全市部队警营文艺汇演,向八闽特色文化教育屏南现场会的召开献礼。

上一篇:让音乐走进心灵初中作文下一篇:橡胶制品行业分析